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

2022-05-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企业管理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

然而,商场如战场,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风云中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实在少之又少。70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十大上市公司如今只剩通用电器一家!40年前的世界500强企业现在只剩下差不多200家!不计其数的企业在市场这片急流险滩上遭遇风险的礁石,或倒闭或沉默。巨人、三株、爱多急速上升又遽然陨落历历在目,巴林银行、安然公司、大宇集团昔日辉煌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触目惊心!

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随时有如履薄冰的紧迫感,战战兢兢,始终对企业或已经悄悄面临,或正在一步一步靠近的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来不得半点松懈,来不得半点侥幸!|

经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乃至衰落,消失,都与没有正确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人又是企业中一个最大的变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的管理。

推荐第2篇:企业管理案例

案例1: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

1.结合案例说明你对管理及管理职能的理解。

答:①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阶层的关系,是管理的关键。。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它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并且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是紧密相联的。②所谓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结合本案例,同仁医院需要的就是与就有管理体制不同的以人为中心进行的能够体现管理职能并能实现预期目的的专业化管理。对同仁医院来说,管理者须确立符合并支持医院总体战略的目标,即引进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启动品牌战略以及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整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专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几大职能。 2.同仁为什么要引进如此多MBA?你认为MBA们能否胜任医院的管理工作?

答:同仁医院大规模引进如此多的MBA,是为了要改革陈旧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体制。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就医环境、建立长期利润观念、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等等问题是同仁医院必须面对和必然的发展方向,不然就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即便是他们背景各异,绝大多数没有医科背景,但是这并不影响MBA的工作,因为作为一个职业管理人,只要懂得管理就可以,而并不要求其精于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医院职业化管理包括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研教学管理、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策略应用及管理、流程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MBA 参与这些医院管理,并非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在这些方面,他们不是外行,相反,正是他们的专长。同时,同仁医院将这些MBA 们“下放”到手术室3 个月,之后才都悉数调回科室,让他们以课题组的形式,潜心研究中国医院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MBA们制定的经营管理模式脱离现实情况的尴尬情形。其次,历史上每一次制度的革新都会经历诸多困难,并且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这一群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几乎从未涉及的MBA,在经过3个月的对医院的了解认识后,可能对医院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提出新的意见,制作出新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但是医院行政领导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来反复的试验,组织,协调新的制度与老的制度之间的冲突,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完善管理。虽说靠几个MBA解决医院管理现状是不现实的,但不断的探索积累创新,虽然时间漫长了一点,但都会在改革的道路上走下去,走到目标点的。

案例2:管理思想的发展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答:大连三洋的柔性化的员工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三洋制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为精髓,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大连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价值系统是纲,组织系统、员工管理、现场管理、营销管理是目,纲举而目张。从表面上看,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从组织结构到现场管理直至营销活动,一切都但是变化着的,实际上,比起企业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来,企业的价值观更富有“刚”性。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是刚性的,以此为手段之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是刚性的。价值系统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搭造了创新活动的舞台,为实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各个系统可以尽情发挥,以柔克刚。

2.在三洋的柔性管理中体现了怎样的管理思想转变?

答: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管理是以“管人”为核心来运作的,所谓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物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员工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组织的僵化与工作的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具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转化,这些对以“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再就是,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产柔性化和精细化。像大连三洋实行的“质量三保证”“柔性化营销”都是赢得最终消费者的有力武器。柔性化管理在企业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并不是抛开企业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管性理的“升华”。

案例3: 管理的基本原理文化病变:人性与责任

1.结合该案例谈谈你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这句话的看法。答:经典管理学是上个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优秀的管理学理论,比如:精益管理、6西格玛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工业工程、约束理论等等,很多的管理学思想有他先进的地方,能够为企业打造很强的竞争力。但是以上这些都是30年前就已诞生的理论,近30年来企业管理学家们一直在思索有没有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管理方法,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便开始了。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举措上,有人提出用绩效管理,有人更详细的分析了人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案,这些手段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某些人提出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挖掘,他们认为从人性的本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会更有可能得到最优解。 2.结合该案例谈谈你对管理的责任原理的看法

答:责任原理包含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伦迪公司虽然制订了责任制度,但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可能都做得不周到,因而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

案例4:组织文化

TCL的企业文化

1.结合案例谈谈你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看法。答: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优秀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极为重要。组织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

2.TCL的文化是如何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答:TCL倡导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这是“团结开拓、艰苦拼搏”企业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敬业”是鼓励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这种敬业实质上是TCL过去“艰苦拼搏”精神的延续;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勇于承担工作责任,掌握更好的工作技能,培养踏踏实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种精神是以往TCL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保障今后继续成功的基础

“团队”是要求企业内部要有协作和配合的精神,营造企业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员工不但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也对集体的工作负责,对整个企业负责,提倡员工间互相鼓励、互相关心和帮助。“团队”精神包含了团结的内涵,但比团结的表述更为系统,更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精神一直是TCL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包涵了“开拓”的内涵。TCL从小到大,比别人走得更快,工作更有成效,靠的就是创新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这是支撑TCL高速成长的重要经营观念,TCL只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案例5: 战略性计划战略决策是成功之母

1. 你认为公司在选择进入一个行业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研究? 答:一是该行业是处于什么阶段,如是夕阳产业,你进入的难度及承受的风险较大. 二是本企业进入该行业有什么优势,最好能利用原有企业的一些资源,如生产线,供货单位之类的.

三是考虑一下,自己进入该行业,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储备,最少这步棋下之前要想好以后的路咱走.

2. 从华源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正确的决策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取得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有效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与先进的决策手段便于决策者快速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在制定重大决策之前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一个明确目标。华源集团取得成功正是由于管理者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对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对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华源通过内外部因素分析后,制定两大重要的战略计划,最终使自己成了纺织业和农机业行业的大企业。第一步,华源在选择行业时选择自己熟悉的纺织行业,利用了“入世”的有利时机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它利用了纺织企业部,外经贸部,交通银行总行三重背景使自己有了资本市场,从而使可以进行技术开发,大规模整合,抢占制高点,最终走向纺织到服饰一体华服务链。第二步,再向农机行业进军中,华源对农机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选择了一个优势的结构,从高起点开发产品,最终成为集团的主导产业。这些充分说明了决策的重要性,正确的决策是企业成功之母。

案例6: 计划的实施(案例)目标管理

1. 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首先目标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体系的逻辑要严密,纵横成网络,体现出由上到下越来越具体的特点。

2、目标要突出重点,与企业总目标无关的其他工作不必列人各级分目标。

3、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尽可能把目标分解工作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企业职工的自我设计与参与是保证目标管理效益的重要一环。

4、目标分解完毕,要进行严格的审批。明确责任,并承诺提供完成目标的条件,保证目标的严肃性。在进行目标审批时,要详细分析目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次目标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职工自我控制的能力必须将领导的充分信任与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保证企业具有进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与制度保障。

2、建立目标控制中心,结合企业均衡生产的特点保证企业生产的动态平衡。

3、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目标作出必要的修正。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企业在目标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再次,目标评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目标执行方案、手段是否合适条件变化情况,主观努力程度等。

2、上级评定要全面、公正。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鼓励下级今后继续努力。

3、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人事考核要以目标考核为基础,通过报酬、升迁等体现奖优罚劣。处罚是辅助措施,其目的是鼓舞士气,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发展服务。

4、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目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2. 目标管理有什么优缺点?

答: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3. 你认为实行目标管理时培养完整严肃的管理环境和制订自我管理的组织机制哪个更重要? 答:制定自我管理的组织机制更为重要。①目标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民主管理方式从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到目标考核都属于自我管理;②自我管理机制形成更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自我管理为基础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能够保持目标及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案例7: 组织设计渤海液压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1.你认为1992年以前渤海机械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什么类型?

答:1992年以前渤海机械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职能部门化类型,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其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还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不断的完善。 2.如何解决渤海液压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问题?

答:要解决报还液压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问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生产计划的安排与调度、各部门的协调与分工完善、售后问题。首先,公司要做好身产计划的编排、生产调度安排,不能延误生产进度,延误产品的出厂日期,否则,公司就不会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开发新产品;其次,各部门之间要将强沟通,互相协作,原来公司里各部门就缺少沟通与协作,都认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与自己部门的工作没有关系,都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往往不重视其他部门的特殊要求,这样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进度,而整个公司的节奏就会变慢,新产品的开发也就出现问题;再则,要抓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售后问题,如果产品的质量有问题,设计科的技术人员就要出去为顾客服务,这会导致设计科人手不够,也就会耽误开展设计工作,而且出现太多的产品质量问题也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影响产品的销售,这样公司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开发新产品。

3.你对生产科陈科长面临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该公司面临着3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进度问题,生产科的进度与计划出来的进度根本无法同步;第二是资源的调配问题,在采购方面和资金运转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不透明性;第三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问题,各部门横向沟通与功能无法统一。我觉得应该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整体产品的利润作为讲评,不要只看各个部门的产量,这样可以使各部门之间有共同利益而互相沟通与协作,公司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各个部门的进度,这样也好追究各个部门的责任,公司的财务部门和辅助车间还要做出详细的采购方面和资金运转方面的报告并公布于众,这样使得资金运转透明化。 4. 你能帮助王经理进一步完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吗?

答:在生产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强、优胜劣汰的企业作风、成立小组化的车间线、各个小组具有相同功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灵活变动,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由计划科统一给予生产计划,在竞争中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增强了部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合并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解决部门不协调问题,内外分开的战略重组,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必须把技术销售部分开为技术质量科和市场科,技术质量科并入生产部,以监督生产质量和做好各项售后服务;市场科为一个独立对外的销售部门。这样了精简公司的人员与组织,提高了效率,很好的降低了成本,同时要唯才是举,组织要尽量分权,这样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案例8: 领导与领导者“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1.同为一厂之长,为什么王、步两人忙闲如此悬殊?试从领导方式和管理措施上分析原因。答:新港船厂的厂长王业震科学授权,“闲可钓鱼”,但是,海盐衬衫总厂的厂长步鑫生高度集权,结果无暇吃鱼。在这个案例中,两个厂长的轻松和忙碌的原因是综合因素的一个结果。其中的原因有:

1、管理的方法来讲,一个是集权式的管理,一个是分权式的管理。

2、从管理的幅度来讲,一个是分层式的授权,一个是高度的集权。

3、从管理的导向来讲,一个是以顾客为导向,一个是以自己的规划为导向。

4、从组织的架构角度来讲,一个是弹性的层级结构,上下既有规范,也有变通。一个是从上至下单一的职能结构。

5、从沟通的角度来讲,一个是双向的沟通,一个是单向的沟通等等。2.作为厂长或经理,“从早忙到晚”意味着什么?试评述其得与失。

答:意味他是一个很勤奋很刻苦的人,把公司的是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同时也意味着他的领导能力出了问题,可能是协调能力不好,可能是目标不明确,也可能是自身知识有限,学习跟不上,总之就是领导艺术不到位,工作效率低。导致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工作时间,减少了私人闲暇,然而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仅仅一年光景,新班子和王业震初试锋芒即见成效。1983年,新港船厂造船4艘、修船137艘,工业总产值、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增长25.6%、116%和20%。仍然是精明强干的步鑫生,他的助手多数也很能干,只是当他从早到晚忙着处理厂里的大事小事时,他的助手似乎插不上手。步鑫生备尝创业的艰辛,终因企业濒临于破产窘境而被免去厂长之职。)因此作为厂长或者经理要重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自身学识和领导艺术等。

3.致使组织中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时间经常被无效利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1、权责不明,领导者和管理者经常参与应由下属完成的工作

2、各组之间非事务性往来

3、领导的性格和心情

4、组织设计不合理等

推荐第3篇:企业管理案例

落尘

(1)公司生产线为1988年引进项目当时设备、工艺和主要原材料均为国外进口。近一年来公司进行了较大技术改造设备、工艺有所变化特别是主要原材料基本由国产替代。但公司相关文件并未作相应变化,工艺文件有大量钢笔手改,现行有效的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和检验标准还是针对进口原材料的,对国产原材料的检验要求没有形成受控文件。

-------当体系出现较大变化时应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应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此案例未在设备、工艺及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评审,也未进行相应更改,不能保证文件符合变化以后生产过程的管理实际不适宜。故不满足ISO9001标准4.2.3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的要求。

(2)宾馆保安部有2份《治安巡逻规定》。一份贴在墙上是去年贴上去的;另一份由保安部长提供,是今年新修订的。两份规定的内容不同。

-------墙上的《治安巡逻规定》是作废文件,不应该保留在保安部。由于新文件对内容进行了修订,墙上的旧文件容易使保安人员的治安巡逻工作偏离规定。不符合IS09001标准4.2.3g关于“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的要求。

(3)案例1:因房间漏雨还在保存期内的最终产品检验记录的字迹已模糊不清。

案例2: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的记录保存期限是3年,但保存的记录是热敏纸传真原件。案例3:记录的保存期一律定为1年。

-----案例1的情况中记录的保存环境不能满足要求,导致了重要的质量记录中信息的丧失,不能保证记录的证实作用和追溯作用。不符合IS09001标准4.2.4关于“记录的贮存”的要求。-------案例2中,热敏传真纸的记录时间长了字迹会退去无法保存3年。

-------案例3中,记录的保存期一律定为1年不合理。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根据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如重要的产品检验记录的保存期与产品的寿命周期有关。这两种情况不符合ISO90O1标准关于“记录的保存期限”的要求。

(4) 大型超市的质量方针为“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这个方针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2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变化,也从未进行过评审。而这2年超市的营业面积增加了

5、6倍又新开了3家连锁店。

------“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的质量方针,不能反映大型超市服务的特性,反映不出商业服务如何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缺乏针对性;这个质量方针也没有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质量方针应进行评审,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应通过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本案例中2年多从未评审过质量方针,超市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质量方针却一直未进行变更。不符合IS09001标准5.3关于“质量方针应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质量方针应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的要求;

(5) 质量手册中总厂质量目标是“型材性能达同行业先进水平,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0%”。目标是在一年前制订的,当时生产线刚上马生产还不够稳定,所以一次交验合格率定得不高。现在经过努力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4%以上,但质量手册中的质量目标中“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仍是90%。

--------“型材性能达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质量目标无法进行测量。不符合ISO90O1标准5.4.1关于“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的要求。在现在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已经达到94%以上的情况下,质量目标仍停留在90%的水平上,质量目标不具有先进性,不能作为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与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9000标准3.2.5的术语)的概念不符。

(6) 2004年12月份上级集团公司对装饰工程公司的体制进行改革,装饰公司随即对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职能管理部门由8个减少到5个,职能也进行较大调整。但2个月过去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未及时调整到位,文件也未作相应变更,很多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接口职责已不清楚。

------案例中装饰工程公司的体制、机构发生了变化时间已过去2个月,但质量管理体系未及时变更,相关人员也对接口职责不清楚,无法保证体系在变更过程中的正常运行。不符合ISO90O1标准5.4.2b)关于“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的要求。

(7) 通讯器材公司除总经理外还有三位副总经理,但对于客户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由哪位领导分管一直不够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没有规定,客户中心主任有时找销售副总汇报工作,有时又直接向总经理反映情况。

-------本案例中对于客户服务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在最高管理层中的分工责任没有规定清

楚,工作中的职责接口不明确。不符合ISO90O1标准5.5.1关于“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的要求。

(8) 管理者代表是由生产副厂长兼任的,因为生产任务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质量管理体系的事情。他解释说:我主要起保证作用,具体工作都由质管部组织进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会找我的。

-------本案例的管理者代表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质量体系的事情,没有证据能证明他履行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而且管理者代表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也不够清楚,不能把自己的职责推给质管部。不符合ISO9001标准5.5.2关于管理者代表职责的要求。

(9) 2005年5月份西安公司的一位维修工人在服务时与客户大吵了一次,引起了客户的强烈投诉。这件事及处理的结果刊登在公司6月份的内刊“通讯”上,发往全国的22个分公司,希望各分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避免发生类似的服务质量的投诉。但22个分公司中有5个没有收到这份内刊,其中成都分公司又出现了因维修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起客户投诉的事件。

--------作为内部沟通方式的内刊“通讯”没有发放到位,使得内刊中关于改进售后服务质量的信息没有传递到5个分公司,而且成都分公司又出现了对服务质量投诉的类似问题,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不符合ISO90O1标准5.5.3关于“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的要求。

(10) 审核员在全质办审核,当审核员问起ISO9000在全公司运作总体情况时,全质办主任抱怨说:各部门配合不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程序都规定发现问题及时向我们传递信息,有些问题均没反馈过来。另外,规定每月质量分析会各部门因生产忙,也未很好坚持。

------规定每月质量分析会各部门未很好坚持,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不符合ISO90O1标准

5.5.3关于“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的要求。

(11) 查2005年唯一的定期管理评审评审的输入,仅是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和产品检验情况的统计分析。

-------定期的管理评审的输入应满足5.6.2的全部要求,以便能全面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本案例仅覆盖了标准5.6.2c)的部分要求无法全面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ISO9001标准5.6.2关于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

