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鬼节

2022-04-0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西方的鬼节

西方的鬼节‚万盛节‛在中国得到了追捧,为什么我们老是放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不过,相反给它们贴上一些迷信的标签加以打压,然后让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泛滥呢?

谁来给丰都鬼城一条出路尹鸿伟

长江三峡的风光景致一直被千古颂扬,各种诗歌文章和文化建筑已经形成了特殊的‚三峡符号‛。但是对于三峡传统文化的旅游及开发人们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新形成的三峡库区内丰都县的‚鬼城‛就是一例。

各执一辞的争论

2006年6月21日,《重庆晚报》报道:‚丰都正在打造的‘十八层地狱’旅游景点昨天被责令暂缓施工,补办环评手续。‛随即有人马上措辞强硬地认为:‚如果把‘十八层地狱’建到人间,除了破坏自然的青山碧水,除了满足少数游客的对‘阴间’的‘好奇心’(不是向往),还可看作是旅游景点上的一个‘污点’。那些想靠它‘出名’或发展旅游业的政府和部门,终有一天会为这个‘人造地狱’埋单的。‛

6月27 日,中央电视台以《鬼文化还是鬼把戏》,曝光了丰都鬼城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当中‚抽签‛、‚算命‛等问题已经与传统的鬼文化脱轨。丰都县随即召开了旅游秩序整治工作会,并要求鬼城所在的丰都名山旅游集团迅速整改,各有关部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7 月初,又有重庆市媒体报道称:重庆丰都县正斥资2.3亿元人民币对鬼城进行全新规划包装,2 0 0 7 年8 月‚鬼节‛以后,你若到鬼城游玩,不但可夜游鬼城,见识世界上最大的阎罗王,还可进入‚鬼城迷宫‛体验‚地狱酷刑‛,进浮沉街体验‚生死轮回‛等异类文化刺激。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丰都鬼城天堂山上的现代‚玉皇大帝‛写意雕像,经过外部装饰后,很快就会变为世界上最大的‚阎罗王‛坐像。

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该县的一名官员说:‚不少报道简直是胡说八道,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丰都县旅游局的一名官员表示,2.3亿元仅仅是县里的一个规划投资金额,并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至于这些钱将从什么渠道来,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肯定不会是县里出钱搞,丰都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才1亿多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丰都名山旅游集团的副总经理李泽兵说:‚说我们县里要把天堂山上的‘玉皇大帝’雕像变成‘阎罗王’坐像更是空穴来风,因为它是一家与我们根本没有关系的重庆房地产公司早期就购买和投资建设的,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烂尾工程,和我们名山旅游集团的关系仅仅是邻居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丰都县存在问题了,整个三峡地区,整个重庆市都在旅游上走过弯路。‛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说,‚曾经有许多企业打着旅游的旗号进行圈地,于是政府把土地卖给了他们,但是这些企业由于水平、能力不济,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投入旅游业,使许多地方都出现土地浪费的情况,而政府现在要收回这些土地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丰都县已经被修建了玉皇大帝雕像的天堂山。‛

‚存在的问题我们县里已经作了整改。‛丰都县旅游局的一名官员说,‚但是有些媒体对丰都的‘鬼城文化’及其形成历史不够了解和尊重,简单点讲,这些历史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文化之一,并非是丰都县现在的发明创造。‛

做大鬼城文化的担忧

中国不少古代小说,如《西游记》、《说岳全传》和《聊斋志异》中,都有丰都‚鬼城‛的故事,使‚鬼城‛之名在民间流传很广。现在丰都每隔一年都会举行‚鬼城庙会‛,其时总是车船爆满,游人如织,其‚阴天子娶亲‛、‚城隍出巡‛、‚钟馗嫁妹‛和‚鬼国乐舞‛等民俗民风游行表演,每每令人目不暇接,尤其西方游客无不表示叹为观止。

中国著名作家于坚在游览鬼城的风光和各种祭祀活动后曾经表示:‚其实这并非‘迷信’两个字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它是一种仪式,经历了这个仪式,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某种暗示作用,从而对人的行为有所规范、限制。这是一种中国化的民间的教育仪式,它的作用未必不如那些课堂里的一本正经的宣讲。在虚拟的地狱场景中,人们身临其境,我看出很多人脸色发白,沉默不语。‛

蒲勇健也认为:‚丰都鬼城文化并不是一般的迷信,而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千百年才形成的,所有的文化来源都非常清楚,并不是突然出现的。‛

鬼城所在地丰都名山自汉唐以来渐渐被传为‚鬼国京都‛,成为集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宝库,被誉为 ‚中国神曲之乡‛。事实上,除了原有的一些古文化建筑,名山上的‚鬼国神宫‛不过是1992年前后在非议中兴建的,尽管刻意使用了声光工具辅助各种鬼怪雕塑的真实感和恐怖感,但是仍然让一些见多识广的人觉得陈旧和粗糙,‚没有多少艺术美感,不可能来看第二次‛。

闫刚说:‚现在它们看起来的确有点陈旧和落伍了,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新和重建它们,至少在外观和科技上有所创新。‛

他表示,如何改变丰都鬼城现在的综合旅游状况,使其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有所飞跃,一直是县里思考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一套两全其美的方案,即在保护传统文化

的同时,又能避免其成为迷信宣传而从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其实,著名的云南丽江‚纳西古乐‛也有过同样的经历:1949年丽江解放后,随即而来的各种政治运动使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停了下来,尤其在*期间古乐被划进封建迷信、破四旧的范围,当时人们害怕得要命,把所有乐器都藏到了家里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藏到了改革开放才继续活动。政治浩劫、文化争论终究会尘埃落定,但是所有的力量都无法阻挡古乐在纳西族中的世代流传。闫刚说:‚我去过丽江,了解过它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纳西古乐的不凡经历,让人受益匪浅。现在我们每天也有两三场关于鬼城文化的传统歌舞表演,我非常希望多一些方法让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据我所知,民间会‘跳鬼神’等传统舞蹈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它们往往仍然被看作是一些封建迷信活动。‛

现在,名山脚下长江岸边的大坝已经砌成,平整土地的工作每天都不停在继续。除了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的规划设计,丰都的政府和民间对于将来的鬼城变化都非常关注。丰都县的一名居民表示:‚我们很关心鬼城的改变,可惜我们老百姓说话总是不如领导和学者们有用,但是我仍然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的聪明才智多集中在民间。‛

由于中国‚谈鬼色变‛的社会现实,丰都县也有许多官员表示担忧:‚共产党干部都是无神论者,如果我们把鬼城文化的规模和影响做得太大,会不会引来更多非议,甚至犯政治错误呢?‛‚东方迪斯尼‛?三峡的旅游资源综合了地理、历史和人文等多方面的优势,堪称得天独厚,但目前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旅游管理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旅游资源的整合已迫在眉睫。蒲勇健曾经在2004年初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建议:‚重庆市的旅游资源还远远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很低,重庆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十分落后的旅游产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蒲勇健认为,三峡旅游现在仍然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许多做法和提法都非常可笑。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许多旅行社甚至打出了‚告别三峡游‛的广告,丰都鬼城由于一些不良问题被媒体批评等情况,令他觉得非常短视和无知。现在时代已经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信息和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和接受,去丰都鬼城旅游的人都是去参观、体会一种传统文化,而不可能是因为信鬼信神信迷信才去的,所以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人们渐渐把传统鬼神文化娱乐化了。

‚将鬼神文化娱乐化是最好的出路。比如什么抽签、过鬼门关等等仪式,人们都知道是假的,更在乎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也从中记住了一种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和表象。‛他说,‚而且丰都鬼城的内容包含了民间许多‘惩恶扬善’的东西,更有许多寓意和道理,比干巴巴的说教要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和‘莫高窟’、‘龙门石窟’及‘云岗石窟’等中国许多著名的传统文化建筑,都有着类似的内容。‛

一名去过鬼城的上海游客表示:‚如果现在还有谁去到鬼城旅游就对那里的物品和传说坚信不疑,那么这样的人一定在其他方面也会有许多问题。‛

另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认为,丰都鬼城的建筑事实上记录了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美国的迪斯尼公园里几乎都是各种西方鬼怪和童话故事,其通过高科技展现出来,在全世界都获得了成功,现在还有多少人不知道‚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呢?谁又会相信他们是存在的,是一种迷信活动呢?

‚西方的鬼节‘万盛节’等节日在中国得到了追捧,为什么我们老是放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不过,相反给它们贴上一些迷信的标签加以打压,然后让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泛滥呢?这里面关键是缺乏正面宣传和正确引导。‛蒲勇健说。

蒲勇健认为三峡的旅游不应仅限于山水,丰都的文化建设也不该仅限于现有的鬼神,而应该有大手笔的思考和行为。可以学习迪斯尼,搞一个以娱乐为主题的‚丰都大乐园‛,成为真正的‚东方迪斯尼‛,而不仅仅限于鬼神文化,以此可以避开一些敏感的政治因素,走出目前的舆论困境和经济困境。《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许多传统的书籍里都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一旦能够被制造成游戏让游客参与体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丰都的鬼神文化是可以依托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无限扩大的。‛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地处三峡库区长江北岸,扼长江黄金水道要冲。城后有一平都山,又叫名山,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汉代有叫阴长生、王方平的两个道人,曾在平都山修道炼丹,结果白日‚升天而成仙‛。到了唐代,人们误将两人的姓合在一起称为‚阴王‛,后来再讹传为‚阴间之王‛。既有‚阴王‛,阴曹地府也就相应而生。唐代以来,平都山麓和山上先后建起了玉泉殿、牛王殿、天子殿、大雄殿、阴阳界、鬼门关、地藏殿、十五殿等70多座大小道观及殿宇。于是,平都山及丰都县城俨然成了真正的‚鬼城‛而闻名于世。

有民俗学家认为:远古,峡江一带生存环境险恶,人们对自己生命把握能力差,巫术盛行,普遍形成了对鬼神的崇信,阴、王二人对巫术进行了宗教的提炼,丰都就成了这种文化的载体。

推荐第2篇: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推荐第3篇:佛山的“鬼节”

佛山的“鬼节”

鬼节,有名为烧衣节,节期由农历七月初一起至十五日止,民间习俗可择日在家中举行祭祖夜间在门前焚烧排列香烛,冥镪和纸衣鞋等物,并摆列素斋、茶、酒、饭、果品(以龙眼最重要)、豆腐等祭品,以祀幽鬼,富贵人家还有延巫在门外设坛作法事超度亡灵。祭幽时,家人向门前四撒铜钱和豆腐。当时孩童必来争执铜钱和枪食龙眼,倘桌无设龙眼,他们则高呼“烧衣无龙眼,生仔无屎眼”的俗谚。随着则有贫妇人前来倒幽饭斋菜返家吃,至此,烧衣习俗才告结束。

鬼节中,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赦罪官神诞,是日佛山内的大寺门僧人和道观、道堂、道士,都设坛作法事,举行“盂兰胜会”超度亡灵,会期一连三天,情况热闹。

迷信男女如在盂兰会上,附荐超度先灵,须预先报名,安排大小灵牌位置,灵位名称不一,按大小等级收牌位费。在民国时期,小的是用红纸条写上亡着姓名,收费白银五元,以纸扎龙牌位则收费十元,加大的则收十五元至廿元,如纸扎真身人像(穿着真衣服),按大小另议收费。在会场上还摆设有木箱,授受赴会人的捐献放生费和招待赴会者吃斋费等,因此收入甚丰,难以估计。盂兰会法事,僧人以拜诵大悲咒、往生咒、万佛忏、地藏忏、弥陀经等。道士则以大悲咒、玉皇忏、地官忏、普门品等,盂兰会最后夜间,不论僧、道,必举行水陆超幽,才告法事结束。

推荐第4篇:鬼节短信祝福

篇1:中元节短信祝福语

中元节短信祝福语

2、寄托情思在中元,从此合家永团圆;展望幸福在中元,接得福寿是双全;平安降临在中元,就地画个健康圈;吉祥信息现中元,完美生活总如愿;中元节里心涓涓,无限情谊连一连!

3、飘飘思念,悠悠过往,纷纷纸钱,闪闪泪光,最真最爱,叩问天堂,何时何地,班车一辆,载满深情,倾诉衷肠。中元节,祝福哀思,怀念成殇。唯愿一切安好。

4、点一点蜡烛,放一放爆竹,扫一扫坟墓,拜一拜先祖,想一想前辈的苦,数一数现在的福,清一清包袱,望一望前途,走自己的路,让明天的生活更加酷!祝中元节幸福。

5、菊花铺满天堂路,纸钱化作彩蝶飞,又是一度祭祖日,只愿长梦不愿醒,回忆萦绕影浮现,触景生情悲凉增,中元节勿忘故人,愿你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永远开心快乐!

7、摆下几杯冷酒,点上一把香烛,烧上一堆纸钱??“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在这个中元节,对着亲人的坟头洒下两行思念的泪。

8、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身材健康美丽像魔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9、面对群鬼汹汹,道士一边诵咒,一边用朱砂飞速在符箓上写下:“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扔到半空,半天却没回应。道士拍拍脑袋,把符箓抓回来,用朱砂在“太上老君”前头又勾了一个@。

10、在家里窝了两天,我妈终于忍不住了。她对我说,你这样再捯饬捯饬就可以直接过节了。我问过什么节。她神色凝重地喷出两个字——鬼节!

11、一懒人少洗濯,身藏污纳垢不知自洁。某夜与乡里同行,坟地遇鬼不得脱,遂

抽一物事挥动,鬼见之速退。乡里问是何法器,懒人答:“臭袜子。”

12、出租车司机深夜搭一少妇去郊外,在路上少妇递了一个苹果给司机,司机边吃边说“真好吃”! 只听见少妇幽幽地说“是啊,我生前也很喜欢吃的。”把死机吓得头皮发麻!!!!!!!! 接着少妇又说“可是,生了bb之后胃口都变了!”

13、一人重病,医院急救,几番折腾后夜均极度疲乏,大家昏昏入梦。早起大夫嚷道:妈呀,睡过头了,忘给他做紧急救治。护士醒:妈呀,睡过头了,忘给他换点滴。家属也醒:妈呀,一夜不换点滴不急救,咋还活着?只听冥冥中一阴测测声音道:妈呀,睡过头了,忘了勾魂!

14、马面:“阎王爷,看守油锅地狱的那个新来的小鬼是个bt。

阎王:“哦?”

马面:“他每次推人下油锅的时候,都逼别人两个一对的抱着下去。”

阎王:“哦,忘了告诉你,他以前是炸油条的。”

15、一人在电脑上看《午夜凶铃》,外人问:电脑效果差,怎么不用vcd? 答:你不知,电脑屏幕小,贞子爬不出来??

16、中元节向来不寻常,七月半盛夏天未凉,与清明一起祭祖上,好朋友祝愿同分享,暑热消早日秋气爽,无烦恼时刻心情朗,开心度幸福好时光!

17、今天是七月半,在这样一个恐怖的日子里发短信给你,只是为了告诉你,哪怕是鬼节,我依然想你,仍然要送上我美好的祝愿:天天开心!

18、七月半,中元节,祭祖先,拜鬼神,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大人小孩,全家都平安!

19、日子过得真不慢,转眼已是七月半。今天不是寻常天,传统节日号中元。中元名称知者鲜,七月半以鬼节传。祭奠英灵拜祖先,祈愿逝者能安眠。再把朋友来祝愿,祝你生活比蜜甜。

20、【祝】愿来自八方【你】我幸福同享【中】华文明久长【元】宵清明端阳【节】日中元别忘【快】快祭拜祖上【乐】度美好时光!

21、今天是七月半鬼节,在这个神秘的节日里,发这条神秘的短信祝你节日快乐!因为你是我们的“开心鬼”,感谢你时常带给我们开心与快乐!

22、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篇2:2015中元节短信祝福语

2015中元节短信祝福语

1、你总是神出鬼没,总爱装神弄鬼;你总是鬼话连篇,你总爱鬼鬼祟祟;你总是鬼迷心窍,总爱鬼哭狼嚎。不知今夜的你是否依然是疑神疑鬼,祝你中元节快乐!

2、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题,祭鬼也好,敬神也罢,都是为了自己能在这个世界活的更好.其实,中元节也可以很温情,对亡人的追思,对大自然的憧憬,对世界的和谐.

3、中元节到了,做个十足的开心鬼吧!走走鬼步,眨眨鬼眼,说说鬼话,做做鬼脸,想想鬼点子,耍耍鬼把戏,心里怀点鬼胎。总之,欢迎你出“鬼”哟!

4、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5、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6、长得帅,罪不轻;中元节,莫出行,大鬼小鬼缠上你,紧紧抓住不放松,美女小倩就在其中,你若躲闪,她生气,踹你上天做财神!

7、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

8、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9、传说七月十五群鬼闹节,为避免你惹鬼上身,送你吉祥平安符,保你平安!送你真心的祝福,愿你安康!中元节快乐!

10、送五色花,插在你的山头,愿你来世不那么风流;捧一把土,掩埋你的尸骨,愿来世你不会那么露骨。

11、鬼子进村了!哈哈!此鬼非彼鬼,希望中元节的鬼都是好鬼,让我们开开心心过个中元节吧!

12、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13、中元节,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全家健康平安!

14、今天是中元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平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15、中元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平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

16、中元节到了,开心鬼祝你一生快乐,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运气鬼祝你一帆风顺,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节快乐!

17、你是可爱的淘气鬼,扮个鬼脸不交税,吓唬人来还免费;你是讨厌的小色鬼,没事偷瞄小妹妹,经常流着哈喇子睡;你是吝啬的小气鬼,短信发了也不回,祝福收了也不退!中元节里祝福给,各路好鬼来作陪,祝你快乐肩上背,咬住如意不撒嘴!

18、今天是中元节,大鬼小鬼都要出来散步,你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因为当你深更半夜走在路时,就会发现一件很恐怖的事,你将--迷路!

19、不忘祭祖中元节,中华美德感恩情,记得祖宗的功绩,为你扫墓寄哀思,给你献上一束黄菊花,后被永远怀念您,请你牢记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不要忘了这一天祭祖为祖宗扫墓鲜花。

20、中元节誓词:一定不要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小机灵鬼儿节日快乐!

21、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22、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23、我希望莫札特的安魂曲在此响起,安抚这些远道而来的幽魂,宁静自在。我更希望高僧诵上心经,让这些沉沦在幽冥世界的鬼魂,听取佛理,永远解脱。中元节到了,让死亡的利剑今日粉碎消失,让爱让泪水重温一段往日的生命。火会熄灭,生命会归于尘土,但爱意的血脉会绵延不绝,千年之上,千年之后。

24、今天中元节,俗称鬼节。因你一向神出鬼没,偶尔鬼迷心窍,行事鬼使神差,吹牛鬼话连篇,谋略神鬼莫测,终日与开心鬼混,特授你幸福魔头称号,请笑纳! 篇3:万圣节经典短信祝福语

万圣节经典短信祝福语

1.已经倾慕你好久好久了,从见到你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非你不嫁。你知道吗?我在阴间好寂寞呀万圣节来陪我好吗? 2.别以为我忘了你,比如说今天--万圣节,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因为你跟鬼是亲戚嘛!祝你节日乐翻天! 3.原谅我在万圣节之夜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我也是被逼的啊,他说他叫钟馗,还说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帮你实现! 4.亲爱的,我一直想拜孙悟空为师学降妖除怪,这样可以让我在万圣节保护你,什么妖魔鬼怪统统放马过来! 只要有我在,你将永远快乐! 5.想你可又害怕见到你,也许你正在哪个角落默默地注视着我,我鼓起勇气抚摸了你那没有下巴的脸蛋,啊,鬼啊! 6.白天开会,工作太累,晚上不睡,疲劳加倍,狂欢装鬼,千杯不醉。万圣节快乐。

7.哥们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不是我的生日,也不是她的生日,更不是革命领导的生日,今天是鬼的节日。万圣节快乐。

9.日日笙歌,那是君主国王,天天玩乐,那是地痞流氓,整日辛苦奔忙,也该享受天堂,虽然不是鬼王,万圣节也要出来疯狂。 10.走出家门,向右拐再向左拐,向东走再向南走,向北跑再向西跑,停留一分钟,向天空许个心愿你一定会实现,因为今天是万圣节,鬼才会保佑你。

11.别再难过了,你看有人在笑话你呢,他就站在窗户外面,出门让他进来吧,他会哄你开心的,要问我他是谁?鬼才会告诉你。万圣节快乐。

12.万圣节万圣节阴森的城堡,屋顶挂着下弦月,蝙蝠振翅划破黑夜...,此时门铃巨响,不要怕,准备好你的糖果,否则小心小孩子半夜来捣蛋喔! 13.我好饿啊,我已经3天没吃东西了,我已下定决心,万圣节的晚上无论如何都要到你家去饱餐一顿,问我是谁?呵呵--吸血鬼! 14.风吹过街上的落叶,迎来一群步伐轻盈的小鬼,让我们在今夜群魔乱舞、鬼话连篇吧!万圣节快乐! 15.祝万圣节的夜晚,你和你的朋友们,过得失声尖叫起鸡皮,过得死人活人一起吓一跳。万圣节快乐! 16.听说今天是鬼节啊,大街上群魔乱舞,记得早早回家,进屋把门拴好,半夜不要乱跑,到点准时上床,睡前给我短信!万圣节快乐! 17.睡了吗?都这点了还是早点上床睡觉去吧,今天可是万圣节喔,小心遇到不可思议的事,嘿嘿......万圣节快乐!!! 18.喂!你身后站着的那人,他是谁?!为什么一直跟着你走?天哪,他还会跟着你转身呢!万圣节快乐! 19.南瓜南瓜亮起来,魔帚魔帚飞起来,小鬼小鬼跳起来,朋友朋友叫起来,happy!happy!万圣夜! 20.万圣节忠督,远离撒旦的方法:只要你心存正念,就算撒旦在你身边,他也不能拿你怎样的......万圣节快乐! 21.wish you a spooktacular halloween.have a groovy halloween!! 22.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裹上床单装过鬼!呵呵,祝我最勇敢的战

士在万圣节快快乐乐! 23.听说今天有很多吓人的恶作剧,所以今天除了我,任何人叫门都不要开啊,我会于晚上12点过去陪你,亲口祝你万圣节快乐!一定要等我喔! 24.今晚有黑衣骷髅出现在你面前,别怕,我告诉你一个魔咒,定会让他现出原形,那就是对着他大喊一声:万圣节快乐!还记得去年的今天吗?我不是成心吓你的!但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拥你在怀中!至今想起还感觉到很幸福!祝你万圣节快乐! 25.传说今晚,阴魂不散,死光又现,鬼魂四处转!愿鬼听到我呼唤,半夜爬上你窗前,苍白的脸,幽绿的眼,干枯的手,轻轻抚摸你的脸,哦!代我问候你:万圣节晚安! 26.最近流行一种代号为万圣节快乐的手机病毒,如果您不幸收到含有此类字符的短信,请马上扔掉手机,以免感万圣节万圣节染。万圣节快乐! 27.送你一份礼物:第一件:吉祥护身符!第二件:照妖降魔镜!第三件:除鬼斩怪剑!祝你万圣节平安又快乐! 28.万圣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饿鬼,下班撞上醉鬼,睡觉遇上捣蛋鬼,身边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万圣节快乐!还祝你长得越来越像大魔鬼! 29.你的一笑,狼都上吊,你的一叫,鸡飞狗跳,你的一站,臭味弥漫,你一出汗,虱子灾难,你不打扮,比鬼难看,你一打扮,鬼吓瘫痪!献给万圣节的主角! 30.如果你今晚作梦,正好梦到了我,那么你就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了吧?...嘿嘿...我会在梦中对你说:万圣节快乐!哈哈! 篇4:万圣节祝福短信2015 万圣节祝福短信2015

1、万圣节来小鬼乱窜,开心鬼来让你笑容灿烂,伶俐鬼来让你前程平坦,吝啬鬼来让你盆满钵满,好运鬼来让你福气冲天!你这个精灵鬼,万圣节要快乐呦!

