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2020-04-1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篇分析 授课教师:丁言仁

教学对象:语言学方向(含翻译学方向)学生 教学时间:春季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总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的:

1)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

2)培养学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文本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连贯和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3)提高学生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以及他们教授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形式及要求:

课堂讲课、讨论、学生报告、评议

教学安排:

Week 1: Discourse and Situation Week 2: Organization of Text Week 3: 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 Week 4: Functions of a Clause Week 5: Reference (1) Week 6: Reference (2) Week 7: Substitution (1) Week 8: Substitution (2) Week 9: Ellipsis

Week 10: Conjunction (1) Week 11: Conjunction (2) Week 12: Lexical Cohesion Week 13: Discourse Coherence

Week 14: 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 Week 15: Project Work: Reading Week 16-18: Project Presentation

考核方法:

出勤及课堂参与 (10%) + 作业 (10%) + 课程论文 (40% + 40%)

教材:

丁言仁,2001,语篇分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Austin, J.K.(1962).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 USA: The Clarendon Pre.Brown, G.& Yule, G.(1983).Discourse Analysis.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Cook, G.(1989).Discours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1994).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Goffman, E.(1981).Forms of Talk.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Halliday, 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 & Hasan, 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

——, & ——.(1989).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Hanks, W.F.(1996).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s.Colorado, USA.: Westview Pre.

Hatch, E.(1992).Discourse and Language Education.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Hoey, M.(1983).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London, UK: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91).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McCarthy, M.(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 Carter, R.(1994).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 for Language Teaching.New York, USA: Longman.

Widdowson, H.G.(1983).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国外期刊:

Applied Linguistics ELT Journal TESOL Quarterly Studies in SLA 联系方式:

电话: (025) 51983922

电邮: yenrenting@yahoo.com.cn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Course Name: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Instructor:Ding Yanren

Students:MA students with a major in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cheduled Time:Spring semester

Category:Elective for student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major Teaching Hours:36 Credits:2

Course Objectives

1)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methods, and major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

2) Help students analyze native speaker texts and student texts,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e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 coherence and cohesion;

3)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skills of discourse organization in their speech and writing and the ability to teach these skills.

Teaching Forms and Requirements

Lectures, cla discuion, student presentation and aement

Teaching Schedule

Week 1: Discourse and Situation Week 2: Organization of Text Week 3: 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 Week 4: Functions of a Clause Week 5: Reference (1) Week 6: Reference (2) Week 7: Substitution (1) Week 8: Substitution (2) Week 9: Ellipsis

Week 10: Conjunction (1) Week 11: Conjunction (2) Week 12: Lexical Cohesion Week 13: Discourse Coherence

Week 14: 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 Week 15: Project Work: Reading Week 16-18: Project Presentation

Forms of Aement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10%)

Aignments (10%)

Course papers (40% + 40%)

Course Book

Ding Yanren.(2001).Discourse Analysis.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

References

Austin, J.K.(1962).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 USA: The Clarendon Pre.Brown, G.& Yule, G.(1983).Discourse Analysis.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Cook, G.(1989).Discours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1994).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Goffman, E.(1981).Forms of Talk.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Halliday, 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 & Hasan, 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

——, & ——.(1989).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Hanks, W.F.(1996).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s.Colorado, USA.: Westview Pre.

Hatch, E.(1992).Discourse and Language Education.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Hoey, M.(1983).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London, UK: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91).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McCarthy, M.(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 Carter, R.(1994).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 for Language Teaching.New York, USA: Longman.

Widdowson, H.G.(1983).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

Related Journals

Applied Linguistics ELT Journal TESOL Quarterly Studies in SLA

Contact Information Tel: (025) 51983922

Email: yenrenting@yahoo.com.cn

推荐第2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讲稿)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

从文献上看,学者们对text,discourse和discourse analysis或对“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使用没有一致的看法,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致的或比较一致的观点。因此,有些学者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做了界定,有些则不做区分、互换使用。在中国的英语界,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这两个术语都是译自discourse analysis。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下面简单区分三种不同的discourse analysis。

1.三种discourse analysis 根据Guy Cook的观点,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研究重点等把discourse analysis分为三种:英美学派(the British-American school), 以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论为基础的学派,批评话语学派(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⑴英美学派

①研究重点: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逐渐向图式、体裁(如文化语境)转移,但语言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从功能语言学(如Halliday,1994)角度看,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不是一种“说明性活动”(interpretive activity),而是一种“解释性活动”(explanatory activity)。 ⑵福柯学派

①研究重点: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意识形态(ideology)、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社会联盟(social practices)等有关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问题。 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相对于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属于福柯学派的研究比较少,尤其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界。 ⑶批评话语学派

批评话语学派一方面从英美学派和福柯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从批评语言学找到理论支持,并采用了韩礼德关于语言是社会符号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受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有些方法和分析思路直接来自系统功能语言学。 ①研究重点: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是怎样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权势关系”(power relation),人们怎样通过使用语言、语篇和话语操纵社会活动,怎样使用语言、语篇来保持、创造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结构,语言、语篇是如何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中生成,再创造、再现并产生了权利和权势,以及社会中权利、权势支配和不平等的结构和关系是怎样被合法化和合理化。 ②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 与英美学派的discourse analysis一样,批评话语学派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说明性和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 2.关于text和discourse的区别

很多学者没有严格区分text和discourse,有的虽然做了区分,但看不出关键的差别。

①Richards et al的定义:

Discourse:a general term for examples of language use, i.e.language which has been produced as the result of an act of communication.Whereas grammar refers to the rules a language uses to form grammatical units such as clause, phrase and sentence, discourse refers to larger units of language such as paragraphs, 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s.(Richards et al, 1992/2000: 138-139) Text: a piece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A text may be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structure and its functions, e.g.warning, instructing, carrying out a transaction.A full understanding of a text is often impoible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occurs.A text may consist of just one word, e.g.danger on a warning sign, or it may be of considerable length, e.g.a sermon, a novel or a debate.(Richards et al, 1992/2000: 474-475) ②在(应用)语言学界,有人把text看作是“成品”(product),把discourse看作是“过程”(proce)。例如,Halliday(1985: 290; 1994: 311)指出, “Discourse is a multidimensional proce; a „text‟ …is the product of that proce”.

③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一书中对语篇的定义是:“本书中所谈的语篇是广义的,既包括‘话语’(discourse),也包括‘篇章’(text)。” 3.关于text和discourse的翻译

这两个词,汉语对应的译法一般是话语和篇章。然而,由于众多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因而对他们的含义也就有不同的理解。

①有些学者用text指书面语言,用discourse指口头语言;有些学者用text指句子的联接,用discourse指句子的使用;有些学者把text看成是静态的,是脱离语境的文字记录,而把discourse看成是动态的。

②王宗炎(1988)在他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辞典》中将discourse和text都称为是“语篇”

③ “discourse analysis”被翻译为“语篇分析”,如丁言仁(2000),黄国文(2001)等人的书中,

“discourse analysis”被翻译为“话语分析”,如在王得杏(1998),李悦娥、范宏雅(2000)的书名中。 4.黄国文老师的建议:

就不同学派的研究重点而言,可以对他们所做discourse analysis的译名进行区分。把英美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语篇分析”,因为他们的研究中心和重心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把福柯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话语分析”,因为他们的研究中心和重心是社会,语言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对于批评话语学派所做的研究,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译为“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如果要做出选择的话,则建议把批评话语学派所做的discourse analysis译为“语篇分析”,这是因为,虽然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目标接近福柯学派,但在分析方法上更接近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所做的语篇分析,因此称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为“批评话语分析”更合适。(黄国文, 2006) 1.2.3.参考文献: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 Arnold, 1985.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2nd ed.) London: Arnold, 1994.Richards, J.C., Platt, J.& 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Research Pre, 1992/2000.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黄国文 徐珺.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黄国文.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2007(9).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辞典[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陈南苏.话语分析与语篇分析[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4.5.6.7.8.

推荐第3篇:语篇教学

以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宝山区和衷小学:刘莉莉

语篇教学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形式。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体验、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篇的整体感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将通过Wonderful spring这一课例来阐述:如何以语篇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一

课例来源

Oxford English 2B M3U3 Seasons —— Wonderful spring (Period1)

课例背景

Oxford English 2B M3U3 Seasons这一单元是以单词、词组、对话的形式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一些特征。本节课是第一课时——Wonderful spring,为了使学生对春天的特征有更完整的认识,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进行了目标再构,文本再构以及过程再构。本课中,笔者紧紧围绕春天 “nice, wet,warm and energetic”这些特点, 再构了四个分支文本进行语篇教学,通过视听导入、情境创设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春天进行主题式语篇描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以语篇为切入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温暖和生机,激发孩子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大好时光的珍惜。以下是笔者再构的语篇:

Wonderful spring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Spring is my favourite season.Spring is nice.In spring, I see flowers.Some are purple, some are yellow.I see bees flying.They are cute.I hear frogs singing.They are lovely.What a nice spring!

Spring is wet.I hear raindrops falling.Some are on the trees, some are on the flowers.Oh, the flowers drink water.They are wet.The trees drink water.They

are wet too.What a wet spring!

Spring is warm.The sun shines and shines. 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The tigers eat meat, they grow and grow .The flowers drink water, they grow and grow.The babies sleep and sleep, they grow and grow.I can grow and grow too!

Spring is energetic.The bees are busy making honey.The birds are busy making nests. The farmers are busy planting trees.People are busy working.Students are busy studying! How energetic!

What a wonderful spring!

三、课例分析

笔者现在截取本堂课的三个片断,针对语篇教学进行细节分析。 片断一:

1. 教学背景:(学习文本1)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歌曲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带领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2. 实录片断:

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1: My favourite season is … It’s … I can…

S2: …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喜欢的季节,并简单陈述原因。) T: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It’s green.I can fly a kite in spring。

(教师配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春天图片和再构文本1,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1的内容)

Spring is nice.In spring, I see flowers.Some are purple, some are yellow.I see bees flying.They are cute.I hear frogs singing.They are lovely.What a nice spring! T: What do you see in spring?

S1: I see trees.Some are tall.Some are short.

S2: …

1 T: The animals like spring too.What animal do you see and hear in spring?

S1: I see fish swimming.They are lovely.

S2: I see butterflies flying.They are colourfly.

S3: …

( 在教师问题和文本1的引领下,学生纷纷描述春天的所见所闻,为语篇输出做好铺垫)

T: 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nice spring? S1: Spring is… In spring, I see …Some are …Some are… I see … … (doing).They are … I hear … …(doing).They are lovely.What a nice spring!

S2: …

( 学生在春天美丽图片的支撑下,尝试着用小语篇来描述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3. 细节分析:视听导入,为语篇输出成功铺垫

语篇教学所承载的内涵比一般课型要更多、更广、更深,要求也更高。如果在学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语篇,很多基础一般的学生会难以适应。而恰当精妙的课堂导入是语篇教学的重要催化剂,可以使学生在有所了解、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语篇学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视听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绚丽的春天美景和优美音乐,带给学生非凡的视听感受,学生欣赏了鲜艳的花、嫩绿的叶、纷飞的蝴蝶,忙碌的蜜蜂…而文本1的录音播放,也使学生对春天的美有整体感知,为接下来的语篇输出做好铺垫。

片断二:

1. 教学背景:(学习文本2)通过创设下雨这一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wet 这一特点 2. 实录片断:

( 教师创设下雨的生活情境,通过播放淅淅沥沥的雨声,让学生猜测听到了什么.)

T : What can you hear, children?

S1: I hear the rain.

T: Yes, we can also say “raindrops”.

T: Let’s sing a song: I hear raindrops, I hear raindrops.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Pitter-patter , raindrops.Pitter-patter, raindrops.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 教师让学生用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曲调,来演唱歌曲 Raindrops,通过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学生很好地操练了raindrop 这个词)

T: I hear raindrops falling.Everything is wet.What is wet?

( 教师播放下雨的视频,通过下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春天wet 这一特点有更深体验,为语篇输出创造条件)

S1: The house/ flowers/ trees/ street/ building …is / are wet.

S2: …

( 学生看着雨点飘飞的视频,话匣子一下打开,纷纷描述春季世间万物潮湿的景象,孩子们有丰富的语用体验) T: I hear raindrops falling.Some are on the trees, some are on the flowers.Oh, the flowers drink water.They are wet.The trees drink water.They are wet too.What a wet spring! (教师创设下雨情境,利用语篇进行小结,为学生的语篇输出创造条件)

S1: I hear raindrops falling.Some are on the…Some are on the … Oh, the …drink water.They are … The trees drink … They are … too.What a wet spring!

3. 细节分析:创设情境,为语篇输出创造条件

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情境创设的组织者,要善于根据语篇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手势、肢体语言来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地根据目标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有创造性地进行语篇输出。在本片段中,笔者创设了很多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如在引出raindrop这个词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创造下雨的情境,让学生听下雨的声音,并猜测听到了什么 What do you hear?;接着创设活动情境,让孩子用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曲调,演唱歌曲Raindrops,孩子在美妙的歌曲情境中,

2 愉快地学习新单词raindrop;最后让孩子观看下雨的flash 动画,直观感受raindrop洒向大地的情景,从而运用小语篇对春天“wet”这一特征进行描述:Spring is wet.I hear raindrops falling.Some are in the zoo.Some are in the park.Oh, the trees drink water, they are wet.The flowers drink water.They are wet too.What a wet spring!

片断三:

1. 教学背景:(文本3 的学习)在教了grow 这个单词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语言支架,让学生尝试语篇输出)

2. 实录片断:

T: Spring is warm, 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Now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material, please describe spring in which 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

S1: Spring is warm.The sun shines and shines. 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The _______ eat _____, they____________.The ________ drink_______, they _______________.The ______sleep and sleep, they grow and grow.I can _________________too!

S1: ( 学生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刺激了学生的语篇输出) 3. 细节分析:提供语言框架,帮助学生构建语篇实体

教师对学生语言输出的量的要求常会面临学生“言之无物”的尴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架以使学生能说并说好。同时,教师还要具有语言的滚动意识,善于将新旧知识巧妙地结合,使英语学习成为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不断形成语篇的过程。例如在教Spring is warm.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这个语篇时,笔者整合新旧知识,结合孩子以前学过的eat、drink 和sleep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语篇支架:Spring is warm.The sun shines and shines. Everything can grow and grow.The _______ eat _____, they____________.The ________ drink_______, they _______________.The ______sleep and sleep, they grow and grow.I can _________________too! 通过这样一个语言框架,孩子既可以围绕grow 这个词,较为全面地介绍春天万物生长的情景,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要求学生输出一长段语言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Sample material,通过形象地展示语言结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篇输出的准确性,体验成功。

理性思考

以上是笔者对本课语篇教学的细节分析,现在纵观整堂课的语篇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展语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篇朗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形成正确、优美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句型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语用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诵读。在本课中,笔者采用多种形式,如Read in pairs, Read in groups, Read by yourselves,Read together,Read with your friends等等,针对本课四个分支文本(1.Spring is nice.2.Spring is wet.3.Spring is warm.4.Spring is energetic.)大力开展语篇的朗读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人人参与开口的语言技能训练的捷径。通过反复朗读,不少学生能有效进行有意义的语篇输出。

二、指导语篇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语篇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开发智力,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学会获取有用信息,学习课文的重点语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打下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口、笔头表达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本课中,笔者运用多种语篇阅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在文本1的教学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寻找中心句:Spring is nice.如:在文本3 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语篇后,进行Filling the blanks 训练;如在文本4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语篇后进行配对练习;

如在文本4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语篇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energetic的意思。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阅读训练如寻找中心句、完形填空、配对练习、猜测生词的词性和词义等等,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三、重视语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汉语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样可借鉴于英语写作。语篇教学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更有利于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让学生对已学的语篇进行改写或仿写,不仅可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书面表达的能力。如在本节课的作业布置中,笔者布置了Writing的作业: Write about spring in your eyes.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去写:Spring is nice/wet/warm/ energetic.这项作业是本节课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篇教学目前已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语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开展语篇朗读训练,重视语篇阅读策略的指导,真正落实语篇写作等等,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充分训练,有效地把语言知识转为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达到语篇教学的真正目的,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三步曲

作者: 崔文贞 (小学英语

青海海南贵德小学英语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61 发表日期: 2010-11-15 21:55:00

保证有效的英语语篇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一、整体感知阶段.二、自主品读阶段 .

