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执行读后感 范文

2022-12-30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铁血强宋》读后感

《铁血强宋》读后感

2010年2月我局开展“读书月”活动,我积极响应号召,精读黄如一著《铁血强宋》两遍,并结合以前所读《宋史十八朝演义》和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等书,对宋朝这个长达三百二十年的朝代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现将其汇总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起宋朝,儿时的印象是这样的:不管是在评书《杨家将演义》中,还是在评书《岳飞传》中,当朝皇上都是昏君,朝廷上下奸臣当道,爱国将领在前方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还要不时提防后方的冷箭。杨家将先后受外戚和奸臣欺辱,最后落得男丁全部战死,十二寡妇还要西征;岳武穆父子干脆直接被奸相秦桧陷害,惨死**亭,直到新皇登基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中学历史学到宋朝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疆域方面上不及汉唐,下远逊明清,更不要和横跨亚欧大陆的元朝相提并论了。最可气的是对外一味求和,总是用金钱和维持短暂的和平,对辽国是岁赐三十万,对西夏是岁币二十万,对金国是岁币二十万(后增为三十万),即便如此,最终还是难逃被蒙古铁骑灭亡的命运。只有宋词可与唐诗并称,算是三百二十年屈辱史中的一抹亮色,这还是宋朝宽待文人的结果,是宋朝文弱的一个佐证。

《铁血强宋》分五部分讲述了宋朝建立和局部统一,以及宋朝与辽、西夏、金和蒙元的战争,展现了宋朝战史的全貌;用个性的语言再现了杨业、曹彬、李继隆、范仲淹、岳飞、孟珙、文天祥等铁血战将的英雄威仪,还原了一个钢筋铁骨、热血熔金的宋王朝。

读罢全书,结合《宋史十八朝演义》等辅助资料,对宋朝有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一、宋朝皇帝整体素质高,基本都能做到勤政爱民,宽待臣下。宋朝皇帝中没有一个暴君,比较典型的昏君只有宋徽宗赵佶一个,而且出现了两位英明神武的明君。一个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五大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一的宋太祖赵匡胤,毛泽东同志单提这五大帝王虽有为求压韵之说,但也能说明他们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在野史中对赵匡胤的评价也不错,与流氓味十足的汉高祖刘邦、心狠手辣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赵匡胤的形象要好的多,即便是其落魄时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也是为了展现了他的侠义,建国后杯酒释兵权则展现了他宽厚与智慧。与汉朝韩信、英布和彭越等开国名将的惨死和明朝火烧庆功楼对开国功臣的杀戮相比,安享晚年的石守信等人算是得遇明主了。另一位明君则是宋仁宗赵祯,在古代帝王中,谥号为仁宗的只有宋仁宗一个,别无他人。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的重要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他能容忍臣子与自己争辩,不动辄就龙颜大怒要人首级。仁宗有个宠妃张贵妃,故尔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张尧佐大沾其光,不只出任财政部长,而且同时还兼四大要职。为此,众官合起力来弹劾之,并与仁宗在廷堂之上争论不休,御史中丞包拯,更是态度激烈,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得仁宗一头一脸,直气得仁宗拂袖返回后宫。皇帝要治包拯个大不敬罪易如反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张贵妃大发脾气:“你只知道为你伯父要官,可你知道,

现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吗?”容臣子这般与自己争吵,还有哪个帝王能够这样?不是就连被称之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也恨不得要了魏征的脑袋一求清静一显帝王的威严吗?

二、文臣武将忠君爱国,变节投敌的少。有宋一朝,文采风流,将星闪耀,不可胜数。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这六人,可以说是个个名声显赫。时至今日,有谁不知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大名呢?有宋一朝,出现了许多为后世敬仰的文臣:寇准、韩琦、富弼、范仲淹、虞允文。尤其范仲淹,被后世士子视为永恒的偶像,“生封宰相,死谥文正”成为无数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中国古代生封宰相的数不胜数,死谥文正的却只有范仲淹一人,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武将方面,除去前面提到的杨业和岳飞外,北宋名将李继隆、以及种家将、曹家将,南宋中兴四大名将的另外三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孟珙、以及吕家军、吴家军等将星无数,忠臣良将舍死忘生保江山,没有出现唐代安史之乱,明代吴三桂降清之类重要将领造反或叛国的行为。

三、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在宋朝出现了一位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他所著《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四、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再说收入的组成,北宋中期以后,国家税收只有不到30%来自农业税,其余70%以上来自工商税,南宋时由于土地减少,农业税收入进一步降低,只占20%左右,关税占到15%以上。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恰恰相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司马光曾抱怨宋朝百姓生活奢侈,“农夫跺丝履,走卒类士服。”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在宋朝中国人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文豪苏东坡在《石炭》一诗中有着详细的描写。大型企业雇佣数百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这已经是重工业规模,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一年为例,达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此外,矿冶、造纸业、制瓷业、丝织、航海业也高度发达。有学者统计推算宋朝的GDP占当时全球的60%至80%之间,按农产品购买力换算人均GDP在2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间,远超汉唐和明清。

五、社会安定,无外戚和宦官专权。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专权,唐朝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而宋朝在这方面表现的非常好,三百二十年期无外戚和宦官之祸。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古语称“治隆唐宋”,可是在治理方面唐朝比宋朝相去甚远。从唐朝的神探狄仁杰和宋朝的包青天断案所讲述的故事可以看出,狄仁杰破的基本上都是边将谋反、大臣叛国或皇室搞政变等大案要案,无一不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而包拯则主要破的是民事案件,惩治贪官污吏,为百姓申章正义,老百姓基本远离战乱之苦。

六、宋朝灭亡慷慨悲壮,令人叹息。从1234年“端平入洛”揭开宋蒙战争的帷幕到1279年“厓山海战”南宋灭亡,宋蒙战争整整持续了四十五年。在蒙古铁骑征服亚欧大陆的进程中,宋朝抵抗的时间是最长的,而且是远远长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蒙古军队不投降就屠城的政策下,金国和西夏都只抵抗了不足十年,其他东方大国如花剌子摩帝国仅仅抵抗了几个月,西亚和东欧的小国更是望风而降。在宋蒙战争中,必须要单独提出的是合州钓鱼城之战,宋军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使得即将占领欧洲的蒙古军队撤回蒙古草原争夺汗位,挽救了欧洲文明。而弹丸之地钓鱼城坚守几十年,最后迫使蒙军受降而不屠城,这在整个蒙古征服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厓山战败丞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皇帝赵昺跳海殉国,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无一人投降!《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孙中山先生语)。日本听到南宋灭亡的消息后举国哀悼,并且从此以后不再称中国为中国,而称中国为支那。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作为当代的华夏儿女,我们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争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我们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第2篇:《铁血蒙元》读后感1000字

《铁血蒙元》读后感1000字

原创: 小高高

这两天看完了易中天的《铁血蒙元》。我一直对元朝的历史比较好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们到底算中国人吗?如果那是一段被外族侵占的历史,还能列入中国史被称为\"唐宋元明清\"吗?易中天的看法是\"大元是蒙古帝国的中华部分,或中华帝国的蒙古时期\".看完这本书觉得历史确实是\"人\"写的,怎么说都行。我也没找到什么确切的答案,甚至\"中国\"的概念也模糊了,真是\"人生识字糊涂始\".易中天提出了\"大中华\"的概念,就是忽必烈的大元把\"中国\"变大了。按照这个\"中国\"的定义回头看宋金、宋辽、宋元之间的战争,其实就都是\"内战\"了,后代的人不难接受,但是文天祥、岳飞一定接受不了,他们可是跟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啊。不妨设想一下,要是有一天全世界融合成为一个大家庭了,那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入侵会不会也要重新定义呢?林则徐能接受吗?现在的我们能接受吗?

国家和民族两个词把很多人切割成了矛盾体,比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他的悲剧就源于把自己当作宋国人,同时却又是契丹人。我似乎理解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进行爱国教育了。

其实前面说是蒙古人是\"外族\"不够准确,一次次民族的融合已经让民族本身含糊不清了,有的被消灭,有的被创造,有的被改变,高晓松还说过五胡乱华之后没有纯种汉人了。我小时候都以\"汉人\"自居,也自然地站在宋朝的角度看问题,把电视剧里的辽国人、金国人、蒙古人都当作\"侵略者\"看待,读诗词时也被各种\"抗金英雄\"的英勇事迹、陆游辛弃疾的豪言壮语、文天祥的一片丹心所感动。

其实就版图范围来看,我的老家辽宁省在两宋时期不是属于辽国就是金国,宋朝没统治过;而关于蒙古人,我奶奶就是蒙古族,每次解释为什么路痴的时候我总会提起这茬——忘了从哪听说的,游牧民族方向感都差,大概是因为草原上没有那么复杂的大街小巷吧。也就是说,以前的立场是一厢情愿的,真还原到那个时代我可能是任意一个\"敌国\"的人。我似乎也理解乔峰内心的苦了。

这个世界总会进行大大小小各种洗牌,那是不是意味着用\"国家\"来限制每个人有些狭隘呢?罗永浩回应别人说他是\"精日分子\"时称,他\"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国际主义者\",这虽然挑战了我们的惯有思维和表述,其实站在更大的格局上看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当你顺着历史的脉络\"寻根\"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是找不到\"家\"的;追溯到源头,大家的祖先不都是那几只猿猴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后面可以再加两句——阅中华史而小中国,阅《三体》而小地球。

回到《铁血蒙元》这本书,跟《易中天中华史》前些卷一样,不是论文也不是散文,不太通俗也不太严肃,感觉故事讲得不好看,可能是由于对这段历史不熟,很多人物出场退场都很突然,人物都不立体;各种倒叙和补充的材料不但没有增加悬念,反而让行文显得啰嗦、错乱。语言上,\"却\"\"则\"\"实际上\"\"当然\"\"何况\"出现频率太高,不够流畅。叶圣陶不是说过吗?\"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我认为很多段首句中的\"却\"字删掉更好。P128\"日本的金属锻造技术世界领先,以至于短兵相接时,元兵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他们射出的箭却很难穿透对方身上的铠甲。\"这句话里的\"却\"怎么看都是个病句。不过结合作者梳理的剧情,还是读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史料,也了解了作者的史观,很受启发。

看到最后还有个感慨:秦皇汉武、成吉思汗那些一代天骄们,开疆拓土创下伟业,自己的一生也许是无比华丽的,但是将来子孙们自相残杀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

推荐第3篇:《铁血》观后感

爱国影片《铁血》观后感

最近,我在课余的时间里观看了一部由广西电影制片床出品的爱国影片《铁血》,这是一部正面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我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国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吧。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抗战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先士卒,勇猛无比。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保我山河”的誓言。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述。

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有人脱衣。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美貌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事,是全民族的事。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一排排倒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推荐第4篇:《铁血》观后感

观《铁血昆仑关》有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了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星期二《文艺传播》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铁血昆仑关》,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推出的战争巨片《铁血》,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昆仑战役的悲壮场面。选修不同班的同学观看了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科书对国民党及其军队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丑化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形象,把国民革命军描绘成“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似乎他们在抗战中的所作所为无关紧要,甚至还阻碍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我们对国民党爱国官兵所作的贡献总是轻描淡写,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官兵家属得不到应有的抚恤。曾在抗战中立过功勋的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的尊重,甚至遭到不应有的歧视,乃至迫害。以上种种,亵渎了历史事实,亵渎了抗日战争的伟大成果,令每一个爱国者心寒,也令我们民族的外部敌人耻笑。

事实上,国军不但抗日,而且也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铁血》还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也为告慰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而牺牲的亡灵,向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致敬!

