初中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1-01-0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案例: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 2.作EO // DC交AC于O; 3.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乙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乙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乙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生对将要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特殊性的计算上升到一般性的规律,得出公式,并能正确的应用公式。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a+b)2=a2+2ab+b2 的几何背景。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由一般的多项式乘法向乘法公式过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给公式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数学思考: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准确应用。

五、教学难点;掌握公式中字母表达式的意义及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六、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归纳、应用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

八、教学和活动过程:

1、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教材“完全平方公式”内容共含两课时。本节是其中的第一课时,需30分钟完成。

2、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x+4)2 =_______________,(x-4)2 =_______________,

这些式子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规律?再做几个试一试:

(2m+3n)2 =_______________,(2m-3n)2 =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多项式的结构特点

(2m+3n)

(2m-3n)2 = (2m)22+2·2m·3n+(3n)22 =4m22+12mn+9n , 222 = (2m)-2·2m·3n+(3n) =4m-12mn+9n ,

(1)原式的特点。两数和的平方。

(2)结果的项数特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a+b)=a+2ab+b

(a-b)=a-2ab+b

你能运用公式计算下列各式吗?

(-x-4)=______________, (-x+4)=_______________。

(-2m-3n)= ______________,(-2m+3n)=___________。

完成下面各式的计算结果:

(-x-3)=(-x)-2·(-x)·3+3=x+6x+9___,

(-x+3)=(-x)+2·(-x)·3+3=x-6x+9____。

(-2m-3n)=(2m)-2·(-2m)·3n+(3n)=4m+12mn+9n ,

(-2m+3n)22222222222 222222 22222222=(2m)+2·(-2m)·3n+(3n)=4m-12mn+9n 。 2222

你从上面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完全平方公式又如何叙述?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 =____________, (m-n) =_______________,

(-m+n) =____________, (-m-n)=______________,

(a+3) =______________, (-c+5) =______________,

(-7-a) =______________, (0.5-a) =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 (a-2b) = a-2ab+b

()② (2m+n)= 4m+4mn+n

()③ (-n-3m) = n-6mn+9m

()④ (5a+0.2b) = 25a+2ab+0.4b

()⑤ (5a-0.2b) = 25a-5ab+0.04b

()⑥ (-a-2b) =(a+2b)

3① (x+y)=______________;② (-y-x) =_______________;

③ (2x+3)=_____________;④ (3a-2)=_______________;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⑤(4x-5y)=______________;⑥ (0.5m+n) =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练习填空

(1)(-2a+3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x+2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m-1/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y-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3-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P36习题

22222222

推荐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次函数复习课

上传: 邱建鹏更新时间:2012-5-26 7:32:5

5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次函数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①y = x +1;②y =2Xx/5;③y = 3/x ;④y = 4x ;⑤y =x(3x+1)-3x;⑥y=3(x-2);⑦y=x/5-1/2。

(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

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对于函数y =(m+1)x + 2- 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

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0) 的位置关系:

当b>0时,直线交于y轴的;当b<0时,直线交于y轴的。 为此直线y=kx+b(k≠0) 的位置有4种情况,分别是:

当k>0, b>0时,直线经过;当k>0, b<0时,直线经过;

当k<0,b>0时,直线经过;当k<0,b<0时,直线经过。 基础训练二: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 =2 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 = ax+b的图像过

一、

二、三象限,则ab0

8、将直线y = -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后我找到了科代表,请他们协助我一同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并把在以往的章末复习时曾采取过的另一种复习方案阐述给他们听,就是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

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但是在初三总复习时,我理解学生的忙,所以能包办的我就一律代做,以为这就是帮学生减轻负担,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学生被动记忆的知识多;教师把一节设计的井井有条,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但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务压到课下,最后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的想法还是落空了。

通过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推荐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节课的设计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学生以“问题”为线索、以地图为工具进行合作探究,真正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课堂密度较大,课时相对紧张,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处理起来略显仓促。

根据本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学生的年龄,原有知识的储备等情况,我对本课知识重新做作了一下整合,着重通过大量的识图,用图,析图等手段及运用多媒体,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荐第5篇:初中生物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生物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过程】

导学: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要依赖环境,生物的生活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你知道生物的生存受到那些环境因素的制约吗? 一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和 。

2、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等。 二 探究的一般过程

导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是初中生物学习一个重要的知识,通常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① →② →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 →⑥表达与交流。

