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社会生活教学心得体会

2020-07-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寒假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寒假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是学本事的地方,更是学做人的地方。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书呆子”,这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大学我们更多的是四处张望而非伏案学习。对于四处张望的理解正是说大学的社会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学的社会实践是我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我深知大学实践生活的重要性,也知道大学的社会实践生活就是我步入社会的社会经验。

时光流逝,大一的寒假到来了。对于拥有50多天假期的我来说,寒假打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既可以赚点

零花钱,又可以充实我的寒假生活,借此也可以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我的社会经验。所以我决定选择了在我家所在地的一家面包店当服务员。

回想起我为什么最终选择当服务员,一开始,那经历真让人难忘。寒假回家后,我四处找找寒假工的启事,不幸的是,大多的地方要不就是已招满人,要不就是不招短期工。四处碰壁让我倍感失望难过。本以为寒假打工计划就此结束,让人欣喜的是,无意中我看到一家面包店招聘寒假工的启事,欣喜若狂的我赶紧记下了面试的地点和时间。就这样我选择了面包店服务员这一工作作为我的实践工作。

本以为面包店服务员工作应该是一份轻松的职务,再加上这间面包店是我的家乡是优秀的面包店,员工的待遇理应很好才对,却不曾想过在面包店内还设有中餐,毋庸置疑,作为面包店的服务员除了要负责卖面包外,还必须负责上菜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及招呼客

人等等,得知作为面包店服务员工作量之大后,我真的很沮丧,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我的完美寒假计划,我咬紧牙坚持了下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九个小时我都在忙碌地当一名称职的服务员,一天下来,我腰酸背疼,可总算是庆幸的,毕竟一天过去了我又能拿到一天的工资。加油,努力,坚持!每天每天我都咬紧牙鼓励自己。这期间的委屈心酸,只有我真正理解,慢慢的一天天过去,我懂得了挣钱的不易,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更加坚信走大学读书这条路是我的明智选择,走好这条路是我理应当尽的责任。

回想起来,虽然这次寒假打工计划已顺利地完成了,但在面包店当服务员的每一天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在那里有喜有怒更有乱。喜的是:那个面包店虽小却有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小的有出生于1996年的,老的有五六十岁的大婶,我很欣喜的是,在此期间,我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我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欢乐

而不是烦恼。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一位与我同龄的长期工因为我寒假工期结束而伤心流泪。当时我感触很深,其实只要你真诚对待别人,你获得的是意想不到的感动与幸福。至于怒,我感触颇深,虽说日常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此,但我仍然觉得愤怒。在那家面包店里,经理是主管一切的人,表面看来这里的经理是很称职的,实际上却不尽人意。他们口口声声说顾客是上帝,却理所当然地把过期产品销售给顾客;他们总说要关爱员工,却时常指手画脚命令员工办事;他们无视合同及劳动法,为挽留员工,他们找合同缺陷以扣留辞职员工的工资为手段挽留员工、、、、、、经理们的种种不正确行为让我愤怒,但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社会是一面现实的镜子,出了社会就是那么现实。对待上级,哪怕他们再怎么不对,身为下属可以愤怒但必须理智,并且应该心平气和地继续与上级相处,学会容忍与淡忘,当然必要时也需用正

确的方法指出上级的错误。对于在面包店的乱,我也大为所惊,原以为知名度如此高的面包店,任何一切理应是井然有序,却不曾想过这里内乱严重,大多员工都提出辞职,原因除了这里工作量大,工资低外这些客观原因外,还有就是我在怒中提到的,经理对待下级的不仁道。我从中吸取了一个教训,无论面包店,还是大型企业,公司,要取得良好的收益,必须加强管理,这个管理是一个大课程,它涉及整个经营单位的方方面面,这管理除了是门学问外,还是值得让人必须去实施的任务。想想也是,企事业管理得好又哪来内乱呢?

打工的滋味复杂得难以言说,我不知道有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我只知道这次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这次社会实践,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的是非比寻常的体验。

推荐第2篇:社会生活

1、鸡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那么一星期最多能吃几个蛋。(4个)

2、常吃宵夜的人,最容易的什么病?(胃癌——因为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3、睡觉前几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会发胖。(3小时)

4、睡眠不足会变笨,那么作为小学生一天必须保证多少时间的睡眠?(8小时)

5、最佳睡眠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晚上10点——凌晨6点)

6、抽烟最易导致哪些癌症?(说2个)(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7、老鸡的肉不易煮烂,如果灌点什么调味剂再宰杀,肉就很容易煮烂?(食用醋)

8、请列举生活中3种以上不宜多吃的食物。(松花蛋 臭豆腐

味精 方便面 葵花籽 菠菜 猪肝 烤牛羊肉

腌菜

油条 )

9、多喝水有助于健康,每天至少要保证几杯水呢?(8杯)

10、掉发的因素有哪些,例如:常吃麻辣锅。(2个以上)(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11、“冰激凌”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英国)

.吃冰淇淋不解渴主要是因为它:A.含蛋白质 B.含脂肪 C.含糖 2.下列哪项是人体的造血器官?A.心脏 B.骨髓 C.肾脏 3.下列哪种球类没有\"越位\"的规则?A.足球 B.篮球 C.冰球

4.我国铁路部门规定身高多少的儿童要买全票?A.1.20米 B.1.30米 C.1.40米 5.\"敲门砖\"一词源于:A.考试 B.拜师 C.做官 生活小常识 小窍门 - -

1.吃冰淇淋不解渴主要是因为它:C糖类 2.下列哪项是人体的造血器官?B脊髓 3.下列哪种球类没有\"越位\"的规则?B.篮球

4.我国铁路部门规定身高多少的儿童要买全票?C.1.40米 5.\"敲门砖\"一词源于:C.做官

1、工笔是哪种绘画形式的技法 A.水彩画 B.油画 C.水粉画 D.国画

2、“冰激凌”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3、“席梦思”三个字源于什么 A.人名 B.地名

4、“八仙过海”中的八仙除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外还有

A.韩非子、蓝采和、何翠姑、汉钟离 B.蓝采和、何仙姑、韩非子、汉钟离 C.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红孩儿 D.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

5、“无冕之王”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个有关

A.英国《泰晤士报》 B.法国《费加罗报》 C.美国《太阳报》 D.德国《明镜》周刊 E.苏联《真理报》

6、老三届指的是那几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 A.1964--1966 B.1966--1968 C.1969--1971

7、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 A.秦 B.汉 C.唐

8、“谬种流传”最早是宋朝人批评当时的

A.官场黑暗 B.科举制度 C.社会风气 D.诗词风格

9、《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A.四川民歌 B.江苏民歌 C.蒙古民歌 D.云南民歌 E.青海民歌

10、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 A.肝 B.肾 C.眼球

11、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 A.胃 B.肾脏 C.肝脏 D.脾

12、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

A.旗杆的一半处 B.下降1米 C.下降1.5米 D.距离杆顶的1/3处

13、下列地点与电影奖搭配不正确的是

A.戛纳-金棕榈 B.亚洲-金马 C.洛杉矶-奥斯卡 D.中国-金鸡 E.柏林-圣马克金狮

14、下列哪种邮件如果丢失了,邮局不负赔偿责任

A.平信 B.挂号信 C.保价邮件 D.非保价邮包 E.特快专递邮件

15、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A.琥珀酸 B.苹果酸 C.柠檬酸 D.单宁酸

16、土豆不宜存放在什么地方

A.干燥处 B.通风处 C.日光照射处 D.卧室内

17、小华家的电灯丝断了,他把灯泡晃了晃使灯丝又搭上了,再用的时候会发现:

A.灯比原来亮了 B.灯比原来暗了 C.跟原来一样

18、飞机票头等舱的票价一般为普通舱票价的: A.200% B.180% C.150% D.130%

19、马拉松赛跑中的“马拉松”一词是指: A.人名 B.地名

20、中国无声影片的最高峰《神女》是谁的代表作 A.阮玲玉 B.王人美 C.上官云珠 D.张瑞芳 E.胡蝶

21、中国民间“送灶神”时要吃粘牙的甜食,这是为了 A.容易打发小孩子 B.是灶神喜欢的食品 C.甜为吉利 D.用糖粘住灶神的牙

22、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为抗击日寇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张治中 B.张自忠 C.赵登禹 D.左权

23、中国铁路车票一般分为几种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4、什么时间吃水果比较好 A.饭前食用 B.饭后食用

25、从何时起,对最高统治者称“王” A.夏 B.商 C.春秋 D.周

26、方便面里必然有哪种食品添加剂 A.防腐剂 B.合成抗氧化剂 C.食用色素

27、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后代所组成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的家庭 A.复合家庭 B.单身家庭 C.核心家庭 D.直系家庭

28、世界上最大最贵的钻石藏在

A.中国紫禁城 B.英国王室 C.美国华尔街

29、世界上最高的立式佛像--巴米杨佛在哪个国家 A.印度尼西亚 B.伊拉克 C.阿富汗 30、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是依靠 A.根 B.茎 C.叶

31、以下哪一类茶是半发酵茶 A.红茶 B.绿茶 C.乌龙茶 D.花茶

32、古时戒指用来表示

A.荣誉 B.富贵 C.禁戒 D.婚否

33、汉朝最先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成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34、光脚散步对小儿发育有好处吗 A.有 B.没有

35、全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在

A.四川乐山 B.河南洛阳 C.四川屏山 D.四川江津

36、吃太多手摇爆米花机爆出的米花会导致: A.锡中毒 B.铅中毒 C.铬中毒

37、在英语当中,哪两个字母的出现频率最高 A.(e,t) B.(t ,h) C.(h,m) D.(m,e)

38、多大的数字被称为天文数字 A.千万以上 B.亿以上 C.千亿以上

39、如需要一壶50℃的温水,哪一种方法更节省燃料 A.把整壶水烧到50℃ B.先烧开半壶水再掺半壶凉水 40、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是 A.银杏 B.银杉

41、竹子是: A.树 B.草

42、自来水表上的一度水表示耗水量为 A.100公斤水 B.1000公斤水 C.一吨水 D.一立方米水

43、西印度群岛位于

A.印度西部 B.大西洋西部 C.印度洋西部 D.太平洋南部

44、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多选)

A.居里夫人 B.格林加德 C.桑格 D.巴丁 E.弗奇戈特

45、我国最先出现的纸币是:

A.元代的“宝钞” B.元代的“交子” C.宋代的“宝钞” D.宋代的“交子”

46、麦当劳的经营方式是什么

A.全球化的直营连锁 B.全球化的特许经营

47、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A.谷氨酸钠 B.醋酸 C.氯化钠

48、狗热时用什么散热

A.皮肤 B.舌头 C.眼睛 D.耳朵

49、现在美国国旗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 A.25颗 B.30颗 C.50颗 D.60颗

50、苹果中含有增强记忆力的微量元素是 A.铁 B.锌 C.钙

51、陕西乾陵武则天墓碑上有几个字 A.899个字 B.无一字

52、鱼、蛙、蛇等冷血动物的体温是

A.固定不变的 B.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C.随体形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53、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在 A.泰国 B.印度

54、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 A.麋鹿 B.白唇鹿 C.斑马

55、按照风俗习惯戒指带在中指上表示

A.正在寻找对象 B.正在恋爱之中 C.表示独身 D.表示离婚 E.表示结婚

56、树干为什么常常刷成白色

A.防火 B.灭菌 C.防牲畜啃食 D.区分树木

57、洗鱼后手上有腥味用下列哪种东西可以去除 A.牙膏 B.奶粉

58、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A.杨玉环 B.赵飞燕 C.西施 D.貂蝉

59、美国的那斯达克股票市场属于 A.主板股票市场 B.创业板股票市场 60、骨折时伴随休克发生,应先治 A.骨折 B.休克

61、射出去的子弹头是直着飞行还是旋转飞行 A.直着飞行 B.旋转飞行

62、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象征的雕像是: A.大卫 B.维纳斯 C.掷铁饼者

63、菊花在秋天开,如果把菊花一直放在温暖的环境里,这些菊花会怎么样 A.都会开花 B.不会开花 C.开花的比不开花的多 6

4、智力的核心是

A.机械记忆能力 B.注意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观察力 6

5、最初“糖果”的糖取自 A.甜菜 B.蜂蜜 C.甘蔗

66、遗产继承的第二顺序是

A.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B.兄弟姐妹、外祖父母、祖父母 C.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67、数学符号中的“0”起源于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罗马 E.中国 6

8、馒头起源于 A.南方 B.北方

69、醋放久了会生白,为了防止其生白,最好在醋内加一些黄酒后再掺入少许 A.姜末 B.白糖 C.精盐 D.味精 70、燕窝中最珍贵的是 A.官燕 B.毛燕 C.血燕

1、D;

2、A;

3、A;

4、D;

5、A;

6、B;

7、A;

8、B;

9、E;

10、C;

11、C;

12、D;

13、E;

14、A;

15、D;

16、C;

17、A;

18、C;

19、B;20、A;

21、D;

22、C;

23、A;

24、A;

25、B;

26、B;

27、D;

28、B;

29、C;30、C;

31、C;

32、C;

33、C;

34、A;

35、A;

36、B;

37、A;

38、B;

39、A;40、B;

41、B;

42、D;

43、B;

44、ACD;

45、D;

46、B;

47、A;

48、B;

49、C;50、B;

51、B;

52、B;

53、B;

54、A;

55、B;

56、B;

57、A;

58、B;

59、B;60、B;6

1、B;6

2、C;6

3、B;6

4、C;6

5、B;6

6、C;6

7、A;6

8、A;6

9、C;70、C。

推荐第3篇:《走近苏轼》教学

《走近苏轼》教学范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走近苏轼。

2、通过品读赏析感悟苏轼。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怎样学习名人。

二、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怎样学习名人。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赏析感悟苏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那么,你最崇敬的人物是谁呢?(学生谈感触,各抒己见)。

看来,同学们所崇敬的名人各有不同,今天,老师想把自己一直以来崇敬的名人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搜集。

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思考:整体看来,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三)理解“苏轼”,研读赏析

1、品读全才的苏轼之诗作代表《饮湖上初晴后雨》及词作代表《明月几时有》。

2、提问补充苏轼的豪放派代表作《密州出猎》等。

3、学习了苏轼的诗词,你的感受是什么? “(方法: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展示谈体会)

(四)仔细品味,深入了解。

通过苏轼书画作品的简单赏鉴以及民间苏轼的有关知识加深了解和体会。

(五)课后活动

整理搜集苏轼的其他名作,品悟。

写出你在进行完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感想。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500字。

(七)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苏轼有了一个生动而全面的了解,他是诗词文书法绘画皆绝的千古一人,他也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他还是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甚至可以说,苏轼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崇敬与仰慕,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与感动!

今天,让我们在了解、品味和感动中启航,用名人的光辉为我们导航!