昆仑关,位于桂中宾阳县和邕宁县的交界处,关道深长险要,东西两边峰峦对峙,绵亘不绝,邕宾公路沿着古道由南向北,盘绕其间,

自古以来成为南宁北面的天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师团,在华南突袭登陆,妄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胁重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奉命南下,抗敌于昆仑关。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师长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都是黄埔系青年将领。桂林行辕主任白崇禧动员各路大军15万人,发动以昆仑关战役为核心的桂南会战。第五军200师在南宁市郊与日军展开激战,初战不利,日军抢占昆仑关。青楼女子桂花的爱女被日军炸死,董排长发誓要杀死12个鬼子为她报仇。在向昆仑关发起总攻前,戴安澜师长处决了强奸民女的光头连长。老百姓用祖坟上的墓碑填平公路,让装甲车开上战场。敌我双方在昆仑关四周展开殊死争夺,阵地数次易手。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署部队将其包围。决战前夕,董排长抱定牺牲的决心,派人为已相爱的桂花送去信物。总攻开始了,中国士兵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敌人施放毒气,中国军队没有后退;敢死队把手榴弹捆在胸前,冲向敌阵;戴安澜师长被炮弹炸伤,依然临前指挥„„1940年元旦拂晓,随着火红的日出,中国军队潮水般猛扑敌阵,日军头目三木大佐见大势已去,剖腹自杀。中国军旗终于插上昆仑关。被毒气熏瞎眼睛的士兵凭感觉向军旗、向军长敬礼!杜聿明悄悄弹去一滴热泪。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场英勇壮烈的战争,他嘱令在昆仑关山顶建立烈士陵园,上刻所有第五军一万余名阵亡将士的名字。昆仑关之战歼灭日军5000人,是中国抗战期间攻坚战取得的首次胜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从这一年春由防御阶段转入了相持阶段。

当然,为了消灭凶残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算牵制、警戒及防守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各路参战部队的损失,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就伤亡2万余人(牺牲 5500 人、负伤及失踪 15000 余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全师13000人,仅余700余人)。

日军第5师团21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

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顽强的军队。部队经过休整以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第五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亲笔写了四百多字的悼念碑文。

和其他许多抗日战争作品一样,《铁血昆仑关》中始终充满的是一种愤怒,凄凉,惆怅,充满着战士的勇猛,日军的残暴。 影片中,战士们当昆仑关被日本所攻破时,主动请战。他们仅仅凭借着最差的武器和敌人的精良装备对抗,竟没有一个退缩!这时一场生死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战士们毫无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视若等闲。不顾一切地冲上前线撕杀。 随着与日军的最后决战,我看得热血沸腾。枪声、炮声此起彼伏,或刺刀的对决,或身躯的扭打。一下子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地面简直被染成了一片鲜红的海洋。鲜血染红了天空,染红了大地,染红了我们的眼睛;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它不仅弥漫于天地间,也弥漫于我们的心中。一抹残阳停留在天际中,一座城池孤立在地面上,昆仑关终于被夺回了!但是却听不到一点笑声,换来的只有比死更可怕的寂静,因为这个代价太沉重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承受:战士们或死或伤,仅活下来的几个战士或残或废,或断臂或瞎眼。那个双目失明的小同志,由于看不见,对首长一敬军礼就没有放下„„ 突然间,我仿佛看到死去战士们的一张张笑脸,听到他们阵亡后的笑声,“昆仑关夺回了!”那是他们的希望,也许,他们的生命已和昆仑关同在,和昆仑关永存,和昆仑关一起,不被中国遗忘„„ 我们将永远铭记着这段历史,铭记着伟大的英雄!昆仑关战役遗址北出口牌坊,历经半个多的世纪的风风雨雨,虽然已是杂草丛生,但陈诚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依然告示后人,不要忘记当年抗日勇士们的英雄壮举!

《铁血》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

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用现在的话讲,是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于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在我们重温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是面对历史,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推荐第5篇:《执行》读后感

提升现代企业执行力

读《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有感

2014年1月16日至19日,公司在太原召开了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会议上,董事长发表了题为《变革思维 捕捉机遇 加快转型 不断开拓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广阔前景!》的重要讲话。会上,董事长提出了公司全员学习计划,并推荐了《执行》一书,倡导大家通过阅读思考《执行》,将打造超强销售能力的重要核心和关键动作体现在执行力的塑造上。

三月我部组织员工认真阅读和学习了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写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这本书,此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执行》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来介绍的,第一部分讲述执行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述达成执行力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三部分讲述执行力组织的核心流程设计。在这三部分中重点阐述了执行力组织的核心流程设计,它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作者通过对那些业绩突出、经营稳健、被称之为行业巨头的许多大型企业的分析研究中,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他们之所以得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而且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

1、组织内部都建立一种执行力文化。

2、组织的薪酬设计更多与业绩联系起来。

3、在执行力组织中,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4、组织的领导者都有一些共同点。

5、组织很注意评估。在深入的分析研究中作者进行了高度概括。一个执行力较强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同时指出:战略、运营、人员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虽然作者没有给执行力做一个具体的解释,但我们不难得出:执行力就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竞争优势,具体说就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如何配置自身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通过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去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强调要具有求实、实干、协作的精神。书中明确提出了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它能够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作者拉里在描绘他初到联信公司,认为“联信公司根本不能形成任何生产力文化”,其公司的所有流程都是一些空洞的形式,人们很少关注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扩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品质等具体的问题,公司只是从工厂这一层次衡量人均小时工作成本,却没有从公司的角度考虑过真正的生产力增长。在他接任以后,立即彻底执行有效的策略,组织了一个新的团队,并带领这支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结果使公司整体营运步入快速稳健发展的轨道,其成功的秘诀就在执行!

“机械地完成任务,不是有效地执行”

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人,总是通过解决各种问题、难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力,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不凡价值,从中寻找成长点与成就感。当业绩不理想、或企业出差错时,人们通常会把责任归昝于领导的战略错误、或怀疑他们是否有领导能力。是企业的领导力不够?还是各级管理能力、执行力跟不上呢。多数情况下,战略和决策本身并没有错。战略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决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美国ABB董事长巴尼维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优秀领导者的任务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学会如何尽全力开拓事业,而且还必须在所有岗位上,找到或培养出能100%成功执行任务的人。战略没有错时,员工的执行力跟不上,尽管领导不是全部责任,但仍应负重要责任。

人才训练—管理者的义务

优秀的领导不仅能思考,而且自己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同时能训练出一批一流的执行人才:自身精力的限制、专业能力的制约,下属就是管理者的替身,有责任训练他们。尽心的培训下属,是明智的选择和管理者的义务。

推动执行的管理渗透

建立企业的执行文化,并不是一门精深的科学,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掌权人(决策者)。执行的文化并不是移植到组织中的一个项目,它是根植与企业中间,体现着企业的工作风格、企业文化。企业不会解雇任何人,除非自己“开除”自己。企业不应向员工承诺“提供终身的就业”,而应努力让每个人不断提升“终身就业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执行工作任务中不断增强的。倡导企业 “优质客户服务”的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一线为中心,以比我更接近客户的同事为中心。中层桥梁是执行的关键一家企业的强大,一定是能量传递的结果 。中层不断超越上层的期望,才会有基层不断超越中层期望的可能。要记得,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层。

培养执行力的方式

参与,并不是事必躬亲,而是亲临现场推动执行。了解情况、体验真实;发现问题、预测危机;检验结果、评估奖励。参与 — 善于发现问题今天的问题源自于你昨天的解决方案。

问询有着神奇的功效。下指令、指挥、监督、查询、探询、掌握情况、帮助、关心、身教、榜样、请教、提示……多问询,少指挥。

关爱与工作。军队要打胜仗,必须非常关心大兵。很多成功的主管,都是将部门的成就与对员工的关爱联系在一起。企业要更出色,也要懂得关心普通的员工,请相信,在他的身上蕴藏着机会,微妙、甚至是商机。

检查,古老而简单的管理手段,恰恰是执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方法。检查和信任(友情)不矛盾,检查是制度体系,人性中都有弱点,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制度能帮助员工预防或纠正错误。信任是不能量化的情感指数,有时会让人大喜大悲。 执行的战略、原则与方针 执行的24字战略

决心第一,成败第二;(事前)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事中)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事后) 执行的方针与原则

执行的8字方针: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执行的16字原则: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通过读《执行》这本书以后,我部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有了 很大的启示:

1、一个企业必须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把工作职责确定好,把有利于工作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规范好。

2、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心理、业务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奠定素质基础。综合素质包括较强的业务技术和安全意识,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这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3、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为企业做什么?怎样才能按企业的要求去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怎样才能执行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只有都清楚了这些,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4、要加强有效的沟通。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沟通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沟通不好,则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往往造成工作效率低或完成工作任务较差。我们每天都是在工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工作,只有加强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

5、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岗位目标责任人人落实到位,切实增强领导执行力,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强弱,需要有人去监督、评价和考核,通过评价考核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7、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企业文化氛围。