三、后续拓展阶段.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语篇,有很多类型,从形式上分有对话、短文、叙述与对话结合等,从内容涉及的范围看,有诸多的日常生活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就要让学生多读这些文章,以读促进学生去想,以读促进学生去说,以读促进学生去做,而且要让学生每次都能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读,读过之后还得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

保证有效的英语语篇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本人就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整体感知阶段

这一阶段的是语篇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文本材料,整体呈现课文,切记不要把课文分解为若干部分,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同时创设语境去学习文本中新的短语或句子,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曾听过一位老师的一节语篇教学课,教学内容为PEP Book 6 Recycle 1 Read and answer.在引导学生阅读前,老师让学生与自己一起合作写有关春、夏、秋、冬的小诗。如: Spring, spring.Spring is green.Spring is colourful.I can fly kites in spring.I can go hiking in spring.Spring, spring.I love you spring.Summer, summer.Summer is red.Summer is hot.I can swim in summer.I can eat ice cream in summer.Summer, summer.I love you summer.这样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感受小诗的内容与境界,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文本材料的基本内容,为文章春、夏、秋、冬等段落的阅读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自主品读阶段

4 成功的语篇教学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在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我把它称为自主品读阶段。让学生有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在学生自主体验的这一个环节,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明晰的要求,随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阅读能力,完全独立地自主阅读,自主体验。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3 B 部分的阅读内容比较难,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1:出示提示词板,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目的是让学生集中认识一批新的动词的过去式。学生猜测连线游戏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师设计的巧妙学习新词的过程。 任务2:从文章的第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How did Mike go to Zhang Peng\'s home? What did Mike do at Zhang Peng\'s home? 任务3:从文章的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任务4: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任务5:阅读全文,完成书上给句子排序的练习。

再比如说:PEP第七册第一单元的阅读材料,我请同学看完文章后,集体在黑板上画一副地图,并且标出五个地点,我们一起边读边画,我在黑板上出示的是简单的平面图,学生回家后,还绘制了三维图,把家,公园,公交车站台,画得非常漂亮,(展示学生家作)而在画的过程中,会出现好多问题,而如果不读懂课文,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地图的意思,但是地图的绘制又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方法无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具体操作方法:

1、任务指引下,保证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一遍遍地仔细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享受了成功获得各种信息的快乐,增强了自信。成就感和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阅读的速度和方法总是由教师决定,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也就是说自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是很弱。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通过阅读标题、第一段或中心句,形成对全文的内容的预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who, where, what, when,how等方法去阅读,而且带着自己猜测的可能答案去理解阅读内容,把文字阅读变为印证活动。

3、逐步渗透难点词、短语,整体理解。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我们所掌握的大部分词汇,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不是来自课堂学习也不是由词典查得,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获得。另外,研究还发现,猜词同时还是最有效的阅读策略之一。所谓猜测词义,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对语篇的信息、逻辑、背景知识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某一生词、难词、关键词的词义,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阅读技巧,获得这种技巧之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很快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生词本身的结构特点推断出词义来,从而提高速度和能力.其实孩子们

5 都是比较喜欢来猜测词义,在作业本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的阅读材料,里面就有许多陌生的单词,有时候教师不妨利用这个机会,练习学生的这种本领,比如说六年级刚刚做过的一道题,There is a pig in the bookstore.So the people is surprise.让学生猜测这个单词怕意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猜到,为此,我也让孩子们猜,Sarah is so scared because there is a snake in front of her.学生立即能猜出这个scared的意思。

4、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

接着教师还可通过听力与阅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短文,还可通过模仿朗读、自我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

三、后续拓展阶段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可通过阅读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复述练习,从有教师提示到无教师提示,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及语言组织能力;如:在学完有关“问路”的对话小短文后,教师可用课件显示绍兴地图,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成功地自编自导自演他们的“问路”生活片段,从而也拓展了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仿写,如学了whale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书写类似的对比说明文,有些孩子就选择dinasaur,monkey and gorilla,而仿写这些论文,他需要做大量的事情,首先他得从电脑上去查资料,这些动物的体证,然后加以归类并记录,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找一找,记一记,写一写中,英语书写能力得到大副度的提高。创作,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求就更高了。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地组织,天马行空地去写,而改的时候,不要太强调语法,特别是一些没有学过的语法点,只要孩子能运用学过的英语,或者自已从字典上查来的单词,请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走得很不稳,我们所要给的是鼓励的眼神,热烈地鼓掌和适当的搀扶,比如说,孩子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有中文式的,我每天早上开心地乘车去上学,表达成:I every morning happy go to school by bus.你不要把眼光常常放在他们错误的地方,而要看到他用到了happy, every,好,在旁边加上五角星,再作出指导,这样学生会愿意继续写,不然他会看到他的作文被你改得面目全非,哪里还会有再写的愿望。我们要想爱护刚刚会说话的婴儿一样呵护刚刚能英语写作的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充满希望,那么有一天,他们的进步会让老师大吃一惊,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差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会读已经很不起了,不过我觉得我们也要给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机会,使他们的英语书写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总之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等。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小学语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

从PEP Book 3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的试教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发布:jetshing 时间:2010-11-5 20:59:19 浏览:395次 [划词翻译已启用] 转发微薄:

本月,教研组的小慧老师要在区 “树立语篇意识,促进语篇教学”专题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展示。于是,我们教研组又踏上了磨课的“旅程”。把磨课过程说成“旅程”,可能有些矫情。或许对于执教的小慧老师是一种折磨,但是在一次次试教、评课过程中,小慧老师淡定的神情,我猜想她一定抱着一种在磨课中进步,在探讨中成长的心态,有了那样的思想认识,我认为小慧老师一定认为磨课与“折磨”无关。再看教研组的听评课老师,每一次,她们都乐呵呵地将课调好,听课时认真地笔记,讨论时各抒己见,提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我想她们应该也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当然,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各有所得、受益匪浅。所以,我私自将本次全员参与的“磨课“过程认定为一次快乐的心灵旅行。

小慧老师执教的是PEP Book3 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在第一次试教时,尽管存在许多不足,但优点也

6 可圈可点。

一、创设语境,体现语篇意识

本堂课是一堂词汇教学课,小慧老师讲将枯燥的词汇,借助语言支架,融入到一个个语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操练词汇。如整堂课小慧老师以带领学生去比尔其就餐为主线,有机地呈现一个个关于食物的单词,将一个个词汇融入于支架语言:Can I have some…,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自然地进行操练、运用。其间,不乏有精彩闪现:如操练句型Can I have some fish, please?小慧老师声情并茂地激励学生:Move me, please.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运用语言打动老师,从而赢得鱼图片奖品。这样,以激励的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操练句型,从而有效地掌握语言。

二、新旧滚动,体现语篇意识

语篇意识的课堂离不开新旧语言的滚动。小慧老师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最大限度地滚动以前学过相关知识点。如复习时,滚动关于西餐的词汇。又如在一个个小语境中及时滚动运用语言: Sure.Here you are.Thank you.You’re welcome….

语言滚动不仅仅要体现新旧知识的滚动,还要体现在整堂课的滚动上。课堂上,小慧老师借助一个个小语境,逐步让学生操练语言:Can I have some…,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How much? …到最后课堂产出环节,让学生运用本科所滚动的语言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这样,通过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真正体现了语篇意识。 不足之处:

语篇意识,贵在学生 体现语篇意识,要有学生意识。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儿童,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所以在那次试教后,我们向小慧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在图片的展示上要求色彩艳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他们才会不厌其烦地运用语言:Can I have some…, please? 在故事的展示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表演示范,引导学生模仿、表演。

2.注重激励性评价。

在英语课堂上给予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建议小慧老师在课堂上多多运用激励性评价,多多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活内心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小慧老师的确是一个很有慧心的人,在第二次试教时,关于第一次的失误,均得到了改善。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还是发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足。当然听课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商量、探讨,将本次的教研活动视为己任,出谋划策。这样的磨课,我们进行了三个轮回,每一次都是那样的投入。记得有一次,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校园内寂静无声,唯有五年级办公室还灯火通明,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还在热烈地评课。

很遗憾,由于学校工作需要,那天博平的区教研活动我未能参加。有消息传来,那天小慧老师表现得很出色。在此,我衷心地向她表示祝贺,不仅仅为了她那天的表现,更为了那一路走来

一、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篇中整体理解和运用。

语篇形式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一段对话或是一首小诗。

语篇教学提倡以语段和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和句的学习。

教学模式:整体——局部——整体,即从段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性

二、语篇教学之五语(语境、语量、语音、语法、语用)

在语境中学习,通过语量语境相结合,贯穿着语音和语法的学习,达成语用的教学目标。

语量是一节课的基本容量,语境是一节课的背景框架,语音和语法是一节课的方法和桥梁,而语用才是一节课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语用、语境

7

三、语篇教学之三个再构(基于教材的目标再构、基于主题的文本再构、基于语境的过程再构)

文本再构是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与文本的再创。文本再构不是为了增加文本的难度,而是要体现文本的适度,即通过提炼原本文的基本支架,再现语言的层层叠加,最后实现对原文本的整理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文本再构

四、语篇教学之两种意识

整体呈现:学习材料一定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才是最有效的。

滚动复现:语篇要有滚动性,要及时加入相关的旧知。

关键词:构现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3Wh-”的建构

近年来,为推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与尝试。

一、What?——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应该建构什么?

在当前的语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多放在新单词、新句式的教授上,一节课常常顾此失彼。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我在进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譬如,在引入一篇对话或短文时,教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信息:如果采用听的方式,我会教给学生速记的方法;如果采用阅读的形式,我会关注学生扫读的技巧。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某些新单词的意义。而在对一篇对话或短文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作为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解决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会让孩子们获益终生。

二、Where?——我们的语篇教学应该建构在哪里?

在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抱怨文章的篇幅过长,内容过多,无从下手;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对于语篇支离破碎的“肢解”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很多老师习惯于在进入语篇教学之前为学生解决所有的新知识点,甚至还会为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做足了“操练”的功课才会放心让学生真正接触语篇。这样的“好心”其实往往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

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这样三个环节:1 导——设置话题,着力于激活与本语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构的基础与可能,同时进行新单词新句式的适当铺垫(铺垫那些会对语篇学习形成较大障碍的内容);2 听/读——根据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以听或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接触语篇的机会,让学生对语篇获得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引导学生借助对文本的听或读获得信息、整理信息、转述信息,同时不断验证老师提供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使之逐步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3 练——设置任务型的语言活动,以交流互动、有效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建构的情境和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

我们的语篇教学,应该建构于学生的已知、已会(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和所思、所想(情感态度,思维过程等)之上,这样的“建构”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Who?——在语篇教学中应该建构的是谁?

在语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构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新的角色意识的转换。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会学生语篇的人,更应该

8 是引导学生经历语篇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才能在语篇教学中思考:在学习该语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在此过程中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还需要哪些资源?他们有多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等等。经历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语篇教学才会真正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建构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相同的课程标准和相同的教材,一线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对于教材的运用和使用应该也是有区别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材只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形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一种媒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校环境乃至家庭环境对教材做出调整、删减和补充。而对教材的这种创造性使用,首先要求教师研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种解读和理解才能使得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成为建立在每一个不同教师原有教学经验之上的内化和建构,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1-01-21 来源: 访问:182

舟山市普陀沈家门小学

刘斌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PEP语篇教学,探讨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如何以教材导入,开阔阅读视野;以视听入手,注重整体感知;以语篇推进,加强过程指导;以任务驱动,拓展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篇教学

阅读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篇是他们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传递丰富的语言信息。让学生通过听、说有声地输出,通过读、写有型地学习,通过体验有情地表达,在语言知识和技能、阅读兴趣、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的语篇长度逐渐增加,内容趋于丰富,所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更加丰富,教学要求也更高。现阶段人教版的PEP

五、六年级中共有57个完整的语篇,20个英语小故事。如果我们能扎扎实实地教好这些语篇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大有提升。但是在语篇教学中当前还存在着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淡化语篇主题、教学线索不清楚、新词和句型教学脱离语篇以及学生情感体验不够等问题的影响。在小学高段语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语篇教学: 以教材导入,开阔阅读视野

PEP教材的语篇特点是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在

五、六年级这57个完整的语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介绍老师、周末生活、自然公园、营养美食、家务劳动、一年四季、动物生活、郊游活动、假期生活、雨的循环及种子发芽等各种各样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也要有所区别以适应他们。阅读后可提供弹性灵活的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多种表现方式;提供多练习的机会;提供针对性的及时反馈等。

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依靠书本是不够的。在语篇教学中,可以建立在课本的材料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开通课外阅读通道,不仅仅读课本中的,而且由课内延伸的课外语篇,如饮食文化、四季气候和活动、动物故事、经典英语故事等等。这样不仅巩固、加深、扩大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案例1〕教学PEP五上P6 学生谈论有关新教师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教师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老师,有几个新老师,她们长得怎么样等;然后请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听这个语篇Who’s Zhang Peng’s English teacher? What’s he like?等学生读熟了这几个语篇后,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中阅读有关与自己真实情况相联系的老师材料,并让他们猜猜这是哪个新老师。如此一来,学生借助教材迁移阅读了有关自己新老师的材料,做到学以致用,更为重要的是为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个案例中,由于教师对课本中的文本内容做了适当地补充,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思维,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语篇的语言项目。

9 〔案例2〕教学PEP六上P75 学生阅读有关种子成长的四篇小日记,了解从播种、发芽、长叶,最后长成小植物的变化过程。阅读这几则日记的时候,学生都深深地喜欢上了日记的内容。尤其是指导学生读出每一篇日记不同的感情,如播种时的快乐、等待发芽时的兴奋、长出小叶子时的愉悦以及等待小植物开花的迫不及待,学生读得乐此不疲。其实这块内容与科学学科紧密相连。所以教材不单提供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阅读材料,更是超越了英语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地连在一起。最后教师又从课外选择了两篇短文让学生读了有关种植小树和小植物的不同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英语学习网站、英语辅助教材和有声英语读物等多媒体资源中寻找相关的适合学生的英语语篇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以视听入手,注重整体感知

视知觉和听知觉在学生学习中,特别是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高段语篇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语境,训练学生思维,从而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篇教学亦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相应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英语语篇中,应打破传统的从复习单词、词组、句型入手,呈现课文主要句型的模式,这一设计活动大多结合图片、肢体语言等引出文中新的单词、词组和句型,让学生理解这些新内容的意思。通常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能认读课文,对于主要的句型也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用。但是,这样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对课文进行肢解,从单词、词组、句型逐个呈现、讲解、操练,不能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整理解语言的意义。而语篇首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出现的,不管是对话、短文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目的和语意功能。如何使语篇教学更有整体感知意识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语篇整体性教学原则,把语篇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根据对话、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案例3〕教学PEP五上P21 本语篇的主题是谈论有关的Zoom的周末生活,这也是一篇有故事性的语篇。学生已学的句型是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展开了这个语篇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自由说话:先问学生今天星期几?一星期七天最爱哪一天,为什么?学生回答的也是精彩纷呈,真实地发表了自己喜欢的理由。

S1: I love Friday.Because tomorrow is Saturday.

S2: I love Moday.Because I have P.E.

S3: I love Saturday.Because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S4: I love Sunday.Because I often watch TV.

S5: I love Saturday.Because I often read books......

(2)课文视听:今天学习的就是有关Zoom和他阿姨的一个对话,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出Zoom周末干什么。通过看书和听录音学生了解了Zoom周末通常三件事I watch TV on Saturdays./ I play computer games./ I do my homework.这样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内容有所了解,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3)以情带读:如果仔细阅读这个语篇,不难发现当Zoom说自己周末三件事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说自己能看电视,所以热爱星期六;说自己可以玩电脑游戏,表现得兴奋不已;而Zoom的阿姨记得做作业这事儿,一个劲地问Zoom除了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还有什么,Zoom才想起星期六做作业,语气带有无奈。通过跟读录音和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读得十分投入而且很有感情。 板书如下:

Aunt Cathy

Zoom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I watch TV on Satrudays.(happy)

Yes, and?

Oh, yeah., I play computer games.(excited)

And?

I do my homework.(a little sad)

That’s right!

