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调研报告

2020-08-13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青班福建调研报告

新野县第12期中青班赴福建省学习考察

调 研 报 告

县文广新局张建晖 2011年12月2日至12月8日,参加新野县第12期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直工委书记刘军、县委党校副校长吴瑞甫以及县委组织部青干科长吴爽的带领下附福建省学习考察。在7天的行程中,学员们先后到武夷山、古田、客家土楼、厦门等地考察学习,重温党的光辉革命历程,充分感受沿海城市蓬勃的发展热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地的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中央苏区县,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等。

龙岩地区的客家土楼,是我国民间建筑的瑰宝,保存完好的是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悠久,种类数量多,规模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据统计,该县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其中圆楼360多座,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坑镇洪

坑村的振成楼,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是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称其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唯一性的世界文化奇观,现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福建旅游品牌。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两年多红军建设的经验,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批判了红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非组织观点、极端民主化。强调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领导教育,确定了“党指挥枪”的中国共产党建军纲领,保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重大原则。

古田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强调了要从思想上建党,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古田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支部建在连队,这个重大决策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

福建东南沿海副省级城市厦门,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的侨乡,留给人的想象十分丰富,且不说它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具有开展对台工作的地缘优势。仅就厦门的旅游资源就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闻名遐迩的鼓浪屿令人流连忘返,是其标志性的招牌。还

有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著名古刹南普陀寺,以及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墓(鳌园)、厦门的隧道等等„„。总之,福建留给我们参观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很多很多。

二、几点感受和体会

本次到福建省考察学习,由于目的性十分明确,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丰,感受和体会也不少。

(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厦门、武夷山等地都能够结合实际,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努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新思维。厦门市敢于创新思维、解放思想,以新思维、新方法努力破解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激活城市建设的筹资渠道,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注重新形象。厦门的城市建设做到彰显魅力,高品位设计;完善功能,高标准建设;优化环境,高效能管理,以优质的城市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注重信息化。建立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交通事故报警、信号控制、调度等8个方面自动化,实现交警走下岗亭;注重生态化。厦门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中尽显生态意识。厦门的生态目标是要让城市草绿花艳、天蓝海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一座环保生态城市。注重新机制。厦门通过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推进城市建设的整体合力;完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完善督察考核机制,细化目标管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注重实用化。厦门通过建设海底隧道将城市发展由海岛向陆地拓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着力推进厦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建立快速公交车道,竭尽全力方便市民出行。

(二)武夷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思考

武夷山是福建省最早开发的风景名胜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以自然、人文、文化为主的特色景观。丰富旅游资源。武夷山市原来旅游主要是以山水资源为主,项目比较单一。大力挖掘现有武夷山、九曲溪、一线天等自然资源,深层次开发配备相关娱乐资源,使游客满意而归。开发建设介绍武夷山地貌地质、山林植被、高崖断层等自然博物馆和茶叶、蛇类、菌类、树雕竹雕等类型的博物馆,使人产生欲亲历其境的游兴,让游客有更多的游览选择。拍摄大型节目“印象·大红袍”,通过真山真水真建筑为节目背景,以茶为主线,用凄美的爱情史诗、绝美的山水风景、完美的灯光效果,打造了一场精美绝伦的文化盛宴,使每一名观众陶醉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让人流连忘返。深耕细雕茶叶文化。茶是武夷山的品牌和特色,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商场小店,都能够体会到茶的无处不在。通过在自然风景区游客游览茶叶产地,在博物馆和展览馆观赏茶文化、品尝香茗、听座谈,进一步完善茶叶从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的一体化,让游客对武夷山的茶产生了浓厚的品茶兴趣和购买欲望,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产业发展。

三、启发和建议

通过对厦门、武夷山等地的考察,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现结合我县际提出几点建议。

抢抓机遇政策。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努力引进外资,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现代农业方和高端服务等产业,发挥优势、真抓实干,把

新野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深化街道社区发展。街道、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只有把街道和社区工作做好,才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街道、社区建设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社区选举为基础、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社区稳定为基础、以下放权力为后盾、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提高经费保障、完善制度保障等有利措施,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推进工作创新,最广泛地动员、最积极地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便民服务、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居民教育、普法维权等各项功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努力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详和的有特色的和谐社区,真正成为市民居住的福地、创业的乐园。

提升城市品位。超前思维、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从城市美学角度研究城市,加大城市设计力度,塑造一批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雕塑,把每一座新建的城市建筑都打造成一个亮点。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借鉴厦门经验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建立健全定人定岗管理机制、市容管理日巡查机制、行政执法资格考评机制、市场化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工作效能监察制、城管联席会制度等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巩固城市建设成果,使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努力构筑新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优势。

推荐第2篇: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福建泉州

(高举旗臶 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6))

利用侨资带动经济起飞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福建省泉州市调研组

《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把握机遇,着力打好“侨牌”,以“三来一补”起步,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众多知名品牌,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巨变。30年前,泉州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曾位居福建“省尾”;如今的泉州,已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泉州之所以能取得可圈可点的发展成就,归根到底在于泉州人民经过不懈探索,闯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泉州模式”,即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突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泉州30年来创新、创业、创造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我们继续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财富。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实践,走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引进侨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地处福建中南部、台湾海峡西岸,距离台湾最近处仅有97海里。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滨邹鲁”和“世界宗教博物馆”之誉。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现辖4个区、5个县和泉州开发区,并代管3个省辖市。2007年常住人口774万,土地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4/5。1978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当年价),居福建省9地市的第五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1元,居福建省倒数第一位,仅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62.6%、全国平均水平的44.9%。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289亿元、29664元、225.06亿元,与1978年相比,分别以年均17.7%、15.6%、21.5%的速度增长。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1978—2007年,泉州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二、三产业分别以年均22.2%、17.3%的速度快速增长,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三次产业结构从38.6︰32.8︰28.6调整为4.9︰58.9︰36.2。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063家,外资实际到位137.93亿美元。进出口额(海关口径)从1979年的0.0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8.52亿美元,年均递增30.5%。2007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2617万美元,外派劳务2737人次,境外投资总额851万美元。

4.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1978—2007年,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8.3%的速度增长,“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2亿元、56.98亿元、322.09亿元、888.36亿元、1519.24亿元,相继建成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设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和城市绿化率大幅提升,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

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奖。

5.社会建设同步推进。2006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3万人,国家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0个,累计取得国家专利14155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高等院校由改革开放前1所发展到15所,中等职业学校76所,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医院病床数从1978年的1.31人和1.44张提高到2006年的2.17人和2.38张,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73.5岁。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6.小康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97元、7244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55.9倍、96.6倍。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年保持在1.2%以下。基本形成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平安泉州”成效显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二连冠”。

二、发展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1978—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这一时期,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要解决农村发展根本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0年8月,晋江县委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的若干问题的规定》,拉开了泉州农村工业化序幕。在“放、帮、促”(即放手发动农民集资联户办乡镇企业,有关部门帮助乡镇企业排忧解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措施作用下,晋江、石狮(原属晋江)等沿海地区率先多形式、多成分地创办乡镇企业,特别是利用华侨的闲房、闲资和闲臵劳动力,以群众集资合股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创办企业,承接“三来一补”业务,闯出了一条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发展乡镇企业路子。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79亿元增长到1985年的25.1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3.9%;1985年,泉州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6.6亿元,比1978年增长9倍多,工业总产值比重开始超过农业,产业结构由“

一、

二、三” 格局向“

二、

一、三”格局转变,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时代。

2.1986—1991年,创办开发区,大力引进侨资,实现工业由散向聚、由内向外发展。1986年泉州撤地建市后,市委和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工区、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执行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规定的通知》等文件,多种形式地推进土地成片开发,形成八大成片开发区,开发面积达2.35平方公里。同时紧紧抓住中央赋予福建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提出“打好侨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及时把引进侨资侨力与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加工区和工业区等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进侨资嫁接乡镇企业、发展三资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以侨资为依托、以联户集资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晋江模式”。1991年,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418家(其中属乡镇企业和外资结合的“侨”字号外向型企业占85%),实际利用外资2.85亿美元。1986—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出口额(海关口径)年均分别递增26%、35.1%,198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1980年翻一番以上,提前3年实现经济发展第一步战略目标。

3.1992—1997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优化产业布局,夯实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抓住省委和省政府把泉州列为全省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验区和国家体改委将泉州列为首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泉州市委和市政府成立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泉州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方案》,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1993—1997年),推进若干重大改革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放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理顺集体经济的产权关系,引导私营企业转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为主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以及工伤、医疗、女职工

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1993年新办三资企业1514家,创下泉州历年引进外资企业数的最高纪录。大力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配套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积极引导企业由“遍地开花”向专业园区集中。实施企业提升的“规模经营、科技兴企、市场拓展、结构调整、争创名牌、制度创新”六大战略,引导企业走股份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1993—199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9.3%,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4.1998—2003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名牌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一时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泉州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作为战略重点,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1999年,出台《泉州市科教兴市战略实施方案》,成立泉州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三大新兴产业。成立泉州市实施奖励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出台《关于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工作的通知》,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并一次性发给奖金。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泉州企业品牌创新高潮迭起,中国驰名商标数和中国名牌产品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3名、福建省首位,在2005年荣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

5.2004年至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时期,泉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整合提升五大传统产业。重奖创建国家级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争创国际品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推动对外招商由引资向选资转变,优先考虑引进“三高”(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竞争力)、“三少”(耗能少、排放少、污染少)以及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强民生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突出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促进充分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实施造福工程,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之间的配套衔接工作,大力推行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建立城乡一体的低保体系,构建覆盖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优化发展、沿海县域率先发展、山区县域特色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奖惩结合、疏堵结合,江海联动、城乡联动,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污水、垃圾综合处理和工业污染集控区污水处理产业化运作,加快推进55个循环经济项目。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程式的网上审批和网络电子监察。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在全省率先建立暂住证、务工证、计生审验证等“多证合一”,管理、服务、教育、维权等“多措并举”,公安、劳动、计生、房管等部门“多位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

经过30年来的探索,泉州人民走出了适合泉州实际的发展道路,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泉州模式”:市场化是“泉州模式”的制度基础。泉州各级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产销,由企业自筹资金、自购材料、自找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是“泉州模式”的最大特色。2007年,民营企业数量、工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均占全市九成以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县域经济发达是“泉州模式”的突出亮点。以市场导向把各地资源特色、传统工艺做成特色产业,培育了石狮的服装,晋江的纺织、鞋帽、食品、建陶,南安的建材、水暖,惠安的石雕、建筑,安溪的茶叶、竹藤工艺,永春的芦柑,德化的工艺陶瓷等区域特色经济。品牌化是“泉州模式”的突出优势。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7个、中国驰名商标108件(其中,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28件)、福建名牌产品291项、地理标志产品6项、2007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6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总数位

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荣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称号。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改革与发展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回顾泉州创新、创业、创造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并发扬光大。

1.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社会的历史巨变,最基本的经验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与泉州实际结合起来,把开拓创新与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敢为天下先,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前进。每当发展处于关键时刻,都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胆突破不合时宜的僵化观念,克服“等、靠、要”消极情绪,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满思想,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初期,鼓励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摆脱姓“资”姓“社”困扰,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商品经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党的十五大以后,鼓励和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不断规范、完善和壮大,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应运而生,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努力在计划经济体制夹缝中找到发展的出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在一些人为姓“社”姓“资”争论的时候,泉州人民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30年来,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以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利用侨资外资、放开民间资本准入、改制上市、银企合作等途径缓解资金短缺,以土地成片开发和建设多层厂房、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方式解决用地紧张矛盾,以技术培训、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劳务协作、维护外来工权益等办法解决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不足的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积极从群众的创造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群众在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联合办厂、股份经营的“晋江模式”等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切实关注民生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开展扶贫济困和为民办实事活动,不断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防抗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提高应急能力,构建较为可靠的公共安全环境;始终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每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承受力,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决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泉州人敢拼会赢的精神,鼓励创造,支持探索,不求全责备,不局促一隅,有效地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创造、创业”良好氛围。

4.坚持改革开放。泉州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直面竞争中寻找出路,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先行先试中赢得主动。30年来,泉州创造了许多全国和全省第一:在全国创办第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批引进外商进行土地成片开发、第一个引进外资一揽子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第一个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第一个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第一个以竞争上岗方式招聘县市级主要领导、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第一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第一批成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第一个建立新型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机制,成为全国第一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第一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在全省组建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建立第一个乡镇工业小区、第一家民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家民营企业在证券资本市场“买壳上市”、

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数居全省第

一、第一个实现所辖县(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创先行列的地市,等等。

5.坚持不断提高领导发展能力。泉州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历届市委和市政府对自身角色和职能的正确定位,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展现出领导发展的能力。30年来,市委和市政府用活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地扮演了泉州工业化推动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使乡镇企业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市委和市政府运用综合调节手段,成功地扮演管理者和引领者角色,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和市政府成功地扮演了服务者角色。从硬环境建设到软环境优化,从市场建设到引导企业开拓市场,从股份制改革到推动企业上市,从创新服务机制到破解发展难题,泉州各级党委政府都作出巨大努力。更值得一提的是,30年来,历届市委和市政府较好地把握保持政策连续性与推动发展、创新思路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定发展战略、出台发展政策不搞短期行为,使泉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少走弯路。

四、今后发展的战略设想

目前,泉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处于工业化提升、城镇化扩张、外向化拓展阶段,具备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和条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两岸区域合作上先行先试,在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中争当排头兵,又好又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具体目标为:

——经济实力更加强劲。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360亿元;2013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比2000年翻两番;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000美元,进入高收入地区行列。

——发展方式更为科学。自主创新体制比较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投资、消费、出口均衡拉动;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功能区基本形成,成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建立起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2010年基本形成人口达180万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框架;2020年建成总面积3021平方公里、人口490万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大城市,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格局。

——改革开放更具活力。民主法制和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全方位开放的先行区和台资聚集区。

——人民生活更为殷实。基本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23000元,2015年比2000年翻两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发展更显和谐。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谐安定局面更加巩固。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的基本思路是:

1.以再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为目标,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引资导向,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致力打响泉州国际品牌。建设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大城市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严格环保准入,推进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先行先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

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推动民营与外资有机融合。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

3.以完善惠民利民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先行先试。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增收长效化。适度将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向弱势群体倾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坚持依法治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4.以建设台资聚集区为抓手,着力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先行先试。打造产业合作载体。加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申报和各类台资投资载体建设。创新两岸经贸合作对接机制,建立重大台资项目引进、落地责任制。打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主体核心区,推进泉台双向交流。

推荐第3篇: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

公立医院改革福建三明市考察调研报告

福建三明市进行大刀阔斧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院长年薪制、让院长代表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率先试行医生(技师)年薪制、稳定医生(技师)队伍,率先对高回扣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同时率先在省内对全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改革取得了空前成果,三明市人均出院费用下降,人均门诊费用持平,入院和出院人次数都下降,但22家公立医院的收入却有较大增长,“2012年22家公立医院收入比2011年增长22.16%。2013年1-10月份,同期对比增长12.54%。”。同时,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由2011年的56.89%下降到2013年10月的38.92%。2013年1-10月份药占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28.79%,“比全国平均水平44.28%低15.49个百分点”。三明改革扭转了职工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2013年1-10月份收支结余12042.80万元”。通过2年多的综合改革,三明实现了医疗机构医务性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了医院总收入的含金量;门诊、住院患者的均次费用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持续亏空的医保基金,从2013年开始实现合理结余。可以说,三明医改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基金三方共赢。

三明医改的突出亮点是:

一、多部门合作深化医疗改革

1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转换运行机制。2012年以来,三明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措施,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明确改革目标,政府勇担责任。在医改初期,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医改的主体是政府,改革的对象是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政府要勇于承担破旧制度,建新制度的改革职责。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回归”,即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二是理顺人事关系,做好组织保障。市委书记直接推动,市长全力支持,并专门安排了副市长主管医改,将财政、卫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联合组成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为三明市医改工作的推进做好组织保障。

三是财政统一负责,集中管理医疗资金。三明市先后提出了“三保结算机构合一”、“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率先实行三保全市统筹管理。 2012年至今,三明市先后出台了《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通知》、《关于核定三明市第一医院等市属医院2013年度试行年薪制工资总额比率的通知》等30多份文件,通过对全市县级以上22家公立医院在分配机制、补偿机制、考评机制、药品采购、医院管理、基金管理等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政府的多赢。

二、从“贵”与“利”二字下手

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有与“医药代表”打交道的经历。医生拿

2 “回扣”的现象,至今仍在不少公立医院存在,成为“斩不断、理还乱”的利益链。医改前,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每年的收入中60%以上为药品(含耗材)收入,医疗收入仅占30%,这种“以药养医”、“收入倒挂”的畸态,使整个医疗行业走入一条“药代”靠医院牟利、医生靠“药代”挣钱、群众花高价看病的歧途。公立医院要彻底走出通过多开药、开贵药获得利益的怪圈,必须牵住改变“以药养医”现状这个“牛鼻子”。

2014年6月,三明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统一配送结算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限价目录内的药品首先由市医管中心负责配送和结算工作,待经验成熟后再全面推行。统一配送、结算的药品为《三明市医保限价药品—光盘(第四版)目录》、《三明市医保定点限价药品备案采购目录(150种)》的药品品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低于本市采购价格10%以上的药品,医院自行采购。此外,还建立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院长负责制,实施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统一配送结算工作等,将药品与医院收入彻底脱钩,进一步改善医院收入结构。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三明市医改的最大亮点,在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而不依赖财政增加投入。以药养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是刺激医疗费用上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占用社会发展的资源。二是让老百姓吃了冤枉药,“是药三分毒”,危害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在破解医改难题时,三明市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突破口。2013年2月,

3 三明市对所有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一步到位地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器械、耗材)加成,由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取消药品加成,降低了患者用于买药的经济负担,而增设医疗服务费和提高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又增加了患者用于看病的经济负担。为避免这种结果,三明市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主要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来“冲抵”,以保证总体上不增加患者负担。同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由此导致医院收入减少的部分,原本主要应当由增加财政投入来弥补,但这一块主要是通过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而节省下来。其主要措施:

一是减少了过度医疗,优化了医疗资源利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降低了医生开“大处方”的动机,患者的经济支出(其中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从以往主要用于买药,逐渐转为更多用于看病,从而成为医院和医生的收入。 二是完善机制,提高效率。三明市把全市12个县市作为一个诊疗区域,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医院只有加强自身管理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才能争取更多患者前来就医,才能把患者的经济支出和医保基金支出“变”成医院的收入。

四、试行医务人员年薪制

三明市医改的突出亮点是更强调公益性、更尊重医生价值。医生是政府各项医疗制度安排的最终执行者,是整个医疗体系之中知识最专业、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关乎医疗卫生体制运

4 行的健康与否。如何给医生“定价”,让医者重归父母心,是医改中最核心的问题。2013年1月,三明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推行医院院长、医生(技师)年薪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提升至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院长年薪由政府财政支出,不与医院收入挂钩,医生年薪则由所在医院支付,打破了原有的按照行政层级进行分配的机制。

年薪制改革,着力点就是体现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门诊量、手术量等是医生劳动价值的最佳体现,以往却被大大低估。针对这种情况,三明市对31项治疗项目、33个手术项目的收费进行调整,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提高门诊挂号费,调整后的门诊费,主治医师挂号费由3.3元调至15元;主任医师由8.3元调至25元。其中,挂号费由基金报销8元。这种“政府制定政策管院长,院长分解政策管医院”的做法,成为政府考评院长、院长考评医生的良方,成效明显。现在,院长可以用更多精力抓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医生也不再是“药代”的帮手,让医生找回了职业的尊严。同时,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医技队伍。