执行既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需要我们不仅从行动上加以落实,更要通过思考、总结、沟通、协调实现各个流程的顺利实现,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达到工作目标。

长治证券营业部 2014年4月3日

推荐第6篇:《执行》读后感

《执行》读后感

杨康华

2001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学号:200104103

5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执行的故事,在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晓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有一个要求:先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呢?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呢?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在过去20多年力,我国的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差不多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的企业也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地成长着,尽管如此,中国的企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要继续保持同样速度的增长,就必须更加关注企业的执行能力。

一个企业家说:正确的决策被错误的执行就会得到一个坏的结果;错误的决策被正确的执行就可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从中我们不乏品出浓浓的实践味道。这正是战略与执行之间存在的偏差所造成的后果。

企业的战略是一种宏观的导向,是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愿景,因此战略制订是一个无尽的、发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尽可能的超前预测未来的趋势,而策略是战略实施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它往往强调策略执行过程的严谨性,更注重细节,讲究步骤的可操作性。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的那样,老师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忽略基础工作,我们只要做好底层的东西,才能更上一步,因为正确的判断总是来自于实践和经验。

如何完成任务,将美好的愿景逐一变成现实,跨越这″不为人知的鸿沟″,并将执行文化推动起来呢?这需要人员流程、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的紧密结合,正如书中所说,这三个

流程是执行的核心。因为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是自上而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走走形式,尽快完成这些流程,然后又回去继续从事自己原来的工作。它应该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可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就缺乏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实操案例,例如:郎讯和施乐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利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也有戴尔公司等因为拥有良好的执行文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超越了对手,使公司获得了长远的利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告诉我们计划的实施与企业执行文化的构建密不可分。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被如何实现长期目标而又不放弃短期利益的问题所困扰,小到月度销售目标,人员的合理调配,大到企业的年度利润回报,运营机制的调整,无不体现着执行的艺术。是它把人员、战略和运营有机的结合起来,无论你是公司的总裁还是门店的经理,你必须积极的参与到组织的日常运营当中,不断寻求改进自身的方法,坚持对现实的敏感,使自己保持实事求是,真正理解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

在很多公司的工作中,他们经常出现计划的下达与执行发生偏差,每次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当我们抛开各种客观因素后才会发现,是执行者的信念与行为习惯所造成的,而这两者的提升与修正正需要执行文化。

执行总是至上而下,计划的实施也是至上而下的,明确计划的细节与目的才能保证执行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需要执行者具有执着的精神,带动并激励他的团队。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团队建设。对员工进行深入而准确的评估,不能只注重眼下和以前的表现,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给予相关知识的培训。书中所提到的三个核心流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员流程。选择合适的人上位,充分做到量才适用,并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是推进执行的关键。这样就避免了对执行力理解错位、不透彻而导致执行方向偏离。执行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对下属准确的评估、有效地激励、有的放矢的培训会使他们每天充满朝气、充满能量,斗志昂扬,促进任务的完成。人员流程是基础,它必须在战略和运营之间建立联系。战略流程也必须将人员与运营结合起来。三者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而是如何将三个流程有效地整合,让执行力在其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一种连贯性原则,使其贯穿始终。

《执行》一书倡导的是要通过具体实践来学习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务实的精神。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计划、组织、协调、监督都要落实。做计划的时候要把握自

身的能力,不能好大喜功。组织人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做到量才适用等等。在领导者的七个基本行为中,以″了解企业和员工″为开头,以″了解自己″结尾,都体现了务实的风格。身处知识时代,我们并不缺乏优秀的理念,也有很多智慧可以借鉴。但一个人要成功往往更需要求胜的欲望和恒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乏的。再回到管理上,无论什么书籍教给我们的都是理念和技巧,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剑谱,一招一式、微妙精深。但若要克敌制胜,除了招式规矩,还要有内力配合。内力修为就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积累经验,日复一日的磨练,从一点一滴中提升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各项工作真正执行到位。

WTO的加入,意味着国内市场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开放,使得经济将面临更加多的变革与挑战。企业建立一种执行文化是要通过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改变行为的一种做法。现在很多企业都制定很多战略,计划。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计划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战略和计划的执行。能否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希望我们国家的企业都向执行形企业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企业的工作方式。愿我们的企业能从《执行》这本书学到更加实在的执行。

【参考文摘】

1.《执行力》

2.《世界经理人》

推荐第7篇:《执行》读后感

《执行 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读后感

《执行 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这本书读下来感觉与其他同类书籍颇有些不同,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观点,文章结构简单平实,但读后却让人沉思良久,深有感触。

该书把执行定义为一种学问,它更多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界的商业环境做出假设、对组织能力进行评估、将战略与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产出的结合。它还包括一些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革前提假设和提高公司执行能力的机制。对照我们的企业,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运营转型,不得不说,这本书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执行》一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来介绍的,第一部分讲述执行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述达成执行力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三部分讲述执行力组织的核心流程设计。在这三部分中重点阐述了执行力组织的核心流程设计,它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作者通过对那些业绩突出、经营稳健、被称之为行业巨头的许多大型企业的分析研究中,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他们之所以得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而且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

1、组织内部都建立一种执行力文化。

2、组织的薪酬设计更多与业绩联系起来。

3、在执行力组织中,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4、组织的领导者都有一些共同点。

5、组织很注意评估。在深入的分析研究中作者进行了高度概括。一个执行力较强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

件,同时指出:战略、运营、人员三个流程结合起来,正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虽然作者没有给执行力做一个具体的解释,但我们不难得出:执行力就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竞争优势,具体说就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如何配置自身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通过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去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强调要具有求实、实干、协作的精神。

书中明确提出了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它能够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作者拉里在描绘他初到联信公司,认为“联信公司根本不能形成任何生产力文化”,其公司的所有流程都是一些空洞的形式,人们很少关注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扩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品质等具体的问题,公司只是从工厂这一层次衡量人均小时工作成本,却没有从公司的角度考虑过真正的生产力增长。在他接任以后,立即彻底执行有效的策略,组织了一个新的团队,并带领这支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结果使公司整体营运步入快速稳健发展的轨道,其成功的秘诀就在执行!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分公司面前,国内铝产能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原燃材料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以抢占资源、比拼成本为特征的企业竞争日益加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分公司也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战略目标方针,但实现的关键在于执行,在于我们各级领导将目标真正的分解落实下去,并不断跟踪、分析、调整、总结,使我们实现目标的工作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一份真正有效的方案应该由执行者来指定。在制定计划时,不能胡拼乱凑起一份计划,然后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希望达成什么目标?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改进?这项计划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

哪里?目标越详细清晰,取得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是没有征得实施者认同的目标,却只会把公司引向糟糕的局面。在制定长期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分解,考虑如何在短期或中期获得阶段性的成就,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任何战略的基石,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阶段性的评估可以帮助对当前的情况和企业发展阶段有着更好的了解,同时对计划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战略规划必须以适时的方式进行,它必须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结合起来。战略的执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书中提出了关键的一点,就是跟进!跟进是执行文化的核心,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是带着宗教般的热情来跟进自己所制定的计划。很多公司都是没有及时跟进而白白浪费了很多好的机会,这也是执行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领导们的工作只是从上到下地传达数据指标,或是只需站在一旁进行战略性的思考,用你的远景目标激励员工,把具体无聊的工作交给员工,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执行不只是一个战术问题,它应该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是积极的执行者,必须切身的融入到战略的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和细节中去,通过建立一种及时的跟进的机制,能够确保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能够确保人们执行自己的预定任务,而且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迫使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工作的进展。

而**分公司在执行战略目标计划的过程中,从来不缺乏制度和标准,缺乏的只是严格的执行。我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总会发现,其实只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但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推脱。实际上这种现象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因为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执行制度标准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会出现你推我,我推你,下道工序指责上道工序的问题。时间长了,大家

也就疲惫了,不现分析问题的原因了,因为总是分析不清楚。因此,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严格的执行,认真的落实,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总之,设定明确的目标,指明具体的执行步骤,选择合适的人执行正确的事情,保持及时跟进并适时调整而后给予合理的奖励的执行文化,才能使得战略计划得以达成。

战略的达成之后,就要谈到奖励。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奖励制度,即将奖励和业绩直接联系,且认为是建立执行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提到了这,但能做到的几乎没有几个。奖励系统必须导致正确的结果,在进行评选的时候,不能把数据作为惟一的标准,同时应该考虑到人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行为。

**分公司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作出了薪酬改革的一系列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还远远不够。当然,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目标有很大的难度,但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社会,不改革就意味着死亡。

没有掌握执行的学问的领导层是不完整而且没有效力的。如果不知道如何执行,你作为一名领导者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只不过是整个企业各部门业绩的集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执行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进机遇,错过这一机遇将是对公司能量、人员和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因此,我认为,《执行 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确实是一本真知灼见的书籍,书中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都是管理的宝贵经验,相信对以后的工作定有很大帮助。

推荐第8篇:执行读后感

《执行》学后感

在《执行》这本书学习之后,虽然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写给企业中高层领导们看的,因为它是关于管理经营的,是如何管理人,管理企业运营和方略指南。但对于我们一般员工来讲,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更有利于了解企业和热爱企业,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转变观念,去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要。我们虽然不是管理者,但是通过执行的学习,我们可以把“执行”这种精神传承、发扬。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许许多多需要做的事情,和许多要接触的人,这些事这些人都是我们自身执行的一重要元素,积极主动的完成每一项待做的任务,做好和每一个人得沟通,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把自己的工作状态优化到最好,把每一个任务都能出色的完成。

《执行》中对于各级领导层来说,更为重要,要有正气,讲究团队合作,积极的鼓励地下的员工,和建立明确的赏罚奖赏,不能只为统一,而忽略公平公正,不能把工作的好坏评判建立在个人的私人关系或情感上。正确的引导员工,使大家都能够以工作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小聪明来打败别人。

学习《执行》之后,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执行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件事情。从管理自己开始执行。

《执行》不仅仅是一个行动,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

推荐第9篇:执行 读后感

执行 读后感

>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孙书记向我推荐的余世维《赢在执行》一书,通过阅读全书感觉真是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执行 读后感。本书通篇围绕执行力讲解了国内企业的执行力现状,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执行力。言词通俗易懂,故事撰写紧扣实际,使读者易于接受的同时更有利于读者以沉淀的心灵去深思。在阅读中我恍然意识到: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本质应该就是企业的执行力。我想毫不夸张的说: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联想到我本职的工作,就如何提高执行力有如下-体会:

一、要自动自发

即首先是端正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如余世维先生所说:一个人除了会做,还要有工作意愿,即要自动自发。对上级交与的任务没有任何借口的去执行。这便是执行力的体现。这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我们要多与用电户交流,随时掌握电力营销状况,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一定要全心全意,态度真诚,不怕吃苦,积极主动。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勇于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事故来源侥幸,安全在于勤警,多说一句消灾,少讲一句胜遭殃。就是书中所说的自动自发的做事,同时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我认为,要提升个人的执行力首先要做到“自动自发”,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你扫平挫折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要注重细节

应该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认证对待,注重细节。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更是要求将工作做到完美,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不是做五六层就可以了,应该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过:魔鬼在细节。由此可见,重视细节才是将工作做到完美的关键所在。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永远无法讲事情做好。因此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态度严谨。需要对线路设备停电检修时一定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尽量避免用电高峰期。停,送电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用电户,以免为用户带来不便。也可以与地方协调进行搭车施工,从而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也为单位减少了生产成本,读后感《执行 读后感》。 在抄表和收费时应适时的向用户讲解一些如何安全用电的小常识。做到走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安全用电知识就宣传到哪里。同时,注重细节也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障。俗话说:事故,对粗心人是逗号,对严谨者则是句号。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不仅要认证对待本职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做到精确复制,教条执行。才能圆满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注重细节。

三、要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

电管中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求多人协同完成。这就说明这团队合作在中心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当某一辖区内的线路或设备需要检修维护时,其他各辖区负责人员要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援。在电气操作时,必须要求由两人同时进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为监护人,另一位作为操作人。“农业未动,电力先行”特别是在农忙等用电高峰期时,必须服从中心领导的统一指挥,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为农场的农业生产,农场职工的生活用电保驾护航。因此,执行力绝不是个人的勇猛直前,孤军深入。有团队精神是电工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条件,而要有团队精神就必须做到:1,认同别人,要与团队中的同事互相信任,互相欣赏;2,要主动帮助,不仅是主动帮助别人,反过来更要坦诚的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3,要乐于无私奉献,为同事,为团队奉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凝聚团队的战斗力。

四、要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首先是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一切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数度正在不断的加快。在电力行业中也是如此,技术在不断改进,设备在不断创新。如果不去学习,不能适应变化就难以胜任目前的工作,更不从谈起执行力了。学习能力是一个具有良好执行力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因此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善于学习的能力,起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

总之,学习“赢在执行”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强硬行事,“赢在执行 ”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是我有了压力和紧迫感,联系自身的实际,就是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在学习中实践,在时间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只有通过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使自己就有很强的执行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耐心仔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推荐第10篇:执行读后感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读后感

读《执行》这本书主要明白执行的重要性、执行的三大基石以及执行的三大流程。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执行的重要性体现在从计划的实施与落实,需要领导者监督与参与到整个过程,而不是做出计划后放权给属下去实施,那么作为领导者就不清楚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得的各种情况,出现重大问题也不能给出建设性意见来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轻易的把失败归结于战略性的失误。那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的最好方式是领导者参与到这个过程,随时掌握项目的动态。“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得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思考与实践的碰撞才能顺利执行计划。

商业越来越偏向于整合型的企业,这就需要执行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更成为一种习惯。执行文化的行程既需要领导者对员工有综合全面的了解,也需要坦诚以待,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序性,提升综合素质。试想如果我们有清晰的流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我们就会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员工,员工就会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具备好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是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的基础。 执行的三大基石:领导者的行为、文化框架、知人善任,三者相互关联。其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领导梯队,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在人才的培养与提拔之前,先找五个相关人员对此人进行评估,来预判此人是否会朝着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也可以指明培养方向。文化框架中奖励机制需随着市场变化做调节,只要超越了同类竞争对手就是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奖励机制才是更加贴合的,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领导者的关键任务是知人善任,其中提到了私人关系和情感强度。私人关系只有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益处,当出现错误警告不思进取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犹豫会给公司带来毁灭,这就是体现领导者的情感强度了。也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和员工,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执行的三大流程是将人员、运营、战略结合起来,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权衡取舍,最有效的将业绩目标落到实处。执行起来!

第11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铁血教练》观后感

是在大约十天以前看得《铁血教练》这部电影。

它并未带给我想象中的心灵震撼,却淡而有味。值得去细细发掘影片中所蕴藏的哲理。似极了一杯初尝味道并不尽人意的香茗,入口苦涩,浮华落尽。回甘却令人唇齿清甜。

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的让人可以猜得出结局。长短镜头的巧妙交叠变换,极少的背景音乐。使整个影片在风格上更接近一部叙事纪录片。整部电影中,比赛过程与赢得胜利的被导演别有用意的淡化。但是训练中的许多细节却被刻意的放大,魔鬼式的训练,不近人情的体罚与规则。占了影片时长很多的比重。我想也许导演着重想表现的是人生的荣耀并不在于取得成功的瞬间 ,而在于道路途中种种的坚持。最终的结局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大满贯。但从人生意义上来讲,所有的人都是赢家。

整个影片有数条线索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只看出了四条,一条主线是教练带领他们取得成功,改变人生。一条是两个早恋的孩子面临孩子的问题,还有一条是内心充满恐惧的队员如何克服内心的懦弱。还有一条是队员孩子与教练父亲的关系。而所有的线索,这几个词都贯穿始末,尊重、团队、自信、坚持、责任。我想这也许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论是缺乏必胜信念的球队还是缺乏责任的早恋少年抑或是缺乏自信的球员,他们都从教练身上学到了自己所没有的成功品质。我们也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团队。

我一直梦想成为铁血教练这种人。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何等的强大。就像羊皮卷中所说的那样,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自然的面对芸芸众生。在坚持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想法而通往成功之路时,面临的最大的恐惧不只是旁人的非议,更有源于内心的孤独与怯懦。他们够自信勇敢,才能不被困难打倒。甚至那些飞来横祸和从天而降的幸福都不能令他们改变微笑着面对人生一切的态度。赢得有风度,输的也要有风度。是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的一句话。如果姿态难看,即使赢了,也是输了。

这部电影尽管只看过一次,但它带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毕生的。

第12篇:铁血教练(版)

《铁血教练》观后感

国贸2班

黄灿明 铁血教练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在铁血教练卡特接手之前,就犹如一盘散沙,不仅在比赛中输多赢少,而且比赛之下队员之间还不会学会彼此尊重,学习成绩也很差。为此,卡特教练接手这支队伍后,通过自身的篮球才能培训技巧,以及严厉的领导方式让这支惨不忍睹的队伍仿佛从一滩泥巴雕塑成了令人骄傲的熠熠生辉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他们的战绩是打入了总决赛,而且他们还学会了团队协作、彼此尊重、以及最后他们大部分人成功考入了大学。

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影片从头看到尾,我的确感触很多也很深,一个烂如泥的团队在卡特接手之后就如同获得重生,其中的团队管理方式让我觉得钦佩不已,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 领导者要会订立规则,要团队成员严格遵守。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卡特教练的儿子迟到了,他没遵守规则,所以即使是儿子也要接受处罚。

卡特让每位队员都要签立合同,这合同的内容是要每位队员的成绩要达到2.3,而且上课的时候还要坐前排,这很是让队员为难,但只有签立才可以继续打篮球,否则就只能退出。因为这是为了队员的将来着想,他们不能因为打球而放弃其他对他们未来有极大价值的东西。 第二, 要会果断处理不合群的,不服从管理的队员。

团队之中要是有人不断违反规则,并且不服从管理的,领导者必须要果断让其离开团队。否则,他的存在不仅日而久之会影响其他队员的对团队的忠诚,甚者会让整个团队变得毫无章法,规矩可遵守。当然,如果队员肯改变,服从团队价值,服从管理,那么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以考虑其归队。但要求归队者必须接受处罚,这样的话才能让其他队员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第三,自己认为对的要会学会坚持,毕竟每个人的理念都不尽相同。 卡特教练知道队员的成绩达不到他的要求的时候,他就宣布封馆,此举不仅遭到学校、社会、家长的极力反对,但他知道,他也一直认为这样是对的,但卡特教练有自己的理念,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遇到多大阻力和困难也不放弃,因为他是为了队员的将来负责。但即使阻力重重,他的选择还是得到队员的谅解。

至此,无论是作为团队领导者,还是团队队员,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团队做出贡献,认同团队的价值,服从领导的管理,这样才会真正有团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才会让我们整个团队同心协力达成团队的目标。

第13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电影《铁血教练》观后感

1、领导可以改变团队。实现目标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他人的能力和过程。领导者会通过个人魅力、愿景感召、言语沟通、行为表现等方式影响下属,使其致力于去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本片中,同样的里士满高中球队,同样的队员,不一样的只有教练。从屡战屡败到长胜王,战绩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刮目相看的原因需要从教练身上挖掘。这充分说明没有糟糕的团队,只有糟糕的领导者,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善于扬长避短。

2、坚定的信念。信念不仅可以指明团队前进方向,明确团队的目标,还能产生心理学里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在遇到排名第一的强敌,当比分差距拉大,当长胜的里士满球队士气开始低落,卡特教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精神魅力,作为领导者,他此时必须传达出我们还有机会、我们能赢的信念,鼓舞士气。领导者不能怕输,他必须做精神上的强者。

3、领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懂得很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把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传授给下属,而不能“一枝独秀”。卡特教练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超群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他也确实具备了,在球队失去最优秀得分手的情况下还能实现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如果他不知道如何防守,何时进攻,怎么进行战术的转变,那么他一定不能成为领导者。

4、团队的重要性。团队的合作是实现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如若只顾自己,就会失去互补的技能;如若互相推卸责任,就会失去责任感与互动。我们置身于社会这个大团队中,我们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他人,我们共同努力,互相支持,相互感染,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效力。

