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技能考试教案模板

2020-05-15 来源:教学试卷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 案

课程名称:特殊教育学 授课对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课程名称:《特殊教育学》

课程主题:第4章 特殊教育的对象 第一节 生理发展异常学生 授课对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及分级,了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掌握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学生的特征。

2.能力目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生理发展异常学生的含义、分类及分级,能够判别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发展异常学生,了解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特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理发展异常的学生,不歧视有障碍的学生,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

1.听觉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听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听觉障碍学生的特征。

2.视觉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视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视觉障碍学生的特征。

3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肢体障碍学生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2.教学难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学生特征。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程度等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直观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多种教学原则相结合。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生理异常学生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结合问题,讲授重难点

教师活动:讲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分级、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和学生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听取讲授并在讲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讲授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 3.案例回放,探讨研究

教师活动:回放生理异常学生视频,重新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获得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加强和巩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对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总结本堂所学知识点,教师加以完善,并布置学生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课后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巩固对新知识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理发展异常学生

一、听觉障碍学生

(一)听觉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听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听觉障碍学生的特点

二、视觉障碍学生

(一)视觉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视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视觉障碍学生的特点

三、肢体障碍学生

(一)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肢体障碍学生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应更严密、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复习讨论的时间;提高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语言表达水平,避免学生提问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解答。

推荐第2篇:高校教师资格证技能考试新闻与评论试讲教案

试 讲 教 案

试讲教师:XXX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使用教材:《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教学对象: 2014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

讲授章节:第十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第五节 连续性报道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连续报道的特点、作用以及采写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连续性报道的采写注意事项。 难点:

连续性报道的采写 识记:

连续性报道的定义、特点以及作用

教学要求:学生自带课本、笔记本、笔;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具:教材、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共30分钟)

1 教学内容: 第一步:问候 第二步:复习

简单回顾第四节的内容:事件通讯 第三步

导入:(2015年2到4月你最关注什么新闻,在电视、报纸、网站上你们看得最多的大事件是哪些?)

2015年2到4月,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站上看得最多的关注最多的是福建古雷PX化工厂大爆炸、德翼客机坠毁事件、香港“反水客”**、刘翔退役„„

这些大事件几乎都是连续不断地报道。 本次讲课内容:

一、连续性报道P294—P299

(一)连续性报道及其特点、作用

连续性报道: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可称作追踪报道、“滚雪球”式报道。

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连续报道的特点:

1连续性: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

2时效性: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

3完整性:连续报道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的。

2 连续报道的作用:

连续报道的独特表现功能,则主要在于能够随时反映事物或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为人们提供最新事态的信息。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从开始到发展、结果的一环接一环的过程报道,使信息传播得以强化,进而能有效地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强烈的社会震动。

连续性报道的产生及实践,不仅满足了受众对新闻深度和速度的要求,而且还弥补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一些深度报道形式的不足、完善了新闻的发展,是新闻媒介的重型武器之一。

(二)连续性报道采写的注意事项

1、注意优化组合

(1)反对简单相加:新闻依据必须是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不能把不相关的东西放进去。

(2)掌握报道节奏: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各报道要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并最终完成整个报道,不能只报道到一半就结束;

2、注意系统思维

也就是报道过程中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报道,使受众能有立体、动态、完整、清晰地感官认识。

3、注意反馈失调

反馈失调通常指的是反馈过程中的反馈不及时和反馈过度。 连续报道重在连续性和完整性,信息反馈不及时就会导致受众接受信息不完整,产生不理解和失望的情绪。(举例云南“躲猫猫”事件)

3 信息报道的反馈如果过度详细、无底洞似的过度挖掘不相关的新闻信息,如果把握不好,会让受众厌烦和反感,有些还会触及到新闻伦理底线,触发反效果。(举例马加爵、兰新诚杀人事件)

(三)连续报道的具体写作参考(给同学们展示搜狐网上最近的“福建古雷PX化工厂大爆炸”、“德翼客机坠毁”连续报道内容)

连续报道提纲:

1、福建古雷PX化工厂大爆炸

情况:PX化工厂发生大爆炸,方圆四五十公里内有强烈震感。据官方消息,截止目前为止,事故已造成6人受伤。目前,爆炸引起的大火仍未被扑灭,救援仍在进行中。 •时间:4月6日18时54分许

•地点: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古雷石化(PX项目)厂

2、德翼飞机坠毁

情况:一架德国之翼公司的航班号为GWI18G的A320-211型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载有144名乘客及6名机组成员,共计150人,其中包括两名儿童。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机上可能无人生还。

•时间: 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3月24日上午

•地点: A320坠毁在法国小镇巴尔瑟洛内特附近山区,该镇距离法国东南部城市尼斯100公里。

(四)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何掌握连续报道采写中的时间报道节奏?

(五)结束语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连续报道的采写特点,建议大家在平时看报纸、浏览网页、看电视和听广播时多注意重大事件或典型人物等连续性报道的材和采写角度,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运用这些技巧和原则,学会连续报道的采访和写作。如果没有其他疑问,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提纲:

第十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第五节 连续性报道

一、连续性报道P294—P299

(一)连续性报道及其特点、作用

连续性报道: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也可称作追踪报道、“滚雪球”式报道。

连续报道的特点: 1连续性 2时效性: 3完整性: 连续报道的作用:

连续报道的独特表现功能,则主要在于能够随时反映事物或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为人们提供最新事态的信息。使信息传播得以强化,有效地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强烈的社会震动。

(二)连续性报道采写的注意事项

1、注意优化组合 (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5 (3)讲究善始善终,各报道要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并最终完成整个报道,不能只报道到一半就结束;

2、注意系统思维

也就是报道过程中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报道,使受众能有立体、动态、完整、清晰地感官认识。

3、注意反馈失调

反馈失调通常指的是反馈过程中的反馈不及时和反馈过度。思考题:如何掌握连续报道采写中的时间报道节奏?

试 讲 教 案

试讲人:XXX

广西大学XXXX学院

试讲学科:新闻传播类

《新闻采访与写作》

联系方式:0771-322XX

159XXXXXX E-MAIL:nnXXXX @163.com

7

推荐第3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学习心得

在为期三天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门课程学习之前,我认为老师只要把自己所知道的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行了,而现在看来,这种理解确实有些片面。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不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教师如何让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最大可能的接受,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做为一个老师,首先得充实自己,做一名具备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的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讲出是什么,还要讲出为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信服,才会有听课的意愿。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学生,应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群体,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不要用语言、行为等伤害学生。

感触很深的是,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是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最直观的就是着装,这往往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能太暴露或太夸张。讲课的语音、语调、语速要合适,要富有感染力,而是得有适当的变化,这样才能较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过程中,讲解结构应该首先明确,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这堂课具体讲什么内容;并在讲解过程中,将关键信息从背景信息中强调出来,才能让学生知道重点在那里;讲解应该有条理,层次分明,要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做到与采用提问、谈话等技能配合的方式,与学生能较好的互动,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提问的技巧也很重要,提问目的明确,有适当停顿,设计应包括多种水平,对提问可给出答案,并进行讲解;应该尽可能的激励全体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此外,其他的一些技能,如在第一次讲课时应该认真的介绍自己,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不要说自己所教的可能很难,要说所教的可能其实不难;需要注意面部表情自然,变化恰当,手部及面部动作配合、身体移动要适当、对学生应该尽可能正面强化等这些以前可能不会注意的小细节,也能更多的关注,也希望

在自己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好的应用。

这门课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知道了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也为自己以后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推荐第4篇:教师资格技能考试教案

§2.4.1 隐函数的导数

本节课内容是由赵利彬主编的经管类《高等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隐函数导数。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82页至85页。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

本节是在导数的概念及求导法则的基础上,继续探讨隐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又下面学习微分概念提供了必要的准备。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会求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幂指函数的导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隐函数的定义;2.隐函数的求导;3.幂指函数化隐函数求导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通过举例、练习加深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交叉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我把这次课分为四个阶段:问题提出----方法及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问题提出--思维从疑问开始,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符合教学论中的激发性原则;什么是隐函数?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方法及例题的讲解---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在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加深理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当堂纠正;

归纳总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使学生清晰的留下思维的痕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课堂教学手段:

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1、隐函数的定义

显函数 形如yf(x)的函数称为显函数 例如ysin x  yln x+e x 

隐函数 由方程F(x y)0所确定的函数称为隐函数

把一个隐函数化成显函数 叫做隐函数的显化

例如 方程xy3 10确定的隐函数为y31x

如果在方程F(x y)0中 当x取某区间内的任一值时 相应地总有满足这方程的唯一的y 值存在 那么就说方程F(x y)0在该区间内确定了一个隐函数

2、隐函数的导数

在实际问题中 有时需要计算隐函数的导数 因此 我们希望有一种方法 不管隐函数能否显化 都能直接由方程算出它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来

例1.求由方程e yxye0 所确定的隐函数y的导数

解 把方程两边的每一项对x 求导数得 (e y)(xy)(e)(0)

即 e y yyxy0 从而 yy y

(xe0)

xey 练习.求由方程y52yx3x70 所确定的隐函数yf(x)在 x0处的导数y|x0

解 把方程两边分别对x求导数得5yy2y121x 60

x

由此得y1215y426x6|1

因为当x0时 从原方程得y0 所以 y|x01215y42x022y2x 例2 求椭圆1在(2, 33)处的切线方程

1692 解 把椭圆方程的两边分别对x求导 得 x2yy0 从而y9x

8916y 当x2时 y33 代入上式得所求切线的斜率ky|x23

24 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333(x2) 即3x4y830

24 练习.求由方程xy1siny0所确定的隐函数y 2的二阶导数

解 方程两边对x求导 得 1dy1dydy2cosy0 于是 

dx2dxdx2cosy2sinydydx4siny

上式两边再对x求导 得 2dx(2cosy)2(2cosy)3d2y

3、幂指函数求导

例5.求yx sin x (x>0)的导数

解法一 利用隐函数求导--化对数式 两边取对数 得ln ysin x  ln x

上式两边对x 求导 得1ycosxlnxsinx1

yx于是yy(cosxlnxsinx1)xsinx(cosxlnxsinx)

xx解法二 这种幂指函数的导数也可按下面的方法求 利用复合函数求导--化指数式

ln x yx sin xe sin x· yesinxlnx(sinxlnx)xsinx(cosxlnxsinx)

x利用复合函数求导--化指数式

对数求导法 这种方法是先在yf(x)的两边取对数 然后再求出y的导数

设yf(x) 两边取对数 得ln y  ln f(x)

两边对x 求导 得 1y[lnf(x)]

y f(x)[ln f(x)]

y对数求导法适用于求幂指函数y[u(x)]v(x)的导数及多因子之积和商的导数

练习 求函数y(x1)(x2)的导数

(x3)(x4) 解 先在两边取对数(假定x>4) 得ln y1[ln(x1)ln(x2)ln(x3)ln(x4)]

2上式两边对x求导 得1y1(1111)

y2x1x2x3x4y于是 y(1111)

2x1x2x3x4当x

(3x)(4x)(3x)(4x)用同样方法可得与上面相同的结果

注 严格来说 本题应分x4 x1 2x3三种情况讨论 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4.归纳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内容?师生共同总结。5.作业:P87,1(1),2(3),4(3)

推荐第5篇:教学方法(高校教师考试)

教学方法

第一章导论

1、当代国内教学方法有: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是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犯病的全面发展。它是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情景教学法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尝试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觉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成功教学法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愉快教学法(上海倪谷音)情景教学法(江苏李吉林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尝试教学法(常州邱学华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成功教学法(上海刘京海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2、国外教学方法(多):发现法、范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

发现法布鲁纳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范例教学法根舍因教学内容的特征: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目标教学法布卢姆。程序教学法斯金纳。“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沙塔洛夫。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坚持的原则有(多):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判)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3、发现法也称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4、目标教学法是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教学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5、(简)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单)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简)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简多)教学设计不是“电脑式”的程序设计,不是各个教学环节简简单单的有序排列组合,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所呈现出来的形式与效果完全不同。1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

4、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的问题。

5、(多)布卢姆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我国自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立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6、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与检测

7、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8、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多):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第三章 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1、教学常用的方法(多):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了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4、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多):讲解、讲述、讲读、讲演。讲解是老师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认证和概括等手段知识内容。讲解法是讲授的基本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

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谈话法的特点是师生对话。谈话的关键是精心设问,提好问题。谈话法的结构分为“问题”和“回答”两部分。我国在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

6、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

7、(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简)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8、(多)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

9、(单判)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演示法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在各科教学中广泛采用。

10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11、(多)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12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随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特点: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

13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学了会用的目的。

14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52欣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学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

第四章 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

1、(多)这次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单)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3、(多)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类型: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六步教学法

4、(多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5、合作教学法的特点:互动性、交往性、生成性

6、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第五章 教学组织方式

1、(单判)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特点表现为:特殊的师生互动;特殊的时空安排;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2、(单判)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当代流行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 2 课制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现场教学为辅助形式 以复式教学为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为班、课、时。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以课为组织单位,以刘查为基本单位。

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缺少真正的生生合作。

5、(单判)课堂教学都是培养人才的有效、经济的形式。

☆6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和检查学习效果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7、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备课不充分,上课的质量就无从保障。

8、根据备课的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的内容有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3、备学生 4备教法 5备学法

9、(多)教案的基本内容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10、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而上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1、从老师课堂教学技能的角度来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课堂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入要有启发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二)课堂讲授技能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课堂倾听技能

课堂倾听的内容(多):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与心声

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五)课堂对话技能 (单)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酵素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课堂对话的特点(多)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课堂对话的类型包括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能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六)课堂板书技能

课堂板书的类型分为文字板书和图画板书和综合式板书。文字板书主要有(多)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和演算式板书。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布局合理;要文字粗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七)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 反馈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反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教学强化的类型(多)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和活动强化。标志强化(单)是老师运用一此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进行强化的一种方法。活动强化(单)是指教师让学生参加 活动或承担任务从而支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的方式。教学强化基本要求:强化目标要明确;强化态度要诚恳;强化时机要恰当;强化方式要灵活;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八)结课 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结课要简洁简洁明快;结课要有趣味性

11、(单判)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疏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分为6个:回忆提问、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应用提问(检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概念 规则 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的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评价提问(是最高层次的提问,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人、事、物进行比较、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多简)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作业批改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发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13、检查学习效果的方式与方法能课堂观察、作业检查与分析和学业成绩测评。

课堂观察(单)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更替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3 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以便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 第六章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1、在教学活动中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媒体,我们称之为教学媒体。

2、(判)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源,也是教学媒体,是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语言、声调、眼神、表情、形体、动作、板书、图板和多媒体课件等来传递教学信息。

3、教学媒体的分类:1.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2.按感官分类: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挂图、标本);试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

4、教学媒体的特性:(共性)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教学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

5、(多)现代教学媒体开发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6、(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91课程整合的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四个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第七章 教学评价方法

1、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和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由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2、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可以看作是教学评价产生的源头。“八年研究”泰勒

3、简: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

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主要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199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4、(多)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主体分类: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根据评价涉及的层次与范围: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 √

5、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测定与预测。

6、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

7、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千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8、相对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集合内部的某一状态或标准样组的水平为参照标准进行的评价。

9、(多判)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以外,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准则确定一个标准,在评价时将每一个评价对象与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的程度。

10、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论教 △1设计评价方案是准备阶段具有实质性和关键性的工作。

☆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一直是困扰教学评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标准等级一般有2—4个。

☆3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4现代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

☆5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测试2.档案袋评价3.学习契约评价4.反思评价表5.活动表现评价 6测试主要包括面试、笔试与综合考试三种类型。

4 第八章

说课、听课及评课方法

1、说课:是老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老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法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2、(多、判)说课的特点:说理性、科研性、工具性、交流性。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

3、(多)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

4、评课是指听课者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活动。评课是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5、(多)评课的基本要求:1评课标准多元化、2要坚持评课之道、3评课要有提高性、

4、评课要有激励性

评课的重点不在于评价老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第九章

教学研究的方法

1、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2、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1选定研究问题、2查阅文献形成理论构思、3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4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得出结论、6形成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的评价)。

3、选题的来源:1.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定2.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中选定,以科研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3.从由中央到地方的科研规划中选定

4、选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5、☆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

6、(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来认识教学现象。是教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

7、(单)调查法是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有关事实材料,…。根据调研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调查的实施是整个调查研究的中心工作。

8、常用的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法

9、(单)实验法是按照教研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教学实验是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10、个案分析法就是“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对单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

11、(单、判)行动研究法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12、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学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学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方法。

推荐第6篇: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

论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技能心得)

论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技能心得)

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扩招的同时,对高校的办学能力提出了考验。目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青年教师的优势是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青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提高教学语言技能。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它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时刻提醒自已做到以下三点:

1、语言准确科学、标准规范。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讲解内容要掌握得扎实,不能张冠李戴。

2、语言要逻辑严密、生动感人。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理严谨,论述有据。

3、语言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尽、讲绝,应当含而不露,适当地留点“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想象去补充、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提高板书技能。好的板书是成功上课的一半,板书可以提示教学内容,体现结构和教学程序;启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强化记忆,使学生对主要知识有更明晰的印象。每个教师平时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来提高自己的板书能力:

1、坚持练习钢笔字与粉笔字。

2、听其他教师上课时留意他们是如何写板书的。

3、提炼板书内容,重点展现精华部分。

4、对板书进行反思,看看讲过的课的板书是否可以进行增删。

三、提高教态变化技能。

教态变化是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声音和音调的变化,身体的动作和适当的手势,丰富的表情和眼神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提高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是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准确规范,才能让学生看得清演示的过程和效果。掌握多媒体电教手段,把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是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五、提高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教学过程调控技能就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管理学生,使自己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更为合理、高效的为学生所接受、吸收的技能。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上好课的技能。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技能的培养:

1、导入技能。课的开始如同定调,一定要好。一堂课如果一开始就没上好,讲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那么,学生就难以进入意境,就不会兴趣盎然地投入之后内容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新课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并未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解做好铺垫。

2、提高反馈强化技能。

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教学强化,一方面是根据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修正教学思路,在反复修正中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对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积极因素加以调动,对阻碍教学实施的现象加以排除和转化。教师要认真观察,静心倾听,了解学生发言背后的思维脉络,要善于利用师生交流,从提问、对话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发展程度。对学生的某些回答或质疑应能迅速反应,当即给予肯定、否定或作出恰当的解释,而不应该模棱两可,让错误的认识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教师课前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课上要把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要有准确的评价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基本技能不是天生的,要靠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去慢慢摸索、总结、积累、提高;还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他们的言传身教是提高青年人教学基本技能最有效的途径;认真研究、寻找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并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推荐第7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17章)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授提纲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内涵

一、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种观点

(一)活动方式说

经典表述:“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

侧重:达成目标的有效性;执行任务的顺利性;获得的练习性或习得性。 不足:

1、理解狭隘,将教学技能等同于动作技能。教学技能与对象、内容、条件以及个体气质等有关。

2、方法单一:没有关注与知识的关联,教学技能不仅仅需要练习。

(二)行为说 经典表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侧重:外显行为,可观察、可分解、可控制、可测量。 不足:忽视人的心理活动对教学效果提高方面的有效性。

(三)结构说 经典表述:“是由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侧重:外显行为与认知因素的结合,相互联系。 不足:知识外延性的一种理解。

(四)知识说

经典表述:是相关知识的存储、提取和运用。

侧重:技能属于知识范畴,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一致性和联系。 不足:混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的类型:

1、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

2、程序性知识:回答如何做、怎么办。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特点

属于高级复杂技能,具有复合性。

(一)类型

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一般性智慧和特殊智慧即认知策略)的整合。 教学技能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来体现,通过内隐的心理活动来调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变化来确证。

如,教学准备的技能(技艺)、组织教学的技能、开讲的技能、提问的技能、语言的技能(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板书的技能、应变的技能、结束的技能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的技能(多媒体运用)等。

(二)来源:个体经验、人类经验

来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

(三)形成:练习

(四)表现:熟练——自动化。

三、教育教学技能的定义

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 外延:上述红色字体。

第二节 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个理念

关键性认识:什么是教学 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角色: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示范者、研究者。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能起好主导作用吗?

认真备课、改进方法、先进手段、教书育人、学会驾驭、尊重主体 “双主体”

教师集导演、演员于一身。学生不是观众,应与教师同台演出。

二、知识传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问题中心、团队学习、交流分享

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倡导敬业、注重发展

四、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相结合 科系分割,各自为战 综合化、走出课堂小天地 复合型人才:“T”型人才

五、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第二章 大学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依据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目的,用以指导教学方法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思想——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思想、方法、原则。

二、大学教学的特点

是传授专门性、高深性学问的过程。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教师面临的挑战:知识是否足够,研究能力是否胜任。

三、大学教学原则的体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结构合理

专业知识为主,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结合。 课程结构均衡化

通识教育(长沙学院) 课程选择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正道博士来华访问讲学,在一所大学给师生作《现代科技趋势及最新动态》的学术演讲。他纵谈古今,横述东西,一时把师生们带到那遥远的古代,一时又把师生们送到太平洋彼岸。他的话像一只船,载着听众在那充满激情的知识江河中航行。大家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每个人的心都随着学者的话语在飞荡,在思考,在探索。许多人一课听罢,双拳紧握,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中国要改革,世界要变样,人们要倔起,社会要前进! 聆听这样的报告,师生们陶醉了,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极大享受。

(二)“授之以渔”原则 大学课堂讲什么? (讲述思路为主)

1、与学生容易看懂、学懂的内容相比,教师主要讲授那些学生不易懂的;

2、估计学生容易想到的,教师不讲或少讲,主要讲那些学生不易想到的;

3、书上有的,可以少讲或不讲,主要讲书上没有而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4、讲思考的方法。与已有的、现存的内容相比,着重讲教师自己是怎样考虑的,自己的见解如何,自己对问题是如何理解、如何去设计的,自己有什么猜想、有什么估计、有什么设想。总之,重点讲自己的思路,把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长智慧比增长知识优先 学会思考比接受知识优先 引导元学习比带领学习优先

元学习——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确立学习目标;能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能调整学习计划;„

大学生自主学习

(三)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组织形式参与的形式:讨论、评论、课程的编制与选择

(四)结合研究学习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仅是打好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打好研究基础,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有意识地注意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打下基础。

有课题的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出发,把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高作为出发点,而不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课题。

(五)指导自由选择原则

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活动选择权、自由评论权。

(六)心理协调发展原则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的关系 智力与心力的关系

取得成功的四种重要品质:

1、取得最后成功的坚持力

2、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

3、自信和克服自卑的能力

4、多方面的情感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 教学准备

第一节 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了解与研究学生(了解授课对象)

1、学习情况: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习惯(心向)。

3、情绪情感:压力、自信心。

可以倾听以及一种“同情式的理解”来达到对学生的理解。 非指导性教学

二、钻研教材(研究授课内容)

1、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

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教(用教材)。

2、钻研教材的什么? 基本范畴、基本结构 难点、重点

可删减与扩充的部分

3、策略:

集体备课(防止走入“教案之和”、“资料拼盘”、“模式教育”的误区。 注意选择(内容增减)

阅读教材(为思维而教„„)

拓展阅读(推荐参考书目、相关网站)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步骤(设计授课的过程)

1、目标分类:知识、能力、德育(具体范例教材P58-59) 明确各章的教学目标

考虑如何处理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目标是面向学生编写的,不仅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且还要明确应该得到什么。

2、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和策略

(1)充分考虑大学的职业特性、专业特性、理论特性、独立特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六性)

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专业性——培养一定的专门人才。 (2)设问 P59 (3)设计教学目标自评卷

包括:教学应完成的目标,应具备的技巧和条件。

教学目标的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难度标准、公平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方法 选择要求(5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条件、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指导自学。 辅助性的教学方法:谈话、角色扮演、演示、练习、实践等。

2、策略

(1)说课:讲说法、演说法、对说法、论说法。 (2)听课:(收获教学技巧)

注意:了解课程内容、教师上课意图、观察课堂行为、反思教学问题、辩证看待教学优劣。

(3)参考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daodoc.com/

五、课程管理的策略

1、概念: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所属院系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的管理。

2、作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3、策略:强调教学材料既便于学生的使用,也要尽可能适于多媒体化操作;

需要考虑到课程顺序、时间、地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第二节 备课时的意识准备

一、备课宜早不宜迟的意识

1、留下充分调研、学习的时间

2、讲授一门新课或一个新班尤应如此

二、尽早赢得学生尊敬的意识

1、亲其师信其道

2、尤其要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获得好的第一印象

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

卡耐基:个人事业的成功=15%(知识、能力)+85%的人际关系。

四、了解沟通学生的意识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

五、以批判性思维贯穿教学的意识

1、不跪在巨人面前,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问题

2、在同行和师生间开展自由、公正、正义的学术

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意识

1、表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虚伪的),情感投入(尊重、和谐、真诚)

2、表示培育真人的自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七、具有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意识

善于观察学生听课行为,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灵活处理

第三节 教学准备的案例(略) 第四节 教案写作

一、教案写作的依据

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学生、教学条件、自身特点特长。

当代教案的取向转换:由教案到学案。

二、大学教案的特点 以课题设计为主 原因:(1)对象的成人化;

(2)内容的专业化、独立性;跳跃性和伸缩性;大幅度、低时频完成。

三、大学教案写作的重要性 可有可无观;重要保证观。 我的观点:

1、备课比写教案更重要;

2、必要的写作是必须的;

3、可详可略;

4、是教学反思的基础,是教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途;

5、是专家型教师成熟的标志。

四、大学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总课题计划与分课时计划 (1)总课题计划包括:

题目:教材的题目或课程的题目

教学目的:包括教授的知识及达到的程度和发展要求 重点、难点 方法选择 课时安排

(2)分课时计划包括:

课题名称:每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课题时限 教学目的

教学类型:讲授课、讨论课、实践课等 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案的主要部分 课后巩固要求与形式 反思

(3)怎样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教材知识而言

基础的、主要的、核心;为后续学习的基础或前提性的;有价值或实践意义的。

难点:相对学生理解而言

与学生的基础练习起来(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

2、大学教案的形式 参见教材P75-82案例

教育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过程特点、任务)——教学技能 教师和教学之教 学生和学与习

备课有不同境界:备设定、备确定、备不确定。 备课有不同形式:形备、意备。

了解学生,教师有明眼人,也有浊眼人。了解能力有差别。 教师要克服好奇心,避免过度“了解”。(扯耳朵的故事:课堂上。两个学生睡觉,但手上都拿着书。两个学生,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差。教师扯着差

学生的耳朵说:“你看你看,你一拿书就睡觉,你看他,睡觉了还拿着书呢。”)

教材,是教学之材料,不是教学之目标。 备课,不是为宣科之宣,而是为讲课之讲。

教案,不是照本宣科之宣本,而应是讲课之思路。

教案的层次:静态、动态。静态教案出于形备,动态教案出于意备。 备课,有形备与意备。技能弱者往往因形伤意,技能强者常常得意忘形。要形、意兼备。

教学之法,有定法,有无定法。有定法为低境界之法,无定法为高境界之法。

考试内容

1、教学准备主要表现为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五个方面。

2、了解学生时需要掌握的内容。

3、钻研教材在内容上不唯教材论,内容上有增减,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式可采用集体备课,涉及更广泛的阅读材料,等。

4、确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的三个方面及策略。

5、大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选择策略(3)。

6、课程管理的策略。

7、大学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

(2)大学教案在形式上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2、论述题

谈谈你对钻研教材的理解。

3、案例分析题

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调查,大学生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赚够钱上大学,上大学后怎样想办法打工,毕业后怎样才能就业”。大学生发展主要决定于内因,决定于他们的内在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等。部分大学生对于高深知识不感兴趣,他们上大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满足高尚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只是为了世俗生活中生存需要的文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发现: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还在找座位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时,一些学生“好像是在下一次启程前打发时间的乘车者一样,一会儿看报纸,一会儿翻阅平装小说,或者把他们的脚支在前面的椅子上,脸朝天发呆。只有当老师指出一个术语并说‘可能考试中会有’时,他们才抬起头,记一下笔记„他们不愿意参与针对任何题目的讨论,他们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准备考试”。一位受访的美国自然科学教授面对“不愿努力学习”的学生充满了挫折感:“他们只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当我试图激发他们对更充实内容的兴趣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有反应。”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这个案例,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关于学生的哪些方面的信息?

(2)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教学?

第四章 关于讲授法(教学的讲授技能)

一、什么是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方法。 夸美纽斯:“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知识的溪流。” 特点、优缺点。

形式:讲述、讲解(解脱式、解析式、解答式)、讲读、讲演、讲评。 要求:具有科学性(内容、态度、语言);富有启发性;生动形象;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具有艺术性。

二、为什么不喜欢讲授法?

等同于灌输(如何注意启发式) 压制主体 枯燥乏味 抽象而不具体 表达艺术要求高

三、讲授法的价值

1、认知价值:提供新知识、化零散为整体、信息条理化;启发理解关键信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2、激发学习情感(动机、热情等)

四、讲授法的运用

(一)明确运用讲授法的目的

1、获得知识概貌;

2、形成对待知识的态度;

3、激发对课题的兴趣;

4、教会思考的方法。

(二)决定上课内容

1、中心或综合话题;

2、兴趣话题;

3、有一定难度的话题。

(三)准备好讲课笔记

1、记录基本重点知识;

2、明确知识之间的关系;

3、内容纲要化。

(四)注意课堂细节

1、开场亮相要情感;

2、节奏变换要适度;

3、讲解分析要清晰;

4、教具选择要直观;

5、讲授方式要综合;

6、讲课结束要余味。

五、开始上课

(一)缓解紧张的情绪

1、课前熟悉教室,尽量将书稿转化为腹稿。

2、提前进入教室,与学生自由交谈。

总之,手中有粮心不慌,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条条有道。

(二)开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考虑两个问题:

1、组织教学:目光、手势、指令(起立、坐下)等。

2、引入新课

【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一)功能

1、承上启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化抽象为形象

(2)化书本知识为生活现象 (3)化复杂为简单

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二)导入类型

1、简介导入(简要介绍)

2、设疑导入:包括析题导入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等。

3、直观导入法:

包括实物展示、实验导入、录音导入、录像导入、图示描绘等。

4、其他:温故知新;故事导入;开门见山;联想导入;归纳导入;事件导入;等。

《美国独立战争》一章的教学导入:

教师:拿出一张有美国国旗的图案,问:大家数数看,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有多少颗白色的五角星?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什么?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美国东部是13个州,也就是当初发动独立战争的13个殖民地。由此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

(三)导入的基本要求

1、短:导入内容要精心设计,篇幅要短,语言简洁、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学习状态。

2、新:设计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要求内容新、形式新、表达方式新。

3、精:内容精炼,讲解精彩。

4、平:导入的知识容量和深浅度适中。

5、快:该环节一般不超过3分钟。

6、奇:设置一些在学生看来奇怪、奇妙的悬念,而又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吸引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7、巧:内容设计巧妙,导入内容与所学知识相关联;在重点、难点的突破口上;有趣味性。

8、准: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导入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忌:重知轻能;冗长拖沓;平坦刻板;牵强附会。】

(三)使用笔记讲课

1、腹化讲稿

2、讲授讲稿(非念讲稿)

3、超越讲稿:使用笔记,超越笔记,实现即时和即兴的效果。

(四)让你的讲课具有吸引力的策略

具有吸引力的讲课,一是需要专业化水平高;二是需要教学技能好;三是需要语言艺术强。

1、注意讲课节奏

(1)讲课内容安排合理,3—4个要点/1课时,4—5个要点/2课时。 (2)对学生注意力分配合理。科学安排讲授——提问——反馈等活动,因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能持续维持在10—20分钟之间。

(3)教学语言要注意节奏。声调有高有低,有起有伏,高时慷慨激昂,低时和风细雨;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有抑扬顿挫,抑如平湖秋水,扬如天女散花,顿似金戈铁马,挫像雷霆万钧。(李政道)

2、清晰地讲课

(1)语言要清楚,表达要明了,要具有逻辑性。

(2)讲授线索要清晰,重视新旧、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3)知识结构要清晰,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

(4)板书要有条理,能体现讲课的思路和有利于有条不紊的笔记。 (5)抽象的内容要用形象性的语言讲授。

(6)对复杂的知识,边讲边在黑板上板书解题或论证的过程。 (7)讲授重点、难点知识,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8)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期望和信心。

(9)认真进行课堂总结,运用精炼的语言对上课内容进行概括。

(10)下课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询问学生对上课的看法,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

3、直观教具的使用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讲授的进程

5、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6、讲授中的语言 语言的“三精”:精确、精炼、精彩。

7、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

(1)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形式:手势、身体姿态、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

(2)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通过实验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

8、结束讲课

(1)要求:水到渠成、结构完整、紧扣中心、拓宽设疑。

(2)方式:总结归纳结束、概括中心结束、提炼升华结束、练习巩固结束、激发情感结束、图表方式结束、活动操作结束。

案例分析:

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向来自不同院的60多名学生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内容是计算机程序的模块化,具体是程序、函数和过程。这些平日那么乏味的东西在他课堂上听来却是如此的奇妙而亲切。第三节课了,30多度的热浪此起彼伏地袭来,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也没有自然风,整个教室就是滋生疲劳和瞌睡的温床,可是学生却没有一位伏在桌子上,没有一位打瞌睡,一个个全都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俨然成了全场的灵魂和统帅,没有人不关注他目光,不倾听他的声音,跟随他的手势,思考他的问题„45分钟的课在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友好而充满激情的互动中一晃而过。

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2)运用教育学知识,试分析这堂课教学效果取得的原因。

六、各种讲授方式 P103—111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理论学习,典型事例(学科中),策略、思维训练,视野与想象力训练。

2、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理论导向原则、学生导向原则、趣味导向原则、实践导向原则。

3、如何编写案例

一般原则:目标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接受性原则。 搜集或编写:教师搜集、编写;学生搜集、编写。

4、案例教学过程:阅读、陈述、指导、发现、思考、讨论、结论。

5、案例教学的不足:

易于误解:把发现问题当作例证方法; 无法获得系统知识:主要侧重认知能力; 不易把握时间,影响进度; 班级规模限制,适合小班。

(二)合作教学法 竞争与合作

1、组建小组

2、吸引全班学生参与

(三)探究式教学法

1、教师提问

2、鼓励学生提问

第五章 概念、命题的教学

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

概念:知识——人类系统化了的经验。 命题:知识就是力量。

概念是思维的原子,概念教学直接影响命题教学。

一、概念教学

1、内涵、外延

2、种概念、属概念

二、命题教学

实然、或然、应然命题。 “初生牛犊不怕虎”(实然) “初生牛犊怕虎吗?”(或然) “初生牛犊应怕虎”(应然)

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实然命题,初生牛犊可能被虎吃掉,因此导出应然命题“初生牛犊应怕虎”。

没有实然就不必有应然,实然决定应然。

三、问题教学(或然性命题教学) 师生都应有问题意识

1、坚持问题教学

2、加强问题教学

3、优化问题教学环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应有民主教学的理念; (2)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 (3)强化师生情感沟通。

4、如何学问

不在于问不问,而在于问什么。

打破砂锅问到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专业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创造性问题

如何对待“不懂就问”?动不动就问“为什么?” 如何学问:发问、提问的形式和技巧。

学生学习的类型(P125): (1)知识学习

(2)元学习:学会思考、发问、观察、记忆。

(3)心理学习:学会关心、坚持、对待挫折与失败。

五、论证教学

1、步骤:假设—论证—检验。(P126)

2、类型(P127)

(1)途径方式:逻辑论证、实证论证。

(2)可信度:可靠结论、相对可靠结论、阶段性证明。

3、反证法在逻辑论证中是常用的。(P128)

4、演绎论证:一般—特殊(个别) 归纳论证:个别—一般

第六章 讨论法

一、讨论法的价值

运用知识;形成见解;分享思想;学会倾听;与人合作。

讨论,目的不在行为、信息、知识改善,而在促进理解,在更高层次改善。 讨论,不只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学,而是适应于一切科学学科,关键在于讨论什么与如何讨论。

二、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为什么讨论失败?