五、设置多点考评机制

三明市医改最主要的亮点是建立了与年薪制配套的考评制度,做到了考核与创收脱钩、与医院医生利益相一致,实现了积极性和公益性二者的平衡。由于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性和高度专业性,政府的监管往往只能止步于公立医院的“门口”,难以洞察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而公立医院的院长可以成为政府和医院的双向代理

5 人,承担起代替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职责。政府对院长进行系统化考核,考核与院长年薪制挂钩,保障公立医院的发展符合政府的预期与规划。

年薪由基本年薪和年底绩效薪酬构成,绩效年薪的考核则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和社会评议相挂钩,与药品耗材、检查费用等收入脱钩。政府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和发放院长的年薪,促进院长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如院长只有在达到文件规定的5大类34项考核标准,且考核结果在90分以上的情况下,才能拿到核定的全额年薪,考核不合格就只能领基本年薪,连续两年不合格将被免职。通过对年薪制医生实行“联动考核”,做到了医改办激励院长、院长激励医生,各方利益一致,完成医改目标。例如,2013年2月,三明市召开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会议,市政府拿出100万元重奖受表彰的医院院长。

推荐第4篇:福建武夷山茶叶电商调研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2016年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销售的研究”实践

队 调研报告

课 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销售的研究 实 践 队 第七社会实践队 课题负责人 黄上丁

团队成员 陈铃杰 邓金明 田仁义 刘宝如 梁伟 丁静

张雄 陈根基 王燕争 张璐 卢伟强 林伟强 张煜明 王晓婷 林思钦

系 别

经济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

祝秀梅

完成日期 2016年 8 月 14 日

11页

第1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关键词……………………………………………………… 前言…………………………………………………………………

一、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总体现状……………………………

(一)武夷山市茶叶电商发展现状………………………………

(二)平和县蜜柚电商发展现状…………………………………

(三)南平市荔枝电商发展现状…………………………………

二、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未深入人心……………………………

(二)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及完整至关重要………………

(三)缺少网络营销人才…………………………………………

(四)网上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鱼龙混杂………………………

(五)农产品电商的相关法律法规未健全………………………

三、提出可行性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及电商知识的普及……………………………

(二)农产品的保鲜存储至关重要………………………………

(三)培养专业电商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四)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及客户关系管理…

(五)完善农村电商法律法规……………………………………

四、小结…………………………………………………………… 参考文献……………………………………………………………

11页

第2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销售的研究

摘要:近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两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开始布局农村市场,农村电商的大旗已经插遍全国各地,各地方政府,乡镇企业纷纷响应,直接得益的是农民朋友。但这看似完美下隐藏着些许的瑕疵,如农村互联网普及力度不够,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村物流系统之后,相关电商法规未健全等等,阻碍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福建省武夷山市,平和县以及莆田市的农村电商发展状况的实地调查,从当地企业,政府,个体商户,农民等方面去了解如何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试图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武夷山市平和县 莆田市 农产品 销售 对策

前言

(一)社会实践背景

为响应国家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支持,福建省许多县市都加入到农村电商的浪潮中,本实践队通过以武夷山,莆田市,平和县三地为主要实践地,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力图通过本队伍的调查发现农村电商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帮助农民朋友增收创富。

(二)社会实践时间

2015年6月26日——2015年7月4日

(三)社会实践宗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下乡”为契机,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找出农村电商下农产品实际销售问题所在,寻求可行性销售对策,实现农民增收创富。

(四)社会实践对象

武夷山市国袍正茶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茶叶合作社,武夷山市电商产业园,茶叶零售店以及周边茶农,平和县蜜柚协会,平和县福阳商贸有限公司等。

(五)社会实践途径

武夷山市国袍正茶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茶叶合作社,武夷山市电商产业园,平和县蜜柚协会,平和县福阳商贸有限公司等进行实地走访,当地茶叶零售店及茶农进行问卷问答形式,深入蜜柚生长地和茶园亲自体验,通过互联网对莆田市荔枝产业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11页

第3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一、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一)武夷山茶叶电商现状

1、逐步完善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4年5月13日,福建南平武夷山市紫阳古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武夷·紫阳古城商城网上线,暨闽北名特优产品展示和签约仪式在武夷山紫阳古城隆重举行,这是继2013年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后的又一创新举措。

武夷·紫阳古城电商产业园是福建省及南平市重点项目,被列入“南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园区集电子商务营运中心,闽北县级各集中馆、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创业科技孵化中心、行业商会馆、综合服务中心等多元化的电子商务于一体,被业界认为是闽北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城市商业扛鼎之作。另外,其他的电商产业园也在陆续建设和招商引资中。

2、当地政府重视电商发展

武夷山市已经成为“全国百佳电商示范县”,市政府对电商的发展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武夷山115个行政村率先在闽北实现“村村通宽带”。随后,武夷山市政府与中国电信联手合作,给不懂互联网的村民免费培训。2010年,武夷山市启动了“百村千家开网店”——武夷山SYB网络创业培训项目,免费为1000多名农民提供网络创业培训。经过培训,全市迅速开张了8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超过千万。

市政府已依托电子商务研究会开展后台基础操作、店铺装修等4场实操培训,培训120多人次;接下来将依托农村淘宝项目,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村淘项目合伙人等对象开展培训,树立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商思维,帮助村淘项目合伙人或返乡创业青年掌握电商技能,不断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等。下图是政府在政策和实际行动上的支持:

3、传统思维局限了电商的发展

电商渠道扩大了茶叶销路,然而大部分的传统茶叶公司或者个体户互联网销售意识淡薄,还是遵循着传统的贸易模式,对电子商务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也不喜欢去接触,还是认为传统销售比较有保障。另一方面,那些已经“触电”的仅仅也是建立茶叶网站去宣传,而不是把其作为销售的渠道,没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去营销茶叶。

11页

第4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4、网上销售鱼龙混杂,价格低廉

武夷山茶叶网上零售的主战场在淘宝网,而批发则在阿里巴巴。以大红袍在淘宝网零售为例,月销量最高的为6634件,价格68,产地为泉州安溪;产地为南平市武夷山的最高月销量是314件,价格99,而该售卖的正是此次实践队采访的国袍正茶公司。结合该现象以及线下采访得知,武夷岩茶价格不透明,不同市场主体生产的茶价格相差巨大,电商平台上更多的是销售中低端茶叶,“网上买茶的人99%都不懂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包装和价格,而不是品质。由于网购茶叶人群大多数为35岁以下人士,他们还没有懂得和习惯去品茶,鉴别好茶与劣质茶,而35岁以下上的人群大都不懂得如何网购,并且他们更喜欢线下品茶后再购买。下图表明目前网销途径主要为淘宝和阿里巴巴:

5、用户的体验是茶叶电商难题

茶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品茶,茶的好坏,是否适合自己是要靠品得出来的,网上销售时只能看到图片,而不能去亲自体验,只有实现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平和县蜜柚电商的现状

1、政府大力支持电商

平和县为“省农村电商示范县”, 来自平和县商务局的信息显示,2015年7月,该县的电商企业仅28家,从业65人。但到了8月底,统计数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商企业一下增长至72家,从业人数406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平和作为全省第三个、全市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全县共有8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数量居全省首位。

当地政府围绕着蜜柚产业,与农村淘宝合作,开展电商培训会,电商论坛;与中国网库集团共同投建平和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暨琯溪蜜柚产业带电商平台将整合平和全县所有涉柚企业,实行全免费入驻、全免费参加实操培训,全免费网络推广,中国网库承诺3年内引进或推动不少于300家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平台,并且通过每年约150场产品产销对接会,推动每年50亿元左右的网上交易额。此外,检察院商务局定期给电商从业人员进行普法。

2、传统销售为主,电商为辅

平和县蜜柚的销售模式主要的还是线下收购或者农超对接模式,一般是工厂收购农户蜜柚,进行加工包装,再销售到各大超市;或者农户直接与超市对接,按照超市标准进行生产供货。近几年蜜柚开始逐渐“触电”,通过淘宝网,阿里

11页

第5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扩大销路,部分还自建网站来宣传蜜柚。

3、蜜柚微商将成为另一销售渠道

微商作为电商的一部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许多农户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去宣传销售自家的柚子,朋友圈、微博、QQ等社交媒体没有淘宝那么开放,具有圈子的模式,这样增加了柚子的溢价空间,比线下收购利润高,避免淘宝,京东等同类产品间的价格战,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滞销问题,也容易对老客户进行维护[1]。政府部门持支持、鼓励微信销售,今后有望出台蜜柚微商相关的引导计划,避免无序竞争,带动蜜柚微商良性发展。下图表明大部分人认为电商可以解决滞销问题:

4、物流配送成蜜柚电商发展的障碍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生鲜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实施到位,对于蜜柚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问题也是蜜柚电商发展的障碍,另外,蜜柚的个头重量都相对较大,快递包装运输的成本比较高。

(三)莆田市荔枝电商发展现状

1、电商氛围浓,政府政策好

莆田市农产品,工艺品,制造品都已经触网,内外都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形成了一楼一园五城的电商集聚区,其中安福电商城已成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政府对涉农电商企业进行相应的费用补助,动辄都是百万级别以上,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平台,推动涉农电商进行C2B模式创新,利用网络社交、众筹等工具来定制定量生产农副产品和维护客户群体,实现农业由生产向消费导向转变[2]。同时,还支持行业协(商)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建设莆货网上专业市场,如淘宝中国特色馆、京东商城中国地方特产莆田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莆田馆等。

2、制造业电商带动农产品电商

莆田市的制造业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其涉及电子商务也较早,电商体系较为成熟,这也成为了莆田市的一张名片,通过网络能够有效的帮助当地的农产品扩大宣传,随着制造业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电商基础设施也给予农产品电商一些方便,浓厚的电商氛围有利于带动传统农业企业的改革触电,一些好的经验模式,让农产品电商有借鉴之处,让农产品能够乘着电商快速打开销路。

11页

第6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3、荔枝运输中的保鲜保质困难

荔枝树一种不易保鲜的水果,莆田市的特产荔枝想要运输出去,必须要有完善的保鲜避免磕碰的一套机制,保证荔枝从采摘,加工包装,到运输,最终到消费者手上跟刚采摘下来的没有多大差别,但是目前的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健全,这制约了莆田市荔枝电商的发展。

二、总结农产品电商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未深入人心

电子商务是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首先,互联网的普及是农村电商[3]发展的第一步。农村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有些地区还未通网络,农户的收入较低,无法负担上网产生的高额费用,这大大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4]。其次,农村大部分农产品销售是建立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上,农产品的零售商,批发商等思维还较大程度固定在传统贸易上,对互联网以及电商意识浅薄,积极性不高。下图是随机发放的问卷结果:

(二)农产品的保鲜存储至关重要

农产品大多是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具有不易保存,人员发霉腐烂的特点,从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包装,网上销售,客户下单,配送的这一段时间的保鲜储藏是直接关系着用户的体验[5]。这不仅增加了很大的保鲜费用,也对物流配送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网上销售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效率是非常低的,并且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在采摘以及运输,还有存储等相关物流环节方面出现的损失率高达40%以上[6]。下图是问卷关于物流配送遇到的问题:

11页

第7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三)缺少网络营销人才

由于农村地区人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也没有机会学习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导致无法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交易。所以,要想在农村地区普及电子商务的知识,帮助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下图问卷结果表明散户居多:

(四)网上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鱼龙混杂

由于电商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初尝甜头之后,许多人纷纷进军电商行业,使得电商平台上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又农产品大多数是散户经营形式,没有统一的价格和质量标准,良莠不齐,价格战四起,让消费者很难分清哪些是正宗的哪些是假冒的,没有安全保障。下图是问卷关于农户的类型:

11页

第8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五)农产品电商的相关法律法规未健全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制度逐渐的完善,交易纠纷在减少,但是网络是虚拟世界,欺诈,假冒,不信任等不好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减少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存在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7]。

下图问卷数据表明67%受访者遇到下列的情况:

三、提出可行性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及电商知识的普及

政府应该加强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早日实现互联网全面覆盖。定期举办互联网宣讲会,电商知识普及会等方式向农民,传统企业,经销商灌输基本的电商知识,转变传统的经营思维,让其了解电商,喜欢上电商,到最后的运用电商。

(二)采用冷链物流运输和预售模式

当地的政府要建设好乡村的道路,将快递站点引导到村内,实现农产品从采摘、加工、包装到运输的快速响应[8]。农产品的运输储藏与普通的商品区分开来,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保证生鲜水果的鲜度,减少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的损毁率[9]。商家还可以通过采用预售模式,让客户先交预售金,等农产品成熟后直接寄送到客户手中,这样避免了产量太高,不能及时销售,导致的滞销问题。

(三)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在这方面,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与一些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如淘宝大学,京东商学院,还有一些当地电商培训机构,定期开展电商宣讲会,电商培训班等对村民进行电商知识的培训,引导村民自主积极的去学习电商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将高校人才引农村,政策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10]。

(四)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及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国家应该健全绿色特色农产品的产地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标准化管理,充分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农产品从开始的生产一直到农产品消费整个过程都得到监控,以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11]。农产品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微

11页

第9页,共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信、QQ、微博等自媒体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形象维护;将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消费过自家产品的消费者,引导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减少相对开放电商平台的价格战,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客户,实现利润的稳定来源。当地政府应该引导散户抱团发展,建设统一品牌,统一市场价格,这样壮大力量市场竞争力,单靠各户的努力很难成气候[12]。

(五)完善农村电商法律法规

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政府要加快出台相关的电商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朋友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四、小结

“一个萝卜一个坑”全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地域特色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对策也不同,到目前为止农产品电商没有一个完全适用各种农产品的电商[13]营销方法。想要做好当地的农产品电商,还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企业牵头,带领农民们抱团做电商,每种农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特性,借鉴已有的成功的营销案例和方法,形成特色的农产品文化和品牌形象[14]。这样才能与其他地方的农产品区分开来,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电商这条路上成功并且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善从.2016,农村电商如何做?[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6,No.43203:15.[2].农村电商的下一个机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No.46823:30.[3]成敦杰.基于电子商务的我国农产品销售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4,No.45112:51-53.[4]汤红元.从电子商务看农产品的销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v.1406:31-33.[5]李征,刘宏宇,刘永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5,v.3403:23-25.[6]王生,王江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农垦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农垦,2015,No.51903:32-33.[7]宋雯雯.电子商务何以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J].农业经济,2015,No.34009:140-142.

第10页,共11页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七实践队调研报告

[8]张党利,李安周,李海平.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1,v.50;No.44314:2974-2975+2978.[9]顾焕.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化分析[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53.[10]林翰雄.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营销策略探析[J].电子商务,2014,No.17406:32-33.[11]陈慧芝.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No.62225:152-153.[12]李伟伟,任晓娜.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No.8203:38-42.[13]潘俊强,贺林平,王梦纯.正在蓬勃壮大的农村电子商务[J].农村百事通,2013,No.54420:6-8.\ [14]本报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孙威.农村电商还需直面哪些痛点?[N].科技日报,2015-09-17004.

第11页,共11页

推荐第5篇:福建泉州南安石井村调研报告

最近几天我进行的是土地流转权的调查活动,本想事情会像想象的比较顺利,但当我下到村子里去调查时,发现调研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做,在这里我谈谈遇到的问题和所见所感吧!以及关于本主题的调查收获(一:进村途前

二:进村子中 三:进村子后 1:主题的探索 2:主题的偏离 3:政策的自我感观 4:问题的解决(土地 法律 法规)土地污染的影响(中年 老年 治理的难度 )5:违法现象的背后 6:村民 乡镇企业 当地政府 村长 7:矛盾的扩大(事件)8: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 也有责任去关注的无奈 9:法学没有前途的原因 说法只有在有法 民主的国度

我在调研前,也准备了一些,包括去的地点,调查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调研方式,我的想法是到村子里,,找到村长或村支书想他们先了解基本的情况.包括村子的种地面积.人口,发展情况,政策的普及和了解,然后希望得到他们的协助,把调查表发到农户手里,我们在回收进来.同时为了能够增加调查的实效性,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农业的杂志送于他们,这样也便于调查的进行把.但事情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包括时间和方式,首先是地点,我确定了2-3个,最后选择了手头镇,因为是慕名前去,路自然是不太熟悉,在路途中,基本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到了镇上去村子里到是个问题,本地许多的土地都已经是建筑了,好多的土地是零零散散,自然不会出现土地的承包问题,在路人的多次指引下.我们到了一个名叫老港村的地方,在路边我们看到了成片的田地

在去这里的一路上我看到了整个镇子都是在进行石材加工,大大小小的厂家遍布在道路的两旁,经过进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才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因为此地盛产适石材,所以石材也很旺盛,但不是很发达,因为这里只是粗放型的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当地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光只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会说的更详细些

进了村子后,我首先是找当地的村委会.当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村委会没开门.我就通过村民打听村长的住处,希望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得到他的支持,村长正好不在家,副村长也不,我们就顺便到农田里转转,我们的目的是调查土地的承包情况,但到田地时发现田里的一个水池子已经是浑浊的白色水,当时我以为是村民的生活污水所至,但问到一个村民具体的原因是却发现是附近的石材厂排污所至,而且已经对土地的质量有了很大的危害,不光是农作物的减产,而且种植出的红薯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裂纹,这样市场卖时都无法卖掉,自己吃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为了我们调查问卷主题的进行,我们亲自到农户对一些村民进行发单调研,但当地的建筑是二层的石头楼房,院子都被大门锁住,我们只能敲大门询问,记得当一户人家看见我们抱着一打调查问卷和杂志时,老者直接说道:我们不要! 原来他把我们当成上门的推销员了 呵呵...我们就耐心仔细的向他们讲名我们的来意.并把调查问卷发给了他,以释误解 他半信半疑的接过问卷看者,然后说道没时间,你做这些没有用,我们说只是调查土地的承包情况,他说到看我有没有时间,我把图书给了他.说声感谢后就转向了另一户,正好这位人家在修房子,门并没有禁闭,我就向一个大姐进行采访,她听的很认真,我把调查问卷和杂志给了她,向她道谢

此时我们感觉 如果这样我们的一百份调查问卷在天黑以前是不可能弄完的,我的一位同事建议我们通过当地学校进行发放和回收,这个主意就成为了我们的创新之举,本以为这样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计划还是没有变化快,为了使得回收率能好一些,我们找到当地的中学,在到达时,得知学校正在考试,而且考完就放学了,明天考完也会放假,在校领导的委婉拒绝下,我们黯然而归,去了当地的一所小学,进了小学,他们正在上课,找到校领导向他们表明我们的来意,他犹豫了一下,也是以学生明天放假了,以及学生太小,不可能把调查问卷收集的很好,于是我留下一份资料和赠品之后无奈的离去了,此时已经4=5点了,我准备直接去找村委会,到了那里忽然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小学,即使本村的,我们怀有巨大的希望进去准备进行游说 我们直接到了老师办公的地方,许多老师包括校长都在这里吧,我们向老师们表明了我们的来意,一位老师说这个需要向校长请示和同意,而当时校长不在,我们就把这个事情尽量小事化,降低了它的重要性 这样有

一、两个老师表示可以,我们就乘胜追击,把资料和赠品一并给了她,这样我们一共得到了四个老师的帮助,每个班大约有20个左右的本地人(拥有土地者) 发完时手中只剩下了15份,这时又想到了村委会,我决定把这些交给村长帮忙,顺便和他沟通一下 ,此时村委也已经开了门,和村长的沟通就开始了

进了房间时,有几个人正在说事,我向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把调查表发给了他们看,因为语言问题,或者说沟通的方式,他认为自己填义愤就可以了,我看没什么希望,就给了他一份表,我本想向他们了解村子里一些关于土地的情况,但是我们被边缘化了,他们只是谈他们的问题,其中一人边谈边观看,另外两个人则继续做自己的事情,那位女士边看边填了一会后,来了一个人,她介绍到这是村长,我就把事情又向他介绍了一遍,村长约40-50岁,体形微胖,他听了我的来意时,又向哪个女士说起话来,这样我一句没插上,他就说了有5分钟,他过了一会回过神来,问我具体什么事,我就又粗劣说了一遍,并着重说了一下,我需要他帮我把这些问卷发到农户手中,这样便于回收,他这样说了声“噢”:又和其他人说起了话,我接着向他问到他本人的电话号码,这样便于我下次回收时和他联系,他犹豫了几秒钟,说行,我把他的号码记下后就离开了村子,准备回去了

第二天我独自前去收表,到了学校收到了12份表,具体原因我想可能是都忘记了把

而当我看表上的内容时,又是一阵无奈,只有三个家庭填了问述题,其他全部是填的选泽,这样显然是不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我转向去了农户的家庭,去亲自调查,询问,来到了一位大婶的家里,我把来意说清楚后,她非常的配合,也很热情,我问到咱们村里外出打工的多吗?她说没多少,我又问到这里有土地承包的事吗?她说有,我说基本上需要办什么手续吗?她说不需要,两家商量好就可以了,具体的报酬两家决定,基本不会很困难,我说到村子里有没有荒地,他说没有,原因是每家的地很小,我也从村委那里得到了一些基本数据,全村人口:1562劳动力人口:1253土地面积:1234,基本算起来是每家连一亩都分不到,我问起以前分地时就这么小吗?他说有一部分被征用了,这里面我听一位幼稚园老师讲,因为农户安置问题还发生了村民与当地镇政府的对立事件,村民堵住了全镇唯一的饿一条主干道,最后事情不了了知,二另一种说法却相反,说村子里有荒地,我问为什么荒者,答案是不能够耕种,被污染了,原来是当地石材厂乱排污,乱堆放碎石 这和我在村田里看到的情形相对应 一个本来就没有多少土地的村子,现在却还要受土地污染之害,土地政策是这样被忽视,土地的宝贵是这样被漠视,

问到这里我对土地流转税的调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一个连土地都没有保障的地方,土地流转还能够进行吗?

