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2022-12-1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一年级《偏旁》教学设计

一年级《偏旁》教学设计

一年级《偏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走字旁、走之旁、反文旁和折文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教学过程:

一、找不同游戏

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每组字中不一样的字,读出上方的序号。同学们观察认真,反映迅速。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我会为在这节课中表现出色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偏旁,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共同板书课题。(偏旁)

三、新课

(一)先来看第一个偏旁(课件出示:走字旁)

1、提问:走字变成走字旁,字形有什么变化?

(字形变窄,横变短,横左伸右缩,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捺变长,更加舒展。是为了托住里面的部分)(为什么右面缩,中国是礼仪之邦,连汉字娃娃也懂谦让、助人)

2、走字旁的书写特点可以用这句话概括(课件出示:左伸右缩让里面,平捺伸展托里面)齐读一遍。

3、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写一个。(教师边板书,边总结要点:左伸右缩,最后一笔平捺舒展)

4、听老师口令做好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动笔写两个走字旁。(教师巡视)

5、展示学生的字,谁来说说这个走字旁写得怎么样?(是否体现了走字旁的字形特点)

6、把刚才写的走字旁再写一遍。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请用圈出来。得圈的同学起立,你们真棒,老师一教就会。

7、老师把带有走字旁的字,请到了大屏幕上。找找这组字字形上的相同之处,用这根神奇的魔法棒比一比,你会看得更清楚。(外高里低、外伸里缩)

走字旁的字书写特点是:(课件:外高里低有错落,外伸里缩字形美。)齐读一遍。

8、外高里低,里面低到什么样的程度,怎么确定。可以借助走字旁的笔画来确定。(这就是借笔定位)看老师来写“起”字。

9、请同学样从4个字中选择一个练习,先说说你想写哪个字,怎样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二)(出示走字旁和走之旁的两组字,找不同)观察两组字,两组字的书写顺序相同吗?(走字旁的字先外后里,走之旁的字先里后外。

借助神奇的魔法棒,你发现了两组字字形有什么不同?(走字旁的字外高里低,走之旁的字外低里高。)

11、对比着,每个偏旁的字各写一个。投影展示学生的字,评议。(是否体现了观察到的规律)

名人习字故事: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很多很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三)我们来看下一组字。

1、仔细观察两组字,“折文”和“反文”在字中的位置不同,(折文一般在字的下面,反文一般在字的右边,做右旁。

2、老师想写写这这两个偏旁,帮老师观察一下两个偏旁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折文扁宽,反文窄长)

3、折文怎样才能写得扁宽?(折文的横写得长一些撇捺伸展)反文怎样才能写得窄长?(反文的横写得短,撇是竖撇,“捺”从哪起笔,撇尖上)

4、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折文”“反文”(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折文在上、在下写法也有细微的差别)

同学们动笔各写两个。

5、出示“冬”和“敬”,我们来写带有折文的反文的两个字。仔细观察,写这两个字时提醒老师注意什么?

6、老师边范写,边讲解。

7、自选练字,从上、下两行各选一个练习

8、刚才我们的练习中用到了写字十五法当中的:疏密匀称、字无双捺、上紧下松、外伸里缩、撇画舒展

(四)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学金字旁。

请同学读自学步骤

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五)欣赏、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带来了几幅硬笔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同学们通过一幅幅书法作品,有深刻的体会。希望同学们不断学习,掌握规律,用你们智慧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去表现汉字的美,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推荐第2篇:左偏旁教学设计

左偏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汉字左右结构的钩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观察今天要写的字:体、俭、行、凉、准、消、滴、地、城、珠、现。

有什么共同点?(左窄右宽)

2、写“体”字。

撇在哪里起笔很重要,竖在撇中间起笔,右边的“本”比左边稍长。“本”字比左边单人旁宽一些。写“体”字(4个)

“俭”字,特征一样。

3、写双人旁和“行”字。左窄右宽,右边第二横稍长。“征”字,底横稍长。

4、“凉”字。

两点水:点短,提长,右边“京”字,上中下对正。

“准”字,中间单人旁要长些,横的间隔均匀。

比较三点水与两点水有什么不同?提的起笔对正第二点的起笔。看“消”、“滴”。两学生上黑板写,同学评议,全班练。

5、自己观察,写后面4个字。

6、选几本写得好的展览。

7、行款练习:每个字的大小一致,间隔注意宽窄。

板书:左体俭凉准

推荐第3篇:偏旁和汉字的结合教学

偏旁和汉字的结合教学

(一)左偏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左偏旁的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2、能灵活运用规律正确书写左偏旁。

【教学重点】左偏旁的书写规律和组合原理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个书写不正确的左右结构的字导入新课。

二、分析左偏旁,揭示规律

1、教师板书以下左偏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揭示左偏旁书写的组合规律——左伸右缩、左放右收;

2、分析下列左偏旁的书写规律。

主要是进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等字的书写练习。

口字旁,较方。右竖比左竖短。唱字,右部横的间隔均匀,上下对正。鸣字,口偏左上,竖折折钩的横稍长。

日字旁,较窄,右竖比左竖长。明字,日偏左上,横的间隔要匀,暗字,右部中间横要长,上下对正。

月字旁,窄长,横的间隔均匀。服字,左右长短相等,右部稍宽。肢字,右部比左部稍长。

提手旁,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护字,右部比左部稍低,点须独立。

木字旁,竖要直,点比撇的起笔稍低。村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桃字,兆比左部宽。

禾木旁,首撇较平,横比首撇偏左。积字,左长右短,科字,左右宽窄相等,右部比左部稍长。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二)、右偏旁

[一]、“文”、“斤”、“欠”偏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斤”、“欠”等偏旁的构字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书中出现的例字。

三、过程预设:

1、出示课题

2、

看黑板观察,思考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分别是什么偏旁? (2)、这类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例字范写指导

(1)反文旁:“功”字左边小些,略高于右边。

“放”字左边的横折钩略斜。

(2)斤字旁:短撇斜,长撇直,横不宜长。

(3)欠字旁:接近于反文旁,尤其横钩要写好,不要太长太大。

4、学生练写

5、教师巡视指导。

6、讲评:针对出现的问题纠正。

7、课外作业:综合练习部分。[二]、单耳朵、右耳朵、立刀、联撇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单耳朵、右耳朵、立刀、联撇旁;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出现的例字。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过程预设:

1、出示课题,复习偏旁名称;

2、观察,认识本课出现右偏旁在构字中的特点;

3、与前一课比较有哪些地方不同。

4、小结:这一组例字,虽然也是左右结构,但字的比例是左半略大于右半。

5、教师指导: (1)、单耳朵旁:横折钩要紧些,竖要充分,而却是悬针竖,这几个字都是右半略高,右边略长;

(2)右耳旁:横撇钩要紧凑,弯钩不宜长,是悬针,左边略高,右边略长。

(3)、立刀旁:左竖短,右竖钩长;

(4)、联撇旁:三撇不要头对头,尾对尾,下面的撇对上面撇的钩,一二两撇稍短,第三撇略长。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指名到黑板上板演,然后讲评。

8、作业练习:综合练习书写。 [三]、“页”、“鸟”、“羽”、“隹”偏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页”、“鸟”、“羽”、“隹”等偏旁的构字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出现的例字。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过程预设:

1、认识偏旁名称;

2、观察这些偏旁的特点和构字特点,左右结构,右部较宽。

3、例字指导: (1)、页字旁:第一横稍宽,“顶”和“项”左部略上;

(2)、鸟字旁:鸟头要小,竖折折钩要放开些,横笔向左取势,稍长,“鸡”左边“又”略高,略收,“鹅”左边略放,鸟部略收;

(3)、羽字旁:左小右大,左收右放,“翅”的捺要充分,“翔”“翻”“翩”左半要瘦长,左中右三部分要紧靠。

(4)、隹字旁:单人旁中的竖画要略长些,四笔横画不要太长,且宜轻起笔,其中“难”和“雄”左边略高。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讲评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6、作业练习。综合练习部分。 [四]、“寸”“力”“戈”“辛”偏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寸”“力”“戈”“辛”等偏旁的构字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只出现的例字。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过程预设:

1、出示课题,认识偏旁;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这些字的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占有的位置体势。

3、例字指导: (1)、寸字旁:横不要太长,竖钩要直,点要往上抬;“对”左收右放,“耐”左放右收。

(2)、力字旁:横折钩略斜,向撇方向偏。“助”“劝”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勃”左边略长。

(3)、戈字旁:斜钩要长,要斜,尽可舒展,撇不要太长,太软。

(4)、辛字旁:中横宜长,三横靠拢一些,“辟”左右相等,“辞”“辩”“辨‘左辛竖稍收。

4、学生练习

5、反馈讲评

6、课外作业练习:综合练习部分。

[五]、“竹”“山”“羊”等偏旁的构字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草字头“竹”“山”“羊”等偏旁的构字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出现的例字。

二、教学时间:2教时。

三、教学过程预设:

1、认识出示课题,认识偏旁名称;

2、与上一课比较有什么不同(字头均为上下结构)

