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教材中只给了两名同学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了竖式,又强调了竖式中没一步的算理。

二、说学情: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法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学生通过预习例题,家长提前辅导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诀顺利地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视算理,本节课我设计时重点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节课我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主要利用点子图这一研究工具,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努力使数学计算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如何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直观感悟计算的道理。开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学生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不会算的学生他们无意识的在14×12的点子图中进行划分,计算出各个部分的结果之后进行累加,算出结果。

3、试做竖式,探究算理

而对于会计算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划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只要计算出一部分的结果通过乘份数方式就可以达到计算出结果的目的,预设方法同学们没想到比如3个4套的分法。或4个3套的分法,学生们都是分的两部分。有横着分两份的,有竖着分两份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有意识地在14×12的点子图中结合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划分——就是2个14与10个14。这样的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我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探究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说出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先放后收方式进行。在学生自主操作后,再进行引导反思,教师让学生试着竖式计算,找计算正确学生板演,说说是怎样算的,应用4句口诀。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师再重复强调竖式书写方法。这里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应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时4还容易写在个位。重点讲解。然后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结合看哪种方案与竖式计算过程相吻合。此时所有学生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思考,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与竖式匹配的方案。再让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又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口诀算式进行完善,学生又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 思想升华。

推荐第2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能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树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养成验算的习惯。

1、口算乘法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2、结合、“14×2”与“210×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口算14×3 (2)引导学生思考:14×3与14×2有什么不同? (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3个4块是12块,合起来一共是42块。

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再算3个4是多少,因为3个4是12,需要进位,所以是30+12得42。(4)比较“14×2”与“14×3”的区别。

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再乘被乘数的个位,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如14×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巩固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6×2= 26×3= 25×2= 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口算140×3=

(2)引导学生观察:140×3与14×3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被乘数一个是14,一个是140,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所以只要在14×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加以小结: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即420。

4、巩固练习。

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30×5= 380×2= 150×6= 指名口算得数,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150×6”小结:先想15×6=90,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或先想15×6=90,再想150×6=900。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2)用整十数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

3、例4,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在得数末尾写0。 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口算5×10 (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10袋一共多少个? 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

师生共议:因为9个5,根据乘法口诀得45,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就是50,也就是5×10=50。

2、巩固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10= 6×10= 7×10= 9×10= ①让学生口算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2)试算下面各题。

11×10= 12×10= 24×10= 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试答后,教师小结:任何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3、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口算6×20 (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

(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10=120) 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4、巩固练习。

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30= 7×20= 8×30= 9×50= 指名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道练习。你发现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议后得出:整个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2)12×20= 31×30= 11×50=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小结: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与乘一位数一样的。先用整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写—个0。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3)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12-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口算第12题、13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2、抽学生回答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第14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

15、

16、17题,并说出解题步聚。

4、完成以上作业。

5、师生共同研讨第

18、

19、20题的内容。

推荐第3篇: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李昌林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铀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后反思这题在上课的时候特别的简单,但在学生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没有按照简便算法的写法来列竖式。(当然这类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错的,但既然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简便的写法,学生再按照自己原来的认识来列式,显然是说明了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肯定是要指出的。还有,以后学生会学习小数加减法,如果学生坚持末尾对齐的话,那么在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这个错误就会更加明显。)

2、两个乘数末尾都分别有一个0,有的学生写完后补0就只补1个0。(这可能和我课上只说补0,没强调为什么补0有关。)

3、比如说500×36,列成竖式的时候应该先写36,再对齐6的下面写5,后面是2个0,但有不少的学生还是把500写在上面,或是把十位上的0和6对齐。(说明还是没有掌握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4、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但就是有的学生要出现。(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

策略:加强个别指导,多加练习。

推荐第4篇: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学习过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习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三、精讲点拔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

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四、运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五、达标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推荐第5篇:四年级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教材第

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计算方法后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p.6第8题