(12) 工程施工单位在4个月中连续出现了3起重大质量事故,仅是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理,没有针对这些质量事故召开管理评审以决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出现如此重大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过程(管理评审)没有反应,没有把握好管理评审的时机,没有发挥管理评审作为最重要的持续改进活动的作用。不符合ISO90O1标准5.6.1关于“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的要求。

(13) 检验科共有八名检验员。检验科每月对每名检验员抽核20件产品的5项指标,以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2005年3月核查的结果共发现32项错判,有4人都出现了错判,最少的2项最多的达16项。其中检验员王某在C项指标上,共20件产品错判了9件,检验员胡某某在20件,共100个指标中错判的达到了16项。以前的情况也不好,检验科采取了奖惩措施,但效果不大。科长解释说,检验员新老接替不上,老同志文化低,一些人对新的检测设备掌握不好。

-----部分检验员教育、培训及技能等能力不能胜任本岗位质量职责,使重要的产品质量检验过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不符合ISO90O1标准6.2.1关于“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的要求。

(14) 物业公司连续出现了几起因员工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工作差错。工程部的工人进行设备维修时丢失了工具,保安部的大门警卫与业主打起来了,管家部的文秘找不到业主的档案和文件。查培训记录中只考虑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没有安排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

-------由于没有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导致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方面存在差距,造成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差错。不符合ISO90O1标准6.2.2d)关于“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的要求。

(1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设施清单中只规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没有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基础设施纳入体系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包括生产过程以外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的识别上不充分。不符

合ISO9001标准6.3关于“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要求。

(16) 三车间有三台龙门刨床是50年代的产品,已经很陈旧了。车间主任介绍说:这些刨床已经用了半个世纪了,已经超过了报废期限,但它们仍是主要生产设备,现在加工精度很不稳定。我们打了多次报告,要求购买新设备,领导一直没有批,据说是最近效益不好、经费紧张。

--------三台龙门刨床已超过了报废期限,而且加工精度很不稳定,设备的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又不购买新设备,不能给生产过程提供充分的资源。不符合ISO90O1标准6.3关于“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要求。

(17) 列车客运公司承诺并规定空调列车冬季温度不低于18℃,但5号车厢内的温度表显示15.8℃,现场询问旅客纷纷抱怨。

-------环境温度没有达到质量承诺和规定的要求,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6.4关于“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的要求。

(18) 啤酒灌装车间靠近大门口的地上堆放着待灌装的啤酒瓶,而大门是敞开的。大门外有汽车来往,道路上尘土飞扬。

-----敞开的大门外汽车往来扬起的尘土会给靠近大门口放置的待灌装的啤酒瓶带来污染,已清洁待灌装的啤酒瓶也不应该放在地上。这些现象不能满足食品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的要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6.4关于“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的要求。

(19) 工厂接到一批给某系列工程配套风机的生产任务。这批风机因有特定用途,技术质量有一些特殊要求。厂方在没有经过认真策划并制订质量计划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生产,对这些特殊要求没有相应的控制规定。

-------因产品有特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能确保与特殊要求相关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要进行质量策划并制订质量计划,对此特殊产品的实现过程及其他相关过程和资源进行安排。此案例未按要求做到这一点,不符合ISO9001标准7.1关于“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的要求。

(20) 彩印厂成品库里有一批烟盒彩印成品,包装上显示3月份发往卷烟厂,至今已过去5个多月了。仓库主任解释说,用户先提走了一批货认为与他们要求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余下的就不来提了,一直存在这里,其实我们产品的质量是没问题的,他们的要求太过分了。查文件规定,此类产品应是用户提供样板彩印厂依据用户的样板打样样品,经用户确认后正式签订合同。查这批烟盒彩印产品并未提供经顾客确认的样品。

--------打样样品未经用户确认,即彩印厂是否有能力满足用户的要求没有确认,致使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7.2.2关于“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应确保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的要求。

(21) 装配车间上半年5-6两个月均未完成生产任务。车间主任解释说:那两个月,计划科说任务重硬给我们下达了完成120台XYZ-8型产品的生产任务。但是我们车间的生产能力每月只能生产100台,而且计划科也没有和采购科沟通好,导致一些重要零件供应不上,因此我们无法完成任务。计划科下达任务脱离实际,销售科只知道接合同,也不考虑我们的压力。 ------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致使装配车间5-6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这说明没有对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生产任务要求进行评审,或是评审了但没有进行调整,以确保“有能力满足要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7.2.2关于“与产品要求的评审以确保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的要求。

(22) 查设计开发部提供的第二代自控系统(HC-2)型产品的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中规定整个新产品的设计过程分成方案确认、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样机试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6个阶段。其中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设计定型3个阶段完成后都要经过评审和验证,生产定型阶段结束后进行设计确认。问及为什么不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6个阶段都进行评审,设计开发部部长解释说,这是特殊情况,HC-2型产品要得急,销售部已签订了一批合同,今年年底要交货,不得已加紧完成设计。

------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6个阶段都要进行设计开发的评审,而HC-2型产品的设计开发计划中仅安排了3个阶段的评审。设计开发的策划没有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不符合ISO90O1标准7.3.1关于“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

(23)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城市近郊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买下了一块地,准备进行休闲旅游度假村的开发。设计委托给了一家设计院。由于该公司原来一直从事住宅小区的开发,没有开发休闲旅游项目的经验,虽参观、调查了一些宾馆饭店,但是对度假村的功能、客房如何设计、目前国内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都提不出具体的意见。考虑到设计院以前设计过类似项目,公司便对设计单位说:你们看着设计,你们觉得可以就肯定行。

-------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明确对此度假村开发项目的设计开发输入,没有给分包方(设计院)明确的设计开发要求,无法保证设计开发的输出满足公司的要求,以及将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7.3.2关于“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的要求。

(24) 某摩托车设计任务书中规定时速应达到90公里/小时。经测试三台样车的最大时速分别为88公里/小时、86公里/小时、87公里/小时。经了解按此设计已经开始了第一批此型号摩托车产品的生产。

-------三台样车的最大时速都没有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没有满足输入的要求。不符合ISO90O1标准7.3.3关于“设计和开发输出应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的要求。

(25) 在某一危楼改造住宅小区的施工工地,工人正在进行钢筋绑扎。工地监理发现某部位钢筋直径偏细,于是要求停工向设计院询问。设计院经核对后承认出现了计算错误,并说由于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的很准确,设计人一般情况下就不再核对计算了,可能是计算机软件用错了。

-------设计开发的结果没有通过变换方法计算进行验证,对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的结果没有实施控制,软件使用错误的情况未能提前发现,使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开发输出放行给了顾客,险些产生严重后果。不符合ISO90O1标准7.3.5关于“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的要求。

(26) 查DYS-3型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资料时,发现编号为007的新产品信息反馈单上写明:“根据414厂对DYS-3型系统使用的意见原设计中的电阻件尺寸应予修改”。查看相应的修改和对设计修改的影响进行评审的记录,部长说已经修改了,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设计更改的记录没有保持,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其他影响也没有评审的记录。不符合ISO90O1标准7.3.7关于“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的要求。

(27) 某旅游风景区最近连续接到游客投诉,反映景区内的几家餐厅饭菜质量差、收费不合理等。办公室负责人解释说:这几家餐厅承包出去了,我们只负责收场租费,其他的事管不了也就未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现场观察及询问的结果,这几家餐厅并没有以自己店名品牌开业,而是作为风景区的一部分来经营的。

------以风景区名义经营的餐厅没有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风景区只收场租费用,而没有按要求进行承包方的评价、选择和服务质量的控制。不符合ISO90O1标准7.4.1关于“组织应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和4.1关于“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的要求.(28) 某化工厂对老供应商供应的化工原料只进行外观验证,不再送化验室进行检验、小试。如果更换供应商则送化验室检验、小试合格才能使用。在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中也有重要物资,检验科长的解释是因为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我们长期合作对他们比较信任,就不想太麻烦了。

-------对老供应商供应的包括重要物资在内的化工原料没有进行质量检验或验证活动,不符合ISO90O1标准7.4.3关于“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的要求。

(29) 某商场的盒装鲜牛奶放在冷柜中出售,但冷藏柜上看不到冷藏的温度究竟是多少。 ------鲜牛奶放在冷柜中出售,但冷藏柜上看不到冷藏的温度究竟是多少,不符合ISO90O1标准7.5.1” e)实施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30) 车间喷漆工在给抽油烟机喷漆时,用小桶收集残漆再倒入贮漆桶与新漆混合使用,结果因残漆带入尘土使喷枪堵塞,抽油烟机喷漆后表面粗糙不平。油漆工说:“工长只告诉我此漆很贵不能浪费,没有告诉我该如何做才对。”审核员问是否有这方面的作业指导文件,工人回答说,没有。

--------因为没有规定工人不知怎样进行喷漆操作,导致抽油烟机表面粗糙不平。不符合ISO90O1标准7.5.1b)关于“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31) 机加工段一台磨床附近的操作台上放有16个DS-1型零件,工艺卡上显示该批零件共有20个。工人解释说,在磨床加工前小组互检时他发现有4个零件漏钻了几个孔,因此返回到本工段的钻床上去补钻了。审核员在钻床前果然发现了4个零件没有任何文件。钻床工人说我不太清楚这些是什么零件,也不知为何放在这里,可能是前一班留下的。

-------返回补钻的4个零件没有标识易使产品混淆。不符合ISO9001标准7.5.3关于“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的要求。

(32) 审核员在总装车间发现两个箱子标有“顾客来件”字样。车间主任解释说,这是用户送来的一批零件,指定要安装在为他们制造的设备上。审核员询问对用户提供的零件是否经过验证。主任说:“这些零件既然由用户提供,质量当然由他们负责,我们不用验证,再说对这样的产品我们也没有检验的手段。”

-------对顾客送来的零件在接收时没有进行验证。不符合ISO9001标准7.5.4关于“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的要求。

(33) 原料仓库存放着各种生产用的化工原料,卡片上写着共有0、P、Q三个品种。审核员看到包装袋上写明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审核员抽查P原料共有5批,其中最早的一批生产日期是2006年9月8日,最近的一批是2007年5月13日。

-------原料仓库贮存的P原料至少最早的一批已超过了6个月的有效期不能保证原料的质量。不符合ISO9001标准7.5.5关于产品“贮存”的要求。

(34) 在注塑性生产车间现场,审核关于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时,内审员要求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名单和记录,工程师说没有名单,但有记录,取来了测量注塑件外形卡尺及测量用的电子秤的校准记录,都符合要求。内审员问到注塑机的温度和压力的测量装置是否被校准,工程师说这不是验证产品质量的,不用校准,只要坏了及时修好即可。

-------注塑机的温度和压力的测量装置没有校准。不符合ISO9001标准7.6a)关于“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35) 公司采用了一种微机控制的空调器自动测试仪,审核员问在对测试软件是否进行查验,以后是否定期复验。测试室主任说,一般不需要查验,只是为了防病毒定期杀毒。如果真的软件出问题了,我们就通知研究所来人解决。

--------这些计算机软件用于空调器自动测试,应该按标准要求进行确认,以保证软件满足测试任务的能力。本案例中仅仅进行杀毒操作是不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不符合ISO9001标准7.6关于“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的要求。

(36) 某公司以顾客满意率作为公司的一项质量目标。该公司在全国有12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每月都要求通过调查问卷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因没有明确顾客满意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2007年上半年的调查情况极不平衡:业务量最大的广州分公司仅收回5份调查问卷,而业务量较小的西安分公司却收回了120份调查问卷,其他分公司的情况也不一致。而半年一次的质量目标评价就是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做出的。 --------因没有确定获取顾客满意情况的方法,使上述调查样本分布不平衡、不合理无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测量的结果不可靠,以此来评价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也不够客观。不符合ISO9001标准8.2.1关于“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的要求。

(37) 某住宅小区的物业公司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业主进行调查。但问卷内容只涉及了保安、保洁两项工作,而且只有满意和不满意两种结论供业主选择。查2001年顾客满意调查情况,住宅小区共有800户业主,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问卷中有45份表示满意,5份表示不满意,其余50份未收回或表示没意见。物业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认为顾客满意率达到了95%。

--------物业公司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没有包括物业管理的其他服务内容,如设备设施运行及工程维修、社区服务及活动等;只有满意和不满意两种结论,不能反映业主满意的不同程度;800户业主发放问卷100份样本数量不足;在对结果进行统计时,不应该把50份未收回或表示没意见的问卷凭主观判断都算作满意。不符合ISO9001标准8.2.1关于“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的要求。

(38) 查公司内审的计划及检查记录没有对最高管理层及内审和管理评审进行审核的证据

--------最高管理层、内审和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的职能和过程,内审应覆盖。不符合ISO9001标准8.2.2关于“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的要求。

(39) 某企业上次内审总共发现不合格项45项,其中有35项已关闭,另外10项纠正措施已完成,但没有验证记录。

-------10项纠正措施已完成,但没有验证记录。不符合ISO9001标准8.2.2关于“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40) 上一次内审的一项不合格是:“包装工段的第五组包装箱有较多破损现象”。这次审核员在现场又发现其他包装组仍有较多包装箱破损的现象。

------上次内审发现的问题这次内审又再次发生,说明内审的纠正措施无效。不符合IS09001标准8.2.2关于“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的要求。

(41) 公司规定对生产过程的能力和质量每月要进行一次检查评定,确定人员、设备、工作环境、测量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每季要召开质量分析会对检查评定工作进行总结,以便对过程进行改进,但2005上半年并未按月或按季开展此项工作。 -------对过程的检查评定工作未按要求实施,即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未按公司自己的规定进行。不符合IS09001标准8.2.3关于“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的要求。

(42) \"查2007年6月份的采购清单,其中6月7日购进强度等级325水泥150吨,6月8日检验报告未出就发给基础班使用。\"

-------325水泥检验报告未出就发给基础班使用。不符合9001标准8.2.4关于“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要求。

(43) 某工厂加工一批工件,按要求进行100%检验,发现有两个工件不合格,决定返回加工车间进行返工,返工后直接送到装配车间进行组装。

-------返工后的工件要重新进行检验,但此案例中工件仅由操作者返工后没有重新检验,在不知是否合格的情况下就转入装配工序了。不符合ISO9001标准8.3关于“在不合格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的要求

(44) 质量检验部每月要形成大量的检验记录,但未按程序要求对这些检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没有对重要的产品质量检验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符合ISO9001标准8.4关于“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要求。

(45) 某涉外宾馆的餐厅收到了不少客人的投诉。餐厅服务生态度很好,但对西餐服务程序和标准掌握不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送食品的顺序不对;一个服务员为客人订完饮料后另一个服务员送来的却不是客人需要的;摆台也出过错;酒杯常有水渍等。对上述客人提出的投诉,餐厅经理总是给出问题的服务员填写过失单罚款50元。

------餐厅经理仅仅是开出了过失单罚款了事并没有分析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服务员对西餐程序和标准的学习培训以及技能训练以防止再继续发生类似问题。不符合IS09001标准8.5.2关于“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要求。

(46) 金华工程公司的火灾应急准备及响应方案编制比较详细,内容也十分充实,但当问及是否有把握实施,并且是否进行过验证时,公司的人员不知所措,无言以答。

------此案例的重点(问题点)在于应急方案没有经过验证,违反了ISO 9001:第8.5.3条款的规定,可行时应对应急方案进行验证。

推荐第4篇:企业管理案例

西门子的“3i”管理

2007-06-06 17:33:52

西门子仅在中国就拥有员工4.3万人,它怎样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管理,保证每一条合理化建议都能被有效处理?

当克虏伯先生1872年最早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概念之时,西门子也开始了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那一年,西门子为中国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技术。

时至今日,西门子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华大地——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近50家运营公司和众多本地办事处,拥有员工43000多人。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西门子如何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够正确的有效处理?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跨国公司,西门子的合理化建议管理,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有何可借鉴之处?