3、例字指导: (1)、草字头:横稍长,两竖上宽下窄,且左竖略短,右竖略长。“艺”横折弯钩宜向左斜,“节”横折钩不宜太长,竖是悬针,“苍”的撇和捺要放,“茂”左撇太长、斜钩要充分。

(2)、竹字头:做略低,有略高,左略收,右略放,“笔”横要紧,竖弯钩要充分,“笑”和苯“的撇捺要舒展。

(3)、山字头:短中竖要坚定,粗壮,略长,“岁”下面的“夕”要斜,“岩”的一横要长,口字对准山字头,“崇”中间部分宽。

(4)、羊字头:中竖不出第三横,字头略窄小,不宜宽,“羔”上小下大,“善”第四横要放,“着”“羞”中竖改长撇,下面“目”“丑”略收。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

5、布置作业:综合练习。

[六]、“爪”“刀”“四”“雨”等偏旁的构字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爪”“刀”“四”“雨”等偏旁的构字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书中出现的例字和综合练习。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过程预设:

1、例字指导要点: (1)、爪字头:平撇要平,三点距离不宜太长,“采”舒展撇捺,“妥”舒展中横,“卵”左右略等。

(2)、刀字头:第一撇略长,横撇略短。“负”下面“贝”略长,“争”中间横略长,“色”竖弯钩要充分舒展。

(3)四字头:又宽又扁,在字体中往往只占小部分。“罗”写好下面“夕”是关键,偏倚结构独体字,“夕”重心在外,两撇方向一致,且保持平衡;“署”上小下大,中横拉长,字头扁平;“置”下面的“直”瘦长,且底横要长。

(4)、雨字头:要写得宽大,四点有变化,要呼应,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雪”上宽下窄,“零”撇捺要舒展。

2、学生在书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讲评反馈。

4、布置作业。综合练习。

[七]、学习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

1、结构

(一)

2课时

1、教学内容

学习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右宽左中窄”、“左窄中右宽”、“中窄左右宽”等五种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3、教学过程

1、打开书第一页,指名读“看看”

2、(出示“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左中右三部分宽窄基本相等的字,是指这类字左中右三部分的宽度是大致相等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空间也大致相等。大约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但在搭配上还是有区别的,像这个“蝴”字右偏旁起笔就要低于左中部分。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4)指名说书写“柳”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3、(出示“撒”

(1)

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

教师相机介绍:“撒”字,左中右结构。左边和右边较中间部分略窄,中间部分大多在左半格。右边“捺”笔要写得舒展大方。

(3)

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4)

指名说书写“蝌” 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4、左中右结构的字除了“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三种,请各学习小组看书讨论剩下的三类字。

5、出示“倾”“假”“狱”

(1)、指名说每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相机指导

“倾”:左中部分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右偏旁则独占右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

“假”:在田字格中书写时,中间部分大多占左半格,只是稍微超过竖中线。

“狱”:左边旁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位置:中间部分较矮小,位于竖中线偏左一点,右边部分应写得宽大一些。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中右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2、结构

(二)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结构

(二)

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略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等四种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人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五种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

搬:右偏旁略低于中偏旁;中间与右边的宽窄几乎相等。

左中右结构,左中右部分基本相等。左偏旁“

”字的第四笔由“横”变为“提”。中间的“文”中的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啊:左中右结构。左偏旁“口”字较偏上,写时位于横中线的上方;中间部分“

”较瘦,上部高出左右部分,位于左半个;右边部分“可”相对较宽大,独自占据右半格。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练习

出示以下字,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锻 掀 粥 吼 咐

仰 彻 掰 辩 脚

3、结构

(三)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钢笔字结构

(三)

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相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结构字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细观察、找规律

1、出示上中下结构的例字。

2、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研究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

: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相近,但略有些差别,上部的“

”稍宽一些,要能盖住中下部分,中间部分的“必”形体偏扁,“撇”画要稍长一点,以使下面的“虫”字能够容下。

:上中下结构,上边部分“

”要写的扁而宽;中间部分“口”字位于横中线上方,形体窄而小;下边部分“内”字独占下半格,形体扁而宽,并且“内”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上开下合。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竹字头”形体较小,笔画紧凑;中间部分“土”字扁而宽,第三笔“横”长而舒展,位于横中线上;下边的“寸”长于中上部分,占据下半格,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等。

左偏旁

教学目的:

1.学习口字旁、土字旁、王字旁、木字旁、提手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2.培养学生仔细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 2.左偏旁应注意些什么?

(左偏旁,一般较窄,位于左半格内。)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地”字,“土”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左偏旁和它们在左边作偏旁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左偏旁

三、指导书写偏旁“口”“土”、“王”、“木”、“扌”。

(一)指导书写“口”。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口”,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形态稍窄。②左竖稍长,右“竖”稍短,左竖下出头,下横右出头。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口”,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口”,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土”。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土”,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提与横的用笔不同。②提稍短,收笔不得比上横的收笔偏右。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土”,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土”,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三)指导书写“王”。

1.师:我们接着写好王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王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横、提间隔均匀,第二横稍短。

②竖居中,上重下轻。提的收笔不得比上横收笔偏右。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王”,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王”,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四)指导书写“扌”。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扌”,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横的起笔较轻。②竖钩起笔要高,与横的交点偏右。③提的收笔不可比横的收笔偏右。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扌”,辅导评议。3.全班练写一个“扌”,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五)指导书写“木”。

1.师:我们接着写好木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木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竖为垂露,起笔高,与横的交叉点偏右。 ②点比撇的起笔要低。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木”,全班比较评议。4.全班练写一个“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四、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1.指名读要写的字:“唱”“均”“环”“机”“把”。 2.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3.观察“土”和“王”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土字旁“土”:比右部稍低(如:均) 王字旁“王”:比右部稍高(如:环) 4.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均”“环”,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5.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均”和“环”,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6.用“观察例字――指名板演――评议板演――对比书写――继续练写”的方法,写“好”。7.观察“唱”、“机”、“把”这几个字。

8.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9.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五、小结。

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的汉字。

3、能够提高自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部首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的写法必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1)复习口字旁、土字旁、王字旁、木字旁、提手旁,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得以锻炼。(2)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激发书写兴趣。

二、学习部首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板书:

(1)单人旁:首笔短撇,不宜平,竖画应顶住撇的中部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例如:但、他、优、伏、休

(2)双人旁:比单人旁上多一短撇。上撇短,下撇略长,两撇起笔在一垂直线上,竖画顶住下撇中部稍上处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例如:行、征、往、彼、彻

(3)利刀旁:短竖居中且直,且为竖钩的二分之一长度;竖钩长且直,与短竖平行。两竖间距要适当。例如:利、别、刚、刘、到

(4)言字旁:先写点,再在点下部起笔写横折提。横短,折画顿笔正对点下,顿笔后写斜提,提稍水。例如:议、让、讯、说、计

2、学生练习书写部首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

三、书写汉字(单人旁、双人旁、利刀旁、言字旁)

1、出示汉字: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们:竖画直而正,中竖左靠,横折钩长而正。 仪:注意单人旁和点的写法及位置。 语:注意言字旁的写法。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字中左右两边的大小与位置

5、比一比,评一评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绞丝旁、火字旁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绞丝旁、火字旁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火字旁的汉字。

3、能够提高自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部首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绞丝旁、火字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部首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部首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绞丝旁、火字旁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1)竖心旁:左点写竖些,居竖中左侧,竖要垂直舒展,且长;右点在竖的右上部与左点起笔处在一水平线上。例如:忧、怀、恨、忆、怜

(2)三点水:三笔作扇面散开。先写上点,中点比上点稍偏左,在中点下部、比上两点间距较大处起笔写斜提,斜提收笔与上点收笔在一垂线上。例如:汁、汲、池、浪、波

(3)两点水:两笔左开右合,先写右点,再写斜提稍偏左起笔,点与斜提右部在一垂线上。例如:冰、决、凉、冷、冲

(4)火字旁:左点稍竖,不连撇;竖撇较长;右短撇小,起笔比左点高,收笔触竖撇;捺改为点,起笔于竖撇中部。字形窄长。例如:炉、灿、炬、灶、灯

2、学生练习书写部首竖心旁、三点水、两点水、绞丝旁、火字旁。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江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河: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

冷:左边的三点水写得窄,右边的青要写得宽。 红:指导学生写好绞丝旁。 灯:强调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及用眼习惯。

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字中各部分的大小位置,并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5、比一比,评一评

四、小组合作总结

交流讨论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

走之旁、四点底、金字旁、竹字头、牛字旁的写法 教学目标:

1、

掌握部首走之旁、四点底、金字旁、竹字头、牛字旁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走之旁、四点底、金字旁、竹字头、牛字旁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部首走之旁、四点底、金字旁、竹字头、牛字旁的写法及相关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部首走之旁、四点底、金字旁、竹字头、牛字旁的写法

(1)走之旁:走作字旁时,与独体字“走”的区别是:横画变短;特别是伸出竖面右边的横要注意缩短,捺画向右伸展。例如起、赴、赵、超、趋

(2)四点底:第一笔是左点,第

二、

三、四笔都是右点。左右两边的点较大,中间点较小,四点的起笔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点、烈、煮、然、热

