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卷

2021-01-28 来源:教学试卷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 A、科学性原则 B、绿色化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确的是(C) 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直感设计 C.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D系统设计---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C、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做出假设 d搜集证据 e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A、abcdefgg B、cabdefgh C、acbedfgh 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是( C ) A 教学情境 B 情境 C 教学情景 D 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D )

A 化学实验技能 B 化学用于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前三项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B ) A、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D、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形成解释 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 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答: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 答:启发学生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 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O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 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 设计教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

(一)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 【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 实验3:有气体生成 ,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 【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 【板书】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推荐第2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题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讲到的四种“知识支柱”是指( C

) A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B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C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D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中学化学教材是以( D )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B 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D 物质结构理论 3.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包括( C )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创新能力

D 自学能力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5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 A 学生的全面发展

B 以学生发展为本

C 研究性学习

D 素质教育

6、高中化学新课本特点正确的是(B) A 立足基础要求

B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C 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考查

D 在实验考查中注意引入科学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7、以下哪个主题属于化学课程内容的二级主题(D)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C 化学与社会发展 D 质量守恒定律

8、美国学者布鲁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应从哪些领域进行分类(A) A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B 认知、过程、动作技能 C 行为、情感、动作技能 D 行为、过程、动作技能

9、以下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的是(D) A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B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化学学科的特征 D 地域发展的特点

1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点,以下哪个不属于活动课程范畴(C) A 社会调查 B 家庭实验 C 角色扮演 D 化学小制作

11.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 )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 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 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2.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C)。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3.下列哪个不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C) A前言 B内容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 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C)。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二、简答题(25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a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b确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c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d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e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f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g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2.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3.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案例分析(15分)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 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液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 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 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震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分析该教学片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

【化学教学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1和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可定大不一样。

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

活动3与活动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统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着一化学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5大要素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其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化学的现象级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创设由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一引起他们反省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自主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的重要远远超过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影视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陪样“怀疑 求实 进取 创新 严谨 合作 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并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简述教学设计思路(10分)

推荐第3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

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1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_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亦多法 贵在得法。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14、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 _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 真知转化为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2)主导性与主体性; (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察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 b.保证实验的成功 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 d.实验操作规范 e.边示范边讲解 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Na与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1分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2分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CuSO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 ――2分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O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Na + 2H2O+ CuSO4 = Cu(OH)2↓+ Na2SO4 + H2↑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论述题。(12分)

22、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4分

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推荐第4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用语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

7、-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2000年全国高考题)( D)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

A.TNT B.KMO4 和 H2SO4 C.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的CS2溶液

10、24g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 ) A.16.8L B.33.6L C.22.4L D.5.6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2)主导性与主体性; (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察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 b.保证实验的成功 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 d.实验操作规范 e.边示范边讲解 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Na与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1分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2分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CuSO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 ――2分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O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Na + 2H2O+ CuSO4 = Cu(OH)2↓+ Na2SO4 + H2↑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论述题。(12分)

22、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4分

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CD)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综合的方法

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A)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 ) A.46:9 B.32:9 C.23:9 D.16:9

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 )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C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 的一门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基础型课程 学科课程 必修课 1.{ 2.{ 拓展型课程 3.{ 4.{

综合课程 研究型课程 活动课程 选修课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3分 (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 (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3分)(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 ――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 ――2分

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 (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 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1分 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 (1分)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2分 A、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 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成。 ――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 ――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偏爱优生。

2.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 (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 (3)改进教学方法。 ――4分

推荐第6篇:《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G )

《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G )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D)

A.特殊的认识过程 B.实践过程 C.科学认识过程 D.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5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新的综合的方法

6 、8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D) A.46 : 9 B.32: 9 C .23 : 9 D.16 : 9 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C )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8 、10gMg 、Zn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 4.48L (标况),则 Mg 、Zn 、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 3 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 10 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 A.TNT B.KMO 4 和 H 2 SO 4 C .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的 CS 2 溶液

10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以下关于 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A.是 4 He 的同分异构体 B.比 4 He 多一个中子 C.是 4 He 的同位素 D.比 4 He 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 、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 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 、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和 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3 、2003 颁布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明确指出 , 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 1 和化学 2 ,选修包括 6 个模块分别是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15说课五大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 、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 2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3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5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 、你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简要展开,每一点 1.5 分。 ( 1 )有领导 ( 2 )间接性 ( 3 )明显受控性 ( 4 )化学学科特征

18 、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 )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 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 )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 4 )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 、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1.) 分科课程 , 综合课程 ;(2.)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3.)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4.)必修课 ,活动课程;

20 、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好课的标准:( 1 )目标明确,切合实际 ( 2 )内容正确,难易适中 ( 3 )方法得当,运用灵活 ( 4 )语言生动,言简意赅 ( 5 )结构紧凑,组织有序 ( 6 )以情感人,积极性高

四、设计题。( 8 分)

21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 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 Na 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 Na 与 CuSO 4 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 1 分 提出假设 :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 2 分

[ 师 ] 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 Na 与 CuSO 4 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 :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 Na 投入 CuSO 4 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 ―― 2 分

验证假设 :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 1 分 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 Na 与 CuSO 4 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 1 分 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2Na + 2H 2 O+ CuSO 4 = Cu(OH) 2 ↓ + Na 2 SO 4 + H 2 ↑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论述题。( 12 分)

22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 1 )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 2 分

( 2 )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4 分 ( 3 )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

a.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b.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 c.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d.加强教学反馈。

《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H )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2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新的综合的方法 3 、教学目标是指( A)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4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习题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 、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C ) 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2005 年全国高考题)(C ) A.BF 3 B.H 2 O C.SiCl 4 D.PCl 5 7 、24g 硫和 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 C) A.16.8L B.33.6L C.22.4L D.5.6L 8 、关于电解 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B)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9 、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B)(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10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 C)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 、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格,知识和能力

12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

13 、2003 颁布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明确指出 , 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 , 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 、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

15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 、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 1 )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 2 分 ( 2 )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 ―― 2 分 ( 3 )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7 、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 1 )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 2 分 ( 2 )主导性与主体性; ―― 2 分 ( 3 )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 1 分 ( 4 )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 1 分

18 、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6 分 19 、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 1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察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 3 分 ( 2 )基本要求: a.实验的目的性 b.保证实验的成功 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

d.实验操作规范 e.边示范边讲解 f.尽量提高可见度

―― 3 分

20 、你认为 21 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 ―― 6 分

四、设计题。( 8 分)

21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设 得出结论

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 分钟之内) 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 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S 和 Cl 2 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 ―― 1 分

猜想与假设: 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 Cl 2 >S 。 ―― 2 分 实验验证: ( 3 分)( 1 )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 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 ( 2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 KSCN 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 S 把铁氧化为 +2 价。 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 Cl 2 把铁氧化为 +3 价。 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 2 >S 。―― 1 分 整合应用: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 ( 1 分) A 、FeS

B 、Fe 3 O 4

C 、FeCl 3

D 、FeCl 2

五、论述题。( 12 分)

22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 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 1.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 2 分 A 、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

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成。 ―― 3 分

B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 ―― 3 分

( 1 )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 ( 2 )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3 )教师偏爱优生。 2.实施方略:

( 1 )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 STSE 教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 ( 2 )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 ( 3 )改进教学方法。 ―― 4 分

《 化学教学论 》期末考试试卷( I )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 、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 A.标准分 B.标准差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3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4 、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综合的方法 5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 A.46 : 9 B.32: 9 C .23 : 9 D.16 : 9 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 )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8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 A.46 : 9 B.32: 9 C .23 : 9 D.16 : 9 9 、若以 w 1 和 w 2 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1 和 b mol·L -1 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 2a =b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2003 年高考题 * 江苏卷) A.2w 1 = w 2 B.2w 2 = w 1 C .w 2 >2w 1 D.w 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