拿什么流转

大家的地如此少,却又正在减少,让人不由的想起村民靠什么过日子,我问到当地除了种地的收入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吗?那位大姐回答道:年轻人都去外谋出路了,剩下的老人家,没有力气,只能在家种地,而现在唯一养老用的土地也在遭受着污染而减少减产,这时我看到旁边的一位老者无助的眼神,心情也是不好受

这些让我不得不对这个事情进行调查,弄个明白,虽然当时我并没有什么权利,也许了解了也是增加了无奈,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村民的诚恳和期盼让我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一种责任,我想到的第一个人是村长,可看到村长前一天对我的态度,以及村民的反映,我决定自己去看看实际的情况

在走了一段路后我到了村子的一角,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碎石,在我继续向碎石堆走时,眼前的一幕让我顿感吃惊一片树林的旁边是一大片白茫茫,略高的凸地,我以为这里是石材的开采区,随着一步步的逼近,真相终于大白,这白茫茫的一片是石渣粉沉浮在土地上形成的,在这里我见到了一对夫妇在边缘拣碎石块,向他们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村子里的一片荒土地,地势本没有这么高,在经过倾倒填埋,在倾倒再填埋这样的反复循环之后,一个本不大,并不高红褐的荒地成了一个巨大白白的高岗,翻过一个个“山冈”后,我到了白土地的一边,其实我脚下当时站的并不是荒地,而是农用地,这些白色的污水已经流到了有庄稼的农地里,就是这么近,看的是如此的清晰,这时山头上出现了一辆车,高高升起的车厢正在想外面吐着灰白的脏水,我急忙想向前方看个清楚,可没走几步,自己差点摔个狗啃屎,我的脚下打滑了,往脚下一看,原来这里的泥水还没干,我只有在那个地方把这一幕拍了下来,我开始往回返,不想这次更惨,我一脚已经深深陷在泥灰石滩里,等双脚拔出来,已是满鞋的悉尼吧!

在遭难之后,我的问题已经出来了,我回去问到那位夫妇,这里搞成这个样子,当地环保部门怎么不进行管制,农夫说道,环保部门上班时间是600-800,他门出来倾倒这些垃圾,环保部门抓不到他门而且这里的厂子很多,除了有一些大厂子,还有一些小作坊,再者他们偷偷的进行排放,我又说道,那这事已经侵犯到了你们村民的权益,你们没有什么作为,他说有村民都来管过,可是他们总是偷偷的排放,村民进一步说到,厂子排放这些垃圾,把钱给那些开车的工人一次多少,不管你排到那里,只要处理掉一车就给你一车的工钱,这样,企业与个人的道德在这里沦陷 ,

作为乡镇企业,我想它的资金和技术也许并不是那么好,有污染也是现实,现阶段避不了的问题,至少他还会给镇子里的人们带来就业和经济发展,当我问到这些企业有没有带动村民的就业和村子发展,结果也是另我吃惊,这里的工人大多数是外地人,更不用说本地,本镇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本地人先工资太低,活又重,而外地来得工人能干吃苦耐劳,也能接受工资 ,大企业是外地人也有本地人,小作坊基本是本地的了,

那么当地企业带给村民的是什么呢,是发展吗,还是污染和灾难, 那位大哥说的好,带来的是税收,那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我想政府除了收钱,还会管它怎么发展呢,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哪里,这不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吗?政府本应发挥作用的,却没有作为,难道这里没有文吗》

用第一产业发展的代价来进行第二产业的发展这真的会是最优化的方案吗?

推荐第6篇:福建、浙江两省生态补偿调研报告070204

赴福建、浙江关于生态补偿调研报告

为建立我省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1月16日-19日,由省环保局治江副巡视员带队,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局生态处、省环科院等相关单位一行7人组成的调研小组,赴福建省、浙江省就生态省建设、生态补偿工作进行调研学习。现将生态补偿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福建省生态补偿情况

福建省是全国率先开展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2003年开始在九龙江、闽江和晋江流域开展生态补偿的探索。其主要做法如下:

1、搭建“成本分摊、比例补偿、双向激励、项目带动”的环境补偿机制框架。

——成本分摊。上游地区生态重建成本是上下游行政区分摊的基础;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前者是指上游地区生态治理和保护投入中的公益部分,后者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造成的间接损失。

——比例补偿。根据上下游地区的取水量、负担能力以及支付意愿确定分摊率和补偿金。根据上下游财力的对比、上下游的水量和水环境容量比例、省级政府与双方的谈判态度等多因素,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比例。

——双向激励。上游对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公益性投入越多,下游受益越明显,补偿金额越大;上游对生态治理和保

1 护的公益性投入越少,造成行政交界面水质超标,甚至造成跨界水污染事件,上游对下游实施经济赔偿。上游政府财力不足,投入减少,下游政府也按比例减少补偿。

——项目带动。生态补偿金应以新增项目为载体,分项目按比例进行补偿,建立项目带动机制、项目责任考评机制等。

2、按比例建立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05-2010年,闽江流域每年安排5000万元,其中福州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三明、南平市各配套500万元,每年合计2000万元,由省财政设立专户管理,省发改委每年安排1500万元、省环保局每年安排1500万元。这笔资金专项用于闽江流域三明、南平段的综合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方面,补助金不是一次性拨发,在项目认可时拨60%,中间阶段拨30%,最后验收时拨10%。

九龙江流域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2800万元用于生态补助,具体方式为厦门市每年出资1000万元,龙岩和漳州各配套500万元,省环保安排800万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畜禽养殖和乡镇生活垃圾处理。

晋江流域比较特殊,只流经泉州一个城市,从2005年开始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生态补助,补助金来源为市财政出资500万元,另外1500万元由石狮、南安、晋江按取水量比例分摊,其中石狮的主要行业是服装印染业,用水量

2 较大、污染较重,出资最多,补助金主要用于乡镇企业工业污染治理。

3、以流域交界断面排污总量作为控制指标建立责任制和上下游互动机制。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断面水质功能区划标准和断面多年年平均径流量,确定该交界断面各类污染物年允许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并按照该总量指标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即

1、上下游间地方政府财政责任制和补偿机制:按照国家排污收费单价,国家未明确的按省物价局确定的单价计算金额,当上游超总量指标排放时,由上游地方财政向下游支付超指标部分的污染物排放责任金,当上游少于总量指标排放时,由下游地方财政向上游支付少排放部分的补偿金。

2、领导责任制:当所支付或获得的责任金或奖励金达到一定程度时,上游党政领导干部将同时受到一定的纪律处分或表彰、记功,并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厦门、漳州两市建立了“一个现状(现状调查)、两个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两项控制(工业点源和农村面源)、三个联合(联合巡查、联合监测和联合治理)、一个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一个保障(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的机制,共同制定了九龙江流域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不定期召开两市环保部门的联席会议。

二、浙江省生态补偿情况

浙江省是国内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由政府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意见的省份,在探索出台生态补偿机制的进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层自发地进行生态补偿的探索与实践。2003年12月台州市设立长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600万元/年,2004年绍兴市每年按汤浦水库供水量每吨0.015元计算,由水务集团负责每年的12月底前一次性将资金划入专项资金帐户,设立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交上游源东乡5万元,作为对源东乡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及由此而造成的公共财政收入减少的补偿。

第二阶段是省生态办牵头进行了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调研,在反复研究并征求意见后,省政府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5]44号)。此阶段对什么样的区域需要给予生态补偿,实行补偿的区域需要设臵什么样的生态保护标准,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补偿,补偿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如何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工作的领导和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三阶段是《若干意见》出台后,省政府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意见,从钱塘江流域开始试点,探索区域流域生态补

4 偿的道路。2006年4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浙政办函[2006]31号),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责权利统一”“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和“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在原有的相关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政策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再拿出2亿元,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主要用于钱塘江源头地区内的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浙江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有:

1、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增长状况,省级财政逐步增加预算安排,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自然资源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补偿效益明显的工作。省级财政用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资金总额,2003年达到48.22亿元,2004年达53.07亿元,2005年达65亿元,2006年达75亿元。市、县财政也加大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这方面资金的安排使用,着重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2、加强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增强其生态补偿功能。

5 完善水、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各项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根据水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适当加大水资源费省、市两级的集中统筹比例,调整优化水资源费使用结构,加大对水系源头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地区的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矿业权出让所得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在安排使用中,要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并积极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整理、复垦造地相结合,实现生态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3、加强环境污染整治,逐步健全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

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加大超标排放处罚力度,处罚所得资金由各级财政充实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严格执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导致水质达不到标准的责任方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实现交界断面水质达标。因上游地区排污导致水质不达标,对下游地区造成重大污染的,上游地区应给予下游地区相应的经济赔偿。

三、我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

1、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必须从省、市、县三个层面开展,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行政协调机制。

生态补偿是一项涉及流域、区域的工作,要在省政府的

6 直接部署下从各个行政区域层面建立补偿机制,从更高层级协调下一层级,利于工作的开展。生态补偿还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需要环保、财政、水利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要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2、加强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投入。

从目前来看,我省开展大伙房水库及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助的措施为,一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的补助资金;二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凡是从大伙房输水工程采水的市县,每吨水都要相应提高1元的水资源费,主要用于对大伙房水库水质有重要影响的清原、新宾、南杂木、永陵和红透山五座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3、开展相关科技基础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补偿是一个全新的科研课题,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高难度性等特点。如何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确定生态环境补偿的标准和补偿金定量测算方法、合理安排治理项目与投入结构、进行治理成本的区际分摊、制定补偿金的征收、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都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长期的科技攻关,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在这些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为我省生态补偿机制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荐第7篇:福建龙岩项目调研考察报告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龙岩项目调研组

赴福建省龙岩市调研考察报告

2010年3月上旬,在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副主席秦池江、王连州的率领下,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考察团一行4人赴福建省龙岩市进行了为期2天的考察调研。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了龙岩市旭日经济贸易有限公司、龙岩市兴荣贸易有限公司、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并与龙岩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龙岩中心支行、龙岩银监分局以及龙岩市涉农金融机构举行调研座谈会。考察组依据对龙岩市调研考察所掌握和汇总的各方面情况,形成以下考察调研报告。

一、龙岩市概况:

1、区域环境: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辖1区1市5县,人口291万,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矿区和林区。已经发现的矿物种类64种,探明储量33种,其中稀土、金、银、铜、铁、无烟煤、高岭土、石灰岩等16种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森林覆盖率78%,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同时,龙岩市还是闽粤赣边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先后建成龙梅、龙赣铁路,龙岩冠豺山机场,厦门至长汀高速公路;开行龙岩至北京始发终到快速列车和龙岩至上海旅客直达列车。辖区内还拥有古田会议旧址和永定客家土楼两大旅游文化品牌,正在形成以红色旅游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为核心的新兴旅游经济。龙岩市截至2009年底,全市GDP达到784.5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21.9%,增幅居全省第三;财政总收

入134.4亿元,增长13.4%,增幅居全省第三,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3亿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而;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值、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等六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68个月居全省首位。

2、金融环境:截止009年末,龙岩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410家,其中,农村金融机构网点279个,城市金融机构网点131个。龙岩市漳平市和上杭县古田镇已经分别由中国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在筹建村镇银行。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农村地区贷款总量3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9亿元,占全市全年新增贷款总量的61.8%,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44.76亿元,新增34.16亿元。

龙岩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截止2009年末,全市共有594个“信用村”和21个“信用乡镇”。

3、政策环境:龙岩市人民政府对于引进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了很宽松的扶持政策,在龙岩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龙岩中心支行以及龙岩银监分局的积极努力争取下,地处东南沿海的龙岩市在村镇银行设立政策方面,已经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

二、被考察企业情况:

1、龙岩市旭日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龙岩市旭日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登高东路,注册资本金二千五百万元人民币。公司专营各种优质煤炭的加工和销售。截至目前旭日经济贸易公司已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与国内多家工矿企业建立了长

期良好的协作关系。

龙岩市是目前福建省内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作为龙岩市主要的煤炭产供销一体化企业,旭日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走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赢得了绝佳的市场口碑和社会效应。截至2009年末,旭日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0036.74万元,年煤炭生产能力10万吨,销售总额7763万元,实现利税696.8万元。

2、龙岩市兴荣贸易有限公司

龙岩市兴荣贸易有限公司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川东路银河花园B栋305室。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金300万元,公司主要经营钢管租赁与钢材销售。龙岩市兴荣贸易有限公司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安全为保障,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先后承接、参与了:厦门市会展中心、集美大桥、龙厦铁路、永武高速、坑口火电厂、龙岩市政府及附属会展中心、博物馆、等省、市、区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截止到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为2880.94万元,年销售总额5216万元、实现利税560.58万元。

龙岩市兴荣贸易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获得:龙岩市优秀施工企业、龙岩市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龙岩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3、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

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工业西路,龙州工业园区。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

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下设三个大型煤炭铁路发运站,是龙岩市铁路十大货运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厦门港石湖山600万吨专用煤炭码头的重要合作伙伴。

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依托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网络的 综合优势,以“物贸一体化”的特色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销售网络已辐射至广东、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并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常年保持友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凭借良好的服务理念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客户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美誉度和认知度。为公司品牌化战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市场保障。

截止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7050.33万元,年销售总额26837万元,实现利润2026.6万元。

龙岩市文翔矿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岩市税收50强企业之一,多年来,公司都被福建省内各大银行授予AAA信用等级,并获评“龙岩市重点成长型企业”。

三、结论与建议:

1、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区,以农业、林业、种养殖业和矿业开发为主体经济的农业地区,近年来,龙岩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各种经济指标在省内排名占到3-4位。但是,市辖区内经济发展尚不平衡,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的有效支持,在县级城市以下地区金融机构单一,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缺少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因此,有必要在该地区引入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战略决策,强化金融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促进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2、龙岩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建设以及龙岩市所享受的国家老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为龙岩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情况下,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建设村镇银行、引入新的竞争机制,

将是龙岩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3、龙岩市党和政府对引入村镇银行,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持支持和欢迎的态度,同时,在政策扶持等各相关环节出台了十分优惠的政策和规定,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龙岩市各界企业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十分支持、积极参与。本次考察所接触的三家企业分布于不同行业,三家接受考察的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经营成效以及市场占有率各方面,均为当地同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三家企业对参与建设村镇银行都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本次考察,上述三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产品市场前景广泛。同时,三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拥有良好口碑。

5、三家企业市场销售和业务渠道稳定,资金充实,拥有较强的资本扩张能力。目前,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三家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转型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设想,对投入村镇银行以及日后的经营管理有充分的思想和措施准备。

综上所述,无论在市场需求、区位环境、政策扶持和企业参与方面,都已经具备和符合设立村镇银行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认为,上述三家企业已经具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各项条件,可以进入村镇银行发起设立的筹备程序。

为了确保新设立的村镇银行排除潜在风险、建立在一个稳固、健康的基础之上,发起企业将面临缜密、严格的审批程序,为此,我们建议三家企业在确认进入村镇银行筹备阶段前,应当充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应当有长期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实在、有效、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思想准备;

2、对即将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要有基本明确的经管思路和操作方案;

3、对即将设立的村镇银行在开业初期阶段面临的市场开拓期困难局面,要有充分的应对方案;

4、对即将设立的村镇银行所将面临的各种风险有完善的应对措施和思想准备;

5、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相关的学习、培训,掌握和熟悉国家金融政策、金融业务知识和金融工具;

6、准备和完善涉及村镇银行设立审批相关的各类文件、资料;

7、在村镇银行设立审批过程中,要有服从大局需要并做出相应调整的思想准备。

8、在村镇银行设立地点,要有后备选择地点的准备,由于现在拟定的地点—西陂镇是新罗区新城区规划中的重要地区,考虑到村镇银行的主要功用,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本项目的顺利通过,请涉及企业选定村镇银行设立的备选地点。

9、依据对全国范围内村镇银行生存环境的调研,建议龙岩市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其经营地点设立在背靠城区面向农村的城乡结合部更为妥善。

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已经为参与本次调研工作的各相关方面确认。本报告将转交福建省、龙岩市金融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商业银行。若涉及企业对本报告存有异议,请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提出补充或修正意见。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龙岩项目调研考察组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八日

推荐第8篇:温家宝在福建调研等

(政策调研)

温家宝在福建调研时指出

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4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我省泉州、莆田、福州等地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温家宝在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等陪同下,深入企业生产车间,看望一线员工,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实地了解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他还在福州召开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数量、产值和就业人数均占全市九成以上,形成了纺织、鞋服等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2日上午,温家宝先后考察泉州开发区七匹狼体育用品公司和泉州“领SHOW天地”创意园区。七匹狼体育用品公司是七匹狼集团旗下子公司,去年销售体育运动服装5.8亿元,公司团队平均年龄28岁。温家宝对簇拥着他的年轻员工们说:“年轻人的激情、活力和创新精神,支撑着企业。我们国家也需要有一大批热爱国家、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人,需要大家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特别是聪明才智。你们公司里面有一幅标语,叫信任、信心。我想告诉大家,国家信任你们。你们对国家、对企业、对未来,也应该充满信心。”在“领SHOW天地”创意园区的淘鞋网和策名品牌管理公司,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主要是为纺织鞋服类企业提供创意设计、品牌包装服务,把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与品牌企业合作拓展市场。温家宝说:“你们的方向很正确。泉州民营企业发达,品牌策划市场前景广阔,祝你们企业越办越好!”温家宝还在园区与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我会副会长企业福建匹克集团许景南反映,目前内需不足,外销成本上升,建议加大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恒安国际集团公司许连捷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仍然困扰着泉州中小企业。温家宝说,当前内需不足,出口成本

