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也应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教学改变。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提出减负的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有效教学的定义,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并对教学现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42-01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20世纪的教育思想产物,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这种观点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有效教学这一观念的时候,人们其实也一直关注着教学效率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目前教育界有两种主流的看法。

第一种指的是综合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来评定教学的有效性。这种看法的核心是完成教学指标,并且要求教师使用较少的教育资源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这种衡量方式的三个主要纬度指的是:教学所产生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所成的比例,即效率;教学过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情况,要求教学结果不仅让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所增长,更要求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即效益。

第二种看法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这类看法的代表性描述是认为有效教学是能够产生长久影响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生活中被自由运用的。主要也分为三方面的指标:一是教学活动能否促使和推动学生发展,二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物理化学这类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科产生排斥感。而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高中化学更多是作为一门高考学科而被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往往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仅仅是为了高考需要而被动接受知识。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现在的学校在教学设备方面都比较重视,无论是多媒体资源还是实验设备一般都会配备。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资源却没有充分利用。例如多媒体资源,其实是一直比较自由的教学方式,可以变化出多种教学方式,也能带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但多数教师仅仅将多媒体资源用于罗列各种知识点,更为严重的是实验教学的忽视,化学课程中很多实验是具有趣味性的,并且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是有些教师仅仅是让学生看,实践机会非常少。

3.课堂教学效率低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到位,能自由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学生少之又少。并且所学知识大多和生活没有密切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

三、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针对课堂有效教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分类,但无论怎么分类,有效的教学模式一定不是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只要求学生单纯的靠课本的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1.教师教学方面的对策

1.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制定不同难度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避免为教而教,多年来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的情况。

1.2以探究为基础

新课改中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沟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

1.3以发展为目标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化学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具备创造能力,对教学方案有创新和延伸的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2.学生学习方面的对策

2.1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自身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自我激发学习兴趣,主动的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2.2保持学习的良好状态

化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所以学生自己应该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乐观进取的学习态度。

2.3形成和谐的个人发展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应该改变自己应试学习的想法,避免学习只为获得高分的心理,不给自己增加太大的心理压力。反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其他素养的培养,关注自身的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对个人发展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知。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挥教师引导性的作用,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学目标。针对化学学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创新教学方案,更好的将化学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思维逻辑。学生也应该有正确且自主的学习观念,积极参与学习思考中去,共同完成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推荐第2篇: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推荐第3篇: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2009-10-18来源: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1、研究现状:

前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尤其是省内教育专家和同行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资料。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近年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特别是普通教育领域内非常活跃,主要有四川省苍溪高中课题研究报告《农村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浙江省莲都氏碧湖小学语文教研组《语文教学有效性初探》、常州刘国俊高等职业学校课题研究《课改背景下的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等等。对此,我们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有了清晰界定,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残障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残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残障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课题将借鉴他们的研究理论和经验做法,从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教学一线、科学课堂、策略措施等与之不同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2、研究意义:

在特殊教育学校,许多教师常以“良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认为只要自己尽了力,残障学生课程学好学不好,那是他的缺陷问题,于己自觉无愧于心。然而,事实上努力并不都能产生积极的结果。新《纲要》中,“有效教学”一词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效吗?不管你如何费心费力,残障学生没有进步或进步不明显,那便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为了必然。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残障学生为本,深化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办出特殊教育学校特色,提高残障学生培养质量,增强特殊教育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根据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实验实施方案,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课题作为泰州市市级课题之一,将站在一定高度,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观念、残障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做一次较深入、透彻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并能形成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推动我校各学科课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内容:

1、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残障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残障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残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更多关注过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呼唤教师进行反思有效教学的实施。有效教学的表现形式:着眼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针对最近发展区,并不断转化的教学属有效教学;倡导内在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能获得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

2、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残障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进行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目的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残障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残障学生生活,突出学残障学生实践活动,形成教师讲授引导、残障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任务驱动、实践体验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激发残障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残障学生知能转化,提高残障学生学习成效。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本课题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残障残障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残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残障学生学习

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残障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残障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残障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特校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有显著进步;同时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子课题设计:

1、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研究

2、课堂教学中有效教法研究

3、聋(培智)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4、聋(培智)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5、聋(培智)校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6、聋(培智)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7、聋(培智)校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8、聋(培智)校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9、聋(培智)校职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0、聋校律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各门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突出特殊教育学校各门课程为残障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服务,实行文化课与职技课的有机结合,奠定残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残障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

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残障学生发展为本。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一)以往研究成果:

1、本课题领衔人常剑文校长参与国家级课题《218快乐体育》的制定,该课题获优秀实验课题;参与市级课题《残障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报告撰写工作。

2、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文杰参与市级课题《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撰写论文《提高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获泰兴市教育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3、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成员有论文分别发表在《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现代特教研究》等刊物上。

(二)课题研究保证:

1、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常剑文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引导课题组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学校能够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每学期都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接受知名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指导。

2、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3、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资料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4、力量充实:本课题组所有成员均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

(三)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6、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推荐第4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二、主要目标

1、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5、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收全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6、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研读《走进新课程》等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认真开展学科教研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分学科对各类课型拟订评价标准并逐步修订完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3、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及部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4、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思维活跃,手脑并重)、学习方式的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等)、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

5、在集中视导、评估和竞赛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予以有效奖励。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保障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强

副组长:王怀荣 田 杰

成员:令狐荣刚 付光牖 石有俊 王 勇 刘国勇 邹礼伦

2、聘请州、县教科(研)所(室)部分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兴仁一中教研室

二00久年三月一日

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我校从2010年秋期开始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短时高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高效、愉悦的校园氛围。

二、推行模式 先学后教,学教练评,以学论教

三、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需要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基本标准

1.教学管理科学。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进度。

2、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3、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4、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5、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根据各专业学生学业实际,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6、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7、教学目标达成。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合我校初中和职高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8.训练评价及时。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全批精改作业,作业难度适中,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搞好月考制度,并重视考后质量分析。

五、主要目标

1、研究和推行“先学后教、学教练评”模式,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上。

3、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4、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教研组集体备课责任制度,充分发挥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5、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6、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批精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7、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六、主要措施

1、每周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结合“读书工程”,平时研读有效教学方面的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每个教师写不少于4万字的读书笔记。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开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学科每周一次,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分为三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每位领导全程包保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及时发扬优点,查找不足。

3、教学设计要突出教案与学案的统一。即要保证教师“教“的有效性,又要保证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上,学案要学生人手一份,依照学案来学习。

4、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学生“乐学”又“会学”,师生互动交流。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45分钟要效益。

5、每周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汇报会”活动。分年组分学科逐一反思,将汇报材料装订成册,业务领导将进行检查,成为宝贵的经验典集。好的反思将向教育专刊上推荐发表。

6、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及兄弟学校、上级业务领导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7、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学习方式的优化、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期中、期末进行优质教案、学案、作业评比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七、管理机制

(一)规范教学管理 1.规范办学行为,确保三条底线。按上级部门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按规范编排课表、时间表,教学管理运行通畅,职责明确,管理扎实。

2.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分析制。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制。定期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以及教师会等各种例会,及时通报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和讨论学校、年级、学科以及班级的教学工作,推广好的做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实施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教情学情分析制。

3.实施工作问责制和教学事故问责制。建立定期检查和即时抽查相结合的工作问责制。所有行政领导和教务处组织教学抽查,检查和抽查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论、有反馈、有记录。健全学校领导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

(二)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实验)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备课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备教具。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初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有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必须书写详案, 不得直接抄袭照搬选用网上下载或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教案。教案数量要一课一案(包括各种课型,尤其是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个教案的质量要要素齐全,内容合理,并做到提前备课。教导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抽查并加以督查。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规范恪守“五要求”: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中途离开教室;注重形象检点,课堂上不使用通讯工具,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贯彻落实我校“先学后教,学教练讲”教学策略,体现初中和职高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六有效”: 一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教学交往的有效性;五是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六是训练评价的有效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要整合多媒体和学科教学,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实行课堂点名制,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3.作业、考试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教导处对学生作业量及批阅情况要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一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分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倡导“校本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二要规范作业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下发,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三要分析典型问题。作业批改后,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典型性错误应随时摘记,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对共性错误及时讲评,对个性问题提倡面批。教师和学生均应养成建立错题集的良好习惯。四要规范教学检测。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毕业班可适当增加

