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2020-03-02 16:28: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页

本课教材是以解决跳绳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 跳绳的情境,让学生解决“小红跳了多少下?”和“小军跳了多少下”这两个问题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45)和进位加(28+45),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探索两位数加法不同的口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已经不存在困难。而口算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后面笔算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会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寻找一种简便的口算方式提高口算能力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我们知道要提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速度,通常要“直接从高位算”起,这样比较符合算式的观察和数的书写顺序。而学生却因为长期受笔算的影响,“直接从个位加起”的算法已经根深蒂固。为了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特意采用了“听算”这样一种口算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算的过程中,感悟“直接从高位算起”算法的优越性。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课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学生跳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中自主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

1 并在练习中感悟最佳的方法,实现方法优化。

3、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谈论,独立思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让不同地见解、不同地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完善,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地全程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探究过程,培养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运用“直接从十位算起”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优化的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说说结果。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

指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强调几个十和几个一,把十位和各位分开) 让学生初步感知“拆数”的计算方法

3、揭示完整的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把复习旧知的过程隐含与揭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自然感觉到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让

2 学生初步感知 “拆数”的计算方法,为探索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课间活动时同学们是不是喜欢跳绳呢?小华、小红和小军他们也喜欢跳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主题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用贴近儿童实际的“跳绳”的情境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收集信息:

生1:小华跳了45下,小红比小华多跳28下。 生2:小军比小华多跳23下。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生1:小红跳了多少下?45+23(板书) 生2:小军跳了多少下?45+28(板书) „„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并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 程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多策略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计算45+23 你是怎么算的?

生:40+20=60, 5+3=8,60+8=68。

师:很好!同学们,你看懂了吗?(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45+20=65,65+3=68。

师:和他相同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呢?说给同桌听一听。再想想,还能怎么算?

3 生:23+40=63,63+5=68。 „„

(二)计算45+28 师:请你挑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并把想的过程写下来。 指名三人上前板演。 其他同学反馈:

1、40+20=60,5+8=13,60+13=73。

2、45+20=65,65+8=73。

3、28+40=68,68+5=73。

师: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种把数拆开的方法叫拆数法。用拆数法时要选择使计算简便的拆法,并且拆开后从高位开始加起。)

(三)观察、比较,寻找异同点。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加法。 生: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师:那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一道是进位的,一道是不进位的。 师:同学们很聪明,在口算是要特别注意区别!

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但是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吸取各种方法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

并要求学生尝试从直接从十位算起。

2、判断题。

4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正确的结果是什么。

3、其他练习。 课件出示购物问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生自由发言。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怎么计算呢? 指名说一说。 „„

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的目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口算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引发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的优势的感悟;解决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及时进行优化,还有是为了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进行拓展。

六、全课小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口算方法

跳绳问题

解决方法

最好方法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好几句话,说一说。)

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向学生渗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学习思想,而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收获谈体会,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doc》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