上升,企业经营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一是保持金融合理的流动性和融资规模。二是稳定出口政策。三是企业要努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四是积极扩大进口,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温家宝说,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坚定的。央行和银监会已经采取措施,清理和制止乱收费。我们还在研究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给中小企业更多支持。国家在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他还说,尽管我们遇到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对企业发展抱有信心。他说,再困难的时候都不要怕,都要努力前行。我们能够度过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刻,也一定能够度过当前的困难,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2日下午,温家宝在福耀玻璃工业集团公司和石油化工、纺织材料、机械制造、汽车玻璃、电子信息等行业企业负责人座谈。福建炼化、联合石化公司反映,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情况不理想。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下游企业需求萎缩,企业利润下降。中国龙工控股公司反映,当前企业喜忧参半,忧的是去年以来需求萎缩持续时间较长,喜的是从今年1月份起销售环比上升,订单增加。温家宝说,投资需求是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预调微调的一个重点是保证在建续建项目资金。

3日上午,温家宝在福州主持召开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四省(市)都是我国重要纺织产业集群地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温家宝在座谈会上说,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全面分析,妥善应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好通胀预期三者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基础,调整结构是关键,物价稳定是保障。温家宝强调,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为企业扩大出口

创造有利条件。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培育自主品牌、扩大服务产品出口。积极扩大进口尤其要重视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帮助企业抓住时机,加快技术改造。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三省一市的民营经济都比较发达,民间资本规模大,希望立足本地实际,大胆尝试,争取有所作为,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温家宝对企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拳拳之心,使企业界备受鼓舞。4日,我会会长企业福建宏远集团陈苍松表示,温总理对纺织服装行业困境的关注和“力挺”企业发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攻坚克难、“二次创业”的信心。困难总是暂时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政企合力,“二次创业”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今年,宏远公司将继续稳步扩大生产出口,新增15000吨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已经封顶,争取早日建成投入生产。同时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试水更高端的碳纤维产业化项目。361度公司创始人丁建通说,就像温总理讲的那样,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发展有资金的困难、有市场的困难。但从长远看,这些都是一时的,转变提升才是核心竞争力。浔兴集团余培则认为,要解放思想,开拓市场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善打“季节差”。比如冬装利润最高,泉州的服装企业可以在夏天生产冬装,销往南半球市场。福建格林集团陈国成认为,企业技术改造不应只限于技术和设备,还应拓展到经营模式、管理流程、节能减排等,提高整体效益。

温家宝总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第五次来到福建考察调研工作,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正鼓舞和激励着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二次创业”,实现行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王歧山在浙江考察外贸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3月31日至4月1日在浙江省考察外贸工作,并召开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安徽、江西、山东等省市负责同志作了发言,王歧山指出,要保持出口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落实好出口退税、贸易融资等各项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要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王歧山指出,扩大进口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落实有关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为进口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措施。王歧山强调,商务、海关、质检、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市场和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王歧山还考察了绍兴中国轻纺城、宁波雅戈尔集团等轻纺企业,仔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他指出,外贸企业要一心一意做好主业,突出特色,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员工素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商会4日组织部分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学习王歧山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会员企业表示要认真面对,稳定出口,扩大进口,拓展市场。同时希望政府能加快棉花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企业扩大棉花进口,有效利用国际棉花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

倪岳峰副省长听取外贸企业意见建议

3月30日,倪岳峰副省长召开重点外贸企业座谈会,就当前我省外贸形势,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举措。省外经贸厅厅长林昌丛主持会议,陈安生、贺汪洋、吴克等省厅领导,10家省重点外贸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在认真听取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电机、食品水产、工艺制品、旅游贸易、商务会展10家企业代表的发言后,倪岳峰指出,政府要和外贸企业共同研究和考虑采取有效核心政策,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外贸企业要树立信心,省政府将把大家反映的意见建议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争取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企业可以继续把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直接向省政府报告。倪岳峰要求省外经贸厅、省口岸办强化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外贸出口增长15%的目标任务。

福建宏远集团陈苍松反映我省以及全国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成本上升,棉价暴涨暴跌,给出口接单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国内棉价远高于国际棉价,直接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建议国家及时调整棉花进口配额制和滑准税政策,抓住目前国内外棉花差价大和国际棉花资源充足的时机,扩大棉花进口,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公平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调整解决长期困扰纺织等行业“高征低扣”(增值税征17%扣13%)问题,减轻纺织企业税赋。参照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减免出口检验检疫、通关监管等口岸行政费用,支持外贸企业共渡难关。

锦江科技陈飞、万利达集团吴惠天、海魁水产集团陈振魁、厦华电子李永、远东华美电机陈鉴明、中铝瑞闽黄旭东、福田工艺品张晓东、汇源国际商务会展阮卫星和省旅游贸易公司李翼对企业、行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应对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推荐第9篇:福建电大社会实践报告

工商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__月__日——2010年__月__日

【实习地点】有限公司

一、实习单位简介

我们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承认诺"协调并应用我们的技术.服务.产品和交货能力来满足您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你的业务质量"我们将把我们的技术.应用.产品方面的专业技术带到你的车间.如果您需要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我们将以特有的市场.产品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致力于为您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二、实习岗位介绍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销售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积极完成规定或承诺的销售量指标,为客户提供主动、热情、满意、周到的服务,并配合销售代表的工作;

3.办理各项业务工作,要做到:积极联系,事前请示、事后汇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4.负责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督促合同正常如期履行,并催讨所欠应收销售款项。

5.对客户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须办理的手续,帮助或联系有关部门或单位妥善解决。

6.收集一线营销信息和用户意见,对公司营销策略、广告、售后服务、产品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提出参考意见。

7.填写有关销售表格,提交销售分析和总结报告。

8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不索取回扣,馈赠钱物上交公司,遵守国家法律,

不构成经济犯罪。

9.对各项业务负责到底,对应收的款项和商品,按照合同的规定追踪和催收,出现问题及时汇报、请示并处理;

10、积极发展新客户,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持久的联系,不断开拓业务渠道;

11、出差时应节俭交通、住宿、业务请客等各种费用,不得奢侈浪费.完成营销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实习内容

1、实习目的

本次的实习是对学习了几年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次全面的实践性练习。也是从学校这个安逸的世界逐步进入充满挑战性的社会的过度桥梁。通过实践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工作进行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增长自己。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在未来的日子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提高个人素养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和铺垫。

2、实习内容

自进入单位实习,以日常销售为主,兼顾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为主要的实习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完整并及时的向该单位反映了老客户的新需求,及登记新客户的询价并及时的跟进给予答复。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问题,在实习中都得到实践性的锻炼。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是一名业务销售者最基本的工作。我也从日常销售中、通话中、报价中等几个关键性的交流问题出发,通过换位思考等简单了解并解决了一些平常很容易遇到和接触的询价,发货等问题。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与客户做沟通协调、并不断的开发新客户,从而更好现有的资源去开展的工作。

四、实习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几个多月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不过,在指导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

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10篇:毕业实习报告 福建

毕业实习报告

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经过将近四年的学习,我们差不多掌握了外贸的基本知识。为了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让理论服务于实践,更为了让我们了解进出口贸易的运作模式,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外贸业务流程为脉络,我到了泉州尚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习,体验涉外企业所从事的外贸业务活动和活动过程中相关函电的书写,深化巩固学过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习目的

通过实地实战,归纳和总结整个外贸实务的流程和惯例,建立起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直接切入当事人所面对的不同工作。帮助我们把握整个业务过程,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标。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间:2010-03-01至2010-05-01

3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4单位:泉州尚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5实习单位介绍:

从2010年3月1日起,我来到了泉州尚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泉州尚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年轻外贸公司,主营包袋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开展对西欧、东欧、北美、南美的进出口,并可为其他公司和厂家代理进出口业务。年销售额500万美元左右,并在泉州设有自己的工厂。该公司实力雄厚,专业队伍精干,公司创新意识强,其主要经营产品有:背包、购物袋、冰袋、旅行袋、化妆包、钱包、野餐包、电脑包、束口袋等。

6实习过程:

泉州尚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虽然是新成立的公司,但这里的员工和领导工作经验丰富,能来这里实习,我觉得对我以后的从业生涯很有帮助,感到自己很幸运。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我刚进办公室时一位领导教跟我说的,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开始扛着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对不起关心自己的人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曾经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失落时的无奈想找人诉说是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倾诉。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只是上上课,很轻松。谚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到公司的第一个星期里,我老是会犯错,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还是显得挺幼稚的。还有办事效率也不是很高,虽然有同事指出并及时帮助我改正,但是我还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一度对自己这种粗心马虎的做事态度感到厌恶,以前在学校经常觉得做事情“过得去就好”,不曾想到如今外贸业务实践中那么繁琐,必须很细心才行,丝毫的马虎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想到原来半桶水的心态如今到了工作上就产生了巨大的麻烦。后来经理特意找我谈话,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决定从明天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好每一笔业务。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刻意在改正自己粗心的毛病,做每一件事情时我都提醒自己不能马虎,对于自己写给客户的邮件我都要检查两到三遍才会发出去。在坚定的认真做事的信念支撑下,一个星期下来基本上没怎么犯错误了,一周的时

候,为此我还高兴了好久。

我收到客人发来的第一封邮件是在到单位的半个月之后,来自阿尔及利亚。当时简直是激动异常,觉得自己近半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那是一封询盘,客人对我们一款拉杆包感兴趣,我于是按照经理的指点把照片粘贴在邮件中,并告诉客人尺寸、材料、箱柜、MOQ等,图文并茂地发给客人。过了不久,客人就回复了。有点遗憾的是,所以这笔生意最终因为双方对产品的价格没能达成一致而没有做成。

记得有本书叫《大学学什么》,看过这本书之后,在我的思想观念中,我一直认为在大学里学的不是古板的知识,而是锻炼一种自学的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担任的是外贸业务员一职,由于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包装袋的生产和出口,因此刚进公司经理就给我们关于包袋英语的词汇表,经理是让我先熟悉包袋的各种英文表达法,各种材料配件的表达法,这是入门阶段,方便以后工作的顺利展开。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我认真的观察和虚心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的具体业务,拓展了视野,了解了很多关于包装袋出口业务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实习,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期间的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扩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7收获与感想

第一,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守时

由于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较远,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就算再热再差的天气,不管自己是头疼还是脑热,不管自己心情是高兴还是悲伤,只要不是周末,就得去上班,“风雨无阻”是对我当时状况的一个生动描述,有时候有业务要完成时也是,必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到公司实习我学到的第一个经验是——必须守时。作为一个新人尤其如此,不能刚到公司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诚信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守时。因此我总是在公司规定的刷卡时间之前到达公司。

第二,学会合理理财,提高生活质量

一直以来,我们的安逸生活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来支撑,有些人因此大手大

脚的花钱,丝毫不会心疼。工作以后,也许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境条件不好的人家而言。而且我们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试想一下如果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去房租费、伙食费和公交车费等日常开支,寄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自己几乎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而成为月光族,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理解了父母赚钱养家的不容易,再也不好意思为了个人的不必要的花销向父母伸手要钱,因此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来之不易的钱。

第三,人际关系中,多做事少说话

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上,也跟我们在学校中的单纯关系有巨大的区别。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彼此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甚至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此刚踏出校门的我很担心自己会无法适应。比如我们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为了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背地里总是向领导搬弄是非,搞不正常关系。正因为如此办公室的关系时常显得有点淡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显得有点紧张,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而偶尔的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办公室里同事之间的是非,以我一个新人而言,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低头多工作,抬头少闲话”。且通过,这次的实习是我更加认识到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珍贵。

第四,提高英语水平,提高自己外贸业务能力

外贸中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外贸活动中几乎每一次的联系和具体细节都需要用到英语,一次成功的交易暂且抛开其中的业务谈判能力不说,英语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在实习过程中,我一直感觉自己的与外商的函电来往时看英语有点吃力,因此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我的英语水平。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我的外贸业务水平也还不高,由于是新人,对本公司业务还存在很多的不了解之处,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业务素养和谈判技巧也不高,因此需要从这些方面进一步提高。

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确实从一个学生开始慢慢的转变,业务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思想上也是也变得愈加成熟。非常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他们给我留下了友好和真诚的回忆。我们在老师

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知识,似乎很容易,又觉得很难,总不喜欢钻研进去。也许身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向工作岗位之路做准备

第11篇:福建等四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福建等四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2008年12月受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委托,我中心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福建、安徽和山东、黑龙江四省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座谈会与四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同时深入福建省福州市罗清县、莆田市城厢区、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岛市郊南县、黑龙江省绥化县了解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实地考察了乡镇农技推广站。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比较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升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在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领导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人事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一是成立地方各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人事处和科教处等有关处室为成员,协调负责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福建、安徽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归口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各市、县由农业、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山东、黑龙江专门成立了“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重要事项领导和协调工作。二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各地能够认真贯彻四部委文件精神,先后修改完善相关条例和办法。福建省、山东省分别出台了《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这些文件对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作了具体的规定,为专业技术人员依法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二)初步建立了分级实施的工作格局

从调研的情况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格局已经建立。省级人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具有高级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培训形式主要为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设置上突出前沿性、专业性和实践性。

2 福建省2006年以来共举办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学员1320名,其中县乡高级农技人员占63%。安徽省农委与人事厅每年联合举办1—2期高级研修班,每期120人左右。黑龙江省在现代农业、公共管理科目等方面累计培训农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450人。

市、县、乡负责本辖区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培训对象为中级职称及以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结合农时和项目执行开展业务学习,并列入县乡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称培训)课时。山东省临沂市确定农业广播学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深入基层研究需求,认真做好培训选题,成立继续教育培训讲师团,并严格教学培训管理工作,2000年以来,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872名。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没有列入各级财政,解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物价部门确定收费价格,收费“以班养班”。二是结合项目执行,“挤用”项目经费开展业务学习培训。

(三)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发挥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等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受各省行政部门委托,福建农业大学承担“大学生村官”培训任务,福建农科院负责村级农业技术员培训工作;安徽省农业大学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训任务,同时还积极组织专家参加“千名专家进千村百镇”活动。另外,山东农业大学每年招收的农业专业在职人员各类学历培训班人

3 数达3000人以上;安徽省农技推广系统选派253人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科技学院进行学历教育。

(四)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制度,积极引导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实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或学分制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如福建、安徽等省将继续教育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12天),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42学时(7天)。福建省对脱产培训、专题讲座按每个半天3学时计算,在职自学通过考试合格的,按每科30学时计算,在职学历教育准予毕业的,按180学时计算。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与职称评定等管理工作相联系有效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各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和做法,有了一定工作基础,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地都很重视,特别是基层农技人员呼声很高。从全国情况看,缺乏对此项工作的深入研究,地方农业部门在实施此项工作中,管理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培训内容上缺少统一《培训大纲》,专业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正如有的同志所讲:培训教 4 育内容以所请教师个人对专业要求的理解为主,缺乏严密和科学性,培训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二)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各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多以课堂式讲述为主,培训的师资和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形式单一,时效性、针对性不强。调研中有的基层农技人员反映:每年讲授培训的内容有重复的情况,但如“测土配方施肥”等新东西、新内容不多;班与班之间培训内容也有相同的情况。重复和陈旧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吸引力。

(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从调研的四个省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省工作进展程度不一样。福建、山东继续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基础,有培训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黑龙江则进展较慢,缺少实质性的工作内容。二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各省地、县、乡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以短期业务培训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但由于受师资等条件所限,各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活动较少。

(四)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工作缺乏后劲。四个省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都没有列入财政专项经费。目前大多数继续教育工作采取与项目实施、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部分班次按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实行“以班养班”的办法。在经费上的捉襟见肘,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无法系统和规范化地开展工作,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

5 足。

三、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全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07万人,农业系统国有单位96万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加强这些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农业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建议通过科学分析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专业结构、培训需求等方面情况,以部名义起草印发《关于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研究起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规划》,指导全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

(二)修订《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建议对农业部、人事部、中国科协1989年联合印发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推动建立中央、地方分级负责的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体制。即:中央 6 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工作(在农业部系统建立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同时指导省以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省、地、县按照中央规定,重点做好省以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县乡一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逐步建立起全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

(三)丰富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

在继续教育方式上,在做好现有课堂式教育培训的同时,借鉴网上课堂的成功经验,研究开发符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继续教育平台,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工作,降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成本;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增添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满足各种层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

(四)深入调研,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各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作法,积极争取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专项,探索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分担的财政扶持机制,推动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12篇:福建

——2013年1月27日在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苏树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之年。五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初步统计,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增长11.4%;公共财政总收入3008.91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76.21亿元,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09.66亿元,增长25.5%;外贸进出口总额1559.27亿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978.36亿美元,增长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38亿美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9967元,增长13.5%;城镇登记失业率3.63%;人口自然增长率7.01%。;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可以实现。

2012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实现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福建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五年来,我们直面危机、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增长举措有力有效。全面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先后出台扩大内需的十个方面举措,推出促进工业增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稳定外贸出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过去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6%,经济总量从突破万亿元增加到接近2万亿元。

“五大战役”持续推进。把打好“五大战役”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项目数和投资额逐年提高,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十大新增长区域发展条件得到完善,创新创业重要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加强,小城镇改革发展持续推进,福州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施。46个国家部委、49家央企与我省签署合作协议,以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促进项目接续和战役深化,纳入省级跟踪管理的项目2970个、总投资3.66万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运营里程从2007年的1628公里增加到2277公里,快速铁路从无到有、里程达到649公里,进入了双线快速运输的动车时代。高速公路建成“两纵四横”主骨架,通车里程从1366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90%的县城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普通干线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25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1.9万公里,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港口资源有效整合,吞吐能力实现翻番,吞吐量从2.36亿吨增加到4.14亿吨。机场扩能稳步实施,民航年旅客吞吐量从1470万人次增加到2810万人次。电力装机容量由2399万千瓦增加到4015万千瓦,宁德核电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福清核电加快建设,建成500千伏超高压大环网。

五年来,我们好字当头、优化结构,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集中力量抓龙头、铸链条,壮大38个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3896.76亿元增加到8644.19亿元、年均增长15.4%。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相关政策,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建设,预计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6.5%。

“三农”基础得到夯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形成35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覆盖57.9%的农户。解决816.0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一批大中型水库、引调水和防洪防潮工程加快推进。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环境连片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山海协作,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加快发展。农村扶贫标准从2300元提高到3000元,“造福工程”五年累计搬迁39.52万人。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省89%的研发投入、81.8%的研发人员、60.9%的专利授权集中在企业。推进“数字福建”建设,拓展“6·18”等创新平台,大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7%。

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坚持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县县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8.7万亩。推进“六江两溪”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重要水源地保护和生态功能区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四绿”工程,五年累计植树造林1726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五年来,我们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国家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比经济特区更特殊更优惠的政策,实验区大部制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开放开发基础条件初步形成。新设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扩大福州台商投资区,古雷石化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57.9亿美元,对台贸易额482.2亿美元。成功举办四届海峡论坛,闽台海空直航持续拓展,厦门、福州赴台“个人游”顺利成行,各领域交流交往日益频繁。

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着力开拓新兴市场、培育重点企业、优化通关环境,全省进出口、出口总额均实现翻番。成功举办“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372.94亿美元。6个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厦门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江阴港区成为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武夷山、晋江、龙岩、三明“陆地港”投入运行。闽港澳贸易额年均增长18.9%,五年累计实际利用港澳资金164.96亿美元。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所有涉农乡镇建成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展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总结推广“晋江经验”,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省属国企加快整合重组、改制发展,资产总额五年翻一番。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6.7%。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正式启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企业直接融资、保费收入均实现五年翻一番。