5、坚持团队纪律。卡特教练任职之初就给大家一份协议,不同意协议者可以离开球队,留下者必须遵守规则。赏罚分明和公平是团队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领导尤为注意。团队中总会存在问题成员,他们不满团队纪律,不愿遵守规则,认为自己优秀就可以享有特权,居功自傲,对于这种成员,领导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予以处罚或者剔除出团队,否则纪律会成为空头支票,对团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要给知错就改的队员机会,因为人无完人。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目中无人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经常因为一时冲动而犯错而后又想回头,这时就需要领导者慧眼识人,什么人值得给机会,而什么人屡教不改。

6、有时间观念。对于时间,卡特教练的要求是,如果训练是3:00钟开始,那么2:55到的人就算是迟到了,就要受罚。做人要守时,不仅要准时,还要更早一点做好准备。尤其是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做到遵时、守时。

7、对人的尊重和礼貌。卡特教练最初接手球队时,并没有教授学生们球技战术,而是要求他们以“sir”相称。长此以往效果很明显,学生们骂脏话的没了,打架的没了,大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接受挑战、接受胜负。影片的最后,球队虽然输了比赛,但队员们仍能如同胜利者般面对,并且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便是最好的证明。对人礼貌是尊重别人的第一步,而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

8、注重基础。自卡特教练开始职教到球队进行第一场比赛前,卡特教练让队员们每天练习的就是基础,跑,跳„„一直练习到队员回家时都一瘸一拐的,这一切甚至招致了学生们的不理解。然而经过第一场比赛后,大家都明白了,这些基础练习没有白做,教练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最简单的跑、跳、卡位,当对手疲惫的时候队员们仍旧精力充沛。在最后的比赛阶段,他们终于反超了比分,赢得了比赛。没有基础,一切免谈,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就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出色的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始。

9、规矩+执行=成功。《铁血教练》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卡特教练的严格执行规矩和约定而得名的。球员们有谁犯了错,卡特教练的处罚必是严厉的并且言出必行,即使是第一天来校因为不熟悉路径而迟到的儿子也受到了惩罚。当学生们体验到了卡特教练的“铁血”后,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教练的权威。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了规矩却必须靠执行才能发挥效能。卡特教练用他“铁血”的政策捍卫着球队的规矩,甚至不惜放弃教练的职位。虽然一度不被外界所理解,但是这一切最终还是获得了成效。学生们通过了文化考试并且进入了州大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所升学率极低的学校中,多位队员不仅顺利毕业还进入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

10、尊重你的的对手。球队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队员们非常高兴,在球场上,个别的队员在比赛时开始嘲笑,戏弄他们的对手。教练看在眼里,十分的气愤,比赛结束后,狠狠的批评了他们。本片中卡特教练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到底是凭什么来让你们以挑衅的言语和脏话来玷污我所喜爱的比赛?”是啊,凭什么?即使赢球再多,那项运动不是自己最爱的么,那么又有什么资本可以玷污它?

11、勇于展示你的优点。当卡特教练问球员:“你内心的恐惧是什么?”,而球员回答他的话简直是人生的重新审视:“人们内心的恐惧往往不是自己的不足,而是自己的闪光点。这种闪光点会影响到周围很多人,这种闪光点会给你造成压力,最重要的是这种闪光点在随波逐流的社会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所以我们恐惧别人。一旦我们愿意闪光,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与众不同。”这说明向往光明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没有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没有对自身的不满足,就不可能激发自己的无穷的斗志。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成功需要的是立即行动,深思后的行动。惟有行动走向光明的前途,看准就行动,行动就有收获。

第14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科目:领导学

姓名:夏盼妹 班级:人力资源一班 题目:铁血教练观后感

铁血教练观后感

在双学位的课堂上第一次观看了铁血教练。大抵是因为在课堂上吧,嘈杂的环境与周围众多的同学,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如果不是老师的作业我想我不会再看第二遍。看完之后的我就在想,幸好是再看了一遍。它不是演员最好的电影,它不是导演最牛的电影,它不是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电影,也并没有描写风花雪月云卷云舒,但它的情节与意义却与领导学的课堂有机结合。一部好的电影不外乎如此。

电影的内容清晰的划过脑海。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原本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过,是一支屡败屡战的队伍,这一切在卡特执教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所以他要求队员和他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如果队伍不团结或是成绩不佳就不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开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但是在1999年举行的国家锦标赛上,队员们的表现却十分不尽人意,这让卡特教练沮丧不已,他真的关闭了训练馆,禁止队伍继续参加任何比赛。此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一时成了大众议论的焦点,有人赞赏他视篮球为生命的品格,但更多的人对他的举动表示不解,甚至是批评。

作为一名私人教练,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情节的发展外,卡特教练的各种教育理念也十分吸引我,虽然他的教育方式即使在美国起初也是具有争议的,但是其中仍然有不少地方使我很受启发:卡特教练最初接手球队时,并没有教授学生们技战术,而是要求他们以“sir”相称,并立下了规矩例如必须带领带参加比赛等等,他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也以身作则。长此以往效果很明显,学生们骂脏话的没了,打架的没了,大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接受挑战、接受胜负。影片的最后,球队虽然输了比赛,但队员们仍能如同胜利者般面对,并且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便是最好的证明。 , 对人礼貌是尊重别人的第一步,而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从尊重别人开始,卡特教练正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这些。

自卡特教练开始职教到球队进行第一场比赛前,卡特教练让队员们每天练习的就是基础,跑,跳„„一直练习到队员回家时都一瘸一拐的,这一切甚至招致了学生们的不理解。然而经过第一场比赛后,大家都明白了,这些基础练习没有白做,教练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最简单的跑、跳、卡位,当对手疲惫的时候队员们仍旧精力充沛。在最后的比赛阶段,他们终于反超了比分,赢得了比赛。

影片中,卡特教练的一句问话很是令我震撼,“你内心的恐惧是什么?”而球员回答他的话简直是人生的重新审视:“人们内心的恐惧往往不是自己的不足,而是自己的闪光点。这种闪光点会影响到周围很多人,这种闪光点会给你造成压力,最重要的是这种闪光点在随波逐流的社会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所以我们恐惧别人。一旦我们愿意闪光,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与众不同。”

通过这部影片,我懂得了建设一支精良的工作团队,与开展团队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设立严格的规定并严格执行,而对于团队建设,历来是我们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拥有精良的团队,才能使业绩节节攀升,拥有一支业务精良,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并且 注重有效沟通的团队,是高效率工作的最重要保障。一个领导者不能只看到眼前,要看的更远,想的更多,要做出对的抉择。尽管在最后的锦标赛中失败了,但每个人都没有低头,敢于面对自己,面对挑战。

没有基础,一切免谈,学习也和打球一样,没有基础就谈不上技术和战术,一步终究不可能登天,打好了基础才能学习得更扎实。

影片名为《铁血教练》我想很大程度就是从卡特教练的严格执行规矩和约定而得名的。球员们有谁犯了错,卡特教练的处罚必是严厉的,1000个俯卧撑,500个往返跑,咋听起来很搞笑,但是卡特教练言出必行,即使是第一天来校因为不熟悉路径而迟到的儿子也受到了惩罚。当学生们体验到了卡特教练的“铁血”后,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教练的权威。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了规矩却必须靠执行才能发挥效能。影片中卡特教练有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如果学生连这些规定都无法遵守,那么如何相信他们将来能遵守社会的法律?卡特教练用他“铁血”的政策捍卫着球队的规矩,甚至不惜放弃教练的职位。虽然一度不被外界所理解,但是这一切最终还是获得了成效。学生们通过了文化考试并且进入了决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所升学率极低的学校中,10多位队员不仅顺利毕业还进入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与健身房内的教学毕竟是差别大的,提到篮球教练,首先想到的是“教”,而提到私人教练,首先想到的是“服务”,两者在出发点上有天壤之别,前者一开始就要用各种形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而私人教练最初先要得到会员的信任,这种信任不单单是建立在私人教练的专业基础上的。会员看你形象、言谈举止、沟通能力、敬业程度,直到会员接受你以后,才能建立一种如同卡特教练和球员的那种关系!

卡特教练的合同制对于达到会员的健身目的是有帮助的,因为锻炼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在健身过程中,如何才能将健身动机转化成健身兴趣、乃至健身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员能免会意志力不坚定。这时,合同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就算会员最终放弃,对于教练来说,也会坦然面对任务的失败。

完这部励志题材的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四个词:服从,责任,小事,价值。服从:卡特教练的上任,给之前的篮球队的重新换了颗“大脑”,在这个新团队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每个队员的服从,不管你具备何种才能,何种特质和个性,要融入新的环境,必须要按规则办事,正可谓不规矩无方圆,不服从无组织。同样在一个团队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服从,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重新定位,在集体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责任:身为一名优秀的篮球教练,卡特不仅带领一群曾经傲慢无礼的高中生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更是为每位队员考虑,使他们每个人不仅在球技上得到了提高,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其说他是一名好教练,不如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具有十足责任感的人生导师。正是因为责任,出于长辈,教练,黑人种族的一种责任,他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领导,每位员工都能出于责任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出于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将是无坚不摧的。小事:卡特教练一上任就用俯卧撑和“自杀式”折返跑训练每位队员,让每个人觉得无聊烦躁,可是真正到了比赛中,往往到了最后时刻对手因为体力不支而让自己球队抓住机会时,这些让人头疼的训练内容却真正派上了用场,一招制胜。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一份子,只有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哪怕再不起眼,也应该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成更多的大事。价值:虽然最后只获得了亚军,可是这些篮球队的小伙子里有六个人拿到了全奖,进入了大学深造,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冠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肯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当我们还彷徨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应该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眼光要更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同时这部电影对管理者领导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电影中的卡特教练就是为自己的队员树立了愿景,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他们也是可以进入州赛的。而所有的队员怀着这样的梦想,奋力拼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景目前已经成为企业领导者所必需的一种职业期许,企业领导者具备了并树立自己的愿景才能让员工更好地得到一种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建立团队稳定性与战斗力,从一定程度上延长团队寿命。愿景也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介于信仰与追求之间,是企业的中期追求。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没有不好的球员,只有糟糕的团队领导。同样是瑞奇蒙高中篮球队,同样是一帮队员,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比赛却获得如此优异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团队成员没有变,团队领导教练变了,训练方法、策略,管理方法变了,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和绩效。因此,某些团队领导常埋怨自己的团队成员素质太差,人不行,而不从自己管理方法、教练方法上找原因。为什么同一帮人,换一个领导绩效就差别很大呢?为什么同一个员工在你公司不行,换一个公司就成绩突出,脱颖而出呢?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糟糕的管理者。古语说的好: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人是要你用的,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你必须知道下属的长处。用下属的长处,扬长避短,发挥他的长处优势,挖掘他的潜能,使其创造价值最大化就是成功的管理者。

