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推荐第3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验方案课题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本学期是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第一学期。根据课题方案及实验教师、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数学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体系。

三、实验步骤:

(一)、形成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工作。

(3)、制订实验方案,进行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 三月份: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会议,布置本学期的课题实验开展及实施计划。

(2)、根据中心组的实验计划,结合实验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实验计划《按月》。

(3)、课题领导小组下到部分实验班随即听课,与师生座谈交流,调研课题进展情况。

四月份:(1) 课题实验展示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评课。 (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小学观摩课听课。

五月份:(1)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校开放周听课活动。 (3)、上交一篇课题实验论文进行交流。

六月份:(1)、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的意义、能力培养、课堂实例、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通过面试采集数据,与其它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了解实验进展及成效,及时进行反馈。

(3)、期末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总结会议,实验教师上交课题阶段总结。

四、实验的目标:

(1)、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特有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感等。

(3)、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4)、通过研究,激发数学教师教学和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心得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数学老师,参加工作的半年多来,我一直在想如何使我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的:

一、导入生活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刚开始学校的交互式白板没有安装好,也没有教学挂图,上课的时候只能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情景图来找数学信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自觉地学习,不少学生都在别人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无所事事。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就是每节课的前20分钟,也就是说这20分钟是一节课的新知学习有效时间。那么怎样才能在导课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在导课这方面下功夫做了改进,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在网上下载的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再比如《看一看

(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我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根据实际适当的重组教材,使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再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三、挖掘生活资源,融入课堂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

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再比如上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四、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用数学。比如学完立体图形以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在自己家里面找这些立体图形。学完0的意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面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qq群分享。孩子们在这样的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乐趣。

以上的观点是我从教第一年浅显的心得体会,有一句话说教学的前三年是一个新老师的教学儿童期,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来打磨。教学无定法,学习无止境。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牢记创新的思想,扎实工作,做一个适应新形势下的好老师。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执行者、探究者,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更深入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执行者、探究者,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的生活情境就只是为了敲门。生活情境代替了生活经验,学生就沉迷在有趣的游戏中,而没有真正去思考数学问题,学生被丰富的生活情境所吸引,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不被学生关注,应该如何对生活情境进行处理呢?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部分教师的观念有待转变

虽然现在有了新的课程理念,使用新版本的教材,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课堂上有的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知识的传授占主导,教学方法单一,讲解过多,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怕学生不会,反复强化,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难化,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负担重,能力的培养从何而谈?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

2.存在着“教书”的现象,课堂教学无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能力。但如今,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受教材、教参的限制,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教材写多少就教多少,教参如何设计就如何遵循,这样做,一方面,教师会对“教材的容量大、课时有限”的教学现状而非常紧张;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教学的原则,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吃不饱”的学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扩展,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弹性和创造性,也无法体现出教师个性的张扬。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调查、研究,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实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循环。

(一)灵活使用教材,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1.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内容越密切,学生接受起来越容易,掌握得也越牢。但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部分还是存在一些固定式的例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一起在课堂上解决,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教学内容有事比较枯燥、抽象、概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选取现实?A生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进行改编和加工,甚至可以改变教材上的教学情境,自己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寻找现实生活素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真实性和可行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方法。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和教学联系起来,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充实数学文本。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学中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把学生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转化为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现问题,通过猜测、实验,最终解决问题。在选取的生活情境内容时要容量大,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3.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的实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数学游戏等多种方法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创设生活的数学课堂,体现教学过程生活化。在作业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实践活动、?苑判郧康哪谌荩?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把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把积累的经验验证于课堂上,体现作业设计生活化。

4.游戏启发式生活情境

在游戏式的活动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反思,归纳出结论,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课就可以用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有余数除法的特点,从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三)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

1.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等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的房屋进行测量、计算。通过对房屋进行测量时,学生可以体会到选择测量工具的方法,将相关教学内容与房屋装修结合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盘然。

