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段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17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年段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段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高段语文教师共有五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我们都能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来本组的语文教研工作,有艰辛汗水,也有迷茫困惑;有收获的喜悦,又有遗憾的失落。现做如下小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钻研教材、探究教法。

全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公开课、经验交流等。通过共同钻研教材,教法,老师们调整了教学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流程等思路和方法。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高效的教育教学行为。

2、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规范作业检测常态。

本组配合教导处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六个方面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检查能严格落实到位。每月检查了本组教师的作业批改,单元试卷的批改,并把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给老师,同时备课组长对他们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3、落实听课常规制度,共同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组教师听取了梁海丹组长的示范课,潘英豪和王海山两位老师的公开课。邀请石岩小学詹老师上了《少年闰土》一课。还让潘英豪老师上了《伯牙绝弦》的优质课。同时对学校参赛微型课题的设计和流程,提出构想和建议。

- 1

总之,在本学期里,虽然我们高段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组老师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优化课堂结构,我们组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刘亮文 2016.1.20

- 3 -

推荐第2篇:高年段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年段的各项活动都围绕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结合段情开展活动。

一、以校园为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材。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促进师生主动发展,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栏、周小结、专题讲座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班主任教育学、心理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有益於身心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高尚情操。结合学校第一周的军训来强化队列、队形,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活泼的成长,第十八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家校联动,共同关注”的活动。在迎元旦广播操比赛中,四年级2班、四年级1班和五年级1班2班分别获得

一、二等奖。

三、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国防教育,提供同学们学习国防军事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我校组织五年级的部分同学到思明区少年军校参加活动,体验军事化生活,了解英雄小八路的故事,通过营队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密切家校联系,期中召开家长会,走进学困生家庭,建立家校联系册。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们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家长学校的功能,体现了家长学校的功能和作用。

召开四到六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会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老师们的辛勤工作给予高度的赞扬,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管乐队的同学们坚持每周二和周六训练,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他们的精彩表演给我们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四、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勇于拼搏、竟争的精神,培养创造性和抗挫折能力。本年段配合少先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黑板报评比、学习习惯评比、队列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使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健康、活泼、多彩而有序。四至六年级的部分同学参加思明区踢毽子比赛获得三等奖。六年二班“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参加思明区班会实录评选,荣获“三等奖”,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通过社会调查以及课内外阅读中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五、利用每周五的集会进行校内外安全、个人卫生、形象礼仪、课堂礼仪、活动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课间活动、学习习惯、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等教育。年段长经常深入班级进行常规性检查,对不符合的学生立即予以纠正,如红领巾的佩戴等,体现了良好的校园风貌。

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努力创建文明学校,各班级教室及走廊布置都体现了良好的德育氛围。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十月下旬组织全校同学到南湖公园的“梦之岛”游玩。“中秋博饼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七、不足之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书写姿势特别是握笔姿势不正确;眼保健操动作不规范,视力下降的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别同学不爱护公物,在桌面上刻画。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小学高年段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学生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陶冶,良好的年段风气主要靠教师去营造,本年段的各项活动将围绕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结合段情开展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促进师生主动发展,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

2、充分利用第一周的军训来强化队列、队形,并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的变化。

3、各科任老师利用早会、班队会,对学生加强学习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

4、充分发挥值日督导作用,利用检查、督促、评比等手段,切实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做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打乒乓球等)。

6、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组织各项体育比赛(拔河、跳绳等)。

7、密切家校联系,期中召开家长会,走进学困生家庭,建立家校联系册。

8、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每月召开一次年段教师会议,工作上的决策,通过各种民主方式,请教师参与,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生活上,抓住各种细节和机会,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位教师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注意协调好教师间的各种关系,使年段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10、在学校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本年段的教师参加“中秋博饼”、游泳、爬山、泡温泉等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2007-9-1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一直困惑着许多学生和教师,一些学生上作文课就头痛,提起笔来无处下手“苦思冥想”,没有头绪。有些老师为上作文课翻资料找例文忙得不亦乐乎,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其结果收效甚微。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仔细观察,描摹逼真

亲自观察,身临其境,可以真实地获取素材,更能牵动学生的真情实感,促使他们广泛的联想,激发他们把看到的境、听到的事和想到的情急于写出来,既活跃了思维启迪了智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境引情,以情入境,但有很多学生不会观察,在观察时只是走马观花,大体了解,提起笔来,脑子里空空如也,茫无头绪。那么如何观察呢?首先,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先整体地看事物,后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看仔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观察时,也同样要注重观察事物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地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要理清作文思路,描写时必须注意方位、顺序,可以先写整体,后写部分,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写,还可从最富有特征的地方写起,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但不论先写什么都要求思路清晰,有条理。再次,要写出自己和物品之间的联系,好文章常常把自己放进去,找出“我”和“物品”之间的某种关系,把物或人倾注到自己的感情中去,写出自己对事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总之,学写人或物一类的文章,可分两步走,开始可以通过观察,重点摹写物体的外形特点,要求摹写层次清楚,尽可能把描写对象写具体、细致;第二步要求高一些,可以借物抒情,托物寓意,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多想多写,人和物一类的文章就不难写好了。

二、勤于动笔,善于积累

不断丰富语言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涓涓溪流可汇成江河,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只要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学校、班级展开的朗读比赛、歌咏比赛,家庭成员间的为人处事,孝敬老人等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教师引导得法,可把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素材的教材。这就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古今名著脍炙人口,向学生介绍一些儿童读物、诗歌、成语故事、寓言从中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名言谚语,熟背成诵,长期坚持把学到的经过的写下来,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自我修改,着眼提高

观察、体验生活是写作文的基础,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家长满意,老师满意了,才算一篇真正的作文。小学生作文,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完交给老师批改了事,那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因此,在学生写完作文后,要采取让学生自己修改,自我完善的方法。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提高学生自我修改的素质。然而至今,学生自改作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天经地义的事,老师改作文容易找出作文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二是认为小学生太小,自己改不了文章;三是认为让小学生改作文是懒汉做法,是放任行为。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孰不知,学生作文老师改,进度太慢。由于教师每周要上好多课,每天有每天的事,若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修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教师若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学生作文,是很难想象会把所有学生的作文改好,使学生有所提高的,且跳不出诸多学生都要跟着教师的感觉走教师一言堂的怪圈。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十分不利。

推荐第4篇:高年段阅读

实验小学“群文阅读的课内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操作阶段

(高年级段)

2014年下期 第一次研讨

主题:1.实验班的确定

2.实验工作的具体安排 主持人:张革萍

指导领导:周兆玉、刘晓莲、周举志

参与人:欧阳晓辉、欧阳红艳、周慧敏、谢幼莲、欧阳晓娟

一、阶段研究任务:

建设“群文阅读”理论架构,“种子”教师的选定与培训,创建课题实验班,了解“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现状,进行实验优化。

二、阶段研究重点工作 1.组建实验班,研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提高“群阅”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出有效策略。 2.组建班级图书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外环境,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寻求有效策略,提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三、具体研究任务:

(一)理论学习

1.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学习;2.教学策略的学习。

3.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以及现状。

4.“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和“高效阅读”的辨析研究。

高效阅读:高效阅读是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等人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阅读教学训练体系。迄今已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影响远播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课外阅读方法的探究。 6.群阅读QQ群号:193393604 7.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研究活动。 8.网络课例学习。

(二)教学实验 1.选文建议:(1)依托教本课文,打破教材原有的编写结构,将几篇带有同一主题的课文重组,进行教学。(2)根据课标确定主题后,从课外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教学。(3)以教材中的文章为范本,再教学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

1 以强化主题等等。

2.策略的选择与创新实践 3.课堂实验的操作步骤:

(1)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群文阅读课堂教学

(2)每月向组内展示一堂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课,从11月份开始。

a.实验老师将教学设计稿发送到研究组邮箱,以五年级组邮箱为主(组长在五年级),并把要求教师们研讨的时间标明。

b.每位组员在一定的时间里面,研讨设计稿,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文本的形式发送到邮箱里,实验教师再进行修改,然后进行课堂实验教学。

C.全组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将评课稿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到邮箱,实验教师写出教学反思。

(三)图书角组建工作

1.10月建成一定书籍数量的班组图书角;