一个的团队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卡特任教当日就让大家签署一份协约,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做不到者退出,包括文化成绩各门课都得到2.5分以上,听课时必须坐在第一排,不准逃课等,下午3点开始训练,2:55就算迟到。所有团队成员必须执行。里面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灌输了卡特教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不仅篮球要打的好,学习成绩各方面也要好,为每个人进入大学奠定好的基础,二是要每个队员树立理想,不能“为打球而打球”,为打球把很多事都耽误了,强调个人健康成长进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最后,无论遇到多大阻力,也要坚持下去,直至最后实现目标,同时达到大家理解与支持。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里士满球队并不牵强。不妨将篮球队假设成一个企业,它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要壮大自身实力,就必须有专业化竞争战略,使得核心能力有充分的延展性与价值性,并将各方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得篮球队在诸多球队中屹立不倒。

教练型领导人是指有效运用教练技术与工作生活中,旨在提升企业绩效改善员工表现,引发团队智慧以便多、快、好、省实现卓越成果的企业高层。可以说,里士满篮球队在卡特扮演起领导者的新角色之后,球队在训练与学习上紧密结合,并且实现了平衡。实际上,卡特就是一个教练型领导。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首先改善了的是心智模式,队员的价值观有极大的转变,其次是共同愿景的建立——赢得比赛以及升入大学。这些前提具备之后,在卡特的领导下球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球员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我想这部影片我会一直看下去。

第15篇:铁血大动脉观后感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

今日我观看了铁血大动脉,该电影的内容是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战场的美军为了夺得战争的胜利,运用飞机对我铁路等运输路线进行全面狂轰滥炸,实行所谓的“绞杀战”,妄图凭借空中优势,扼杀我运输线,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中朝军民用自己的生命保证了铁路运输线的畅通无阻,保证了我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嘹亮号角声中,上世纪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战争,由于中朝军队的英勇作战,给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以狠狠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的开头是美国负责朝鲜战争的指挥官李奇微等在讨论:怎么样才能把中国志愿军的铁路炸掉。美国人知道对于中国的军队来说,我军每天需要成千上万吨军用物资和补给物资送上前线,除公路运输外,铁路运输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因此,铁路运输线作为当时的主要补给运输路线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就至关重要。因此,美军妄图通过掐断我志愿军的“咽喉”,也就是说,要以切断我作战前线的后勤供应来战胜我军。因此,美军调动大量飞机对我铁路沿线狂轰滥炸,实施战略性的空中封锁,即所谓的“绞杀战”。

一开始,铁路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损失惨重。不仅铁路瘫痪,公路桥梁等也被炸毁,物资运输困难,不仅影响了战场的战局,甚至牺牲了不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例如,我军火车需通过新川铁路,可此时的铁路早已被敌军炸成一片废墟,人们努力不停,坚持不懈,终于又修建好,没料到敌机突现,新川铁路再次沦为废墟——这只是当时运输线上的一个缩影。1951年,我军反绞杀战进入到了一个最残酷的阶段。

遵照彭德怀司令员的指示,虽然一开始志愿军缺少高炮空军等掩护,在绞杀战之中志愿军处于劣势,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梁军英率领运输战线上的志愿军勇士们,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遍布炸弹与地雷和敌人狂轰滥炸之下的“317”地段抢搭桥梁、抢修铁路、抢运物资,与敌人斗志斗勇,保证了铁路运输的畅通,使之成为真正的“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千招万招,运输第一招”。为了抵抗敌人的绞杀战,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起齐心协力,无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与敌机想方设法地斗争,“火车飞机打游击”,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修复铁路,确保铁路的运输。这样,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朝鲜人民铸成了一条炸不毁的铁路。

首先,从这部影片之后我首先是切身感受到了当时志愿军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私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这也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够胜利的原因,最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志愿军的顽强的精神带来的强大战斗力,这也是所有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还有无数的烈士,为了抢修路段,保障运输,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确保运输,英勇的战士手举冲锋枪,以血肉之躯与飞机进行战斗,直至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刻,其表现出的军人的精神真真切切感动了我。

其次,我的感受是战争的残酷性,在当时的战争中,在战争中受伤害的不仅是军人,影片之中的蓝天白云在战火燃烧的战场之上只能是海市蜃楼。没有和平的日子是恐怖的,在影片中的317路段的一列火车上,手无寸铁的伤员们,护士们在轰炸之中失去了生命,在每两米就有一枚炸弹的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

那惨烈的画面深深映在了我们这些从未见过战争的人的心里。影片里面说到“这里的血都是黑的……”由此我感受到,在战争之中,生命是那么的可贵,又是那么的脆弱。因此,不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不论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战争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第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片主要描述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战斗,该片是以梁军英铁道司令为主人公,以后勤和运输为主要事项,描述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战争的补给和后勤,其作用和战争的战斗力息息相关。而且,朝鲜战争与以往的国内战争也不同,铁路等运输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大大增加。主人公梁军英一开始在战场遭遇了“绞杀战”的挫折,所以不敢接受主管铁道运输司令的任命。但是最后在彭德怀司令和洪学智副司令的理解之下梁军英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有了铁路的保障,军队在战争中的补给就能得到保障,这样也进一步确保了战场中的战斗力。中美双方其实各有优势,志愿军的战斗力强,而美国的军事武器发达。志愿军之所以能摧毁敌人的“绞杀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关键就在于长期的作战经验与军事准备。

第四,战争不只是战场上的战斗。战争不是一个人,一只枪,一个部队的事,战争的发动与其过程和结果都与国家,军队全局息息相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代军事总结的经验。影片中彭德怀描述了周总理了解到“前线缺铁轨,就把东北的铁路拆了送来,前线缺钢梁,就把黄河铁桥的钢梁吊来”。从这些为了战争而采取的措施来看,一场战争的进行必定伴随着一个国家对全体政治经济和全体人民的影响。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军事历史中“不打无准备之战”是军事家们的共识。即使在今天军事武器高度发达的时期,也不可松懈战争的准备,负责将在战争中居于不利地位。

最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在过去的数千年中,世界上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而近百年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无尽的创伤。目前,整个世界总体和平,但仍有局部战争。我个人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和正义的反侵略所采取的必然趋势。战争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和平,通过战争人们越能发现和平的宝贵。但是,我们不可对军事有懈怠之心,没有强大的国家和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因此,我们如今既要注重军事的发展,也要努力维护和平,防止战争的破坏性的发展。朝鲜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了,我们应全面吸取战争的经验教训,全面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既不忘过去的战争历史和经验,发展军事,保卫祖国,又要想办法防止战争的产生,维护和平是我观看影片的最重要认识。

第16篇:铁血胡奇才

铁血胡奇才

铁血胡奇才

(1914--1997)

作者: 吴东峰

1997年7月6日晚,突接胡奇才将军夫人王志远电话,告之将军于4日下午4点42分因胃大出血去世。夜不能寐,哭拟悼联:“奇功建塔山雄风犹在震今古;才气贯黄河英名长存昭日月。”(1)

胡奇才将军喜打网球,有其诗为证:“挥臂赶着圆球飞,蹦纵跳跃显神威,不是当年打敌人,倒须用脑洒汗水。”

胡奇才将军喜钓鱼,有其诗为证:“烈日当头晒,鱼儿上钩来,风光无限好,兴味永不衰。”

胡奇才将军喜书法,有其诗为证:“文房四宝,切不可少,学习书法,陶冶情操。多看勤写,不断提高,手捧证书,心海如潮。”

(三东堂藏)

胡奇才将军八十高龄,仍气壮如牛。与人握手,坚定有力,握住后必使劲捏压,再摇三摇。握完之后,印象极深。

1993年11月7日,余出差北京,不慎腿、手骨折,住阜成路三零四医院。客居他乡,举目无亲。胡奇才将军闻知,偕夫人王志远每星期必来探视,每来必携一煲汤,或猪蹄汤,或鲫鱼汤,或红枣桂圆汤。将军摸摸余受伤部位,嘱曰:“动一下。”余使手指、脚指动之,将军喜曰:“无碍,无碍。战争年代我受了六次伤,指头能动就好办。”其时,余与将军仅一面之交也。

胡奇才将军作战有蛮勇,敢拼命,身经数百战,负伤6次,遇险无数。将军回忆言,某战斗中,将军胸部被敌土炮打来的铁片击中,当时忽觉脑袋嗡得一声,便天昏地暗了。又某战斗中,身上像被谁猛撞了一下,手中“奉天造”步枪一下子飞出老远,这才发现右臂上部中了炸子儿,炸飞一块肉,炸碎一块骨头。又某战斗,将军左腿中弹,初始只觉双腿一软,向前连打几个滚,爬起后竟一气跑了几里路。又某战斗,将军忽觉头顶一阵发麻发热,滚下山崖昏迷过去,醒来后见血流满地,方知头部负重伤。将军言此曰:“负伤时一开始都不知道,见血后才吓一跳。”(2)

1931年冬黄安战役中,敌一颗子弹打竟击中胡奇才将军背上的一颗手榴弹,手榴弹掉了半截。将军曰:“幸亏没有爆炸,好险啊!”(3)

(三东堂藏)

红军时期某日夜,时任胡奇才将军于行军休息时蹲下睡着了。迷糊中突然被人踢一脚,接着又两耳光。将军睁眼望之,红四方面军十一师师长倪志亮也。又某日,时任团政委的胡奇才将军行军中误将“燕门关”为“雁门关”而带错了路。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打了将军两耳光。解放后,王树声曾对将军言:“那时是有些野蛮啊!”将军言,红军初期,师长打骂团长,团长打骂营长,营长打骂连长、排长,连排长打骂士兵的事情并不少见。因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产生是有历史原因的。(4)

胡奇才将军回忆言,红军长征中,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中最忙碌的人,日理万机仍不失统帅风范,总能沉稳处置,应付自如。徐向前身体瘦弱,少语寡言,却有着惊神泣鬼的勇武。长征前夕,常见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单杠上翻上翻下,练得认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淋才肯罢体。(5)