推荐第4篇:观看《走近毛泽东》心得体会

观看《走近毛泽东》心得体会

我们观看了电影《走近毛泽东》,看完纪录片后,我对毛泽东的印象一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从以前对他的偏见转正过来了,毛泽东,是一个让世界都为之敬仰的伟人,当之无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说的话,是这个传奇人物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走进毛泽东》这一影片中记录了毛泽东从一个贫苦书生到国家主席的历程,影片中描绘了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战到解放全中国,到建设新中国所做的巨大贡献。毛泽东,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毛泽东的博学、智慧、心胸、淳朴,还有平凡中的伟大,都把我深深地震慑。

看到片中毛泽东家的祖墓,除一块简陋而又不能再朴实的墓碑,又有些什么呢,有的只是那一坯黄土和山上的碎石落叶。甚至连一个普通家庭的祖墓都比主席家的豪华,看到毛主席的卧室,也就一床、一桌、一椅,仅此而已。他是一个泱泱大国的主席,名誉和地位都是无比显赫,但他却以一个朴实人民公仆自居,他的生活,却跟普通人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床上,几乎有一半都放了书,这才真正得知了毛泽东的学问从何而来,这才应实了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记录片中毛泽东以此明鸿鹄之志,吟鲲鹏之情。书生意气,

风华正茂。他立奇志,行奇事,交奇友。他特立独行,他锐意革新,他不甘平庸。他以一个年轻人独有的热情和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改变这落后的旧中国。他的成功在于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通过详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格局,认识到边远的农村是革命红军生长的适宜土壤,于是便以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往城市进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取得了革命胜利。

令我为之改观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还是看到毛泽东的晚年,晚年毛泽东疾病缠身、心力交瘁。然而,他却拖着他年迈的身体,为全国人民夹缝中生存而努力,他的心,依旧在想,依旧在思索,他的眼睛,依旧在看,依旧在环视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尤其是在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看着他佝偻的身躯跟那些外国人一个个握手,我的心就一阵阵颤抖,他的付出让我为之动容。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毛泽东总是每天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其实,他晚年的工作之余,更多的就是躺在卧室,穿着细布睡衣,不修边幅,用颤抖的手费劲地写字,或者干脆叫小孟代划圈。尽管病魔缠身,他还是用那双颤抖的手写下“1975年9月再阅”等字。最为重要的是他把“不读书、不看报”看成是国家党领导人的最大缺点之一。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在饭宴上他给客人夹菜;与非洲访问团会面时他行非洲礼节;送客人时他目送贵宾渐渐远去才肯离开。这都体现了么毛泽东的平易近人,朴实的公仆形象。

曾经我因为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而否定了毛泽东所做的一切,甚至不以他为敬,直到看了这部记录片,我对他的印象彻底改变,他

的真正的人民公仆,当之无愧的一代伟人,我敬重他。

这部电源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毛泽东,也有利于我们更加理解他、敬重他。

推荐第5篇: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大一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4个星期的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布臵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这个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我们小组共8人,路线主题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当谈到在一个团队里的收获,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团队工作流程的切身体会、亲力亲为。讨论旅游地点、查找资料、图片、整理资料、写策划文案、作PPT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得出的共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这次的团队合作有喜有悲,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首先,团队合作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一个人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有义务将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有义务为了团队的利益而放弃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义务多为团队做贡献。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团队里长久的生存。我们应该有一说一,有一做一,为了团队目标的达成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人能够在团队里生存的基础,这也是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走的基础。

其次,团队合作要处理好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既然是团队,就必须保证团队队员之间的同心协力,共同进退。团队不仅仅是把几个有共同目标的人凑到一起做事情,还会在团队存续期间乃至以后的生活中持续发挥影响。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保证队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无论是人还是事,都不应该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深。

最后,团队合作一定要讲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并严格地按照日程安排进行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团队目标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撑,另一方面还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证团队的同心协力,就必须摒弃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对于紧促型的团队,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对于松散型团队,比如经济学系毕业生调查团队,就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问题。作为队员,有时候无法改变团队的做事风格,自己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于因为团队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己的事情。

其次,我们先来谈谈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一块,在上课之前,老师也跟我们谈及到为什么要开展《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所谓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有的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有的人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有的人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现在的大学生对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其实,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比如说,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只注重人文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教育,造成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10国商(中澳)

组长:张伟

成员:周记、章银银、季晓雪 丁娟、周娜、周嘉伟、吴督晟

推荐第6篇: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火车站小学

鲍泉泉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甚至为之落泪?情到深处泪自流,孩子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没有深刻的亲身体会,无论老师用多么忧伤的语言,他们的泪水是出不来的,毕竟他们不是演员,生活是他们真正的教材!

一、将“体验”进行到底

通过再次钻研教材,我揣摩出了编者的意图,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并知道去帮助他们,干吗非得要他们哭呢!没有流泪并不等于他们的心没有被震撼,没有眼泪并不等于他们不会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更不等于以后他们不去帮助残疾人。于是,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并放慢了节奏,抓住学生瞬间的感悟,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我们设计的“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衣服重新穿上”“蒙眼写字”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失去一只手的残疾和盲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真切的感受!起初,学生中有的觉得好玩,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分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设计,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理解残疾人这一环节,通过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讥讽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可怕,这相当于让学生承诺,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这是对本节课要落实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检验,学生知道怎样做了,就说明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第四部分,我播放了残奥会的图片,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这种情景创设,有效地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小组交流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且通过他自己的收集和整理,他会对了解到的残疾人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受到思想的洗礼和人格的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由原来的同情残疾人转变为尊重残疾人,这是一个心理上的大变化。

3、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情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展示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利用视频观看《千手观音》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心灵感受。

整堂课教师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一直扮演着引导学生体验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课堂的生成中,教师如何迅速地组织出精炼的语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推荐第7篇:走近影视音乐教学设计

走近影视音乐教学案例

课题:走进影视音乐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影视音乐和学习相关知识,能主动思考和探讨音乐在刻画影视的人物形象、情境等到方面的所起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为影视片断、生活画面配乐。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影视音乐产生兴趣,同时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并从不同风格的影视音乐的感知、感受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进一步在审美情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

这堂音乐欣赏课是根据湖北科技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音乐内容而拓展设计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音乐可以与其它相关科目综合的精神,选择了音乐与影视相结合。之所以要选择“走近影视音乐”为题,一是影视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激发兴趣而引发其探究和创造;二是影视包括音乐和情节,音乐具有情绪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节具有形象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和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探讨性学习方法进行音乐欣赏学习,进行音乐创造。体现新课标“培养学习能力”和“鼓励创造”的理念。

2、借助多媒体,通过演唱、欣赏、感受、理解、分析和即兴的创编等多种形式体会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先特殊特殊魅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有效地发挥审美教学辅助作用。体现了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3、注重多学科渗透,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增长学生对所欣赏作品的深入理解。体现新课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探索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影视中的人物、情景、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体会创造性为电影、图片或情境配上合适的音乐。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影视与音乐的关系。 情境教学:借助音像展示情境,组织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创造。

2、学法指导: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体现探究与表现型的音乐课型的课堂教学程序:审美体验(展现——体验——共鸣);自主探究(诱导——模仿——探究——拓展);创造表现(参与——合作交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目标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

请同学观赏两段影片片断(选自影片《神话》) a、无背景音乐 b、加入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对比哪个效果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有声和无声影片的对比展开教学,直接把学生带入一个影视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对影视的重要作用。创设一个良好的视听意境。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

1、听赏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

2、演唱《猴哥》。

3、分析歌曲演唱情绪风格,并讨论歌曲在影片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影视音乐最大的优势是随着电影电视的播放而广为流传,相比较而言《西游记》是学生最为喜爱的电视剧,其中的动画片歌曲《猴哥》也是学生一首较为熟悉的歌曲,并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交往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你会发现学生很自信地用自己的歌声、语言表述着他所理解的故事内容,教师再加以不断鼓励的话,学生的自信心会很足,继而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生的欲望。

