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某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XX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将学生思想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XX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按照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科对照检查细则,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机构情况:

XXX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于XX年,是一所集职业(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一体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于XX年被市劳动局认定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机构。培训中心位于XXX城南人民路,固定资产120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26间,总面积为800平方米;理论教室10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实训教室1间,实训教室固定资产总投资100余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XX培训中心教学设备先进,专业设备齐全,有各种教学设备220余套(件),果树修剪专业实习场地10余亩。XX年,培训中心工作人员撰写了商品营业员、计算机应用、初级电工、电焊工、建筑行业、酒店服务与管理、社区保洁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顺利通过了榆林市就业培训中心的答辩。

二、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科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立

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就业创业培训政策要求,制定了培训业务工作流程,落实学员的实名制情况,及时公示学员基本情况,学员签到不允许相互代签,根据培训专业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培训课时,根据培训课时确定补贴标准,保质保量完成了培训工作,并且把培训学员相关的资料进行归档,建立了台账。

二、培训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1、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

年初联合人社局印发了《关于下达XX培训任务的通知》、《关于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2、抢抓机遇,加强就业培训力度。一是利用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和创业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素质;二是坚持培训一批就业一批的原则,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创业体系,及时做好就业信息的调查、摸底、介绍工作,实时把握动态信息,在企业与群众之间牵线搭桥;三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依

托师资力量与资源条件较好的培训学校,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升就业培训水平和质量。

3、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我科着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先后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在优化创业服务上求实效。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

4、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就业培训中心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昆山、北京等地区的劳务合作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县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

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全县尚有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由于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识相对滞后、社会影响较大,家庭困难毕业生未就业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3、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尽管绝大数返城农民工已找到工作,但收入水平下降,工作状况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筹集和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在促进就业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2、着力理顺有关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做好促进就业的各项工作。

3、加快我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尽快将就业服务工作覆盖延伸到基层一线,便于我县就业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XX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近年来,由于法律知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加上社会经验欠缺,导致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何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如何对青年大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的正确引导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更受到了与之有着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热切关注。由于基本法律知识的缺失而遭到用人单位恶意克扣薪酬、降低待遇条件或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遭到可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责难,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为深重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便是针对如此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应运而生,其独到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应当能够赢得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欢迎,而其基于深厚法律专业性和务实性也应当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法律层面上真正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强劲助力。

从就业工作实践来看,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屡遭侵犯主要原因在于防范意识不够。因此,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应当提前介入、重在预防,涵盖学生就业求职全过程。在指导过程中要本着“管用”的出发点,注重实效,力争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甚至包括就业派遣后一段时间内的有关法律问题。对于刚刚就业的大学生,只了解法律上的实体权利是不够的,因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是由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的。许多人由于不能掌握程序的规则,使原本在实体上应当保护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发生劳动争议时寻求法律保护的途径、争议解决程序规则也应成为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的重要内容。

从大学生就业求职实际来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双选”、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就业报到等就业环节,对毕业生合法权益保护来说比较重要,也往往在这些环节中涉及有关法律问题。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应当涉及学生就业全过程,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择业阶段,是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未形成合同关系、劳动关系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求职阶段。这个阶段的侵权主要表现在对毕业生平等权、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的侵犯。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就业歧视问题、就业信息虚假问题及以录取为名乱收费等问题。

签约阶段,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阶段。这一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就业协议签订的主体资格问题、就业协议的效力问题、就业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补充条款约定违反规定、协议书签订程序不规范、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对接不一致等问题。

就业报到阶段,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应马上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使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有一个比较好的衔接。这一阶段就业权益的侵犯主要表现为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延迟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的内容不一致、劳动合同不符合规范,具体表现为薪酬问题、保险问题、试用期问题等。

试用期内纠纷,主要表现为试用期过长、试用期辞职与辞退、以试用期合同代替劳动合同、违约金过高及不合理的所谓直接经济损失等问题。时效问题,解决劳动争议的时效是自权利被侵害或应当知道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在仲裁程序中被认定超过申诉时效,在随后的诉讼程序中也会以超过时效为由驳回诉讼请求。一旦发生纠纷,要及时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三方协议的签订程序通常是这样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就该学生毕业后去该单位工作的有关事项达成一致之后,首先是大学生领取就业协议书并如实填写基本情况和应聘意见并签名;然后由用人单位签订意见;最后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就业主管部门签订意见。

从法律性质上讲,“三方协议”是民法、合同法上的“预约”,而入职用人单位后签订的劳动合同才是受劳动法律调整的“本约”。因此“三方协议”原则上适用我国民法和合同法,但也不能违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就业政策。 在三方协议的内容里既包括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行政管理的内容,例如移转学生档案、发放派遣证等内容,也包括用人单位和学生平等自愿协商的内容,其中关于违约金的内容就是这种双方平等协商后约定的内容。违反这些内容的行为就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目前,各地大学生就业协议中大都规定有违约金条款,无论协议中哪一方出现违约的情况都应按照协议中的约定承担支付违约金的责任。因此,实践中一些大学生或者用人单位违反了三方协议,应按照三方协议中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交纳违约金。

大学生求职就业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这样简单,它所折射出的现象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的问题,只有在法制健全和完善的前提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才会越来越规范。

XX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过程中,各学院、各位教师纷纷想法设法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积累了众多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与先进单位。先进单位、优秀个人代表王生全、吕勤勇、程鹏、郑选荣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加强人才培养,开拓就业市场,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一、学院班子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共谋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就业工作“三到位”和“四化”要求,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全员化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和系主任经常到招聘会场,现场指导和推荐学生就业。学院实行毕业生就业导师制,每一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利用自身人际资源优势,负责为所带学生推荐工作。教师中每年最多一人推荐20名学生就业,至少一人推荐1-2名学生就业。副书记和辅导员认真落实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形成对毕业生总体指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掌握学院就业情况,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转发就业信息,规范学生签约流程,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做到“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学院教工齐上阵,充分发挥老牌学院校友资源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就业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将办学传统、学科特色融入人才培养与就业中。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途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开设地环讲堂和地环论坛,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校友为学生做专业素质指导、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规划教育。选拔2名学生参加赴香港科技大学短期访学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搭建竞赛实践平台促进就业。成功举办校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和环保知识竞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培训学生参加模拟招聘大赛,组织学生到就业基地实习实训。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职业胜任能力。

三、加大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与能力。探索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实践环节、创业竞赛、创业辅导等环节,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第

一、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定位,通过地环讲堂、地环论坛、创新创业报告会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赢西科”就业创业月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选派毕业生参加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培训,前往西安高新区参观“创途在XI\'AN”,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理念。XX届1名学生毕业前取得营业执照,回乡从事畜牧养殖,成为我院首位正式创业的本科生。

四、拓展就业市场空间,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年来煤炭行业去产能对我院学生就业极为不利,学院适时调整就业促进方案,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构建与用人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院领导亲自带队加强校企联合力度,先后与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就业实习基地。邀请甘肃煤田地质局、中国水利水电十五局、陕西中测环保公司等50余家单位来校招聘。立足陕西并先后到新疆、甘肃、宁夏、四川等地对4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走访,我院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传承学院优良学风,考研特色促进就业

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教学科研和学生教育管理到位,优良的学风为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学院被评为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考研做到五个到位:

1、宣传动员到位。通过职业指导,使每一位备考的学生动机理性,有利于提高考研计划执行力和考研目标的实现率。

2、交流辅导到位。每年为学生举办考研就业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校友做职业规划讲座,邀请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参加经验交流会。

3、心理疏导到位。学院全程关注考研群体,及时为考研学生做好个体援助和团体辅导。

4、教师指导到位。教师主动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上线学生联络复试、调剂,提高上线学生的录取率。

5、精准帮扶到位。学院选派教师、推荐免试通过的学生组建考前辅导小组答疑解惑。

推荐第2篇:合山市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合山市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合山是全国第二批国家审批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总人口为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万人,农村人口7万元,全市劳动力总数

8.5万人,其中城镇4万人,农村4.5万人,至2010年止,累计在外务工人员约2万人之多,约占劳动力总数25%,于本市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约1万人,约占劳动力总数13%。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来宾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合山人民战胜了金融危机、资源枯竭以及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使就业创业工作得到了持续、平稳向前的发展,2008年以来,在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一)新增转移就业方面:2008年转移就业4912人,完成全年任务124.04%;2009年转移就业3394人,完成全年任务113.13%;2010年转移就业3479人,完成全年任务115.97%;2011年1-4月转移就业2681人,完成全年任务41.26%。

(二)城镇新增就业情况方面: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1909人,完成任务102.09%;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1935人,完成任务101.84%;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2402人,完成任务104.43%;2011年1-4月城镇新增就业961人,完成全年任务48.05%。

(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2008年再就业人数333人,完成任务104.10%;2009年再就业人数412人,完成任务 1

105.25%;2010年再就业人数468人,完成任务111.43%;2011年1-4月再就业人数298人,完成全年任务59.6%。

(四)就业援助方面: 2008年新增就业援助人数为144人,完成任务102.90%;2009年新增援助就业人数189人,完成任务135%;2010年新增援助就业人数211人,完成任务234%;2011年1-4月新增援助就业人数74人,完成任务74%;至2011年4月底,累计援助实现就业人数为463人,累计援助实现就业在岗人数340人(其中原合山矿务局79人)。2008年至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能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4.2%以内。

(五)职业技能培训方面:2008年培训3796人,完成任务126.53%;2009年培训3707人,完成任务123.60%;2010年培训3919人,完成任务130.60%;2011年1-4月培训67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3.8%。

(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方面:2008年再就业培训人数490人,完成任务245%;2009年再就业培训人数408年,完成任务102%;2010年再就业培训人数416人,完成任务104%。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结合合山实际,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库区移民及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创业的专项职业培训。

合山是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受客观因素及自然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就业创业方面,我们虽然开展了许多工作,但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特别是合山全市人民的要求相差很远,合山的就业创业工作还十分严峻,还要经受特别的考验,但是我们坚信,有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作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好合山就业创业方面的难题。

二、目前合山市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面临挑战

1.由于历史问题和资源枯竭影响,我市企业相继完成了改制,传统的产业大多被淘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产生的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突出,就业创业压力很大。至2011年4月底止,改制破产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在合山市人力资源市场办理档案托管的人数已达4252人次之多(其中原合山矿务局2534人),这些人员,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援助,至2011年4月底止累计已实现再就业人数共1355人,其中被当地企业吸纳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889人,成功实现异地就业466人;达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394人;转出档案的人员449人。现在实有失业人数2054人,其中原合山矿务局下岗失业人员1298人,占失业人员总人数63.9%。

2.下岗失业人员年龄结构偏高,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就业困难对象由城镇向乡村漫延,由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向城镇大中专毕业生扩散,就业援助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在档案托管人员中,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的“4050”人员为1479人,其中男性936人,女性543人,至2011年4月底止,已实现就业206人,已退休281人,转出档案26人,尚有966人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扶(其中,原合山矿务局865人),占失业人员总数47%。

3.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多,据统计仅合山矿区事务管理处2011年

一、二季度的报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户就有894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总人数为1418人,其中在劳动年龄范围的人员共888人,占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总人数

