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策划书

2020-04-05 来源:策划书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新闻调查

农村新闻事业现状

1.农村接受媒体形式单一

在调查表中,农民接受新闻信息主要是电视,除了电视,没有第二种选择。形式单一,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也无法或得更全面的信息。

2.政府、新闻界对于农村新闻事业发展所需的投入不足

即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媒体在县级以下的基层设立过记者站或者专门的新闻联络处,也没有哪一个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扶助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广村深,一些村子与县城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往往一些新闻发生之后,记者都要匆匆忙忙地从县城的媒体或者记者站出发,而等他们赶到时,早已是事过境迁,成为旧闻了。更有一些媒体或者记者,即使在获得一些农村的新闻信息源后,往往因为采访不方便,耗费精力大,而不愿前去采访。本来农村的新闻信息源的流通就相对不畅,加上媒体的“惰性”,使得新闻往往就成为了城市的专利。

3.农村居民对新闻节目选择也比较倾向于一些软新新闻为主

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农村居民是少有看新闻的。电视节目看得最多的是反映一些社会真情类,而且,电视剧为主。排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类节目与电视剧相比,应该与百姓的生活、利益关联更大一些,更是久居村中的百姓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但缘何不能引起他们的丝毫兴趣呢?农村百姓的文化水平较低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当下农村,除了老一辈之外,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能够看得懂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真正的原因,还是新闻过于脱离农村,脱离农民。

4.以当地电视台为主,不怎么反对子女看电视。

农民在看电视时,几乎都选择安徽卫视,特别对《我爱饭米粒》情有独钟,可见地域对其选择具有这莫大的影响力,而对其他电视台,除了cctv还有一点收视率,其它几乎就没有选择了。而且,留守儿童较多,也许是一个子女的缘故,很少被限制看电视,虽然心里有点反对,但大多还是会放行。

形成的原因

1.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着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

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政府、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国家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些仍然都是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整个农村的经济活动规模较小,社会分工不细,农村居民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面相对较窄。此外,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使得农村的社会受教育面相对狭小,农民的文化水平过低,这必然限制了读者群和观众群。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媒体除了政府的部分拨款投资外,广告收入越来越成为媒体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农村的广告需求少,广告市场狭小,这些都影响着媒体在农村的投资欲望。同时,农村交通的不方便,信息传播技术的不发达,新闻传播物质手段的单一等等这些无不制约着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

2.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农村新闻事业被许多媒体视为“公益事业”,特别是面向农村受众的农村新闻报道,与其他的新闻报道相比,由于并不能吸引“眼球”,没有什么“卖点”、“亮点”,在市场运营中很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或者干脆没有经济效益。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媒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全额拨款的单纯的事业性机构,它同时具有企业经营性质,它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兼顾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往往就面临着社会责任与市场环境博弈的两难境况,为了提高媒体的发行量和收视率,赢得较高的广告收入,为了媒体的运行和生存,媒介往往很难顾及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

3.媒体农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一直以来,传媒总在有意无意地走着一条完全的城市化路线,由于城市集中了资金、资源、人才等各种要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新闻在报纸版面、电视节目上的地位。读者和受众的主体群相对集中在城市,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决定了他们会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城市新闻;确实,城市路线也确实给媒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农村意识淡薄的媒体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关注农村,缺少关注的农村也不会给媒体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媒体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就更不愿意去注意“无利可图”的农村,久而久之,媒体仅有的一点农村意识就这样慢慢地消逝殆尽。媒体乡村意识的缺失,使得媒体不可能认真地审视农村,更不能发现农村新闻所蕴涵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商机。

几点意见:

1.媒体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农村新闻意识

农村的新闻事业要能够重新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媒体必当先要摈弃旧有的单一的城市新闻观念,树立正确的农村新闻意识,重新认真审视农村的新闻市场。各种新闻媒介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开展对农村受众的媒介教育。广播、电视等定期设立专门的节目,提供知识,引导农村受众正确认识媒介,积极关注新闻,参与媒介活动

其次,媒体还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现在全国上下普遍对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和重视,而媒体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社会舆论机构,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担负起自己在新农村建设、农村新闻事业发展中应尽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把经济效益排在首位,单纯地以经济效益的好坏来取舍新闻传播的重点。

2.加快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

解铃还需系铃人,农村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经济、文化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才能充分扩大农村的信息需求,开阔农村的广告市场,从而会刺激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科技的发展也将为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畅通的信息环境、丰富的信息载体、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等等。与此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接受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新闻阅读、分析能力和兴趣,不断扩大农村的新闻受众群体。

3.政府、新闻界应当加大投入,扶助农村新闻事业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农村新闻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的新闻事业发展才能够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其次,政府首先应当对媒体予以资金上的保障,农村新闻传播事业的投资是个范围广、投入高、周期长、初始阶段回报低的工程,光靠媒体自身很难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媒体业已进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轨道,媒体向农村的初始投入必然以部分经济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只有政府在资金上对媒体予以保障后,媒体才能够在部分亏损的情况下顺利度过拓展农村新闻市场的初期,媒体对农村新闻事业的投入才能够有保障,才能持久。

推荐第2篇:有关《新闻调查》

方法特点: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调查性报道和揭露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和平衡。

叙事:借助电视的声音、画面、文字并用的符合语言这种声话手段,对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和背景进行深入透视,视听结合,现场感、形象性和真实感很强。对事件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对事件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选题:

有五个地点:1选择有影响力的选题。主要是个公众利益相关的,公众十分关注且具有一定时效的时间和现象。

2选择信息量较大的选题。让公众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事实真相。

3选择故事性较强的选题。能满足受众好奇心吸引受众。

4选择有命运感的选题。关注事件进程中涉及的人物。

5选择独家的选题。发现有新的新闻价值的题材。

《新闻调查》栏目选题遴选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调查性 第二是故事性 第三是命运感。 并且提出“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强调挖掘新闻事实的故事性、曲折性和人物命运,以增强报道的可看性,进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角度:电视调查性报道关注的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牵涉重大公共利益、公众极为关心,具有极强得社会影响力。其结果往往是震撼性的,常常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某些权贵或利益集团的迅速垮台。

结构:逻辑清晰。将一个大的悬念分解为若干悬疑点,在各个段落一一破解。节奏自然紧凑。使用的画面奇特、动感,具有冲击力、冲突性和显著性。

推荐第3篇:新闻调查实践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

徐屏友谊中学顺利举行开营仪式

电视媒体:

1.演播室:

7月18号,东北师范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明日乡”公益支教夏令营屏边徐屏友谊中学分营举行开营仪式。随着玉屏小学、白河中学、徐屏友谊中学三个营区的陆续开营,2012年“明日乡”公益支教夏令营工作全面展开。 2.开营仪式现场(同期声):

我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立志做一名光荣的志愿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认真严谨地对待教学工作,热爱学生,热爱明日乡。 3.开营仪式现场(解说词):

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凝聚着坚定的信心,凝聚着奉献的精神。开营仪式上,支教队员们面对国旗,共同许下了勤勉劳动、忠于教育、勇于担当、尽心奉献的青春誓言。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明日乡”公益支教团第三次走进红河州屏边县,活动共有105名支教队员参加,除了33人支教屏边徐屏友谊中学外,还有72名志愿者分别赴屏边玉屏小学、白河中学支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科学支教、爱心捐赠、实地调研等多项内容。支教者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为山区孩子传递了一种坚持信念的精神和奋斗、奉献和回报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参加夏令营的孩子。 4.学生采访(同期声):

我的暑假虽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出去玩,和爸妈在一起,但是和这些老师在一起,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因为这些老师又幽默。与其说物质上的(给予),不如他们给的精神上的要好得多。将来有出息了,也像他们一样去支教,去帮助另外一些小朋友。又能帮助别人,又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5.演播室: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明日乡”支教志愿者,他们多年来以自己无私奉献的热情和充满爱心的精神默默支持着边疆山区的教育事业,关心着山区孩子的成长,一批接着一批到云南支教,传递着关爱的力量。 6.教室上课(解说词):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明日乡”公益支教活动开展以来,支教队员们坚持定期、定点开展内容丰富的支教活动,在支教队伍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们牺牲自己的暑假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支教的信念,在支教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7.教师采访(同期声):

孩子们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让我们每个支教队员都特别感动。所以说,就为了学生对我们的这一份信任,还有学生当地教育的现状,我们就觉得,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的暑假来这里看看他们,给他们带来一些知识,带来一些书籍,尽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些力量来给他们一些帮助呢?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我们作为师范类的学生,我们都是国家的准教师,我们肩上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这样一份重大的责任。所以,连续两年,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还会来的,我会坚持来参加夏令营,尽我自己的力量。

8.教室上课(解说词):

支教队伍不断壮大,接力棒越传越广,随着支教活动地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新队员们加入进来,并一届一届地接力壮大。首次参加支教活动的新队员也对自己的支教生活满怀憧憬。 9.新队员采访(同期声):

第一次来到这儿支教,我最期待的事就是能和孩子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虽然我不用站上讲台去教书,因为我是做宣传工作的,我希望我能用我的相机拍下他们每一张笑脸,然后留给我们,这将会是我们人生中非常美好的纪念,这也将提醒着我们这次支教的意义在哪里。

报纸媒体:

前言:

有人说“微公益是一线光,亮度虽小但却温暖人心”,也有人说“慈善危机带动了微公益”。在红河州屏边县就有一群这样的大学生,他们不远万里从东北来到西南,一年又一年的来到这里践行公益“微力量”。

2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百人支教团队抵达云南

7月10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明日乡”支教团携云南师范大学共105名大学生志愿者,历经四天三夜的长途车程顺利抵达云南红河。这已经是继2010年、2011年后,他们第三次走进云南做公益支教夏令营活动了。他们今年将在屏边县的三所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益支教夏令营活动。

东北师范大学“明日乡”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带着“逐梦彩云之南,铸梦明日之乡”的信念,顺利抵达屏边县新华乡徐屏友谊中学、白河乡白河中学、玉屏镇玉小民小三个活动点。

铸彩云之南 铸明日之乡

“明日乡”支教团在出征仪式上宣誓

7月18日,“明日乡”公益支教夏令营的三个分营同时举行开营仪式。开营仪式在9点10分正式开始。共青团屏边县委鲁礼炎书记、屏边县教育局杨霁局长、新华乡副乡长潘姝霖、白河乡政府乡长助理古天祥、以及三个学校的校长一同和夏令营的全

3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体师生出席了开营仪式。领导们分别致辞,对明日乡的暑期支教工作提出了鼓励与希望,相信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明日乡的此次暑期支教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红河州首府蒙自市,共青团红河州委白杰副书记、学少部何德林部长亲切接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对两校大学生来到红河开展公益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对于支教队员年纪轻轻便热心公益,服务西部的志愿精神,白副书记提出了表扬。

新华乡万玉维副书记代表新华乡政府对“明日乡”公益支教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叮嘱要时刻注意安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开营仪式的最后,全体教师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承诺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以身作则,微爱屏边。

“90后”支教团的担当

“90后”支教团

据了解,“明日乡”公益支教团取义“回报家乡,奉献祖国”,团队以“助今日之教育,铸明日之祖国”为主题,希望利用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

4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优势,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支援祖国的教育事业。“明日乡”团队是东北师大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团队之一,今年“明日乡”组建了三个小分队,分别在新华乡徐屏友谊中学、白河乡白河中学,以及玉屏镇玉小民小开展公益支教夏令营活动。他们还在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播爱志愿者协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名云南师范大学的同学加入了“明日乡”的支教活动。今年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把自己的假期奉献给云南山区的孩子们。

“这是一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团队,取意回报家乡,为乡村教育做努力,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席海建说,尽管自己也来自于贫困家庭,但之前他到徐屏友谊中学后,还是被深深震撼了,“这里实在太穷了,有的一家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睡觉,让人感觉很心酸。但是贫穷却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愿望,本来已经放暑假了,可多数孩子都没走,而是留在学校,专程等着我们的到来。”

一个月时间,这一百多位“90后”志愿者准备开展数学、语文、物理、美术与手工、饮食与健康等课程,并在课堂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调研、学生家访、课外活动、贫困生资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尝试。

“90后”支教老师席海建表示,随着支教实践活动的深入,他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边远地区落后的经济和匮乏的资源给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也更坚定了他继续支持农村教育的决心。“今年的中考,邓年伟考取了屏边县的状元,陶韬考取了全县第三名,他俩都是我们教过的学生。”席海建自豪的告诉记者。并表示会一直做下去。

“隔壁小伙儿”和他的微公益

5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隔壁小伙儿”席海建和学生

“到云南蒙自县喽,即将换第三辆汽车!这里的云是3D的„„”“补了一大觉,哈哈!刚才做梦还在整理大家捐的衣物和书籍!马上火车站Go„„”在新浪微博上,活跃着一个名为“隔壁小伙儿”的90后大学生。与同龄人一样,22岁的他喜欢织“围脖”、街拍;但不一样的是,他把自己的微博变成关爱西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募捐箱”,还坚持每天记录暑期支教的点点滴滴,用一份执著的善念为西部的孩子们送去祝福。

“隔壁小伙儿”的真实姓名叫席海建,是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名90后大学生,继2011年因微博义卖字画筹集支教路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后,小伙子作为“明日乡”公益支教团团长,他和105名志愿者已经顺利抵达红河。今年暑假,不再为支教路费发愁的席海建,出发前又特意通过微博为孩子们募捐到1500多本书籍和11麻袋的衣物。“只要有爱心,讲诚信,大家就会相信你,哪怕素未谋面也会支持你的善举!”已经“晋升”为团长的席海建激动地说:“微博让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收获快乐和爱心,我得向无数爱心网友说一声,支教路上有我也有你!我们一路同行!”