一、二次模拟考;要重视考后分析,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五要做好“培优补差”。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学校建立“培优补差”考核和奖惩制度,教师辅导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建立学习成绩前20%和后20%学生档案,以及对“学困生”帮扶的跟踪记录。

(三)规范教学研究 1.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1)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要”:一是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各教研组要制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是教研主题要有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明确,既要聚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又应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的共性问题,重点以课例分析为主。三是教研活动要注重参与面,应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人员的主题发言,其它教师也要有准备的发言任务。四是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注重结果的生成性,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有效的开课、听课与评课。“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一要规划开课。教导处经常性地创设平台,在每学期计划开展各种类型的合格课、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创优课等。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设校内公开课一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二要规定听课。每学期校内听课数,一般教师不少于20节,行政领导不少于40节。三要规范评课。各教研组必须开展开课听课后的评课,通过行政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对课堂实例进行评价与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 “评课资料集”。 (3)有效的课例研究 由教导处牵头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课例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一篇课例研究报告。并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例研究展评。 2、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延伸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要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之中,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正常的业务学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八、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

长:阳邦恒(全面指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孙龙飞(指导并监督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成

员:陈元德、古月明、张超军、甘书明、游四才、范安成、谭小美、王玲(成员负责起草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细则,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负责有效课堂中教学研究部分的制定和落实,监督检查、评价、提供优质服务)、教研组长(职责是组织实施落实)

下设六个实施小组:第一小组:组织实施:范志斌 成员:王玲 季小飞 徐春玲

甘书明;第二小组:组织实施:唐玖成员:周军 冯文红 文木林 王先成

游四才;第三小组:组织实施:熊凯成员:荣小燕 刘淼 陈硕秋 练晓矜

苏玉辉;第四小组:组织实施:甘文兵成员:洪开胜 包刘建 包月友 包春兰

游开二;第五小组:组织实施:周竹琼 成员:张孝平甘国志 范安成

张超军;第六小组:组织实施:包小文 成员:何在福 游启军 姜传芬 刘小云 刘世雨 钱鑫 秦建雄 谭小美 陈元德

2、聘请市、县教研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3、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突出教学能力及教学业绩,形成公平互益的竞争机制。

4、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2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有效课堂教学”设备的添置、题库建设及教师奖励。

九、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9—10月)

开学初,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教研组长、年级组、教师动员大会等,对学校制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组织学习有关书籍和理论知识。各教研组组织讨论、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要求每位教师掌握有效备课、上课、训练(评价)、辅导和教研等的标准,自我诊断,找出问题,寻求对策,上交学校教务处备查;要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确定实施的途径。 2.开展“校本研训”系列活动。学校确定主题,组织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在本学期开展教师说课、教师信息技术评比、教学反思、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并同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举行科研专题等培训,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2月及以后) 1、制定并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举行校内优质课评比、“有效课堂教学”论文评比和课例研究成果评比活动,校内学科带头人、技能标兵评比。

3、结合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组织开展学校星级教师评选。

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009年春)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目前在我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针对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丰富的实际价值。

1、有效性教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课程改革期待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是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法,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为此,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3、有效教学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低效教学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的探索。我们认为,教学从有效性维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低效(无效、负效)教学是教学中不能承受之痛,反对低效(无效、负效)、坚决改变简单讲授、被动接受、作业过重、考试过频的局面,大力倡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探究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活动中落实,要求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解决。不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质量根本改变。

4、有效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教育基础好、管理严,已探索出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重形式轻落实,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较突出,这与现代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可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组长:谭钦益 组员:沈 政 何华琼 杨清华 杨 军 李善锦 李成果

张继伟 刘国艳 徐 岚 李桂华 王新成 沈中华

实验教师:李 雯 韩 潇 向利华 田燕 李清华 罗英

任国军 郑雪梅 陈本华 曹立伟 李仁修 王莉华 刘 容 邓艳萍 张天顺 何丽娟 王丽琼 辜晓琼 吕晓华 李 梅 米 琼 彭启星 李 斌 姚 会 张兴中 苏 涛 向 莉 刘玉珍

三、我校确保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有效备课,提倡书案和簿案相结合,教案本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教案的编写要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的教学内容与开放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加强有效课堂教学场境创设的研究。探索教学场境优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高效授课,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效讲授,核心内容与问题必讲,规律、思想和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和典型错误必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掌握的不讲,讲了学生也无法掌握的不讲。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教学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展教学讨论,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拓展研究,探索相关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教师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研究,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异步教学、分层教学、趣志分班等教学与指导,关注个性化、个别化学习。教师要有效管理课堂,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扎实组织好课堂教学,确保课堂管理不死、活而不乱。

(四)有效安排作业。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要按照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有效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认真进行单元质量监测,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教师要端正考风,教育学生诚信考试,并认真进行评卷和分析。期末严肃认真的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公正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达到以评价促提高教师的目的。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达到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目的。

四、本学期活动安排

(一) 二月份 自我反思阶段。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2、制定教科研活动实施方案

3、明确自己本学期教科研工作重点

(二)

三、

四、五月份 学习研讨阶段。

1、学习相关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课堂教学

3、分学科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教师之间养成互动评课习惯

(三) 六月份 总结提升阶段。

1、组织开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大家谈”征文比赛

2、分学科开展本学期活动总结

3、形成典型课例交流推广

泰州市高港区中小学深入推进

“构建自主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各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学校教学各个环节重形式、轻实效,高投入、低产出,无效劳动多、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的无效教学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要求,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效教学新模式(简称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学均衡、优质、持续、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在认真落实“减负”规定的同时,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这一基本目标,为推进我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意识,深刻把握”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要求,建立学校有效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训练、测试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本次推进活动的基本目标为:

1.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教学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某种素质的体现,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体现,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统一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就要树立起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树立人人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观,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评价观。

2.转变基本方式,提高教学效能。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构建自主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能的突破口。要在科学制订并切实遵守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要转变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体现服务这一管理的本质,实现激励这一管理的目的,努力把教师的原动力、首创精神焕发出来;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强调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与引导,在自我发展中强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强调合作与共进,全面实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且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教师素质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学生减负是教师素质高的体现。要切实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其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水平,发挥其外在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与内在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其以科学施教、运用先进手段为基本内容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习方式改变的引领作用与教学方式改变的主体作用。要切实解决好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和怎样使学生“减负增效”等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目标

1.建构学校科学的有效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2.建构适应全区各学校、各学科的自主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精讲、精练、自主、有效”的常态课堂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的优质课堂。

3.建构教师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应用、评价和指导的有效教学模式。 4.构建各学科教材研究、备课设计、教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学生训练及分层次辅导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常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5.构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工作内容

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的指导下,各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典型课例和案例研究为重点,对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2.追求高效的教学途径,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具有生成性,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等实际来制定。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解决者和思维的启发者。教师课堂上讲解、点拨、释疑等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基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核心。

5.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知识和技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注重学科特色,形成各学科独有的学习策略。

6.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放飞想象,让猜想成为习惯,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7.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学反思。

四、工作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有效教学方案顺利实施 为保障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自主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并且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设立办公室,负责本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管理、推进工作。全区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推进和实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和激励机制等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的职责,积极投入教师教研和培训所要需的经费,确保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和专项研讨等校本培训,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五是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六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关注学习的策略,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心理的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成功的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常规,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推广有示范作用和价值的教学模式。各学校要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典型课例观摩、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推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观摩研讨式教研,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打造和培育骨干教师,产生”二八效应”(用20%教师的教学成果去影响80%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5.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抓好训练巩固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建立各类题库。二是加强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研究,提高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学习成效的当堂巩固;三是加强作业训练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训练量的合理有效性;四是强化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与辅导,确保反馈的有效性。

6.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有效性。 各学校要把开展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工作“课题化”,确立具有各自特色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从教学的疑难之处发现课题,从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要切实避免炮制课题的形式主义倾向。课题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研组主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改进相结合,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7.重视反思重建,建立评价机制,推广先进经验。

在推进过程中,各学校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反思,开展阶段性总结,组织交流、推广等工作;教研室要加大课堂教学指导力度,重视随堂课的调研分析,制定各学科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的工作进行小结,分阶段对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反馈,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组织交流、推广经验。

8.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为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各学校要设立有效教学活动专项经费,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设备、教学差旅等活动,为教师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提供经费保障。

附件: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相关理论材料

第一部分

关于有效教学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1.实施“有效教学”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课改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需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和谐教师文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造就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平台,是促进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3.实施“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学校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力量,它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支配师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师生的情感意趣,左右师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师生关系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有效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有效的教学中传递知识、增进关爱、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实施有效教学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

