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分类教学设计

2021-08-0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一年级《分类》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分类》数学教学案例

《分类》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能够与第一节课对比、区分,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你们去过大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大象伯伯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大象伯伯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 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大象伯伯说啊?

生: 大象伯伯,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 你们说得真好,大象伯伯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小组活动,复习单一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置。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商量一下,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小组了,可每个小组缺个组长,请每个组赶紧选出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说说,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讨论一下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 其他组对它进行评价 )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师:你真有经济头脑。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一起,可乐放在一起,橙汁放在一起。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墨水放在一起。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三、活动,巩固分类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把苹果按大小分,把梨按颜色分都是把同一种物品进行分类。(板书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上都有一把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铅笔再分一分。 a.请同桌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b.同桌合作分铅笔。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

问: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是把花色放在一起,红色放在一起 „„(即按颜色分)

生2:我们是把有橡皮头放在一起,没橡皮头放在一起。(按有没有橡皮头分)

生3:我们是把削过的放在一起,没削过放在一起。(按有没有削过分)

生4:我们是把木料做的放在一起,塑料做的放在一起。(按笔杆的材质分)

生5:我们是把笔杆是圆柱形放在一起,六边形的放在一起。(按笔杆的形状分)

生6:我们是把标有HB的放在一起,标有2B放在一起 „„(按铅笔的型号分)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分得的情况图帖在黑板上。)

四、举例。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想一想,可以怎样整理你书包中的物品呢?

师: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刚才整理好书包有好处吗? 生: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它。

„„

五、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2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景,初步感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所以,我非常重视起始课上环节的设计与处理。因为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学生学习的心向即被聚焦了,便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生脑中的具体形象,决定于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所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逐步探索、发现和总结。特别是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 “分类”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学生的动口说出、动手分分,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推荐第2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物品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各学生在家带回的玩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分类

1、学生看图(教科书38页图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仪器室,结合书中图画使学生明确图书室图书很多,仪器室物品很多,指导学生说清楚图书室、仪器室和书中插图的物品都是把同样的放在一起。

2、明确分类:

参观图书室和仪器室过程中,柜台的第一层放什么,第二层放什么?第三层放什么?大家要看清楚,记住。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室和仪器室管理员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做分类。

(二)巩固、体验分类

1、摆一摆

把自己在家带来的玩具集合在一起,叫几个学生把同一样的东西分类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题目

⑴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⑵小组活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一分的作用。 ⑶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一至三题

⑴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⑵第二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

⑶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是不同类的。

4、补充练习。

每组把自己凑合的学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种分法好?哪组分得快又好?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实际上,在本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本单元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教材由易到难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的分类标准。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本节课主要完成单一标准的分类。结合我校正在着手研

究的“探究性学习”,我把教学安排为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图改为老师家的房间图,因为宝宝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让学生首先产生亲切感,呀!老师家的房间被宝宝弄乱了,今天由我们来整理老师的家!真有意思!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创设时空、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这一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有迫切希望想整理老师的家的欲望指引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老师先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找到整理房间的最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我给每个小组分了一套和老师一样的学具,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3、应用拓展、自主构建过去的教学一般定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多,思维方式单一。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开放问题,为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和方法迁移等,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本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应用?把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带到生活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通过课本中的两道题(从不同中找相同;从相同中找不同,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练习,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了。通过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作为背景,老师带来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把孩子们积极性再次推到顶峰。学生闭眼等老师送一份惊喜,化动为静,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当学生睁开眼睛的时候,教室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分类。通过引导,让孩子们把小动物们送回大自然,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推荐第3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物品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各学生在家带回的玩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分类

1、学生看图(教科书38页图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仪器室,结合书中图画使学生明确图书室图书很多,仪器室物品很多,指导学生说清楚图书室、仪器室和书中插图的物品都是把同样的放在一起。

2、明确分类:

参观图书室和仪器室过程中,柜台的第一层放什么,第二层放什么?第三层放什么?大家要看清楚,记住。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室和仪器室管理员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做分类。

(二)巩固、体验分类

1、摆一摆

把自己在家带来的玩具集合在一起,叫几个学生把同一样的东西分类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题目

⑴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⑵小组活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一分的作用。 ⑶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一至三题

⑴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⑵第二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

⑶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是不同类的。

4、补充练习。

每组把自己凑合的学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种分法好?哪组分得快又好?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推荐第4篇:一年级数学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案点评: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案示例二

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这几种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直观认识物体的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在分类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你们喜欢的小伙伴,你们瞧,有积木、皮球、还有橡皮泥呢!我们要和这些小伙伴共同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去认识大自然中很多美好的物体,如果你们很高兴就向老师招招手!

(二)物体分类

1.你们看,老师把它们分别放在了你们的学具盘里,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能把这些小伙伴分分类吗?再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2.学生分小组活动

3.学生反馈

(1)按材料分:把纸做的放在一起,塑料做的放在一起;

(2)按颜色分:把红色的分在一起,黄色的分在一起,花的放在一块;

(3)按形状分:把长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象柱子似的放在一块,球放在一起;(4)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三)教师小结

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按形状分的这一类,他们就是按数学眼光来分的.