2.选用合适的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通过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鼓励学生用写数学周记、数学故事、数学论文的方式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促使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用数学中学会的方法来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如“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如何购门票”“租车方案”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斫饩鑫侍猓?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展望生活前景,创造高于生活

生活化的数学不是抛弃现有的数学教材,而是对现有的数学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走进数学,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让数学课堂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推荐第7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江西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完成日期 2014年3月24日

----------江西师范大学----------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文献综述 ......................................................1.1背景.....................................................1.1.1国外研究状况与成果 .................................1.1.2国内研究状况与成果 .................................1.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1.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2.1教学内涵.................................................2.2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 .......................................3.2教学过程生活化 ......................................结 论 ......................................................参考文献 ......................................................

----------江西师范大学----------

摘 要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的桥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1]

本文所说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主要可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作业三方面着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数学教学生活化走向形式,或者数学教学走入极端生活化的误区。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当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化;

----------江西师范大学----------

Abstract

Mathematics teaching into daily life, is a teacher according to students\' cognitive law, from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set up a bridge between life in mathematics.In claroom teaching as the basic way, le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real mathematical relation to life, encourage students to discover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life,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metho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things around, learn to us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to daily life, is not negate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to the other extrem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to daily life can be mainly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 and operation.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eaching, such as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to daily life to form, or extreme lack of error mathematics teaching.What we are after should be the school math to the everyday mathematics simple regreion, and should be a higher level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Hope that through this topic research, create from lifeused in the claroom teaching mode of life, the student life and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 and abilit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room teaching; Life; Mathematics;

----------江西师范大学----------

引 言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期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2]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这一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3]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让学生死记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应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给予充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更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补充和体验。

----------江西师范大学----------

1文献综述

1.1背景

教学生活化和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不再以强调学生记忆公式为中心,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踊跃地参与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并进行比较和修正,从而促进一些复杂问题的成功解决。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也仅使用PPT以及黑板等有限的道具来辅助教学,对知识的演绎过程相当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难以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使教学生活化,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1国外研究状况与成果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曾一度倡导“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还提出“从做中学”,认为从做去学比靠静听去学,教育的效果大得多。[4]但他在纠正旧教育缺陷的同时走到了另一端,他的实验以失败告终。美国提出了“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强调按照“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思想进行教学,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在瑞典教育部文件中,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出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1.1.2国内研究状况与成果

在中国,近两三年来,众多期刊都刊登了各科教学引进生活或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成功案例和相关的教学论文。如《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年10月刊登《小

----------江西师范大学---------- 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琐思》一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27)刊登《浅谈生活课堂的魅力》一文等等。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经过教育实践,在对杜威教育学说进行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其基本内涵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5]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理论脱离实践的教育,也反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此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6]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生活教育理论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新要求,而亟待变革和创新。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1、很多教师还是固守着教材,死扣课本,忽略了知识的学以致用,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使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去,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

1、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一般会通过题海战术来要求学生多做题,并不结合生活实际,这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思维的局限性很大。

只要走进当今课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仍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图景:背着沉重书包而做不尽习题的“他”、眉头紧锁而答不出问题的“你”和被空洞的说教训练成只能高喊政治口号的“我”。[7]因此,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江西师范大学---------- 进行创新,要将生活理念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1.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也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地到课堂中来,不断展现生命的活力,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真正达到如鱼得水,融会贯通的境界“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精彩不断”。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积累知识,为自己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江西师范大学----------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本节主要探析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涵义,运用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内容、过程和作业这三个层面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2.1教学内涵

李森(2002)在《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文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8];是一种典型的主体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但主体作用的发挥侧重点不同),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其对象性活动指向学生,学生是发展性主体,其对象性活动是指向自身的发展;是一种互动活动,互动双方(师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2.2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组织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 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数学教学思路。

数学教学生活化包括数学知识生活化与生活世界数学化两个方面:

第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

----------江西师范大学---------- 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9]。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让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使之成为“数学”。

第二,生活世界数学化。生活世界数学化就是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 际问题,并且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数学 的应用,让学生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探究,开展数学交流,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10]。