(4)表演展示:学生经过3-4分钟和自己同桌的练习,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比比哪一组表演得最佳。

10 〔案例4〕

在教学六年级下P30Let’s read部分,是一篇有关吴一帆的上星期周末生活,而整个语篇的字眼是busy。设计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复习导入:通过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动词词组的过去式,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上个周末的生活,都做了什么事情。

(2)泛读语篇:请学生快速阅读,找出一个能描述吴一帆上个周末生活的一个词,找到的词应该是busy。

(3)精读语篇:第一次精读前半部分,读吴一帆周六的活动情况,请学生用横线划出他在这一天所干的事情;第二次精读后半部分,读吴一帆周日的活动情况,请学生用波浪线划出他在这一天所干的事情。

板书如下:

My last weekend

Saturday

Sunday

visited grandparents(birthday)

played football

cooked noodles

washed his clothes

watched TV

cleaned his room

(4)模仿写作:学习了这一语篇后,让学生模仿写自己的上个周末的活动情况。

语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文本材料,它也是思想和精神的载体,一篇与时事相关的真实材料更能承载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师应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情感资源,巧妙地设计、加工和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情感维度的理解。因此语篇教学的完整性也体现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以语篇推进,加强过程指导

阅读是一种技能,语篇是一种体裁,当遇到教学,那么语篇是内容,阅读是活动或者说是过程,两者完美结合,实现获得信息、发展兴趣、培养能力的目的,真可谓其乐融融。语篇的教学功能是让学生学会语言项目、篇章结构和语用表达,语篇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分析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形态和语境,明确教学目标,并将语用、语境和语义选择设计融合于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在语篇教学中,有的老师过分注重词汇、句型教学,而忽视语篇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效率降低,直接影响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不到系统完整的发展。在指导学生语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激活背景知识、培养词汇知识、传授阅读技巧,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动机和阅读策略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捕捉文本信息,怎样在文本上适当地做标记,怎样在听音时完成速记等,逐步培养学生语篇阅读的技能。 〔案例5〕PEP六下P50

在教学《Read and say》时,教师要求学生look for the keys to “wh” questions,并呈现5个关键词;在学生听完录音后,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问题(板书呈现问题):

where

to visit Kunming

who

mum, dad and sister

what

see folk dances and visit Stone Forest

how

by plane

when

this weekend 借助这些板书材料,学生就能对文本主要信息的转述,如:Mike is going to Kunming with his mum, dad and sister.He is going to see folk dances and visit Stone Forest.Mike is going there by plane this weekend.〔案例6〕PEP五下P21

在教学Read and write,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快速阅读: Question 1: What’s Zip’s favourite season? Why? Question 2: What’s Zoom’s favourite season? Why? 并让学生用“ _”划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用“~”划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与学生核对答案时,借助PPT,直观地上用横线划出两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两个句子。这样的阅读指导还原了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并给阅读速度稍慢的学生示范了方法,给他们再次学习的机会。

11 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原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如钩一钩、划一划、圈一圈等,并学会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对语篇信息的领悟。 以任务驱动,拓展文化意识

一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学习活动有些是外部的、可观察的,有些则是内部的、不可观察的;有些是学习的过程,有些则是学习的结果。英语语言学习既要基于英语学科,同时又要超越英语学科,要透过英语学科表面的差别认识英语教学的本质,从教学任务或目标的类型上来探讨教学,探寻提高英语语篇教学效益的新突破口。PEP教材也大量渗透了英美文化知识,有英美国家的城市、英美人的性格、称呼、饮食习惯、主要节日及礼仪等。在语篇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渗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案例7〕PEP五下P18

在教学Read and write中, 张鹏和迈克谈论各自最喜欢的节日。张鹏来自中国,而迈克来自加拿大。张鹏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他可以去北方玩雪;迈克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因为有两个很重要的节日---Halloween and Thanksgiving!学生对这两个节日不太熟悉,而这又是西方国家两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课前请学生查阅了有关万圣节和感恩节的资料,在课中我们再一起交流这两个节日的学习结果,可以设计一下问题: Q1: When i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Q2: What do people do? Q3: What do people eat? Q4: Do you like Halloween/Thanksgiving? Why? 经过这样的讨论和交流,最后请学生用简单的话语写出自己所认识的Halloween and Thanksgiving.例如: Halloween is October 31st.Children wear scary clothes.They carry a pumpkin light.They go to neighbour’s houses and say “trick or treak”.

Thanksgiving is on the 4th Thurday in November.People are very busy.They go to the church in the morning.Then they come home and eat turkey.In the evening they watch soccer match.

〔案例8〕PEP五上P33

在教学Read and write时, 学习了谈论最喜欢的食物后,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介绍西方国家饮食习惯的语篇,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甜点,“冰淇淋”是最受欢迎的甜点之一。请学生查阅有关吃西餐点菜的顺序,1.头盘(appetizer) 2.汤(soup) 3.副菜(side dish) 4.主菜(main course) 5.蔬菜类菜肴(vegetables) 6.甜品(deert) 7.咖啡、茶(coffee or tea),如此不仅让学生了解吃西餐的流程,而且让学生体验一下吃西餐时的礼仪,无不让学生感到新鲜和快乐,他们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各国食品时引申到对各国饮食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这句话和我们现在小学高段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结合起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为要提高语篇课堂效率,教师们就必须“利其器”。新课标指出:“每篇语篇都是听说训练的好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由阅读变为悦读,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4篇: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学生进修英语的重要内部实质意义质料之一,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通报相干的英语语言信息。通过语篇,让学生吸收语言点,了解国外文化知识,模拟并拓展语篇语言机构举行实际交流。语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实际讲授中,许多老师把讲授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阶段,却忽视了英语讲授的实际目的。因此,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语篇讲授的思想,提高小学英语讲授的成效呢?下面是我对语篇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一. 何为语篇?

The whole unit for communication either spoken or written 二. 小学英语牛津教材中的典型语篇 单元中的A板块

三、对语篇教学的误区

1、语句不教扎实,学生学不好

2、我的生源较差,不适合语篇整体教学

3、先教B\\C再教A,降低了课文学习的难度 (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

四、如何克服以上误区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尤其是高年级(他们有自己的已知、已会、已能)

2.教师的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不是课堂上配合你的道具)

3.不要因固定

五、语篇教学中的几种现象

1.只注意词汇、语法,不重视篇章内容

2.只关注局部情景,忽视课文的大语境。

3.只重视分段学习,割裂课文整体。模式限定了学生的能力 发展(即先BC后A)

六、语篇教学的意义 1.可以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整理解语篇 2.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及自主学习,只能在完整的语篇中获得

3.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只是储备及技能水平

阅读的作用和目的

阅读的目的:Reading for fun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writing 阅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选择 会使学习者的能力不断提高

从阅读入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选择 阅读不仅使学习者增长知识,提高兴趣,而且也会提高想象、抽象、逻辑等能力

阅读教学的策略运用

1.以话题导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2.以视听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 3.以语篇推进,加强过程指导 4.以任务驱动,拓展文化外延 有效的英语阅读要经过的阶段 导——感知语篇

1.设置情景 2.谈论话题 3.理解生词 4.操练句型

注意:铺垫要适当,要敢于“留白” 读——理解语篇

注意: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练——巩固运用

1.提问(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2 .复述 3.适当拓展

总之,语篇教学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吸取语言结构和背景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真实的交流,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推荐第5篇:语篇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作者:张洁娟 文章来源: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1-1-11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难教、怕教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目前我们的语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人认为小学英语不必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教法,特

别是语篇教学,认为那是初中老师的事。也不去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等问题,认为只要教完单词,对课文或语段适当加以翻译再进行朗读或表演即可。还有老师把语篇教学只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对语法等一些语言点则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死抠讲解,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规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气氛

十分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而且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已成为高年级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就粗浅的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精彩导入,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应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开始上课,师生之间进行设计好的对话,以此进入新课。在教学5A第二单元After school ,师生谈论What do we do at school?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then?学生的回答后我根据他们的回答我顺势说I see .You can play games, sing and dance...You can do all things you like after school.由此揭开了本课的课题。因为是学

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很容易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复习了常用动词词组的同时,又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二) 情境导入法,是分散难点的一种有效导入法。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诚然,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一个恰当且有效的情境创设。我在教授Unit7《After school》的A部分时,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What are you doing?》,引出现在进行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式,抓住多媒体的优势,巩固了旧知,同时又把课文中的一个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提前渗透,分散了语篇中的难点,将知识灵活运用,让学生兴致勃勃得参与其中。

(三)悬念导入法,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新颖的导入法。教师用设置的悬念拉开一节课的序幕,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一课中教师出示一些与教师相关的信息,让学生猜这些是关于老师的什么信息,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了,回答问题相当活跃’如:Your name is XX.You’re …You like…而这些信息中复习到的句型为接下来课文中介绍人物时所要用的句型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问题引领,听说实践。

(一)听力与提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呈现A部分的情景作为听力材料,同时,出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做到边听边思考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上,而不使思维停顿在某一个音或词上,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搜索,猜测意义,预设内容的发展。如在6A Unit 6 Holidays A部分语篇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整体听课文的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What date is it today? What are Mr Green and his students doing? How many holi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are they? 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整体,突显了节日背景下人物的谈话,因势利导,我组织学生理解体会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getting very excited.这句话的含义。紧接着,我再出示以下问题: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each holiday? What’s Ben’s favourite holiday? What’s Yang Ling’s favourite holiday? 组织学生再听来思考问题,同时,确保学生对文章语音、语调、节奏的逼真模仿以及语句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听力与提问相结合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听力习惯及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促使学生整体把握了语篇的含义。

(二)读与提问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

曾有位外国教授评价中国的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很令人佩服,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敢提问,或者会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牛津教材A部分的对话(语篇),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做到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而加深语篇的阅读理解。如在教6B Unit 5 The Seasons的A部分语篇教学中,我抛出问题:If you were Su Ya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ask Ben?让学生自编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找出答案,从而初步了解语篇内涵。紧接着,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根据语篇提出问题,进行小组问答,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第三遍读文章,在深入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教师选择学生回答或教师本人回答。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提问相结合的活动,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更多的学生从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进一步促使学生把语篇内容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阅读,适当练习,读写结合。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课标二级、三级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素养。又是学生后续学习之所需。

教材中的语篇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材料,教师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抓住有用信息。如6AUnit 3 It was there学生阅读时呈现如下判断题。如在6AUnit 1 Public signs时,可如下呈现复述主要内容。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时,也就读懂了文章。再通过学生回答,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但语篇阅读不能停留于此,还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录音,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比赛,分角色表演等,使每个学生会读,爱读,并能读出语感。在朗读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四.布置拓展任务,语篇教学的有效延伸。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

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相应的拓展任务。如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或是生活化的拓展语篇让学生阅读。课堂教学拓展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通过阅读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作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总之,语篇教学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吸取语言结构和背景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真实的交流,挺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牛津小学英语中低年级的语篇多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学生学起来教容易。而从5A开始语篇中包含的词汇量和句型较多,也穿插着相应的语法知识,篇幅相对较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语篇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由于语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较多,因此,为了减轻课堂上的教学压力,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方法就英语来说,主要有两个:听录音跟读和自己阅读。预习时学生可将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做上记号,这样上课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二、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情景

每个语篇都有其特定的语境,我们只有设计与之相关的情景,才能让学生从中学,并在其中运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语篇,其语境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因此,我们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之感到熟悉,能学以致用。如:教学5B《Unit3 Hobbies》这一单元,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介绍自己及家人的爱好”,在介绍过程中,渗透教学了“hobby”“collect stamps”“grow flowers”“take photos”等,帮学生先扫清了语篇学习时会遇到的障碍。学生学习时很投入,也很好奇,“到底老师和她家人的爱好会是什么呢”,教学的有效性较高。

三、设计有效、可行的活动

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要不仅有效,还要可行。首先,活动设计要生活化,我们应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力求言之有物,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其次,活动要可行,要在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的基础上设计。如:教学5B《Unit2 A telephone call》这一单元,A部分新授完,拓展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扮演Su Yang向大家介绍Helen缺席的原因及相关情况。活动过程中,学生有困难时我适当进行了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注重语篇教学的整体性

语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提高会话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重视单词、句型的讲解,还要加强对语篇内容的讲解,注重语篇教学的整体性,让学生学完后能知道:when、who、where和what,了解语篇大意。

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阅读教学的实例,从语言学和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的目的,介绍了几种语篇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A部分是对话(语篇),它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听说技能,提高会话能力;同时呈现新的词汇、功能项目和句型。B、C、D板块主要呈现词

汇和重点句型,训练语言点,为A部分话题的运用和拓展服务。E、F、G、H板块是为巩固A板块而设计的语言活动语音训练说唱游戏等活动。然而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复习——新授——巩固”的词汇、句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相对集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要求只能停留在学生理解和朗读上,对于以实践为主的英语课来说,仅靠理解和朗读是培养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对话教学尚未体现教材编写的初衷,被“窄化”或“简化”为词汇+句型教学,即成了B+C部分的翻版,学生的最终收获就是掌握一些词组或句型。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语篇教学的目的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从形式上看,语篇是一个按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体系;从功能上说,语篇相当于一个交际活动。语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篇知识的教学,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应用所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

1.语篇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凭借原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 2.语篇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合作、自尊、自强和乐于学习的个性品质。 3.语篇教学符合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有利于学生学得所学语言。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立足整体,突出语篇,培养语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内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英语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慧之母”。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到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上。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能通过讨论阅读内容,并能根据阅读内容表演。这样的要求小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做到,他们如会觉得阅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如《牛津小学英语》(以下均为同教材)6B Unit 5 The Seasons的一课新知导入前,我先问了学生几个的问题,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 seven days.How many weeks are there in a month? Three months.(用手势语让学生感知句子含义)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这些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题之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导入新知,呈现今天的教学内容,即春、夏、秋、冬及其不同的天气,同时,我向学生抛出两个问题:What are the four season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each season?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精彩的画面,不仅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制造悬念,提出问题,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音频﹑PPT等多种手段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在学习中,学生通过猜测﹑分析﹑解惑和感悟的方式使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为形成英语语言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体验了通过阅读学习取得的成功。这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6AUnit6 Holidays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在“Post-reading”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对你喜爱的节日做一个介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巩固运用所学知识,而且感悟语篇,活化语言,拓展延伸。牛津教材A部分的对话(语篇),不仅仅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因此,组织教学时应突出语篇,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内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图像逼真,能将抽象的阅读材料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多角度轻松的吸收学习内容,并使记忆长久。如在教6AUnit7Christmas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呈现,很好的介绍了圣诞节文化,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

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推荐第6篇:语篇教学

走出低效困境,实现语篇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永康市王慈溪小学 陈巧艳 邮编 321302 Tel:13646893515

【摘要】: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实践的教学不仅没有发挥语篇教学的优势,还加剧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教学目标的达成偏重一统,不符合学生差异;教学策略着眼于词、句、语法的教学,忽视语篇教学的逻辑联系;重教师的传授,轻阅读策略的指导;练习设计缺乏实用性是造成语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实现教学目标,遵循整体性教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策略的指导,分层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语篇学习,整体感知语言,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有效性

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单位,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换的保证。词汇,句子的呈现需要在典型的语篇中进行(Scott T,2003),这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语篇教学是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用。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结合教材内容将句型结构简单拼凑在一起,忽视语篇教学的逻辑联系,认为学生只有学了词汇,句型才能组段成篇,缺乏语言学习的整体联系。对学生来说,语篇的学习仅仅是增加一些词句、语法的理解,没能从整体理解语言。这样的语篇教学是低效的,学生的语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而且成了学生的应用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对于造成语篇教学低效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笔者作了一些探讨。

一 是什么造成了语篇教学的低效

(一)偏重目标一统,忽视学生差异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语篇教学是否有效,就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以一统的教学目标来及组织教学,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却并不一统,这样的教学目标或让优等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或打击中下等生的自信,学生整体的自我效能得不到实现,学习的积极性得

小学英语

不到充分发挥。这样一统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不利于最大部分的学生达成。

(二)偏重细节处理,忽视整体教学

语篇教学的本意就是让学生在典型在篇章中整体感知语言,学会语用。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割裂语篇的完整性,把词句、语法教学单独成块,认为只有完成了词、句、语法的教学,为语篇教学扫清了所有障碍,才能组段成篇,进行语篇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点的学习机械而孤立,不利于学生语感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偏重教师传授,忽视阅读策略的指导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师会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却忽视对学生有效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能很好的完成语篇的各项学习任务但当学生独立阅读语篇时却往往会心生畏惧,无所适从,学生缺乏有效的方法展开语篇的自主学习。

(四)偏重练习的程序作用,忽视其实用功能

在语篇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篇,检测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但教师会把设计练习当成教学环节中既定的程序来完成,没有考虑到练习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偏重练习形式的选择,没有根据语篇类型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练习同类重复,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 如何解决语篇教学的低效

(一)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实施目标

语篇是教师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鱼篇的学习容易成为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的分水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达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以PEP 5A Unit1 Dead and write为例,此语篇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能听、说、读、写句子: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

2、能力目标:(1)、能理解语篇大意,基本没有朗读障碍(2)、能运用读策略,自主阅读语篇,获取语篇的主干信息。(3)、能对语篇文本进行简要概述和

小学英语

复述。

笔者把学生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从高到底分成A,B,C,D„„几个层次。A层学生要求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B层学生要求达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中的第(1)目标;C层学生要求达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中的(1)、(2)目标;D层学生则只要求达到认知目标即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的更细,学生等级也可以划分的更细,以利于最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学习,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自我效能,促使语篇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二)教会学生学法,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阅读策略,为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1、默读而非朗读。