2、有三个字我一直想对你说,可又担心说出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好在明天是万圣节,如果你觉得不中听,就当我说的是鬼话吧,这三个字就是:你“真鬼”。

3、有人问我你究竟是那里好,这么多年我还忘不了,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啊!好可怕的笑面鬼啊!万圣节快乐!

4、有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了,劳动节不便说,儿童节也不妥,中秋节不好意思说,国庆节忘了说,终于到了万圣节,我要恶狠狠地对你说:讨厌鬼,节日快乐!

5、出一些鬼点子,想几个鬼把戏,不怕你鬼话连篇,不惧你鬼哭狼嚎。因为钟馗今天休息,所以只要你开心就行,请尽情施展你的鬼主意吧!万圣节快乐!

6、万圣节已到,化妆多热闹。扮成蝙蝠侠,追着幸福跑;扮成钢铁侠,困难打不倒;扮成蜘蛛侠,忧愁全粘住,扮成史莱克,快乐开口笑。燃起南瓜灯,欢乐把舞跳,糖果撒空中,吉祥就来到!

7、悄悄的把你的烦恼交给巫婆,巫婆会还给你快乐;静静的把你的忧愁塞给僵尸,僵尸会给你带来喜悦;偷偷的把你的哀伤扔给小鬼,小鬼会为你疗伤;万圣节来啦!愿他们带走你所有的不愉快,留下幸福追随你,让如意陪伴你,存下快乐围绕着你。万圣节快乐~

8、万圣节来小鬼乱窜,开心鬼来让你笑容灿烂,伶俐鬼来让你前程平坦,吝啬鬼来让你盆满钵满,好运鬼来让你福气冲天!你这个精灵鬼,万圣节要快乐!

9、点亮开心鬼脸南瓜灯,忧愁烦恼去无踪,幸福快乐来相拥;穿上奇异化妆服,疲惫无奈全卸下,轻松惬意心情佳;戴上魔法鬼面具,霉运疾病都吓跑,吉祥如意身体好。万圣节将到,愿你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预祝万圣节快乐!

10、有句话憋了很久,可是总不知如何开口,这句话只在某天有效,这天还拥有恐怖味道!可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注意了,你听好了:西方鬼节,万圣节快乐!

11、小鬼,快过节了,由于平时你工作表现突出,本鬼王现将健康、好运、快乐、幸福四大美女赏赐给你,与你终身相伴,注意查收!预祝万圣节快乐!

12、万圣节来是鬼节,众鬼出动要小心,我送礼物你收牢,贴身存放保平安,先送吉祥护身符,再送照妖降魔镜,后送除鬼斩怪剑,愿你节日更安全!

13、三个金叫“鑫”,三个木叫“森”,三个口叫“品”,三个人叫“众”,那么,三个鬼叫什么???叫“救命”啊。万圣节快乐!

14、今天是万圣节,允许你出鬼点子,任由你耍鬼把戏,放任你说鬼话,只要你高兴就好。小鬼得瑟去吧,祝万圣节快乐!

15、万圣节广告大派送:今年鬼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好短信;鬼节恒久远,短信永流传;鬼节相聚,意犹未尽;你好,我好,万圣节好,才是真的好。

16、万圣节大调查:开心鬼在写短信,幸福鬼在发短信,机灵鬼在转发短信,小气鬼在收藏短信,讨厌鬼在删除短信。万圣节,鬼的地盘鬼做主。

17、万圣节到了,收到此短信者:酒鬼色鬼财鬼老鬼大鬼小鬼六路妖怪保佑你,天神地神水神山神风神雨神六路神仙祝福你,保你一家平平安安财源滚滚!

18、万圣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回短信的是好鬼,不回的是坏鬼,保存的是帅鬼,删除的是衰鬼,自个儿偷着乐的是小气鬼,发给大家一起乐的是开心鬼。

19、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到了,祝你有魔鬼般迷人的身材,魔法般精彩的生活,魔头般厉害的本领,魔王般成功的事业,魔星般财运高照,祝你万圣节快乐! 20、三个金叫“鑫”,三个木叫“森”,三个口叫“品”,三个人叫“众”,那么,三个鬼叫什么???叫“救命”啊。万圣节快乐!

21、万圣节到了,在这“万”分喜悦搞怪的节日里,祝你日子“万”分顺心,身体“万”分康心,恋情“万”分甜心,事业“万”分舒心,吃喝“万”分爽心,生活“万”分开心!

22、在干嘛呢?万圣节到了,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万圣节快乐!

23、别动!群鬼来打劫,你已无路可退,前有开心鬼,后有发财鬼,左边站着好运魔法师,右边飘着成功吸血鬼。今天是万圣节,你就安心认命吧,把烦恼忧伤统统交出来,带着快乐幸福向前迈,愿你美好生活越过越精彩!

24、万圣节到啦,开心鬼祝你越来越快乐,机灵鬼祝你越来越聪明,淘气鬼祝你越来越可爱,还有小气鬼,提醒你,别忘偶尔想想我,哈哈,祝你万圣节快乐。

25、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劳动不便说,儿童又不宜,中秋又不好意思说,国庆我忘了说,终于被我盼到了万圣节,我要恶狠狠地对你说:讨厌鬼,节日快乐!大笑三声,哈哈哈!天天快乐!

26、用一盏南瓜灯照亮你黑暗的忧郁,用一张假面具掩盖你烦恼的苍白,用一句鬼言鬼语驱散你疲惫的尘埃,万圣节,请不要用压力的鬼魅吓到勇敢的你,请用你坚强的鬼脸装扮你快乐的每一天,朋友,祝你万圣节愉快!

27、万圣节来临之际,无需惊慌,无需彷徨,我已私下为你找了两个保镖:开心鬼和幸福鬼;他们会为你驱散讨厌鬼倒霉鬼等众多坏鬼,望万圣节安心过节!

28、万圣节来临,快快点亮南瓜灯,开心快乐来相拥;试试奇异化妆服,变换角色心情乐;挥挥辟邪魔法帚,烦恼尽散幸福聚。万圣节快乐。 万圣节搞笑信息

29、万圣节来临,健康鬼照顾你,安全鬼保佑你,幸福鬼守护你,开心鬼追随你,聪明鬼罩着你,幸运鬼跟着你,短信鬼联系你,祝你万圣节万事顺利。

30、万圣节来了,祝你上班遇到忙碌鬼,下班遇到投胎鬼,吃饭遇到饿死鬼,喝酒遇到醉死鬼,总之你身边有很多鬼。小鬼,祝你万圣节快乐!

31、万圣节来了,祝你上班遇到饿鬼,下班撞上醉鬼,身边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万圣节快乐!还祝你长得更象大魔鬼!

1、友情深,短信祝福表祝愿:莫贪莫恋酒和烟,烟鬼酒鬼皆无缘;莫愁莫怕苦和艰,乐观向上身体健;生活多彩莫吝啬,小气鬼见你直哆嗦。祝万圣节愉快!

2、用一盏南瓜灯,点亮你的似锦前程;用一把竹扫帚,清除你的烦恼忧愁;用一张鬼面具,勾起你的快乐开心;用一封短消息,祝福你万圣节愉快!

3、听说今天是鬼节啊!大街上群魔乱舞,记得早早回家,进屋把门拴好,半夜不要乱跑,到点准时上床,睡前给我短信!万圣节快乐!

4、听说今天会有很多吓人的恶作剧,所以今晚除了我,任何人叫门都不要开啊,我会于晚上12点过去陪你,亲口祝你万圣节快乐!一定要等我喔!

5、条条祝福表心意,万圣节祝福送给你:烟鬼没烟不自在,酒鬼没酒不舒坦,色鬼没色心儿闹,长舌鬼没舌憋得慌,短信提醒早来到,小气鬼收到来报到!

6、天天玩乐,那是地痞流氓;日日笙歌,那是君主国王;整日辛苦奔忙,也该享受天堂!虽然不是鬼王,万圣节也要出来疯狂。万圣节快乐!

7、天使把人间最可爱的人登记造册送上帝审阅,上帝看后说万圣节到了,给最真诚最能干最有魅力的人发个短信,各路神仙保佑他,让他永远幸福快乐!

8、用瀑布修饰长发,用星星装饰眼睛,用樱桃当做嘴巴,用自信隆起翘鼻,用幽默点缀眉目,用善良演绎邪恶,万圣节里这就是最耀眼的装扮,祝万圣节快乐不间断!

9、用南瓜做个鬼脸,让自己的心情放纵一天。尽管世界鬼气冲天,化好妆去人群中尽情狂欢,南瓜馅饼作为宵宴。祝万圣节快乐一整天!

11、我的祝福,星星点点,就像鬼火一样照亮你漆黑的夜晚,我的思念,无头无边,就像魔鬼一样绕在你的身边,亲爱的鬼家伙,在万圣节的夜晚做什么呢,记得要开心啊!

12、我的思念,星星点点,就像鬼火闪耀;我的祝福,无边无际,就像魔鬼一样游荡在你身边。万圣节的夜晚,让我们把开心的心情塞满整整一南瓜灯,准备一起狂欢吧!

13、一个小鬼三只眼,明天你就是大款;两个小鬼六只眼,祝你开心每一天;三个小鬼九只眼,万圣节就在今晚。祝你万圣节快乐。

14、一个头,两个大,出门撞见你兄弟。说颠三,话倒四,托我给你捎个话。起五更,赶六早,城隍庙里开大会。哪一天?万圣节。阎王请你去捣蛋。

15、一个人在家呢吧,外面很黑吧,今天是万圣节知道么,万圣节就是鬼节,会有很多鬼,你怕不怕阿,我想去陪你,帮你把鬼赶走,行么?

16、万圣节要到了,我的祝福怎能不到,祝一种角色,两种人生,三种姿态,四种表情,五种滋味,六种心情,七种情调,八种语气,九种欢乐,十种惊喜。万圣节快乐! 6

7、万圣节宣:穷鬼富鬼都是鬼,扮在一起不分谁,名人凡人都是人,闹在一起不论谁,真情假情都是情,乐在一起忘了情,繁忙迷茫都是忙,叫在一起别了忙,祝你万圣节愉快。

18、一年一度万圣节,戴上面具驱鬼邪,发条短信提醒你,今晚别到大街去,只因长得太像鬼,小心被人拿棒追。开个玩笑莫生气,否则就是小气鬼!

19、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到了,今晚你再也不用担心你的鬼样子吓坏人,也不用扮成年人模人样了,露出你狰狞可怕的本来面目,狂欢吧!万圣节手机短信

20、一年一次万圣节大鬼小鬼们早想出来了,看南瓜灯都亮起来了,万圣节了大家快出来一起狂欢。祝亲爱的们在万圣节过的开心,请尽情欢快吧。

21、一根扁担挑两筐,三秋雁阵四五行,六六大顺七八项,九九重阳十月忙。农民可亲,丰收喜悦,一起祝福中秋国庆重阳节!

22、万圣节夜晚,当你走在偏僻的小路上时,被一群讨要糖果的小鬼围住了,你急忙丢了一颗糖给他们,结果小鬼们为了分糖打了起来!哈哈哈!我祝你万圣节快乐,不被鬼包围!

23、万圣节夜幕降临,鬼门关打开。友情提醒:出门的朋友早回家,性感的朋友多穿点衣服,漂亮的朋友脸上抹点锅底灰,祝你开心平安吉祥。

24、我不惜错过满汉全席,一路狂奔,飞越佛跳墙,跨过堵满烧鹅的大街,义无反顾的奔向你,为你送来11月1日万圣节大南瓜般满满的祝福!

25、我在万圣节把你的手机号码给了鬼神主管,他说以后必保你事业如日中天,恋人亲密无间,薪水上万成千,快乐无际无边,烦恼渺如云烟,逍遥胜似神仙!

26、万圣节前夜通知:为了响应鬼王的号召,请神不知鬼不觉的叫上你身边的开心鬼、胆小鬼、小气鬼、倒霉鬼、机灵鬼、淘气鬼、讨厌鬼、冒失鬼一同狂欢吧!

27、万圣节前夜趣味调查,收到短信高兴的是开心鬼,看完删除的是讨厌鬼,保存收藏的是贪心鬼,不回信息的是小气鬼,转发出去的是鬼王,你属于哪类?

28、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你长得好,身材好,人品也不错,简直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当然这些都是鬼话,只因万圣节到了,只为博你一笑,只愿万圣节快乐!

29、一盏南瓜灯,闪耀万圣节。点亮黑暗夜,愿你暖心房。一把魔法帚,神奇大变身。扫荡坎坷路,助你上青云。平安多喜乐,幸福长安宁。

30、万圣节追女仔终极秘笈:她不理你时要做“吊靴鬼”,她心情坏时要当“开心鬼”,跟她约会别做“吝啬鬼”,直到她见你就叫“衰鬼”,祝万圣节快乐!

31、万圣节祝你上班遇到饿鬼,下班撞上醉鬼,身边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万圣节快乐!还祝你长得更像大魔鬼!万圣节快乐!

33、我把问候放在风中,不小心吹丢了。我把祝福放在云里,不小心冲走了。今天我把祝福让小鬼带给你,半夜你的窗户会打开,它会趴在你的耳边说:万圣节快乐。

33、我把你的鬼脸雕在萝卜灯上,把烦恼都吓走了;我把你的笑脸刻在南瓜灯上,连忧愁都吓跑了。现谨代表德鲁伊特万圣节面具生产商宣布:你的肖像已被征用!

34、阴森的古堡,屋顶挂着下弦月,寒鸟凄厉的哀叫撕破夜空,蝙蝠幽灵般的惊飞而去,我飘出古堡,该送给你祝福了,今晚是万圣节,记得,等我。

35、因为你有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笑容,我总是为你神魂颠倒,魂牵梦萦,魂不守舍,这不我又神不知鬼不觉的,鬼使神差的给你发了一条短信,祝你万圣节快乐。

推荐第5篇:火把节和驱鬼节

火把节的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来源传说: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火把节的庆祝方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在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藏族驱鬼节

驱鬼节的介绍:

驱鬼节是藏族的节日,在每年的藏历12月29日举行,拉萨的布达拉宫就举行这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动,各个寺庙也会举行这样类似的活动,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得驱鬼消灾,才能使一年当中平安吉祥。 这一天,各地寺庙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扫净灰尘,将房屋布置一新。人们认为新年将到,一些妖魔赃物必须清除,以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驱鬼节的来源:

藏历12月29日是驱鬼节,驱鬼藏语为“郭多”、“古多”,因此驱鬼节又叫“郭多”节。藏族人民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必须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

驱鬼节的庆祝方式:

这一天,要在布达拉宫及墨茹礼仓举行跳神会,在鲁鼓广场施食送鬼,各夺庙要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在初夜时,每家每户手持火把、呼叫着驱鬼。在大门以外,要把剩下的面疙瘩粥倒掉施食,好让一年的鬼怪快走。同时,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清除一年来的垃圾污秽。

藏族人认为新年即将来临,得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我们把青稞杆捆成十字形,放在盆子里,每人紧捏一块糌粑在自己身上有病疼的地方擦一下,祈求远离病痛,然后把青稞杆和糌粑都扔到盆子或盒子里。用点燃的青稞杆在屋子里转一圈,把鬼都赶出门,跟着点起的鞭炮把青稞杆和糌粑一起拿到路口扔进火堆里,以示驱鬼。

驱过鬼,大伙一起到小昭寺附近的一位阿佳啦家里吃古突。“古”是九的意思,“突”是粥的意思,所以也称为腊九粥或九粥饭。古突要把很多象征物放进小面团里,混着其他面疙瘩一起煮。各种象征物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不论谁吃到了都要吐出来,引得全部人大笑。

推荐第6篇:“鬼节”祭祀活动的通知

XX办事处关于

做好“鬼节”期间文明祭祀活动的通知各村、社区: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又称为“鬼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之一,民众在这一天多是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因此这也是民众展开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参加祭祀的人员大多利用烧纸的方式来纪念家人,但是这样存在着火灾的安全隐患,甚至有更多未知的不安全隐患。在“鬼节”期间加强对文明祭祀宣传,加强对祭祀方式的管理,对于推进殡葬改革,维护社会安全,保障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现将鬼节期间殡葬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村、社区以“文明祭祀、平安祭祀”为主题,通过板报、广播、发放宣传单、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人们用文明安全的方式来祭祀已故的亲人,鲜花可以代替焚烧纸钱,更文明更环保的去祭祀亲人。继续倡导社区“公祭堂”、“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等方式,引导人们接收新的方式来文明祭祀,广泛深入地宣传殡葬改革方针政策,宣传厚养薄葬、科学文明的祭祀方式,大力倡导骨灰撒海、骨灰树葬等文明殡葬做法、实行树葬、草坪葬、花葬等绿色生态葬法,引导群众自觉破除丧葬漏俗,推进全社会的丧葬习俗改革。

二、各村、社区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清做好鬼节期间群众祭祀管理与服务工

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此,要本村、社区成立本次文明群众祭祀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督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本着“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原则,在安全防范、市场整治、便民服务、引导群众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等方面,制定周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以确保群众祭祀安全、文明、有序。

三、各村、社区要将群众祭祀管理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在鬼节前,要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场所的安全防火制度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堵塞漏洞。

“鬼节”期间是群众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切身利益都应该得到刚好的保障,文明祭祀理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艰巨,加大宣传力度对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祭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做好应对鬼节期间群众安全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措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通报情况,如发现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和事故,按程序及时处置并报告街道办事处社保科。

XX办事处

2011年8月10日

推荐第7篇:中国鬼节缘何不敌万圣节?