2.整合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3.探索如何为学生阅读的机会创造时间。

4.以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各类活动以及参与组内开展的阅读活动。

四、职责

(一)组长:1.各项研究工作的协调、设计、组织与总结工作;2.收集与整理各项研究资料。

(二)成员:根据《实验小学“群文阅读的课内教学策略研究”目标要求》中的要求以及上面的布置作好各项工作。

(三)领导成员:做好指导工作。明确几个工作要求:

1.及时;2.高效(尽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想的工作成绩);3.大局意识;4.真实(所有的工作在真实,课题研究没有标准结果,只真实结果)

推荐第5篇:高年段阅读

实验小学“群文阅读的课内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操作阶段

(高年级段)

2014年下期 第一次研讨

主题:1.实验班的确定

2.实验工作的具体安排 主持人:张革萍

指导领导:周兆玉、刘晓莲、周举志

参与人:欧阳晓辉、欧阳红艳、周慧敏、谢幼莲、欧阳晓娟

一、阶段研究任务:

建设“群文阅读”理论架构,“种子”教师的选定与培训,创建课题实验班,了解“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现状,进行实验优化。

二、阶段研究重点工作 1.组建实验班,研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提高“群阅”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出有效策略。 2.组建班级图书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外环境,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寻求有效策略,提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三、具体研究任务:

(一)理论学习

1.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学习;2.教学策略的学习。

3.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以及现状。

4.“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和“高效阅读”的辨析研究。

高效阅读:高效阅读是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等人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阅读教学训练体系。迄今已有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影响远播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课外阅读方法的探究。 6.群阅读QQ群号:193393604 7.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研究活动。 8.网络课例学习。

(二)教学实验 1.选文建议:(1)依托教本课文,打破教材原有的编写结构,将几篇带有同一主题的课文重组,进行教学。(2)根据课标确定主题后,从课外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教学。(3)以教材中的文章为范本,再教学几篇主题相同的文章,

1 以强化主题等等。

2.策略的选择与创新实践 3.课堂实验的操作步骤:

(1)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群文阅读课堂教学

(2)每月向组内展示一堂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课,从11月份开始。

a.实验老师将教学设计稿发送到研究组邮箱,以五年级组邮箱为主(组长在五年级),并把要求教师们研讨的时间标明。

b.每位组员在一定的时间里面,研讨设计稿,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文本的形式发送到邮箱里,实验教师再进行修改,然后进行课堂实验教学。

C.全组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将评课稿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到邮箱,实验教师写出教学反思。

(三)图书角组建工作

1.10月建成一定书籍数量的班组图书角;

2.整合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3.探索如何为学生阅读的机会创造时间。

4.以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各类活动以及参与组内开展的阅读活动。

四、职责

(一)组长:1.各项研究工作的协调、设计、组织与总结工作;2.收集与整理各项研究资料。

(二)成员:根据《实验小学“群文阅读的课内教学策略研究”目标要求》中的要求以及上面的布置作好各项工作。

(三)领导成员:做好指导工作。明确几个工作要求:

1.及时;2.高效(尽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想的工作成绩);3.大局意识;4.真实(所有的工作在真实,课题研究没有标准结果,只真实结果)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高年段教研组计划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搞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研组根据井岸镇小学教研工作意见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结合组内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与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本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语文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每周一下午第五节为语文教研组活动,学习领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鼓励老师们都去实践)。认真学习,大胆实践,

(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上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

2、加强课题研究。本学期继续开展\"激情导入新课\"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本组教师要在总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绩。号召教师从开学初就积极收集、准备材料,争取多出成果。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就以上要求及时调研、指导、服务。

3、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争创学校先进教研组。

三、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集体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教师要坚持参加市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的教师应及时将新的信息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馈、交流。每个教师不仅明确自己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所担负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其它年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有较清楚的了解,以求上下渗透,知识衔接自然。

3、开展师生共读及共写随笔活动,加强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鼓励教师多读书,常交流,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四、课后辅导: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的宗旨。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各次测试成绩,查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帮教小组,发挥帮教小组长的作用,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教师要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三优先”政策,即优先调动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先提问学习困难学生,优先批改学习困难学生作业。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继续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袋”,通过数据及文字分析,力求找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开学伊始,学校行政和教研组长即采取不定期的方法听教师的随堂课,每次听完课,教师要主动上交备课教案以备考核课堂教学情况。每个任课教师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反映学校教学教研成果。 3.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分析。坚持章节把关,跟踪问题,把教学监控过程落实到位。科学、合理地做好各单元检测内容,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断改进教和学的方法。坚持周末卷练习制度,注重习题的基础性,教师要认真阅卷讲评,真正落实对基本知识的“周周清”。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反思小结,反馈等工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出分层教学,辅优补差的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

4.本学期将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作文竞赛,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科竞赛、展示活动力求新颖、富于特色。

五、常抓不懈,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要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教研组活动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展示活动,将学习新课标与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努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要着重从四个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提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新想象的机会,培养学生赋予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4.教研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坚持每月一次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并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出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异常。

5.、教研组长与校领导随堂听课,并及时评价或指正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

6、抓好语文作文教学专题课,借此探讨、研究、提高本组的语文教学水平。

六、工作行事历安排: 九月: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计划的布置;

2、制定教研组计划和检查审核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计划;

3、召开第一次教研会议,明确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4、教学常规工作及教学安全的提醒;

5、集体备课的推行及实施;

6、做好上学期工作的分析与总结;

7、收取包保计划。

8、做好新老教师的帮扶工作,拟定帮扶计划,推行老教师的示范课与新教师的汇报课。

9、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局、教办、集团、驻粤一办开学工作检查;

10、配合学校做好素质教育超市的开班工作。十月:

1、五年级“句型转换比赛”的安排与参与;

2、高效课堂的开展和集体备课的有效展开;

3、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

4、配合学校做好迎接集团、中心校教学质量情况专项督查工作;

5、配合学校做好迎接集团毕业班教学工作、培优辅弱及包保制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工作;

6、组织参加高效课堂模式的专题研讨及教师基本技能大赛;

7、镇区各类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及教科研课题活动;

8、继续做好帮扶工作。十一月:

1、高效课堂的继续推行;

2、迎接集团培优辅弱、帮扶工程等系列工作督导检查;

3、六年级的诗歌填句比赛;

4、配合学校做好与兄弟学校开展结对活动;

5、迎接镇区中心教研员来校调研听课(含送课下乡活动);

6、做好期中考试与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7、组织做好家长会系列工作;

8、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十二月:

1、组织教师参加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系列工作;

2、迎接集团督导检查及目标考核;

3、集团教学论文选送;

4、迎接中心校学期抽考系列工作;

5、迎接集团、中心校国学育人、特长育人开展情况督查;

一月:

1、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教学进度的掌握并提醒教师把握好时间。

3、组织教师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4、期末考试动员会;

5、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的上交;

6、期末业务大检查;

7、迎接集团学期末督导检查。

小学语文组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常识

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常识

一、文章的体裁。

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性文章(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二、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

1、审题。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全面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掌握题目各个要素——写作重点、写作范围、写作要求等,以便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好作文。

审题的内容。(1)弄清题目的意思。(2)确定文章的体裁。(3)认定写作的范围。(4)审清题目中的题眼。(5)审明比喻义和象征义。(6)审明题外要求。 例如:题目一:我班新近发生了一桩怪事 审题:首先我们确定题目要求我们写记事的记叙文。(文章的体裁)“怪”表明这“事”非同一般。(题眼)“一桩”表明只能写一件事。(数量限制)“新近”(时间限制)“了”表明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班”(地点限制)

2、立意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说简单点就是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立意的基本要求(1)立意要健康向上。(2)立意要明确。(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题要集中)(3)立意要新颖(多角度立意,如对“飞蛾扑火”这一自然现象,立意有三:第一,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第

二、飞蛾扑火,追求光明。

三、飞蛾扑火,爱我所爱。

3、选材

选材是指在写作中选择运用材料再现主题的过程。选材的要求是取材要广、选材要严、组材要妥、用材要新。

4、列提纲

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建作文骨架,布局谋篇的过程。编写提纲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目,明确体裁。(2)选角度,提炼中心。(3)选材料,设计段落。(4)扩充内容,明确写法。

列提纲举例:请你给《我的妈妈》一文编写一个提纲。 体裁: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中心:通过写妈妈关心、教育自己的几件事,歌颂妈妈对子女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结构:

(一)简介妈妈(年龄、外貌、职业等)