在学生独立阅读语篇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进行默读而非朗读。因为由于缺乏拼读知识而造成的词汇朗读困难会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重要障碍,成为影响学生阅读信心的绊脚石。这种困难还会破坏学生语篇阅读过程中思维的连续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完整地理解语篇,从整体感知语篇。教师要告诉学生进行默读,用眼看文本,用心去理解,跳过有朗读障碍的词,依靠已知词或关键词来理解句子和语篇。

2、猜测而不需确知。

生词是学生语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基本的障碍。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猜测,或根据旧词,关键词进行猜测,学生只需感知生词的大意,不需确知其准确意思。学会猜测不仅是教师要指导给学生的阅读策略,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

3、跳读而勿纠缠。

猜测只能解决部分生字,词,的障碍,猜测不能解决的障碍,教师要告诉学生着眼于句,段,篇的理解,跳过这些障碍,别做过多的停留和纠缠。有些生词并不真正影响对句,段,篇大意的理解。

小学英语

(三)保持语篇完整,实行整体教学

语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感知语义,学会语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篇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处理好词句,语法和篇章的 关系,在篇章中呈现词句和语法,以语篇教学带动词句、语法的教学。教学的各 个环节要各司其职,有利于整体教学的展开。

1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降低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带来的阅读困难; 2课前导入,让学生1)看标题,插图,预测语篇大意,初步感知语篇,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相关背景经验2)创设真实情境,串联起语篇中较难的词句,减轻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压力; 3课中学习,让学生猜测和跳读生词,保持学习过程的完整,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4课尾巩固,让学生概述语篇,进一步完整地体会和巩固语篇

(四)回归实用功能,分层设计练习

合理设计的练习是量化检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载体,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语篇,巩固语言知识,活用语言的良好辅助工具。设计练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篇类型和难度,练习的设计要为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做到层次分明,梯度适当,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一般可以分五层来进行练习的设计:

第一层 设计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功能的练习,用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篇,把握语篇主旨。

第二层 设计具有梳理性功能的练习,用以帮助学生理清语篇脉络,摸清语篇骨架,全面把握语篇。

第三层 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功能,用以帮助学生解决语篇中细小而关键的语言点,深入透彻地理解语篇。

第四层 设计具有归纳习性和巩固性功能的练习,用以帮学生有效归纳,强化和训练语言点,巩固掌握语篇。

第五层 设计具有拓展性和运用性功能的练习,用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语篇,

运用语言。

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用,给学生以语言思维和语言表现的空间。在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词句带动语篇的教学方法,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实施教学目标让语篇教学的效果受惠于最大部分的学生;重视整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加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琦.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小学英语教与学.2010.第十期.[2] 庄晓芬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英语教与学.2010.第十期.[3] 郑文.小学英语语篇拓展教学百例 [4] 鲁子问.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与教学

小学英语

推荐第7篇:语篇与词语语义教学

语篇与词语语义教学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学习就是读课文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北大荒的秋天》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通过充分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炼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很活跃,《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宜以诵读为主,因此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感悟北大荒的秋天。教师应根据《北大荒的秋天》的情景创设相关话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四、教学流程

1、布置预习: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较长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查阅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关地图和北大荒秋天的图片。

3、课前调查,选3名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作好摘记,以备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揭示课题,读题审题:出示地图,让学生说说北大荒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地方。然后教师介绍北大荒;再读题,说说“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所讲的‘北大荒’到底是什么地方]

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读课文,可让全班学生齐读,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难读的词句;读后思考讨论: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为什么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设计意图: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二)学习字词,读通长句

1、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银灰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几缕 漾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读音上重点注意:紫、烧、澈、纹、岭。

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

2、读长句,注意合理的停顿。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3、讨论解答学生尚不理解的词、句。

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可以先指名读,再齐读各自然段,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得比较早?还可补充词语“一叶知秋”。哪几个自然段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物产丰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读通顺句子,理解词、字。]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让学生自行识记生字字形,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会写一些繁笔的字。]

板书设计: 5

一碧如洗、北大荒的秋天 五彩斑斓 银灰 橘黄血红 绛紫

推荐第8篇: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的发现

针对我们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紧密结合。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对文章整体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和同仁们对课题《四以策略促英语弱科生转化》的研究,深刻地认识到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很重要。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通过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篇能力。那么如何发展这种能力呢?

通过不断的探索,笔者发现,复述课文能够有效地整体掌握文章,让学生根据keywords的提示串词成句,组句成段,结段为篇,一步一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习得应用一体化,很好地体现了在“运用中学英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而且还发现复述的进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相关性。学生在不断的复述实践中,逐步学会了谴词造句、组句成段的技巧,慢慢地发展了写作能力。

三、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

在上高一第七单元阅读时我是这样上的:

1.lead in,让学生看图片,并且讨论What is the topic today ? 2.First–reading(3分钟)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Read the pa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paragraph

3、Second–reading(5分钟)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1)oy’s family moved to a much smaller

house because of ______________. his mother’s death

B.his father’s new job C.the problem of money

D.his father’s losing job

2)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 ______________.A.Daniel was a new boy in the cla B.Daniel’s family moved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o London C.Roy’s father was knocked over by a truck D.the raised money might have beenstolen by Roy 3) From Roy’s story, we can know that______________.A.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person B.a happy hom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for a child C.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D.one can lose friends in bad conditions rea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4、Carefully reading, if the students have any sentences they don’t understand well, I’ll explain them to the students.(5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

1)learnt about Roy and made friends with him.2)happy things happened to Roy and he changed completely 3)fund Roy stole other students’ wallets.4)found Roy stole other students’ wallets.

然后,老师说:please retell the first paragraph,学生又很轻松地完成了。

此刻,老师说:Very good! You know how to retell, ok,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second paragraph, Can you give us some questions in order that we can use the answers to retell the second paragraph? 学生通过第一段的练习,有了信心,但是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斗志.。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接着进行第三段、第四段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复述,学生与老师一起把每段复述完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复述整篇文章,其实,第

一、二段完成之后,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复述文章就这样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之后的听文章,阅读文章也就非常轻松了。

四、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圣彼德堡的修建、毁灭、重建以及重建中的英雄;教学过程切实训练了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基本信息搜索能力、信息综合归纳能力和信息推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步骤清晰,环节连贯,过度自然,问题设置合理、有效,整个阅读过程体现了“由上而下”的篇章整体阅读理念,引导中学生注意理顺语篇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活的语言。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将能保持活跃,参与欲望强烈。复述文章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和完整地获得信息的基本能力。还有利于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然的语言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复述的过程中去,进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语言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交际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好复述,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上的既活跃有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对不同的文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推荐第9篇: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教学案例分析

育新学校 申逸剑

一、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的发现

针对我们职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紧密结合。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对文章整体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和同仁们对课题《四以策略促英语弱科生转化》的研究,深刻地认识到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很重要。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通过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篇能力。那么如何发展这种能力呢?

通过不断的探索,笔者发现,复述课文能够有效地整体掌握文章,让学生根据keywords的提示串词成句,组句成段,结段为篇,一步一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习得应用一体化,很好地体现了在“运用中学英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而且还发现复述的进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相关性。学生在不断的复述实践中,逐步学会了谴词造句、组句成段的技巧,慢慢地发展了写作能力。

三、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

在上高二第七课阅读时我是这样上的:

1.lead in,让学生看图片(悉尼各种有名的景点),并且讨论What is the topic today ?(5分钟) 2.First–reading(3分钟)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Read the pa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paragraph

3、Second–reading(5分钟)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5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 1) 2) 3) 4)

然后,老师说:please retell the first paragraph,学生又很轻松地完成了。 此刻,老师说:Very good! You know how to retell, ok,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second paragraph, Can you give us some questions in order that we can use the answers to retell the second paragraph? 学生通过第一段的练习,有了信心,但是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斗志.。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接着进行第三段、第四段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复述,学生与老师一起把每段复述完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复述整篇文章,其实,第

一、二段完成之后,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复述文章就这样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之后的听文章,阅读文章也就非常轻松了。

四、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圣彼德堡的修建、毁灭、重建以及重建中的英雄;教学过程切实训练了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基本信息搜索能力、信息综合归纳能力和信息推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步骤清晰,环节连贯,过度自然,问题设置合理、有效,整个阅读过程体现了“由上而下”的篇章整体阅读理念,引导中学生注意理顺语篇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活的语言。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将能保持活跃,参与欲望强烈。复述文章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和完整地获得信息的基本能力。还有利于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然的语言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复述的过程中去,进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语言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交际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好复述,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上的既活跃有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对不同的文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瑛瑛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24期

[2] 钱红 基于“工学交替”的示范性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月8月

推荐第10篇:五年级语篇教学

六年级语篇教学《The Little Mermaid》

教学内容:取材自小学英语语篇拓展教学百例

In the sea, there is a little mermaid.She has no legs, but she has a long tail.She can dance and sing.She is very beautiful.

One day, the prince falls into the sea.“Help! Help!” He cries.The mermaid hears the cries.She swims to the prince and saves him.

The mermaid looks carefully at the prince.He has blue eyes and short hair.He has two long legs.She loves the prince.So, she wants two long legs, too.

She asks the witch to help her.The witch says, “OK, my girl.But you can’t sing.”

Now, the mermaid can’t sing.She is so quiet.But she has two long legs.She can dance for prince.She is so happy.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描述他人外貌特征。

2.能通读、理解这个语篇故事、并能回答相关问题。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语篇故事。 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

2.第三人称单数后动词加S的用法和读音。难点:复述故事内容,三单人称加S。 教学设计: Warm-up 1.Greeting:

Good morning, cla.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You can call me Mi Zhang.Nice to meet you! 2.Game: At first, let’s play a game between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pictures.For example: Boys say: ride a bike, girls say: rides a bike.Understand? Ready? Go! (run, sing, swim, draw, jump, ride, write, make, read,watch TV, wash the clothes, do homework,fly) 男女生比赛,画正字来计分。时间停,出示一张幻灯片:出示以上所有词汇。 3.Free-talk

Next, let’s do a quick response.Answer YES or NO quickly.(幻灯片出示问答句) Do you watch TV after dinner?

Do you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 everyday? Do you play basketball in P.E.cla?

Does he play basketball in P.E.cla?

Does your father watch TV after dinner?

Does your mother read newspapers everyday? Does your brother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Does your sister play computer on Sundays? Does your English teacher go to school on foot? Does Mi…teach your English? Does your pen pal swim in summer? Does your uncle live in Hangzhou? …

Presentation

1.教学第一段。(sea→美人鱼的特征→课题→美人鱼会干什么→复述)

①OK, stop here.Boys and girls, I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But you just know my name and my job.Please gue, What do I like? What’s my hobby? (出示画笔和调色板的图片) I like drawing pictures.Today I draw a girl, and I bring it here.She’s from the sea.简笔画海。领读sea.

②(出示美人鱼图) Look! What’s she like? (She has no legs, but she has a long tail.)

③Who is she? She is a little mermaid.引出课题: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The little mermaid》板书课题。领读。

④What can she do? Please gue.(She can sing and dance.)Is she beautiful? (Yes, she is.)

⑤跟老师复述整一段。

2.教学第二段(Prince→falls into→cries→hears→swims→saves→复述) ①I have another friend.Look at the picture.He’s the Prince.(出示国王、皇后、王子的图片) 领读Prince.

③But the prince falls into the sea.利用板书演示fall into。 板书 fall into falls into 操练:幻灯片出示一条船沉入海里。一只风筝掉进水里。一个球掉进洞里的图。

④简笔画画出王子喊“Help!Help!” he cries.学习cry→cries.演一演王子哭的样子。

操练:出示婴儿哭的图片,奶牛哭的图片。

⑤hears the cries.幻灯片:h + ear(耳朵图)=hear 板书hear→hears

⑥学习swim和save。利用板书演示这两个动词。 并板书swim→swims.save→saves.让学生猜测save的意思。

⑦跟老师复述第二段。

3.教学第三段(听→回答问题1→carefully→问题2→爱上王子也要腿→复述) ①看着幻灯片,听录音,找出问题,并划出来:

How does the mermaid look at the prince?

What’s the prince like? ②回答第一个问题:How does the mermaid look at the prince? She looks carefully at the prince.让学生猜测carefully的意思,领读carefully.操练:同学们认真看黑板的图片,一学生仔细看书的图片。

③回答第二个问题:What’s the prince like? (He has blue eyes and short hair.He has two legs.)

④Next, she loves the prince.So, she wants two long legs, too.板书love→ loves want→ wants

⑤跟老师复述第三段.

4.教学第四段(听师讲述→回答问题→跟师复述)

①Who helps the little mermaid? Please listen to me.利用女巫图和板书演示。 ②回答问题:The witch helps the mermaid.③跟老师复述这一段

5.教学第五段(同桌自学→回答问题→跟师复述) ①同桌间带着问题学习第五段。Can she sing? ②回答问题:No, she can’t.③跟老师复述这一段

6.Listen and number 听整体录音一遍,给5幅图排序.Check the answers.

7.齐读课文一遍,小组内读一遍,完成以下问题,并把答案写下来。

①What can the mermaid do at first? ②What’s she like? ③Can the prince swim? ④Does the witch help the mermaid? ⑤Can the mermaid sing at last(最后)? Check the answers.

Consolidation 1.复述故事

第11篇:语篇教学教学设计

Modle3 Unit1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教学设计

一、任务启动

1.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2.Review the phrases

T: Boys and girls, Let’s do some actions .I say you do .“ watch TV listen to music

sing a song write a letter .take a pictur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ride a bike ,fly a kite .” Ss:Do the actions T: Ok ,We can do these actions ,what can Sam and Amy do? Now ,look and listen .(play the tape )

Chant

Sam can ride a bike.He can ride his bike .Amy can fly a kite .She can fly her kite.

Ss: ...Who can read this chant ? S1: …

T: Now let’s chant together :

Ss: ...T: 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match .Who is the winners . Boys chant Girls chant T: I think the girls are the winners ....

二、任务呈现

T: Congratulations ! Now Sam can ride his bike .Amy can fly her kite, What about robots ? what can they do? Today we will study M3 U1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板书:M8U1) .Through today’s learn ,we can talk about something in future .三 、任务准备:

T: Look at the picture (带有机器人图片的课题) 1.

Can you gue :What’s the meaning of “robot ”

S1:机器人

T: Can you read this word? Ss: No l T: Read after me , robot

1

Ss: robot

T: What can robots do?”,请学生大胆发言,如:“They can walk.”“They can sing.”教师给予积极肯定。

2.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T: First .read the dialogue and find the new words..1).Does Amy often play with dolls ? 2.)Does Amy often clean the room ? 2.出示学生照片,进行问答,并引出知识点。

T:(走到一学生前问)Do you often clean the room ? (连续问两名学生) Ss:

T: look at photos.Who is he ? Ss: (指着这名同学说)He is ...T:(走到这名学生前问)What are you doing ? S :I am helping my mum .T: Do you like helping your mum? S :

T:Do you often help your mum? S :(1)、学生看课文听录音回答问题:

a.Can Daming’s robot walk?

b.Can Daming’s robot talk? 学生画出含有can的句子,教师板书。 (2)、学生再次听录音回答问题: c.Will robots do everything? d.Will robots do the housework? e.Will they help children learn? f.Will they do our homework? 小组讨论,画出含有will的句子。

(3)听录音,模仿语音,学习重点句型。 (4)再次听录音并跟读。

(5)、表演对话。 Step 4Practice

1、课件显示课文内容梗概,学生选词完成填空。Talk/robot/walk/housework/homework/will/learn Daming has got a____.It can_____.It can_____.One day robots_______do everything.They will do the______.They will help children______.They won’t do our____.

2、出示图片(课本第15页),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然后每组选代表说出答案。What will robots do? Picture1:Robots will make cakes.Picture2:Robots will help children learn.Picture3:Robots will sing songs.Picture4:Robots will write letters Picture5:Robots will take pictures.Step5Consolidation

1、利用机器人的服饰,请同学们到讲台上表演,看谁的机器人本领大(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未来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复述,还可以 2

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

(1)Hello,I’m a robot.I can … I will… (2)Look,this is my robot.It can… It will…

2、课件展示各国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

T: Good boy ,good habbit.