10月31日,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又让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而过节的主要群体―――都市里的年轻人,虽然大把往外掏银子,但也“不改其乐”。这时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具有同样意义的中国鬼节―――盂兰节。同样的理由、相似的项目,中国本土鬼节像许多其他节日一样,不敌洋鬼,甚至渐渐在日历上消失了身影。这是为什么?从今年的端午节被韩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前不久的中秋节要不要有法定休假日,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开始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媒体上也出现了大量反思的声音:洋节盛行难道仅仅是推行消费主义的商家和崇洋媚外的年轻人合计的一场“阴谋”吗?■ 爱凑热闹其实是中国人的民族性爱凑热闹几乎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传统节日中除了宗教含义外,本来也有很多民众可以参与的活动,来满足人们对“热闹”的渴望。看过电视剧《大明宫词》的人一定还记得,太平公主初遇自己未来驸马时的情景:幼小的她和女伴走散了。在长安拥挤的街道上,她拽下了自己头上的面具,四处寻找,逢人就问。当她胡乱拉下一个男子的面具时,一张优雅的面孔蓦然出现,她未来的人生画卷就此展开……这段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唐朝的“鬼节”―――中元节,也就是盂兰节。当时,除了祭拜之外,还有丰富的民间活动。像灯会、放焰口、放河灯等等。直到现在,台湾还保留着这种习俗。他们的主要活动有放水灯、普度和抢孤。放水灯总是被赋予很多浪漫色彩。最初,它是用来通告水府幽魂(溺毙的鬼)来享用祭品。水灯分为水灯头、水灯排两种。水灯头分为圆形灯笼和纸厝(房屋状的水灯)两种。水灯排是用木材扎成木筏上面再悬放灯笼。把水灯放入水中,相传水灯流得越快,该字姓人家当年运气愈好。而另一种活动“抢孤”现在在港台已经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活动。原来,在普度的广场上会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所以清朝下令停办。民国八十一年宜兰头城再度举办此活动,仍延袭旧制,架高近四层楼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盏食物和纯金牌。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在著名的动画《麦兜故事》中“抢包山”的情节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现在每年我们还能看到香港政府在盂兰节期间发布的通告,广而告之民众注意财物和环境卫生等。可见传统鬼节在港台因为有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作支撑,仍然受到民众的喜爱。■ 规避迷信,还是适应人们新的生活需求?由于规避迷信,或是适应人们新的生活需求,很多活动不再举办。而洋节恰好“钻”了这个空子。很多古老的节日在最初发生的时候基本都是由于敬畏鬼神,祈求现世幸福平安之意。因此很多仪式也含有祭祀、礼拜功能。像春节的放鞭炮为了驱鬼,端午节吃粽子为了驱赶河中鱼虾、保护屈原身体等含义。而在今天,很多节日的迷信色彩已经随着社会变革而失去了理论依据。原有的仪式只要被视为单纯的活动,本来是可能因为中国人爱凑热闹的“习性”而流传下来的。■ 国内传统节日只剩下“吃”?但是,目前国内的传统节日能够保留下来的似乎只剩了“吃”。除了那些重大节日中的活动,像耍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等还能进行外,其他的都湮灭了。没有了民众可以参与的活动,节日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形形色色的洋节正是用多样的活动占据了这个时间差。就拿刚过去的万圣节来说,必胜客等商家早在一周之前已经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各大商场超市也有很多促销活动。在洋节里,人们之所以敢于“庆祝”、敢于兴高采烈地搞活动,也正是因为它是舶来品。即使背后含有宗教意义,在异域文化的土壤里,也仅以时尚符号的面孔出现,不容易在本土生根发芽。所以,洋节流行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全是商家营销的“功劳”。■ 出路:找出比在家吃喝更多的花样当然,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风尚。中国的传统节日要求人们回家团聚,重视亲情。但是当下的年轻人更喜欢洋节也是因为能够外出活动,而不必留在家里。毕竟年轻人更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而守在家中也确实除了吃喝没有更多的花样。在传统节日形式单调的影响下,年轻人当然会更青睐热闹多变的洋节。鬼节,说到底只不过是个“由头儿”,是个名目,玩出花样来才是真实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节不敌洋“鬼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荐第8篇:《男生日记·鬼节》读后感(材料)

《男生日记·鬼节》读后感

德清县实验学校五年级 忻然

我是男生,当然喜欢《男生日记》。主人公吴缅是位学习好,有责任心的优秀男生,书中有《燃眉之急》、《同舟共济》、《两个男人》等故事,都很打动我,其中最打动我的是《鬼节》这个故事。

内容讲的是城市里过起了鬼节,鬼节对于吴缅的外婆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外公去逝了。那天晚饭后,外婆拿出一套纸衣,放在火中,奇怪的是,衣服在火中没有烧起来,没有风,却自己跑了,吴缅去追纸衣。这时,吴缅看见了外公,正对他笑呢,外公好像复活了一样,他冲过去,却只有一面墙。他把事情告诉了家人,语惊四座。这个故事虽然有一点奇幻,甚至有点虚无,但仔细想想却是满满的爱。

\"纸衣突然从视线消失了,我看见外公迎面向我走来,穿着像纸衣那样的白色衬衫。我向外公跑过去,可手触到的是又硬又冷的墙壁,难道外公已破墙而过?\"文中的这段话特别打动我,吴缅思念外公,无法接受外公的离去,所以才出现幻觉。可现在,只有一个灵框,一张外公生前的照片和几根燃尽的蜡烛。吴缅失去了外公,如同从身上割下一块肉一样,疼痛难忍……每逢鬼节倍思亲!

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对自己的长辈不尊敬,说话的语气凶巴巴的,\"你你你,我要这个\",\"你你你,我要那个\",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如果不同意,就赖皮哭闹,把他们跟吴缅比,是不是太惭愧了呢?前两天遇到一件事,一个

七、八岁的男孩和他的奶奶从超市出来,刚走了十几米路,男孩就蹲下来不走了,说\"我累了,走不动了。\"奶奶放下手里的东西跟他说:\"坚持一下,十分钟就走到家了。\"男孩说:\"天太热了,我不走了,你快背我吧!\"奶奶又劝了一些话,可是男孩就是不听劝,没办法,奶奶只好蹲下年迈的身体,背起了他。

看到这一幕,我真替男孩感到羞愧,他不想累,可他有没有想过背他的奶奶会更累呢?他与吴缅的对比是多么强烈啊!想到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警示我们,不要等到爱我们的人离开我们时,才发现要去爱他们。

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谢《男生日记》,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有了很多感悟,并改正了很多缺点。《鬼节》提醒我要更加尊敬长辈,并且要有感恩之心。

推荐第9篇:二年级中元节日记150字鬼节祭祖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二年级中元节日记150

字:鬼节祭祖

祭祖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动一般在旧历七月底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区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祖先灵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推荐第10篇:万圣节鬼节超惊悚祝福语

祝万圣节的夜晚,你和你的朋友们,过得失声尖叫起鸡皮,过得死人活人一起吓一跳。万圣节快乐!

风吹过街上的落叶,迎来一群步伐轻盈的小鬼,让我们在今夜群魔乱舞、鬼话连篇吧!万圣节快乐!

我好饿啊,我已经3天没吃东西了,我已下定决心,万圣节的晚上无论如何都要到你家去饱餐一顿,问我是谁?呵呵--吸血鬼!

阴森的城堡,屋顶挂着下弦月,蝙蝠振翅划破黑夜…,此时门铃巨响,不要怕,准备好你的糖果,否则小心小孩子半夜来捣蛋喔!

别再难过了,你看有人在笑话你呢,他就站在窗户外面,出门让他进来吧,他会哄你开心的,要问我他是谁?鬼才会告诉你,万圣节快乐。

走出家门,向右拐再向左拐,向东走再向南走,向北跑再向西跑,停留一分钟,向天空许个心愿你一定会实现,因为今天是万圣节,鬼才会保佑你。

日日笙歌,那是君主国王,天天玩乐,那是地痞流氓,整日辛苦奔忙,也该享受天堂,虽然不是鬼王,万圣节也要出来疯狂。

三月八日是妇女的节日,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节日,我们也得找个自己的节日吧,就是今天鬼的节日,万圣节快乐。

哥们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不是我的生日,也不是她的生日,更不是革命领导的生日,今天是鬼的节日。万圣节快乐。

白天开会,工作太累,晚上不睡,疲劳加倍,狂欢装鬼,千杯不醉。万圣节快乐。

白天活见鬼,晚上到处都是鬼,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鬼呢,因为今天是万圣节嘛,让我们一起装鬼吧,开心的狂欢一夜。

万圣节快乐!只要你把这条短信转发给十个好友你将会免费得到万圣节超级鬼王的深情祝福,祝你有一个狂欢的夜晚。

大鬼因为寂寞而流浪,小鬼因为孤单而哭泣,万圣节的夜晚不应该有太多孤单的灵魂,所以送个问候给你,一起狂欢吧。

万圣节外出最好互叫绰号。以免被“那个”呼唤,被呼唤千万别回头,当没听到。不要拍别人头及肩。否则很容易被上身。

送你一份礼物:第一件:吉祥护身符!第二件:照妖降魔镜!第三件:除鬼斩怪剑!祝你万圣节平安又快乐! 最近流行一种代号为“万圣节快乐”的手机病毒,如果您不幸收到含有此类字符的短信,请马上扔掉手机,以免感染。万圣节快乐!

万圣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饿鬼,下班撞上醉鬼,身边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万圣节快乐!还祝你长得更象大魔鬼!

听说今天是鬼节啊,大街上群魔乱舞,记得早早回家,进屋把门拴好,半夜不要乱跑,到点准时上床,睡前给我短信!万圣节快乐!

第11篇:西方礼仪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礼节,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出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三、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五、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六、中国人见面客套时喜欢问去哪,吃饭了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西方人对此感到很怪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西方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

七、如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八、中国人通常会在女官员、女企业家、女学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却不理会女翻译、女导游、女陪同、女记者等。而西方人对此一视同仁。

九、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传媒总结出国人的种种陋习:电话多、屎尿多,常常在公开场合训斥下属,男秘书给自己上级揉肩膀等。为此《国际先驱报》曾于2007年9月24日载文“中国人国际会议‘七宗罪’成西方媒体嘲讽性花絮”。正式的公务场合或宴会上,遵守礼仪是自身良好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一同参加宴会的人的尊重。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的礼仪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人常常强调群体主义,有种卑己尊人的观念在其中,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中国人在整体上是属于非宗教的,自古信奉皇权至上,而在西方,大多信奉基督教。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所以导致中西方礼仪出现差异。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

中西方餐饮差异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长为尊,为先,以臣、子、妻、幼为卑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则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由于反对侵略。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了-----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进餐礼仪的差异。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如: 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食物时,不要用叉子插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块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或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分成小块再抹。

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为贵。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头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要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鱼肉。要切一块吃一块,切不能切得过大或将肉都切成片。

6.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势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睦和,国人团结。而西方人一坐到桌上便是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时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中国人一般遵循“贬几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实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未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代替代。

7.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而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有的人甚至放下筷子就开始聊手机,且有些人还不太在意时间的长,一聊甚至超过半小时。 8.对酒的饮用。西餐桌上最后一道菜往往是酒,如波尔图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就往往是倒在右手边的杯子里,然后再把瓶子传给你旁边的人。这是女客会起身去客厅,留下男士多喝一会儿酒,吸烟和交谈。当女士们起身时,男士们也应起立,表示尊重,当女士们离开后回座。不久男士们也应该到客厅和女士们在一起。中国,酒却成了第一道菜,甚至有的人从开始就喝到最后,而主人也必须不断地给客人倒酒也表示热情,有的甚至来一个“不醉不归”“不醉不罢休”的目的。西餐桌上的人们酒由你自己定,喝多少倒多少,主人也充分尊重你的选择。

在此,中国的特色吃法—火锅。也是一种渊源流传的东方文化。涮羊肉以及与之相关似的四川麻辣火锅,广东海鲜火锅之所以广泛受人喜爱,一在其鲜嫩热,吃起来自在,二来它把烹调的主要部分移到了餐桌上,让人们边吃便体验这趣味的烹调。吃火锅时大家各抒己见,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心与心的相融相通,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又离不开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中国人的食物以植物为主菜,这就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节省时间,且营养好。所以他们吃饭讲究低声细语,用餐时也很讲究营养的平衡。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如:中国,吃的形式后面蕴藏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及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菜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饮食的美性追求虽然压倒了理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反映,而生活习惯的形成又不是短时间内可得到了。它其实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所以,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一个部分。

中美餐桌礼仪刍议

摘要: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餐桌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美国;餐桌礼仪;比较 一中国餐桌礼仪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人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只是满足基本生理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礼仪。

二、美国餐桌礼仪

美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美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儿童的餐桌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3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三、中美餐桌礼仪对比

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并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餐桌礼仪。 (一)座次安排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人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美国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人坐原则是客人先人坐,长者先于年轻人人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人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人坐。

(二)上菜顺序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那么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呢?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有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5]这些程序不仅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一冷菜一汤斗海鲜一主菜一甜点心一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三)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时,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倒人胃口;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6.牙签。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可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人口,也不要

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

用来扎取食物。在美国餐桌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也可用英美式,即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美国较偏好后者,但也接受法式方式。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动。用完刀叉后,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用完餐盘后,不应往外推,将其留在原处便可。有一个例外是当沙拉和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的刀叉是放在最靠近餐盘的位置,也就是主菜刀的内侧,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的刀叉的左方。主菜叉子的位置在餐盘的左方,而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如果没有沙拉盘上桌,那么沙拉用的刀叉会和沙拉一起上桌。还有一个例外是,吃蚝(Oyster)所用的叉子放在餐盘右方,也就是餐具的最外侧,汤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面的用于喝汤,介于刀和汤匙之间的小匙,则是用于吃甜点(Deert)的,而甜点又是放在餐盘的最左方。但平常为避免混淆,一般会把吃甜点所需的餐具置于餐盘的上方,以示区别。喝汤时应该是由碗盘外缘舀至内侧,喝完后汤匙不可留在碗中,应放在碟子上。如果喝汤所用是深盘,就应将汤匙放在深盘中,汤匙柄朝右。在喝茶或喝咖啡时,用完调匙后应放在碟子上,直接拿起咖啡杯就口,而不是以调匙舀用。喝酒时则应拿高脚杯的杯脚,而不是杯身,因为如果喝的是白酒或香槟,可长保其冷却,如果喝的是红酒或其它就,则可欣赏酒色。 (四)停菜方法

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席。在美国餐桌上,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又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

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又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虽说将刀与又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 (五)肢体动作和语言的意义

在中国,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小孩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以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有筷子敲打碗盆。这种解释比较容易接受。事实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古时候有所谓“蛊毒”之说,相传蝈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取百虫放入瓮中,经年打开看时,必有一虫将别的虫都食尽,这虫就叫蛊的。古人因此将毒害人而令人不自知,称为蛊毒。在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为使蛊起作用,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因此,用筷子敲打碗盆就成了饮食中的大不敬。Ⅲ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在美国,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不允许替他人取菜,不允许吸烟,不允许向别人劝酒,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用餐时不应将手肘镇在桌子上妨碍他人进餐,而且也不美观,更不可晃动椅子发出怪声。当口中有食物时,不可喝水、喝汤或讲话,如果不小心犯了此错,应说“Excuseme”,待食物吞下后,再继续话题o[43进餐时应尽量参与话题,不要保持沉默或只与邻座讲话,而忽略其它宾客。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喜欢,可以只取一些或根本不拿,婉转地想女主人解释。进餐期间如果咳嗽,应以餐巾捂住,并致歉。但如果太严重,则不妨先离座,等缓和后再返回座位。在餐桌上也不可用牙签剔牙,最好能等到宴毕后到洗手间用牙签取出。女士也不可在餐桌上补妆。有事须先行离席,应向在场的人致意。由于个人在餐桌上用餐的仪态确实会对别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影响,因此父母自孩子进入青少年后,就应该拨出足够的时间在餐桌上陪伴孩子,以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综上所述,中美餐桌礼仪有不少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了解西方餐桌礼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在国外生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在餐桌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因此,学习和研究餐桌礼仪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任务,也成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

第12篇:西方行政管理

一、填空题

1、政治制度与国体相适应,既表现了()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的基本原则。

2、在国家形式方面,实行议会制君主制的最典型国家是()和()

3、政党的基本特征是反映一定阶级和阶层的()

4、司法独立原则包括司法机关地位独立,()和()

5、西方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常任又叫做(),指公务员一经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后,若没有重大责任过失,不得被免职

6、利益集团具有多样化特征,它包括经济类型集团,()利益集团和()利益集团等

7、国家结构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8、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现代政党,最早建立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最早的两大政党为()()

9、当代西方国家元首的主要形式有()()、无国家元首或国家元首不明确

10、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主要包括()()和司法行政机关

11、政府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政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泛指()的所有机关,狭义政府指国家权力机关中的()

二、名词解释

1、宪法

2、弹劾

3、文官制度

4、竞选

5、政党

6、人民代表制

7、国家元首

8、普遍选举原则

三、简答

1、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西方国家政党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3、总统制政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简述西方国家司法民主原则的主要内容

5、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原则

6、当代西方国家代议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7、简述俄罗斯“超级总统制”政府体制的特点

8、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如何看待和评价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扩大问题

2、如何看待西方法治主义原则确立的意义

第13篇: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5个) 1.轴心时代: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2.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封建的核心内容是:对少数群体分封特权,并统治大多数人,如王公贵族或希腊的公民。封建社会的特征是:物权统治一切。而皇权帝国主义的人权却又高于物权,它是由皇权支配物权的。因此与封建主义相对的是皇权帝国主义。

2封建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凡是建立在价值基础之上并以此得到公共舆论承认的即为合法。”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政治事物所具有的的被公众普遍认可、承认、信任和尊重的客观属性。 韦伯对于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具有一定影响。他根据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认同的依据,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治统治和法理型的政治统治。

3统治者如何确保统治的合法性

合法性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认可的基础上,这种认可可以是神秘的或是世俗的力量。对合法性基础的认识最经典的是马克思·韦伯的概括,他将之分为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 传统型:合法性来自于传统的神圣性和传统受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 * 法理型:合法性来自于法律制度和统治者指令权力

* 魅力型:来自于英雄化的非凡个人以及他所默示和创建的制度的神圣性

韦伯认为以上类型都是理想类型,历史上的合法性形式都是这三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混合。 在当代国家中,合法性更加依赖于政治权力的有效性,这也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包括了政府能否有效的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经济能有持续发展。这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政策能力。

4.东晋门阀制度

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 士族制度的盛行,依赖于统治阶级颁行的各项法令。法令的出台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东晋的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为维护这种制度,东晋南朝时,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

5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也叫英雄时代,是希腊氏族制度解体的时代,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形成于此时的“荷马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3世纪末期亚该亚人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故事及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历经十年胜利后历尽坎坷最终重归故里的故事,史诗所歌咏的虽然是属于迈锡尼文明时代的遗闻,但却反映了当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制度。铁器开始使用,土地仍为公有,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初步发展,已出现氏族贵族和为数不多的奴隶,失地的农民常沦为雇工,由氏族或大氏族结成部落,进而结成部落联盟,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是军事首长、议事会和成年男子组成的人民大会,公元前八世纪进入阶级社会,相继建立了希腊诸城市国家(城邦),荷马时代告终。 6希腊世界(p15)

7胡格诺战争

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简答题(3个):简述+评论(分条作答) 1.关于柏克的政治思想:(p359)

柏克思想的核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强调经验即人类理性的对立物,避免蹈入形而上学;第二,强调传统即上帝意志的中介物,避免蹈入怀疑主义。因此,保守主义的本质也包括这两个方面:既破除理性的权威、保护个人自由,又树立上帝的权威,维持社会秩序。在整场法国大革命中,伯克成为英国最早而又最突出的法国大革命批判者,他认为大革命已经演变为一场颠覆传统和正当权威的暴力叛乱,而非追求代议、宪法民主的改革运动,他批评大革命是企图切断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实验,也因此沦为一场大灾难。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p27)

3.哲学家的治国思想(p41)

4.哲学家治国思想与儒家圣王理想:

简单介绍下哲学家治国思想和儒家圣王理想

“圣王”是“内圣外王”的简称。大学之道”的实质内涵就是圣王之道。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被视为是关于“内圣外王”的经典解释。

从理论和历史两个角度对儒家圣王观进行反思,兼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比较。

第一,人性问题。圣人与凡人都有相同的人性,其间并没有任何等级或质的不同。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其基本内涵即哲学家做统治者,或统治者爱上哲学而成为哲学家。相对于儒家圣王观,柏拉图的哲学王侧重“智慧”(哲学),而不强调“人伦”。柏拉图哲学王产生的人性论基础较之先秦儒家,它还是带有一种较强的等级意味。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问题。尽管实际上不能做到,但并不妨碍理论上的可能性,尽管从理论上说,哲学家成为哲学王是可能的。但在现实条件下、哲学王又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名实问题。理解儒家“圣王”,可以说是名实一致的。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哲学王”,可以说是名实一致的。

第四,条件问题。由圣人转为圣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是因为它欠缺一种现实的、可靠的制度保证。柏拉图很注重为他的哲学王理想设计了一套制度,以保证哲学家能够成为哲学王。尽管这种制度并非事实,不过是一种人为的设计,而且也未能落实,但它毕竟表明了柏拉图意识到第

五、传承问题。必须用制度来实现或保障他的理想。儒家未能制定一种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王位传承问题。治理城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接班人。 第六,历史影响。“圣王”与“哲学王”实质上都属于人治范畴,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治。圣工”在先秦时期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都与“人治”和“民本”思想紧密相连,而“哲学王”严格说来只是柏拉图个人的政治信念, 圣王”与“哲学王”的不同历史影响还表现在,“圣王”的伦理意味非常浓厚,再加土中国产,`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使得政治与伦理、政治权威与宗法权威有机地在一起,导致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 而“哲学王”的伦理意味则比较清淡。

“圣王”与“哲学王”尽管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但可以得到一种“变相”的实现。 不管是“圣王”还是“哲学王”,实质上都包含了两个基本方面,即“内圣”与“外王”。这两方面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结合,但在实践中总是结合不好,造成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