(3)力字旁:力作字右旁时,横折钩的横取斜势,折后竖钩渐略偏向左;斜撇从横上方起笔插横中部,撇尖与折钩平,比上横左端出。例如:助、劲、功、动、

(4)寸字旁:寸作字右旁时,比独体字窄。书写时,长横改为短横,在短横的右三分之一处上方起笔写长竖钩,竖在短横上部稍短,下部较长;点近横左端。例如:时、村、对、封、耐

(5)病之旁:先写点;在点下方写短横;在短横起笔处下笔写长撇,稍竖,下部稍向左下伸展些;在长撇中部左侧写右点,不触长撇;点下方稍左起笔写平提,提尖与长撇相连。例如病、疼、疗、疾、疫

(6)反文旁:先写短撇,稍竖些;触撇下部起笔写短横;顶横中起笔写竖撇;在短撇尖处起笔写斜捺,穿竖撇中部;注意下面的撇缩捺放。例如:攻、改、政、故、放

(3)心字底:心作字底时,比独体字“心”还要扁些。左右两点稍大,中间点应写卧钩起笔与收笔的正中。三个点的间距相等,与卧钩起笔在一直线上。例如:思、忠、总、态、念

(4)示字旁:先写上点,横撇起笔在上点的左下部,横短且稍斜,撇斜忌平,稍短;竖对上点,触撇写垂露竖,在撇、竖接触处写右点。例如:祝、社、神、祖、礼

竹字头:在字的上面,两个撇横点均匀排列。

戈字旁:字的左右都有。

2、学生练习书写与部首相关的字。过:注意是半包围结构 杰:写时注意上大下小。 钉:注意左窄右宽

笔:注意写时要上小下大。 牛:注意左窄右宽。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

2、请学生们小组合作,交流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同桌间互换作品

6、比一比,改一改

四、合作总结:

1、小组内交流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

2、全班交流

3、表扬先进,激励其他。

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部首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部首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部首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首三点水、绞丝旁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部首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的写法

(1)左耳旁:横撇弯钩上收,钩画在竖画中部略上一点收笔,竖在横起笔处下笔垂笔与折处在一垂线上。例如:阳、防、阴、队、际

(2)右耳刀:先写横撇弯钩,撇稍短,弯钩的弯稍长;在横起笔处下笔写悬针竖,竖要直。例如:那、部、郎、邦、郑

(3)草字头:先写长横,再写短竖。略往右下斜,后写竖撇,比短竖略长。长横被短竖、短撇分为三等分,短竖和竖撇要左右对称。整体字形扁宽。例如:苦、芳、节、花、芒

(4)人字头:先写斜撇,在撇画起笔处稍下一点位置起笔写捺、捺的角度与长度,做到左右对称。例如:今、合、全、会、令

2、学生练习书写部首左耳刀、右耳刀、人字头、草字头、戈字旁。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阳 苗 会

2、请同桌合作交流,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队:左边的双耳刀写得长而窄,右边的人宽。 苗:草字头的横略长,下面的田字略宽。 伞: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部分。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及用眼习惯。

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字中各部分的大小位置

5、同桌间互换作品,相互交流指导

6、比一比,改一改

四、合作总结:

1、小组内交流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

2、全班交流

3、表扬先进,激励其他。

推荐第4篇:关于偏旁和部首的教学

一、认真搞清楚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偏旁———旧称汉字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合称偏旁,但在习惯上,对汉字的上下左右统称偏旁。2.部首———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3.偏旁和部首的关系:①同一个汉字的某个部分,既是偏旁,又是部首,但在不同的场合,它们的叫法各不相同。如语文的“语”字,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它的左边部分,叫做“言字旁”;在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则把它叫做“言”部。②有些汉字的偏旁不是部首,如春天的“春”,分析字形结构,它是上下结构,“(春)字头;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就找不到“”(春)部,就是查“日”部了。③也有些汉字的部首不是偏旁,如平安的“平”,它的部首是“一”(横)部;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就没有“一”偏旁了。④汉字的偏旁远远多于部首,汉字的部首只有200个左右,其中大都可作偏旁,除此之外,还有将近600个偏旁,但有些是不常用的,习惯上不叫它偏旁,而称为汉字的部件。

二、切实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教学。1.根据教材,按其功能,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训练。偏旁和部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更要注意区分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教学偏旁,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教学部首,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部首,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在使用的义务教材小学语文课本里,《基础训练》题中的偏旁与部首的训练内容就是按照它们各自的作用编写的。在低年级1至4册的教材中,因为没有要求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所以在《基础训练》题中就只出现了有关偏旁的教学内容。到了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因为开始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才出现了“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的练习题。教师应该遵循的就是按这种编排要求组织好教学。2.加强指导,掌握要领,教学生学会定部首。教师要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会查字典,首先就要教给学生掌握确定汉字部首的方法。①汉字部首一般位置是在字的上、下、左、右、外。如:查今天的“今”,部首在上,查“人”部;查思想的“思”部首在下,查“心”部;查临时的“临”部首在左,查“|”部;查我们的“我”,部首在右,查“戈”部;查同学的“同”,部首在外,查“冂”部。②汉字的一般位置上没有部首,就看中坐;若中坐没有,再看左上角。如:[!--empirenews.page--]查办法的“办”,部首在中坐,查“力”部;查疑难的“疑”,部首在左上角,查“匕”部。③一个汉字有好几个部首的,按下列顺序确定部首:a字的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如:查天空的“空”,查“穴”部,不查“工”部。b字的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如:查相助的“相”,查“木”部,不查“目”部。c字的内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内。如:查沉闷的“闷”,查“门”部,不查“心”部。d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或取右,不取左上角。如:查水渠的“渠”,查“木”部,不查“氵”部;查凯歌的“凯”,查“几”部,不查“山”部。e在汉字的同一位置,部首有多笔和少笔互相迭合的,取多笔不取少笔。如:查意义的“意”,部首有“、、立、心、音”,查“音”部,不查“、、立、心”部。f汉字的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不取左上角。如:查坐车的“坐”,查“土”部,不查“人”部。g汉字的部首中有单笔和多笔的,取多笔不取单笔。如:查熄灭的“灭”,查“火”部,不查“一”部。④汉字的部首无法确定,或部首所在位置不合规定的,按起笔取单笔部首。如:查成长的“长”,查“丿”部,不查“一”部。

推荐第5篇:二年级语文《偏旁(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偏旁

(二)》教学设计

《偏旁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走字旁、反文旁和折文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利用写字十五法自主学习金字旁。

3.了解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4.写好带有走字旁、反文旁、折文旁、金字旁的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比例恰当。

5.通过观察分析走字旁、反文旁、折文旁和金字旁的形态以及带有这些偏旁的例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学习走字旁、反文旁、折文旁和金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书法结构搭配之美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教师书法作品并自己书写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展评和欣赏,激发学生力争上游。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找到走字旁和走之旁,反文旁和折文旁的书写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和赵家财写字十五法写好带有走字旁、反文旁、折文旁和金字旁的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作业纸、书法作品书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激趣导入

玩\"找不同\"的小游戏,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每组中不一样的字,读出它上方的数字。学生抢答,发现认真观察是制胜关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竞赛中开始学习。这样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认识偏旁,学习新字

1.学习第一个偏旁——走字旁。观察走字作偏旁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总结规律:走字变成走字旁后,左伸右缩让里面,平捺伸展托里面。

3.教师范写一个走字旁,边范写边说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实物展台出示一名学生书写的走字旁,学生评价。

6.认真观察带有走字旁的字,发现字形上的相同点:外高里低有错落;外伸里缩字形美。

7.教师范写一个\"赵\"字,边范写边说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8.出示一组带有走字旁的字,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字说说怎样书写才更美观?运用口诀和赵家财写字十五法练写一个字。

9.适当点评。

10.比较走字旁和走之旁,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

不同点:书写顺序是走字旁先写外面再写里面;走之旁先写里面再写外面。

字形特点是走字旁外面高里面低;走之旁外面低里面高。

【设计意图】比较走字旁和走之旁的书写顺序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书写。同时他们字形也有不同:走字旁外高里低;走之旁外低里高。了解字形特点可以写好左下半包围的字。

(三)课间休息:桥南小学写字操

(四)认识偏旁,学习新字

1.对比学习偏旁——折文旁和反文旁。观察偏旁所在位置和笔画数有什么不同?观察偏旁形态特点。

2.总结规律:折文三画在上下,反文四画作右旁;折文扁宽,反文窄长。

3.教师范写一个折文旁和一个反文旁,边范写边说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书写方法是:折文旁要把撇捺写舒展,斜度大;反文旁要把横写短,第二个撇的起笔对准横中,还要注意捺的起笔位于第一笔撇尖。

4.学生练写。

5.适当点评。

6.认真观察带有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运用写字十五法交流如何写好这类字。

7.教师范写\"夏\"和\"敬\",边范写边说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夏:多横笔画疏密匀称,上紧下松,向上看齐,比较两边是上宽下窄,长横主笔突出。

敬:左右均等,品头论足是头斜脚齐,反文旁的斜撇笔画串门。

8.学生练写。

9.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了解折文和反文的书写位置可以把字写正确,同时,回顾写字十五法并将之按照定位法、笔画法和结构法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写字法将字写美观。