推荐第6篇:三位数乘两位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乘两位数》课堂教学,心有所得。

横溪小学

巫兴红

今天有幸参加五彩石工作室教学活动,听了徐娜老师的《三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徐老师力求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自主尝试、探索、与交流,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索过程,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进行授课的。徐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教学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尝试、交流、实践多种活动,是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获得同步发展,全课堂教学体验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1、注重学生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数变成三位数。

2、渗透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徐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估算、计算,,再得出准确得数,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 不足之处,如果徐老师把课时结束时,小结下整课内容,我认为效果会更好的。

2017.10.12

推荐第7篇:三年级数学下册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优秀)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是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以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后继学习的内容。鉴于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主动探究新知。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从猜测老师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导入新课,全班同学学习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了。然后进一步提出这节课的探究主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学生们带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推测出许多不同的结果。我觉得这样的引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自然,效果也很好。

为解决新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他们想方设法要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老”问题来解决;即把一个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乘整十数来解决。通过他们的努力新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明白的。长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的。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推荐第8篇: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一 推导财政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财政政策乘数考察的是某项财政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的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1单位政府收支的变化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以3部门为例:

y=ci+g=a+b*ydedrg

yd=(1-t)y

所以IS曲线方程为

yaegdr

1(1t)b

另外LM曲线方程为

kmr=y-hh

将IS-LM方程结合在一起

则:

h(a+e)+hg+dmy==dkh1b(1t)dk1b(1-t)hydy1gdg1b(1t)dk

hdma+eg+

结论:

1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一般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2 式子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

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

H越大——dk/h则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H越小——dk/h则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另外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 3

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

D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D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只有当一项扩张(紧缩)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下降)的很多,它才

会对AD产生很大的调整作用(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在LM曲线为水平状态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为0)

二 推导货币政策乘数并说明其含义 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IS曲线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使均衡收入变动的比率:

h(a+e)+hg+dmy==dkh1b(1t)dk1b(1-t)hydy1mdm1b(1t)k ddma+eg+

结论:

1 式子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

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

H越大——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H越小——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另外H越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

反应越敏感——LM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

D越大——dy/dm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D越小——dy/d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推荐第9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32+46= 37+54=

15+65=

18+26=

41+56=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推荐第10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第1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

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探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探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用”整理出“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景......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用”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让学生主动“探”整理出“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重视口算、笔算的方法多样和估算技能的形成。

4.处理好三“算”促“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算”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

5.重视“基础”保证“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第1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65页的例2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俗话说:温故知新嘛。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6×10=

30×12=

42×30= 51×80=

40×61=

21×70= 15×30=

60×13=

17×40=

2、笔算(请同学们算完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1、35×7=

2、23×21=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观察下图,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吗?

生:他们在下围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那么你们知道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多少道线交叉组成的吗?

生: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根据小精灵告诉我们的数据信息我们能提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看到的数据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能(19×19=)

师:那么19×19的结果是多少呢?我们前面学过那么多的乘法题,有笔算、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那么我们能否用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做到, 快来想一想,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多?

2、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方法写在本上。

3、分组汇报。

方法一: 估算

在解决19×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我们把两个因数都看作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算出它们的乘积。这样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19都看做20,然后用20乘20,结果为400.书写如下:19≈20

20×20=400

方法二:口算

在解决19×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时我们先用整十数20与19相乘,很快的得出结果380,然后用380减去多加上的一个19,最后结果应为361。书写如下:20×19=380

380-19=361 我们可以用把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估算的得数更接近准确数。

方法三:笔算

在解决19 ×19的计算结果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笔算方法。老师把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例2:19×19 (1)19≈20

20×20=400 (2)20×19=380

380-19=361 (3)竖式计算(略)

师:黑板上的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估算方法,第二种是口算方法,第三种是笔算方法。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一种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第二种方法运用口算适合于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的题,而有些题运用笔算则比较简便。

师: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我们复习时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4、学习笔算过程。让学生看板书,然后全体同学在下面说计算过程。

1、数位对齐(写好竖式)。

2、先用9乘19,九九八十一,进8写1,一九得九,加8得17,第一层乘完是171.