学生准备不足;教师期望过高;缺乏基本原则;缺乏激励机制。

讨论就其内容、进程与结论而言,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一旦把讨论设计为封闭的,讨论必然失败。封闭的讨论是伪讨论,是欺骗学生。

开放的讨论,开放事实,开放观点。

开放的讨论,不仅增长学生智力,而且改善学生情感,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理解不同,容纳不同。

在讨论中应防止学生受教师观点左右,也防止学生有意或无意迎合教师。 讨论,不能指向单一,一旦指向单一,便成为伪装的封锁与压迫。 教育,不能是封锁,只能是开启;不能是压迫,只能是解放。

(二)讨论应注意什么

1、明确目的:智力上的;情感上的;社交上的。

2、准备充分

(1)话题准备:兴趣、生活。有一定难度,有讨论价值的。 (2)材料准备:提供阅读材料。

(3)形成规则:协商性、尊重性、顺序性、时间性。

3、开头注意(五不要)

不要过多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表现出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误解沉默。

4、一般原则

(1)类型:成对——全班;小组——全班 小组讨论时教师干什么? (2)提问(指导) (3)等待 (4)倾听 (5)回应

(6)总结:作结论;留悬念。

5、几个常见的问题

(1)学生说话太多的问题 (2)学生沉默的问题

第七章 课堂管理技能

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技巧。

课堂管理的概念:P155

第一节 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一、问题行为的类型

外显的:

内隐的:

二、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 教师的: 学校的:

第二节 科学管理空间和时间

一、空间管理:座位问题、小组建立、走动

二、时间管理:整体规划、合理分配

第三节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我介绍有诀窍;记住名字显亲切;课前课后多交流。

二、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兴趣激发、善于提问、利用环节。

三、采取措施建立互信

拒绝虚假、言行一致、勇于认错、不要偏心、言传身教、淡化矛盾。

四、问题行为

1、学生睡觉怎么办?

2、学生逃课怎么办?

3、学生发呆走神怎么办?

4、学生玩手机怎么办?

策略:尊重信任学生;运用热情的语言;创设吸引人的情境和活动;运用教育机智。

教师的学术公信力和人格公信力,对于教学秩序的达成与教学绩效的取得起重要作用。

以学习带动学习,以人格浸润人格,是达成课堂秩序的最佳方式,是课堂管理的最佳方式。

推荐第8篇:高校教师培训考试试题

高校教师培训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考试试题

1、(

)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教学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A、教学设计

B、C、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D、教学策略

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媒体的选择和学生的反应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控制,该原理属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中的(

)。 A、优选决策原理

B、

要素分析原理

C、

目标控制原理

D、反馈评价原理

3、对构成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对系统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进行研究,而把次要因素忽略;该原理属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中的(

)。

A、优选决策原理

B、目标控制原理 C、要素分析原理

D、反馈评价原理

4、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各种待选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从中选取最佳的策略;该原理属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中的(

)。 A、目标控制原理

B、要素分析原理

C、优选决策原理

D、反馈评价原理

5、利用反馈信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修改;该原理属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中的(

)。 A、目标控制原理

B、要素分析原理

C、优选决策原理

D、反馈评价原理

6、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不包括(

)。 A、目标控制原理

B、共同经验原理

C、要素分析原理

D、反馈评价原理

7、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分析学生特征

B、教辅等人员应做的工作

C、确定教学目标

D、进行学习评价

8、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社会的需要

B、学习者的特征

C、教学过程结构

D、教学的内容

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内容(

)。

A、言语信息

B、心智技能

C、教学过程结构

D、认知策略

10、(

)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在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内部的”行为的策略。这一策略影响和支配学生的选择,并激活了个体的内部机能。

A、教学设计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教学媒体

11、基于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型,学习者内在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属于准备学习阶段的过程是(

)。

A、注意

B、期待

C、强化

D、检索

12、基于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型,学习者内在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属于形成与获得学习阶段的过程是(

)。

A、选择性知觉

B、检索与反应

C、检索

D、强化

13、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是解决如何进行教,如何引导学的问题。

A、教学设计

B、教学目标

C、教学媒体

D、教学策略

14、基于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型,学习者内在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九种不同的教学事件,其中不属于准备学习阶段的教学事件是(

)。

A、唤起注意

B、传递目标 C、引导学习

D、激起回忆

15、基于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型,学习者内在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九种不同的教学事件,其中不属于形成与获得学习阶段的教学事件是(

)。

A、提供刺激

B、引导学习C、给出评价

D、提供反馈

16、精细加工论(Elaboration Theoty)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

)提出的。 A、加涅

B、布鲁姆

C、J.Wey.Chen

D、Charles M.Reigeluth

17、美国北卡莱拉多州立大学的学者(

)等人从软件工程学的角度提出一个称为“生命周期”的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式。 A、加涅

B、布鲁姆

C、J.Wey.Chen

D、Charles M.Reigeluth

18、应用精细加工理论的方法开发课件,大致有六个步骤,下面不属于精细加工理论开发课件的步骤是(

)。 A、内容的选择与排序

B、选择课件中每部分的支持性内容,同时在每部分中安排好全部内容 C、为使学习者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而选择相关策略

D、可行性研究

19、生命周期的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式由8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要有本阶段的成果,并在进入下一阶段之前要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检查与修正。下面不属于生命周期的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式组成阶段的是(

)。 A、需求分析 B、可行性研究 C、需要性分析

D、选择复习策略

20、了解教学的需求,了解学习者的状态,确定课件主体、类型和风格,完成对课件的整体规划,是课堂教学课件开发模式的(

)步骤。 A、需求分析 B、课件的教学设计 C、媒体素材制作

D、课件编辑合成

21、设定课件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课件的知识流程和教学策略做出具体的安排,写出文字脚本、图形、美工草案等,完成制作的总体方案,是课堂教学课件开发模式的(

)步骤。 A、需求分析 B、课件的教学设计 C、媒体素材制作

D、课件编辑合成

22、依据脚本和草案制作各种媒体素材,是课堂教学课件开发模式的(

)步骤。 A、需求分析 B、课件的教学设计 C、媒体素材制作

D、课件编辑合成

23、将多媒体素材按教学设计的整体方案进行编辑链接,产生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课件开发模式(

)步骤。 A、需求分析 B、课件的教学设计 C、媒体素材制作

D、课件编辑合成

24、在教学中使用,请专家评估,修改完善,是课堂教学课件开发模式的(

)步骤。 A、试验与评价 B、课件的教学设计 C、媒体素材制作

D、课件编辑合成

25、(

)是一个信息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A、超文本

B、节点 C、链

D、教学设计

26、学生按顺序接受信息。从上一帧到下一帧,是一个事先设置好的序列;这样的课件组织结构类型是(

)。

A、线性结构

B、树状结构 C、网状结构

D、复合结构

27、学生是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形式展开学习活动的,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关系形成;这样的课件组织结构类型是(

)。

A、线性结构

B、树状结构 C、网状结构

D、复合结构

2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预置路径的约束,也就是超文本结构;这样的课件组织结构类型是(

)。

A、线性结构

B、树状结构

C、网状结构

D、复合结构

29、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进行,但同时又受主流信息的线性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这样的课件组织结构类型是(

)。 A、线性结构

B、树状结构 C、网状结构

D、复合结构

30、多媒体课件所传递的信息有两类:交互控制类信息和教学内容信息。控制类信息的表达方式有(

)。 A、文本

B、图形

C、菜单

D、图像

1、A

2、C

3、C

4、C

5、D

6、B

7、B

8、C

9、C

10、C

11、C

12、C

13、D

14、C

15、C

16、D

17、C

18、D

19、D 20、A

21、B

22、C

23、D

24、A

25、C

26、A

27、B

28、C

29、D 30、C

推荐第9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心理学

1.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2.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3.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6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7识记的信心。

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8.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10.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

12.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结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强度律指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察报告。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A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3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

14.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5.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16.联系实际或结合具体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

17.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18.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19.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20.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1.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22.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教育学

1.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2.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3.高等教育政治功能: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6..结合实际谈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应当具有文化的性格,担当起人文的使命。2.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处于边缘地位,文化陷入荒漠化,文化战略受到挑战。文化的嵌入既紧迫又关键。3.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同时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7.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

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校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8.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1.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2.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二者的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不同。3.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本位观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会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质。个人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但容易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4.任何的单向度抉择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损失和伤害,因此我们应该谋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0.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首先,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1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2.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平等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统一的范畴。平等和效率应该兼顾。

1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4.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15.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16.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1)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但是当下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高校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道德义务)。(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17.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机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18.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使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学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茫茫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19.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合作、效益、法律、竞争、国际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进取、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0.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1.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离不开知识,是在对一定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发展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做到:第一,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第二,充分挖掘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把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第一,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第二,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由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由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

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教学原则包括: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两原则是为了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与注重个体相结合两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参与教学过程全部成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掌握一般原理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始终的原则。总之,教学原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不能违背各原则,然后每个原则又各有侧重。

23.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有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标,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2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 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5.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5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2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地转化和知识地拓展2增强大学生地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地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27.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老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2.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2.关注真实生活 3.以“研究”超越“经验” 4.创造性和灵活性

3.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与检测

5.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2.通览教材,鸟瞰全局3.疏通教材,清除障碍4.熟悉教材,重点记忆5.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关键点)6.精心设计,妥善安排7.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6.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水平,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言准、语言精、语言美、语言活。

8.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9.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基本的要求: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2.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地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4.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0.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11.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依据有哪些?1.根据学校的物质资源2.根据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3.根据教学目标4.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内容5.根据教学对象6.选择恰当时机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12.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效果优异

13.现代教学媒体开发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14.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 2.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4.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5.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教育法规

1.案例分析:家长送学生到学校上课,学校是否是学生的监护人?1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2学生家长若无暇顾及,而以委托代理,但必须签协议。学校只是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监护人3学校应对在校学生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职责。

2.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害为前提3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3.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4.教育法规的效力:1时间效力2地域效力3人的效力。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5.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2)约束与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6.教代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7.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3中央和地方法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4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5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8.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一、共同点:1两者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二、区别: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相对于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所以其调整的范围要相对小一些,主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方面和教育的基本关系,如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等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9.教育立法的原则:

一、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二、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法规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

三、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四、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五、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10.教育执法的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11.教育行政法治化:1教育行政主体的法治化(主体资格必须具备法定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资格的内容必须明确规定)2教育行政行为的法治化(立法、措施、处罚、强制执行)3教育行政监督法治化(督导、行政监察、审计)4教育行政救济法治化(申诉活动、行政复议)。

12.学校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学校作为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自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认清其主要任务应放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上,而不是放在直接办学上2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13.学校的权利(9点)和义务: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6点):1遵守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4.教师的基本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5.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6.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3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有利于教师任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17.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的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8.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1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3职业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4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享有的特殊教育权利。(《高等教育法》第54条规定:“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义务:1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学业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义务3职业学校学生的义务。

19.教育行政复议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具有的特征(简):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是一种依(赖于)申请的行政行为3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学技能

1.评课的基本要求:1.评课标准要多元化2.要坚持评课之道3.评课要有提高性4.评课要有激励性

2.编制试题的一般要求:一是要符合考试大纲。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述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精炼,表意准确清楚。五是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3.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2.精度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和重点、难点、关键点)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内容的取舍、增补、调整和再加工)

4.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5.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高度重视,端正态度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主体、教育、经济、实用性)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6.课堂教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7.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8.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5.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9.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精当,科学性强;书写规范,示范性强;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10.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是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11.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精心选择2.难易要适度3.数量要适当4.题目要有启发性5.形式要灵活。

12.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13.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波,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4.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教学口语表达水平是教师的学识、思想和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5.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 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16.学法指导的途径: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2.开始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4.交流学习方法。

17.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18.说课的意义:1.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2.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9.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20.教学反思的作用: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师职业道德

1.新形势下怎样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1)切实提高教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3)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和督查 (4)切实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 (5)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服务水平

2.在新形势下怎样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力?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2.加强民族教育 3.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4.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5.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4.如何理解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事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3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7.在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有哪些?(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8.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需要。最后,加强师德修养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9.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做到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0.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新时代如何注重礼仪?):(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11.在遵守社会公德上教师怎样做才能做出表率呢?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 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 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12.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的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13.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14.如何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2.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5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5.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a) 教书育人的内涵:1.“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2.教书和育人的社会功能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16.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内容(2)把握教育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科学,融入感情。教书育人的途径: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17.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8.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严谨治学的途径: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丰富科学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19.教师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1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要有广泛的兴趣3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20.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哪些特征?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3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4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21.教师健全人格的表现:(1)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2)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3)教师要有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

22.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1)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2)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答上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21)。(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3.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有哪些?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3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24.教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教师要有更新教育观念2)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敢想就是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3)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25.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哪些条件?1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2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3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26.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基础,统率和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道德规范都是调节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从个体道德心理机制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高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向教师道德意识形式转化,形成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27.教师义务的内容有哪些?(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以自己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书时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判)。(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28.教师公正的作用有哪些? 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有利

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9.教师荣誉的作用: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2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31.新时代怎样能形成教师道德(任务有哪些?):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32.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有哪些?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 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3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其一,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其二,现代评价技术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有效保证。其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3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有哪些?(1)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5.如何理解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责任。2.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应有的道德担当。3.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的应有之义。

36.怎样理解敬业爱生?“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敬业”的前提是爱业。“敬业”的关键是激情。“爱生”就是要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生”的首要是知生。“爱生”的原则是公平。“爱生”的关键是尊重。“爱生”的境界是严格。

37.如何理解教书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本源价值,是坚持育人首位的需要。2.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3.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4.以学生为本的本质灵魂,是热爱学生的需要。

38.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1.教师的个人礼仪 2.教师的学校礼仪 3.教师的交往礼仪 4.教师的公共礼仪

39.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0.怎样做到为人师表?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3.清廉从教,以身作则。

推荐第10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郭香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从郭老师的讲话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关于现代教学新理念的讲解,以及新课程、新能力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在新的时代,学生便了,教学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新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郭老师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也要作为学生的激发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是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也要谨记现代课程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育人,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的主要特点,以理解、烦死、探究和创造为主,启发学生成为创造者。因此,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争做“新时代”的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牢记,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这项事业中,将讲学作为一门艺术,进行设计,进行雕琢,争取做到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二、掌握教学设计,紧抓学生心思。年轻教师有了教好学生的决心,知识掌握的基础,还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我们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阶段性考察教得如何。

通过郭老师的授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案设计的知识。以前不知道教案的标准格式,不明白写教案需要那些准备,更不用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与学生互动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情况等等。通过郭老师认真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使我明确了标准教案的格式,以后可以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互动,板书的水平也更进一步,使我也初步掌握了讲课的内容和技巧,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师礼仪的培养,和学生的互动,讲课吐字速度控制在200-250字/分钟等等。还有就是我的板书字体不是非常美观,但是我会从板书设计出发,包括书写工整、框图总结、彩笔重点等方面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加深理解。并在教课方法上多下功夫,郭老师的培训使我认识到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讲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堂精彩的课和对学生有意义的课是很多因素促成的。老师是这些众多因素之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之前就存在讲课过程中,语言比较呆板,和学生互动少的问题。培训之后我会特别注意这一方面的加强,通过语调的加强来吸引学生,并时刻关注学生状态,适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经过这几次讲课来看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加上之前学校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试讲和讲稿方面经过老教师的辅导。对这次郭老师的讲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每次讲课完毕后,我都会对这一次的讲课进行反思总结,找出每次讲课的不足,尽力完善讲课内容和过程。

三、协同合作,共同进步。

在培训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培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培训结束后,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我们将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学校也经常主张我们年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备课过程看到其他教师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备课过程中我从其他同事身上学到了像课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的经验,避免了老师满堂灌,学生不在状态,死记硬背无效果的 弊端。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我们从郭老师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我知道培训只是一个引领,一个导航,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是对我们成长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一个磨砺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而努力!