。 12 、中学化学的“四基”是指

13 、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

三个部分。 14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 15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 1 和化学 2 ,选修包括 6 个模块分别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 、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7 、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18 、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19 、简要介绍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0 、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四、设计题。( 8 分)

21 、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 1 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 教学对象分析 3 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 4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 卤族元素 第一节 “氯气”(第一课时)

五、论述题。( 12 分)

22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 300 字)

推荐第7篇:化学教学论

以德为主

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 课程内容 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3 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6个。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6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倡导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建议理工类修至8个学分,化学类修至12个学分。 8 教材概念和形式(什么是教材呈现的形式)

在传统观念中,化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化学课本,即教科书,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主宰。现代观念认为,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称为教材。 9 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名实相副 整体自洽 数量适当 便与运用 10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

1直感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较差,实践效果没有保证)

2经验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模板进行的设计。(设计效果受设计者已有经验和概括水平的影响,教学效果难以稳步发展)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有所保证,加快了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对理性认识起到了检验,修正,完善,发展的作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提升到行的层次,代表了当今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

试验(辅助)设计的系统设计都属于现代教学设计。

11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树立的新理念

1 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系统运用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有意识行为的总称。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3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设计准备

1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学习主体。

3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4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

5 调查,研究教学条件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目标

1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2制定教学目标是, 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

3 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

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的形成需要逻辑思维参与,但它不只是逻辑思维的结果,常常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

设计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设计整合,运用和反馈环节

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14 教学语言的基本提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鲜明,生动。 书面语言规范,严谨,详略得当。口头语言简短

2 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讲课语言声音清晰洪亮,流利,发音标准,语速适当, 善于运用实验,板书, 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正确地应用化学术语,确切的表达化学概念和命题。 15 板书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

内容:课题名称

授课提纲,

教学要点和难点

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要求:要有计划,准确,简洁,富有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考虑板书的形式的版面设计

16 化学教学媒体

17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18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19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联系—预测策略

20 教师的素质有哪些结合经验谈谈

21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1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广博二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实施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2化学教师的试验教学能力

化学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和改进化学试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22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理解)

推荐第8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课程的含义(掌握)

a.化学课程是为了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b.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掌握)

1.学科课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所组成的课程。重视学科的系统性,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

2.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主动获得,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感受和感悟,是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

3.“学科”与“活动”不是对立的。学科课程中包涵着学生的观察、调查、实验、讨论等大量的活动,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离不开学科的思想和原理的应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掌握)

(1).让每个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2).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 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 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层次”高中化学新课程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三阶段

义务教育→高中必修→高中选修”

目标:提高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记)

自然科学方法论 (记) 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1)观察 (2)实验 (3)实验条件控制 (4)测定 (5)数据处理 (6)分类 7)科学抽象 (8)建立思考模型

(9)提出假说

(10)验证假说

(11)得出结论 实际应用

(ppt) 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掌握)

(1)以化学实验为基础

(2)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思考: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哪些教学活动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特征? 教学原则体系

具体层次原则(掌握、理解)

(1)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2)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3)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相结合原则;

(4)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原则。 教学设计的两项任务(aignment) 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理念(point views) 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project)。 现代化学教学的理念(掌握)

(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化学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要注重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 (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力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简述新课程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的功能

指导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依据。 为化学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指引学生化学学习。

化学教学目标既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重点)

教材内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照顾到学生、学校条件等因素

制定教学目标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是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

准备工作:分析课程标准;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基础 确定教学目标的深广度

准备工作:考虑教师自身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初步设想教学活动处理情况; 确定教学目标的维度 陈述教学目标

后续工作:根据教学效果更正教学目标 你觉得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什么关系? 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课程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最重要依据,它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围; ·教科书内容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但不是惟一来源;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学条件也是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重难点要突出。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 按照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来源,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按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来划分,可分为被动学习(让我学)和主动学习(我要学) 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学汇报) 常见的化学学习活动

(1按照学习过程。学生的化学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也要运用一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学习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主要有:预习、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练习、复习、做作业、考试等。

(2)按照认识过程

·收集资料和事实阶段的活动——观察、实验、调查、查阅。

·整理资料和事实阶段的活动——表格化、线图化、符号化(化学用语化)。

·得出规律和结论阶段的活动——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建立模型、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说。 (3)按照完成活动的方式。

根据完成活动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化学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分为实验类活动、调查类活动和交流类活动。

常见的三种 化学教学方式

注入式

启发式

探究式 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化学学习活动的引发→化学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化学学习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化学教学行为的类型

语言行为

讲授

提问

讨论等操作指导 直观行为:展示

演示

播放

板演

指导行为:阅读指导

讨论指导

练习指导

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内容的构成

科学探究(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应用)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引发→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化学实验的过程

准备阶段

科学性原则

绿色化原则

可行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简约型原则 实验方案的优选标准

效果明显

绿色化,操作安全

装置简单

易操作、用药少

步骤少、时间短 化学实验的新变化——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化学实验内容的变化

(1)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2) 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设计的变化

(1)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2)注重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化学实验陈述的变化

(1)以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景导入实验

(2)以人性化的称谓陈述实验内容 教学情境的呈现手段 利用语言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利用化学实验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来呈现教学境景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提问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提携思路)

提问过程是提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引领学习过程)

问题的设计一般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它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通过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化学教师来说,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得调控教学进程的反馈信息。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1)引入提问 (2)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提示说明

(3) 停顿

(4) 分布 (5) 探查指引(6)反应评价 讨论法的核心技能

提问

倾听

回应

教师可采取多种回应方式

表述观点

沉默

辅助性的身体语言

肯定、鼓励

互动 关于肯定、鼓励: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

互动回应的几点做法:(1)老师向学生提出质疑,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

(2)让其他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 沉默,等待其他学生回应 化学课堂学生行为参与的基本形式

师生谈话

分组讨论

实践活动

独立探究

板书的作用

 脉络清晰、明快醒目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还可以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地把握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 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分析,教师配合板书进行说明,就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书记教学的程序和内容。  通过教学板书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绘图和解题格式的示范 板书的功能(记)

 一是配合讲解陈述,向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视觉通道的信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化;  二是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 三是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路,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  四是为师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共同内容提供了现实载体。

 五是可以随时将师生、生生交往产生的素材转化为全体同学共同关注的学习内容。 板书的形式(教材)

 提纲式

图解式

表格式

网络式

综合式 说课堂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说课和教案、说课与上课之间的关系

从目的上讲“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它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 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说课”与“上课”也有许多不同点,“上课”是对教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是教师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备课的结果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说课”的对象往往是同行教师、教研员或上级领导,是对经备课后写成的说课稿的实施。“说课”是同行互相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主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来“上课”就行了。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课程的开发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1、反思的过程:确定关注的内容——观察与分析——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景——实际验证。

2、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写教学日志(2)观摩与交流(3)专题研究 (4)再现反思(5)行动研究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选定课题

查阅文献

研究设计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文献分析法 思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思考: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什么关系? 综合课程是学科课程吗?