第12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心得体会(优秀)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心得体会

阜新市彰武县兴隆山九年制学校

2013年5月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小学英语语篇》课题,我感受到,作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也从这中获得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用的。

我把这些知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故事教学、语篇教学、生词处理、把握提问时机的策略以及小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

首先是故事教学,在资料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故事教学的内容。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故事教学模式:

1、故事教学前的准备活动:学生兴趣准备、背景知识准备、语言准备。

2、故事中的教学阶段:谈论故事、理解故事、初步朗读故事。

3、故事后的学习活动:综合、运用、发展。

二、故事理解过程的设计:

整体感知——部分理解,层层深入——整体产出;点面结合,将故事按情节分段处理;对故事情节较多的课文进行逐图处理。

三、故事教学的意义:

1、

2、

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 能提供与情境紧密相连、意义相对完整的语言输入。 能有效突出语言的表意功能。

四、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和相应的活动设计:

1、阅读前活动设计

(1)介绍故事背景或预测故事内容。 (2)适时、适度地介绍教学新的语言点。

2、阅读中活动设计

(1)速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验证阅读前的猜测。 (2)逐段阅读,获取细节信息,了解故事进程及线索。 (3)复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3、阅读后活动设计

(1) 表演、复述和改编故事。 (2) 个性化学习活动。

五、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故事教学:

1、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1)挖掘故事中的矛盾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帮助学生构建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借助图片或简笔画,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 (4)通过猜想续编故事,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2、挖掘故事之间的联系,以旧代新 (1)挖掘词汇之间的联系。 (2)挖掘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感 (1)通过实物让学生演绎故事,体验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未知的事物。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1)分层选择朗读内容,给更多学生展示机会。 (2)设计贴近故事内容的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 (3)双耳听故事,双手拼故事。

六、后续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故事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内容,体现了故事教学的层次和过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推测、关注大意,寻找细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篇教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接着是语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关于语篇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模式 (1) 读知大意 (2) 扫读单词 (3) 读练辨析 (4) 读明细节 (5) 读能扩展

二、语篇教学的探讨

1、

2、

教学时间的分配要合理 教与学的比例要适当

(1) 让学生自主提问 (2) 让学生主动思考

3、教学的方法要有效

(1) 在语境中合理猜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在阅读中感悟——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 在比较中领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4) 在运用中掌握——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语篇整体教学的策略

语篇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

阅读前,教师可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篇的学习活动;阅读中,教师应以语篇为载体,创设丰富的语境,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语言;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内化并运用新知识。

四、语篇教学之本

1、

2、

3、确立目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教学要求——知意会读,初步运用。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操练句型、讲解语法,而在于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并获得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部分则是生词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阅读教学中生词的处理方法

1、阅读前处理 (1) 在情境中学单词 (2) 以旧引新

2、阅读中处理

(1) 一目了然,快速阅读。 (2) 上下联系,推测词义。 (3) 同义转换,丰富语言。 (4) 总结归纳,深入理解。

3、阅读后处理

(1) 突显话题引入语,发展交际能力。 (2) 通读全文,加深意义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插图,直观明了;系语境,层层深入;抓住文眼,融会贯通;文化渗入,加深理解;情感教育,深化主题等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生词。

二、阅读中生词的处理方法

(1)针对阅读文本中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通过肢体语言、图片、实物或者巧设语境解释词义; (2)对那些能通过上下文语境线索推测出词义的,则留给学生自己解决;

(3) 也可以在阅读前不统一讲解生词,而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讲解;

(4)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划出不认识的单词,并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5) 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方法。 三 、阅读后的单词巩固活动

包括找同义词、找反义词、找同属类词或上下义词造句等 第四部分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时机的把握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1)、当学生产生疑惑是及时提问 (2)、看似无疑实则有疑时及时提问

2、准确把握教学的关键之处

(1)、围绕关键内容提问,帮助学生理解 (2)、在关键环节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3、及时捕捉教学的生成之处

(1)、生成正面信息时应及时加深理解 (2)、生成反面信息时应及时正确引导

最后一部分,则是小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培养学生的略读的技巧

略读可以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文字材料中迅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猜测技巧

主要包括猜测故事内容、猜测词义、猜测故事结局、猜测故事的

后续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寻读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寻读的技巧:从文找出不会的词语,查找关键词,填写表格,回答一些理解性问题或判断题等。

四、指导学生将信息图表化的方法:主要有思维导图和表格两种方法。

第13篇:学习《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心得体会

2016年3月,有幸参加《语篇意识下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题组,并学习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现将主要的学习心得归纳如下:

1.语篇教学不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专利,低年段也可以进行语篇教学,可以称作小语篇。

小语篇:5-6句,如介绍我的朋友,宠物,家庭等等,以简单基础和常见的小话题进行。

高年段:8-10句,对基础话题适当延伸拓展,对语言难度和句式变化等方面要求提高和丰富,类似于口头作文和小型演讲。

2.语篇教学应该尽量形式多样,以趣味性为基础原则,尽量避免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层面:加深对语篇的认识,改善教学行为,科学设计语篇教学。 学生层面:培养阅读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方法:避免传统的做阅读题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篇阅读的快乐感,而不是恐惧和厌烦,可采取:引读、略读、训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语篇教学应该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加一点,减一点,选一点,改一点,编一点。

加一点:语言文化的适当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减一点:对于学生无法掌握和目前比较困难的知识和语言点适当减一点,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持久的坚持能力。

选一点:选取与所学教材和语篇相类似的文本,进行巩固和实践应用,做到学以致用。

改一点:对于现有材料进行适当改编,提高学生的灵活能力。

编一点:将语言点融入故事或诗歌当中,进行新的创编,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4.课堂提问学生,要有一定的时间差。

教师抛出问题进行启发思考或对文章进行理解,不要过于匆忙,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的时间,做到先思考后回答,而不是问完立刻回答,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毛躁和马虎的习惯,对知识不求甚解。

5.一些优秀的语篇教学模式探讨。

语篇教学,通常指有一定文本内容的文章教学,常常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部分,三部分相辅相成,各有其基本原则。

读前活动重兴趣(如:问题启发,谜语,情境创设,背景知识介绍等等),读中活动重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行理解:如:问答,填空,对话,表演,歌曲创编,诗歌等形式),读后活动重发展(读后的任务设置:海报,采访,编故事,续写文章,改写文章等等形式)。

6.加强教师和校际之间的交流和探索,深入挖掘主题,不流于表面,真正达到研究源于需要,研究促进教学。

针对一次语篇教学的文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和探讨:课前研讨,教学设计,实践课程示范,评课研究,总结改进,再设计,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作为资源共享。这有些像我们的多人同课多轮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总之,语篇教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其实大家都有一定的体验和经验,如果能够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和逐条剖析探讨,形成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并将语文和英语的模式相互借鉴,我想语篇教学的效率会更加提高。

第14篇: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摘要: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话语不连贯而引起的误解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探究语篇连贯现象,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歧义和误解。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结构层次、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地分析,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一系列认知过程,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连贯;语篇分析教学

1 引言

现代语篇分析最早应追溯到二十世纪语言学的重要学派——布拉格学派。他们把话语、语篇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许多在现代语篇分析中占重要地位的概念和思想——主位与述位、已知信息与新信息、语境与语篇等,同时强调句子是整个篇章的一部分,句子分析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不断流动的语篇(姜望琪,2008)。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西方语言学家开始了对语篇连贯问题更广泛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连贯性往往被视为语篇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连贯与认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语篇连贯性进行概括性论述,进而探讨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 2 语篇与连贯

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黄国文,1988),既可单句,亦可长句,既可口语,亦可书面语,但逻辑结构须严密、语义要连贯。这种连贯表现为语言结构、语言的组成成分关系以及语言结构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换言之,语篇连贯的实现取决于语篇构成成分之间语义或功能上的联系。

一般地,对连贯理论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把它看作社会现象,一是把它视为心理现象。 Halliday & Hasan (1976)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把语言使用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然而他们提出的五种衔接纽带——指称( reference)、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 ellipsis)、连接( 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却无法解释某些缺乏这些衔接手段但连贯的语篇。Givon(1955)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连贯的本质和实现手段,认为语篇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 external text)的连贯,而是能生成、能储存、能提取的内在语篇(mental text)的心理连贯,是受话人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协调以达到彼

此理解的主观行为(朱永生、严世清,2001)。Reinhart 则提出了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explicit and implicit coherence)。显性连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而实现,是语言内部的衔接,与读者和作者双方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隐性连贯隐藏于语篇的深层,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来实现语篇的文理通顺。在命题与命题之间缺乏明显连接的情况下,读者需要利用语用和其它有效手段推导出其中的隐性连接意义,从而建立语篇连贯。这一过程必须依赖于读者把新信息与大脑中已存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相关联,以语篇的结构、语境、衔接手段等提示激活已有知识,并运用各种策略建立、修改命题直至构建出完整连贯的心理表征,从而正确地理解语篇。

3 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

语篇分析,又名话语分析,是借助对语篇表层结构特征(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深层结构特征(语义关联、逻辑关联)的描述和解释,寻找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内在规律性,并探讨语篇的各种功能特征(朱颖、马静,2007)。语篇分析教学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其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既重视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又强调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对篇章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3.1 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

宏观结构通常是指语篇整体的语义功能的总体连贯,属于语篇的高层次语义结构。宏观结构分析是对人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的假设性论述,主要涉及对语篇的体裁分析、连贯推理的分析等,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超结构(superstructure)与意图,进而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 (1)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从宏观层面探讨语篇模式的理论构架和普遍特征。语篇体裁是高度抽象化的篇章模式, 它能体现出表达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体裁就不一样,其认知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无论语篇模式是什么形式,都必须是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符合逻辑的有机整体。

语篇体裁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记叙文多注重事件经历,其教学应在指导学生把握叙事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组织和发

展语篇的;议论文强调逻辑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技巧,按照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递进层次,分析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文注重条理性,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又要注意事实和数据,掌握作者用以说明的角度和方法。

鉴于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不同的侧重点,语篇分析教学应施予不同的方法。在体裁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上展开分析,从写作和修辞上进行体会,或者跳出课文的框架,从世界观上进行探讨,进而对作者的笔调、语气、修辞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研究(赵崇华,2000)。

(2)连贯推理分析

一般地说,推理指以若干命题为前提得到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认识活动(徐盛桓,2005)。任何话语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个词项的意义总和,作者的交际意图往往会超出他所表达的字面意义。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文本语言不断激活读者的已有知识框架,形成有机的心理图式,从而作出不同的语义推理的过程(熊学亮,1999)。语义推理中读者凭作者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读者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来理解信息(新信息),并作出预测、推理和解释。

请看下面的例子:

“星期六下午你来参加音乐会吗?”圣诞节刚过,克莱拉就问他。 “我答应要去威利农场”。他(保罗)回答。 ( 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Chapter X) 克莱拉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提议,她期待对方做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而从字面意义上看,保罗的回答和克莱拉的问题并不相关。如何理解保罗,需要克莱拉根据当时的语境再结合自己的认知环境进行推理,提出“保罗必须去威利农场”的语境假设,并从中推断出“他不能参加音乐会”的语境暗含。这一语境暗含是以新旧两种信息为前提得出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从而实现了交际双方心理互动上的一种无形的连贯(姜菲、董洪学,2008)。

在语篇阅读中,推理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无论是对字词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来完成。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重视对词语语义演变的认知过程的分析,正

确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内涵,获得作者意图传达的全部真实信息,以实现双方话语的连贯。 3.2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涉及的是句内和句际的意义关联,也称语义功能的局部连贯(inter-sentential- relations)。微观结构分析从句子层面出发,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极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的延伸和扩展,揭示语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训练学生对语篇进行连贯分析的能力。

(1)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是话语的基础,主位结构体现谋篇意义。一般来说,在篇章中,主位即在语境中自然存在的内容,它提供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即作者要传递的新信息。“一段篇章构成的过程正是作者运用语言手段,以已知信息为出发点,引出未知信息来阐述、说明已知信息,推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述位对主位进行阐发的过程。”(徐盛桓,1985)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讲话者需要对主位做连续的选择。主位述位推进就是指话语主位的选择和排序,它们互相之间的平行连接和上下层次,以及它们跟上一级篇章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之间的关系,跟整个篇章的关系,跟环境的关系。主位推进可以看成故事情节的脉络。按照Danes(Dokulil & Danes 1958/2004) 的分法,有三种主位推进模式: ①简单线性主位推进,即

以及对语篇所衔接的语义或内容的深层理解。

(2)衔接手段分析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存在于语篇内部的、使其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 Hasan, 1976)。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是语言表层的、形式上的连接,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手段是语篇中的纽带,在语篇的构建中起着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手段则通过同义、反义、上下文、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的语义连贯。隐性衔接通常是指语篇的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属于语言深层的意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语篇的隐性衔接将那些没有言明但却隐含在语篇之中的言外之意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意义。语篇借助各种衔接手段获得连贯性,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实现文理通顺。

请看下面的例句:

Jackson is a good office worker,but he is a bad husband.这句话使用了三种衔接手段:①he指代Jackson,产生了前后两句的照应关系;②反义词good和bad具有同现意义关系(指文中的一个词的对象一定有另一个与之相搭配的词出现,形成衔接,构成意义上的联系),具有在同一语义场共现的特点。③连词but连接前后两句,所表达的转折意义与反义词同现加强了语义间的对应关系。

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语篇。衔接关系产生的连续性是语义的连续性,所以衔接手段在理解语篇过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各种不同的衔接链,以便正确地理解语篇。 4 结语

阅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并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语篇阅读教学应强调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强调语篇意义的绵延,以及从动态的语篇中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对语篇体裁框架、连贯推理的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语篇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以及有效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综合语篇内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

语篇的微观分析,引导学生找准语篇结构中的主位—述位、信息流程、衔接手段,培养其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 ] Dokulil, M.&F.Dane 1958/2004.On the so-called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A].Reprinted in P.Luelsdorff et al.(eds.).2004.Praguiana 1945-1990[C].21-38.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 2 ] Holliday 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

[ 3 ] 姜望琪.现代语篇分析的萌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188-195.[ 4 ]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5 ]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67-186.[ 6 ] 朱颖,马静.学术语篇引言的体裁分析[C].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60.[ 7 ] 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42-44 [ 8 ]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10-15 [ 9 ] 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 10] 姜菲,董洪学.从关联理论视角看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75-78.[11 ] 徐盛桓.再论主位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Languag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rent theory

Xu Xing-fa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 of human relations, misunderstanding is extremely common because of the incoherent words.So inquiring coherent phenomenon is helpful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Discours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sion theory studies the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discourse, strees that students participate the teaching cognition proce as the teaching main body,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develop and train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Key words: Discourse; cohesion; discourse analysis teaching

第15篇:英文政治演讲语篇分析

摘 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情态化,词汇衔接为根据,并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英文政治演讲稿为语料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 关键词:及物性 情态化 词汇衔接 语篇分析 政治演讲

一、前言

韩礼德(1970,1973,1985/1994/2004)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function)。而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74)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而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的角度对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意义”是一条广泛应用的原则。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在英语政治演讲的演讲稿的语篇中,演讲者因为所要表达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其演讲过程中相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的不同,所以演讲者在撰写政治演讲稿时对其语言要有所选择,如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及物性情态量值,语篇衔接方式,就意味着表达不同的意义,撰稿者需要反复考虑琢磨怎样措辞怎样组织篇章结构才能使使信息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以便更有效地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同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因其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的不同,其语言必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其语言使用特征上在某些方面却存在共性,现在我们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为语料对其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词分别进行分析。《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演讲稿出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综合教程3》(第二版)的第八单元的page B。

二、政治演讲

通常情况下,“演讲”和“演说”被人们视作同义。所谓的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 2003:4-5)。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李元授,周昆山 2003:

29)。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施政演讲、就职演讲,各级领导宣传大政方针和实施计划的演讲,以及人们在政治集会上代表一定阶级,政党或个人发表的演讲等,都是政治演讲(ibid: 29-300)。

在具体的演讲活动中, 演讲者以各种身份登场,带有各种各样的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根据演讲的内容来分,演讲可以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生活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等五种类型(邵守义 1991;49)。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作为英语政治演讲的语料进行分析。

三、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微观语言特征

1、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并指明与各种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及物性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2)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3)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4)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5) 言语过程(verbal proce)和(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

通过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中各小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我们发现六个过程类型出现了五个过程类型,其中行为过程没有出现,其他五个过程出现的频率大不相同,现统计如下:过程类型过程数量过程总数量过程百《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及物性分析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用的最多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41,43.6%),其次是关系过程(28,29.8%),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占总的物质过程类型(69,73.4%)。心理过程排第三位(14,14.9%)。第四位是存在过程(6,6.4%;),最后一位是言语过程(5,5.3%),行为过程没有用到。在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中,伊扎克·拉宾对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使用比例相对大于其他过程,过程类型呈现上述分布比例的原因是因为一篇强有力的演讲稿以客观地陈述事实,合理的逻辑结构,或强烈的情感表达为基础的。

将物质过程运用于英语政治演讲中,尤其象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具有说服性的政治演讲,通过物质过程向听众展示民众及演讲者本人对和平的向往,对暴力的痛恨。号召鼓动听众起来采取行动。伊扎克·拉宾通过物质过程的使用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使听众困惑。