6 跨媒体融合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

网络媒体:

7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明日乡”公益支教团与云南师范大学播爱志愿者协会组成的暑期夏令营支教团在徐屏友谊中学举行了开营仪式。出席仪式的有新华乡潘乡长、徐屏友谊中学李校长。

仪式上,潘乡长、李校长分别作了讲话,对“明日乡”这个活动表示感谢,对这项暑期活动表示大力支持并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支教教师表演了《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节目,展现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对这次活动的满腔热情,表演结束后,支教教师进行了宣誓,表明了他们支教的决心。

继2010年后,“明日乡”公益支教团已经是第二次走进徐屏友谊中学。这个由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组成的支教团队共有近百人,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

“明日乡”主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每年暑假组织优秀的师范生走进西部,进行以教育教学、农村调研、贫困生建档对接资助、乡村环保推广等为主的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在回报祖国同时,体验生活,通过课程辅导、教育调研等活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把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从2008年起,“明日乡”先后在德阳东汽中学,绵竹富新初级中学,屏边徐屏友谊中学,屏边白河中学,喜德两河口中学进行过暑期支教活动。

这次,暑期支教的内容除了平时学校上的既定课程外,“明日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包括跆拳道、基础泰语、辩论与演讲等课程,这是对在校师范生教学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给当地学生提供的丰富假期活动。随着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深入,同学们不仅能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使得其假期生活多姿多彩,还能从中学到知识,受到优秀大学生的启发,放飞自己的梦想。

7 跨媒体融合实践

推荐第4篇: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评论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评论

09级编导 291501143 贾澄澄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

《新闻调查》旗帜鲜明地打出调查性报道的口号,在进行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同时,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理念。《新闻调查》有四个特点: 第一, 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

第二, 个性化的调查记者。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也是《新闻调查》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新闻调查》记录和展示的,是出镜记者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本身一步步获取真相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认为,《新闻调查》更多的时候是在“拍摄自己”

第三, 深入的独家发现。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比如在《死亡名单》中记者曲长缨在太平间核实死亡人名单、发现被隐瞒的死难矿工,这些都属于新的独家发现。

第四, 完整的调查过程。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比如《死亡名单》中,曲长缨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死难矿工人数被大量隐瞒这样一个结论,这是最高境界。

为了追求节目的高品质和职业化,《新闻调查》设置了最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有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一个节目的完成,需要这些工种分工合作。制片人负责栏目的整体运作和日常管理,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记者,专司采访,编导整体把握结构故事,摄像实现内容的影像化,录音负责声音的纪录和表达,等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专业特点都发挥到极致,以确保这个栏目的高品质。以前中央电视台除了拍一些大的纪录片,一般很少用专业录音,都是摄像兼职,而《新闻调查》的录音全是电影学院录音系的科班出身。如此专业化的团队,即使在中央电视台也是比较少见的。

前期调查:

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先行调查,称作前前期调查,主要有编导或编导+策划或者编导+记者以及编导+摄像等方式完成。一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采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完成前前期调查后,如发现节目难以进行拍摄,应向制片人提交书面报告,如可以拍摄,编导应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等内容,经策划会讨论制片人认可后进入拍摄阶段。

前期

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

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拍摄期间,每天晚上总结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剪辑:

后期剪辑是调查成片的关键环节。编导需要组织起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的逻辑、展现调查的过程、突出调查重点。

无论是调查某个具体事件,还是探究某种社会现象,节目都是在叙事。无论事件或现象多么重要,倘若观众感到节目形式单调乏味,就不会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后期剪辑中必须讲究叙事技巧。

目前,《新闻调查》常用的剪辑格式如下:

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

精彩导视:撷取节目中精彩画面和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只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 片名:每期节目的标题要尽量中立;

演播室:演播室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待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是,不做评论。

出镜记者现场调查:画面,同期声,解说,偶尔配乐——结构最好是悬念重重引人入胜; 隔断:回合之间有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三秒钟;

结尾演播室:不固定,视需要而定。一般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主持人在演播室简单总结,最多一分钟,或报告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片尾:出监制和制作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新闻调查》栏目的叙事结构也很有独特之处。在调查类电视节目中,无论是调查某个具体事件,还是探究某种社会现象,都要讲究叙事技巧。《新闻调查》报道的不只是一个事件,而是记者对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新闻调查》的叙事特点可列举如下:

1. 悬念叙事,扣人心弦。调查性报道的着力点在于追查和破解,即通过调查,揭开层层黑幕,洞穿被权力,社会关系乃至集体无意识遮蔽的本真,把一种真实,真相和真理还原给人们。在这个追查和破解过程中,一种追问时的推理逻辑结构也就逐渐呈现出来。

2. 明暗交错的叙事,衬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把叙事深入到人物的心理层面,用再现手法渲染人物心理情绪。

3. 记录性叙事,还原事实真相。叙事有一定的角度选择,通过叙事时空的重构营造叙事结构。

4.平衡式叙事,把裁决权留给观众。一个记者在调查中可能会在听到那些受过折磨的人诉说时,感到心头颤抖,或是面对一个撒谎的家伙会觉得愤怒。但是,重要的是说出事实。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一种道德责任。“叙事”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叙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方式。《新闻调查》也是用这样一种态度去投入每一个事件或主题的调查中,并把调查的过程和结果用电视调查文体的视听语言传播给受众。

推荐第5篇:校园新闻调查的报道

换届月,学生公益组织遭“冷遇”

6月,是xx学校内部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的换届月。然而校园内的学生公益组织却因为找不出“接班人”而焦虑。不仅干事不愿升干部,部长们也不愿竞选主席。权力的香饽饽在这里倒不受欢迎了。

桌上的手机再次响起,叶东(化名)看了看来电,不好意思地示意需要接个电话。这已经是采访过程中的第三个电话了。叶东是校内某学院青协组织的主席。他告诉笔者,马上面临学生组织换届了,即使是双休日也没办法好好睡个觉,不仅自己要接电话,还需要打电话做各个部长的工作,希望有人能留下担任主席。

活动多而“虚”

小金是叶东的女友,也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青协)的大一干事,刚进学校时,青协的学长学姐们的帮助给她留下了好印象,于是她和寝室的所有姐妹都加入了青协。然而,换届之际,双重身份也没让她有留在这个组织的想法。

“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很大。”她这样描述加入青协的日子。 “因为以前就觉得志愿者嘛,就可以帮到人。但是真正做活动的时候,就觉得这些活动很杂,效果也不大。”这是她不愿留在青协的原因之一。

“(活动)太虚了。”同宿舍的另一位成员补充道,“比如说有一个向宿舍里搜衣服(的活动),说是给狗做狗窝。这个活动就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就觉得不太值当。比如还有那个低碳环保系列。有个活动时熄灯一小时的活动。这种活动应该是全世界的,但是让我们除了一部分人去呼吁,也只是让桃苑关一小时的灯。”

院青协组织只是校内众多公益组织中的一个,社工学社、自强社、研究生支教团等等都是校内的公益性组织。单校内的青协组织有25个,加上社团性公益组织共计30多个。不仅如此,各班级及团委均会组织公益活动。

“学校内的活动基本已经饱和了。”青协主席叶东说,“我们学院的青协每月平均要举办40个活动,到志愿者活动月的时候达到80个。”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听着很吓人吧,我也没办法。我们学院青协一直是做的很好的,我也不想它在我手里砸了。”

正是基于大量的活动量,成员们往往被每个月这样那样的活动缠身,对自己所从事公益产生了怀疑。

即使是对学生活动不太重视的学院在志愿者活动月时也要达到40个活动。

“我们经常有“蹭活动”,就是可能实际上只要一个学院办就能完成,咱们就商量着署个名,出一小部分力。可能每个人平均下来,自己真正参与的是10多个活动。”这样“蹭活动”的方式成为青协完成大部分活动任务的有效措施。

“好活动太少了!”

“做活动是根本,没有活动就没有活跃性、影响力,组织就是散的。”南京一所高校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如是解释难留人问题。

“办那么多活动,大家真正能感受到的活动有多少。好的活动太少了。什么是好活动,首先,要能帮到大家的。第二,好多活动不是常态化的,而仅仅是这次办完就了事了。”信电学院的青协负责人解释其中原因,“这和校青协给大家一个考评有关。要求校级活动15个,联办活动10个,院级25个以上。大家就只好疯狂的办活动了。有些公益组织投入所以经历做一个活动,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换句话说我们的公益活动仅仅是浮于水上的。”

然而校团委在制定这样的制度时却看不见质与量之间的均衡。 文法志愿者外联部部长小歌,说起志愿者活动月时,有些激动,“你想,一天去(养老院)三批志愿者组织,这样不是在做志愿者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在摧残老人的健康!”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她被寄予留下当主席的希望,然而她却并不想留下。

制度制约公益

“公益本质上是一种自愿利他的行为,不合适硬性规定与服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龙永红老师在《高校公益性学生组织运行机制》一文中如此说道。

学校内的学生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有三类: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校青协组织,这三大组织分管各学院的学生会、社团和青协,而这“三巨头”又是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在每个学院内部又分设院团委,院团委对校团委直接负责,但也同时管理学院内的学生会、青协、社团。这样的分级管理又集中管制,使得这些学生组织既要听命于学院又要听从学校,却无法听从自己。

“有些活动大家都是在应付任务。” “这些活动是谁委派的?”

“团委啊,学院啊。”信电青协负责人说道,他认为青协算不上一个公益性组织,而是半官方的组织。

“今年青协做的材料超级多,学院里评,校团委也有,学工处有一个,校青协也组织评优。我们学院青协现在定位是社团。社联那边也要交材料。”

“可以选择不评选吗?”

“可以,不过不可能不评选,一般都通过学院下达通知,那就明显不配合工作,再说我们还倚靠他们“供奶”,不然动都动不了了。”

学校官方与学生公益组织间关系尴尬,而公益组织各方迁就,触角难以延展,这也使得同学们校内的公益组织失去信心,甚至贴上了“形式主义”的标签。

截止发稿时间,换届工作已经完成,外联部长小歌还是被说服留了下来,但并没有担任主席,而是副主席的位子,她觉得这样任务能轻些。

推荐第6篇:新闻调查10年特别节目观后感

《新闻调查》观后感

此次《新闻调查》节目是为了纪念栏目诞生十周年而准备的特别节目,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和结构安排等方面都与平常的节目不太一样,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将以这篇观后感来分析此次节目与普通节目的相同和不同点。

首先,它们的相同点如下:

第一、从节目类型上看: 通过观看此次节目,发现与以往的节目相比,它们都属于电视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揭示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都运用了独立报道和组合报道的方式,

第二、从报道的特点上看:首先,选才具有较重要的新闻价值,以往节目大都为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此次虽然不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但是对于这个栏目和栏目的观众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还具有深刻性,从新闻的表层向深层拓展,从事件向认知拓展,从事件本身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拓展。都具有过程性,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有所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趋势。说理方式,要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报道长于“纪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注重画面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说服力;遵循节目规律,服从栏目需要。

第三、节目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抽象的表达方式和说理方式,因此长于叙事。报道题材不能过于理论化,内容过于抽象,题材有传神细节,生动场景或个性化的人物。第

四、节目的各部分安排上,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精彩导视:撷取节目中精彩画面和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只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每期节目的标题要尽量中立。

每期节目都力求有一个精彩导视,精彩导视就是用简短精练的解说词把片中最有震撼力的画面和最有表现力的语言组接到一起,以形成矛盾、制造悬念,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演播室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待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是,不做评论。出镜记者现场调查:画面,同期声,解说,偶尔配乐—结构悬念重重引人入胜;回合之间有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三秒钟;结尾演播室:不固定,视需要而定。一般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主持人在演播室简单总结,最多一分钟,或报告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多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其常用的元素包括画面、同期声、解说词、字幕、照片、图表、影像资料、配乐等等

镜头组接的对剪手法,对剪是一种常用的后期剪辑的方法。《新闻调查》栏目中大量运用了这种方法。其中最突出的还是表现在片子的精彩导视中。对剪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不止一个人。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人在节目中说话,那么就有了对剪的可能,就有了流畅表达的可能。对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呼应,另一种是交锋。呼应是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持一致观点,他们的看法互相补充,相互印证,这种形式有利于观众对事件的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而交锋,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认识,观点背道而驰,这种形式有利于揭露谎言,澄清事实 。

精彩导视中的对剪还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声音和画面都剪得干净、利索。每一段话都很短,很简明,多为一句话,这样节奏就比较快,而且能听到多种声音。

第五、记者在深度报道中的采访方式,旁观式: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始终保持旁观者、目击者的身份,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背景和原因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了解,不介入事件中,更不因记者的采访活动而影响事件的进展。这种旁观式的采访是最常见最大量的采访方式。参与式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以记者的职业身份介入、参与到事件之中,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一员,在身处事件当中的同时进行采访报道。体验式: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以记者的职业身份,而是以另外一种社会角色身份介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一员,在身处事件其中同时进行采访报道。《新闻调查》明确提出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来完成任务。从调查的角度来看,编导,摄像、录音师也是记者,大家都在采访,但由于出镜记者充当了代言人的角色,因此出镜记者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既是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又要和当事各方进行全面、直接的交流,引领观众“亲历”调查行为。记者的任务,不仅仅是采访,还是亲身的体验,有细节、有行动、有物证,直接向观众证实或者证伪。

最大的不同之处,则是将节目全部移交演播室,将以前的节目花絮与采访栏目的记者结合。

采访嘉宾变为栏目的记者和以前参与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和嘉宾,通过它们的语言和以前的画面来见证栏目的变迁与发展。

何雪梦200810060210

推荐第7篇:新闻调查的叙事艺术

摘要:调查性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型,美国CBS 的名牌栏目《60分钟》就是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而调查性报道新闻节目的成功,往往又取决与它的叙事艺术。\"今晚请看《60分钟》的这些故事和安迪•鲁尼的评论”,这是每期栏目的片头主持人都要说的一句话,它用的是\"故事”一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对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对矛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对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就是以形象化的信息为论据,避免说理。

关键词: 新闻调查 叙述 故事化 情节化 情境化

调查性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型,美国CBS 的名牌栏目《60分钟》就是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而调查性报道新闻节目的成功,往往又取决与它的叙事艺术。今晚请看《60分钟》的这些故事和安迪•鲁尼的评论”,这是每期栏目的片头主持人都要说的一句话,它用的是\"故事”一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 美国CBS 《60分钟》栏目制片人史蒂夫来中国访问时看了《新闻调查》的节目,在他看来,《新闻调查》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可以与《60分钟》相媲美,是“中国的《60分钟》”,这无疑是《新闻调查》叙述方式已经走向成熟的一个有力佐证。新闻调查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一、主体故事化

故事是叙述的的第一要素。在电视创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从文学的层面来看,故事是电视创作的本体和核心,是对现实世界的符号化的表达。故事有两种形态:一是真实的故事;二是虚构的故事。当然,我们这儿讨论的故事是第一种,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就有真实性的特征。英美传媒业甚至是学术专著中都将新闻事件称为“故事”,将制作新闻节目称为“讲故事”。故事性是《新闻调查》选题的三大标准之一,指选题本身要有戏剧情节,要有可供调查展现的张力,要有展现矛盾冲突的空间,要“把新闻当故事讲”,关键是选题本身得有故事化表现的元素。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也能激发受众继续关注的兴趣。《60分钟》的缔造者、执行制片人唐·休伊特认为:《60分钟》能够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继承了一种\"叙述传统\",他说:\"我敢打赌,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以《村官的价格》为例,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新闻事件,竞选一个村主任竟要花费将近两百万元,在高价竞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新闻故事?叙事过程中,对事件矛盾各方分别采访的交叉剪辑安排在节目中形成了交锋和冲突。王玉峰和史明泽对不断提高的承诺金额的解释,史吉堂否认在选举现场看到现金与村民证实在场,尤其是采访过程中史吉堂的小姨子与百香草的争吵更是戏剧性的一幕,还有每年上千万的煤矿承包利润与给村里上缴八万元的这些矛盾,各种戏剧性冲突交织在一起,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的不同说法,是非曲直,观众自有判断。纵向的调查与横向的对比相为补充,铺展开来,让节目变得非常丰满。