(二)选取三个典型事例。

1、妈妈关心我的学习。

2、教育我要孝顺。

3、关心我的生活。

(三)结尾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抒情)

三、考试作文的基本类型。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的爸爸

3、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一般有故事、名言警句、漫画图表等。还有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形式的材料作文。

4、话题作文。“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以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典型考题

一、选择题。

1、《我爱我的母亲》,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 ) A 我 B爱 C 母亲

2、《老师表扬了我》这个题目主要应该写( ) A 老师 B 我

3、《我第一次学炒菜》这个题目限定了要写的是( ) A 人 B事

4、下列作文题要求写什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写人 B写事 C写景 D写物

(1) 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 ) (2)记一次有趣的活动( ) (3)小花猫 ( ) (4)我心爱的玩具( ) (5)美丽的西双版纳 ( ) (6)我学会了„„ ( ) (7)我的好伙伴( )

5、下面这些文章的题目,哪些是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的?(

(1)一夜的工作 (2)为人民服务 (3)梅花魂 (4) 卖火柴的小女孩

(5)将相和 (6) 我的战友邱少云 (7) 梦想的力量 A(1)(3)(5)(7) B(2)(3)(4)(5) C (3)(4)(5)(6) D(2)(3)(5)(7)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设计

篇1: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篇2: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郭立新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依据专家理论,我们按照以下的思路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了解学生——明确起点

二、明晰如何去那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

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找到抓手;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铺路搭桥;

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基本保障

三、判断是否到那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以课堂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判断是否达标。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用马杰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 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呢? 1.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例如,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来判断下面两位老师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我的画》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1)把自己画中的故事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2)听别人评画,能抓住要点,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3)说规范的普通话,态度大方,语言美。

评:对于入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目标要求过高。要生动讲给大家听是课标第四学段的要求;与别人商量是中学段标准;方言区要求说普通话,一年级课标要求学说普通话,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过高;态度大方可以,语言美要求过高。

第二个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别人的画;

(2)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这个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课标和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能说出就行,不要求清楚规范,有兴趣敢发言就可以。

课程目标的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论是城市教师还是农村的教师,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我觉得每个人手头都应该有一份语文课程标准,随时翻看,经常学习研究。建议老师们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教学前,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备课本的首页,这样,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时,心中对本学科、本学段、本单元、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都很清楚,教学就能做到目标明晰,方向正确。

我们经常在一些参考资料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观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不妥的。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学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就好比是一辆马车,一种载体,上面载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等等。就具体的一篇课文而言,教学目标是能够,也是应该准确界定的。教师应该清晰地把握本篇课文本节课的方向与任务,明确教什么,并且要知道哪些是第一课时的目标,哪些是第二课时的目标,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学要求,当作具体的教学目标。新教育课题实验者提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教学目标分细化为层次井然的三类:

a类: 基础性目标,即核心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比如,语文课每课的字词,要求背诵的段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教学核心目标,即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c类: 附属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或由本课知识所延伸出来的知识等属于附属性目标。(课件9)

这一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既是为了突出b类核心教学目标,又是为了把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思想情感类的a、c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类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要凸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用足时间,确保完成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运用教师参考用书上的教学目标呢?教参是一线教师教学时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应该把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并且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作出适当的调整。很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多数情况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细想一下教参确定的目标,大多数除了基础知识目标外,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说教参上的目标大多关注了文本的阅读价值,不能明显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王荣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是:“所教的应该是‘语文’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语文的东西是指要体现语文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这就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有更为具体的核心的语文教学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

我们来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另一个老师参照教参细化以后的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在表述上比教参上的目标更为具体、清楚和明晰,显然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的关于语文的东西也相对更多。这一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提示我们教师在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时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具体。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楚明了,不能是含糊笼统。比如,“了解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这一表述就是我们所反对的。到底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学生要了解多少,是哪几个,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表述,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清楚地把握教学的方向与内容。

二是实际。目标的表述不能大而空,不能是写在本上自己都不看,只是应付检查的。比如,有的教师备课本上几乎每个课时目标上都写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思维”等等,乍一看这个目标还比较全面,仔细推敲后,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又大又空。

三是准确。这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把“教什么”先思考清楚。准确判断出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即核心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这点做好了,教学就会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细化后的教学目标也应当遵循简而明的原则,要能抓住关键。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就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庞杂,课堂容量过大,其结果可能会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节课教什么,到最后连教师自己都不清楚了。 2.了解学生——明确起点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一个教学内容,关键要考虑学生在什么起点上学习,如何学习,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兴趣点,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要考虑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等养成。教学要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点始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教师心中无学生或不了解学生,很难设计出一节好课来。

比如,去年秋季开学后,我们曾对人民路学校一年级新入学的540名小学生的拼音掌握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能够直呼音节,进行简单阅读的学生占18%;能够拼读音节的学生占27%,那么,拼音部分教学目标的确定,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兼顾两头,使已经掌握的在课堂上要有所收获,基础稍差的能够迎头赶上。这是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侧重点,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作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课文教学而言,应清楚让学生经过怎样的学习过程,运用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让学生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反复琢磨的基础上来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篇3:新课标理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理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肩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锁定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欣赏与评价的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畅谈感受;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欣赏 体验 想象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肩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把握新课改精神及新课程理念,努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锁定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欣赏与评价能力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应锁定文本语言,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体会事物的特点和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在指导朗读“聂荣臻将军精心照料日本小姑娘”这个片断时,笔者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读一读具体描写聂荣臻将军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其中饱含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推荐第9篇:高年段语文课程总目标

燕子矶中心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

高年段语文课程总目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做过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6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学段目标(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以前有过介绍,但是不系统,希望本学期能够举行活动周或者活动月,进行专门的练习)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字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题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收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概念: 探究性阅读就是围绕一定的阅读材料,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运

燕子矶中心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

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分五步,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拓展运用,课外延伸”,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附: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常见应用文:

一、请假条:

格式:先顶格写向谁请假,并在后面写上冒号。再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和请假多少时间。最后,在右下方写上请假人的姓名和日期。例:

二、借条、收条和领条:

格式:借条、收条和领条,是借用或收(领)到钱物时,写给对方作为凭证的条子,第一行,中间写“今借(或收、领)到”。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收、领),借(收、领)到什么东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常用大写数字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借条上一般还应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最后,写上借(收、领)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收、领)东西的日期。例:

燕子矶中心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

三、写日记:

写日记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明几月几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从第二行开始,空两格写要记的内容。

四、留言条:

五、写通知:

格式:一般先在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第二行空两格写通知的正文,要写清楚会议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请谁参加,有时还要写上应该注意什么。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六、写信:

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第一行顶格写称呼。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写回信要明白来信讲了哪些事,针对来信的内容一一答复)。

3、正文结束部分写“此致。祝”,换行顶格写祝愿语。(给长辈的“身体健康!”等,给同辈的“学习进步”等。)

4、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称呼和姓名。

5、署名下面写上写信日期。

七、写启事:

八、写板报稿:

板报稿是准备刊登在学校或班级里板报上的稿子,不能写得太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标题,二是正文。标题要醒目,要能概括出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开头一句概括全文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事情的经过。

3、事情的意义。

九、写感谢信: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和个人的感谢之情。开头的称呼要把对方单位名称或姓名写全,署名也要写清学校班级姓名。祝颂语与一般书信不同,必须紧紧扣住感谢来写,写出真情实感(请代表我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对方的原因要写明白,叙事要求简洁明白。

(四)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推荐第10篇:高年段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福州市凤岗小学林芳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落实我校语文教研组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要求,本学期高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将围绕学校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聚集课堂,努力探索一条科学、低负、高效的素质教育新路,使备课组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导处指导下,做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本学期我们语文备课组将继续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进行专题研究;为使老师们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将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二)、落实课程标准,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这学期,我们将继续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还将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2、及时研讨。集体备课为一周一次,在实际教学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备课组采用研讨的形式,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探讨,及时解决。

3、根据教研组制订的重点教研课题,进行教改试验,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组织教学。

四、时间安排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

五、六年级分小组进行)

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探讨本学期备课组工作,拟定计划,提前备课

第二周集体备课

第三周集体备课

第四周集体备课

第五周集体备课

第六周集体备课

第七周磨课《草船借箭》

第八周磨课《桥》

第九周集体备课

第十周磨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第十一周集体备课

第十二周磨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十三周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