五年来,我们改善民生、创新管理,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多层次社保体系基本形成。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28.9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3.6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6%、12.8%。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大病救助机制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实现跨省转移接续。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省定农村低保标准从2007年的1200元提高到1800元。革命“五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五年开工建设65.6万套、建成31.6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建立起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居全国前列,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0.7%和33.5%。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87万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村村通,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连续战胜雨雪冰冻、特大冰雹、特大暴雨洪灾和强台风等自然灾害,五年累计救助受灾群众1875.84万人次,扶助3.2万户灾民重建家园。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汛抗灾机制,基本建成十大防灾减灾工程,自动气象站覆盖所有乡镇,应急预案和应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信访“路线图”有效实施,和谐征迁工作法全面推行。深化“平安福建”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和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行动,2012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分别比2007年下降47.1%、69.7%。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连续三届所有设区市都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省份。援建彭州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深入推进。

五年来,我们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实效。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五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905件、省政协提案4639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五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5件地方性法规,制定出台21件省政府规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省级审批事项五年精简74.1%,成为全国省级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认真落实“拉练式”工作检查成果,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推广“厦航式”服务,治庸治懒治散治奢,改进文风会风,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廉政勤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过去五年,福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有效增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大企业大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贸出口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保持强劲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深入实施“三规划两方案”,坚持四化同步、三群联动、三维对接,着力产业发展,着力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生态省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提高“数字福建”应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着力建设以大型海空港、综合运输枢纽为依托,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的关键,打造大都市,培育城市群,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建设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促进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公共安全体系。

——促进改革开放纵深拓展。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重点突破,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深化农村、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落实和完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深化闽港澳侨合作,促进闽台合作、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政策“双延伸”,充分涵养和挖掘侨力资源;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增创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设外经贸强省。

——促进闽台合作更加密切。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构建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和宜居宜业的共同家园。

——促进文化强省扎实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福建精神,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大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生态省战略深入实施。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强水土保持,推进陆域、海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

——促进依法治省加快进程。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三、扎实做好2013年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扩大投资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投资均高于去年,民生工程战役投入264亿元,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战役实效,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强化实施保障,推动项目建设与土地开发、盘活资产、引进社会资本一体运作,推行和谐征迁,推广标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效益、安全、环保、廉政“五同步”。

促进工业增产增效。推进实施有差别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业运行保障机制,破解融资、用工、用地等要素制约,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促进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营销联盟等重要作用,促进品牌创建、产销协作、供需对接,扩大闽货市场占有率。

提升外贸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扩大出口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建设大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和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化口岸通关环境,集聚物流企业,吸引外贸货源,做大口岸经济。培育壮大大型外贸企业,推动出口型生产企业提质扩能,引导以内销为主的企业积极开拓外销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资源、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拓宽进口渠道,扩大重要装备、先进技术和紧缺资源进口。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和摩擦应对工作。

增强消费拉动的基础作用。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养老、信息、健康、休闲及节能环保产品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拓宽消费领域,加快形成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上消费、信用消费。改造提升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大市场、商贸网点和便民生活服务圈,方便群众消费。

(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深化“三维”项目对接。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重点对接大型龙头项目、配套项目和关联项目,推动存量提升、增量优选,力争全年“三维”项目完成投资3300亿元,新开工330个。继续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引入省外知名国企,促进省属企业重组壮大;办好第三届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加快引进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引导异地闽商回归,推进泉州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对接国家部委招商渠道,发展投资中介机构和招商网络,积极吸引侨资侨智,努力实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百大企业、大型侨港澳资企业的新突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企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行动。推动汽车、钢铁、船舶、水泥等行业兼并重组,加快印染、石材等行业“退城入园”,实施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强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动以升级淘汰落后、以改造代替关停。二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集约建设,完善新型信息技术类基础设施,建立产业服务云计算平台。三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发挥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作用,突出产业化培植和市场化应用,加快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四是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深化产学研结合,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落实鼓励创新政策,拓展产权交易、技术推广、信贷保险等协同创新平台。集中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与港澳台等境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和拓展高新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五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培育核心人才,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支持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引进人才。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研发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把物流、金融、旅游培育成新的主导和支柱性产业。金融业重点扩大社会融资,增加信贷投放,扶持企业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引导在闽金融机构网点向基层和县域延伸;加快建设福州和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广沙县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加强金融监管,规范民间借贷,防范金融风险。旅游业重点强化龙头培育、品牌营销、一体运作、管理提升,开展跨区域资源整合等试点,促进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会展业重点突出经贸功能、项目内容、市场运作,提高有效客商参会率,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经贸成为主旋律。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国家级、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实施工商业用电同价,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服务业统计工作,推进服务业集聚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抓好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推进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加快筹建平潭海洋大学。支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加快重点港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合理保护和开发自然岸线资源,持续实施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扶持产粮大县和种粮大户,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巩固粮食产销协作,加强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建设“菜篮子”基地,推进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控,力求供应量足、质优、价稳、便利。完善农资价格调节机制,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拓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民创业园,建设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平台。科学发展茶产业,推进蔬菜、水果、食用菌、烟叶、畜禽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木竹、花卉、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工厂化栽培、钢架大棚和生态网箱养殖。加快培育“三品一标”,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夯实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实施大水网规划,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兴农田水利,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标准农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占补平衡。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培育现代种业集团。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深化林权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农民,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做强重点龙头企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六大员”等骨干力量的作用,构建全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四)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强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五保“幸福园”建设。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保障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358所公办幼儿园,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1830个班。建立中小学校舍、校车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贯通中高职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建设示范性院校。全面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内涵建设,支持工科、医学教育发展。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异地高考试点工作。扶持特殊教育,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充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和儿科、产科、康复等薄弱学科建设,全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全面落实方便群众就医的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实现村卫生所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覆盖。支持和规范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达标建设。开展幸福家庭促进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强化文化导向和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效,把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渗透到乡规民约、祖训家教、庙会节庆等民俗文化载体中,融汇到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广播影视等现代文化媒介里,不断聚合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正能量。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培养文艺人才,引进和造就名家大师,打造精品力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点抓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引进行业龙头,扶持骨干企业。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支持老体协开展活动,发展体育产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第八届城运会。

促进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和“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推行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加强社区矫正。严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打好“清剿火患”战役。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食品和药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地方立法,有效治理“餐桌污染”。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化“双拥”共建,强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爱民固边工作。

(五)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注重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强化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支持福州加快马尾新城建设,推进厦门跨岛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泉州环湾城市建设,打造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推进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支持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促进南平武夷新区绿色发展,支持龙岩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宁德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石狮开展全域城市化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示范作用,加快培育中心镇、中心村。

精心抓好城乡建设。一是提升规划水平。组织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强化规划执行效力,控制开发强度。二是提升承载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完善供水排水、防涝排涝、污水垃圾处理、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新开工建设10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保障性住房,切实抓好建设质量和配租配售;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支持群众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地下空间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促进城市管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四是提升文化品位。保护风景名胜、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村,挖掘地域文化特质,彰显现代文化气息,塑造城乡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提升鼓岭、鼓浪屿等城市名片。

全面推进“点线面”攻坚计划。各设区市要打造10个以上、各县市要打造3至5个完整社区,实施一批公路铁路沿线和小流域整治项目,全省建成绿道500公里以上,推动宜居社区、绿色廊道、生态水系连线成片。加大城市绿化美化花化彩化力度,所有设市城市达到国家或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推进城市中心区、重点地区、主要干道周边环境整治,抓好福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典型示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安排户籍、土地、财税、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体制、政策、利益调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从城市社区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创新山海协作机制,总结推广宁德市与南平市合作建设“飞地港”的做法,支持山区与沿海共建产业园区。继续实施扶贫开发,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六)全面深化闽台合作

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着力推进分线管理监管方案、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政策实施。加快建设公铁大桥等基础设施和口岸设施,开通平潭至台北海上新航线。加大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海洋、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力度。推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五个共同”,探索“放地、放权、放利”的途径与措施,加强与台湾各界的合作,进一步形成开放开发的强劲势头。

密切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积极跟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完善闽台产业合作搭桥机制,推进台商投资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台资龙头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大陆对台贸易中心建设,争取在台湾设立福建商品展销中心,扩大对台贸易。精心办好第五届海峡论坛。发挥闽台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的纽带作用,密切基层互动,推进乡镇对接,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领域合作。

(七)持续拓展生态优势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脱硫脱硝并举、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大烟粉尘治理力度,逐步扩大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与评价范围,抓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

深化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六江两溪”重点流域整治,加快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过程综合治理,加大石板材行业整治提升力度,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化学品、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有贡献地区的补偿力度。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青山挂白”。推广长汀经验,积极利用工程措施治理崩岗,完成4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00万亩,抓好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及一重山的美化绿化,重点推进福银高速福州至南平段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建设,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四、致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做到政府工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思想要解放。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克服安于现状的自满心态,敢为人先,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在先行先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克服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开动脑筋,大胆突破,以更加富有创造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实干兴邦,勇于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思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意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职能要转变。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政府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切实解决放权不到位、取消不彻底、服务不配套的问题,提高行政服务标准化水平。有效落实和完善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开展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防止政策悬空、资金沉淀、权力寻租,用优质到位的服务营造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脱颖而出的乐园。

效能要提高。推行扁平化管理,缩短流程链条,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强力推行“马上就办”,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少受累,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推动机关效能建设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基层窗口拓展,加强行政监察,强化效能督查,完善绩效评估,严格行政问责,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政风要清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反对官僚主义,当好人民公仆;反对自由主义,严守政治纪律;反对形式主义,坚持脚踏实地;反对党八股,改进文风会风;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腐化堕落,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弘扬新风正气,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指引我们踏上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

第13篇:期货调研: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钢铁企业对期货的态度调研

公司: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公司是福建省内唯一采用焦化- 烧结-高炉-转炉-连铸-全连轧长流程的钢铁生产企业,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具有独立完整的供应、生产、销售系统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能力,具备年产400万吨钢规模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司重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认为是提高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公司董事会于2011年12月27日决定继续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螺纹钢和焦炭两个品种),董事会决定,2012 年整个会计年度内,按照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规定的保证金比例测算,公司累计投入资金(保证金)不超过人民币3 亿元(含追加的临时保证金),且均为自有资金。操作过程中,将套期保值业务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匹配,且只限于在境内期货交易所交易,最大程度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坚持的两条原则:(1)期货持仓量应不超过本企业所生产的现货供应量(螺纹钢)及所采购的焦炭需要量;(2)期货持仓应与保值的现货时间基本一致。

公司认为风险主要集中在:

(1)公司选择的期货公司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也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2)期货的杠杆性,当出现不利行情时,价格微小的变动就可能会使公司权益遭受损失,以及强行平仓风险; (3)行情系统、下单系统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导致无法获得行情或无法下单; 总体评价:公司的期货市场操作为管理经营风险起到了重大作用,实际操作中按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操作是套保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交割环节及交割库方面交易所服务仍有待改进。同时,由于期货杠杆性特征,在行情大幅波动中也面临较大风险,但这可以通过完善公司风险内控流程来得到一定控制。

第14篇:福建武夷山考察学习报告

福建武夷山考察学习报告

2011年7月中下旬,我们一行五人,在温经理的带领下,前往福建闽西北武夷山地区和福建的沿海经济特区——厦门进行参观考察学习,所见所闻收获不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情况和观察

武夷山地区在福建省的西北,这里的气候是亚热带到热带的过渡气候区,这里没有北方那样很寒冷的冬天,给这座旅游城市提供了一个四季客满的前提条件。而夏天的武夷山比我们想象的要热许多,也许因为我们常年生活在北方的原因吧,这里的温度远远高于我们人体的最适温度24度。相比,南方要比北方的水多,再加上强烈的光照使空气中的水份增多,让我们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只要稍做运动体内的水份就争先恐后的从每个毛孔中向皮肤表面钻,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人们对武夷山向往。

在这有一个贯穿武夷山的水系——崇阳溪。(也许是南方人比较谦虚或者是其他原因吧,把比我们北方河都大的水系叫作溪)。正是有了这个水系,使武夷山的山有了生命的活力。对于我们生活在山区的人来说,原以为没有什么稀奇的,用来形容山的名词也就是雄伟、高大这类的词,但是真的深入到闽西北山区,特别是武夷山的时候,还是不由被它的奇特、清秀所打动。武夷山集山岳和河川风景于一身,奇秀美古兼而有之,在山水的紧密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达到绝妙的境界,它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副其实。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我认为武夷山之名靠的是茶文化!一则传说

中的秀才进京赶考演绎出的“大红袍”故事,做足了茶的文章,成就了武夷山的英明。对“茶”字也诠释为人在草木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更有大腕导演张艺谋等参与策划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品《印象大红袍》,将武夷山和其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武夷山旅游的成功开发对我们的发展无疑有很大启发。

福建东南沿海副省级城市——厦门,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之一,是著名侨乡,给人们的印象十分深刻。且不说它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具有开展对台工作的优势。仅厦门的旅游资源就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闻名遐迩的鼓浪屿令人流连忘返,是其标志性的招牌。还有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著名古刹——南普陀寺。总之,福建留给我们参观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很多很多。

二、几点思考和启示:

走马观花看福建,我有几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是学习武夷山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武夷山之所以有今天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覆盖率,我认为与他们注重规划、加强建设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从1989年建市开发建设景区到现在,这个地方没有因为人类的光顾而变得千疮百孔,恰恰是旅游收入使这里的环境变得更美更好。

二是围绕茶产业做足文章、做强做大产业。武夷山茶产业于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但珍品现在只有半山腰上的那三株六颗。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则有几种不同的

说法,大都演绎出各种版本的故事,使之成为了浓厚的茶文化,推动着茶产业的发展。仅管《印象大红袍》的演出差强人意,但也在日复一日地赚取着首次来武夷山游人的大量银子。我们石膏山同样有自己的茶品种,这种茶有着原生态的野味,但我感到我们的茶在种植培育方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品牌上的名气没有做足文章,成不了强势。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建设养茶基地,把茶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其次发展茶文化,展现茶的文化、地域特色。最后建立茶品牌,逐步把我们的茶产品和文化推广出去。包括冰葡萄酒的发展,我们都应多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三是员工的精神状态和敬业精神。在武夷山,我们接触到的各行各业人员:司机、导游、服务员等等,我感到他们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给人客如归至之感。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们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取得胜利的武器!

第15篇:福建工贸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福建工贸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6-2017学年)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校遵循“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标准,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基本判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展望学校今后的发展前景,制订出整改的方案和措施。现将年度报告简要汇报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集中高职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公立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创办于1964年,原名福建省粮食学校,1997年经批准更名为福建工贸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4.882亩,分为洪山(主校区)和新店两个校区,在校生2564人。洪山校区位于福州市洪山桥原厝23号,校园布局结构按功能要求分为教学、实验实训、办公、学生生活、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区等,新店校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福飞北路390号,为福建工贸学校学创园——素质拓展基地,主要用作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和素质拓展训练。

53年来,学校以“勤奋、进取、严谨、创新”为校训,秉承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创办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学校”;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07年被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授予“平安校园”称号;2007年被省教育厅定为福建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校; 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学校连续荣获第十届至第十三届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学校是全国德育重点课题实验校、国家食品生物实训基地、国家粮食行业培训基地、国家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09年,福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由我校牵头成立并在我校挂牌, 2012年当选福建省旅游行业中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我校是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粮食研究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化与教育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海峡旅游教育联盟成员,首届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成员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学会财经商贸教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服装鞋帽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我校还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学校以及福建省省级旅游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5月被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平安先行学校”称号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二级达标校。2017年3月,我校顺利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评估,被授予“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4月,我校顺利通过2016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年度检查,并从B类校升格成为A类校。6月 ,学校成功申报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培育)示范学校,成功申报福建省中小学学生乐团培育建设项目学校。此外,我校还成功申报 “张经纪念公园”为鼓楼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重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2003年以来,先后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女子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本科高职院校联办五年专或自考大专。

1.2学生情况。2016年在校生2564人,招生人数为1370人。本年 1

度总共毕业512人,其中三二分段制的学生264人,中专生248人。

1.3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人,其中专业课教师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5%,高于年初目标55%。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为27人,比例为27.6%,高于年初目标8%,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比例为26.5%,高于年初目标20%。

1.4设施设备。一是搭建起我校数字校园平台,经过前期收集各科室需求,调试运行,目前已经实现数字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查询;完成学校无线网络的改造,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完成科技楼监控并入校园监控的改造,将新购网络设备逐步纳入全校网络管理;新建10间一体机教室,2017年又再建15间一体机教室,实现班班通目标。二是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完成会计财税实训室建设、完成计算机机房的升级改造,完成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添置30台电子钢琴、3D打印设备、摄录设备等教学仪器设备;完成食品品检与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和药学实验室、录播室、美容美发实训室等建设。三是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宣传力度,新建LED屏广泛宣传校园文化。学校招生接待大楼也在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一是思想政治状况。我校团委开展每两周一次团日活动和业余党校,组织学生学习团务、党务知识和先进事迹,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和水平;组织开展“五四”歌咏比赛、军训歌咏比赛、元旦晚会等文娱比赛活动,通过唱红歌、军歌和正能量的歌曲引导学生阳光、向上;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八礼四仪”德育校本教材并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进行宣讲,组织各班开设相关主题班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八礼四仪”深根入学生心田。二是文化课和专业技能合格率较上学年有显著提升,其中文化课成绩合格率达90%以上,专业技能考证合格率近90%。三是组织2016级全体新生参加体质测评合格率产国70%;据统计,我校 2

2017届毕业生的毕业率达85.5%。

2.2学生在校体验。硬件上,我校拥有福州市级德育教育基地著名的张经公园,目前新公寓落成、食堂改造焕然一新、校内文化墙改造文化氛围浓厚,空中跑道、新的教学实训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软件上,承办各类教学研讨会、微课比赛、朗诵比赛;团委组织开展团日活动、业余党校、跳蚤市场、社团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在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都达到80%以上。

2.3资助情况。我校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全日制在校生都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金方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约有123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受助金额达122600元;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约有125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受助金额达124200元;校内困难补助方面,2016-2017学年受助学生2人,受助金额1800元。此外,我校还积极开拓各种贫困生社会资助筹集途径,省文化厅监察室潘云林主任每年资助1名贫困生,受助金额每年2000元。

2017年3月顺利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评估,被授予“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作为典型先进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做经验交流,会上,各院校参观我校标准化建设成果。4月,海峡助学专刊记者到我校进行专访,宣传我校学生资助工作。5月,我校申报福建省“最美资助人”和“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并被推荐参评“全国优秀资助工作者”及“全国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

2.4就业质量。本年度总共毕业533人,就业人数533人,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人数18人,三二分段制的208人,直接就业的307人,就业率100%。农林牧渔类毕业生59人,财经商贸类223人,旅游服务类3人,轻纺食品类11人,信息技术类29人,其中未对口就业6人(农林 3

牧渔类1人,财经商贸类3人,信息技术2人),对口就业率达97.2%。

在签就业合同的学生中,大部分签的是1-2年,3年以上的较少。学生的工资基本在2000-3000元,基本符合目前中职生的工资情况。总体来看,学生对就业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双向选择的优点。

2.5职业发展。学生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开设了职业生涯的课程,还进行职业课程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将要面对的就业竞争市场。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帮助刚刚走上职场的同学们,树立起良好就业心态和心理素质。能将课堂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主动虚心学习,富有进取精神。