1.有效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程的现实,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育的优质、均衡生成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有效”生成“优质”,让“优质”引领“常态”,让“常态”促进”均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旨。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表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上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含义包括:

①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在教好本学科课程的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②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从优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虑出发,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愉悦体验的机会;

③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地测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结果;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④能掌握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

⑤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的同时还要有动态生成,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才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因此,教学中应积极追求有效知识量的提高。

(4)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教学生态包括各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方式结构要和谐平衡,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另一方面,教学思维结构也要和谐平衡,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再一方面,教与学也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达到教师优教和学生优学的和谐;还有一方面,课堂环境也须和谐平衡。课堂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和谐课堂氛围中,以利于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益。

(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有效教学组织与实施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教学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有关策略。

1.把握有效教学关键行为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教学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清晰授课:能清晰地讲清课时内容,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不仅注意交代结果,尤其要注意展示过程,做到“教知识、给方法、找规律”,使学生不仅“学有所知”,还能“知有所悟”、“悟有所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创新意识,转化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任务导向:能有效地处理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的关系,毕全力于教学任务,课堂组织得完整紧凑,重点突出,不蔓不枝。

(3)课堂环节分配: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外,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习、自练的机会,确保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率。

(4)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意向,进行课堂组织、提问、探询、练习、反馈、矫正等教学行为。

(5)有效利用挂图、投影、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组合成富有科学价值、实质意义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处理好有效教学的相关环节

(1)备课,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吃透教材,了解本节课完成课标、考纲目标应承担的任务;其次要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实际水平、个体差异、学习特征、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授内容时,不仅是教材内容,还必须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拓展内容。在书写教学设计时,要转换角度,站在学生角度审视,把“教案”写成“学案”。

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推行“个人精备+集体讨论+整合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吸收群体智慧,提升专业水平。

(2)自习辅导,要求①按时进教室;②确定辅导目标,做到心中有数;③注重因人制宜、分类分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3)作业批改,要求①按时,保质保量;②作好记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及时采取补救手段。

(4)评价考试,要求①严格监考,以取得真实的反馈信息;②作好成绩记录和分析,跟进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③作好考后总结,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失误。

3.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自主学习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要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建立“指导--自主”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细则,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合作学习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相互结对或结成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任务。教师在合作交流中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探究学习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4.建立科学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2)有效教学的评价内容

抓住“教”与“学”两个方面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教:主要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成绩。

学:主要指学生人文(精神、道德与风气)素质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学习投入(时间、精力、兴趣)等。

(3)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

A、将评价内容分解成量化指标,实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

B、评价程序:自评,即参评者自我评价;班(组)评,学生以班级,教师以年级组,对个人评价作出评判;成绩考核,师生均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评判,学生由班委会(在教师指导下),教师由学校作出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经公示后分别记入学生学籍和教师业务档案。

第二部分

关于自主课堂

一、自主课堂的缘起

在猛烈抨击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中心”的弊端之后,教育界出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响亮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它应和了素质教育生活活泼的气氛要求,与主体性教育对人的个性重视遥相呼应,得到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可。但“以学生为主”有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之嫌,它似乎更接近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所秉持的“儿童中心”。我们认为,否弃“教师中心”此一极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滑向“儿童中心”彼一极。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更符合客观实际的“中间态”(当然不是中庸主义),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寻求一种“课堂平衡”(对此下文还将详细论述),提高师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关联程度。正是由于此,我们提出“自主课堂”①这一范畴,用以描述和研究这样一种新型课堂,或者说,目的在于重构一种新型课堂,并藉此获取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自主课堂的要义

(一)“自主”、“自主性”之界定

要明确“自主课堂”的涵义,看来离不开对“自主”与“自主性”的清楚界定。

那么,什么是自主呢?我们认为,自主是个体通过意识与能力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自身与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通常所说的了解、理解、探索、获得、控制、改变等都属于自主参与下的个体意识、行为活动。在这里,意识与能力是自主的内部载体,言语与行为是自主的外部表征。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能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并表现出相应的自主性。因此,自主性是相对于他主性或受动性而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主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或者说,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

在明确了“自主”和“自主性”之后,紧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难题。这就是,如何辨识一个人是真正自主的呢?他的自主性水平双该如何确定呢?科恩认为:“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切定自己的冲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判断一个是否自主,关键是看他的思想或行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使目标与环境以及自身协调起来。而对于自主性水平的确定,英国学者迪尔登提出了三条准则:“他对想些什么与做些什么形成自己的判断;②他倾向于对自己初步的判断作出批判性反思;③他倾向于把这些初步的和反省的判断的实际信念与行动整合起来”。这就是说,人的自主性水平即是独立作出判断、批判性反思以及将信念与行动整合起业的水平。

(二)“课堂”描述与课堂重构

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那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不是等同于教室呢?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是一个难下定义的概念。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①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课堂教学则是”教案剧”的演练过程。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③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看,对知识的传递“情有独钟”;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秧田式”课桌排放,“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活动角色看,以导游与游客的角色关系类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里你就到哪里,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的解说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④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有的仅仅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仪式叫”,至于探究式的、反思性的教学更是鲜见,“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装饰性的“塑料花”。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一句话,这是一个师生充分自主的舞台,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

(三)自主课堂之要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宏观、甲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自主课堂的要义。

从宏观上说,自主课堂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教学观,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课堂层面上强调师生主体间关系的有机协调,或者说重视师生的主体间性②。在这里,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均得以充分展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的教育思想。这样,自课堂必然在深层思想上区别于“儿童中心”与”教师中心”,而引向一种新的境界。

从中观上说,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论。这种教学方法论通过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而实现“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的归旨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一般发展。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意味着专业成熟。“成熟就是自主地、理智地热爱,意味着智力的和谐发展,有效的自我表达,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他能以独特的专业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能将专业品质建基于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并体现于细微的行为之中;同时,他能将娴熟的专业技能获得有效的表达,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学生来说,一般发展则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用赞科夫的话来说,“一般发展,就是指心理活动的多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区别于智力发展之处,就在于它的含义中不仅包括认识过程,而且包括意志和情感”。这样,我们就必须以“一般”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关注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现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自主课堂界定为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论。

从微观上说,我们可以认为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基于教师的教学自主必然导向一种反思性实践,通过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评价,把教师从例行的、冲动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成为更富创见的专家教师。而基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必然导向自主学习的构建,这意味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自主对学生的学习自主起促进作用,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等。这样,区别于“教师中心”的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自主并不构成对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漠视;区别于“儿重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并不构成对教师专业责任的否弃。恰好相反,二者相互促进,教学自主是学习自主之基础,学习自主是教学自主之检验。因此,作为教学形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自主”,即把自主作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自主课堂是建基于师生充分自主基础上的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论和教学形式与方法。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自主,并不否弃责任。自主与责任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自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自主并非放任,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权力与义务统一,自主与责任并在,自主首先必须承担责任,自主性越强,责任感也就越强。我们所弘扬的自主性,是“个人在其生活的世界中,通过对决定命运的事件自愿承担贲任来抉择如何实现他自己”的自主性,是具有健康、丰富人格的自主性。

三、自主课堂的操作

(一) 自主课堂的操作主体分析

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自主课堂包含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两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自主

对教师而言,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环境,他必须依照自己的专业信念,运用教学机智和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运用教学机智中提升教学情境适应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认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主要体现在“自我修正能量”③上。它表现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与之后,并发生在社团和专业活动背景之下。

2.学生的学习自主

学生的学习自主是自主课堂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3.教学自主与学习自主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是一个程度相关变量。对此,我们可以从“发展矢量”和“课堂平衡”两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发展矢量,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和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一个矢量变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同等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学生的一般发展越充分。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提供专业支撑;教师倚赖专业成熟,经由学生的自主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水平。在这一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之间是同向矢量关系。

运用发展矢量原理理解课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重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不应在“以学生为主”的教改潮流中忽视教师的应有价值,或以此为借口否弃教师的专业责任。

所谓课堂平衡,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两个端点,课堂教学要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化。在此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教师教学自主程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自主程度减弱。

课堂平衡原理对科学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境,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应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亦会有所变化。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至于何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变化的、确证的。

(二)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分析

为了清晰地展示自己课堂的操作,我们把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抽象、简化为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交往的构建和自主体验的获得四个方面。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方面并非四个步骤,更不是模式化的程式。