第十六周集体备课

第十七周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第十八周做好期末练习。

希望在我们高年段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此计划能顺利地实施,让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收获快乐,分享成功。

第11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目标解读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目标解读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12篇:语文组高年段集体备课安排表

语文组高年段集体备课安排表:

时间 年级 课题 研讨主题 备课地点

4.9 五年级 《金色的鱼钩》 学生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电教室

4.18 六年级 《跨越百年的美丽》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电教室

5.5 七年级 《竹影》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句子的能力 电教室

语文组高年段集体备课安排表:

时间 年级 课题 研讨主题 备课地点

4.9 五年级 《金色的鱼钩》 学生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电教室

4.18 六年级 《跨越百年的美丽》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电教室

5.5 七年级 《竹影》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句子的能力 电教室

晨曦微露 2014-7-2 15:51:01

闫老师,你看看除了你的,你准备其他两个人的材料

第13篇:雨龙小学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精)

雨龙小学高段语文教研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22日)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上学期,我校全体高段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回顾半学期来的语文教研工作,既有得又有失。现做如下小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深入规范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学初,我们组根据组内教师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上公开课、同课异构、经验交流等。教研组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老师们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研组配合教导处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六认真”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检查能严格落实到位。

3、反思是新时代教师进步的基础,不会反思就不会进步。老师们除了能真实地记录自己平时教学的随感、随想、随得外,还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中,上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反思,并相互交流、借鉴,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对课堂结构的改革。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活动中观看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学科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3、常规检查工作有序地开展。检查中发现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过程合理、清楚,重点环节能具体体现设计思路。在其中的学生作业评价检查中,多数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仔细,字迹清楚,作文批改符号规范。

(三)抓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晨读时,帮助学

生收集并背诵一些优秀诗文,另外老师们还引导孩子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在系列阅读中享受阅读的快乐,积累一定的词汇,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

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

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

三、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研究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充分调

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出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更好的整合资源,有效提高我校高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组织撰写、发表更多

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下学期加强学生文学积累的量与质,深入开展文学 积累与课外阅读活动。

第14篇:高年段识字与写字教学质量标准

中年段识字与写字教学质量标准

广东博文学校 曾小满

一、年段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年级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三、学期要求:

第一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150,其中177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第二学期: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

四、测评建议:

通过考试,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

一、年段要求: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年级要求: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 决简单问题。

三、学期要求: 第一学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二学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测评建议: 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第15篇:新标准小学英语高年段教学建议

新标准小学英语高年段教学建议(五六年级)

1、教学的主要任务由读向写过渡。正确的书写单词,功能句,应该是本年段的重点任务,也是老师们应该把握好的教学目标。每节课结束后,大多数学生都应该准确流利地读出功能句,尖子生要能达到熟练默写和创编新对话的要求。

2、以每单元的功能句为契机,引导学生创编对话,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平时的课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强化功能句。一定不能跑偏,必须把功能句作为重点内容,并以此逐步提高要求,达到写小作文的要求。

4、早读和家庭作业,教师一定要监管到位,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让学生带着任务,目的明确的去做事,力争短时高效,事半功倍。

第16篇: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默读方法教学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默读方法教学的研究》

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人常常伴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这是借助读出的声音领会意思。这不要紧,不过要逐渐纠正。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

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默读,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落脚点。

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就默读还特别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说,默读最能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是静悄悄地,真正独立地感悟、积累语言,期间对阅读文本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不易受他人(老师或同学)影响。

三、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层面都得到了可喜的重视,但是默读却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各阶段目标对默读更是有着明确的规定,我以为,要达到一系列如此重要而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如果仅仅依靠课外阅读,就显得远远不够了。因为默读和其他语文基本功一样,可以“得益于课外”,但必须以“得法于课内”为基础,默读教学理应成为课堂阅读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出现的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教师片面追求“书声琅琅”这一阅读教学好课的标准,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高潮酝酿环节,甚至把默读排除到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致使默读教学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部分教师误认为朗读在课文理解、语感培养、情操陶冶等诸方面都可以完全替代默读,只要具备了朗读能力,默读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二是认为朗读是“口耳之学”,好坏听得见,指导容易见成效,而默读是“无声运动”,只能凭借学生微妙的神情之变窥得一鳞半爪,较难把握其中分寸,更难实施有效指导。这些原因,既涉及到对默读的认识问题,又涉及到实施默读教学的能力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少教师对默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策略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默读方法的教学进行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默读能力。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针对该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1、对学生进行正确默读习惯的培养。学生默读,如果只看不想、不动笔,单凭视觉器官运动,即使读书万卷,也会茫然无所获,相反还会耗损时间和精力,抹杀创造性,失却读书的价值。所以,要在课堂默读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用脑、动笔的正确习惯,以此来养成默读的好习惯。

2、提高默读的准确性。对学生进行默读的准度训练,是默读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为此,在课内必须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默读实践机会,以便熟能生巧。“操千曲而后晓声”,不少专家在论及朗读教学时,建议每堂课都要有一定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的朗读训练。我认为,课堂默读教学也可参照进行,这是提高默读能力的途径及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默读速度。教师除了把握多练、坚持熟能生巧的原则之外,还可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技巧训练。一是训练学生进行整体认知。默读的字面认知方式对速度影响很大。二是训练他们的视线定向运动,准确扫描,不能反复回视,并且根据需要,采用横读与竖读、通读与跳读、顺读与逆读相结合的方法,已达到有效默读。

综上所述,培养默读能力和掌握阅读方法是每个人发展的需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都是最经常、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提倡“朗朗诵读”,也要提倡“默默读思”。

五、研究主要过程

(一)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2010年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这是课题立项之前进行的工作,是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7月)行动研究阶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再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然后在进行实验总结。

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进行研究。

2.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

4.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阶段成果有教学随笔、研究日志、专题论文等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阶段成果有研究课例、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当前,语文教学中默读“屡屡缺席”的现象失衡,默读的回归才能实现“动”与“静”的平衡,“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语文课堂有了这种辨证的统一,才是理想的课堂。如何落实默读呢?

1、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按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2、提供默读条件

默读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一给时间,二给问题。

这说起来很简单,落实下来却很不容易。默读是需要时间的。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若干个三五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竞赛等,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或者说,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基础。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先静──默默读思,再动──或书声琅琅,或议论纷纷。一堂课的静与动,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不可顾此失彼。默读要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如教《祁黄羊》一文,我只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整堂课,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思、议,收益颇丰。在教《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一文,只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默读:“为什么外层的蚂蚁被称为蚁国英雄?”一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老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会设计出一大堆挤牙膏式的问题;如果心中有学生这个主体,那么问题自然会是开放式的。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3、尊重学生感受

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现象,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学习《一路花香》一课,有的学生说:“好水罐体现了在身的价值,他骄傲是在在必得的。”学习《九色鹿》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也有可能像调达一样,为了生活不记恩情。”这些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蕴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尤其要尊重、呵护,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丢一个“错”字了事,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4、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人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我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却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

在研究过过程中,默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间读法。默读一篇文章,如遇到生字新词或不懂的句子,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就叫做间读。默读完一层或一段文章之后,需要想想它的主要意思,就要运用间读的方法。

(2)浏览法。通过粗略的默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这就是浏览。一般在学完课文以后,在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时,就要运用这种方法。

(5)跳读法。在初步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深入研究某些句段的含义和写作方法,就可以运用跳读法,集中精力默读重点句段。

(4)参阅法。文章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段,默读时需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参看有关书籍和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是参阅法。

(5)重读法。有些文章读了一遍以后,还不能领会意思,需要再读一遍或多遍,这就是重读。凡是要熟读和背诵的课文都可以运用重读法。

(6)品读法。文章中有些词句或段落含义深刻,能突出表现中心思想。默读时就要运用品读法,认真品味,反复推敲,真正弄懂弄通。

(7)勾画法。一边默读文章,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进行勾画,作出标记。运用勾画法,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8)批注法。默读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书眉上或文章空白处,这就是批注法。如给课文列小标题,归纳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或者理解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时,都可以运用批注法。 默读是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一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一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一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大音希声,大象希形”,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静是一种体会,更是一种境界。苏轼说:“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合,心以静充,志与静宁,虚以静明。”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去领略、思考和感悟。课堂只有多一些宁静的空间,才会有无声胜有声的精彩,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本。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阅读能力也逐步进入高一级形式——默读。默读被人称之为“真接阅读”,它是训练的简化、深化,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发展默读的能力,看作阅读的基本目标,在进行默读训练时,首先在原有的默读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默读速度,学会看得快,想得快。看得快,是从一眼看一个字,一个词变为看一句或几句:想得快,指脑子跟着眼睛的扫视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速度不断加快,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循默读的二个环节:

(一)、眼脑并用,讲读课文时,要提出明确要求,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使他们顺着问题,有目有地去读,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如讲《麋鹿》这篇课文时,我提出麋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它的传奇经历又是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快速默读,在读中思维。多数学生在读中能很快理出问题要点,而少数学生经过讨论点拨,也能领悟,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手脑并用。阅读课文,默读是经常性的手段,如果同时辅助手的操作技能,便会使默读效果更好。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便是这个道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方法的运用,在默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边读边动手,画出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字词,哪怕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标点符号,用来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环境,一个品尝的境地。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

我在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划出表现泉城“泉水美、多样”的词语,用“~~~~~~”划出有关句子,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理解、感悟。有的学生从“白浪翻滚”“明珠散落”这些词体会到了泉城中泉水的形态美;有的从“洪大”、“低细”等词句体会到了泉水声音美。也有的学生对“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说道济南就会想到七十二泉,而不是其他的一些特点呢?”就这样,学生抓住“自然”体会到了济南泉水的有名。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默读能力。

静思默读有助于释疑解难。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在教学《珍珠鸟》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个问题确实是本文理解上的一个重点,教师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默读全文进行理解。于是,学生默默研读,他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为珍珠鸟编了一个很温暖、舒适的笼子。”有的说:“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有的说:“作者从来都不打扰它们。” „„

有了这一番默默的研读,才有学生这样精彩的表达!所以,遇到疑难处可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位,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释疑解难,为学生深入感悟扬起风帆。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教师的“摆脱”,学生反而会进入“自主得之”的“忘师”境界。

默读有助于体会情感。我们苏教版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爱戴、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手足之谊„„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在静静的读思中去体会。如《“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一段的教学:先深情并茂地示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在一片寂静中,孩子们的眼睛开始亮起来!尽管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但可以断定的是在潜心文本、忘我入境的平静下,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在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在意境中曾经如此脆弱而又伟大的生命„„“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那静静地体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六、研究的成果

多年相知路,多味别样情。通过一年的研究,我艰辛地付出着,也在不断成长着,不断收获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因为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宁静才能致远,思考才能智慧!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从学生层面来说。一年的课堂教学实验,让学生收获很多,学生能运用默读方法去阅读文章,彰显自己的个性,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次有一次的与书本交流,与作家的情感碰撞,都让学生学到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每一次看见学生书本上的批注,我都很震撼,有对一段话的感悟,有对一组词的体会,有对一个字的深入思考,更有对一个标点符号的深入挖掘,这就是学生实践默读学习的成果。通过这一年的实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好转,最能体现研究成果的还是大量的展示课,多次的语文能力检测,全班的习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力的证明了默读方法的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教师层面来说,通过默读教学能够转变观念。只有要求学生在默读中积极思考,边读边圈注,学生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能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也只有这样,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效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在学习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上于老师紧紧扣住一个“恨”字,在四十分钟里多次引导学生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做批注,写出阅读时的想法,深入地感悟课文。给学生尽量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的情感,以及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惋惜之情。默读中,学生的“静思”情景令人难忘。在此基础上的交际讨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整个课堂关注学生读文后的收获,可谓精彩至极。在实践中,我的课堂观念得到了改变,使得学生注重了默读方法的运用和默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生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是我们做老师的最终目的吗?“今天的教不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吗?”

七、研究后的反思。

1、应不断学习理论,用更为先进的理念来指导研究与教学。

实事求是地讲,这课题所面对的是我周围语文教师都在面对的问题,怎样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会默读方法,怎样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因此,首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理论优先掌握在手中,为自己制订读书计划,应该认真执行,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的经典作品。

2、缺少教科研方面专家的帮助与指导,让我深切感受到课题科研的底气不足,也衷心盼望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能多关注、指导乡村教师的个人课题的研究,力争在近几年能够使个人的教科研水平上个新台阶。

3、对于默读与朗读的有机结合还不够合理,过于偏向也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偏差,应正确合理的安排默读环节,使得课堂的质量达到最高点。

八、引用或参考的文献。《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新策略》、《语文新课程百问》、《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第17篇:高年段阅读教学的探讨

30 高年段阅读教学的探讨

下祝乡中心小学 杨克锋

语文课标对每一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定了明确的目标,可是在平时的听课中却经常感到许多老师没有找准年段目标,教学没有体现年段特点,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尴尬局面。因为笔者长期从事高年段语文教学,所以就以高年段为例,关于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年段特点做些探讨。

一、树立目标意识,把握高年段的特点。

1、研读课标,准确定位。

与第

一、二学段相比,第三学段要求更高更细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高年段主要是篇章教学。它所承载的任务更多,理解性阅读比中年级加强了,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要整体把握文章,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领悟表达方法,逐渐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为语文素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学段都有的内容,需要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不同(为此我还自编了一份学段目标对比一览表)。例如,关于词句的理解和积累,低年级开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了,中年级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年段则深入到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由此看来,到了高年段的课堂上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静心读书、思考和体会,不要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

2、钻研教材,理解透彻。

高年段的篇章教学,需要整体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研读教材,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关注一课,要研读年段之间、单元组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来丰厚课堂;要研究教材与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要研究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要研究每篇文章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可供学生借鉴,对学生形成什么能力提供平台。

3、摸清基础,因材施教。

有人说初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看你往上画什么。其实,不止我们老师在画这张纸,家长、亲友、社会媒体„„包括学生自己,也在描画。如果说入学时各张纸上的内容差距还不大的话,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的学识、各种兴趣班、大量的书籍、琳琅满目的网络视频使他们见多识广。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老人带着,这些孩子的生活圈很小,有的家中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所以,越到高年段,教师越应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准确、合理的个性化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升。

二、强化策略意识,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高年段的学生在知识积累、方法掌握、能力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适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在了解文本脉络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提领全篇,长文短教。教学中更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挖掘资料,品读句子。中年级侧重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段则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草原》一课,学生读一遍就很容易理解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但领悟其中的民族情深恐怕就有些困难了。教师可以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在学生自学,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基础上,先出示一份介绍内蒙古人民平时如何待人接物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去发现“在迎接汉族来的这个访问团时,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引领学生探究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究,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蒙族同胞对访问团的迎接不仅仅出于热情,更出于一份浓浓的民族情感。

2、多种方法,品出感情。

课标对小学高年段提出了“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要求。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呢?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发现词语的特点,联系现实生活,运用想象、对比、朗读等方法。例如,《金色的脚印》中有一段文字:“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嚎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问:你读了这几个叠词,有怎样的感受?(可怜、凄凉、孤独„„)边想象边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注重表达,迁移习作。

对比中、高年段的教学目标,高年段明确提出要“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阅读中习得方法,才能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文本,发现表达特色,并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例如,教《草原》一课时,侧重点应放在体会作者写景与感受紧密结合的写法上,老舍在表现草原美景的同时,更多是表达他独特的个人感受,或想高歌一曲,或想低吟小诗。这正是高年段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绝佳范例。学完本文,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看到过的美景,仿写一段寓情于景的小练笔,进行习作迁移,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此外,高年段在感悟作者表达方法的同时,要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特点,选择时机渗透习作训练。除了仿写、改写、续写、缩写,还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巧妙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运用补白的方式,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习作能力。例如,《穷人》一课,桑娜在探明渔夫对待此事的态度后,拉开了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可引导学生品味这种结尾的好处,再抓住时机,让学生续写渔夫一家在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生活情况。

4、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高年段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思维,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多给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善疑好问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能力。更应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空间。还要给足学生时间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语言表达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例如,学习《新型玻璃》,在学生交流合作编制的表格后,教师增加了一个环节——创设“发现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并发明了相应的玻璃”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人类的发明都源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奇思妙想。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为完成课后题“当小发明家,把想发明的玻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打下基础,保证了想象的合理性。

当然,要让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出年段特点,在正确制定教学目标,深层次钻研教材,多角度研究教与学的策略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形成更高的专业能力,只有找准目标,选对策略,才能彻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

第18篇:小学中高年段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段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德库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模式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突破口。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虽然课堂教学不能模式化,但也不能没有模式。以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上好阅读课仍感到困惑。为此,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一个中高年级精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提供借鉴。