62.62%,温饱问题,责任重大。

(二)应对措施

1.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精神,全面落实和兑现就业扶持政策,使劳动者充分就业创业。

2.继续以劳务输出为日常就业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建立与劳务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关系,努力实现与劳务输入地的劳务对接,就业扶持政策对接,社会保障关系对接,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合山收入,提高合山人民的生活水平。

3.开展乡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工作,为农村劳动者和来我市务工人员提供便捷的全方位的、高效益的服务工作。

4.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和就业援助力度,使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实现就业或创业。

三、2011年就业创业工作计划及资金安排预算情况

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10人(其中2010年未结转未到期人数260人,2011年计划新增250人),其他新增就业人数990人,预计需要安排就业资金780万元,其中,岗位补贴约500万元,社保补贴约280万元。

2.实现转移就业新增人数6500人;预计需要安排就业资金20万元(用于开展劳务对接及跟踪服务工作)。

3.计划开展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000人,按平均650元/人的培训补贴标准计算,需安排培训补贴130万元。

4.计划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人数1000人,按平均每人250元

的鉴定补贴标准计算,需安排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5万元。

5.计划安排职业介绍补贴33万元(预计成功介绍就业人数3000人,每人按110元的职介补贴标准计算)。

以上五项合计,全年需要安排资金约988万元(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社保补贴)。

四、2008年以来资金收支情况

1.2008年,上年结余397万元,本年筹集189万元,本年支出440万元;本年结余146万元。

2.2009年,上年结余146万元,本年筹集503万元,本年支出248万元,本年结余401万元。

3.2010年,上年结余401万元,本年筹集207万元,本年支出367万元,本年结余241万元。

4.2011年,上年结余241万元,本年筹集1-4月筹集702万元(其中上年指标217万元),本年1-4月支出108万元,尚未支付资金97万元(其中社保补贴66万元,培训、鉴定、职介补贴31万元),本年4月底止资金结余738万元。

合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3篇:关于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四平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09年,我们根据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整合现有资源,突出服务特色”为指导,以“扶持青年创业,创业拉动就业”为主线,以“开发对接就业岗位,服务青年就业”为目标,扎实开展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选树创业精英,全力打造鼓励青年创业、支持青年兴业的青春创业氛围。

为带动青年创业,我们力求做到三个有效。一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立体式发布各类创业信息、法律法规,形成有效地舆论引导,54当天,还以“青春创业”为主题在日报对创业行动进行了专版报导;二是联合相关单位,全方位挖掘青年创业典型,做到有效地典型示范。全市各级团组织以

4、5月为青年月,共宣传市级青年创业典型20个,县级80个,有一人被授予全省十佳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三是着重在四平职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校园内以大学生创业周为载体,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宣传活动,有效地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二是充分整合青联、青企协等阵地资源,全力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

全团创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文件下发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 [2009]2号文件,在全市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对7个县(市)区及市直各大中专院校作出具体部署。同时积极协调市劳动、教 1

育等相关部门,整合青联、青企协等团属阵地,经过广泛动员,层层选拔,择优推荐,截至5月10日,共建立国家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1家,省级3家,市级10家。这些首批命名的“基地”在未来的三年内,将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480个,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将在此项活动中直接受益。

三是积极搭建青年创业融金平台,继续推进青年创业借款服务,重点推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针对青年初始创业、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我们连续六年推出“青年创业借款”项目,累计发放借款15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项目55个,受益青年达120人次。今年的创业借款已于2月发放给6位创业青年。我们对创业项目做到月月有跟踪,季季有调度,并在其运营中联系青年创业导师团解决青年创业中遇到问题。

按照吉团联字„2009‟3号和7号文件要求,我们积极联系农联社、农行、中国银行四平分行等金融部门,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与农联社和农业银行合作对接,为青年创业搭建了融资平台,在4月29日的签约仪式上,直接到位资金达7000万元。

四是依托青年就业创业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深化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和岗位对接工作。

按照吉团办发[2009]1号文件要求,我们依托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及青年就业培训、实践基地,开展了农村青年春季培训

行动。在全市七个县(市)区举办各类青年技能培训班35期,直接培训城乡青年1500人次。梨树县阳光职校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内,为120名城乡青年开设了当前宏观经济前景、东北产业与创业方向、创业法律知识等课程,培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就业青年开展了岗位对接活动。一是依托市劳务市场,集中在餐饮、服务、机加等岗位,举行城乡青年就业招聘会2场,直接帮助160青年就业。二是主动联系市人才中心,就业去向在文秘、财务、管理等高技术岗位以周为单位开展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13场,直接发布用工岗位3000个,大中专学生累计参与数达到9000人次。

以上是我市上半年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团省委整体部署,继续推进各项工作,重点落实四平市红嘴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任务和第二届“青年创业奖”的评选工作。我们将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真正有效地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全省青春创业行动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4篇:肃州区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

肃州区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

肃州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08年2月25日

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指省、市调研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全区创业促就业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至2007年底,全区(包括省、市下岗失业人员)累计有下岗失业人员15374人,其中国有、集体下岗职工8906人,其他失业人员5726人,女性8755人,“4050”人员9993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06人,高中及高中以下13068人。从2005年开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工程的决定》和区委关于《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区委发[2005]9号)两个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至2007年底,全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达8021人,创业率达到52%,创造就业岗位18000多个,带动就业13694人,其中从事服务行业有5478人,从事商贸流通的有6847人,从事加工制造业的1369人。全区累计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5979人(05年2826人,06年1748人,07年2020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8896本,共为219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44.5万元。工商、税务部门累计为5828户创业者减免税费681.45万元。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下岗失业人员思想复杂,对党和国家的改革政策不理解,下岗后怨气大、牢骚多,要想使他们重新走上创业就业之路,

1 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创业培训先行,重点解决其思想问题,重新鼓起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的工作思路。从2005年开始,我区在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当中广泛开展了创业能力和SIYB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创业能力培训。我们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从全区12家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中,择优选择了酒泉职教中心、肃州区委党校、区人力资源配置中心三家教学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培训后创业率高的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和SIYB培训。二是以创业培训为纽带,建立了创业培训体系。创业培训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体系来保证,06年我们为了使创业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首先从建立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入手来抓好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建立起了有区就业中心牵头,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各培训单位参加的培训体系,各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好创业和就业培训。各个单位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区就业中心组织协调,落实培训经费,培训单位和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负责招生,培训单位负责开展教学。同时建立起了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为保证创业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中心专门制订了《创业能力培训考核细则》和《SIYB考核细则》两个办法。从计划招生、教学管理、教学内容、项目推介、专家论证及创业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培训经费的拨付相挂钩,从而确保了培训工作的质量。三是扎实开展创业能力和SIYB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无创业经历,对政策缺乏了解的实际,重点加强了创业意识的培训,将培育创业激情与增强创业意识相结合,激励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使他们了解创业环境,正确评价自身的创业能力,加强风险意识教育。然后进行人员管理、成本控制、企业

2 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指导学员开展市场调查,制定创业项目方案,向学员推介创业项目,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投资,提高了学员创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四是注重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每期培训班都要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创业事迹报告,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信心和勇气。07年,中心组织人力专门编辑了一本介绍肃州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典型事迹的册子----《肃州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风采录》。书中收集了近几年来涌现出的38名创业典型的经验事迹,在全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建立了创业项目库,编辑了《肃州区微小型创业项目集锦》,为了给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中心专门建立了创业项目库,收集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项目140多个。并挑选60个有发展前景的好项目,编辑整理了《肃州区微小型创业项目集锦》,免费发放到了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当中。同时聘请了区属经济发展部门的项目专家15人,创业成功人士10人,组成了肃州区SIYB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在每期创业培训班上都进行项目推介、发布,并根据参训学员选择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三年来,全区累计有 5979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能力和SIYB的培训,通过培训有3587人走上了创业就业之路,1793名下岗失业人员创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并带动就业4483人。

(二)、认真落实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鼓起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开端,让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真正创办起自己的企业,走上创业就业之路,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为此,我们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创业环境。一是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政策,《再就业优惠证》是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凭据,

3 是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关键措施。至07年底,我区累计为符合条件的省、市、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8896本,确保了他们在创业就业的道路上轻装前进。二是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政策,2004年中心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由区财政拿出90万元资金作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2006年又争取注入担保基金80万元,累计170万元。2007年又对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予以完善和突破,积极协调人行、财政、劳动部门重新制定了《肃州区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具体条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个人贷款额度从2万元扩大到5万元,增加了对合伙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贷款,贷款额度根据企业的大小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多少,放宽到了50-100万元,并规定凡参加创业培训和SIYB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方可享受此项扶持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简化了手续,降低了门槛,加快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步伐。至07年底,累计为219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4.5万元,在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下有186人成长为了小老板,他们在实现自主创业的同时,还创造就业岗位1500多个,吸纳安置近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认真落实创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每季度我们都组织人员,深入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创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情况进行调查。对发现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力的部门都督促他们一一纠正,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年来,税务部门为持《再就业优惠证》的3662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446.47万元,工商部门为2166人减免工商管理费234.98万元,卫生部门为1215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减免卫生许可证工本费、体检费2.87元。

(三)、以创业促就业,全区就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全民创业工程的推动下,全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

4 绩。三年来,全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8745多个,政府购买岗位892个,安置就业892人,城镇新增就业101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35人,困难人员就业1275人,就业率达到了50%以上。07年登记失业人员1869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以内。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季企业用工洽淡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通过开展部门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社区服务组织安置和自谋职业等渠道,全区的零就业家庭实现了产生一户消除一户的目标,全区就业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三、存在问题

我们虽然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和创业者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创业政策还不完善,在全民创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劳动者的创业热情。

2、创业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周期短,个别培训单位条件较差,培训经费短缺。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太小,贷款额度过小,直接影响了对创业者支持的力度。

4、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少、文化程度偏低,人员老化严重,机构名称不统一。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重要举措。2008年我们将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创业促就业工作。

1、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各类失业人员积极创业。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的“四区一中心”建设

5 的战略部署,在全区广泛开展全民创业再宣传、再发动,全面落实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为各类失业人员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再掀全民创业热潮。在全区广泛开展全民创业竞赛活动,树立全民创业的榜样和标兵,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2、进一步强化创业能力培训和SIYB培训。结合“城乡万名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全面实施,今年计划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500人,重点开展创业能力和SIYB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

3、全面落实创业促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酒泉市全民创业工程实施办法》和区委《关于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中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全面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增大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规模和发放范围。今年,力争新增担保基金30万元,累计达到200万元,今年力争发放贷款200万元,累计达600万元。

4、积极开展创业典型的宣传活动,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年内计划评选10名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在全区组织开展一次创业典型的经验巡回报告会。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适时召开全民创业典型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一批创业促就业的先进典型,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纵深发展。

5、以创业促就业,努力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今年计划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城镇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2800个,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三个月内全部消除。

推荐第5篇: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定稿)

创业促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不断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实施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创业者营造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有力推动了创业促就业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精心指导下,涌现出沣东办北槐村农家乐、钓台办曹家寨新阳光蔬菜市场、沙河古桥风情园、钓台万亩花卉基地等一大批自主创业的示范园区.现将我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的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业促就业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近几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此项工作我们秦都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区上专门成立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各成员单位及创业讲师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定期更新创业项目库,以此带动各部门参与创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确保各部门协调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具体实施。为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健全基层平台。只有不断健全就业服务基层平台,才能让创业促就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我们一是在原有电脑设备的基础上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协调,及时为辖区镇办劳保所、社区更新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