推荐第9篇:化学教学论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

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列。关于多媒体教学设计案列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此不再讨论。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 1 .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和学习结果的描述等。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根据格雷戈克的观点,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 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并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 具体—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来学习,希望学习组织 得逻辑有序。

● 具体—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究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 ● 抽象—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理解一逻辑序列呈现的词语和符号的信 息。

● 抽象—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此外,他们还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讲风格作出反应。

3.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和Internet等。 4.学习环境的选择

情境创设必须反应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的改造;能够帮组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情境设计的方法:确定情境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

5.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并能用浏览器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资料。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求;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互交功能;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6.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

⑴ 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三 类。

● 支架式学习: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 抛锚式学习: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 随机进入式学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⑵ 协作式学习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五种等。

● 竞争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然 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参与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 辩论:围绕学习主题,选出正反两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最后有中立组对方的 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

● 问题解决:首先确定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 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是汇报。

●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

⑶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学习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协作活动的辅导者。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类型:包括交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展示教学资源和调控教学课程等四个方面。

⑷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 系。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

7学习评价的设计

⑴ 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互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 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 价;

●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主要是对技术水平(安全、稳定、规范、便捷)、教学功能 (策略支持、系统工具提供、管理)、资源提供(数量、质量、相关程度)和咨询服务(咨询、培训、保障)的评价。

⑵ 网络教学评价的方法

网络教学评价常常采用评价研究评价方法。为了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

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三部分。

推荐第10篇:化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化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用“√”表示,不正确的用“Ⅹ”表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1.化学课程就是指化学教科书。 ( Ⅹ ) 2.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是确定化学教学时数和开课年级的重要依据。 ( Ⅹ ) 3.理科教育现代化运动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 ( Ⅹ ) 4.化学教学目标是进行化学教学评价的手段和依据。 ( √ ) 5.讲授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少用。 ( √ ) 6.化学教学内容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Ⅹ ) 7.创设教学情景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8.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 √ ) 9.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是编写化学教材的重要依据。 ( √ ) 10.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 ( Ⅹ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实验探究活动

(2)实验方法论 (3)实验事实

(4)实验史实

2.举例说明什么是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答:(1)概念:实验条件的控制

把影响实验对象的诸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可变,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探寻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实验条件的一种科学方法。 (2)如:氨的氧化制硝酸

3.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

(3)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4)培养诚实谦虚、脚踏实地的态度 (5)培养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4.简述STS教育的基本思想。

答: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缩写。它的两个基本点就是突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STS教育就是在STS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积极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普通公民而进行的教育。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强调参与 2.重视技术

3.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

4.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5.强调科学素质教育

5.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课件的模拟功能。

答:有些化学实验会发生爆炸,腐蚀皮肤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来证明。学生很难理解,更无法直接感知其中的危害。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比如,在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再加热,否则会引起爆炸,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操作,我就模拟了这个错误的操作,当学生看到爆炸的模拟场面时,被那巨大的声响给吓了一跳。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又渲染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

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其主体性,让学生明确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或参加者,学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在实验中认真、主动地观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尽量使实验效果明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维,安全要注意,但不可讲太多消极的例子,对学生有太多的束缚。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正确的实验态度

(3)积极采用多种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新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结合案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

答: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如讲卤族元素氟时,氟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氟会引起龋齿。而选择含氟牙膏就可以预防龋齿.因为牙齿经羟基磷酸钙和氟化钠反应生成更坚固的氟磷酸钙。但是氟含量过高也会引起牙齿变黑变黄、不结实,所以高含氟地区的人就不能选择含氟牙膏了。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原来选择牙膏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再例如讲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不理解,于是我就用他们平时喜欢喝的可乐为教具,问他们为什么在开盖之前摸起来是硬梆梆的,开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对此我及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抽象的道理顿时形象化,学生豁然开朗。

第11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换言之,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2、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3、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底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5、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6、化学教学策略: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7、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8、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9、化学教学实验:所谓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0、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

11、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规划。

1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14、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15、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6、教师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17、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二、填空

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3、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

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映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组成。

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

5、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新课程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以书面作答方式进行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后两种评价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大力提倡的。

7、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8、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9、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

10、教师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1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12、依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设计

2、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

3、物质的表征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科学性原则;绿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13、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优选标准: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1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具有驱动性、具有诱发性、具有易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1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体的学习技巧或规则,如做笔注、画线等都是具体方法。

16、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宏观的、微观的、分子的。“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17、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

1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9、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写教学日志;观察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20、建构主义学问系理论的四要素: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

三、问答

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答: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底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答:

1、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3、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优化?

答:

1、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4、学校的设备条件

5、适合教师自身水平和风格。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或任务。

4、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有那些?

答: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5、探究性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关系?

答: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其实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学生可以进入自我驱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示范、指导、讲解、精致等。

6、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答: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7、教师反思的过程?

答:

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

2、观察与分析

3、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

4、实际验证。

第12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试卷

一、选择题

1.教育部在2001年6月 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A.学生的全面发展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

2.马克思认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唯一方法是()

A.自学B.实践C.探究D.教育

3.环境对人影响的实现主要是通过()

A.遗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

4.科学教学设计是指()

A.直感设计B.经验设计C.试验设计D.系统设计

5.化学实践活动的宗旨是()

A.扩大学生视野B.增强爱国情感 C.提高科学素养D.巩固基础知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课堂教学方案常用编制形式的是()

A.讲稿式B.纲要式C.板书式D.表格式

7.下列反映测验试题或题目对学生实际水平区分能力的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8.对化学教学目标,用分数的绝对值来表示学习程度和质量的评价方式的是()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人差异评价D.诊断评价

9.用于表示教学内容的结构、组成、顺序以及教学要点等的板书设计形式是()

A.纲要式B.图表式C.运演思路式D.综合式

10.为使研究课题顺利进行,尤其是制定正确的选题和研究计划,必须()

A.选定课题B.查阅文献C.论证选题D.搜集资料

二、填空题

1.化学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化学教育思想、()、化学教育内容、化学教育方法、化学教育评价等方面问题,以及开展化学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等。

2.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和工具。

3.教学语言可分为:教学口语、书面语言、()等。

参考答案

1、B2.D3.C 4.D5.C6.C 7.C8.B9.A 10.B

二、填空题

二、填空:

1.化学教育目2.载体3.体态语言

第13篇:化学教学论4至8章试卷

化学教学论4--8章试卷1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下面不包括的是(

A直感设计 B 经验设计 C系统设计 D活动设计

2、课程评价不包括()

A、学习评价 B自我评价 C施教评价 D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

3、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是()

A教学思想 B教学模式 C教学思路 D教学风格

4、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有()

A课程教学设计 B单元教学设计 C课时教学设计 D以上都有

5、在设计教学情境是,需要注意的是()

A真实性 B可靠性 C阶段性 D可操作性

6、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A投影 B实物 C模型 D标本

7、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

A幻灯B录音 C激光唱片 D板书

8、化学实验设计最重要的是(

A绿色化 B操作安全 C科学性 D易操作

9、化学实验的功能不包括有()

A认识论功能 B方法论功能 C教学论功能 D探究功能

10、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收集证据 D评价解释

11、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不包括()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概念形成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12、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

A联系-预测策略 B概念图策略 C同化策略 D联系-反馈策略

13、事实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包括()

A矛盾关系 B种属关系 C因果关系 D功能关系

14、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整体教学与要素设计统一 B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

C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 D事实与理论统一

15、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A设计教学过程 B设计学习方法 C设计实验 D设计课程目标

1--5CBADA 6--10ADCDB 11--15CDADA

二.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2.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是? 答:(1)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情景;

(3)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化学实验室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3、化学实验过程包括哪些? 化学实验过程包括(1)试验准备阶段:确定试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2)实验实施阶段: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处理主要有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和线图化。

4.化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

答: 化学教学系统是由化学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测评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教学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化学教学系统的结构是指化学教学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5.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在一堂化学课上有如下情景: 【教师讲述,发问】„„ 西部开发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从刚才一组图片上同学不难看出,在西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在这些晶莹剔透的晶体中,有同学们熟悉的物质---食盐和纯碱.今天我们将根据课本及有关知识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食盐和纯碱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食盐和纯碱的用途) 【教师说明】食盐和纯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还是重要的原材料.沿海地区食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在西部,食盐可以从盐湖中捞取.今天,我们要对盐湖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