异:哲学家变成王,王变成哲学家。圣变成王,圣辅佐王。

对于学习的态度:一个强烈,一个温和

在哲学家和军人中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实行共餐制 同:强调秩序,整体主义视角

哲学家的绝对权威,维护社会分工制度

5.区分政体的标准(p55)

亚里士多德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政权的宗旨与统治者人数的多少 正宗类型: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温良民主制) 变态类型: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极端民主制)

政体之所以会分成若干不同类型的原因,在于每一城邦都是由若干不同部分组成的。

6洛克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的异同(p211)

人们订立契约时让渡的是他们的全部权利和权力(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除外); 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因而不受契约的约束(区别于“政府契约”);他的权利和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专制国家、君主政体)。

但是,霍布斯又认为,人们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命而抵抗他人侵害的权利和权力是不能放弃的。他把契约看作是“权利的相互转让”,并认为人们转让或放弃他们的权利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这是人们立约的宗旨。

因此,主权者虽然不受契约内容的限制,但要受契约宗旨的限制。霍布斯要求人们交出的实际上是人们运用一切手段惩罚、伤害他人的权利和权力,其目的是实现个人自我保存

7社会分工论与四民社会(士农工商)(p48) 同:秩序、政体主义视角

异:学习的态度,一个强烈,一个温和

论述题(2选1):分点作答 1人治与法治

从字义上讲很简单:人治就是由掌权者个人的意志来治理国家,法治就是用国家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人治和法治统一”的观点的核心是将人视为治的关键,这种观点并不否定法律的严肃性,但反对将法治实体化、本体化。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没有无人治的法治,也没有无法治的人治。资产阶级厉行法治,但并不排斥人治。“法”和“人”是互动关系,“法”是阶级意志的体现,又是以体现阶级意志的代表人物去实施的,因此,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外在的“法治文明”。法的统治和人的统治并不矛盾,两者的互动才构成了一定的秩序。任何社会,只要保证一定的秩序,就必须坚持人治和法治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不在于统治方式,而在于统治内容,即“法”体现什么人的意志,由什么人去统治。社会主义社会同样需要“人治”,“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的人治,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的任贤使能。”“这样的人治同必然造成个人专断的封建人治以及实行金融寡头政治的资产阶级人治,显然是有本质区别的。”“法治和人治则不能直接构成对立面,因为法治的实行不能离开人的作用。

法家虽然极端强调法,但法家之法归根到底是工具,是体现统治者威严与权势的武器,是道德虚无主义的表现。儒家强调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人而不是法。法律很重要,但毕竟是人制定的,人为法之本,即使有了良法也还得靠人来掌握和执行,否则只是一纸空文。其次,世事复杂并且变化无常,法律不能概括无遗,法是静止的,不可能随机应变,因此必须仰仗人灵活运用。 在这场争论中还涉及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倡导的“贤人政治”。学者们引用柏拉图的贤人政治来说明“人治”并不一定是以言代法的专制主义,但柏拉图所谓的贤人政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理论见解,并不成体系也难以实施,并不能和正统的治国之道相提并论,用它来说明人治与法治统一并不能令人信服。“人治与法治统一”的观点并不否定法治。

江泽民提出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为法治提供了方向。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的、抽象的法治,而是和道德、和中国现实和传统治国之道结合在一起的法治。

2自私与无私

3如何看待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非道德属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属性对道德属性的取缔,统治权术对道德底线的突破。他认为,政治追求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为了政治的追求目的的实现,人们可以放弃道德,甚至可以违背道德。作为具体的统治权术,也应该服从于政治需要,而非道德的需要。政治这种“祛道德观”的主观张扬,使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具有了明确的非道德属性。马基雅维利的“祛道德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他的人之“恶性说”。在治理国家中,马基雅维利推崇依靠军队和法律。 在马基雅维利的世界里,如果仅仅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是万万行不通的,国家的根本利益是统治权的问题。他将道德转移到了权力上,道德是政治实现目标的手段,手段是为了目的服务的虽然人们有很多的美德如善良、诚实、慷慨,但是如果仅仅用这种的品性来治理国家只会让国家无法抵御外来的入侵,毕竟战争是残酷的。他认为,要依靠并且只能依靠军队和法律,并提出了君主应该将战争和军事做为他行为的最高指南。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治与道德密不可分,政治具有道德的意蕴,道德是政治性的道德。政治失德,会使社会失去安宁,国家产生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是政治伦理架构的认识论基础。

道德与政治的出现,都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利益关系的维护和协调。当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差别,由于受一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制约而相差不大时,道德完全可以担负起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维护和协调,道德的作用也无需为其他社会的力量所替代, 但是,一旦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一定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大时,道德对现存社会利益关系的维护和协调,便失去了它的社会基础,仅靠道德是完全不足以维护和协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政治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政治与道德在一定的规范内也是可以互通和浸润的。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本质上并不是超然的,它具有政治的制约性,道德是政治性的道德。特别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实践,更显现出道德的政治性特征。相应,政治也无法与道德相脱离。无论是政治意识的内涵,还是政治行为的形式上,政治都具有许多道德的要素。这也就是政治伦理的本源所在,也是政治伦理之所以得以架构的根本。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政治更具有道德的蕴涵。在儒学家们看来, “政治”其实质就是道德之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政治领袖、政府官员的政治行为都具有特殊的道德意义,其个人品格往往成为一种人格典范而影响公众和整个社会。

政治失德,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利益集团与社会民众之间矛盾的尖锐对立与冲突,使社会失去安宁,国家产生动荡;另一方面又容易对社会大众心理和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自私、欺诈、失诚信等等。由此可见,政治无处不与道德相关,政治无时不与道德相连,政治本身蕴涵着道德的内容。

1政治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维护安全、保证国家利益的工具。道德是一种软约束,政治是一种强制,应然上,政治需要道德,实然上,政治道德有着把权力和政治放进笼子,以制度和法制来约束。

2政治不需要道德,政治就是玩弄权术。政治的底线是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3政治需要道德装饰,需要道德资源来论证合法性,尽管现实发展中更多的是权力争夺的尔虞我诈。

4政治必须道德,政治产生的初衷就带有道德化色彩。政治无需道德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有严重后果。纯粹玩弄权术并不会带来权力的维持稳定 5政治是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道德无直接联系

第14篇: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1.善本身Goodne。苏格拉底的论辩是要揭示真理,而最终的真理则在于\"善本身\"。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本身\"、即\"普遍性\"的关注,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对\'完善人格\'的关注,最先产生了普遍性的问题。\"柏拉图所讨论的\"美本身\"、\"马本身\"也是由此而来。如他所说,只能看见\"马\"而看不见\"马本身\",是因为\"只有视力而没有智力\"。\"本身\"并不涉及感官所能把握的感性形式,而正是要摆脱任何感性形式,以获得更纯粹的普遍性。

2.合式的原则贺拉斯所提出的\"古典主义三原则\"之一。\"合式\"(decorum)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即符合主观目的性的和谐。贺拉斯的\"合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要同整体构成\"恰当\"、\"得体\"的对应关系,以保持内在的秩序(internal 词;„„词汇„„因习惯而定,习惯的势力是语言的标准和法令。”

出自贺拉斯的《诗艺》。这代表着贺拉斯强调\"写实原则\"和\"教化原则\"的古典主义文学观。

3.“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他会宁愿做诗人歌颂的英雄,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出自柏拉图《理想国》。这是柏拉图对摹仿性艺术的批评,认为艺术不能表现真理。

4.“宫廷不是作家研究天性的地方。但是如果说富贵荣华和宫廷礼仪把人变成机器,那么作家的任务就在于把这种机器再变成人。真正的女王们可以„„装腔作势地说话,„„作家的女王却必须自自然然地说话。”出自莱辛《汉堡剧评》。他强调一种朴素自然的创作风格,并针对古典主义戏剧提出建立\"市民剧\"的呼唤。

order)和结构的整一(organic unity)。在\"合式\"的问题上,贺拉斯并不排斥艺术的创造和虚构。后世的新古典主义者常常使\"合式的原则\"成为一种僵死的法则,而研究者认为贺拉斯的\"合式\"主要是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节制感\"(sense of restraint)。

3.共时性 Synchronic。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又译\"同时性\",与\"历时性\"相对应。对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是注重语言的结构系统、音义关系,即相对稳定的深层特质。文论中的\"共时性\"意识,后来在20世纪的形式批评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4.\"迷狂\"在英文中译作divine madne,即\"神圣的疯狂\"。柏拉图认为,\"代神说话\"也许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柏拉图关于\"迷狂\"的讨论,既是在\"灵感\"的意义上肯定天才的诗人,其实也是对世俗艺术的一种限定。因为如果没有\"神力凭附\"所导致的\"迷狂\",\"摹仿的诗人\"就没有任何真正的创造;而进入了\"迷狂\"状态,诗人所说的已经不再是世俗之言。由此可以理解柏拉图对世俗艺术的批判及其对诗人灵感的高度评价之间的关联。

5.能指 Signifer。索绪尔提出的基本概念,即: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共同构成。后逐渐成为文论领域的普遍话题。\"能指\"无法被缩减为概念(即\"所指\"),而\"所指\"也并不依附于一种特定的\"能指\"(即一个特定的语音单元)。一个孤立的\"能指\"(比如字典中的一个单词),可以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多义性。反之,一个概念也可以在不同的能指中得到表达,这就是同义词。其联系往往是随意的,从而意义的变易完全是可能的。

6.讽喻批评Allegorical criticism,又译\"寓意批评\",被视为最典型的中世纪批评类型。后来有研究者认为,讽喻批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他所奠定的\"理念论\"及艺术创造的\"灵感说\"当中,已经包含了对于文学寓意的要求,即:要求批评去揭示文学背后所隐喻着的永恒真理甚至信仰的启示。从教父时代开始,讽喻批评始终在中世纪不断地延续,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当属克雷芒、奥利金和但丁。

7.所指Signified。索绪尔提出的基本概念,与\"能指\"相对应,指\"能指\"所指涉的具体事物或者概念。由于\"所指\"既可以指涉具象、又可以指涉抽象,因此就有可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表达象征性的意义(比如并不真实存在的\"龙\"的象征意义)。在20世纪西方的形式批评中,\"所指\"与\"能指\"相对应,\"能指\"是符号的结构层面,\"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层面。 8.或然律和必然律\"或然律\"(Probable)和\"必然律\"(Neceary),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9.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评价普罗提诺的时候,对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作出过一种概括,即:道德主义原则导致艺术评判受制于生活评判的价值标准;形而上学原则导致艺术被视为自然的摹本、\"较低一级的„„摹仿性再现\";审美主义原则又导致\"美在于形式的对称、比例、和谐\"等观念。

1.“你感到他是个诗人,是因为他已经使你暂时成了诗人--成了一个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人。”出自柯尔律治《莎士比亚评论集》。他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荐含着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即通过莎士比亚的心灵转向我们自己的心灵,要求我们参与进去完成其中的意义。这样的隐喻吸收了读者,把读者包容在它自身的过程之中,也就形成了想象的双重参与──得之于想象,也诉之于想象。

2.“我对从事摹仿的诗人奉劝一件事:向生活寻找典型,向习俗汲取言

5.“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出自泰纳《艺术哲学》。这体现了泰纳\"美在于特征\"的思想。

1.试论述布瓦洛新古典主义三原则。

(1)理性的原则。理性的原则即布瓦洛关于\"美即真\"的命题。\"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只有真的才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虚构也不例外\",这一命题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论中遭到了全面的颠覆,但在17-18世纪的欧洲,\"像真性\"或者\"逼真\"的要求的确普遍存在。(2)自然的原则。自然的原则是对\"理性\"之真的进一步解说。\"美\"的创造是通过\"真\"的追求,而\"真\"的也就是\"自然的\"。那么什么是\"自然\"?在布瓦洛的描述中,\"自然\"其实就在于\"人性\",但\"人性\"实际上又被布瓦洛概括为戏剧实践中的几种普遍的性格类型,所以\"摹仿自然\"就变成了\"摹仿古人\",从而又有所谓的\"自然即古典\"--这同贺拉斯将\"摹仿\"转换为\"借鉴\"的思路完全一致。(3)道德的原则。从自然追索到人性和古人的典范,必然涉及诗人的人格修养和作品的道德要求。因此布瓦洛的\"道德原则\",一方面强调\"著名的作品载着古圣的心传„„利用诗向人类心灵灌输\";另一方面主张\"有道德的作家具有无邪的诗品;„„要爱道德,使灵魂得到修养\"等等。(4)新古典主义三原则是紧密关联的,求\"美\"先要求\"真\",求\"真\"便要求\"自然\",对\"真\"而言的\"自然\"体现于\"人性\",\"人性\"的最佳表达则是\"古典\"的作品,而回到对\"古典\"创作的学习和借鉴,也就实现了新古典主义所要追求的道德之美。 2.试论述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理论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这一流派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代表人物是罗曼•雅各布森,一是彼得堡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1916)代表人物有什克罗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和艾亨鲍姆。 主要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构造和游戏,形式主义者不研究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而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的研究。(2)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形式主义者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认为要使人们对熟悉事物的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就要采取陌生化的手段,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人们重新审美的感知原本已经熟悉的事物,尽可能的延长审美感知的过程。(3)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性,文学性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内部规律,要着重研究艺术形式,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既然文学作品可以表现多样化的内容,那么文学性就不在作品的内容而在作品的形式,即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4)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能够科学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按照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方法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以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 影响:(1)俄国形式主义是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反拨的艺术理论上的先锋主义。它从形式角度规定文艺本质,把文艺创作视为一种表现形式,并认为过去把形象思维作为文艺本质,把反映生活看成文艺的主要任务是很不科学的。文艺创作的目的不是给人提供认识,而是提供感受与体验,欣赏文艺的人首先直接得到的是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2)俄国形式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领域,力图解释文学内部构造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它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性、诗性功能等理论概念和原则,极大地丰富西方文学批评理论。(3)俄国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第15篇:西方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含义

政治制度史指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的原则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是指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1、人民主权

2、代议民主

3、分权制衡

4、法治原则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原则

2、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核心

3、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4、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5、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制度运行的基本准则

议行合一是国家机关工作的决定和执行高度协调一致的高度

议行合一和三权分立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国家管理机构的分离。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构,国务院是行政机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构。美国的立法机构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行政机构是联邦政府,司法机构是联邦最高法院

2、国家机构分别拥有一定的处理权,全国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对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决定权;国务院行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行政领导权,经济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军事权;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行使对现行法律、法令的部分解释权和最终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拥有检察权,美国宪法授予立法机构立法权和人是批准权,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倡议权、外交权和军事权等,联邦最高法院享有解释权和司法审查权 不同点:

1、法律地位有异。在中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归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从属于他;从权利结构看,只有一个权利中心----全国人大,另外三个机构是派生的,因此四个机构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美国宪法规定立法,行政、司法既平等又独立,不存在依附和从属关系,也不存在最高权力机构,因此,三机构无权力中心,处于相对独立又相对分散的状态

2、产生渠道不同.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级省级人大选举产生,不由选民选择,属于间接选举,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就行政机构而言,国务院的主要人选由全国人大选举并对人大负责,国家主席是国家之首,经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美国总统通过直接选举(选民投票)和间接选举(选举人团)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与参议院和众议院没有直接联系,再看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由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任命的。

3、授权方式存在差别。议行合一体制反映的是单一授权方式,选民通过一次性投票(五年一届)把管理国家权力授予立法机构,再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选民来说,授权方式是一次完成的;三权分立体制是一种复合授权体制,选民不仅在同一时期授权给不同的对象(总统或者参议院),恰逢两院选举与总统选举同年,而还在不同时期授权,参议员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改选,总统任期四年改选。

4、相互间的活动方式与功能体现不同。议行合一体制,全国人大制约着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而后者无权对全国人大进行相应的和交叉性的制约、管理权与责任主要集中在全国人大,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只有部分的管理权和责任,权利不交叉,各自本身是一个权利主体。据此,可以将议行合一体制这些特征概括为单向式集中制,三权分立体制内行政、司法、立法三机构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地,同时,三机构权力有交叉性。因此,三机构存在着双向或多项的制约,并且,制约是平等地,有互补性的如:总统由选民选举,但在特殊情况下,(叛国),受参议院众议院两院罢免与弹劾,这是立法对行政机关的制约的体现,参众两院定期改选总统无权解散会议,但参众两院任一项议案都要成为法律须由总统签署,这是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约体现,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员批准,受到总统与参议院两大机构的牵制,这是立法和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制约的体现;联邦最高法院行使法律解释权,并对总统行政命令和参众两院议案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机构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制约体现,这样管理权与责任分散于三机构之中,三权分立体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双向(多向)失分散式。

代议制度含义

“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也称代议制(representative system)、代议民主制。代议民主制是与直接民主制相对应的称呼,是近现代国家广泛实行的政治统治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履行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代议制度的形成

代议制度最早形成于被认为是议会之母的英国

代议制度的特征

第一,行使国家权力。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 第三,有一定的任期。第四,通过会议行使权力。 第五,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议会制度概念

议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普遍形式。即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会议作为代议机构,议员享有某种特权,并以一定的形式实行立法和行政分工的制度。它包括议会自身的运行机制、议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议会与地方议会的关系等一套规定和制度。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一起被誉为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

议会制与议会制度关系、区别、联系

议会制与议会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议会制(Parliamentary system)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一种类型,它是与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和委员会制相区别的一种政体形式。它的一般特征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的中心,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则不掌握实际权力,政府的权力来自议会的授予,相当一部分内阁成员同时是议员,政府的执政以获得议会多数支持为条件。因此,议会制也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英国是议会制的发源地,也是议会制的典型。

议会制度、议会制与代议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议会制度与代议制度的关系。议会制度是代议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属于民主的范畴体系。就是按照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民主由两种实现形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也就是代议制,而代议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就是议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次,是议会制度与议会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议会制度是属于民主的范畴体系。它涵盖了所有以议会作为代议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的制度。也可以说是有议会的国家就有议会制度的存在。

议员的产生

西方国家议会议员的产生方式有三种:选举、任命、因特别身份而获得议员资格。

议员的任期

任期是指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议员的任期,是指议员任职的法定期限,不是指一个人担任议员的时间长短。

议员的权利

议员的权利包括职权和特权。职权是指议员作为议会议员所享有的与其职务活动有关的权利。(1)立法提案权(2)讨论和表决权(3)质询权。

议员的特权是指为保障议员形式职权而规定议员享有的一些特殊权利。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议员免受政府或私人的干扰、追害或法律诉讼。议员的特权主要有:(1)言论免责权。(2)人身保户权。(3)生活保障权。

议员的义务

议员的义务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议员不履行应承担义务,就是失职,轻则影响声誉,重则受到惩戒。(1)向选民负责。(2)勤奋工作,遵守法纪。(3)不得从事与议员身份不相容的职业。

议员的作用

1、代表作用

是指议员作为选民代表,应该反映选民的意愿,维护选民的利益。这是一个议员首先应该发挥的作用。

2、立法作用

是指议员通过提出议案,参与讨论和审议、表决等活动决定和影响法律的制定和通过所起的作用。立法是议会的传统的基本职权,立法工作是议员的本质工作。

3、监督作用

是指议员通过行使议会职权,特别是质询、听证、调查、倒阁、弹劾等方式影响政府部门的活动所起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特别行政区和解放军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名、农村每一个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比列于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少数民族应有适当的代表。但是全国人大代表可能因为法定的原因而终止任职资格。具体而言有四种情况:第一,我国宪法规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举单位由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二,人大代表可以依法提出辞职。省级单位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的选举委员会提出辞职;港澳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后辞职予以公告。 第三,全国人大代表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或连续两次未经批准不出席全国人大会议三种情况下丧失代表资格。

第四,人大代表法规定,代表由下列情况之一的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一是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二是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如果上述情况在代表任期内消失后,恢复其执行代表的职务,但如果代表资格已经被终止的除外。

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

现行全国人大代表的法定任期是5年,非常情况下可以延长任期。为了保证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之间的衔接,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1)参加人大各种会议 (2)依法提出议案

30名以上人大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国务院及各部委的质询案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也就说如果按照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987人计算的话应该有300人);五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3)参加审议议案,制度和修改法律 (4)共同决定人事任免和重大问题

①全国人大代表有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③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④改变和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⑤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⑥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⑦决定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 (5)行使询问和质询权

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国务院及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全国人大代表还享有一定的特权:首先,全国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其次,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再次,全国人大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时享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

(1)必须忠诚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2)必须向选民负责。

(3)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1、代表作用

2、立法作用

3、监督作用

西方国家议会的职权

但是总的看来西方国家的议会都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人事权等四种权力。

1、立法权

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立法权是议会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权力,也是议会的传统权力。西方各国对议会立法权的规定不尽相同。

2、财政权

3、监督权。监督权包括质询权、倒阁权、调查权、弹劾权等。其中倒阁权是内阁制国家,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若内阁对议会表示不信任,内阁必须全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调查权,一般指议会为了立法或监督政府的工作,组织专门机构对政府的行为调查的权力。

弹劾权是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和法官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控告和制裁的权力。