大部分同学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向有经验的老员工请教,善于思考,做到举一反三。男生的适应能力强于女生,家庭所在地在城镇的毕业生适应能力高于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毕业生。但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职业变化流动性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他们未必会满足目前已有的工作岗位,自主创业或者自由工作者增多。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为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精神,结合福建省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我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调整机制,每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参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市场需求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调整等重大问题集中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校结合福建省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增设了美发与形象设计、服装展示与礼仪、音乐、药剂等新专业,拟申报美容美发专业,恢复粮油储运与检验 4

技术、电子商务老专业。对计算机专业及培养方向进行如下调整:取消过时,跟不上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及新要求的计算机速录等专业,新增计算机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向、互联网金融方向)专业。财经商贸大类新增国际商务(互联网营销方向)、会计(工程结算方向、小微企业)专业。动态化的专业调整机制使各专业毕业生更贴近市场需求,对口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更好的满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2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我校计算机信息技术、食品工业(药品)、财经商贸三大专业群,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食品检验和计算机应用4个为省级重点示范性专业。2016年,11月24日,福建工贸学校食品工科、财经商贸、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泉州皖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永生担任食品工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福建创业联盟管理公司副董事长谢勇担任财经商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福建锐捷网络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副主任陈炜斌担任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定期召开交流会,搭建长期有效的沟通合作平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财经商贸大类是以现代形象设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

现代形象设计类是以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发设计、影视造型设计方向)为引领。现建有福建省最一流的校内实训室,师资力量雄厚。20

15、20

16、2017连续三年承办福建省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技能赛。校内建有完善的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纤姿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5

福州市绽放商贸有限公司、蓝宝石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富民人才科技有限公司等。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2008年以后得到新的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作为我校主干专业,高级职称教师1人,具有职业资格二级以上教师3人。校内建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值200万元以上,为我校开展产教一体化办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我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学校以及福建省省级旅游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福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由我校牵头成立并在我校挂牌, 2012年当选福建省旅游行业中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会计是我校传统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人才。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福州大饭店、福建中信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海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等。

食品(药品)工科大类是以省级重点示范性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为引领的专业群。食品生物工艺作为我校主干专业,高级职称教师4人,具有职业资格二级以上教师3人。师资成熟,设备先进,改革领先。校内建有完善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值200万元以上。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粮油储运与营销、粮油检验技术、饲料营养与检测方向)、粮油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与营销、粮食加工与检验方向)为福建省特色专业。近年来,我校还承担全省粮食系统员工培训与考证,与全省粮食系统签定协议,订单培养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员工。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福建省粮油质量监测所、高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粮食企业委托我校开展人才对口培养,进行粮油检验与保管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我校组织进行相关技能资格认证。

计算机信息技术大类是以计算机应用省级重点示范性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作为我校主干专业,高级职称教师2人,具有职业资格二级以上教师4人。近几年也投入了数百万元进行教学设备改造提 6

升,并有计划地引进、培训、外聘专业教师,稳定专业规模,同时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也取得一定成绩,质量稳步提升。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福州天宏创世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星网锐捷公司等。

竞赛获奖情况。2016年在省技能大赛中获8项奖:我校荣获团体优胜三等奖、贡献奖,林睿晶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工作者,晚宴化妆一等奖、平面模特三等奖并进入国赛、中餐宴会摆台三等奖、客房中式铺床优秀奖;在2016年全国发型大赛中,获得标准卷杆(学生组)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专业教师张晨辉还担任2016全国发型/化妆/美甲/美睫大赛“美发评判组”评判员;教师黄妍获得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委员会年会暨“教科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设计大赛复赛二等奖,刘天星老师获得福建省直机关微课大赛一等奖、陈曦老师获摄影三等奖;2017年省技能大赛中包揽了省中职院校美容美发技能大赛三个赛项的第一名晋级国赛,平面模特三等奖。2017年在“巽震杯”第九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分别获得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调酒、中式铺床四个项目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3.3教师培养培训。一是规范专业教师下基层。每年我校都会选派一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前往一线了解企业、市场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和最新发展方向,本学年共选派65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二是着力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制订下发了《福建工贸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从政策上鼓励教师争当“双师型”名师;2016年,创建了1个美容美发名师工作室。三是推送教师外出培训。张秋强、郑建芳、陈国升、陈惠兰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郑晓春老师前往海南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德育教学研讨会,吴玲芳和黄妍两位老师参加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 7

委员会年会,黄小勇校长带领招生部门、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17人前往杭州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职校内涵式自媒体招生暨特色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每学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继续教育,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开展了《构建中职德育综合评价实践研究》、《中职学校美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以“茶艺”为载体多学科跨界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研究》等4个省级课题的研究。五是开展校际交流,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掘教师内部的潜力,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校与福建经贸学校开展了财经商贸、食品工科、信息技术等专业的6场校际公开课交流活动,通过听评课和教学研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学校编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2017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还有5人正在办理调动手续。学校还在9月份举行学校专业教师公开招聘工作,共涉及10个岗位16人,现已完成面试考核环节,预计2017年年底这批新招聘的专业教师就可以到岗工作。

3.4规范管理情况。学校校长、副校长都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熟悉本校骨干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教学管理工作且工作能力强;具有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中层管理队伍,开拓进取精神很强,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切实可行,并能严格执行。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配备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学校有专职学籍管理员,能够及时接收省学籍管理部门有关文件并执行;能够及时录入、审核完整的学籍信息,确保不出差错。能在规定权限内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的校内共享。能及时更新维护学籍信息。重视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课程 8

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通过本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务管理。建立健全了技能大赛相关制度,推动“以赛促教”。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成立学校信息中心,专人管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3.5德育工作方面。一是经典诵读。2016年11月,由福建省直机关团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团委主办,省直机关学校团建联系片、福建工贸学校团委承办的第三届省直学校经典诵读比赛在我校举行。我校选手15计2班的卓杰、16幼教班的黄妍诵读《一生守望》以97.98最高分获得第一名。这是我校连续三届获得省直学校经典诵读比赛中职组第一名。二是志愿服务。11月,我校派出志18名志愿者参加福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被授予 “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三是体育活动。11月,副校长张秋强带领由13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福建省中职校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的男女100米、200米、800米,男子400米、女子1500米,男女跳远、男女铅球等项目的比赛。运动员们克服雨天地滑的困难,发扬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男子跳远比赛中,14报关大的薛坤宗同学挺进决赛荣获第三名。陈祥鸣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我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四是素质拓展。我校对

14、15级在校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素质拓展教育,16级新生军训也将国学教育和军训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团队、家、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挑选16级2个中专班作为为期两个月的国学实验班。2017年3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福建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2016年度福建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

2017年5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决赛中,李锦老师指导陈杭兴同学的摄影作品《成为更好的自已》获摄影类二等奖;李锦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林云燕、林睿晶、陈静文三位老师指导陈紫盈、许沁、谢江媛等同学的表演唱作品《我像雪花天上来》、李锦老师指导林嘉源、李翰凌、黄妍、卓杰、黄悦等同学的诵 9

读作品《丰碑》、任朋飞老师指导林艳鸿、叶凯越、吴晓青等同学的舞蹈作品《鼓舞升平》都荣获了才艺展演类一一舞台作品优秀奖。我校获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福建省级复赛优秀组织奖。

3.6党建情况。一是抓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一把手”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根据省粮食局落实主体责任检查组对我校党建工作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列出问题清单,部署整改措施,目前已按规定整改到位。二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传达贯彻省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部署会议精神,明确学习教育总体要求、学习教育内容和方法措施等,制订“两学一做”学习计划,以支部为单位,围绕三个主题组织3次集中学习研讨,认真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加强廉政教育。三是办好业余党校培训班。本期共有185名学员结业,22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四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组织教职工40多人到张经纪念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热血送暖、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 16人成功献血5800毫升。发动全体师生参与“网上祭英烈”清明主题活动,约1635名师生参与此项活动。举办“美丽工贸”手机摄影大赛,共收到46名教职工的145幅作品。组织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美丽工贸我在行动”环境整治志愿活动。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仅2017年上半年被省教育厅网站采用稿件12篇(幅)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抓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五是关心工会会员生活,开展丰富工会活动。学校共组织62人次报名参加“建设新福建•喜迎十九大”第五届省直机关全民健身系列竞赛活动。慰问工会会员和会员的直系亲属51人次,发放慰问金13500元。女工委开展“母亲健康1+1”公益募捐活动,参加募捐教职工123人,共收到爱心款 10

4820元。

4.校企合作

我校是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粮食研究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化与教育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海峡旅游教育联盟成员,首届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成员单位。我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依托职教集团树立品牌等方面创新办学机制,简要总结如下。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一是与福建高龙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粮油质量监测所、福建粮油科学研究所和泉州皖研食品有限公司,确定招食品生物工艺专业50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学徒)依据企业用人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面试择优录取。二是与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团校企合作签约,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团授予我校“生源选拔基地”牌匾。定向班开设航空服务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采用“2+3”五年制大专培养模式,前二年在我校学习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三年在北京翔宇集团学习专业技能和其他课程。学生一进校就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推荐各大航空公司及机场就业。

4.2学生实习情况。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单位合作。我校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今年与星网锐捷、海源3D、福建通瑞事务所、福建储备粮公司长乐直属库、福州名媛美颜坊美容美发SPA会所等5家公司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截止2016年底共建有13个校外实训基地。二是学校先后制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学生实训实习守则》、《学生实习实践带队教师的职责》、《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每年安排毕业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学校与学生、合作企业签订学生毕业实习安全的三方协议书,实习期间班主任随时跟踪实习情况。

4.3依托职教集团,树立教学品牌。一是旅游与酒店专业。我校是省旅游职教集团的副会长单位和省旅游协会教育培训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依托省旅游职教集团模式,协办2017年福建省旅教集团年会。二是粮油食品专业。学校近期准备依托粮食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粮食职教集团,为福建粮食系统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三是信息技术专业,我校是海源3D牵头的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隶属福建省粮食局,与全省粮食系统的各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学校充分发挥粮食行业优势,与福建省粮油质量监测所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精良的监测装备,雄厚的技术队伍为学校食品生物工艺、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粮油饲料加工技术等专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学校于2009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成了高水平的食品生物实训基地,为社会食品行业提供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以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已连续承办第一至第四届福建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承担国家级选手集训任务,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奖。

2016-2017年度承办了三期的粮油保管员培训班、两期的粮油质量检验员培训班和一期的饲料检化验员初级班,开展2次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共培训鉴定了268人次,全年共招粮食行业委培生47人。

5.2社会服务。以粮为本,开拓办学思路,服务行业发展。积极拓展与粮食行业相关的教育培训业务,实行对口订单培养,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各级粮库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成为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饲料工业公司、闽粮购销有限公司等粮食部门的中高级管理层,为维护我省粮食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近期准 12

备依托粮食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粮食职教集团,为福建粮食系统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5.3对口支援。与福州市儿童福利院相互合作,参与“阳光宝贝-助残助孤”活动,为孤儿提供免费的上学机会。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一是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我校共有924万元的政策性经费,包括校园电信改造(电增容)、校舍安全保障省级补助资金、省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现代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省属赛赛点补助专项经费。这些费用主要是围绕省属学校师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将用于改造我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教学教育改革及水平提升,建设和改造实训基地,数字化校园、升级信息技术设备、采购现代教育所需的录播系统等。二是生均经费2017年度共拨款765.2万元,用于弥补学校办学经费不足。

6.2政策措施。我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内容:一是按照《福建工贸学校章程》自主管理;二是依据《教学管理规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是执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招生政策和规定,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四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以及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五是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六是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七是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八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我校相继出台了《关于教师进修高层次学位的有关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规定》、《听评课制度》等政策和制度。

7.特色创新

7.1德育工作案例。2016年,随着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目前, 13

福建工贸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植入学生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中职校。一年多来,我们围绕现代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教育两条主线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教育之路。

7.2现代粮油食品专业建设。粮油食品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将通过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引入实际生产企业与粮油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办学,承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多项措施,极大地拓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 “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发展目标。

7.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福建工贸学校与福州学创园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我校新店校区共同打造成学创园。委托福州学创园管理有限公司对学创园进行管理,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合作,结合我校资源优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孵化基地。

8.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8.1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工程项目结算滞后,手续、研讨会等费用支出报销不及时。二是校园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实训设备无法落地。

8.2改进措施。一是完善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指定施工合同时明确规定未按时提交完整结算资料的惩戒条例。二是加强费用报销时限管理,便于各项费用开支情况得到及时、真实的反映。三是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加大实训投入,提升办学条件。

附件:福建工贸学校创新现代中职院校德育模式报告

附件:

福建工贸学校

创新现代中职院校德育模式报告

2016年,随着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福建工贸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植入学生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中职校。一年多来,我们围绕现代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教育两条主线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教育之路:

一、实施背景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原来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尖子生”,但最近二十年,中专招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学校数量剧增,入学门槛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严重下降。随着95后、00后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角,他们这一代的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小就是在父母家人的宠爱当中长大,娇生惯养,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出现角色“定位不当,自视过高”的问题。在学校碰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尤其是学习成绩差、课外表现差的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缺乏积极向上的愿望与自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引导,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成为未来社会的“问题因素”。

二、主要目标

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外,就是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健

康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产生于我国的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民族血肉相联,传统文化中特别经典的教育理念对德育教育的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我校将现代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教育导入校园德育教育是对中职学校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整个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依托中国优秀传统孝义文化精髓,旨在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感恩意识和创新精神,竭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工贸学子。

三、活动实施及成果

2016年初,我校领导班子为改变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带着将现代素质拓展和传统文化植入校园德育教育的课题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多次中层专题会议细致研究后,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现代学生素质拓展、改变传统军训模式和成立国学实验班:

(一)现代学生素质拓展

2016年4月,我校与永安市学生社会实践中心团队签定协议,对在校师生进行两个月的素质拓展培训,整个活动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展开,据统计:我校总共组织在校生在新店校区开展十期素质拓展训练,参训人员达1039人,占在校学生的92.6%,每期三个班,进行五天四夜的半封闭训练。训练针对每个班级学生特点、并结合天气情况精心安排了多种活动项目,包括容包括军训、开闭幕式、热场环节主题游戏、团队训练、感恩教育等。(例如:在“风中劲草”中通过搭建互相信任的平台,在“齐眉杆”游戏中塑造学生的团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急速60秒”中着力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在“智力电网”中让大家体会到团队需要默契配合,在“盲人方阵”中领悟到各司

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团队优势,在“魔法踏板”中鼓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在“风雨人生路”中帮助同学们学会更好地对待别人,在“生死一线”游戏中考验学员的执行力)同学们白天的训练热情高涨,通过主题游戏项目,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强化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晚上大家一起学唱军歌、进行永不言弃的主题教育等,并将每天的训练照片和视频分享在学生群、家长群里。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老师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感染,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为加大培训力度和针对性,我校又针对校两会学生干部、全校教职工、新一任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开展三期专题培训。训练期间,活动还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作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让大家一同感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领味先人们的精神积淀。使参训教职工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更让教育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同时,我校积极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后续落地工作,巩固素质拓展成果,专门对早操方式进行改革,坚持每天清晨把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返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晨练活动。校领导黄小勇、郑建芳更是躬行实践,与学生们一起诵读感恩词、打太极拳、做手语操,分享人生感悟,积极传递正能量,用真诚与关爱感动着工贸学子,以德育人,使他们内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此外我校还积极制定配套落地方案,通过校园广播、板报专刊宣传、个案跟踪、开设课题研究等多项并举,以期顺利实现素质拓展活动“软着陆”。

(二)改变传统军训模式

2016年9月新生入学,我校改变以站军姿、唱军歌、户外拉练等传统军训模式,开展以“孝亲尊师,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新生军

训暨素质拓展德育培训,将感恩、孝道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塑造和加强“仪式感”。在开班典礼上,校领导、中层干部与2016级新生班主任及全体新生共同参加,仪式上安排齐唱《国歌》、全体师生向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华诵》视频,让大家表达对大成至圣先师的崇敬之情,也体会到祖国富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黄小勇校长为新生军训暨素质拓展德育培训作动员讲话,向全体新生发出\"尊孝道、敬师长、内修身、当自强”的号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并提出希望。为了营造师生齐心的氛围,老师们还与同学一起表演手语操《我们是一家人》,在其他的训练活动中,也强调师生一起动手一起完成,这样既加强了教师的参与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在后来的国学课程中,国学大学叶平老师作《礼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伟大的母爱》等讲座,尤其是一次活动中,学生向父母行跪拜礼,让很多叛逆的孩子重新架起了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这次的军训改变的有益尝试,使得不少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反思,学会感恩,学会为人处事。

(三)成立国学实验班

2016年11月,为响应教育部“国学经典进课堂”精神,进一步巩固我校新生素质拓展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经过精心筹备,从16级新生班中选出16计算机3班和16商贸1班作为国学实验班,分别赐名“孝悌班”、“孝和班”,并安排2名国学指导教师24小时跟班指导,在课余时间融入以军训、素质拓展、国旗队训练、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功夫扇(上校元旦晚会表演)、书法、内务整理、爱粮节粮光盘行动等课程,并据中专学生的特点采

取了以下措施:1.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朋友,手把手指导内务整理,督促学生做卫生。有些学生以前不会整理内务,现在初步养成了各种用品归类摆放的习惯;2.每天早上下宿舍督促学生起床,让学生养成准时起床的习惯;3.与学生一起进餐,教学生节约的道理,要求学生养成“光盘”的好习惯,典型事例:孝悌班的学生洪某家境富裕,每次吃饭都买了很多菜,总剩下很多,国学教师二话不说就把他的剩菜吃了,这样的事连续发生三次后,老师的行为深深打动并感化了他,他表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4.在晨读时间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词,讲解人生之真谛和为人处世之道;5.利用自习课播放励志的电影,学生很喜欢,甚至受感动而流泪;6.教学生表演太极扇;7.在班级成立国旗护卫队,让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在参与训练中不但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走上升旗台的自豪感。国学教师们通过课内课外的渗入,让学生们得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熏陶,学会学习,学会孝道,懂得为人处事。闭班典礼上,孝悌班、孝和班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们用精彩的学习视频短片和整齐响亮的弟子规诵读向在场的领导和老师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条件保障

为保障活动安全有序高效进行,我校在校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共计投入2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项目招标、国学专家聘请、后勤保障等。全校各科室都积极响应,互有分工:学生科负责项目对接,班级分组,人员通知和安全保障工作,财务科负责水卡等后勤经费收发工作,总务科负责场地、宿舍安排以及人员接送工作。此外现代素质拓展每期都配置班主任、德育老师、医护人员、学生科工

作人员全力配合教官开展素质培训,新生军训期间每个班级还配备了3名的两会学生干部,全程陪同服务。同时,我校还聘请洪山派出所民警作为福建工贸学校综治辅导员,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成果

本次德育活动在校内校外都赢得了高度的评价,收获满满。学校方面:本次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提高了科室的组织能力,还促进学校各科室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推进工作部内部的协调运转,增强工贸的团队实力。如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初显成效,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更实实在在的美化师生心灵,让校园真正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的氛围。学生流失率和违纪事件大大降低,让学生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学生方面:本次活动给他们带去了许多欢声笑语,学生们说这些活动甚至比他们之前所有的课程都更为丰富精彩,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礼貌礼仪,学会团结同学和取长补短,增强团队意识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尝试铸造自己的开朗性格,这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和社交层面起到积极作用 。家长方面:许多家长反映他的孩子参加活动后变得自信开朗,尤其是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媒体方面:我校素质拓展活动引起了多方媒体的关注,4月21日晚,福建教育电视台报道《我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高素质人才》消息。4月22日,《福建日版》第5版刊登《福建工贸学校启动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赢得广泛赞誉。