(2)探究实例: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请你阅读课本p15—p16,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的问题

是 ?(要求:找准探究的内容并把探究的内容变成疑问句,再把句号改成问号)

②作出的假设是 。(要求: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③得出的结论是 。(要求:对你的假设作出一个判断性的回答) 三 对照实验

(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 的实验。

(2)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设计对照实验要求遵循变量的唯一性,也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给鼠妇设置两种不同的环境是 和 。这两种环境是由于 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变量是 。 扩展: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除了光以外,还有 和 等。 a、如果探究的是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 是实验的变量。 b、如果探究的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 是实验的变量。

② 实验设计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出现偶然性,以免得出不科学的实验结论。减小误差方法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并进行重复多次实验,取实验数据的 值。 四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概念: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几种关系。(要求:板书这几种关系,并能举例) 请你根据你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关系 ① 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这是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如:猫吃老鼠、鸟吃虫等。

② 关系:两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配偶,营养物质,栖息地和生存空间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如:作物和杂草。 ③ 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协作。一般体现在同种生物之间。如:蜜蜂、蚂蚁等。

④寄生关系:由于争夺营养存在的一种关系,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通常都是一种生物数量的增加会损害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如:人体和蛔虫之间的关系,等。

⑤共生关系:属于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通常都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如:蚕豆的根有一些能固氮细菌,这些细菌以蚕豆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命,这些细菌则帮助蚕豆的根葱环境中吸收含氮的无机盐,供植物生长。 展示任务分配:

1组:一 2组:

二、(1)+(2)的① 3组:三 扩展+(2)的②

4组:四(1)+四(2)① +四(2)② 5组:四 (2)③④⑤ 6组:课本p18 练习

2、3 【巩固练习】

  通过讨论与交流,完成课本18页的课后练习。

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的鼠妇是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3、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开花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的多少

b.温度的高低

c.阳光

d.温度

4、2005年我国宁夏地区某草场鼠害猖獗,大量的羊群严重缺乏牧草。此地区羊群和牧草的关系是

( ) a.合作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位生物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生物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生物课堂教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所以要求生物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组织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生物教学是灵活的,我们要适时根据课堂的情况科学地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组织的学习活动,作到有时、有度和可控。

生物教学要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命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理清知识的区别,找出知识的联系,打好生物基础,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简单的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甚至肢体语言也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初学者的感性认识和探究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思,充分理解,避免死读硬记。

推荐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课时1 授课对象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上课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二次根式的概念:像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和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都叫做二次根式。

2、大家抢答

填空

教师提示:参照教材右边的图(启发诱导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二、探索新知:

从熟悉的知识出发先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一

1、教师板书

性质一:

2、学生合作学习,完成课本P6填空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和有何关系?当a≥0时,=和a﹤0,=

通过练习、再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得出性质二

教师板书

4、学生练习(利用性质二进行运算):

梳理知识使条理清楚,及时练习巩固

5、例1 计算

(1)(2)

教师强调:规范书写,知道运算程序、强调性质运用的条件,二次根式运算顺序

6、学生完成:课本P7课内练习第2题(领悟方法,学会迁移)

7、例2计算:

要求比较先算括号里与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的优劣;强调先判断中a的符号

三、引申与提高

例3 化简:

(1)(2)(3) (a<0,b>0)

(4)(a>1 )

做一做:

你能把一张三边长分别为的三角形纸片放入4×4方格内,使它的三个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吗?

学生动手,教师引导。

(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使之呼应,让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板书设计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性质一性质二

例1例2例3

学生版演

教学反思

备课中常常是把教材备得很到位,把流程写得很清楚,很多时候,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不过是合作者,引导者,很多问题都自己包办了,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体验,难以在头脑中合成自身的信息,导致有问题一而再的发生。

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从学生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对比才有进步,并且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枯燥,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主动上去版演,可以更直接的发现学生的不足,也可以更直观的体现他的好方法,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次上课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操作空间,比以前有所改善。

如果再重新上这堂课,在学生相对自由的学习中,不会忽视做题的规范,必须的格式步骤也要美观整洁。

推荐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

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

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

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

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

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思想渗透: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3)相关知识介绍:

①人耳的结构与听力的关系。

②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③ 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3.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 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5)有一个足够长的钢管(两端开口),一个人在钢管的一段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如果知道声速,再给计时器,能知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