第11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 试讲教案

试讲人:

试讲教材:《战略管理》 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作单位:

试讲时间:二○一五年六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企业的一般竞争战略”, 这节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战略管理》第六章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般竞争战略的讲授,这是在学习了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之后,开始涉及竞争战略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企业在行业市场上开展竞争活动的纲领,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为后续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日后进行各种战略分析与选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企业战略的具体步骤及掌握三种基本经营战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一般竞争战略的的定义与形成动因,难点是区分三种基本经营战略以及使用情景。如果单从理论来讲的话,可能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通过引用格兰仕、如家酒店、吉列剃须刀等案例的分析,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案例法与启发式教学,结合现实案例,通过在授课中不断设问,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再加以启发引导,运用问答法,课堂讨论法等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六章 企业的一般竞争战略

一般战略的定义

竞争战略属于SBU层面的战略,也称事业部战略(Strategic Busine Units)。对经营单一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战略也是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主要针对企业如何在所选定的行业或事业领域与竞争对手展开有效竞争的问题。也就是主要解决竞争手段问题。它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战略”。

竞争力大师迈克尔·波特说过:“在竞争中,企业为了建立与五种力量抗衡的有利的战略地位,并超过其他竞争者,有三种‘一般竞争战略’可供选择: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一般竞争战略,就是无论在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竞争性战略。 迈克尔﹒波特把竞争战略描述为:采取进攻性或防御性行为,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5种基本竞争力量,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

2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

1、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

2、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

3、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

第一节 成本领先战略

一、概念描述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的全部成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即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验曲线”理论的流行,使成本领先战略得到了普遍应用。尽管企业对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但成本领先战略的主旨是使企业的成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其低成本地位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行业中高水平的经营企业。

一、低成本战略的类型:

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三、采用低成本战略的动因

1、形成和提高产品的进入障碍

2、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

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

四、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条件

1、产品利润空间小,价格弹性高

2、现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3、短期内创新难度大

4、现有市场份额大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五、企业获取成本领先的有效途径

1、扩大规模

2、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4 (1)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2)降低原材料成本 (3)降低企业固定成本 3.对价值链进行改造

六、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分析

1、新进入企业的冲击

2、顾客需求的变化

3、外界环境的变化

4、差异化竞争

七、成本领先战略实施中的误区

1、重视生产成本而忽视其他活动

2、因为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质量

3、忽视影响成本的所有活动之间的联系

4、忽视创新

案例1:格兰仕,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典范

格兰仕企业选择的是总成本领先的战略,价格战只不过是表现形式。格兰仕自进入微波炉行业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从未游离于这一战略。为了使总成本绝对领先于竞争者,格兰仕先后卖掉年赢利上千万元的金牛型产业——羽绒厂、毛纺厂,把资金全部集中到微波炉项目上。

这也反映了格兰仕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因为中国的微波炉业起步于90年代初,在格兰仕进入微波炉的93年,整个中国的市场容量仅

5 为20多万台,此时的龙头老大蚬华内销规模为12万台,且大半市场集中在上海,连许多城市的居民也不知微波炉为何物,更不习惯于用微波炉来烹饪。即此时行业还未充分发育,主要对手也很弱,只要全力投入,就很容易在规模上把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单机成本亦会随之远低于竞争品牌。

这导致了格兰仕的迅速崛起,93年销量为1万台,94年10万台;95年销量达25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5.1%超过蚬华成为全国第一(蚬华为24.8%);96年销量为6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34.7%;97年125万台,市场占有率达49.6%;98年总产量315万台,内销213万台,市场占有率为61.43%,而原来的老大蚬华目前年内销规模已不到15万台。

格兰仕的价格战也打得比一般企业出色,规模每上一个台阶,就大幅下调价格。格兰仕降价的特点之一是消灭游兵散勇的目标十分明确。当自己的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一台。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差异,在某一较细小的利基市场获得微薄赢利,但同样的技术来源又连年亏损的对手又怎么搞出差异来。

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结果规模低于200万台的且技术无明显差异的企业陷入亏本的泥淖,使对手缺乏追赶上其规模的机会,在家电业创造了市场占有率达到61.43%的创举。堪称把微观经济学、管理会计

6 中的量本利分析与营销学科学结合的典范,难怪连海尔的张瑞敏都直呼“预想不到”。

格兰仕降价的特点之二是狠,价格不低则已,要低就要比别人低30%以上。营销学鼻祖菲利浦·科特勒在其营销宝典《营销管理》中谈到价格策略时,第一句话便是“没有降价二分钱不能抵消的品牌忠诚”,再说中国市场上比格兰仕更优秀的微波炉品牌少之又少,消费者也没别的品牌可忠诚的。格兰仕的绝对低价不仅令消费者趋之若鹜,同时又对竞争对手有足够的威慑力。竞争对手如果敢降,他会比你降得更狠。

格兰仕发动的价格战于国于民都十分有利。于国,格兰仕把微波炉行业的利润率降到很低点,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使许多想进入微波炉行业的资本失去兴趣,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至少微波炉业未出现过彩电、冰箱那样的巨额重复投资;于民,格兰仕使微波炉平均零售价近3000元降到600多元,最便宜的仅为380多元,连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都能轻松买一台微波炉来享受享受。国内市场容量从93年的20多万台上升到98年的350多万台,微波炉以几何级递增速度进入千家万户

格兰仕不仅选对了战略,可贵的是始终未曾偏离这一战略,多年来几乎不做电视广告以确保总成本领先并让利于消费者,终于获得消费者的至诚回报。格兰仕今年的产销计划是500万台,明年六期工程完工后将达到1200万台,居全球第一,其地位又岂是国内年产才50万的二号选手所能撼动。这充分印证了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

7 观点“只有在较长的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发生游离的企业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

案例2:福特公司成本领先的成与败

20 世纪初,一辆汽车在美国的售价大约是4700美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在这种价格下,汽车仅仅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是社会高级地位的象征。这时,汽车市场自然只能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亨利·福特认为,要想把汽车市场变成 一个能够创造巨大利润的市场,就必须把汽车变成普通人也买得起的消费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大幅降低价格是关键。也就是说,福特公司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必须设法生产出价格低得多的汽车。

1908年T型车诞生,定价只有850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中学教师一年的收入。这背后的生产效率差异是,同时期其他公司装配出一辆汽车需要728个小时,福特仅仅需要12.5个小时,而且,随着流水线的不断改进,十几年后,这一速度提高到了惊人的每10秒钟就可以生产出一辆汽车。与此同时,福特汽车的市场价格不断下降,1910年降为780美元,1911年下降到690美元,1914年则大幅降到了360美元。最终降到了260美元。 福特公司先进的生产方式为它带来了极大的市场优势。第一年,T型车的产量达到10660辆,创下了汽车行业的纪录。到了1921年,T型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T型车的最终产量超过了1500万辆。福特公司也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可以说,福特创造出了现代工业史上的奇迹。

20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通过限制车型及种类、采用高度自动

8 化的设备、积极实行后向一体化,以及通过严格推行低成本化措施等取得了所向无敌的成本领先地位。

然而,当许多收入高、同时已购置了一辆车的买主考虑再买第二辆车时,市场开始更偏爱具有风格的、车型有变化的、舒适的和封闭的汽车而非敞篷型的T型车。通用汽车公司看到了这种趋势,因而对开发一套完整的车型进行资本投资有所准备。而福特公司由于把被淘汰车型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而付出了巨额投资,这些投资成了一种顽固障碍,使福特公司的战略调整面临极大代价。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

一、概念描述

差异化战略,是指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特色化,使企业的产品和企业提供的服务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的一种战略。

二、采用差异化战略的动因

1、形成进入障碍

2、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3、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程度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三、差异的分类

1、思维差异——企业不随流俗,进行逆向思维,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并及时去填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功能差异——功能效用是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或显在需求的

9 载体。企业应以产品的功能差异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在两者的结合中形成、发展自己的目标顾客群。

3、质量差异——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零缺陷”的产品质量无疑是消费者所追求的。产品质量又是具体而实在的。许多情况下,需要以质量的差异来满足顾客群的需求差异。

4、品牌差异——品牌的基本功能是辨识卖者的产品或劳务,以便同竞争者及其产品相区别。品牌是一种知识产权,更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四、差异化战略的风险分析

1、在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下,企业不能保持差异化

2、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3、企业形成差异化成本过高

4、差异化无法长时间地持续 案例1:农夫山泉:演绎差别化战略

10

第三节 集中战略

一、概念描述

重点集中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并为这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战略。

二、采用集中战略的动因

集中的企业由于其市场面小,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集中战略可以防御行业中各种竞争力量,使企业在本行业中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

采用集中战略的逻辑依据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较窄范围的目标顾客群服务。从总体市场上看,也许集中战略并未取得成本领先或差异化优势,但是,它却能在较窄的市场范围内,取得成本方面或差异化方面的竞争优势。

两种表现形式:

成本集中战略,即企业在所处的目标市场中寻求低成本的优势; 差异化集中战略,即寻求企业在目标市场中的独特的差异化。

三、重点集中战略的实施条件

1、购买者群体之间在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或习惯以不同方式使用产品

2、这一特定的顾客群或地区市场不是竞争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

11 素

3、目标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利能力、竞争强度等方面都具有相对吸引力

4、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广泛的、较宽的市场面

5、行业内存在许多不同的细分市场

四、集中战略的风险

1、竞争对手采取同样的战略

2、失去了重点集中战略的基础

3、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案例:吉列的故事

吉列刮胡刀公司数十年来都是一家经营单一产品的公司。1901年创办该公司的金.C.吉利,想把全世界组织成一家庞大的公司,每一位公民都是股东。经过6年的敲敲打打之后,他发明了刮胡刀片,很快就将之投入生产。1904年,该公司取得专利权。

吉利成功建立在以下因素上:创意、专利权、行销方法、制造刮胡刀片的机械方法,专利权的保障。吉列安全刮胡刀确实变成了一个具有非常竞争实力的公司体。到1920年,该公司的触角已经伸到全球,大约2000万人都在使用“吉列”的刮胡刀和刀片。尽管后来吉列公司也走上了多元化经营之路,但是它的经营中心还是聚集在男性剃须品上,这种战略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第12篇:福建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多选题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提高教师倾听技能的基本原则是() ABCD A.耐心等待 B.善于理解 C.真诚赏识 D.热情参与

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技能,可从()几方面入手。ABCD A.具备相关的条件性知识 B.培养强烈的观察动机 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及时撰写观察记录

3、下列关于教师观察与条件性知识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条件性知识为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提供了教育学理解的视角 B.教师观察技能的提高主要靠经验积累,条件性知识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大

C.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D.相关的条件性知识与课堂观察结合后,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4、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提问的类型有() ABCD A.总分式提问 B.台阶式提问 C.连环式提问 D.插入式提问

5、提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BCD A.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B.启发学生思维

C.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D.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6、理答的方式包括() ABCD A.探究 B.提示 C.延伸 D.转引

7、采用提示理答方式,提示的方法大致有() ABCD A.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 B.教师引出部分答案 C.指明思考的方向 D.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

8、使用转引理答方式的好处有() BC A.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B.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观点与经验的共享 C.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交流的能力 D.对学生是一种含蓄而有效的奖励手段

9、下列发问行为,恰当的做法是() ACD A.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

C.在提问之前适当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10、提问是中间有学生行为介入的间断的系列行为,“问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 ABCD A.组织 B.诱导 C.回答 D.反应

11、问题清晰明了是良好问题的特点之一,其具体体现是() CD A.难易适度 B.角度新颖

C.范围明确 D.表述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12、教学板书的形式有() BCD A.展示 B.板书 C.板演 D.板画

13、板书的形式美主要包括() ACD A.板书的规范美 B.语言的精练美 C.板书的结构美 D.板书的色彩美

14、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A.规范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15、有针对性的板书的特点是() BCD A.书写规范 B.突出重点 C.教给方法 D.预防错误

16、下列有关板书的行为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BC A.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板书 B.不写或少写板书

C.对所教的内容统统写在黑板上 D.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先书后讲

17、下列内容中,属于板书设计形式美的是() AD A.文字:正确、清楚、美观 B.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C.内容:科学、完整、系统 D.造型:直观、新颖、优美

18、板书技能的主要构成要素是() ABCD A.直观形象 B.书写绘画 C.结构布局 D.时间掌握

19、板书的功能有() ABCD A.概括功能 B.美育功能 C.互动功能 D.示范功能 20、板书的概括功能表现为() ABC A.板书紧扣课文 B.关键词的概括赋予根据 C.精练恰当 D.语言具体形象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教学中采用经验导入法可以() ABCD A.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B.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切己的情绪体验 C.深入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D.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导入的功能有() ABCD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3、有效导入的基本原则是() ABC A.趣味性 B.针对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4、创设有效导入的具体要求是() ABCD A.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B.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C.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D.导语尽量简洁

5、课堂导入时,错误的做法是() ABC A.忽略学生的反应 B.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C.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D.形式多种多样

6、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的导入由()几个内容构成。ABCD A.引起注意 B.激起动机 C.组织指引 D.建立联系

7、组织指引是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构成之一,它具体体现为() CD A.引起学生的注意 B.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C.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 D.提出学习进行的方法

8、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 ABCD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9、讲解的方式有() BCD A.叙述式 B.解说式 C.解析式 D.解答式

10、讲授的组成部分包括() ACD A.导论 B.背课 C.主体 D.结论

11、有效讲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把握好讲授的时机,讲授的时机包括() BCD A.组织教学时 B.为学生定向时

C.学生分析理解难以到位时 D.学生出现误读时

12、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D A.做好充分的准备 B.切中讲授的时机 C.要有启发性 D.与其他方法、技能配合

13、教师的体态语言包括() ABCD A.面部表情 B.眼神 C.身体姿态 D.仪表

14、讲授的优点有() ABCD A.教师具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

C.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 D.便于教师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5、讲授的局限有() ABC A.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B.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班级教学中,讲授主要面向全体,难以照顾个体差异 D.讲授导致注入式教学

1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包括() ABCD A.观察学生的学习性行为 B.观察学生的人际互动情况 C.观察学生的仪容 D.观察学生所携带的物品

17、课堂观察的意义体现在() ABCD A.促进教学的对话性 B.提高教师的反馈行为 C.改善课堂管理 D.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18、课堂观察的策略有() ABCD A.扫视 B.注视 C.环视 D.巡视

19、教师“失聪”即教师失去了倾听学生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 ABCD A.拒绝倾听 B.片面地倾听 C.虚假地倾听 D.错误地倾听 20、教师“失聪”即失去了倾听学生的能力,其原因在于() BCD A.教师与学生存在年龄差距 B.教师抽象地理解学生 C.教师过度控制的教学观 D.教师过分的自我关注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下列媒体中属于单向表象媒体的是()。BC A.录像 B.幻灯片 C.电视 D.录音

2、下列媒体中属于双向表象媒体的是() AD A.录像 B.幻灯片 C.电视 D.录音

3、演示技能的主要功能有()。ABCD A.直观功能 B.辅助功能 C.启迪功能 D.示范功能

4、按照卡耐基培训中心对演示过程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演示基本上包括有()。ABCD A.规划 B.准备 C.练习D.发表

5、使用幻灯、投影演示时的正确做法是()。ABCD A.提供色彩鲜明的画面 B.把靠近银幕的窗户遮挡起来 C.频繁地使用演示 D.演示时间比较长

6、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C 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 B.它主要由教师操作 C.它要求装置比较简单、效果直观 D.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7、课堂演示要遵循的原则有() ABD A.目的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8、为了发挥教学演示的作用,教师在演示时要遵守和注意() ABD A.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结合 B.演示要适度 C.演示要选择最刺激的素材 D.演示要适时

9、下列做法中,属于把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有() ABC A.用直观手段辅助讲解 B.利用语言指导学生的观察 C.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观察的结论 D. E.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

10、在教学中,巩固有助于() ABCD A.知识的记忆 B.知识的运用 C.学习新知识 D.提高思维力

11、强化的功能有() ABC A.激励功能 B.维持功能 C.促进功能 D.导向功能

12、强化技能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有() ABD A.联接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 D.积极心理学有关人格的研究成果

13、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ABCD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

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

14、在运用巩固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 ABCD A.为巩固创造必要前提 B.突出重点知识