----------江西师范大学----------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灵活使用教材,把现实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将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体验生活。创造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教学中再现生活[11]。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内容生活化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课堂就再不是教师照本宣科而是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挖掘生活素材:

1)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去精心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材料,挖掘一些有关本地数学知识和有关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等。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出示

----------江西师范大学---------- 学校门口两家商店学生喜欢吃的同一种冰激凌的价格标签(2.5元和2.50元),让学生说说其售价分别是多少,相不相等,你会选择哪家买„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

2)学生自己为课堂提供生活材料。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材料,去调查,然后向课堂提供生活中收集的材料。如在教“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我国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并逐一介绍它们的功能及计算方法,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还有在学习“你寄过贺卡吗”前让学生调查本小组及家庭成员去年元旦收到贺卡的数量,进行整理并分析。为课堂上准备充分的生活资料,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乐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如我在教直线、射线和角时用实物、课件演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及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12]

3.2教学过程生活化

从根本上说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必须知道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在生活中有何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13]。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过程中,我们需做到:

①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江西师范大学----------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3.3作业形式生活化

作业形式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设计学生作业时,我们不仅要控制“量”,更要注重“质”;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更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14] 借“减负”之机,在学生作业布置上,可以做如下尝试:让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古今算谣等,在学生感到疲劳时, 给他们讲故事, 背背算谣。如“不会说话楞请客, 鸡鸭鱼肉全白做”的故事, 让同学们笑成一团: 传说有个人请客,看见有几位客人还没到, 就自言自语:“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客人听了,有一半的人悄悄走了。他急了,又连连说:“嗨, 不该走的倒走了。”于是在座的又有三分之二的人离开了。他慌了,连连说:“我说的不是他们。”剩下的3人一听,个个告辞走了。请问开始时共来了多少人? 这些“生活化”的故事、算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使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轻松地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使他们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江西师范大学----------

4.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教师有时候不能正确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真正含义,将两者混为一谈。许多数学课都进入一些误区:有的在创设了生活情境并引出了数学问题后,就不顾实际生活,直接去讲授书本内容,又变为解决纯粹的数学问题;有的将生活等同于数学,结果生活化的场景看似热闹,学生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

4.1 应避免数学教学生活化走向形式

数学教学生活化绝不可以把“生活化”简单地理解为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卡通画”“增加数学的趣味性”[15]。 数学教学要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情境,尤其是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能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原型的学习材料。只有这样,当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时,学生自然会凭借其生活经验,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建构。那些贴标签式的、主观生造与实际相悖的情境设计不是数学课堂需要的。

此外,以现实背景为素材的情境设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16]。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活素材情境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数学课堂布置的和现实生活十分相象。例如,在某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优质课光盘上,有一节低年级的“分类”教学课,为了达到“生活化”的效果,教师在教室里摆放了六七个真正的货物架,货物架分为若干层,每层上布满了许多商品,教室严然成了一个小超市。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跑上跑下实在热闹,教师也因为忙碌而显得十分激动。

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否非要让学生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呢? 回答是否定的。内容虽然现实了,但意义不大,缺少思考性和挑战性。为了让数学教学精彩,

----------江西师范大学---------- 有些教师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好像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也不是每节课创设的生活情境都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立足于数学的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过分依赖生活情境,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削弱数学本身的魅力。

4.2 应避免数学教学走入极端生活化的误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有些数学课堂中,“数学”和“生活”本末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使得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生活情境复杂化。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但有些情境创设,实在是无用而又浪费时间。

如:“数学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教学二年级5 的乘法口诀,多媒体出示 情境图: 师: 同学们们看到了什么? 生1: 看到了小朋友。 生2: 小朋友在划船。

生3: 好大的河啊,好多的人啊! 生4: 那么多人,不会掉下来吗„„ 师: 你们没发现他们是怎么坐船的吗„„ 生1: 看到了,有划船的。 生2: 还有敲鼓的。

生3: 两条船没有铁锨啊( 船桨) ,小孩子用手划! 生4: 还有一个小朋友拿着小红旗在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一定的生活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有利于知识建构。但是,情境创设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更