二、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各种形体的特点

(一)描述物体的形状

1.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它的样子,再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2.学生反馈

3.教师同步出示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整理学具

我们先把长方体放在盘子里,再把圆柱放在长方体的旁边,盘子里还缺谁呢?

(三)构建立体图形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想象它的样子,并用手比划出物体的样子

三、活动三:小组游戏,进一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

(一)摸出物体,说出形状

教师: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请听好游戏规则,先闭上眼睛,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到一个物体后说出它的名字,再拿出来让同学验证,说对了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先从1号同学开始活动.

(二)按指定的形状摸出物体

教师:由一名同学指定大家在袋子里摸出具体形状,摸对了,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称赞他,从1号开始轮流活动.

四、活动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新知

(一)数一数

1.数一数,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形状的物体组成的?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说一说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小组内交流)

五、活动五:创作活动

(一)搭一搭

小组合作,用学具盘里的物体,搭出一件作品,并说一说用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各是多少个,以及搭建的作品的名称等.

(二)捏一捏

用橡皮泥捏出自己最喜欢的形体,进行展示交流.

教案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体现在:

1、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

认识物体一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 ,再到“神奇的袋子”

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3、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一点一滴地培养,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组中完成,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达成共同遵守的规则是很有益的。

探究活动

猜猜看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3.另外一个学生根据特征说出积木的名称.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还有另外一中玩法.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种一种几何体的名称.

3.另外一个学生从课桌中摸出相对应的积木.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个图形,一个正方体,一个一般的长方体,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

一、

二、三等奖.

推荐第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高要市小湘镇大白小学陈卓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

8、

7、6加几,

5、

4、

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

8、

7、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

8、

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教材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的形式表明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像“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凑十法”本身也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

凑小数”等。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在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其他的方法。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并且注意变换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开始讲9加几时的例2,渗透集合思想;练习十七第2题,练习十九第1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二十一第4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表。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比如“9加几”中的例3与“

8、

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第六单元编排的“用数学”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计算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我们应该由此起步,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计算意识。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活动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由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多次认识的机会。比如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不用实物,说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再不出声想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揭示──操作──说──想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不仅可以实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教学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标准》要求,应该把培养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做起。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按《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做8~10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是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注意,逐步提高要求。开始只要求掌握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正确;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计算迅速。从单项练习达到计算正确、迅速,逐步达到混合练习也能计算正确、迅速;从练习视算,逐步到练习听算,使学生不仅看着两个数相加能很快说出得数,而且听到两个数相加也能很快说出得数。

加强练习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练习目的明确、省时间,每个学生都会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例如,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又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要讲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练习有针对性。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9+

2、9+

3、8+3等可以少练些,8+

9、8+

6、7+6等就要多练些。教学中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熟练的式题,就适当减少练习的次数,避免盲目多练,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20以内进位加法比10以内加法的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达到计算熟练,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些关爱和帮助。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本单元教材专设了“用数学”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108页例4,先展现出活泼可爱的白兔、灰兔在游戏的情景(或画面),并提出计算问题,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师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并体验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养成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推荐第6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P38~39页《分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卡片(每组9张),各种铅笔(每组各8支)。 教具准备:各种文具盒、各种玩具、各类书、若干个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学习单一分类)

1、师在上课前两分钟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文具盒、玩具、书各若干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室讲台的杂乱。

2、引出分类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看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你们瞧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生:乱七八糟、不舒服等。) 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堆放好;文具一类、玩具一类、书一类、瓶子一类。)

师:谁愿意上来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学生上来整理。) 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齐了、美观了。)

师:是呀,这样一分,看过去就非常得整齐。刚才,我们把一大堆的杂物按照同一类物品为标准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这堆瓶子,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1、师:现在请组长拿出(1)号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学生倒时,请上来整理的四位学生把讲台上的物品装进袋子。

(生看好后,答:水果卡片。)

2、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把这些水果卡片来分一分,分类前我先提几点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将怎样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当一个同学在发表他的想法时,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等他讲完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对他的话进行补充。

3)分好后,你们小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来给大家汇报,谁做介绍员,谁配合拿卡片。

3、听口令开始操作,教师巡视。等学生操作完后,请学生汇报。

4、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请一组学生上来汇报,教师指导:按什么分,分了几堆。

5、下面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的?(请不同分法的小组继续上来汇报。) 出现的分类标准有: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

6、同样是这9张卡片,我们刚才按照形状、颜色、种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了分类,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果。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没有发现原来同一类物品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7、现在我们再动手把自己小组没分过的方法再来分一分。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体会到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分花。(第4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4朵花,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

2、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应用练习,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4、小比赛:

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生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生2: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3: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一开始,我就将三本书,三个铅笔盒,瓶子从袋子倒出乱放在讲桌上,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2、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3、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我以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讨论中,我也不是以一问一答地形式进行,而是引导学生围绕“想一想,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发展学生探索与合作的意识。