1.关于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情境即自主性课堂教学情境,它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自主情境,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性自主情境和非智力性自主情境两大类。智力性自主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并使之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聚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反映问题层次的逐步接近式情境、提示联系的矛盾碰撞式情境、激活迁移的多样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反馈深人式情境等。非智力性自主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的情意状态、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过程的条件氛围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意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参与、组织交往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情趣相生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动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关于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区别于“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这里的自主学习有了教师专业责任的保障,有了学习主体的凸现和学习意义的构建。自主学习的经营,就是学习恬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对于教师来说,经营学生的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开放组织。关于活动的设计,宜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再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关于活动的组织,关键是对自主学习要义的把握,诸如围绕问题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完成,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创设动态开放、知情共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3.关于自主交往的构建。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是自主课堂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交往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互感互动。课堂中的自主交往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牵动着问题解决的宽度和深度。自主交往的意义构建以“积极学习时间”⑤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自主交往场”。在“自主交往场”中,问题的解决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与个体互动来完成。

4.关于自主体验的获得。自主体验是指师生通过个人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教学体验。它既表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又反映所思、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获得自主体验的基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反思性实践。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他认为教师观察实践的四个视角是:第一,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和作为教师的自传经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第二,学生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发现他们给予肯定或感到压抑的那些教学行为是什么;第三,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把同事作为借鉴、顾问或批判型朋友,就自己的教学和他们进行批判性对话,在对话中,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第四,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实践领域之内或实践领域之外的文献,确定自己在另类理论框架内的位置。[9]当教师通过上述四个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视角观察教学实践时,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批判性反思就会出现。更进一步,由批判性反思所达成的专业发展会带来深刻、持久的专业体验,以及由此引发教师对生命意义的向往和追求。而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基本方法是:第一,通过学习活动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中介”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自组织过程;能力则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和方法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成为认知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促使意识、价值、情趣、态度得以升华。第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运用教育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课堂的角度来说,常用的课堂激励主要有六类:(1)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2)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3)帮助学生保持对成功的期待;(4)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成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5)表达对内容的兴趣并使积极性具体化;(6)提供成就反馈与奖励。其中,每一类策略又可以生发出若干具体激励措施。⑥这些激励策略和措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堂生活,它们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我们进一步构建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①美国学者里德利(D.S.Ridley)和沃尔瑟(B.Walther)曾写过一本题为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ts—The Role of a Positive Claroom Environment的书,国内有些学者将之译为”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参阅[美]里德利、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从英文表述看,”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强调学生自主,有”以学生为主”之义;而”自主课堂”这一范畴更适合表达教师教学自主和学生学习自主之间的综合与平衡,更适合构建一种区别于”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新型课堂。

②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1-72页。

③所谓自我修正能量,是教师意识到、参加于、投入到教学认知过程并不断改进它的功能。参阅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④所谓确证,是指从事教学的人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行动,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确证有一个过程,已经确证的是”现实主体”,正在确证中的是”待证主体”,现实主体与待证主体是交替变化的。参阅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6页。

⑤”积极学习时间”这一概念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参加了”学习并不意味着他”参与了”学习,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参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2—356页。

⑥关于教育激励,特别是课堂激励,有学者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第六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97页。

推荐第5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中卫二中 郭菁

转眼间,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年。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研究,以创设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将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及反思

(一)课题实施的情况

1、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完成研究方案和课题申报、进行课题的论证,课题动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方案,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收集并阅读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余文森编著),了解有效教学理念、几种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策略等,观看“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认识,谈收获。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2)加强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建议,然后评课,把所上的教研课进行评议,随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我们注意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主备的某单元或章节,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 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要求教师对集体教案进行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作

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3)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我组有3名市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行为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行为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骨干教师有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并结合课例进行深度解读,提炼策略,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指

导老师的教学实践。

(4)、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教研组或课题组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各备课组的都选定一个内容,先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主备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接着由这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进行第二次上课,听完后再进行评课修改;最后这位老师第三次再上课,如此对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5) 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以主阵地,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2010年9月学校组织每位骨干教师至少上一次观摩课,2010年10月学校又组织每位新调入教师必须上一次汇报课。课题组相机组织了课题组成员观摩了14位骨干教师的课例,观看了骨干教师的的艺术展示,又听了10位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课后听课老师都进行了交流,谈自己的听课体会,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有效教学引向纵深。

(6)积极承办研讨交流活动。

2011年4月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积极承办了中考研讨交流活动。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课题组成员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 ,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突出了交流互助,达到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7)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课题组各成员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同课异构:不同教师在保证教学重点、难点等共性问题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教材理解、构想的不同,自己个性的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备课,选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大家在比较中互相观摩、学习和借鉴。这种方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这必然会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其中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备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

(8)实施课堂回放: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对自己课堂上的教学实施可能并不能完全清楚认识,所以,课题组开创了“课堂回放”环节,将公开课进行录像,作为课后的教学研讨内容,进行“回头看”,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放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9)课题组组织活动创造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求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和成功之举、教学设计、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文章。在此基础上,全体青年教师集中进行交流,大家踊跃发言,气氛活跃。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剖析透彻,言真意凿,摈弃了“假、大、空”的套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反思文章的参考价值。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主时间”是教师反映较多的两个问题,教师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措施、方案,介绍自己的成功做法。整个活动历

时半天,受益匪浅。 (10)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教研组和备课组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开设公开课的老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坚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环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很多教师都形成了各自

独特的有效教学风格。

(11) 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老师和学生分别谈问题、提建议。同时课题组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二)阶段性成果

(1)、郭菁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4个 (2)、论文及教学案例3个,多媒体教学课件8个

(3)、王会平老师、田娟老师、王鹏老师、高存霞、陈秀荣老师的教学设

计5 个

(4)、2010年9月骨干教师郭菁的观摩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骨干教师田娟的观摩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骨干教师王会平的观摩课《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些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2010年10月新调入教师陈秀荣的《丰富多样的情绪》,新调入教师刘向辉的《北伐战争》,这些年青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

采。

(6)2011年4月青年教师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 ,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7)2011年6月田娟老师辅导的学生在自治区举办的《党在我心中》小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高存霞和王鹏老师辅导的学生分别获三等奖。

(8)2011年6月,高存霞、刘向辉和王鹏老师在中卫市各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知识竞赛抢答赛中代表中卫市教育局参赛获得二等奖

(9)2011年10月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

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10)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已经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联系紧密,使得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

进一步提高。

(11)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和教学艺术的成熟与精湛。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实施课题研究的收效

1、在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学案导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都突出了学生

的主体性

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中,“自学”阶段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阅读教材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再考虑对教材如何更

深地理解和把握。

3、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学案导学”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导读提纲逻辑性、系统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

取信息。

4、教学实践的效果:

(1)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自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他们的信心,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经过实践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想像力方面有一定差距的,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能力

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通过实践,被实验的班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提高。

(4)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性有明显的提高。

(5)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升了教师对学案导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认

识与运用能力

三、困惑:

1、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课时及教学任务的关系。如果只实施一次两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要在保证课时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于是,诸如以上的教学实践不可避免

的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如何处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由于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无形中就会占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除一些学生过度的关注于时事新闻本身,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正常的课程学习。

3、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其中,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控制有序的课堂

秩序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和困惑。

4、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的困惑。自学导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只适用于不难的部分教材和内容。学生知识有限、难理解的内容不宜采用这些方法,

学生参与的能力有限。

5、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中考的关系。

6、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和学生的差异性,这两教学方法和有些教学环节无法达到优化,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使课题的实验与开展带来了一定的

难度。

四、下一阶段的改进及提高

1、根据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还要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研究。

2、从课前、课中、课后的管理等多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与实践,提高课

堂有效教学。

3、要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认真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研究环节,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

4、要积极学习各地学校的先进经验,认真查找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差距,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扎实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5、要是及时收集和积累好各项研究资料和成果,完善课题档案,搞好后期

研究工作。

前一篇:影视教育2010七年级(1)班学生观后感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模式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亲历过程: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2、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3、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4、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1、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2、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3、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4、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5、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1、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2、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3、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1、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2、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3、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2、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方法)

3、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学习方法要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行动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技巧及模式。

3.通过教师各种有效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素养。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2)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3)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4)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的总结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程度,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备课、根据要求、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个案跟踪法。在研究的启动阶段,确定特定的特长生和后进生作为个案对象,制定跟踪培养方法。在自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多关注,记录课堂上师生有效性过程和状况,培养他们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确立志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1月) 1.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014年12月——2017年2月) 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结题报告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5、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4、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推荐第7篇: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常州外国语学校吴玲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精心设计。