----------江西师范大学---------- 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影响数学思维的训练。将数学无形地搁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冲淡、稀释了“数学味”。数学教学生活化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具有实际意义,它使得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17]为此,我们在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更应该体现数学教学的数学味,唯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江西师范大学----------

结 论

本研究从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和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涵义,运用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作业形式这三个层面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了较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思路,希望对数学课程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是漫长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关系,避免“生活”是“数学”的一切,“数学”向“生活”的简单回归,应该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问题,促进两者“有效”整合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但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且不系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本研究只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了一个初步探讨,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把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林美雄,珠江教育论坛.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1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4]赵德肃.杜威“教育即生活”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5). [5]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7张亚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数学教育研究.2013(07).[8]李森.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9). [9]程广文,顾泠沅,王建磐.论数学课堂与生命世界[J].教育科学,2001(8). [10]黄建华,林晓玲.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4(6). [11]张叶平,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浅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2013(10). [12]赵洁,李碧琦,郑平.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75- 76 [14]林 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6).[15]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16]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17]李春梅,刍议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108―0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实?F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觉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发现数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秋天大雁南飞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大雁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角,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高涨,纷纷回答:把扇子打开以后就形成了一个角,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那么什么是角呢?角中藏着多少秘密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学生有了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会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阶段是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二、教学过程联系生活,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教师说:“我有7支铅笔,比你多4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7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觉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现象: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练习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

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学完“直角”以后,可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后,可让学生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的年龄,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多少岁。实践证明,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了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编辑:谢颖丽

推荐第9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问题的提出 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已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教学,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这届学生使用的还是浙教版的老教材,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

图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从而增强应用题的应用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可能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能够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3、拟解决的问题

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

2、应用题表述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应用题的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出示课本例题,例题的教学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呈现方式:读题审题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解题思路。这种呈现方式单一而封闭。那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如改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

3、应用题教学“开放化”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调查物品价钱、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况等等,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争辩,教师进行适时、适当地点拨、归纳。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等活动,发现知识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再现

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

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

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和统计感。

2.思维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

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

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

独立质疑的习惯。

4.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生活中 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 单的现实问题。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等反复探索,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平时,课题组以学习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案例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研究课题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2、我们着重对现有老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的特点。着重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去诱发、强化和稳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

3、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强调研究过程的“回头看”,即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找到成功的地方,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

(1)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每个学期我们有三次交流汇报活动,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课题组长会议”以及“教学沙龙”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参与课题的教师交流研究指导心得,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等。

(2)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理论小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结合县教育局的下乡支教活动组织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学期由我执教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和课题组柳素华老师在桐乡执教的《分数应用题》以及何秀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应用题》均受到的同行的好评。以及江滨教育集团每学期一次的集团相约教研活动开展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主题的研

生活作业》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吴文俊老师的论文《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校本教研》获市二等奖;论文《解决问题式应用题教学初探》获县一等奖;案例《重组现行教材,让数学生活化》获县一等奖。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7.3——2007.8)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

第二阶段:(2007.9——2008.6)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修改、交流、讨论,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2008.7——2008.9)整理、分析各种过程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经验推广和辐射。

(二)进行应用题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现有教材的搜集和整理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但在现有的教材中,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着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 (1)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类型进行删除。

经过对五至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筛选和研究,发现脱离现实、要删除的内容较少,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改编和重组。

(2)学生一知半解的题目进行解释和转换叙述形式。

对于学生的一知半解的题目,教师能解释清楚当然很好,但有些内容是经解释后学生仍无法理解的果断地进行转换,改变其内容。

3)增加一些学生日常常见的应用性的题目。

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而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生活,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解释、去解答。这些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应用题,不仅教师可以积累直接提供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思索,并用在课堂上提供给同学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改编应用题题材,使内容生活化。

老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味、应用味,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更无法透彻地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我们学生学习带来困难。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的例题,或由教师改编,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改编,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因此应用题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