4、安排学生整理书包这一实践活动,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熟悉的事情。通过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类的认识。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地有规律地生活。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推荐第7篇:一年级下册分类(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分类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操作,学会简单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收集统计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分类和统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会对图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个书架的图片。师:你喜欢哪个书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

(一)”。

板书课题:分类

(一)

二、探究新知

(一)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方法。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爱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过渡: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能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揭示分类的概念:

你们可真是聪明的孩子,找出了这么多分气球的方法,有按形状分的,有按颜色分的。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分气球的时候都是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像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

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5、小结

像同学们这样把气球分类数出来的过程就叫“统计”。

6、质疑: 由统计方法得出一幅图,请观察这幅图,你们能不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二)经历分类过程,体验统计方法。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

师:哪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巩固练习

1、把老师发放的学具卡片进行分类。

2、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3、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七,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板书展示:

分类

(一) 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推荐第8篇: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分类与整理》

活动准备:水果图片 气球图片 信封若干 实物和整理箱

活动目标:

1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联系中,体验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活动重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 师生问好,并导入

带学生逛超市出示各种实物(水,苹果,火腿肠。。。)让学生当售货员,整理这些商品,通过整理,让学生会按种分商品,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 苹果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一分,引导学生可以按大小和颜色进行分类,

3师:我从超市买了一些气球,想分给大家,我们来一起分一分吧,你想怎样分?

(按颜色分,分为3类,按形状分,分为3类)

(记录并整理到表格中)

4“当当当,”什么声音?原来是邮递员来送信,我们4人一组看看信里是什么呀?小组讨论这些图片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分为3类,按形状分为2类)每组一张表格,然后记录,教师个别辅导,找一组到黑板上演示,说说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让学生说完整话我是按颜色分的,分为3种,红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4个,绿色的有2个。。。。。。)

5 学生参与,找几个男生几个女生,让大家看一看该怎么分一分类

(1)可以按男女分

(2)可以按长短头发分

(3)可以按带不带眼镜分

(4)可以按个子高矮分。。。。。。

充分发挥孩子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提升。

6 总结本节课:学了分类与整理,你都知道了什么?

7布置作业:课下我们思考一下,可以怎样把我们班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课下多多交流。

推荐第9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类-教案教学设计不错教案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推荐第10篇:一年级下《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三班 暴捷

学习目标:

1、学会将自己手中的图形卡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在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物品。学习重点:认识分类,学会分类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什么叫做一类,如何分类。 教学准备:气球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语文的课本中,我们有一节课是《动物乐园》,同学们,动物乐园里的动物多不多?那同学们,想去动物乐园里参观参观吗?

呀!可真巧!动物乐园里正在进行一场比赛——“我是勤劳小少年”的大比拼。今天参加比赛的有两名选手,分别是调皮的小猴子和可爱的小兔子,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做一次小评委好不好?

首先我们来参观一下小猴子的房间。呀!小猴子的房间可真乱啊!我们再去参观参观小兔子的房间吧。小兔子的房间可真整洁!那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场比赛哪位选手胜出了?好,那我们就给小兔子5颗星!同学们,小兔子的房间为什么会这么整洁啊?好,同学们,像小兔子这样做,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那同学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展示图片)比如垃圾分类,超市水果分类。同学们,你们看,分类可以使我们的房间更加整洁,可以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更加环保,还可以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快速的找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同学们,你们说分类的作用大不大?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学习《分类与整理》。

二、新课讲授:

1、创设情境,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样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简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提前给同学们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给这些气球分分类,然后把你分的结果简单地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分完之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3、教师观察、指导学生分类。

4、展示分类方法,肯定学生们的分类方法。

A.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把卡片分成一堆一堆的。(找学生自己叙述) B.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教师提前贴好的象形统计图的作品。

提问: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你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在这张图的下面加一条横线,同学们注意,这里面的卡片都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摆列的。看来这一列他都是用来记录葫芦形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列都是记录葫芦形的气球。同样,另外两列我们在下面分别画上圆形和心形。好,同学们,像这样分类得到的图我们叫做象形统计图。 C.展示数字记录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能看明白吗?(展示学生作品)

问:心形的气球有几个?葫芦型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是用一个数据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是对应的。 对以上的分类方法都给予肯定。

5、小结

提问:同学们,那老师有疑问了,你看,都是这么多的气球,怎么同学们进行分类之后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呢?(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三、游戏闯关:

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吗?小朋友们,你们表现的真棒!那快让我们进行游戏闯关吧!

1、在每行中不是同类的下面画对号。

2、快乐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同学们,你们答的可真快,那现在我们尝试着做一下这道题,请同学们把数学书打到第29页,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卡片分分类,同学们先自己完成(1)。老师观察指导。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做的都对了,请同学们坐好。刚才(1)是按照水果进行分类,(2)是按照卡片的形状分类,那我们(2)就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好吗?

五、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动物乐园的比赛吗?刚才老师说了,咱们都是小评委,那我们都认为顽皮的小猴子输了,小猴子他想让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指名回答。 同学们,你们可真棒!希望同学们回到家中也能像帮助小猴子一样帮助你的妈妈整理你的家好吗?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整洁、爱干净的好学生!