(五)自学偏旁,积累运用

1.将之前学习的写字十五法按照笔画法、定位法和结构法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运用写字法中与左右结构有关的方法自学一个偏旁——金字旁。

2.总结规律:撇画舒展,疏密匀称。

3.学生练写。

4.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偏旁的书写方法和特点,掌握汉字书写规律。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写的能力。同时,将本节课四个偏旁按照引导探究—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的步骤进行学习,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运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学生喜欢的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汉字书写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写字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新知。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三)总结

1.教师运用带有今天学习的偏旁的字写了一张作品,借此回顾与日常书写的不同之处。

2.再由学生书写书法作品。

3.教师总结。

推荐第6篇:《偏旁与例字》教学设计(优秀)

《偏旁与例字》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偏旁与例字的字理、字形和结构,使学生的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写字教学既有实用价值,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学生进行美育,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是我对三年级第八课《偏旁与例字》这一节课的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偏旁和例子的教学,让学生在写字中学会偏旁和例子的写法,能用硬笔熟练、规范、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指定的汉字,让学生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够按笔顺规则去练习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语、教师板演、图片与文字的演变等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观察汉字的演变和结构,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及汉字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感受汉字历史悠久和传承文明的特点,进而感受汉字之美。

教学重点:偏旁“月”和“舟”的写法,引导学生能够按笔顺规则去练习字,能掌握字体的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偏旁“月”和“舟”竖撇的书写技巧和例字的结构,熟练掌握书写中例字的放大和缩小的技法。

教学准备:电脑及投影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关书各种字体的资料、硬笔书法用纸、纸笔一套。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学生能端端正正、美观、正确的写出本课的汉字。

2.较高要求:能熟练写出含有本课偏旁的其它字。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笔画和字编一些简单的笔画顺口溜。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用时

开课激趣,创设情境。教师检查学生坐姿,引导学生集中精神。

板书“偏旁与例字”,激趣导入 。板书的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写黑板字的笔画写法,引入汉字话题。

猜谜语:竖撇另加横折钩,

再把两横写里头;

白天不见夜里见,

缺缺圆圆照五洲。

教师给出谜语答案:月(教师请同学解释怎么样猜出来的?)

学生课前背诵笔画歌。

学生回答:“口”、“嘴巴”

3分钟

一、出示“月”的图片,引入“月”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

(1)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发展:

教师出示课件,指出各个“月”字的字体名称。 (教师先由甲骨文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甲骨文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字体进行交流介绍)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配以图片加以小结,指出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进而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历史悠久”。

(3)、师生共同分析“月”字的写法,教师边作范写。(竖撇、短横、折挺直。)“月”字作为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呢?教师示范“月”字偏旁。(教师强调“月”字作为偏旁时变瘦了。)

(4)、教师提问:“月”字偏旁可以组成哪些字?

(5)教师范写“月”字,并分析“月”与“生”的组合。(“胜”是形声字,“月”字与“生”字形的比例大小、位置和字型的宽度,“生”是表示读音。)

(6)教师范写“服”字,分析“服”字的写法,解释“服”字。(“服”左右偏旁相等,两“丨”垂直相背。)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字体知识,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字体。

学生回答:“吸”、“喂”、“喊”、“吃”、“咽”等

7分钟

二、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刚才学的偏旁和例字,在写字之前我想看看同学们的握笔,接下来一起来活动一下手腕。

三、导入“舟”的图片,问同学们猜偏旁。引入“舟”字课件展示“舟”。从甲骨文―篆书―楷书的演变。

1.师生共同分析“舟”字偏旁的写法,教师边作范写。(两侧的竖垂直左短右长,末笔为提。

教师提问:舟字偏旁的例字有哪些? “明”会意字,太阳(日)月亮(月)合起来表示光明的意思。日月并连,大放光明。“日”表示白天见到太阳,就是晴天。“青”表示读音。

1.教师范写“明”字,并分析“日”与“月”的组合。2.教师范写“晴”字,并分析“日”与“青”的组合。

三、范写大小不一样的“吃”字,分析在大小不一样的米字格里,要注意字的笔画大小和字的结构距离的变化。

培养学生举例说理能力。

学生回答:“明”、“昨”、“时”、“晴”、“映”等。

4分钟

10分钟

四、教师巡视辅导。

1、检查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巡视课堂,个别辅导。

3、表扬有书写认真、有进步的同学。

五.总结。(综合评价,相互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本节课的认知及感受。

16分钟

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换偏旁

换偏旁成新字是本学期的难点,每次考试时孩子们都容易在这样的地方耽误时间,甚至丢分。以下总结的是本学期常见的换偏旁成新字的生字。

话- 活

朋- 明

红- 江 空

节- 爷

亲- 条

古- 什

忙 -忘

洗- 选

认- 队 从

爸- 吧 把

扫 -雪

完- 玩 园 远

会- 动 运

早- 什 叶

秀- 奶

香-阳 间

听-近

连-军

定-是

蚂-妈 吗

房-放

童-位 拉

他-她 地

过-时 对

往-住

很-跟

吓-虾

叫-收 点-站

男-边

情-请

问-古 只 伙-秋

跳-桃

名-各

推荐第8篇:《加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借助拼音会读课文中的带读字:“加”、“偏”、“旁”、“认”、“结”、“构”、“读”、“写”、“词”、“语”、“扩”、“句”、“吹”、“扶”。

(2)学会6个生字:“江”、“法”、“树”、“倒”、“苗”、“字”。认识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知道生字的结构:“江”、“法”是左右结构,“树”、“倒”是左中右结构,“苗”、“字”是上下结构。

(3)会根据生字组词。根据生字造句。

(4)会举例加偏旁可以构成生字(如;“红”、“好”)以便加深加偏旁构成汉字的方法的印象。

(5)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安排:2个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一副,写有生字与词语、句子、偏旁、笔画的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新偏旁和生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a、用卡片“开火车”认读笔画:“横”、“撇折”、“竖”、“横撇”、“竖弯钩”、“提”、“横”“折”。

b、复习第一课生字。

c、告诉学生:前一课我们学了《合起来,认一认》。知道了两个单独的汉字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加偏旁,认一认》。这一课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偏旁加上一个汉字可以构成一个新汉字。

(2)看卡片认字

引导学生看卡片,卡片上写有偏旁:三点水、木字头、单人旁、草字头、宝盖头;熟字:“工”、“去”、“对”、“到”、“田”、“子”。

(3)字词教学

a、学生根据拼音,认读教学字与带读字。

b、由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同时指出学生读错的字词。

c、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意。

“江”: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工字,合起来读江,长江的江,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江”。

“法”: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去字,合起来读法。)

告诉学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法”。

“树”: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木字旁,中间是又字,右边是寸字,合起来读树。)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树”。

“倒”: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单人旁,中间是至字,右边是立刀旁合起来读倒。)

告诉学生这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倒”。

“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田字,合起来读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苗”。

“字”:是由那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子字,合起来读字。)

告诉学生这是上下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书空“字”。

d、总结生字的结构,归纳出字形结构相同的字。

e、再让学生读一遍偏旁、生字、词语、以加深印象。

(4)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树”、“倒”。因为这两个字笔画较多。

注: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新偏旁和新笔画的教学,可以出示拼音。让学生运用拼音自己学会,以增强自信和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生字、词语、句子,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进行练习以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a、让学生朗读课文一遍。

b、指名认读偏旁、生字和词语。

c、让学生指出生字的结构,并且指出那些字的结构是相同的。

(2)组词教学。重点是“江”、“树”、“苗”。

利用生字进行组词,并完成课后练习3

“江”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树”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苗”除了组成词语“长江”之外,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3)朗读句子,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a、指名读句子“大风吹倒了小树。”“我把小树扶了起来。”

b、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利用其他生字进行造句,以便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4)回顾全文,揭示课题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加偏旁,认一认”。这篇课文是教我们一个汉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构成一个新的汉字。这是我们汉字构成中的一条规律。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认识许多汉字。

(5)练习指导

让学生在练习中举出其它加偏僻构成新汉字的例子(例如:“红”,“好”)◆[2004-01-28]

推荐第9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溪塔高中

高辉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 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 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 ,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 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 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 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 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 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 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 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 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 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 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 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 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 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 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 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 ,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 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 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 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 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 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 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 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 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择。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 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 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 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 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 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 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 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 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 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 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 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 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 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 ,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 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 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 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 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 ,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 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 ,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 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 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 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 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 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推荐第10篇:教学反思

\"对学生教育,教师自身的知识就像聚光灯,把很多的光聚集到一点,光越多,对学生的穿透能力就越强,教学反思。\"老师的影响力、辐射力不一样,缘于老师自身的不一样。

觉得高三教学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及学生的做题能力的培养。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第11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我一直崇尚“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尝试以完全开放的活动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以情趣化、活动化、延伸化为特点,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是本课时的一个亮点。《课标》指出:英语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而且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在这个课时的设计中,注重在每一个教学阶段都提供足够的机会给每一个孩子,而且精心设计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英语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开发写作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更为简洁,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学试;也许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应当完善,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完美。