1.请问教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哪些?(5分)

答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请问以上材料中运用了那种教学情景的设置方法?结合材料对其作简要的说明.(10分)

答:运用了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的方法.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景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设计题(共30分) 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答: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 2.与水蒸汽接触,

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2,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结 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14篇:《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简称“三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 为主旨;重视 的联系;倡导以 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 功能。

3、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 ___顺序和_____ _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4、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亦多法和 。”

5、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____ _、____ 。

6、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___ _、说教法、说学法、____ _和说板书设计。

7、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8、1988年11月用“ ”替代“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等名称。 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9、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化学课程和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10、按时间顺序把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划分为:、、。

1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诊断作用、。

12、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____ _、化学与技术、_ _ ___、化学反应原理、___ __ 和实验化学。

13、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 _、协作、会话和 ____ 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 的需要,又要顾及 。

15、我国教育部于 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6、课堂提问的程序包括:引入阶段、、提名阶段、、。

17、板书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图表式、。

18、《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课程目标可细为知识、、、课堂教学能力、终身自我教育导向五个部分。

19、我国教育部于 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 20、板书常见的类型、、图表式、。

21、影响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兴趣、、意志、。

22、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_________、物质的量、_________ _、_____ _____。

23、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是:绪言课、、理论知识课、、、复习课、测验课、考试课

2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

25、从人们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和价值判断所依照的标准来看可把化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

26、终身教育理念是 (人名)于 年提出。

27、制约化学课程设计的三大因素是:、、。

28、化学学习中的逻辑方法主要分类有:、、、、归纳和演绎、证明和反驳。

29、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序列性。

30、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实验法、。

31、化学教学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3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常见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3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

34、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5、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___ 顺序

和 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36、化学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是:、、和化学教学信息源。

37、根据学习任务分类可把化学学习分为:知识学习、____ _、____ 和 。

38、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主要有:实验研究类、读书报告类、____、和 。

39、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实验法、。40、低层次的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称为 。

2

41、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是:回忆提问、、应用提问、。

42、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成为“第四者”:、学习者、、幸福者。

43、.高效课堂模式可设计为以下环节------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通过点拨实现、通过开放实现

44、高效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应衡量学生 的程度、的效度和 的深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3、化学教学的特征是(

A.老师讲,学生听 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以实验为基础 D.运用启发式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习题课 C.绪言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从化学教学过程看,可以把化学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7、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特殊的认识过程 B.实践过程 C.科学认识过程 D.知识的发现过程

8、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

A.图式与同化 B.同化与顺应 C.图式与顺应 D.同化与平衡

9、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0、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11、下列属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是(

A.探究性 B.随意性 C.实践性 D.过程性

3

12、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用语课 C.化学绪言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16、建议把“化学教学法”更名为“化学教学论”的人是(

A.刘知新 B.顾明远 C.刘佳音 D.郑长龙 17 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来看,可把化学课程分为( )

A.分可化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 D.化学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

18、下列属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是(

A.探究性 B.实践性 C.随意性 D.过程性

19、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绪言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20、下列有关基础理论教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B 注重各种直观手段的应用 ••C要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D 化学实验只起验证理论的作用

21、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的是„„„„„„„„„„„„„„„„„(

A 以教师为主导 B 以学生为主体 C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D 以实验为基础

三、简述题

1、简述如何处理好化学教学系统设计中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2、简述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简述现代化学教学方法的优选原则

4、简述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5、简述化学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有关问题。

6、简述我国新世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7、简述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

8、简述现代化学教学方法的特征。

9、简述化学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

10、简述化学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之“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科学素养”。

11、简述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12、简述课堂提问的基本程序。

13、简述化学教学原则的构成体系中一般层次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1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15、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般程序。

16、简述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7、简述限制型供答试题的设计策略。

18、简述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9、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20、简述化学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科学素养”。

22、简述刘知新教授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程序。

四、论述题

1、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讲解技能的基本要点。(要求不少于300字)

3、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导课的方法。(要求不少于300字)

4、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5、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板书技能的基本要点。(要求不少于300字)

6、采用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化学教材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写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7、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运用演示技能的基本要求(要求不少于300字)

五、设计案例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10分钟之内)。

第15篇:化学教学论总结

第 1 章

导 论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与学的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我国于1865年起始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

化学教学论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第一,化学教育的成形期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第二,化学教育的充实发展期 ;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不仅注重知识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 (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各类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科目均有化学。 (3)大学实科的注重; (4)化学师资的改进;

(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滴定管的使用和精确天平较为普遍。 第三,化学教育新的关键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1-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1-3 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

(1)态度。包括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兴趣和目的。

(2)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让他们按照探究过程来对待科学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试探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学会解释、预测或控制探索的问题和现象。 (3)知识。发展学生关于科学事实、术语、原理等知识 (4)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第 2 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 1

要归宿。

我国学者主张:科学素养包括:

(1)科学情感(2)科学态度(3)科学方法(4)科学思维(5)科学实践意识(6)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

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一: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二: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一: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 三:内容标准描述的方式多样化

第三章

国外学者认为,影响教材的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五个方面:

目的

目标

内容

④学与交流的方法

⑤测试 化学课程的理念分为几类?以及其具体的内容?

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实验中学”,“做中学”。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作用。

分析单元思路是教材微观设计的首要内容,也是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的前提。

美国学者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关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栏目应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

教材栏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必须体现“平等对话”的特点,语言的风格亲切,易于被学生接受。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年龄不同,学习任务不同,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也有差异,初中时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栏目设计要形象,生动表现出召唤力,及其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思考、假设到动手验证。是学生在探究中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高中教材的栏目应在思想性、探究性、价值观倾向和职业指导方面有所加强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4-1 化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工程和节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 2

案的工作。

二、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教学设计的烈性、源流和发展趋势

1、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4点):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试验(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其中试验设计和系统设计属于现代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源流和发展趋势 &4-2化学教学设计的理性要素

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是与技术学设计的重要区别。包括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论、化学教学策略论、化学教学模式论、化学教学方法论。

一、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设计首要的理性要素

二、化学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目的论

1、化学教学的理念:教学理念诗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通常指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某些核心概念。

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改革中,需要树立的新概念(6点): (1)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 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 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

(5) 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6) 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2、化学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化学教育目的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三层次是指课程目标、第四层次是指教学目标

化学教育目标的分类: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三、化学教学模式论

1、教学模式的含义:是指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2、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

(1)系统陈述知识模式(2)解答问题模式(3)验证知识模式(4)研究问题模式(5)历史发展模式

四、化学教学策略论

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策划和谋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五 、化学教学方法论

1、化学教学活动

2、化学教学方法及其发展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系统中的主体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作用于客体,以及跟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手段的规定。

化学教学基本方法主要有讲授—听记、谈话、讨论、指导—阅读、演示—观察、指导—实验、指导—练习、指导—实习、指导—参观。

综合方法有综合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实验—讨论法。

3、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4、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优化

应注意的问题:(1)是不是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2)是不是适合于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特点

(3)是不是适应学生个体以及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学习准备

(4)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如必要的实验设备、直观手段、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

(5)是不是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和化学教学原则

(6)是不是有利于落实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

(7)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价值

(8)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了解、使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教学风格等个人品质和的性特征,等等

&4-3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环节和原则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2、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4、课时教学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设计准备

2、设计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4、设计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媒体

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三、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第五章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教学情境的具体意义和功能主要有:

(1)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

(3)适宜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料,还可以提供在事件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链接。

(4)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设置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才能体会学习情景的意义。