36、37页1,

2、3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推荐第8篇: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陈余顺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 “ 教 ” 和学生的 “ 学 ” 的目的。

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八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抱着与时俱进,创新学习的新思想,新观念,才能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2016

年12月26日

推荐第9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章 畅游因特网 准确地搜索信息

教学简案

一、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

(2)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四、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

2.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

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第二环节: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习。(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

第三环节:分组练习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

一、二组使用百度,

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

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环节: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第六环节: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习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第11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为坚强喝彩》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并愿意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坚强意志。

2.让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3.使学生知道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自学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知道培养坚强意志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意志品质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教学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录音机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然后让学生回答“冼星海是凭着什么优秀品质进行音乐创作,谱写出经久不衰乐章的?”

(二)讲授新课:

1.让几位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课本上提供的四个小故事,然后组织学生思考:坚强意志的人有哪些表现?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意志坚强者的四大表现。

2.把全班同学若干小组,用抢答的形式,看哪组学生说出坚强意志品质作用最多,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三)课堂讨论:

(1)在看电视与做作业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2)我们还会经常受到哪些诱惑呢?请把它们说出来。

(四)知识反馈:

1.当当小医生(下面是一些“病人”的 “病状”,请你找出“病因”,再设计出治疗“方案”):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

(2)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

(3)小明家离学校较远,上学不方便,他常因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认为“坚持到底时意志坚强的表现”,所以他坚持“迟到”( ) 2.谁是英雄(请同学们说出表达坚强意志的名言名句,看谁说得多)

教学反思:

我设疑导思,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针对学情设疑导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出意志品质的相关教学内容;再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的学情,导入“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方法学习。 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

我们依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的话题,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过程中学习,在活动和讨论中内化思想品德。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与讨论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以期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有效地“活”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师生互动性的特点,作为一线的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真正克服过去枯燥而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让学生乐学,好学呢?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下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用录音机播放歌曲、或学生表演、创设情景等然后让学生回答来导入。

教学环节二讲授新课:第一步,首先让几位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课本上提供的四个小故事,然后组织学生思考问题,第二步,把全班同学若干小组,用抢答的形式,看哪组学生说出的问题最多,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教学环节三课堂讨论:老师指导学生表演由教材插画改编的小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反思问题,自己该怎么做等等。

教学环节四知识反馈:通过知识抢答、小测验等形式。 用艺术的手段诠释思想品德课的浪漫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音乐,漫画,多媒体制作的动画等艺术手段,精心设计,积极营造教学的艺术点,努力挖掘教学的兴趣点,充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力争教出思想品德课的浪漫情调来。

用学生的才艺展演思想品德课的浪漫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如采用学生展演才艺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挖掘学生的多种才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展演思想品德课的浪漫。让学生讲故事,来锻炼和展示他们的讲演才能;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我通过小品,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能;因此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小品表演、辩论赛、书画比赛等形式组织课堂,展示学生多种才艺,真正教出思想品德课的浪漫色彩来。

用教师的幽默催化思想品德课的浪漫

初中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易接受新生事物,但他们心理素质不稳定,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信息。上课时,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几句幽默的语言或一则笑话,就可引起他们的注意,调节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幽默是学生对教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者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就可以迅速架设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创设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浪漫氛围来。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借鉴,我们只有根据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借助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优质资源,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编出多姿多彩教学形式,教出思想品德课的浪漫,让学生在笑中听、趣中学、乐中做。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反思

邹永岗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政治教学也开始发生转变。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师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教”与“学”则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单

一、乏味、枯燥的思想品德教学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教学遵循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发,让学生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知或不知的状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地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于运用,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归功于其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及课后的自我反思。在上课前,教师总是先对教材进行研读,找出本课教学的目标、重点及难点,从而提出有效地教与学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实际,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事例出发,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特点及其心理特征,来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遵循着:探究——导航——实践——情感熏陶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其勇于探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行为、道德情操、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解和分析学生,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典例,围绕主题,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和情感、价值观。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学的能力培养。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采取积极主动的互动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讨论和总结的教与学过程。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认识情感的形成过程,从而转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对问题的提出方式和策略,注重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形成了点——线——面的提问方式,从而更加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讨。大量的引入生活事件,让学生感触到,思想品德的教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了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例如,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设计。力图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人口、资源、环境等来引导。以学校、社区的生活为着力点,谈谈对人口、资源、环境的认识来了解我国的现状,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入到“国情导航”,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和基本国策。达到知识的内化。最后,通过模拟实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来丰富其情感,熏陶其情感,来达到使知识从内化变成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望。