1 公设备,优化了硬件设施,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就业服务信息传递速度。二是建立了由区再就业中心牵头,区、镇办、社区(村)三级信息联络员管理网络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就业培训、务工信息、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各类数据统计的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服务管理水平,确保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卓有成效地开展。三是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活动。

(三)完善培训机制。几年来,我们立足区情、企情、村情,加强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实行各项培训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制度,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广开渠道,为有志创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积极探索,与辖区内有关大中专院校联系,2011年首次将创业培训班开办到学校课堂,列入他们的教学计划,广大毕业生对此项培训非常感兴趣,认为这种培训让他们学到了在日常专业课堂上学不到的经营管理知识,对他们走出校门后及时适应新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截止目前,我区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35期,共培训人员2100人。

(四)加大贷款力度。为鼓励并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秦都区于2007年设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办公室,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办理和SYB、GYB培训。2009年,我们把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民工群体,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SYB创业培训,

2 缩短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资金发放额度,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2007年至今累计为136名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16万元,带动145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加快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2011年,我们按照《秦都区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规划,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我们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沣渭新区、秦都科技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铺开,道路框架、电力配臵、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现已入住我区的五得利集团咸阳面粉有限公司、咸阳金丝猴糖食品有限公司、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蓝马啤酒厂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2545人,带动18241名农民工就近就业。

(六)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针对企业招聘门槛高,高校毕业生好高骛远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潜能,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要引导他们结合实际争取多种渠道就业,既可报考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可报考乡村“村官”和“三支一扶”;既可到城市就业,也可到乡镇工作;既可到外地务

3 工,也可在家乡做事;既可帮别人打工,也可自主创业做老板。坚持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向,争取尽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一)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创业宣传的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还没有形成创业就是就业的社会氛围。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参与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

二是全民创业的意识不够强。外出打工的多、回归创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无论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还是农村转移到城镇务工的富余劳动力,很少寻求创业之路。

三是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机会不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高校毕业生有的创业后,因缺乏创业的能力和技能,社会资源匮乏,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导致其创办的企业存活期较短,成功率较低。

四是就业指导协调的力度较弱,重职业推荐轻职业指导。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受训内容与农民工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反映,培训侧重一般技能的多,培训方式单一,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职业培训规模和数量不大,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培训专业技能层次、质量不高,难以达到稳定就业的目标,培训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4

(二)对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创业是时代的潮流,创业是时代的责任,创业是时代的需求,自主创业光荣。加大创业光荣宣传的力度,系统地宣传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环境、创业典型,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会创业的社会环境,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政策扶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是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让小额贷款进一步催生“创业潮”。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反担保条件,增加贷款有效需求,延长贷款期限。四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在人才招聘中优先吸纳在校大中专毕业生,不崇外排内,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为创业就业提供人力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实训设施的投入,根据城乡就业和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努力做到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当地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重视实训,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动手能力。要通过培训,培育、扶持特色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品牌的就业竞争力。

5

推荐第6篇:工字号创业就业工作汇报

“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汇报

2011年9月14日

近几年来,彭阳县总工会按照区总工会自治区《关于“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的有关要求和县委、政府开展全民创业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在全民创业中的积极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以就业服务、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资金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帮助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实现自主创业和再就业,显现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初步成果。

一、“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实施情况

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彭阳县总工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学习贯彻区总盐池、吴忠现场会议精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认真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我们将“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工会每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一是把区总盐池“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现场会精神向县委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县委和政府的支持。二是结合彭阳县《关于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彭阳县总工会2008—2010年“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计划,并确定由一名副主席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三是广泛开展“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宣传工作,县有线电视台连 1

续报道了一些创业成功的范例,县劳务工会编辑出版了《彭阳县创业者之歌》,县总工会还组织开展了上街宣传,发放了《务工必读》等资料2万多份,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积极协调服务,扶持个人创业。我们针对下岗职工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的自身实际,进行“量身裁衣”,给予不同的帮助。一是积极与县政府协调将占地25亩、房屋130间的原白阳镇中学校舍和周沟日光温室50栋全部无偿提供给郭昊东,并专设了一台变压器,县总工会又投资2万元配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创业示范园区主要开展农民工培训、劳务输出、职业介绍、劳务分包、种植养殖和民间彩绘生产加工等业务。同时县总工会协调县劳动就业部门每年分配技能培训任务200人,县阳光办每年分配技能培训任务200人,在确保“昊东创业园”培训基地有事可做的同时,按照劳动就业部门和阳光办的补助标准给予资金补助。二是为2名下岗失业人员每人提供0.5万元开办服装销售和综合门市部,为1名劳模提供1万元帮助发展养殖业。为7名有意创业的人员分别给给予资金支持。三是积极与县人民政府协调,争取政府小额贷款20万元,帮助10名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发展。

(三)加强基地建设,组织集体创业。彭阳县长城塬食用菌园区是2007年自治区建立的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之一,以生产食用菌珍稀品种—杏鲍菇为主。县人民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整合项目资金,建设菇棚1000栋,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

人以上,年可产各类鲜菇35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为“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县总工会抓住时机在长城村建立了联合工会,并把长城塬食用菌园区定位“工字号”技能培训基地,为6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为4名大学生协调贷款18万元,开展集体创业,发展态势良好。

(四)强化救助帮扶,开发就业岗位。县总工会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对全县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利用帮扶资金建立“爱心超市”1个,为3个企业各投资4万元扩大营业,共开发和新增就业岗位44个。县总工会联合劳动、妇联、工商联、招商局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春暖行动”、“农民工援助行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

(五)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我们始终把返乡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作为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点,挂牌建立了彭阳驾校、长城塬菌草园、彭阳宾馆3个“工字号”技能培训基地,针对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量身裁衣”,把学习技能作为立业之本。举办了“创业意识培训班”5期330人,据调查已上岗人员330人。县总工会联合劳动就业部门充分利用各乡镇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举办了农民工电焊工、装饰镶贴工、建筑瓦工和抹灰工、餐饮服务员、汽车驾驶员等专业技能培训班,截至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1869人,682人,其中通过技能鉴定开展就业咨询和职业介绍3473人

次,介绍就业岗位1682个,实现就业1682人,其中县内就业144人,劳务输出1538人。

二、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建立资金信息保证。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以基层工会干部为骨干,积极建立就业信息员队伍、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信息库,形成信息共享,工作共推的良好局面。县总工会将把积极争取政府创业专项资金、区总配套创业资金、县总工会自筹资金综合利用,力争每年有所增加,力促“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深入开展创业带动。根据区、市总工会创业扶持的相关政策和《彭阳县总工会“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程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积极筹措小额借款资金,扩大“工字号”小额借款的发放范围,积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创业资金帮助,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程的深入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创新带动。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深入贯彻县委、政府《关于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不断创新帮扶方式,积极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有关高校联系,采取联合定向办学、定向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四是深入开展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基地、社区服务站和社会职业介绍所等,广泛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校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服务等,帮助和指导他们创业,实现就业。

三、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加大力度。主动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协调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

合力,推动形成“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社会化格局。

二是投入资金量小,扶持效果不明显,发展没有后劲。三年来,××××总工会在“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今后,将在区、市总工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创业为第一追求,动员鼓励广大职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全力推进“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为促进我县经济双好双快发展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7篇:营山县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

绿色引领添活力 示范带动增后劲

——营山县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夯实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三年来, 营山县创业促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灵活、多样、体面”就业为主线,以“有效、可持续” 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绿色引领、示范带动”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夯实基础,营造环境,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新增创业成功人数4227人,带动就业 23589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54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个,吸纳就业见习133人;成功打造绿色创业型示范乡镇(社区、村)22个,建成绿色创业就业示范园(区、街道、孵化基地)28个。今年,省、市人社、就业部门的领导先后两次莅临我县调研,对创业促就业工作均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四到位”保障,促工作落到实处

(一)组织领导到位。为扎实有效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人社、财政等26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人社局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创业促就业日常工作。同时,组建了以县人社局局长为组长的创业咨询评审专家志愿小组,在县就业局内设立了创业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二)基层平台建设到位。在全县53个乡镇成立了人力资 1 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县城10个社区和三星工业集中区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根据乡镇和社区具体情况分别落实了20—60平方米基层人社服务中心办公场地和服务窗口,分别为朗池、城南等12个中心乡镇各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3个,为其余41个乡镇各核定编制2个,充实了工作人员,投入资金近200万元为乡镇和社区配备电脑、打复印一体机、投影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切实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制度、场地、设施六到位。全面建成“金保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乡、社区五级联通。

(三)政策宣传营造到位。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公示栏、手机短信、网络等手段,深入乡镇、社区和企业开展了创业促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就业服务部门经常走乡镇、下企业、跑村社、进小区,零距离倾听劳动者心声,零距离宣讲创业促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做到就业形势、扶持政策、创业趋势“三个讲清”。印制发放《就业服务指南》24万余册,发放创业促就业扶持政策宣传资料18余万份,发布手机短信27.5万条,制作创业促就业扶持政策专题片12部,广泛宣传三峡移民胡一兵、返乡农民工杨咸伟、高校毕业生李永平、下岗失业人员唐先清和残疾人唐全辉等102名创业典型的创业经历,举办创业典型人物事迹宣讲会5次。

(四)创业政策扶持到位。我县及时出台了免费职业介绍、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创业者创业系列政策,将在我县金融机构贷款的创业者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畴,创造性 2 地提出“你贷款,我贴息”的小贷运作方式。截至目前,共为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和565名创业成功的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47.3万元,兑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24.77万元。共为16家绿色企业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发放社保补贴256人次128万元;对成功创业人员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5974人次,补贴金额达1765万元;为1223人实现创业兑现创业补贴122.3万元,为105户进入政府设立的创业基地创业的兑现了10.5万元的门市租金补贴。为550名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一次性发放失业保险金作为创业资金。累计享受税收减免政策5235人次,减免税费261.75万元,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6526人次,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130.54万元。

二、强化“四活动”推进,促工作扎实有效

(一)扎实开展“打造再就业示范街”活动。我县企业改制较早,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压力突出。2008年,为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无证经营、占道经营、无序经营等问题,启动了“打造再就业示范街”系列活动,将县城粮食大街划定为“再就业一条街”,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了“一律免费工商注册”、“一律适当减免税收”、“一律统一地点经营”的“三个一律”政策,对创业就业人员实行了免费创业能力和技能培训,并对门市租金给予补助。当年,示范街吸引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205户,带动638人实现就业再就业。今年,我县又打造了飞仙巷、东市街两条“再就业示范街”。截至目前, 3 “再就业示范街”已成为我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阵地之一,现已发展个体经营户520余户,吸纳就业再就业人员2607名。