2、情态分析:情态量值

Quirk 等人(1985:219)把情态看作是演讲者对命题的真实性的判断。在客观上,真实性存在归一性(polarity),非此即彼。Halliday 把情态和归一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情态指的是“是”与“非”之间的意义领域,即肯定和肯定之间的中间区域。既然情态表达的是肯定和否定意义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演讲者可以在肯定和否定之间通过不同的情态词把他的命题表达的更趋于肯定或否定。不同点情态动词通过其具有的不同的量值可以表达不同的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

在任何语篇中情态动词(如 will, should, could,can 等)是实现情态化的方式之一。情态量词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级。下面表格是情态动词 must, need,will,would, shall, should, may, can, be able to 的情态量值(Holliday 1994:362;2004:624):

情态

动词must nee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may can be able to

情态

量值

高量值中量值低量值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

演讲稿中总共有3 个情态动词出现,分别是will、must,can,每个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如下:

情态动词频数%

will 7 63.3%

must 3 27.3%

can 2 18.1%

从表中可以看出will 作为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最高(7,63.3%),其次是can,must,(3,27.3%;2 ,18.1%;)。伊扎克·拉宾用限定性情态动词,且是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来表达实现以巴和平进程的概率,即用情态动词表达可能性,政治演讲家用情态动词来表达可能性可以看作是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一种礼貌策略。因为情态表达是肯定和否定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情态的使用是避免将事情绝对化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听众更愿意接受政治家们所传

递的信息,这样就会增加听众认可信息的机会,避免听众对其主张或观点挑战和批评, 最终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要和平,不要暴力!》中作者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 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整个以色列人,所有犹太教民,许多阿拉伯世界人民,全世界的人民的为争取和平,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所承担的义务。在英语政治演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因为强有力的鼓动力量需要蕴涵于英语政治演讲中。政治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或鼓动,或宣传,或批驳,这都需要引起听众的强烈的共鸣,需要有强有力的鼓动性和号召性,需要表达政治演讲家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美国总统通常在其就职演说中表达与其人民的共同的美好希望和英雄梦想,并展示其雄才大略和施政纲领,除此之外,总统们往往要表达为了实现其英雄梦想和远大宏伟的目标自己和全国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演讲稿作者用can,说明实现巴以和平进程的潜在性与能力。鉴于从语义上讲,表潜在性的成分任隶属与情态系统,韩礼德视其为情态的另一种类型。在英语中,潜在性可分为三类:非明确主观取向,由can 来体现(无明确主观取向);

非明确客观取向,由 be able to 来体现;明确客观取向,由it is poible (for) 来体现(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李占子,2005:152)。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我们可以找到用低量值,poble 表示可能性,如:

1、it will be poible to make peace.(明确客观表

可能性)

2、But,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this Government’s existence, the Israeli people has proven that it is poible (明确客观表可能性) to make peace, that peace opens the door to a better economy and society; that peace is not just a prayer

还出现用动词表达情态意义,这可用来表达作者本人的主观性,具有明确主观取向。例如:

1、I have always believed ( 明确主观)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want peace and are ready to take risks for peace.

2、I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w a chance for peace, a great chance.(明确主观)

3、衔接连贯分析:词汇衔接(1)词汇衔接的定义Halliday & Hasan 合著的《英语的衔接 》( 1976) 认为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其中,词汇

衔接(lexical cohesion) 是指通过词汇语义的选择、组织和聚合,建立起一定的语义衔接关系,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韩礼德在书中指出词汇衔接即“用词汇复现、近义词、上义词及其他语义关系把篇章中的句子连接起来……语篇的主题是由词汇衔接的贯通而得到实现的”( 1976)。英国另一位应用语言学家Hoey (1991) 认为“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的主要手段,篇章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词汇关系的构造而产生,篇章中的各个句子通过词汇语义关系得以相互联系,使得对一个句子的解读除了依靠句法手段之外,还必须依赖同一语篇中词汇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

(2)词汇衔接的方式

黄国文先生(2001) 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通过对《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词汇衔接在其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重复是其最主要的衔接方式。重复是在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它与句法衔接中的重复不同。句法衔接强调同样结构的重复出现.词汇重复是一个单词或词组的重复。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说中重复词或短语占很大的篇幅。如:peace, 26

次;chance,5 次;democracy, 2 次,democratic( 形容词)1 次;election,2 次; violience3 次; I want to 5 次,poible to,2 次; more than,2 次; prayer,2 次; aspiration,2次; partner,2 次; enemy,2 次; do one’s part,2 次;conflict, 2 次; pain,3 次; path, 3 次; a militaryman,2 次;here,5 次等等。以色列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通过对关键词peace 的26 次重复使用及其他词的重复使用向听众阐明实现和平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代所有正义的听众表达了其渴望和平,反对暴力的心声,从而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抓住时机,最终采取实现和平,维护和平的行动,达到通过演讲实现其政治目的。如的两次使用表明以伊扎克拉宾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已经从事反对暴力,实现和平神圣事业许多年了。Partner 的两次使用表明实现和平需要人加入,一起奋斗!同义词与反义词在本篇中也起到了衔接语义的作用。同义词与反义词正确运用,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也是篇章衔接的方式之一。在《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语篇中也有其他的衔接的方式如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同义词:Peace,election,democracy,course,p a t h , r o a d ; f o r p e a c e , w a n t p e a c e , d e s i r e peace, support peace, every opening, and every poibility.反义词:peace 和 violence; Against violence and for peace, desire peace and oppose peace,the path of peace and the path of war; 局部与整体词是表示个体和整体的“内包”关系, 是一种实体的“内包”。这种衔接方式在《要和平,不要暴力!》倒数第二段,作为一种衔接方式出现,如:the Israeli people;To the Jewis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many people in the Arab world,the entire world

总结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根据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从及物性,情态化, 语篇的词汇衔接三个方面)。通过以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为语料,对语篇中的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中的词汇衔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物质过程是使用最多的及物类型其次是关系过程;限定性的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的使用频率最高,来表达一种概率即否定和肯定中间区域的一种可能性,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 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承担的一种义务;重复是《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的语篇衔接的最主要的词汇衔接方式。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演讲目的,及特定的听众决定了任何英语政治演讲稿都有其共同的语言特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也不例外。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中表现的语言特征(及物性、情态化、语篇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就折射出了所有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如在英语政治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编:《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年。

[3] 胡壮麟、李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1997 年。

[5] 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邵守义:《演讲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王立非、李平:《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的情态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5)。

第16篇: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摘 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单句而忽略语篇,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话语标记语,以及对语篇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教学中兼顾局部与整体,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语篇中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篇 语篇分析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培养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注重英语的词汇搭配和单句的分析与理解。学生的词汇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不一定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未得到提高。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篇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不谋而合。

二、语篇分析理论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单个的生词或短语着手,以单个的句子为单位,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忽略了对篇章信息结构、衔接手段和话语标记的分析。事实表明,仅仅停留在单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层面,不足以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语篇意识,引领学生从更高层次的语篇、语境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所谓语篇(discourse),是指“高于句子或小句的语言单位”(Stubbs,1983:1)。语篇可以是短短的几句,也可以是篇幅很长的篇章。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借助行为科学、认知语言学、哲学、信息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语篇的重要性,出现了两个并列的术语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和text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两者意义基本相同。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语篇教学立足于整体,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策略,围绕篇章主题、段落推进、情节发展,将篇章的宏观欣赏与微观分析紧密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并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举。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引导学生理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主旨大意及重要事实,对全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合理推断,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语言研究的成果与教学实践的“联姻”,使语言学在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据。从理论到实践,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语篇分析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得以充实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1.分析信息结构

语言结构遵循从已知(given)到未知(new)、从确定(definite)到不确定(indefinite)的原则。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A girl called while you were on your break.She said she’d call back later.(你休息的时候,一个女生打来了电话。她说晚些时候会再给你打电话。)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女孩(a girl),因此第二句中的she就是已知信息。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在功能表达中的结构差异。包含未知信息的名词短语经常使用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比如:完整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性的修饰语或者关系从句等。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李荫华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中的第六单元Text A “A Valentine Story”为例,布兰查德描述第一次和霍利斯?梅奈尔见面时的情景:A young woman was coming toward me,her finger long and slim.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her eyes were blue as flowers.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 and in her pale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这段话用了名词短语、修饰性的语言和关系从句来凸显未知信息,一位“如花似玉、生机盎然”的年轻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相反,已知信息在行文中往往采用更为“节俭”的形式,有时甚至完全省略。

语言信息结构分析中,还应重视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话题是“关于什么”(what the utterance is about),也就是一个句子的“关注中心”,在英语表达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例如:After tea,will you please go shopping with me?”“After tea”是句子的话题,但并不是句子的主语。述题是指“话题怎样展开“(what is said about the topic)。虽然在英语中,标记一个句子的主语比标记一个句子的话题更普遍,但是主题的标记在语言的信息结构表达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功能-结构在行文中的不同表达。

2.分析句际关系和句子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句际关系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句内含义。英语的句际关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对应关系、并列关系、分解关系、顺序关系、重复关系、分指关系、解释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句际关系的实现,可以通过显性衔接手段(cohesion),也可以运用隐性的富有逻辑性的连贯手段(coherence)。韩礼德(Halliday,1976)认为衔接“是每种语言都具有的(谋篇元功能的一部分),把语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语言资源”。他将语篇的衔接手段分为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连接词(conjuction)五大类。照应是指使用照应词,如:it,they,he,she和指示词,如:this,that,以及冠词the的衔接手段。参照分为内参照(endophoric reference)和外参照(exophoric reference)两种,前者指的是参照的信息存在于文本(co-text)中,后者是指参照的信息依赖于情境(context)。词汇衔接又分重复(repetition)、同义词(synonym)和上下义(superordinate)等内容。在分析句际关系时,对容易产生歧义的衔接手段如省略、替代的部分应该重点分析,帮助学生清除障碍,获取正确的信息。

如果衔接手段体现文本的表层结构,那么连贯则体现在篇章的深层结构上。理解连贯的关键在于解读文本的人,而不在语言本身。因此它是语篇中的隐形逻辑,也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文章中看似独立的句子怎样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以及句子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联系。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启发学生注意显性的衔接手段外,更应重视无显性衔接手段,结合文本的语境、文化常识、逻辑知识和修辞手段来全面分析文本。

3.分析话语标记语

英语中的and,anyway,Imean,well,oh,yousee等都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这些统称为“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是指“常用于句首的表达,可以从句子中分离”(刘润清,2006:180)。从广义上讲,话语标记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对话语结构、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的表达式,是整个句子的“副产品”,本身并没有意义或者很少负载意义,需要通过语境或者依附在它们身上的常规语用意义才能得到理解。其作用不是局部的,而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但是能表现话语结构(Schiffrin,1987)。根据关联理论,在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能显示出任何命题在推理性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的最佳的关联性(Wilson & Sperber,1993)。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互动性和文本性的功能,对话语的连贯性和结构起着重要的粘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话语标记语在篇章中的“隐形逻辑”,推断出正确的语用意义。

4.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不具有任意性。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联系,语言意义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话语和社会政治及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戴炜华,高军,2002)。在分析方法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学习中存在批评维度缺失的现象,学生对西方的语言和文化霸权缺少应有的批判意识,文本中的隐含意识形态差异常常被忽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文本的来源、文本的预设读者、文本的语言策略、语法特征、逻辑连接、文本的语态,以及文本体现的交往惯例等诸多视角,阐释语篇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从而引领学生挖掘语篇中隐含的权利,理解语言的限制和话语方式。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知识,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话语标记语。在教学中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篇鉴赏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1987.

[3]Stubbs,M.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l,1983.

[4]Wilson,D.& D.Sperber.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J].Lingua,1993(90):1-25.

[5]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6]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冉永平.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17篇:如何进行语篇教学

如何进行语篇教学

神星镇中学 王志国

关键词 语义连贯,情景体验,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掌握关键信息。 摘要 找准一个切入点,追寻一条主线,在“点”和“线”的牵引下,“上挂下联,左右逢迎”,以点带面

英语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初中英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基础太差,小学学的知识太少,掌握的词汇量少,交际能力差,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阅读、对话、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并结合以课堂项目。所以,搞好语篇教学非常重要。

什么是语篇呢?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连贯的。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如何使语篇教学更有效,我尝试了一些方法。

(一)、音乐教学

大部分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流行度很高的英语歌曲,学生开始时是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后来就转为对歌词内容的关注,于是我们便可将提前设计好的歌词呈现给学生,把歌词加工成一篇含有填空、翻译、问答、判断等多种形式的语篇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心情愉快,而且也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

(二)理解教学

首先,语篇教学要有整体性。每一单元的语篇部分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出现的,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目的和语意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其次,分层教学,逐步深入。语篇是一整篇文章,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还需要分段进行处理,最后再次回到整体上,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语意。但是,在分段教学时,需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在对话教学中,正确使用好每篇对话的“引言”,处理好其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上好对话教学的关键,再根据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再次,复述语篇,加深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复述的过程,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整体语篇感知的过程,是学生更高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复述对话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板书课文中的关键词,再配以课文图片,让抽象的语言形象化。

(三)、视频教学

我们课本上大都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段或语篇。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可以事先整理好一些相关的视频,从而使课本上呆板的文字转化

为生动的画面,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我们在讲九年级保护环境那个单元时,我们可以先放到处都是垃圾的视频,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如何保护环境,就会有的可说,学的会更深刻。

(四)活动教学

这种教学法应该始终在我们的教学中使用。可以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动手活动。比如,我们可以边听边画的的活动形式,还可以试着给出几个零碎的小语段,让学生按原文的容进行排序。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给了学生动脑、动口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并使其得到听、说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从讨论中得到主题的升华。

语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传递相关的英语语言信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相应语言知识和技能,在英语阅读兴趣、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初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逐步发展。因此,在语篇教学中,很多教师努力想抓住语篇教学所触及的所有,然而,就如同我们用手去抓一把沙,抓得越紧, 从指缝间流出的越多,手中留下的越少。那么,语篇教学,我们究竟该抓住些什么?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拉开语篇教学序幕

众所周知,公园需要入口,航海需要码头,乐曲需要序曲,同理,语篇教学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以此折射出语篇的大意或焦点,让我们逐步领略到语篇无限的风景。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是这个理。找准了语篇的切入点,整堂课就有了线索,有了方向,教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循着这个切入点,沿着正确的路径逐步进入语篇、理解语篇,这是学生高质量理解语篇的开端。这个切入点可以是语篇的主题,也可以是语篇中的一个语言点、一幅插图等,这皆因某一具体语篇不同的主题、体裁、内容而异。

(二)追寻一条主线,理清语篇思路

英语语篇在形式上比较丰富,有以某一话题展开的对话型语篇,也有围绕某一话题为展开的叙述型语篇,还有对话、叙述结合型语篇;语篇有长短之分。无论语篇以什么形式呈现,它必然围绕某一话题展开;无论语篇是长或短,它必然围绕某一主题表达相关信息。特别是高年级语篇,长度逐步增加、内容趋向丰富、语言项目逐步增多,有时是比较复杂的人物关系,有时是比较复杂的空间位置等,它们如同一个茂密的语言大森林,对英语语言知识积累尚不多的学生来说不容易整体把握。思路不清的语篇教学活动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模模糊糊一大堆”的印象,这对学生初步英语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人生感悟的获得会打折扣。因此,面对比较丰富的语篇,依据话题抓住一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显得很关键,这是学生全面、透彻理解语篇的前提。所谓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思路,它能起到提纲挈领、辐射全文的作用,抓住主线,逐步拓展到全篇,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语篇的思路。

(三)切开一个横断面,突破语言重点

通过整体理解语篇获得相关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而我们强调对语篇在整体上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语篇中的词汇等重要的语言点可以忽略不计。在语篇中,新的语言点同样是语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说语篇是一棵大树,思路是语篇这棵语言大树的“骨架”,那么语篇中的语言点就是语篇这棵大树的“枝叶”。因此,假如学生对语篇中的语言点不能充分理解,那么,他们对语篇的理解必然就会不

到位、不透彻或不全面。因此,语篇中的语言点就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些新的语言点使语篇信息更为丰富,这成为学生学习语篇的另一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它们如一个个屏障,给语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有时候,语言点的突破还是语篇理解的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为全面、透彻地理解语篇内容,并成为下一课时词、句学习的基础和准备。相反,若是新的语言点在语篇学习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那么它们就会成为如很多老师所言的“语篇学习的障碍”,并使语篇学习处于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状态,从而在整体上影响语篇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整体初步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细读语篇切开语篇的横断面,将隐含在语篇中的语言点充分显露,并在上下文中注重对它们的突破,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语篇的内容,这同样也是优化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