在设计好一堂课后,如何更好的开展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学是学生对事例、案例及生活事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谈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可以分成小组开展组织活动,可以组织课堂的辩论和讨论。例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社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的调查,分析现状及其原因,并形成一份简单地调查研究报告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的能力,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一课堂的组织教与学的活动,最终使学生对本单元、本课书内容的深刻理解为目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的内在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探究学习后,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更为深刻,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其独特的个性将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探究学习讨论将是一堂激烈的理论赛,同学们各持己见,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发生的转变,教师不在是主体,而是一个组织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课堂探讨来完成教学。但是,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由于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难免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此,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进入导航知识,真正达到知识的内化,形成对知识的正确态度、情感与价值。完成本课本单元的知识学习。 常言道:学有所用。

学习知识,最终目的是在于应用,学而不用,那是白学,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也如此,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真正体现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成功的合同。学而不用,将是白学。因此,教材的“实践与评价”为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提供帮助,为学生培养学生适应性、深入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地深入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锁事,真正做到从心理、道德、法律、社会上感染和熏陶学生,丰富其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政治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不能专心地去学习它。这是以往教材素服的原因。而在课改的今天,却可以使我们的政治教学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学习政治不在枯燥无味的,而是处于“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愉悦心情。这归功于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历时几个月的国培网上培训和这次的普通教师岗位强化培训,让我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过多的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多的情况下是把它当做了一种形式和任务。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掉入了“满堂灌”的定势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来导致达不成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已有好多个年头了,以前我在讲授例如九年级教材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一般都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是给学生讲清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再引申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意义,然后利用有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最后布置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的跟谁老师进行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课后运用就成问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难以理解,就很难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识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就难以达成。为纠正以往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先是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的发现,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并说说原因。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在课前设计的这样一些复习内容:(1)我国的人口国情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我国的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样既达到了复习上两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自然而然的引入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知识点中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最后,我利用平时收集的诸如“熄灯一小时活动”等资料,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让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这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陷入到机械的获取知识中去,后者又难以让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尽可能多元的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课后的训练表明,这样做达成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而是一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刘泳宗 更新时间:2012-5-18 7:27:38 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总之,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学生的明天。为此,必须冲破旧的框架,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

资格考试公告(山西考区)

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定于2014年10月25日、26日举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二、报名方式、时间与地点

报名方式:先网上报名,再现场确认。

(一)网上报名的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31日。参加考试的人员在上述期间内登录www.daodoc.com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栏目进行网上报名。

(二)现场确认时间是9月1日至9月12日(中秋节法定节假日除外),审核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根据我省报名的实际情况报名点设在山西传媒学院继续教育部(地址:山西省高校新区文华街125号行政办公楼A101;太原市内乘90

2、903路公交车,联系人:焦老师;电话:0351-2772331)。已网上报名的人员须本人在上述期间内,到考试所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三、报名材料

报名人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报名表。报名人员在报名网站真实、准确地填写相关信息,并下载打印报名表,在现场确认时提交审验。

(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人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三)本人学历证书(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四)有免试科目的考生必须带上2013年资格考试成绩单。现场确认时,当场摄取本人证件照片。

经审验符合报名条件的,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发给准考证。

四、考试科目

(一)公共科目:1.综合知识;2.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二)专业科目:

1.编辑记者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广播电视业务。

2.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专业科目: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五、考试收费

1、报名费每人10元。

2、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标准为:每人150元(共三科),只参加单科考试每人每科50元。

3、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每人150元(共三科),面试每人120元,只参加单科笔试为每人每科50元。

六、报名参加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

七、少数民族考生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也可用汉语言文字答卷,但当年所考各科目答卷(含口试),只能选择使用一种语言文字。

八、2015年1月中下旬发布考试成绩,公布考试合格标准。届时,考生可登陆www.daodoc.com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栏目查询。

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6月18日 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

资格考试公告(内蒙古考区)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的安排,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定于2014年10月25日、26日举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二、报名方式、时间与地点

报名方式:先网上报名,再现场确认。

(一)网上报名的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31日。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上述期间内登录www.daodoc.com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栏目进行网上报名。