别具一格的“3i”

在西门子,合理化建议有一个特别的称呼:“3i”。即:“建议(ideas)、激励(impulses)、主动性(initiatives)”。3i对合理化建议的几个要素进行了很好的概括。早在1890年,西门子便有系统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管理体系,并且1997年明确成文提出3i项目,目的就是面向员工进行合理化建议的流程管理。

在世界各地,西门子的3i尽管采用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各具特色,但是其组织原则和工作流程却大体一致,从而使西门子员工合理化建议的管理保持了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

但与德国企业传统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机构不同,3i既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也不是近年兴起的引进“点子公司”的方式,而是一个介于员工与部门经理之间的平衡机构,其主要作用在于平衡员工与部门经理之间关于建议的分歧。“3i是保证流程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第三方的督促者。员工和部门主管之间的平衡需要3i协调。”西门子(中国)业务发展部3i办公室专员宋小玲如是说。

多渠道保证

针对西门子庞大的组织构架,《中外管理》了解到:西门子采用了多种方式保证员工合理化建议的上传下达,在基本层面分为直接建议和间接建议。

直接建议的模式为:每一个员工,不管职位如何,在工作周围,如果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对这些地方有一定的思考,不管问题是否是自己的职权之内,员工可以直接接触相关主管,相关主管会尽快判断并给出答复,如果不能采用,将详细告知不可为的原因。

而间接建议则是针对西门子庞大的组织机构,许多员工的发现,可能不知道如何向上反映,无法找到直接负责人。那么员工在确认事情确实需要解决并且可以解决的时候,可以提交于3i办公室,然后由3i出面去找专门的管理者。

此外,当员工的建议有向高层传达愿望的时候也极为便利,西门子所有员工的联系方式是公开的。内部网上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查找到所有管理层人员的联系方式,包括:主管部门、email、手机和办公室电话。

西门子更加提倡的是直接建议,但是间接建议的道路一直保持着畅通。所以在直接建议的过程中,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被采纳的建议是对公司有所帮助的,依然可以再去找3i办公室沟通,这样可以保证员工正确合理的建议切实地对公司有价值。

在各种渠道都保持畅通的情况下,西门子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确定自己的建议会被主管部门看到并接受到反馈,这就为合理化建议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做好经理的工作

西门子将合理化建议的支撑要素分为两部分。首先,当然是员工的参与,其次就是各级经理们的支持。动辄几万人的企业,如何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够得到重视并及时反馈,是困扰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难题。据《中外管理》调查了解:西门子并不像国内的许多企业一样,分门别类地划分不同建议的类别。在员工直接建议盛行的西门子内部,部门经理的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因为部门经理将对员工针对本部门的合理化建议直接做出判断。这种类似于“上级主管管理模式”的方式,不仅极具针对性,而且大大缩短了建议从提交到反馈的流程。对于许多大企业来说,可能是效率最高,且最易实现的。

重奖成就3i

无论实行哪种管理模式,德国企业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标准基本是一致的。在采访中《中外管理》发现:西门子对于合理化建议的奖励达到了通行标准的最高水平。

其现金奖励分为两部分:一种称为LA(一次性奖),另一种叫经济价值奖。例如:员工建议改进了流程、提高了质量、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甚至在环保方面做出了贡献,西门子通常采用一次性奖的方式,最多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

而经济价值奖,则是根据员工建议实施之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计算的。西门子有一套完整的计算公式,例如:建议本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执行的成本等等,这些要素都会被综合考虑进去,最高15万元人民币,在德国是15万欧元。员工的单条建议如果对整个公司各个分集团的类似部门都起到了作用,甚至可以进行累加,但是不超过15万元。因为西门子内部实现了相对独立的独立核算,因此奖励由相关受益部门发放,但是采用同一的标准。西门子在中国奖励金额为建议所带来的经济附加值的一部分,最高可达25%.

有报告显示:尽管西门子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奖金,但是公司却因此每年削减了2.5亿欧元的成本。

诱导员工“有作为”

曾经有一个德国实习生,在中国实习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西门子公司提了46条建议,最终被采纳了一条,这条建议奖励了他400元钱。“对于行政部门而言,这也许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却能生动地反映出员工的积极性。”一位西门子中层管理人员如是说。

西门子对于合理化建议的重视从奖金标准上便可见一斑。奖励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集众人之智,谋企业发展。因为员工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便可以获得全额的工资收入,但是奖励机制的实施,使员工的热情高涨。宋小玲认为:只要公司有明确的政策和严肃的制度支撑奖励,则员工在“可以作为”的时候,便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周围的工作,去发现自己职责之外的许多问题。

如果说渠道的畅通保证了员工“能作为”,那么重奖之下,员工就会主动地追求“有作为”。企业中“有作为”的员工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会简单许多。

三年“保质期”

对于暂时不能采纳的员工建议,西门子除了有非现金奖励机制——如礼品、鼓励等措施外,在制度上也有保证:员工提出的建议只要在三年之内得以实施,便同样可以获取同等奖励。同时3i部门会专门进行相关调查:为什么三年前没有实施?是什么条件或者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样一来,使得员工的建议从制度上有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从而保护了员工的积极性。 绩效管理的13个基本步骤

在实际执行当中,需要将绩效管理的框架模型进行细化,分步进行实施。下面是进行绩效管理要经过的13个基本步骤:

1.对比组织战略目标确定组织要获得的成果,用绩效词汇表达出来,如质量、数量、成本或者时间等。2.确定每个领域要达到的工作成果。

3.保证要达到的领域成果对组织成果有直接的贡献。4.确定每个领域成果的权重或优先级。 5.确定测量领域成果的方法,尽量具体。 6.确定评估的标准。

7.编写绩效计划(包括要达到的结果、测量方法和标准) 8.对绩效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和测量。 9.动态反馈沟通绩效信息。 10.进行绩效评估

11.对达到绩效达到标准者予以奖励 (the nature of the reward depends on the domain) 12.对未达到预期绩效者分析原因,制订绩效发展计划以消除绩效差距。 13.重复步骤8至12直到得到满意的绩效或标准改变

推荐第5篇:企业管理案例

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具体案例

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成立于1799年,简称为大通银行 ,也被称为曼哈顿银行美国金融业巨头之一,大型商业银行 ,是大通曼哈顿(持股)公司的主要企业,又是洛克菲勒财团的金融中心 ,1955年由大通银行和曼哈顿银行公司合并而成。

大通曼哈顿银行在石油、金属、矿产、电子和农业部门有较大利益。一贯注重国际业务,在西欧和亚非拉地区有大量资本输出,不断向国外扩张势力。

在经营理念方面,大通银行认为“正确的关系就是一切”,这是大通银行网站的口号 。大通银行的首页在中心位置上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五类“关系”:个人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及富裕的个人和家族。此外,大通银行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素质的经营理念。

在创新服务战略上,大通银行将微软MSN Home Advisor中的贷款搜寻器及财务工具等,整合入Chase.com中的贷款与家庭资产版面 。大通银行在网络电子化上迈进了一步它继网上银行交易、网上购车贷款、网上购物、网上艺术展览中心之后的又一新动作 。美国大通银行已经成功地将它的消费金融服务业务瞄准了中间商,而不是终端用户。

今天,美国大通银行是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的第一大供应商,是第三大抵押服务的创始人和服务商。它正不断地加大技术投入来保持并提升目前的地位,同时正寻找其他可以为中间商提供服务的新领域。

大通曼哈顿银行还设置有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他们的人事治理部门下属的1-5个培训处都有足够的人员抓培训工作,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职员培训部门是由83个有经验的培训治理人员组成。

•如今,摩根大通成为中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的上市公司——中国联通(香港)在全国收购移动电话网络和寻呼/数据网络担任财务顾问。

二、案例分析

1.管理经营理念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的职能,以人为中心来协调各种资源,以便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大通银行认为“正确的关系就是一切”,在其网站的首页中心位置上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五类“关系”:个人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及富裕的个人和家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五类“关系”实质就是大通银行的五类客户。无疑,正确处理好与这五类客户的“关系”,使其满意,这就是银行的一切了 。

对个人客户,大通推出服务内容就涉及ATM/信用卡/购车贷款/教育贷款/汇兑/保险/抵押贷款/在线银行/投资建议/退休基金等。它非常注重在网上为客户提供多种理财工具、个人资金运作咨询和帮助信息。为让各种知识背景、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成为网络银行的顾客,站点提供了在线学习、业务流程演示、安全介绍等。

对小企业,大通的服务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它为他们还写了这样一段颇具煽情作用的开篇语:“大通银行认为,您的成功对我们社区的康宁和富裕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像您这样的私营企业撑起了纽约城的半壁江山。我们有把握地说,您还将在这儿发展10年、20年至30年,对这儿的经济做出重要贡献。而大通商务中心就是为您这样的小企业而设置,为您服务,助您在此增长和繁荣”。事实是,小企业很少是因为缺少好主意、好产品、或受伪劣产品与服务的困扰而失败的;大多数失败在于业主们财力有限,无法在时机到来时果敢决策,同时,因其业务较小而无法取得富有管理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导。但大通网站商务资源中心开通后,此皆俱往矣!如今,您生意中成功决策所需的支持与经验都唾手可得,仅打个电话、点击一个网址就行。

对大企业,服务上又增加了不动产管理、公司资金管理与健康运作方案以及更多的金融专家咨询服务项目等 。

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更加突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满足人的层次需要。坐落于纽约市中心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是一个培养和选拔职业商业银行员工的摇篮,它体现了如今管理思想实现了从经验到科学、从效率到效益、从重技术到重视人本身、从寻求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到管理上的随机制宜的四次飞跃,管理的发展方向由沿着效率和人的发展到将二者融为一体。 2.创新服务战略

随着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地区性、全国性、全球性的电子银行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谁不能适应这场革命,提出及时的转型应变,谁就将被淘汰出局。

大通银行将微软MSN Home Advisor中的贷款搜寻器及财务工具等,整合入Chase.com中的贷款与家庭资产版面,在网络电子化上迈进了一步它继网上银行交易、网上购车贷款、网上购物、网上艺术展览中心之后的又一新动作。可见,创新是未来组织的灵魂。组织再造是对企业流程进行基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取得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关键绩效上重大的改进。 美国大通银行已经成功地将它的消费金融服务业务瞄准了中间商,而不是终端用户。它在买车融资和学校贷款业务上名列全美第一。它是否应该将这种业务营销模式继续对其他领域的中间商进行推广呢?例如提供抵押贷款业务,或者它应该投资来发展目前排名第五的个人信用卡业务呢?一个企业能否同时在业务市场和消费市场营销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呢?

美国大通银行曼哈顿公司通过非分支机构的方式经营着75%的消费服务业务,而像美国国家银行和芝加哥第一银行等竞争对手却在通过建立广泛的分支机构的方法来形成自己的网络。美国大通银行采取的是一种比较巧妙且有利可图的战略。

当以分行业务为主的大银行仍然将消费者服务当作一种终端用户业务坐等客户上门时,美国大通银行却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通常,有两种本质不同的消费服务业务,一类是终端用户业务,一类是中间商业务。当遇到个人借贷和个人信用卡方面的需求时,终端用户会采取主动,这时银行分支机构才会有业务。与个人融资业务相对应地,产品和服务的融资业务,即消费融资业务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这一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中间商往往对这一类融资业务采取主动 。 3.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者为了确保组织能够为所需要的岗位配备所需要的人员并使其能够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而在事先所做的计划工作。

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人力资源规划——重视培训、重视人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对教育费用的重金投入上。因为这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巨大收益。对这一点,几乎所有的美国商业银行都有共识,大通曼哈顿银行在此做得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平均每年对教育经费的支付就达5000万美元。而且,假如在银行工作期满半年以后,没有学位的可直接申请入学,由银行提供全部费用。重金的投入加快了人才培养的步伐,也间接地加速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内部素质的提高。

银行内部素质的明显提高,使得大通曼哈顿银行在资金的投入上更加增大。正如大通曼哈顿老总裁曾说过的: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三、总结与体会

时间的车轮辗转到了现在,这学期我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学习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这都得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管理学》这门课程。“学然后知不足”让我对管理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我们知道管理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这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和总结,将管理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逐渐系统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因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只有在这套体系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管理是一项技巧性、灵活性、创造很强的工作。正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经营管理,在管理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上,不断地完善经营。

实践证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效地管理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述或只是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推荐第6篇: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就并对其倾销行为做出的反抗行为。

一、欧盟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分析

欧盟征收反倾销税的原因

1、导火索

欧盟反倾销主要是由于康佳公司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违反了2002年7家中国彩电出口商与欧盟签署免征反倾销关税协议时的承诺,而任何一家公司违反承诺将被视为所有签字者违反规定,因此对其他6家企业同样征收重税。

实际上,欧盟曾于2002年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7家彩电企业达成过协议,同意在中国彩电企业做出数量限制和价格承诺的基础上,免除其自1998年开始征收的反倾销税。而康佳首先响应的一份声明表示:欧盟与中国彩电业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由此给予中国彩电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康佳在声明中说,欧盟在2002年协议中规定的每年40万台出口配额,对中国众多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2、欧盟与中国彩电业贸易摩擦

欧盟与中国彩电业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由此给予中国彩电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欧盟此次反倾销事件早有预兆,对国内企业而言也是早有心理预期。对欧盟而言也可谓是剑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之前欧盟与中国彩电同行就此磋商已经进行了大半年时间,多轮谈判。只是中国企业坚持要求欧盟考虑到欧元升值以及制造成本降低等因素,降低出口最低限价,而欧盟方面因为考虑本国利益不肯让步。

3、欧盟对华的贸易壁垒

虽然欧盟对华贸易总体政策越来越积极,但是,在指导对华经贸实践的具体政策措施上,欧盟却日趋苛刻。在中欧贸易迅猛发展的光环下面,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却暗潮涌动。“特保条款”、“反倾销关税”以及一些“技术堡垒”,是欧盟不断对中国轮番使用的3种典型武器。

• 关于“欧洲堡垒”的思考

中国一些彩电企业不愿接受欧盟的限价条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前彩电生产成本和价格下滑剧烈;二是欧元又相对升值很多,欧盟2002年设立的彩电最低限价一直没有改变,致使中国企业的“高价彩电”难以在欧洲市场销售; 三是国内彩电市场竞争激烈,利益难以平衡,经常发生内讧。

通过这一事件,我认为最应该清醒和反思的有两点:一是中国彩电企业要明白欧盟对中国彩电设限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二是中国彩电企业不要老找外因,应该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别人设限?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倾销事件中,我们的彩电企业为何总是不能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规避方式?

我觉得还是两方面的因素从中作梗:第一,利益作怪。为了谋取短期,甚至一时的利益,不惜牺牲未来的发展资源为代价。这是没有眼光的体现。第二,能力所限。在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时,国内企业一直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除了降价通过此次反倾销,中国彩电企业得到很多教训,其他外向型企业也要深刻反思。

其一,那就是在事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当在有关部门的有力协调下,各企业联合起来,积极应诉

其二,外向型企业要正确分析市场形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完善的发展战略。 其四,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是个信号,告诉我们应该加快技术创新。

其三,政府有关部门如何在新世界经济大潮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遭遇各种反倾销的企业而言,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弱势群体当中,尤其是信息对称和沟通交流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很好地充当组织者和代言人角色,必要的时候甚至应该启动报复性贸易措施来对待 ,还是降价,别无他途。

二、厦华等7家彩电企业对欧盟反倾销行为的应诉

由于销售到欧盟的中国小彩电价廉物美,给欧盟当地的彩电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欧盟企业就以中国彩电低于成本在欧盟销售为由,对中国彩电提出了反倾销诉讼、实行贸易壁垒,造成中国失去了大片的欧洲市场。

中国彩电企业为了挽回欧洲市场每年千万美元的损失,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挽回利润率,但都无济于事。因此,中国彩电企业只能选择应诉。最终,重新打开了中国彩电重返欧盟的大门。

三、对欧盟恢复征收反倾销税行为的评价

• 合法性

2002年7家中国彩电出口商与欧盟签署免征反倾销关税协议时的承诺,而任何一家公司违反承诺将被视为所有签字者违反规定,因此对其他6家企业同样征收税。

欧盟恢复对中国彩电反倾销税的前提是,如果中国企业单方面终止承诺,欧盟将有权据此“自动”恢复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于是,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这个公开拒绝接受限价条件的企业――康佳。

• 不合理性

从1988年至今,欧盟对中国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其税率是一直在变化的,从1991年的15.3%到1995年的25.6%再到1998年的44.6%。反倾销的彩电种类也由小彩电开始,后来是大彩电,到了1998年是中国的所有彩电。

中国彩电价格低的原因:

一、是当前彩电生产成本和价格下滑剧烈;

二、是欧元又相对升值很多,欧盟2002年设立的彩电最低限价一直没有改变,致使中国企业的“高价彩电”难以在欧洲市场销售。

所以,欧盟恢复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四、康佳为何再次引起欧盟的反倾销行为?