C.巩固方法要多样化 D.及时巩固和经常巩固相结合

15、下列行为中属于积极强化的有() ABC A.奖励学生喜爱的书籍 B.教师的微笑

C.口头夸奖 D.承诺学生如果他及时交作业就不用罚抄作业

16、下列行为中属于消极强化的有() ABD A.课后留下来 B.不准坐下 C.竖大拇指 D.不准自由活动

17、在运用强化技能时要注意() ABC A.准确判断学生的认识或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B.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 C.要选择恰当的强化物 D.强化要有普遍性

18、一个好的结课有助于() ABCD A.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B.整理教学知识要点 C.巩固强化学习内容 D.帮助学生理解升华

19、结课的主要构成有() ABC A.简单回忆 B.提示要点 C.巩固练习D.适时反馈 20、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 ABC A.归纳式结课方法 B.探索式结课方法 C.悬念式结课方法 D.幽默式结课方法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导入的功能有() ABCD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2、课堂导入时,错误的做法是() ABC A.忽略学生的反应 B.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C.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D.形式多种多样

3、讲解的方式有() BCD A.叙述式 B.解说式 C.解析式 D.解答式

4、讲授的局限有() ABC A.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B.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在班级教学中,讲授主要面向全体,难以照顾个体差异 D.讲授导致注入式教学

5、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包括() ABCD A.观察学生的学习性行为 B.观察学生的人际互动情况 C.观察学生的仪容 D.观察学生所携带的物品

6、课堂观察的策略有() ABCD A.扫视 B.注视 C.环视 D.巡视

7、问题清晰明了是良好问题的特点之一,其具体体现是() CD A.难易适度 B.角度新颖

C.范围明确 D.表述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8、下列发问行为,恰当的做法是() ACD A.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发问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

C.在提问之前适当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9、有针对性的板书的特点是() BCD A.书写规范 B.突出重点 C.教给方法 D.预防错误

10、板书技能的主要构成要素是() ABCD A.直观形象 B.书写绘画 C.结构布局 D.时间掌握

11、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C 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 B.它主要由教师操作 C.它要求装置比较简单、效果直观 D.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12、按照卡耐基培训中心对演示过程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演示基本上包括有()。ABCD A.规划 B.准备 C.练习D.发表

13、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ABCD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

14、在运用巩固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 ABCD A.为巩固创造必要前提 B.突出重点知识

C.巩固方法要多样化 D.及时巩固和经常巩固相结合

1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 ABC A.归纳式结课方法 B.探索式结课方法 C.悬念式结课方法 D.幽默式结课方法

16、按照作业涉及的内容可以把作业分成() CD A.阅读作业 B.实践作业 C.知识型作业 D.技能型作业

17、制定课堂常规的主要目的有() ABC A.约束学生的行为 B.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精神 C.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D.强化教师的外部控制

18、组织教学包含了对课堂教学的()等方面。ABC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合作性组织

19、下列评价标准中针对教学基本功的有() AB A.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B.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C.教学有个性特点 D.教学民主

20、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上课过程中,听课者主要关注的有() ABCD A.人员特性 B.非言语行为 C.活动 D.管理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创设有效导入的具体要求是() ABCD A.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B.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C.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D.导语尽量简洁

2、教学中采用经验导入法可以() ABCD A.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B.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切己的情绪体验 C.深入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D.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3、讲授的组成部分包括() ACD A.导论 B.背课 C.主体 D.结论

4、有效讲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把握好讲授的时机,讲授的时机包括() BCD A.组织教学时 B.为学生定向时

C.学生分析理解难以到位时 D.学生出现误读时

5、教师“失聪”即失去了倾听学生的能力,其原因在于() BCD A.教师与学生存在年龄差距 B.教师抽象地理解学生 C.教师过度控制的教学观 D.教师过分的自我关注

6、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技能,可从()几方面入手。ABCD A.具备相关的条件性知识 B.培养强烈的观察动机 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及时撰写观察记录

7、问题清晰明了是良好问题的特点之一,其具体体现是() CD A.难易适度 B.角度新颖

C.范围明确 D.表述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8、使用转引理答方式的好处有() BC A.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B.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观点与经验的共享 C.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交流的能力 D.对学生是一种含蓄而有效的奖励手段

9、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 A.规范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10、下列有关板书的行为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BC A.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板书 B.不写或少写板书

C.对所教的内容统统写在黑板上 D.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先书后讲

11、演示技能的主要功能有()。ABCD A.直观功能 B.辅助功能 C.启迪功能 D.示范功能

12、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C 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 B.它主要由教师操作 C.它要求装置比较简单、效果直观 D.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13、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ABCD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

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

14、在运用巩固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 ABCD A.为巩固创造必要前提 B.突出重点知识

C.巩固方法要多样化 D.及时巩固和经常巩固相结合

1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 ABC A.归纳式结课方法 B.探索式结课方法 C.悬念式结课方法 D.幽默式结课方法

16、按照作业涉及的内容可以把作业分成() CD A.阅读作业 B.实践作业 C.知识型作业 D.技能型作业

17、组织教学包含了对课堂教学的()等方面。ABC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合作性组织

18、下列的行为中哪些有助于教师成为成功的课堂管理者()。ABCD A.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青睐 B.坚持不懈并值得学生信赖 C.承担确保学生的学习责任 D.重视并喜欢学习

19、下列评价标准中针对教学基本功的有() AB A.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B.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C.教学有个性特点 D.教学民主

20、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有() ABC A.学生的学习需求 B.学生的现实生活 C.教材的学习素材 D.教师的生活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教学中采用经验导入法可以() ABCD A.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B.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切己的情绪体验 C.深入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D.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导入的功能有() ABCD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3、讲授的组成部分包括() ACD A.导论 B.背课 C.主体 D.结论

4、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D A.做好充分的准备 B.切中讲授的时机 C.要有启发性 D.与其他方法、技能配合

5、课堂观察的策略有() ABCD A.扫视 B.注视 C.环视 D.巡视

6、课堂观察的意义体现在() ABCD A.促进教学的对话性 B.提高教师的反馈行为 C.改善课堂管理 D.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7、提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BCD A.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B.启发学生思维

C.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D.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8、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提问的类型有() ABCD A.总分式提问 B.台阶式提问 C.连环式提问 D.插入式提问

9、下列内容中,属于板书设计形式美的是() AD A.文字:正确、清楚、美观 B.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C.内容:科学、完整、系统 D.造型:直观、新颖、优美

10、板书的功能有() ABCD A.概括功能 B.美育功能 C.互动功能 D.示范功能

11、下列媒体中属于单向表象媒体的是()。BC A.录像 B.幻灯片 C.电视 D.录音

12、使用幻灯、投影演示时的正确做法是()。ABCD A.提供色彩鲜明的画面 B.把靠近银幕的窗户遮挡起来 C.频繁地使用演示 D.演示时间比较长

13、强化的功能有() ABC A.激励功能 B.维持功能 C.促进功能 D.导向功能

14、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ABCD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

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

15、教师的作业批改时要做到() ABCD A.及时批改 B.选择批改形式 C.讲评作业 D.作业批改记录

16、按照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把作业分成() ABD A.即时作业 B.短时作业 C.间隔作业 D.长时作业

17、下列行为中是无效做法的有() AB A.给好学生优待 B.劝说体育教师让不合格的学生体育成绩合格 C.学生上课迟到时,按照规定处理 D.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要求其课后留下来补做。

18、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课堂中的()进行有机协调。ABCD A.学生 B.教学活动 C.教学媒体 D.教师

19、一般说来,学情应重点关注() ABC A.已有知识和经验 B.学习方法和技巧 C.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D.教学内容 20、评课的具体内容有() ABC A.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B.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C.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D.从教学人员上分析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的导入由()几个内容构成。ABCD A.引起注意 B.激起动机 C.组织指引 D.建立联系

2、课堂导入时,错误的做法是() ABC A.忽略学生的反应 B.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C.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D.形式多种多样

3、有效讲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把握好讲授的时机,讲授的时机包括() BCD A.组织教学时 B.为学生定向时

C.学生分析理解难以到位时 D.学生出现误读时

4、教师的体态语言包括() ABCD A.面部表情 B.眼神 C.身体姿态 D.仪表

5、下列关于教师观察与条件性知识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条件性知识为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提供了教育学理解的视角 B.教师观察技能的提高主要靠经验积累,条件性知识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大

C.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D.相关的条件性知识与课堂观察结合后,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包括() ABCD A.观察学生的学习性行为 B.观察学生的人际互动情况 C.观察学生的仪容 D.观察学生所携带的物品

7、提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BCD A.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B.启发学生思维

C.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D.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8、采用提示理答方式,提示的方法大致有() ABCD A.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 B.教师引出部分答案 C.指明思考的方向 D.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

9、板书技能的主要构成要素是() ABCD A.直观形象 B.书写绘画 C.结构布局 D.时间掌握

10、板书的概括功能表现为() ABC A.板书紧扣课文 B.关键词的概括赋予根据 C.精练恰当 D.语言具体形象

11、演示技能的主要功能有()。ABCD A.直观功能 B.辅助功能 C.启迪功能 D.示范功能

12、课堂演示要遵循的原则有() ABD A.目的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13、强化技能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有() ABD A.联接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 D.积极心理学有关人格的研究成果

14、下列行为中属于积极强化的有() ABC A.奖励学生喜爱的书籍 B.教师的微笑

C.口头夸奖 D.承诺学生如果他及时交作业就不用罚抄作业

15、作业的设计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ABCD A.研究教材 B.确定作业内容

C.选择作业形式 D.明了作业的实施

16、下列方法中属于探索式结课方法的有() ABCD A.教师设疑 B.师生讨论 C.内容比较 D.结论推想

17、一项好的课堂规则必须满足的要求有()。ABCD A.合理性 B.可实施性 C.一致性 D.灵活性

18、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恰当的惩罚的是() ABCD A.体罚 B.额外作业 C.扣分 D.辱骂学生

19、课堂记录的形式有() ABCD A.实录式 B.叙述式 C.分类系统式 D.图示记录 20、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有() ABC A.学生的学习需求 B.学生的现实生活 C.教材的学习素材 D.教师的生活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是() ABD A.时间 B.结果 C.内容 D.体验

2、评课的具体内容有() ABC A.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B.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C.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D.从教学人员上分析

3、下列评价标准中针对教学基本功的有() AB A.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B.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C.教学有个性特点 D.教学民主

4、课堂记录的形式有() ABCD A.实录式 B.叙述式 C.分类系统式 D.图示记录

5、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上课过程中,听课者主要关注的有() ABCD A.人员特性 B.非言语行为 C.活动 D.管理

6、教师在听课前把握教材时要做到的“三准”是() ACD A.对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 B.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准 C.对本节课教材重难点把握准 D.对课后训练目的把握准

7、听课前教师应做的准备有() ABCD A.熟悉课程标准 B.勾勒教学框架 C.了解听课班级学生情况 D.保持平常心

8、说教学程序时应关注() ABC A.教学教具准备 B.设计思路 C.教学流程 D.教学方法

9、一般说来,学情应重点关注() ABC A.已有知识和经验 B.学习方法和技巧 C.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D.教学内容

10、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有() ABC A.学生的学习需求 B.学生的现实生活 C.教材的学习素材 D.教师的生活

11、说课一般要求从()几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ABCD A.理解 B.识记 C.掌握 D.应用

12、说教材包括() AC A.把握教材 B.阅读教材 C.明确重难点 D.说教学目标

13、一般来说,说课包含有() ABCD A.说教材 B.说教学目标 C.说学情 D.说教法

14、下列行为中是无效做法的有() AB A.给好学生优待 B.劝说体育教师让不合格的学生体育成绩合格 C.学生上课迟到时,按照规定处理 D.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要求其课后留下来补做。

15、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恰当的惩罚的是() ABCD A.体罚 B.额外作业 C.扣分 D.辱骂学生

16、对冲突的界定要达成共识需要做到的是() ACD A.对不喜欢的行为进行描述 B.谴责对方

C.尽可能以最具体的方式界定冲突 D.把冲突界定为共同解决的问题

17、教师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时应该避免的行为有() ABC A.进行反问或没有意义的诘问 B.不必要的威胁

C.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唠唠叨叨 D.提醒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

18、下列的行为中哪些有助于教师成为成功的课堂管理者()。ABCD A.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青睐 B.坚持不懈并值得学生信赖 C.承担确保学生的学习责任 D.重视并喜欢学习

19、一项好的课堂规则必须满足的要求有()。ABCD A.合理性 B.可实施性 C.一致性 D.灵活性 20、组织教学包含了对课堂教学的()等方面。 ABC A.管理性组织 B.指导性组织 C.诱导性组织 D.合作性组织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制定课堂常规的主要目的有() ABC A.约束学生的行为 B.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精神 C.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D.强化教师的外部控制

2、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课堂中的()进行有机协调。ABCD A.学生 B.教学活动 C.教学媒体 D.教师

3、教师的作业批改时要做到() ABCD A.及时批改 B.选择批改形式 C.讲评作业 D.作业批改记录

4、作业的设计一般包括的环节有() ABCD A.研究教材 B.确定作业内容 C.选择作业形式 D.明了作业的实施

5、按照作业的功能可以把作业分成() AC A.预习型作业 B.实践作业 C.巩固型作业 D.阅读作业

6、按照作业涉及的内容可以把作业分成() CD A.阅读作业 B.实践作业 C.知识型作业 D.技能型作业

7、按照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把作业分成() ABD A.即时作业 B.短时作业 C.间隔作业 D.长时作业

8、按照作业的形式可以把作业分成() AB A.口头作业 B.阅读作业 C.即时作业 D.技能型作业

9、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 A.科学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适度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10、下列方法中属于探索式结课方法的有() ABCD A.教师设疑 B.师生讨论 C.内容比较 D.结论推想

11、归纳式结课方法所要追求的准则有() ABD A.准确 B.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C.以情共鸣 D.明了

12、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 ABC A.归纳式结课方法 B.探索式结课方法 C.悬念式结课方法 D.幽默式结课方法

13、结课的主要构成有() ABC A.简单回忆 B.提示要点 C.巩固练习D.适时反馈

14、一个好的结课有助于() ABCD A.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B.整理教学知识要点 C.巩固强化学习内容 D.帮助学生理解升华

15、在运用强化技能时要注意() ABC A.准确判断学生的认识或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B.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 C.要选择恰当的强化物 D.强化要有普遍性

16、下列行为中属于消极强化的有() ABD A.课后留下来 B.不准坐下 C.竖大拇指 D.不准自由活动

17、下列行为中属于积极强化的有() ABC A.奖励学生喜爱的书籍 B.教师的微笑

C.口头夸奖 D.承诺学生如果他及时交作业就不用罚抄作业

18、在运用巩固技能时需要注意的是() ABCD A.为巩固创造必要前提 B.突出重点知识 C.巩固方法要多样化 D.及时巩固和经常巩固相结合

19、日常教学中的巩固有() ABCD A.新授课开始时的引导性复习B.新授课进行中的复习

C.部分新内容教学后的局部复习D.新授课结束时的总复习20、强化技能的主要心理学依据有() ABD A.联接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 D.积极心理学有关人格的研究成果

第13篇:高校教师资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判)

1、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

2、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

4、单选)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6、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

7、多选)教学技能的特点有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8、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9、常用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10、微格教学(概念+特点)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11、判断)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1、判)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2、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的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的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3、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4、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5、简答)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首先是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2)其次是要深读教材,深层领会;

3)最后还要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使其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6、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

7、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

8、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9、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10、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的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11、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12、简答)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13、教案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与反思

1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15、单选)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运输、便于提取与管理。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它不仅教师自己可以使用,有时也供学生使用,而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使用。

16、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简答)

一)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实用性 二)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三)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四)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五)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三章

1、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3、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4、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适用于高数的导入有:直接导入、复习导入、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5、讲授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按照教授方式的不同,将课堂讲授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基本类型。

6、讲解时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讲授方式。

7、简答)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8、单选)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六种类型。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

9、简答)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合理的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提问目的要明确;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0、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教育的过程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11、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12、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行为时是否参与其中,可以把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

13、简答)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5)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14、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他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1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16、课堂对话主要包括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17、多)课堂教学中的人与人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师师主对话。

18、判)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上的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单向灌输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你”的关系。

生生对话往往表现为一种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关系。

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

19、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1)营造对话气氛;

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3)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

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20、判断)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21、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特点是:

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22、文字板书主要有: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和演算式板书。演算式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数字和数学符号表述证明过程的板书形式。

23、简答)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要精当

5)时机要恰当(超前板书,写在推导过程之前;并进板书;滞后板书)

6)书写要规范

24、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信息的往返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25、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26、简答)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反馈必须及时

4)反馈必须准确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27、教学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

28、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划重点是标志强化。

29、活动强化对学生运用的较多。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强化。

30、结课的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果。其中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

31、结课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

32、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种类型。大学教师布置作业应以发展作业为主。

33、简答)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难易要适度

3.数量要适当;

4.题目要有启发性;

5.形式要灵活.