小猴子提问:小朋友们,通过帮助我,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第11篇: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京东学校:谈治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举行“我是勤劳小少年”动物大比拼,先到了小兔家, 师:你觉得小兔家整理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接着来到小猴家-很乱,谁愿意帮助小猴?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可以怎样分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探索记录方法。

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学生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那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汇报。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小结: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

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垃圾分类、超市物品分类、血液分类等。 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快乐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物品中不是水果的有(

2、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有(

3、不是学习用品的有(

4.上面这些动物可以怎么分?

三、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游戏 上课时把练习七第2题卡片做成礼物奖励给学生,请孩子拿着奖励卡片上台展示并分类

讨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虽然结果不同,但什么没变?

2.联系生活: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你还在哪见过分类现象?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颜色

按形状

第12篇:《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学习重点: 按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气球图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3、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生举例 课件相机出示环保垃圾桶和超市图片

4、、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环保垃圾桶更加增强了我们环保意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

二、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1、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同桌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一堆一堆)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 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3、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还把整理的结果整理成图表的形式,你们可真棒! (板书课题的另一部分“整理”)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创设情境,引出例2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门口买票 B情景:戏水乐园

3、完成表格(同桌不一样)

4、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板书:标准不同 结果不同

4、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教师总结

四、学生谈收获

五、当堂检测

第13篇:《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各类小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课件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一只百灵鸟手拿喇叭在广播:“森林王国的居民们请注意,最爱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下面开始评选。”动物评委老虎、梅花鹿、熊猫、狮子走向动物们居住的房子。先是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袋鼠的家——很多玩具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是乌龟的家——很多鹅卵石按大小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一片凌乱,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导入 :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 (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②动画现出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配音要逼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4、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5、出示课件③:桌子上有一些三角形、圆形(4个红三角形、2个白三角形,2个红圆形,3个白圆形)

6、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小华和小红分别把它们分成了两堆,我们先来看小华的分法:课件④(要显示出分的顺序),大家仔细观察,桌子的左边都是些什么?右边呢?6个三角形一堆,5个圆形一堆。想一想小华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归纳:这样是按物体的形状来分类的,板书:形状)(刚才小华把6个三角形分一堆,5个圆形分一堆,再看小红又是怎样分的呢?桌子的左边都是?右边都是?想一想,小红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学生归纳:这样是按物体的颜色来分。板书:颜色

7、如果学生同时按颜色、形状分成四类,教师要给予表扬。

8、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可以按物体的形状、颜色给物体进行分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如:请大家把书翻开(P55),看看第一题这里有许多动物,请大家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稍候片刻,教师巡视批改。)

9、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草地,草地上空飘着几朵白云,草地下面是一条小河,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以在天上飞?哪些东西可以在地上走?哪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游?(让学生自由说)再拿出一些卡片[燕子、飞机、氢气球、小鸡、猪、汽车、海豚、鱼、鸭子、兔子、蝴蝶、鹅]。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卡片,看看画的是什么?想想它们分别可以在什么地方?(抽学生到黑板上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地方,放轻音乐——⑤只设置音小而活泼的音乐)。

10、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特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四个蓝子,内装各类物体,上用布覆盖。)将四个篮子放在讲台上,请小组长上台领取。

11、现在,每个小组都挑了一篮礼物,不过上课前(老师在装礼物的时候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所以装得乱七八糟的,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学习的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将篮子里的礼物进行分类整理,在桌子上摆好,看哪一组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分类?

12、学生自由分类整理

13、小组演示:你们真能干,很快就整理好了,现在,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a、按颜色分类:将篮子里五种不同颜色的花儿分类排放好。5类 b、按形状分类:将篮子里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积木分类摆好。 3类

c、按大小分类:将篮子里的柚子、苹果、葡萄、梨子、桂圆分类摆好。3类。板书:大小

(也可能学生会按种类分,师应予以肯定。板书:种类)

d、按用途分类:牙刷、梳子,尺子、钢笔、本子,饼干、糖,帽子、鞋子)4类。板书:用途

14、分别给予表扬,对于说得特别好的学生给予握手的表扬(老师在走下讲台时,巧妙而不露痕迹的将讲台早已装好各色粉笔的盒子碰倒,使粉笔四处散开)。

15、刚才老师不小心将粉笔盒碰倒了,谁来帮老师收拾一下?(请生上台收拾,让生归类按格子放好,教师给予表扬)(一本课外书)

16、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能力帮助小猴子整理房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你们看,小猴子的家里有一个书桌和玩具架,还有学习用品和玩具,它们放得真乱啊!这些玩具和学习用品应该分别摆放在什么地方呢?A我们先看看地上的玩具应摆放在哪里?B这地上的笔应放在哪儿?C这个笔筒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D这书桌上还有两个玩具也应该摆放在哪儿?E这个文具盒放在书桌中间会给写作业 带来不方便,那么,放在哪儿最好呢?F这些书应摆放在哪儿?G这个书包呢?(课件⑥出示课文插图一,抽学生用鼠标拖动物体放到合适的位置)(完毕,课件显示小猴子咧嘴大笑:“太舒服了,谢谢你们!”