(二)深入推进“打造创业就业示范园、创业孵化基地”活动。紧扣机械铸造、电器、建材、纺织服装“四大工业板块”建设,重点打造了3.8平方公里三星工业集中区,积极构筑县域经济“增长极”。及时出台了“三奖两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园区创业,给予入驻企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社保补贴,与园区内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训,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园区的建设。截止目前,共吸引40家企业入驻三星工业集中区,5100余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开展校企联合培训48期,为2880余名企业员工提供了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在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方面,重点打造了茶盘、东升等乡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先后培育返乡农民工张俊卓、大学生村官文斌、下岗女工唐华等15名创业典型,及时组织创业典型深入县城社区和部分乡镇进行巡回演讲,创业“蝴蝶效应”进一步彰显。

(三)持续开展“造就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活动。2009—2011年,我县持续开展了“造就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活动。在全县树立下岗失业女工方小莉、失地农民伍丽辉、返乡农民工肖海泉等15名“创业标兵”,带动了全县创业促就业工作热潮。对有一定资金实力、技术专长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其创业。先后举办创业(SYB)培训班89期,培训学员3114名,2159名学员在培训后成功实现了创业。近年来,在全县“造就千名小 4 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活动中,新培育创业小老板4227名,带动就业23589人。

(四)创新开展“绿色创业”示范活动。2011年,我县率先提出绿色创业构想,制定了实施方案,启动了绿色创业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将城南、朗池等4个乡镇,景阳、北坝等5个社区和蓼叶新村等2个行政村纳入绿色创业型示范乡镇和社区(村)。在去年创建成功后,今年又将渌井、木桠、骆市等9个乡镇纳入绿色创业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为增强绿色创业产业化发展内生能力,县就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双林、东升、茶盘等11个乡镇和火车站、绥山等5个社区、新店镇蓼叶新村等6个行政村,开展了“SYB+生态种植、养殖”和“SYB+特色项目”特色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目前,我县已成功打造22个绿色创业型乡镇(社区),建成绿色创业就业示范园28个、示范街5条、示范基地3个,入驻企业62家,新增各类绿色经营场所2061所,带动2.36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强化“三机制”建设,促工作良性开展

(一)强化联席会议督导机制建设。我县建立了由县四大班子领导组成的创业促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督导组,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会诊会和部署会,并邀请县总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听取工作进展报告,研究工作举措,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二)强化“政府+部门+乡镇”考核机制建设。每年年初县政府都下发了《营山县XX年度创业促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通 5 知》,县人社局都下发了《营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年度乡镇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各乡镇均印发了《XX乡(镇)XX年度就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县政府—县级部门—乡镇”三级目标考核管理体系,每年都在责任单位中开展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三)强化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县目标办把绿色创业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并把提高绿色创业初始成功率、稳定率、带动就业率等列入考核内容。每年给予绿色创业型示范达标乡镇2000元达标奖,评选创业促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10名,并分别给予3000元和500元现金奖励。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硬化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县创业促就业及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推荐第8篇:某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材料

xxx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x是由原xxx教育学院、xxx师范学校和xxx省水利机电学校于2010年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现有教职工328人,开办有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专业40个,在校生12000余人。

学院地处川南偏远地区,远离中心城市,缺乏地理优势、经济区位优势与行业背景;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90%的学生属于家中第一代大学生,缺乏就业创业优势资源,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基地建设保障就业,就业创业指导转变观念,突破就业创业工作客观条件限制,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到97%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xxx省示范和骨干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2年度报告》中,我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2013年,学院被xxx省教育厅评为“xxx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全日制专科毕业生2822人,截止8月底,已就业2760人,就业率达97.8%。

二、创新举措,创优服务,做实做强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学院始终坚持“四合四共”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不 1 断健全合作办学驱动机制,与xxx市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学院始终坚持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作为打造就业质量的基石,强调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做实就业导向,在创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更加贴近岗位需求,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落实“四个融入”,以岗位需求引领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将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过程分析成为学院各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学院专业建设自我约束机制的核心要素。一是在新增专业审批、专业招生计划制定、招生录取等环节中融入就业考核与人才需求分析,避免就业困难专业的盲目扩张;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建设中以岗位需求背景与就业现状分析为依据,就业调研、就业服务、就业跟踪等目标任务融入专业教研室常规工作;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职场文化,引导学生适应工作过程;四是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程融入学院公共课程建设体系,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三年学习的全过程。“四个融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毕业生在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相关度、就业半年后稳定率方面得到用人单位认可。

2、开展“四个共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结合企业、地方产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共建专业。我院积极探索、实践政园企校“四方共建、五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近年来在市场营销、白酒酿造工艺、物流、金融等专业开发中均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地方经

2 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以最大限度地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如与xxx老窖等白酒企业共建了“白酒文化”、“白酒勾调与品鉴”、“白酒营销”实训室,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准模具公司共建了“产线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模具加工”实训室;三是共建课程体系,通过以多种形式合作举办订单培养班级(鸿准模具班、苹果手机班、京东方班、达丰电脑班、xxx老窖御酒班等),引入企业文化、专业教材与生产技术,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学院教师广泛参与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安排教职工深入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生产工艺技术与岗位生产过程,掌握第一线生产设备操作技能。2010年以来学院骨干教师有207人次赴企业接受平均一个月以上岗位培训。“四个共建”在专业更新、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相关度、核心知识由此得到有力保障。

3、深化“工学交替”,以“厂校一体”探索机制创新

在多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中,寻求与企业生产过程更加深入的链接,以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具就业竞争力的人才。与xxx老窖公司深度合作,成熟培养白酒营销专业人才基础上,共同建设“白酒学院”,开办了“酿酒技术”、“白酒营销”等专业,批量培养白酒行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求的制曲、发酵、蒸馏、窖藏、勾调、包装、营销等岗位核心技术人才,“白酒学院”实行校、企“双向基地”管理模式,院系建入园区,

3 教室紧邻厂房与运营部门,学员在课堂与生产管理现场之间频繁流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快速相融,学生身份与在职员工广泛进行角色互换。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厂校一体”的建设思路,是对“校中厂、厂中校”的深入探索,将为高职教学发展提供有益尝试,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拓展就业基地,提升合作品质,打造学院就业品牌

积极建设就业基地(毕业生连续就业三年以上、毕业后半年内稳定率8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80%以上),打造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提升就业稳定率与满意度、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收入水平,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创新思路,着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形成“拓展—提升—成熟—品牌”的就业基地建设模式。

1、落实就业基地开拓考核,确保规模增长

学院将就业基地建设纳入到对各教学院系的年度工作考核,以“每个专业三个以上稳定就业基地”为基础,“每年新增1至3个就业基地”为考核指标,将建设成效与年度考核挂钩,年终兑现奖惩。院级考核与各院系年终绩效挂钩,二级考核与专业教研室绩效挂钩,积极鼓励、支持各院系、各专业广泛拓展就业基地。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建成稳定就业基地256个,基地数量逐年递增,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到97%以上提供了有效支持,毕业生在基地单位就业比例从2008年的31.7%提升到2014年的59.1%。

2、强化就业基地质量提升,确保效益品质

一是重点开发,要求每个专业争取建设至少1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战

4 略型就业基地,并最终确保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战略型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二是建立就业基地评估制度,按基地单位规模、行业地位、薪酬水平、年度录用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将基地分“A、B、C”三档管理,对评估情况进行总结,逐年提高优质就业基地评估指标,据此调整就业基地档次与对应工作方案;三是区别管理,学院在基地建设中按“全球500强、国内行业龙头、地方产业支柱”等不同级别指标,对占基地总量10%左右的“A级优质就业基地”提供特别优惠的合作政策与最高水平的服务,对发展前景转劣,毕业生评价下降的“C”级基地排名最末10%的单位视情况予以淘汰,不再列入基地建设范围。就业基地评估机制将基地质量进行量化,有效提升了基地建设工作的水平与成效,“A级优质就业基地”从2009年的19个提升到2014年的37个,在A级优质基地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从3250元提升到4660元。

3、建立就业基地维护机制,确保成熟稳定

学院建立了就业基地维护机制,将有限资源尽量用于优质基地建设与维护,建立了与就业基地的友好合作关系,打造各专业的就业品牌,增强优质基地的影响力与就业号召力,逐年提升毕业生在基地单位的就业比例。一是建立基地回访维护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对优质就业基地单位的回访与调研,倾听基地单位对我院的意见与建议,共商下一阶段的人才供需计划,改善我院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基地单位优先招聘机制,在每年招聘季启动前优先联系就业基地单位,按“优质基地优先、品牌基地优先、地方骨干产业基地优先”的原则组织优质生源供用人单位选择;三是建立基地单位优质服务机制,在基地单位招聘工作过程中提供全程协助服务,

5 招聘后提供良好的毕业生输送与售后跟踪服务,为基地单位在职干部员工提供进厂培训或脱产在校培训服务。学院的就业基地建设与维护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熟稳定的优质就业基地不断增长。近年来,xxx老窖集团、xxx郎酒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xxx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成都金苹果教育集团等优质就业基地有效地支撑起学院的就业品牌。

(三)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拓展就业创业服务领域,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以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为重要途径,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教研室”等专门机构,针对高职生中存在好高鹜远、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就业后频繁跳槽等现象,深入研讨原有的就业课程体系与此类现象的关系,致力于提升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建立起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服务机制。

1、全程分段指导,建设“三段四模块”培训体系

为贯彻“全程化”的要求,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分散到大一至大三的三个阶段。第一学年开展入学“就业认知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引导大学新生明晰就业前景,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与制定学业规划;第二学年开展“就业观念与就业技能”指导,辅导学生制作有关求职材料与获取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前的人才需求调研,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就业目标,做好就业相关准备;第三学年开展“就业咨询与创业培训”,提升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

2、拓展服务领域,打造“跟进职场”的服务体系

随着近年来学院在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不断进展,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不再局限于校园范围,而是跟进毕业生职后发展需求,拓展就业指导服务领域与深度,打造新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是开展新就业毕业生的“职场适应”指导,派遣专人深入就业基地一线,为毕业生送去“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如何应对与化解职场矛盾”等就业指导项目。二是配合基地单位需求,开展对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后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为毕业生树立职业成长目标、提升职场价值、拓展发展思路提供帮助。三是根据毕业生需要,为具备强烈创业意识、具备创业基本条件的毕业生提供SYB创业意识培训与创业培训,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方针。职场适应、职后发展与创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有效地延伸了我院就业创业指导的工作领域,为毕业生就业后的可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

3.落实扶持政策,构建“就业创业帮扶”保障机制

按照“毕业一个学生,就业一个学生;失业一个学生,扶持一个学生”的思路,学院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建立了就业创业扶助保障机制,解决就业困难学生、家庭贫困毕业生的困难,扶持创业学生。2014年,学院向206名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164800元;向3名残疾人家庭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2400元;向154名就业困难补贴毕业生发放帮扶资金61600元。积极组织和指导2014毕业生和毕业5年内、处于失业状态的学生申报创业项目,争取创业补贴资金。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好学院创新创业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7 学院创新创业园建设的目标是为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平台。目前,在x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x市教育局、xxx市科技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学院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初步建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园区入驻企业8家,孵化企业2家,孵化项目6个。至2014年7月,学院已开展创业培训48期,培训学员1300多人,培训学员创业成功率在40%以上。2013年,学院被评为xxx市“创业服务十佳单位”称号。