4、人事权。它是指议会对国家高级公职人员任免方面的权力。

西方国家议会的议事规则

(一)法定人数规则

(二)会议公开原则

(三)一事不再议原则

指在同一会期内,议会否决的议案不得再行提出。如果对议会的否决由异议,只能在下次会期的会议上重新提出。一事不再议的内涵指的是决议,即一旦作出决议的法案,禁止再次作出决议,防止同一会期内,两个决议不同,后一决议使前一决议无效。不过,不包括下院已通过,遭上院否决,而下院再次审议通过的情况。在同一会期内对同一议案再次决议容易导致议事程序混乱,而且也会降低议会的效率。因此,一事不再议规则成为大部分国家的一种惯例。

(三)议案“三读”规则

是指任何议案都必须经议会三读审议后才能通过。西方各国议案“三读”虽有细微差异,但主要方面相同。 所谓一读,是指在议会全院或议会的某一院将议案分法给议员,并由议长在议院宣布议案的名称和要点。之后,议员有时间研究议案,形成自己的意见。一读的目的是要对议案的一般内容和原则进行辩论,如果获得通过,即进入二读。

二读是宣读议案内容,交给专门委员会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议会再进行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交给专门委员会再进行修改。

然后进入三读,即进行表决。在一院制的议会,议案经过三读通过后,即完成了在议会的立法程序。在两院制的议会,议案在一院三读通过后,要送到另一院按同样的程序进行三读通过。

(一)全国人大的议事规则 全国人大的议事规则主要有: 1.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代表联名等有权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全国人大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在提案人向大会作关于议案的说明后,交由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是否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其他有关审议工作报告、罢免案等事项上的议事程序与议案审议基本一致。

2.全国人大会议召集和表决的法定人数

全国人大会议必须有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才能举行,否则,会议不能举行,即使举行也是无效的。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议案,必须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修改宪法必须由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这样的表决结果才有效。

中西代议制度的主要差异

(一)两种制度的本质特征不同 这一本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实现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最佳形式。 其次,它是调整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工具。 第三,它对于保持资产阶级的长期统治具有助推器的作用。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理想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上创造出来的。

(二)两者的主体身份不同

中国全国人大的主体是全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会的主体是议员。西方国家议员大多数是专职的,只有少数两院制中上议院议员不是专职的。中国全国人大的代表就大多数是非专职的,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部分常委是专职的。

(三)两个机关的结构不同

西方国家议会采用的是一院制或两院制的结构。 中国全国人大采用的结构别具特色。中国全国人大的院制结构既不是两院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院制,突出的特色就是在人大一院制的基础上设立代议机关的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因此,有人称中国全国人大的结构是“复合一院制”或“一院双层”结构。

(四)代议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不同 西方国家议会与其他国家机关,存在着比较规范的、严格的分权和制衡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不存在分权与制衡的问题,双方的关系是单向度的。

(五)代议机关与政党的关系不同 西方国家议会里通常是多党共存的,党与党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密切结合。

中国全国人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共和其他八个民主党派都有全国人大代表,但这些代表不是由党派产生的;他们在全国人大的活动也不是按党派来开展的。

中国人大制度的完善途径

(一)提高代表的素质与执政能力 代表素质的提高和执政能力的增强,既有代表自身的学习和培养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好代表的入口。

一要强调代表结构。

二要改善代表的选举办法。

三要强化代表与选举单位的联系,真正接受选民的监督。

(二)加强和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是全国人大建设的重点。

其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行专制代表制。

其二,适当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模,增加其代表基础。 其三,延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期。

(三)健全专门委员会体制

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在立法和审议议案方面,在监督“一府两院”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应有作用,必须健全专门委员会体制。 第一,在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专门委员会的数量。 第二,扩大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第三,加强专门委员会的监督功能。

第四,加强专门委员会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四)加强财政审议权力的运用

第一,制定合理的审议程序,细化审议过程。 第二,重大财政收支项目应单独立项审议。 第三,严格决算审议程序。

82宪法与54宪法国家元首制度比较

新的国家主席制度较之于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制有不少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一,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并有权提名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的人选(由全国人大决定)。现行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而没有规定国家主席统率武装力量。也就是,设置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取消了国防委员会,国家主席不再统领全国武装力量,不再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削减军权);

其二,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在必要的时候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并担任最高国务会议主席。现行宪法则取消了国家主席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的规定。也就是,政府工作(行政工作)集中归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不再保留最高国务会议的形式,国家主席不再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和担任最高国务会议主席。(削减了行政权);

其三,根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国家主席(及副主席)还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1982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不再作此规定。也就是,国家主席不再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

其次,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的填补办法更加完备。1954年宪法只规定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而对副主席缺位及主席、副主席都缺位应当怎么办未作规定。现行宪法则弥补了这些不足。 最后,现行宪法对国家主席的任期和连任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每届任期为5年,可以连选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而1954年宪法仅规定任期为4年,能否连选连任未予规定。

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内阁制政府又称为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

现在的内阁制国家大概有:英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北欧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土耳其、大部份前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波罗的海三国和牙买加等。

内阁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

1、强调议会至上

2、内阁组成独特

3、国家元首“虚位”

4、内阁总揽行政权力

5、政府对议会负责

总统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

1.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

在总统制政府制度之下,总统完全独立于议会之外。这种独立性具体表现为:①总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不由议会产生;②总统的权力由宪法明文规定,而不是由议会授予;③总统的任期由宪法规定,而不受议会信任与否的影响。即使总统有严重违宪行为,国会(议会)也只能提出弹劾,无权罢免总统。

2.总统一人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在实行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种元首是实权元首。 总统本人是内阁首脑,独揽行政大权,统帅全国武装力量。

3.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

在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政府与国会是完全分离的。①政府成员不得同时兼议会议员,②不能参加议会立法的辩论和表决,③在形式上不能向议会提出法律案或预算案。

4.政府成员与总统是僚属关系

在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政府成员一般由总统任免,由总统领导并向总统汇报工作。政府成员服从总统的决策,总统随时可以解除他们的职务。

5.政府不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在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政府不对议会负连带责任,政府成员只对总统负政治上的责任,总统只对选民负政治上的责任。

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

1、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总统和总理) 在半总统制政府制度下,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即经全民投票产生的总统和经总统任命产生的总理。总统与总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大政方针,后者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2、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

在实行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国家,由总理、国务部长、部长、国务秘书等组成的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总统)提出政府总辞职。就这一点而言,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具有内阁制政府制度的特点。

3、总统掌握实际的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在半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对任何机关负责。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外交决策、统领军队等权力。同时,总统直接掌握行政大权:可以无须经议会同意而自行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副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可以相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并将此项法案提交公民复决。此外,总统还有权解散议会。

内阁制政府利弊分析

内阁制政府的优点:首先,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密切合作是内阁制政府有别于总统制政府的一大优点。其次,内阁制政府直接对议会、间接对人民负责。再次,内阁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关于内阁制的弊端,西方学者认为,内阁制实际上是一种把立法与行政职务合而为一的制度,与其说议会控制内阁,倒不如说内阁控制议会,内阁实际上集立法与行政大权于一身,可谓权力至高无上。

其次,内阁制政府深受政党操纵。内阁制政府实质上实行的是政党政治。

再次,内阁制政府除英国外,多数为多党联合执政,这样的内阁稳定性不如总统制和一党执政的内阁制政府。

(二)总统制政府利弊分析

总统制政府最独特的特征是实行分权与制衡,这是其政治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分权与制衡的目的在于防止个人高度集权,独断专行,对权力实施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权力。在这一原则下,国会拥有立法,总统拥有行政权,法院拥有司法权。它们各自独立,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控制整个政权,而每个部门又都拥有足以制约其他两个部门的权力。国会、总统和法院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政府就在这种相互制约中保持正常的运作和平衡。 总统制的主要弊端是:首先,总统的权力过大,总统对选民负责实际上是无法实行的。其次,分权制衡对于防止个人专断和滥用权力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万能的,总统可以利用宪法的漏洞,对国会进行反制约。 再次,国会与政府为了互相制约,起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国会与行政机构重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由于缺乏中间连接的渠道,国会与政府时常发生冲突和纠纷。

西方政府制度的异同

1.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的相同点 这里的“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是指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和其他的内阁制政府制度。由于这两种政府制度都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因此,它们有诸多相同之处。其主要表现如下:

(1)遵循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2)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总统和首相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2.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的不同点

一般说来,美国总统制政府制度与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的不同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政府制度的形成途径不同。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在渐进性的改革中依据不成文宪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而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是通过制定成文宪法建立起来的政府制度。 (2)政府(内阁)组成的方式不同。在英国的内阁制政府制度下,政府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组成。多数党的领袖经国家元首任命为政府首脑,内阁成员通常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在非常情况下,内阁成员如不是议员,则须取得议员资格。而在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政府大都通过全国性大选而产生,由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候选人来担任总统并组成政府。政府成员不得来自现任国会议员。

(3)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下的政府及其首脑,必须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答复议会的质询,并就自己执行的政策向议会负连带政治责任。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要么总辞职,要么提请国家元首解散会议,重新选举,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而在美国总统制政府制度下,政府及其首脑则不对议会负责,政府成员只对总统负政治责任,总统向选民负责。事实上,选民一旦将总统选出,就再也无法制约总统,只能等到任职期满重新选举。

(4)内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阁是整个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枢纽,是中央行政机构的顶点,是范围较大的政治系统的顶点。而在美国总统政制度下,内阁不是联邦政府的一级组织,无任何实权,只是总统的一个咨询机构或者议事机构。

(5)内阁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下的内阁成员,一般为执政党的党员。在执政以前,他们往往已组成“影子内阁”。而美国总统制政府制度下的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一般由联邦政府各部的部长组成,因而,较少带有政党政治色彩在美国的政治活动领域,也不存在 “影子内阁”。

中西政府制度的区别

1.制度性质不同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制度具有人民性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政府是由少数有钱人组成、为少数有钱人即垄断资本者服务的政府,其目的在于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 2.依循原则不同

我国的政府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原则而建立和运作的。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所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原则。

3.政党制度对政府制度的影响不同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政府制度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根本不同于西方主要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各党派之间相互攻击、相互掣肘,政党间接地、有限地控制政府的情形。 4.目标取向不同

中国共产党所建立和领导的人民政府,把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取向。但是,资产阶级一旦掌握了这一“战利品”,就由推翻旧剥削制度的革命阶级变成了维护新剥削制度的统治阶级。正因为资产阶级把掌握“国家建筑物”作为自己的最终用即,所以,资产阶级政党的全部活动就是为了竞选。

第16篇:西方哲学史

我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心灵有一个极大的震撼:就是觉得康德的哲学,不是为他那代人而写的,而是为我们这一代人而写的。并且觉得,他是为我们这一代——中马列唯物辩证法毒素很深的中國人而专门作解答的哲学家。

“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对馬克思这个唯物论哲学是多么坚信不疑呀。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开章也说过,一般来说,人类的知识,是经验后得出来的,没有经验,就谈不上什么知识。而经验的来源是什么?不就是客体给予我们主体的东西吗?没有客体进入我们的脑中,就无知识可谈。这也是唯物论者坚定物质意识的论调。可是,康德把话语一转,他说并不是一切知识都是验后的知识,他要说的知识,是验前的知识。康德这个说法,打破了我们惯常的两分法思维模式。康德称他的哲学为哥白尼式的反转(革命)。很多人简单地将康德归为唯心主义者,说康德不就是说出我们人类有一个天生会思维的脑袋而已。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到康德的哲学,就会发现,康德已了解到人认识功能背后的形式(Form),这就奠定了我们的知识如何可能的理论基础。在康德的先验论还没有出来之前,人们要么怀疑我们的知识是否是真的,要么独断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康德给我们的认识论来个突破,是一个伟大的哲学洞见。我们拿当今常用的电脑来说康德这个认识论,你就觉得康德是多么伟大了:我们每一个人生,就如打开的一台电脑,我们的知识,都是由客体输入到我们头脑中的东西。这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争论不休了:是物质(康德称为“现象”)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争论就如同“输入的东西决定电脑呢还是电脑决定输入的东西”?这时,康德的先验论就站出来说,你们不要再争论了。在现象还没有输入到我们的脑袋之前,我们为什么不研究研究一下脑袋有什么东西呢?就是说,当我们没有向电脑输入东西之前,我们要研究电脑有什么东西?我们一般会认为,我们没有向电脑输入东西,当然电脑什么都没有反应,也就想当然电脑什么都没有。康德的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在没有知识里面看到有知识。他说还有一种知识是验前的,这就等于说,电脑没有打开输入东西之前,它本身就有一套程式在那里。康德的哲学,说的就是人脑思维的程式。在我们还没有接收外界事物之前,人脑本身就有一套程式在那里。所以我称康德为电脑发明的鼻祖。他的先验论,说的是我们的知识如何可能,也就是电脑如何可能的理论基础。原来,我们人能够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是我们人的头脑有一个认识事物的形式(Form)。康德说“知性是自然的立法者”,这话是很有哲学意义的。早在200多年前,康德就指出人认识背后那个形式了。后来的馬克思主义者,不知为什么,捡起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弹起“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论调来,我们生活在现代的许多中國人,也懵然不知,还在作辩证法的两分法,非此即彼甚嚣尘上,使得中國人生活在一个平面上,“宁左勿右”政治划线就是两分法的恶果。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一段注脚里说,“有人曾对我的纯粹哲学的划分几乎总是得出三分法的结果感到困惑。但这是植根于事物的本性中的。如果一个划分要先天地进行,那么它要么是按照矛盾律而是分析的,而这时它总是两分的(任何一个存在要么是A,要么是非A.)要么它就是综合的。而如果它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先天的概念(而不像在数学中那样从概念相应的先天直观中)引出来,那么这一划分就必须按照一般综合统一所要求的,而必然是三分法的。这就是:

1、条件,

2、一个条件者,

3、从有条件者和它的条件的结合中产生的那个概念。”(康德:《判断力批判》33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康德的哲学为什么总是三分法而不是两分法,其原因就是在现象和意识之间,还有一个先验逻辑的形式在那里。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看到是现象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现象,它们的后面还有一个先验逻辑形式在起作用。这对我们信奉黑格尔辩证法的中國人来说,不是当头一捧吗?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论”一章就对辩证法作出严厉的批判。他说,“古人在使用”办证术“这个名词作为一种科学或技术的名称时,不论其意义怎样各有不同,我们从他们实际使用这名词的用意来看,可以断言,就他们来说办证术始终不过是幻相的逻辑而已。这是一种诡辩的技术,使无知和诡辩手法有其真理的外形,其方式就是模仿逻辑所规定的、按一定方法所得到的彻底性,以及用逻辑的”辩论常识“来掩盖其主张的空洞性。

“现在我们可以注意下一点作为可靠而有益的警告:如果把普通逻辑看作一种工具,它就总是一种幻相的逻辑,即办证术的逻辑,因为逻辑所教人的并没有任何关于知识的内容,而是只规定知识和知性相一致的形式条件。而这些条件却不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所谈的对象的东西。那么,想要用这种逻辑作为一种推广和扩大我们的知识的工具就势必以空谈为其结局——在这种空谈中,我们可以用某种貌似有理的话来坚持任何可能的主张,或者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又来抨击任何可能的主张。”(《纯粹理性批判》99页,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共执政一甲子的乱源,不正是康德指出的幻相逻辑的办证术在中國横行霸道的结果吗?他要说刘少奇、林彪、趙紫陽反黨,证据确切,要为刘少奇平反,也可说振振有词;他要说黨如何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黨的功劳大大的,他也可以罗列出一大堆事实来。翻云覆雨,指鹿为马,没有那个主张不是不正确的。正如人们调侃说的“

领导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黨的领导没有不正确的”。辩证法治国,国将不国!这就是康德指出的“办证术”悖论。

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实际上,欧洲当今讲所谓的“宽容”文化,康德的贡献是很大的。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就指出人在获得许多具体的知性概念以后,并没有结束他的求知欲望,纯粹理性会要求给出一个绝对的理念。康德称之为“无条件者”。就是说,人要有一个绝对的理念来统摄所有具体的知性概念。有神论者,无神论者都是如此。康德列出四大悖论来证明理性的二律背反。他说有神论者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无神论者也可以证明没有上帝。两者血战到最后还是分辨不出胜负,原因是理性这个总概念、理念都是由逻辑的三段论推导出来的。它是个假设的命题,用理性去推理证明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由此我们就会明白,中國大陆很多唯物论者,觉得信上帝很可笑,可是他们不想一想,说世界是物质的也同样是可笑的。如果我们追问下去,“物质是什么?它又是哪里来的?”我们也找不到它最后的因子是什么?故康德说“所以在纯粹理性的领域内,假设只容许用作争斗的武器,而且只能为了捍卫一种权利来使用,而不是为了建立这种权利。但是我们总得要在我们自己里面寻找敌方。因为思辨的

理性在其先验的使用上,本身也就是办证的;我们所惧怕的反对意见也就在我们自己里面。我们必须把它们寻找出来,正如我们在权利的诉讼中所做的那样,因为关于权利的种种要求,虽然它们是陈旧的,但绝不会丧失其时效,所以我们必须将它们寻找出来,以便使它们宣

必须清除处在人类理性本性深处的那些骚扰的根苗。但是我们怎能除去这种根苗呢?除了给它以自由,给它以滋养,好让它发育长大,而显现在我们眼前,然后再予全部毁灭以外,此外别无他法。所以我们必须想出一些任何论敌所绝未想到的反对意见,实则将我们的武器供给他,并且让他有尽可能想要得到的最有利的地位。在这一切上面,我们绝不惧怕,而是大有希望;那就是,我们可以因此而获得以后再没有争论的产业。”(《纯粹理性批判》652页。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版)所以,今天的欧洲讲民主、宽容,是有其文化理论根据的。你不要以为你的信仰就绝对是真,别人的就绝对是假。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康德这个纯粹理性的二律悖论,我们就能宽容地看待一切争论了,非此即彼的绝对是不可靠的。而且我们也可看到那些原教旨的独断主义者何以如此猖狂妄作,容不得别人的意见和非议,就是那个理性观念在作怪,他把那个观念作为绝对是真的了。中國的愤青,其之所以如此嫉恶如仇,就是统治者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性理念植于这些愤青的脑袋之中,他们看到别人不同的意见或是别国制裁中國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绝对是没有好意的。这种人已失去孔子“反诸求己”的理性功能,这正是康德指出理性的要害。假如世人更多地懂得康德这个纯粹理性批判,就会变得宽容一些了。就不会像唐吉珂德战风车一样荒唐,为着那个假设的理念去浴血奋战。我曾经写过一篇批评黑格尔“绝对理性”的小品文,说黑氏不懂得哲学常识,并借叔本华的话说黑格尔是个“低能的哲学家”。有些读者不以为然,把我与叔本华并列一起骂。其实,我们单就宇宙无限和物质无限可分(物自体不可知)来说,你如何求得绝对呢?人认识事物,靠的是因果律,而因果律是在时空的形式下进行的。而这个时间、空间也是无限的,你如何找到绝对?黑格尔的绝对,也只不过是康德所说的那个假设推理出来的理念。然而,黑格尔所说的,并不是康德所说的那个意思,他的“绝对”是可以求得的。他在他的《小逻辑》一书说有“客观思维”、“客观思想”,如此来为其“绝对”打保票。思维、思想都是主观的,经黑格尔一办证,它可以变为客观的了。(他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也就是“客观思维、客观思想”的注脚)叔本华可能有点妒忌心而对黑格尔进行攻击,但他骂黑格尔为哲学骗子不是没有道理的。黑格尔做的,已超出哲学常识了。最近我重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我怀疑黑格尔根本就没有读懂康德。黑格尔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办证,没有康德的知性。他在他的《小逻辑》一书中打个比方说康德的认识论是在教人如何游泳的法则,而人无论如何熟悉那些法则,他不下水去游泳,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他的这番话,很大程度上曲解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是要打破怀疑论和独断论的枷锁,而黑氏的绝对理性,其实就是要回归独断论。绝对必然是独断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是师宗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来,其所谓的“辩证法”,比黑格尔的辩证法更诡辩:当他说“物质决定意识”时,把意识说是物质的属性。而当他把物质与意识作办证时(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与物质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我们重读康德,你就会觉得康德的伟大。他早于黑格尔就指出理性这个二律背反,而黑氏既重滔覆辙。当年德国人还很热衷于黑格尔哲学,十多年后人们才觉醒,觉得叔本华说得不错。如今我们中國人还热衷于辩证法,辩证法充斥于各个领域。今天我们重温200年前的康德哲学,你就会觉得,康德是个先知先觉者,他早就把辩证法的本质揭露出

来了。后来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海德格都对辩证法很感冒。而我们中國人进入21世纪的今天,还在辩证法的魔匣子转,这不是显得很可悲吗?