教学反思

从授课的实际情况看,如要接近或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我体会到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

首先,要努力创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如课前歌曲的导入、简单的师生日常对话,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和亲切自然的表情,这点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基础。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据此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中,我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线索,将简单的话设置到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和“他们”对话,争着扮演这些角色,这样,学生们很自然地用本课的重点句型相互交流、表演。

再次是小组合作,协作交流,这种相互讨论,爱说的帮助不爱说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合作,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合作活动能使所谓的“学生”在当堂也很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是我这节课下来最大的收获。“合作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首先,这种合作活动使不同程序的学生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在合作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有安全感,不那么担心出错,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自信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缘由。

其次,还告诉了我这种合作还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其协同合作精神,当他们在一起合作融洽表现出色时,他们会觉得更多、更愉快。

教学反思

游戏能分散难度,降低难度,使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把重点句改编为语言节奏明快,英语气氛活跃的Chant,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当重点难点句型在这种安排下完成之后,组织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重点句子,既巩固了当前所学的知识,又为下一步学习做了准备。在以后教学中,应当多运用各种游戏和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但是在开展游戏中应当注意:

一、游戏开展要有明确的目的;

二、游戏的开展应当动中有序;

三、游戏中开展的形式多样化;

四、游戏开展应面向全体学生;

五、游戏的开展不要过多。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交流,是教学中最须要的,《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本课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了符合生活实际的任务,在这样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状态中,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把学习的需要转化成了生活的需要,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反思

以前,我总是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话,喜欢做小动作,总以为这是他们的不对,但是现在想想,这主要还是我引导得不够灵活,比如说今天吧,有两次鲜明的对比,有一次我引导得特别好,学生那段时间就自然地集中了思想。刚开始上课时就是因为引导得不够,也不好,又由于他们的控制能力差,就容易开小差,作为教师,要及时地捕捉学生不耐烦的信息,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一句“想加分的请举手”,就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

灵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孩子怀着好奇心进入英语课堂,他们期待着“这节课能学得轻松,玩得尽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传统的单词教学课注重机械传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与参与,如重复、机械式的跟读,所以学生对于单词课拒之千里。

在课堂我对4个单词分类教学,并运用了不同的单词呈现方式,配以简洁明快的Chant,逐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热情,让他们的新鲜感持久不衰,如在本课中我用真实的水果和找水果的游戏来教学单词,既吊起了他们的“胃口”,又学习了新单词,还巩固了新句型,一举多得。

“Strawberry” 这个单词的发音是本堂课的难点,我运用游戏High & low,让学生静静地听,小声模仿,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也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多样并趣味的单词呈现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英语课堂,也让沉闷的单词课焕发着无穷的魅力。

教学反思

结束本课后,学生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说孩子们特别喜欢动手制作,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尽可能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使所有孩子喜欢这节课。另外,通过合作学习使孩子们意识到,只有合作、互助、团结才能创造奇迹。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新颖的家庭作业,由此激发了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爱竞争爱表现的欲望,以及为了得到更多的贴画而打算今后加倍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每天来学校的时候,呈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了,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情感世界。”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这就须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解。“情”是师生交流的源泉,“趣”学生学习的动力,“玩”是孩子的天性。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要大胆地唤起“情”,挖掘“趣”,运用“玩”这样,他们才会学有趣,乐于说,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小主人,使得英语教学,使得课堂永远生机勃勃,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Warm-up师生对话导入新课,并对句型Where is my……?进行练说,接着以游戏复习旧词,呈现新词,然后以玩具柜台这一场景为主线,调动全班学生运用所学单词及句型进行对话操练,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带的玩具自编对话,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学得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孩子们上课时的心情也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学生配合,教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是徒劳,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就犹如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在教学时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英语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七八岁的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笔画。如在教学习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melon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几分钟内就能说出。这样排除了母语作为中介,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利用母语的心译过程。

同时,教师正确的身势语也是重要一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不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猜谜游戏时,请小朋友们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然后请另外的小朋友们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何物。从中,小朋友不仅培养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隶,照本宣科。如把儿歌引入课堂,在教学数字时,请小朋友自己编数字儿歌,于是就有了One,two,three, I can read;Four,five,six, I can write; Seven,eight,nine, I can jump; Ten,leven,twelve, I can draw.这样一来,班里的“英语小博士”越来越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又如,本堂课中的儿歌,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使学生通过儿歌了解“What have you got?”and “What have I got ?”两句话的意思,在不忘根本的基础上又了创新。 要使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巧设情景、以动激趣,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应贯彻始终。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注重单词、句型的学习和掌握而没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就会使英语课堂显得平淡、气氛沉闷,学生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氛围中,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英语时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所以做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多采用情景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乐在其中,从而达到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而他们的形象思维却占优势,所以说凡是直观具体的形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笔画。如在教学习用品chalk、marker、book、eraser、pen等单词时,就出示这些直观的实物,明显地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效果很好。如教水果类单词strawberry、apple、grapes、orange、banana、melon等时,也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cry、laugh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一会儿就能说出,学生的听、说及交际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第12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人的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师更是如此。具有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习惯和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教师迅速成长的必要条件。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他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很有道理,也很让人思考。如果一个教师每天只知道备课,写教案,教学等,却不知道反思,不知道写作,不知道把自己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总结出来,又怎么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充其量只能够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因此,一个教师,尤其是作为年轻教师,要想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坚持把自己的反思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逐渐形成理论化的东西。

教师自我反思必须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反思阶段。做好课前反思,可以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缺漏。一般而言,在课前,教师重于教材的处理和教法运用的反思,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反思。须知,没有学生切合实际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法就难以发挥作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话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益。有人认为,对于已经习惯了“开会式”或是“告诉式”教学模式的中国学生来说,采取上述学习方式、方法,就会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其实未必尽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这种“乱”,如何去引导和控制这种“乱”。课中反思,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能够高质高效的顺利进行。课后反思,一是反思“出彩”之处。某些教学设计的巧妙之举;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等等。对此进行反思、分析和研究,既可以拓宽教学思路,还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二是反思“错误”之处。课堂教学应该说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譬如说,教材内容处理的某些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有时师生互动生硬等等。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能够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反思出“良方”,无疑就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使自己未来的教学失误越来越少。

作为教师,其个人反思的文本表现形式可以有许多种,既可以是教学日记,也可以是教学后记,既可以是教学叙事,也可以是教学案例;当然更可以是教育调查报告,课题研究。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职业习惯,并长期坚持,我想,那一定会成为“名师”的。

第13篇:教学反思

14.2《 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设计本节课时有两个明确的想法,一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认识规律;二是在认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后对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将“自我评价”栏目化整为零,使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衔接,成为认知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短认知与评价的间隔,巩固知识结构,使评价成为知识拓展与升华的手段。

2012年8月30日

14.4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内在的需要,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尝获取知识的喜悦。联系实际,特别加入了其他两栖类的简要知识,介绍两栖类动物受到栖息地面积和环境质量下降、化学污染、认为过度捕捉等多种因素影响,唤起学生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倡导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让学生理解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其他生物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2012年9月15日

15.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DNA本来是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本节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能灵活运用,本节课的成功支持在于:

1、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构建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学习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引导学生猜测和质量,使探究的内容得以向外延伸,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012年9月30日

15.3 《性别决定》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着学习的主导,所以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知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只通过直白的理论及几节课的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与体会,长期知识的积累与联系,才能融会贯通,所以对于本节知识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和模拟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提炼知识,体会获得新知的过程,这对他们是一种锻炼,也是一次提高。

生男生女的原理,我备课时认为比较容易理解,但课堂讲授时发现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比较难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和绘制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来突破这个难点,效果不错。

2012年10月15日

15.5《生物的变异》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基于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本节课我主要以多个活动为教学线索,利用具有目的性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来完成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个人认为,参与活动做能锻炼学生自身的意志和发展能力,不同的活动可以培养不同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课堂上,我多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有收获、有感悟,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再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在最后我感悟生命的环节,可能理论的高度没有上去,胆我希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2年10月30日

16.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采用课后自主探究和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收集有关的内容。实验探究、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资料搜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获得了较多的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课堂上他们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得所获进行交流,侃侃而谈、落落大方,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模样;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不时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与倾听中,每一个人都从同伴哪里获得了信息和启示。每个学生从其他同学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说明如果给学生时间、空间和一个表现的舞台,我们的学生能表现得很好!