3、再用十位上的1乘19,一九得九,九要对着十位写,一一得一,第二层乘完是190,0省略不写。

4、171加190得361。让学生用笔算方法在本上做一遍。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谈体会) 【教学反思】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两个层次编排。本课时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的笔算。”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应用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学段的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完本节课后,教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情境引入,事半功倍。

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猜测,由于“这张围棋盘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这个问题起点相对比较低,学生容易参与,创设这样的情境,试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所有的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我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如果能够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此外,“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主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要求是用尽可能多的计算方法去解决19×19=?,因此,学生不但可能计算的方法不同,而且还可能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试图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讨论和表达数学问题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两种重要形式。由于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我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变“苦学”为“乐学”。

我在这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心情始终十分愉快。产生了这种愉悦情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可爱,能力无穷,我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只是把我当作是他们的一个伙伴“大朋友”,没有了那种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都为解决数学问题在“奔波忙碌”。对于19×19这样一个算式,学生想出了如此多的计算方法,实在是“威力无比”,有意思的是:有许多的解题方法,就连我这位从事十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时也是没有想到的。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解法,我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我不但真切地感受到“我老了,反映迟钝了”,而且更感觉到“后生可畏”。这一代孩子肯定会超越我们这一代,这也是我由衷地希望,也是我这位普通数学教师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优势,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使用,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过于注重模仿记忆、机械训练等接受式学习的状况,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13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杨惠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昨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那么买3套有多少本? 生:14×3=42(本)

师:那老师如果买10套书,又有多少本? 生:14×10=140(本)

师:3套书,10套书,同学们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很快的计算出来。那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买了12套书,有多少本呢?该怎么列式? 生:14× 12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列?

生:要求有多少本书,也就是要求 12 个 14 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估算一下,14× 12大约得多少?

生1:我把12估成10,大约 是140本。 生2:我把14估成10.大约是120本。 生3:我把14和12都估成10,大约有100本。

师:如果我把书看成1个点,那么1套书就是14个点,那14套书就组成这样的一幅点子图。老师把刚才你们估算的结果在点子图圈出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都是估小的。

2、师: 14× 12 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点子图,用黑笔试着在纸上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把14× 12的结果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后在纸上写出得数。

4、师巡视,拿出几个同学的做法并投影。

生 1 :14× 4=56(本)56× 3=168(本)

师:先把12分成3个4,再算12乘4,最后算56乘3,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 2 : 14 × 6=84(本) 84×2=168(本) 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3:14 ×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先分后和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真棒。

师:刚才我们利用点子图来计算14× 12 准确值,那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计算都要用点子图来计算,这样子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现在你们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试着列一列。

师:巡视,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

5、师:请你讲讲你是怎么做的?(生讲计算的过程)

师:谁跟他的方法相同?你能再讲一遍吗?

师:我把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过程整理出来了,想给同学们演示一遍,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次。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通过计算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老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掌握情况,让我们看看第一关:巧填数字

2、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的过关了,现在来考察你的眼力,看看第二关:火眼金睛

3、师:请看第三关:智力冲浪。你们有信心吗?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4、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帮村长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是太感谢了。同时也恭喜同学们顺利过关。

恭喜做对的同学,你们和喜羊羊一起获得了这场智力大比拼的胜利。

四、总结:

师:短暂而愉快的四十分钟转眼就过去了,谁能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 1 :我学会了用竖式进行笔算乘法。

师:能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吗?

生 2 :(答略)

师:其实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出了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对你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第14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菏泽市实验小学

贾 娜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下)P91-94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经历探究并构建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探究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将爱护鸟类的教育融人教学中。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师:清晨,沉睡的鸟岛醒了。瞧,景色多美啊!你们想去鸟岛看看吗?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正要去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4个班的人数。

师:这位同学收集到了4个班的人数。

还有吗? 生:限乘68人。 师:限乘68人什么意思? 生:最多能坐68人。 师:你懂得可真不少。

2、设计乘船方案: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二年级这4个班要乘2条船。你想让哪2个班坐一条船? 生说师点课件。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

师:哪一种方案比较合适呢?还要考虑另一个重要条件:限乘68人。让我们一起算一算。先来看方案一。

3、教学23+31 师:想想看,1班和2班一共有多少人呢?(停2秒)谁会列式? 预设:生1:23+31=54.