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二、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1、组织、指导听课

1、指导学生首先注意于听并且学会听

2、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善于用耳,而且用眼、用脑、用手善于协调自己的器官,是他们配合

3、对不善于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等活动,注意给与完成这些活动的必要时间

4、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挺好,教师要重视在课的开头做好学习定向工作,使学生大概的了解学习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2、组织、指导讨论

组织讨论的难点在于控制讨论的方向和时间,使它有较高的效率,而又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1、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讨论题,使其具有较好的思考性、辩论性,难度适中。

2、让学生理解讨论题及其意义,并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准备时间。

3、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认真思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积极大胆地发言既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有敢于放弃或修正错误意见;紧扣主题,积极的参与讨论、相互切磋。

4、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除疑难、障碍和干预尽量让学生自己分辨是非、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的结论。

3、组织、指导练习

1、针对学生发展需要精心地选择、编制练习题。

2、一般看说,在学生开始解题练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进行审题和解题指导,讲清要求和格式。

3、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检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4、对于复杂的练习活动,可以按照“分步练习-完整连贯-熟练操作”顺序分阶段组织练习。

5、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6、坚持改革,力戒走老路。

4、组织、指导自学

1、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学习”是自学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这对于适应学习型社会,增加自身发展潜能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收集、选择学习资料,并学会自己确定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

3、让学生知道,自学阅读是不仅要“动眼”看,还要注意动笔。勾划重要内容,摘录要点,及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及疑问,整理、编写知识小结,做好阅读笔记。

4、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内容的规律。

5、组织、指导合作

1、明确个人责任,培养团体精神。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共同参与。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

4、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每个成员的参与愿望。

5、适时、合理地评价,调动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

6、组织、指导探究

1、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

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3、敢于防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城市教学信息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4、谈话、提出问题

1、导向性问题

2、形成性问题

3、评价性问题

7、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有效原则 可靠原则 方便原则 经济原则

四、调控与管理的技能

2、常规管理

空间与时间利用,以及纪律、秩序的维持,是课堂管理的常规内容。

宽严适度的教学纪律是保证化学教学顺利进行和搞好化学教学的重要条件。

5、调控

1、建立期望

2、情感调控

3、反馈与强化

4、节奏控制

5、灵活果断与恰当的反应。

第六章

1.化学科学实验是指化学科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2.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试剂、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6—2 1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3.实验者:教师和学生,主体性

4.实验对象: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对象,既有天然对象,也有人工对象和人造对象 5.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实验手段分成实物形态的手段(也称“硬件”)和观念形态的手段(也称“软件”)

6.化学实验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验的准备阶段、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7.有无探究价值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8.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9.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绿色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10.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是化学实验实施阶段的最主要工作

11.化学实验条件:化学试剂、化学试剂、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化学实验操作

12.实验观察包括:1.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 2.观察化学实验操作 3.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3.进行实验观察应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辩证性原则 14.进行化学实验记录应遵循的原则:准确无误、周密完整、详细有序 15.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用语话、表格化、线图化 6—3

1.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1)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 (2)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3)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2.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⑴以实验为基础

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⑶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⑷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统一

3.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Ι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Ⅱ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5.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实验探究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探究教学情景。

(3)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学实验探究方法。 6—4 1.化学实验内容改革: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趣味化 2.化学实验设计改革:化学实验的探究化、绿色化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4.100%的原子利用率,是绿色化学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5.微型化学实验特点: (1)、节省实验经费(2)、操作安全、污染小(3)、节省实验时间(4)、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6.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化学教学内容的教授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实验。

7.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一下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讲、演结合,启迪思考; 简易快速,按时完成;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8.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时,应注意一下基本要求: 充分准备,指导预习;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适时反馈,沟通交流。

第七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特征应该是围绕化学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探索活动,经历科学的工作过程

探究性学习要以满足学生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的好奇心为根本宗旨。

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五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收集证据。

3、形成解释。

4、评价结果。

5、交流发表。

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

1、必须将学生至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具有驱动性。

2、具有诱发性。

3、具有易参与性。

4、具有可生成性。

5、具有多重教学功能。

实施策略:1 关注 参与。2 实验 探究。3 解释 推论。4 整合 精致。5 反思 评价

第八章

*学习策略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

1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2从学习的操作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3从结构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 制”。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

*学习策略基本特征:1学习策略是 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2掌握学习策略的标志不是记住了学习方法和程序本身,也不是对学习方法和程序的机械套用,而是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 灵 活地 选择 、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3学习策略 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 范围 ,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调用不同的学习策略。4 学习策略不 能凭空 产生,也难以单靠直接传授的方法获得,理论性 8

知识学习策略 *化学 理论性 知识 的 特点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它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在化学教材中起着统领和制约全局的作用。 *一个完整的概念图要包括命题、层次等级、横向 联系 和 实例 。 *化学问题 解决 的 策略 :1类比策略2分解策略3逆推策略4探究策略5反思策略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层面上有四个层次: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二是课程资源建设

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整合的结果使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活动过程与结果具有开放性。

第十章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的倾向性,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化学教师的素质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影星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能力及指导实验学生实验的能力

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反思是学会教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3、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

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行动研究的特征:

1、为教学而研究

2、对教学的研究

3、在教学中研究

第16篇:化学教学论论文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本文通过以下论述,说明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字: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the chemical is a based on experiment science, chemical theory and law is from many experiments that concluded.With the method of chemical experiment study of chemistry,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of students learning also accor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of the basic mean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o cooperate or chemis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Through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inquiry form chemical concept,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the master chemical chem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values,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thinking abilit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purpos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e elaboration, explains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of the function.

Key word: chemical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1 1.培养实学生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并重转变....................1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重转变..................................2 3.化学试验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的转变..........................2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的转变.......2 二.化学实验的功能...............................................2

(一)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2 1.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3 2.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的事实……………3 3.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原理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3 (二).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3 (三).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4 1.学习知识,培养技能..........................................4 2.经历过程,体验方法..........................................5

3.发展兴趣,养成态度..........................................6 3.1帮助学生养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6 3.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6 3.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6

三.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共识。为了使我们在理论认识上把化学实验放在适当的高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本文通过以下论述,说明化学实验在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并重转变。

以前的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而现在的试验改变以往的“教”设计实验,变成“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重转变

以前的化学试验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现在的化学试验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化学试验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的转变

化学试验的设计和呈现体现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材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往往把试验设计的非常“严肃”、“规范”,试验试剂必须用化学试剂,试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因此,过去的化学试验相对显得较抽象而枯燥乏味。而新课改下的教材中则编入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试验。例如名为“烧不坏的手绢”的趣味实验。【将2体积95%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旧的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观察湿透的手绢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实验既能引发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4.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的转变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即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

二.化学实验的功能

(一)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

学生的化学学习都能都离不开对化学科学知识的认识,化学教学认识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化学教学交往的最基本途径。无论是从实践(实验探究活动)与认识,还是从感性认识(化学实验事实)与理性认识(化学概念与理论)的关系来看,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1]。

1.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化学教学认识始于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引发化学教学认识,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化学实验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实验引发化学教学认识问题:例如,用PH试纸分别测定3.5%盐酸、食醋、食盐水、酒精和苏打水的PH,并将它们的颜色与比标准色卡对照。通过这一化学实验,引发学生提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是否一样?”的问题。

2.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的事实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一般都首先从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才显露出来,被学生感知。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吧事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例如,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需要观察“物质导电性实验”的现象的实验事实,才能获得。

3.为学生检验化学原理、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只有经过化学实验的检验,学生才能确信化学理论的真实性。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道:“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探究实验”来检验之一结论。例如,“比较凉水、温水和较热水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

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从教学认识的角度看,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法,具有方法论功能。实验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半过程,学习实验方法[2]。例如:取几只量筒分别进行下面的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记录值进行比较。

水与酒精混合体积的变化[3]

实验操作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1)20mL水与20mL水混合 (2)20mL酒精与20mL酒精混合 (3)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体积差异?