34、简答)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第四章

1、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

2、学生作业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3、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的划分: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诊断性考试

4、试题编制要求:一是符合考试大纲;

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述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精炼,表意准确清楚;五是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5、试卷分析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程度。

6、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7、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载体。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

8、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单向传输语言、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

9、教学口语是由语音和兔子、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

10、提高教师的教学口语表达技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提高内在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11、简答)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风格

12、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13、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

14、教态语言的类型主要分为: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外表修饰;基本要求:身姿要稳重端庄;表情要真实自然;衣着要朴实整洁

第六章

1、学法指导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简答)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要明确目的;

要遵循学习规律;

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与学情相结合;

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3、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信息能力是指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它被誉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

4、学生的信息能力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5、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过程、效果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

6、简答)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7、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8、一般情况下,分组时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在合作学习中切忌为合作而合作,合作是一种手段,是为学习而服务的 。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有必要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9、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并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探究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四个基本特点。适宜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程序性知识和个人化的内涵知识,而不是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

第七章

1、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 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

2、说课的性质:说理性、科研性、工具性、交流性。

3、简答)说课的意义?

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

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4、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检查性说课是指以检查考核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状况为主要目的的说课。

5、简答)说课的基本要求:

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6、听课不仅是听,更主要的是去看和思。

7、听课的基本要求是:要认真记录;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8、评课是指听课者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研究教学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9、简答)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标准要多元化;要坚持评课之道;评课要有提高性;评课要有激励性。评课的重点不在于评教师的讲授水平,而是要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第八章

1、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2、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教学反思的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4、简答)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5、教学反思既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更要关注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和教育教学情感。

6、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7、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三个方面。

8、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日志、教学案例、行动研究、教师成长档案袋。

9、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既是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类型。

10、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教师成长的历史记录,一种实质性的文档,一种学习工具。教师主人是档案袋的主人,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提供帮助,学校要恰当利用档案袋评价教师。作为学校,切不可根据档案袋内容硬性地给教师划分出等级,制造不和谐因素。

第14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教育微格教研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微格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以其鲜明的特点适应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需要?值得推广。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有关政策的指引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然而高校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学技能的培训却仍在沿用传统模式进行?且很少有专门的政策和规定加以规范化、常规化和有组织化。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构建切合高校实际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是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一直以来?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看重的是以个人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和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如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而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致使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主要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充满了极大的随意性。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大学的目的是追求科学?而其它学校只是学习既成的知识”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在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科研总是被看得更重一些?教学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反映在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上则是学术素养高于教学素养。于是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的技能培训不被重视?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二是教师评价上的偏差。目前?在高校?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就是科研。科研上去了?地位、荣誉、利益也就有了。即使教学差一点?也无大碍。相反?教师们如果不出版专著、不发表论文?就很难在高校生存下去。这样使得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把他们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术研究和写作上了?教学则是得过且过?对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活动缺乏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即便有些高校有一定的教师技能培训?但也主要是采用一些传统陈旧的手段和方式?如教研室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撰写教后记、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等等。这些活动及相应的制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无疑具有一些作用。然而问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而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

上述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在提高对教学技能认识的同时?不得不寻找更为有效的手段。

二、微格教研的特点和步骤

微格教学是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主要用于培训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而言?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细化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

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摇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受训者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然后再通过专门而反复的训练?使之掌握某种技能和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其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正是由于微格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提高即将成为教师以及已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最有效、操作性极强的培训方法。 微格教研则是用摄像机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学科组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可见?微格教研采用了格教学的合理内核?是微格教学的深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易见效。微格教研采取分解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微格教研的组织者可以根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其中的某一项为某次微格教研的课题。如事先约定研讨新课的提问技能?评价时就只评价新课的提问?在评价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这部分课程的重教?接着再评价。如此循环?使受训教师教学技能通过研讨、自悟得以提高?教学水平日臻完善?及时反馈?再现分析。主讲人讲完后?马上进行评价。每一位听课教师都必须对主讲教师发表评论意见。为保证微格教研的特色?可以采取“”教学指导方法?即听课教师在评论他人教学时只讲条肯定性意见?同时提出条改进建议。大家的意见往往是重复的?经过归纳?最后学科组提出条表扬性意见?条改进建议供主讲人参考。在此过程中主讲教师也有机会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给主讲教师和听课教师留下的印象深刻?使他们可以清楚形象地认识到如何应用教学技能以及运用教学技能的原则和要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微格教研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其具体步骤归结如下

第一步确定教研对象、目标、内容———选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微格教研对象?提出微格教研所应达到的目标?确定为达到此教研目标所适用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采集信息———将教研对象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第三步反馈评价———教研组全体人员针对教研对象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自述和教学录像中的各项具体教学行为?按各个教学技能要求和教育技术理论?逐一反馈评价?提出建设性建议。

第四步认知迁移———经过微格教学研究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并将改进后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选编成音像资料?作为教学技能训练示范资料?供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和研究。

三、结论

微格教研是提高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效而经济的途径。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引入微格教研?符合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和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重学术资格的提升轻教学素质的培养?采用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并对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做出相应的规定?引导教师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互相学习?形成合作共赢的教学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微格教研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新的培训模式?以促进高校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第15篇: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教育 微格教研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微格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以其鲜明的特点适应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需要?值得推广。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有关政策的指引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然而高校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学技能的培训却仍在沿用传统模式进行?且很少有专门的政策和规定加以规范化、常规化和有组织化。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构建切合高校实际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是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一直以来?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看重的是以个人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和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如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而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致使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主要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充满了极大的随意性。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大学的目的是追求科学?而其它学校只是学习既成的知识”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在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科研总是被看得更重一些?教学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反映在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上则是学术素养高于教学素养。于是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的技能培训不被重视?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二是教师评价上的偏差。目前?在高校?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就是科研。科研上去了?地位、荣誉、利益也就有了。即使教学差一点?也无大碍。相反?教师们如果不出版专著、不发表论文?就很难在高校生存下去。这样使得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把他们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术研究和写作上了?教学则是得过且过?对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活动缺乏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即便有些高校有一定的教师技能培训?但也主要是采用一些传统陈旧的手段和方式?如教研室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撰写教后记、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等等。这些活动及相应的制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无疑具有一些作用。然而问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而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

上述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在提高对教学技能认识的同时?不得不寻找更为有效的手段。

二、微格教研的特点和步骤

微格教学是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主要用于培训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而言?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细化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

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摇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受训者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然后再通过专门而反复的训练?使之掌握某种技能和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其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正是由于微格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提高即将成为教师以及已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最有效、操作性极强的培训方法。 微格教研则是用摄像机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学科组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可见?微格教研采用了格教学的合理内核?是微格教学的深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易见效。微格教研采取分解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微格教研的组织者可以根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其中的某一项为某次微格教研的课题。如事先约定研讨新课的提问技能?评价时就只评价新课的提问?在评价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这部分课程的重教?接着再评价。如此循环?使受训教师教学技能通过研讨、自悟得以提高?教学水平日臻完善。??及时反馈?再现分析。主讲人讲完后?马上进行评价。每一位听课教师都必须对主讲教师发表评论意见。为保证微格教研的特色?可以采取“”教学指导方法?即听课教师在评论他人教学时只讲条肯定性意见?同时提出条改进建议。大家的意见往往是重复的?经过归纳?最后学科组提出条表扬性意见?条改进建议供主讲人参考。在此过程中主讲教师也有机会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给主讲教师和听课教师留下的印象深刻?使他们可以清楚形象地认识到如何应用教学技能以及运用教学技能的原则和要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微格教研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其具体步骤归结如下

第一步确定教研对象、目标、内容———选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微格教研对象?提出微格教研所应达到的目标?确定为达到此教研目标所适用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采集信息———将教研对象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第三步反馈评价———教研组全体人员针对教研对象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自述和教学录像中的各项具体教学行为?按各个教学技能要求和教育技术理论?逐一反馈评价?提出建设性建议。

第四步认知迁移———经过微格教学研究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并将改进后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选编成音像资料?作为教学技能训练示范资料?供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和研究。

三、结论

微格教研是提高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效而经济的途径。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引入微格教研?符合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和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重学术资格的提升轻教学素质的培养?采用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并对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做出相应的规定?引导教师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互相学习?形成合作共赢的教学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微格教研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新的培训模式?以促进高校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浅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本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备课 讲课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是备课,教师备课应重视教材的选择和吃透教材内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写好讲稿,并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讲课时应掌握讲课的基本要领,要求学生正确笔记,掌握好讲课进度并控制讲稿内容;在当前普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条件下,既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又不能偏废传统的板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讲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把课备好,有了这个条件,再加上科学的授课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完成好这一核心环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备课、课堂讲授和教学手段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一、科学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讲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功夫在课堂之外,要想讲好课,首先应当在备课环节下功夫。

(一)认真选择教材,吃透教材内容

选教材是备课的第一环节,教师首先会碰到选择合适教材的问题。今天的高等财经教学与30年前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当时的教材是统编、指定的,教师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今天的教材市场百花齐放、五花八门。教材的丰富本是好事,但教材多了,难免鱼龙混杂、良荞不齐,因此,教师必须仔细甄别,选择高水平的权威教材。通常,选择教育部推荐的重点教材、得奖教材是保险系数较大的简便方法。

选择好教材后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笔者个人的体会是,把教材拿过来,通读一遍,目的是对整本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全书的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通读的基础上,还要研读,只有研读才能吃透教材,在研读中要找出哪些部分是各章各节的重点和难点,哪些部分是材料的平铺直叙。还应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对全部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重点问题,未弄清楚的问题,要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事探讨的方式,直至完全弄清楚。

(二)广泛搜集材料,准备撰写讲稿

教师讲课是否一定要有讲稿,对这一问题有两种看法,大多数教师认为讲稿是教师讲课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书写讲稿没有必要。我们认为写讲稿可使课前准备工作更加充分,讲授过程中容易抓住重点,展开难点,既避免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又不会照本宣科,讲得过于死板。

为了写好讲稿,写出高质量的讲稿,写讲稿之前必须广泛搜集材料,以便丰富教材内容,深人浅出,把课讲活。收集材料通常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展开,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二是补充实例、案例;三是介绍最新动态、更新经济数据。比如,介绍国际储备问题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指标,数额经常在变动,因此应当跟上经济发展节拍,经常更新数据。

(三)正确处理教材与讲稿的关系,写好讲稿

好的讲稿对于讲好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写好讲稿,最重要的是应处理好教材与讲稿两者的关系。写讲稿最忌讳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绝大部分内容重复教材,拿来教材照抄。这种情况与不写讲稿无实质区别,讲授时必然会“照本宣科”,对重点、难点问题不能展开,学生听课往往昏昏欲睡。所以,写讲稿“严格”按教材来不行。另一种情况是脱离教材甚远而抓不住要领,这种情况下,教材等于白发,学生吃了苦头,教学质量没法保证。

教材与讲稿的正确关系应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写讲稿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

该“即”的地方:(1)整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结构体系大致同步。(2)教材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必须纳入讲稿,并应当深人浅出,讲清讲透。

该“离”的地方:(1)所用语言和叙述角度必须有变化。教师写讲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相关资料,要把所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取各方之长,补己之短,写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的讲稿。(2)区分重点、非重点讲授。讲课时力气的分配,不能按照章节字数的多少来安排,必须区分内容的难易,对于重点、难点,基本原理要详讲,且不能脱离教材过远;而非重点部分,估计学生自己可以看懂部分,只需一带而过,或干脆不讲,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3)补充的实例和案例,联系实际的内容,以及新近学术动态等,虽说是脱离教材的,但加人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快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抓好讲授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主要通过这一环节,完成知识的传授。

(一)课堂讲授的基本要领

课堂讲授是在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讲稿写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有了好的讲稿,怎样把它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呢?讲授的基本要领是,既要严格按照讲稿,又不能简单地念讲稿。讲授中应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本宣科”即简单地念讲稿。教师一句一句地念,学生一句一句地记,速度很慢,效率很差,课讲得很死,学生学得很苦,这是必须摈弃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情况是“信口开河”,即讲课脱离讲稿,形式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课讲得很活,学生无需笔记,想记也无从下手。课后一回忆,讲到“热热闹闹”的地方,大多与课程无关,仔细一品味,没有学到东西。

因此,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应严格按照讲稿讲授,但不要求学生把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凡是重要原理、基本概念,应自然放慢速度,让学生记得下来,中间不时穿插对问题的讲解、举例和进一步展开,这时,语速明显加快,学生自然停笔,听讲或思考。一堂课下来,学生笔记中重要的内容和信息都有,同时,对教师深人浅出的讲解,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生听课是否需要作笔记

对于这个问题,在学生中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听课应该作好笔记,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提出种种理由而不作笔记。我们认为,正如教师讲课必须要有讲稿止样,学生听课是必须作笔记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两节课只是瞪着眼睛听,不作任何笔记,有实验表明,三天后,将遗忘一半;一个月后,只剩巧%;到期末复习时,就所剩无几了。笔记的作用在于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能使学生回忆起当时讲课的情景。同时,以笔记对照教材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笔记中有教师补充的实例、案例,这些材料是教师从阅读的大量材料中精选出来的,是教师备课劳动的结晶。因此,学生课堂上不作笔记实际是一种损失。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死记”笔记,也就是说,不分青红皂白,老师讲啥就必须记啥,没有选择的记是徒劳的、低效率的,而且会影响听讲,影响理解。正确的笔记方法是,记下老师语速较慢的重点内容,而在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发挥时,由于语速较快,想记也十分困难,就不要记了。鉴于这一考虑,我们通常在首次上课的“绪论”中,就把这个问题与学生讲清楚。

(三)掌握好教学进度,控制讲稿内容

当前的课堂教学,一门课大约50课时左右,因此,每一课时都非常宝贵,教师必须努力讲好每一堂课。上课必须掌握好教学进度,也就是说,教学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各章节的课时分配,必须要有合理的安排。同时,就每一次课来说,也要掌握好进度。新教师上课多半容易先紧后松,开始讲得太快,准备了两节课的内容,结果不到1小时就讲完了,剩下大半节课,只好让学生自己看书。因此,合理分配课时,并控制好讲课内容,可以说是讲课的艺术。讲授内容的多少,与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容易懂的内容可少讲些,难懂的内容多讲些,这要在组织讲稿时控制好。根据实践体会,难易程度中等的内容,两课时的讲稿按字数计大约为2700字。通过对讲授内容的控制,需要学生笔记的重要原理、重点难点都可以讲清楚,并留有充分的余地,由教师现场讲解、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把课讲得既严谨又活泼。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已被普遍使用,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有许多优势,许多地方是传统方法望尘莫及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其次,可以展示给学生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逼真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比如,要解读一张外汇期货报价表,教师可以对着扫描出来的图表指点讲解;要讲解股票交易程序,可以附带放一段交易所里用手势语言正在交易的图片或视频。

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例如:一是单纯追求数量,追求大的信息量,结果,PPT一张一张地放,有时到了下课时间,PPT还没有放完,教师的讲解很少。二是PPT做得过于花哨,看得学生眼花缭乱,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以多媒体手段为主,以黑板板书为辅,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黑板这一古老的教学工具,与多媒体手段相比较,似乎逊色了许多,但实际上,在今天的课堂上,正确使用黑板还是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教学作用的。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与主导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关系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认真备课,并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16篇: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2)特点:教育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性质职能专业性模糊,年龄层次差别大。此时的高等教育是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 大约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有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大学,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即中世纪大学〉

特点: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学领域。在中国汉代太学为高教从萌芽到雏形奠定基础,始于唐盛于宋的书院教育是从。。。。。。。。。。。的标志 3、成型阶段(培养专门人才)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教育在内部纵横关系的平衡上以及与其社会其他活动的平衡上都取得了最大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特有的“赠地学院”教学科研延伸课程校外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引发社会服务职能(威斯康星)

1、规模化 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

发展的“三阶段论”,世界高等教育必然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然后再进入普及教育阶段。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终生化7多元化

三认识高等教育学 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学科。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发展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教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教学的研究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教学的发展

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

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

第二章 高教本质

一 教育与高等教育

1、本质:对它认识取决于正确的路径,没有定论要探讨

2、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1)、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观: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研究人;重视人的潜能、创造性、好奇心与健康人格,强调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不足在于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2)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不断改变。考察人性必须从个体生命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3、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4、高等教育的概念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1)高等教育的概念P38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高等教育基本特征P41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

二高等教育的地位

1、高等教育的价值 (1)高等教育本体价值即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2)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a社会化(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b社会选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促进人才的社会流动。(3)其他价值观 a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职责 :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普通教育。b知识本位价值观: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c社会本位价值观: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2、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人才库 思想库

三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受社会发展制约(生产力、科技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为社会发展服务(促生产力、科技,为社会制度、文化服务)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高教引导与促进人成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环境) 第三章 高教目的

1、教育方针是国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任务目的,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

2、我国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1)马克斯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从人类物质生产发展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出发点(2)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与分工齐头并进,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们自身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3)人的全面法师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b.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素质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认知与意识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生; 全程培养学生:1)时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处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最终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几个层次(与教师的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相结合) 两个大层次:本专科层次和研究生教育层次

四个小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我国目前已本专科层次的教育为主 专科层次主要有师范专科和高职、高专两类

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中小学培养教师,因而注重未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第四章 高教结构与功能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1、高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结构,可分宏观微观结构两部。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括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区、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教育结构主指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成状态,包括: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教材、队伍、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2、高教基本职能:职责与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教育基本职能的特点:稳定性、潜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改革