师:同意吗?这里的23+31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2:23+31 师:想一想,23+31怎样口算呢?(停2秒)。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1:3+1=4,,20+30=50,50+4=54.师:谁能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你们都想到了用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想想看,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请你来说。 生2:23+30=53,,53+1=54.师:大家看,他把31分成了几十和几?然后23先加?等于?53再加?等于?他的这种方法好不好?把掌声送给他!谁能把他这种方法再说一遍?(1个)同位互相说一说吧。还有其他不同算法吗? 生3:20+31=51,51+3=54。

师:这位同学把第一个加数拆开了,也可以啊。

4、教学32+39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想到了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出23加31等于54.想想看,1班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能。板书。

师:3班和4班一共又有多少人?谁会列式? 生:32+39 师:你是怎样想的?仿造前面的方法,能不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 生汇报。

生1:32+30=62,62+9=71.师:你的方法真有创造性。。 还有其他不同算法吗?

生:30+30=60,2+9=11,60+11=71。 师:很好。请坐。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32+40-1=71.师:你想出了这么巧妙的方法,真让人佩服。

4、自主练习其他方案。

师:同学们太棒了。用自己的口算方法算出了32+39等于71.想想看,3班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不能。板书。

因此综合考虑,方案一可行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解决了乘船问题,而且学会了2种口算方法。现在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来解决方案2是否可行呢?点出(方案二)。怎样列式?把结果快速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说算法。

师:这边的同学已经写好了。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师:一样的举手。你再说一遍。再说说你的算法。和他一样的举手。 师:31加39等于?(70)。判断。

师:你算得真快。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其他不同方法吗?师评价:你真爱动脑筋。

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强。能快速口算出1班和3班有55人,2班和4班一共有70人。想想看,方案2可行吗? 生:不可行。

方案二不可行,方案3呢?1班和4班有多少人?谁会列式?口算结果。同意吗?2班和3班呢?谁会列式?结果是?

想想看,方案3可行吗? 生汇报,说算法。

5、比较,小结。

师:同学们不仅口算能力强。而且会学以致用。你们的本领不一般。仔细观察这6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师:想想看,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怎样口算?手指方法1.生: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师:还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另一个加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选择你认为简单又适合自己口算的方法计算。

6、教学68-54 师:同学们通过口算知道了方案3可行。可苗苗小学的老师啊!决定按班级顺序乘船。看,几班的小朋友已经上船了?1班和2班一共有54人都上船了。船上还有?老师准备让哪个班的小朋友上船?还能上几人? 谁会列式? 生:68-54=14.师:68减54又该怎样口算呢?说给同位听。师指导。 汇报。 板书:笔算,拆,其他。 生:60-50=10,8-4=4,10+4=14.板书:

师:你用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的方法,很简洁!谁还想说? 生:68-50=18,18-4=14.师:我们把减数54拆成50和4,用被减数68先减去50再减4等于14.谁能再说一遍?2人

7、教学 32-14

师:同学们用2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68-54=14.也就是说3班还能上几人? 生:14.大家看,3班一共有多少人?

想想看,二(3)班32人,上去14人后,还剩多少人?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并算一算吧!

做完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和同位互相说一说。20到30秒。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指着自己的算法说。师只板书拆的方法。 生1:32-10=22,22-4=18 板书:

师:用来拆减数的方法,很聪明!

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

咦!你怎么不用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相同点: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大家看,这一道是不退位减法,当个位够减时,我们通常用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的方法,或者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时,选用拆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练习

师:小朋友们,乘船的问题被成功解决了!让我们跟随向导聪聪,一起来到美丽的鸟岛参加趣味运动会吧!