一、温故导入,循序渐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 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 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习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先复习近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

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

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

二、生活导入,身临其境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学习数学;强调恰当的数学交流。这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同时,进入新课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的: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两名教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供选择。甲、乙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40元。甲旅行社表示:教师打全票,每名学生可按五折优惠付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学生均可按八折优惠付费。现在,让你来选择,你认为选择哪家旅行社旅行更为合算?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以决策者的身份进入求知状态,沉思后七嘴八舌发表见解。于是,顺势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悬念导入,引发冲突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教师给出图形),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有益。

四、问题导入,设下疑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

五、设障导入,启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师:我们班一共有45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

握手致意,谁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

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兴奋地循着老师的思路从两人握手次数开始去探求规律。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变成现实。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精心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去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推荐第8篇:有效教学研究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

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 。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 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

一、

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推荐第9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测试、机械控制、故障诊断、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完成了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研究具有很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与学中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doi : 10 .3969 / j .in .16730194(2015)17- 0212- 02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师以学生所学前序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打下基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加强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完成足够和必要的实验,一般安排课时40或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或4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信号基础理论、测量装置基本特性及不失真测量条件,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了解常用信号调理电路,了解记录显示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课堂教学32或40学时,完成如上教学内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教与学,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2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练习与反馈。

2.1 情境与问题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

2.2 阅读与思维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阅读,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使结论真正理解和巩固。

2.3 互动与引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4 练习与反馈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显然,上述4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各个要素的精神实质和有机联系,并加以认真贯彻和创造性落实,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3.1 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第3版)。这部教材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结合了课程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系统完整、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作业考核等因素确定的。参考教材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和黄长艺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应用教材,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系统深入,学生依据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会简明深刻。

3.2 高素质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组共有成员4人,其中50~60岁2人、35~45岁2人,均有博士学位;教授2人、副教授2人。 主讲教师均具有20年以上的教龄,授课经验丰富,而且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3.3 课程建设

学校对建设立项,对教学大纲和知识点重新梳理;找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知识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尝试利用新的教学实验手段讲授课程中难点和重点知识。通过一年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4 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开展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实践。主要有:①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准确把握、全面了解实际课堂教学运行状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②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具备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服务意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③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注意评价过程的连贯性和承接式,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的环节两个方面,依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结合笔者多年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教学经验,提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具体如下:

4.1 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情景教学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面前。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周期信号时频域转化、测量装置数学模型建立及动静态特性、常用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典型测试系统的视频演示。

4.2 基础理论学习加强阅读和思维

课堂教学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学生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基础理论学习加强阅读和思维,主要有信号变换、测试装置动静态特性。

4.3 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实现新技术的学习

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精神,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采用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实现新技术的学习主要有:①霍尔传感器中,霍尔效应的机理学习,学生查资料调研学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在课堂交流讨论;②光纤传感器学习中,依据光纤结构原理,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家高锟资料,并在课堂交流讨论。

4.4 课堂提问练习及时反馈学习状态

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采用课堂提问练习及时反馈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①连贯性考察,公式推导,例如傅立叶变换公式的推导;②独自做例题,信号变换中,周期方波信号的频谱;③基础理论考察,动静态特性,传感器原理等;④解决方法即重复讲解,放慢讲课速度,单独答疑。

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本人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

5 结 论

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测试、机械控制、故障诊断、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测试技术课程教与学中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是从多年教学经验和发现问题出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教学环节愈加通畅,使师生学习真正感到身心愉悦。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Z2).

[2]王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

[3]梁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突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增).

[4]慕丽,王欣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1).

推荐第10篇: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吕江平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苏格拉底式的讲授方式虽然充满争议,但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苏格拉底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苏格拉底总是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追问,以澄清学生的思考。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都会穿插教师的提问或者学生的提问,但真正能够倾听学生,从中展开教学的却比较少。教师的提问更多地是为了教师自己讲授的需要。

教师“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使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与一般性的维持纪律式的组织教学不同。对教师的要求更明确,教案中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它不该是简单的、干巴巴的内容介绍,或者诸如“请将美术课本翻到7页”。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有时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仅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围提醒,如“注意了,开始上课”、“看,这一排同学坐得多端正”等组织教学,有时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应该哪些“行为结果”。“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这节美术课所要上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强调相应的关键部分,以免学生只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多样化教学不能冲淡主题。强调难点和重点可以帮助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绘画技法。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不细心的教师疏忽或遗忘。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凡抱怨上课劳累的教师多半与节奏感缺失相关),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最有效的教师会保持一种顺利的、相对快捷的节奏。„„虽然教学活动的速度很快,但却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

如何保持讲授以及整个教学的“节奏”,实在是值得考虑的教学问题。这里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但还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虑:

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

比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为了使教学过渡顺利,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尤其须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设备。当准备上课时,就可以预先估计哪里会出现变化,哪里需要停顿。教师还可以将经常性的过渡常规化、惯例化。例如,当学生提前完成作业时,应该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儿等候。

(三)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种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也可以说,提供反馈是引发活动的完整和延续。反馈可能是引发活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活动。由于引发活动没有提供反馈,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所以,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距要尽可能地短。

在引发期待行为阶段,学生对绘画练习的回答必须是“个体”的,即个体尝试着进行回忆、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决问题,但紧随其后的反馈可以指向“全班”。这样做可以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

对于学生绘画不好的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绘画不好的学生作出富于鼓励的语言,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画得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画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画得不好的学生能够有自信,而不因为学生画得不好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绘画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自由绘画,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绘画学习的起点。

当然,反馈活动既可以是即时的、随堂的、非评价的,也可以是延时的、脱堂的、评价性的。在有些时候,“延迟评判”多学生来说可能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绘画作品,或者若干天或若干周后返回的延伸任务。一般而言,教师对这些绘画作业的评判应该尽快地向学生反馈,甚至可以“让学生当时知道结果”。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绘画作业和作品都需要“即使反馈”。有时“延时评判”会发生另外的效果,尤其当某种绘画作业的结论带有不确定性时,这种“延时评判”就变得更加必要。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往往包括以上多个“教学事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都要包括所有的教学事件。比如有时一整节课都是自由绘画,有时回忆先前知识和评估行为在当天的课时中没有出现的必要。灵活机智是有效课时计划设计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可见,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满足了教师一定的个体需要和职业需要。即便于教师的控制,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更好地对班级进行调控;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时间经济,教师讲授是对时间的有效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教师讲授也可能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这些需要包括:“获取——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顺从——钦佩他人的需要,在这儿,他人是指讲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寻求帮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讲述能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绘画学习技能,这包括倾听、绘画、创造的能力。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卷入进来,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绘画能力、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不恰当“讲授”。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绘画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

第11篇: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我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使我心里对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要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备课和讲课两个环节特别重视。经过学习,我应该在这两个环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不备课就不能走进课堂。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但是,怎么备,备什么,却是大有讲究的。有效的备课应该做到:三标、三点、二实际、一联系。

二、有效的讲课方式。

我认为有效的讲课是把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让学生学起来觉得最有趣,最富魅力。

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注意讲课的艺术。 讲课的艺术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讲、写、作、画、演。

1、“讲”。讲的艺术技巧主要有:

(1)讲好课的三个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三是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课的语言要求:讲课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教学语言的的基本要求应用12个字来概括:“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

2、“写”。“写”就是板书,上课要善于应用板书,“字如其人”,同时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乃至性格。

3、“作”。所谓“作”,顾名思义是指动作,动作集中体现在教态上,表现在眼、手、身的动作上。

4、“画”指的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及时画出图表、状物,这是按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

5、“演”,即演示,实验。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使用直观教具是“演”。

所以,一节好课应该做到: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地分层递进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些方方面面,还需要多努力 、多学习。