康德的哲学,说他是一场哲学革命并不为过。他的哲学,开启了许多哲学新领域。康德说我们认识的是现象,不是“物自体”。这就开启了后来的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海德格、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康德的“先验论”,虽然不属心理学的哲学范畴,但他既点出心理学研究许多先天性的东西。我认为,后来的弗洛伊德“潜意识”哲学,也走不出康德哲学的范畴。当今很多的科学研究方法,如“系统论”、“解构主义”等,也有康德哲学背景。康德哲学的成就,不仅仅是在哲学领域,他在自然科学、人类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贡献。甚至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很大的贡献。德国诗人、艺术家席勒“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见席勒1793年2月给克尔纳《论美》的信:Sch?nheit ist Freiheit in der Erscheinung )的审美艺术观,就是从康德的先验判断哲学发展出来的。

我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一个最大的感叹就是他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他讲认识论的那个形式(form)是很重要的,是那个形式决定着我们的思为。由此我联想到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当今的中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为什么人欲横流、道德堕落、腐败歧生?这是因为那个制度架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那个形式(form)所造成的,即形式决定着内容。中國的种种弊端,不正是这个制度所造成的吗?很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这个问题:解决中國的根本问题,必须改变这个制度。刚好德文的“改革”(erform)一词就是改变形式,把原来的程式改良。而中國的所谓“改革”,是不改形式(獨裁專制制度不变),只改内容。可想而知,这个改革是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因此,我们用康德的form(形式)来关照中共的改革,你就知道中共的改革是怎么一回事了。他绝对改不出什么民主政体来。

康德的哲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自称他已解答了人类的三大问题:

一、我能知道什么?

二、我可以做什么?

三、我能希望什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认识论的。我们认识世界的权限有多少?康德都一一指出了,这对当今中國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提神醒脑的作用。中國对“科学”与“伪科学”争论不休,就是他们看不清理性的权限。假如他们能认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知道科学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而对“伪科学”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二个是关于道德的问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就解答这个问题。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对道德作了很多论述,康德在理论上作了充实。“我可以做什么?”反过来说“我不可以做什么?”这就是孟子提出的人与禽兽区别的道德问题。这对今天中國的道德重建是有惊醒的作用的;第三个是关于信仰问题。一个人没有信仰,生命就倒悬,人生无着落。康德提出的“目的论”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当今无神论的中國非常重要。中國很多愤青,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当作一种信仰去生活,其所得出的行为是非常极端和不可言喻的,因为他的反思判断力都以这个图腾为目的。从而我们也可看出愤青们是多么可怜和可悲,他们信奉的那个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很肤浅的,对他“我能希望什么?”的个人安身立命目的是不能产生稳固作用的。就是说,那个图腾解决不了人生的终极问题。由此我们也看到极端主义的可怕:当他把某一东西作为信奉的对象,他的反思判断就围绕着这个目的思考了。我们看到中东那些自杀炸弹者不可理喻,他那么勇敢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他坚信他是为他们的神奉献的。*时中國人对毛澤東的狂热崇拜,这种坚信不移的思维定势,就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所说的“反思判断力”在作怪:反思判断是调节性的,他会以他的目的性来调节他的反思。而其反思的结果当然是符合其目的性的。所谓“好的东西都是神所给予的,坏的东西都是属于魔鬼的”就是反思判断力调节性的结果。当他信仰某对象,把它当作目的性去思考,思维的见解就自动地(不知不觉地)调节为这个目的性服务。康德这个《判断力批判》可说把人类的思维固执性揭示出来了。为什么那些信仰者信誓旦旦地认为他们的神是真神,是最灵验的,就是他的反思判断都为着这个神作目的论而下的判断。而康德说“判断力”是天生的,是不

能用训练教育出来的。而庸才常常是以实例进行判断的,离开了实例,庸才就无所适从。从而我们就看到,大陆的芸芸众生,很多人相信没有中國共產黨领导人民,中國就会大乱,就会亡国,就是共產黨提供给他们的都是没有黨的领导,社会就乱的实例。而他们又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实例,所以他们的思维就跟着共產黨设下的实例转了。所以我们今天重读康德,其给我们的启示是相当深刻和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黄鹤昇

第17篇:西方礼节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 ,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

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合十时,双手必须放在额至胸之间,手掌向外倾斜,头稍微低下,对地位高或年龄大者,双掌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在特定的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都要下跪,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人,叩拜高僧时

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七、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但绝不问:“您吃饭了吗?”一般不在走廊上拉客人长时间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子和大衣、夹衣,一般互相敬礼问候。吸烟时应先征得主人同意,以示尊重。

八、巴西人的礼节。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至以谢意并把礼品收下。另外,在送礼时,不要轻易的送手帕,他们认为会引起吵架,若有人送就当面交钱,以免日后吵架。巴西人写信、行文时非常注意亲手签名,而对盖印却不太注重,如果给对方写信或双方订一个合同,不亲手签上字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信件会被退回。

九、印度人的礼节。到印度人的庙宇或住宅做客时,进门要先把鞋脱下来。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不是握手拥抱,而是双手合十。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只有对方愿意并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时才可以握手。印度人在交谈中赞同对方意见时,不象我们那样点头示意,而是用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在欢迎贵宾时,喜欢献上一束玫瑰花,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到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身份而定,一般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而给一般客人的

花环仅及胸前。

十、日本的传统敬酒方式。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每逢设宴招待亲密的朋友时,主人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送上一块洁白干净的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斟满酒双手送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饮完后,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也斟满一杯酒,双手送给主人饮,表示主

宾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一、美国人的礼节。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的客套话是:“您好吗?”,但对方不会答复你,因为这只是双方见面时互用的一句话。首次见面时,他们常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喂”或“哈罗”,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场或业务会议散会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啦,我们再见吧!”就走了。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如:“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恩。”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也太客套了,不论年龄、社会地位,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他们经常会说:“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称名字表示友善亲近。美国人没有家族世袭的名御,但却使用职业上的名御,这种职业名御有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等。如称:哈利法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等。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自己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被人置于突出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若有人请吃午饭或晚饭,不需要送花或礼物,但在节假日去拜访人家时,一般要带点礼物。美国人在谈话时,喜欢做手势,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靠得太紧,他们会觉得不舒服,

最合适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不使谈话中断,当他们默不作声时并不是说他们同意了你的意见,而是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没礼貌。

二、英国人的礼节。英国人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处在甜蜜爱情是的男女。在步行时一般不手拉手。英国人也不象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你问:“你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他们认为很不合适。英国人很讲究礼貌,当你去访问一位英国人时,你将先在门口敲门,等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在英国正式的宴会上,未到饭店之前要先把衣服、面容整理好。入席后,当司仪说:“为主王陛下和各国元首健康干杯!”时,宾客们不该吸烟。英国人上卫生时不直截了当地说去卫生间,如有人需要大小便时就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解手”等等,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

三、尼泊尔的礼节。宾主想见时双手合十,口中道声“纳马斯得”。在山区,主宾想见时,主人伸出舌头表示欢迎,在和尼泊尔朋友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向你摇头,但摇头并非表示疑意,因为那儿的习惯是摇头表示赞成,点头表示不赞成。在正式场合,尼泊尔朋友一般都戴官方规定的制帽,这种帽子多为黑色,也有花色的。对于远方来方者,给他带一顶尼泊尔帽以示敬意;客人登程时,尼泊尔朋友喜欢把一种特有的手工制鞋送给朋友上路,男为黑色,女为红色,表示他们祝愿朋友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四、西方礼俗。“谢谢你”,“对不起”是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凡为你服务,对你的帮助无论大小,都要说声“谢谢”。如果打扰对方,则一定要说声“对不起”。在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他们事事均以“女士优先”为指导。妇女进房间时、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等等。上层人士中注意“女士优先”的礼仪。西方人比较讲究仪表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耳、抓耳、抠鼻子、摸鼻子、擦鼻涕、搔痒、打嗝、用牙签剔牙、打哈欠、伸赖腰、打喷嚏。如不能控制可用手帕捂嘴,轻声咳嗽,并向在场人道歉。在惊讶时不伸舌头,西方人认为伸舌头是污辱人的举止。无论是私人拜访或因公拜访以及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人进屋需脱帽,入室前需轻声叩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能在主人未允许前破门而入。在和西方人交谈时,须做端正,不要翘腿、摇膝、抖动。对长者以微坐为尊敬,入座后双膝要并拢,女子尤其要注意。西方男人每天早晨要把胡子刮得光光的,不刮胡子被视为失礼。在欧洲,乘自动升降扶梯时,你必须依次排队站在右侧,左

侧是让给有急事的人乘的。

五、非洲人的礼节。非洲人初次见面一定要寒喧一下,问候身体健康和工作状况,然后再谈正事,对熟悉的人寒喧的程度要更深一层,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懂礼貌。见面握手时,对尊敬者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用右手与对方握手。遇到特别亲热者就要握一下他的手,再握住对方拇指,最后再紧紧大握一下的他的手。一般好见面行屈膝礼。在乡村妇女们遇到女宾时就一边围着她转,嘴里一边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尖叫声来表达对女宾亲热的友好,男子(包括老年人)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都可以这样称呼。中非的一些民族在见面时则是谦恭地鞠躬,然后鼓掌,同时说一些令人愉快和互相祝福的话。在毛里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要问问对方的羊、牛、骆驼好不好。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牧业为主的国家里,牧畜是否兴旺同人们的生活和命

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十六、宴席上的客套。中国人宴客,即便菜肴糕点摆满了一桌,说得上是丰餐盛宴,但主人也习惯讲“今晚没什么菜,大家随便用”,至于赞美之话应由客人说。但在西方,宴席上就不是这样的了。当有人请你上饭店吃饭时,做主人的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的酒家做得最有名的饭菜”。在家待客就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最拿手的菜式”,为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西方宴席对座位的安排也有不同。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左边的座位的第二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以此类推。如不依顺序,主宾固然不高兴,越位的客人也会不安。交际场合常敬烟、酒,也需了解这方面习俗的不同。热情的中国主人举杯祝酒,兴奋起来往往说一声“干杯”后一饮而尽,而且也要求对方喝干,认为这样才够朋友。在西方也举杯祝酒,但喝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敬烟时也需要注意,因为西方社会对吸烟有害于健康已普遍认识,因此主人一般只是将香烟摆在桌上,让客人自己取。如果频频敬烟,客人会不领悟,反面可能引起不愉快。第三节 外国人的忌讳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它。宴会不能十三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十三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十三”日这一天也常感到不安。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会认为将会大难临头。有的西方人把打破镜子看作是自己的运气就要变坏的前兆。不过他们也有一种十分妙趣的解救办法,就是当月圆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放在兜里的硬币翻一个过来,据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了。在和西方人接触和谈话当中,有时你会碰到这样的事——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无意说出的一句不吉利的话,这时在座的人就会本能地用手指轻轻敲敲桌子,或伸出中指背在食指上,这表示“醒邪祛鬼”。在我们中国,将要出阁的姑娘往往喜欢穿一下做新娘的衣服看是否合身。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却不这样,婚礼之前,姑娘拒绝试穿她们结婚用的礼服,原因是害怕将要到来的幸福婚姻会遭到破裂。西方人忌“十三”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法国人认为核桃是不吉祥之物。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英国忌用人像作商品装璜。北非一些国家忌

用狗作商品的商标。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毒的标记。土耳其用绿三角表示“免费样品”。在国际上,三角形是警告性标记。在匈牙利,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有逆运的先兆。罗马尼亚人最忌过堂风。在房间、客厅、过道或行车途中,如果有人同时打开两边门窗通风,一定会有人出来干涉,他们认为过堂风能使人得病。伊兰人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不能对婴儿的眼睛加以评论,若出言不慎,母亲就有可能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印度人认为将孩子放在浴盆中洗操是不人道的,因为盆中的水不会流动,是死水。西班牙的女人上街必须要戴耳环,认为如果不戴耳环就象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会被人笑话。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左手用来洗澡、上卫生间,不干净。英国和美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当中节哀是礼,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号淘大哭,便是有悖礼教的。在沙特阿拉伯拜访主人家时,你千万不要随便进主人没有领你去过的房间。在那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的,女子一般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如果你因好奇而东走西看,主人就会生气。西方人对于树木,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树木非常小心谨慎。传说它们会兴妖作怪,给人们带来祸害。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不会随便用手去折断随风飘动的柳条,他们相信这会导致他们要承受失恋的痛苦。在印尼的中爪哇,如果你是夜晚出门绝不能吹口哨,因为当地居民认为吹口哨会把到处游荡的幽灵招引来,使你饱尝它们的拳头。在佛罗斯群岛的居民也不准人们在走夜路时吹口哨,据说这样会把蛇引到身边。在巴基斯坦,全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根据《古兰经》教规,巴基斯坦严 者罚八十藤鞭。忌提猪,忌吃猪肉、猪油,不用猪制品。忌吃狗肉等奇形怪状的食品。斋日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妇女忌海参、鱼肚。色彩是人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时,人们对于颜色的爱好也固然不同。欧美许多国家一般都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蓝色和红色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日本人忌绿色、荷花,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巴西人以棕色为凶丧之色,他们认为人死了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很忌讳棕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他们相信若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有不好的事。埃塞俄比亚人哀悼死者时穿浅黄色服装,出门做客是绝不能穿的。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止用花色,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花是春天的信使,是人们生活中备受欢迎的礼物,但有些花在不同的国家里也是用以表达不同感情的。在许多国家里,玫瑰花和白色的百合花是人们赠送亲戚、朋友,用以表达一种美好感情的礼物。但在中国、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这种花却是人们对死者的虔诚悼念品。在巴西,酱紫色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的。在法国,黄色的花朵是不忠诚的表示。罗马尼亚人喜欢探亲访友时送给对方一束鲜花。他们对花的颜色无禁忌;按传统习惯,罗马尼亚人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例外,如果你去参加亲戚、朋友的生日酒会,放两只鲜花在桌上表示祝贺是最受欢迎的。赏菊是中国人一种雅兴,然而拉丁美洲有些国家把菊花看作“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拿着菊花放在灵前表示致敬。

见面时的礼节

打招呼 礼貌用语 介绍 称呼 握手 鞠躬 拥抱 亲吻

打招呼

·这是最简便、最常用的礼节。

·打招呼一般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见到你很高兴”等用语。特别是遇到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或不回答对方向你打招呼,都是失礼的行为。

·要注意:与外国人打招呼,一定要避免中国式的习惯。比如,问候对方“你上哪去”、“你干什么呢”、“最近很忙吧!”等。这样,对方会误以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是一种不礼貌的语言;更不可以说“你吃饭了吗”(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问了),不然外宾还以为你想请他去吃饭呢。

礼貌用语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表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一般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有:“请”、“谢谢”、“对不起”、“麻烦您”、“没关系”、“再见”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文明用语。欧美人的思维,凡属不小心干扰、妨碍他人时,都会应该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走路)无意碰了他人:在自己家里与朋友一起闲谈,临时须离开一下;就连无意中打个哈欠,咳嗽一声,也得说声“对不起”。否则,就会被视为没有修养。日本人也如此,如果有一点打扰的话,他都会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介绍

·涉外场合中,结识朋友,洽谈工作,或进行业务往来等都需要介绍。介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再一种是通过第三者来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客人当中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单位(部门),担任什么职务(职称)等。

·自我介绍时一定要目视对方,神态自然而庄重,语言清楚并简炼。不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

·现在的自我介绍,多采用递交名片的方式。在递交名片特别是接受名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最好用双手接受。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是,一定要看名片上的内容,也可读出声来。这表示认识了对方,也表示对对方身份或职务的一种认可。切忌连看都不看的揣在兜里,或随便的放在一边。

·通过第三者介绍时,应该掌握的方法是,首先介绍身份高或年龄大的,然后依次介绍。介绍具体人时,须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在为其它两人介绍时,应将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还应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被介绍的人要有所表示 ,或微笑或点头示意。

称呼

·在与外宾相见或相识,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对男人称“先生”,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已婚妇女称“女士”。如果不清楚女方婚否,应称“小姐”或“女士”,不可称其为“夫人”。

·对官方中有职务的人,可称职衔加“先生”,如某某“局长先生”;对部长级以上的人士,可称“阁下”。

·对有学位或职称的人士,一定要称其学位,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这样外宾非常高兴,因为是对他学术(成就)上的一种认可。

·对欧洲人的称呼,普遍称对方为“您”,如果对陌生人随便称“你”,常常会冒犯对方。交谈或打听事情时,切忌使用“喂”、“哎”等,那样人家认为你缺乏教养,引起反感。

·对美国人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或相识的人,美国人喜欢以名字或昵称相呼,这样更亲切、自然,但在正式场合或对对方不熟悉时,一定使用正式的称谓。

·对日本人的称呼,“先生”一词,仅用于教师、律师、医生和国会议员,否则被称呼的人会感到窘迫和不安。一般对男士以“某某桑“相称,意思是“老王”、“小张”、“田中先生”等。另外 ,日本人之间不称“你”或“您”。这只限于夫妻之间或长辈称小辈,在正式场合基本不用 ,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对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人士的称呼,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有名、父名、姓三部分组成,如: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伊万诺夫,一般应称其姓,表示尊重。如果说非常熟悉,也可称其名或父名。对年轻的女性,应该称其“姑娘”,这样更有亲切感。

握手

·这是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它有一种相识、感谢、慰问、鼓励、祝贺的意志和情感。在对外交往中,握手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太用力: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握手可稍紧、时间稍长一些,以表示亲切、热烈。

二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可握得太紧,更不宜握得太久;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三是,要掌握握手的顺序:

A、男女之间,男方须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男方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

B、宾主之间,主人应当先向客人伸手,表示欢迎;

C、上下级或长幼之间,下级的或年轻的要等上级的或年长的伸出手后再握手。

四是,几个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可交叉握手。待别人握完后再行握手。

五是,如遇客人较多时,可与主要人员或熟人握手,对其余的人点头致意即可。

六是,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按西方人传统,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

总之,握手时,精神应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鞠躬

·鞠躬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现在的日本,鞠躬礼是最讲究的。所以我们在同日本人打交道时要懂得这一礼节。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鞠躬对韩国和朝鲜人来说也很讲究。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韩国和朝鲜妇女在会谈、宴会或作客时,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告别时面对客人慢慢退去,表示 一种诚恳和敬意。行鞠躬礼掌握的要领是:

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

B、耳和肩在同一高度:

C、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双目注视对方的胸部,随着身体向下弯曲,双手逐渐向下,朝膝盖方向下垂。

拥抱

·这是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表达一种热烈、友好和亲密之意。对此,我们应当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应拒绝。

·拥抱礼常用的有三种,即正面贴身拥抱、搂肩式拥抱和象征性拥抱(演出或体育比赛得胜后做出的姿

势)。这里介绍最常用的第一种——正面贴身拥抱。

·标准的做法是: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臂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先向左侧拥抱,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拥抱时,也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左臂后侧,以示亲切。

亲吻

·亲吻是西方一种比较古老的礼仪,即使是现在,这种礼仪也非常流行和常见。一般经常使用的是吻脸礼和吻手礼两种。由于亲吻礼所吻的各个部位不同,因而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也不同。

·在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是吻脸颊。它表达一种友好和和平。作为中国人,假若我们在社交场合被异性所吻,这是备受尊重的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异想天开。

·对于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这是在西方社交场合,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非常有礼的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在社交场合,男士走到女士面前,立正垂首致意,然后用双手或右手接住女士给他的手,轻轻抬起,并腑身弯腰,使自己的嘴唇在女士的手背上轻轻一吻,或者象征性地做一个吻的动作就算完成此礼节。

·值得注意的:一是吻手礼仅局限于室内的社交场;二是只有当女士在男士面前做出准许的暗示,即她的右臂微微抬起时,才可行吻手礼。切忌操之过急或强抓硬吻。

中国传统礼仪之【初次见面】

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

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

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

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

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

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各国第一次见面时的礼节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

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

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

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

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

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 “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

生” “小姐”或“夫人” 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

反.