胡奇才将军言,许世友将军能打仗,也能喝酒。酒量闻名四方面军,一碗酒端起来两三口就喝光,每喝必醉。许对少林寺经历从不隐讳,常说:“我是吃肉喝酒的和尚。”长征前夕,许世友任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他常在防地四川清江渡尽地主之谊,分别邀请兄弟部队将领喝酒。(6)

胡奇才将军言,曾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三十一军军长的余天云是位很能打仗的军事干才,战功卓著,为人耿直,敢说敢当,但个性强,脾气急躁,常冲撞张国焘。余天云自杀是张国焘迫害所致。当时已负伤的余天云不满张国焘对他的处置,过丹巴马河铁索桥时,就势从担架上往桥下一滚,掉下了滔滔急流。可惜了。(7)

(下图三东堂藏)

迟浩田任济南军区政委时,曾三上沂蒙山。1986年夏,迟政委至临朐途中,见一渔翁垂钓沂水,年逾花甲,鹤发童颜。其时杨柳依依,山色青青,如入仙境。迟政委下车拜见。渔翁闻迟当年曾作战于此,抚须问曰:“可知当年有个胡司令?”迟答“是否胡奇才将军?”渔翁大喜,嘴衔烟斗,手舞足蹈,唱曰:“胡奇才,真勇敢,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1987年,迟浩田赴京开会,特将此抗日民谣书赠胡奇才将军。(8)

胡奇才将军家中客厅,多挂将帅书法,有陈云、徐向前、李先念、萧劲光、洪学智、迟浩田、舒同等亲赠书法条幅,弥足珍贵。而最宝贵者为一《塔山阻击要图》。图宽一米,高一米五,比例尺为二万五比一。锦西至西海,山峦河流,沟谷村落,处处无遗;我军与敌军,兵力部署,攻防态势,历历在目。咫尺间如见千军万马,方寸中如闻万炮轰鸣。胡奇才将军云,此图为1949年苏联电影制片厂拍《中国人民的胜利》纪录片所制。后不翼而飞,三十三年后即1982年失而复得。图右下有“塔山阻击战说明”,为当时之原始记录,尤其珍贵。故录之,以作历史见证:

一、我军阵地及兵力区分

塔山村及白台山七号阵地,为我四纵12D、34R、36R、35R固守。塔山以东铁路桥头堡、打鱼山岛、高家滩,到西海口岸线、为我10D、28R、29R、30R轮番坚守。11D位于潘家屯、张家屯、王善屯,作为第二梯队,31R、32R,亦参加白台山作战。纵队炮团野榴共十三门,及各师山炮营分布于阵地纵深。白台山往西至红螺山系友邻11纵队。

二、此次林、刘给我们命令坚决挡住锦西葫芦岛援敌,驻守阵地,大量杀伤敌人,保障锦州的主力攻取锦州胜利。

三、敌人(蒋匪)图解锦州之围曾集驻锦西葫芦岛54A、第8D、198D、62D、57D及前后由关内调来62A之151D、157D、独95D、67D、92A之21D、56D、142D、39A之103B、新2B,共十三个师兵力,在海空掩护下,于1948年10月十天至十五天,连续多次向我铁道桥头堡、塔山、白台山、采用密集地形,有重点攻击,但结果不得前进一步。

我胜利完成保障主力攻取锦州阻击战任务,我伤2367,亡787共3154。(9)

胡奇才将军告余,塔山阻击战中,林彪元帅命他到前线十二师协助作战。战斗最激烈时,林彪要他每天报告情况:歼敌多少,伤亡如何,弹药够不够。某日,将军向林彪报告阵地上尸体累累,臭气熏天时,林彪指示曰:“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是不是弄些香水洒在阵地上。”将军问:“什么叫香水?”林彪继曰:“就是女人头上的那种水,比桂花油还香。”将军时任东野四纵副司令员。(10)

本文作者与胡奇才将军合影(三东堂藏)

胡奇才将军言,塔山阻击战中,塔山多次易手,多次告急,但林彪的决心很大,指示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这确是林彪的原话,我们都传达过。当时是准备以一万人的伤亡代价来守塔山的。官兵们都写了血书。林彪还派了作战处长苏静来督战。同时又把总预备队调上来,准备伤亡太大时随时接替战斗。(11)

1946年12月,胡奇才将军因犯头痛病转道朝鲜平壤至大连治疗。次年4月又由大连转道平壤回东北。途经介古车站时,将军警卫员梁武刚上厕所时被人从背后刺三刀而亡。据分析,凶手当为敌特,误以为粱武刚为胡奇才将军而下手。(12)

胡奇才将军赠余回忆录《坎坷的路》,扉页上写道:

“得天下不易,我们无数先烈换来今天的胜利和平安的日子,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52288人,其中有我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同志(四川人),他是1947年在保卫临江战役中献出宝贵生命,还有许多团营连排干部和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战士,如二十八团李寿轩参谋长,段然科长(是1946年11月2日在围歼蒋军主力二十五师即新开岭战役中光荣献身)。其中还有我的两个警卫员,一叫金凤吾,一叫梁武刚(均是山东胶东人)前者任连长,1946年10月在辽宁小市战斗中牺牲(四纵三十一团),后者是1947年5月在返临江的朝鲜介古车站被敌特杀害。当时他是我的贴身警卫。他们的事迹永存,他们的英名永存。”此为将军心声也。

胡奇才将军原名胡其财。1939年11月,将军打报告与王志远结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报告上批曰:“同意胡奇才同志和王志远同志结婚。”此后遂将错就错称“奇才”。将军结婚次日,即上前线打仗。余曾对将军言:“胡老,现在提倡发财,你这个才字是否改过来?”将军淡然一笑,曰:“让人家去发财吧!”(13)

资料来源和注释

(1)

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将军奉林彪令,到塔山一线指挥作战。塔山一役,将军功不可没。建国后,即1958年7月,黄河大水。工程兵副司令员胡奇才将军奉周总理指示,指挥工程兵部队架设横跨南北近4000米的浮桥,保证了南北交通,获总部嘉勉。

(2)

胡奇才,1993年4月23日北京采访笔录。 (3)

同上。 (2)同上。 (4)

同上。

(5)

胡奇才著《坎坷的路》,白山出版社,1995年。(6)

同上。

(7)

同上。

(8)

胡奇才,1993年4月23日北京采访笔录。贺茂之文《真情》,载《光明日报》。 (9)

同上。 (10)

同上。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同上。

第17篇:《铁血流芳》观后感

《铁血流芳》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由云南省滇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滇剧《铁血流芳》,早就听说该剧是省滇剧院时隔十余年后的又一部现代大型滇剧,革命题材内容,演员阵容强大,并且用乡音来演乡情。心中充满期待的观看了首演。

故事发生在国共合作而形成的联合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以朱德与唐淮源之间长达20余年的交情为主线,选取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中条山3个史实片段,赞颂了以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再现了唐淮源以民族大义为重、投身抗日直到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看完该剧心情无比激动,历史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场景是那么令人激动、令人鼓舞。我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为此我感到收获很大,感慨很深……

那个时代,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爱国志士们不怕流血牺牲,坚决抗日。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最后胜利。他们的奋斗为的是全国人民,自己却过着简陋的生活;他们做的是关系民族兴亡的大事,自己却从未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却不顾自己过着枪林弹雨的日子。

回想,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国家贫困落后,人民苦不聊生。今天共产党已有8000多万党员,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因为只有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拥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会战无不胜,才会长盛不衰。

如今,重温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很感谢这部滇剧,使我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新的飞跃。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再一次沸腾,让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党员,从事着国家调查工作,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又大了一些。

今后,愿我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喜悦,牢固树立tj核心价值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详实确凿的分析,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切实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到各项工作中。

第18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铁血教练》观后感

一、影片简介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体育励志片。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带领自己的校队拼搏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卡特,在其执教后使一支屡败屡战的篮球队最后成为无人能敌的长胜王。

卡特是加利福尼亚瑞奇蒙高中篮球队教练,第一次进入篮球馆见他的队员,就给他们带去了一张合同,上面的条件有一条是要他们每个队员的平均成绩达到2.3以上。对此,队员们都很抵触,并且有一个队员因为这些苛刻的要求而赌气离开篮球馆。对于剩下的队员,卡特教练首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有suicide(自杀)和俯卧撑。第一天训练下来,队员们都互相埋怨骨头快散了。

接下来的训练是各种战术,他用实例来解释战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战术和“戴利拉”战术。队员们都在心里想,这个卡特教练到底有多少sister啊!卡特教练就用这种教导方式每天的引导队员们训练。

里士满球队在1999年的赛季中,连续胜了13场。 1月4号,卡特教练的名字出现在《纽约时报》上,原因倒不是他所率领的里士满高中球队所创下的气势如虹的比赛成绩,而是他做出的一个决定:暂时关闭训练馆,所有队员到图书馆复习功课,直到学分达标方可恢复训练。在锦标赛即将到来的紧要关头,谁也不会想到卡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整座城市都在为这支不败的球队而疯狂,每场比赛都座无虚席,到处充斥着fans们的尖叫声。惊问卡特的决定,各界之前对于他的溢美之辞瞬间转化为刨根问底的讯问和劈头盖脸的责难。

因为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居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人们饱偿贫困和生活的重压。在社区的委员会大会上,卡特遭到所有家长的反对,家长们要求取消禁赛,打开篮球馆,让孩子们继续打球,否则就要罢免卡特。卡特认为队员应该履行合同,他不肯屈服,准备离职。但是,当他走到篮球馆的时候,篮球馆的锁被破坏,进去后看见所有的队员都在学习文化课。他们坚定对卡特教练说他们要努力达标,结果如人所愿。

终于开赛了,但是对手是全州第一,比赛打的很辛苦,把所有的战术都用上了。比赛打的特别激烈,在以后几秒钟的时候对方进球了,里士满球队最终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休息室里,队员们都很沮丧,卡特告诉队员已经做到了最好,这场球赛是他认为最好球赛,队员们释怀。

最终,大多数的队员都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他的儿子被西点军校录取。

二、对我的启发(按影片讲述顺序写的感受,还有结合课本和电影内容展开写的)

(一)服从和责任意识

卡特教练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每个队员的服从,不管你具备何种才能,何种特质和个性,要融入新的环境,必须要按规则办事,正可谓不规矩无方圆,不服从无组织。另外一件事就是让所有的队员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中规定平均学分要达到2.3。这就要求每个队员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合同。