1、首先要赢得入场券。

师评:你真棒。第一张入场券归你了。

同意吗?很好,继续。判断。90-45一起说? 师:祝贺大家每人都拿到了入场券。

2、走,我们先去参加接力赛。师评:很好,同意吗?判断。 齐答最后一个。

3、紧张的比赛结束,让我们休息一下,玩一个变一变的游戏。师评:同意吗?很好。齐答最后一个。

4、感谢同学们让小鸟看到了我们美丽的世界。可是有些小鸟迷路了。请热心的小朋友送他们回家吧。你想送哪只小鸟? 评:你真了不起。瞧。小鸟高兴的飞回家了。

5、鸟妈妈听说咱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出了一些题考考咱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请拿出练习纸,动手试一试。

找一个学生,请你把结果一一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判断。最后一个,一起判断。

师:同学们个个是口算小能手。老师真佩服你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现在请口算小能手们一起欣赏鸟岛美丽的风光吧。播放图片。 师: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请善待这可爱的精灵。

四、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本节课的鸟岛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这次的鸟岛之旅开心吗?快乐源于知识,希望这节课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快乐。好,下课。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3+31=

32+39=

68-54=

32-14= ①20+30=50

①30+30=60

①60-50=10

① 32-10=22 3+1=4

2+9=11

8-4=4

22-4=18 50+4=54

60+11=71

10+4=14

②23+30=53

②32+30=69

② 68-50=18

53+1=54

69+2=71

18-4=14

第15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海林市子荣小学

韩淑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方法,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口算方法,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杭州风景秀美的千岛湖上有一座美丽的鸟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快过六•一了,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也准备乘船去鸟岛游玩,可去乘船地点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关卡。

二、准备练习口算:

26+30

36+40

52+30+7 76+3

76+6

55+30+6

三、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出示课本92页主题图,引导观察,提问:发现了哪些信息?

“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乘船要求和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人数,估计一下,一艘船能坐下吗?大约需要几艘这样的船?大约几个班上一艘船?如果两个班合乘一艘船,想一想可能有哪些组合方式?

第一种方案:二(1)和二(2)

二(3)和二(4) 第二种方案:二(1)和二(4)

二(2)和二(3) 第三种方案:二(2)和二(4)

二(1)和二(3) 2.探讨加法算法。

①、提问:刚才我听到好多小朋友在争论着三种方案行不行的问题,那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吗?(引导列出求总人数的6个加法算式)

我们列的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是用笔算来解决的,实际生活中,有另一种更快的算法,就是口算。可是口算有难度,敢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②、指导思考:这些算式怎么口算呢?能不能利用你们已有的知识解决呢?请你们先静静地想一想。

③、小组活动:以23+31和32+39为例同桌一起开展研究。 ④、汇报交流:谁愿意首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引导交流提问设计:

谁听懂了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与他方法一样的还有吗?与他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还有与他们的方法不一样的吗?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 他是从哪位算起的?

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怎样?老师也觉得不错。他是怎样算的,谁来说说? 答案是对的?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 学生计算方法预设: ▲23+31= 想:(1)23+30=53 53+1=54

(2)20+30=50

3+1=4 50+4=54

(3)20+31=51 51+3=54

有这么多的算法,你们自己喜欢哪一种呢?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32+39= 想:(1)30+30=60 2+9=11 60+11=71

(2)32+30=62

62+9=71

(3)32+38=70 70+1=71 (4)31+39=70 70+1=71

(5)把39看作40

32+40-1=71 教师指导提问:

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一共想出了( )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你们发现口算这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强调注意进位问题)

同学们想的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算出答案,但是口算的要求是既对又快,请你观察上面的口算方法,你觉得哪种口算方法算起来最快?

⑤、思路复述,优化算法:下面请小朋友选择你认为算得又准又快的算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小结:

观察白板上的算式,两位数加两位数,前面我们学过笔算列竖式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口算方法。在口算时,你可以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算得又准又快的方法进行口算。

4、方法应用:

①、用你认为最方便的办法算算其他几个算式的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②、学生汇报,集体订正,错例辨析

5、解决乘船问题:各种方案的总人数都算出来了,哪种乘船方式最合适?