题组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课题组上实验课第九册的“列方程解一般应用题”的第一课时,把例

1、例2改编并串成一个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并借助课件呈现给学生:星期天的早上,小明带着妈妈给的钱来到超市买东西。“起先,小明买了5大瓶牛奶,每瓶6.2元,口袋还剩9元钱。猜猜,小明带了多少钱?接着,小明又用剩下的9元钱到另一个柜台买了4节5号电池,找回了0.6元。每节5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这样的改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样的课题,有位教师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结合钱、时间及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等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

一、导课生活化。

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把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再比如《看一看

(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

《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案例

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再比如上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案例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

们在生活中用数学。比如学完立体图形以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在自己家里面找这些立体图形。学完0的意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面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qq群分享。孩子们在这样的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乐趣。

第11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95-01

数学教学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学生学着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教着毫无激情。致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感。因此数学成绩下降,年级越高成绩越低。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1、教学情境生活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感兴趣,很想了解生活,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更喜欢数学。例如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生活情景,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将种子带入课堂,让学生数一数种子的数量,看一看自己的一把有多少粒种子。将生活中的事带入数学课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有所用,学生才能更乐于去探究、去学习、去掌握数学知识。还有,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2、课堂练习生活化。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学习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后,出示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的数学信息,找到相关信息并提出问题。当出示信息时,学生马上欢跃起来,这个说那是我搜集的;那个说这是我搜集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性高涨,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零距离。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3、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时改成“小小售货员”,教学比大小时说成“排排队”等等,这样学生对这些知识非常好奇,对学习也感兴趣。

4、课堂作业生活化。每一单元学习完,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课下实践生活化。

1、课堂学习,课间运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真正会运用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学会了。因此,学生学习后,我抓住可利用的时机让他们进行运用。例如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课下我与学生们拍皮球,谁先拍到100下谁赢,而且数的时候要一边拍一边大声地数。学生的兴趣浓,数数的准确率与速度都得到了提高。

2、模拟生活,学以致用。

一些生活情境无法真正进入课堂,但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真的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辅助效应。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一间教室成了一个商店,顾客、售货员都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货物是真,人民币是模拟币,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从活动中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又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的掌握和计算。可以说是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知识检验的一个好版本。

3、生活入手,搜集资源。

数学知识的很多原型就在生活之中,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后实践,都离不开生活。比较数的大小,学生课前在生活中搜集数的信息,课中出示,进行比较。学习后,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图形的认识就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细心留心生活,可以更好学习数学,也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12篇: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巩义市米河镇高庙小学

马艳灵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字:数学、生活情境、实际、趣味、事物、实际问题、

培养、能力、教学数学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知道时间的用途,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又如,在分发作业时,让学生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计算。

二、让数学从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公园、动物园的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玩具物品、设施,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马路上鏻次栉比的建筑等,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环境,都是教学数学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这些环境展开教学,就能有效的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比如,孩子对秋天的落叶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在树上贴标记来区分落叶的和非落叶树的方法;在分组实地探索中,又通过个人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

1 累了计数、分类、方位等数学经验。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根据男生、女生或个子的高低,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所处的位置,从而对学生生行分类、排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回家时统计自己周围的门牌号码,从而让学生认识各种物体所处的位置,认识方位,“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等,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序或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要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客观存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四、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努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小学生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过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看着有点难,和以前学习的不一样,开始有点失去兴趣了。在教学本节时,要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些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从生活中拿出一些这样的物体,让他们自己去感知,意识到没有这些物体是不行的,在生活中不仅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也是生活中常见到的。

例如:我校低年级教师在教学“元、角‘分”时,她设计在课堂上学“生活剧”:教师让一名学生到“商店”买4支铅笔,“售货员”告诉他一支铅笔3角2分钱,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