康佳在声明中说,欧盟在2002年协议中规定的每年40万台出口配额,对中国众多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从海关传来的数据看,中国彩电同行近年来仍然有对欧盟出口CRT彩电,尽管出口贸易加工方式各有不同,但事实上数量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出口单价不是在增加而是在逐月减少。

欧盟曾经通过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进行协调,但是„(康佳)坚持自己的行为不愿让步‟,而这最终导致欧盟再次对中国整个彩电行业抡起反倾销大棒。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我们的市场竞争走进了一个规模和成本的误区。

有些地方政府对行业准入门槛的不设限竞争和单纯追求地方GDP增长,盲目追求规模,而企业则在有些地方政府或银行的政策或资金的“推波助澜”下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意识,最后不得不靠价格竞争来维持企业生存。

五、恢复征收反倾销税对中国彩电业影响不大

国内彩电企业早已经在海外建立了生产工厂,实施了曲线出口。此次被强征反倾销税,

断了传统CRT彩电出口欧盟的出路。

我国彩电企业出口欧盟的产品类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CRT电视的份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通过OEM、ODM代工等方式,实现CRT出口,从而达到消化剩余产能的目的。所以说,短期内这种反倾销大棒对于国内彩电企业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据了解,欧盟再次反倾销对全国的彩电业其实影响并不大。1988年开始,欧盟对我国彩电业进行反倾销的产品为显像管,平板电视并不在其列,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中国彩电业评述》,我国出口显像管彩电的金额在下降液晶电视和 等离子彩电金额在迅速上升,平板电视的出口数量占全部彩电出口数量的19%,但出口金额却占了47%。除此以外,不少知名彩电品牌在海外都有设厂,如海信在匈牙利、法国设工厂,TCL在波兰及墨西哥也设立工厂,国内有实力的彩电商们纷纷在海外设立工厂规避反倾销壁垒,欧盟的反倾销重税对它们也应该是鞭长莫及的。

六、中国彩电业的国际化战略

1、重视核心技术上的创新和研发储备、提升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可持续稳定地增长。

2、实行差异化竞争、满足更多的顾客,建立自主品牌。

3、了解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分析海外市场的特点和介入市场的风险,考虑企业的组织机构、人才储备、企业文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匹配与改变,要有战略的思维和客观的分析,在管理运作上更要融合到世界市场之中。

4、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主要克服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渠道;二是品牌;三是人才;四是管理;五是资源;六是环境。

6、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技术的研发,理性国际化、谨慎多元化,每一个企业从自身做起,规范、健康、理性地经营,从而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企业的崛起、屹立于世界之林不是什么神话。

尽管中国彩电业遭遇反倾销,但中国家电知名企业都没有因此改变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这就需要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各行业要积极总结经验,积极应对。

第一,保持平常心应对。应对贸易摩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多、双边贸易机制,也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细做好。

第二,面对国际反倾销,行业协会大有作为,由行业协会牵头运用世贸规则,联合企业应诉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第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步伐。

第四,海外设厂规避反倾销。

第五,对类似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国企业要积极应诉,要充分利用进口方成员的相关法律武器,积极选取对中国出口产品有利的“替代国”价格,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反倾销应诉结果。

第六,在国内出口遭到国外反倾销调查时,政府要多给企业支持

推荐第7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为何高薪留不住人才

原创:合易咨询

【案例】

A公司是一家著名民营家电企业,公司老总一直对该公司在行业中颇具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引以为豪。他认为优厚的薪水必然会吸引和留住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依靠人才优势促进公司快速发展。但是十余名技术骨干员工的集体跳槽促使该公司老总认真思考原有的人力资源体系是否存在问题。

【分析】

为什么高额薪酬留不住人才呢?A公司协同某咨询公司对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以及部分离职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结果显示:(1)虽然薪酬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A公司员工对经常加班加点的高强度劳动产生厌倦;(2)公司没有明显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导向,员工不知道为什么劳动,从而薪酬成为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3)市场竞争压力造成的公司内部紧张节奏,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时间或者忽视了与员工的沟通,员工感到不受重视,个人价值难以体现;(4)固定的工作岗位、重复的工作,缺少系统培训使员工感到个人能力很难提高,发展空间有限。

通过调查分析,A公司老总认识到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收入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他们还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个人发展、他人的重视理解等,从而现实中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企业文化、薪资水平、工作内容、学习机会、发展前途、同事关系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如表所示)。

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

影响因素 内容

工作因素 工资总数;工资的公平性;相对竞争者的工资水平;未来预期收入(即股票增值收入,股票期权收入等);工作时数及换班制;工作条件;直接上司的管理技能;直接上司的人格因素;合作伙伴;工作的安全性;工作的意义;运用技术和能力的情况;职业生涯的发展机会;教育培训情况;企业文化;政策与规定

生活因素 住房;交通;照看孩子;健康设施;闲暇活动;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受教育机会

个人因素 生活方式;配偶调动;结婚;家庭成员生病或死亡;健康状况; 开始自己的事业

针对人力资源体系存在的问题,咨询公司建议A公司在保持其薪酬优势的同时,从多方面做工作留住人才。具体而言:

一、以激励机制留人

1、薪酬机制。收入既是员工谋生的手段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薪酬成为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员工流动的最关键因素。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1998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待遇问题。A公司在继续保持薪酬优势的同时,初步建立动态的薪酬体系,既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把薪酬与员工的业绩挂钩。比如对销售人员把他们的收入与销售额挂钩,对研究开发人员把收入与研

究成果挂钩。对企业高层经理,由于他们的努力程度既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又难以监督,因此在奖金、津贴等固定收入外,还应对他们实行经营者持股、尤其是股票期权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奖励。薪酬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机制,企业的任何主管都掌握着一个重要的奖励资源:赞扬和鼓励。通过对员工工作成就的肯定,对进步的鼓励,员工会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企业既可以通过仪式和盛典对优秀的员工个人、团队和部门进行表彰来鼓舞士气,更经常的是通过对员工日常成长的帮助和对进步的鼓励来激励他们。

二、以事业留人

1、工作设计。对于许多员工来说,工作内容是决定工作满意度和影响流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工作内容对留住员工具有重要作用。职位的单调性、工作任务的重复性、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务的自主权和责任等都会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评价。一般而言,工作越具有挑战性、越需要创造性,员工享有的自主权越大,则他对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因此如果在职位设计时能考虑这些因素,就能相应提高员工对职位的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2、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协助员工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向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契机,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职务和工作职权等一系列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既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又有利于明确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使员工认识到他的发展是与企业的兴盛分不开的,从而把促进员工发挥潜能并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3、内部流动,竞聘上岗。虽然员工内部流动会带来一定成本,但是适度的流动可以满足员工求知、求新的愿望,避免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给员工带来的生理、心理劳疾和情绪,激发员工热情和动力,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投入感,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满足员工的流动需求,从而达到通过人才内流抵减人才外流的作用。A公司建立了空缺职务海报制度,出现的空缺职位向全体员工公布,优先在公司内部选拔人员,所有在原工作岗位满一年并且表现良好的员工均可参与选拔。同时A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竞争环境,“庸者下,能者上”,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和竞聘上岗以使优秀人才早日脱颖而出。

三、以感情留人

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因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人及其需求,通过情感纽带留人并激励人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许多企业往往致力于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与技术,以适应讲求高效率、高竞争力的时代,而忽视了企业内管理沟通、情感交流的作用。A公司苦心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随着十余名骨干人员的离职几乎丧失殆尽,这就是一个教训。

松下幸之助曾说:“要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听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说的就是感情沟通的重要作用。企业除了营建一个硬件设施先进完备的办公环境,还要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经常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如果各层主管能够关心和重视雇员,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上下级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多种渠道让员工的了解

公司的发展情况,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参与决策、尤其是关系自身利益的决策中来(譬如实施绩效面谈),员工的工作意愿即被点燃,内在的活力与动力也将迸发出来。这既激励了员工,又留住了人。据此A公司在内部网(Intranet)上建立了BBS提供员工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空间,在各部门和子公司建立起经理接待日制度、意见反馈制度、合理化建议表彰制度。这样管理层就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并采取解决办法。

四、以企业文化留人

通过企业文化留住人才是企业留人的最高境界。如果说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的躯体,人员是企业的血液,则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一个被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的基本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方式,使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矛盾,阻止大型企业内各个小部门的离心倾向。

鉴于A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是空白,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咨询公司建议A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不空喊口号,而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来约束和激励员工,从而当共同的理念潜移默化的形成后,再把它诉诸文字形成企业宪法。从现存问题着手,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针对增强团队精神,加强沟通,体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因此绩效考核内容既包括员工的业绩,又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和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满意度指标,意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团队精神和客户满意意识的逐步形成;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公司为每个人度身定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并开通网上学院使每个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员工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并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逐步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在薪酬体系建设中,有意识地提高员工工资与公司业绩和部门业绩挂钩的比重,使员工感受到收入会随公司业绩而变化,旨在促进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痛定思痛,A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初步重塑起一个和谐而富有活力的组织,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渐渐地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盟,有几个离职的骨干员工也被“新的公司”打动重新回到了A公司。

极客公司要提拔2位员工,2位员工都很努力,销售都是一把好手,经济讨论,公司决定让年轻A员工担任部门经理,年长的B员工作为部门职员暂不提 拔。结果,A因为年长,工作时间比A长,且有时候A对B不太尊重,常命令B做这个做那个,B心理很憋气就倚老卖老常对A找碴,造成两人之间矛盾 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部门的正常管理。在我们的周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声音,一旦处理不当,会造成对立的情况,甚至产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冲突

事件。问题;1.如果你是极公司老板,你会如何处理?2.如何面对不同的意见?如何减少杂音出现?

这是一个典型问题呀。

提拔员工二选一,很容易出这样的问题,这在冲突管理中,就是因为职务资源稀缺所造成的冲突。

这种冲突首先要认识到,这种资源稀缺短时期内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对冲突的预见非常重要。一开始,在两者都没有提拔前,应该设置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比如同一个目标,谁拿下,谁就升,这样提拔上来的,对方会服气很多。当然还有别的方法,比如先把A提成副经理,而正经理空缺,这也是很好的缓冲。

如果很遗憾的没有预见到冲突,那么面对冲突要引导,冲突未必都是坏事,关键把两个人引导到正向竞争的角度上去,别让他们进入恶性竞争。前者会促进工作,而后者会影响工作。

老板应该让A明白自己是部门经理,如果容不下手下人,就不配做经理,所以鼓励A放手让B去做业绩,并告诉A,B的业绩,都是部门的业绩,也是你A的业绩,所以你要放手让B去做,给他尊重,把他的情绪调整好,激励好,他业绩好了,并不会影响我对你A的看法,不会取代你的位置,你要自信!!!呵呵,A的心态不对,这也是典型的刚升上来的人的心理错位。

老板应该让B明白,职务只是虚的,关键是部门业绩提升,大家的收入都提高,那才是实际的。老板要倾听B的意见,让他发泄一下,并且让他多帮助A,因为A年轻,B多宽容,部门业绩就可以提升,大家的日子都好过。如果持续闹下去,结果就是必须走一个,那么这是谁都不愿意的,又何必呢?!老板可以考虑给B一种隐性权力,毕竟是老员工,老板可以在A面前表现出对B的尊敬,在开会,在吃饭,方方面面,尊重B,听取B的意见。如此这般,B虽然没有做经理,也会有心理平衡,而A也不敢太过放肆。

你问的第二个问题——说实话,冲突不仅不能完全避免,而且,作为老板要懂得管理冲突,利用冲突,让员工在冲突中寻找和谐,那就是工作效率最高的状态。如果还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可以短信给我。

推荐第8篇:企业管理通病案例

究竟是我们工厂管理不妥,还是这是所有工厂的通病?

本人从事外贸工作也三年多了,一直觉得很郁闷的是,直到今时今日还不知道为什么跟工厂沟通是这样的难。

我们有自己的工厂,业务员都在公司上班。按道理说自己的工厂应该要比与外面的工厂打交道要方便,要容易得多,但我怎么觉得在公司呆了这么久,却还是感觉完全无法跟工厂取得很好的沟通呢?基本上我们是通过老板与工厂沟通的,凡事都几乎要通过他才能到达工厂,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就大大地降低了,有时候同一件事,硬是要重复的提醒,重复地催促才有个所谓的答复,甚至包括报价。对于这样的做法,我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密,但对公司的业务却是最大的致命伤。作为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业务员的我们来说,如果无法与工厂正常快捷的取得良好沟通,谈何与客户沟通?就拿工厂的订单生产进度来说,订单下去了,工厂却从来不会主动定期报告生产的更新进度,搞得我们在与客户联系感情的时候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你想啊,如果我们能有个定期的生产进度更新,那我们也就可以定期地向客户报告他的订单情况,这样不但会让客户觉得我们很专业,管理也系统货,而且万一客户突然需要把原定的生产提前,那这个时候我们的这种主动报告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我们既可以及时知道客户的急切需求,同时,也让工厂能第一时间去考虑是否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相反,如果工厂从来不会主动先与我们沟通然后就擅自地改动原定的生产时间表,搞得当我们都以为一切都在按SCHEDULE正常进行时,当客户问起他的订单位什么时候做完,然后在一问工厂之下,得到的答案却是订单交期要比原定的延迟了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半个月去了,我的妈啊!作为业务员的你,当你听到这样的答复,你怎么办?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合理理由去回复并说服你的客户?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可以避免的吗?如果工厂能定期汇报订单进度,至少不至于到客户来问的时候才绞尽脑汁去找借口跟客户解释吧?

“家族式企业”管理通病

一、裙带关系严重影响工厂正常运作。由于部分亲属及朋友参与到企业管理及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而且大部分人员还处在重要的位置上,一部分能力不足及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依靠老板的关系严重影响工厂正常秩序与员工工作积极性。当然有能力态度端正的人除外。

二、疑心重,不信任。管理学提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工厂内部相互之间根本谈不上信任,而且相互之间相互指责,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背后“打小报告”的人得利倒是不少。自己总认为别人在搞鬼,对自己不利,不愿意面对工作当中的失误与责任,只会找理由为自己解脱。自己对员工不信任,何谈员工对自己忠诚。

三、重叠管理,越权行事。本身一些很小的事情,部门之间协调一下就能处理的事情,上层管理非得插上一脚,管上一管,完全剥夺了管理层基本权力,造成管理混乱。部门之间乱行使权力,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要管。

四、从上到下缺乏包容性。俗话说“一个人的心有多宽,事业就能做多大”工厂内部的状况通常是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每次出一点小问题就算陈年老账。对事、对人、对物都凭情绪管理,心情好,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心情不好,可能什么事情都不行,给整个工厂管理带来不良风气。

五、只看问题,不看成绩。大部分管理不愿意给予下属表扬与鼓励,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从来就不给予肯定,一旦发现问题,就给予指责与怪罪,对于实际工作中困难不作分析和

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也不给予好的建议与方法,责任在谁先不管,骂了再说,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

六、喜欢口头承诺,不愿对现承诺。用人急的时候,条件谈得很到位,到最后却没有对现承诺,形成整个工厂到处都是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开展不顺、执行力不好也是自然。

七、重视外才,不重内才。总以为别人的人是最优秀的,自己的人什么都不行,“但有很多自己工厂出去的人在外厂却做得很好”。不愿意提拔重用内部员工,也不愿意为应该加薪的员工提薪。却一味用高薪请来一个又一个对内部不熟悉的人做管理,这样严重打消内部员工积极性,成为执行力不力的最大障碍。

八、开会等于“批判”。开会的目的是能让管理层增加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把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摆在桌面上来一起协商解决;把日常工作没有理顺的流程理顺;讨论工厂目前发展重大的问题;以及制定有利工厂发展的好计划与方案等。而我们的会议却变成了“批判大会”,每次都是拿着同样的几个问题指责员工。批评是应该有的,但是要批评得理,让人心服口服,而不应该是糊乱指责,公众乱批评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归根到底,其实所有的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人”。“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员工”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同志曾经回答过别人这样一个问题:海尔是专门负责造“人”的,只是附带生产其它的产品。可想而知,员工在企业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最大潜力,提升整个企业综合竞争力,让自己的企业在当今改革潮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工具,打破陈旧观念,改变习惯性做法,重视人性化管理,让企业向员工自主管理的境界升级。

生产管理 | 加工厂生产管理的16大不良现象

在服装加工厂的生产现场,常常出现以下的管理不良现象:

1.班组长、主管、厂长对生产进度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尽量抓紧”“差不多”“我也没有办法”常常挂在嘴边作为任务完不成的理由。

2.品质意识差,每次等问题出现去补救,而不是事前控制,他们每天在忙于“救火”工作。

3.管理者为了管人而管,自己言行不一,没有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4.关键时刻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及现场统筹、组织指挥能力,每次出货总是忙、乱、差、错。

5.出了问题不是先解决为主,而是扯皮、责怪、骂人、逃避和推御责任。

6.部门之间团结协作意识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甚至给工作配合设定阻力。

7.大多数组长通常喜欢讲:“我跟他说过了”“这不是我的错”“差不多就行了”不负责任的话。

8.缺乏数字、和表格管理的概念,从不做规范的现场记录,经理问话常常是一问三不知。

9.部门之间工作并不协调,岗位职责不清,方向无目标、行动无计划、操作无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消极怠工,影响团结。

10.现场整体管理不规范,程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能提供准确的图表数据让老板一目了然。

11.生产工艺资料既不标准又不规范,什么资料该发给谁?谁审核?转交给谁?如何存档编号装订等等,看上去总是乱糟糟,要寻一份资料更是难上难。

12.面辅料采购无具体计划,发放时手续不清,经常缺件少数,反复补数,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交期。

13.部门管理者缺乏组织纪律性,原则性不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的态度就有问题,更谈不上去教育下属。

14.员工散漫,工作效率低下,整天抱怨,人员流动频繁,不能按时交货,企业等待倒闭。

15.外发跟单没有程序,经常发错料,与加工厂关系紧张,质量控制更是一头雾水。

16.公司缺乏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教育培训,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等于没有灵魂,更谈不上凝聚力和责任感。

以上十六个方面反映了服装企业目前的内部管理现状,要改变就必需很下决心,从提高人的素质开始,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不断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从内部挖潜力,真正走“向素质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的路子!