责任意识是“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一种,要求有能力、有条理和自我约束,反映了人们控制、管理、调节自身冲动额度方式。责任意识高的个体富有责任心、可靠、始终如

一、自我约束力强,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卡特身为教练,努力培养这些孩子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榜样。他的目的就是想要培养这些队员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成为真正有担当的真男人。

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领导,每位员工都能出于责任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出于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将是无坚不摧的;

(二)能力

打好篮球首先就要培养体能及各种战术,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打赢比赛。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要一个球队能够所向披靡,就必须要了解每个队员的能力范围,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防守、进攻、抢篮板都要分配好,即“量才为用”。

打篮球时这样,我认为在管理中也是这样。一个管理者只有根据员工的能力状况做到量才为用,才能把员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要遵循能职匹配原则、能职优化组合原则和能力互不原则等。

总之,在一个群体或者组织中,只有能力类型齐全,能力水平有层次,才最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惩罚

惩罚指当某种不良行为出现后,给予其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和消除该种行为的方法。

影片中,开始有的队员不能接受卡特教练的合同而离开,后来又要回来。卡特惩罚了上千个的suicide和俯卧撑,做完了才可以归队。

我觉得卡特教练的这种惩罚是积极的,对其他队员也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中惩罚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快速的效果,长期就很不一定了。因为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欣慰;惩罚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惩罚可能会压制人们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惩罚对管理者产生条件性恐惧。

(四)群体

1.群体士气

电影中,在最后于全州第一的球队比赛时,开始的节奏一度失控,里士满完全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得分也很少。卡特教练在暂停时,让他们打出自己的水平,灵活使用战术,打出士气。

在组织行为学中,“士气”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与满意,并愿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里士满球队的队员经过一翻鼓励之后,重拾信心,为赢得比赛而去努力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我认为,在生产活动中,群体士气也不容忽视。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士气和生产率的关系,有三种情况:高士气,高生产率;高士气,低生产率;低士气,高生产率。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过分的强调物质条件和金钱,要使用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调动群体的士气,让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尽量让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这样就会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高士气,高生产率。不仅员工工作有动力,企业的业绩也会不断攀升。

2.群体间冲突

在电影中,里士满球队在赢球后也有跟对手口角上的冲突,骂人、说脏话等等。甚至在最后的比赛中,要与全州第一的球队在篮球场打起来。在我看来这些属于群体间的冲突。我翻看了组织行为学的书,书上把群体间的冲突分为水平冲突和垂直冲突。按照书上的说法,我认为电影中两个球队的冲突应该是属于垂直冲突的。

在企业中,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必须要合理处理各种群体间的冲突才能让企业的工作效率更高。通常冲突管理的风格有竞争、合作、妥协、回避、迁就等。管理者在管理冲突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另外,我认为好的管理者应该熟知各种策略适用的情境和禁忌的情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

冲突,也能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五)领导才能

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担任领导里士满队员的角色。在卡特的领导下,里士满球队由之前的屡战屡败最终成为长胜将军。而这并不是巧合,是卡特的独特的领导风格。在他的带领下,里士满球队不仅在篮球赛上大获全胜,并且每个队员的个人素质修养等也在不断地提高,还有签订合同让他们的成绩达标。这些都是卡特教导有方产生的好效果。

我认为在电影里卡特的领导发挥了两种功能,即指挥功能和激励功能。在现实的组织活动中,领导要指明组织发展的方向,确保组织做正确的事情。电影中卡特教练就是在矫正队员们使他们都往正确的发展方向上走。

在企业中,领导也要激励下属,使下属士气高涨、充满热情、积极努力的去实现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为他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六)价值

电影里面,在最后的比赛中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手。虽然里士满球队最后只获得了亚军,可是这些篮球队的小伙子里有六个人拿到了全奖,进入了大学深造,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冠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肯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还彷徨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应该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眼光要放的更远,不要只想近期的好处或者结果,因为长久的不衰比短暂的光环要更加耀眼。所以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心态,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一个方面失败并不代表所有的都做不到,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我们坚定自己意志,坚定我们追求的理想,努力去奋斗吧!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第19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铁血教练观后感

看完这部励志题材的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四个词:服从,责任,小事,价值;

1.服从:

卡特教练的上任,给之前的篮球队的重新换了颗“大脑”,在这个新团队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每个队员的服从,不管你具备何种才能,何种特质和个性,要融入新的环境,必须要按规则办事,正可谓不规矩无方圆,不服从无组织。同样在一个团队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服从,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重新定位,在集体的环境中成长和进步;

2.责任:

身为一名优秀的篮球教练,卡特不仅带领一群曾经傲慢无礼的高中生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更是为每位队员考虑,使他们每个人不仅在球技上得到了提高,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其说他是一名好教练,不如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具有十足责任感的人生导师。正是因为责任,出于长辈,教练,黑人种族的一种责任,他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领导,每位员工都能出于责任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出于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将是无坚不摧的;

3.小事:

卡特教练一上任就用俯卧撑和“自杀式”折返跑训练每位队员,让每个人觉得无聊烦躁,可是真正到了比赛中,往往到了最后时刻对手因为体力不支而让自己球队抓住机会时,这些让人头疼的训练内容却真正派上了用场,一招制胜。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一份子,只有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哪怕再不起眼,也应该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成更多的大事;

4.价值:

虽然最后只获得了亚军,可是这些篮球队的小伙子里有六个人拿到了全奖,进入了大学深造,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冠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每个人价值的肯定,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当我们还彷徨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应该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眼光要更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第20篇:铁血教练观后感

《卡特教练》观后感

这部电影很感人,很激励人。篮球,平常都在打,都在看。但是,这部以篮球为背景的电影,却超过了任何一场重要的比赛,比任何一场比赛都精彩动人。

这部片子是根据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卡特教练的举动,引来了无数的媒体关注,并不是因为他把一个从只有赛季4胜22负的球队,带到变成一支战无不胜气势如虹的球队,而是他做出的一个决定:暂时关闭训练馆,所有队员到图书馆复习功课,学分达标方可恢复训练。

在这所高中,通常只有50%的学生可以毕业,而在这些能毕业的学生中,只有6%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而那些黑人孩子,毕业后没多久,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走进监狱。

在卡特看来,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保证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为他们确定一个选择更为充分的未来同样重要。在卡特的教学词典里,作为一名高中篮球队员,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毅力、纪律和团队精神,足够的学分成为了开展训练的必要条件。他想用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告诉被自己一手扶上胜利征程的队员们:是学校的教育塑造并指引

自己走上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而不仅仅是篮球比赛。从电影中我学的了很多

这部电影本命《卡特教练》又名,《铁血教练》。很大程度上就是

从卡特教练的严格执行规矩和约定而得名的。球员们有谁犯了错,卡特教练的处罚必是严厉的,1000个俯卧撑,500个“自杀”,咋听起来很搞笑,但是卡特教练言出必行,即使是第一天来校因为不熟悉路径而迟到的儿子也受到了惩罚。当学生们体验到了卡特教练的“铁血”后,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教练的权威。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了规矩却必须靠执行才能发挥效能。本片中卡特教练有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如果学生连这些规定都无法遵守,那么如何相信他们将来能遵守社会的法律?”卡特教练用他“铁血”的政策捍卫着球队的规矩,甚至不惜放弃教练的职位。正是这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方式,和执行力才换来了他们进入州大赛的资格。

成长,没有前面的付出,相信他们还是那个4胜22负的烂队,也不会被州大赛选中。卡特教练教会了他们太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从底层到被人尊敬的例子。

守时,对于时间,卡特教练的要求是,如果训练是3:00钟开始,那么2:55到的人就算是迟到了,就要受罚。做人要守时,不仅要准时,还要更早一点做好准备。谁都不例外。

对人的尊重和礼貌,卡特教练最初接手球队时,并没有教授学生们技战术,而是要求他们以“sir”相称,并立下了规矩例如必须带领带参加比赛等等,他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也以身作则。长此以往效果很明显,学生们骂脏话的没了,打架的没了,大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接受挑战、接受胜负。影片的最后,球队虽然输了比赛,但队员们仍能如同胜利者般面对,并且赢得了对手的尊

重,便是最好的证明。对人礼貌是尊重别人的第一步,而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从尊重别人开始。

注重基础。自卡特教练开始职教到球队进行第一场比赛前,卡特教练让队员们每天练习的就是基础,跑,跳„„一直练习到队员回家时都一瘸一拐的,这一切甚至招致了学生们的不理解。然而经过第一场比赛后,大家都明白了,这些基础练习没有白做,教练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最简单的跑、跳、卡位,当对手疲惫的时候队员们仍旧精力充沛。在最后的比赛阶段,他们终于反超了比分,赢得了比赛。没有基础,一切免谈,这很现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没有前面的努力,不可能有下文的。

团队。“一个队的,有一个拼命,就都要拼命;一个队员的胜利,就是大家的胜利。”因为是一个团队,所以要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密切合作,配合默契,要互相认同和接纳。团队成员间要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要彼此宽容、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责任共担。篮球是五个人的。 尊重你的的对手。球队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队员们非常高兴,在球场上,个别的队员在比赛时开始嘲笑,戏弄他们的对手。这些卡特都看在眼里,毕竟每个人都是从失败开始的,自己的球队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心中最怕的是什么?怕别人看不起?”这句话我觉得映像深刻,我们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而是我们的前途无量,我们真

正怕的是我们的光明的一面,不是我们阴暗的一面,随波逐流者一世徒劳,没有努力就不会有成就,你身边的人也会因此为你自豪,我们都是前途无量,不光是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让我们发挥潜能,我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效仿,让我们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的行为也能让他人解脱。”

这是经历生死考验后的内心直白。向往光明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没有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没有对自身的不满足,就不可能激发自己的无穷的斗志。惟有行动走向光明的前途,看准就行动,行动就有收获。正如卡特教练的那样,知道了这学校的缺点,敢于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甚至搭上自己的工作,来换得别人的认可。

纵然,到了最后像他们那样输掉了比赛,但也会获得队友的尊敬,获得所有人的尊敬,他们也走向了正轨,走向下一步的成功。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成功需要的是立即行动,深思后的行动,加油!

《铁血执行读后感 范文.doc》
铁血执行读后感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