推荐第9篇:创业就业

2011年,天津市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健全服务阵地、深化工作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系统化、市场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工作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年内,全市各级团组织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培训就业青年5万人,帮助青年创业融资6亿元,创建300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帮助8万名青年实现就业。

一、加大青年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力度,实现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整体联动

继续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阵地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类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各级阵地作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不断深化。

1、推动青年创业中心整体布局。各级团组织要继续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完善有农业区县青年创业中心功能的同时,大力推进滨海新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市内六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实现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原则,在继续推动团内自建、团企共建、团校共建、团企校共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团政合建、团团联建等模式,不断积累创办经验,在青年创业中心建设上各具特色。团市委将继续加大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各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完善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大专院校)三级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全市各区县级青年创业中心全覆盖,形成市、区县、大专院校、街道、乡镇青年创业就业多级联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项目扶持、职业介绍、金融服务等具体有形的工作项目,并创建项目采集推介平台、人岗信息互动平台、创业就业后援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全面、高效的为广大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发挥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结合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根据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培育青年创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全程服务,提高孵化基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内力争创办孵化基地达到30个,创业园区15个。要全面加强对已建青年创业广场、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着力解决工作项目不多、自转能力不强和联动性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孵化基地与青年创业中心联动配合等机制,在全团形成合力。加大创业项目开发力度,继续在房租、物业、水电等方面实施减免。努力落实税费、贷款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少青年的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积极为创业青年提供市场、金融、法律、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创业青年打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强化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发挥团组织的联结优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体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各级团组织要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成员企业,新建一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和数量,积极组织青年上岗见习,帮助青年提高社会性技能,满足各类青年的实际需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今年完成1000个

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的建设任务,吸纳就业上岗青年10000人。全面落实《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加强现有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地的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基地自身作用。利用团中央台账系统,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岗位选择,区域选择,增强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双向选择机制,提高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降低岗位空置率。同时,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对参加试训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贴。

二、抓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落实,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是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作项目的落实。要本着深化、完善、提高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巩固传统项目,发展创新项目。要把工作项目做大、做强、做细、做实,确保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4、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展SYB、KAB等创业培训,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学校及相关组织向社会征集有志创业青年与团组织层层推荐青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青年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延伸创业培训工作手臂,开辟新的培训渠道,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参加,使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和大学生掌握企业构思、市场评估、人员组织、企业生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市内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基础准备。

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强青年的技能培训,各级团组织培训青年5万人。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积极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培训青年就业的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鼓励各级团组织因地制宜,根据城乡青年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技能与岗位相对应,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6、抓好创业项目展示推广。建立项目采集推介平台,按照创业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选出优秀项目。进一步充实“天津青年创业项目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按照项目类型实施分级管理,实现收集、储备、推介和实施一体化,通过项目采集推介平台,利用媒体、网络手段,为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相应的创业项目,增强项目推介的针对性,提高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7、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级团组织要把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点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努力寻求该类企业在融资、人才、技术及市场等多方面难题的破解方法,满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联合科委等部门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讲堂活动,编制《青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手册》。团组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具

体扶持措施。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扶小组,对青年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8、深化青年创业金融服务。发挥“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作用,扩大募集资金渠道。 在天津银行“青易贷”、邮政储蓄“好借好还”等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与农行、农商行等更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挥滨海龙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公司、天津青年大明科创小额贷款公司、天津中企达青年创业担保公司、天津青年易生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成立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金融资源,更有效地为青年提供创业融资服务。

三、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创业。

深入扎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青年的创业意愿,培养青年的创业能力,完善青年的创业条件。

9、开展“创业就业大比武”活动。根据团中央台账系统及天津市共青团信息平台,针对市内六区、环城区县、农业区县及滨海新区制定各自的指标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对就业创业增长较快的区县进行表彰,分享工作经验。研究出台区县创业就业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作为年底评优依据。

10、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开展以“创业情,天津梦”为主题的首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创业大赛, 在全市以及环渤海地区征集、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获奖项目可获得无息贷款支持。让创业者了解天津的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在天津实现创业梦想。

11、深入开展创业就业大讲堂活动。重点在高校开展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抓住学生刚进校园和即将毕业两个重要时段,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导航。以“创业就业大讲堂”、“我的青春故事”——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为抓手,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校友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12、开展“创业对对碰”活动。在创业成功的企业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与参加SYB、KAB等培训中的优秀学员结成对子,一对一的帮扶,企业可以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学员熟悉公司业务流程,走向成功的自主创业之路。

四、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各级团组织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不断加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抓好机制运行,不断提高机制的运转效率,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体上新台阶。

13、完善政策运行机制。及时与劳动、科委、农委等相关部门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最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创业、就业青年。同时努力协调、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扶持,重点抓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实。建立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库,编辑文件汇编,发放到相关单位,强化政策实施机制,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4、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与劳动保障、发改委、经贸、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联结优势,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级团组织要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为重点,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真正形成合力,实现全面推进。

15、完善实体运行机制。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实体组件要实现有稳定的工作人员、有专业的管理办法、有正规的服务途径,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宗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自觉维护共青团的良好形象。正确处理好团组织与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实体的关系,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实体规范、高效运转。

16、完善载体运行机制。注重媒体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传播思想可以扩大对青年的覆盖面、放大影响力。运用新载体如手机短信群发、手机报、专题网站、专属BBS、专题博客等结合传统载体如各级电视台、广播站、报刊杂志等开设青年创业就业专栏节目。注重文化传播的运用,通过创作青年创业歌曲、创业MV大赛、制作创业活动宣传画册、发布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17、完善信息运行机制。建立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下设天津青年创业就业网、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台账系统、天津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库、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论坛,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对接、完成见习工作监督、见习人员维权、见习人员法律帮扶等活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推荐第10篇:就业创业

一、我市目前重点援助的就业困难人员都包括哪些? 答:根据安政【2008】51号文件,就业困难人员为:

1、城镇零就业家庭的成员;

2、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

3、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4、困难家庭中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5、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

6、失业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军烈属和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成员。

二、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对象如何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答:符合条件人员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日-20日到街道劳动保障所提出申请;街道保障所于每季度第二个月的1日-10日携带有关手续到市劳动保障中心窗口办理;市保障中心于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日-20日输入社保局软件,合格人员从下个季度开始享受社保补贴。

所需手续:《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相关证件、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上季度工资证明、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养老需提交缴费单,医疗需提交存折复印件,失业需提交缴费单)、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等。

三、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对象有哪些?

答:按照城乡统筹就业一体化的要求,根据省、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意见,《再就业优惠证》于2008年已停止发放。对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具体如下:

1、就业登记。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劳动者开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应当自招用或现实就业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就业登记,初次登记的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登记就业信息。

2、失业登记。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且处于无业状态的以下人员,可到常住地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失业登记,初次登记的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登记失业信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①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后未就业的;②从各类用人单位就业转失业的;③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停止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失业的;④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市常住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失业的;⑤失地农民;⑥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⑦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四、失业人员如何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

答:市区内失业人员申请办理失业登记,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必要时提交户籍证件),初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需提交一寸照片4张、常住地证明以及个人相关失业证明资

料,如毕业生要提交毕业证、失地农民提交被征地证明、退伍军人提交复转退伍证明、企业失业人员提交解除合同证明等等。到社区申请办理失业登记,登记相关信息后,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办证,经核实符合要求的,办理失业登记;由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情况提交区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审批,由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统一打印证件、盖章签发。

第11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汇报1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活动工作汇报

——新疆发展宏业工贸有限公司

一、见习基地创建以来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团委城市青年工作部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按照白碱滩区团委进一步打造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品牌,提升见习理念和推进见习工作,新疆发展宏业工贸有限公司领导、党支部委员会、工会决定共同实施“白碱滩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主要面对已毕业但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等为主体,针对经济困难家庭人员,进行层层摸底,逐步排查,确定拟上岗人员名单,逐步审查,制定见习青年岗前培训策划,按照公司在岗人员统一管理,鉴于见习青年的特殊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公司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关怀,确保见习青年能适应岗位需求,积极努力工作,并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见习青年早日成才。自见习基地建立以来,我公司“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共安排见习青年136人上岗,涉及到为钻井现场服务的多种岗位,拓宽了就业方向和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见习青年的就业需求,在人员构成比例上,少数民族人,少数民族比例达41%,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2、岗前培训和管理情况

鉴于见习青年急于成才和实际知识匮乏的特殊状况,我公司认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计划中着重加强了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用知识去拓展实际工作的不同方法和思路,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去验证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培训中,尤其加强了见习青年的道德教育和艰苦奋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培训计划在公司领导的亲自督促下,严格按照培训策划组织实施,并且请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做老师,要求培训达到实际效果,不走形式。

在生活和工作管理中,公司对待见习青年没有特殊性,统一纳入公司的人员管理中,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考勤制度,严格培训教育,做到上岗就必须一心扑到工作岗位上,同时,对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点的见习青年,公司给予统一安排住宿,使见习青年有归属感,对公司有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更加激励了见习青年的工作热情。

3、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情况

公司把见习青年纳入公司统一员工管理,见习期间按40元/天的标准提供免费就餐,同时按240元/年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了见习员工的切身利益。

二、典型案例:

1、2007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汤林,自毕业后多次求职无果,长期失业在家,因本人是单亲家庭,母亲的收入不是太高,加之上大学几年,把家里的积蓄花的所剩无几,生活过的比较艰难。2011年来到我公司求职,我公司根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接受下他的求职请求,经过岗前技术培训后,安排在钻井队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工作,目前汤林已经成为井队的技术能手,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为此,该同志深深的体会到了组织大家庭的温暖,使得该同志在钻井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努力工作。并多次受到井队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这就是我公司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精神的指导下的一个缩影。这就充分证实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我公司落实的真实情况的体现。

2、塔来提江.阿不都克里木,2010年7月中专毕业,因父亲亡故多年,弟妹3人,家庭负担都压在他母亲肩上,毕业后也去过几家单位求职,但是都是求职无望,今年2月来到我公司,希望能解决就业问题,我公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塔来提江家里的实际情况后,优先安排他参加培训,目前已经正式上岗工作,他的家人对公司表示很感谢,本人也表示要以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对他的关爱。为此,经公司劳动工资部多次了解和信息沟通,该同志在钻井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一名民族同志应发挥的作用,如:有的民族同志看到脏活、累活不愿意干,他就能够主动去干,同时说服其他同志一起去干,使得钻井工作正常有序的组织实施。

至此,由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公司的积极努力组织实施,使得很多的就业人员为钻井公司多打井、多探明地质储量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同时我公司也多次受到钻井公司主管部门的好评。这就充分体现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社会、对油田、对社区、对家所庭做出的积极贡献。真正体现了和谐发展、和谐就业的创举。

我公司将继续坚持打造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品牌,提升见习理念和推进见习工作。我公司将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更多的青年走上就业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成为国家、社会、家庭的有用之才,并能够为社会、油田、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白碱滩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12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汇报(推荐)

发挥见习基地作用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2012年,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XX团区委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借此机会,予以汇报,与兄弟县市共勉。

一、积极动员,建立基地

团区委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鼓励企事业单位提供适宜的见习岗位,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搭建平台,建立了XX、XX公司、XXX有限公司等9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二、加强渠道建设,做好岗位对接