二、故事人物化

一个故事要能够为读者所感动、所打动,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生动的人物形象。新闻调查独特的卖点就是探寻事实的真相,而探寻事实的真相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等方面的特征来展现,同时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等也通过独特的人物形象得到传达。马克思说:“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新闻调查》中,人物呈现出类型化的倾向。一般有三类角色:当事人、记者和专家,当然,在不同的故事中,人物形象是不一样的。它通过刻画“典型人物”来揭露事实真相,探寻社会本质,表现文章主题。所谓“典型人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能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某些共同本质的人物形象。这个“特定环境”,一方面指社会的大环境;一方面指主要人物生活的具体的小环境,主要是指各色各样的任务同主要任务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影响着、决定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于新闻调查是以声音、图象、文字、音乐等多媒体为书写文本,因此它和传统的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完全一样。形象和直观是电视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正是这种多媒体的书写方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迟来的审判》中值得称道是柴静对检察官的采访的

一个场面。面对柴静的问题,他说要抽口烟,然后面向窗户,背对着摄像机,通过背影可以看出他在擦眼泪。我们能看出他的无奈,因为从现有的法律规定,他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作为首届全国十大优秀检察官,他在真理与行政服从中两难的无奈,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一性和概念性。调查性报道就是“揭露一种被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新闻”,它的主要目的是探寻事实真相。由于新闻调查体裁本身的限定性,它不可能像小说或电影那样来塑造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它要服从于故事或新闻事件的主题表现。 这里,我要略述一下记者的角色。《新闻调查》的记者是“记者型的主持人”。在传播学中,传播者的可靠性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新华网记者在采访60 分钟资深编导哈瑞.莫塞斯时问道:“60分钟”记者的平均年龄多少?他说,差不多四十七八岁左右,过去差不多要平均60岁。麦克·华莱士87岁,为美国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工作了38年,前几天才刚刚告退。《新闻调查》相比而言,记者的平均年龄可能要小十多二十岁。我在这儿并不是要说《新闻调查》的记者应该老龄化,只是想强调我们在细节上应该向《60 分钟》学习,他们深深懂得黑格尔的名言:“同样一句话,在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年轻人的嘴里说出来其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在品牌塑造上,也体现出了差异化的策略。

三、人物情节化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节的解释是:“事情的变化或经过。”在叙事文学中,情节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电视创作中,它是联系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纽带。只有对结构的精细安排和布局才能讲好一个故事。“结构”指的是认识对象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新闻调查》通过记者对一新闻事件的调查,以求揭露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由于新闻事件背后的关系本来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要在45分钟之内向观众呈现事实真相,展示矛盾关系。要讲清楚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必须要有一个条理明晰的叙述线索来贯穿整个故事。新闻事件的叙述一般以线性时间推开,以时间线索上的顺序发展为主导,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追求情节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和故事的完整。

(一) 起

“起”,指文章的开头,这儿指的是节目的片头。节目的起,有很多种方式,主要有原因起和结果起两种。

1、故事以原因“起”的一般先介绍引子、提出疑问,这样就能够使观众产生悬念,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在《新闻调查》中,叙事者会利用一个结构性的悬念贯穿节目的始终来构建节目的整体框架,统摄节目的总体构思和主题。在节目开始向受众抛出一个大悬念,“故事”的情节随之展开。村官的价格主片头,“一次热闹的选举,一场金钱的角逐”的解说词,配以“村民、候选人、上一级组织领导人”的画面及同期声,这种矛盾的二元对立和碰撞一下子便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故事一开始便获得成功。

2、结果“起”就是故事首先就交代结果,然后在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从而揭示出事件的社会意义。东突恐怖势力罪行纪实片头以解说起,“十年以前的1992年2月5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这是90年代以来这个边疆城市发生的第一起暴力恐怖事件,也是东突恐怖势力针对无辜平民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的开始。许多人对此记忆犹新。”然后在分析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层层深入,直逼真相。

(二)承

“承”,即承上启下或过度,在节目中往往起到铺垫的作用。村官的价格中,“竞选双方出多少钱?到底会不会发钱?——钱箱的出现?——出钱竞选是否合法?”就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三)转

“转”指转折,这时候节目开始进入高潮。村官的价格中,话锋一转,直逼真相。“哪来的钱?—为什么出大钱竞选?”。观众眼睛突然一亮,结果发现候选者之争全是和煤矿有关,疑虑终于得到释然。

(四)

“合”,指节目的结局和片尾。村官的价格中,“虽然村民们从这次选举中得到了近两千元的收入,但是靠这些钱他们并不能摆脱贫困生活,老窑头村一千多口人需要的是一个真心实意带领全村致富的好干部,而这样的当家人本来是应该通过他们手中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的。” 结尾画龙点睛,使主题得到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情节细节化

情节细节化是指情节要落到实处和细节,细节往往决定节目的成败。精致细微的细节描写,可以成为一篇新闻报道的亮点,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在新闻调查中,细节是往往是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最能体现记者实力的地方。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的调查和没有细节的情节,新闻调查绝对不能说是真正的调查,只能说是一篇提纲罢了。可以打个比方,一位优秀的服装大师设计了一款流行服饰,如果不经过精心的裁剪和制作,那么它肯定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细节化在电视节目中,主要长镜头、特写、画面的组合和摄象机的“推、拉、摇、移、跟”来完成。镜头是电视报道语言中的重要词素,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形象化的细节也能画龙点睛地传达人物的本质特征和呈现出事物的真实面貌。有时,细节可以胜过语言和逻辑的力量,这是因为调查报告是以“用事实说话”为基本特征的。在《村官的价格》这期节目中,主要是广泛地采用了多种拍摄角度和手法,比如展现该村时的全景远摄,人物访谈时的双机拍摄,以及对采访对象多采用“过肩镜”等等。在细节上,对承诺书的特写镜头,对书记侃侃而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的特写„„另外,一些补拍(模拟)的镜头,比如选举会议前村民们连夜点灯的情景,候选人骑着摩托车去发承诺书等等,配以了相应的音响和画面,都起到了刻画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五、叙述情境化

叙述情境化指故事传播的独特的话语环境,是人物对话的语义场。帕洛阿尔托学派的学者认为:“任何谈话无论长短,都包含两种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关系分为互补性和对称性。”其实,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是相互表达、虚实相生的。在内容信息中,必然包含一定的关系在内。反之亦然。《新闻调查》主要通过大量的对话式采访和报道方式,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进行报道。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当事人、群众、记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谈话和事实信息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叙事环境,同时向观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在这儿,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记者是应该冷静的介入还是情境化地置身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思考。这里没有定论,需要看时机而论。在《新闻调查》的工作手册中,有这样的解释:“《新闻调查》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调查记者,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这个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记者在采访中既要倾听采访对象讲故事,又要引导其讲故事。因此,记者的现场判断力至关重要,缺乏冷静的判断就容易出卖自己的思想,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然而,在许多场合中,记者都是置身其中的,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命运和遭遇深感同情,对不平的社会现象表示愤怒等等。在广义上,记者的冷静也可以看成是情境,因为在此时他需要冷静。

有时候,叙述情境化不需要有声语言就能够传达,一个特写的画面就能够充分的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那些情感性因素极强的故事中,声音的缺失往往更能使人触目伤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双城的创伤》中,记者柴静采访心灵受伤的小学生时,并没有提出大量的问题,看到孩子伤心泪流的时候,或轻轻为之拭去眼泪,或拍拍肩膀表示安慰。此时柴静也被这种场景所感染,观众也为之感动,所有在场的人都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其实,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就是“叙述情境化”的最佳范例,当然也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取得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推荐第8篇:大运河新闻调查通稿0602

大运河新闻采访暨运河景观考察活动

北京通州发车

本报讯(记者董菁) 2010中国运河年组委会邀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和《中国企业报》等权威媒体,前往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进行新闻采访、考察等系列活动,于6月2日在北京通州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运河边上的“韩美林艺术馆”举行。

出席启动仪式的有: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委托副区长王淑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以及相关国家媒体主编、通州区委区政府领导和首都各界人士二百多人。

据记者了解,中国运河年组委会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有关媒体联合成立,旨在运河城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推动运河文化产业发展。

据此次新闻调查的总策划、中国运河年组委会执行主席张剑介绍:2013年到2014年为京杭大运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阶段,怎么样充分地利用好之前的这几年时间,提升运河城市形象和软实力,打造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代课题,必须调查清楚并与国家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各方进行研究总结,好的方面广泛宣传推广,不足的地方不回避、不轻视,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此次活动结束之后,要形成一部《2010中国运河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新闻调查汇编》,提供给国家相关部委制订文化产业政策时参考,运河城市管理决策者也可以从调查报告中分析比较各城市发展的优劣快慢,从而调整发展思路,更有效率地进入申遗的快车道,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为 600多个中国城市中的佼佼者。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降低,然而文化产业却逆势而上,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5月6日,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战略转型,国内外市场规模8000亿元,而2010年的市场规模预测更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事实上,对上述政策和数字最为敏感的是各地城市管理者,尤其是各市市长们。而运河城市因为依托于一条有着2500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更突显出发展文化产业包括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在北京通州区,政府已经把建成“北方水城”作为战略规划。

记者了解到,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许许多多城市,打“运河”牌的项目比比皆是。

另一种现象是:围绕着大运河而出现的负面新闻也屡见不鲜。前些年曾有媒体报道“京杭大运河河北段遭污染,村民癌症阴影下生活”的情况以及“污染的运河与浅水井”的负面消息。据报道,目前运河沿线许多地区随着工业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导致大运河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地区水质常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即检测结果在五类或五类以下)。许多城市只想着借运河作品牌文章,没有实心实意地为保护和治理这条黄金水道而采取更多的具体的措施。

据介绍,与此次新闻采访同时进行的还有中国运河年组委会组织的“中国运河景观大型考察活动”。 考察活动将沿运河城市宣传低碳理念和宜居观点,发现好的典型加以宣传。随记者采访团同行的还有著名作家、书画家、摄影家,他们将通过考察和采风,写运河、画运河、拍运河,创作出反映运河真实情况的艺术作品和纪实作品。

新闻调查和考察活动计划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每个城市采访考察1—2天,计划于6月25日前抵达江苏省苏州市,参加当日在苏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运河城市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和“中国运河景观评选”启动新闻发布会,并将在论坛和新闻发布会上播放记者采访各运河城市的影像。

6月2日,苏州市有关方面同时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运河城市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新闻发布会,向各界人士介绍了论坛的筹备情况。据了解,这届论坛的主题为“运河文化与商业繁荣”,由中共苏州市沧浪区委区政府、上海世茂集团以及中国运河年组委会共同主办。论坛将邀请运河沿线十多个城市的管理者、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出席,论坛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总结历史经验、共商运河城市发展大计,论坛结束将发表《2010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战略共同宣言》。

近日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抵达苏州,对苏州近些年来的运河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进行前期考察调研。他们将在6月25日的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论坛结束将编辑出书。

启动仪式上,韩美林为此次活动题写了“中国京杭大运河”牌匾。

新闻媒体索要电子版文件请至电:010—8586184285863642

EMAIL yunhezoulang@163.com

史小姐:手机:13910733301

推荐第9篇:《新闻调查·以生命的名义》

《新闻调查·以生命的名义》分析

(广电0802 杨柳叶青)

片子立论

《以生命的名义》以男男同性恋这一艾滋高发群体作为切入点,进而调查对其作为艾滋病感染的第二大群体存在的干预工作。

然而,看过片子后,存在的疑问是,片子重点并不十分明确,它既想要讲男男同性恋的问题,又想要通过其来调查他们作为高危群体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既有在片子中给人以对同性恋群体的隐约偏见,又想要给人们传递消除偏见的信息。想要两者兼得的情况下,或者说通过同性恋群体的切入点来反映艾滋病妨预工作,而且“以生命的名义”片名,会让人有这样一种印象:无论男男同性恋是怎样的群体,都以其作为生命的个体/群体的存在对艾滋病传播带来的隐患,多少存在偏见的意味,如若正常看待,何必强调需要“以生命的名义”来证明呢?告诉观众我们要在“以生命的名义”为前提条件下来接受这一事实吗?

记者表现

柴静:

她是电视机里那个有着光洁的高高的额头的女子,那个清汤挂面的头发不时地垂下遮住面颊的女子。柴静在采访中绝大多数提问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带着女性记者特有的温柔,用心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这使得她的新闻中有了柔软的一部分,柔软的这一部分,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对人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以生命的名义》中柴静问小江:“你为什么特别想让他唱这首歌(《我愿意》)呢?你觉得这首歌传达的是什么呢?”她让小杨在采访现场再次唱了这首歌,摄影师给了两人双手十指紧扣的特写,在略带沙哑的歌声里,观众感受到了同性爱人之间浓浓的爱意,这份爱与异性恋的爱情一样的美好。

然而同时,柴静也不缺乏记者刚性的一面,她不回避让人尴尬尖锐的问题,会不断地追问下去直到采访对象说出她想要的回答。片中柴静追问重庆市渝中区计生办的周生建:“这部分人(指男男同性恋者)是同性恋人群当中更为敏感的一群人,他们甚至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一个对象,你是一个政府的官员,你怎么来对待这个群体?”