(四)聚焦语篇核心,提升文本价值

吃完一个个桃子,桃核显露无疑,将它们小心播种在泥土里,不久就可能长出新的桃苗,使桃花盛开、桃李满园的未来成为可能,这是桃子除了营养以外的又一个价值所在。语篇教学也是如此,除了语言学习,它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隐含着除语言以外的目标价值,那就是语篇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大多数语篇都围绕主题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启示或隐含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文化,这就是所谓语篇的文本价值。因此,我们要以语篇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视角逐步聚焦于语篇核心,将它适时播种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英语新课程“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两项目标内容逐步落实在日常的语篇学习过程中,从而逐步实现语篇教学的“果实满枝”。

作为英语教学重头课型之一的语篇教学,需要抓住的东西很多,但最关键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追寻一条主线,在“点”和“线”的牵引下,“上挂下联,左右逢迎”,以点带面形成立体的语篇课堂结构,使语篇教学因此更为丰厚、充盈,逐步追寻语篇教学的“枝叶茂盛”和“果实满枝”,从而逐步赢得语篇教学的更大值。

语篇教学是当代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的发掘教材,结合实际,学会掌握关键信息,从中得到快乐,并将这种快乐延续到学习生活之中,享受英语,享受学习。

第18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三个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 力

一、小学英语读什么

小学英语高年级的语篇教学,是眼下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到了小学高年级,很多英语老师发现不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像有所下降,不像刚开始那么积极了。尤其是高年级在简单日常会话基础上逐步增加了语篇阅读的内容之后,很多老师一下子不太适应,也有些老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提高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关键,是激发和维持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来想象问题的另一方面: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具体原因有哪些?经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小学生不喜欢阅读英语的常见原因有:内容不引人、形式古板、难度过大读不懂、阅读过程枯燥、不会读、读后活动跟不上等等。了解了这些影响阅读兴趣的障碍之后,再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也就应该更有针对性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注意事项总结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十有法”,供老师们阅读教学中参考。具体说这“十有法”是:内容适合有趣味;形式多样有变化;选材难度有依据;过程快乐有方法;师生互动有交流;方法对路有策略;读后活动有技能;循序渐进有层次;综合提高有速度;持之以恒有收获。

先谈第一点:内容适合有趣味。小学英语教学,兴趣第一。兴趣可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孩子们对英语有兴趣了,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如果学到了六年级该上初中了,你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还是很有兴趣,那你就成功一多半了。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孩子爱读英语了,就成功一半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孩子们比一开始更爱读英语了,就说明你的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成功了!

怎么让孩子爱读呢?办法之一就是:他爱读什么你就给他提供什么。套用新课程标准的说法,就是对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样他们才能爱读。至于孩子们究竟喜欢什么,我想每个小学英语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直觉判断,这些直觉是很好的教学依据,如果还不够放心,可以进一步在孩子们中间作个调查,或者跟同事们讨论讨论。这样就更清楚更有把握了。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认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对神话、童话、历史、伟人传记、武打、传说、侦探等题材感兴趣,说他们喜欢那些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文字。不清楚是不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我没有真正调查过。而且,也可能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学生会有不太一样的阅读兴趣。有一次我借听课之便,在北京东城的一个小学做过一个很小的调差,结果一个班的学生跟同校的另一个班的学生,阅读兴趣就有些不一样!后来再去的时候了解到的情况是,当时该班学生中流行的动画片儿和男孩子们喜欢的电子游戏,跟另一个班的都不太一样。不管怎么说,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趣味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普遍性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所以别人的经验老师们可以借鉴,也可以亲身去观察了解,还可以直接向自己的学生询问,掌握第一手资料。

掌握了学生的喜好,教师就有了“投其所好”的根据。准备英语阅读课的时候,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去搜寻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让学生读。如果有条件,最好连图文、动画、声音等,都精心设计在一起。不难想象,面对这样的“大餐”,很少有哪个孩子能抵挡它的“诱惑”,就连不喜欢读语文书的学生,也会来读你特意准备的“英语书”。现在的英语图书、报纸、期刊、网络等资源很丰富,老师只要掌握一点儿搜索技能,再花一点儿时间,就能得到不少好的材料。当然,有些材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结合教学话题稍加改造,不宜拿来直接用。但是改造,要注意一定不要改成错的,如果对自己的英语不是很有把握,就要问问别人。记住,要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提供真实、自然的、好的语言材料读。

搜集、改造加工阅读材料的工,全靠一个人来弄,很累,而且极有可能根本应付不过来。所以同一个学校的老师,甚至同一个区域的老师,可以商量一下,分一分工。可以按学生喜欢的话题分工,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来分工,比如擅长搜索的去找素材,擅长做课件的搞加工,经验丰富的做设计,总之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得到东西,比任何一个人单独备课做出来的东西肯定都好很多。公开课上用的阅读材料不就是这样做的嘛,多好啊!平时也应该这样!你一定会说:“平时哪有时间啊?课太多了!”我同意。但可以少做,一点一点儿地作,不用每节课做,比如一个月时间大家分工共同准备一个话题的材料,总能做出来吧?关键是要有人组织,要合作,要积累。这样一年后就有十几个话题的资料库了,而且以后肯定会越做越有经验,越快,也越好。不用两三年就可以把小学所有地话题备齐了,以后不论是自己用还是别人上课用,稍加调整就可以,非常方便。照现在新课程的理念说,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也是教师发展的好办法。当然,如果有哪些教研部门或者机构地教学研究专家们,愿意帮助或者跟老师们一起来做这些工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大家共同研发的阅读资料,就是非常好的科研成果。另一个收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知不觉慢慢成长为好教师、优秀教师和科研型教师了。

当然,阅读内容的选择不能只顾投其所好。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还要跟孩子们一起成长,所以,读什么英语也不能完全随着孩子们的性子来,那样可能会造成“偏食”性的“营养不良”。那些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好处的阅读材料,教师还有责任来加以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知识性、趣味性都优等的资源。由于这些东西学生不是天生就喜欢地,那就更需要教师经常想想办法,诱导孩子“上当”,让他们慢慢地喜欢上这些东西,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小结一下。一是阅读教学的内容要适合有趣味,二是选择阅读材料既要投其所好,又要循循善诱,三是给学生他爱读的,让学生喜欢他该读的。

二、小学英语为什么而读

上面谈了小学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材料,语篇阅读教学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是!适当的阅读材料只是阅读教学最终成功的一个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明确学生阅读这些材料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也就是说,要清楚阅读过程结束后,希望在学生脑子里面留下哪些东西。

从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来看,语篇教学的目标并不单一,它可以看成是一个由不同维度的小目标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复合体”。按课程标准的说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目标至少包括这样一些更小的目标:知识学习层面,技能训练层面,策略培养层面,智能开发层面,情感熏陶层面和文化意识层面,也就是说,希望通过英语语篇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获取所需信息,了解多元文化,享受阅读过程,养成阅读习惯,开启人生智慧并发展独立人格。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一级、二级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针对小学英语语言技能的“读”二级目标提出了“六能”,其中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和小短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短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中提出了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等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果说中学阶段以后的语篇阅读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运用,那么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兴趣的养护。

技能和策略。谈到语篇和阅读,老师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培养,事实上,各种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献中,谈的最多的也正是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各种方法。尽管不同文献的内容表面看各有特色,实际上却大同小异,内容不外乎利用已有背景知识预测阅读内容,利用上下文猜测词语,通过略读、扫描等技巧来提高速和寻找细节信息,寻找并利用主题句和关键词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利用语体(故事、书信、议论、说明等)特征和各种常见图式来提高阅读速度等等,诸如此类的策略培养在小学阶段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很简单,阅读兴趣需要愉快的阅读体验才能更长久地保持,而愉快的阅读体验又必须靠一定的阅读技能来支持。

阅读技能和策略培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根本没办法达到那么高的要求,实现那么高的目标。的确,这方面的很多理论和经验都是从中学大学甚至成人学习者那里来的,针对小学生学习外语的技能策略研究成果很少,加上我们的教学实践积累也有限,所以,老师们有这种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首先,目标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理想色彩,不一定眼下就能成为现实。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学中所能实现的目标会越来越高。其次,每一种技能和策略都没有规定具体的行为表现,因此可以作不同水平的要求,一些原则性描述的伸缩性很强,只是指出了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关的方向。至于每个方面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则需要立足教学实际来调整。比如“利用文本信息进行阅读内容预测”的策略,可简单也可复杂,让小学生利用跟文字配合的插图来猜阅读内容的大致范围,就很容易;又如,“根据句子之间的衔接成分判断句段之间的逻辑层次”也不是一点都没法实现,至少and,but这样的词语,小学生是可以理解和利用的。让学生猜词如果给的任务太难学生根本猜不出来,就容易挫伤阅读积极性,产生阅读困难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但没有学到猜词技能,反而把兴趣也影响了,那就得不偿失。总之,目标是可高可底的,具体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掌握。小学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对这些目标可能达到的程度最有发言权,如果能把日常教学中的有关细节和体会不断积累下来,就能为课程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很好的素材。

谈到阅读技能培养还要附带说一下阅读理解题,因为不少小学英语课堂上会使用类似的材料。由于这种题目在中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常用它作为阅读训练的手段。虽然不能说阅读理解题跟阅读没有关系,但是阅读理解题至多是特定阶段出于特定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所在地区仍以这种形式作为教学检测手段而无法避免,可以适当做些类似练习,但是阅读理解题本身并不是语篇阅读教学的必有内容,更不是目的。

兴趣和习惯。阅读技能和策略培养诚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能策略毕竟是技术层面的,其价值和意义不能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等同,尤其在小学阶段,技能培养应该为兴趣和习惯培养服务。虽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几个方面目标实际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应该兼顾而不宜厚此薄彼,但是如果必须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定出一个主次排序的话,我觉得首先还是兴趣。因为小学阶段其实学不了多少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也只能是刚刚起步,阅读技能策略也不可能要求太高,关键还是一个阅读兴趣的启蒙。如果经过几年学习,比如到升如初中的时候,孩子们还是很喜欢阅读英语,那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就算成功了。如果这个兴趣能保持下去,学生就能在不断积累的阅读过程中开启智慧,发展人格,学习和运用更多的知识技能,发展阅读策略,了解多元文化。相反,如果这个兴趣被过早地淹没或毁灭,知识和技能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其他各层次的目标也就失去实现的依托。

培养兴趣,关键是起步阶段不能过急。起初阶段的阅读要求要降低,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只要读出来一些信息,不管多少,都应该受到肯定鼓励!如果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期待过高,学生经多次努力后仍觉得老师对他不满意,他们就容易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过早放弃。兴趣的养护,要点是循序渐进并随时提供辅助。语篇难度提高不要太陡,一次提出的要求不要太多,任务设计一定要让多数学生能够有能力完成。不能以教师的水平来设计任务,要蹲下来,站在学生的水平上假设和预测问题。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能太短,阅读课上最常见的不当操作是学生根本没读完,就急着提问让学生回答。

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宽松的氛围,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这种氛围。开始的时候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他能大致看懂的语篇,不作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地读,自由地交流。让孩子们知道英语也可以像中文的儿歌、故事、童话、笑话、谜语、急转弯、绕口令等一样来阅读来欣赏;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一点一点地体验到跟母语阅读同样性质的愉悦和满足,让孩子们体验到语篇是传递某种信息和意义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些排列在一起的枯燥的符号;尽可能让孩子们把阅读跟“学习”“单词”“句子”“语法”“作业”“背诵”“记住”“必须”“应该”等带有强制倾向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并不容易做好,有的是出于老师经验不足,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的是是由于课时安排赶教学进度,比如课程标准里面小学英语阅读中有一个10到12万字的参考量,四年平均下来每节课有200多词的阅读量,这个目标对一年级起始学英语和部分发达地区的学校可能还能接受,更多地方的老师会觉得完成有困难。除了上课时少,教师经验不足,还有课程管理等问题,这些因素集中到一起,很容易导致教师表现出急躁情绪。结果是两三年下来,学生可能学会了一些单词,能背诵几段课文,能说几句会话,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甚至对整个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排斥、厌倦的负面情绪,这样的话,教师为完成所谓教学目标而急于塞给学生的那点知识,远不能掩盖小学英语教学整体上的失败。当然,评价的影响也很大,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评价问题也是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焦点问题,评价改革的课题和相关标准目前正在研究中,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实在有限,在知识方面的要求不可能太高,只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就好。具体的表现,比如能体验到在其他地方学到的词句在尝试享受阅读的时候能用得上,再比如阅读过程中遇到语言上的障碍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并在解决问题之后把阅读过程接续上,而不是半途而废。

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方两个方面,实际上是阅读的结果,教学的功能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这方面目标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好预先设定特别明确具体的细目。

以上按课程标准中的五个层面谈了小学英语的语篇阅读,其中重点谈的是策略技能和兴趣习惯。如果跳出英语课程之外看,让小学生通过体验阅读的愉悦来逐步培养其阅读习惯,这实际上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语文教学在这个维度担负的责任更大。跟语文的阅读教学相比,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积累更有限,其实很多方面都可以也应该到语文教学中去取点儿经。小学英语老师常跟语文老师聊聊,或者常去听听他们的课,相信对英语教学会有些启发。强调外语教学和语文教学的相通之处,不是说二者差不多,毕竟外语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跟母语教学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如何处理,也正是外语教师需要动脑筋研究的地方。

从人的终身发展来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阅读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知识累积的速度从来没有像过去一百年来这样惊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短短二十年间时间,人类积累的知识就超过了过去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总和,从那时到今天这个数量又不知翻了多少倍,而这些信息中85%是以英语为载体的。面对这样的飞速发展,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阅读正是这种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道,必在于读书”,让孩子学会并享受阅读实际上就是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更能发展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和发展独立人格,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比如美国教育部1983年发布的《成为阅读大国》报告,核心内容就是强调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再过几天就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了,4月23日,这天也是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节日只有一天,而漫长的人生路上,阅读应是时时相伴的一种乐趣、一种习惯,每天都是“读书日”。学生的每次阅读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是他通过文本与别人的一次交流,正是在这种不断积累的交流中,人得以逐步成长。阅读应当是现代人自觉的内在需求和理想的存在方式,小学英语老师也有责任为培养“能享受阅读的孩子”而努力!