(二)为方便报考人员现场确认,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自治区范围内设立3个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分别为呼伦贝尔9月2日、3日,赤峰9月4日、5日,呼和浩特9月8日至12日。已网上报名的人员须本人在上述期间内,到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具体安排如下:

呼伦贝尔现场确认点: 时间:9月2日、3日 地点:呼伦贝尔市文化广电局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满洲里路43号) 联系人:贾桂霞

联系电话:0470-3992016 赤峰现场确认点: 时间:9月4日、5日 地点:赤峰市文化广电局

(赤峰市红山区钢铁西街彩电中心) 联系人:金剑

联系电话:0476-8880221 呼和浩特现场确认点: 时间:9月8日至12日 地点: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

(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西街1号内蒙古新闻出版广播

影视数字传媒中心A座1楼会议室) 联系人:武平

联系电话:0471-4590029

请在内蒙古参加考试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就近到上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三、报名材料

报名人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报名表。报名人员在报名网站真实、准确地填写相关信息,并下载打印报名表,在现场确认时提交审验。

(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军人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三)本人学历证书(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

(四)有免试科目的考生必须带上2013年资格考试成绩单。

(五)现场确认时,当场摄取本人证件照片。

四、考试科目及地点

(一)公共科目:

1、综合知识;

2、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二)专业科目:

1、编辑记者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广播电视业务。

2、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专业科目: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内蒙古考区考点设在呼和浩特。报考人员考试前在报名网站打印本人准考证副本,准考证副本上标有具体考试时间、地点。

五、收费标准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函》(内发改费字[2008]995号)确定参加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的人员需交纳考务费每人每科90元,参加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需交纳考务费每人每科100元。

六、有关复习范围

参加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2014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

七、少数民族考生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也可用汉语言文字答卷,但当年所考各科目答卷(含口试),只能选择使用一种语言文字。

八、2015年1月中下旬发布考试成绩,公布考试合格标准。届时,考生可登陆www.daodoc.com资格考试管理系统栏目查询。2015年5月以后发放考试合格证。

九、本公告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联 系 人:武平

咨询电话:0471-4590029

第12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曾军萍

更新时间:2012-5-18 8:46:10

教学内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曾与自然和谐相处

2、明确人类通过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3、认识到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们已出现生态危机 教学重点: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材料:教材024页的材料 想一想:

赵名鸣的担心是多余的吗?你能说说如果照如此下去小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在现实生活中,小镇所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一、讲授新课

【师】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人是始终受大自然哺育的。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生】(细读教材25页“荷马名言”)

【师】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生】(小声读教材25页小体字)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事例?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生】(默读教材26页小体字)

【师】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吗? 【生】(相互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师】(根据以下材料进行补充)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

(九)海洋污染 —赤潮出现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师】生态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呢? 【生】(看书后进行回答)

【师】读《撒哈拉的变迁》,看看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书后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

四、巩固练习

1、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__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认真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反思我们对待__________的态度。

2、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_____________的关系。3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

A、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已丧 C、人类不热爱大自然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板书设计:

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1、如何关注人类的命运?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3、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4、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5、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根据课上的知识和身边的现象了解到我们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但行动上却很难保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指挥自己的行动,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

有的学生由于思想意识淡薄,缺乏以对生态危机的认同感。以后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平常行为习惯的引导。 我觉得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实际,是教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13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初识Excel》

上传: 周小富

更新时间:2012-11-27 10:35:3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初识Excel》 樟树市义成中学

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

学生观看数据图 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 了解Excel的截图。

表,了解Excel软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基本功能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

件的基本功能。习兴趣 。

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 启动Excel的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实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

践后回答,并演示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 启动过程。 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

认识Excel的窗口 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 提问:

1.什么是行、列?

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

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 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录入和修改工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作表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

作,并回答问题。

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格数据的方法。

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 提问:

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思考、实践后找出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 解决的方法,并演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调整表格列宽

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示调整列宽与行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

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 高的操作。 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 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布置任务二:

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

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

保存文件与退Excel 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出 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

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

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综合练习绩。

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上机操作。计算机”。

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

板书设计

综合应用,巩固技能。

思考、回答问题,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并上机操作。

保存和退出。

学生认真听讲,并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上机操作修改工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作表标签名。

表标签。

学生上机实践操

阅读课本,找出答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案。

和单元格的概念。

观看视频,并结合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教材,找出答案。的窗口组成。

1、启动Excel的方法

2、认识Excel的窗口

3、数据的录入,修改。

4、调整表格列宽

5、给工作表标签改名

6、保存文件与退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填空题

(1) 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

(2) 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

(1) 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 B.程序语言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软件 (2) 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 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