2012年11月15日

18.2《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科学教育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所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本节课一是体现了“课程是生活,课程是经验”的新理念,以我们身边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心脏病及癌症的病例,成功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二是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性。三是较好的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讨论,特别是从学习有关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措施的过程中收到了环境保护的教育。

2012年11月30日

19.2《拒绝毒品》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课外延伸实现了学生与校园、社会的互动。通过校园宣传栏或校园网页,让同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其他同学了解毒品,拒绝毒品。在收集资料后,学生自身获得更直接的感受。走进社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紧密与社会融合,联合社区加入到拒绝毒品的行列中。在生活中,身边的人教育者学生,同时学生也在影响着他们。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建构学生完整精神世界。

2012年12月15日

21.1《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教学反思

布朗山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历,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来认识现代生物技术。但为避免课堂流于形式,内容过散,所以我在讲解本课时对资料的取舍、教学方式的应用下了很大的功夫,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主要目标,注意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1、学生分组调查,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且感受到生物技术的实用性。

2、在课堂运用讨论、辩论、分析、总结等方式,能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

3、通过设计课外延伸,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4、我的教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 2013年3月1日

22.2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我大量的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营造了教与学的情景,改善了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了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力军。学生通过课前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课上的交流,不仅提高了使用计算机的熟练性,还拓宽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海学会了理解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2013年3月15日

2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我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提高。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成长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我国的珍惜动物,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落实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目标。

2013年3月30日

22.4《神奇的微生物》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重点介绍了神奇的微生物,由于病毒、细菌结构微笑、简单,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尽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直观地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我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和自学讨论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发挥学生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说明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它们,使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树立辩证的观点。给学生传递一种珍惜健康、珍爱生命、享受快乐生活的理念。

2013年4月15日

23.1《生物多样性》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1、该节内容看似简单,但为了实现教材的意图,我动了一番脑筋:如关于生物多样性含义的理解,淡化专业名词的局限性,把“生物多样性”解释为“生物种类多种多样”,把“遗传多样性”解释为“基因多样性”;同时,尽量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来解释概念,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体现教者的服务意识。

2、在教学活动安排上,我尽量从实际出发,从方案的可操作性、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效果等几方面考虑,优化组合。如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内容中的“调查生物资源”这项活动,就以往经验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好。再加上城市生态系统普及缺乏有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调查难度进一步增大。

2013年4月30日

24.1《生命的诞生》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地球上生命起源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愿意学,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了解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013年5月15日

24.3《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采用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物科学史的“重演”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教案正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学习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2013年5月30日

25.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导入部分比较新颖而且生动形象,能很快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切入主题;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能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科学、技术、社会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我想,生物学就是一门与大自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以更多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特有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更加喜欢这一学科。

2013年6月15日

14.1《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我大量的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营造了教与学的情景,改善了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了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力军。学生通过课前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课上的交流,不仅提高了使用计算机的熟练性,还拓宽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海学会了理解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2013年9月15日

14.2《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我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提高。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成长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我国的珍惜动物,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落实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目标。

2013年10月8日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重点介绍了神奇的微生物,由于病毒、细菌结构微笑、简单,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尽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直观地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我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和自学讨论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发挥学生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说明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它们,使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树立辩证的观点。给学生传递一种珍惜健康、珍爱生命、享受快乐生活的理念。

2013年10月15日

15.1《生物多样性》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1、该节内容看似简单,但为了实现教材的意图,我动了一番脑筋:如关于生物多样性含义的理解,淡化专业名词的局限性,把“生物多样性”解释为“生物种类多种多样”,把“遗传多样性”解释为“基因多样性”;同时,尽量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来解释概念,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体现教者的服务意识。

2、在教学活动安排上,我尽量从实际出发,从方案的可操作性、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效果等几方面考虑,优化组合。如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内容中的“调查生物资源”这项活动,就以往经验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好。再加上城市生态系统普及缺乏有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调查难度进一步增大。

2013年10月25日

16.1《生命的诞生》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地球上生命起源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愿意学,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了解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013年10月28日

16.3《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反思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 赵丽花

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采用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物科学史的“重演”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教案正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本节课要让学生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学习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2013年11月5日

第14篇:教学反思

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读完后,都能说出描写居里夫人容貌美的句子,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抓住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顾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被烧伤的危险、美丽容颜的减退这些重要的方面,深刻感悟居里夫人的刚毅、顽强。有的同学还抓住“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和“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两句话,谈了自己的感受,“可能”和“三年又九个月”这些词语准确表达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的精神令人佩服!老师趁机给学生讲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接下来,还有的学生回答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也是一种美,我马上肯定学生的机灵聪明。有多少名人拥有金钱、荣誉无数,当中有许多人挥金如土、自恃功高,唯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淡泊名利,一生想着科学研究。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吗?“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 写一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我们该把什么作为美》,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材料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但要在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五、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我就主动的和他家长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有不妥之处,请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班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蕴含的善于观察、不断发展、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主旨,是创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的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另外本课是一篇进行“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渗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节课里秉承着“引导学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实现读写结合的自然衔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体会并运用课文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石蕊试纸、盐酸、碱及重点词句的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与文本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揭题质疑。

1、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你们都提出过什么问题?发现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是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爱提问题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他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本课重点研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读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用平时常用的方法解决。)

2、学生自学后课件出示:检测训练 (1)读准下列词语。

诞生

漩涡

花圃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启发联系上下文理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a、课文主要用几个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b、课文主要用三个事例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发现真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既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感悟,体会内涵。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用哪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呢?请默读,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2、你对哪个事例感受最深呢?请一边读一边想,自己为什么感受最深?并在重点地方做上批注。

(二)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检测。

1、全班交流:你对哪个事例感受最深?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启发、及时指导朗读。

(1)当学生谈到对谢皮罗教授发现谁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的事例感受深时,课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敏锐地注意到”、“紧紧抓住”、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学生读到对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遇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的感受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波义耳看到水落在溅上盐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3)当学生谈到对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发现了眼珠转动合做梦有关的感受时,可根据文中重点词”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这位医生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呢?指导学生朗读。

2、你们明白了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 的含义了吗?请说一说。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却由于他们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就成了“发现”、“发明”、“创造”、“成就”。你知道什么叫“打破沙锅问到底”吗?这说明什么?

(板书:善于发现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4、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指导朗读,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四、质疑问难,体会含义

1、当你读完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后,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还有哪些句子不理解呢?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理解。

2、此时,你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了吗?给大家说说。

(预设:a、它的含义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追问,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就能发现真理。b、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在真理„„) 【设计意图】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质疑问难,点面结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和文章内涵,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导学习。

1、直接解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通过三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请回想一下是哪三个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3、那么。请大家在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比较比较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4、同桌间互相说说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呢?

5、全班交流: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的有哪些相同点呢? (预设: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 生活中偶然的发现问题;三个事例都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发明的过程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在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知写作方法。

二、理清层次,点明写法。

1、如果说三个事例作者是按先发现问题,再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层次,清清楚楚地给我们写出来,那么从全文来看,作者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认真默读,仔细思考,给全文分段。

2、全班交流:作者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课文课分为三部分: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用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既清楚又明了,很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在浏览课文,想想你还能用哪些事例说明课文中的观点呢?

4、这种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设计意图】

当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白了三个事例的作用后,及时引导他们理出全文的层次,点出全文的写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交给了他们写作方法。

三、品味运用,学习写法。

1、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吗?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学生自己动手,按所学方法写作。

3、全班交流所写内容,互相评价,强化写法。

【设计意图】

文以载道,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的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阅读,提高升华。

1、你还读过哪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呢?请讲给同学听听。

2、阅读课外读物,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设计意图】

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洗澡水的漩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紫罗兰的变色

善于发现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的学生最优发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班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举一反三,明确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三个具体的实例后,再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入手,研学课文,然后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这三个事例的目的就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从而悟出作者的写法。在第二课时时,我又让学生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比较比较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让学生进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达到“得法”的目的。学生明确文章写法后,我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小练笔: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吗?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小练笔,令我欣喜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注重了段与段的衔接,和文章事例的写法大相径庭。也有一部分学生能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格式来写,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真正做到了“用法”目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教学中我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情感不够投入。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够自如。

导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实质,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4.领悟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资料。 2.李大钊的画像、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

二、我知道

1.本文作者是( ),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照( )、( )、( )、( )顺序记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我初步了解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照应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

三、我的疑惑

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和同学交流。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合作探究: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这三部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表情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里?

(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

四、总结写法: 1.前后照应:

2.运用对比写法:

各小组总结并从文中找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shū jí cí xiáng jūn fá yán jiù lǎo yã jū liú suǒ

二、用“√”选出正确读音

被难(nán nàn) 僻静(pì bì) 抽屉(tī tì) 棉袍(páo bāo) 宪兵(xiān xiàn)新夹衣(jiājiá)

待了一会儿(dāi dài)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脚步 ( )的喊声 ( )的态度 ( )的眼光 啧啧的( ) 出神的( )

四、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五、用几个词语概括你眼中李大钊:———— ———— ———— 。 主题学习1.自由阅读《生命如歌》这一部分,说说你有了解了哪些革命者的事迹。 2.在读书过程中,哪些革命者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小组内感情朗读。

4.读书中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革命格言,抄写下来。课后作业

1.搜集其他革命者的资料。

2.积累主题丛书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写法:前后照应 对比 11.灯光 导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导学重点

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 导学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关系。 导学准备

1.学生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的故事。 2.教师查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战地、突击、歼灭、陷入、

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

二、我知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

三、我积累

我知道作者王愿坚: 家, 人(籍贯),他的作品还有: 。

四、我质疑。

预习课文时把不懂得问题记录下来,和同学讨论。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集体交流,精讲点拨。

四、体会写法

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自然段,体会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六、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建筑 ( )的回忆 ( )的战争 ( )的树林 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词语。 (1)妈妈( )着篮子去买菜。 (2)人们( )着红旗来到广场。 (3)芳芳( )起碗大口大口地吃饭。 (4)小红( )着灯笼来到院子里。 3.缩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

4.读完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动了你?请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

七、主题学习

读主题丛书《灵魂如灯》《让世界充满爱》《飞船两小时后即将坠毁》,与同学交流,说说你感动的地方。总结一下表达方法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七根火柴》。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其他篇目,并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11.灯光 灯光

赞叹——羡慕——憧憬——怀念 多好啊!