三、内化延伸,导学达标

1、把《枉凝眉》和《好汉歌》的音画互换,学生欣赏。

2、学生讨论回答: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

四、学生实践,加深理解

1、播放“狮子王在土狼群中不顾生死营救儿子辛巴”的片段。

2、小组讨论:展开想象,此情此景,以儿子「辛巴」的身份,为影片配一段音乐。(可以选择自己会唱得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等)

设计意图:此片深受学生喜爱,易于面向全体,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尊重学生的体验,因为那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露,继而会有更大收获。

3、给出一段短小的音乐。

4、小组活动,为音乐设计情节,给这段音乐创设较适合的场景,组内排练。

5、分组表演,或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感受。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以场景表演法和语言转化法对所学的影视音乐知识加以应用。

五、小结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对影视音乐的感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话作小结,充分保护了学生的音乐感觉。

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新课标中“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的思想,设计了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的教学程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目的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一定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道德的熏陶,教学设想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以学生为主体。

一、兴趣方面:选用学生兴趣浓厚的题材。从教学环节看,学生也能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在课件的制作上,也充分考虑到这点,选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影视作品,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的重难点也在这个愉快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二、学生为主体方面: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体验出不同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自评到互评,教师自始至终都站在引导者的位置,把课堂交给学生。在选材方面也注意到情感道德的教育。整节课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狮子王》,让学生被感动流泪,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借此展现出来了。不足之处在于: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安排太紧,内容烦琐,一气呵成,以至有些小组的分析还流于浅表,某些内容之间的连接不够自然,电影片段选择还有待于进一步删选,还不够注重以音乐为主体,人文教育太多。

推荐第8篇:《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课 走近大自然

二、教学领域:造型 表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熟悉做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开展调色练习。

2.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寻找学校或学校附近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自然风景点。2.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罐、调色盒、抹布、报纸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阶段:

请同学们品尝各种水果糖。 设问: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是怎样的味道?(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色彩。(分组到操校园里寻找)

(三)发展阶段:

1.认知常见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说到什么颜色时能举出相应色彩的事物)

2.欣赏三段音乐设问: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3.色彩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 4.把学生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小组长挥挥彩旗与彩旗想应的一组小朋友就站起来。)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看了画以后,谁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6.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我们上课用到的物品,先和组内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大家,你们这组将怎样利用他们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四)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五)讲评:

把学生作品连成一片,进行作业交流。每组留下一名小朋友,作为这幅画的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充当观众,一起来参观我们的《走进大自然》画展。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七)拓展:欣赏大师的作品。

是啊!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气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 :走近大自然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第9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王云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学情分析:

经调查,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比较清楚,知道残疾人主要是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智残人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接触到残疾人,他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在路边乞讨或影视上的残疾人,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怜悯、好奇、畏惧、甚至是歧视的层面。

设计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尽情地交流与分享,从中产生心理认识以及新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从中学会自我追求和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个人感受,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用的布、体验卡、写字卡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收集一些优秀残疾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体验感受,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学习,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确保学生的体验真实、深刻,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名字叫《千手观音》,这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它荣获当年“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同时荣获“特别奖”。

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是的,参加演出的21位演员均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聋哑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残疾人,他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音乐配合得那么默契,表现的那么完美,多了不起啊! 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当你欣赏蓝天白云的时候,当你 聆听美妙动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在操场上快乐奔跑游戏的时候,你可曾想到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残疾人?(出示一些残疾人图片)他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活动来体验1下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理解感悟

(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手势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画画),同学们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向后传,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

答案。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2)“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单数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双数组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鞋、系鞋带的?),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3)蒙眼走路。找几名同学做一下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同学把眼睛蒙住,扮演盲人,在同位同学扶助下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原位,单双组互换、再次体验观察,最后请学生谈体会。

通过刚才三个体验活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自由谈感受) 生1:哑巴人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生2: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一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生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鞋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用了全身的力气还没有穿好时间就到了。

生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邻居走路一瘸一拐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的体验卡上。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换位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师:其实今天我们体验到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去做,他们需要学习、工作,需要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三、心灵导行,情感升华

师:尽管残疾人在生活中困难重重,可是仍有许多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大家一起拿出品德书看书30页关于桑兰的故事。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前,同学们一定收集了不少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吧,谁愿意讲给大家

听?( 学生介绍。)学生讲完之后,老师在播放一段残疾人励志视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内心世界重新认识残疾人。最后,请大家把自己体验残疾人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1、心灵指引。的确,残疾人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社会也为残疾人做了很多事(出示图片并介绍)。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你打算今后怎样关爱残疾人?(为他们唱一首歌,剪剪指甲等等)。

2、合作探究。出示几幅关于不尊重、不友爱残疾人的漫画后,让学生自由判讨论,请出小法官,进行正确引导。(设计意图:教育的实质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行动中去,生活处处是教育,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四、总结,关爱残疾人

播放乐曲:《你是我的眼》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伸出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让我们做残疾人的眼睛!

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

顽强、乐观

关爱尊重残疾人

推荐第10篇:走近剪纸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走近剪纸》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

(1) 同学们,老师首先请你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课件(配乐播放剪纸作品)

(2)欣赏完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剪纸作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我看见奶奶剪过)(奶奶都剪了些什么呢?)(红红的大福字,贴在了大门上) 生2:我觉得这些剪纸非常漂亮,剪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3:我觉得剪这些图案的人手可真巧。

生4:看完以后,我也特别想学。(你是不是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你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

(3)师小结:是啊,这一幅幅漂亮、生动的剪纸作品勾起了我们很多美好的遐 想。同学们,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艺人的 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之间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几千年来, 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族艺术史上,谱写着 无声的乐章。怀着对这门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好奇之心,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学期的综合 实践活动——走近剪纸。

课件出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 《走近剪纸》——选题指导课

二、分组确立研究主题。

(1)同学们,关于剪纸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每年过年的时候奶奶都会剪一些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我在贺卡上也看到过一些剪纸图案;妈妈买的鞋垫上也有剪纸的图案。)

师:也就是说剪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吗? (2)你们还想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剪纸这门艺术呢?(生自由说)

1 我想知道剪纸是谁研究出来的? 什么时候有的? 2 我想知道剪纸都需要哪些工具? 3 我想知道那么漂亮的剪纸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4 我想知道剪纸需要哪些材料? 5关于剪纸一定有一些传说故事,我特别想知道。

6 我想知道剪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 我想知道剪纸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8我想知道剪纸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9我想知道剪纸的窍门是什么? 10我想知道为什么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要贴福字,剪窗花呢?

(随生说师随板书)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问题。但是我感觉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比较零碎,有些问题可以归为一个问题,好,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讨论一下,哪些问题可以归为一类呢?(生自由讨论)随着学生归类,师把这些纸条贴在黑板上。(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方法、剪纸的工具、剪纸的传说、剪纸的历史、剪纸与生活、剪纸的影响) (4)这些就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主题。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呢?我们以前上综合实践课的时候,曾经说过选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我们本节课的选题原则就是:课件出示:选题要有研究价值、选题可操作性强、选题要贴近生活(师读)

(5)好,下面请同学们对照选题原则,讨论一下哪些问题适合我们研究,哪些问题不适合我们研究,并说明理由。

(6)经过大家的筛选,我们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展开调查研究。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呢? 好,现在咱们来分一下组,想研究剪纸的种类的同学坐在第一排,想研究剪纸的方法的同学坐在第二排……

(7)自由结好组后,听好老师的要求:每组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推举出本组的组长,并且分别说出取名和推举组长的理由。(课件出示) 小组汇报 (8)下面老师要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要求:每个小组长起到组长的作用,带领组员合作商讨这张表格的填写,小组成员要积极献计献策,初步完成活动计划。(课件出示)

三、师展示剪纸

过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停一下,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完善我们的活动计划表。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都很好,兴致都很高,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师剪纸)

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初步方案,在以后的实践课我们还会制定更加详细的方案,希望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好吗?