一方面,通过XX区共青团网站、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见习工作、公布见习信息,根据见习人员的个人意向、知识水平、技能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序组织青年参加见习。另一方面,团区委根据各基地上报的岗位需求,与XX学校、XX中专建立长久合作协议,对口提供见习青年。并且扩大见习青年范围,以各镇、街道办事处团委为主要联络点,为文化层次较低的务工青年提供见习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地作用。

三、跟踪联动,加强沟通指导

为及时了解见习基地工作情况并提供指导和服务,团区委每月以电话形式与见习基地进行电话沟通;根据见习基地上报的见习人员汇总表,随即抽取10%人员进行电话回访,跟踪了解见习人员的工作近况;对见习基地及见习人员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加强对见习基地的指导,并创造条件促进各见习基地之间的交流。

四、定期走访调研,服务基地发展

为及时了解青年见习情况,了解基地的需求,及时解决基地提出的问题,为基地提供切实的服务。团区委每月走访

若干家见习基地,与见习基地工作负责人和见习人员面对面沟通,直接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今年上半年,我区已建成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9家,提供见习岗位23个,已完成见习人员110余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这些成绩相对于在目前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是未能充分理解见习政策。个别见习基地认为见习人员流动性大、不好管理。二是组织开展见习工作不到位。个别见习基地提供的见习岗位机械操作多、技术含量低,对毕业生吸引不大;见习基地没有定员定职负责见习工作,没有建立起见习人员管理带教制度,带教力量薄弱,培训力度不够,为见习人员安排的也多是一些辅助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见习工作深入开展。三是部分毕业生见习期望较高。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未能趋于务实,对到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等基地单位参加见习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

今后,我们将以基地管理规范化、见习青年规模化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见习基地设立的范围与层次,并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名额,积极争取上级团委的支持,扩大见习青年招纳范围。同时,继续做好青年小额贷款、创业青年贷款贴息补助、青工大比武、青年大培训等配套工作,为青年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目前在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就业创业观念比较落后。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全区青年人的劳动输出、参加培训的青年人数占全区总数比重较小。

1、农村青年:农村青年转移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总数30%,部分青年存在小富即安,固守田园,不愿不敢闯世界,只在家门口打转转。

2、城市青年:缺乏择业主动性和依赖父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怕苦怕累,靠父母“靠老”、“啃老”,想找“铁饭碗”企业,缺乏创业动力。

3、大学生: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就业主动性,对自己的收入预期过高,不愿从事体力工作,怕苦怕累,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较好的企业就业,缺乏创业的动力。

(二)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青年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很多青年完成义务教育后就在家务农,青年就业群体的学历、技术较低,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青年自身总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就业,造成青年就业与创业难度加大。

(三)创业渠道少,而且缺少技术与资金。由于我区大中型企业较少,创业和就业实习基地少,缺少创业带头人。另外部分想创业的青年人缺乏资金,小额贷款问题依然存在。资金和技术匮乏是青年自主创业的最大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青年就业创业,团区委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扩大宣传、加强教育、更新观念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引导、教育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利用新闻媒介,帮助青年了解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创业成功的青年典型,大力倡导青年创业文化,转变青年就业观念。优先向闲散青少年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优势,努力构建与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相衔接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二)全力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德城团区委今年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将继续联系劳动部门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扩大对各类青年群体的培训规模,特别针对大学生及农村返乡青年,开展各种岗位技能培训,继续依托农业部门阳光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技能。

(三)积极开展创业青年事迹报告会和“一对一”帮扶青年创业行动。今年我们计划组织一个“全区创业先进典型报告会”。计划在今年从共青团所有联系、表彰的各类创业青年中,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对帮扶10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对创业青年进行从创业立项、工商登记、贷款融资、市场营销、税收优惠等各个环节进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帮扶青年成功创业,引导示范广大青年自主创业。

虽然我们在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团市委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开拓思路,改进服务,整合资源,深入推进,为全市青少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13篇: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上学年工作汇报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上学年工作汇报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自从创立以来就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团委的支持和肯定。在院团委的领导下上学年我们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接下来在团委的领导下我们的工作会开展的更好。

现将上学年的活动汇报如下:

1.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成立大会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是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的信息和资料,并邀请第一校园网的知名培训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成立大会上第一校园网董事长张静涛先生也参加了该场大会。

该场大会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当然在工作的开展

中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改进做的更好!

2. 与彭山论坛合作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在上学年与彭山论坛合作,彭山论坛专门为第一校园网大学生船业就业导航站开辟板块宣传导航站。在与彭山论坛的合作中锻炼了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在彭山论坛的媒介下成功的与峨眉雪饮料分销商合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3. 第一校园网开展的户外活动

在户外活动中我们的会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并且提高了沟通领导能力,当然也在部分师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这学期相信在院团委的领导下,我们工作会开展的更好。现将招新策划和第一校园网章程呈上。

大学生创业就业导航站2010-9-20

第14篇:就业工作汇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创业为重点

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4年5月26日)

按照《关于开展201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进校实地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先后由九所大中专院校整合而成。学院占地面积 137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视频资料7万余部。现有在编教职工889人(另有外聘教师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4人。目前在校学生19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715人,成人及电大远程学历教育生6445人)。每年完成各类短期培训3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23个行政处室及科研院所,开设35个高职专业和30个中职专业。作为锡盟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我们一贯坚持“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坚持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立足于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1

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基地,提升职工文化水准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民族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的办学定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院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5万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就业工作

锡盟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及就业观念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较大。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完善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就业组织与领导、就业保障条件、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收集”的四到位,实现就业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全员化和就业工作信息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连续数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1.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2009年以来,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系院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学院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就业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就业形势、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 2

人,总结分析上年度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院领导经常走访各系、校,了解就业情况,把就业工作与系、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经费划拨及就业奖励挂钩,使全院上下从思想上达成就业是政策工程、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民心工程的共识,在行动上主动投身到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处级就业指导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各系、校也配备了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有1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院就业洽谈室、宣讲室等一应俱全,超过生均0.18平米,学院网络教室随时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经费优先足额保障,每年均超过学费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发放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落实检查,保证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 1.构建联动机制。学院每年将招生、就业和教学中心工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签订了校地、校企、校际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以及岗位培训,促进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3

2.调整优化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针对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骨干和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院级品牌专业9个;教育部、财政部专项支持的专业1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6个,使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3.实施“三项工程”。在抓好常规教学和常态管理的同时,启动实施了 “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急需人才的“人才工程”;投入1000万元进行第二轮全日制教育教学和投入300万元开展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的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使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成为全院师生的行动自觉,行为准则。

4.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依托国家、自治区两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大师资在岗培训工作。近三年,学院有114名教师到国内外参加了国培项目,派出教师近1000人(次)参加区内外和国外高校培训、挂职,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已达50%。实施了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目前有自治区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院级名师10人,优秀教学团队 9个。各专业聘请行业 4

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2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近2亿元购置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101个,设备总量为13673台套,校内实训室学年使用频率224万人时;建设了锡林河旅游度假区、驾驶员培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锡盟医院等13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接收33个专业的实习学生2783人次,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493人。

(三)加强指导,更新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全程指导,实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咨询辅导的常态化。学院设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8学时,分四个模块,在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学院每年多次聘请就业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学院领导、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5

2.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就业网站、QQ群、电子屏幕等渠道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咨询、指导和服务。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考试。与社保部门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大赛。创建了易度空间电脑工作室和校园物流“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于全院师生员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重视就业市场开发。现已基本形成立足锡盟、面向全区、辐射华北的就业网络,2013年毕业生锡盟就业占32.4%;区内其他盟市就业占51%;自治区外京津地区就业占12.2%。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学生实习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保险,召开就业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2013年学院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600多个;通过招聘会形式就业的学生达34.7%。

2.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学院就业信息管理采取院、系校和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上级就业主管部门数据同步,并与各类人才机构链接定期互换信息。学院有独立域名的就业网站,嵌 6

入了教育部一站式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班主任飞信群、微信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服务,2013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考信息300余条,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1320家;毕业生可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参加网上就业洽谈活动,实现自我推荐;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发布招聘信息,选择优秀人才。

3.充分照顾各类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院、校)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方案》,对蒙语授课学生、家庭贫困子女、工科女生等就业困难的群体及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的个人制订了相关帮扶计划,层层落实,以实现充分就业。2013年通过国家政策为66名享受低保家庭子女申请了每人1000元政府的求职补贴, 25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得以顺利就业。对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分析其未就业的原因,在毕业后二年内仍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找岗位,每年都安排50名以上已毕业学生二次就业。

(五)就业工作成效

1.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以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 50%以上学生在基层就业,就业行业涉及行政事业、新型企业、传统畜牧业、7

服务业等。2013年学院共对25个专业共12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占毕业生总数58.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给予了“能吃苦,善思考,上手快,后劲足”的高度评价。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各个岗位称职率达94.8%。

2.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问卷、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结合学院毕业生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就业指导教材,申报了自治区高校《母语授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为从更高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院特色

学院在校生中47﹪是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黑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现有16专业46个高职班级1099名学生采用蒙汉双语教学。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特色,贯穿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8

一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实现双语的全面并轨。对蒙授录取的学生,入学即实施双语授课。多年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形成比较成功的“蒙语—蒙汉双语—汉语”的授课模式,毕业生均参加了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所有蒙语授课学生都能用汉语交流,为其顺利求职就业及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均优先考虑双语教学,硬件配置上,学院不仅在所有教室、实训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还为双语教学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双语教学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蒙文软件。成立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学院蒙文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近几年已组织编译出版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30部,校本教材100余部。有80名蒙汉双语授课教师被选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参加课程开发等专项培训,70名蒙汉双语骨干教师被派往企业、高校挂职锻炼。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基层观教育。针对蒙语授课学生专门开设双语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蒙古族毕业生先进典型回校交流,为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考录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母语辅导。

9

四是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在开拓市场、联系用人单位时,有侧重的联系民族地区就业单位,并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学院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走出去,利用双语优势,主动到用人单位应聘,提高就业率。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基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五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创业帮扶,2013年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参加了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蒙古语言文化艺术传媒”创业项目在自治区47所高校、147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优胜奖,获得创业基金1万元,“礼仪公司”创业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得创业基金5千元。

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及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弱势就业群体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但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专家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实现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15篇:就业工作汇报

就业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

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

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16篇:就业工作汇报

金州新区前四个月就业工作汇报

新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就业工作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各项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5月末,实现实名制就业14511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52.77%;其中稳定就业7604人,完成指标的55.30%,扶持创业带头人182人,完成指标的58.71%;创业带动就业1234人,完成指标的66.38%;创业式就业1073人,完成指标的53.38%。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9%,低于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0%的任务要求。新区就业工作提前实现了“双过半”。

新区管委会设立了再就业专项资金,并不断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于就业公共服务、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面。截止4月末,筹集使用就业资金693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考核,落实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金州新区管委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创造充分就业的环境。年初,把全年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将完成就业工作作 - 1 -

为考核实绩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单位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区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了就业工作宏观指导,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跟踪,坚持就业工作例会制度,组织街道分管主任,实地走访,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就业工作。各街道主要领导树立大局意识,真抓实干,经常研究就业工作,安排任务。街道还把就业工作纳入社区(村)两个文明考评体系,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并与年终社区和村干部奖金挂钩。区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共同做好不同人群的就业工作。