片子的末尾柴静说道:“在这里(抗击艾滋的战场之上),科学、关爱、理解终将取代愚昧、歧视和偏见。”有着“新闻女侠”之称的柴静用她坚定的眼神,平静的叙述带给了观众波澜起伏的感动。

制作精良

《新闻调查·以生命的名义》在选题上就具有了天然的拉动力,同性恋群体,同时又是艾滋高发人群,容易吸引观众,将他们带入情感的意蕴空间。 1.提示视窗:

如今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实在难以让看电视的人心平气和。对任何节目来说,观众的流失可能就在一二十秒之间,如何把握前奏和开头就显得十分重要。

“他们(同性恋者)同时也是艾滋高发的潜在人群。比一般男女要高十几倍或者几十倍,风险从何而来?安全套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干预如何进行?艾滋病是一个很急的事儿,不能等。”短短二十秒的视窗,就包括了同性恋、艾滋病等敏感话题,节奏感强、内容紧凑,有紧迫感、有悬念,足以吸引观众眼球,锁定节目。视窗的信息量足够,让观众不仅知道节目讲什么,更应该让观众产生想知道结果是什么的冲动。 2.采访对象选择

正确选择采访对象对于一档节目来说至关重要,有时候一个人就能撑起一期节目;相反,一期节目也有可能失败在主人公的不善言辞上。好的采访对象能够将观众带入他们的情感空间,使观众在看节目时有较高的情感卷入度。

片子中的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艾滋感染者大玮、北影老师崔子恩,同性恋爱人小杨小江、同性恋者翼飞以及同性恋者的妻子小雯、同性恋浴室经营者阿国、曾经的同性恋性工作者小刘,还有我国在同性恋人群中进行艾滋干预的第一人张北川教授、重庆市渝中区计生办周生建,他们作为采访对象是“合格”的,他们的出镜和表达为节目增色不少。尤其是作为公开同性恋者身份的北影老师崔子恩,也许是特殊的职业身份使他在面对镜头时,“犀利”的语言表达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尤其耐看,“爱情、自由,公开地表达自己身份的一种空气和空间(这些东西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假如不能够提供,)那这种压抑、痛苦、绝望,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为社会一块永远解决不了的痼疾。”“(安全套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 3.叙事手法

《以生命的名义》这部片子,在说清楚事情、说明问题的同时把叙事层面向人物的心理层面深入。尤其是在对小玮、翼飞、小雯的采访中,记者对他们心理进行了层层深入地挖掘。柴静问翼飞:“你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一种疾病?”问同性恋者的妻子小雯:“(你发现丈夫是同性恋)那一瞬间有什么感觉?”“在你的描述中我也会去想象你丈夫的内心经历,他一定也过得很痛苦。” 4.镜头语言 1)“再现”手法

因为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许多是事发后进行的,所以需要处理好镜头语言,有必要用“再现”的手法把事件中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心理情绪呈现出来。

以《以生命的名义》片子开头部分为例,在回溯小玮认识同性男友和意识到自己可能感染HIV病毒的经历部分,因为事实已经成为过去,不能同步跟进主人公所涉及到的事件与场景,视觉化的表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片子穿插了一些“再现”镜头:过道里行走中摇晃的人影、地铁中濮存昕预防艾滋的广告牌,以及重现小玮去拿检验报告单时较昏暗的场景,这些具有表现力的心理情绪镜头的运用扩展了小玮的心理空间,镜头间的张力延伸人物当时绝望无助的心理情绪。

2)光影处理

片子中的镜头都有很强的纪实性,即使是象征性的空镜头也有很强的纪实感。光影处理上也颇有象征意味,很多场景的光影都能与当时人物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在采访同性恋者妻子小雯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暗色调的空镜头,如雨水冲刷玻璃、清冷的月光,借此来渲染采访者回忆与同性恋丈夫黯淡的情感生活经历。而在采访北影同性恋老师崔子恩时,穿插了植物生气蓬勃的空镜头光线明亮,烘托了公开自己身份的崔子恩对同性恋身份的正确积极的认识。

在整个片子中,对部分不愿正面出镜的采访者,节目并没有用打马赛克的方式对人物脸部加以处理,而是利用了采访环境中的光线对人物面部加了逆光处理或是将他们置于黑暗处,这种处理方式更显人性化。

推荐第10篇:药房大幅降低药价新闻调查

今年1月,××××药房有限公司公开宣布下属15家药店,1000多种常用药举行让利15%销售活动。3个多月以来,平均每天的客流量为2000人以上,销售额高达3万多元。今年一季度,共让利30多万元,占据了市区药品零售市场30%的份额。

4月1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坐落在迎春路上的××药房,只见店内人头攒动,等待交

款、刷卡的顾客排成了长队。

“××”何来如此大的吸引力?关键是价格便宜。记者看到:一盒芬必得在这里标价16元,而其他药店售18元。据××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学武介绍,目前公司举行的让利活动,使“××”的药价平均比市区其他药店低15%至20%,这就难怪“××”今年一季度,就卖光了他们4个月的药品存量。

降价空间从何而来

平均降价15%,这是××药房让利消费者的宣言。但××药房的降价空间,药品质量等,是大家都在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平价商品获取利润是赢在快速增长的销售量上。同时,激增的货物流量也成为零售商压低进货价的有力武器。××把国内家电业“国美”的包销买断操作手法移植到自己的经营策略中就很能说明问题。××药房经营的方式灵活:一是大都依靠自己的大采购量采用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并把所有可能的返还扣率直接一次性计算在药品进价中;二是现金购进部分药品,争取厂家更多的让利;三是从药厂采购其独家代理的品种。

降低运营成本也是××药房的主要措施之一。职员年轻化、精简部门设置、避免重复性建设和资源浪费等,是××药房的经营之道。

购进药品审查严格

对每个走进药店的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药品的货真价实。所以,“不售假劣药品”正是××药房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最大“筹码”。××药房有限公司在药品入库验收时必须把好六关:

一、审查供货方是否具备法定资格,必须持有药品经营或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及价格批文;

二、必须是合格产品,提供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三、产品必须有法定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

四、进口药品必须提供《进口药品注册证》和《关检合格报告书》复印件,并加盖供货单位印章;

五、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六、中药饮片必须有包装,要求每件包装上要注明品名、产地、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一位药企老板考察之后感慨地说:“进入××药房有限公司的网药品,把关程序之严格,比出口审核还严!”

只赚8%至10%的利润

“××”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让药品如此便宜?“××”总经理程学武侃侃而谈——

原来一般药厂药品毛利至少要有80%以上,甚至是翻倍。到了经销商手里,传统行规毛利至少也要在40%左右。而“××”是按照普通百货超市毛利来设置药品价格的,只把利润率定在8%至10%。其次,他们强化了采购、结算、计划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大大缩短了药品进化环节。“少一个环节,就必然少一些成本开支”。再有,为控制他们内部有可能出现的“吃回扣”现象,“××”在一线采购人员中采取经常性的轮岗制度,使药厂销售代表无法找到固定的内线推销员。此外,他们还限制采购人员的权力,采购人员不能制定采购计划。无权决定买什么药不买什么药;采购系统与结算系统分开,结算由库房、财务和总经理等至少3个环节共网同把关,同时,“××”还给主要采购负责人以一定的股权或期权,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互挂钩,从体制上确保他们对企业一片“忠心”。

服务也是竞争核心力

自1999年首家“××药房”开业以来,有许多老百姓反映:××药房的药品不但质量好,价格低,而且服务非常到位,真正做到了关爱百姓健康,把实惠留给了患者。

作为一个新开的药房,××药房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并率先开展了宽带上网刷卡业务,可使您能享受更方便、快捷的服务;药房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还推出了一套独特的“保姆式”服务,特地邀请××知名专家为老百姓免费咨询,让老百姓放心购药。同时,“××”还考虑到了药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对行动不便的患者,送药上门。这一带有人情味的社区服务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在店内他们花费5万元购买了专门的电热煎药机,为购买中药的顾客免费煎药。从早上开门,到晚上8点打烊,正常营业时间煎药机基本上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仅电费一项,药店每个月就要多开支一大笔费用,提供装煎好的药所用的包装袋,每个也要几角钱的成本。记者还注意到,药店还备有《中国医药报》之类的专业刊物供消费者阅

读。

那么,这些赔钱服务的结果是什么呢?程学武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药店从1999年创办至今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就已经拥有15家分店,经营中、西药、保健品5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可以这么说,赔钱的服务项目也是奠定“××”公司赢利的基础。

为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尽管来自市区药品零售

业的评论不一,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自从“××”开张后,目前市区药品零售价普遍下降了5%,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你们的行为比政府的行政手段还有效,这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在记者采访的市区市民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致认同“××”。家住园林路的姜田华在给“××”的信中写道:“谢谢你们为市区市民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请听百姓的心声,‘××’实在好,惠泽平民称好,希望‘××’更好!”

据了解,到今年底,××药房有限公司下属分店将从现有的15家发展到25家。分店除占领海陵、高港、兴化市及一些乡镇市场外,将扩大到姜堰、靖江、泰兴及周边乡镇。去年公司在泰东经济开发区征地23亩,新建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可望在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形成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一条龙服务基地。●

第11篇:傅剑锋:关于新闻调查技术

关于新闻调查技术、伦理与价值观的演讲

南方周末傅剑锋

先跟大家分享一道在我采访中亲历的“智力题目”。

2006年9月,我去调查被双规的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的故事。他因喜欢舞文弄墨模仿毛体,会写几句用政治标语凑数的古体诗,被奉承为“官作家”,更有郴州文人在当地文学杂志上写了“郴州官作家群体现象”以拍马。

很戏剧性的是,李大伦最后是在诗歌朗诵会上被湖南省纪委的短信叫走的。我自然很想看看他的诗文集《岁月随想》。据说此书李大伦很自鸣得意,曾向一些机关与中学强制摊派,我到了郴州后找了些官员与教师,结果都称根本没兴趣看,拿到书后就不知扔哪去了。但我稍稍用了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花了半小时就找到了这本书。大家想一下,我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

很简单,当他们说出“不知把书扔到哪里了”这句话时,我推想到,很有可能被一些门卫或送报人之类的,卖给废品收购站了。去废品收购站找这本书比较困难,但如果当地有旧书摊,废书收购商很可能会转卖给旧书摊。一问,郴州市内果然有几家旧书摊,并且很快就在旧书摊上找到了好几捆李大伦的诗文集。一个贪官的文之速朽真如人之速朽啊。

新闻调查的过程常常就是这样,从蛛丝马迹开始,一点一点地通过推理等方法,最终获得事件的全貌。

一、探求未公开信息的思维与心理方法

(一)思维方法

演绎推理

继续我们的故事,从故事里总结新闻调查的思维种类。

新闻调查的大多数情况,是调查被隐瞒的、或人所未知的信息。如何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是新闻调查中最核心的工作。

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推出个别”寻找线索的方法,在新闻调查中是最常用的。2004年3月,我就因为运用这种方法,挖出了国内其它媒体都没有挖出了上海一暴力拆迁烧死人的内幕。

2004年1月份,上海一拆迁公司,在半夜趁“钉子户”一家熟睡时,倒上汽油烧房,家中的儿媳一个虽然逃出,但两个老人被活活烧死。

这只是东方网上一则三百字左右的新闻,我连两个老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更不要说去找知道内情的老人儿媳了。那时上海市委书记是后来被称为大贪官的陈良宇,他指挥了严密的新闻封锁,当地媒体工作者对此事内情亦禁若寒蝉。到了当地,现场被封锁与盯梢,当事人被暗中转移走了。

怎么办?一般在找不到具体线索的时候,我觉得去了解当地一些常识性的社情特别重要,这常常会成为查找真相的大前提。

我先依据常识来推理,在一个地产商与拆迁户之间有宿怨的拆迁区,一般会有一些深悉内情的领头者,这些领头者一般消息最灵,在居民中人脉最广。找到这些领头者,就能找到这背后的内情,就可能找到这起谋杀案的真正知情者。

进一步推理,上海在安置拆迁户时,常常把他们安置到市郊。一问,那个拆迁区的几百户居民果然被安置到上海郊区,坐车去他们大约要三四小时。当时调查时间有限,怎么办?于是,我快速转换思维方式,问拆迁区周边的一些居民,他们称一些拆迁户怀念故居,经常会回来看,甚至掉眼泪。于是我就在那一带等,后来在一位修鞋匠的指点下,找到了几

位刚巧回来的拆迁户。能过这些拆迁户,又很快找到了他们的暗中“领头者”,又通过“领头者”找到了当事人。后又查了上海房价与地价利益的内情,作为这个事件的背景。这种思维方式在难度较大的调查中常常引领我走向“柳暗花明”。

2006年11月,我调查深圳二院烧伤科涉嫌巨额诈骗工伤社保基金的内幕就是这样的工作。

烧伤科的病人多是外地打工者,主要因工厂的爆炸、火灾等事故被送进医院。深圳政府强制要求工厂须为工人投工伤保险,政府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伤社保基金,由深圳市社保局管理。这些工人被烧伤后,主要被送到深圳第二人民医院,该院治疗烧伤为深圳最好。但深圳二院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对受治的烧伤病人制造大量虚假费用,甚至在电脑里设置了自动收费程序,即使事实上根本没有为病人提供那些服务。而病人这边,觉得不用自已掏钱,花得是国家社保的钱,只要能治好病,才不管医院多收了多少。当地媒体曾隐晦地提到,有两个烧伤病人就共被多收了160万元。但此事过去已有两三个月,病人早已出院,我该怎么找那两名病人?我先想通过医院内部线人查到病案室的病人档案与联系方式。但医院很警惕,即使内部人看这两个病人的档案,也要经院长批准。后来得知这两个都是外地来深圳打工的,于是通过暂住证登记系统查这两个病人的通讯资料,结果相同的名字有几百人。有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在徒劳无功地走人。

于是,我想到通过搜集常识性信息来寻找线索。通过访问一些烧伤专家,得知一些重度烧伤病人在出院后,一般还要再到康复医院治疗一至半年。又查到,广东有名的烧伤康复医院只有几家,最权威的是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下属的省工伤康复医院。而这些病人都是享受劳动保障系统工伤保险的,所以我推理出,那两个病人极可能还在省工伤康复医院。

我通过114查到广东工伤医院的电话,很快证实了我的推测,这两人确实还在工伤医院。找到这两个病人后,他们除了告诉一些零碎的信息,侧面证实医院存在巨大的收费黑幕后,却说不出任何证据,并且也对收费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钱是不是他们出的,是国家出的。比较幸运的是,几位省康复中心的医生还告诉了我深圳二院收费黑幕的历史,又进一步印证了我的调查,但仍没有确凿证据。

于是,我又向那两位病人反复询问,终于得知其中一名病人的工厂老板,垫付的部分医药费达20万元,深圳二院还没有归还。于是我推测,这名工厂老板极可能为了捍卫自已的利益,而收集有用药明细单、治疗费用单等证据。后来我果然在这位老板那里找到了详细的帐单与用药目录,为整个报道找到了坚实的证据基础。

这是典型的演绎推理的思路,找到大前提(出院后病人都要到康复医院去康复半年至一年),找到小前提(广东有哪几家康复医院),推出(病人就在其中一家康复医院)。在直接到不到调查线索时,这种思维方式常常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发散性思维与演绎推理的交叉运用

但在多数新闻调查中,单纯演绎推理常不足以解决问题,交叉运用各种思维技巧才是常态。

下面来讲讲我在采访中如何交叉使用演绎推理与发散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我在南方都市报工作时,曾做过“广西砍手党山村”的新闻调查,就是这个村庄的年轻人有上百人到珠三角来抢劫谋生,不给钱就砍人手脚,其残暴震惊珠三角。我决定要去这个小山村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年轻人走上犯罪道路。

我和摄影记者一起来到了这个偏远封闭的小山村,其实那时我们很恐惧,怕万一出言不慎,就会引来血腥砍杀。但职业感驱使我必须要去一探原因。

这个村庄极其贫因破落。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到城中谋生去了。我们背着包在村里观察与穿行,他们说着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只感到他们有些惊疑与敌意的目光。一位能讲点普通话的村人挡住我们,指着我们的背包问:“你们是不是来搞推销的?”把我们弄

得哭笑不得。

怎么办?根本没法和他们正常交流。可以去和当地政府打招呼,但他们很可能怕负面报道而阻止我们采访。也可以化钱请当地向导,但如果要去问村民问他们村年轻人大量犯罪的原因,是件让他们很丢脸的事,也可能被拒绝,甚至可能遭到暴力袭击。

于是,我就运用起了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我要和这些村民交流,直接交流的方式已否定,那显然要通过中间桥梁才能沟通。这就要分析乡村社会的结构,在贫困闭塞的乡村,相对容易沟通的是村干部与农村小学教师。而涉及到负面新闻,一般村干部的天然排斥会大一些,但他们掌握的乡村社会的信息与秘密却最丰富,他们的权威也最易说服村民接受我们的调查采访。我已经排除通过当地政府自上而下接近这些村干部的做法,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接近他们呢?