第11篇:《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鹤峰县实验小学

王春芳 教学内容:

《走近残疾人》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的第2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的第二个主题《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课时。《走近残疾人》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萌生关爱残疾人的想法,并能走近、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本课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主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体验、感悟,以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在必要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体验、交流、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能够理解残疾人的情感需求,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健全人,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学生学习困难与效果预测:

针对学生对残疾人了解甚少,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在学习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我想紧扣“走近”二字,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模式,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使学生对残疾人的情感逐渐加深,最终情感内化为行动,在实际生活中能主动采取适宜的方式伸出爱的手,与他们和谐相处,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确保学生的体验真实、深刻,在体验中激发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2、体会残疾人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表演法 学习方法:

感知、体验、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布带子

拐杖 学生准备:

1、搜集中外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2、调查生活周围的残疾人,填写调查表。

3、采用适当的方式向身边残疾人献爱心。教学过程:

一、观赏导入,激发情感。

(一)、由《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引出“残疾人”的话题。

同学们,给老师一个灿烂的笑脸好吗?看到同学们这样端正的坐姿,这样开心的笑容,老师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在同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下面老师就要为同学们介绍这样一位特殊的小姑娘, 请看:《篮球女孩》

提问:

这个小姑娘特殊在哪里呢?(生自由回答)

师:对,这是一个肢体残缺的残疾人。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人也属于残疾人?

(二)、补充资料,激发兴趣。

我们国家大概有6000万残疾人!汶川大地震就造成了近五万多人的残疾。他们包括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缺的人、智力障碍的人等等。(课件播放残疾人的图片: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

(三)、揭示主题------走近残疾人。

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同学们想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残疾人,走近残疾人。(课件出示并板书:走近残疾人)

二、体验交流,感悟情感。

(一)、走近残疾人 。(课件出示) 1、初步感知残疾人生活中的艰辛。 A、为了适应生活,残疾人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你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生谈)

B、请看下面几幅图,想想他们在生活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缺的人、智障人图片)生自由交流,师相机引导。

(二)、体验残疾人。(课件出示)

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呢?

1、体验盲人活动。

请一个同学上前扮演盲人,师帮他蒙上双眼。请一个同学帮老师把一盒粉笔随意放在同学的桌上,注意不要有响声。请盲人拄着拐杖,小心行走,尽量在一分钟之内找到这盒粉笔,其他同学认真安静看他找粉笔的样子。

提问:

A、一分钟时间到,在座的同学,你们刚才看他找粉笔时是怎样做的,猜猜他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B、同学们一定很想听听盲人的感受吧!请问短短几分钟的盲人生活,你有什么感受? C、刚才我听见有同学在嘲笑你,你心里难受吗?

小结:同学们嘲笑他,老师心情也很难过,盲人失去了眼睛,就只能靠双手的触摸,双脚的探寻去找到前行的路,一件正常人做起来非常容易的事情,盲人做起来却是那么地困难重重。同学们,我们能嘲笑他们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们呢?

(板书:理解

尊重)

2、体验肢体残缺人的活动。

下面让我们来体验肢体残缺的人在生活上又有哪些不便,相信大家一定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请 同学们迅速把红领巾折好放在桌上,然后马上坐端正。请一二组同学把右手背在身后,用左手系领巾, 三四组同学用两只手系领巾,看谁速度快。

提问:时间到,请大家都停下来,一二组系好的请举手?三四组系好的请举手?为什么速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老师想采访一下一二组同学,一只手系领巾和平时两只手系领巾有什么不同?(生谈感受)

师小结:是啊!短短几分钟,我们就真切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而他们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他们在生活上是何等的艰难啊! 提问:如果你们真的失去了一只手,甚至两只手,你会怎么样?我们还能嘲笑他们吗?我们应怎样对

待他们呢?

3、体验聋哑人活动。

最后让我们走近聋哑人的世界。老师这儿有一张纸,纸上有一句话,请一个同学上来用手势向大家表达,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意思。谁愿意?

(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师相机小结。)

(三)、了解残疾人。(课件出示)

1、了解篮球女孩的生活。

不同程度的缺陷给残疾人的生活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但是他们依然顽强、勇敢地生活着,有的甚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看篮球女孩的生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师配乐讲解(课件出示):钱红艳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2005年钱红艳成为“云之南”残疾人训练中心的一位运动员。训练中,红艳比其他孩子都能吃苦耐劳,再苦再累,她从来没有哼过一声,她的坚持和毅力让教练深深感动。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收获了四枚奖牌。红艳有个梦想:当世界游泳冠军。

提问:听了钱红艳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课件出示)(生谈感受)

2、欣赏《牵手观音》。(课件出示) 提问:

A、大家觉得她们跳的怎么样?

B、你们知道这舞蹈的名称吗?台上的所有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呢? C、这个舞蹈名叫《千手观音》,台上的演员全是聋哑人,他们跳舞时完全听不见音乐声,语言交流也很困难,但是他们却能跳的这么好,你有什么感受呢?(生谈感受)

小结: 她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动作却能做到如此的整齐完美,曾经感动了全中国。她们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的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热烈的掌声,震撼了全世界。

3、欣赏残奥会残疾人奋斗拼搏的图片。

4、生交流中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5、交流身边残疾人的故事。

6、听了这么多残疾朋友的故事,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残疾朋友说呢? 小结:残疾朋友们他们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不幸身体残疾了,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值得全社会尊重和学习。

(四)关爱残疾人。(课件出示)

1、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钱红艳站起来了,大家为她高兴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钱红艳在社会关爱下站起来的照片)而且不用拐杖也能像大家一样行走了。小红艳是怎样站立起来的呢?(生交流)

小结:大家说的没错,小红艳是在大家和社会的关心、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刻苦锻炼下才站起来的。(课件出示社会对残疾人关心帮助的图片。)(板书:关心

帮助)

2、今后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

3、与残疾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师:说的真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你们的帮助残疾人一定会接受吗?(不一定)残疾人他们因为身体残疾了,有的很自卑,有的很好强,帮助关爱残疾人,和他们相处,应注意一些什么呢!(生交流) 小结:与残疾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

4、情境表演,表达情感。

同学们,下面进行一个情境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乘坐的是从走马开往鹤峰的客车,车上人多拥挤, 这时上来了一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其它同学都是车上的乘客,你们会怎么做呢?谁愿意扮演残疾人?(孩子一瘸一拐的上车,其他同学争着给他让座。在一个别人让的空座位上坐下,另一个同学站着。) 提问:从走马到鹤峰要站两个多小时,你不觉得累吗?为什么?你们愿意站两个小时吗?三个小时呢? 小结:相信同学们的这一声声愿意一定能温暖每一个残疾朋友的心。现在列车长宣布:车上所有乘客全部关荣评为“文明乘客”。

5、学习简单手语。

如果你们遇到聋哑人,想要帮助他时,可以用手语表达,请你让我帮帮你。(手势)想学吗?跟老师一起学。(配以手势)希望同学们都能常用这句话,主动帮助身边每一个残疾人。

6、感受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除了我们,社会也向他们伸出了友爱的手。

A、瞧,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残疾人无障碍坡道)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残疾人厕所)这是残疾人停车位,残疾人停车可方便多了。(课件出示)这是残疾人服务中心,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课件出示)

B、你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国家特地制定这个节日,是希望千千万万的人都来帮助关爱残疾人。另外,国家还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用来保障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爱无处不在。(播放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图片)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有了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他们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失去双腿,就用双手去拼搏;看不见世界,就用耳朵去聆听;听不见声音,就用心灵去感受。