1、国内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

科类和专业结构 (调整比重)形式结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地区结构 不平衡 有缓解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立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三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第五章高校教师与学生

认识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的意义教学是

一项相依相存的活动中,教师主动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时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不能有所偏废,否则,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之,“双主体”说整合了教育活动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关注教育的“主-主”关系结构,把“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转化为师生主体二者的统一体,使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能体现出稳定、和谐与协调的特征,调动双主体的德积极性,能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的最优化互动中,确保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双向激发过程,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直接目的和内在价值,既促进学生主体性高度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现状 a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心直接原因:1应试教育体制的毒害2师道尊严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3某些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素质,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也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而是滥用手中的权利 b师生关系比较淡薄

2、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1)民主与平等: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主体间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在平等基础上的交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要抛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如此不仅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2)自由与宽容:作为教师,不仅要以宽容的胸怀鼓励学生,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还要积极创设一个心灵自由,信息饱满,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渗透力、感染力的教学人文环境,是大学生时时处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发展氛围之中

第六章 高校教学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

1课程的定义:狭义:课程即是教学科目,这是一学科的出现为前提的。中义:课程即把各学科总和起来。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 本书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角度把课程界定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方案,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一级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先后顺序或课程教学进度安

排等要素构成

2课程的基本要素:首先,课程是有目的的,不是自然发生的;其次他是一个有组织的体系。有固定的结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最后,它有学科体系的意义,也有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的意义 3课程的特点(1)高校课程能更深刻更及时的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2)高校一直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探求高深学问为主要任务,尽管“高深学问”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经常在发生着变化,但追求新知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永恒的职能(3)高教是在青年人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心理、身体发展趋向成熟时期所能接受的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是促使青年人走向更完善之境地的最有效的途径 高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遵循的原则:(1)适时原则(2)完整原则(3)发展学生个性原则(4)宽口径原则(5)调动教师积极性原则

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1.课堂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2.自习与自学指导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法,辅导等。3.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习法等。4.科研训练的方法,包括平时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 随着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专家又创造了一些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 教学手段:1.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2.建立了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3.建立了教育网路系统

第七章 高校 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原则: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用统一的原则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科研的一般流程:科研准备—科研实施—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推广应用阶段

高校的科研管理:1.科研规划和计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国外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的借鉴(事实性的做法)

高校的服务社会职能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1862年林肯总统简述的《莫雷尔法案》为标志,并最终孕育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新模式典型的有都是大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国外高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内容:(1)教学服务: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中最简单的一种 按照提供教学服务的主体与形式的不同,教学服务可分为:1.高校为了满足特定单位的实际需要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正规教学服务2.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岗位培训3.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教学服务(2)科研服务:科研构成了高校的第二大职能,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源泉1.科技开发2.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3.科技咨询4.科学人才的直接输入(3)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1.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2.高校图书馆、。体育馆、场馆和设施对外开放,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3.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法律、卫生健康、文化等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

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社会政府对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和约束、资金鼓励)(2)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1.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2.统筹安排服务活动3.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4.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 第九章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

高校管理原则的层次性:(1)一般管理的原则:系统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反馈原则、能级原则、封闭原则、动态原则、激励原则、弹出原则(2)学校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应性原则

高校管理的原则:1.入学机会均等于择优培养原则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高校管理的内容:1.教学管理2.科研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4.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第二节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的一些改革:1.在招生手段中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高校就业指导制度:我国经历了“计划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历程。改革方向: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4.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十一章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意义:1.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2.学科建设对人次培养模式变革有着直接的影响3.培养人才的质量取决于高等学校学科发展的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方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2.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a.重点建设主干学科b.扶持建设基础学科c.积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3.重视学术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重视课程管理高校课程建设的评价 第四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等教育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1)共创校园精神1.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2.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3.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4.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5.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2)发展智能结构1.扩大知识面2.发展多种能力.3.提高艺术修养,发展业余爱好(3)培养健全人格(4)丰富业余生活

第17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准备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高深知识的独特品质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特有内涵。(P33)

高深知识:高深知识,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是严谨的知识概念中的一种程度阐释。也正是因为这种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以至于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简言之,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P34)

高等教育本质:同教育的本质一样,高等教育无疑也是以培养、形成完善人格为最终诉求。但与普通教育所区别的将教育制度定义为: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柳海民《教育原理》将其定义为: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和规定。综合而言,高等教育制度就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P69)

高等教育体制:体制是与制度密切相关的概念。体制是关于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映着制度的静态的一面。对高等教育制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宏观体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其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规则,也就构教育。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各国推进民主政治时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内容。它的表现主要是:第一,就学权利公平,第二,教育条件公平,第三,教育过程公平,第四,教育结果公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教育公平的实现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相当程度上还只是对理想的无限接近。(P109)

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切相连。当然,专业的出现也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有着内在关系。(P161)

专业培养目标:任何一个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作为专业的灵魂,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对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P168)

专业划分: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P170)

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可以说,教育对象的高起点和教育内容的高层次,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即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P40)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P43)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P44)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P44)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P44)

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深受各地域文化历史的内在影响。在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P44)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从哲学和社会学的综合角度来看,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由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客观结构以及作用方式所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确立和完善,人们对于系统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同时,作为一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功能并非是绝对积极的,正向的,也会有某些负向功能的产生。(P56) 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大学的职能与一定的社会需要直接相关,包含一定的社会期待或预期的目的性。(P63)

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教育制度定义为: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郑金洲《教育通论》中

成了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P71)

贡献的大小。通常教育效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学术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以学术性为本质的高的有效利用程度,二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等教育机构赖以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对高等教育而言,(P111-112)

学术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高等学校承担着人类社会知识生高等学校教师: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产与再生产的任务,其中也包含着对知识活动进行管理的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高等学校教重要使命。知识管理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相应的高等学师的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

校在内部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上也须体现出自己的风格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从静态角度来看,高等学校教师专和特色。自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制度经历了重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要的转型,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P76)

成为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通才教育:是指培养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会的普遍认同。从动态角度来看,所谓高等学校教师专业较宽的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大众教育:从量的角度来说,按照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属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大众教育阶段。从质的角度来说,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做出有效的安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另外,它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还以极为发达和比较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以高等学校学生: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

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接受专科教育的学生)英才教育:从量的角度来看,按照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和本科生,有时也包括研究生。

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未达到适龄人口的15%,即属高等学校学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有广、狭两种含英才教育阶段。马丁·特罗又指出,英才型阶段大学一般义之分。广义的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是2000~3000人的“共同体“。从质的角度来看,英才教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育是指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的高等学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校学生学习是指高等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人才的教育。其衡量尺度为,是否传授高深的学问,是否智能的过程。

处于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尖端和前沿。

学习方法: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径,手段和方法。它与“教法”、“教学方法”两个概念既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与能力的教育。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教法对学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科学教育包括用,优良的教法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提高学习质四个方面:即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量。其次,教法也要受到学法的制约。

育和科学精神教育。

专业:专业是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是一个常用的教育术语。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是高等学校的特点之一。合理设置专业是高等学校顺性达情,和谐发展,强调天性、个性及人格尊严,这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检验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社会效人文教育的核心与精髓。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果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专业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的出现不仅以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为前提,而且与自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

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不断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密

专业调整:包括两个层面:第

一、宏观的专业划分、专业结构的调整;其

二、微观的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一般认为,专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宏观的方面,而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则属于专业建设的范围。进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的专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是适应经济体制的需要,是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P172-173) 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国家、区域和学校三个层次。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高等学校中专业结构的状况是该区域教育系统功能的反映。专业结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即在高等学校中设置哪些从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单位。(P172)

高等学校课程: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既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既指课内的,又指课外的。狭义的高等学校课程,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这包括了两层含义:第

一、高等学校课程主要是指列入教学计划中的科目(或学科),或者指一门学科,或者指一组学科,或者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科,即所有学科的总和。

二、高等学校课程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体系,不仅包括学科体系,而且也包括其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P185-186)

学年制:学年制是学生按学年计划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又称学年学时制。其优点是整齐划一,便于管理,有利于保证一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缺点是课程多,学生负担重,统得过死,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189)

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蔡元培。学分制的优势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扩大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面。(P189-190)

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与学分制两种形式的结合,一方面吸取了学年制的优点,强调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基本规格要求的统一性;一方面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特

点,开设较多的选修课,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的过渡形式,其本质可以认为仍然是学年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课等。学年学分制是按固定学期开设课程的,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不明显,其原因还是学生必须按课表的安排在指定教室听指定老师的讲课,从而完成必修课、限选课的学习。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也受到了局限。(P190)

教学计划: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方法。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教与学构成了教学方法体系中两个矛盾的侧面。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教学方法体系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P215)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其本质来说,它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因而它对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P215) 简答、论述题:

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博采各国之所长,逐步面向世界。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在经历了闭关锁国20年所带来的种种灾难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中国的高等教育重新走向世界。通过上面简略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百余年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圆圈:被迫开放——单一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努力——单一的价值取向——封闭——主动开放。历史告诉我们,不能以强调本国情形的特殊性而拒绝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能以标榜追赶世界潮流为借口而置本国国情于不顾,这是动的边界。最后,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P38-39)

试论述高等教育的本质。

答:同教育的本质一样,高等教育无疑也是以培养、形成完善人格为最终诉求。但与普通教育所区别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可以说,教育对象的高起点和教育内容的高层次,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即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首先,从高深知识的生成来看,高深知识并不专属于科学家或者天才的智慧,也不是静态不变的。其次,从高深知识的选择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某一种专门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规定着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与方向,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P191)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作为一门课程设计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是以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定了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因而教学大纲是编写或选用教材,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质量评估的依据。它对稳定教学秩序,搞好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P193)

教材:高等学校教材是高等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及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标准,也是高等学校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教材一般分统编和自编两类。(P195)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包括6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P197-198)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老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从唯物辩证法观点来看,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教与学的多种矛盾。教学原则实际上是指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原则。教学原则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P210)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法等。教学方法按其本意,不仅指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

周)、形成(春秋战国),制度完备(两汉)、发展(唐宋)、我们总结百余年历史所应记取的深刻教训。(P1-6) 衰落(元明清)等几个阶段。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情形你对山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哪些基本认识?

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一,官学与私学答: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是多年来山西省高共生。第二,儒学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第三,鲜明的等级等教育发展采取的重要措施和做法。实践证明,其指导思性。第四,崇尚自学讨论。(古代之所以崇尚自学、讨论的想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显著的。第一,实施方法,一是因为当时大学生多、教师少,只好在上大课的了高等教育“10116”工程:即建设10个重点学科、11个基础上自学、讨论;二是书院受束缚较少,师生可以自由重点研究所、6个重点实验室。第二,实施了高等教育“四地发表学术见解;三是当时名师大儒的治学思想一般强调重工程”。所谓“四重工程”即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学生的自动、自得,因而自学、讨论的方法便是最佳选择。科点、重点建设实验室、重点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通(P1-3)

过多年努力,“四重工程”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第三,实试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施高等教育“强校工程”。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实施答:第

一、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商周至清末)。第二,高等学校“强校工程”,即重点建设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现代高等教育的酝酿期(1862-1894)。1862年成立了京师学;按照明确定位、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目标管理的要同文馆,1866年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至1894年前前后,求建设重点学科;根据山西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整合和国内共创办了30所左右的此类学堂,这些学堂毫无例外地优化科技资源,联合共管,重点突破,建立山西高校的重都是在外来因素的诱发下创办的。第三,现代高等教育发点研究发展基地;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培养和展的突进期(1895-1911)。189

5、1896和1898年分别成立选拔一批高素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强学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到2006年为止,山西大学被列为是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为省部共建院校,太原理工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首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期验收,等等,成效显著。(P27-28) ——癸卯学制。可以说,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在起步时期是高深知识的特征有哪些?

以日本为模式的。第四,多元化发展时期(1912-1949)。答:高深知识的外在特征:第一,高深知识是知识中比较1912-1927年的十几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经历了深奥的部分,是建立在一般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一般性的由取向日本到借鉴德国,再到模仿美国的转换过程。进入知识是学习和掌握高深知识的前提。第二,高深知识是专30年代,则表现出一种比较主动地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门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第三,高深知识通常有专门传播、等教育经验的倾向。但是,在总体上讲是以美国模式为基发表和认可制度。第三,高深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机构相联本走向。第五,全面学习苏联时期(1949-1957)。中华人系。外部的特征基本凸显出了高深知识的性质,但是,还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无法全面展现高深知识的高深内涵,我们有必要从其内部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高等教特征来挖掘其独特的内涵,来诠释“高深”二字的本质。育的发展模式几乎重复了半个世纪以前走过的路径,即学第一,高深知识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习、借鉴的目标单一而集中,那就是以苏联为榜样。第六,首先,高深知识的对象是复杂的,其次,高深知识的获得复归“传统”时期(1958-1977)。1957年以后,由于中苏过程是专家这一特定群体的特殊实践结果,其三,高深知关系的恶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识的表达形式也是复杂的。第二,高深知识的有序性。第逐渐走上了一条摒弃一切外国“模式”,复归“传统”的道三,高深知识的变动性。(P36-38)

路。所谓复归“传统”,是指力图用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之间有怎样内在的联系?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答:高深知识的独特特征,暗示着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验、办法来指导高等教育改革。所谓摒弃“模式”,就是在的、必然的联系。首先,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拒绝接受来自外国的任何“模式”。前提。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或是研究,都离不开高深知这一时期,经历了1958-1960年的“教育大革命”所带来识。高等教育传授的是高深知识,培养的是掌握高深知识的高等教育的“大跃进”。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人才,所研究的更是高深学问,从这一点上看,离开了则完全是关起门来革教育和文化的命,此时,中国的高等高深知识,高等教育便无法进行。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七,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时期

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再次,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

来看,更体现着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性。高等教育比之普通教育,有着较多的自由和相对广阔的视野。高等教育应当选择怎样的高深知识成为高等教育活动有秩序的开展的重要前提,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必经环节,但也是我们在教育中经常忽略的环节。高深知识的选择最根本问题在于选择的主体。最后,从高深知识的创造来看,体现着主体的发展和超越性。主体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在对已有知识的积累、批判和发展中为创造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在对知识的理解——内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辐射出创造的灵感和能量。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本质是无法脱离开高深知识而独自空谈的,它渗透于高深知识的发展轨迹之中,并在高深知识丰厚的文化背景中,滋养出丰富的、完善的人性和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理想人格,实现着高等教育的最终诉求。(P40-42)

高等教育结构具体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可分为如下类型:第一,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第二,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它反映的是社会分工在横向层面上对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配置及其比例要求。第三,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第四,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深受各地域文化历史的内在影响。在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不同地域和不同数量的地域分布,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的类型分布,加之不同科类的专业分布,构成了高等教育系统整体的布局结构。第五,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具体来说,指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制度、法规、规定等。除此之外,高等教育还有一些微观的组织结构,如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以及教材结构和队伍结构等,其主要是针对高校个体,以及围绕内部教学所形成的自身的联系方式和构成状态等。(P43-45)

高等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高等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认识。第一种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育人功能即指培养人才,促进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即指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这是较为普遍的高等教育功能观,多数学者较为认同这一观点。第二种类型,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亦即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文化功能。第三种类型,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的,即通过高等教育探究高深学问的本质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问题。(P57) 中必须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具体关注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是否抛开了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专注于自己的象牙之塔,是否认为学术活动就是一种精致的游戏,只是满足个人理智好奇的愿望。“适应性”价值表现在高等教育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全方位的关注上,即满足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的需要,满足他们对崇高生命价值的追求,满足他们对理想的生命状态探索的欲望,满足他们对生命境界拓展的欲求,这一切都表现在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关心上。“创造性”价值表现在高等教育对高深知识活动的负责态度上,表现在一种思想的严谨作风上,表现在对生存意志的思考上。(P70-71)

基础知识。其次,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只有把通才教育同专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基础且精通某一专门学问的高级人才。第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的是一种误解。其实,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通才教育所排斥的,只是当前被高度片面化和极端化的专才教育,它并不排斥科学合理的专才教育。反之,贯彻着博雅精神的科学合理的专才教育,也一定不排斥通才教育。(P84-85)

如何处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 答:第一,速度要适中。第二,以内涵发展为主。第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第四,发展终身教育。(P96-97) 试述我国实行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举的必然性。

答:第一,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第二,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第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智选择。(P97-9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答: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看做是本体功能的衍生,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被不断演绎,但是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的社会功能: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它是高等教育在其最初阶段就具有的功能之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现代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即社会公平、公正精神,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它是在科技发展、社会生产现代化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演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愈快,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愈高,这一功能愈突出。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它包含多种含义:其一,文化传承和传播。其二,文化选择。高等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般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其三,文化的批判。高等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功能。(P61-63)

大学职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答:

(一)纽曼式单职能大学。

(二)洪堡式双职能大学。

(三)范·海斯三位一体大学。

(四)克尔式巨型大学。(P64-65) 试述大学职能的整合。

答: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的职能也需要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重新的平衡与整合。

(一)教学、科研职能的重新整合与拓展。教学与科研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之间的整合应从文化意义上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整合,应当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出发,凝铸大学职能活动的观念模式,形成整体认同感和普遍的行为方式。

(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创新。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科学研究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其次,社会服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和走向。尽管二者密不可分,但是仍需要对其进行时代的整合与创新。在时代的变革中,大学的科学研究应当跳出单纯的利益局限,站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角度,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价值准则为核心,以科学研究自身的严密、严谨不断创新,为社会提供深入的服务,引导社会的前瞻性发展。(P65-66) 高等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应当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当以问责性、适切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的关照。“问责性”价值是高等教育对民族国家发展责任主动承担的表示。“适切性”价值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责任的表达,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在工作

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怎样实现创新?