17、我们已经帮小猴子整理了房间,也学会了一些分类的方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将自己书包的东西进行分类?请大家把书包拿出来,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开展争当小能人活动,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书包拿出来,用我们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整理。(准备几面写有“小能人”字样的彩旗,谁整理得好而快就奖励他一面旗帜。

18、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今天回家之后,请大家对自己的房间进行分类整理

第14篇:《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董艳春

教材说明: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如果教师提示儿童“把红颜色的放在一堆,蓝颜色的放在另一堆”,所观察的并非是儿童的分类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 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老师的讲桌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讲桌”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学具袋(分别装图形、学习卡)

(一)课前激趣,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老师们都想认识一下我们,谁愿意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生自我介绍。

师: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让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老师送你一份奖励。给学生的额头贴上小花。

师:谁愿意再来介绍介绍!

(二)创设情景、感知分类:

师:这些小朋友做的真不错,我想很多老师对他们都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要奖励给他们漂亮的小花。把小花贴到学生的额头。

【教学预设:学生自我介绍时的发言方法很多,如“在座的听课老师,你们好!我叫×××。我喜欢画画。” 或“老师们好!我叫×××,我是一个小男生,但我长的很文静,有很多人都错认我是女生。”„„等等。】

多找几名同学介绍。

【教学预设:得到奖励的学生会笑的很开心,没有得到的学生也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有了更大的动力。】

这时,教师适时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我想给台上的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分分组,以后有什么活动就会很方便了。谁能帮帮我呀。

【教学预设:有的同学好表现,可能会很快举手,但为了能让同学们很快就能安排,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注意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预设:生可能只说出一种分类方法,如“我是按照年龄分的”“我是按照男女来分的(性别)、我是按照得到的小花的颜色分的”“我是按照同学们的爱好分的”„„ 】

教师及时表扬:小朋友的们的方法可真多呀!

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取信息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

师:对,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三)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玩,怎么玩!请同组的小朋友拿出你手中的袋子,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分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商量怎么分,再动手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请学生自我介绍,鼓励相互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绿色、粉色、蓝色)、按图形分(立体、平面),按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还可能按照又角和没角分,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不提醒。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时学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也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提高了教学效果。】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将同一种东西——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有无角分,按几个角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这里还有很多种分法,有兴趣下课再去分一分。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练习六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圈?”的理由。 (2)练习六第2题“把车涂上颜色”。要注意提醒学生涂色时要用同一种颜色,不要太杂乱,这样在颜色上也进行了分类。

【教学预设:在此题中可拓展说明车是陆地上的,你还能说说其他的能怎样分类吗?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水里航行的船。也可要求学生涂上色彩。】 (3)练习六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教学预设:这里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只要贴切就要加以表扬,如第一行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按照水里游的和陆地上行走的分类,有的可能按照有腿和没有腿的分类。是正确的,应该都加以肯定。第三行主要是按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但有的学生可能按照有角和没有角的分类,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哪一个更准确。】

(四)联系生活,巩固发展: 说说商场里物品的摆放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从食品类、服装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类、玩具类等方面回答,说的越全面越好,要适时表扬。】

在这里要求学生说明商场里为什么这样摆放的原因,体现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收获喝彩。

2、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

第15篇: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57页,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已经按照一定分类标准整理好的玩具展台,让学生去分析玩具是怎样摆放的,从而使学生对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含义有所领会。接着给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思考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图中小朋友分类的情景提示了分类的标准,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较容易明确标准。“练一练”中的三道题各有特点,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加深对分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和意义。

2、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意义,能够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难点:能根据事物的特点确定分类的标准,感受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小卡片,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类。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逛过商场吗?你们在商场里都喜欢看哪些商品呢?

学生兴趣盎然地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看商场里的玩具,商场里的玩具是到处都有,还是专门摆放在一个地方?

学生明确:摆放在一个地方。

师:商场里的其他东西呢?比如衣服、食品、文具等,这些东西是到处摆放的,还是都放在固定的地方?

学生明确:放在固定的地方。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发表看法,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

师:在商场里有各式各样的物品,商场里把这些东西都分类摆放,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方便地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事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整理玩具,初步体会分类

课件出示“整理玩具”的主题图。

提问:看,这是商场一个玩具货架上的商品,你看到了那些玩具?

学生观察后描述。

师:这些玩具都是怎样摆放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出玩具摆放特点。

师:这些玩具分成了哪几类?