三、延伸总结,提升情感。

(一)、真情体验,向身边残疾人献爱心。

1、师介绍残疾孩子刘楠的基本情况。

2、残疾孩子与同学问好。

3、师向残疾孩子献爱心。

4、同学们向残疾孩子献爱心。

5、刘楠发言。

6、感恩教育。

7、号召社会向刘楠献爱心。

(二)、总结深化,结束全课。

生活是美丽的,生命因为爱而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向天下所有残疾朋友伸出援助的手吧!因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师手语)

板书设计:走近残疾人

理解

尊重

关心

帮助

第12篇:走近发明家_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与探究主题2:我是小小发明家 活动时间:实践与探究环节共三课时,本节用一课时探究《走近发明家》

走近发明家

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董堂小学 赵治中

【主题背景】

本次活动从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提炼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寻找发明家的故事,总结发明家的品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为本主题的创新发明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分享他们的发明成果,学习发明家不迷信权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汇报交流资料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课下搜集并记录发明家的故事或科技前沿的信息,课上交流。【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

2、分别介绍四大发明。

二、介绍发明家袁隆平

1、中国继四大发明以后又创造了第五大发明。

2、认识发明家袁隆平。

3、评价发明家袁隆平。

三、介绍发明家爱迪生和牛顿。

1、认识发明家爱迪生和牛顿。

2、感受发明家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四、认识更多的发明家及成果

1、简介其他发明家及发明成果。

2、从发明家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师生交流。

五、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发明家资料

1、指名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搜集到的。

2、结合学过的搜集资料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成绩。

3、指导学生如何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4、通过发明家的发明创造,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六、小结

发明家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感受到了发明的乐趣,体会到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一样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

七、作业

继续搜集发明家的故事,留意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创造的,找找他们的发明技巧。

第13篇:《走近苏轼》教学设计

《走近苏轼》教学设计

高年级语文小课题组 吴元清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对苏轼及其诗词的认识。

2、通过阅读指导,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了解作者豁达、达观的人生态度与豪迈的性情。

教学重点:

联系诗人生活 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诗人的豁达、豪迈与多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的古诗词,认识了许多诗人,你能根据提示,猜猜他是哪位诗人吗?

这是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作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字是子瞻,号为东坡居士;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弟弟合称“三苏” „„

2、回忆一下,你学过或读过哪些苏轼的诗或词,听过哪些他的故事?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几首词,对苏轼东坡做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三、自主阅读诗词,体会诗人的思想

(一)学生自由阅读这三首词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放声朗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说说读了这三词,你对苏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学习《临江仙·夜归临皋》,体会诗人的豁达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为更好欣赏这首词,先对“东坡”一词略作解释。

东坡: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遭贬黄州(现在湖北黄冈),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他效仿白居易闲逸事农,在不远的地方种了一块地,起名“东坡”,并以其自号,在这里又建雪堂,准备闲度劫后余生。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里词人告诉人们,他晚上在东坡喝酒喝醉醒来后要回临皋亭,归途中似乎又不清醒了,因为天到几更也搞不清,这从“仿佛”二字就说清了。苏轼这样醉意朦胧的回到住处,结果连门也进不了,因为“家童鼻息已雷鸣。”在敲门无人答应的情况下,困意,醉意,无奈之下,只好“倚杖听江声。”

词人在听江声的过程中,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引出了词的下片:“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是上天给的,不要为着世间的烦恼事让自己的思想受到干扰,身体受到伤害,人一定要超脱。要冷静面对多变的人生。

“夜阑风静縠纹平”的恬静,正反映了词人这种对待人生的平静和超然。 接下来,词人为自己勾画了一幅余生图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是何等的飘逸,何等的洒脱,何等的浪漫,何等的诗情画意,何等的令人拍案叫绝!

(三)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诗人的豪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直译: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四)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诗人的多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直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评析: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评解】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四、小结

通过三首词的学习,我们认识大了一个旷达的苏轼,一个豪迈的苏轼,一个多情的苏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多读诗词,进而了解诗人,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豁达

豪迈 多情

走近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

乌台诗案

第14篇:走近地理学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Ⅰ 前言

走近地理学:开学第一课

高一地理备课组

高娟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地理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不受重视,被灌以“副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许多地区初

一、初二统考都排除地理,导致知识断层,因此在高一必修课程学习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虽然高中第一节课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里面没有要求,但是第一节课毫无疑问十分重要,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需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印象,需要给学生呈现整个高中地理的轮廓,重新建构地理课程在高中生心里的形象。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列举地理学的用处与如何来进行地理研究的例子;了解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听老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学是一门怎样的 学科,地理学能做什么,地理学通过什么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地理学对生产生活的意义;高中地理的内容与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2. 教学难点:地理学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3.启发式讲授法 四.教学内容

一、自我介绍: “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有缘,所以同学们相聚在一起,大家好,我是高娟。来自陕西泾阳,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地理教师,这一年的地理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引出新课,板书课题。(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

西安是丝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大政国策,陕西人沸腾了,“八百里秦川尘土飞,三千老陕高唱秦腔”。出示PPT图片,情景引入。

我们家乡在关中平原,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 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泾阳是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旅游景点是窗口,现在带大家看看泾阳: 1,泾阳文庙及泾阳博物馆:位置:泾阳县城,文庙,过去每个县城的标配。

2.陕西水利博物馆和李仪祉纪念馆:位置:泾阳县王桥镇关中环线上。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和多所院校。

3.中国大地原点:它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自此中国任何一寸土地都可以用精确的大地坐标标示。

4.唐崇陵、唐贞陵:泾阳县拥有唐崇陵、唐贞陵两座唐陵。是原汁原味,没有开发的帝王陵。 5.崇文塔中国第一高塔塔,作为西安这座古城的重要地标,标志着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 6.安吴寡妇、青训班和吴宓墓:

7.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北部龙泉镇,在泾阳还有这么一个从毛主席时代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简直很不容易。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 8.茯茶小镇 9.乐华城

10.郑国渠首【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二、新学期第一堂地理课

(一)、什么是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地方,位置。 理:规律、方法,原因。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地理,为必修1部分;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是人文地理为必修2部分和区域地理为必修3部分。这是高中地理知识框架图。【设计意图】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框架的了解。【教学方法】问题引导。

(二)、学地理真的有用吗?

学习地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习

1、地理素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地理是一种素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博学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历史使人明智,学地理使人自广。“自广”—《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①为什么中东人都穿戴的那么保守?②为什么四川人怕不辣?③坐飞机去美国需要越过太平洋吗?④为什么四个地方的民居差那么多?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①中东人的祖先生活环境是沙漠地区,风沙大,人们穿戴成头巾长袍长裤,可以起到遮挡风沙吹袭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这样的着装风俗,也成了发源于此的伊斯兰教的象征。所以沙特国王穿戴成头巾长袍长裤;而女人们则更为保守,是不能轻易在外人面前露面的。

②我们看这张PPT图片,我国的重辣区,与年日照时数小于1800小时的区域不谋而和,也在相对湿度大于70%的范围内。这些地区日照时数少,湿度大,夏天的时候,人的汗不易排出,食辣可以促进排汗,使人不会很闷。而冬天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适宜体温,使人感觉舒适。毛主席说:“不吃辣子不革命来”。其实,从地理的角度,四川、湖南、贵州人喜食辣实在是无奈之举。

