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020-03-03 06:01: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胡明 时间:2010-4-17 9:02:2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9085 讨论: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虽然已由传统的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卢梭活动建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课题的界定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一是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二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寻找创设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4)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科研水平。

2、研究的内容

●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例题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和具体实施,探索出能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适合数学教学生活化 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及措施

1、研究对象

前期阶段选取我校三年级(1)班和四年级(1)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后阶段延伸至全校。

2、研究措施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采用文献法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然后确定人员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向市教育学会申请立项、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见附图1)成果:①课题方案;②学生调查问卷前测分析。

(2)实施过程(2007年12月—2008年10月)

此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成果:①中期报告;②教师论文集;③生活化习题资料;④生活化课堂案例。⑤数学教学课件

(3)总结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成果:①结题报告;②学生生活化作品;③师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课题组首先对2007级的三年级(1)班和四年级(1)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次研究发放自制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调查问卷》91张,回收有效问卷89份。问卷由12个选择题组成(详见附表),每个选择题有4个选项,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课外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回答,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我们从学生的选择中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并做了相关的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有10.1%的学生选择最喜欢数学,有62.9%的学生选择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的占25.8%,还有1.1%的学生选择了讨厌数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回答问题:你认为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问题大有帮助吗?有84.2%的学生表示了肯定。但是通过对设计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测试,(1)你了解商场打折的含义吗?(2)你了解歌手比赛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原因吗?结果只有41.6%的学生对问题(1)做肯定回答,有61.8%的学生对问题(2)做肯定回答。说明学生意识到数学对生活的作用,但对数学如何应用与生活缺乏了解,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我校同学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同学甚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单一,讲解过多,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反复强化,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难化,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制定下一步的研究策略:a、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b、关注数学资源,完善教材内容c、创设生活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见附图2)

●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把数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a、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b、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a、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先出示曹冲称象图片投影,用经典故事激活学生对形象蕴含其中策略思考的认同。(见教学录像)接着设计了有奖促销游戏:3个有奖拉环换一瓶可乐。收集了6个有奖拉环,可以换几瓶可乐。要换4瓶可乐,需要几个有奖拉环?还设计了文具盒互换的操作演示:一个大文具盒比一个小文具盒多装5支笔,把满满一个大盒的笔放入一个小盒,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把满满一个小盒的笔放入一个大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在安排了充分的激活联想,社会和学生身边题材的参与性演示后,让学生找出从曹冲称象到有奖拉环换可乐,再到文具盒互换,三者的共同点?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替换的现象?这样提问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亲身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类学生总能用自身的生活积累和活动经验来思考,气氛非常活跃,其后的新课教学十分顺利。

b、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首先出示静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分类统计出画面上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学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统计的任务,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统计方法。接着让学生观看十字大街来往车辆的实况录像,同样要求学生分别统计出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车水马龙的景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十分专注,边看边记录,忙得不可开交,可当反馈信息不一致时,学生怀着急切的解困愿望,自觉地展开小组讨论。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很快找出车辆类型多且同一时刻过往车辆数量多、一个人顾及不过来是导致统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研究出各自的对策,当再次观看录像时,多数小组的学生用分工合作、分类统计的方法使第二次统计获得成功。

c、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这样的练习:请第一小组的10名同学起立。

师:看到这些,你想到哪些分数?

生:我想到了四分之一,因为全部共40人,第一小组的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doc》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