(二)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

一是落实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新区财政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2012年安排使用就业资金2亿元,1-4月已拨付使用资金6934万元。二是落实促进就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通过税费减免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走自主创业的道路,1-4月份减免税费4.93万元;涉及731人次。全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5万元,扶持创业135人,带动就业810人。三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不断拓宽“三支一扶”工作的领域、启动“一企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积极做好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本地生源大学生就业,制定了《金州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经严格审核,确定阿尔滨集团等35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接收新区生源见习生55名。见习基地涵盖了机械制造、

服装纺织、建筑等多个行业,为毕业生提供生产技术、财务、文秘、会计、销售、制造检验等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政府每月发给毕业生生活补贴550元,见习期限3到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三)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全力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前4个月,我区依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地保证企业用工需求。一是通过下发调查表、深入企业走访等形式,开展区内100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二是通过每天在新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快捷选聘人力资源的平台,每天参加招聘会的企业50余家,可提供岗位600余个,参加洽谈会人员约2000人。三是做好职业介绍及信息发布工作,1-4月份,累计办理求职备案1098人次,接待企业查询102家次,推荐求职1153人次。信息栏发布用工信息1953家次,使用企业城功招聘3500人。四是通过新区人力资源网站开展网上招聘,为企业及求职者提供用工及求职服务。五是积极开辟人力资源地,建立企业用工储备库。与东三省及我省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部门结成就业联盟,开展劳务输入。目前,183家区内外、市内外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成为我区的人力资源地。前4个月,人力资源地提供人力资源约1万人。六是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系列用工招聘会。各街道精心组织准备,活动多样、主题鲜明、参与群众多,推动了就业工作有效开展。如我区湾里街道根据社区居民人员特点,有针性地开展了“外来人员专场招聘会”、“被征地人员专场招聘会”、“大龄困难人员

专场招聘会”等,有效地避免了用工招聘“一锅端”,提高了招聘会的针对性性,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就业成功率。全区街道社区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14场次,共有570个企业参加,提供岗位8000个,参加应聘活动23000人次,达成用工意向5100人。

(四)落实惠民政策抓好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

目前新区有种类公益性5000多名,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把好事办好,确保此项惠民、利民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顺利实施,确保就业资金安全运行,人社局四月初下发了《关于对全区公益性岗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大金人社发[2012]11号),各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按照文件要求对本单位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了全面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我们组织人员采取了工作时间到岗位上检查方式,与公益性人员逐个见面,询问他们的情况,让每人在检查表格上签名,留下电话号码。通过实地岗位检查,现已查实没有发现冒名顶替的现象。在邮政储蓄银行为每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设了个人账户,保证人手一折,代办银行每月按时将公益性岗位工资打进存折,没有冒领或克扣工资现象。

(五)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以来,新区提出了创业发展,富民强区的口号,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四个扶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技能扶持。落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

本着“少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已开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231人。二是项目扶持。征集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组团参加了大连市第十届创业项目洽谈会,展示了金州新区十年来的创业工作成果。同时,10个有吸引力的新区创业项目亮相创业项目洽谈会,企业在展示形象的同时,洽谈成果丰硕。举办创业经验交流会,扶持失业人员创业,带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三是资金扶持。2012年金州区就业资金预算为2亿元。1-4月份,区财政按资金使用进度拨付到位就业资金6934万元,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场地扶持。在全区建成了33个创业亭,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带动66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做好失地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今年管委会把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列入2012年“民生工作双十工程”,政府投入5000万元,建立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可享受年岗位工资补贴每人2000元。

二是鼓励失地失海人员自主创业。失地失海人员首次以本人名义创办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持有《营业执照》,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享受一次性3000元创业补贴。对租赁符合条件的经营场地开展创业活动,给予一次性1600元房租补贴。被认定为创业带头人,享受创业带头人补贴。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吸纳新区户口6人(含6人)以上就业,享受创业

带头人补贴5000元。

三是鼓励失地失海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失地失海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获得《金州新区职业能力证书》,可依据国家标准享受全额培训、鉴定补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000元奖励。

四是开展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联系,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向区内外、市内外以及国内外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4个月农转城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1500人。

五是建立再就业基地,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有部分失地失海人员由于缺乏文化和技能,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不能到企业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街道建立再就业基地,让这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由社区联系了辖区内的企业,把一些手工加工的业务承揽下来,失地失海人员与企业签定来料加工协议,由企业把需要加工的材料分散到各个社区或失地失海人员家中进行加工,这样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以企业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的就业基地。失地失海人员不出家门就能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失地失海人员就业难度大。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失海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失地失海人员是我区目前失业率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就业压力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全区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招不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45岁以上人员的需求仅占7%。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技能差,不为企业所需,新产生的“4050”人员求职难。

四、下步工作安排

1、加快社区平台升级步伐。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基层平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能力

2、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完善企业岗位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趋势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监测全区就业状况和失业动态,提出预防和调控失业的具体措施办法。

3、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2012年新区生源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掌握高校毕业生失业状况及其就业需求,对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服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

4、落实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通过开展失地失海人员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宣传失地失海人员自主创业先进事迹等措施,促进失地失海人员就业。

第17篇:创业工作汇报

县2010年全民创业工作汇报

县政府:

2010年,根据创建创业型示范县工作要求,我县围绕创建五大体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政策,提升创业服务,推动了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截止年底,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220户,中小企业32家,实现新增就业人员2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现将2010年度全民创业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小额担保贷款为平台、以创业培训为抓手,落实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全年累计贴息190万元。促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展“充分就业乡镇”的创建和考核工作,促进乡镇、街道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是降低创业门槛。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免费核发营业执照,对投资新办的工业项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而暂未取得的,可先核发“筹建”执照,待企业完善手续后,再正式核准具体的经营范围。新设立的公司一次性出资有困难的,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放宽出资方式,可以实物形式或非货币方式进行出资,允许农民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作价出资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创办中小企业,出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放宽经营场所,允许创业者将符合条件的旅馆、商场、授权部门批准的公共用地、1

自有住房等作为工商登记注册的住所、经营场所。

三是大力扶持初始创业。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残疾人、创业培训学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大学生毕业证》、《退转军人证》、《残疾人证》、《创业培训合格证》,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可一次性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对毕业2年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免收劳动人事代理费用,免费享受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信息咨询等联动服务。

二、强化创业培训

一是创业培训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培训范围进一步扩大。2010年,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特色创业培训班10期,共培训创业学员人,成功创业余人,带动就业近千人。二是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训,促进了创业学员与企业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三、优化创业服务

成立“市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和创业项目库,提供创业咨询服务。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全市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开业指导和创业后跟踪服务。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辖区内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创业服务。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活动。人社局新增小额担保贷款担保资

2金60万元,争取经办银行将放贷比例由过去的1:1放大到1:5;扩大贷款扶持范围,提高贷款扶持额度,对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小额担保贷款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就业困难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0万元;重点支持城乡青年创业贷款和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库446人和创业贷款项目库307个;妇联加大对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创业信贷扶持力度,切实帮助妇女解决创业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2010年,全县新增发放(含授信)各类小额担保贷款17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自谋职业与自主创业。

四、培育创业典型

在县电视台上开辟“创业之路”专栏,与电视台、报社联合举办“青春创业故事汇”,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开展创业之星、创业标兵评选、表彰活动,让创业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3

第18篇:区人大调研街道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

区人大调研街道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

2008年底,市政府颁布了343号文件,提出了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以后几年又接连出台了若干配套文件,从此全市就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上来。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以“服务转型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民生为本”为工作主线,大力落实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城乡一体、普惠共享”要求,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的工作总体目标。我们紧紧围绕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总体目标,结合我街道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街道创业促就业工作。

一、街道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街道主任为组长的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劳动保障所所长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并把创业促就业工作列入街道每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出台了街道贯彻市政府【2008】343号文件的配套文件。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要求各社区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把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内容列入社区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工作,进入考核指标。

二、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创业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街道、社区的宣传栏公告栏,宣传有关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特别是参加了创业培训的人员自主创业。开展和参加各种广场宣传活动,和有志创业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为了及时了解每一位创业者的创业情况,了解他们对我们提供的服务好坏的反馈意见,我们还召开创业者座谈会,实时掌握信息。对于每一位创业者,街道、社区都做好跟踪配套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我们力争通过努力营造好创业氛围,这反过来也能促进我们的创建工作。

我们创新宣传方式,首先街道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开设了“黄巷街道劳动保障”官方微博,利用微博这一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平台交流方式,实时发布各项创业政策,各种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微博的内容既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查阅,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查阅,通过添加“关注”,平台上的每一条信息都会显示到关注者的微博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会漏掉任何信息,大大提高了我们政策宣传的知晓度,目前微博的受关注度正在稳步提升,“粉丝”人数正逐步增加,目前达到260人。其次是,街道人保所编印了《劳动保障常用政策便民读本》小册子。该小册子把政府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有关政策及办理程序摒弃纯书面语言,尽量使用口语,并采用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把各项政策演绎出来。小册子版面色彩丰富,图像、人物大量运用卡通图案,大大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小册子在小范围的赠阅征求意见时,得到了群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都觉得形式新颖,通俗易懂。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养自主创业人员。

创业培训是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使辖区内的有志创业者成功创业,我们每年都十分重视创业培训工作,每年都组织GYB,SYB培训若干期,并积极推荐下岗失

业人员到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参加创业培训。2009年我街道共有270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2010年有285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2011年有280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也在逐年提高,2011年培育266名自主创业人员,创业带动就业2684人,涌现出顾沁浩、庞素明、陈伟新等省、市、区创业明星。

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先后创建了: 金桥副食品市场、凤加创业园、七纺商业一条街、梨庄大酒店、盛岸市场等创业孵化基地;新长征大酒店、北塘区根根酒楼、无锡市第七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创业实训基地。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上,在全市人保系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建标准和体系的情况下,我们于2009年初就上报了凤家创业园、金桥副食品市场两个不同类型作为候选基地申报,并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创建思路和理念。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位成员领导多次到这两个基地进行考察调研,最终在全市形成了比较清晰地创建思路和方向。部、省人保部门的领导也对我街道的孵化基地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积极创建创业型街道。

我们积极创建创业型街道,提升街道创业促就业水平。在创业型街道的创建工作上,我们通过紧抓基础管理工作,对本街道辖区内的创业活动进行调查,对辖区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创建工作。我们率先形成了明确的创建思路,并最早形成了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创建台账体系。

我们的创建经验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宜兴、惠山区、滨湖区及兄弟街道多次前来学习,取经,我街道也顺利的被首批命名为无锡市创业型街道。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和创新设想。

2012年街道创业促就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区人保部门的工作指导思想,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不断拓展新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路子,为建设幸福黄巷奠定坚实基础。围绕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把以下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工作。把扶持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增长点,贯彻和实施好新一轮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的创业带动示范作用。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手段的衔接,提高创业成功率。

2、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开发就业岗位。依托辖区企业,签订协助就业安置协议,实施就业联盟机制。积极与辖区多家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联盟,签订就业安置协议,实施“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的就业联盟机制。一联盟即就业联盟,二对接即街道人保所与企业对接同时和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对接,三同时即在人保所登记的同时,同时提供培训信息,同时提供用工信息。