学生观察交流,认识到这些玩具分成了布玩具、玩具枪和玩具车。

让学生讨论交流分类的好处。

(三)分一分,感受标准

呈现卡片。

提问: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按用途分类的大致方法。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用途对物品进行分类。 食品:饼干、苹果、蛋糕、冰激凌 学习用品:课本、铅笔、文具盒 衣物:裙子、上衣、帽子

(四)练一练,实践巩固

森林寻宝闯关游戏 第一关:辨别果蔬 第二关:跨越水域 第三关:开启密码 第四关:回家之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分类

按用途分类:

食品:饼干、苹果、蛋糕、冰激凌 学习用品:课本、铅笔、文具盒 衣物:裙子、上衣、帽子

第16篇: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超市)实物的摆放,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正确给物品分类。 教具准备:

商场实景拍摄,铅笔,橡皮,尺子,粉笔,书,本,卡片„„ 学具准备:

铅笔、花和水果的图片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师: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你是怎样找到你要买的东西的?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逛逛超市好吗?(播放超市情景画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样的东西都放在一起。 师:对!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超市里的物品是一类一类摆放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类。(板书课题) 请你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分类!那么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呢? 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师:老师工作特别忙讲台上的东西好几天没整理了,你愿意不愿意也像刚才超市那样帮老师把乱放的东西分类整理一下呢? 生:愿意!

师:可我们不能全班同学一起上来,那样就乱了。我们分好组,一组负责一种,按组上来分。

分组:一组摆笔,二组摆本,三组摆书,四组摆卡片,五组摆粉笔,六组摆„„ 生:按组上来分类。 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师:把你所有的铅笔拿出来,今天你来当小管家,观察他们的不同,给他们分类。 生:观察,分类

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师:指导看书,说说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下面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巩固练习,体验不同标准分类。

1、分花

想想,你会怎样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些花颜色,品种各不相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我们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分法。

2、分图片(意思和分花差不多)可根据不同颜色和形状进行不同的分类。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图片的不同?是不是每发现一种不同就有一种分法?

3、小结分类方法:通过刚才的分类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处不同,就能得到一种分类方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4、教师要注意孩子会进行错误的多标准分类,如先按颜色,然后按形状或种类分(关系是平行的)。

师:说说这样分类和其他方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分行不行?行!为什么?不行!为什么?

生(议论)汇报:不行!因为标准不一样所以有点乱。 行!这几类之间也是有不同的。

师总结:在对物体分类时,每次都要统一一个标准。(强调每次)可边解释边演示。 应用练习

1、给公园里的人分类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过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桌互相说说你按什么标准分类。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了解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过的方法给小组里的同学分分类,看看你能有几种分法?(小组活动,反馈交流)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生:给物品分类!

师:好!课下希望大家能利用本节课学习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玩具盒„„整理好! 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参观自己经常光顾的超市,通过谈自己购物时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了分类的重要性:方便、快捷、美观、实用„„看到身边老师讲台和自己课桌、铅笔盒等处杂乱无章的摆放,激起了全体同学动手操作的欲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给各种不同的事物分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分类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在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时,他们都意识到了今后要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类的实践活动,聪明是这节课的魂,也是这节课设计的根本。当然,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某些环节处理的还不够灵活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锻炼自己,作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学习用品(铅笔、彩色笔、橡皮擦、笔盒、钻笔刀、尺子„„ ),玩具(布娃娃、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喜羊羊、灰太狼、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香蕉、葡萄、草莓„„)]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学习用的放一起,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出示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发现商场里有很多东西,如:书包、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摆放的非常整齐。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是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让学生体会分类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小组合作整理自己带来东西,让学生体验分类。

师:小组讨论好分工,汇报结果。(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分类。)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生4:我们组整理学具有:铅笔、彩色笔、橡皮擦、笔盒、钻笔刀、

(教师让各小组展示分类情况后,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总结出分类的方法。)

师:各小组再整理组内东西。(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把本组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细化,让学生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各小组学生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把手枪放一起„„

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把孙悟空放一起„„

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把香蕉放一起„„ 生4:我们把笔放一起,把橡皮擦放一起,把转钻笔刀放一起„„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生1: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

生2: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

生3: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 生4:我们把学具可以按形状来分。

三、实践运用,巩固发展

1.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40页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集体订正。)

(2)出示课本第40页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再集体订正。)

2.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能干,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书包也整理一下呢?(学生按自己的标准整理书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生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生2: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3: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说课稿

说教材

《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方法,然后通过操作学具来巩固认知。但我认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且对事物的分类有着一定的生活感知经验,例如他们并不缺乏逛超市的经验,又如前一单元认识物体图形也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类别的初步印象。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处理,先让他们将凌乱的学具装回学具盒进行尝试操作,学生的思想中一定有一种“分类”和“整理”的潜意识存在,那么再让他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一样的放在一起”这种答案。然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会对他们类似的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然后才是超市场景的感知、主题图的学习,观察、发现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素材的选择上,我做到了尊重教材,以教材的情境导入,并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在活动中渗透物品还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尝试分类摆放物体、观察生活中分类的实例,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物体类别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分类的意义,难点是能自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物体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分类的依据。 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凌乱的学具,请同学们来帮帮忙把这些学具送回学具盒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开课就让同学们来分一分,抓住小朋友热情活泼的特点请他们在帮忙中进行尝试操作,亲近本课的数学知识)(课件:P38做一做)

二、尝试操作

教师出示“学具盒”,请学生尝试着将学具分类摆放。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并引入主题图揭示课题。

(摆一摆、说一说,对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进行了培养。主题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专注观察、主动发现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

1、你们能说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将物体分类摆放吗?学生举例

2、课件展示:超市、图书室、仪器室图片。边看图片,边和同桌说一说:这些地方是怎样分类的?

