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0-03-02 05:00: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站中心校 刘佳坪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二、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 “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师: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2年,21岁的他突然双腿瘫痪,也是在这一年,他深爱的母亲去世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实在是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听了这段话,你心里有哪些感受?

这是一段写母亲的文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作者写母亲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秋天的怀念》,想想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母亲、我)

2、课文中反复写到发生在这对主人公之间的事是什么?他们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看花)

本文就是围绕着看花展开的。

3、看花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走近作者。

三、走近作者史铁生:

(一)介绍作者,走近第一次看花:

21岁的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想想,21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到处玩玩,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该怎么办?他的心里会怎么样?(估计学生会说:痛苦)

是啊。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

(问学生,哪些动词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问学生,那个动词能写出“我”的绝望?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找找课文的句子。

A、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母亲的动词(躲、扑、抓)你从这些词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二)走近第二次看花

1、作者是怎样回答母亲的?(“什么时候?“”)

2、母亲的表现是什么?(喜出望外)

3、在2~6自然段中,找一找描写母亲细腻的爱的句子。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病得很重?把这种疼痛读出来。)

想想她得的是什么病?

肝癌的疼痛会是怎样的?(肝硬化,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这个母亲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痛。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

(估计学生回答:不知道)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估计一: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坚强、无私、伟大)

是啊!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儿子着想)

B、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着鲜血。

(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把感受送进去,并读出来)

C、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 “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D、“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E、“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F、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G、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是什么意思?说明母亲去世了。但是作者却说不出口。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短短十个字,这是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想念以及心中的愧疚。读出这种感受来)

H、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预计:“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母亲对儿女的无限牵挂。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惦记。)

(三)升华主题

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课件出示)

1、作者笔下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绝望时看到的是飘落的树叶,现在看到的是开得烂漫的菊花。说明作者的心情已经改变了。

3、母亲几次要求带儿子看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用菊花不畏寒冷的精神教导儿子,在困难中站起来。)

4、作者明白了什么?

(要坚强,勇敢,乐观,自信的活下去)

5、看到菊花,作者一定会怀念母亲(带着怀念的感情配乐读《烛光里的妈妈》);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终于站起来了(带着自信与昂扬读)

6、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要做生活的强者,做身残志坚的人)

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史铁生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母亲用爱为他托起了生活的希望!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