南非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

子上或头发上。

英国

仪态礼仪: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在英国,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命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

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商务礼仪: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

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在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宜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视为缺乏

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的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在主人家做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日本(或韩国.朝鲜)的见面礼节 及其由来和意义

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

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

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

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

喜欢彼此握手。

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为集中: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

的道歉。

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

3、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另外,日本人不但说话的时候用鞠躬来表示一种礼貌,即使在接电话的时候,也是一边点头一边说的。例如在电话里说“はい”的时候,如果不点一下头,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个习惯吧)

吃过日本料理的外国人,都有同感,那就是不论你吃的时候是如何的饕餮,但两小时后你准有饿感,原因是油水太少了。有人从饮食文化上分析后,说西方是烤,中国是烧,日本则是煮。煮用水,吃的是清淡雅,烧用油,讲的是色香味。当然,熘炒烹炸起来,不免油烟四起,挂壁熏室。那日租房,房东就告诉我,你们烧中华料理,最好把厨灶四壁用报纸贴一下,而且要勤换常调。否则日子长了,连榻榻米都会发粘、变色,还要注意排风之类,等等云云。后来去几处朋友家,见“遮纸术”已是家家的灶间风景了。

介绍人介绍双方时,应该首先把年龄小的介绍给年龄大的人,把身份、地位低的介绍给身份、地位高的人,

把自己熟悉的一方介绍给不熟悉的一方。

在介绍姓名的同时,一般需要说明其所在的单位或团体,如果有职务的话,要介绍职务。

日本人见面一般不习惯握手、拥抱,而是习惯于鞠躬,在接待外国人时也倾向于握手时稍微鞠一下躬。

日本人在自我介绍时,一般只说自己的姓氏而不说名。 【8

H!`=t ++ 日语123 riyu123.cn 更多资源 更好服务 ++yMM;BTc】

在称呼别人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姓氏的后面加一个[さん]就可以了。

如果称呼「○○くん」时,则意味着对方比自己年龄小或者地位低。

而「○○ちゃん」则只用于称呼小孩子或者非常亲密的人。

此外,名片文化也是日本商务往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初次见面的日本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上自

己的名片。

在递名片时,通常由身份、地位较低的人先递,而且要站起身来,在双手递出名片的同时报出自己的单位

和姓名。

接受对方名片时,应该双手接过,并且仔细看过名片后再收入名片夹。

如果漫不经心地看几眼就匆匆收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物行为。

韩国特别礼仪介绍

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

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

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到韩国朋友家做客礼仪

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是韩国民族属恪守的传统礼仪。

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访,总是根据客人身份举行适当规格的欢迎仪式,接待外国首脑来访,要按国际惯例举行盛大迎送仪式,数十万人夹道欢迎或送别,场面隆重。无论在什么场合遇见外国朋友,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谈话得体,主动让道,挥手再见。

邀到韩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将室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人总是按约定的时间等候客人的到来,有的人家还要全家到户外迎候。客人到来时,主人多弯腰鞠躬表示欢迎,并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家中,有饮料、水果等招待。韩国人素来待客慷慨大方,主人总要挽留客人吃饭,许多人家还要挽留远到而来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几天,用丰盛的饭菜款待。

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韩国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

撕狗肉吃,喝肉汤。

制作猪肉汤进,要用煮狗的原汤,加熟狗肉丝、精盐、辣椒面、香菜、葱丝、熟芝麻,调制好,再随意配酱油、芥末酱、韭菜花及辣椒面,鲜咸辣,其味极煮好的狗肉撒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清盐、

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韩国的食“礼”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

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

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

在桌外,这是这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民族,对于我们这种把感情通过聚餐表现时,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在

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韩国饮酒礼仪

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

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

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

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

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 ,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

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合十时,双手必须放在额至胸之间,手掌向外倾斜,头稍微低下,对地位高或年龄大者,双掌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在特定的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都要下跪,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人,叩拜高僧时

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七、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但绝不问:“您吃饭了吗?”一般不在走廊上拉客人长时间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子和大衣、夹衣,一般互相敬礼问候。吸烟时应先征得主人同意,以示尊重。

八、巴西人的礼节。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至以谢意并把礼品收下。另外,在送礼时,不要轻易的送手帕,他们认为会引起吵架,若有人送就当面交钱,以免日后吵架。巴西人写信、行文时非常注意亲手签名,而对盖印却不太注重,如果给对方写信或双方订一个合同,不亲手签上字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信件会被退回。

九、印度人的礼节。到印度人的庙宇或住宅做客时,进门要先把鞋脱下来。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不是握手拥抱,而是双手合十。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只有对方愿意并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时才可以握手。印度人在交谈中赞同对方意见时,不象我们那样点头示意,而是用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在欢迎贵宾时,喜欢献上一束玫瑰花,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到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身份而定,一般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而给一般客人的

花环仅及胸前。

十、日本的传统敬酒方式。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每逢设宴招待亲密的朋友时,主人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送上一块洁白干净的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斟满酒双手送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饮完后,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也斟满一杯酒,双手送给主人饮,表示主

宾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一、美国人的礼节。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的客套话是:“您好吗?”,但对方不会答复你,因为这只是双方见面时互用的一句话。首次见面时,他们常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喂”或“哈罗”,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场或业务会议散会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啦,我们再见吧!”就走了。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如:“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恩。”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也太客套了,不论年龄、社会地位,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他们经常会说:“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称名字表示友善亲近。美国人没有家族世袭的名御,但却使用职业上的名御,这种职业名御有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等。如称:哈利法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等。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自己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被人置于突出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若有人请吃午饭或晚饭,不需要送花或礼物,但在节假日去拜访人家时,一般要带点礼物。美国人在谈话时,喜欢做手势,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靠得太紧,他们会觉得不舒服,

最合适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不使谈话中断,当他们默不作声时并不是说他们同意了你的意见,而是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没礼貌。

二、英国人的礼节。英国人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处在甜蜜爱情是的男女。在步行时一般不手拉手。英国人也不象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你问:“你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他们认为很不合适。英国人很讲究礼貌,当你去访问一位英国人时,你将先在门口敲门,等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在英国正式的宴会上,未到饭店之前要先把衣服、面容整理好。入席后,当司仪说:“为主王陛下和各国元首健康干杯!”时,宾客们不该吸烟。英国人上卫生时不直截了当地说去卫生间,如有人需要大小便时就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解手”等等,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

三、尼泊尔的礼节。宾主想见时双手合十,口中道声“纳马斯得”。在山区,主宾想见时,主人伸出舌头表示欢迎,在和尼泊尔朋友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向你摇头,但摇头并非表示疑意,因为那儿的习惯是摇头表示赞成,点头表示不赞成。在正式场合,尼泊尔朋友一般都戴官方规定的制帽,这种帽子多为黑色,也有花色的。对于远方来方者,给他带一顶尼泊尔帽以示敬意;客人登程时,尼泊尔朋友喜欢把一种特有的手工制鞋送给朋友上路,男为黑色,女为红色,表示他们祝愿朋友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四、西方礼俗。“谢谢你”,“对不起”是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凡为你服务,对你的帮助无论大小,都要说声“谢谢”。如果打扰对方,则一定要说声“对不起”。在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他们事事均以“女士优先”为指导。妇女进房间时、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等等。上层人士中注意“女士优先”的礼仪。西方人比较讲究仪表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耳、抓耳、抠鼻子、摸鼻子、擦鼻涕、搔痒、打嗝、用牙签剔牙、打哈欠、伸赖腰、打喷嚏。如不能控制可用手帕捂嘴,轻声咳嗽,并向在场人道歉。在惊讶时不伸舌头,西方人认为伸舌头是污辱人的举止。无论是私人拜访或因公拜访以及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人进屋需脱帽,入室前需轻声叩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能在主人未允许前破门而入。在和西方人交谈时,须做端正,不要翘腿、摇膝、抖动。对长者以微坐为尊敬,入座后双膝要并拢,女子尤其要注意。西方男人每天早晨要把胡子刮得光光的,不刮胡子被视为失礼。在欧洲,乘自动升降扶梯时,你必须依次排队站在右侧,左

侧是让给有急事的人乘的。

五、非洲人的礼节。非洲人初次见面一定要寒喧一下,问候身体健康和工作状况,然后再谈正事,对熟悉的人寒喧的程度要更深一层,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懂礼貌。见面握手时,对尊敬者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用右手与对方握手。遇到特别亲热者就要握一下他的手,再握住对方拇指,最后再紧紧大握一下的他的手。一般好见面行屈膝礼。在乡村妇女们遇到女宾时就一边围着她转,嘴里一边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尖叫声来表达对女宾亲热的友好,男子(包括老年人)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都可以这样称呼。中非的一些民族在见面时则是谦恭地鞠躬,然后鼓掌,同时说一些令人愉快和互相祝福的话。在毛里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要问问对方的羊、牛、骆驼好不好。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牧业为主的国家里,牧畜是否兴旺同人们的生活和命

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十六、宴席上的客套。中国人宴客,即便菜肴糕点摆满了一桌,说得上是丰餐盛宴,但主人也习惯讲“今晚没什么菜,大家随便用”,至于赞美之话应由客人说。但在西方,宴席上就不是这样的了。当有人请你上饭店吃饭时,做主人的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的酒家做得最有名的饭菜”。在家待客就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最拿手的菜式”,为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西方宴席对座位的安排也有不同。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左边的座位的第二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以此类推。如不依顺序,主宾固然不高兴,越位的客人也会不安。交际场合常敬烟、酒,也需了解这方面习俗的不同。热情的中国主人举杯祝酒,兴奋起来往往说一声“干杯”后一饮而尽,而且也要求对方喝干,认为这样才够朋友。在西方也举杯祝酒,但喝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敬烟时也需要注意,因为西方社会对吸烟有害于健康已普遍认识,因此主人一般只是将香烟摆在桌上,让客人自己取。如果频频敬烟,客人会不领悟,反面可能引起不愉快。第三节 外国人的忌讳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它。宴会不能十三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十三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十三”日这一天也常感到不安。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会认为将会大难临头。有的西方人把打破镜子看作是自己的运气就要变坏的前兆。不过他们也有一种十分妙趣的解救办法,就是当月圆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放在兜里的硬币翻一个过来,据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了。在和西方人接触和谈话当中,有时你会碰到这样的事——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无意说出的一句不吉利的话,这时在座的人就会本能地用手指轻轻敲敲桌子,或伸出中指背在食指上,这表示“醒邪祛鬼”。在我们中国,将要出阁的姑娘往往喜欢穿一下做新娘的衣服看是否合身。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却不这样,婚礼之前,姑娘拒绝试穿她们结婚用的礼服,原因是害怕将要到来的幸福婚姻会遭到破裂。西方人忌“十三”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法国人认为核桃是不吉祥之物。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英国忌用人像作商品装璜。北非一些国家忌

用狗作商品的商标。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毒的标记。土耳其用绿三角表示“免费样品”。在国际上,三角形是警告性标记。在匈牙利,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有逆运的先兆。罗马尼亚人最忌过堂风。在房间、客厅、过道或行车途中,如果有人同时打开两边门窗通风,一定会有人出来干涉,他们认为过堂风能使人得病。伊兰人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不能对婴儿的眼睛加以评论,若出言不慎,母亲就有可能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印度人认为将孩子放在浴盆中洗操是不人道的,因为盆中的水不会流动,是死水。西班牙的女人上街必须要戴耳环,认为如果不戴耳环就象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会被人笑话。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左手用来洗澡、上卫生间,不干净。英国和美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当中节哀是礼,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号淘大哭,便是有悖礼教的。在沙特阿拉伯拜访主人家时,你千万不要随便进主人没有领你去过的房间。在那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的,女子一般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如果你因好奇而东走西看,主人就会生气。西方人对于树木,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树木非常小心谨慎。传说它们会兴妖作怪,给人们带来祸害。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不会随便用手去折断随风飘动的柳条,他们相信这会导致他们要承受失恋的痛苦。在印尼的中爪哇,如果你是夜晚出门绝不能吹口哨,因为当地居民认为吹口哨会把到处游荡的幽灵招引来,使你饱尝它们的拳头。在佛罗斯群岛的居民也不准人们在走夜路时吹口哨,据说这样会把蛇引到身边。在巴基斯坦,全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根据《古兰经》教规,巴基斯坦严 者罚八十藤鞭。忌提猪,忌吃猪肉、猪油,不用猪制品。忌吃狗肉等奇形怪状的食品。斋日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妇女忌海参、鱼肚。色彩是人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时,人们对于颜色的爱好也固然不同。欧美许多国家一般都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蓝色和红色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日本人忌绿色、荷花,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巴西人以棕色为凶丧之色,他们认为人死了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很忌讳棕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他们相信若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有不好的事。埃塞俄比亚人哀悼死者时穿浅黄色服装,出门做客是绝不能穿的。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止用花色,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花是春天的信使,是人们生活中备受欢迎的礼物,但有些花在不同的国家里也是用以表达不同感情的。在许多国家里,玫瑰花和白色的百合花是人们赠送亲戚、朋友,用以表达一种美好感情的礼物。但在中国、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这种花却是人们对死者的虔诚悼念品。在巴西,酱紫色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的。在法国,黄色的花朵是不忠诚的表示。罗马尼亚人喜欢探亲访友时送给对方一束鲜花。他们对花的颜色无禁忌;按传统习惯,罗马尼亚人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例外,如果你去参加亲戚、朋友的生日酒会,放两只鲜花在桌上表示祝贺是最受欢迎的。赏菊是中国人一种雅兴,然而拉丁美洲有些国家把菊花看作“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拿着菊花放在灵前表示致敬。

见面时的礼节

打招呼 礼貌用语 介绍 称呼 握手 鞠躬 拥抱 亲吻

打招呼

·这是最简便、最常用的礼节。

·打招呼一般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见到你很高兴”等用语。特别是遇到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或不回答对方向你打招呼,都是失礼的行为。

·要注意:与外国人打招呼,一定要避免中国式的习惯。比如,问候对方“你上哪去”、“你干什么呢”、“最近很忙吧!”等。这样,对方会误以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是一种不礼貌的语言;更不可以说“你吃饭了吗”(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问了),不然外宾还以为你想请他去吃饭呢。

礼貌用语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表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一般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有:“请”、“谢谢”、“对不起”、“麻烦您”、“没关系”、“再见”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文明用语。欧美人的思维,凡属不小心干扰、妨碍他人时,都会应该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走路)无意碰了他人:在自己家里与朋友一起闲谈,临时须离开一下;就连无意中打个哈欠,咳嗽一声,也得说声“对不起”。否则,就会被视为没有修养。日本人也如此,如果有一点打扰的话,他都会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介绍

·涉外场合中,结识朋友,洽谈工作,或进行业务往来等都需要介绍。介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再一种是通过第三者来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客人当中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单位(部门),担任什么职务(职称)等。

·自我介绍时一定要目视对方,神态自然而庄重,语言清楚并简炼。不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

·现在的自我介绍,多采用递交名片的方式。在递交名片特别是接受名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最好用双手接受。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是,一定要看名片上的内容,也可读出声来。这表示认识了对方,也表示对对方身份或职务的一种认可。切忌连看都不看的揣在兜里,或随便的放在一边。

·通过第三者介绍时,应该掌握的方法是,首先介绍身份高或年龄大的,然后依次介绍。介绍具体人时,须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在为其它两人介绍时,应将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还应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被介绍的人要有所表示 ,或微笑或点头示意。

称呼

·在与外宾相见或相识,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对男人称“先生”,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已婚妇女称“女士”。如果不清楚女方婚否,应称“小姐”或“女士”,不可称其为“夫人”。

·对官方中有职务的人,可称职衔加“先生”,如某某“局长先生”;对部长级以上的人士,可称“阁下”。

·对有学位或职称的人士,一定要称其学位,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这样外宾非常高兴,因为是对他学术(成就)上的一种认可。

·对欧洲人的称呼,普遍称对方为“您”,如果对陌生人随便称“你”,常常会冒犯对方。交谈或打听事情时,切忌使用“喂”、“哎”等,那样人家认为你缺乏教养,引起反感。

·对美国人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或相识的人,美国人喜欢以名字或昵称相呼,这样更亲切、自然,但在正式场合或对对方不熟悉时,一定使用正式的称谓。

·对日本人的称呼,“先生”一词,仅用于教师、律师、医生和国会议员,否则被称呼的人会感到窘迫和不安。一般对男士以“某某桑“相称,意思是“老王”、“小张”、“田中先生”等。另外 ,日本人之间不称“你”或“您”。这只限于夫妻之间或长辈称小辈,在正式场合基本不用 ,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对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人士的称呼,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有名、父名、姓三部分组成,如: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伊万诺夫,一般应称其姓,表示尊重。如果说非常熟悉,也可称其名或父名。对年轻的女性,应该称其“姑娘”,这样更有亲切感。

握手

·这是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它有一种相识、感谢、慰问、鼓励、祝贺的意志和情感。在对外交往中,握手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太用力: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握手可稍紧、时间稍长一些,以表示亲切、热烈。

二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可握得太紧,更不宜握得太久;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三是,要掌握握手的顺序:

A、男女之间,男方须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男方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

B、宾主之间,主人应当先向客人伸手,表示欢迎;

C、上下级或长幼之间,下级的或年轻的要等上级的或年长的伸出手后再握手。

四是,几个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可交叉握手。待别人握完后再行握手。

五是,如遇客人较多时,可与主要人员或熟人握手,对其余的人点头致意即可。

六是,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按西方人传统,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

总之,握手时,精神应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鞠躬

·鞠躬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现在的日本,鞠躬礼是最讲究的。所以我们在同日本人打交道时要懂得这一礼节。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鞠躬对韩国和朝鲜人来说也很讲究。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韩国和朝鲜妇女在会谈、宴会或作客时,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告别时面对客人慢慢退去,表示 一种诚恳和敬意。行鞠躬礼掌握的要领是:

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

B、耳和肩在同一高度:

C、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双目注视对方的胸部,随着身体向下弯曲,双手逐渐向下,朝膝盖方向下垂。

拥抱

·这是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表达一种热烈、友好和亲密之意。对此,我们应当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应拒绝。

·拥抱礼常用的有三种,即正面贴身拥抱、搂肩式拥抱和象征性拥抱(演出或体育比赛得胜后做出的姿

势)。这里介绍最常用的第一种——正面贴身拥抱。

·标准的做法是: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臂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先向左侧拥抱,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拥抱时,也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左臂后侧,以示亲切。

亲吻

·亲吻是西方一种比较古老的礼仪,即使是现在,这种礼仪也非常流行和常见。一般经常使用的是吻脸礼和吻手礼两种。由于亲吻礼所吻的各个部位不同,因而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也不同。

·在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是吻脸颊。它表达一种友好和和平。作为中国人,假若我们在社交场合被异性所吻,这是备受尊重的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异想天开。

·对于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这是在西方社交场合,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非常有礼的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在社交场合,男士走到女士面前,立正垂首致意,然后用双手或右手接住女士给他的手,轻轻抬起,并腑身弯腰,使自己的嘴唇在女士的手背上轻轻一吻,或者象征性地做一个吻的动作就算完成此礼节。

·值得注意的:一是吻手礼仅局限于室内的社交场;二是只有当女士在男士面前做出准许的暗示,即她的右臂微微抬起时,才可行吻手礼。切忌操之过急或强抓硬吻。

中国传统礼仪之【初次见面】

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

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

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

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

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

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各国第一次见面时的礼节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

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

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

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

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

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 “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

生” “小姐”或“夫人” 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

反.

南非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

子上或头发上。

英国

仪态礼仪: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在英国,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命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

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商务礼仪: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

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在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宜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视为缺乏

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的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在主人家做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日本(或韩国.朝鲜)的见面礼节 及其由来和意义

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

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

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

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

喜欢彼此握手。

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为集中: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

的道歉。

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

3、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另外,日本人不但说话的时候用鞠躬来表示一种礼貌,即使在接电话的时候,也是一边点头一边说的。例如在电话里说“はい”的时候,如果不点一下头,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个习惯吧)

吃过日本料理的外国人,都有同感,那就是不论你吃的时候是如何的饕餮,但两小时后你准有饿感,原因是油水太少了。有人从饮食文化上分析后,说西方是烤,中国是烧,日本则是煮。煮用水,吃的是清淡雅,烧用油,讲的是色香味。当然,熘炒烹炸起来,不免油烟四起,挂壁熏室。那日租房,房东就告诉我,你们烧中华料理,最好把厨灶四壁用报纸贴一下,而且要勤换常调。否则日子长了,连榻榻米都会发粘、变色,还要注意排风之类,等等云云。后来去几处朋友家,见“遮纸术”已是家家的灶间风景了。

介绍人介绍双方时,应该首先把年龄小的介绍给年龄大的人,把身份、地位低的介绍给身份、地位高的人,

把自己熟悉的一方介绍给不熟悉的一方。

在介绍姓名的同时,一般需要说明其所在的单位或团体,如果有职务的话,要介绍职务。

日本人见面一般不习惯握手、拥抱,而是习惯于鞠躬,在接待外国人时也倾向于握手时稍微鞠一下躬。

日本人在自我介绍时,一般只说自己的姓氏而不说名。 【8

H!`=t ++ 日语123 riyu123.cn 更多资源 更好服务 ++yMM;BTc】

在称呼别人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姓氏的后面加一个[さん]就可以了。

如果称呼「○○くん」时,则意味着对方比自己年龄小或者地位低。

而「○○ちゃん」则只用于称呼小孩子或者非常亲密的人。

此外,名片文化也是日本商务往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初次见面的日本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上自

己的名片。

在递名片时,通常由身份、地位较低的人先递,而且要站起身来,在双手递出名片的同时报出自己的单位

和姓名。

接受对方名片时,应该双手接过,并且仔细看过名片后再收入名片夹。

如果漫不经心地看几眼就匆匆收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物行为。

韩国特别礼仪介绍

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

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

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到韩国朋友家做客礼仪

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是韩国民族属恪守的传统礼仪。

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访,总是根据客人身份举行适当规格的欢迎仪式,接待外国首脑来访,要按国际惯例举行盛大迎送仪式,数十万人夹道欢迎或送别,场面隆重。无论在什么场合遇见外国朋友,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谈话得体,主动让道,挥手再见。

邀到韩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将室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人总是按约定的时间等候客人的到来,有的人家还要全家到户外迎候。客人到来时,主人多弯腰鞠躬表示欢迎,并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家中,有饮料、水果等招待。韩国人素来待客慷慨大方,主人总要挽留客人吃饭,许多人家还要挽留远到而来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几天,用丰盛的饭菜款待。

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韩国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

撕狗肉吃,喝肉汤。

制作猪肉汤进,要用煮狗的原汤,加熟狗肉丝、精盐、辣椒面、香菜、葱丝、熟芝麻,调制好,再随意配酱油、芥末酱、韭菜花及辣椒面,鲜咸辣,其味极煮好的狗肉撒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清盐、

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韩国的食“礼”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

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

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

在桌外,这是这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民族,对于我们这种把感情通过聚餐表现时,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在

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韩国饮酒礼仪

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

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

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

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

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

第18篇:西方史学史

古典史学的本质特征:

1.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即求真求实,这是古典史学的精髓。

2.古典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求真求实的特征

3.后来则提出了摈弃情感的绝对求真求实的客观治史原则

4.但并不是所有的史家都能遵循求真求实的原则,一些客观和主观条件影响了他们的历史研究:P16:①②③

古典史学的题材范围:古典史学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注重:政治史,军事史。不注重: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思想文化史

古典史学的表现方法及体例:古典史学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体,不同的史学创造出不同的叙事风格 古典史学的编纂体例: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传记体、回忆录体和混合体等多种形式

记述范围包括:世界通史、国别通史、地方史、断代史、各种专门史

古典史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具有求真求实的的精神和客观治史的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本史观。局限性:历史被用来美化个人或社会集团、或某个朝代,抒发个人政治见解、攻击政敌,充当宣传的工具,这往往会歪曲客观历史事实;打上了深刻的阶级、等级烙印;史学撰写的主角始终是男性贵族的代表人物,妇女和非公民的异邦人和奴隶只是微不足道的陪衬。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贡献 其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二)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三)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

(四)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老加图:马可·波尔基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 公元前234-前149年),又叫老加图(Cato the Elder;Cato Maior)。出生于拉丁城市图斯库鲁姆的平民家庭,老加图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演说家,前195年的执政官。老加图在拉丁文学的发展方面有重大影响,他是第一个使用拉丁语撰写历史著作的罗马人,也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拉丁语散文作者。代表作及史学成就:《起源》(Origines,也译作《起源论》、《创世纪》、《罗马历史源流》),共7卷,现仅存残篇,追溯前辈创业的艰辛,说明罗马优良传统以及罗马国家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过程。为第一部拉丁史作,开启了拉丁史学写作的进程。总体上是部平平庸之作,中心内容是宣传爱国思想,显示出拉丁史学早期的不成熟。《论农业》(《农业志》)、《论军人》。

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Livy,公元前59-公元17) p.7

2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帕多瓦城(帕塔维乌姆),不过他在青年时代就来到罗马,从事学术活动。他受到屋大维以及其他权贵人士的赏识和供养,与维吉尔(Virgil)、贺拉斯(Horace)等同为官廷中的宠臣,并受聘为屋大维之孙克劳狄的师傅。李维与之前、之后的希腊罗马史家都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当兵打仗和当官从政的经历,是位纯粹的书斋学者。因此他的著作是以记载历史为己任的自觉的学术之作。李维所生活的时代是个激变的时代,他亲眼看到罗马由分裂走向统一,亲眼看到共和制的倾覆和帝制的建立,亲身经历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过度的时代,对奥古斯都时代的政事了如指掌,因此他有条件把当时的罗马史作一个总结。

可能是唯一与奥古斯都本人有过接触的史学家。李维竭毕生之力,前后用去40年时间,写了一部通史性质的《罗马史》,始自远古,止于奥古斯都时代末期(公元 9 年德罗苏斯之死)。

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126年)是希腊优秀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者,是早期帝国时期最优秀的传记体史家。生平:(郭小凌,p.77-78)中希腊比奥提亚地区凯罗尼亚人,生在贵族之家。熟悉希腊文化,崇拜罗马文化,在他身上体现着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代表作:《名人传》一译《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集》,其中《希腊罗马名人传》流传较广,是其享誉文史领域的扛鼎之作。

塔西佗: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约公元55—120年)。

他在罗马史学中的地位相当于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中的地位。生平:(郭小凌,p.83)塔西佗出身望族,可能是是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外省骑士家庭;后到罗马学习演说术;77或78年,娶执政官阿古利可拉的千金朱丽亚·阿古利可拉为妻,从此仕途一路顺风顺水;81或82年,任职税务官,以后又任大法官、执政官、行省总督等。著作:《关于演说家的对话》即《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历史》《编年史》。

伏尔泰对西方史学的贡献.(1) 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 2000 多年的以政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 为历史编纂学开拓了新天地 (2)他有力的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

(3)他敢于否定传统中的世界史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和比较的研究.什么是西方史学史:西方:是一个变化着的地域的、政治的、文化的概念。西方史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史学发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和认识。亦可以称为对西方历史认识的再认识,反思的再反思。它讨论作为人类自我认识形式之一的历史学科在西方世界的起源、发展脉络、演化原因、一般趋势等一般和个别问题。

《西方史学史》的分期:古典史学(希罗多德——公元5世纪)修昔底德和波里比阿代表最高成就 中世纪史学:基督教史学的神本史观代替了人本史观,\"停滞期\"?奥古斯丁,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近代史学:14世纪——19世纪,人文主义史学的复兴、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等相继发展起来,直至19世纪的兰克学派,日趋成熟,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史学:新史学,50年代成为主流

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西方史学发生与演化的过程。两个具体对象:

1.西方史学史的创造者,即占人口极少数的业余史家和专业史家及其史学著作;2.西方史家进行史学研

究创造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人文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城市的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2)意大利古典文化的传统 (3)大学的兴起 (4)印刷术的广泛使用

年鉴学派评价.年鉴学派主要观点:提出总体史概念;提出长,中,短三时段说;提出结构史研究;重视史学理论.积极意义:冲破了实证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创出一条历史研究新路子(1)研究方法上:把其他学科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开阔了历史家的视野(2)研究课题上:开创富有新意的研究领域(3)研究对象上: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否定以往伟大人物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观念.局限: (1)注重中古,近代史研究,对上古,现代研究甚少(2)过分忽略了政治史研究(3) 缺乏理论研究

年鉴学派:(1)年鉴学派是以《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为主要学术阵营的史学学派。(2)它的诞生于1929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追求历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合法地位。(3)年鉴学派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成为西方新史学思潮的领航者。(4)年鉴学派历史观的核心观念有历史客体建构理论、问题史学、时限的辩证法和总体历史。(5)年鉴学派一般被分为三代,一是创立者布洛赫与费弗尔,二是布罗代尔,三是勒高夫和勒华拉杜里。

亚述学的诞生:亚述学诞生(楔形文字解读成功)的过程:17世纪威尼斯商人彼埃特罗,首次发现并临摹,引起欧洲人学术界的注意;18世纪中叶丹麦考古家卡尔斯吞•尼布尔,发现部分书写规律和字母数量;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完成了9个符合的解读;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罗林森(1819—1895)的成功解读;19世纪30年代罗林森在伊朗考察期间,发现载有三种书体的贝希斯吞铭文;1844年,临摹下铭文中的波斯文和米底文部分,此后从最容易释读的波斯文部分入手,实现了破译;1847年又临摹了铭文的巴比伦文部分,经过缜密比较,完成了巴比伦文的解读;1857年,大英博物馆组织对楔形文字解读工作的最后验证。这次验证标志一门以研究使用楔形文字国家和名族历史的史学的分支学科亚述学的诞生 简述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因为PPT上没有,这几点是我按PPT上内容归纳的)

1、基督教史学家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由上帝预先安排好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所以写历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赞美上帝的全智全能。在他们看来,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历史的中心,所有的世俗历史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全部的历史就应是基督教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2、中世纪史家对史料的处理十分轻率,缺乏史料分析考据的科学方法和求真求实的态度,很少能理解史料的真正意义,而是将史料任意分割取舍,硬性塞进一成不变的解释上帝的模式之中;

3、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以及教会史、圣徒传等;史书写作的一般模式是先介绍半真半假的创世纪以来的圣经史话,强调上帝的至尊至圣,然后是关于较晚近年代所发生的大事的陈列,其中教会事务是大事中的大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上帝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4、基督教自诞生之后,经过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于公元4世纪发展成为罗马国教,并逐渐凌驾于国家政

权之上,对整个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时期,僧侣垄断了知识和教育,使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占据了支配地位,于是一切学科都成为神学的分支,无不打上基督教思想的烙印。史学也不例外,成了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工具,因此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学术性大大下降。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过程:1.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学实践及其成果;

2.19世纪末,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德国史家梅林的《莱辛传》、《中世纪以来的德国史》等;3.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早期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1)历史观:宗教史观,即神学史观 (2)历史发展直线论 (3)新的世界体系 (4)方法论,以《圣经》作为判断历史正确与否唯一标准,基督教纪年方法

马基雅维利的史学成就.马基雅维利是近代第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学家, 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其中,《佛罗伦萨史》代表人文主义史学最高成就,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基督教史学观念.并且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1、《佛罗伦萨史》将他的政治理论贯彻到历史研究中,反过来为他的政治理论寻找到新的支持。

2、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观);

3、受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影响,以人性恶来解释历史,要求君主正确对待人们的恶劣天性。

4、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感情和史学观点是最接近近代资产阶级的。

5、表现出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观念;

6、对基督教会、教皇是否定的,对教廷报敌视态度;

7、试图用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来说明历史;

8、在体裁上,摆脱了中世纪编年史体例

9、在写作风格上,用意大利文写作,以哲学的思辨来写历史,分析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10、政治与历史的高度结合,这不仅是马基雅维利史学的特点,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的特点。这一方面是延续了中世纪城市史学一些非教权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世俗政权的需要。

赫尔德的史学思想: 赫尔德在他的著作《人类历史哲学思想》之中首次较为系统地体现了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的根本内涵。首先, 赫尔德认为人性是多种多样的.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幸福核心,人性不是客观的真理标准,因此启蒙思想中的抽象人性是不可取的; 其次, 赫尔德认为历史学家的作用在于从变化着的事实中发现统一性, 从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再次, 赫尔德明确地将非理性的移情原则用于历史研究.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近代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普鲁士学派: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

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文化形态学:又称社会形态学、比较形态学,现代西方史学最为重要流派之一。肇始于斯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继承与发展。把历史看成一种高度的自律性,同时具有生长、兴衰、发展阶段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汤因比文化形态学的主要贡献及其缺点.主要贡献: (1)提出历史及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抛弃了政治,科技划分,提出以文明为单位, 扩大历史学家研究的视野.(2)把各个历史文化,文明当成生命有机体,经历了相同的生, 长,兴,衰的周期,历史文化具有连续性.(3)各个文化在时间上同时代,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一定程

度上否认了欧洲中心论.(4)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比较研究法.缺点:把历史当成生物个体的生长现象,生命过程,缺乏科学含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和文化至上论.浪漫主义史学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德。浪漫主义史学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它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是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普遍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评判过去的依据。理性主义史学在反对宗教神学,推翻专制政权的斗争中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也有过分夸大理性,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否定中世纪等种种非历史主义的弊端。

第19篇:西方哲学史

《理想国》读后感想

【摘要】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与苏格拉底正义是弱者的利益的驳论,那个对那个错呢?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中,正义又是怎么体现的?是否合理呢?

【正文】

正义,一个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词了。然而或许几乎没有人真正仔细的想过什么是“正义”,也许对于很多人,正义的认知是来源于社会的引导,社会提倡的,那就算正义或者贴近正义了,反之则是非正义或者背离正义。那么如果给正义下一个定义,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理想国中色拉叙马霍斯、格劳孔和柏拉图关于什么是正义的观点见解十分具有深度。

在《理想国》的第一卷之中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就很具有现实意义。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政府,作为唯一掌握统治权力的地方,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法律。比如独裁政府就会制定独裁的法律;民主制的政府就会制定民主的法律;而贵族制度下的政府就会制定贵族法律。法律就在政府的统治下实行,一旦有人不遵守,那么他就有违法之罪,他在社会之中的定义就是“不正义”的。在色拉叙马霍斯看来,无论是哪种政治,在其统治之下的所谓正义的原则,就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那么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呢?它是不是阐述清了正义的本质呢?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有它的缺陷之处。就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例子来分析,皇权统治自秦始皇创建以来两千多年,官府就是国家的权力象征,而居于官府权力中心的皇权统治者,毫无疑问是整个国家的权力巅峰,毫无疑问,皇权者就是“强者”。而且纵观封建王朝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掌权者不遗余力的维护皇权的统治,其所制定的一项项历史性的改革措施也是围绕着皇权的统治,皇权所提倡的就是“正义”。然而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尽力关注民间的疾苦,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名句流传。统治者称平民百姓为“子民”,即关心百姓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虽然从根本上来说,这么做的目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关系着自己的统治地位,可是统治者确实考虑了作为“强者”的对立面“弱者”的利益,而且细想一下,这些权力的掌控者所做的工作不都是在为被统治的群体所着想的么。可见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有其不

足之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那么在与色拉叙马霍斯的驳论中,苏格拉底是如何回应的呢?在苏格拉底看来,按照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权的强者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许会犯一些错误,那么按照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正义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那么弱者对错误的法律的绝的服从,不但没有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反而是在伤害统治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正义也是对强者的一种伤害!依照色拉叙马霍斯的反驳,任何一种职业的人,如果他们以及他们的技术是名副其实的话,他们是不会出错的,如果出错的话,他们会退出这一行(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有点难理解)。色拉叙马霍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如果不是虚有其表的话,是不会犯错的,他们会一直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要求被统治者服从自己的命令,为自己定义的正义服务。

我们说,医生是为了救助病人,同时这个职业也使得他得到金钱的报酬。那么我们说,真正意义上的医生,是为了救济病人呢,还是为了挣钱?答案当然是救济病人。同样的,一名船长也是作为一名水手的领袖而非普普通通的舵手而存在。对于我们来说,看待真正意义上的各种技术者,最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技艺。就以医术来说,身体的不适,才促使药物医学的产生。就是说,医术的产生,是考虑到病人身体的利益,而并不是医术本身。那么假如这种技艺有缺陷呢?就像眼睛视力会下降一样,需要外在的事物来补充,是不是也有一种技艺来补充这种技艺的缺陷呢?那么用来补充这种技艺的技艺是不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呢,用另外一种技艺来补充。这样看来,每种真正意义上的技艺都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考虑的,而是面向它的支配对象。放在具体的例子中,就是医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身体的利益;耕种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粮食的利益。每一种技艺都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本身没有任何需要,他们所关心的是自身对象的利益。那么这样看来,统治国家这项技艺并不是只考虑统治者的利益而不顾及被统治者的利益。严格意义上的统治者是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公民的利益,它的一言一行是为了公民的利益,包括正义!

在随后的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及了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他认为,正义的量越大,就越容易体现出来,从城邦的角度更容易对正义有好的认识。苏格拉底对城邦正义的观点很显著地一个就是每个人在城邦之中各司其职,他认为没有

人可以掌握很多技能。在他看来,随着城邦的扩大,城邦所需要的各种职业也越来越多,而个人职业的确定,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决定。这些人应该在自己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去做自己不合适的工作。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每个人在合适的时间,一心一意地干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那么就会生产出数量很多和质量很好的东西。这一点拿在现实社会之中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职业,那么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的生产力。柏拉图在自己的观点中还将其与人的身体统一起来,他把城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比喻为人的身体,比如农民工匠的能力相当于食欲或者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腹部;护卫者的能力是长于行政或者富于勇气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胸腔;统治者的能力则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存于头脑之中。柏拉图还将城邦和人的灵魂做比较,统治者相当于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护卫者相当于激情部分,而农民工匠则相当于欲望部分,理性统治着激情和欲望,并且激情还起到帮助理性统治的作用,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这样的灵魂才是和谐而正义的。同样,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统治者代表着智慧,护卫者代表着勇敢,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些优秀的人物统治着的其它下等人则代表着节制。这样的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起各的作用,这样的城邦可谓正义。

这样有条不紊的社会看起来很有规范性,但是我认为这种认知有不正确的地方。在苏格拉底理想的城邦中,每个人只能在其自己的岗位上做唯一的工作,为了达到教育城邦人民的目的,所有与城邦“正义”相悖的文化都要被清除掉。这样看来每个人的个人自由与多元化都被严格的限制了。柏拉图说:“部分为了整体而存在,但整体并不是为了部分而存在——你是因整体而被创造,而整体的被创造并非为了你。”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甚至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阻碍。我们知道,一种新型社会生产力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催生新的相关职业来,那么这种职业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城邦中该居于何处呢?又或者这样的新型社会生产力在苏格拉底这种城邦职业分化中难以发展,最后夭折,最后带来的是社会的停滞不前这当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可见苏格拉底的理想化城邦也有它的局限性。

当然不得不说《理想国》这本书中的观点还是很富有哲理性的,每每翻开,那些颇有深度的观点总是让人赞叹哲学家思维的深度。这次写下书中苏格拉底与

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讨论自己的一点看法,也着实很高兴,也希望今后能够在《理想国》中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时间:2013/12/15

第20篇:西方文论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

【摘 要】古希腊时期戏剧成就最高的就是悲剧,索福克勒斯作为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全剧写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狄浦斯在命运的安排下弑父杀母的故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悲剧典范。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为西方文学理论早期的代表,他的《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也标志着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解读来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加深对俄狄浦斯人物的理解和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悲剧 俄狄浦斯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最早的源头,在古希腊的艺术画廊中,悲剧艺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民主制阶段,希腊悲剧也进入了繁荣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诞生在此时期,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与悲剧《俄狄浦斯王》在某些方面体现着相似乃至相同的观点。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的情节以及悲剧的人物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研究来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加深对《俄狄浦斯王》中悲剧的学习与理解。

一、从悲剧的定义看《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这个定义从四个方面即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和目的来对悲剧进行解读。

索福克勒斯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俄狄浦斯王》讲述了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的命运是由神预先确定的,他自己的任何反抗都无济于事。无论他多么有智慧,多么贤明伟大,多么大公无私,也无论命运是好是坏,他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悲剧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他无意所犯的错误。正如定义中的“严肃”是指摹仿“高尚的人的行动”,主人公为某种正义事业进行合理斗争,由于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其受难、失败或牺牲。[2]很明显,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王》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对命运是无法反抗的恐惧之心和对俄狄浦斯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的怜悯之情。

二、从悲剧的情节看《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摹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摹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摹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中一

系列有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是由悲剧人物的行动构成的,行动由表现了人物的生活与幸福。悲剧情节是指“行动的摹仿”。因此,情节是悲剧的基础,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达到悲剧艺术的目的要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惊心动魄”的效果,关键在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突转”是指人的行为突然转变到相反的一面,“发现”是指人在不知到知的过程中引起的爱、恨或者厄运。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

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它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把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每一段台词的朗诵纳入剧情的轨道。剧本一开始就是英明的俄狄浦斯王为了寻找产生这场瘟疫的方法的原因和消除瘟疫的方法,俄狄浦斯派克瑞翁前去阿波罗神庙求问,神谕说这场瘟疫源于老王拉伊俄斯的凶手,把他们处死,或者放逐出境是拯救全邦人唯一的办法。但神指明了瘟疫的起因,却拒绝指出谋杀者的名字。故事以此为开始,引出情节的“突转”和人物的“发现”,于是发生了发差极大的巨变,[3]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的悲剧主要不是表现人物个性,而是表现面对强大的自然和社会,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而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困惑。这个观点是时代使然的结果,在生产力低下的古希腊,人的主体意识还未充分树立起来,俄狄浦斯的行动更多的不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而是由城邦利益和社会习俗决定。俄狄浦斯作为忒拜的国王和忒拜人民的保护人,他首先将要担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这就是要同大家一起“为城邦、为天神报复这冤仇”。他发布命令说:“我如今掌握着他先前的王权;娶了他的妻子,占有了他的床榻共同播种,如果他求嗣的心没有遭受挫折,那么同母的子女就能把我们连接为一家人。”当我们从这段话里感受到俄狄浦斯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的同时,还可以从中读到其中俄狄浦斯所不知的乱伦的隐喻,当他说到“我为他作战,就像为自己的父亲作战一样”时,这种隐喻就更加明显了。[4]他的可悲就在于在面对命运的巧合下,他毫不知情并且一心想找到答案,心甘情愿的一步步走进命运的陷进中。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人在命运是渺小而无力的。

三、从悲剧的人物看《俄狄浦斯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在戏剧中,性格是潜在的,行为是现实的,人物性格必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特别是要从一些重要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因为重要的行动决定了人物的意向。意向善良是性格善良的表现。因此,悲剧人物的意向抉择是博得观众同情的关键。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5]当事实证明自己弑父娶母的凶手,他悲痛欲绝,毅然刺瞎了眼睛,自我放逐,以赎罪过,这就不能不使观众产生了怜悯之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于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点造成的。他不仅是悲剧的始作俑者更是悲剧的受害者。”从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

斯之谜可以肯定他的智慧,但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激进好斗,自大急躁,当路人挡路挑衅时,他不能忍住脾气,和平处理,而是选择了格斗并杀死了自己的生父。俄狄浦斯的悲剧也可以是自身的好斗暴躁,心胸狭窄酿成的苦果。

悲剧的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亚里士多德规定:悲剧人物是好人,但不是完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是与我们相似的人,这样,当他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另一种是不知误犯。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就是不知误犯的悲剧。他自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如果在那个决定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能够冷静一下,不杀死那位老爷,而是谦虚的让过,或许他的命运会改变,可我们不会因此就否认俄狄浦斯本性的善良,他耐心的倾听祭司们的再三请求,并负责的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在面对预言家的“一再推脱”之时,他没有恼怒的立刻杀了他,他一心一意的治理国家,呵护百姓。他只是不十分善良罢了。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主编,罗念生译《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9页

[2]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页

[3]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9页

[4] 王介之、杨莉馨主编,《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页

[5] 索福克勒斯著,《俄狄浦斯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83页

《西方鬼节.doc》
西方鬼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