四、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跟光明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到鸟岛参观。

(一)参加掷保龄球比赛。

35+32

35+37

25+44

25+49

14+62

14+68

(二)小鸟的家。

1、找家。

根据小鸟身上的卡片,算出得数,帮小鸟们找到自己的家。

13+38

18+28

37+14

53+38 15+45 37+54 32+64 34+26

51

96

60

91

2、编门牌号。提问:卡片上写着18+28的这只小鸟没有找到家。怎么办?这个家的门牌应该是几号?

3、为孤单的小鸟找伙伴。

①、学生独立编一些得数是46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②、抽题验证。

③、同桌小朋友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4、填数游戏,奖励水果。猜出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字,就能吃到水果。

45+3□=7□

45+3□=8□

方法小结:可以通过有条理的思考找出□里可能填几。填完后还可以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用口算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去解决,希望小朋友能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第1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

1、

2、5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 70 300 600 800-400 30 40

200 700 600 400 80 90 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 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

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 31=

(5)互相交流算法。

3 1=4 20 30=50 50 4=54

23 30=53 53 1=54

31 20=51 51 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 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 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

3、

6、

9、

12、

15、

18、

21、

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17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 ,你们去过小北湖吗?在星期天老师去了小北湖,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出示课件)老师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哪?(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到那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蛇岛门票和游艇观光共花多少钱?蛇岛门票和动物园门票共花多少钱?

游艇观光和动物园门票共花多少钱?

二、合作探究新知

1、师:谁会解决蛇岛门票和游艇观光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指名)

生:26+12= (出示课件)

师:板书:26+12=

师:让我们估一估,26+12大约等于多少?

生:(40、、、、、)

师:怎样计算呢?同桌讨论,并互说想法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演示)

生:口算: ⑴:十位上20+10=30,个位上6+2=8 30+8=38

⑵:26+10=36 36+2=38

⑶:20+12=32 32+6=38

(课件演示) 摆小棒法 ⑷:先摆2捆零6根再摆1捆零2根。最后合计3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用竖式:⑸:用竖式来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2,在个位下面写8;十位上2+1,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26+12=3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26,在26的左下方写+,再写12,写12的时候要注意与26对齐数位,再写。

2 6

+ 1

23 8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课件再演示写竖式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蛇岛门票和游艇观光共花多少钱?你能独立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解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主要用竖式,指两名学生到黑板做,订正,再把学生的算式进行展示,比一比。

12 + 23 = 35 26 + 23 = 49

1 2 2 6

+2 3 + 2

33 5 4 9

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的写法,在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那些呢?

生:个位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小学教 学设 计 网 W Ww.xx JXsj.cn

这道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以前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出示课件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生齐读)

三、自主练习(课件演示)

1、连一连(师:我们游完了小北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短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

23 42 58 14 6

3+64 +36 +11 +43 +2

569 87 57 88 78 43

2.判断(小动物们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一些题,可想请同学们帮忙检查一下,他们做对了吗?)

28 44 81 23

+11 +5 +18 +6

39 ( ) 94 ( ) 99 ( ) 83 ( )

3、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15+72= 23+42=

56+33= 34+12=

4、逛超市

5、比比谁聪明?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26 + 12 = 38 (元)

2 6

+1 2

3 8

第18篇: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倡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这一节课是课程改革试验教材数学第6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数对齐。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了一定的铺垫。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感受到方法和算法的多样性,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践体悟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意识及交流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

五、教学重点

在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解决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同学们还记得祖国60周年的国庆大典吗?真是一次盛大的活动(出示图片)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们穿着海陆空三军特色的制服,列成了整齐的方阵,等待着领导的检阅。

请同学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要知道每个方阵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每个方阵有14行,每行21人。)列式21×14 你能猜一下每个方阵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怎么计算(课件)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⑴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提问,寻找条件,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⑵通过阅兵图片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二、建构模型,感知解决21×14数学模型的多样化

1、自主探究,尝试算法

关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我们已经熟悉,那么怎样计算两位乘两位数呢? 【设计意图:⑴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进行大胆的思考猜测意识。 ⑵为解决新知,掌握算理和算法的知识做铺垫。】 独立尝试(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1×14) 由图片抽象出点子图,提出要求:

请大家开动脑筋利用手中的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对应算式算一算,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⑴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可能学生建立21×14数学模型的想法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导致计算方法的不同。

⑵利用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2、小组交流、组内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计算时有好多种方法,请同学们以前后4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和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再和同学一起讨论,谁的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⑴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1×14算法多样化资源共享。 ⑵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3、全班汇总,呈现算法

老师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汇报探究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预设学生的解题策略:

⑴ 21+21+…+21=294(14个21相加); ⑵ 14+14…+14=294(21个14相加); ⑶ 21×2×7=294; ⑷ 14×3×7=294; ⑸ 21×lO+21×4=294: ⑹ 14×20+14×1=294; ⑺21×20-21×6=294; ⑻14×30-14×9=294;

预设学生汇报不全面,进行二次探究。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否还有其他的算法? (2)学生通过对比将各种算法进行归类 ⑴⑵一类;⑶⑷一类;⑸⑹⑺⑻一类;⑼一类 (3)指名学生结合点子图理解每类的计算方法

规范书写格式。学生交流:哪一类的算法更加简洁、规范,适合同学们进行计算? 预设:学生认可⑼。 21×14可以这样想,每行21人,可以先算4行的21×4=84人,再算10行的21×10=210人,最后把4行的84人和10行的210人加起来84+210=294人,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同时课件出示: 2 1 × 1 4 8 4 4行 2 1 0 10行 2 9 4 14行

教师课件演示笔算方法,适时暂停,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要和“8”对齐,而不可以和“4”对齐,以此让学生明确“1”是指1个十。最后让学生明确竖式的一般写法,“210”中的“0”一般不写。 【设计意图:⑴让学生通过对21×14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归纳和分类,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⑵使学生感受到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点子图),体验方法是否优劣。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生不认可⑼。补充数学小故事,理解⑼式(竖式)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发展史,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和规范性,体会数学之美。】

4、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21×14,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

共同明确竖式书写步骤:用竖式下方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把21和14调换一下位置,你会乘吗?结果会怎样? 师: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乘法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检验。】

三、巩固新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练习:(课件)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填空

(1) 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最大的两位数与12的积是( ) (2) 365加上( )正好是75的14倍

(3) 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 )(填:没超载或超载)

3、实践应用

(1) 从小区出发,小红每分钟行44米,12分钟到学校,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32米,4分钟到学校,小区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米?(出示图片)

(2) 1个羽毛球拍的价钱是39元,1个网球拍的价钱比羽毛球拍贵35元。学校准备买12个网球拍需要用多少元?

4、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设计意图:⑴巩固笔算法则,让学生应用法则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一步掌握知识和熟练技能。

⑵形式力求多样,增加学生解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1)从学生指导的角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2)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小结:

围绕目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围绕目标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围绕目标3: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方法,这样做更能体现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和规范性。】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第

2、

3、4题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填空

1、21个14的和是( );24的23倍是( )

2、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 )×( )来进行检验

3、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 8 × 1 4

7 2……………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1 8……………… 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2 5 2……………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4、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 ),然后再减去( )个35。

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1人,22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第19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二年级上册

9、10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的笔算方法;2.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这种激疑导入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的笔算方法。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

1、每人一道口算题。(学生主持,开火车形式)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你们高兴吗?这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三个一”做的好,谁表现的最出色。同学们有信心吗?

2、师生开心对对碰:

师生开心对对碰: 快乐-----学数学, 计算-----要准确; 你学------我也学, 大家------真快乐! 上课,师生问好。

一、激疑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俗话说:“人多智慧广”,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快乐探究:

1、先请同学们观察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贴挂图)说说你从情境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二(1)36人、二(2)30人、二(3)35人、二(4)34人。有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② 2两辆车,每辆车上写着“准乘70人”。)

“准乘70人”表示什么意思?