第12篇: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枣园中心小学

史丽华

六年级任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给学生呈现的大多都是老版的人民币,这显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相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将老版的人民币与新版的人民币同时出现,让学生认识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在引导学生认识新版的50元人民币时,我意图让学生观察正面的币值来认识人民币,可是有几个学生老是看人民币的反面。我有得点生气,问这几个学生:“你们再看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在看反面的图案。”我看了看原来50元钱的背面图案是著名的布达拉宫。我灵机一动,问学生“谁认识背面的图案?”学生没有一个举手的。于是,我向学生讲了布达拉宫的来历,讲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没想到学生完全沉浸在了我的讲述之中。见到此状,我又向学生介绍了5元、10元、20元、10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我的讲述,完全沉浸在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之中。这时,一个灵感突然闪进了我的脑瓜:人民币不仅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还是最好的宣传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想到这,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上这些图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是我们中国的宝贝。”有的说:“因为他们和有名”„„宋明喜同学站起来说:“这样可以让那些没去过这些地方的人看一看,直到他们。”我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能想到这里,顺势对学生说:“是啊,人民币的设计师可真是用心良苦:

不仅能用来买东西,还向人们展示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美丽的山川,让中国人和外国人从人民币上就能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此时,学生已经完全为人民币的内在魅力吸引住了,课堂上鸦雀无声,静静的等待着老师讲课堂继续下去。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这节课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却感觉到了学生砰然的心动,情感的满足。由此反思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只是一味的引导学生探究人民币的认读方法,而忽视了他的人文教育功能。叶澜教授说:“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啊,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独特情感的个体,我们的课堂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闪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

换 个 方 式 来 提 问

枣园中心小学

史丽华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善教者必善问,好的提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不恰当的提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在教学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人事大于好、小于号》是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不久的一节新课。在让学生做了几道练习之后,我引导观察:“大于号、小于号在使用上有什么规律? ”我意图让学生从中发现大于号、小于号的开口都朝大数这一数学规律,以便于学生在运用时更加熟练。在我看来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问,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升华。可是学生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一脸的茫然,一个举手的也没有。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究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苦苦思索 在不断反思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把握好。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不久,其大脑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更何况这个年龄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萌芽,学生还不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不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二、提问方式过于成人化。在我的提问中学生对“规律”一词,不经常使用,还不明白他的意思,也就无从回答。

三、问题的呈现方式国与数学化。让学生通过几道算是就总结出

一个知识点,这对于没有经过数学思维训练的一年级新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抽象枯燥的算式根本不能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找到了原因我将教案进行了改进:

将题目中的“>”设计成

,将“<”设计成

,让学生观察大鲸鱼和小金鱼的嘴巴都是吃的什么数?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回答:大鱼小鱼吃大数。有了这样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出国一道错题。

正如钱梦龙说的:“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提问时,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也要把握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使我们的提问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

这堂课,我终生难忘

枣园中心小学

史丽华

读完课堂调控之《转“误”为悟》的教学案例后我的头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由衷的赞叹永睿同学对文本分析的细致入微,也由衷的佩服老师的知错能改。从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看到了师生心灵的共振,生命的融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执教的一节课。

那一次,学校进行校本研讨活动,点名让我执教一节课。我选的课题是《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为了能发挥我的最佳水平我翻阅了许多名师教案,精心的准备了教案。实际教学也非常顺利,还未到打下课铃的时候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于是我又随机增加了一个活动: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们个个表现的十分谦虚,纷纷表示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只能的一个平脸。(当时,让学生选择奖励自己一张笑脸、平脸、哭脸)为了鼓励学生能自信的对自己做出评价,我用肯定的语气说:“ 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老师很高兴,送给每一同学一张笑脸。 ”此时,下课铃声还没有响。我又接着问学生:“老师的表现你满意吗?送给老师一张什么脸?”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表示要送给老师一张笑脸。正在我沉浸在学生的赞誉声中时,一支小手似举非举竖立起来,从他的表现中我看得出他有想说而又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于是,我主动把他叫了起来:“赵森,你想说什么?”赵森声音不大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老师应该的一张平脸。”我心中一振,“为什

么呢?”“因为老师给我们的练习题中写错了两个数,都是我们发现后你才改正的,所以„„”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两个笔误。“怎么办?后面还有听课的老师呢。”我心里紧张了起来,脸也烧红了。正在这时下课铃声打破了我的尴尬局面,我简单说了句:“希望同学们不要像我这样粗心大意。”就匆匆下课了。

走出教室的一霎那,我又看到了赵森的眼神,一种失落的眼神,我心中不禁微微一颤。

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赵森的眼神里怎么会有一种失落呢?”赵森是真诚的,也是勇敢的,他不加掩饰的大胆的指出了老师的错误,用心是善良的,希望老师引以为戒。而我却没有对他的善良用心做出任何回应,他怎能不失落呢?

第二节课上课时,我走到赵森跟前,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一鞠躬,并十分坦诚地对他说:“谢谢赵森能大胆的指出老师的错误,今后老师一定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希望其他同学和赵森一起来监督老师好吗?”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话,那么 可能失去许多孩子的信任与尊敬的心。一些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疏忽,就在漫不经心间吞噬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生活的体验,损伤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生命的幸福。我庆幸,我能在事情发生后冷静的思考,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情感,能以自己之心度学生之腹,才有了我与学生幸福的成长历程。

巧用举例法,突破难点

——《认识时间》教学片断分析 枣园中心小学

点史丽华

《认识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学的一节课。教材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知识背景下,先让学生5分5分的认读,然后要求学生1分1分的认读,进而认识几时几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这部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为了能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我翻阅了许多名师的精彩课堂实录,其中孟晓庆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中运用的举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以下是我执教本节课的几个精彩片断: 环节一:5分5分地认读

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个时刻:(以钟面的形式)

早上打预备铃:7:50

上课:8:00

下午放学:4:40 下午打预备铃:2:10

上课:2:20

补充:2:30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以上时刻。

学生思考:看到这几个钟面后你对分针的走法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不难发现:分针指在2上是10分,指在4上是20分,指在6上是30分„„

让学生思考:分针指在1上是多少分?

学生会有几个不同的答案,逐一说明理由,让学生判断究竟哪一个对?在学生辩论中理清指在1上是5分。

顺着思路让学生继续说出分针指在3上,5上,9上„„的分钟

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评析:

这样的设计没有花哨的导课,却直指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几个例子,发现其中蕴藏的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中提炼出新知识,对学生来说更贴近自己的接受水平,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设计将学生课堂上最集中精力的几分钟全部用于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加之辩论的巧妙运用,让学生自己理清了头脑中混乱的思路,澄清了知识点。相比过去那种由1小格到1大格,有1分钟到5分钟,10分钟,15分钟„„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有了发挥的空间,有了个性张扬的空间,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有了情感的体验。

环节二:认识几时几分 出示:5:40(以钟面的形式)

先让学生尝试着认读是几时40分,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举例证明自己答案的正确性。

有的学生想到了在5:30这个时刻时,时针超过了5,而这个时刻的时针也超过了5,应该是5时40分。

教师适时渗透: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种方法叫做联想举例法。

评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数学思维初步萌芽,对于学习数

学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时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效的渗透了“联想举例法”,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思维的依据。更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反思:

举例,顾名思义就是列举生活中熟悉的一些例子,找出其中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指示。整节课,我巧妙地将例子贯穿其中,并引导学生联想举例,有效的突破了本节的难点。相比过去,我感觉到我的课堂实在了,不再一味追求花哨形式了,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我欣慰!

第13篇: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12年3月15日,我们凤凰中学七年级的部分老师到了蒙山的新圩中学,学习他们有关“有效课堂”的先进理念。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幸对“有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那么,作为昭平县比较偏远的乡村中学——凤凰中学,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精心备课。切实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作为乡下学生,他们在很多方面,诸如知识、能力方面都不如城里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学情方面来进行考虑如何创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让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重视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比如,我在上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其中一组在讲解这一题:这首词的题目是《雪》,那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这一组的组员讨论的结果是前三句。当组员发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时,马上就有其他组的同学有问题。他们认为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上阕。这样,两组同学就各拿出自己的说服证据。这场辩论无形中就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其他刚开始不在意的同学这时也注意到上面来

了。我们先不论他们谁对谁错,但最起码他们有胆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就是有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惊喜。面对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同样也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再次,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成功老师精心的备课,学生娴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新课程下的语文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1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上课实践,以上几点算是我的一点感触、心得。我想,结果怎样,谁都不敢夸下海口,但既然做了,我们就应该大踏步的往前走。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任何一件有大作为的事,不都是在非议中颠簸向前的吗?虽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去解决,比如,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不参与、学生更方便讲话等。但只要我们有信心、肯学习,就不怕做不好。

第14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创建一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形成创新性学习能力。这就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自 我 校 实 施“打 造 高 效 课 堂 教 学”以来,无 论 教 师 在 教 学和 业 务 方 面、学 生 素 质 都 得 到 提 高,具 体 表 现 如 下:

一.教师的变化

(一)教育观念创新

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教育行为。因此,必须转变旧教育观,树立创新教育观。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主要转变了以下观念:

1.转变教育职能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政治课教学的最重要职能。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双基”,更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到处都充满创新的社会。社会需要大量创新人才,国家也要他的公民具有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

2.转变课堂教学观。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发现者,像一名哲学家发现真理一样参与教学过程,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观点和结论。

3.转变课堂教学质量观。用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综合评价,而不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质量的唯一依据。

4.转变师生地位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观。即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参与活动,形成民主友善、理解宽容、相互关 心的师生观。

5.转变教学人才观。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发展,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自己观念的创新,我积极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和专家的理论讲座;同时对当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进行了主动学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掌握创新教育理论的精华,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就为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育理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创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为此,我紧紧围绕学会课堂教学创新这个目标,积极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改实践中掌握创新本领,为自己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研究一个课堂教学创新专题,上好一节学科创新研究课,撰写一篇创新课堂教学论文。 为了使教师掌握创新性教学的本领,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辅导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要素、程序、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说课活动。接着按自愿原则,不分科,不指派,每个人在组内上好一节创新汇报课,组内评选一节创新研究课,最后由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校级创新教育展示课的活动,目的是通过系列活动开展以创新思想为指导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用创新课来推动“说课——上课——评课”提高创新课的质量。想法是提高创新质量在课上,练就创新功夫在课下,上好一节课,锻炼一个人,提高一个级,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三)向科研型转变

当今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前天古人、无现成经验的系统工程。在科研实践中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实践那肯定是滞后的,更不可能站到时代高度去规划未来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蓝图。科研兴校,需要科研型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标致看学校开放的程度和教师成熟的状况,教师参与科研比例愈高,教育科研的层次越高,教育质量也越高。因此,我所在的学校特别重视开展教师科研活动,提出“创建教学质量一流名校,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培养科研型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思路。由于领导重视,方向明确,措施有力,为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我们教师做起来也有章可循了。学校的作法可以用“三全”来概括,即:

1.全面规划。我校在课题研究初期制订了“规划”。提出强化教育科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并制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方案。将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纳入总课题研究,着眼于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于提高教师个体科研素质,将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专业修养,强化教学理论,参与教学科研,指导总结提高等都作全面规划,做到培训目标明确,训练分层有序。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2.积极参与。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参与科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每一位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每一个教师都作为一个实验者的身份参与实验,使每个教师参与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教师结合自己实际,根据方案的各项子课题,自选课题,进行实践不受时空限制共同研究探讨。 3.全程探索研究。教育科研,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的科学研究,关键是研究。几年来,我的具体做法是:

(1)在内容上,建立以学习理论为先导,以专题研究为依据,以具体事实分析为突破口,以总结升华为归宿的目标。

(2)在态度上,以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实验组专题研究为重点,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风格。

(3)在方法上,以参加集中培训学习,个人分散研讨,期末小结,学年总结的方法检查自己的研究情况。 二.学生的变化

(一)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实验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

轨道之中,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各种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验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他人合作。

(三)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实验之前,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实验中,由于新方法与新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果越来越明显,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总之,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课堂教学的步骤也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捷径。

第15篇:有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XX年3月21日,我有幸随同学校领导及各科教师到xx市第二实验中学学习有效课堂。这次外出学习,颠覆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获益良多,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我一共听力四节课。第1节是初一的口语课,由外教Eric教授,虽然比较平淡,但也让我看到了外教的教学方式:比较随意,放松,但主题鲜明。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很不错,课外知识较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并能用所学句型表达本组的讨论成果,课堂很活跃,达到了语言教学的目的。第2节是张皙老师的有效课堂,这一节课是评讲试卷,一开始就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展开课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由老师评讲而学生负责机械去听的被动情况,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探索,主动去学,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看他们在课堂上大声表达自己意见和互相辩论的情景,让我很是羡慕和惊讶。由衷的感叹—如果我的学生也有这样的能力和胆量,我会多么的有成就感啊!在最后剩下的几分钟,老师播放英文歌曲《爸爸去哪儿了》,让学生跟唱,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放松也能学些英文,很是不错。第3节是覃艳老师的初三专题复习课,第4节是邓洁君老师的语法课,这两个课型的课堂形式大致相似。整个课堂由学生主持,由每个小组谈论重点知识并讲解,而展讲的同学们会有些口误,底下的同学也不会倒喝彩,而是给他肯定的眼神,提醒他改正错误。小组展讲完毕之后有一个补充的环节,是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另外的解题思路。这个环节最是精彩了。别的组的组员都激烈地争夺展讲的机会,渴望把自己的解题方法教给全班同学。而老师会在一旁充当一位大同学,在学生讲解不当的时候及时为同学补充,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当然,遇到受争议的问题时,学生都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这样气氛活跃的课堂,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参与进来。

在下午的交流中,我们向他们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理念,还有一些分组的方法和原则,张老师他们都很主动认真的给予了解答。

总的来说,在这次听课学习中我觉得有效课堂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无限潜力,带给老师成就感的课堂。因为有效课堂,

1、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初步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

2、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英语基础的学习。

3、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

5、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校园,看到了他们的文化氛围。我觉得好的一点是他们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宣传栏,而且有学科介绍或是学习方法。还有学校社团都有宣传张贴,我觉得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科或是社团的形象。这就是我本次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第16篇:有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姓名:赖小惠 时间:2013年6月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什么科目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 《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学”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学”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 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第17篇:有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用一辈子备课

西流溪中小学徐勇

今年九月,我参加了县研训中心统一组织的“有效课堂”全员培训,要求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三坪五峰网”教育人事板块之“教师培训”类进行网上学习,并要完成3000字自学笔记、开展3次教研组集体活动以及一篇心得体会。带着抄笔记的任务去上网,通常都是有点不情愿的。但当我进入网上页面学习后,我被颠覆了,原来教育理论也是可以让人感兴趣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不像其它教育理论一样抽象隐晦,生涩难懂,它通过经典的教学案例、细微的教育细节、真实的教育情感向我们揭开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用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

“创建有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是本次培训的第二个专题,对我个人的震撼较大 ——备课不简单!这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则教育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的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教学的对象不是一样死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可能一本通书教到老。德国一位教育家说得好:“过去以教材为世界,今天以世界为教材。”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充实自己,备好每一节课呢? ——“用一辈子备课”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一条必经之路,即教师的教育积淀。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积累,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各种教学资料,读书的面要广,要涉猎不同的

知识领域,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其次,备课要细,不能因为自己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临阵磨枪。要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脚踏实地的去弄懂每个字、每个词,揣摩好文章的意图,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诵读好每篇文章,不能不懂装懂,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焕发新的生机。记得这样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自己有一股活水,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与时俱进;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一辈子备课,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有效、高效。

第18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

1、你听过小班化教育吗?()

A、听说B、没有听说

2、你现在的班级人数大约是()

A、比20人少B、20——25人之间

3、你更喜欢在()班级里学习。

A、50人以上B、30——50之间C、20人以下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关注你吗? ()

A、希望B、有时C、无所谓

5、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愿意

6、在课堂上你是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

A、表扬B、批评C、无所谓

7、你的作业希望老师当着你的面批改吗?()

A、希望B、不需要C、随便

8、“小班化”模式下,同学之间的关 系 ()

A、更好B、更难相处C、差不多

9、在课堂上你愿意分组学习吗?()

A、愿意B、不愿意C、随意

10、在学习上,你帮助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过吗?()

A、有B、没有C、少有

11、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怎样呢?()

A、很容易B、需要帮助C、太难

12、学习方面,班里有以下几类同学,你属于哪一类?()

A、成绩最好B、成绩一般C、成绩比较差D成绩最差

13、上课的时候,你的表现是()

A、专心听讲B不专心听C不想听

14、课堂上提问或者讨论问题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发言B、不想发言C、不会发言

15、老师对你平时的作业或作文评价比较多的是()

A、优(90分以上)B良(80-99) C、及格(60-8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

第19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资中一中黄 勇

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工作搞好,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在教育上价值观的追求。通过近五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做到“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于教学中是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 1

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亲其师,信其道”

仅仅让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一)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

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高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第20篇:课堂教学研究400篇