我想到是通过农村小学的教师。并且农村小学的教师也可能很了解那些到广东犯罪的本村少年的家境、教育等原因。

恰好,在当地就有这样的一所村小学。于是,我第二次去他们村庄时,就买了几箱牛奶,分给老师与孩子们。与这些贫困山村的教师一起聊天甚至为孩子上课,几天下来,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就逐渐说出了来意。他们告诉我,农村的极度贫困与教育落后,和村里年轻人到外地去犯罪很有关系:这些人到广东去打工,不少人只会写自已的名字,工厂根本不要他们,或者只能到血汗工厂做最低贱的苦力。不少年轻人对此无法忍受,在有一两人带去犯罪后,越来越多的人就被卷进去了。

老师们又把我介绍给村长与村委书记,于是我全面地了解到了那些犯罪少年的家庭,和整个村庄的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并且意识到在巨大的差距下,这些年轻人的心理失衡,以及因此带给农村与城市的深深伤害。后来就有了《砍手党背后的城市与农村》。

这篇调查之所以能成功,先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列出种种接近知情者的途径(途径有:直接接触、通过当地政府通过,通过当地向导、通过当地村干部、通过当地乡村教师)然后择优选取采访途径(取得教师信任——接近村干部——让村干部陪着记者了解本村犯罪情况)。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如何互补的,发散性思维在新闻调查中主要是最大限度地用来搜集各种可能性,找到其中一种有效的可能性后,用推理的方法来找到新的调查线索。

(注,在现实演讲稿里,还详细谈到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调查采访中常会成为神来之笔,但主要是靠记者个人的经验、直觉甚至天赋积累起来的,可以举很多例却难以分析与借鉴,所以本文的演讲整理就干脆删掉这部分了。)

(二)心理方法

下面我讲讲一下新闻调查中的心理战术。

你要从不愿意说内情的人那里掏出你要的信息,这就必须要用运心理战。心理战一定要跟据对方的心理特点,对有的人要以诚相待,对有的人要正面强攻以理服人,对有的人要侧面包抄或者诱之深入„„总之需随机应变。目的只有一个,让他说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我以今年五月调查的《神雕之死》和《中国贩卖野生动物地下黑网》这个调查,作为心理战的案例。

保护野生动物属青海省林业局的职权,这就需要和青海省林业局的两个下属部门青海省森林公安局和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局接触。

我刚去了解情况时,那里的工作人员对我很冷淡。我意识到,必须向林业局的最高负责官员说明我的调查的善意与必要性。通过一楼公告栏的“办公指南”,找到了他们的负责人在六楼。来林业局之前,我已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在交谈中能恰当引用国家的动物保护政策,也对青海省近年的动物保护工作谈了一些中肯的看法。这种懂行与坦诚感动了这位官员,

他帮我打了招呼,于是我就顺利地开始了采访。

这里需要说明,和级别较高的官员交谈,最好要有相关的知识准备,不亢不卑,以诚相待,就能赢得对方的尊重与信任。并且,涉及到对机构的采访,具体办事员由于怕事,往往会设置采访障碍,相反级别较高的负责人比较重大局,重事理。所以,如有机会接近高级别官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时省森林安全局的一位副局长接受了我的采访。和他沟通的很好,下班后他和司机要用车送我回宾馆。没想到,司机得知我是南方周末记者后,就向这位新任局长提起本报在多年前与该局产生过的一场误会,并劝那位公安局长不要接受我的采访。

当时那位局长的脸色马上变了,我没想到会起这样的波澜。这时,一个记者如何捉摸一个官员的心理很重要,他当时最怕出事,承担责任。于是我说‘局长,这个事情,第一是那些事过去那么久了,但我更希望大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第二是,我们做这个报道是善意的,我也跟你们领导说了采访的意图;第三是你的领导同意我进行这次采访的,你又不是擅自接受采访。”一番交谈后,他消除了戒心。后来我的报道也得到了该省林业局的肯定。

这次峰回路转的说服,就在于较好地把握了官场的行事逻辑与心理特点。在这次交谈里,最有效的一句是“你的领导同意我进行这次采访的,你又不是擅自接受采访”。

在另一次采访里,更有一位级别较高的公检法系统的官员,他一直不曾接受媒体采访。我多次的采访请求也被他婉拒了。

我就意识到对他的心理分析可能不够,就反复查阅他的一些公开资料,与了解他的一些官员交谈,发现这是一位很正直、注重清誉的官员。所以我想到,如能恰到好处地在他面前肯定他的正直与清廉,定会使他的戒备心大降。于是,我再次打电话给他:

“XX,我们南方周末很想采访你。”

“谢谢你们的关心,但我不想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很忙,对不起,我要挂机了。”“XX,对不起,我希望你能再听我说一句,好不好?”

“你说吧。”

“我知道你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想被宣传。我想诚恳地说一句,我来采访你,根本要是想宣传你。我来采访你,是因为像你这样的官员太少了,是因为我们想宏扬一种正气,是希望有更多的官员像你这样守住良心和责职,是希望老百姓在看到太多官员腐败后,能让他们看到一些好官,使他们更有信心”

听了我的这番说词,他沉默了好几次秒钟。然后说:“好,那你就过来聊聊吧。”

这次说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比较好地把握了他的心理特点。对一些一时不愿开口的采访对象,比较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多地搜集情况,分析心理特点,根据其特点找到沟通的突破口。

在有些时候,你直接提一个采访要求,可能会被对方拒绝。那你不妨绕个弯,先提一个比你实际想做的采访更难让他接受的采访要求,然后在他拒绝的时候,再提你真正的采访要求,那对方答应的可能性往往会更大。对一些在接受方面犹豫不觉的采访对象,我会使用这种心理方法。

有的时候,采访也需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需要铺垫,需要迂回,需要隐蔽目的访谈,对一些有意遮蔽信息的采访对象,我有时会有这种方法。

有的时候,还要善于抓住受访对象的心理弱点,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我在调查一些涉黑对象时,用这类方法比较多。

而对一些欺软怕硬的有势之人,往往要在你的心理表现的比他更强大;你说的理更能压服人;你掌握的人脉资源更能让他畏惧的情况下,他才能说些什么。挑战这些人,往往不只是靠心理方法,而是靠记者本人的气势,靠记者本人内心的强大。

但不管使用怎么的心理战术,都要注意遵守职业伦理。用职业一点的话来说,我们要在

获取信息和报道新闻中,时时警惕媒体暴力,尤其要警惕自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施暴者。

二、公开信息在新闻调查中的运用

前面说的方法主要用来探求尚未公开的信息。下面想要说的是,善于利用、组合与综合

分析一些公开信息,也常常会让一些新闻调查豁然开朗。我在调查深圳的高官女儿“妞妞”时,就是通过对公开资料的查索,发现妞妞这个一直在海外读书的小女孩门下,尽然有700多万的股本金。我是如何发现这笔巨额资产的呢?该女的父亲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他女儿主演的一部品味低下的电影强制要求当地中小学生观看,因此引来民怨。民间传言其电影资金来历不明。我得知拍妞妞主演的电影的公司叫梦想隧道公司。到工商注册局一查,发现该公司的董事长居然就是妞妞。该公开注册的资料上,还有其它数家公司作股东。我又把那几家公司在注册局的公开资料打印出来,结果发现这些公司里又有妞妞的干股。如此公司套公司地一路追查一下,就查出了这笔巨大的资产。利用公开资料,来寻找背后的秘密,其实是专家学者们用得最多的方法。如经济学家郎咸平,就是通过对顾雏军在股市公开的公司资料,分析出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历史学家们发现历史的秘密,除了直接的考古发掘,主要也是利用各类公开信息,例如各种文字记录,还有各种文化史迹。

所以在人人都可轻易获取的公开资料里,发现人所不知的秘密,更需要机敏,需要专业知识与学术能力的训练。

如2004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我通过大量检索历年资料发现,在大江大河的重大污染事件在近年急剧上升。又发现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工业布局,在急剧城市化的时代里,这些工厂被居住区包围的较多。还发现这和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的大背景密切相关。所以当时我在那篇叙评里指出,大江大河的污染在未来的重化工时代里将急剧增加,在这个时代条件没法改变的情况下,国家应重新规划历史遗留的工业布局。可以说,这篇述评是有预见性的,几个月后,国家环保总局就出台了重构大江大河地区工业布局的新方案。而此前其实我对环保并不懂行,是在几天内搜索了几百篇共几十万字的新闻报道与学术资料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所以,一个记者面对陌生领域并不用太担忧。重要的是,在意识到陌生后,即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与论文,学习并能迅速作出对有效信息的深度分析。唯此,才能有站到别人之上的判断,才能赢得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才能在庞大的资料中发现你所需要的线索与秘密。

三、调查技术与新闻专业主义

调查技术部分已经讲完。

但技术在新闻调查中远不是万能的,如果技术用得不当,就会变成坏东西。我认为,不管使用怎么的新闻调查技巧,都必须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制约之内,必须在新闻伦理的规范之内,更必须在法律规范之内。

遵守法律,这是最低的底线了。例如,我在做贩卖野生动物的调查时,如果我和他们达成了事实上的交易,就会变成犯罪,哪怕最初目的仅是为了报道。又如我在调查高官女儿妞妞家产时,在工商局注册局查她的公司的资料时,需要登记身份证。如果我为了保护自已,拿假身份证登记,这样可以保护自已,但却会因此构成违法。所以,我当时非常明晰地决定,一定要用真实身份,因为,一个记者只有完全使用合法的手段获取信息,才可以最好地保护他自已,用违法手段获取信息,最后可能反会害了自已。

坚守伦理的价值,我认为也应是使用技术的基本要求。时时衡量一个具体做法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出现新闻需要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冲突,以我的价值立场,我宁愿舍新闻而择伦理。因为,伦理的遵守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如果连人不是了,就不必奢谈什么职业了。

还是那句老话,一定要先做人后做事。技术如果脱离了这一点,就可能变成奇技淫巧,变成害人的东西。

这在南方周未内部也曾有过激争的案例,这个案例是因我的报道而引起的。

去年我报道了一个女教师,她是广东某贫困地区的女教师,家里母亲犯了很严重的妇科病,父亲得了很严重的肝病,两个弟弟在大学读书,整个家艰难不堪。这个女教师的工资还被当地政府拖欠。这个女人走投无路,她选择平常教书,周末到市区卖淫。在这个报道里,由于担心影响到这个女人的生活现状,我隐去了人名,又由于涉及的问题很尖锐,报社隐去了事情发生的具体城市。后来这在内部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我和编辑杨瑞春认为,我们为保护处在弱势一方的采访对象,而采访匿名的方式是合乎专业主义的伦理要求的。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同行的支持。

有人说,中国目前的新闻环境,要实现新闻专业主义是困难的。但我的观点刚好相反,我觉得中国现在有各样的限制,特别是政治的风险。而如果你比较好地遵循新闻专业主义,从法律到伦理都时时处处地坚持职业操守,哪怕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事,也因此可以把其中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这个演讲的核心是谈新闻调查的技术,但谈到结束处。我却想把技术的东西否定掉。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单纯去追求技术,去追遂所谓的推理、心理战术,那是会本末倒置的。技术只是“术”层面上的东西,术随道生,招随事变,无招胜有招就是因为把握了道的精髓。术为道用,道为内心的最高法则,这才是正当的。

就我自已来说,我前面说的那些个技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都是在工作中自然就应用而生的。

这些东西,是一个人学习各类知识后可自然生发的东西,是敏锐而富同情的心灵可自然觉察的东西,是一个人对于这个社会,对于这个人类世界的情怀里所自然延伸的东西。最好的技术,从来都是一个人根据自身特点生发出来的,常常会各有不同。所共同的,只有“道”的共同。

所以,“道”层面上的东西,才值得我们永恒追求。

(演讲后半部分的问答略。 本演讲录音的文字录入工作由暨南大学传播学研究生杨大正完成,特致谢意!详见最新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准记者培训教程——南方周末采编精英演讲录》)

第12篇:电视节目策划案 新闻调查栏目河流与村庄

《河流与村庄》策划案

《新闻调查》编导白云升

编导阐述:

黄孟营村地处河南省沈丘县,有763户、2471口人。十几年前这里绿水环绕,树木繁茂,宛如江南水乡。但是从1991年,49岁的王子财身患癌症死亡之后,村里接二连三地出现以前很少见的癌症患者,13年里已经有114人分别患肝癌、胃癌、食道癌、肠癌、肺癌、脑瘤等,其中106人已经死亡,最小的只有1岁,甚至有两户人家因为癌症已经绝户。同时皮肤病、偏瘫、天生残疾、不孕不育等也是多发病症,全村患有肠炎的人达到了60%以上,体质普遍下降。 究竟是什么原因把一个恬静、美丽的村庄变成了一个被死亡威胁的“癌症村”?原来问题就出在水里,村里的16个坑塘、300多亩水域通过环绕全村的三个干渠与沙颖河相连,沙颖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被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污水通过沟渠、坑塘渗入黄孟营村的地下,而村民们的饮用水都是靠七八米深的压井,污水和村庄里的疾病、癌症乃至死亡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是节目的调查主题。

1958年为了治理淮河、大兴水利,沈丘县在沙颖河上修建了槐店大闸,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灌溉了全县75万亩的良田,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粮食高产区。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上游的味精厂、造纸厂、化工厂、皮革厂大量排污,把1亿立方米的蓄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毒瘤,危害着全县130万人口,像黄孟营村那样被污染威胁生命的严峻状态在全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1995年以来政府环保部门投入大量精力治理沙颖河的污染, 1997年的企业排污达标、2000年淮河变清的“零点行动”沙颖河都通过了国家的检查,但是今天沙颖河的水仍然是墨汁一样的劣五类水——劣五类是污染最严重的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用于农业灌溉。到底是反弹还是沙颖河的污染一直如此?沙颖河为什么这么难变清?这是节目要给予回答的深层问题。

当地百姓有一个说法:河清希望在官清,官清之日,河清之时。“官清”就是政府部门要真的治污,而不是应付检查走过场,对百姓的生命健康不闻不问。为了发展经济,牺牲环境,牺牲百姓的生命健康,这种经济发展值得吗?又是在为谁发展?这是本片沉重的诘问。

关于淮河污染的反弹是近来媒体报道的热点,而实际情况并非反弹这么简单,水污染对淮河百姓的危害日渐严重,为了澄清事实,关注被污染威胁的百姓,本节目选取一个村庄作为个案,以社会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具体的观察与分析,通过科学的检测、客观的分析揭示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再从个案上升到全局,凸现治理淮河污染的迫切性,同时挖掘治污十年收效甚微背后的深层问题。

本片的基调是一种散文式的悲凉,希望通过影像、声音的烘托来实现。内在意蕴是深沉的诘问,希望通过人物的采访来实现。

结构提纲:

演播室:在河南省东南部的沈丘县有一个村庄黄孟营村,这个村庄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多,水渠、池塘连接成片,环绕全村,而且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很像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但是十几年前,这个村庄却开始被疾病和死亡慢慢笼罩。灾难究竟来自哪里?又是怎样发生的?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我们的记者来到了这个村庄。

片头:村庄被水环绕、绿树成荫,宁静美丽(早晨、村外全景),开车从村外进入村里(窗外景物),音乐(舒缓、悠扬、略带悲凉)

采访村支书王林生,站在因癌症一家4口全部死亡的门前讲述死亡情况,跟拍到另一家绝户的门前讲述。带领记者走访村民。

(一)黄孟营村的各种病症与癌症死亡的现状

1.采访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两个正在患癌症的(症状,患病时间、治疗情况),两个因癌症已经去世的家属(死亡过程、情景,悲伤、凄凉),一个偏瘫的家属。

2.解说:患病的人只能去全村唯一的一个医疗所,医生是村里的会计,以前在部队学了一些医疗技术。(村里人去医疗所看病、买药)

3.采访村会计兼卫生所医生王世文:村里最早出现癌症的情况,各种疾病的情况,治疗情况。

4.采访村支书:全村患癌症的总数统计,不同的悲惨情况,癌症增多是否反常现象,以前的患病情况、自然死亡率。

列出统计图表,癌症十几年来逐年递增的图示。

5.记者串场:一个原本宁静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出现这么多的疾病、癌症和死亡?十几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给这个村庄带来病魔和死神?依照公共卫生学的推理,像这种普遍性的患病和癌症应该是某种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食物、水、空气甚至是放射性的辐射。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在十几年前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二)各种病症、癌症、死亡与水之间的关系

1.采访村民、村会计兼卫生所医生王世文:村里十几年来的食物、营养发生过什么变化?周围有没有什么化工厂污染空气?有没有特殊的污染企业?对村里这些病和癌症的原因有没有过猜测?王林生讲自己的肠炎,怀疑水有问题,得病的人大多数离水很近。

2.记者串场:我们发现这个村庄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多,全村有16个坑塘、300多亩水域通过沟渠互相连通,环绕全村的又是三个大的干渠,整个水域面积占到了村庄面积的五分之一,尤其重要的是癌患者人都是临水而居,而通过采访调查,食物、空气和放射性性辐射导致村庄发生这么多癌症和疾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看来导致疾病、癌症和死亡的元凶很有可能就在水里。

3.采访村支书王林生:村里的水在十几年前发生了什么变化?列举污染给水带来的变化:水变黑了,变臭了,鱼没有了。

4.采访普通村民:怎么吃水的?七八米的压井水怎么样?(取水、厨房烧水、饮水)。

唱民谣: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

5.采访村支书王林生、采访村会计兼卫生所医生王世文:水污染以后的生活变化,全村疾病增多,靠近水的人家没有一户没有病的,体质下降,四年没有一个合格的兵。

采访周营乡人武部负责人:为什么黄孟营村的人当不了兵?以前的情况。 6.解说:黄孟营村概况,水被污染的情况(污染的坑塘、水渠,黄孟营村坑塘、水渠分布与癌症分布的关系图)。

(三)水里究竟有什么导致了村民的病症和死亡

1.记者串场:黄孟营村的污水给村里2400多口人带来了病魔和死神,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它和疾病、癌症、死亡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要得到科学客观的解释,有必要对水进行检测,于是我们提取一般人家七八米的水,15米的水,村支书家里最深的井40多米的水、坑塘里的水、干渠里的水这五种不同的水样,按照检测要求在6小时之内送到距离这里最近的阜阳市环保局和防疫站进行检测,看看这水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2.解说:送水样,检测情况(拍摄检测过程)

3.采访:阜阳市环保局和防疫站专家,国家权威的癌症、环境卫生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主任,国家环境卫生学会委员潘小川教授):五种水样都含有哪些成分?是否超标?会导致哪些疾病,和癌症有什么关系,污水是怎样进入人体、危害健康的?

4.记者串场:通过科学的检测和专家的分析,黄孟营村被污染的水和村民的疾病、癌症、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被污染的水就是死神的使者,那么这些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顺着村里的坑塘、沟渠我们找到了污水在干渠的总入口,再往上走,就是沙颖河,沙颖河是污染的来源。 5.采访沈丘县环境检测站站长薛跃华:沙颖河的水质指标和干渠的水是否相同?沙颖河现在的污染情况。

(四)沙颖河十年污染危害巨大。

1.解说:沙颖河被污染的历史,以前的水况,十年治污的过程,沈丘县槐店大闸曾经是全县民怨沸腾的巨大毒瘤。

2.采访环保卫士霍岱珊,沈丘县环保局局长刘加强:十年来沙颖河污染的故事,槐店大闸1995年积蓄了大量的污水,危害极大,民怨沸腾,但污水放还是不放由淮河管理委员会决定,沈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采访沈丘县水利局局长王怀民:沙颖河在

六、七十年代造福于民,槐店大闸水库灌溉了全县75万亩的良田,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

但是90年代之后的污染给沙颖河流域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危害:工业、农业、投资、财产,最重要的是生命健康,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患癌症去世。(同内容采访当地百姓)

4.采访黄孟营村支书王林生:黄孟营村疾病、癌症村民们无钱治疗,很多患者只有等死,同时给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光景凄惨。

采访环保卫士霍岱珊:根据你的调查,像黄孟营村这样癌症高发的村庄在沙颖河流域还有多少?怎么知道的?全县的饮用水是否都已经受到威胁?污水对沈丘县全县人民的健康危害有哪些?怎么解决?

5.解说:列出沈丘县全县死于癌症的人数统计,沿河的分布图,为了解决污水带来的饮用水变质问题,县里专门打了6口600米的深井供县城百姓,周围的乡镇有很多人专门跑来买水吃。

(五)淮河百姓期盼污水变清,但是为何总难变清?

1.记者串场:类似黄孟营村这样被死亡笼罩的村庄,很多距离县城较远,百姓不可能也买不起县城里的清水,但是这里的疾病、癌症和死亡已经触目惊心,再不想办法解决,也许面临的将是更大的灭顶之灾,怎么办?这个村庄的饮水问题、污染问题怎么解决?

2.采访黄孟营村支书王林生,村民:村里的疾病、癌症怎样防治?饮水问题怎么解决?打深井需要多少钱?算经济账,村里根本拿不出四五十万来打井。村里的污水怎么办?有没有希望变清?

3.采访沈丘县水利局局长王怀民:打深水井能否真正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地下水是不是取之不尽的,根本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淮河水能不能变清?

4.采访环保卫士霍岱珊,沈丘县环保局局长刘加强:自1995年以来国家投入了600多亿元进行治理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沙颖河在2000年的“零点行动”中已经通过了国家水质大检查,为什么现在的水质仍然这么差?上游的污染源都是哪些?是反弹还是一直就没有治理好?当地百姓有一种说法:“河清希望在官清,官清之日,河清之时”,这话怎么理解,水难变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怎么解决?

结尾:黄孟营村癌症患者、其他病患的艰难生活,即将面临死亡的还有多少人,最后死亡名单加照片滚动字幕(黄孟营村的黄昏、污水、坟头、凄凉的音乐)。

第13篇: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的品质

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的品质

【摘要】深度报道侧重于背景的介绍、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追踪和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预测。深度报道是新闻工作中常见的新闻表现形式,也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2003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改版,引人瞩目的是在晚间第二个黄金时段展播央视的七个精品节目。在播出的七个精品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只有一个《新闻调查》,这就使《新闻调查》这个存在了七年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关键词】 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

品质

深度报道侧重于背景的介绍、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追踪和对事 物发展方向的预测。深度报道是新闻工作中常见的新闻表现形式,也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深度报道是受众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趋势。常见的适合于深度报道的报道形式有:电视专题报道,也叫做新闻专题片或纪录片。它类似报纸的通讯、特写、长篇报道、调查报告等。一般是对比较大型、重要的新闻事实作深人、具体、详尽的报道,对发展中的重要新闻事实也可作比较全面的展示。作为央视的品牌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的节目具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一、高起点创立栏目核心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首期节目《宏志班》播出,拉开了中国电视史上一个时段最长的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序幕。创办者当初对这个栏目的期许是:“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为客观、系统、权威。”[1]事实上,从央视在寸土寸金的第一套节目拿出45分钟的时间(后来有过30分钟和40分钟的时长,现在又恢复为45分钟)来办这个栏目,而且是在周末晚间的第二个黄金时段,不能不说央视对这个新闻专题类的“航空母舰”节目抱有极高的期望值。从《新闻调查》七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基本上是秉承了深度报道的“深刻、理性、关注大命题”的精神实质。《新闻调查》在创办之初提出的口号是“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其意在探寻事物背后更深层面的内容,而且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关注那些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事物。所以在《新闻调查》最初的节目中,我们发现有关香港回归祖国(《香港首任行政长官选举纪实》)、重庆直辖市(《重庆——中国第四直辖市》)、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备忘录》)、环境保护(《淮河水》、《再访淮河》)等重大事件或问题都进入了《新闻调查》的视野,从而凸显出了一个深度报道栏目的权威和深度。

1998年,《新闻调查》又提出了三句话的理念:“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全面深入、国计民生改革话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新闻故事一波三折”,更加突出了它关注社会大命题的宏观视野。到了2000年,《新闻调查》又从人性化的角度在人物题材的深度报道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普通人走进了《新闻调查》,报道的是普通人,但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和历史感使节目具有了深层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2001年,它正式宣布了“探寻事实真相”的调查理念,开始“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2]。于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新闻调查》在近两年中涌现出大量的具有调查性报道特征的优秀节目:《绛县的经验》、《厦门特大走私案》、《走进文楼村》、《南丹矿难内幕》、《揭秘“东突”恐怖势力》„„这样,《新闻调查》的面目变得更加清晰:这是一个严肃的、以调查性报道为主要目标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

二、形式内容突出栏目特色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要保持主流媒体的品质,新闻类节目必须成为其立台之本。虽然一个崭新的新闻频道已经在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但是作为央视主要“面目”的第一套节目——综合频道来说,新闻类节目依然应成为其赖以存在的标志性节目形态,新闻是作为大众传媒而存在的电视台所承担的主体内容。所以,改版后的央视第一套仍然需要保留一定数量品质较高的新闻节目:原第一套中四档主要新闻节目《新闻早8点》、《新闻30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报道》,以准确及时的新闻时讯凸显央视一套的权威性。然而,只保留这四个新闻节目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不需竞标,毫无疑问地保留了下来,一个早间,一个晚间。

那么《新闻调查》的位置呢?正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新闻调查》的出现,事实上是弥补作为只有13分钟时长的《焦点访谈》在面临重大的或较为复杂的问题或事件时开掘深度的不足,而力图比《焦点访谈》“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为客观、系统、权威”。《新闻调查》的创办者当初的设想如今看来不难理解:对于像当年香港主权回归祖国这样的重大事件来说,对于诸如国企改革、农村发展这样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来说,一期《焦点访谈》无论是在叙述的完整性和报道的深度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而电视媒介线性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过多地采用连续报道的形式——因为报道的片段性和传播内容以及接受方式的顺序性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这样,创办一个容量较大,能够尽可能在一期节目中承载下复杂内容的电视栏目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所以,即使以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者赋予它的使命来考虑,《新闻调查》在报道内容和形态上的不可替代性也足以使它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新闻类节目中站稳脚跟。

三、严肃理性奠定栏目传统

那么,在改版后的央视第一套节目,《新闻调查》栏目究竟应该走一种什么样的道路,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节目形态呢?笔者认为,《新闻调查》仍然需要保持它的以严肃、深刻、理性为精神气质,以做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以现场采访为主要手段的电视深度报道形态。不仅因为这些内容是《新闻调查》传承至今的光荣传统,而且也决定于目前央视新闻节目的内部环境。就央视第一套新闻节目来说,《新闻调查》有其独特的价值。再来看央视7月1日正式播出的新闻频道,它所新创办的电视专题类栏目像《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是演播室访谈性节目;《社会记录》、《共同关注》在某种情况下类似于《焦点访谈》,而且更带有社会新闻的性质;《法治在线》、《每周质量报告》属于新闻杂志性节目,而且题材相对单一„„

综合这些节目可以看出,新闻频道的主要特色是:注重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注重新闻事实的平面展示、注重演播室访谈。相对来说,新闻现场的深入采访和通过新闻事实对问题探寻的深度则略显不足,而题材上则在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问题以及一些深层次的可称做“冰点”的问题相对缺乏„„这样,《新闻调查》的电视深度报道的优势就更突出了。

电视深度报道的优势在于它用活生生的事实说话,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来挖掘事物的深度。对于《新闻调查》来说,它最大的外部特色就是“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3],其优势首先在于大量的现场采访的鲜活内容。无论是对于事件的报道也好,或者是对于问题的探讨也罢,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是生动的影像语言,即现场的采访与报道。而对现场的生动报道,如果没有记者的深入采访,没有一定时长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对于新闻频道众多以演播室为重的新闻节目来说,究竟能不能做到对报道内容较长时间的深入调查,能不能做到在节目形态上运用像《透视运城渗灌工程》的记者那样翻入蓄水池、拔起下水管、询问当地农民、追问乡长那样的大量采访画面呢?演播室的专家采访当然能够把问题谈深谈透,但毕竟没有现场采访那样生动、有说服力而且令人印象深刻。深度报道的优势还在于它的深度,在于它现场到达的深入程度和对问题的追问程度。深度报道的产生和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得益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新闻报道内部在报道形态上的分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新闻事业传统的舆论和精神先导的内在追求,这使得媒体必然不会满足于仅仅对事实进行平面的报道和浅层的分析。所以,以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面目出现的深度报道就承担起了穷究事理、深挖本质的认识功能和精神引导功能。在众多栏目以快速作为新闻报道的主攻方向时,对于《新闻调查》来讲,那种对深度的追求,对新闻事业崇高职业理想的信念,是它能够保持独特个性的优势所在。

《新闻调查》不只报道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而且要审视它存在的现实环境和可操作空间(如《财权的变革》);不只把反腐败报道指向一个个“巨贪”,而且要深入到理想信念精神支柱的坍塌和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及弊端(如《厦门特大走私案》)„„这种对事物探寻的深度,这种理性的精神,这种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可珍贵的精神品质。深度报道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严肃和理性。严肃重在节目内容,理性重在节目的精神气质。在媒体日趋娱乐化、新闻也趋于轻松、娱乐的媒介环境中,一个新闻类的电视栏目面对着巨大的收视率诱惑和压力,保持自己的严肃和理性是必要的:既不能迫于收视率的压力追求娱乐化和刺激性的内容,又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掺入不应有的感性化内容。

《新闻调查》创办至今一直坚持节目内容的严肃性,而且曾一度把“理性”作为栏目的最高目标,这也是它能够作为央视一个品牌节目,被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电视深度报道今后的发展,仍然需要着眼于严肃的报道和理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央视国际《新闻调查》 P133 [2]央视国际《新闻调查》 P204 [3]央视国际《新闻调查》 P157