(只能坐70人,不能超过70人,也就是说乘车的人数要少于或等于70人。如果超过70人就是超员车,不安全,这样的车我们不能坐。)

2、现在小精灵提出了问题:(贴图提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这就是难住老师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首先,设计一个四个班怎样合乘的方案。小组长负责,组内互相说说,

然后汇报。

谁来汇报你的方案?

(①二(1)和二(2),二(3)和二(4)。②二(1)和二(3),二(2)和二(4)。③二(1)和二(4),二(2)和二(3)。)

3、同学们的方案真不少,哪就来验证一下这些方案是否可行吧。先来验证方案①的第一个问题:二(1)和二(2)合乘一辆车可不可行?

请各小组讨论交流,进行验证。看哪个小组的计算方法多?小组长要分好工,记录好。做好汇报的准备。

小组活动。 哪个小组来汇报? (可行。)

你们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用加法。板书:36+30)

你们用的什么计算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①口算。说一下过程。②摆小棒。说一下过程。③竖式。) 你能到前边来,写在黑板上吗?其他同学注意看他是怎样写的。

(学生板演竖式子) 你是怎么想到用竖式子的? (看书或家长教的)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一

种新的计算方法。你能说说列竖式子要注意些什么吗?大家注意听。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点拨:除了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外,还要写好运算符号,横线要用直尺拉,计算的得数要与对应相同的数位对齐。同学们听清了吗?

4、刚才,大家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的不同计算方法验证了第一问题是可行的。下面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自己来验证方案①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验证。

5、谁来说说是否可行? (可行。)

你用的什么方法?板书:35+34 (摆小棒,口算,竖式子) 你能说说摆竖式子注意什么吗?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用竖式子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用新方法的。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列竖式子的方法。一般的,口算比较难一点的,都要用竖式了来计算,因为用竖式子计算,比较准确,不容易出错。特别是计算的数字比较大的。

6、请同学们看36+30、35+34都是几位数加几位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列竖式子的计算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哪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谁愿意到板前来做?

(指一男生做9页做一做1小题;一女生做10页做一做1小题。其余学生填书。)

指一名板演学生列竖式子的注意事项。

(列竖式: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另外四道题。

三、游戏:

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好不好?

游戏的规则是:每组派一名代表抽两张数字卡片,找你组的另一名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数,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加起来。看哪组同学配合的好,计算的又对又快。

(对表现好的组,学生掌声鼓励。)

四、夺旗比赛:

游戏之后,我们进行男女生夺红旗比赛,(出示小黑板)你们有信心吗?

比赛的要求是:男女生各出3名代表,男生做左边的三道题,每人一道;女生做右边的三道,每人一道。其他的男生做男生的三道题,女生做女生的三道题。看哪组能获胜?获胜组回班级每人加一朵小红花。

集体订正,评出获胜组。

五、综合测试:

看到同学们刚才夺旗比赛意由为尽,都想一试身手,下面就级大家一个机会,进行综合测试,人人都来参加比赛。你有信心获胜吗?先给自己加加油:“嘿、嘿,我能行,我真棒!”

听清比赛要求:发完卷后,听老师说开始,才可答题,最先答完的前几名把卷交给老师批,全对的前三名奖红旗一面。其他同学的集体订正,全对的奖红花一朵。

比赛,评出前三名,投影进行集体订正,看有多少全对的。

六、能力与挑战:

最后请大家看一道挑战题。(出示小黑板)看谁能用不同的数字,想出不同的算式。有时间就做,无时间延伸到课后做。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怎样列竖式子,知道了列竖式子的注意事项: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人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八、作业:

除了挑战题外,课后,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方案②和方案③可不可行?咱们下节数课好接着研究。

第20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的过程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师出示课件

要求:独立完成后交流笔算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1、出示课件教材第49页例2,师提问: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引出算式48

3、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4、学生独立尝试笔算48

教师巡视和检查孩子们的做题情况)

5、请一名学生板书48的笔算过程

6、师生交流48的笔算过程和方法

师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二)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昨天学的知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的中的第1题。

要求:(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练习十一的中的第3题。

要求:(

1、说出错误的理由。

2、找出正确的方法。

3、练习十一的中的第5题。

要求:(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心得体会.doc》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