答:

(一)整合论:一种流行的观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特点,我国的高等教育整合论对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对过度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制度应着力于以下方面创新。第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具有矫正和弥补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教师的积极性问题,其二是学生选课的功利取向问题。其原则。第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三是资源不足问题。要克服以上的难题,我们就需要提出度创新的突破口。第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新的解决之道。个人认为,适切的解决之道是高等教育人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通”第四,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标准是什么?“专”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本来就是说不创新的保障。总体看来,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不能一蹴而清,也不需要说清的问题。没有这个讨论,教育改革会进就,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努力,除了政府、高校这两大主体展得更快些。因此,我们在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改革与发外,市场的作用、社会的中介组织与机构等都是高等教育展中提倡唯实,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多样制度创新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篇幅所限,在这里不化模式之路。有学者根据专才与通才关系的认识,提出了展开赘述,唯有多方面的协同,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制度创一个“T型人才”的概念。所谓“T型人才”,就是通才与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才能为不断创新的制度赢得生存和专才的结合。也有学者提出了“X型人才”的新概念。其发展的有利空间,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一个含义,是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个含(P79-81)

义,是其掌握的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主要交叉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体制和学术制度的发展特征如何,怎结合部。“T型人才”或“X型人才”都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样化的表现。因才,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中,采取专才教答:

育模式,抑或通才教育模式;还是采取以专才教育模式为通才教育的特征。

主,通才教育模式为辅;反之以通才教育为主,专才教育答:概括起来,通才教育具有以下3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为辅,或者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整合,必须从现有国情,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通才教育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区情出发来选择。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尚属于追赶性经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各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的比重还比较小。种复杂、深刻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的普泛性。通(P88-90)

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简述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两种模式。

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答: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互交叉、渗透、融合。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通才教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育的目标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如设置博通类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型的课程,开设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讲座,举办专题学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美国的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术讨论会等。(P84) 私立大学,但在“赠地运动”之后,公立高等教育发展起专才教育的特征。

来。特别是二战后,美国通过“开放入学”来实现高等教答:第一,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育的扩展,即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就可以获得继续上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大学的机会。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第三,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水平。日本的高等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比较快教育起源于国立的帝国大学,原来私立大学的力量较弱,地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P84) 政府长期采取不扶持态度。直到二战后,特别是到了196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

年左右,日本的适龄人口(18岁左右)到了高峰期。人们答:首先,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非常强烈,再加上日本在这个时期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两者是辩证地统一的。所谓的专才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在这种与通才实际上只有程度之别,而无质的差异。不是通才的形势下,日本的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目前,日本大学的在专才是没有的。要在任何一个领域,哪怕是一个小得不能校生人数中,私立大学占76%。(P96-97) 再小的领域里做出一点成就,也必须懂得这一大的领域的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当遵循的原则。

得以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割裂已严重妨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职能的实现。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的道路,必须在加强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将大学发展成为传递科学知识与体现人文关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都有其自身局限性。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改变非此即彼的状况,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P103-10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可能性。

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所以是能够整合的,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密切相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一)两者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

(二)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两者互根互用。二者的互根互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学的进展往往会引起人类思维的革命。第二,人文对科学发生着重要作用。首先,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反映着人类的价值倾向。其次,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获取同样渗透着人文因素的影响。再次,人们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性的成果完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最后,作为双刃剑的科学离不开人文的指引。(P104-105)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整理地不好)

答: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与方法,对于同一学科内容的教育,当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时,便是不同的教育。所有教育都既有人文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区别只在于人文含量与科学含量的不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一种教育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与取向。将教育绝对地区分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只会把二者引入歧途。(P101-103)

如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答:

(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内容的融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开设活动课程。三是大量开设选修课。四是重视“隐性课程”。

(三)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首先,教师要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

变革已有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自身那些狭隘的、分裂式的思维方法,建立统整的思维模式。

(四)建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这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实行创新教育,其次是创建校园文化。(P106-107) 高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 答:二者存在如下的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首先,把资源适当集中,必然要减少入学机会,这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公平的精神。其次,选择的手段、标准本身也不是很可靠的,即不一定是平等的;有幸进入高等学校的人,要根据社会需要接受不同层次和专业的教育,这又加剧了不平等。再次,从宏观上分析,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要求识或认识的程度如何,高等教育质量本身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思想情感,而客观地存在着,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二,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高等教育质量是评价者从自身个性化的标准出发而加以判断的。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个性化标准的符合程度。这反映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对性。但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一种价值表现形式,是无条件、必然地存在着的,不会因认识判断时的价值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导致达到或达不到满足需要的程度。这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绝对性。第三,抽象性和具体性相统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高等教育质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高等教育满建立一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教育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这一点,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发展。二是公平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一对范畴。(P112-113)

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答: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再次,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这有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P115)

★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第二,发展学生的智能。第三,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公民。第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科研方法。除此之外,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各项任务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忽视其中任何一项都将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P204-206)何谓高等教育质量?

答: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很难对高等教育质量下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在我们看来,高等教育质量就是高等教育水平高低和优劣程度,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高等教育质量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第二,高等教育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第三,高等教育质量应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根据以上三方面认识,我们可以给高等教育质量下这样一个定义: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这种程度既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程度,也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体现程度。(P231-232)

★ 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事物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其多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的,高等教育质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由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具有多样性,高等教育质量必然带有主观性。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是否认

足有关各方需要程度的总体印象,是一种清晰的“模糊”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抽象性认识。但高等教育质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这种抽象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以可以简单逐层还原为高等教育质量的各个维度的某个具体的载体。这说明高等教育质量在具有抽象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具体性,是二者的统一。第四,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统一。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个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期望是不一样的。作为这种需求与期望的反映,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所体现出来的高等教育质量就存在着差异性。同时,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反映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空间性。(P234-235)4

第18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小条(四)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奖惩。察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惩罚比忽视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学习竞赛。结,写出观察报告。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十

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成效的条件 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教师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②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

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用正例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1、学规则,但如果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例,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将更加容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与策略;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可以

4、定势的作用。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响着学习的迁移。在实际教学中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影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效。 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1、化。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2、科学精选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学生学会学习。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十

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规则。一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十

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要作用;

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十

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性。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十

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

(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

(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四)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组块化编码;

(五)尽可能使多种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分析器协同活动;

(六)觉醒状态;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

(七)识记的信心 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十

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的元认知。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十

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效果的条件: 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没有发生之前及时进行,这样才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中应遵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循“及时复习”的原则。和模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象的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感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的直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察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愈快。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必要时可采用“过度学习”来提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意味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好。对象的特点:强度率、差异率、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活动率、组合率 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 1 -

③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①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完善自我 ①确立正确理想自我 ②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③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学会批评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②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③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④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八、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

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5、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的训练。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征: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十

八、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一下特点:第一,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第二,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第三,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一、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第一,经济因素 第二,文化、传统因素 第三科学、技术因素 社会适应能力差

6、家庭问题的影响

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九、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认可的目标是: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促进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

6、为将来的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十、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十一、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用脑卫生

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①感受性训练②角色扮演法③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

四、命题的一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

3、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4、文句要简明扼要

5、答案应正确可靠

6、测题应彼此独立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

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位的需要。响十

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高等教合: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合。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出的要求。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十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教育特色的形成 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范围内适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展文化的功能 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

五、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终身教育体系 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十

四、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1、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职能的延伸 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

六、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教制约

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

五、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七、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高的改革:

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高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

八、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关系:

1、德与才的关系

2、身与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质的关系 心理准备。

九、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十

六、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以下四个原则:第一,系统性原

十、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则 第二,整体效应原则 第三,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第四,动态性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原则 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十

七、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制改革: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发展的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情感的陶冶。概括起来,它具有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三个明显特征: 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同时,十

一、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 2 -

第四,教育因素

二、提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理由是:第一,减少机构间的质量等级差距 第二,一体化的机构能特别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第三,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四,把以前相互割裂的学术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思想结合起来。第五,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所有高教机构的教师都能参与科研活动。第六,一体化模式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序上是充足的,如果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学生之间学习成就的差异就可以得到控制。第七,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

三.多样化模式的典型特征:第一,多样化模式的目标是为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各不相同德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第二,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中,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第三,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骄傲与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第四,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仅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

四、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

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五、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第一,学术的因素 第二,体制的因素 第三,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六、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七、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

八、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一是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是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三是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

九、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第一,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

十、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 第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十

一、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1、课程教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2、课程教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学设施的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手段的研究与装备

4、课程教学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二

十、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四、课程建设的要求:

1、教学大

1、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纲要富有特色

2、教材要合适

3、的优化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资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拥有二十

一、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趋性增强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势主要有:

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二十

二、大学教学原则:

(一)科规模化

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

十六、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

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十二、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学意义上高校师生间的关系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伦理学意义上高校师生间关系

十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第一,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第二,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十

四、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十五、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十

六、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和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十七、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未来社会要求

十八、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十九、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学术水平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

六、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想水平

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科研毕业设计(论文)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

七、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一的原则

1、在教学中注意使学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

八、备课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钻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其次教师要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极的状态

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经常组织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案中去。

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

(三)教

九、实验课的教学:

1、实验课的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准备

2、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的原则

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制

3、实验报告的撰写

4、实验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课的总结 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2、善于

十、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

1、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

2、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3、设计制图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实验研究阶段

4、撰写设计说和进取心

(四)面向全体学生与明书或论文阶段

5、毕业设计的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在教检查阶段

6、毕业设计的答辩 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 十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

1、

2、坚决按照大纲要求和大多数学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2、查阅文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了解献,收集资料

3、全面思考,拟不同学生的特点

4、利用选修课定提纲

4、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程,开拓学生的视野

5、帮助学

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五)理十

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论文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科学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中的重要地位

2、注意把各种实十

三、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践性的教学活动和理论教学紧密

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结合起来 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师教的 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

一、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第一,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 第二,教材合。 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 第十

四、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三,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展:

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2、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问题。第四,具体、生动、图文习、发展转变

3、强调教学方法并茂 第五,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二.课程建设的意义:

1、建立各法的相互配合 门课程的规范

2、从整体上认识十

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 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

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

4、转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2、科研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 3 -

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十七、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八、科研程序:

(一)科研准备阶段

1、选题

2、申请课题

(二)科学实验阶段

(三)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1、科研成果的审核

2、研究成果的评审和鉴定

3、研究成果的登记、申报和报奖

4、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十九、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加强综合研究

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

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

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

二十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二十二、大学胡僧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序:

1、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

2、编制活动计划:活动目标 参加人员 过程安排 预算活动经费

3、组织活动过程

4、评估与总结

二十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

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

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 二十

四、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

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二十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性问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二十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

1、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

2、高等教育规律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二十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二十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二十

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调查研究法 说理启迪法 情感交流法 榜样教育法 参观访问法三

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教职员工的“三育人”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三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精神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艰巨性

- 4 -

第19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们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新贡献内涵是什么?

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36.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认识。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们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新贡献内涵是什么? 答:1)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要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3)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4)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5)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的基础的。6)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生产关系、人的其他社会关系等等,特别是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3)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可能性,但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真正实现;(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和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内涵:第一层次,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层次,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将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统一起来和谐发展;第三层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的历史的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偏颇。

36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认识。

答:社会本位观和个人本位观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观。 社会本位观内容: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人才;对学生的培养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社会本位观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中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而个体则处于从属的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 ___“社会中心论”。 个体本位观内容: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对学生的培养要从个人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认为个体处于中心的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服务的手段___“个体中心论”。

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1) 社会本位观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若片面强调,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导致或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也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2) 个体本位观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容易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并容易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化的倾向,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现实选择:应将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动态地协调起来考虑,相互弥补其不足之处,反对割裂开来的”一边倒”观点.教育工作者在确定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制订教学计划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根据特定和条件和情况,把二者结合起来,协调考虑。

第20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

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29、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1)社会本位(2)个人本位

30、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 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15%-50%

普及化教育 >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2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23、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4、教育方针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宗旨、两个重点、四有四全

25、高校的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6、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2)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4)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6)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7)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8、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途径?P35 (1)教育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育。在我国两种教育观的冲突,早在孔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就已萌芽。孔子把教育看成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和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更好理解“道”。

3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32、为什么当代教育强调通才和专才教育并重?

(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①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 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专才教育的内涵和特征①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3)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必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4)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33、我国目前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34、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

35、教育平等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要“有教无类”,柏拉图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

3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7、在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必然影响公平的实现,而追求理想化的平等如平均主义往往导致低效率的结果,但效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的公平来提供保障,同时,公平的逐步实现又取决于效率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①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进行②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选择③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①人们追求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②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3)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3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学校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

39、高等学校从办学角度将其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为代表。(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代表。(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为代表。(4)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51、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1)欧洲大陆模式,法国、意大利。(2)美国模式,(3)英国模式,

52、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 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

三 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分为:公私

四 能级结构 研究生院 一般院校(本科)专科(应用及技术)

五 地区结构 梯度结构模式 中心城市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一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美国为代表。

40、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41、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校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42、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高岗”。

43、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44、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45、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高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46、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4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是微观管理体制。

48、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4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 以法国、意大利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 美国。(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以德、日、英国为代表。

50、我国的高校宏观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中央

利、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5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

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一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二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

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没有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2 文化、传统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

3 科学、技术因素 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

4 教育因素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一 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二 科类、专业结构

多样化模式。

二 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三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只要方向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范、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 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作用:第一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二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展开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

二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

2 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思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等的创新特征。

3 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以及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关注三个环节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

四 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

结构(四个方面):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

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第

一、完善教师聘任制;第

二、利用政策手段一道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第

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一、高校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首先、生长发育的身体各项指标增长趋于缓慢,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运动能力显著增强。其次、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逐渐达到成熟。再次、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

二、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105页)

三、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四、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一、专业与专业设置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类心理现象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识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一)专业的概念

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广义的专业指专门职业,尤指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

(二)专业的形成

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115页)

(一)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程

(二)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6.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8.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9.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意识是人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反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的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在适应当前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第二节 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和规格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3.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的原则。

4.调查包括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调查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确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准备,收集并分析结果。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第二节 教师的能力素质

1.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2.教师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4.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5.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6.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7.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8.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

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9.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只是素养和经验积累。

10.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

1.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 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2.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3.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连锁学习、音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学生的学习课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提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

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心理学5~8章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1.学习需要内驱力

学习情景中的学习内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近境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境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与学习的结果相联系)。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

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简答题只写1.2.3.4.5,论述题多说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在一般情景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和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1.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定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

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四、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第一节 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及大学生的观察

1.感知与观察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

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二、思维及大学生的思维

1.思维与思维品质(思维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2.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第二节 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一、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的类型和特点

直观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是什么?

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三、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1.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的一般过程(思维的一般过程):

人们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成效的条件是什么?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第一节 记忆及大学生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实质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二、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第二节 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

一、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

二、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

1.视觉编码

2.语音听觉编码

3.语义编码

4.语言中介编码

三、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影响识记效果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材料越多,平均需要的时间和诵读的次数越多,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4.组块化编码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工作

6.觉醒状态

7.识记的信心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与信息存贮

一、知识的保持与存贮的含义与方式

二、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1.遗忘及其进程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对于遗忘的发展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研究遗忘的)最早进行了研究。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知识遗忘的特点

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衰退说,干扰说(干扰的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动机说)

四、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如何根据遗忘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的次数要适宜(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第十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

2.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

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6.智力操作指智力的加工活动,即对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四位、聚合思维和评价。

7.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8.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1.态度有三个基本特征: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态度与能力不同;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2.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4.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5.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认同、内化。

6.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和条件: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须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往系统的开放性;⑷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群体与因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些因素偶尔聚会在一起的人群的区别主要在于,群体具有一下三个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2.群体划分威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社会堕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跟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如何克服群众社会惰化的存在?答:①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②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地卷入水平;③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地奖励引导;④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地“团体”精神;⑤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6.“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冒险转移。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是:⑴个人倾向于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⑵责任分散;⑶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

7.影响从众的因素:⑴群众的一致性;⑵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⑶个性特征。

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⑴交往愿望的迫切性;⑵交往内容的丰富性;⑶交

9.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

10.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将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⑴交互性原则;⑵社会交换原则;⑶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⑷情境控制原则。1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⑵主动交往;⑶移情

13.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⑴避免争论;⑵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⑷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⑴无心理疾病;⑵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⑴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⑵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⑶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⑷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⑸合理的行为;⑹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⑴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⑵情绪控制能力较低;⑶缺乏人际沟通能力;⑷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⑸社会适应能力差;⑹家庭问题的影响;⑺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⑵传播心理卫生知识;⑶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⑴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⑵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⑷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⑸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教师技能考试教案模板.doc》
高校教师技能考试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