2 算。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她先让学生摸一摸自己课前准备的圆,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再让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多数同学都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有的还创造性地把圆折成四等份,先量出1/4圆的弧长再乘4。然后,教师示范用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并提问:“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手、眼、耳、口、脑等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不仅发展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教师的示范过程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玩的一种玩具是一样的,又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活动都紧密相联。这样就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把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联系起来,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了。学生把学习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小,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逻辑判断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教学数学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产生情景的场所,我们更不应抽掉经验的成分,作为单纯抽象知识的堆积,而更应该注重情趣性,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生活化,利用一些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五、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中学”“学数学”。“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实践课的锻炼,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进行发问、讨论、引导学生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去发展并表述真实的世界。在实现这一教学时,要遵循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

3 在整个活动中间让孩子及时表达自己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得出结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把活动分为若干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些活动是教学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六、学以致用,注重课后延伸。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的。只的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联系房屋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算出需要多少地砖、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国旗旗杆的高。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兴些例子来说明,使学生赶在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使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教师》、《当代教育》、《小学教学》

第13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摘要】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形成重视。但是,我国存在着很多因素会对实现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产生阻碍和限制。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9-02

0引言

不断深化和改革的教育体制促使新课改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和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下产生的不良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持续推进生活化的教学,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而促使教学朝生活化趋势发展。以下将主要分析实现生活化小学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并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其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形成一种亲近感,学生也会因此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备以下标准:第一,生活化情境一定要将数学知识的本质体现出来;第二,生活化情境应该要具备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功能;第三,生活化情境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指向性,教师在对生活化题材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生活情境要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同时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一定要具备合理性。以《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将一把摇晃的椅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什么方法能够修好这把椅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探索了。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如果要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那么就需要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以及生动活泼的过程。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很多,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及接受学习等[1],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要有充沛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实验、观察、计算、猜测、推理以及验证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在经过体验之后,对知识规律进行探索,最终将数学知识内化[2]。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与空间。以圆锥体积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动手制作圆锥和圆柱容器,并经过反复试验,即将圆锥容器内部的所有沙子全部倒到同底同高的圆柱容器当中,观察现象,最终得出规律。学生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就能够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此外,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或者是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理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

3.学校应该加强和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合作力度

孩子的成长一般都难以离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虽然主阵地是学校教育,但是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能够补充并且延伸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才能够促使孩子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3]。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孩子的一切都几乎由家长包揽,家长没有给予孩子体验生活和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就导致现在的大多数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需要依靠家访以及开家长会等活动,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及时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将学校的工作思路及计划、教育管理理念介绍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现场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分享出来。教师应该鼓励家长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便孩子能够慢慢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习惯。此外,学校还需要同社区加强联系。一方面,社区应该要为学生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创造一种稳定、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念,将教育资源提供给社区,并且,学校和教师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在社区中为数学教学寻找生活化素材。

4.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教学往往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和学校都应该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重视,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6).

[2]王怀喜.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小学科学.2012(47).

[3]张亚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数学教育研究.2013(07).

作者简介:

刘慧(1984―),女,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北城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第14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15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寺头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 霏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校施行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

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第16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各种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其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值得社会的关注和探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这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对这个社会的感知能力。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和社会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作为初级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当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投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以达到现代教育的目标。数学作为这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类别,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大多数数学教师还是以一贯的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灌输,教学中既缺乏对学生主体性认识,更缺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低下,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大多数成了只会应对各种考试的“机器”。这种问题亟待纠正。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大,也拥有较多的课后时间,小学教师在课后之余还会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带来一些生活经验的传授和相关知识的教导,这表现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意义。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而言,来自家长“望儿成龙、望女成凤”殷切期盼的压力以及各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相互攀比进而落实到教师头上,对他们教学工作检查越来越严格的压力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教材为主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知识的灌输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应对各种考试,但是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容设置十分有限,许多教师都会以为了节约课堂上课的时间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借口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形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总是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生活的内容因其较为开放民主的课程内容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存在许多学生“缺席”的问题,亦即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以课上做其他的小动作或是与周围同学闲聊或是玩其他小游戏等方式而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浑水摸鱼。所有的这些停留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策略