12.为人民服务 导学目标

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导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导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搜集课文背景资料。了解司马迁、毛泽东。 2.搜集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3.教师制作完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炊事员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二、我知道

1.通过阅读“资料袋”,我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我了解的司马迁:

三、我不懂

我在预习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要请教: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画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①人固有一死„„鸿毛。张思德同志„„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③我们的干部„„互相帮助。

(注意划分句子间的关系,根据重点关联词来理解句意。) 3.总结:分析文本,学习写法

①《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议论文。说说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② 教师简要补充介绍议论文的写法。结合课文了解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人物?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 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châ dǐ xīng wàng hóng máo chuī shì yuán

( )( )( ) ( )

tài shān bō xuē jīng bīng jīng zhâng

( )( )( )

wú hú sì hǎi mù biāo āi sī zhuī dào ( )( )( )( )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炊(

) 旺(

) 彻(

) 哀(

) 标(

) 吹(

) 汪(

) 砌(

) 衷(

) 票(

3、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人总是____,但死的意义____。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____一死。或____,或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还重;替____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还轻。

4.翻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并解释划线词。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主题学习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为废墟下的同学打开生命通道》、《飞船两小时后即将坠毁》,说说什么地方你最受感动?为什么?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报迷毛泽东》、《湘江惊涛》,并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意义: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13.一夜的工作 导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3.学习通过典型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 4.感受并学习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导学重点

把握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导学难点

学习通过典型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 导学准备

1.学生课前阅读反映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文章。

2.教师制作重点语句的课件,周总理感人事例的录像片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咨询 朦胧 浏览 热腾腾 审阅 隔壁 思索

二、我梳理: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我知道:

1.这篇文章通过总理一夜的工作主要表现了周总理

的精神。 2.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四、我质疑。

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吧。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自悟

(1)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生活十分简朴的?

(2)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2.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确定一个问题研究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说说文中哪些语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共同品读词句:

(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四、激情朗读,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诵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拓展学习,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仅仅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可凭什么说我们的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让我们看一段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录: 出示资料袋。

同学们,尽管这是一份简单的记录,但是你一定有新的发现,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我。 1.用音序查字法,“咨”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这个字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询”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询”组两个词语(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眬( ) 审阅( )咨询( )浏览( )思索( ) 3.照样子,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例:浏览 审阅

4.在文中用圆圈画出总理审阅稿子的四个动词( )、( )、( ) ( )这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反映了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 )和( )。

5.从总理审阅稿子这段话,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主题学习

自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伟人周恩来》,通过阅读丛书,你对周总理又有了哪些了解,说说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

课下继续搜集周总理故事,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工作量大

审阅认真

工作劳苦

13* 一夜的工作 工作时间长

陈设简单

夜餐简单

生活简朴

6、北京的春节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导前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15篇: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符晖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差不多又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作为新近学校的教师,我在这段时间里感受颇多。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校,一切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我感到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学习。现在的我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环境的教学生活。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回顾这短短的半年,进步固然有,失败也不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从三方面对这过往的一年进行了教学反思。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点滴体会。

首先是对教学组织的反思。尽管我已经竭尽了全力,仍然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无法掌握,导致课堂局面出现混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是给了我一个警告,教师上课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掌握全局,迅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些是无法通过理论直接获得的,必须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加强。 其次,是对教学态度的反思。新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就难免血气方刚,对学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正确面对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而不被他们的棱角刺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即对平常的上课的反思。教师始终是要站到讲台上去的,课上的好坏与否是检验教师的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就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其实,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脸上看出来。如果学生面容愉快,那么这堂课应该就是成功的,如果学生眉毛紧锁,表情困惑,那么这堂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失败的。所以教师要学会课堂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才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从而作出自我反思。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的几点反思。以后我会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反思力度,开展反思性教学。我觉得这是提高新教师教学教育水平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发挥反思意识,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最终,才能使教师全面发展。

第16篇: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三台一中 张丽萍 18281928616 摘要: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时,自以为讲得清楚明白了,学生应该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往往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做好备课、上课、评卷、辅导等方面工作后,还要对每一步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以便真正使学生水平有所提高。

关键词:反思,教学

半年前,我走出大学校园,真正踏上工作的岗位。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知道我前面的路并不平坦。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动脑勤思考,并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针对我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认真备课。

备课,不仅备学生还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的首要目标。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在上课时我尽量追求做到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努力多总结多反思多改进。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特别是老教师的习题课、复习课,都为我们新教师指明了方向;对新教师的课也可以多听,并且课后多探讨多改进,这都是有效提高自身的有效快捷途径。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一些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解决中档题,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他们愿意主动学数学;对后进生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先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对知识接受起来更有积极性、更主动。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在担任高一(4)班的数学教学的同时,我也是本班的班主任,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较好,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不懂得知识也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但是对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知识点较多、思维跨度较大、数学要求较高,这样容易使学生懈怠。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注重过程、狠抓基础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实。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小组之间竞赛活动,努力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但仍然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常常根据我高中学习的经验,跟学生交流怎样学习、从哪些方面学习等。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虽然也有极少数学生违反纪律、不遵守校级班规,对这部分学生我采取感化的方式,多次面对面交流之后他们会理解到老师的苦心,从而慢慢改好。

以上几点便是我工作一学期来的一点反思,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新人教数学必修

1、必修4;

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 《课程教材教法》 2006.2.

第17篇: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育学生要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慈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但就像我上课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样:总是在计划的课时之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此类问题,在新课改后愈加明显。我经常为此事烦恼,更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出现此现象,主要还是自己作为指导者,这个“导”的功底不够,上课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怎么样地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文化功底太薄,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所以,没办法,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本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我也是爱阅读的人,所以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所讲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学生从读书的角度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更直接,避免拐弯抹角,把学生转糊涂了。

课前通过调查,我发现,喜爱读书的同学有不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有的说是为了写好作文;有的说是喜欢里面的故事:有的干脆说是父母规定要读的„„我又问他们读书以后有什么收获?有的同学把握了故事情节;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记住了里面人物的言行„„感觉学生读了,但是真正热爱书,并能真正读进去的人不多,这可能也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有关系。所以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

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我采用联系比较,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讲过不少次的古诗教学,总认为古诗非常好讲。但是来到一实验之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诗教学并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达标课,我所讲的内容恰恰是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脍炙人口。对于学生来说,读诗、背诗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这也是我在请教同年组多位教师之后的共同意见。于是,我便在怎样感悟古诗的情感上仔细揣摩,探寻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

1、注重朗读,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重点明确,安排合理: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讲好一节课,而是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本节课考虑多多,还有不足之处:

课上,同学们能按着我的思路学习,不过在感受诗情的环节学生体会得还不够。首先,学生对于诗人的资料、诗歌的写作背景还不是很了解。虽然课下学生查找过相关资料,但不具体,也不翔实,所以诗人写这首诗的感情就不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路途遥远,诗人却只觉得“一水”“只隔”。教师应该把诗人当时的心态,所处的政治环境,屡次的人生遭遇都讲解给学生,用他们的生活感受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准确也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进行换字练习了。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来,看似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越是简单的文章,它包含的内容越耐人寻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师付出的越多。

《梅花魂》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梅花魂》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叙述的顺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伤心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绢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难点体现在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首尾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一、优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 课堂上以背诵歌颂梅花的古诗入课,使学生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很喜爱梅花,歌颂梅花。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事情,认识到这些事都和梅花有关,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再直插重点段(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渗透学习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象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再做四个愈的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由重点段扩展到其内容,找一找哪还能看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谈理解,有语气朗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

入课时,背诵学过的关于梅花的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们都很喜爱梅花,课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讲课过程中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不足

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鲸》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

1、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2、找出描写爸爸神态的句子 。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学生分析得很到位,也很透彻。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学生就势说:“爱。”我知道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筋,就问他们:“怎么看出爱‘我’呢?说说你的理由。”孩子们无语。由于时间问题,我没有在这里多停留,就把课文的引到了倒数第二自然段。

二、对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在学生默读本段之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什么是道德?”学生回答:“人的公德。”也有学生说人的品质。我又问学生:“在我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面对道德的选择,或者也可以说是显现人的素质?”学生有说看到垃圾的时候,学校公物坏的时候,也有说看到有人做坏事的时候。我就问学生:“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学生当然就说“主动拾垃圾”“见到坏人坏事要跟他们作斗争。”我又假设了一些情况,比如:你这天病了,很不舒服,你见到垃圾会主动捡起来吗?学生犹豫了。我引出“实践难”三个字。接下来,我让学生再次回读本段课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一点做的不好: 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己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

3、

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38小时有多长,平时这么长的时间,人们都干些什么,而父亲的38小时只是在干着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快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我让学生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课文的