③大家有地图册吧,看过地图册,一定是觉得要飞过大平洋。但是我们的世界是个球体的表面,球体上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怎么算呢?三点成一个平面,这两点再与地球球心所成平面,在地球表面上所划出的大圆的劣弧,就是两点的最短距离。但是我们的地图是个平面。要把一个球体切开来铺成平面,可以实现吗?肯定不行。如果非得这样,我们肯定要牺牲一些地区。我们来看看这个地图,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是经过北冰洋的,而不是太平洋。飞机驾驶员不知道这个道理的话,要多耗多少油。

④省略。

我们再看PPT:神秘而美丽的阿拉伯女孩;极光;气候下的舌尖美味: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些饮食文化与气候存在一定的联系。酸食派:陕西、山西。摄取的钙多,易结实,酸碱结合。多吃醋较好。喜辣派: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江西。高温多湿,易得风湿病,多吃可排汗。

美轮美奂的自然金,产地 ︰ 美国亚利桑那州。 狭隘却注重向外发展的日本:

马尔代夫内阁召开水下会议,举国搬迁:

塑胶玩具漂半个地球 — 中国“小鸭子舰队” 抵英,一个美国公司愿以每只50英镑的价格收购这些塑胶玩具。从中国出发的29000只玩具鸭掉落大洋,其中19000只流向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剩余部队经过15年后漂到英国。

说说看:

1、你身边有哪些地理现象?

2、地理学科重要吗?

①、生活、工作需要

②、军事与爱国

③、提升个人修养

、升学需要„„ 【设计意图】介绍生活中地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用情景法,案例法。

(三)、如何学好地理?

2 (1)认真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2)正确的地理思维:5w原则:What、When、Where、Why、How (3)科学的学习方法:

试一试:如果学习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请你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1、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同学们一定要抓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第

一、抓“概念”重“消化”。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2、要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3、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和复习

4、要注重收集地理知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设计意图】 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友情提醒

一、课前:

备齐学习资料(书本、地图册、练习册、笔)

二、课中:

1、养成“左图右书“习惯

2、结合生活现象多思考多提问

3、学会用地理语言说话

三、课后:

独立、及时完成当天作业 总结:

地理学习之魅力:上管宇宙下管大地,中间还要管大气。 地理学习之方法:左图右书手握笔,头脑还要思考地理题。 学习口诀: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左手多用图,右手爱笔录。 两眼看地图,大脑想题目。下笔如有神,读图来思路。 要得成绩好,总结易提高。

(三)课堂要求(10分钟)

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心中有图,胸有成竹,做题不愁。

七、课后作业

八、板书:

一、自我介绍

二、新学期第一堂地理课

(一)、什么是地理学?

(二)、学地理有用吗?

(三)、如何学好地理?

(意图:这种板书的特点是清楚、有条理,便于理解记忆。一目了然,浓缩课堂知识.)

第15篇:《走近鲁迅》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一定猜出来了,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加上“先生”二字,大声地喊出来。

二、齐诵《有的人》

1、1949年11月,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著名诗人臧克家满含深情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来,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三、名言诗作说鲁迅。

1、在最近这段时间的读书生活中,我们从初识鲁迅,到慢慢地走近鲁迅,沉醉之中,受益匪浅。这节课,我们就把所感、所获,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吧!

2、那么,我们就先从关于鲁迅先生的名言诗作说起吧,从中你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当有学生谈到一首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时,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教师在大屏上出示这首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师:“我以我血荐轩辕。”豪迈!全班齐诵。)

3、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是这样的耐人寻味。(大屏出示鲁迅部分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4、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得发人深省。(大屏出示鲁迅部分名言)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四、作品说鲁迅。

1、正所谓厚积薄发。除了这些经典的名言和诗句,我们还在平时,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

2、哪部作品,哪个片段,哪个人物让你意犹未尽呢?从中你觉得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预设

1、王雅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我最喜欢的《孔乙己》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读:“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一段看似平常的文字,读起来我们也许会感到一点儿开玩笑的味儿,但仔细想想这些玩笑就是鲁迅先生的呐喊。文中孔乙己偷就是偷,总是不好的,可是他偏偏要替自己辩解,偷换概念,说什么读书人偷不能算偷而是窃,这是多么迂腐可笑啊!

师:请你读出孔乙己的可笑来吧!

王雅雯:读“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师:(以读代讲)

A:等级观念的毒害使得孔乙己自视清高,却又一无所长,这是怎样的无奈啊,读出孔乙己的可怜吧──

课件出示: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生读 B:科举制度使得无数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怎样的苦楚啊!读出孔乙己的可悲吧──

课件出示: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生读

C:孔乙己肆意收到侮辱与欺凌,成为人们的笑料,他的悲哀,是那个社会的悲剧,这是怎样的世态炎凉啊!读出对社会制度的憎恨吧── 生读)

3、还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2、张顺超:在鲁迅先生的《呐喊》文集中,我最喜欢的是《狂人日记》,这也是鲁迅先生的开山之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狂人形象。我最欣赏的是《狂人日记》中的第四篇日记中的最后三句话: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在我第一次品读这三句话时,觉得鲁迅先生写得这三句意思相同的句子,非常啰嗦,如果我是鲁迅,我会减缩或者删去。可是,再次品读时,又觉得这三句话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三句话,不仅仅写出了狂人的疯癫,更写出了“狂人”与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与愤怒!看似疯癫却是冷静,有思考,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写作的高超之处!

师:以读代讲

课件出示:“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A: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怎一个狂人啊?读出这份癫狂吧──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狂人不狂,这是清醒的痛楚啊,读── C: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评说吧。狂人是真人,这就是鲁迅狂奔着的呐喊啊,读出鲁迅的疾呼吧──)

五、感言评鲁迅。

1、师:鲁迅这位以笔为刀的战士,泣血一生,奋斗一生,呐喊一生。他可歌可泣,可畏可敬!此时如果用一两句话来感言鲁迅,那么,你心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六、升华主题(名人评鲁迅)

1、“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医生,只不过他医的不是国人的身体,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才被誉为“民族魂”。来,一起看看名人眼中的鲁迅。(大屏出示)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 毛泽东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 老舍

3、“渊博”不是最好的?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呢?我思来想去,鲁迅的价值,恐怕只有用“永恒”二字来概括了。

4、1936年10月19日,奋斗一生的鲁迅先生与世长辞。著名作家巴金在《悼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课件)

5、总结:今天,我们走近鲁迅,油然而生的是越来越多的真正的敬佩,我们真的想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课件)

此刻,我们走近鲁迅,发自肺腑的是越来越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迫不及待地要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课件)

就让鲁迅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国精神传承万代!

今天的交流、分享就先到这里吧。如果今天的课让你的心灵深处有那么一些震撼,能引发你的一点关于人生的思考,我认为足矣。我们还得继续“走近鲁迅”,而且要常读常新。这是因为,鲁迅先生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啊,越走近他,越觉得自己肤浅、无知;也只有越走近他,才能让自己变得有信仰,有力量!

