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0-03-02 12:41: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张春艳

教学目标

1.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体会情感 3.理解、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2.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朗读法 预习安排

(一)扫除字词障碍 1.注音

瘫()痪() 诀()别 憔()悴() 捶()打 絮絮()叨叨() 2.释义

瘫痪: 絮絮叨叨: 央求: 喜出望外: 暴怒无常:

(二)多次阅读,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由文章题目设疑导入 具体设想: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知道这是一篇作者怀念已故之人的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请你们告诉老师,作者怀念的是谁? 对,是他的母亲。

母亲和秋天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在秋天怀念母亲,难道春天、夏天、冬天就不怀念母亲吗?

一起走进文本,找出答案

(二)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1.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导入部分提出问题的答案 明确: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文章中多次出现和秋天相关的事物,如窗外落叶、看菊花等。和末尾灿烂的秋景图照应,是表达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他真正地体会了母亲对他说的以及希望他能做到的“好好活儿”。既然这篇文章和“秋天”联系如此紧密,咱们就从这两个字着手来分析理解课文。

2.由母亲在秋天去世,落实到文中的3-5自然段。分析第四自然段中的“没想到”“绝没有想到”。 明确:“没想到”“绝没有想到”表明作者虽身为人子,却对母亲的病情毫不知情。

3.母亲的病是像急性病一样突然发作,让人措手不及的吗?在此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

明确:有征兆,第一自然段末尾“她常常肝疼得整晚整晚睡不了觉” 3.母亲的病情,她自己是清楚地知道的,妹妹也知道,然而作者却不知道,是因为他不关心母亲不爱母亲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他此时遭遇了人生中一场极大的变故——瘫痪,再不能行走,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情绪十分低落,母亲不愿意再给他增加负担。可以说,是对儿子的爱,让母亲选择了隐瞒自己的病情。

4.除了隐瞒病情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呢? 提示:可以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母亲对作者的爱。比如:

(1) 神态: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 动作: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3) 细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需要强调的有:文中出现的三个“悄悄”、“扑”“抓”这两个动作 明确:母亲对儿子的爱中包含了她对儿子的耐心,和对儿子的担忧

小结:母爱无疑是伟大的,为了儿子,母亲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只把深切的爱和关怀倾注在儿子身上。

第二课时

(三) 深入文本,体悟“好好活儿”

1.上节课,咱们通过对文中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已经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此时的作者正处于怎样的状态中? 明确: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关于“我”的部分,此时心理变得极为暴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对生活对生命失去了希望,不愿意活了。 2.解读文中母亲多次想要推儿子去看花这一行为,体会她的用意。 ①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或者妹妹,你会怎么做? ③文中,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明确:母亲推着儿子去看花 ④怎么理解母亲推儿子去看花?

提示:这其实体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她不仅关心着儿子的现在,还忧心于儿子的未来。

3.深入分析“好好活儿”

①可是儿子并不理解母亲,他拒绝外出,甚至在母亲要推他去看花的时候喊着“我可活什么劲”,这里母亲说了什么话?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儿,好好活儿。 ②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好好活儿”? 明确:

5、6自然段

③文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很少,唯独这“好好活儿”四个字重复了多次。母亲说的“好好活儿”究竟是什么意思?作者有没有理解母亲的意思?

提示:最后一段中,作者的妹妹推着他去北海看了菊花。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秋菊图:黄色的花淡雅„„秋风中正开得浪漫。对比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对美好的事物也持欣赏态度。而这,正是母亲希望看到的。由此,“好好活儿”的含义也就不难体会了。 4.体会作者情感

①再回到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作者表达的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课后练习题中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体会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字饱含深情。通过多次阅读课文,我认为本文除了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之外,更多的还在于告慰母亲,他已懂得“好好儿活”,表达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所以在进行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将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好好活儿”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分析上。第一课时着重在分析母亲对儿子的爱,目的有两个,一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二是为第二课时讲“好好活儿”做铺垫。母亲忍着病痛,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心灵遭受的创伤。须知,母亲是儿子苦难的直接承受者,儿子的瘫痪无疑是对母亲最大的打击,然而母亲没有抱怨,没有眼泪,只是尽心照顾儿子,推着他去看花,在弥留之际仍然记挂着告诉他“好好活儿”。

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得过多,学生思路可能会跟不上,导致课堂进程缓慢拖沓。再者,因为文章不长,表达的意思又很集中所以有些教学环节可能会有重复的地方。比如第一课时分析母亲对“我”的爱,就会和第二课时中分析“好好活儿”的部分有所重复。 教师评价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文字简单却表现力十足,蕴含深厚的情感。本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设置切合学生体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创设的精神世界。整个教学设计思路连贯,逻辑清晰,由感悟母爱上升到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引导。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