16、22自然段,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到了什么,在老师 的讲述下,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这时,我又提问:“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波澜。是有效提问。

这节课上完后,我及时的反思了本节课上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是有效提问。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了《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第18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1.《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这篇课文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慈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但就像我上课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样:总是在计划的课时之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此类问题,在新课改后愈加明显。我经常为此事烦恼,更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出现此现象,主要还是自己作为指导者,这个“导”的功底不够,上课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怎么样地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文化功底太薄,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所以,没办法,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交流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几个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抓住看闲书以及还要看哪些书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研读交流,学生说得很好,学得也很深刻。我想这与课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因为课前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上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学生在家思考时间就比较充裕,思考得也会比较深,课堂上交流也自然而然地流畅、深入。

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们的孩子都很懒,你让他自己提问,并思考不懂的地方,学生往往会把这个作业吃掉。所以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先牵一点,先设计几个问题带回家作为预习的要求,要学生回答并写下来,而不仅仅停留在疏通字词等基础上。这样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深度,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表达、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以及更多地落实语文实践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不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吗?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联系比较战略,让同学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身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同学畅谈感受,唤醒同学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同学联系自身的读书实际,告诉同学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考虑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同学实际结合起来,同学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溢真善美,当同学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4.《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学习本文同样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解读文题,浏览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文章的脉络,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得出应该是“读”和“写”两方面内容。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围绕“读”和“写”讲了哪些事,用树状图的方式画出来。树状图形象直观,具有一定趣味性。然后借助树状图把最能揭示作者描写的阅读情趣和关于作文的方法和道理的词句添加在树状图上,领悟作者的精美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5.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6.梅花魂教学反思

一、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深层次地读,从文中质疑,又在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处在跃跃欲试的发现欲望之中。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的教学始终,学生读书,学生感悟,学生传情,课堂上流动着令人感动的浓浓的爱国情和淡淡的思乡愁。

二、课堂上充溢着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三、课后作业安排得巧妙、自然。语文课既练了读,又练了写,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得到充分体现。 7.《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8.《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努力按照课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六环节(创设情境自学指导、定向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调控、拓展练习)的基本要求去做,且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运用”教学理念。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体现得明显。以学定教,适时点拨,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想,边想边记笔记的读书习惯。

三、出示学生习作,真实地拓展了课文,引导学生运用了所学知识。

四、课文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课堂上读得还是少,若有指导学生感情地读好一部分的练习,就更好了。

五、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强。应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扎实落实。

六、课堂节奏前松后紧,说明教师课堂的调控能力还得进一步提高。9

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10 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接着,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丽和可爱,如何地讨人喜欢,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习作训练大有裨益! 11 这篇说明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学时,我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到底是什么样,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为了让学生更有目标的学习课文,我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按照读文、划重点句子、找关键词、总结特点和作用再填表这样的步骤进行。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接下来,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后四种新型玻璃。课堂上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节省了学习时间。我在这一环节中由“扶”到“放”,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并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12课《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变成学生的“学坛”,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就要创设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在课堂上我花了许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读懂读透。因此,为后边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2.放手让学生去“问”: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去提问题,通过提问,通过思考,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去思考、提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通过“读”和“问”,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学生放开胆,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与评点、争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课后练笔很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本课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但是也带给我许多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前进。 13. 语文课要做哪些事?一直以来,我都将语文教学理解为两件简单的事:一是让学生读懂文本本身的语言;二是利用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节课,我在“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和学生一起完成了《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的学习。

从教案设计上看,这节课的教案很简单。首先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难读句子;其次围绕“为什么爸爸非要我把鱼放了呀?”、“为什么我舍不得放?”、“我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最后借助文本空白处练习写话。教学环节比较简单。从学生层面看,这是简单的学生。这节课学生负担很轻,课前没有太多的预习;课堂上,围绕第一课时目标,循序渐进,学生学得轻松自在。从老师层面看,上课也很简单。制作的课件,只有一些文字,很简单就能完成;教学内容和参考资料全部来自教材和参考书,免除了繁杂的寻找资料的过程,这是与家常课比较接近的简单的公开课。

在简单教语文的同时,课堂中我也简中求活,力求方法巧。如学习“钓”与“钩”的区别,理解“鱼饵”、“鱼鳃”、“翕动”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图表概括文章内容等环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

五年级上册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可却发现时间很不够,一方面是因课时内容多,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导向出了问题。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犹为重要,像父亲说的那句话,“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当学生找出后,读过理解后就可以了,因为很多的感悟是需要通过课文的两个故事的理解来获得的,而这儿提问太多,放不下。另外很多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可由于怕学的不扎实,问得太细,抢了学生的学习权,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空间,哪来个性体验?课的失败,让我知道,我们该放手时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实教学中,我们给他们的约束太多了。 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教学反思

课的结尾,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说对方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递发出来,他们纷纷说出许多精彩的辩词,你一言我一语,个个小脸涨得通红,辩论达到了高潮,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辩论的气氛。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这样的三次辩论,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苹果”、“花生”两种人都需要,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师在辩论中,已不仅仅再以“解惑”为己任,而是以指导、帮助、服务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身份主动投入到辩论中去。 16.《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 —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要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反思这一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反思《慈母情深》这节课,我认为在这节课上我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的引导,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背?在你的记忆当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转过身来,你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的脸?母亲曾经有一张怎样的脸?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这样的引导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动,受到感染并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用朴实的笔法交待了事情的主要过程,后一部分概括写出了作者深刻的内心体验,个别语句蕴含哲理,如: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学生影响很深。通过教学,自身感受也很深。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质疑,充分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整个课堂中,孩子们结合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组课文,都重在加强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文本对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认识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最终得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正是要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从而,让学生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讴歌自己的父母,激发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

三、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教师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情况,除了对问题的解决外,就是看其能否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能做到情感丰富,那么,他对文本的内涵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进行交流。在体会母亲感情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孩子们在谈学后的感受时,较踊跃,谈得较深刻,明白了课文中母亲的良苦用心,当谈自己的类似经历时,能谈的就聊聊无几,可以看出,学习这篇课文的必要性和时效性。

是的,我们希望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在当今社会,孩子们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根本不会像书中的母亲那样放心让孩子独自一人去看病的,如何真正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的。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家长也能像文中的母亲一样为孩子多创造一些独立生活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也早早地学会自立自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教学这篇课文,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内容的处理上,我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如第三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导反复朗读,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体的景物很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在这儿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圆明园中只有这些景物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部分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最后,让他们面对残垣断壁说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这节课中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是没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理解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语句上,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学完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我深有体会。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在教学中,凭借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抓住句中重点词语去训练学生的朗读,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当然,训练学生朗读,增强学生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了台湾师生以及作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也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但这堂课也有很多遗憾之处,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整堂课几乎全部是在按教师的预设走下来,没有促进学生的有效性生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体现。 2.上课的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在课堂上,我首先介绍作者毛泽东,再介绍《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出《七律·长征》这首诗是紧紧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来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资料袋理解长征的艰难,通过理解明确长征的艰难体现在“万水千山”这个词中。引导学生自学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是怎样写具体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画简笔画体会“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的含义。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暖”与“寒”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在“暖”字理解上, “巧渡金沙江”我帮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我也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做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以感带读,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长征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介绍了广场的布置情况;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再接着写了阅兵式;最后讲了游行队伍。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

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因此开国大典“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第三步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第四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出表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的激动、自豪的句子,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本课教学,我还注意了细节,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开国大典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情感。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突出了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可以加深对此段内容地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深的,能从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到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怜,一个伟大领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怀。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虽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要注意提高评价的机智,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没能及时地放大,今后应多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另外在环节的把握上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今后要在课堂环节的设计和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注意使评价语言生动、贴切,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力争使课堂教学更趋向于科学、合理。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通过对主席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将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群众、不搞特殊等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一为感受主席的为人,二为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我围绕“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分角色朗读三件事中毛主席和警卫员的话、毛主席和群众的话。通过读对话,抓关键词感受毛主席是个关心群众、不搞特殊的人。

二、回顾板书,总结: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

三、快速读课文,看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席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自己找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四、总结:将学生找出的句子罗列出来,让他们说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句子(动作),指出: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再结合学生抓出的关键词进一步总结怎么描写语言、动作——从细节入手。 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来看,这种教学设计他们还是很喜欢的。

第19篇: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本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我也希望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采用联系比较,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

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梅花魂》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毛泽东的《咏梅》,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个性阅读,诗化语言。文中每当读到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第20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我作为一名刚刚音乐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提炼,多写教学随笔,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做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不段进行学习,进行反思。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学习,以下两方面的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一,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学校,为将来深造打基础。

三、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四、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音乐学科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鼓励音乐创作。

我作为新老师,要做到用心体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无论课前的准备多么的充分,要上好一节课,或多或少总有点得失,需要作为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反省,以便进行合理地调整与改进。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如此,在自我反省的同时,还要多问指导教师的意见,吸取有指导教师的的经验,更好的进行教学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多向指导教师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进行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也就是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是否有实际的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多向指导教师讨教,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样化,获得知识信息的含义是多重性的。早在197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教师的职责: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渠道的方法。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的过程。

《偏旁教学教学反思范文.doc》
偏旁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