推荐第9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专业化与多元化(案例分析)

例1:招商局业务多元化与经营专业化。招商局全称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是1872年12月26日在旧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它是第一个在中国采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相继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采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的著名民族工商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于香港,业务遍布香港,内地,东南亚等地区。改革开放后,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工业区\",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率先改革,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公司等,从一个单一的航运企业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招商局经历了非理性的多元化扩张和盲目投资,高峰时拥有各类公司500余家,涉足的业务领域有16个之多,包括航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房地产,贸易,船舶修理,制造业,酒店,旅游等。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集团借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债;二是各下属机构在国内银行的贷款;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但是,集团在运营中只有很少的业务有价值回报,大多数业务均不赚钱。同时,集团管理链条超过七级,内部管理失控现象明显。90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集团的整体负债高达60%以上。1997年金融危机之中,招商局还面临着用人民币支付外债的压力,不仅承担汇率风险,还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用。生死关头,靠政府伸出\"求援之手\",力挽摇摇欲坠的危局。主要采取了三招:第一招让银行继续放贷内地公司,输血;第二招,国家出资帮助解决对外支付危机;第三招,无偿划拨国有资产,充实招商局集团实力。形成招商局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三条:(1)产业过度多元化;(2)投资过于分散;(3)管理层次过多,人称\"三过\"。第一次动手是1997年,主要是采取归并,合并同类项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第二次是2001年动大手术,企业进行重组:提出多元化发展。需要专业化经营和强化总部功能的两大政策,把16个行业重整为三大核心产业:交通基建业;金融业;地产业;在管理重组中,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实行扁平化管理,强化集团总部决策和资源配置功能,塑造组织优势。在此期间,取消了五个一级公司建制,清理各类公司100多家,形成 1

了\"集团总部——战略业务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三个管理层次。两次变革使公司从2003年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至少取得两大成效,第一,集团整体素质提升。具体表现在:(1)集团经常性利润上升;(2)财务状况大幅改善;(3)资产质量明显改善;(4)现金创造能力显著增强;(5)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成本下降;(6)投资发展能力提升。第二大成效是核心产业竞争力增强。业务重组后,招商局集团业务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分散的16个行业领域转变为三大核心产业:交通基建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效益节节攀升,不少创造骄人业绩,进入良性循环。经过四年的战略重组,招商局集团完成了产业收缩,基本形成了金融,实业并举的格局,集团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底,招商局拥有总资产约600亿港元,利润总额近6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为再创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局面。

例2:万科——从多元化到专业化。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1988年12月,公司率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给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为知名的从事房地产业的专业公司。公司在创建之初,经历了多元化的喜悦和无耐。尤其是到1992年底,万科已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涉及到服装,饮料,商贸,地产,文化,传媒等13个行业,遍布全国38个大城市,而且都赚到了钱。但是好景不长,几年下来,由于经营范围广,战线拉的长,加上资金有限,万科在每个行业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缺乏竞争优势。为了弥补资金不足,万科试图进行境外融资。然而,渣打银行,法国汇理等一些欧美风险基金,对万科在每个领域赚钱的赢利模式不感兴趣。这些机构认为:在任何业务领域,都是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公司赚大头,其他多数公司赚小头。如果要选择投资,首先要选择在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边锁商贸,影视文化等各自领域中最大的公司,不会考虑不大不小的万科公司。1993年1月,王石在上海召开万科高层管理人员的会议,会议做出了万科从原有多元化模式收缩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万科的经营模式和企业命运。那次会议取得两项共识:第一,房地产业在中国于新兴行业,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居民住宅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该行业尚未形成垄断,如果致力于房地产业,万科存在脱颖而出的机会。第二,连锁商业在中国方兴未艾,而且万佳百货当时的经营非常好,在深圳甚至

优于国际巨头沃尔玛。因此,万科最终把房地产和连锁商业确定为集团的核心产业。并提出了\"不熟不做,不懂不做\"的专业化经营理念。在确定了核心业务后,万科开始对旗下的各项业务删繁就简,不断地将企业资源向核心产业集中。万科通过关停并转附属企业和联营企业,回收资金约1。3亿元,并基本完成了\"房地产,连锁商业\"以外的非核心业务的调整。接着转让万佳百货。万科涉足商业连锁之后,虽然在该领域内的成绩不错,但经营连锁商业零售业,难度非常之大,行业成功率实际上并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连锁商业零售企业开业第一年的破产率为35%,开业五年后的破产率为92%,可以说是沙里淘金。连锁商业零售业经营成功,一要靠管理经验,二要靠经营规模。但管理经验需要时间积累,经营规模则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作后盾。从万科自身的能力看,在住宅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能力要明显强于连锁商业。1996年,万科做出了进一步专业化的选择,即退出连锁商业,集中资源发展房地产业务,走\"地产专业化路线\"。2001年万科将持有的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中国华润总公司及下属公司,万科从此不再投资零售行业。转让万佳股份所获得的资金为万科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万科进行土地储备和项目发展需要大量开发资金的局面。至此,万科终于做完了最后的\"减法\",集团专业化战略调整全面完成,成为真正意义上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并且只专注于开发居民住宅地产。在房地产行业内万科继续做专,走了几步妙棋:第一,避开当时获得高利润的高档写字楼,商住楼,而选择了投资居民住宅楼为主。1993年下半年,当我国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疲软,大量高档写字楼,商住楼出现滞销,许多开发商资金被套牢,导致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倒闭之时,而以开发住宅楼为主的万科公司则幸运地逃过了一劫。第二,在投资居民住宅楼开发模式中,切入点选择了城乡结合部地\"住宅花园品牌\"。一是征地比较容易且价格低廉,为公司囤积了一大片土地资源,二是有利了降低住房价格房子好卖。第三,从2001年起,万科与中行,农行等各大银行相继签订全面银企合作协议,搭建资金平台,开展新一轮扩张,至2004年庆祝,万科20岁生日时,已在全国19个城市周边攻城掠地,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为核心,其他城市为辅的\"3+X\"的房地产开发战略布局。万科计划未来十年销售额目标定为1000亿元,并将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走向\"精细

化\",并把\"有质量的增长\"作为新的经营策略。

几点启示: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一对矛盾,专业化的朴素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多元化的朴素思想是要把一篓鸡蛋放在十个篮子里打游击战,分散风险。虽然很难说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但也有一种朴素的想法是,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分配到多个目标上不如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从管理上讲,看一篓鸡蛋比看十个篮子要方便得多。招商局和万科,虽然企业性质不同,企业规模差别很大,却相似地都曾经涉足过十几个完全无关行业,而且两者多元化的初衷都是想要做大企业。在多元化经营进程中,招商局和万科都关注到了多元化有利的一面,即分散经营风险,创造新的获利机会等,但两者的多元化过程都没有关注协同效应,范围经济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复制或适用。万科当年的多元化很典型,因为市场机会太多,市场的边界就是深圳范围。比如卖矿泉水只要在深圳卖好了就赚钱,万佳百货没有全国性的对手或者世界性的对手。因此万科当年几乎做什么都是赚钱的。如果沿着这边路走到现在,在每个领域里都会碰到专业化的强劲对手,如矿泉水碰到娃哈哈,百货超市碰到沃尔玛等。但今天的万科,专注房地产,在房地产领域里专注住宅,在住宅领域里专注城乡结合部的中高档住宅,在中高档住宅中专注于小区物业服务能力。因此,万科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优势十分清楚,总裁王石可以放心地到处登山探险。万科的今天是一种精心战略设计和执行的结果,因此万科应该是所有中国企业中发展前景最清晰地企业之一。招商局对多元化危害地认识起源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地资金链断裂,而在多元化之外,它还有其他许多国有企业集团共有的问题,如管理层次过多。因此招商局对自身问题的剖析,采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和达成的共识对大多数国有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得还有,招商局的战略执行相当果断有力。招商局的领导团队坚持战略调整目标,克服来自各层面的反对意见和阻力,加强总部的调控能力,以及坚决放弃\"还能赚钱但非集团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的诱惑。招商局战略执行的结果充分验证了这种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招商局和万科都是国内企业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转向专业化回归的典型代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最大的短处就是实力不足,资源和资金有限,不具备过早过快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因此采取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有效。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回归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中国大多数企业摆脱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推荐第10篇:跨国企业管理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姓名:李嘉维

学号:104222

2班级:国贸2

北京同仁堂集团经营管理分析

摘要: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至今已有332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象征。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它开始供奉宫廷用药,成为皇家药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从家族式作坊到公私合营企业再到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同仁堂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7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以北京市药材公司所属18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年,同仁堂集团公司被授予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又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为集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于一体的企业法人实体;1997年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0年成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创业版成功上市。目前,同仁全集团总资产已达31亿元,有18个所属企业,拥有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2000年销售收人达25.2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1993年以来,同仁堂集团一直是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名列全国中药企业50强之首。

关键字:同仁堂 跨国经营 海外扩张利用优势规避风险 境外上市

同仁堂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 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品牌誉满海内外,其优势得天独厚。同仁堂商标已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同时,在世界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同仁堂的著名商标和优秀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特有优势。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 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 生产线通过国家 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 \"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的评比中蝉联第

四、第五届排名第一,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创业板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 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 的 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同仁堂的国际化发展过程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公司就制定了“站稳亚洲,开辟大洋洲.进入美洲,开发欧洲,让同仁堂产品走向全世界”的战略方针,为同仁堂与国际市场迅速接轨莫定了基础。

国际化战略第一阶段:顺应改革开放,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初步尝试海外扩张

1)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1989年同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1991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了充分发挥同仁堂及其产品优势,经北京市政府批难,成立了同仁堂集团公司,为同仁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97年.国务院确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惟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1997年5月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单纯的产品经营转向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并行。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1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表明同仁堂已经建成现代公司制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决策运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相体制上的重大变革。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同仁堂解决了发展壮大的基本问题,使同仁堂成为一家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

2)初步尝试海外扩张。1993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第一家分店,把它作为传播中医中药精髓的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突飞猛进,来香港观光旅游以及进行商贸往来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同仁堂以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信营、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众多的顾客。1999年10月,同仁堂继在香港尖沙咀、西环、跑马地开了3家分店之后,又在中环皇后大道开设了第四家分店。在这些店中都有坐堂中医,在把脉诊病的同时,把同仁堂的中成药制品、参茸制品和中药饮片介绍绘香港市民。300多年来,同仁堂一直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保持着“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浴、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因此,同仁堂在香港的分店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经营实现了当年投资、次年收益。经营的同仁堂中药品种也由最初的40种发展到现在的138种。

“同仁堂”作为中国策一个驰名商标享脊梅内外,其品牌优势得天独厚。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也是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同仁堂作为驰名商标,已在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马德里协约国以及巴黎公约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这为同仁堂向国际化发展.向跨国公司迈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年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在香港台资成立了同仁堂御膳有限公司,初步尝试海外投资。在香港形成西环、中环、广东道的分区经营格局;又相继在马来酉亚开办了北京同仁堂(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开办了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在英国开办了北京同仁堂<英国)有限公司。1997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懊大利亚GPA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这些合资公司有几个特点:一是均以“同仁堂”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式人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二是“同仁堂”品牌的无形资产蕴合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的精湛与独到之处。三是名医名药结合。合资公司有条件开设药店,选派北京名老中医作为坐堂医生,为当地病人诊病,介绍并销售同仁堂产品,便当地居民对“同仁堂”老字号有了深刻的认识。四是各合资公司经营的产品都是以贸易的方式从公司进口的产品,扩大了公司的出口。

从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海外市场拓展的情况来看,以独资形式打拼的非常少,基本上都是

以“合资、合作”方式进入的。以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具有一系列的优势。首先,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安全的方式,在全新的市场里经营风险较小。其次,药品市场的准人涉及很多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要找一个熟悉市场规则的人领路。再次,与当地医药企业,不论是销售领域还是生产领域合作,可以借用它原来的网络拓展业务。通过这些合资公司的开办,使同仁堂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品牌、技术“投资为主,部分资金投资为辅,具有行业特点,品牌优势的对外投资之路,为日后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同仁堂跨国经营发展

要想招生意做大,将公司做强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注重质量,保持良好的信誉对一个有着长远目标的企业来说非常关键。同仁堂的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深刻地体现了其经营之道。同仁堂抱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新品种,已经拥有了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

九、大活络丹、安宫牛黄九等许多优秀的药品,另外还涉足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机械等相关领域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等。目前“同仁堂”已取得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和进口许可,产品通过直接和转口贸易形式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的4个城市设立销售分公司,以拉近与这些地区的消费者的距离。为了适应国外的习惯,问仁堂集团努力在药品的剂型、包装、销售等方面与世界接轨。

面向市场,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济环境,在这个市场中商品的需求主导着商品的供给进而决定商品的生产,消费者主权理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超重要的作用。开发符合市场消费音需要的现代产品,保证良好的产品及服务质量是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立足的根本。

(3)严格同仁堂商标的使用和管理,树立现代商标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是同仁堂国际化经营中的雷要战略

同仁堂深知品牌优势对公司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品牌的保护,使同仁堂品牌历经几百年更显活力。公司坚持在国内外进行商标注册以保护同仁堂300多年积淀下来的显赫声誉。1989年同仁堂”就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商标已在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及28个马镕里协约国注册或申请注册。

同仁堂品牌枷多年的历史成为其最雄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品牌优势是同仁堂海外扩张的关键推动力,同仁堂积极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开拓海外市场。同仁堂品牌的无形资产员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的精湛与独到。北京同仁堂核心进选技术人员派往海外各个合资公司,并选派北京名老中医作为坐堂医生问诊开药,博大精探的中医药文化加上同仁堂产品可靠的疗效使“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品牌逐渐国际化,也使同仁堂在海外逐步站稳了脚跟。全球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而品牌的国际化扩张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要塑造强势品牌企业必须首先实现品牌经营的国际化。

(4)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为同仁堂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开展相关领域的多元化经营,进行品牌扩张是同仁堂发展的另一个成功经验

它除了大力发展中药领域的产业外还兼营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用品2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捕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采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难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组建北京同仁堂祟文中医医院,在实现中医中药有机结合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同仁堂充分利用自身在医药领域的绝对优势,在医药相关领域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但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要清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比较稳定并且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基础。通过多元化经营使公司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资本的最大增值。(6)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运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了同仁堂向国际性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迈进

跨文化管理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必然要涉及到不同国家的环境,从而对跨国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造成一些实质性影响。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广义来说,所有国家的社会制度(如末教信念、教育、家庭、政治、法律和环境)都与国家文化紧密相关。跨国公司可以了解并且接受一种文化,也可以驾驭和化解文化差异或者冲突,从而在异国环境中求得生存。但是,如果跨国公司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或无法解决文化冲突的话,那么国际化经营是不可能的。

(1)跨国公司管理具有环境适应性

现在管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对管理有两种看法,一种称之为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另种是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对组织的成败起有限的作用。管理成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管理万能赋予了管理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假设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个组织本身的素质。好的管理者就像是童话中的魔术师一样能够点石成金。相反,素质差的管理者只能把企业带到破产的边缘。组织外部的因素在这里基本不予考虑,即在一个企业中被证明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另外一个企业中也一定能够成功;在一个国家中适用的管理原则,到另一个国家中无需进行过多改动就可以同样运用。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完全可以将母公司复制到东道国,用相近的管理手段就可以在东道国大行其道。

管理象征论假定管理对组织成果的影响是受到很大约束的,期望管理者对一个组织绩效有重大影响是不合情理的。一个组织要受到大量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政府政策、竞争对手的实力、特定产业状况、国家文化及组织文化等。管理者真正能够影响的大部分是象征性的成果,如公司的利润分配、股票价格等。

但实际上,在现实中管理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同时外部约束也冲击着组织并限制着管理自由。各种约束力量对管理自由决策的制约,组织文化与环境对管理构成压力。然而,尽管存在各种约束,但管理者也并非无能为力,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够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长期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基本信念等,但同时组织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制约和影响、虽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公司会有各自不同的公司文化,但他们会共同体现出国家文化的某些特征。如日本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各自的公司文化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体现出日本文化所特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年功序列制等特征,这和祟尚个人主义的美国文化是截然个同的。

(2)企业战略与跨文化变革

文化因素对不同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公众直接相互作用的活动受影响最大,而与公众不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则受影响较小。例如,财务和会计受影响小;而营销活动则受影响最大。同时,文化对跨国经营的影响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战略类型。下面介绍一种由加拿大的跨文化组织管理学者南希·爱榴勒提出的企业跨文化变革模式。此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企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文化差异变化与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相同的观点。

当企业只在一个国家经营时,他的假设是国内市场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一种种族优越感。企业战略的主要支柱是独一无

二、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即使该产品有所出口,也并不根据外国消费习惯对其进行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传递给外国人的潜在信息是“我们允许你们购买我们的产品”当然,其前提是外国人想要购头*在这最初阶段,母国国民性和哲学文化支配着管理。

第二阶段,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如国内市场不断饱和、原材料的国外供应或规模经济的