李明伟 课堂教学研究精选400篇

观念转变(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 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促行为自觉) 观念转变(微型课题研究转化教师观念的有效抓手) 观念转变(火种真的比蜡烛幸福) 备课改革(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 备课改革(靠集体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备课改革(团队备课促进课堂深度转型) 备课改革(备课方式的历史性巨变) 问题导学(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魅力课堂 “问题”作主) 学生先学(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 学生先学(先学让每个学生拥有课堂参与能力)展示对话(展示对话学习焕发生命活力)展示对话(理清思路让展示更有实效)

展示对话(展示对话让课堂灵动)展示对话(不拘一格个性张扬)

展示对话(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课型创新(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课型创新(创新课型带来阳光课堂)课型创新(课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型创新(新课型:以“尊重”之翼托起学生)

课型创新(享受新课型带来的可喜收获)

课堂模式(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

课堂模式(构建学导型思辨课堂模式)

学生先学(用“问题知会簿”实现高质量预习) 学生先学(抓好结构化预习提升课堂品质) 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学习小组(评价是小组保持活力的关键)

课堂模式(要学会从“入模”走向“出模”) 课堂模式(对教学模式要有清醍认识) 寻找规律(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 寻找规律(新课堂呈现出的六个趋势)

寻找规律(新课堂不能忽视的七个关键词) 学习小组(给学生一块责任田他们会还你一个秋天) 结语:建设高质量课堂有一定之规

高效课堂系列

高效课堂质疑的误区与对策 高效课堂重在高效推进 课堂实效铸就高效课堂

自主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还是卓越课堂?

规范教学流程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三改三步”导学,创造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 慎重提问才会有高效的课堂 王敏勤:怎样实施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四新”评价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策略

如何落实高效课堂“以学为本、以学定教” 高效课堂的“有模”与“无模”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突破高效课堂“高原困境” 高效课堂的提问方式 解读高效课堂中教师的“导”与“评”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七步”解读 高效的真谛在于“悟”和“度”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王敏勤: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王敏勤:高效课堂看课外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如何做好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的学、展、点、练 梁恕俭:高效课堂最常遇到的十个问题 高效课堂的智慧密码 高效课堂的22个“穴位” 把握课堂节奏,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三模六步”操作流程解读 梁恕俭:走进课改,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之“教学系统” 高效课堂的十五个细节 高效课堂的十个误区

高效课堂100句

(一)

高效课堂100句

(二)

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

高效教学的20个思考

高效课堂的六个不等式

实施高效课堂之:教师应该怎么做 实施高效课堂之:学生应该怎么做

高效课堂的十条特征

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

高效课堂教学的六个特征

高效课堂建设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高效课堂教学“做秀”的十种形式 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高效课堂的“三个问题五个元素” 高效课堂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

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梁恕俭: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 构建新课堂模式必须经历的十个过程 课堂纪律管理 课改路上的难关 将问题导学模式变成教改切入点 让“软教研”成为学校的“硬实力” 重建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创设问题情景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教学中四大核心

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三环节:预习展示、检测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余文森: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

余文森: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只有规范的课堂才有规范智慧的人生

教学改革的三个伦理向度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如何对症下药

“先学后教”的实践困惑怎样应对

活力课堂是什么? 271高效课堂模式

三六导学新模式,教育改革谱新篇 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 遵循课改理念 走出课改误区 合作学习组织效率低下归因 构建理想课堂 教师讲授时间要“因需而定” 课堂“生命化” 如何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入 原生态课堂,如何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课堂上的收与放 合作学习不是分组讨论 强化课堂改革,践行“阳光课堂” 日常课堂:我们的生命家园 构建原生态课堂“六字经”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优质教学的基本特征

绿色指标下的绿色课堂 游戏课堂

“导、学、教、练、评”五步循环教学法简介

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

周彬:把教学难度降下来

杨乃林: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性把握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改:让教育走向生命自觉

一堂好课的十要素

徐立峰:好课堂应该什么样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一)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二) 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课改,绕不过的九大问题 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 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秘诀 探索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课堂展示的道与术 课堂没有彩排 只有现场直播 叶澜老师谈好课的标准 查有梁:理想的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应远离的误区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1)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2)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3) 不要让这些问题制约了你的课堂 课堂教学结尾的基本原则 课堂“三变” 变教学生“上道”为领学生“悟道” 课堂拿什么让学生快乐?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教学中的“六导”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

走出新课改下的教学误区

课堂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上)

课堂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下) 让魅力教育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新课改最大的误区——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课改的本质是追求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教学预案不等于教学方案

课堂中如何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名师导课:跟着学生好奇心 抓住课堂教学的命脉

学案导学,新课标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 试卷讲评课十忌 课堂展示重在效果 课堂教学魅力“五要” 把握四个维度 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 课堂变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 小组合作评价是有效课堂的支撑点 李政涛:关于“课堂生长”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 “四段七环”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原则 快乐学语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中提问有艺术

课堂教学十忌

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从“顺”与“不顺”看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新课程 体会新课改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考虑的问题 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生态课堂

“快乐课堂”是我们最美的教育追求 让写作教学直指学生的心灵 五“一”五“多”作文教学法 追寻情趣数学的旨趣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 从“双基”到“四基”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回归语文本色,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不妨多点“变脸”艺术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质疑: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中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中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处理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余文森: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十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重构学生、教师与知识的关系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周彬: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鲜活起来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

狠抓课堂45分钟,精讲多练,当堂检测 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

课堂精彩生成:尽在生命活动中

周彬:课堂教学的出路究竟何在?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建构“以练导学”的生本课堂 加强应用意识培养 提高数学教学能力 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敢说、会说、多说”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式学习让课堂如此生动 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留白”教学——留出一方蔚蓝的天空 中学语文课堂特色教学之:“三声三力” 新课程为什么突显教学的生成性 名师课堂:于无痕处显大智 学生会了教师还教什么? 还课堂以“真生成”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导学案的制定和运用

课为什么教不完?

余文森: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做到八项注意 课改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忌”什么

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王敏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

精彩教育观点集锦

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

课堂“收口”艺术

让‘五变’走进课堂,真情打造魅力 对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思考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中不妨撒些“调料”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

试卷讲评如何实现高效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学会反思 智慧理答,有效课堂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方法策略 理想课堂 教师何为 九种教学语言上的失误使课堂无效 什么是“有效教学”?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 一节优质课应该把握的关键点 数学教师设计的语文导学案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 抓好“五步十问”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 新课程怎样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型重构的意义和流程 新课改后课堂管理对教师的要求

《导学式五步教学法》问题与建议

新课程如何开展“指导——自主学习”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

余文森: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同课异构,“异”从何来

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课改:可否让教案更有“弹性”?

“七课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态化 有效教学:课堂交往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中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又该拥有什么?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推门课”是回归教研本真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八项策略转变“教与学”行为 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化” 课改必备的十种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十法 课堂教学关注点 “师生互动学案”教学法及其实施策略 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中需要把握什么? 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 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如何抓住考后契机提高学生成绩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课堂教学要注重“四让” 对课堂有效调控的思考

课堂常用十三种暗示调控技巧 “三一五”服务型课堂模式

实施少教多学,还课堂给学生

周彬: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涵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十假”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创造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课堂结构的艺术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区域课改的推进策略

周彬:大容量课堂——让“教学”回归“课堂”

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的放开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艺术 教师如何指导期末复习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要克服“六重六轻” 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着眼点 课堂教学中的“四严”教育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一)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二)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三)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四)“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

给“乱班”课堂教学支招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十大疑难杂症

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 “课改”必须研究的基本问题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教师有效教学的三重功:发问、追问和点拨

魏书生:学生课下“五个一分钟”与教师课上“十条”

课堂教学的“十大”

如何管理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十二个三句话教育教学管理十个理念课堂管理十大决策

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九大策略

教师该怎样出卷、审卷、阅卷、析卷和评卷有效教学应避免十种课堂创新源自“敢问”“能问”“善问”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营造让学生学得最好的十种情境用心构建课堂教学练习课的教学要求及基本结构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和一般结构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要素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敢问会问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名师的课堂引导艺术课堂教学细节“七不要”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促进发展新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观点

培养学生的“六能六会”一堂好课的22关键要素

一堂优质教学课要具备的条件课堂教学四境界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一)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想学、敢学、会学

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课堂教学中的十大智慧

衡量课堂教学的“三声六度三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四个三

一堂好课的八个“点”教师课堂教学十六忌课堂教学“度”的控制“精致课堂”基本要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doc》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