这个实验涉及了体积测量,实验数据处理,绘制表格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比较”,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应用了一些实验的方法。

40 40 40

测量结果

40 40 39.5

(三)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无论是作为实践活动的实验(实验探究活动),还是作为认识活动的实验,它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重要的就教学论功能。

1.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知识是学生发展之本。著名的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指出:“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根本、永远不存在‘过于’问题,而是根本、永远不够、要不断加强的问题[4]。”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观点其实也没有否定知识本身,而主要是针对知识的片面传授方式进行了批判。因此我们应该决定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即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学化学中,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中学化学的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采用化学实验这样的直观手段易于使其形成抽象的概念,换言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在纯氧中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热量,生产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产黑色固体即四氧化三铁;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现象:冒出白烟,即生成五氧化二磷。通过实验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和讨论,我们发现氧气与硫、铁、磷的反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一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观察不仅获得了

有关硫、铁、磷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力,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仪器装置的原理及有关数据、现象处理等方面的认识、理解[5]。

2.经历过程,体验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时,要兼顾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的过程价值并不亚于实验结果的本身价值。能否实现实验的过程价值,教师的教学观点至关重要,教师所具备的教育观点将直接决定其会采用怎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并进行采用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知识是由学习者自主构,建产生,而不是教师单向传授,因此,教师在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寻找和创设适宜的实验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积极良好的结构,实验过程也将可能多以学生的讨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思维碰撞为主要形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看实验”甚至于“听实验”,而是主动的参与,根据实验情景进行设计并亲手“做实验”,学生不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临其境”。据心里学家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能力。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也就是说,仅仅是听到的很容易忘记,如果是看到的则记忆较深刻,但是经过亲手操作更让人刻骨铭心。实验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认知走向体验。体验,是一种鲜活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自我建构;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没有体验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通过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而且能够“会学”,还可以“愿意学”。结果性的体验侧重的是知识,即“学会”;过程性的体验侧重的是方法,即“会学”。通过实验,可以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测量和误差分析、控制变量和条件等。下面我们以“对金属钠的一些性质的实验观察”为例加以阐述。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 取一小块钠,看到钠是固体(视觉); (2) 用刀切钠的表皮时,感到钠较软(触觉); (3) 切去表皮后,看到呈银白色,具有光泽(视觉);

(4) 当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时,听到嘶嘶声(听觉);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向烧杯的各个方向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并伴有一些小气泡产生(视觉);

(5) 当用手触摸烧杯时,感到发热(触觉)。

此案例中的实验观察,运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不仅观察到了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溶解度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观察到了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如体积变化情况,在水中的运动情况,产生气泡以及放热等现象。 3.发展兴趣,养成态度

化学实验兴趣是个体是个体对化学实验特殊的活动倾向,是为了获得化学实验的知识、经验、体验或者解决化学问题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6]。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国内外教育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因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学习阶段受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喜欢做实验而喜爱化学的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而走上躬耕化学科学之路的。因此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态度。

3.1帮助学生养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3.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4.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7]。因此,情景创设是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通过“白纸显字”实验,为学习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创设真实情景。在一张吸水性较好的白纸上,用淀粉溶液在纸上写“碘”字;待字迹稍干后,用棉花蘸少量碘酒涂在纸上,纸上看不到的“碘”字就会显现出来。

三.结语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生命。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产生和发展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的基础,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真实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展现化学现象,反应化学规律,验证化学理论;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等思维活动,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致谢: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将画上句号。作为一个本科生,由于经验的匮乏,要完成毕业论文是谈何容易,更何况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不是老师的督促与指导,还有一起工作的同学支持,想要完成本篇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说到致谢,我感触颇多,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我要感谢指导我的曹彬老师。从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的准备及论文初稿的完成,曹老师给我传授了应有的知识,教我在论文写作中怎样规划。

曹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生活中指引了一个航标。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我的各位老师,你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记在心里!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愿我们以后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安顺学院2008级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化学教学,1991(3):22—23.(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3)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4) 彭署晋,林长春.科学教育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004.(5) 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70—271.(6)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0—152.(7) 裴新宁.化学实验的情景教学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5):12—13.(8)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9) 李广州.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3.

第17篇:化学教学论重点

1、

化学科学的概念、价值及特点

2、

化学课程的价值

3、

科学素养的内容

4、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5、STSE教育的实质

6、

课程P20~25

7、

教材

8、

课程标准

9、

英、美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点

10、初、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11、初、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及栏目结构设置

12、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及要求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4、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1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6、教学资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7、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8、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9、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法

20、化学教学方法和特点及选择、组合、优化

21、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及实施

22、我国科学探究的要素及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2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24、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25、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功能及常用方法

26、化学学习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功能

27、说课的基本要求

28、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及内容

29、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30、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2、化学课程的价值

① 对个人的价值:指化学对于个体适应社会、个体职业选择、个体认知发展、审美体验等意义 ② 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指化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意义

③ 对化学本身的价值:培养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热情,有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课程也为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素养的内容

① 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 ②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③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基于上述三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①在处理与他任何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 ②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一来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 ③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④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关系

⑤能够分辨科学和技术对促进人类福祉的功能和限度 ⑥了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⑦明白科学来源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后知识会改变 ⑧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 ⑨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

⑩能够采用和科学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能够使用科学和享受科学 ⑪能够终身持续探讨科学并增加其知识

5、STET教育的实质(Stience technology social education)

STS、CTS,均将培养目标转向更多加关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所谓“应用领先观”的教育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再是从化学学科开始,随后编排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及技术和社会的思考,而改变为从事项(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学要合理编制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即从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导向更多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6、课程(化学课程结构:宏观+微观)

宏观结构: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初中阶段:必修 高中阶段:必修+选修) ③基础型课程(必修)、拓展型课程(学科[必修]+社会实践[选修])研究型课程(必修) 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7、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特点 ③化学学科的特征

课程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而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主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中: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向和主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表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教材、课程、课标之间的关系

从关系上来看,课程结构限定了教材的科类,结成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本思路和编写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内容标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承上,内容标准具体反映了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启下,内容标准又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10、初中:

⑪课标: 见7

⑫理念:

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地学习机会,是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③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练习、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活的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⑤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认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态度、感情、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⑬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 (二级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素:即“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况素材”)

一级主题:

①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②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衍生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③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粒子所组成的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⑤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⑭结构特点:

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

高中:

⑪目标: 见7

⑫理念:

①立足于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②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样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扩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③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④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⑤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⑦积极尝到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⑬内容:

必修1:认识化学科学

①化学实验基础 ②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必修2:物质结构基础

①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1:化学与生活

①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②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

选修2:化学与技术

①与化学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②材料制造和化工生产中的化学方法 ③农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运用 ④技术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系 ②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①基本概念和原理 ②体现科学价值方面的知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①有机化学的基本技能 ②各类优级文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

选修6:实验化学

①实验的基本技能 ②实验研究的思路 ③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价值观

⑭结构特点:

①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②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③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⑤倡导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⑦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11、初中、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

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美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教材以“科学为中心”的追求理论体系,忽略学生的知识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难度大,思维要求高,问题主要是学科内的,脱离社会现实。

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叫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主要)

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材的基本主线仍然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或原理展开,没有刻意的寻找生活或事例作为教材内容的主线,更多重视的是学科背景支持下的学生活动。(理念介于第

一、第二之间,既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又兼顾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因而有人称其为融合教材)

栏目结构设置:

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新课之前回顾已有知识,联系已有经验,寻找新内容的“先行组织者”)栏目2: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栏目3:活动与探究 栏目4:联想与启示(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栏目5: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激发求知欲)栏目6:扩展视野 栏目7:练习与实践(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栏目8:整理与归纳(知识构建)

12、教学的基本技能及要求:

①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②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③启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语言 讲授 板书 谈话 提问)④控制与管理的技能(课程观察 常规管理 问题处理 调控)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的领悟教学理念,与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从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是学生出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其次,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再次,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而教学设计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性质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意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14、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⑪课程教学设计:

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任务、目标要求;②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③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的方法系统;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⑫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①考虑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②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以教学评价工作;③制定学段试验和活动等计划;④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学段教学工作计划。

⑬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①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②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③确定单元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包括怎样把握单元内容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怎样搞好重难点内容的教学,部分备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等;④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计划等。 ⑭课时教学设计:

①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②构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③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④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⑤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简称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

1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准备阶段:分析课标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资源

②构思设计阶段: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总成设计和教案书写

③评估优化阶段:教学教果预测 教学方案评估与选择 教学方案的调控和优化

17、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①交谈法: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到达怎样一个深度和广度,学生对教学的爱好程度及高中教师投入和讲解教学,为了达到获取信息的准确,应和成绩不同的学生都交谈。 ②问卷法:

问卷法比较适合大众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复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方便设计。 ③作业反馈法:

学生的作业是最直接也是最准确的信息,即时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情况就胸有成竹,对考卷的分析也是如此,那些掌握了哪些没有理解一目了然。

18、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①主体性 ②开放性 ③多样性 ④渐进性 ⑤生成性 ⑥激励性

注意事项:①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②科学合理的确定好三维目标;③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④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19、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方法:

目的:①学习的进程不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适应情境可以有利于主动地建构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②人是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识,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维持、强化调整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③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过程的连接。④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养成向真实生活环境迁移的习惯。

方法: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0、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及优化:

①是不是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②是不是适合与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③是不是适应学生个体以及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学习准备; ④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如有必要的实验设备、直观手段、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 ⑤是不是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和化学教学原则;

⑥是不是有利于落实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 ⑦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价值;

⑧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了解,使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和能力记忆教学风格等个人品质和个性特征等。

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基本方法主要:讲授—听记 谈话 讨论 指导—阅读 演示—观察 指导—实验 指导—练习指导—实习组织—参观 等

21、⑪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②联系预测 ③知识结构化

⑫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策略:①概念形成 ②概念同化 ③概念图

⑬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重联系学习②练习—反馈 ③可视化

实施: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 ④落实好教学策略 ⑤发挥好教师自身的教学机理 ⑥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教学策略:

22、科学探究的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收集证据 ③形成解释 ④评价结果 ⑤交流发表

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2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选择原则:①有效原则 ②可靠原则 ③方便原则 ④经济原则

最优化原则:①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②严重污染、较危险的、一般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 ③微观概念及微观结构 ④严重后果的 ⑤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 ⑥反应速率较快或较慢 ⑦研究性学习⑧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4、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⑪作业设计要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①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②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③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⑫作业设计应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⑬作业设计讲究“整体性” ⑭作业应满足适量性

25、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①发展性 ②全面性 ③与教学的一体化 ④与结果的评价并重 ⑤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选拔与淘汰功能 ⑥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 ⑦改变过分追求评价标准化和客观化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多样性

26、化学学习评价的方式及功能:

①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期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②活动表现的评价:

③纸笔测验:有利于反映学生在化学课程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要求学生掌握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会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 学习评价的理念:

28、教学反思的途径:

①写教学日志 ②观摩与交流 ③专题研究 ④再现反省 ⑤行动研究(最有效)

教学反思的内容:

⑪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①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课标 ②学生起点水平与教学起点是否匹配 ③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④教学媒体选择恰当 ⑤教学方法是否优化 ⑥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①教学内容呈现恰当与否 ②师生、生生课堂交流是否有效 ③学生探究活动组织是否合理 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 ⑤对课堂意外情况处理恰当与否 ⑬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①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②学习中出现了哪些困难与原因 ③学生是否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④情感态度方面获得了哪些提升

29、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一般教素质:

①倾向性:职业动机 职业理想 职业动机

②必备知识:专业知识 社会文化知识 教学心理学 教学论知识 教学实践知识

③基本能力:一般能力 特殊职业能力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

化学教师素质的特殊性:

①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 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30、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①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专家型教师的首要特征

②能高效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专家型教师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高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的能力与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大量积累有关

③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与一般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更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对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三要素:教什么(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学方法策略);为什么叫(教学分析)

二、说课的内容

1、说课标(课程标准)

2、说教材

①教材在本单元本册书的地位和作用;②说明教材内容依据什么确立;③说明教材内容如何合理的扩展和“加工”;④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⑤说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说教法

①说教法组合及依据 ②说教学手段的优化及依据 ③说教师的叫法与学生学法的联系 ④说重点突出和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情和学法

①针对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 ②说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根据这样的学情,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③课后„

5、说教学程序

①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 ②说教学安排环节的时间分配 ③说板书设计

三、怎样说课

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及依据

教法与学情分析:应用两种以上教法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内容正确及创新

四、说课要求

①要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②要条理清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③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④要有理论色彩 ⑤要有创新内容 ⑥要展示个人的特点和风采

第18篇:化学教学论教学总结

2009年化学教学论教学总结

本学年我承担的教学工作是06级1班的化学教学论课程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教学研究,两课程合一周学时为5。该班学生总人数49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31人。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热情辅导,按时按质批改作业,尽心尽力完成好各个教学环节,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

1、强化专业教学基本技能培训。

这些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实验技能,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化学教具制作及板书技能。

2、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性

教学中我紧跟世界教育理论的发展潮流,紧跟化学科学教育的要求,紧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选体现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教材。首先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反映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然后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在试讲中反思、在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反思等具体的活动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

熟悉教材。针对学生对中学化学教材不熟悉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做教材后面和至少一本参考资料上的习题,在做习题的时候,要从教师的角度对习题进行分类,并改编和扩展习题,在此基础上,弄清 1

教材的重点、难点,对疑难问题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和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让学生熟悉教材,为备课和试讲做准备。

了解学生。首先我们鼓励学生多作家教,通过家教了解学生。其次我们经常带学生到中学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听他们评课,在听课中体会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的感性材料,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

案例教学。学生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通过看教学录像或听中学教师讲课体会教学,然后让学生试讲,师生一起评课,讨论,修改,再让学生看录像,体会教学,再修改教案,通过案例模仿教学,为试讲做准备。

试讲训练。试讲的时候,利用现代化的微格教学手段,首先针对学生的教态,板书,语言进行反复训练,其次把教学过程分成片段训练学生,如一堂课开头的艺术,结尾的艺术,过渡的艺术,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艺术。微格训练结束后,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对学生进行整堂课的训练,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试讲。

二、改革考试方法和手段,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制定了《学生教育能力自评手册》评价以自评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期末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成绩、书面考试成绩、试讲成绩。平时成绩占20%左右包括中学化学习题的改编、分类;到中学听课、评课的记录;读书笔记或资料摘录;出勤或课堂提问。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成绩站30%左右 ,我们将从实验的全过程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科学素养,为此,对每

一个实验我们制定了一个评价标。书面考试成绩占20%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教育理论的了解掌握情况。试讲成绩站30%左右,要求学生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领会有关中学化学教学的技能技巧,使之在教育实习中能尽快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化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多思考、多比较、多感悟、多实践,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19篇:化学教学论论文