(一) 积极开展以数学应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尤其是对小学数学理论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教师更应当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直观性认知和了解。例如在讲解到学校数学专题――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每一种类型数学题的基本解法以及各种数学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书面解答上具备一定的基础,还可以以各种?笛?题目为基础开展一些相关的数学应用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知6箱苹果重90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5箱梨重多少千克?教师在已经进行过此种类型题目的介绍与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到一个大型超市进行相关物品的采购,要求学生们自己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算账买单并且做好相关的资金流出记录;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给予每组学生群体一定的资金,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要求其进行最经济实惠的采购方式,节约资金;最后还可以通过评出对此完成得最好的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数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在此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 进行数学情景化教学

由于数学课程时间安排有限,教师也不可能时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数学生活化的体验,但是即使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可以以所授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文具进行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如果只是对学生们进行书本上所列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简单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得讲解内容空洞和难以理解,更加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例如铅笔、白纸和剪刀等工具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自己的裁剪和制作,最后以作品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由教师评出优劣,这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一举多得。另外,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数学教材中有关实践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既将教学回归课本又不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拼一拼,搭一搭”中,教师就

应当以次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准备了一系列拼搭工具之后进行课堂上的展示,并把此当作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询问家长、同学和教师的方式尽可能拼搭出标新立异的作品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性判断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主体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尤其是对数学教学实施主体教师而言,更需要在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更新教学观念,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期为国家在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04):164-165.

[2]金晓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01):63.

作者简介:黄秀尾,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中心小学。

第17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提到的学生实际生活并非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精心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迫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地去开展。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空洞乏味的状态。和许多教学同行观点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

1 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我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一重组更加贴近了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死知识”与“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

2 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例

3 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调查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划算?这样的作业很特别,自然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和反复比较,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了。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

4 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出师生的生命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极大地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恰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必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处处充满着数学的世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是我们每个人正确的选择。

第18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合江县人民小学

王玉梅

【摘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 将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进入数学的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同时要让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践数学教学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做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经验

学习情景

学以致用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现在的课堂活动多、花样多,十分热闹,但繁华的背后缺少了智慧与激情、质疑与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因此,沟通生活中的数学和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有了一些感悟。

一、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挖学生身边的的数学资源,让知识的承载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1、从教材中挖掘

数学教材采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生活经验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平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照搬教材,毕竟教材中有的素材并不是贴近所有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敢于剔除不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有创造性的自编例题。

2、从校园中挖掘

校园是孩子最熟悉的场所之一,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把它搬入课堂,让学生感到真实而有趣。如:在进行《位置》的“前后左右”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坐的位置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来到操场,用“前后左右”说说学校的布局。这样的形式很受欢迎,学生在说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随处可见。

3、从家庭中挖掘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在生活中学生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只不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的状态。如:在教学“起止数”这一节时,我发给学生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家庭一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学生通过记录起止数,计算出数量,不仅让理解了起止数,同时又感到了运用数学的快乐,学生因想知道水电气花了多少钱,也为学习“小数乘法”奠定了情感基础。

4、从社会中挖掘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人交往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如:关于利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运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课上通过组内相互交流加深了对储蓄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了了解。比如: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亲自到银行存起来,算出到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增加对储蓄知识的了解,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重视从数学的角度营造学习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认知体验。然而有的数学课却不管教学是否需要,把情境创设当作体现“现代性”的时尚,致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失去了新异性和应有的价值。

如:有教师在进行《角的认识》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拿出在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角,观察角的特点,用手摸一摸。

2、引出角的概念。

3、找找教室里的角。

4、出示图片,找找其中的角。本课生活气味浓厚,学生学得非常开心。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学生完全被热闹的场面吸引,找角只是一个附加的任务,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触摸到的角的内涵,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象上。

又如:有教师在教学“够不够”应用题时,给学生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百寨山春游……从租车到用餐,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在教师暗自窃喜时,有学生问道:“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啊?”教师支支吾吾,学生顿感被骗,激情马上被失望遮盖。如果将这节课放到学校春游前讨论,其效果不言而喻。