影响,企业开始重视国外市场。但这时的战略重点主要在于对各国巾场的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被认为是单个的、相互分割的独立部分,各市场间的个性大于其共性。在这一阶段,出于各地市场重要性的提升,文化敏感件变得非常重要。这时,人力资源战略也相应的改变,文化差异也主要体现在所雇用东道国工人以及最终的客户。第一阶段的独特技术与种族优越为中心的最优营销方案相反,第二阶段企业开始假设有许多种良好的经营方案,这些方案的差异取决于各国的市场:成功的企业不冉期望外国的买卖双力“吸收文化差异,相反,母国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调整其经营方式以适应外国市场上的客户要求和同行竞争。

第三阶段,公司J实现了真正的跨国经营。这时,由于规模经济在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加剧,成本/价格因素成了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分摊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固定资产的巨额投资,还足因为利用已有的分销渠道,总之跨国经营一体化是这个阶段众多公司采用的战略模式。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世界上最有利的地方配置,也许研究开发部门在欧洲,生产部门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东南亚,而产品最终在非洲销售。这时出于对各个环节工厂和工人的协调管理,文化敏感皮在共种程度上是重要的,这是不仅是工人与客户的文化差异,公司的经理也必须参与到这个问题中来。由于企业只能从加工工程和全球的角度来考虑重要资源要素以取得竞争优势,并从规模经济中获益,价格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的影响。

第四阶段,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成为竞争的基础,成为可以接受的最基本的标准。竞争优势来源于战略性的思考和大量的顾客化。产品的构思是从世界范围的资源来考虑的,要素的配置和厂址的选择也是如此。然而,公司生产出最终产品并推销给世界各地,文化再次成为这种市场分割的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第四阶段的成功企业必须懂得如何理解他们潜在顾客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迅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在最低成本价格的基础上生产出这种产品和提供服务;然后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到这一阶段,过去几个阶段中那种独一无二的产品、销售或价格倾向几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合新市场要求的快速的低成本的生产机制。不言而喻,文化成为这一阶段的生死他关的重要因素。同样,管理跨文化的沟通、跨国人员队伍和全球性联盟成为基本要求。在过去几个阶段,有效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从毫不相关变为甚为有用,而在第四阶段,则变为必不可少,成为组织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总结:综述,在多个国家进行经营的跨国公司虽然管理原则和技术能力有可能相同,但管理是否有效还在于他们能否具备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要使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能够有效,管理者必须理解各种文化差异并能够逐渐适应各种文化。同时随着跨国购并案件的不断兴起,不同公司的组织文化也是购并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经理面临着躲过环境,这对他们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人大经济论坛

第11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式下,企业面临着众多同业压力与诱惑,企业应如何排解压力,分清优劣势,抓住发展机遇,建设自己的企业品牌呢?企业缺失核心竞争力,终将被市场淘汰出局.Q:

1、不清楚领先者的战略思路,处处被动挨打。任凤场注:孙子曰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现代企业不光是研究产品、市场、战略,更要研究比自己更强势的竞争对手的优点。 ——企业品牌的竞争之道

Q:

2、资源有限又分散,无法形成市场杀伤力。任凤场注: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未闻巧之久也。资源少,分散,要看企业的反应能力,能不能盯住机遇并及时把握,这是关键。具体怎么样盯,怎么样把握,那就要看谁家“庙算多”、“士卒孰练”,就是说看哪家企业计划周详、领导干部谁更有实战经验。

Q:

3、思维常规、模式常规,与领先者越追越远。任凤场注:孙子曰:出奇不意,以正合,以奇胜。一个企业,既要做好产品,保证质量,又要对外与市场、行情、消费者的需求接轨,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漫无章法。

Q:

4、营销不力,在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下,节节败退。任凤场注: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做销售,是不断引导客户、引导市场的一个过程,相同品质的产品,要在产品的售后服务方面加强,以换取更好的消费者口碑,拓宽销售渠道,或者开发边缘产品,以增加产品种类和市场占有率。若短时间无法扭转局面,则要检讨销售策略是否存在问题,亡羊补牢,或者采用Five Why,画个Fishbone看看问题的究竟。

Q:

5、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竞争的能力,导致企业短命。任凤场注:企业初期还没有品牌形象,要以产品质量带动品牌形象,缺乏竞争能力与品牌意识关系不是最大的,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意识,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这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建立初期,就是以产品和服务取胜,渐渐塑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树立好,一段时间内影响较好,才会渐渐形成品牌文化。所以,企业初期,要以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中心来树立品牌形象。Q:

6、如何培育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任凤场注: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如ISO八大原则中的其中两条: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2.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只提供客户需求的或迫切需要的产品,时刻保持以客户的价值观念为自己的经营理念。

Q:

7、如何制定颠覆和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任凤场注:颠覆或超越竞争对手,在内,要天时、地利,在外,要人和。超越竞争对手,要具备超越对手的速度、力量,这方面,在内,要硬件过硬,对外,要软件护航。才能水到渠成。只是水能到,渠未成,不能成功,反之,渠已成,没有水,亦不可成。Q:

8、如何培养与战略匹配的核心能力?任凤场注:与战略匹配的核心能力,既企业管理中常说的,人、机、料、法、环、测,有多大的战略目标,就要对此六要素做好相匹配的部署,六者缺一不可,偏失也不行。六方面必须平衡匹配,哪方面有问题,

都会影响全局。如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

举矣。此处,车、革、甲兵、粮草、费用、胶漆等,缺一不可。

第12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题记: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从小商贩到企业家,每前进一步都是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分不开企业的管理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 .

随着时间的流逝,烦恼也接踵而来,看了一些案例,了解了一下企业管理知识。十年前,潮汕企业都是家庭小作坊,以内衣制造业来讲,一般老公负责销售、送货或裁床;老婆、妹妹等在家使用电平车加工;那时候,市场是供不应求,你只要有生产,不愁没销路,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都是上门要货,产品质量差不多就好, (那时中国的老百姓对质量要求不高,内衣能穿就好)。家庭作坊主们日子自然过得很遐意!今天,不再是以前的家庭作坊,很多企业做大了,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千人,很多老板常常力不从心,凡事事必亲为,猛然发现,却适得其反,越来越乱,越来越烦;原因是什么?老板们还是用家庭作坊粗放式管理工厂,这样能行吗?老板们在烦恼中折磨和挣扎,不由得发出感慨:做老板难,这样做会折寿;是上帝给我们的惩罚等等!

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先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潮阳有一家民营企业,老板姓刘,18岁那年就开始做小工帮人家送货,后来慢慢做起小生意,适逢潮阳内衣制造业迅猛发展起来,他就选择了做内衣的加工,于是家里的亲朋好友前来帮忙打理,工厂越做越大,工人数达5OO多人。刘老板本应该开心,但又患愁了,工厂应该赚钱才对,如果除去银行还贷,除去开支,每年银行的存款所剩无几 并且自己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工作,工厂好象未有任何进步,企业要做大,他就更没信心了l他经常到车间巡视。每天安排四个搬运工搬运车间的半成品,车间主任还说杂工太少,应该更多一点,但人工成本又增加,这如何是好?各车间的良品、不良品、半成品及原料到处乱放,无标识,无区分,出货时少数量,找不到:出货后又冒了出来,让人哭笑不得!机修师傅的工具和员工的工具随地置放,常常遗失,又申请购买,有时工人常常吵架,怀疑有人偷窃;机台有时候突然损坏,一修就是半天,还缺少零部件:在现场车间,私人物品到处乱放,衣服、雨伞、梳子等有放在机器内,有放在窗户上:在车间,有的工人打电话,有的听收音机,有的干脆就把耳机插在耳朵上:地面很脏,天花板上的蜘蛛网联成一片,出货的电梯门敞开,曾经还发生过不安全的事故;员工士气不振,管理人员都说管理太难,员工太刁!现在招工难。人员不好处理。 许多管理人员说,这些都是小问题,能出货,客户的钱能收回就好!更让人心烦的是,出货老是延期,产品质量无法控制,客户抱怨加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又下降。刘老板可真不知道如何处理是好?他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企业肯定无法经营。

分析:

1、工厂管理上有问题吗?表现在哪些地方?

2、如何改善?

3、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

4、如何强化执行力?

这些答案在哪里,企业要永续经营, 必须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是什么7 那我们的客户需求是什么呢?

一、质量要好;

二、价格要低;

三、准时交货。

对企业本身来讲安全是第一重要; 这是大道理, 做过企业的都懂。为了保证满足客户的要求, 员工要有积极的心态做好产品, 速度快一点,不要浪费时间、原材料等, 是必须要对工人培训I , 造就他们有相关的职业素养。按道理就要对全体的职工进行教育培训I , 但是长期以来, 我们的企业只做了管理人员的培训(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没有) , 工人几乎是没有接受过培训l( 很多人认为培训就是上课, 这是误导! 培训l有多种方式, 不一定是集中上课, 可以现场纠正、早会等等方式进行) , 这就造成了没企业文化。通俗来讲, 企业的职工根本不知道如何做是最正确的, 如何做是不对的f 一盘散沙。质量没有标准, 只能凭经验! 作业方法无规范, 只有老师傅带新徒弟。你的产品肯定是千奇百怪, 这也是自然的事啦。客户要求的质量能满足吗?电平车、缝车等根本没保养,一坏就是半天, 找不到零配件人生病了,就要治疗, 长期不治疗的话, 可能病倒就要住院; 锅炉、蒸气炉等自然寿命短, 影响生产, 能保证客户的交货期 吗?工厂接到客户的订单, 没有任何计划和排单生产, 从板房、裁床、缝制车间、包装车间, 没有任何统计数据, 最多只是员工的计件数量比较准, 如果你问车间主任, 今天的生产量是多少? 他不知道。这样一来, 只能在出货的时 候, 通宵达旦加班、加班⋯这样, 能保证客户的交货期吗?在车间, 质量控制更是一笔糊涂帐, 多少不良品, 不良项目是什么? 不清楚, 既然不清楚, 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吗? 可能是天方夜谈。

在现场管理方面, 废布头、线屑到处有, 有的还作为搽手布和垫脚布, 有 没有想过, 工人的潜意识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产品。正如有的人说, 内衣厂不穿 自己做的衣服, 食品厂不吃自己做的食品⋯ ⋯ 也就不奇怪了!、要改变这些, 首先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 要潜移默化慢慢让所有的员工改变陋习, 形成好的习惯。不能过急, 也不能没感觉, 员工都希望自己有

案例分析

一要有价值感, 工人都喜欢一个有文化的企业, 您还怕流失工人吗? 你的企业肯定会做强。

二要有制度, 企业小靠的是人情,做大点靠的是制度, 再大点是做文化。要规划自己的组织结构, 明确各自职责,一定要清晰和细腻。作业指导书、质量标准、各部门的工作衔接要理清。

三要有监督机制, 凡事要有计划,要执行, 并监督是否有效地执行, 潮汕 小企业的执行力不行, 管理人员无责任心,一定要培植。

四要数据化, 每天的生产量及质量要有统计报表, 要分析, 要改善、并要 做预防措施。没有数据, 是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工厂。

五要有持续改进的意识, 企业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要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管理人员及工人不仅要与生产业绩, 还要与质量挂钩, 还有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协调方面也要挂钩:

当然, 这些, 就是要打造自己的管理团队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果有专业的顾问机构和老师引导更佳。

第13篇: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一

ABC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配件生产集团。最近,对该公司的三个重要部门经理进行了一次有关领导类型的调查。

一、安西尔

安西尔对他本部门的产出感到自豪。他总是强调对生产过程、出产量控制的必要性,坚持下属人员必须很好地解生产指令以得到迅速、完整、准确的反馈。安西尔遇到小问题时,会放手交给下级去处理,当问题很严重时,他则委派几个有能力的下属人员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他只是大致规定下属人员的工作方针、完成怎样的报告及完成期限。安西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导致更好的合作,避免重复工作。

安西尔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所安西尔说,在管理中的最大问题是下级不愿意接受责任。他讲到,他的下属人员可以有机会做许多事情,但他们并不是很努力地去做。

他表示不能理解以前他的下属人员如何能与一个毫无能力的前任经理相处,他说,他的上司对他们现在的工作运转情况非常满意。

二、鲍勃

鲍勃认为每个员工都有人权,他偏重于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满足员工需要的学说,他说,他常为他的员工做一些小事,如给员工两张下月在伽里略城举行的艺术展览的入场券。他认为,每张门票才15美元,但对员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却远远超过15美元。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对员工过去几个月工作的肯定。

鲍勃说,他每天都要到工厂去一趟,与至少25%的员工交谈。鲍勃不愿意为难别人,他认为艾的管理方式过去死板,艾的员工也许并不那么满意,但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鲍勃说,他已经意识到在管理中有不利因素,但大都是由于生产压力造成的。他的想法是以一个友好、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对待员工。他承认尽管在生产率上不如其他单位,但他相信他的雇员有高度的忠诚与士气,并坚持他们会因他的开明领导而努力工作。

三、查里 查里说他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他认为不论是否属于他们的任务都安排在他的部门,似乎上级并不清楚这些工作应该谁做。

查里承认他没有提出异议,他说这样做会使其他部门的经理产生反感。他们把查里看成是朋友,而查里却不这样认为。

查里说过去在不平等的分工会议上,他感到很窘迫,但现在适应了,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不以为然了。

查里认为纪律就是使每个员工不停地工作,预测各种问题的发生。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没有时间像鲍勃那样握紧每一个员工的手,告诉他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他相信如果一个经理声称为了决定将来的提薪与晋职而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那么,员工则会更多地考虑他们自己,由此而产生很多问题。

他主张,一旦给一个员工分配了工作,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取消工作检查。他相信大多数员工知道自己把工作做得怎么样。

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他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混淆。查理的确想过,希望公司领导叫他到办公室听听他对某些工作的意见。然而,他并不能保证这样做不会引起**而使情有所改变。他说他正在考虑这些问题。

问题:

(1)你认为这三个部门经理各采取什么领导方式?试预测这些模式各将产生什么结果?

(2)是否每一种领导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都有效?为什么?

案例二

美国空军所采用的考评制度是美国许多公共事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典型代表。这套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官衔在将军以下的军官的直接上级,每年一次为各位军官作出书面报告。评估报告的格式设计是统一的,适用于不同的军种和级别。表格留出的空白处较小,评估人员只能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军官的业绩。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套评估制度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为它对员工的工作指派缺乏专业化的定义,导致了评估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如对参谋人员领导才能的评估,这种方法的作用就不大。

评估导致了评估制度的修改。在每个单位内部,对业绩高低的评价比例进行了硬性规定,而且对评估程序也作了修改,每位军官要接受其主要上司以及一位附加评估人和一位审核人的共同评估。

问题:

(1)运用管理行政方法分析本案例的考评制度有什么问题? (2)你能替他们提出较好的评估方法吗?

案例三

詹姆斯•R•威尔先生作为J.R.V.公司的创始人,始终坚持科学管理方法,并在小詹姆斯接管公司以后得到传承。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确定完成每项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使得公司内发部分的工作都被进行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同时根据时间和动作研究所制定的计件工资激励制度也被广泛运用于公司管理当中。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全体员工都有两周的带薪假期和公司上缴的保险,还在公司大楼增加了荧光照明和餐厅。而新的接班人-理查德却认为这些做法已经过时。

问题:

1.你同意理察德的观点吗?为什么?

2.科学管理原理适用于当今的组织吗?为什么?

案例四

某服装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服装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服装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韩国一家服装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一天内给出一个服装款式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服装专业又精通韩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案例五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案例六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了适应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过去,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等。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你该如何管理公司的培训工作。

案例七

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常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习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案例八

伦迪汽车分销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下设若干销售门市部。公司刚成立时,为具体体现民主管理,制订了若干的责任制度,运转尚属顺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中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处理这种事情时,又说不清谁应承担责任,以致有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为了推进民主管理,公司力争让下属参与某些重要决策。他们引进了高级小组制度,从每一个销售门市部挑选一名非管理者,共挑出五人,公司主管人员每月与他们开一次会,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执行策略。尽管如此,但人们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

经过两年的经营,公司的营业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企业的税前利润增长不快,第二年比第一年只增长1.8%。这给主管人员带来很大的苦恼。

问题:

(1)公司制定了责任制度,却又出现责任不清,请分析什么原因? (2)从人本管理分析,应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请你为公司经济效益增长慢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案例九

苏北某市是江苏最贫困的市之一。该市只有极个别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科创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原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变压器。但经营不佳,亏损严重。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市政府决定以比较低的价格将科创公司让民营企业家向科买断产权,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买断的条件是在原有的四百多个工人中,保留一百多人。向科是一位十分精明能干且具有比较优良素质的企业家,受过高等教育,在特区搞过经营。接受后,他进行两项改革:一是提高科技开发的投入比重;二是提高销售成本比例。前者由1%提高5%,后者由3%提高到12%。两项措施都比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经营。不过,这些高比例的销售费用中相当一部分被产品推销人员用来作为回扣或向有关人员送礼打开市场。向科认为,现在该企业的产品虽然在同行业中市场占有率不算最高,但前景很乐观。另外,在改制后的第二年,他解雇了原企业留下的部分工人。估计不需要多长时间,保留的一百多个工人中相当多的工人都要被解雇。

向科认为,他已陷入经济与道德、企业自身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困境中。首先,作为本地的窗口企业,它的发展必将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然而,提高销售成本会滋长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其次,低价买断产权时,承诺接受一百多名工人,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难以达到他的管理要求。于是,要么花大量经费培训这些工人,要么解雇他们。这样做,一方面不能履行改制时的承诺,另一方面会导致新的社会问题。为了本企业的发展,向科选择了后者。

问题:

(1)你认为,在这种困境中,经营者应当如何抉择?