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作为一种学习理论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开始引起关注,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理论教学应用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化学新课程所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的具体反映。理论基础是化学新课程的精髓,基本理念是理论基础的外在表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一、情景、合作、交流、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1】

情景。学习环境中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

交流。交流是合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达到意义

的建构。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意义建构就是指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建立的认知结构。

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着。

二、学生要想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运用探究法、发现法去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

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主动收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主动将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三、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发挥能动作用:【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应尽可能开展讨论与交流等各种合作活动,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

有效。

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观念,是推进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再好的课程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好的理念也不能得到落实。作为化学新课程赖以构建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化学新课程学习观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目的,当然是使自身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如何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不同的课程观下由不同的发展取向。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化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主动发展。

3、变抽象为具体、真实

以学科为中心的化学课程,将大量纷杂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大量抽象的化学理论性知识以系统化、学术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在中学不仅要涉及典型的金属元素族,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每一族的典型元素从单质到氧化物,水化物,再到各种盐,各种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等都要学生来学习。远离学生生活的化学学习内容,即枯燥又乏味,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学习情境下的

学习活动过程。“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 基于特定学习情境”,实质上就是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应该基于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抽象,对他们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大有益处。为此,化学新课程十分注意课程内容的“两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

4、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孤立、静止学习为合作、交流学习

从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来看,化学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使得很多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统统被扼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这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严重枷锁,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为改变这一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不是学生自身孤立进行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得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更加生动,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也更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5、变注重结果为结果与过程并重

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如何做出评价直接关系到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考核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情况,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选拔功能,有的学校甚至将学生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结语:对于化学学习来说,学生只有体验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活动,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感受也是用我们所谓的期中、期末化学考试考不出来的。因此,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倡导开展趣味性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反思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03-6-13

【2】赵玉泉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2007(9) -0322--02.

第20篇:化学教学论复习题a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第1章 导 论

1.近代和现代化学开设时期?化学学科开设时期? 2.你对化学科学怎样认识的? 3.你对化学科学与化学教育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4.什么是 科学教育?其目的是什么?

传授科学,技术和人文伦理的科学

目的: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他们独立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5.化学教育有什么社会价值?

6.2l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科学素养? 综合性素质人才

具备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7.你对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是怎样认识的? 8.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化学教学论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统一 第2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9.课程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10.化学课程是什么?它由哪些要素组成的? 1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特定内涵是什么 ?

12.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涉及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科学内容 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3.科学的推理过程 4.科学与社会历史发展 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3.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经历哪个时期? 15.什么是课程结构?其有哪些类型?

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

1 16.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方式如何? 17.什么是学科课程?什么是活动课程? 18.什么是必修课程?什么是选修修课程?

19.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方式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开设如何? 20.课程研制的有哪些方面的目标模式?

21.什么是化学课程目标?确立化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22.论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23.论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24.化学课程目标要具有哪些内容特征? 25.化学课程目标具有哪些特征? 26.化学课程目标有哪些层次?

27.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如何? 28.化学课程目标具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9.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哪些?

30.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是哪些方面? 3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何?

32.什么是课程理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指什么?

3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内容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35.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实施建议哪些?

36.论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确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有哪些方面的依据?

3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层次结构如何?

38.“标准”指是什么?“活动与探究建议”指是什么“学习情景素材”指是什么?

3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哪些新的评价方式?

40.学生自我评价中采用哪个方式?什么是活动表现评价?采用哪些方式? 4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书面测验评价方式中对命题的要求是什么?怎样出好一份化学考试题?

第3章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

2 42.什么是教材? 影响教材质量的有哪些因素? 43.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有哪一些?

第4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44.什么是教学设计?现在化学教学设计的有哪些基本类型? 45.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6.论述4种逻辑发展水平的化学教学设计? 47.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是什么? 48.论述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49.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分哪些基本层次?

50.什么是课程教学设计?什么是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51.什么是单元(课题)教学设计?什么是课时教学设计? 52.化学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环节? 53.化学教学设计前准备哪些工作?

54.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55.什么是化学教学媒体?化学教学媒体通常分为哪个类型? 56.要搞好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57.我们现代教学设计中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58.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理论要素?

59.什么是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要树立哪些新理念? 60.基础化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61.教学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62.化学教育目标不同层次上有什么含义? 63.什么是化学教学模式?它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64.目前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基本模式? 65.什么是教学策略?化学教学策略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66.根据教学方法的层次结构,教学策略分哪些层次的? 67.根据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教学策略分为哪些3组策略?

3 68.什么是教学活动?它由哪些活动组成的?

69.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什么?化学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它的本质呢?

70.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子系统? 71.什么是教学方法?它由哪些活动组成的?

7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方法分哪些层次的方法? 73.什么是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74.什么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 ?常用的化学教学综合方法有哪些?

75.什么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体系 ?常用的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体系有哪些? 76.从系统观点看,教学方法分为哪些3组方法?

77.根据教学思想和启发策略,化学教学方法分为哪些方法? 78.怎样选择、组合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

79.什么是化学教学媒体?化学教学媒体通常分为哪个类型? 80.怎样选择和优化化学教学煤体?

81.什么是化学实践活动?化学实践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82.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类型?化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5章化学教学技能

83.什么是教学技能? 传统教学技能分那些类型? 84.现代教学技能分哪些类型?

85.什么是教学情境?怎样设置教学情境?

86.我们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 87.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哪些? 88.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听课?

89.什么是讨论?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讨论? 90.什么是练习?怎样组织,指导好学生练习? 91.什么是自学?什么是合作?

92.化学教师通常要呈现哪些教学信息?其基本手段有哪些? 93.什么是教学语言?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94.论述对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95.什么是讲授法?它分为哪些类型?

4 96.什么是板书? 板书具有哪些功能(特点)?

97.如何设计化学板书?化学教学板书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98.板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板书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99.什么是谈话?化学教师运用谈话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课堂教学中的提出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什么是情感技能 ?化学教师的副语言行为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展示和演示?展示和演示的对象是什么? 调控与管理的技能的常规内容指什么? 什么是课堂观察?怎样做好课堂观察? 课堂管理的常规内容指什么?

清说出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的类型及其解决办法? 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主要有哪些措施?

第6章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

科学实验与化学科学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的构成

实验者,化学实验的对象 ,化学实验的内容 实验手,段实物形态的手段 ,观念形态的手段 化学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的过程

化学实验课题,化学实验设计 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哪些类型? 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 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对化学实验方案的优选标准是什么? 实验的实施阶段

什么是实验条件?实验条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实验观察?中学化学中的实验观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化学实验观察应遵循哪些原则 ?

5 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什么是实验纪录?化学实验纪录应遵循哪些原则 ? 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什么是化学用语化?

什么是表格化?其最大特点什么? 什么是线图化?其最大特点什么?

你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关理论已有哪些认识? 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形式,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特点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两种模式 化学实验内容改革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设计改革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微型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陈述方式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七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145.146.147.148.149.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第8章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50.151.152.

什么是学习策略?223 学习策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21 说明学习策略的重要类型?222 化学学习策略分为哪些具体策略?基本组成哪些要素?222

6 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

化学事实性知识指什么内容?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23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23 对化学事实性知识有什么策略?224 什么是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练习-预测策略?知识结构?227 理论性知识指什么内容?它有什么特点?228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哪些内容?229 对化学理论性知识有哪些策略?231 什么是概念形成策略?该同化策略?概念图对策略?※ 技能型知识学实的策略包括哪些内容?234 什么是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包括哪些内容?234 什么是化学实验技能?化学计算机能?234 化学技能型知识的学识策略主要包括哪些策略?235 化学情意类内容是指什么?238 学生在化学间题解决方面有什么困难?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哪些策略?

《化学教学论试卷.doc》
化学教学论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