C.数据管理 D.图像处理 (3) 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 B.工作簿文件 C.工作表文件 D.工作夹文件 (4) 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

(1) 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 1”。

(2) 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

1、

2、3…,行标号为A、B、C…。(3) 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

1、

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

第14篇: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导入:

1、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器材的多少,以及人数的多少来安排教学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同时让学生多去想问题。

3、上室外课时,学生轻易把留意力集中在个人练习上,出现课堂教学场面混乱、学生不听指挥的现象,应该怎么去组织学生。

二、问题探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脱节现象?

1、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结构不完善。

2、课堂教学操作因素:客观条件、教师能力、学生配合等。

三、问题解决方法与案例探讨:

1、设计思想

例如:你想教给学生什么,学生想学什么,你打算怎么去做?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我们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然后才进行我们的教案设计并加以实施。

3、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反映了教师对堂课教学总体的预计,也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预设评价标准,所以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有实效性、针对性、层次性。 ①、目标的设定要有实效性:80%是怎么设定出来的,你的依据是什么?能达到这个目标吗?一定要达到80%吗?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有依据,讲实效。

②、目标的设定要有针对性: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不要为了设置目标而设置目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③、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案例探讨:前滚翻设计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在40分钟短暂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爱好。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主动学会前滚翻的技巧。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四、教学过程

预备部分:

1、预备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操,有针对性的要求。

2、预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设置一些与本课重点教学内容相关的预备活动。对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案例探讨:前滚翻设计预备活动

基本部分:

1、场地、器材。

(1)布置合理、器材的摆放利于活动的开展。 (2)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尽可能的把场地用好用足用活。

节约:在小场地里上出出色的课也是一种水平。外出比赛往往是在体育馆里上课,也就是一个篮球场的大小。尽量节约场地、器材。

2、组织。

分不分组、怎么分组、怎么轮换、队伍怎么调动、出现突发事件怎么处理

3、内容的实施。

①宜精不宜多:设置练习的内容不要多,要精选。

②宜实不宜虚:注重练习完成的质量,不要只注重探究、合作。

③宜专不宜散:安排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留意集中在和本课相关的练习内容上。

4、重点

重点要突出: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把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各项运动技术。

所以一节常态体育课,教学重点内容的设置不要多,一堂课教好

一、两项技术就足够了。

5、难点

难点要关注:

教师难点教学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水平。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以音乐的形式做放松操,让学生感受体育课的乐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并不是干燥无味的。

第15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张娟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要求

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 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二)能力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

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

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

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教学过程

1.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

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

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

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 板书内容为:

(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 (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

课件内容设计:

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

3.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板书内容为:

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 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 课件内容设计:

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

第16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赵正遂

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总之,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学生的明天。为此,必须冲破旧的框架,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17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具有良好心境的人会对生活、工作、学习充满信心。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善于调节情绪,学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做情绪的主人。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必须事业有成,前途有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培养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幻灯一] 自信而愉快是大半个生命 自卑而烦恼是大半个死亡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情绪,克服自卑烦恼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幻灯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 明确情绪调节的目标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二、讲解新课

(一)情绪调节的目标与内容 常言到五月的天,孩儿的面,说变就变,青少年情感丰富,但很不稳定,有时高兴、有时烦恼、有时激动、有时紧张,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风云多变”的情绪呢? 我们应该让情绪表达出来,喜怒不行于色并不是有修养的表现,而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不过,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因此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有一个成语“乐极生悲”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情绪表达应合乎常情、合乎常理,但不能过度,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能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怒不可遏,吐血身亡,楚国大将伍子胥为了过韶关,一夜急白了头,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我们要吸取教训,情绪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学会驾御情绪,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这就是情绪调节的目标与内容。 生:(齐声朗读) 师:可是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会导致情绪低落,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瞧,这位小姑娘就遇到了烦恼,向我们求援了 [播放材料:我的烦恼](略) 师:原来是位爱生气的女孩,国外医学界有一种说法,爱生气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出几倍。所以不管是从学习角度、还是健康角度出发,这个坏毛病都该纠正,请大家讨论二至三分钟,告诉小姑娘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她摆脱烦恼。

[学生讨论](略)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组织,导入 六种方法,次序可随意。]