基本模式:

收集资料,课前准备——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感悟,质疑问难——围绕重点,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拓展练习,激励评价

一、收集资料,课前准备

这一阶段是课前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预习的方法,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由两个环节组成:

1、预习。可分为五个方面:读、画、查、想、摘。

“读”“画””就是通读课文。建议中高年级学生采取默读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句子。“查”就是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字的意思。“读”就是大声地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或难读的句子画下来,以便课上和老师、同学学习。“摘”就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想”就是做好预习小结,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有什么特点,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好预习笔记,以便课上交流。

2、收集: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及自己的能力,尽量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有助于本课学习的资料,进行梳理,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是指老师根据课文特点和实际条件,选择有效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缩短与作者的距离。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展示教材精彩片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语言要凝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揭题后老师要抓住题眼引导学生解题,从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这一步骤分三个层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提出表述要求作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大致可以从三方面提出: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如“主要写了什么?”二是对课文中心的捕捉,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是对课文结构的认识,如“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师的阅读提示要从整体出发,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遵循作者思路,安排教学过程,使文路、教路、学路三路合一,便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正确的轨道,从而掌握文章的脉络,体会出课文整体和部分的内在联系,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

二、要善于抓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障碍而又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几点设计阅读提示。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示:“这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哪些感人场面?”“通过这些场面可以体会到人们是怎样的心情?”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描写“天气、群众、老奶奶、年轻夫妇、红领巾”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到人们沉痛的心情。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还可以根据需要辅以图画、音乐、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的气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想像产生较准确的印象。

最后,让学生表述获得的印象。学生的表述是对课文感知的检验,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并初步渗透了思想教育。当学生表述不够准确时,可引导他们进行再阅读,再感知。

初读阶段有以下要求:

(一)初读阶段是阅读课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因此不能走过场,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和交流。

(二)检查交流。学生初读后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交流方案,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纠正和补充自觉过程存在的错误或疏漏,梳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要溶入教学目标中,在学生深入读文后找到答案。

四、交流感悟,质疑问难

学生阅读课文时和阅读课文后,自然会产生读书感受和体会,自然会产生疑惑和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和体会,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进行梳理归纳,确定其后教学的重点,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五、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围绕确定的教学重点,或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章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体会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问题答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朗读课文水平的提高,使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解决问题和领悟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进而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六、回归整体,深化提高

学生在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读全文,丰富深化精读课文时的认识,进一步揣摩、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

七、拓展练习,激励评价

学生学完课文后,无论是语文知识,还是认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巩固学习成果。根据所学内容,或者开展相关阅读,或者进行多样化练习。特别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正确评价一节课中的自我表现、探究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推进器和催化剂。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做到客观。

本模式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具有工具性的认识来之不易,在语文单独设课60年后,此观点才被写进教学大纲。语文教学落实工具性没有错,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语文课。新课改以前在这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在工具性与思想性之间摇来摆去,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另一个重要性──人文性。语文本身就是文化,课程内容充满人文色彩,语文课程完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正确的做法是:重视课程、教材、教学的人文性。教学中,在凭借字、词、句、篇培养各项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凸显人文性,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2、强化目标意识,达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国家在学语文、学做人上对学生的要求,前两个维度侧重于学习语文,第三个维度侧重于学习做人。学习语文,关乎接班人的“才”与“能”;学习做人,关乎接班人的“德”。我们需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劳动者。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工作对于学生成长、对于祖国前途的重要意义,从而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爱国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有一定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中国人,实现在育人和学习语文目标上的整体优化。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

有专家说,课改之前老师把学生看成“魔鬼”,紧紧地控制;课改之后把学生看成“天使”,任其自由飞翔。其实,学生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

这中间,至少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师生关系问题,一个是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民主的,互相信任与尊重的,搞师道尊严是不对的,简单地理解为师生是伙伴、合作者,恐怕也是不全面的。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把学生看成“魔鬼”,教师自然成了“主宰”,学生必然成为被动的接受体,这是以前教学最大的毛病,万万不可重蹈覆辙;把学生看成“天使”,教师必然会放弃自己的责任,学生充满了快乐,但往往学而少获,这是当前的教学要警惕的。至于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看成“魔鬼”,教师必然牵着学生走把学生看成“天使”,教师必然放任自流,被学生牵着走。这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教与学的和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适当结合。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人人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要激活、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既体现共性的学习,又满足个性的学习。合作、探究还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会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不能轻言放弃。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课程内容、不同课型等,组织适时、适量、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要学有目的、学有要求、人人投入、学有成效。人人参与是十分重要的,要防止以部分学生的活动代替所有学生的活动,防止以部分学生为主体代替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阶段,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只能是初步的,探究的内容是相对简单的,是需要教师组织、引导、帮助的,且不宜频繁使用。重在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萌芽。

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小学是必需的,是教学的重要方式。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仍理解不到位,理解不准确,或不懂不知且需要现在就懂就知的地方,就要讲解。好的讲解同样具有启发性,同样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4、把握文体、课文特点和年段重点,灵活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年段目标来说,低年级的重点是:培养阅读兴趣,识字,朗读,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句。中年级的重点是:朗读,默读;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从不同文体的课文来说,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熟读成诵。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童话、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侧重抓什么,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一些段落,像写海水的色彩,也是围绕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来写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年段要求,结合课文特点,体会并学习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写具体,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呢,是按季节的顺序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和物产的。教学时则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一个重点。《赵州桥》又不同了课文先写了桥的坚固,再写桥的美观,在写坚固之后,美观之前,用了一个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作者怎样写桥的坚固、美观,了解过渡句的作用,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上述三篇课文同为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编在一册书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却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又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游记也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因为具有按游览顺序来写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

而同样是叙事写人的课文,因为课文有不同特点,所以教学就要有不同的重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从几个方面,通过几件事来回忆鲁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突出特点是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这一写作特点就应列入教学重点之中。而《再见了,亲人》的显著特点是,写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段,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最后三段在前面三段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集中地抒发感情。这种写法的揣摩,就不能不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小英雄雨来》是将略读课文,文章篇幅较长,又是分六个部分来写的,把教学重点定在略读课文,粗知大意,而后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是比较适宜的。总之因文而异是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制定阅读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5、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处在学习阅读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要加强教师的指导。

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不是只强调学生的自主,不重视教师的指导,更不是教师被动地跟在学生后面,使教学像漂泊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万万不能放弃主导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与同学共同学习中“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导”。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时,居高临下的老师不见了,有的是共同学习的大朋友,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而且是“使用学习中的首席”。因此,要在学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譬如,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老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老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同学共同探讨;对于学生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学生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老师要做到必要的、精要的讲解。课改不应拒绝所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是一种指导,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由接受走向发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导”,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因势利导,不是老师主观地牵着学生走;教师的“导”,要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对话中“导”,有情感交流,有思维碰撞,不是冷冰冰的“我教你学”;教师的“导”,要落实到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

第19篇:农村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基础研究(推荐)

农村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基础研究 于在波/文

在农村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调研中,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作文命题与写作生活化研究》课题组成员发现,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充斥着小学生习作中的字里行间。经过小组成员反思、酝酿,最后研究决定,要求实验教师多方采取相应对策,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等手段以及借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去形象地表达,促使习作做到真实、具体、生动、鲜活、逼真。经过半年来的研究实践,小组成员研究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点做法,谨供同仁们参考。

一、让习作中的内容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体现乡村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

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乡土浓郁的一个有声的空间里。早晨醒来,厨房里便传来了妈妈做饭时那锅碗瓢盆发出来的快乐交响曲,屋外又相继传来了公鸡报晓、牛羊哞咩。紧接着“收山羊喽!”“收豇豆、绿豆喽!”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走在上学的路上,会听到农用四轮的“哒哒”、草丛虫儿的“呢哝”,林间小鸟的“啾啾”,小河流水的“哗哗”,庄稼叶子的“沙沙”„„如果小学生在习作中巧妙地输入了生活中摄取的各种声音,习作就会立马变得真实、鲜明、具体、生动。会使人感到有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地增强了习作的表达效果。通过研究实践还表明,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如何借助声音习作时,一定要训练小学生认真去揣摩声音的是怎样发出的,是谁(人物、动物),是何物体发出来的,去认真辨别这声音的大小、强弱、高低、快慢,他(它)们是怎样发出各种各样声音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出声音时,人或动物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同时,一定要让小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声音使用不同的拟声词,让读者能分辨出各种声音的细小差别。如此这般,通过模拟各种声音,促使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真实、形象、生动、鲜活、逼真。