六、体会与思考

过去的一年来福建工贸学校的硬件不断在强化:学生公寓楼建设、校第一食堂修造、校园泊油路、校园大门改造等组合

拳项目,使工贸这所“老粮校”焕发“新容颜”,学校硬件实力有了质的飞越,而德育教育作为提升校园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素质拓展、军训改革、国学实验班的顺利完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经验、有能力去引入其他先进的德育教育模式,同时我们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存在模式不够完善,配套落地工作不够完备等问题,今后我们仍将坚持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思路,不懈的探索,研究解决当前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让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开拓出一条具有工贸特色的中职生德育教育道路。

21

第16篇:刘福建惠农资金报告

临零办发〔2011〕83号

临潼区零口街道办事处

关于财政支农资金自查结果的报告

为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切实落实责任。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财政支农资金自查工作,确保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按时限、高质量的圆满完成任务。根据临潼区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临财发【2011】29号)精神要求,我办从9月10日至25日组织专人对专项检查的三类资金进行了全面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在检查范围三类强农惠农资金中,我办只涉及一类,即: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生产性惠民补贴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玉米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能繁 - 1 -

母猪补贴等。

对支农资金专项检查既是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在资金的发放兑现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保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从根本上杜绝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挤占挪用等突出问题,确保了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满意,给上级党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充分做到了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并及时录入惠农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不存在挤占、挪用、贪污、套取资金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相关账户账簿设置、资金划转、资金管理等方面均不存在任何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按照项目计划及时足额使用,不存在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按照规定进行评审,不存在优亲厚友问题;也不存在违反财政惠农资金管理规定的其他问题。

特此报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 2 -

第17篇:福建工程学院办学质量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发布者:校办 更新日期:2012-11-12 访问次数:

一、学校概况

福建工程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是2008—2015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2010年以突出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136.88公顷,校舍面积61.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6万册。现设14个院系(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另有3个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构,4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113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10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88人,其中本科生21605人。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精神,在充分调研、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并正式颁布《福建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区域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福建,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三、本科教学工作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教师队伍

1.高层次人才。学校投入专项经费1千多万元用于引进和聘任高层次人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学科引进3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1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聘请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曹海平博士为兼职教授,聘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引进1名省建筑大师作为建筑学学科建设负责人;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杰出科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高校新世纪创新人才、优秀人才计划、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42人;“材料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 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技术”、“ 现代土木工程技术与信息化”和“新材料制备与先进成形技术”被列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2.教师培养培训。选派海内外访问学者17人;通过实施硕博培养计划,

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18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目前还有2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3.教师聘任。柔性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教授短期来校工作,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12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积极聘请台湾名校教师来校任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二)专业建设 1.专业结构调整。组织申报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项目,对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梳理、调整,对2012—2015年新开办专业进行规划和论证;交通运输、物联网工程、知识产权等3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12年开始招生。 2.专业评估与认证。加强教学评估制度建设,制订学校2012—2016年本科教学评估规划; 2012年5月,我校城市规划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评估,是福建省6所举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中率先通过该专业评估的院校。 3.课程与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库和优化课程资源。向教育部报送了2006年以来我校教师编著的95本教材,推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15本教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审。

(三)教学改革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1370多学生参加该培养项目。此外,学校还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造价、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等6个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共有10个专业列入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中3个专业推荐为国家级项目;3个专业获第七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8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个项目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30个项目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3.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编制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立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公共基础课改革项目。 4.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本科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工作,增加“三性”实验的比例,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5.闽台高校交流合作。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明道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遴选最具优势专业进行合作,新增建筑学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广告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物联网工程、工商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参加“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1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招生346人; 16个台湾高校访问团组来我校交流访问,14名台湾教师到我校任教,25人次作讲座和学术报告。

6.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启动《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德制工程师项目》,首批选拔的学生和教师已赴德国攻读德国制式硕士工程师项目或进修访学;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并已招生;2012年3月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四)教学管理 1.教学运行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保证日常教学运行有序。

根据学生能力实际和志愿方向,完成2011级学生235人的转专业工作,以及571人修读主辅修、双专业(学位),涉及23个专业。 2.校内教学检查与评估。完善两级教学督导工作,组织开展教学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从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评教、领导和同行听课评价、教学专项检查等5个方面形成学年评教结果分析报告;组织对国脉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评估,保证首届毕业生培养质量。

(五)教学条件与利用 1.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三大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完善已经建成的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快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施工馆、结构馆建设,力争成为省内领先的土木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新增五千平方实验用房,整合提升现有机电类实验室,重塑国内一流的机电工程实训中心。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如,与SIEMENS(中国)工业自动化集团共建“工业网络控制技术实验室”,项目总投资1710 万元;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共建“移动通信实验室”,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投入设备总价原值近2000万元;与泉安企业共建“消防工程实验室”;与福建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共建“美的中央空调技术服务实操培训中心”。组织做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共1100万的项目建设,申报5项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和4项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2.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等部门批准,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图书文献平台。阅览室周开放时间100小时,网络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在线服务;大学新区校际图书馆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图书互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配合大学城FULINK平台建设工作,正式启用该平台。 4.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校园网实现了全网IPv4/IPv6覆盖,并开通了基于IPv6的DNS、Web、视频直播等50余个应用服务;自主构建了云计算高性能服务平台,为校内各单位提供了先进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自主开发的校园网络电视组播系统运行良好;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2.2Gb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开始逐步应用和推广。

(六)教学效果 1.大学生学科竞赛。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得全国奖175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84项;获得省级奖237项,其中一等奖44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95项。

2.毕业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7月4日,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97%,较2011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初次签约率达87.23%,比2011年提高了4.38个百分点,其中校本部的初次签约率达91.42%。201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4.81%。 3.校内评价。各类教学检查情况表明,学校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运行正常;绝大部分教师遵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组织课堂教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到课率高,学风良好;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 4.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用人单位对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从单项评价看,除工作创新能力和职业定位外,各项素质的评价满意度均超过90%。从总体评价看,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满意度达98.80%,使用情况评

价的满意度达97.44%。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学校办学。丰润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民慈善基金会、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海天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厦门东昂企业、校办企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合作,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

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学科建设

1.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与“海西”支柱产业密切联系的特色优势学科,在交通信息控制、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高端制造技术、新型材料开发与利用、土木建筑施工技术与工艺、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等方面优势凸显。福建省重点学科增加到9个。

2.学科平台建设。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与福建省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合作成立福建省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模具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验收,福建省高校材料制备及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验收;牵头组建的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省科技厅批准。

3.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3个授权学科和机械工程、管理科学2个支撑学科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遴选研究生导师65人;2011年7月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中期检查。

(二)科学研究 2011年度,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65项,年科研经费33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1项,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7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32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增程/插电式重型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立项;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教材共14部。申报专利78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1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5篇。

(三)社会服务 1.产学研用合作。与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铁乾达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共建“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组织220多名科技人员到企业调研交流,与9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13项技术转让合同;与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车联网联盟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VMware Inc、IBM Inc、Esri公司开展云计算测试平台合作研究。

2.组织大型学术活动。组织2011海峡西岸新能源汽车论坛、福建省“知

识产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举办了2012年在榕高校模具行业技术对接会活动。2012年3月,主办第三届制造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促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知名学者的交流。

五、文化传承创新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共青团工作、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专题座谈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深入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新途径新举措。坚持文明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同步推进,荣获省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称号。

(二)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校级社团活动品牌化,培育“一系一品”,打造17项校级精品文化活动;以“师德师风工程”、“文明服务工程”和“学风工程”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史研究和教育,进一步深化师生“知校、爱校、荣校”的意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三)地方文化研究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纂《福建文献汇编》(160册)于2011年正式出版,全面辑录了文津阁《四库全书》中300多种有关福建的文献,弥补了福建历史上地方总集的空白;建立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学校办学前身“苍霞精舍”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教育生涯、文学作品、翻译作品、书画艺术作品等研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1—2012学年度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思想观念尚需更新,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二是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数量偏少,技术支撑队伍相对偏弱;三是学科专业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如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四是与老本科院校相比,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研发平台相对较弱,重大成果较少,服务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明确提出努力方向和对策措施。近期,学校结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出台《福建工程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2年7月)

第18篇:福建工程学院__南平实习实习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习报 告

姓名:李昌洲

班级:电气1004班

学号:3100203418

指导老师:郑荣进

日期:2011年4月23日

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教研室

一、实习目的

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将来就业的方向有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

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0日

三、实习单位

南平铝业有限公司(铝板带车间、事业部、铝型材加工厂、整流所),7318军工维修厂,太阳电缆有限公司,宏力电气设备公司

四,

(一)实习流程: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1南铝板带、铸轧车间 0.5

2 观看南平铝厂历史发展视频和介绍 0.5

3 南铝铝型材模具成型工艺介绍及安全知识普及 0.5

4 南铝铝型材模具成型工艺(挤压车间和氧化车间) 0.5

5 南铝氧化铝电解车间 0.5

6南平铝业整流所参观0.

577318军工维修厂参观0.5

8 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0.5

9 南平宏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0.5

10 总结考核 0.5天

五、实习主要内容

(一)公司简介:1.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前身为福建省南平铝厂,创建于1958年,现为全国铝型材十强生产企业之一,是目前国内惟一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的国有大型铝型材企业。注册资本102870万元。在册职工5136人。2010年,南铝及其在南平的子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合计46亿元。南铝现已拥有年产15万吨铝产业链(预焙阳极-铝电解-铝铸造-铝加工-铝深加工),其中铝加工产能超过20万吨/年,主导产品为铝型材。目前,铝型材产业链规模、产品品牌、企业标准、节能减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南铝是行业内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截至2010年底,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外观、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27件,在国内同行业中专利申报和获证数量均名列第一; 南铝现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社区、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最佳信用企业、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省节能先进单位、省创新型企业等。

太阳电缆有限公司:公司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从事电线电缆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之一。太阳电缆是中国100家最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首批52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连续二十三年被南平市政府认定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全国城乡电网改造产品首批推荐企业,2006年度福建省质量奖获得者,2007年7月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2007年中国电线电缆20强。公司产品注册商标“太阳”为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太阳电缆2009年10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有:数据电缆;500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含阻燃、耐火、无卤低烟、耐水树);全塑电力电缆(含阻燃、耐火);架空绝缘电缆等;特种架空导线;钢芯铝绞线;计算机电缆;B、R系列塑料线;汽车线;控制电缆、射频电缆;通用橡套电缆;矿用电缆;船用电缆;机车电缆;核电站电缆;风力电缆;不可重接电源插头线;环保电线电缆;环保电线电缆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太阳电缆人的不懈努力下,太阳电缆成为省内外电力、通信、交通、国防等行业相关重点建设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海外。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太阳”牌系列电线电缆产品。

宏力电气设备公司:福建省南平宏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由南平电气控制设备厂演变而来,是原国家机械部、电力部定点生产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专业厂、高低压电控产品设备。

南平铝板地:福建省南铝板带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铝板带公司”)由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20300万元,其中南铝占83%。公司位于南平市火车南站北侧的南平市高新区科技工业园,占地面积260亩。

南铝板带公司现已初步形成了铝板带产业链(铝铸轧—铝板带—涂层板),已具备年产4.5万吨铝及铝合金铸轧带材、3万吨高精铝及铝合金板带材、50万㎡幕墙铝单板、5,000吨氟碳喷涂铝型材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铝铸轧带材、幕墙板材、通用板和高精度铝板带材(板、带、箔)、幕墙铝单板、室内天花铝板、氟碳喷涂铝材等,产品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其中钣金加工能力为全国同行同一场地内规模最大,氟碳铝单板产品使用于海南亚洲博鳌论坛中心等众多重点工程,“闽铝”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南铝板带公司技术装备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现拥有4条铝铸轧生产线、1条高精度铝板带冷轧生产线、1条数控高精度钣金加工生产线和2条氟碳喷涂生产线。

主要产品:铝单板 铝板带材

技术装备:铸造铸轧设备 铝板带设备 板金生产设备 样板工程

(二)具体进程和实习实记:在南平铝业主要参观电解铝设备,铸造铸轧设备,挤压设备,表面处理设备,模具设备,铝板带设备,整流变电系统,板金生产设备。在宏力电气设备公司,主要参观XGN66-12型真空开关柜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GCK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GGD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在太阳电缆有限公司,主要参观全塑力缆 , 低压交联电缆 , 中压交联电缆 , 架空电缆 , 集束电缆 , 分支电缆 , 橡套电缆 ,船用电缆 , 机车电缆 , 控制电缆 , 计算机电缆 , 全塑市话电缆 , 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缆 , 射频电缆 , 塑料绝缘电线 , 橡皮绝缘电线 , 汽车线 ,氟塑料电缆 , 硅橡胶电缆 , 裸电线 , 高压架空电缆 ,矿用橡套软电缆 , 煤矿用阻燃电缆 , 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和软线 , 耐水树特种电缆 , 变频电缆 , 阻水电缆 , 腊克线 , 500kV及以下超高压交联电力电缆 。在南平铝板地,主要参观由南铝生产的铝材加工成各种铝板带,根据需要有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铝板带,还有铝板带钻孔技术,绘图技术。

(三),每天实记:

第一天,上午我们先到实地去参观,我们观看铝板带的加工工艺和流程,期间工人们还为我们讲解各种问题,下午我们在会议室里已经在这里工作很久的学长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南平铝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天,上午我们还是听师兄讲解铝型材的加工工艺技术和流程,还有各种应当注意的事项。下午我们在师兄的带领下参观南铝的型材挤压部,了解铝型模具成型工艺,铝型材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师兄给我们分别讲解了产品从圆铸锭到铝型材的完整流程以及所用到的电气设备。38MN挤压机由国际知名挤压机生产商意大利Denieli Breda公司设计制造的,配置短行程上料系统,最大挤压速度达26mm/sec;可挤压宽度470mm,高

度370mm的大断面型材。热剪由热剪专业生产商意大利OMAV公司设计制造,为卧式横剪,最大可剪切圆铸锭直径305mm,最大剪切220t。贡品感应加热炉由著名工业炉企业Banyard公司设计制造,采用了先进的工频感应加热技术,加热快、能耗低、精度高。38MN挤压机年产能15000t。 铝型材的加工工艺流程均装备了世界上工业先进国家的电气设备,为铝表面处理的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设施。在车间内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偌大的车间内只有几个工人在工作,整个流程自动化和模拟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我想这正是得益于科技的发展。

第三天,周处长为我们讲解了整流所的组成。整流柜九江整流器厂生产制造,型号为:ZES-42KA/560V,单机组额定直流电流:2×42KA,单机组额定直流电压:560V,单机组脉波数:P=12,总脉波数:48,整流接线方式:三相桥式同相逆并联,二极管整流,带饱和电抗器稳流。整流元件型号为:ZPC-5500A/2500V,4英寸硅整流管硅元件,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半导体厂产品,每臂6只,整流效率:≥99%。恒流控制: 将电解系列直流电流经变换反馈给PLC,与设定电流进行比较,PLC进行PID计算,改变饱和电抗器的控制电流进行大闭环统调控制,从而达到恒流目的。一般饱和电抗器的控制深度为60V左右,当其饱和时,PLC能自动调节变压器有载开关的升降,使电解系列电流不论在多大的电压波动情况下,均能保持电流的平稳。恒安时控制:将每小时每分钟的实际电解系列电流累计值与设定标准电流累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所求得安时差及本小时剩余时间自动调整设定电流,以达到安时偏差自动控制。下午,我们坐车到军工厂去参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枪炮的样子和拆卸下来后零件的样子,工厂的人员还热情的为我们讲解各种枪炮的历史和主要的用途,既丰富的我们的知识面还满足了我们对武器的喜爱之情。

第四天,上午我们到太阳电缆公司去参观,观看了他们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在他们的宣传片中我们还看到了太阳人精神和他们远大的目标,他的168米的高塔和严谨的工艺技术都使我们沉迷其中。

下午来到宏力电气设备公司,技术部郑主任为我们讲解了关于中置柜,联络柜,PT柜等。中置柜的结构多种多样,一般由外壳、一次回路、二次回路、辅助装置组成,中置柜目前有81个结线方案,不同方案通过将具有不同功能的高压电器元件(断路器、隔离手车、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接地开关)组合在一起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如受电、馈电、计量、保护、控制。

六.实习的总结:

此次实习让我们亲身接触了以后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通过实习,让我知道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是明白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东西,唯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我们才能用好的运用于实际中。在南平铝业我们参观各种铝型材生产线,其自动化程度之高是令人赞叹的,整个规模之宏大,技术之先进都让我感到震惊,更令我深深的喜欢上自动化工艺技术。参观军工厂,让我们对于军事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我们学习的东西那么有用啊。参观了电气设备公司,让我们明白了其很多工作原理,让我们更加理解到知识原来不只是用来说,还要学会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知识的运用在哪些地方。太阳电缆让我们学到的是很多精密的制造,在尺寸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唯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令我们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铝板带有限公司让我们学到的是一些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和自动化程度高。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却让我们学到更多课本上的所没有的知识,使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学习的重点,会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还要感谢这次带队的郑老师们,多谢你们这一周的照顾,才使我们这次的实习更加丰富和充实。

第19篇: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影响科技兴农发展因素的调研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影响科技兴农发展因素的调研报告

前言

“三农”问题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奋斗过程才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只有依靠科学的技术,才能够摆脱贫穷,才能走向富裕,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囊括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是仅在农业生产中,也是学无止境,用无不尽的。故欲求能真正实现“技术为实践所用,实践依靠技术指导”,我们不仅得掌握真正的科学技术更得了解在科技作用中所遇到的障碍。为了了解新农村科技农业的建设情况,通过切身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以科学技术支持农业、以实际行动服务农民的为目的,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7月23日我参与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漳浦深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此展开以“影响科技兴农发展因素”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7月23日,实践队的10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深入漳浦县深土镇下曾、近院、山尾、墩炳等本镇东南西北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对当地有参与农业生产的村民和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人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的访谈方式进行开展,以进入农户和深入田间调查相结合。其中,深入农户263家,田间调查237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3份,其中有效问卷493份,回收率98.6%%,问卷容量为493。

通过统计结果显示,接近100%的农村行政管理人员和与农业相关的企事业管理人员都相信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有着不可代替作用;而91%以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认为积累的经验应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4%觉得基层的农业生产活动还是得凭借科学技术的力量,其余的5%则不知农业生产需要什么作为指导,或是是听天由命,不相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依,或是见风使舵,人家认为哪个比较好就用哪个来指导。而当谈及科技兴农的具体施行时,几乎所有人(大约98%)都把希望给寄予当地政府的身上,认为当地政府应当举行技术培训,并能够能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对农民进行指导和收集并提供最新的技术咨询。95%的人表示限制科技兴农具体施行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不高,与其信赖它,还不

如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所以所有人都认为政府应当加强技术实践指导,增强人民对科技的信赖。通过模范的引导作用,使人民从中了解科技的力量也是深得人民的认可。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干部群众对农业的重视力度不够是科技兴农具体实施的最根本障碍

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领头人,其不仅是农业建设中的管理者,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表率作用。作为干部认为农业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发挥仅是次要作用,也必将会深远地影响着当地群众对农业的态度。农民一旦对农业也是持着消极的态度并对政府沿用不配合的行动,就将会进一步令政府更加消极以待,从而在循环作用中干部群众对农业的建设越来越失望。这主要是表现在有些村庄,科技兴农工作仍然被放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位置上,缺乏抓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很深刻。科技推广人员参与单位的临时工作多,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业务工作时间少;甚至有的科技骨干被派下去包村、包片,与其自身的工作职能出现“错位”。