新的课程理念对于情景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生活情景中,还强调从数学的角度营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要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解决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情景,不能为求教学的“时尚”,流于形式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或胡诌“生活情景”画饼充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运用生活经验,突破重难点。

例如: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对“数位”一词的理解非常困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给两把椅子按数位顺序贴上“个位”和“十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20以内的数),胸前贴有0至9的孩子去坐位置,且每个位置上的孩子要说说自己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同样的数字“坐”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同时也记住了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 又如:在进行1--20的拨数教学片段中,“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是一个坎儿,为了帮助孩子过这个坎,我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设计了拨珠的升级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能顺利的拨珠,读出计数器上的数,还进一步巩固了“数位”的概念,在练习中就不会出现在个位上画10颗珠来表示10了。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知识的习得需要不断的巩固练习。然而教师们为了能快速达到巩固的目的,都会采用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的练习。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怪现象:数学考试高分多,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低下;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越来越淡,“数学无用论”、“数学高难怪”遍地丛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作业的选择中不仅要精选习题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打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同一款水杯,原来每个卖30元。后来甲商店打8折出售,乙商店买二送一。如果让你去买,你准备在什么商店里买这种商品,为什么?”学生在经历了计算和对比后发现,只买一个时去甲商店划算;买两个时甲商店花48元,乙商店花60元却能得到3个,平均每个20元,去乙商店也要划算些;如果买3个,甲商店花72元,乙商店却只花60元,乙商店划算……购物是生活中的常事,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面对商家纷繁复杂的促销手段时,懂得运用数学去辨别。

又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图案,形式和内容不限。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创作。在班级交流中,学生们还发现有的并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

走向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并不是要丢开文本,而是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实践生活化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就要跳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发掘教材和生活中数学应用的积极素材,立足发展,面向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19篇: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必须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课题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最后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第20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实用性决定了与生活密不可分,而理论性则更加要求教师授课时需得注意方法的重要性。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用性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n.1672-0407.2016.05.05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学科它来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如何能在真正意义的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亲密接触与交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小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需要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思维和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语言,设置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平时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日常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问题和应用知识。这样,学生们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事物竟然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如,在讲解“利息”一课时,教师说:“我家里有六万元钱暂时用不上,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再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制作一个长为四厘米宽为三厘米的小盒子和一根长为五厘米的小棒带到班上,上课时设置一个“如何在让小棒和盒子不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小棒放在盒子里这个问题”请学生们讨论。待提起学生们的兴致后,开始讲解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把这节课有关三角形知识讲完后,再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一种特殊情况,这叫直角三角形,刚才上课时如何放小棒我们用到了一个特殊的定理叫“勾股定理”。讲到这里这节课也差不多就完了,这样不仅把该讲的知识讲了,而且还进行适当的拓展。有兴趣的学生可能还会问“什么叫‘勾股定理’”,这时老师就得以正确的方式引导。

二、数学教材与生活嫁接,将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善于调整、重组、处理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新趣。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几乎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例证。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讲解的知识嫁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领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测量黑板、课桌、讲台。还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父母的身高、家里一块瓷砖的长度和宽度等,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的解说,这样学生相对之下记得就要牢些。

如,在乘法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类似“小强去买胡萝卜,一斤胡萝卜一元,他买了三斤需要多少元钱”的乘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告诫同学们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将乘法教学以另一种方式传授给学生们。再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等。

三、以人为本,课后练习实用化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的双向活动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一个全身心都得到放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展现思维敏捷性。在课堂实施中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另外,在课后练习布置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如,在学习“加减法”之后,老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举一个有关“加法运算”和一个有关“减法运算”的实际例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检查。这样,以一种半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运用,老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那些方面欠缺,方便及时解决问题。

四、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语言是最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所思所想所感的外在表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数学周记的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上商店买东西,用了哪些数学知识;每天自己买东西又用了那些知识。通过记数学周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周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注意的是得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一个班学生一周共用几只笔,各种不同的笔价格是多少,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水电费每度多少钱,一个月需要付多少钱?一年又需要付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要想数学教学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doc》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