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2020-03-03 20:41: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

(有些多余内容可删减)

问题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P5-P6)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概括地讲,信息技术教学论的 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所在,也即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价值。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这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具体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具体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即对信息技术“教的成果”和“学的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为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设备、设施等;软件环境也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教学软件、资源等。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主要研究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等。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1)综合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研究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关的一般教学理论,而且还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信息技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具有综合性。

(2)基础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基本上涵盖了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独立性:信息技术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基本方法,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 (4)发展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问题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P43-P5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1)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4)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 .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1) 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根基。

(2) 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

(3) 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 .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1)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2) 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3)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

(5) 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 (6) 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1) 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 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的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

(3) 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 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 .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1)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3) 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问题三: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含义(P2,P140,要点不同,建议大家详看书本)

1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南国农)。它主要包括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手段,也就是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也就是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所以说,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

2 .信息素养的含义

(1)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提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2)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为:

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了解保罗·泽考斯基、桑新民、张义兵、李艺、钟柏昌等人。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P124)

1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原则——在选择课外活动内容或主题时,要考虑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

(2)实践性与创造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实践性很强,重在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倡选择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项目。

(3)导向性与自主性原则——在确立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4)灵活性与开放性原则——针对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5)自愿参加、普及为主原则——坚持以课外、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坚持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2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1)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读物;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课外专题讲座是群众性的课外活动,它是以某一知识专题为内容,以学生为对象的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报告会。 (3)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教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做出作品,在下一次课外活动时展示交流。 (4)指导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编程——在编程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程序 ,学会语言语法,学会设计算法,学会程序规范,学会调试程序。 (5)指导学生写信息技术小论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试验与创新写小论文。 问题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特点(P52)

1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法与学法之和。

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 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2)耦合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由教师和学生的耦合而成的操作策略。

(3)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整体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

(5)继承性: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现象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

(6)发展性:任何教学方法体系都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等客观条件,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时间要求。

问题六: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P56)

1 .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优缺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上网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①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②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①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②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议论、争论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优点:①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②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③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缺点:讨论容易偏离主题;讨论易流于形式,有些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并没有实质内容 。

2.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任务驱动法教学环节:

呈现任务: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导学:对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适当指导

明确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任务:通过合作交流,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方法 完成任务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2)WebQuest教学环节:

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总结: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

问题七:教学设计的含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含义各环节(P86,P168)

1.教学设计的含义:

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含义:

就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际中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进一步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

包括: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阐明学习目标、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等。

问题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种课堂教学形式(P119)

1.班级授课

全班集体授课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教师系统讲授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形式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还可以尝试“学生讲 ,师生听,师生评”的方式。 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机房进行集体授课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注 意的是如果不能够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或两台电脑的话,就应该把学生分成几组,轮流上机。 教学程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练”。 3.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的时候,有些讲究,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最好采用异质分组,把不同能力倾向、不 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把课外有条件使用电脑的同学分配到各组。 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 学生的个别需要。 5.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组织学生到现场,像机房、网络中心,或 者施工现场,比如修路时在地下深埋通信电缆的现场,装修房屋时进行布线的现场等,进行 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问题九: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与结构(P168)

1.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含义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评价能力等各学科教师普遍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 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学科知识的丰 富而扩展。

2.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结构 (1)教学设计能力

(2)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资源收集、开发、利用能力 (4)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 (5)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问题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意义与基本要求(P187)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书上没有明确的解释,建议找度娘)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更主要的是通过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状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或修正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评价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达到判断学生前期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在学习结束时,通过总结性评价来达到检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

(2)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学习经验会对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影响,而新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3)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4)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的同时 ,也要利用评价,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功能立体化 (2)评价标准多维化 (3)评价主体多元化 (4)评价方法多样化 (5)评价内容全面化

(6)评价结果归因的多维化 问题十一:信息技术教学环境(P150,有知识框架图)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环境:是指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技 术设备与各种资源。

1.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

2.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软件所构成的媒体化教 学环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另一类是信息技术整合用软件。

(二)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是人为 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学习氛围、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人文关 怀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004年,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

2.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硬件建设。

3.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做好引导工作,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加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在教学目的、过程、内容中分别营造、优化、挖掘出人文环境。

6.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十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P183)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在下列具体的发展途径上有选择地进行: 1.师范院校教育。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在师范院学习的系统知识,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校师范院校不仅培养教师岗前预备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类继续教育。 2.项目培训。现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信息技术公司设立了培训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既能够节省经费,又能够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思路。另外一些企业和商业机构赞助了区域性的教师培训项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同行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向同行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也能够想其他教师探讨、传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4.课题促进。随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

5.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表现和途径,但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持续的努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江苏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教学论》读后感

中学生物教学论重点

化学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教学论重点整理

语文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体育教学论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