(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1、注意力转移法 师:刚才同学提到做一些别的事,看看书、散散步、听听音乐,这种方法是注意力转移法。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激动起来的情绪不至于立即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的转移话题,做些别的事,比如你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等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小姑娘就可以投入学习了。 你有没有用过这种方法,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略)

2、认识改变法 同学们提到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哥哥、妈妈是为我好,这种方法是认识改变法。平时我们注意事物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负面或暂时困难的一面,如果换个角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正面或光明的一面,我们就会乐观开朗起来,有哪位同学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讲故事:(略) 师:我们要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正面。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帮助这位老太太。

[幻灯三]怎样使哭婆变笑婆(略) 学生回答:(略) 师:大家已经很快掌握这种方法了,生活中可以实践。

3、合理发泄法 师: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小女孩在生气时,狠狠的把电话一摔,这是一种发泄怒气的方法,称为发泄法。你生气是怎样发泄的?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评价刚才同学发泄的方法,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对,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法将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但必须合情合理,漫骂别人,恶语伤人,攻击别人,破坏性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称这种方法叫合理发泄法。刚才的一些不良方法,我们要纠正一下。

[幻灯四]哭、喊、运动、倾诉、图片 师:这些都是可行的,希望大家运用借鉴

4、意志控制法 师:不知大家知道吗,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很爱生气,你知道他是怎样控制自己易怒的情绪吗? 学生回答:(略) 师:他使用的是意志控制法,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略) 师:我们应该怎样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生回答:(略) 师:用某一种方式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一个有修养的人要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使自己失去理智。 上面的四种方法是同学们讨论出来的,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下面我再向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幻灯五] 老师突然袭击,宣布进行测验,你的心情 期中考试,你准备充分,你的心情 学生回答:(略)

5、能力排除法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可知,当我们缺乏某方面知识、技能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当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技能时,就会排除不良情绪,沉着应对。 想一想:你哪些知识技能缺乏?碰到这种情况你的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略) 师:相信你们在克服薄弱环节方面努力,提高薄弱方面的技能素质,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幻灯六]出示三幅升奥成功的图片 师:图片反映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略) 师;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学生回答:(略) 师;北京升奥成功,你激动、高兴,同时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这种把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对集体、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情绪的升华,称为情绪升华法。

6、情绪升华法 2008年8月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11月我们中国广州办好了亚运会,你想 2001年7月13 日,是一个不眠之夜,13亿中国人为升奥成功喜悦、激动、欢呼,你可曾知道,1993年9月23 日对于13亿中国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眠之夜,这一夜,我们仅以两票之差与奥运失之交臂,你当时还小,设想一下,人们的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略) 师:是的,可是中国人很快从失败中站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8年的努力,我们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民主。把北京建设的更加美丽。如果8年前我们获得的更多的是感情票,今天,中国凭着实力取得了升奥的成功。这种把失败后的伤心、苦闷的不良情绪与社会责任感,头脑中的闪光点结合起来,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奋发向上,也是情绪升华法,

三、练习感悟 今天我们学习了情绪调节的目标、掌握了六种方法,请大家再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略) 师:可以引入身心统一论,幽默法等 希望你们以后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愿快乐与我们常在!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吧! [师生同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反思: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适当设疑布悬

在教学和练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羸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初中生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理解也快,记忆也比较牢固。

第1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①y = x +1;②y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若函数y = ax+b的图像过

一、

二、三象限,则ab 0。

8、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9、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10、将直线y = -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综合训练: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做的一节汇报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通过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第19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两个交点

一个交点

没有交点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 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 练习反馈 巩固新知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x2+bx+c=0的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Δ=b2-4ac

b2-4ac >0 b2-4ac = 0 b2-4ac

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 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 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习题21。2:

3、4. 2.(备选题)P97习题21。2:

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20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主题八 畅游因特网 任务一 准确地搜索信息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题八。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自身所需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工作原理,了解并正确使用“关键字”,掌握基本搜索技巧,并能根据信息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

(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 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二) 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习。(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

(三)分组练习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

一、二组使用百度,

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

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六)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类型:全文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搜索查找方式:关键字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关键字搜索:是指在查找信息时,利用网页上提供的搜索信息的文本框,输入最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词语或词组,进行信息搜索和查找。 进行网络搜索的用途:获取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料或生活常识等。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习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

《初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教学设计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