3、说一说:分类摆放物体有什么好处?

4、小练习:课件出示课本P40练习六的第

一、三题:找出不同类的。

(联系生活的举例可以与课件的出示进行配合,若学生说不出来则先看课件图片,进行提示。而学校各个功能室的参观既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分类,也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渗透,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既新奇又得到一定的熏陶,同时,从观察中发现“分类摆放物体有什么好处”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小练习选择的两道题,一道是圈出同类的,让学生明白一样的或一类的物体具备着某些共同的特征;而第二题圈出不同类的,则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明确“类别”的涵义。)

四、合作闯关

1、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明白了同类和不同类是什么意思,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分类的任务,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教师布置分类任务,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此处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秩序和小组分工很有必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和合作意识)

2、各小组打开各自的任务盒,合作完成分类任务,教师巡视、指导。(事先不提示按什么分) (这个环节分类任务的设置尽量选择了多种分类的标准,如按颜色、按形状、按种类、按大小等等,并在其中两组的事物里渗透了“不同标准”的分类,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进行引导和点拨)

3、各小组展示分类成果,并汇报分类的标准:你们是怎么分的? 教师相机教育学生:要在生活中养成会分类、勤整理的好习惯。 (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分类的依据,同时教育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并结合活动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提出要求,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

五、总结评价

1、上完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2、评价:课堂上得到奖励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奖励,招招手。说说你们得到了什么小礼物?是为什么得到的?

(一年级的学生,总结和评价不一定有某种知识的深度,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尝试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并在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表现中形成“在课堂中应该怎样表现”的印象。而本课实施过程中所分发的奖励纸片也是为下次课重点练习“不同标准”分类的学习埋下伏笔。)

六、课外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整理自己的( )。

(课外作业的设置是灵活性的,可以整理书包、房间,或者就让学生整理整理讲台和课桌,达到让课堂的所学延伸运用到生活中的目的。)

说设计理念:

1、以课标为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把熟悉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2、习惯贯穿始终

在本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者特别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例如以“小淘气”不会整理学具来导入、分“书本”等任务渗透学习用品的整理习惯,分类任务中“分跳棋”渗透整理玩具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细心观察的习惯;分组活动时教育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注意秩序的习惯;课堂上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形成良好的课堂表现的习惯等等。俗话“习惯成自然”,抓住小朋友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和渗透,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玩一玩,数学就这么简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一个“玩”字,玩一玩,数学就这么简单。 “帮忙分学具”——“分类的意义”渐渐明确; “逛一逛超市和学校”——“分类就在身边”的意识悄悄形成;“合作闯关分一分”——巩固新知、学会合作、汇报交流等等目标一样样达成。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在玩种激发兴趣,在玩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玩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我将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培养初步的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用品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努力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体现以下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数学知识。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课的开始,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什么玩具。然后,出示了聪聪和亮亮两个小朋友的玩具橱,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玩具橱,他们的玩具是怎样摆放的,你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了分类摆放的好处,从而体会出分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获取知识。在低年级数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引导学生对文具、食物、衣服进行分类时,我把图片发给每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按用处把它们分一分。小组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相合作,把图片分成了三类,然后引导小组同学把分得结果到前面去交流、展示,学生们在互相交流的同时获取、发现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在玩中学。数学知识本身时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置于游戏当中。课本中安排了给动物按腿数分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课前制作了动物头饰,让学生戴着头饰到前面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找朋友的过程只能够进行分类,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又引导说,它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学生又探讨出了可以按会飞不会飞分类成了二类。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体现了新课程中在玩中学的理念。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流光溢彩。我深知教师语言的儿童化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再惧怕老师。老师的一句激励话语,一个抚摩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倍感自信,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你说的真好”“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的?”当堂课上,我发现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日里少言寡语,可今天却显得很活跃,我马上说到:“今天,老师发现某某同学进步了,老师想奖他一颗星星,”这位学生的脸上立刻洋溢起成功的喜悦。

总之,这节课中出现了不少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但也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个别学生不论怎样,引导还是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值得今后继续探索。

第17篇: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汤金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评析:通过动画讲述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洪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评析:让学生根据手上的物品,按提示牌找座位,就是按指定标准分类。这种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肯定能分成四个组。其中三个组是教师给定的名称,指定标准,有一个让学生通过手上的物品合作概括出小组的名称,就是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长是小组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组织者,所以在同学们坐成四个组后,必须推荐一名组长。教师提出选组长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推荐,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融入了小组集体之中。]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评析:每个小组将组内的商品再分类,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定标准分类。本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即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分类的概念。]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他们小组分得很合理,很好。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师:你真有经济头脑。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评议)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师:你的想法真好。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 生:红墨水、蓝墨水要分开放。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分得很清楚。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师:你是按颜色分的,很好。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评析:各组依次参观的形式新颖,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征,并且也将各组的分类情况充分展示。由本组成员介绍完分的方法后,其他小组成员自由评价,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交流使教师仅仅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评析: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生:花草、树都是植物,大象……都是动物。 生:大象、熊猫、猴子……是野生动物,鸡、鸭、猫、狗是家养动物。 师:你懂的知识真多。