在学习如何模拟声音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绘色”。通过引导小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在这个乡村大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色彩。如眼前的黑板,同学们的服饰,学习用的课桌、文具,校舍的红砖蓝瓦,校园里的绿树红花,田地里的丰收在望的谷子、高粱、绿豆„„小河边的雏菊、羊奶子、狗尾草„„山坡上的果树上挂满了的山杏、苹果、海棠„„特色园里的特色窝瓜、茄子、黄瓜„„可以说乡村处处五彩缤纷。在研究中最有收益的是通过观察小河边的的雏菊,小学生惊喜地发现,由于自己观察的视角不同,光线的差异,时间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原来不起眼儿的一朵小小的雏菊,在诸多因素的不断变化下,她的色彩也是多样化的。通过实践,小学生明确了,要想写好事物的颜色,就得要写好她的色彩的变化。谁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些变化的特点,谁笔下的景物就能美丽多姿,谁就能体验到生活中的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异样的情感,谁就能悟出事物的美丽多姿背景下的独特感受。经过研究实践,小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下面例举的小学生有关《乡村的春天》的习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春天,下过雨后,你来到小屯外,便可以看到山坡上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雪白的羊群在草地上慢慢滚动着。山坡下那亮绿耀眼的小树林里不知啥时一下子来了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鸟,有的是浅蓝背,有的是黄肚皮,有的是红下颏„„它们有的在懒散地飞着,有的在小树墩子下觅食,有的在树杈上轻轻地叽叽啾啾地叫着,声音婉转、甜润、清脆,非常好听。”

二、让小学生学会形态描写

教师要让小学生知道描写事物的形态不能只靠简单、笼统的叙述,而是要根据习作的需要去静态描写,去动态描写,去静态、动态联袂相伴描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相机教给小学生什么是静态描写,什么是动态描写。所谓的静态描写是指人或事物处在静止或稳定状态时的样子。主要有白描和细描两种手法。使用这种手法,会给读者留下深刻清晰地印象。要想写好人或物的静态时的样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一边观察人或物,一边反复思考,使用哪些形象、准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以及生动活泼的句式,才能使描摹的静物更能具体的、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谓的动态描写就是怎样去写好人或物处在活动变化时的状态。为了使小学生笔下的动态描写具有针对性、灵动性、新颖性。教师要训练小学生,在下笔时,要仔细回忆,从脑像图中捕捉人或物某一时刻的情景作为自己的描写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细腻地描绘出人或物在事情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或神态等,去创建出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同时,还要告诉小学生,动态与静态描写是互补共生的。在习作时,要注意使用“化静为动”等手法写出人或物的状态,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出发,描摹人或物的特点,使小学生笔下的人或物具有运动感、活力感以及变化感。教师要强调小学生力求克服所描摹的人或物的单调性,要想方设法去探究如何使小学生笔下的人或物的形象多样化,使习作内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情趣。如训练小学生描写一个小动物。首先教师要教给小学生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了解它的活动情况,探究它的生活习性。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就是观察它的大小、颜色,再细化为它的头、颈、身、尾、四肢以及个部分的毛色特点。动物的活动情况与生活习性,包括它吃食、玩耍、睡觉、调皮、凶猛、打架、可爱等的样子。描写外形特点时,一般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活动情况与生活习性时,一般采取动态描写。有时,也可以把静态时的样子写成动态。当然了,不能挖到筐里就当菜。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突出小动物的特点,突出自己的习作主题。要在细致刻画上下功夫。要给小动物赋予情感与性格,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昭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与憎恶等。当然了,还要从小动物身上发掘出被人疏忽的精神要素,借物喻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让小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兴趣点、个性点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与物时,要让小学生去认真分析、思考、比较、鉴别此人与物和其他人与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的对象自身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观察的对象最感兴趣的地方又在何处。如此这般,小学生才更能准确地写出观察对象的特点,才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为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生动的印象。

先以写人习作为例谈一谈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要想让小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就得让小学生平素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观察,小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从人物的外貌上看,人不仅仅有胖瘦、高矮、老少、男女等方面的不同,人物的外貌又能分辨出他的身份、年龄、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且人物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行为动作、内心世界、健康状况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外貌上得以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个性,往往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来决定的;人物的语言又是人物的脾气秉性、思想感情的最直接的流露;人物的动作又能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可以说,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常常是通过许多方面描写才写出来的,只有全盘考量,才能借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文章具有自己独到的个性。

再捎带着简略谈一谈状物作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物”的形状、颜色、构造、姿态、味道、用途以及性格、与其之间的“情结”等特点。特别是要抓住与此“物”有关的与其他物的不同的地方。不仅仅要突出“物”本的特点,还要思考通过对此物的描写,自己想要喻什么理,寄什么情,从而人文合一,昭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让小学生学会用数量精确、恰当的表达

在调研中发现,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涉及到数量方面的描写时,或对数量明显重视不够,或对数量在习作中的作用相对模糊。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阶段的专题研究实践充分感觉到,小学生在习作中恰当的使用数量词不容疏忽。课题组郑重要求实验教师在教研、教学中针对习作中出现的与数量词有关的问题,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强化数量词在习作中的作用。

同时,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阅读教材,告诉小学生所谓的数量统指事物的多少。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反复强调在文章中使用数量词表达可以向读者说明作者所描述的事物的多少、大小、宽窄、高低、长短、厚薄等,借以用来说明某些情况、表明事物的某些特征、反映人物的不同的心理特点等,是小学生把习作描写具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小学生习作中的数量描写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有的小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家乡的绿豆获得了大丰收,为国家创收了九千万元的外汇。”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绿豆大丰收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离终场仅仅还有一分钟了,我们‘公羊队’进了32个球,得了64分,而对手‘雄鸡队’进了33个球,得了67分。我们队的比分还落后3分。这下,我们这些拉拉队队员可是真的坐不住了,都齐刷刷地站立起来,不停地呼喊着‘公羊队加油’,‘公羊队加油’„„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我们的球队队长,23号的‘小乔丹’,接连投中了两个球,把比分拉到了68︰67。这时,终场的哨子声响了,我们‘公羊队’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雄鸡队’,获得了全镇小学男子组篮球冠军。我们这些拉拉队队员与球队队员兴奋地簇拥在了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小学生用具体的数字,把队员焦急、喜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爸爸出事住院后,爷爷整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半个月前,还是漆黑头发的爷爷,现在却是满头的白发,仅仅半个月,仅仅半个月,爷爷好像一下子老去了20年。”小学生用数字把爷爷承受的心理压力后的状态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一个阶段科研、教研、教学实践,使小学生明确了,在习作中只要运用的数字恰当、精确可靠,就可以使习作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五、让小学生学会几种常见的刻画人物外貌方法

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有关外貌描写的内容,可谓千篇1律,如出一辙。大凡都是“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嘴巴”。让你感觉这种复制般的人物外貌描写,似乎人人都适合。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根本体现不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研究小组经过不断的调查、谈话、反思、酝酿,研究制定了《农村高年段小学生如何刻画人物外貌的基本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1、首要的是让小学生知道外貌描写都包括哪些内容。其实,人物外貌描写不仅仅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语言、神态、服饰等,还包括人物的姿态、性格、神情、动作、身份、爱好、习惯、思想品质、精神世界等特点。了解到这一切,小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为写出鲜活的人物外貌形象奠定最简明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还要根据习作需要把这些概念进行具体的细化。如,在训练小学生有关容貌描写时,要反复强调,人物的容貌不仅仅是千差万别的,并且还随时随着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习惯、生活经历、家境情况、神态状况等影响而改变。

2、教师要告诉小学生有时为了习作需要,习作者要把人物外貌进行整体描绘,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习作通常使用最多的则是对人物外貌的局部刻画,意在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力求重点突出,不需要面面俱到。小学生要通过对人物的容貌、形体等刻画,突出人物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借以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外貌特点。同时,恰当地使用一些形容词、比喻等写作手法,促使外貌描写更客观、真实,更准确、生动,更形象、传神,更容易让读者揭示习作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因此,教师指导小学生要认真琢磨人物独有的特征,进而把特征准确地凸显出来,为习作的中心服务。