(2)能否存在两全其美的措施?如果不行,选择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应在哪里?

案例十

在20世纪80年代,李*艾珂卡因拯救濒临破产的美国汽车巨头之一克莱斯勒公司而名声鹊起。今天,克莱斯勒公司又面临另外一场挑战:在过热的竞争和预测到的世界汽车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了度过这场危机并再次成功地进行竞争,克莱斯勒不得不先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世界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意味着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将竭尽全力保持或增加它们的市场份额。美国的汽车公司要靠增加投资来提高效率,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也不断在美国建厂。欧洲和韩国的厂商也想增加他们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艾珂卡承认,需要对某些车型削价,为此,他运用打折扣和其他激励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进入克莱斯勒的汽车陈列室。可是,艾珂卡和克莱斯勒也认为,价格是唯一得到更多买主的方法。但从长期性来看,这不是最好方法。克莱斯勒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改进它所生产汽车的质量和性能。艾珂卡承认,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市场营销和财务方面,而把产品开发拱手让给了其他厂家是不好的。还认识到,必须重视向消费者提出的售后服务的高质量。艾珂卡的第三个问题是把美国汽车公司(AMC)和克莱斯勒的动作结合起来。兼并美国汽车公司意味着克莱斯勒要解雇许多员工,这包括蓝领工人和白领阶层。剩余的员工对这种解雇的态度从愤怒到担心,这给克莱斯勒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压力:难以和劳工方面密切合作、回避骚乱,确保汽车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为了生存,克莱斯勒承认,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设计、营销、工程和生产方面员工应通力协作,以团队形式开发和制造与消费者的需要相匹配的质量产品。克莱斯勒的未来还要以提高效率为基础。今天,克莱斯勒一直注重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靠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产品开发的速度,并发展与供应商、消费者的更好关系。在其他方面,艾珂卡要求供应商提供降低成本的建议——他已收到上千条这样的提议。艾珂卡说,降低成本的关键是“让全部1万名员工都谈降低成本。”

艾珂卡现已从克莱斯勒公司总裁的职位退休。有些分析家开始预见克莱斯勒的艰难时光。但一位现任主管却说,克莱斯勒有一项大优势:它从前有过一次危机,却度过了危机并生存下来,所以,克莱斯勒能够向过去学到宝贵的东西。

问题:

(1)如何用当代管理学方法解决克莱斯勒面临的问题? (2)如何用权变管理的思想解决克莱斯勒面临的问题? (3)克莱斯勒在今天该怎么做?

案例十一

墨西哥裔美国女职员Angelica Gnrza已经在一家跨国医疗产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了10年。她所在的那家美容品工厂位于Baja California 的Tijuana,那是一个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接壤的墨西哥北部大城市。哪些位于墨西哥与美国交界地区的工厂都是一些外资企业,主要是为了利用墨西哥当地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而建立的。

在Tijuana的工厂是美国USMed公司众多工厂中的一个。美国USMed公司还有六个在美国的工厂,分别健在美国的东北部、中西部和佛罗里达州。Angelica除了把她大部分时间用来管理这家工厂以外,也负责位于Chula Vista公司的行政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那里规模虽小,却很重要。这个工厂有34个美国人,12个在墨西哥,22个在美国。此外,这个工厂还雇用了1100个当地的墨西哥人。

Angelica与公司在国内外的其他人力资源经理很少联系。Angelica认为,USMed公司缺乏一套能全面有效地处理公司人力资源问题的政策和战略。

对Angelica来说,在墨西哥的角色转换并不容易。她在美国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对她在墨西哥的工作一点帮助也没有。她的美国籍同事们对Tijuana的工厂运营仅有模糊的了解,而且他们还缺乏与墨西哥员工进行沟通和了解的兴趣。由于Angelica具有墨西哥的家庭背景,她对墨西哥员工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又由于她懂西班牙语,所以她能够与墨西哥员工进行完全的、无缝隙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如果公司的美方管理人员就此认为她能够与墨西哥员工进行完全的、无缝隙的沟通和交流,那就错了。事实上,Angelica和那些墨西哥员工之间存在很多文化上的差异,而那些美国籍经理对此并不了解。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我还惊奇当时我面对的情况,我的意思是当时我找不到一点头绪。你唯一能发现的就是:人们认为墨西哥裔美国人与墨西哥人在一起工作是最合适的。我猜想,是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墨西哥裔的美国人,所以我就应该知道如何去融合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Angelica这样说。

由于上述原因,Angelica经历了很多挫折和误解。她尝试着去调解美国总部和墨西哥分公司的管理活动,却经常会导致美国同事的不理解,这些同事并不赞成她的建议和观点。更糟糕的是,她还遇到了由于她的尝试所带来的墨西哥本地人的各种反应:由于Angelica是一个美国人,因此她经常被误解,有时甚至遭到那些墨西哥本地人的憎恨;同时,她还失去了美国总部的支持。

“我发现那两个做了五年会计工作的墨西哥女员工对我很憎恨,在她们眼中,我唯一可以感到优越的就是我是美国人。在墨西哥人眼中,美国人是比他们高一等或其他什么的。此外,她们还憎恨我的到来。她们认为,她们不能得到好的工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从她们那儿抢走了工作。所以,作为一个刚到当地的女职员,我被她们仔细打量了一番。我不能从她们那儿得到什么信息。她们几乎不给我提供任何她们能提供的信息和帮助。而且,当我试图从她们那儿获得什么东西时,她们就会变得非常的吹毛求疵。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到来对他们墨西哥本地人来说可能是很恐惧的事。因为我们知道来这儿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USMed公司对此是很明确的,如果你不能做到,你就会失去工作,也就是你必须做好它,否则就被解雇。而要使这些墨西哥人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来做是十分困难的。改变是困难的,要他们完全遵守这些规定则更困难。

Angelica知道当地的条件和墨西哥的文化风格使员工们不能胜任工作。扩建后的墨西哥组装厂有了许多变化,包括公司新的期望和部分墨西哥籍经理的加入。刚开始,这些有潜力的墨西哥雇员们总是不熟悉公司的新期望,如果想要他们达到期望,就需要培训他们。当两种文化相遇时,培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从Angelica在公司的角色来说,她把自己更多地看作是美国人而不是墨西哥人,虽然她与她的美国同事又有所不同。她认为自己是把美国的培训、期望和文化风格带过来的人。

“是的,我是一个美国人,我的意思是我是一个美国经理,我从美国来,但是为了消除未来的误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我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作为一个墨西哥裔美国人,我认为到墨西哥工作会比较容易,因为我对这儿的文化有一点了解。但想不到的是,那里竟然是一个真正的文化碰撞,那是一群来自与我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人,大部分人来自农场,来自一些边远城市,那儿没有厕所和浴室。Tijuana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基础设施。相比十年以前,现在好多了。我们过去在上班时常常要穿过当地居民的后院和很脏的马路,沿路都是狗的尸体。我想,如果你现在去Tijuana,与十年前墨西哥组装厂刚建时相比,你会发现现在有许多合格的墨西哥籍经理、兼管人员和文职人员,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工程师和秘书也遍地都是。

“当我发现我是圈子里唯一的女性时,感觉很糟糕。同样感觉糟糕的是在墨西哥人的圈子里工作,我发现我所遇到的墨西哥男人都看不起我,仅仅因为我是女人。同样的,在他们眼中,我唯一可以感动优越的就是我是一个美国人。如果我是一个墨西哥籍妇女,我就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我的工作会更多,要与那个墨西哥籍男经理差不多。而且他还会告诉我,早在哪儿弄错了,或者这样做是不对的,或者别的什么。具体来说,计算每年的薪水时,他喜欢按365天计算,而我则以52周计算。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结果当然会有一点不同,但我是按照看报告的美国人希望看到的方式做的。”

问题:

1.要使一个美国雇员在墨西哥组装厂或者其他国外机构有效率地融合工作,你认为最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2.不理解文化的差异性会有什么代价?处理好内部的文化差异问题,会获得什么好处?

3.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Angelica在墨西哥组装厂碰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

4.Angelica在国外的工厂工作,在与人共处这个问题上,她的经验和观点能告诉我们什么?

案例十二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对话:

美国老板:完成这份报告要花费多少时间? 希腊员工:我不知道完成这份报告需要多少时间。 美国老板:你是最有资格提出时间期限的人。 希腊员工:十天吧。

美国老板:你同意在15天内完成这份报告吗? 希腊员工:没有做声。(认为是命令) 15天过后,

美国老板:你的报告呢?

希腊员工:明天完成。(实际上需要30天才能完成。) 美国老板:你可是同意今天完成报告的。 第二天,希腊员工递交了辞职书。

请从沟通的角度分析美国老板和希腊员工对话,说明希腊员工辞职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案例十三

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000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克拉克捧糖,乔氏中国食品等,都是名牌产品。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1976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

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1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

公司专门设有一个财务部门,但是这个财务部门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么多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造成联合公司总部甚至无法了解并掌握下属部门支付支票的情况等等。

问题:

(1)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吗? (2)你对德姆的激励方法有何看法?

(3)参谋人员有何作用?如何协调直线和参谋人员之间的关系?

案例十四

华生集团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企业,有3300家分支机构。该集团被认为是创新银行业务的领导者,而且被认为有一个得力的领导团体。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这家银行机构几乎每年都盈利。尽管华生集团在金融业拥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管理力量,但它近来还是受到了世界范围银行业危机的影响——许多银行纷纷倒闭,其数量创记录。特别在以下三个领域,一直困饶着华生集团:美国政府债权交易中糟糕的业绩、公司伦敦分部的困境和投资银行业拓展势力的失败。

华生集团的管理者最近宣布:计划步其他许多美国公司的后尘,进行经济规模收缩。公司最近并没有财政困难,但公司希望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能够避免未来出现的问题。作为紧缩的一部分,公司决定削减2000个职位。正如所预料的,公司雇员反映十分强烈,并有两名雇员自杀。压力增大,导致了工作事故和失误的显著增加。

华生集团意识到了伴随紧缩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去帮助雇员应付面临的不确定性,收效还不错。 问题:

(1)华生集团是怎样应付环境的变化的?

(2)华生集团内部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处理?

第14篇:企业管理成功案例

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三星的“设计革命”

在三星的崛起过程中,设计方面的变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创立至今的70年里,三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过去6年间,三星在消费类电子市场的超竞争环境下所取得的业绩更是卓尔不群。2006年12月,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公布了三星电子的LCD年销售额已达14.1亿美元,这一数字使得三星连续五年蝉联了世界第一。自1997年三星手机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已实现了10亿部销售量,仅2006年就销售了2400万部。如果三星能完成其在2007年的预期销售,那么三星将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升成为今年美国市场第二大手机厂商。在Interband和《商业周刊》共同评选的全球百强品牌中,三星超过了对手索尼(26位)、摩托罗拉(69位)和LG电子(94位),排名第20位,这意味着三星的品牌价值地位自2005年以来攀升了8%,而与2000年相比更是飞速前进了186%,创造了全球百强品牌之最。

而1996年夏天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当时的三星在韩国之外几乎无人知晓,从设计上看,其产品无非是对强势品牌的拙劣模仿,除了价格优势几乎无可圈可点之处。但是,那时的三星已然野心勃勃,立志要成为全球前五强。过去的10年中,我有幸亲历了三星的成长历程,今天的三星已是个极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世界级品牌,足以同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公司同台竞技,有时甚至更胜一筹。当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将目光投向三星时,他们自然会有两个疑问:三星是如何在短时间里创造蜕变奇迹的?我的企业又能从三星的成功之道中学到些什么?

三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设计在商业环境中的战略性应用。我希望通过分析设计对三星的推动作用,揭示成就三星崛起的关键因素。

建造全球商业帝国

1938年3月1日,三星创始人李秉哲(Byung-ChullLee)在大邱创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在随后的十余年间,Samsung这个韩语直译为“三星”的名词迅速成了一个商业帝国的代名词。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三星公司的业务覆盖了酿造、纺织、建筑、造船、化工、石化等领域,成为韩国工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此时李秉哲决定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定为电子产品制造。70年代中期,三星的工程师将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拆机研究并仿造,80年代初运用类似的方法生产磁带录像机(VCR)和微波炉并开始销往全球市场。

1987年,执掌三星近50年的李秉哲先生去世,其子李健熙(LeeKunHee)接任董事长。次年,在三星公司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这名新任董事长号召进行“第二次创业”,决定重组三星的业务结构,意将三星打造成全球排名前5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李健熙将公司的电子和半导体业务合并,最大限度地整合技术资源来开发增值产品。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缩减资金和人力成本,三星逐渐凭借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叫板竞争对手。

90年代初,在原有的消费类电子之外,三星开始涉足通信产品领域。1995年新年来临的时候,李健熙满心欢欣地推出三星的新款手机作为新年礼物,可是数周后他得到的反馈是存在不少次品。为此,那年3月李健熙亲自到工厂下令集

合2000多名员工,要求他们全都戴上写着“质量至上”的头巾。所有库存的价值近5000万美元的手机和传真机都堆积在工厂前,李健熙和部门主管们面对员工,旁边树着的大标牌上写着“以质量为荣”,10名工人依次拿起每一件产品用锤子砸碎再扔进火里,在全体工人面前将这些次品全部焚毁。李健熙通过这一事件向三星的每一名成员表示了决心,也塑造了自己威严果敢的形象。

其实产品质量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虽然此后的三星已被认同为是以技术见长的公司,但公司的不少经营管理者仍然没有摆脱当年做进出口贸易时的思维禁锢,他们关心的只是节省更多的成本、卖出更多的货,也因此导致产品从外观上看更像是对日本品牌的仿制和亦步亦趋。三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掘让产品增值的新途径,而不能继续指望凭借高性价比在竞争中取胜。

“除了妻儿,改变一切”

1993年李健熙在洛杉矶的电子卖场发现,三星品牌少有顾客问津,货架上的产品已经落了一层灰,看来三星在西方市场只被视为廉价的二流产品。受了触动的李健熙决心对三星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他给公司的管理者发了一封声明,其中写道:“我们的经营理念仍停留在牺牲质量换取数量的阶段……我们可能变成一个三流企业……我们必须洗心革面,无论是什么……除了你们的妻儿,一切都要改变!”为了彰显决心,李健熙要求从此以后三星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提前两小时上班。

当电子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时,规模经济和低价策略已不再是三星的立命之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三星的产品还必须用时尚雅致、以人为本的外观设计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1996年元旦,李健熙在新年致辞中宣布把当年定为三星的“设计革命年”,启动多项设计项目来推动三星的增长。李健熙将三星的战略核心定义为设计,他认为出色的设计将是促使三星跻身世界一流品牌的一剂猛药。“企业的核心资产应体现在设计和创新力上,我相信这才是21世纪最终商业赢家的决定性技能。”李健熙的此番豪言在当时的大多数企业家眼里莫过于做秀表演,但在一名设计师看来,在奉行中庸之道的韩国文化背景下,李健熙更像一个颠覆者,突破了儒家传统的藩篱。三星设计中心专务理事郑国铉评价道:“听到董事长亲口表示他对设计的重视,我感到十分震撼。”

确立了新战略之后,三星特别邀请日本设计大师福田民郎对其品牌定位、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考察,其结论证实了李健熙的想法——设计才是三星成功的关键。福田民郎认为,虽然三星的设计本身体现了较高的质量,但由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被盲目的成本控制和工艺模仿所主导,以至于好的设计在缺乏创意的生产中早早夭折了。他主张将设计视作与生产和营销同等重要的环节,集合各方力量共同研制融外观、质感和功能于一体的产品,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设计部门当作生产部的附属或补充。

福田民郎还发现三星的设计师缺乏自信,他们多数是在模仿大品牌的设计而忽略了三星自有的品牌价值。为了避免产品趋同,三星应重新定义自己的设计理念,既体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决心又不失韩国的传统特色。福田民郎认为三星应规划和确立自己长期稳固的设计文化,因为统一的设计原则不仅能保证产品外形特色的一脉相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积聚设计师的集体力量。在全球拓展方面,福田民郎认为三星要赢取全球认同,必须突破国界,将全球性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设计偏好融进自身的创意。这些建议很快在李健熙的改革大旗下启动,90年代末,三星电子注资12.6亿美元全面实施其全球设计项目。

设计的全球视野

1996年的“设计革命”拉开了三星巨变的序幕。三星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学院“创新设计实验室”(IDS),由美国设计师GordonBruce和JamesMiho主管,为公司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设计人才。正如Bruce所说:“我教授的对象都是有10年经验并且获得过不少奖项的设计师,我教的不是如何画图纸,也不是如何做设计,而是传授三星根本的设计理念。”

除了“创新设计实验室”,三星还通过在东京、旧金山和伦敦成立设计中心来打造全球设计网络。这些机构如同三星的全球文化触角,将本地化的设计和生活潮流反馈到首尔总部,从而制造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和品味的本地化产品。与此同时,三星的韩国设计师也被派往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与当地员工共同完成为时数周至半年的交流项目。

除了这张全球设计网络,三星还请来美国设计教父TomHardy,将核心设计原则定义为“理智与情感的平衡”。这一原则融合了东方哲学与多元思想,是三星现代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基础,并在几年之后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体系。三星设计原则的核心在于它打破了设计师的思维定势,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不同类别的产品、不同地域的品位要求都统一在三星独有的视觉风格之中。

对多数中国企业而言,三星是成功的风向标。10年前,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公司曾傲慢地将三星视为同今天的中国企业一样名不见经传的二流企业,而事实证明,他们显然小瞧了三星。虽然我们不能预测今天的中国企业有朝一日能否像三星一样迅速崛起,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品牌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将企业的商业运作植根于融入了文化元素的设计之中。

第15篇:企业管理案例1

案例: 马丁吉他的甜美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虽然公司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优良传统,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却毫不迟疑地推动公司朝向新的方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始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每件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吉他。低端市场在整个吉他产业的销售额中占65%。公司DXM型吉他是1998年引入市场的,虽然这款产品无论外观、品位和感觉都不及公司的高档产品,但顾客认为它比其他同类价格的绝大多数吉他产品的音色都要好。马丁为他的决策解释道:“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物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马丁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的管理表现出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2000年接近6亿美元。位于拿撤勒市的制造设施得到扩展,新的吉他品种不断推出。雇员们描述他的管理风格是友好的、事必躬亲的,但又是严格的和直截了当的。虽然马丁吉他公司不断将其触角伸向新的方向,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尽其所能制作顶尖产品的承诺。在马丁的管理下,这种承诺决不会动摇。

【问题】

1、根据卡茨的三大技能理论,你认为哪种管理技能对马丁四世最重要?解释你的理由。

2、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说明马丁在分别扮演什么管理角色?解释你的选择。(1)当马丁访问马丁公司世界范围的经销商时;(2)当马丁评估新型吉他的有效性时;(3)当马丁使员工坚守公司的长期原则时。

3、马丁宣布:“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务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这句话对全公司的管理者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意味着什么?