第19篇:科技公司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公司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汇

报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7月被共青团***省委评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来,与***省多家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09年至今,已354名学生到***参加见习,有39人在见习结束后仍留在公司任职。通过多年的沉淀与摸索,***在见习人员岗前培训、见习人员规范管理、见习人员生活保障、和见习人员技能提升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汇报如下:

一、见习人员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方面 ***从完善岗前培训流程的角度出发,

对见习人员安排5-7天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从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企业文化介绍、公司介绍、职业发音技巧、心理辅导、业务学习等方面对参加见习的员工进行培训,其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导入对员工思想教育,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员工的言与行,使到公司见习的员工在业务技能上得到提升的同时,对见习人员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再一次正确引导的作用。

公司每年支出大批费用专用于员工培训,所有员工不论职位高低,均参加过公司组织的不间断主题培训。公司还不定期地聘请专家对员工进行授课。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得以提高。公司对人才的培养可谓不惜重金,经常有计划地选送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到外地参加高级培训班,甚至到国外学习、深造、考察。

二、见习人员规范管理方面

***集团一直本着减少外聘人才,自主培养的方式。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公司的

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认真抓好落实;进行专业化扁平化管理,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轨道;领导和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评估,每半年从副总到部门经理进行述职,述职评审小组进行评议,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给员工最大的发展空间,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造就了良好的员工工作精神状态。

***致力于强化对习见人员的职业化训练,使其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建立并完善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并抓好推进落实;宣传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典型,树立公司和个人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各分公司每月上报公司的好人好事,对表现突出的员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还会给予奖金奖励,并树立榜样,全网学习。

三、见习人员生活保障方面

公司为见习人员设立了阅读区、休闲区、茶歇区、墙报专栏等;设置了“***员工之家”,里面包含空调、冰箱、微波炉、电风扇、休息室、减压室、报刊室等,可供员工休息和吃饭时使用。每日上午提供冷热饮品,下午提供点心。 公司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每天中午班前会组织见习人员跳集体操,而且还纳入了行政考核制度内。

每月组织见习人员文体娱乐活动,如演讲、唱歌、打球、展示个人才艺,让员工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环境,多途径、全方位为员工个性展示提供了舞台。 公司在见习人员过生日时,当日休假一天,公司会为其送去贺卡和祝福,给家人寄送祝福。

每逢节假日,公司不会忘记组织烧烤、旅游、爬山等活动,并送去对大家及家人温馨的祝福和感谢。每年2次通过劳动竞赛的方式组织安排优秀员工到各分公司进行旅游交流活动。丰富的业余生活陶冶了见习人员的情操,开阔了眼界。

“我爱公司,爱我公司”成了每位员工的心声。

对一年以上见习人员,公司统一安排体检,关心见习人员的身体健康。公司准备应急医药箱,为见习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定期还会安排合作医院的专业医师,对见习人员进行健康常识和保健的知识讲解。

公司成立“***集团爱心基金”。从***集团全年净利润中拿出15%,作为爱心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集团董事长梅雪从每月工资收入中拿出20%;行政副总张秀华、运营总监邓涛从每月工资收入中拿出5%,作为爱心基金的资金来源;其他的资金来源还包括了各分公司办公产生的废品变卖费用和在岗员工自愿捐款。爱心基金用于援助集团内部见习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社会弱势群体,让大家共同分享仁爱的光辉。

见习人员转正后享受100%福利保障、社会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障。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年假、婚假、产假

等带薪休假假期。

公司为见习人员统一定制工服、工鞋。规范机房的着装要求。针对公司对在岗员工的要求,按职工手册进行讲解。如,请假流程、离职手续办理流程等相关内容。

***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的机房布置也作出要求。各分公司机房每一立方米之间摆放一种绿色植物;机房内保证恒温26°。

四、见习人员技能提升方面 通过见习人员轮岗交换,使全国各地分公司的见习人员流动,互相学习借鉴。也是***集团公司管理的一大特色。让见习人员通过出差学习的方式,了解各分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气息,增进优秀员工之间的交流。

***管理人员除在现场通过分时段进行辅导,对辅导效果不明显的落后见习人员,管理人员还到该见习人员身边,亲自为其外呼三通左右的电话,这样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现场为见习人员作演

练后,再结合录音分析,提升辅导质量。 选择思想态度积极端正、业绩优秀的见习人员,作为不达标见习人员的师傅,为师傅设立奖励。

每年开展员工技能大赛。比赛设置高额奖金和奖励。见习人员通过大赛互相学习,比拼工作技能、技巧。如,2011年技能大赛每个分公司各评选了营销之星、服务之星、微笑天使、语音天使等奖项。像营销之星一等奖的奖金高达1200元,二三等奖也相应会获得800元、500元不等的奖金奖励。 公司经常组织公益活动,培育见习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已长达12年为社会做出光彩事业:

建立12年的老红军生活保障基金。 建立12年的老区失学儿童助学基金。 连续8年捐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连续8年捐助西藏贫困儿童助学。 连续12年慰问和捐助孤寡老人院、残疾儿童院及贫困山区儿童。

公司出资设立了***老红军基金,在***

龙江镇设立了失学儿童基金、赞助贫困大学生等行为。2004年,十三位老员工拿出部分公司给予十年老员工奖金同公司一起为革命老区***江源村打了三口中北井,解决了五佰多人吃水问题。 以上为******科技有限公司在见习基地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随着与学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将继续完善对见习人员的管理,使见习人员在公司见习获得业务技能的同时,思想方面也能得到更好的引导与教育,为他们真正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尽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20篇:青年创业就业和大学生村干部调查工作汇报

共青团xx县委员会

关于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和大学生村干部有关

调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团市委:

根据xx团电„2009‟4号文件要求,xx团县委及时对2008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和大学生村干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情况

1、基本情况: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广大劳务输出部门的努力,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xx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市政府下达给xx劳务输出任务100000人次,全年实际完成103956人次,占任务数的103%;富余农民转移就业25000人,完成27225人,占109%;有序输出2000人,完成2246人,占112%。其中,女性输出35684人次,初中1598人,高中622人,大专及以上26人,务工去向主要是昆明、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城市。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用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沿海企业冲击最大,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开工不足,许多小型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大型企业也减员增效,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2008年下半年至今,我县农民工共返乡14121人,其中:省外农民工返乡1628人,省内农民工返乡12493人;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11465人,其中:省外286人,省内其他地区2583人,县内8596人。目前返乡农民工未实现就业的有2656人。

2、农村青年春季培训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xx团县委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文件发至18个乡镇团委,并充分利用xx团县委网站等阵地,让农村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信息,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就业政策,宣传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和项目,配合劳动xx障、教育、农业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多家齐头并进,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为:劳动技能、专业知识、外出务工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社会xx险知识、防艾知识、职业道德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使其出得去、在得住、挣到钱。针对农村青年求知欲望强烈,求富心理迫切,而又缺乏一技之长的实际,团县委重点确定了电脑、xx安、厨师、电子技术以等青年愿学、易学、易懂,又能稳定就业的专业开展培训,并大力开展各种引导性教育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综合素质。组织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科技局等涉农部门的专家志愿者深入到全县农村开展活动,为当地青年提供农业技术辅导、病虫害专业防治、最新农技咨询等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青年增收致富,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拓宽了工作面,进一步强化了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带动和覆盖。团县委近期还将命名挂牌2个县级农村青年培训基地,探索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为农村青年提供优质、免费或低费的培训服务。

3、未实施《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中青联发„2008‟42号文件),希望上级团委能给予这一方面的项目支持。

4、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情况:团县委始终把开展技能培训作为工作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不断拓宽培训渠道。近年来,团县委联合县职校、农业局、科技局、科协及乡镇农民技术培训班举办了经济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美容美发、酒店服务、建筑制造、计算机操作、电工、修理、驾驶等10多个项目的培训班。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青年适时开展了泡核桃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008年培训农村青年2200人。同时,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组织了农村优秀青年参加县内外各种技能培训。团县委还针对青年创业经验不够,知识技能不专的情况,举办了两届青工技能大赛,为全县宾馆、旅游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极争取劳动xx障部门的支持,将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结合起来,学员在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后,经劳动部门审查认可,由劳动部门颁发技术等级证书。组织团员青年带头规划建设,联合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命名了养殖业发展示范基地、泡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烤烟种植示范基地、茶叶种植示范基地等个农村青年种养示范基地。有效地带动了山区走“林、草(饲)、畜、沼”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时,组织农村青年赴各基地观摩,引领农村青年投身就业、创业大潮。依托“爱心励志基金”项目,为农村青年创业协调无息信贷13万元,为农村青年创业,农村青年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资金支持。

5、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暂无。

6、对当前做好农村青年工作的意见建议:一是继续宣传引导,营造农村青年积极创业成才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牵线搭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拓宽培训渠道,强化技能,促进就业,拓展农村青年就业服务渠道;三是积极发展农村青年行业协会,加强农村青年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降低创业成本;四是请上级团委在就业技能和发展渠道及思路上给予相关的培训,并给予政策及项目上的大力支持。

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情况

1、xx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概况: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xx障厅《印发的通知》(云组通„2008‟47号)要求,xx县于2008年6月成立xx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腾组通„2009‟1号《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通知》至各乡镇,决定选聘郑治生等33同志到村任职。33名大学生村官均为xx籍应届和往届大学毕业生,其中党员10名,团员23名,大学本科15人,18人。其所占村的比例为15.5%。(详见选聘分配方案)

2、大学生村干部的职务任用和经济待遇:

根据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xx县选聘的3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9人任支书助理,24人任主任助理,他们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开展工作。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约1.5万元的标准,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xx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xx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臵费。中央及省级在下拨资金时已按每人每年扣除250元,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购买了医疗和人生意外伤害商业xx险,养老xx险由县级办理。扣除购买医疗和人生意外伤害商业xx险的250元外,中央、省、市、县实际到位资金为每人14750元。

3、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和政策激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负责选聘人员的宏观管理,每半年会同乡镇党委对选聘人员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选聘人员的日常管理。我县还实行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挂钩联系任职高校毕业工作,切实加强对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服务和培养锻炼。(腾组通„2009‟号《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挂钩联系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2009年春节,县委组织部门牵头对2008年度选聘的3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慰问,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选聘大学生村官中去。(附件:春节慰问选聘大学生村官及选派少数民族干部方案)

4、综合分析:大学生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能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带到农村,能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打开了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崭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分析当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动机,可以看出村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资待遇过低,各种社会福利待遇较少甚至没有,大学生担任村官很大一部分是为下一步报考公务员打下基础,这对农村工作的长期开展来说是不利因素的。

5、存在问题:大学生村干部涉世不深,年纪轻、阅历浅,对农村情况不熟悉,给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现在,xx县33名大学生村干部均担任了村团支部书记,但是由于村级条件限制,且又承担大量文书工作,造成团支部书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时间有限,给团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和阻碍。

建议:给予大学生参与团工作的足够时间和精力,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村两委领导给予团工作重视和支持。

共青团xx县委员会

2009年2月26日

《就业创业工作汇报.doc》
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