3、人物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习作需要,训练小学生人物外貌的写作顺序。写作顺序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先写人物的全貌,再写人物的局部的特点,如,可以写人物的身材怎样,然后,再对头、身、四肢有选择地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写人物的脸长得怎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脸颊、下颏等进行有选择的描写。也可以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人物外貌的刻画。可以先写人物某些有明显的突出的部位,再写人物的全貌。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去写,从年龄、容貌、服饰等方面进行有选择地去写。

4、刻画人物外貌,不仅仅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而且还要写出人物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给外貌带来的变化。有的小学生的习作就是以写人物的外貌来贯穿习作的始终的,使人物的形象真切、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小学生去思考刻画人物外貌使用的两种写作方式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有效的充分兼容。所谓的静态描写就是描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长相、身材、服饰、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而动态描写则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表情,如人物的喜、怒、哀、乐、愁等的感情,以及人物的活泼、呆板、暴躁、文静、冷漠等性格。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在人物的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由此而言,动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当然了,在习作中,最好是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有机结合,这样,能促使习作内容更具体、更鲜活、更感人。

5、教师要通过观察引导小学生发现人物的性格往往影响着人物的外貌变化。换言之,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要重视小学生学会画眼睛、写内心。要学会抓住习作中人物的眼睛的变化,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等。要通过求异思维,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小作者可以凭借自己对所观察人物的眼睛而生成的主观感受,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人物的同情、爱慕、讨厌、怜悯等心理态度,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栩栩如生,才能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

六、让小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细节,去做生动细致的描绘

何为细节描写呢?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以及景物、事件的发展、场面的氛围等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一种写作手法。进而言之,就是习作者只有抓住事物的细节做生动细致的描绘,才能丰富习作的内容,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鉴于此,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促使其习作达到生动形象,即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见其物,给人与真实的感受。由此而言,细节描写是教师在进行高年段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关键环节之一。

1、习作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反复强调小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积极地关注,积极地思考,才能把习作写得生动、细致、具体。换言之,这也是细节描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指导小学生观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要想写出使读者感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习作,就得要在观察过程中去充分考虑哪些是自己认为与自己将要写的和习作中心有着密切联系的真实的过程、典型的细节,哪些观察点最能体现人物、景物的特点等。要想发掘细节的变化,就得调动所有的感官进行积极地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踩一踩、摸一摸、想一想等,把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记录下来。在观察时,重中之重的是教师要强化训练小学生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观察对象与其同类事物不同的地方。要充分去考虑人与事物的新颖性,即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来观察思考习作对象。这样,由于思考的问题独辟蹊径,写出来的习作自然会别具一格,才能体现独到的个性。

2、在细节描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学会灵活地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真实、更生动、更具体、更鲜明。

3、教师要指导小学生紧紧围绕自己选定的最能表现中心的作用点,展开细节描写。要做到这一点,在观察指导时,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选择好观察点。然后,紧紧围绕观察点进行细致观察。要养成从观察点出发,进行多角度观察的习惯。如观察人物动作时,既要观察人物的动作,还要注意观察与动作相伴带来的表情、语言等方面,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受思想、性格的制约。对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进行成功的描写,不仅仅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进程,表现人物的特征,也可以推动习作情节的展开。因此,教师平素训练小学生要善于选择好人物的动作点,把整个过程描述下来。再把动作下的人物神态、语言、进行细致描绘。这样,那些所谓的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致的表情,可以一下子将习作内容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使习作中的人物更加鲜活起来,使习作中的事物更加立体起来。

4、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习作的真实性。如小学生描写的人物,一定要符合现实情况,要符合习作中人物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等。教师要反复强调无论是肖像细节描写,还是行为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感情变化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事物发展细节描写以及场面细节描写等,都要充分考虑习作的真实性。同时提示,在习作过程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词语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一定要符合人们平时的说话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确,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对突出习作的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节虽小,却触及到全面,它能突出中心,丰富习作的内容,把习作的重点写的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

第20篇:语文学科中高年段课内阅读听课反思

语文学科中高年段课内阅读听课反思

十月十二日下午漆桥中心小学语文组来到我们联谊小学送教下乡,在我看来,这样的机会既是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也是给了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机会。送教的两位教师通过针对中高年级课内阅读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扎实生动的语文课堂。下面我就将对于这两堂课做以下收获及反思:

首先李爱玉老师在三年级执教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课堂在我看来用三个词概括:严谨、饱满和生动。首先李老师在课前引导孩子思考诵读科目中关于忍让的句子,为领会本文道理做出了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导入通过鹬蚌的图片来进行导入,简单明了。这也是她之后研讨时提出的导入一定要有目标,言简意赅,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个导入。初读课文时,采用了随文识字,针对三年级孩子已经预习过文章,她采用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词不多,随文识字的方式恰到好处,“夹”字三个读音在字典中的意思,解释详尽,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同时在分段朗读时注意提醒学生标点、语速、停顿,李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可见一斑。本文引导学习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概括,李老师通过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来概括:一是抓关键词语;二是利用起因经过结果来帮助学生;三是紧扣题目来概括。不要说对于我们这些懵懂的新教师,很多老师对于教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学生的当堂反馈情况可以看出三个方法颇有成效。精读部分中,李老师独树一帜利用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来理清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

2、3两段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抓住“威胁”、“毫不示弱”两个词再加上动作学生想象画面学生的朗读效果就非常到位了。在精读文章中的“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时,利用引导学生造句劝劝不学习的小明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句子。理解词语“相持”的方法是联系前后文在词语的前后找。最后,李老师安排了一个“让你做渔夫,你会怎样劝鹬和蚌。”揭示要求最后一句要讲清道理,同时出示关于忍让的句子来帮助学生完成,让学生明白寓言其实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为达到教学目标安排板书来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并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来帮助学生课后领悟。李老师的课堂饱满生动,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或是课堂氛围的呈现以及各目标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让人知道这是一堂有效果的语文课。

第二节是戴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阅读《黄山奇松》。这是一篇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经典写景文章。文章导入通过自己不是高淳本地人,希望学生向自己介绍高淳的景色这样的谈话导入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渐渐热烈。通过你最爱哪一处这样的问题引出“情有独钟”这个词,这也将是本文的脉络和中心。学习第一段,再次强调情有独钟一词,并提出问题“黄山奇松”中“奇”是什么意思,来帮助学生走进这三种松树。出示视频欣赏黄山,在写景文章中学生很难真的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利用这样的方法直观有效。在学习识字方面,由于本文四字成语较多,戴老师采取的是直接出示帮助正音和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本课朗读的难度。齐读全文时,戴老师指导学生不拖腔、注意韵律、停顿等,这也是完成课标中第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采取多种朗读方式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精读课文部分,出示重点句子,提示学生从句子中抓关键词来理解环境的恶劣。引导学生黄山上的松有千百种,而只着重写了三种: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在默读中去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最爱哪棵松,为什么?从而去学习课文。利用文中插图以及重点词语“饱经风霜”启发学生联想“当狂风大作时,迎客松……。当风雪交加时,迎客松……”去引导学生明白环境的恶劣从而明白迎客松的种种品质。指导学生读出重点词句的语气,其实中高年级孩子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将词义与语气相结合去读去理解,于是戴老师采取了师范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朗读课文。这时综合学情,戴老师出示了迎客松的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接着点明中心“情有独钟”,并用“情有独钟”造句,采取“我对……情有独钟,因为……。”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了陪客松和送客松。最后出示写三种松树的句子,通过比较找出描写的相似点,让学生突出“打比方”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高年级孩子在手法上的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戴老师整节课首先思路新颖,一个“情有独钟”贯穿全文,同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将写景文章步步剖析,深深解读,让学生无论从朗读还是写法上都理解了文章。

通过这两节课我得到如下反思:首先中高年段语文课内阅读,要抓住语文新课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也是语文学习的奠基石。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大难点。

3、语文教学的导入切忌花哨,要记住导入的目的在哪。不光是导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当有你自己的教学目标。

4、每一片中高年段课文包含的内容其实很多,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最后学生什么都一知半解。虽然我现在执教的是低年级,但李老师和戴老师的课堂中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教学目标的明确、朗读情况指导等。都可以应用在我的教学上以及为我今后执教中高年级而积累经验。

以上是我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一点思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冯爽

2018年10月13日

《高年段语文教学工作总结.doc》
高年段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