第14篇:苏北旅游市场开发协调机制建立的新闻调查

苏北旅游市场开发协调机制建立的新闻调查高国兴

苏北是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项王、虞姬、沛公故里,淮阴侯钓鱼台,汉画像石等等历史遗踪;第一悬湖洪泽湖,中华神秘净水骆马湖,化害为利古淮河,纵贯南北大运河等等水文化;淮海战役纪念塔,宿北大战纪念塔,新四军重建军部,彭雪枫墓园等红色史迹;沭阳花海之乡,泗阳杨木之乡等等生态文化,一幅幅旅游画卷正逐渐向全国和世界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连云港的旅游截止到2007年10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311万人次;徐州2007年1-10月份接待入境游客99925人次,同比增长16.5%;淮安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29万人次,年增长15%。

虽如此,然而专家指出,苏北旅游的整体形象还没有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建立起来,资源潜在的文化底蕴还没有发挥更大市场影响力,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重视资源建设忽略市场开发

翻检苏北地区各政府有关旅游发展文件,重视资源建设内容大于市场开发内容。发展旅游,重视旅游资源建设是没错的,旅游资源建设是基础,但市场开发同样重要,甚至超过资源开发。宿迁经贸学院商贸系主任单成功说,苏北的旅游经济还是政府主导型的,还没有成为市场拉动型的。以连云港为例。连云港2007年12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石湖生态园,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海陵湖开发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东海县安峰山水库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单主任分析说,发展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前期启动也需要政府投资发挥“引玉”作用,但配套旅游资源,经营开拓市场必须坚持企业运作。在政府引导后,应迅速转到市场开发上来。宿迁市政府发改委综合处处长郑玉超指出,旅游经济应是市场拉动经济而不是政府主导经济。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可以发挥规划、产业发展引导作用,一旦形成一定的“场”和“势”,政府就应该回归到市场管理的角色来,指导旅游企业进入,旅游繁荣最后取决于旅游企业的活跃与推动。

我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哈尔滨商业大学韩枫教授说,市场开发大于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也可以完全摒弃政府投入而采用市场化运作。市场运作的过程也是市场开发的过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宏观管理、政策导向管理。在发展旅游上,政府不能只算政治帐,还要算经济帐,算投入产出成本帐。大旅游观还没有转化为各地实际行动

江苏省提倡用大旅游观发展旅游。所谓大旅游观是指跳出小旅游圈子,充分调动所有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充实旅游内涵,扩大旅游的外延,把所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宿迁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杨崇祥先生指出,大旅

游观不应仅仅指所有社会资源都是旅游,还应包含运作层面,跳出小旅游思维圈子,在大的格局上谋划运作。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张华贤先生指出,现有行政区划制度(条块分割,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像一堵无形的墙,造成旅游经济发展的封闭性,约束了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实施;落后的观念则更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行政官员为了自身局部利益,不愿破坏原有权利关系,不愿外界干预区内旅游发展。徐州旅游局副局长阎书杰说,现在各地政府都是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做文章,谈开发旅游市场,如何发动当地老百姓参与旅游,如何搞“自驾游”,或者利用节日开发旅游市场。苏北是搞“节”最多的地区,如: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彭祖国际旅游节、“连云港之夏”、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中国龙虾节、泗阳杨木节、泗洪大闸蟹节、沭阳花木节、虞姬文化节、项羽文化国际旅游节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区域文化旅游运行特点。严格意义讲,苏北旅游还是各行政区下的区域经济。徐州师范大学硕士张小峰指出,这些过多过滥的节日一方面反映了苏北旅游经济的政府指导型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苏北旅游缺少整体性,没有形成整体的开发市场的优势。总体投入很大但并没有形成辐射全苏北的开发旅游市场的优势。每个节日的卖点还是区域性的。旅游是旅游者线与面的运动而不是点的运动。进行点的旅游卖点宣传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这也说是宣传资源的一种浪费。

市场开发不是面面俱到而应以点带面

有经验的军事家不是逢仗必打,而是选择能够带来全局变化的战役来打。面对苏北已经形成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生态文化系列的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宣传无疑是开发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市场专家也不主张是面面俱到。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是浪费宣传资源,而且有可能分解了宣传诉求的影响力。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长友说,苏北应主打历史文化牌,项羽、刘邦、韩信故事耳熟能详,项羽虞姬引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惋惜凭吊;这里又是周恩来的故乡,小说家吴承恩、施耐庵、刘鹗生活的地方,这里养育了汉大赋初祖枚乘,文献学宗师刘向,目录学始祖刘歆,名医家华佗等一代文化巨人。三大战役,国共两党实力在这块土地做最后较量。饮马长江,最后决战历来是人最为欣赏的一幕,最能引起人深思。所以历史文化卖点集中,对市场渗透力强。将经济学思想导入旅游设计中,把历史文化和在大的历史文化统属下的红色文化做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卖点,其他生态文化、水文化作为旅游消费的“消费剩余”设计,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似乎这样才科学、合理些。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唐庄村彭允好先生建议说,将苏北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以文学的笔法编写成册,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水文化与生态文化介绍,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以历史文化为主,以生态文化与水文化为副的立体旅游形象,通过以报刊、电视、广播、美术等形式大力宣传,介绍苏北。同时还要设计开发具有苏北共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现有硬件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苏北地区旅游景点建设在区域角度来看是可以的,但放在更大范围领域里看更多呈现趋同性特点。宿迁沭阳正打造从县城虞姬生态园经庙头镇苏北花卉中心到新河镇周圈虞姬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旅游带。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景点建设单方面看应该说规划、设计还是不错的,都以绿色、花木为主要内容,但从旅游带大的范围看,就缺少特色了。淮阴师院教授李罗兰说,旅游是从一个点到下一个景点

的运动,经济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映入旅游消费者眼帘的如果全是一个颜色和风景,那么他的兴趣会逐渐递减直至生厌的。宿迁项王故里周围布局是项王故里与真如禅寺,沭阳虞姬故里的布局也有虞姬禅寺。如此如出一辙,很难想象旅游消费者会有第二次光临这两个地方。在宿迁地区存在布局相同的旅游景点,相互之间是难以达到互补共同促进市场开发的。项羽与虞姬是不可分的人物,在布局设计上应有所侧重,使之发挥整体文化效应。宿迁经贸学院副教授沈晓昕说,旅游景点建设不应在孤立的区域内进行,而应建立在大的文化圈上。照顾到大的文化圈下的各个景点的特殊性与协同性。每个景点既是大的文化圈的子点,又都整体体现大的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每个景点在吸引旅游消费者同时也在为整个文化圈子获得更多旅游消费者服务。

文化定位需要统一术语

对苏北地区历史文化揭示,各个区域使用术语不一样。比如,有的使用“两汉文化”,有的使用“楚韵汉风”,有的使用“楚汉文化”。这些提法的不一致都直接影响了苏北这一地区历史文化对市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市场营销学讲究在营销过程中卖点要集中。很难想象,这五花八门的称呼对旅游市场会产生多大吸引力?消费者还得辨别这些文化概念具体的内涵是什么?是在哪个地区,是指什么时代。盐城宗教局的门熙鼎先生指出,可以想象各个景点使用的界定各自文化区域的术语从各自角度宣传自然会分解了各自宣传的市场影响力。淮安楚州区委书记赵洪权主张,在宣传促销上要有新突破。要跳出各自的小圈圈,与其他统属一个大的文化圈的景点或单位建立联合体,使用同一界定大的文化圈的术语。在此基础上提高策划水平和艺术,是强化宣传效果、降低成本费用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

建立苏北旅游区域协调机制是市场开发关键

宿迁市社科联副主席杨崇祥先生指出,强化苏北旅游市场开发,也有一个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科学发展观在苏北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应用就是由局部运作上升到整体策划,统一步子,建立苏北旅游区域协调机制。如何建立苏北旅游区域协调机制?宿迁经贸学院文化旅游研究课题组主张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协作合作高层论坛是最好的方式。课题组负责人,宿迁经贸学院副院长刘爱武指出,旅游文化是由若干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相互联系并与周边环境形成由点到片超越行政区域发挥辐射作用的客观存在。因此要将苏北文化旅游带做大做强,必须超越行政区域从而上升文化圈范畴进行系统谋划协调运作。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这为苏北地区文化旅游带纳入大的文化圈里谋划运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协作合作高层论坛其目的意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树立文化旅游整体观念,共同谋划苏北地区文化旅游格局,集中打造一个卖点,节约旅游推广资源,形成合力,催熟苏北旅游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域文化旅游协作合作高层论坛要建立在对旅游市场充分调研基础上,诸如:苏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和其他文化资源认知度调查;以往历史文化景点和其他文化带旅游客流量调查;苏北旅游市场软环境调查;现有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水文化“卖点”调查,等等。区域文化旅游高层论坛不要开成各旅行社合作的会议,应是区域行政官员、文化旅游研究专家、文化旅游企业共同谋划发展的宏观抉择会议。要集中研究探讨:推出什么样的理念?在

这一总体“卖点”下,各方区域如何传播各自的特色文化?在总体理念下与独立的文化内涵下如何进行硬件建设?研究编制总体理念下各分景区的宣传手册(单、图);协调各分景区的宣传活动,在总体宣传下突出各自特点,明确集中总体“卖点”宣传就是为自己争得旅游资源;研究打造龙头旅游企业办法,鼓励工业企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文化旅游整体策划设计机构,统一对外视觉;研究论坛举办形式及相关内容。

杨崇祥先生指出,要导入市场机制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协作合作高层论坛。苏北地区五个市政府联合主办,确立一家企业承办,确立区域文化旅游协作合作高层论坛永久性会址,这家企业经营这个会址,同时也是旅游单位,集中策划苏北旅游市场,确立各个线路名称,统一对外视觉,编制规划。根据总体策划和确立的文化圈指导各景区(点)建设。确立宣传策略。建立苏北一个权威性旅游信息平台。就目前管理体制看,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核心主体是行政区政府,对如何尽快建立这样的机制,民革宿迁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国华提议,合作初期,江苏省政府是倡导者和组织者。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倡导合作;建立模式,引导合作;制定政策,保障合作;组织协调,促进合作。用\"大旅游,大发展\"的思想指导区域旅游规划,实施共同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尽快促进苏北建立区间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旅游业的分工协作和关键性、全局性旅游相关问题进行协调。

(2007年10月)

发表《宿迁论坛》 2009年第3期

第15篇:记者如何专业——新闻调查的逻辑与自我局限的突破

记者如何专业——新闻调查的逻辑与自我局限的突破

——2012中国(上海)高校传

媒联盟暑期精英培训营专题讲座速录

主讲人: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2-8-279:00-11:30 a.m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记者如何专业?”,这也是我的一本书。那么一个媒体人如何突破自我局限的逻辑思维?概括起来就有以下几点:第一,把事情搞清楚,还原核心现场,也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第二,把人弄明白,人性非常复杂,去弄明白一个人你一方面要听他说,一方面还要去验证;第三,把调查做深入,挖掘出事情的真相;第四,把文章写扎实,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写文章的技巧;最后,把自己不断清空,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下面我来分条为大家讲解。

把事搞清楚

不要用一篇报道去理解整个媒体,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去判断一个人。现实生活是灰色的,黑里透着白,白中透着黑,因此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的去认知一个人,而是要用灰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记者就要淡定,永远不要轻而易举的感到吃惊,永远不要成为别人的脑残粉。对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搞清楚核心现场是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调查还原,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核心信源,尽量逼近现场。如何获取核心信源,核心信源包括物证和人证,我们要尽力找到有没有完整、未被修改、多角度拍摄的录像和文本材料,此外我们还需要人证,比如目击者和知情者。

第二步,获取基本事实,还原核心现场。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独立消息源对同一事实的描述一致,可基本确认事实;另外,三个角度的目击者对同一事实的描述一致,可基本还原事实;再者,就是接受遗憾,信源“污染”或信源断裂,被污染的消息宁可放弃。

第三步,核准新闻事实,应对宣传管制。掌握的信息是否支撑事实?假如采访的事实与宣传材料不符?宣传部门规定必须要写怎么办?这就靠我们的经验了,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说真话的“光谱”:千方百计说真话,关键时刻哪怕冒险也突破;说真话,但必须要保住饭碗,保证安全;有可以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迫不得已,说人所周知的假话;最坏的可能是主动地、创造性地说假话。

第四步,遵循专业规范,懂得规避风险。我们要时刻不忘客观、平衡、全面等专业规范;关键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兼顾微观和宏观事实;单一信源尽量不报,非要报道则采取“直接引语”。

把人弄明白,体悟生存心态

要理解一个人,特别难的就是走进他的内心。揭开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是人物报道的最高境界。比如特稿《体育冠军之死》: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超过160公斤的

才力麻木的呕吐着,毫无尊严的死了,在生前最后四年,他的工作是辽宁省体院的门卫,在他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他不仅受困于运动生涯带来的各种痛苦的顽疾,更受困于家庭琐事、地位落差和生活压力,而更根本性的郁闷,既来自两个地方、两个时代的寂寞与喧哗的对比,也来自于他一生都无法脱离的举国体育体制。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往往只关注具有戏剧性的外在现象,却不关注人的内心,我们总是倾向于向别人掩饰自己的错误。记者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很多人认为记者可以行走各地,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但我听过最有道理的解释是:记者是通过不断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而且能把这种反省和公众交流,从而变得越来越成熟,这种生命体验非常值得。

在这里为大家说说国内著名特稿记者李海鹏的特稿采访心得:(1)非同寻常的细致采访,甚至啰嗦到极点,采访对象是经常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问那些问题,但这样做会感觉到你的诚意;(2)采访务必要拿到出乎自己预料的收获,如果采访结束,发现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那么说明采访不成功;(3)真相总是超乎想象的,没超乎想象,说明不真实。

此外,人物报道也讲究策略:(1)搞清楚一个人的“前世今生”(社会化过程),只有了解这个人你才能写出来让人感动的报道;(2)理清人际关系和行业状况(交往与行动),要了解采访对象在和谁交往,在什么行业工作;(3)性格决定命运,把握人物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努力揭开他性格中的秘密。在生存状态之外,更要关注生存心态,比如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他的行为是反常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人就要去了解他反常行为背后不反常的思纬逻辑。

把调查做深入,逐步逼近真相

要想把调查做深入,首先,要超越事实,抵达真相。新闻的功能在于告知大众事件的发生,陈述事件显现在外的一些事实,真相的作用则是在于揭露时间背后隐藏的事实。其次,掌握报道路径:时空搅拌机。做一个报道首先要搞清楚核心事实,把它比作鸡蛋黄;然后我们要走向深度,我们要有一个鸡蛋清来容纳更多的关联事实;此外我们还要有时空的坐标,回顾历史,追溯背景,联想未来。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知未来,关注采访对象的交往空间、行业状况、活动区域。写一个深度报道就是要把事实放在时空搅拌机里搅搅搅,总能搅拌出深度。

把文章写扎实,文本如何创新

在《在一份苛刻的报纸给一个刻薄的编辑写稿的生存守则》(曹筠武)中写到写文章的大忌:(1)陈词滥调;(2)滥用数字,巨大的数字是抽象的,如果众多数据同时袭击读者的话她们只能选择放弃;(3)滥用副词;(4)一成不变的语态和节奏;(5)过度煽情和过度用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们一起哭,而是忠实的反应和呈现。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个好的开头,结尾同样重要。什么是好的结尾?一声叹息,一阵沉默!好的结尾往往是用来抗拒结尾的,好的结尾可以让文字在纸上结束了,但可以在读者的心里继续。文本的写作是永无止境的,可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把自己不断清空,坚持专业反思

苏格拉底有句话,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清空,然后才能不断进步。做到放空自己,有以下几条规则:第一,突破局限,克服偏狭。

审视自己才能去正视他人;第二,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有人说一个优秀的记者会具备以下素质:对某个专业领域非常熟悉、有远程工作的能力、对社会新趋势非常敏锐、能写出好的故事吸引读者、充满个性甚至带有比较夸张的性格。第三,持续反思,追求专业,当代专业记者角色定位的三标准:险象环生不自我悲情化;明白力量有限、慎言真相,不自我神圣化;批判权力滥用、制度缺陷,却不会自我道德化。所以不要盲目的崇拜什么人,也不要悲情,因为这些都不能让你在自己的领域有什么突破。总结一下,记者如何做到专业?首先要价值认同,坚持公共利益智商;其次,做到真实、专业、客观等原则;第三,角色定位,先做记录者,再做影响者;第四,要有自主意识,保持独立人格和反省精神。最后送大家一句格言,求知若渴,虚怀若谷!