2、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不大是科技兴农难以实施的决定因素

按照规定,乡镇一级应从1996年开始,恢复乡镇科委,配备科技副乡镇长,配齐科技村委副主任。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深土镇19处村委无机构,无人员,无场所,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没有具体人员负责科技兴农工作,造成“上边有嘴,下边无腿”,很多不好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技术的引进、新品种的推广等具体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

3、科技兴农所需经费不足是科技兴农具体实施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县乡财政每年安排给农技推广部的事业经费,扣除职工工资及其他非业务性支出(约73.22%)外,所剩无几。另外,农业科技推广所需经费的投入渠道单一,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科技兴农具体实施的主要障碍

由于科学技术所创造的成果在农村具体转化为农民所期待的经济效益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而人民对科学技术的信赖度不高。宁愿凭借“庄稼一株花,全靠肥当家,别人咋做我咋做”的积累经验作为劳动生产中的指导,也不愿冒险去尝试先进的技术力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5、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不够,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地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技术有待提高。据悉当地目前镇科委、劳动力的年龄普遍偏高,导致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有的农村,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与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农民科技素质低,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慢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三)对科技兴农的建议与对策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而且反过来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教育培训,扎实科技农的基础

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须首先要造就现代化的农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兴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搞好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建议镇里每年选十个科技进步典型、培养十名科技致富标兵,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科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年度活动要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再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各级农技人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每年五月份开展好“科技宣传月”活动外,全镇还要集中开展一到四次活动,抓好一到三个农业科技项目,使群众及时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三是技术培训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好县农广校、乡镇电教中心、农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把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2、加快科技推广,把握科技兴农的方向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镇建设。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搞好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议镇政府回复镇科委的机构、人员和办公场所,村里拿出专门人员,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研究组织。通过健全队伍,理顺关系,上下贯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四是切实加强科技推广的保障措施。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全镇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

3、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兴农的后劲

科技兴农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好科技投入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题、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要鼓励群众增加科技投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兴办农业新技术项目,并适当给予经济补贴,调动群众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要围绕科技兴农的发展重点,进行集中投入,把科技资金的投资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采取不列入计划不投资,资金随着项目走的办法,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培植骨干。

4、突出沿海开放,探索科技兴农新路

南部沿海自然资源丰富,是我镇经济增加的隆起带,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开放。一是要加快沿海滩涂渔业生态养殖开放。重点搞好虾、螃蟹、蛤、鱼等的养殖。对虾周年养殖实验、卤淡水养虾实验示范和牡蛎饲养,并通过优惠政策,放权让利,加快我镇海水养殖向集约化、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要搞好盐及盐化工的深度开发。原盐生产要突出技术创新,加快盐田开放和改造,在提高原盐的产量和质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发展原盐深加工企业,重点抓好原有的溴素生产企业和医药化工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尽快走出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差、市场覆盖率小、竞争力弱的被动局面。三是要加快荒地滩涂开放、聘请有关专家搞好咨询论证,积极推广粮桑、下渔藕等开放模式,加快荒碱地改造和中低产地改良。进一步搞好蔬菜、芦笋、食用菌、水果、紫菜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积极探索发展荒滩绿色生态农业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北部沿海地镇农民趟出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子。

总体来说,科技兴农在深土镇这样的农业大镇的地位会越来越显著,但想要发展科技兴农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影响深土镇科技兴农发展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因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改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农业新技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代,科技兴农会越来越受农业技术发展局及农民的重视。对此,我们必须立足当下,实事求是,根据本镇影响科技兴农发展的因素,来逐步改善科技兴农发展的环境,努力实现科技兴农更好的发展。(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漳浦深土科技下乡实践团队 韩景华)

第20篇:关于“大力推动造林绿化加快建设生态福建”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推动造林绿化加快建设生态福建”调研报告

11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后,省政协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贯彻,把“大力推动造林绿化,加快建设生态福建”作为省政协十届四次全会重要协商议题,并明确要求省市县政协在元旦前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献计出力。12月中旬,省政协叶继革副主席带领部分省政协委员和省林业厅、农办、住建厅、交通运输厅、财政厅、保监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等有关部门同志,在全面听取省直9个责任部门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后,深入三明市、漳州市、永安市、平和县等地,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访农户、查资料、议对策”等方式,深入细致了解各地贯彻落实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都反映这次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规模大、档次高、力度强、措施实。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冬明春造林绿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政策措施有力。大家表示一定要按照大会的要求,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工作。各地贯彻落实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精神积极主动、扎实有力、效果初现,形势越来越好。

(一)行动迅速,全面认真贯彻动员大会精神。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大多数县(市、区)12月20日前都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出台贯彻意见,签订责任状,落实配套资金,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党政主要领导抓造林绿化的工作机制。省直各责任单位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各自负责的造林绿化任务进行动员部署。省林业厅还建立了厅领导和各处室局站分片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各市、县(区)造林的指导和服务。省住建厅制定《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召开全省城乡绿化工作会议,以“城市绿化年”为载体,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省交通运输厅自加压力,将2010-2012年3年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计划3200公里提高到1万公里,并启动实施“万里公路绿色长廊、千处园林景观工程、千个绿色生态单位”工程,全方位推进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全省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制定了《关于开展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省农办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绿色村庄工程建设的通知》,层层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绿色村庄建设。省外经贸厅与省绿化委、住建厅联合下达了《关于开展创建绿色开发区工作的通知》,把3年创建101个绿色开发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省水利厅已将全省“四绿”工程涉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0万亩任务下达各设区市。省教育厅动员部署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做好绿化科普、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南昌铁路局十分重视福建境内铁路沿线绿化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

(二)措施扎实,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快速推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孙书记、黄省长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推动解决。尤其是省林业厅组织39个组78人,分别进驻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28个造林绿化重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一年的督促指导工作;印制政策小册子、政策解读本下发至市、县、乡、村、组;实行5天一调度、10天一通报,落实造林进度。漳州市实施战役模式,把造林绿化任务按不同时间段分解为相应的工程量,并将进度情况绘制成“战役示意图”,强化责任分工,推行节点管理,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图纸、有工作进度、有时间节点,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驻闽部队出动500名官兵支援平潭综合实验区“森林海岛”建设,大力支持各地造林绿化,漳州军分区召集驻漳州部队对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落实工作责任,共同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在各地各有关单位的合力推动下,全省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2月31日,全省已落实林地655.9万亩,占总任务数的100.9%;已落实业主面积608.6万亩,占总任务数的93.6%;完成林地清理398.6万亩,占总任务数的61.3%,已落实苗木9.77亿株。今年以来的“四绿”工程进展顺利,共植树7453.21万株。绿色城市新增城市绿地4.95万亩(含市、县(市、区)),植树1321.18万株,新建、改造公园44个,新增中心绿地142个,新增城市垂直绿化1980处;创建绿色军营101个,创建绿色校园391个,创建绿色开发区33个。绿色村镇新增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万亩,植树24.08万株,创建绿色乡镇130个,创建绿色村庄929个。绿色通道已绿化里程2572公里,当年新增绿化里程2220.8公里,种植树木888.94万株。绿色屏障完成“三沿一环”造林绿化3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万亩,种植树木4868.06万株,培育绿化苗木1536.3万株。

(三) 重点突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各地围绕2011年底林权登记发证率达85%以上、到户率达60%以上的目标,抓紧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有效提高发证率和到户率。一是联户拆分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联户拆分发证工作方案,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列出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推进联户拆分发证工作。二是林权登记发证保障得到加强。大部分县(市、区)都抽调了精干人员组成专门发证队伍,并将发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林业厅正在对原有的林权登记发证软件进行优化升级,做好资源数据导入、软件应用指导和分户发证培训等工作,为基层加快发证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三是林权登记发证进度加快。按照黄省长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做到“四个优先办证”,加强涉及发证纠纷调处,进一步加快林权登记发证进度。截至12月底,全省发证面积达9365.4万亩,发证率达70.6%、提高7.2%;到户率达49.4%、提高15.3%。同时,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今年已新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37个,累计建立1433个,提高了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行“份额分解、分类排序、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的采伐指标分配办法,有效落实了林农的林木处置权。 (四)加大投入,全面落实造林绿化扶持政策。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2条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截至12月底,全省“四绿”工程已投入资金51.58亿元(含省、市、县)。全省动员大会之后,各地还将配套8.7亿元用于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具体见附表3)。福州市本级投入5341万元,对荒山造林、疏林地补植每亩配套补助40元,对造林任务重的永泰、闽清、罗源在统一补助的基础上每亩再补助40元,对这3个县的非规划林地造林每亩补助苗木费150元。南平市、三明市、宁德市3个造林任务在100万亩以上的重点市,分别投入19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用于今冬明春造林配套补助。福鼎市配套投入2800万元,已造林2.99万亩,居全省前列,并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大田县自我加压,将今冬明春造林绿化任务从19.7万亩提高到24.62万亩,并配套资金1000万元。长乐市在机场高速公路全线的两侧隔离栅外30-100米及一重山范围内,以每年每亩500元的标准租地2900亩造林,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八闽第一道。

(五)服务林农,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效果初显。各级金融部门积极配合林业改革,稳步推进林业金融创新,为我省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一是信贷支持力度加大。目前全省22家主要中资金融机构中,介入林业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达到12家,其中有9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截至12月底,全省以林权直接或间接担保的贷款累计发放87.09亿元,今年新增15.75亿元;累计发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35.6亿元,今年新增8.8亿元。全年林业贷款累计发放75.45亿元,年末余额123.61亿元,同比增长30.64%,高于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幅8.74个百分点。二是林业融资机制稳步创新。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林权证直贷、担保公司担保+林权证反担保、“公司+农户”等多种发挥林权证担保作用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开发银行将自身资金与农信社网点优势整合,搭建开发性林业金融服务平台,为林农及林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农行、农信社开办茶园抵押贷款业务,可抵押的林权从用材林扩大到经济林。积极鼓励社会担保机构参与林业贷款担保,探索开展林地收储做法,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拓面。三是林业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行在永安成立林产业贷款中心,提供专业化林业金融服务。农信社、农行在林区推出针对林农的简易评估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并依托 “福万通卡”、“惠农卡”推行可循环林业贷款模式。四是金融参与林业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林改后林业产业稳步发展,营林效益提升,为金融参与林业发展提供良好产业基础。同时,林业部门积极完善包括林权评估、登记、流转在内的融资配套服务,并严格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制度,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变更手续,减少金融风险,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发展保险,有效降低林农经营林业风险。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省森林保险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扩大。近年来,省保监局与省财政厅、林业厅等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我省将开展的森林火灾保险调整为森林综合保险,将因火灾、暴雨、暴风、洪水、泥石流、冰雹、霜冻、台风、暴雪、雨淞、虫害等导致保险林木受灾的损失纳入保险责任,承保林木不分树种与林龄,每亩保额500元。目前,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全部参保,商品林林权所有者自愿参保,全省承保面积达4747万亩,有效降低了林农经营林业的风险,充分调动林农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基层在贯彻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听到基层群众不少的呼声,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今冬明春造林绿化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总体进度还不够快。虽然已超额落实了造林地,但整地和相关准备工作还比较慢,全省林地清理、整地挖穴进度分别占总任务数的61.3%和34.9%,差距比较大。目前,全省造林绿化苗木仍缺口3888万株,其中福州市缺口最大,需要从全省调剂。少数地区存在苗木结构不合理问题。二是各地进展不平衡。虽然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地区间有明显差距,特别是在整地清理及挖穴等方面差距较大(具体详见附表1)。三是“四绿”工程建设落实造林地难。“四绿”工程建设特别是绿色城市、绿色村庄、绿色通道建设需要用到一些建设用地和耕地,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比较紧缺,舍不得将这些土地用于造林绿化。不少地方反映,目前可用于绿化的非规划林地落实难,绿化大苗、资金投入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二)在林权登记发证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林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产权不够明晰,林权登记发证率低,漳州、福州、宁德等市的林权登记发证率低于60%,到户率低于41%。二是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建设亟待加强。龙海市、平潭县、晋安区等18个县(市、区)还没有成立林权登记机构。不少地方虽然成立了林权管理机构,但基础设施简陋,影响了林权登记发证和林权动态管理工作。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发证进度。一些村在林改前的林权流转不够规范,存在面积过大、周期过长、价格过低等问题,加上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一时难以处理,影响了林权登记发证进度。全省目前共有林权纠纷林地面积124.6万亩,暂时还无法发证。

(三)在落实扶持政策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贷款发放还不到位。25亿元造林贴息贷款发放工作还在进行中,各商业银行要求主要以林业合作组织形式贷款,但大部分业主又是林农个人,贷款与放贷之间存在矛盾,影响了放贷进程。二是地方配套资金配套压力大。一些山区县财政比较困难,对造林绿化配套资金投入压力比较大,虽然在总体上都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但力度不同,而且要真正落实还有难度。三是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没有按规定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存在挤占挪用现象;不少地方落实用于林业生产发展的资金不到年财政总支出的1%。四是减免税政策未能落实。地方普遍反映基层地税部门不同意对造林、抚育征收的营业税予以减免。

(四)在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林业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不匹配。2009年人民银行总行、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贷款期限最长可为10年,但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的造林贷款期限达到7年外,其他金融机构大都在1-3年,造成贷款转贷频繁,无形中增加了融资成本。二是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林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部分林区网点资源有限,同时受制网点服务半径,贷款服务覆盖面难以迅速提升。基层部分金融网点办理贷款的手续还不够简便,林农办理贷款难度较大。三是林农融资成本偏高。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利率一般在贷款基准利率水平上上浮30-50%,林农小额贷款利率更高,达到10%左右。 (五)在森林保险方面。主要问题有:一是林农对森林保险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参加保险的意识不强。二是保险理赔服务有待改进,特别是在理赔款支付流程上与林农的需求还不适应,如平和县的林农反映火烧迹地等受灾林的保险理赔款需在受灾6个月后方能确定是否理赔,影响了灾后及时恢复生产,导致林农参保积极性不高;三是基层保险机构展业积极性不高,我省林地分布广、林业经营者分散,林业偶发性和区域性灾害比较突出,保险机构展业、理赔工作能力不足,承保理赔成本高难度大。受以上因素影响,目前我省商品林参保率较低,仅7.2%;其中参保农户仅占6%,其余为林业企业、国有林场、采育场。

三、下步建议

加快造林绿化是当前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把造林绿化作为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大干开局之春,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一)加快推进今冬明春造林绿化。一是加强现场指导推进。各级各部门领导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亲临现场第一线,指导各地造林绿化工作。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落实林地、造林主体、劳力、苗木、资金、发证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细化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省林业厅和省直有关部门对造林任务重的市、县(区)要作为扶持重点,通过挂钩、挂职等方式派出得力干部重兵把守,协助指导抓好造林工作。要学习借鉴漳州等地的做法,把造林绿化任务按不同时间段分解为相应的工程量,并将进度情况绘制成“战役示意图”,推行节点管理,把好作业设计、整地挖穴、苗木选择、栽植季节、检查验收关,加强抚育管护和分类指导,提供全过程指导服务。特别是要充分调动造林大户的积极性,发挥造林大户、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造林任务的全面落实。二是加快“四绿”工程建设。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77个有“四绿”工程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按照《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规划、筹措资金、加强宣传、密切配合,尽快将非规划林地造林用地落到具体地点,明确实施单位和完成时间,一项项具体抓好落实。要明确管养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造一片、养一片、成一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四绿”工程建设成效。三是优化结构,确保质量。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多种阔叶树、多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做到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质化,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高标准建设一批苗木供应基地,加强苗木调拨,保证苗木数量、质量和结构,满足造林绿化多样化需求。严禁不合格苗木上山、下穴,确保造林成效。 (二)深入细致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一是各地要加强对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对今冬明春造林的、联户拆分成单户的、商品林中的用材林和已申请尚未发证的优先办证,让群众早日拿到林权证。二是要继续坚持“县(市)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乡镇负责做好各村林权明晰,林权权力人主动申请,林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大证”换“小证”进度。三是采取先易后难、重点破解的办法,加快林权纠纷、非规范流转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林权登记发证进度。四是要加强林权登记机构建设。还没有成立林权登记机构的18个县(市、区)抓紧成立。已经成立林权登记机构的地方,要配备专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强化动态管理。

(三)着力破解今冬明春造林绿化资金难题。一是用足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省里出台的12条造林绿化政策,让林农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真正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林农造林积极性。二是落实配套政策。各级领导都要充分认识造林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真下功夫、下狠功夫,挤出资金,加大投入,特别是造林任务100万亩以上的南平、三明、宁德三个市和10万亩以上的28个重点县(市、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地方财政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重点倾斜,确保完成任务。三是确保专款专用。认真落实每年从财政总支出中划出不低于1%的比例用于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育林基金的管理监督和使用。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体制机制,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重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特别是要善于调动机关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尤其是大企业家的积极性,通过租地造林或以捐资、认养、认建等方式,建造林绿化精品工程。

(四)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林业发展作用。一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对今冬明春造林信贷要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投放、有保障”。各涉农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结构,“压一般,保重点”,加大以林业贷款为主的直接支农信贷投放。要强化信贷资金与财政贴息资金的合力,用好用足2011年国家林业局安排我省的25亿元林业贴息贷款,并按基准利率确定今年造林贷款利率。二是创新金融产品。要加强研究,加快开发长周期的信贷产品,并通过延长授信期限的做法,将授信期限延长至5年以上,允许林农在授信期限内周转使用贷款资金,增强林农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要积极探索林农小额信用贷款、林农联保贷款、担保公司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并重点引导林农联合经营,以成熟林养幼林,通过滚动开发,再造营林现金流,促进贷款能力提高。三是强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县级分支机构要合理扩大林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要稳步推进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简易评估或免评估、可循环小额贷款,灵活确定还款方式,方便林农贷款。四是落实免税政策。请省地税部门亲自关心解决,并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闽委[2010]37号文)中有关“地税部门要对造林、抚育征收的营业税依法予以减免”的规定,出台具体办法,并督促市县地税部门落实执行。 (五)进一步扩大森林综合保险覆盖面。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省政府已同意实施省财政厅、林业厅、中国人保福建省分公司制定的《2011年福建省森林综合保险试点方案》,保险机构、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政府保费补贴、保险费率的宣传力度,使这些政策家喻户晓,促进政策落实,不断提高林农参保积极性,扩大森林综合保险覆盖面。二是简化林农保费缴纳方式。引导广大林农以村为单位或是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取保费,或对目前我省实施的水稻种植保险、森林综合保险农民缴费部门同步组织收缴,减轻承保工作量,方便林农参保。三是改进保险理赔服务。保险机构要从服务林农出发,充分考虑林农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理赔流程、完善理赔标准、提高理赔效率,充分发挥保险对促进林业经营发展的作用。此外,建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保险承保、理赔工作给予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

(六)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工作领导。一是进一步完善造林绿化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将造林绿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强化五级党政主要领导抓造林绿化的机制,完善造林绿化责任制度,健全工作推动机制,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省绿化委员会的作用,突出对9个责任部门、各市区市的造林绿化任务、工作进度进行督查指导,定期研究工作,及时通报情况,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扎扎实实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进一步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当前,植树造林的任务非常紧迫,要以纪念植树节30周年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党政军民植树活动,建议省里把植树节时间提早到全国两会前,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参加植树,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各地在植树节对造林绿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在全省自上而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再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影响大的植树造林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体,印制造林绿化年画、招贴画、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持续、集中宣传造林绿化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学校有教育、社区有栏目、报纸有文字、网络有消息,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爱绿、植绿、护绿、养绿”的浓厚氛围。

《福建调研报告.doc》
福建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