生:鱼是水生动物,青蛙、乌龟是两栖动物。 师:你真是一个动物学的小专家。 ……

师:小朋友们知识面真广,想了许多分类的方法。

[评析: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评析:选两名司机,对学生提出上车要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是分类的再次应用并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活动中结束全课。]

第18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凤凰池 种晓华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物品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各学生在家带回的玩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分类

1、学生看图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参观学校的图书室和仪器室,结合书中图画使学生明确图书室图书很多,仪器室物品很多,指导学生说清楚图书室、仪器室和书中插图的物品都是把同样的放在一起。

2、明确分类:

参观图书室和仪器室过程中,柜台的第一层放什么,第二层放什么?第三层放什么?大家要看清楚,记住。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书室和仪器室管理员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做分类。

(二)巩固、体验分类

1、摆一摆

把自己在家带来的玩具集合在一起,叫几个学生把同一样的东西分类放在一起。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题目

⑴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⑵小组活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不同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一分的作用。

⑶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一至三题

⑴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⑵第二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

⑶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是不同类的。

4、补充练习。

每组把自己凑合的学具,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种分法好?哪组分得快又好?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分类

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己提出分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既是方便我们的生活,又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等,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分类、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的说课稿

凤凰池 种晓华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实际上,在本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本单元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教材由易到难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不同的

分类,就是不同的分类标准。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本节课主要完成单一标准的分类。结合我校正在着手研究的“探究性学习”,我把教学安排为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图改为老师家的房间图,因为宝宝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让学生首先产生亲切感,呀!老师家的房间被宝宝弄乱了,今天由我们来整理老师的家!真有意思!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创设时空、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这一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有迫切希望想整理老师的家的欲望指引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老师先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找到整理房间的最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我给每个小组分了一套和老师一样的学具,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3、应用拓展、自主构建过去的教学一般定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多,思维方式单一。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开放问题,为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和方法迁移等,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本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应用?把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带到生活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通过课本中的两道题(从不同中找相同;从相同中找不同,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的练习,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了。通过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作为背景,老师带来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把孩子们积极性再次推到顶峰。学生闭眼等老师送一份惊喜,化动为静,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当学生睁开眼睛的时候,教室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分类。通过引导,让孩子们把小动物们送回大自然,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第19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玩。本节课教学结合学生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整理前后的书架图,让学生观察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要找本书你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出示例1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这么多气球放在一起很乱,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的分法。

2、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1)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师: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2)动手操作,表示结果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

讨论汇报。板演分法。

(3)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按形状结果图。

师: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按其他标准分类

师:还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讨论汇报。板演分法。

三、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练习七

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并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五、作业

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分类:

按形状分:球形的气球(5个)心形的气球(4个)长气球(3个)

按颜色分:红色(

) 黄色(

绿色(

第20篇: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超市画面,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测:售货员会把饮料放在哪层货架上?

揭示: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分类)

3、课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欢哪一个文具店?为什么?板书: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录像,汇报对分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经历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汇报的过程。最后学生自由表述,认识整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二、引导探究,探究分类

1、出示学具图,各种学具杂乱的摆放,你能帮老师整理整理吗? 学生自由汇报。小棒放一起,圆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但小明却遇到了难题,你们能猜猜小明的难题是什么吗?(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帮小明分好类。 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讨论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长的放一起,圆形的放一起。 生2:黄色的放一起,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①按形状分 ②按颜色分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对。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我们只要统一标准就可以给物体分好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记录分类结果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⑵小组展示分类的结果 按形状分

①用摆一摆的方式摆出用“图”表示的结果。 A集合型:学生展示

你是怎么分的?你能数出它们都有几个?课件演示。

B、统计图,展示横着摆和竖着摆两种结果。强调“一一对应”,说明:不管是横着摆还是竖着摆,只要一一对应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谁多谁少。课件演示。

②用写一写的方式记录下用“数”表示的结果。

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摆出来的,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从他们的记录你能知道圆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按颜色分

①“写一写”的方式(观察:不同的结果引出按颜色分并强调: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②“摆一摆”的方式(小组上前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三、动手操作,巩固分类

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不仅仅把这些卡片按形状和颜色进行了分类,还将它们整理成图或者数据的形式,并发现了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会不一样。

1、出示水果卡片图。

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并说出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生1:按形状分:三角形4个,圆形7个,正方形5个。 生2:按水果种类分:桃子6个,梨子5个,苹果4个。

2、整理小组所获星星。

3、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通过分一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四、总结课堂,走进生活

说一说:你准备对身边的哪些东西进行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一年级分类教学设计.doc》
一年级分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