提问环节:

问1:我们这里面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张老师能不能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和新闻专业?

答:前段时间我们调查了中国最优秀的149名记者,其中学新闻传播的只有三分之一。他们的专业主要以文科专业为主,法律、中文、哲学等,极少数是理工科。要想两者之间有交叉主要是专业领域的结合,如学法律的做法治报道,兽医做医疗报道···此外,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文字记者,而是在报社各个部门定向发展。

问2:老师您好,我想问如果想做一个好的记者是否需要改变性格?另外,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怎么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答:改变性格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去定向发展。比如一个内向性格的记者更容易让被采访者放下心里防备,而对话访谈则比较适合外向性格。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做什么事情,请记住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能多去问一些最好,多去质疑,多思考,实践的多了自然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16篇:策划书

中国消防日宣传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1年11月9日

目录

一.活动简介 二.活动前期准备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时间地点 五.部门分工 六.突发事件的处理 七.活动预算 八.活动负责人 九. 预计影响 十.活动资金来源

一.活动简介

通过宣传消防的知识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应急救人和自救的方法。同时让同学们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用火用电。 中国消防日的由来:

今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119”消防日,说起把11月9日定为消防日的由来,还是与火警电话号码119分不开的。因为11月9日的简化写法是:“

11、9”,同火灾报警电话号码“119”极为相似。确定11月9日为消防活动日,可以加深人们对“119”火灾报警电话号码的记忆。从11月9日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便开始进入冬季,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因此,从这一天起开始开展防火宣传与检查,大力宣传119,使119深入人心,我国的火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报警早,损失小,伤亡少。因此,万一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求救是最要紧的。

我国统一规定火灾报警电话号码为119,始于1982年,这是吸取了日本的经验.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1950年就开始采用119为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我国宝岛台湾火灾报警电话号码也是119,始于1970年。

我国的119台,不仅是一部电话,而是一套先进的通讯系统,它可以同我国国土上任何一个地方互通重大灾害情报,还可以通过卫星调集防灾救援力量,通过电话可以随时向消防最高指挥提供火情信息,119台实际上是一个防灾指挥中心。 二.活动前期准备

印制中国消防日的宣传单和制作宣传板报 组织同学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 准备活动所需物品 三.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设计宣传板 OCEF组织有特制的宣传板报,可供直接使用;

2.设计及复印海报和宣传单可参考OCEF组织的特制海报和宣传

单;

3.大力开展内部宣传

4. 在全校组织对消防安全知识的的宣传。(二)活动实施:

1.11月9日前完成前期安排工作,制作条幅,宣传海报等并组织给志愿者做消防方面的培训;在11月7日开始就分批发放一部分传单,贴上宣传海报。

2.11月9日(周三)正式组织宣传活动,宣传板放于礼堂前,志愿者派发宣传单,在礼堂门口放上四张书桌,书桌上铺设横幅,并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开展的意义,部分人发放传单,发放棒棒糖; 3.邀请同学往条幅上签字,由专人负责管理工作,签字的人可以得到一个棒棒糖,便于该活动的长期开展。

四.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于11月7日至11月9日为期三天,7,8日两天就开始发放传单,进行活动宣传。在11月9日正式进行活动日宣传。

3 五.部门分工

外联部:拉赞助。派出7个人发传单,3个人发棒棒糖。4人搬桌子

宣传部: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派出3个人去贴海报。 策划部:负责本次活动的策划。活动结束后收拾物品。 咨询中心:活动中照相。

六.突发事件的处理

如果无人问津,则志愿同学需主动介绍。由普会成员4人维持秩序

七.活动预算

横幅 2条 54元/条 宣传海报 2块 30元/块

宣传单一类(A4纸张)500份 0.20元/份

棒棒糖200份0.50元每个 马克笔5支

三元每支 书桌3张 学校提供

合计:2*54+2*30+500*0.20+200*0.50+5*3=383元)

八、活动负责人 小刘

九、预计影响:

1、增强广大在校大学生的消防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倡消防文化;

2、配合消防日活动主题;

3、带动身边的同学,把消防意识切实的融入校园;

4、弘扬志愿者精神,扩大了我院青协在全校的影响,达到“双赢”的效果

十、活动资金来源

备注:7,8两天的宣传内容

11月9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119”消防日,为

宣传消防知识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应急救人和自救的方法。同时让同学们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用火用电。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于11月9日在三食堂门口开展中国消防安全日的宣传,当日会有消防演习。希望广大同学能来参与。有礼品赠与。

青年志愿者协会宣

2010年11月7日

2010年10月27日 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激励学生们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活动中对同学们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我校将在五月举办“唱响红五月”为主题的大型歌咏比赛。

一、活动主题

唱响红五月

二、参赛人员:

全体队员(原则上要求各班全班参加,个别特殊情况除外)

预备年级合唱队(只参与表演,不计入评奖)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1、演唱内容:

内容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自选一至二首。

2、选择歌曲的难易程度适中。演唱时间在3分钟——5分钟

3、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独唱、小合唱、齐唱、大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4、大合唱参赛班级必须要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5、参赛班级自备伴奏带或找人现场伴奏,不能无伴奏清唱。

6、演唱者着装要统

一、整洁、美观、大方。

7、各班推荐1至2个节目进行校级比赛

四、评分标准:

1、演唱的歌曲必须完整流畅,无中途重唱、停唱现象。(4分)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

2、演唱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合唱声部间声音要清晰、和谐。(2分)

3、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具有良好感染力。(2分)

4、能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2分)

注:评分最后结果以1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

五、奖励办法: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六、比赛时间

5月12日前,各个班级上交参赛曲目及歌唱形式至音美组。

5月19日(周五),在音乐教室进行初赛。

5月26日(周五),在阶梯教室进行决赛。

七、活动要求

1、活动由校政教处、团队总负责。

2、各班主任明确提出节目内容、服装要求、音乐设备等,注明节目思想内涵、表演时间、活动形式等,形成简略的文字材料。

3、邀请音美组负责节目筛选(包括初赛、复赛)。

4、希望充分发挥各班力量,形成集体参与的局面。

5、邀请信息组做好决赛主赛场的各方面组织和协调工作。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型歌咏比赛策划方案》相关的文章。

第17篇:策划书

策划书

为了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就业意识,也给同学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学生会实践部计划举办“职来职往”活动。本次活动是我政法学院首次举行的大型赛事,旨在增强各个团队的凝聚力,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热情。在学习之余了解就业形势,注意各种才能的挖掘,培养,展示,同时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升华,为美好的大学生活留下灿烂的一笔财富。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职来职往活动将会非常成功,而我们政法学院的同学们会一如既往,勇往之前,发扬拼搏精神,去卫冕那荣耀的奖杯。 一:活动目的:增进同学们的就业危机意识与就业能力。 二:活动整体方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工作人员:实践部

参与人员:全校师生

三:活动开展形式:文体竞赛

四:具体方案:

(一)宣传: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制作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组织实践部成员提前一周到各班教室宣传,规定各班负责人统计各班报名人员。统计完后尽快交给活动负责人。

(二)提前申请好教室,估计好最大的人数防备人数过多造成比赛现场混乱。

(三)赛时具体安排:

(1)评委最好邀请一些公司的人事部专业人士担任,以给出合理建议。

(2)实践部找出专门人员负责计时,主持人,赛场总负责人,沟通裁判与主持人员,计分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人员。为裁判准备好水,打分表,笔等。

(3)提前进行赛场的美化,装饰工作,安排专人在赛场门口进行登记工作。

(4)可以参照职来职往节目,除必要主持人外,可以设立一个Mr.job来现场讲解和调侃以增加活动知识性和娱乐性。该人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建议专业老师担任。

(5)可以设立一个撑腰环节,即参赛者找自己满意的人在参赛时向

评委补充介绍自己以及替自己解答一些自己现场想不出的问题。

(6)参赛人登场时可以有一定时间的才艺表演环节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最好不超过三分钟。

(7)评委的选择最好是涉及尽可能多的专业方向。以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问出不同问题,全面社会上不同专业的人员需求。

(8)活动两大环节分为参赛者自我介绍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自我介绍可以是PPT或VCR等。

(9)活动设立奖励制度,除有学分奖励之外,还可以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参赛人员要求:

1、着装整齐朴素自然;仪态大方得体;形象端庄;精神饱满。

3、普通话标准流利,发音标准;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表达流畅自然,激情昂扬;肢体语言运用适当,生动活泼;语言用词专业规范,节奏韵律感强。

4、PPT,VCR结构设计新颖,美观简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明了。

5、逻辑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强,趣味性凝聚力强。

六.活动流程:

比赛分为初赛,决赛。初赛选七只队伍进入决赛。奖项设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

1.主持人 致开场白,介绍比赛评分规则 ,主持人宣布嘉宾致辞。

2.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参赛选手按分组情况依次进行讲课展示,评审 团对每组成员做出相应的评价和评分。

3.评审团统计并公布最终比赛结果,并由主持人宣读。

4.颁发荣誉证书

5.主持人致大赛结束语

附:评分规则:总分十分,每位评委一分。

表述流利连贯,有渲染力——0.3

PPT,VCR新颖美观,重点突出——0.3

应变能力强,机智自信——0.3

裁判印象分——0.1

裁判应视现场情况酌情打分。

初赛时裁判可放弃打分权利力保一名自己中意的选手进入决赛。但在决赛中并不适用。

第18篇:策划书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考研行动协会

参观研究生实验室活动策划

一、活动名称:参观研究生实验室

二、活动主旨: 为了使我院参加2011年考研的同学能够对自己所报的

专业(尤其是报考我院的各个专业)的日常学习、科研方向和就业前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大家的考研之路指明方向。

三、主要参加对象:在校学生

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1年3月12日上午和2011年3月13日上午9:00~11:00

地点:生化楼研究生实验室

五、活动步骤:

(一)活动前准备:

1.在活动举办前召开协会内部会议,讨论并研究活动的具体分工;

2.办公室负责写活动申请表;

3.学习部负责写活动策划

4.宣传部海报宣传活动,通知活动举办时间 、地点以及活动内容;

4.技术部负责展板的设计及活动照片的收集;

5.活动部负责联系老师;

6.各部门值班摆展板。

(二)活动过程:

1.参观我院四大研究生实验室 :植物学、动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

学、生态学。

2.届时实验室老师不仅会为大家介绍本专业的日常学习生活,科研前 景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事宜,还将为大家演示一些大型科研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活动后的安排:

1.协会内部进行总结,讨论分析活动不足之处。

2.办公室尽快完成活动总结暨通讯稿;

3.技术部将活动总结、照片上传至协会网站一起交流学习。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团委

大学生考研行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19篇:策划书

“感动、感知、感谢——让我们都行动起来”

——向刘普林学习主题班

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多层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意识,懂得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 ,做一个像刘普林一样自强不息的人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12年2月27日 晚20时

2地点:2教507

三、人员安排:

1纪检委员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2团支书和生活委员负责拍照

3班长组织活动现场秩序

四、活动流程

1、介绍环节:①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及目的。②主持人介绍刘普林同学以及他的事迹③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刘普林同学

2、展示环节:请若干位同学对刘普林的先进事迹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自身的感触

3、互动环节:10分钟时间让同学直接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感动和感恩行为

4、活动后期计划:(主持人介绍活动后期的计划以及注意事项等)

①感谢祖国的培养

(1)每一次升旗仪式每位学生要认真参加,认真听讲国旗

下讲话,不能缺席。

(2)组织学生认识《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3)了解关于祖国的“世界之最”,如科技、军事、文化、

人文等有关资料。

②感谢父母的养育:

(1)放假回家多帮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帮厨洗碗、

洗衣物;给父母客人敬茶;随父母探望长辈、亲戚。

(2)寄给父母长辈一封《谢谢您,我的......》感恩的信。

(3)有条件的随父母长辈工作一天,感受父母长辈的辛勤

劳动。

③感谢老师的教导:

(1)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替老师擦黑板。

(2)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写一

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遇到老师和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您早”、“您好”),逐步培养自己的礼貌习惯。

④感谢他人的帮助:

(1)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

(2)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

(3)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

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心情。

5、欣赏环节:在音乐的伴奏下,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关于感恩的文章。

五、活动经验总结:

活动为期一个月之后,班委开一次会议,检查此次活动的成果,同时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并整理好活动材料。(总结报告另附)

机自1116班2012年2月15日

第20篇:策划书

策划书名称

2012年4月计算机系“卡啦ok比赛”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通过参加卡啦ok比赛来展示才艺,突显自己。 活动目的:

才艺展示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能力等各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前一届 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迎来了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又一届“卡啦ok比赛”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希望同学们能在准备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深化相互的友谊,达到进一步融洽学校氛围的目的。

活动时间:

第一次彩排:3月20日晚18:20(18:30开始)

第二次彩排:3月底晚8:20(18:30开始)

最后比赛4月5日1晚8:20(18:30开始)

活动地点:

本部学术报礼堂

活动展开:

以宿舍为单位参加,必须男女搭配,人数不能超过30人,必须歌和伴舞。

先由系里面的干部统计上报的节目个数和人数,然后安排节目的先后顺序。

在3月20日进行第一彩排看看效果,在对节目的顺序进行调整。

在3月底进行第三次彩排,完全定下节目的顺序。

最后是4月的最后一次演出,由评委评(系学生会干部、老师)选出一名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若干优秀奖。

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系里的学生会干部、老师、领导、计算机系的全体学生。

《新闻调查策划书.doc》
新闻调查策划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