三、小学英语怎么读

前面谈了小学英语“为什么而读”和“读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谈“怎么读”的问题。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都非常有限,决定了“怎么读”的问题只能落在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上来。这个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微观分析可以具体到一节课、一个活动设计、一个具体环节等,宏观分析主要是方向和原则。这里先从宏观上讨论一些原则问题。

1.兴趣维持原则。兴趣培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一旦没有兴趣,学生的思维大门一关,教师的教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兴趣原则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兴趣原则包括激发和维持两方面,兴趣激发比较容易做到,从目前情况看,很多老师注意到了且做得不错;兴趣维持就困难得多,不少学生中高年级就开始分化,这一直是个难题。应对的办法目前还没有细致的研究,大家讨论过的办法,比如阅读教学的分层处理、阅读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处理,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分层评价鼓励为主,方法策略个别辅导,实施情感影响等都可以试试。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教学中都应始终把维护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好的学生—的积极性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2.信息语言并重原则。小学英语阅读,除了兴趣(reading for fun),还应该包括信息获取(reading for information)和语言学习(reading for English),三个目标虽不在一个层次上,但都很重要。阅读的最终目标固然是获取信息,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阅读课中也不能忽视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没有语言素材做基础,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不可能走远。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实际的阅读活动来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不断丰富,所以阅读课并不是只讲阅读技巧、只讲获取信息,重要的词语、句式、惯用法等语言结构知识的学习也是阅读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该被排除到阅读教学课堂之外,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其中的语言片断单独拿出来学习消化。当然,在信息获取与积累语言的平衡之间,阅读课的重心最终应该落在在具体语境中对意义的理解上,尤其不要把阅读活动分解成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分析。

3.多维互动原则。阅读不是单一的活动,它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因素和多种智能活动的综合过程。因此,在阅读技能培养过程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比如通过标题、插图等线索对文本内容的预测,生成、验证或否定假设,再预测、再验证或否定假设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是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互动。二是师生互动,阅读过程中没有权威,师生之间是公平的交流,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本人也是学习者。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能更细致地体察到学生的阅读困难所在,学生更高效地接受教师的技能指导。三是同伴互动,由于学生兴趣、个人经验、英语水平等各种不同,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和感受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成为语言交际的条件,是语言学习和合作学习发生的好时机,因此,对生生互动中生成地这些学习因素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四是课程目标的综合互动。阅读课不单是培养阅读技能,语言学习、技能发展、策略培养、文化感悟、智能提高和人格发展等课程目标都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现渗透,有机整合。虽然不是每次阅读课都可以渗透所有目标,但根据每次课阅读内容的不同特点,重点突出其中某些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策略渗透原则。阅读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起步阶段离不开教师的引领,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教师依赖越来越少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让他通过读学会读,策略渗透必不可少。逐阅读策略有很多类别和层次,比如速度训练中的眼动、视野训练、扫描、找读等微技能;涉及语言基础的词汇意义反应时、句符串解码时间、意群形成等;涉及理解力训练的文化语境理解、标题利用、插图利用等,涉及语篇知识的主题句、关键词、衔接词、图式形成和套用等等。这些策略和技能训练,哪些适合小学生,可以要求到什么程度,都还需要教学实践中探索,因为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策略渗透也是结合实际阅读材料不断积累的过程,材料不同,所需要的阅读策略也不同,策略渗透是阅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

5.层次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阅读水平来说的。从阅读文本的难度层次,阅读速度和理解地不同要求等几个方面都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让能力强的学生感觉到挑战,可以要求他们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深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基础不那么好的,可以慢点儿、问题简单点儿,让他们读有所得,每节课都有收获,更差的,只要能读懂一点就是收获,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不至于丧失信心,过早放弃。必要时,可以准备不同难度的材料来训练不同的学生。当然也要积极想办法帮基础不牢的把基础补一补,以便让他们及早赶上来。如果分组得当,小组中的不同成员具体安排不同层次难度的任务,小组阅读活动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6.适切性原则。这个原则针对的是教学法选用和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地操作。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地方法和手段非常丰富,教师的选择余地很大。但这些方法手段的选用也不能太随意,而应该在分析学生需要和当地教学实情的基础上,以“适切性”为基本原则进行选择。

一节课的设计思路,粗略的分类可以有两种基本模式,“总-分-总”和“分-总-分”模式。前者是语篇整体呈现和阅读后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再总结的一种思路,后者是先根据需要分解处理阅读任务和难点,再总体把握文意,最后强化一些具体目标的一种思路,它更多地依赖阅读者对英语词汇、句子和语篇结构的解读,通过语言符号和语篇结构知识来建构意义,即有语言符号到意义的过程。这个分类是大略的,还可以有很多变化形式。对于阅读教学老说,两种方法原则上并没有高下之分。

教学环节安排上,一般有读前,读中和读后几个阶段。读前通常是热身,包括阅读动机激发和背景知识激活等,目的是让学生做好阅读准备,这个环节也可以提出一些引入性质的问题,比如根据题目、插图等线索对文章内容的猜测;读中就是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形成假设和验证或否定假设的过程,对于语言积累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在新的语境中再认所学词语,形成意义解码的过程。阅读过程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可以一遍也可以多遍,要求层层递进,因此这也是最需要用心设计的环节。读后活动除了检测学生对语篇阅读的理解,还可以包括单独的技能强化训练和某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另外读后环节中引导学生评估和反思自己的阅读策略的使用也很重要。

强调适切性,就是强调没有哪种阅读教学模式是最好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年龄,语言学习认知风格,社区环境,教师外语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者教师所采取的具体教学方式。不同的语篇性质和不同难度,阅读的不同阶段等都会影响具体活动方式的取舍。比如导入阶段并不是一定要用PPT视听整体导入,整体导入、分解导入、语音(听)导入、文字(读)导入、综合(听读同时)导入等都可以试试。另外,方法和设计都需要经常变化。再好的方法,如果每次课都以同样的顺序、同样的模式来实施,时间稍长,学生都会感到腻烦。所以,阅读课也要常变变样儿,让学生常有点儿新鲜感,兴趣才容易持久。变花样儿不是依赖华而不实的活动,虽然偶尔用一下也无不可,但主要不是靠这些东西,而是要根据阅读材料本身的特点,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来变化教学措施。变的只是手段,阅读课的根本教学目标不能背离。

7.渐进原则。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时间和积累,不会短期明显见效。没有经验的老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过于急切。要知道这种急切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带到课堂上无意中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阅读难”的印象,继而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孩子,他们会过早放弃努力。所以,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沉住气,从容易的语篇入手。语篇不仅包括语段,只要有具体语境,有特定的交际目的、传递特定信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都是语篇。比如Exit.Lady’s.Sale! Dangerous!No smoking!在词表或者词典上孤立出现时是词语,一旦进入交际,它就都成了语篇。词汇和基本句子结构知识的积累与语篇阅读的推进是互动式的,从最简单的语篇开始,带领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过程,盯着学生的进步,留意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据此来调整教学难度进度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没有足够的量,阅读能力提高很难实现,但很多地方小学英语课时非常有限,有的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课时都不能保证,这种情况下要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确实有难度。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教师动脑筋把阅读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其实,跟听说教学相比阅读延伸到课下更有操作性。比如有的老师给学生订几份辅导类的报纸或期刊,每周精选其中的一些材料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孩子,让他们课下完成。有的把全班分成几个课外阅读小组,布置每周的固定阅读量,材料则由小组内的同学在图书、报纸、辅导材料或网络上自主选择,每周找个时间安排一次全班交流,或者用某种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效果都还不错。课外阅读形式好解决,重要的是要落实,布置任务要适当,回到课堂中要有检查、有反馈,而且要持之以恒。

小结:上面简单讨论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几个原则,包括始终保护学生的兴趣,信息和语言并重,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维互动,通过阅读渗透策略培养,阅读任务分层要求,立足教学实际设计教学,以及循序渐进等。以这些宏观原则作背景有助于老师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大方向,防止阅读教学走偏。至于微观的操作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准备在下一次接着讨论。

上面所谈的三个问题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权当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由于小学英语篇教学开始的比较晚,积累的经验十分有限,所以更需要大家一起来积极探索,愿更多的老师能把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及时梳理总结,以便于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原载《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09 (3)(6)(9)

第19篇:浅谈高中英语语篇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语篇教学

应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语篇教学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那何为语篇呢?它对高中英语教学又有何意义呢?语篇又称为篇章、文章、话语等。下面将阐述一下语篇教学在阅读课中的地位、必要性及运用。

一、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进行语篇教学,对提高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语篇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语篇为单位组织语篇整体教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阅读能力。在语篇整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新教材的特色来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语言情景中,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目的。

二、语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实行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运用传统的阅读解剖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提供的文章先肢解成一个个的单词,让学生认知单词,积累词汇;然后对课文中的语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形成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少培养学生超出句子层次,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导致学生虽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较好地运用到单句内容的理解上,却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或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章的内涵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重语法,轻语义,重语句,轻篇章的做法,形成以语篇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三、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运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电教设备为课堂教学提供形象充足的知识准备,也可以结合一定的教材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注重这些知识的积累,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高中英语M2 U2 The Olympic Games时。它的中心话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课前可给学生布置任务,介绍一项运动会项目,学生可利用学校图书馆,或因特网查询相关资料。这样的活动既可是个人活动,也可是小组活动。课上可让学生个别介绍,分组介绍他们所准备的材料“一项运动项目”。通过类似的任务准备,加深学生对奥运会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增加语言的输出和输入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之初,针对课文内容,利用与阅读材料配套的图片、光碟、影片、事情等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让学生自己讲解相关的知识,扩大到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后了解更多信息的欲望。如在上一课例中,可以运用flash动画和音乐文件。宣传奥运的画面,我国著名运动员的风姿和北京优美风光组成.这些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浏览,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而了解文章的细节,获取更加详细的深层次信息,使学生的信息条理化。

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理解后,通过复述或分组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对作者所发表的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Why does every country try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当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特定的信息和具体事实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以上讨论.这样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去填充一个有关举办运动会利弊的表格,以“小组比赛”的方法进行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了阅读内容,寓教于乐,又培养了学生的团对精神。

总之,语篇教学是以后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仍有许多的问题去探讨,以便于让其更有效的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

第20篇:animals语篇教学设计

Animals 【课题说明】 教材内容说明:

这堂课的授课内容为: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语篇拓展教学百例第二十六篇 dog or hot dogs.主要内容是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的教学。 学生情况说明:

本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通过

一、

二、三年级将近两年半时间的英语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单词,如monkey, elephant, tiger„。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与热情的阶段,大部分都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逻辑思维活动、思维独立性虽然不强,但有所表露,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PEP小学英语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本课时紧紧围绕“动物数量”这个话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总思路。贯彻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交际教学思想。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看见的物品数量,并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初步了解一般动物单词单复数形式的发音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听说认读各项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认读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 难点: 动物名词单复数形式,能够滚动形容词或颜色类单词这部分旧知,用I can see„ They are „来描述在动物园zoo的所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象和猪的头饰、学生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事先设计的动物图片。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Warm-up(热身) 1.Greeting 2.Let’s do

T: Touch your nose, for 3 times.(学生做动作:one, two, three)

T: shake your body, for 5 times.(学生做动作:one, two, three, four, five)

T; …

3.Let’s act

播放flash,学生一起act like animals 二.Presentation(呈现) 1.T: Wow! You are super.

Here is a forest.And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forest.

Listen and tell me: What animals are they? 点击播放动物声音,学生猜测动物。

T: What’s this?

S: It’s a cat / a duck / a mouse / a pig / …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更多动物

T示范:I can see a duck, it’s blue and white, it’s cool. What can you see?

PPT给出语言支架:

I can see a / an … It’s blue / brown / big / fat / … 学生个别举手说一说。 2.课件呈现一只小狗

T:Wow, it’s a „

S(迫不及待地): It’s a dog.

T: Yes, and it’s a happy little dog.(用手势表示出Happy) But it’s mum is not happy.Why?

点击呈现狗妈妈以及对话框: follow me, baby.Woof, woof.播放woof, woof的声音,学生模仿。 呈现小狗的对话框“?”

T: What will the little dog say? Can you gue?

S: Woof, woof.

T: Really? Let’s listen.

播放小狗的声音:Quack, quack.(学生大笑。)

绘本继续呈现狗妈妈的话:No, baby, woof, woof.呈现小狗的对话框“?”

T: What will the little dog say, now? 学生猜测:Woof, woof? 播放小狗的声音:Mew, mew.同上,播放小狗的声音:Oink, oink.

T: Mother dog is very sad.

Mom dog: No, baby! Let’s go to the hospital.(出示医院和医生)

Doctor: Open your mouth, let me see.出示狗妈妈说的话:Doctor, doctor, what can you see? 学生听音,跟说这句话,教师将what can you see?这个句子贴在黑板上,带读几次。 呈现医生的话Doctor: I can see„ 教师让学生听小狗发出的叫声,让他们猜测医生将说的话

S1: I can see a duck / a cat / a pig 在此过程中,绘本逐步呈现了小狗嘴里出来了一只鸭子、两只猫和三只猪。教师在此过程中用:A duck? Yes, 1 duck. /

A cat? Look, 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

/

A pig? Look, how many pigs can you see? 来逐步渗透新句型How many „s can you see? 在三种动物呈现完毕以后,通过呈现pigs, cats, ducks等词,带出其他的动物单词复数形式,并强调单词结尾为浊辅音、清辅音、t或d时,s的不同发音。 3.Recall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numbers

Animals

duck / ducks

cat / cats

pig / pigs

PPT呈现被遮蔽的绘本图片,呈现问句。

How many ducks / cats / pigs can you see? 呈现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回答。

S1: I can see one duck.

S2: I can see two cats.

S3: I can see three pigs.在此过程中,教授How many „s can you see? 教师带读,学生一起跟读。

T: Leaders, stand up, read one by one.(每组的组长起立,读句子)

T: Good job! Now, members read to your leaders.(每组的组员将这个句子读给组长听,组长在积分表上给出评价) 4.Renews this story 呈现绘本的下一页,和医生的话:I can see„ 请学生来续编故事。

S1: I can see 2 tigers / 3 elephants / 10 … numbers

Animals

cow / cows

dog / dogs

教师适时鼓励:Great! Super! 5.出示故事的结局。 出示表格,让学生回答

三、Practice and drill操练与巩固 1.Let’s listen

以听力材料的形式将文本dogs or hot dogs的前部分播放出来,要求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numbers

Animals

?

monkey / monkeys

?

bird / birds

?

bear / bears

4

rabbit / rabbits

教师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校对答案.T: Leaders, check the paper of the members, and gives them the stars.(组长检查组员的作业纸,在积分表上给出评价)

2.T: Now, take out your paper, let’s read this story after the record

(学生拿出故事文本,跟随录音读文本)

在学生读出最后一部分的文本时,教师用PPT呈现两个角色——elephant和pig。 PPT呈现elephant的话:How many _____ can you see? 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说出:How many dogs can you see? (课件呈现出五只狗)

T: Look, how many dogs can you see? S: I can see five hogs.T: You are so smart!(课件在五只狗旁边打上勾)

But, what about pig’s answer, let’s listen.

呈现Pig 说的话:Mmmmm„I can see ____ _______.Yummy, yummy, yummy.学生听录音,将完整句子说出:Mmmmm„I can see five hot dogs.Yummy, yummy, yummy.T: Is it right? (用手势比出right) S: No.T: Good! That’s wrong!(课件在五只热狗的旁边打上叉)

Because the pig is sleeping.(做一个睡觉的动作) T: It’s really a funny story, let’s act it together.

(再次播放这段录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加上表情、动作) T: Now, one is the elephant, one is the pig.Pair work, please.(给学生充分时间练习,然后请学生起立表演)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inction拓展与运用 1.T: Well done.You are so smart.Look, we can see 2 zoos(课件出现两个动物园)

Listen and tell me, which is right?(播放录音,让学生选出正确的动物园)

T: Now, read your paper, an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or key sentences.(示意学生拿出作业纸,划出关键的词或句)

T: OK, who can read them for us?

S: (读出关键词句)I can see two tiger / two pandas / they are yellow.

T: Leaders, check the paper of the members, and gives them the stars.(组长检查组员的作业纸,在积分表上给出评价)

2.PPT呈现一个闪闪发光的动物园和一根魔棒 魔棒说:Welcome to my super magic zoo!

T: Wow! It’s cool! Do you want to go and see?

S: Yes!

T: Let’s go!

(课件在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播放各种水果蔬菜做成的创意动物美图)

T: Wow! It’s really a super magic zoo.And I can draw a magic animal for you, look!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苹果,一边画一边问What can you see? 学生回答:I can see three apples.教师再画了两只铅笔,一只香蕉,最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化成了一只猪。 PPT上呈现句子

I can see 3 apples, 2 pencils and 1 banana.Wow! It’s a pig.It’s fat and funny!

T: Now, show your papers of animals, and describe in your groups.(学生组内对画好的动物进行描述)

I can see __ …, ___ … and __ … Wow! It’s a / an ____.It’s …!

T: Leaders, listen to the members, and gives them the stars.(组长倾听组员的描述,在积分表上给出评价)

T: Now, it’s time for you to show your animals to whole cla.(学生上台来对动物进行描述,教师将动物贴在zoo里面。)

五、Aement评价

1.T: What a super magic zoo! And so many stars you have got.How many stars, let’s count.

(学生一起数出星星数量,教师指着胜利组说:Super! You are winners! I have many animal cookies for you!(拿出动物饼干)

(将组长的评价表拿过来:and all of you also can change your stars to cookies.)

六、Homework作业 Have to do (必做作业):

1.Act and gue。(模仿动物声音让同学猜测)

2.Act the story in groups: dogs or hot dogs.(组内合作表演故事) Choose to do (选做作业):

1.选择一种或几种你喜欢的动物,查找写下它们的英文名。

2.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它们的全世界目前大概的数量和生存现状。记录并与组员分享。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复习了数字和动物名称的单词,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教师就带领学生进入本课新知的学习。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教学活动自然地过渡到绘本故事的阅读。 绘本教学中语言简练却又生动,反复出现动物声音培养学生的模仿和猜测推断能力。 逐步呈现的动物单词单复数,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初步了解其发音规律

对主要句型的呈现、操练、运用都在这个绘本中完成,表格形式简明扼要,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借助表格进行阅读的技巧。

小组合作穿插于机械操练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节奏,查漏补缺。

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培养了学生动脑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任务性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分段呈现文本是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选取经典片段让学生表演,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乐于模仿、乐于表演,即使是简单的对话也演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这个小对话中,两个角色的语气神情都非常夸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才能。 让学生在听的同时划出关键词,培养了学生在听的同时获取有用信息的听力技巧,学习听力策略,在此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将组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到组长处。

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精彩纷呈无限创意的图片,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为下面的神奇动物创作打开思路。

在新句子里滚动旧知,体现了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大胆开口,有话可说。

大组评价与小组评价贯穿始终,数星星与动物饼干奖励切合本课主题。 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语篇分析与深度教学心得体会.doc》
语篇分析与深度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