第16篇: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第17篇:走近秋天教学反思

《走近秋天》综合性实践活动反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投入秋的怀抱,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去发现,使他们增长了见识。上课阶段正是秋季,因此决定,利用《走进秋天》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本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找秋、说秋、写秋、颂秋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了解秋的美丽,培养对秋的感情。

《走近秋天》这节课,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学会配合,最后在师生的努力下孩子们都尝试了合作的体验成功的喜悦

然而,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备课备得不够透,不够细,对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理念要求不熟悉,导致课堂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三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够熟悉,导致出现研究内容方向超出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范围。针对这一缺陷,往后应认真了解课程理念目标。 另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兴趣持久性较差,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究,实践,并在活动中得到生成与发展,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这是往后应改进完善的重中之重。课前的准备阶段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却没有妥当地引导学生利用好资源分享导致小组学习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以后的小组活动时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手头资料分享于大家,充分利用资源。

第18篇:《走近苏轼》教学反思

《走近苏轼》教学反思 高年级语文小课题组 吴元清

按学校的安排,我们课题组由我上了一节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我选的内容是《走近苏轼》,选择这个内容,一是近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背诵了许多的古诗词,加上学校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氛围比较浓厚,但在教师的指导方面,却缺乏有效的交流。二是词由于格律、用词方面的诸多限制,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较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少,需要在课外阅读方面加强一些。但上完以后,感觉问题多多。

一、学生对词的意思理解颇为费力。

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估计不准确,以为在给定了注释的情况下,学生应当能理解词的大意。但在课堂内,学生的表现却很平常,主动参与讨论的学生太少。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应当是能达到理解大意的要求的,但是在课堂里,他们并不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使课堂气氛一直很沉闷。

二、课堂内朗诵和记忆名句的目标未能达成。

原计划在课堂内能够请一些同学来朗诵一下这三首词,同时多给一下学生自己练习的机会,可是在上课时,由于在理解意思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学生几乎没有了练习朗读的机会,更不用提课堂内背诵名句甚至是背下来一首词了。

这节课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课间的闲暇里,也常看到学生在捧着一本本的书在看,但都不是老师们心目中的“经典”,学生们更乐于看《做好学生有点累》、《我的同桌是班长》、《男生日记》等比较“时髦”的书。对于那些千古传诵的名篇,却没有多少认同感,真正让他们静下心来读读这些东西,他们就会感动力不从心。

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大因素。从这些年我对一些后进学生的观察来看,学生课堂内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情况。一些平时不爱做作业的学生,如果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的的成绩也不会是很差的;反之,就算一个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却不能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那他的成绩也不会很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花很多的时间来想办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三、小学的语文活动中应当多讲讲诗人的故事,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时候,能自然而然地想到诗的际遇、生平,能联系具体的生活环境来理解诗词的意境,诗句的含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理解成为有源之水。老师们在课堂内对作者的介绍,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公式化的、刻板的、不带一点感情色彩的介绍,而应当多使用那些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材料,如趣闻、轶事等,让学生首先在情感悦纳这个人,进而产生了解的愿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给学生呈现课前准备好的作者资料,而是让他们去体会,虽然这样的认识既不完整,又费时费力,但留给学生的印象,却是久远的。

四、课堂里老师的讲解过多。在这一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由老师说出来的,但我并不认为这有多么不合适。老师的作用,在于学生完成不了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提示,也包括讲解。所以在这一节课里,我也想表达这样一个想法,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并不能单单以老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而应当以学生的有效思考、记忆、讨论的时间为度。有时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在积极地思考,努力的消化老师的讲解,那这样的讲解,就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过程的。

第19篇:《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四: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五: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六: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一: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二: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三: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四:“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五: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第20篇:教学故事——走近残疾人

思维转个弯更精彩

长海县小长山中心小学 梁金萍

再次拿起三年级品社课本,去年教学《走近残疾人》参加省评优课的备课过程,至今历历在目。《走近残疾人》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友爱残疾人》的第一课时。此课程强调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呈现的主要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走近残疾人》这课的教学要求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此课程由

一、二年级时期,学生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的关注转而引入对他人、社会的关注。这一课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种下爱与尊重。

我们面对的学情又是怎样呢?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突出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但同时他们又是最善良和可爱的。如何设计体验残疾人的活动,并不是备课的难点,像模仿聋哑人交流,模仿盲人走路和做事,模仿肢体残疾人照顾自己和学习„„我可以想出很多活动,可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会把活动当成什么,却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思考。是当成“残疾人的生活”去认真体验的多呢,还是当成“一种游戏活动”乐呵呵的体验者多呢,如果学生把这种体验当成一种游戏活动,怎会有真正的情感体验?又怎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实现教学目标岂不是成为一句空谈?可是,在开课短短几分钟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又岂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于是如何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就成为我备课的难点。我想了好多:用富有渲染力的语言描绘残疾人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设计由一名学生蒙眼到教室前取物,其他学生观察并谈感受激发对残疾人的同情;设计上课铃响时随机抽几名后进教室的同学模仿各种残疾人进入自己座位等等„„ 可这些活动都很难快速激发所有学生的情感真切投入。

在多种方案中,我选择由自己当聋哑人,用从电脑上学的手语对学生说“我见到你们很高兴”。

我预测,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手语,面对教师的手语可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做出合适的反应,所以我想,在录像课之前是不是先渗透一点手语或者要学生先想办法自学一点手语?这样做,有助于录像课的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可是要学生配合教师上作秀课,是我最深恶痛绝的。可是不提前渗透,学生迟迟说不出教师这个聋哑人的意思,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我该怎么办?我陷入苦苦思索中。就在我冥思苦想中,我突然一个激灵,为什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去上课?我们在课改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现实中却要学生跟着教师的设计走,突出的还是教师的主导,学生是什么,是教师请的演员吗?既然是创设真实的与聋哑人交流的情境,就必须尊重生活,还原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健康人了解聋哑人的需求,能与他们交流。学生即使有人理解我的手语,也只能是极个别人,而不了解我的手语意思才是大部分学生真实学情。我的教学又怎能违背真实的生活呢?我,有了新的思路,尊重学生的真实反应,激发学生真实情感,这才是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

于是新的课堂情境预设出现了: [情境导入]

师:有一名聋哑人,教我用手语对你们说一句话。注意观察我的手势。

[老师表演手语]。

预设一:学生大胆猜想,说出教师手语的大致意思,教师露出被了解后的欣喜,表扬学生平日关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有爱心,希望大家向她(他)学习,然后导入新课:今天,让老师带领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烦恼与痛苦。

预设二: 课堂上出现抓耳挠腮、窃窃私语、愁眉苦脸、紧张着急等状况。多名学生大胆猜测,可风马牛不相及。面对这种情形,教师表情由最初见到学生时的微笑变成着急和紧张。

[老师重新表演一遍手语。] 学生还是不知所云。

师面带苦恼,语调低沉:你们知道我现在的心情吗?

学生看着教师的表情,心情也一定不好受,回答:你很生气;你很着急;你很失望;你很难过„„

师借机用语言渲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善”。 师:是啊,一句简单的“我见到你们很高兴”,在座这么多人没有人能明白。我的着急苦恼,你们明白。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聋哑人,他们有耳听不见,有嘴说不出,用手比画,别人又经常不明白,他们的苦恼你们是否愿意了解和体会?今天就让我带领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近残疾人,去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与欢乐。”

在实际录课时,学生真的如我所预测,没有人说出手语的意思,由于有了新的预设方案,接下来的教学,异常的顺利。在之后的活动中,体验各种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与烦恼时,孩子们认真模仿,细心的体会,写出了非常真实的感言。有孩子写到,平时没注意,没想到失去一只手,生活中做事竟这样困难,以后我一定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有的孩子写到,过去看见腿瘸的人走路,我跟在后面模仿,笑话他们,真的太不应该了。他们本来就不幸了,我们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才对。还有的孩子写到,残疾人能克服身体的残疾,顽强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健康人更应该好好学习。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触,我第一次觉得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在课堂最后环节,我引导孩子们体会“把我们对残疾人的尊重、关心送进残疾人的心中,残疾人的内心会发生哪些变化?”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次真实情境的体验后,纷纷发言:残疾人心中会感到困难、痛苦变小了;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了。听着孩子们这么有哲理的话,我感到分外欣慰。

这节课,看似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真生活,才会迸发真情感。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真生活才会出真效果。只要教师的思维转个弯,别总想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尊重生活,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回报你一个精彩的结局。

《走近社会生活教学心得体会.doc》
走近社会生活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