第16篇:企业管理案例答案

班级:电信112姓名:李仙灵学号:2011151021

4答:

1.导致山居小栈经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缺少必要的娱乐休闲设施,不能满足旅客的基本需求;

2竞争对手多,竞争激烈,也可能是策略有待改善;

2.你认为山居小栈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随着旅游业的的快速发展,山居小栈这样规范化服务且价格又低廉的旅店是很市场发展潜力的。

3.如何改变山居小栈现在的不利局面?

答:目前的游客大多更注重精神享受和希望有一间规范化服务且价格又低廉的旅店的心理,山居小栈的管理者应:

1增加一些必要的小型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旅客的基本需求; 2可适当提高房价并且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务来吸引旅客;

3经营者应该结合风景区的特点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项目,把一些特色型的设施建设完全,开发些探奇等项目增加刺激感。

4可以考虑增加对山居小栈的宣传,针对城市里收入较佳的人群。还可以加强与旅行社或旅游中心的合作来增加旅客预订旅店的渠道。

4.“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请为山居小栈扩大客源设计营销策略。 答:

1、山居小栈经营者应该经营属于自己的特色项目,把自己经营的山居小栈定位为休闲式的家居化酒店,结合风景区的特点逐步把一些特色型的设施建设完全,开发些探奇等项目增加刺激感。

2、在适当增加价格的情况下,提供更完善的酒店项目、以绿色和宁静满足旅游者们休闲的要求。

3、针对城市里收入较佳的人群对自己经营的山居小栈进行宣传。如打广告,把自己的特色尽量告知路过或者是准备来这个风景名胜区游览的游客等等

第17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1.悦来企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划公司)是悦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悦来)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自1998年设立以来,企划公司一直赢利,净资产收益率为20%左右,年创税后利润2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为30%左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赢利又在发展的公司,2004年被悦来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原因很简单,用悦来创始人的话说:“悦来创办企划公司的初衷,是期望企划公司能够开展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业务,借此提升悦来整体形象。悦来的主业是汽车零部件,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悦来不缺钱。悦来创办企划公司,不是要企划公司赚钱,经营油条烧饼也能赚钱,但悦来集团公司不赚这个钱。”实际上,企划公司开展的是广告业务,特别是户外广告业务和宣传画册的发行业务。企划公司每年的董事会上,悦来总部都一再强调企划公司要开展管理咨询业务,并向企划公司施压。企划公司为了开展管理咨询业务,2001年引进了某名牌大学的博士,2002年还撤换了公司总经理,但管理咨询业务仍没能开展起来。由于连续6年企划公司都没能开展管理咨询业务,悦来创始人只好下令关闭企划公司。

问题:

(1)悦来从汽车零部件业进入新的管理咨询业,这是什么类型的多元化?

(2)企划公司一直赢利,悦来却关闭该子公司,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这是一种不相关的多元化。(8分)

(2)虽然赢利,但与集团公司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不一致。虽然赢利,但不一定能形成长远发展的核心能力。虽然赢利,但管理难度将加大。(12分)

2、海信公司的变频空调、海信空调是中国最早研发变频空调的企业, 在业内有\"变频专家 变频专家\"之 海信空调是中国最早研发变频空调的企业,在业内有 变频专家 之 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 称。自199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海信连续 年以遥遥领先的 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 海信连续12年以遥遥领先的 优势高居变频空调榜首。 优势高居变频空调榜首。2009年7月,海信空调宣布在全国开展 以旧换新 活动,消费者凭一 年 月 海信空调宣布在全国开展\"以旧换新 活动, 张旧家电发票(不限空调)换购任何一款海信变频空调,即可获得200~ 张旧家电发票(不限空调)换购任何一款海信变频空调,即可获得 ~ 350元的 政府补贴 ,同时还能获得 ~850元的海信 变频节能补贴 , 元的\"政府补贴 元的海信\"变频节能补贴 元的 政府补贴\",同时还能获得300~ 元的海信 变频节能补贴\", 双重补贴加在一起,最低金额为500元 最高达到1 双重补贴加在一起,最低金额为 元,最高达到 200元。 元 受双重补贴拉动,同时由于其节能水平刷新纪录, 受双重补贴拉动,同时由于其节能水平刷新纪录,这款产品掀起了 调行业\"以旧换新 热潮。 以旧换新\"热潮 空调行业 以旧换新 热潮。 海信空调此次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海信空调此次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本质上是对 消费者的巨大让利,这将会极大地刺激销售的增长。 消费者的巨大让利,这将会极大地刺激销售的增长。 分析海信公司的竞争战略。 分析海信公司的竞争战略。

2、解答: (1) 海信公司竞争战略定位是差异化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海信 公司在空调机产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自199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海信连续12年以遥遥领先 的优势高居变频空调榜首。 (2) 在差异化战略的功能定位中研究开发更强调产品创新和基础研 究,海信公司为了成功地实施差异化战略,持续地进行产品创新。这是海 尔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核心能力所在。 1999年11月,海信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直流变频空调并正式推向 市场。 2004年, 推出了我国第一款180度正弦波直流变频空调。 2004年6月, 海信全直流变频空调KFR-2301GW/ZBP研发成功,2006年5月,海信直流 变频空调KFR-22GW/FZBP通过检测,再次刷新纪录。2009年3月,海信御 享的诞生实现更高突破:将180度正弦波技术升级到360度全直流驱动技 术,并且实现产品批量上市。 (3)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风

险之一,是\"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 过高,从而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差距过大,购买者 不愿意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为了避免这一风险,海尔 在推出对消费者补贴策略。 变频空调具有卓越的节能、舒适性能早已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但过 去, 由于变频空调的技术含量高, 价格不菲, 让很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及。 海信空调此次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本质上是对消费者 的巨大让利,这将会极大地刺激销售的增长。

2.海滨宾馆

海滨宾馆位于海滨城市一个度假村内,几十年来,一直以精美的海鲜和良好的设施著称。

海滨宾馆近年来业务没有扩展,利润在下降。宾馆建筑已经出现衰老迹象。宾馆有24间客房,一间能容纳60人的餐厅,一间供80人的会议室,一间面对大海的酒吧。宾馆配套有两个娱乐场和一个儿童娱乐场。

财务方面,上一年度宾馆营业额仅为560万元。就其客房数字而言,这个数字表明收益平平。与同行旅馆业相比,海滨宾馆的营业额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很显然,食品是海滨宾馆的强项。许多附近旅馆的游客也到海滨宾馆就餐,许多常客来自远离10公里外的城市。

度假村除了海滨宾馆还有两家宾馆。这两家宾馆很新,规模也比海滨宾馆大,经营效益很好。

青岛周围地区气候温和,从5-10月是旅游旺季。海滨宾馆终年营业,但每年的11月到4月期间很少有旅客住在宾馆。

问题:

(1)影响海滨宾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海滨宾馆可以考虑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张经理面临的状况?

(3)如何开展该战略?

参考答案:

(1)可以考虑以下因素:旅游业的季节性、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游客的喜好变化、旅游热点的转移,旅游业本身的行业变化、宾馆等级的评定等。(8分)

(2)聚焦化战略(5分)

(3)以食品提供为核心,展开旅馆经营。

具体可以考虑:对旅馆进行全面装修;聘请更优秀的厨师;淡季推出特价服务;非核心的业务考虑分包出去。(7分)

3.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保险业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我国第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在世纪之初平安保险又将争创“世界500强400优”视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平安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形成了广为外界赞誉的企业文化。

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平安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做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公司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团队价值观,平安为员工描绘的远景和抱负是: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和金融服务业学习的楷模,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话描述了平安的生存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平安的企业生存的目的描述是否值得改进的地方?

如果有请你用一句话来为平安描述生存目的,你如何描述好?

(2)在平安的企业使命中,哪些内容勾画了企业的经营哲学?

(3)哪些话是对企业愿景(未来展望)的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企业生存目的: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不足之处:过于笼统。用一句话概括:化解风险,祈祷平安。(9分)

(2)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5分)

(3)愿景: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和金融服务业学习的楷模,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战略目标:争创“世界500强400优”。(6分)

5.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

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

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

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10分)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10分)

6.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房地产为内知名人士任志强有独到之处,观点之一是:“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

理论依据:本来商品房市场就是“富人”的市场,对低收入家庭的“穷人”而言,能花自己的钱买房的都是“富人”,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中,最低价位的汽车也同样只是给富人的消费品,普通大众和低收入家庭

中的“穷人”是无能力消费的,甚至高级的化妆品与高级的名牌衣物同样都是面对“富人”市场的,“穷人”就更无能力进入商品房市场了。在住房问题上的“穷人”与“富人”只有一个收入划分的标准,就是是否是列入国家提供社会保障补贴的低收入家庭,还是超过国家规定的低收入标准应购买商品房的中高收入家庭。尽管各地这一标准不同,但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标准。自然所有的商品房都是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富人生活消费需求的商品,而非“穷人”的消费商品。有了国家文件中早已明确的“穷人”与“富人”的标准,我们又何苦不承认这样一种事实,又有什么不能承认商品房是为满足富人消费的商业行为的理由呢?商品房市场是中高收入家庭“富人”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穷人”不应买房,应由国家提供社会保障解决住房问题。

问题:

(1)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任总的观点是否正确?

(2)如果你作为一个房地产商,针对“穷人”,是否应为他们建房,建什么样的房?

(3)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大致分几类?

参考答案:

(1)有正确的地方,即战略必须针对一定的市场领域,企业的发展必须靠利润来支撑。(6分)

(2)应当为他们建适合他们消费水平的房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小户型结构紧凑、功能多样的房屋,尽可能降低成本。(8分)

(3)大致分为高端市场(即别墅、公寓)、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简易房市场。(6分)

7.如何以弱胜强

1989年,Intuit和微软直接碰撞。力量对比是:Intuit公司拥有50名雇员,年销售额1900万美元;微软公司拥有4000名雇员,同期收益8亿美元。挑起争端的原因是微软公司提出的兼并提议被Intuit否决后,微软执意进入Intuit赖以生存的财务软件市场,意图获取\"领导性竞争地位\"。对抗的结果是:直到1993年,Intuit仍然保有60%的市场占有率而令微软束手无策。Intuit的胜利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从资金实力上看,微软放在银行里的现金储备就足够买下4个以上的Intuit(1994年,该公司的市价仅为10亿美元);从智力储备上看,微软用诱人的股票期权网罗了很多顶尖的软件开发人员,在人员素质以及人员数量上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对Intuit更为不利的是,从时效性上看其开发的Quicken的Windows版也不如微软参与竞争的产品\"Money\"。但在这样的强弱对抗中,\"小小的Intuit迫使强大的巨人哭着乞讨怜悯\"。Intuit的胜利昭示了一点:在企业的竞争中,强与弱并不是绝对的,一个有效的竞争策略加上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巨人也并非无懈可击。

微软没有最先认识到家用软件潜在的商机,这给予了Intuit生存的机会。该公司把自身定位在为顾客提供解决财务难题方法的公司,除帮助他们开支票、结算支票簿和支付帐单以外,还提供特别票据和表格等非软件形式的服务,而微软直到1989年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问题:

(1)Intuit采用什么战略得以在与微软对抗中取得成功?

(2)微软公司拥有绝对的资金和人员优势,Intuit为何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3)你认为Intuit下一步该如何操作,才能保持这一成功?

参考答案:

(1)集中化战略,Intuit将自己的业务方向集中于财务软件市场。(7分)

(2)首先是财务软件的独特需求存在,存在相应的细分市场。其次Intuit一直强化在该领域的位置,有效地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成为抵御微软的最重要力量。(6分)

(3)继续提高资源集中使用度,巩固并强化自己在该行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在营销中继续加强差异的集中化。(6分)

第18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2012-2013年第一学期《企业管理》论文

海尔企业管理分析

案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当时的海尔还是一个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集体小厂,资产只有300万人民币,而亏损额却高达147万元;销售收入只有348万元,员工600多人,一年当中跑掉了三个厂长。当时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曾经动员了很多人到这个厂当厂长,但没有人去,张瑞敏只好自己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由于不是国有企业,国家并不对它投资,当时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靠借钱来发工资,有一段时间甚至到农村向生产队借钱发工资。但就是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没有依靠国家一分钱投资,到2000年,经过18年的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尔经营数据:营业额1509亿元,利润75.2亿元。 分析:

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员工;单:不仅是订单,而是市场目标,也就是一种广义的用户,员工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原来的结构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现在要求的是速度,原来的组织结构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和企业之间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原来信息不对称主动权在企业手中,通过生产产品和做广告就可以把产品销售出去。现在信息不对称,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我上网,爱选谁就选谁,你广告再好不一定有用。一线员工了解用户需求,提出怎么去创造需求,就像信息化战,每个士兵不仅是一个士兵,还是一个信

息终端,传输到信息中心,飞机支持,导弹支持。打败了,责任不全在士兵,而是你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员工听企业的,变成了员工听用户的,企业听员工的。这符合契约理论。原来能力与职位成正比,职位越高,能力越大。现在互联网时代不一定,能够创造用户需求的人,一个人只要注重自己的贡献,对自己的成果负责任,无论他的职位多么卑微,他也是高层管理者。把控制权交给一线员工,由一线员工驱动企业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有能力的人会更多。原来目标是公司的,现在目标分割,每个人承担自己的目标。将一个县交给一群人,那么就要让你们去创造这个社区的需求,如何分比较困难,另外如果高于一般利润的部分,就有你共享利润。理念和战略确定了,组织结构就需要变化,企业成长靠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二是企业组织结构。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人要转向,头先转,转完身子要跟着转,否则无法转向。也就是,企业组织结构从正三角模式走向倒三角模式。倒三角:员工在最上面,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领导在最下面,由原来的指挥者,变成支持者。

我理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是其中一个模式机会公平,而不是结果公平的机制。第二,真正能让组织里头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模式的创新是顺应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创新,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必须转成以用户为中心,尤其像海尔这样做消费品的企业更是这样。海尔的企业结构从正三角模式走向倒三角模式,他们是希望打造的是一种利益有关方共同集成的网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头海尔八万员工变成了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这些小团队就成了企业创新的单元,就是一个节点。他们之间是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样一种契约流程驱动。

海尔成功的把企业信息化做成信息化企业。企业完全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企业内部运作与外部用户的需求完全融合。企业与用户的信息对称起来。管理模式再好,如果不能变成企业文化,这个模式不会长久,如果变成企业文化,就变成了企业哲学,变成企业的基因,这样不但可以再创新企业模式,而且可以不断地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要创造人人都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中国的企业多数都缺乏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一直学习国外的管理技术。

海尔成功的企业管理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文化,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我们要做的是迎接时代的挑战,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模式得到优化,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变化。

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企业管理的学习,对企业有了重新的认识。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案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企业管理是一门作为如何使其他系统部门更加高效率运行的社会学科。学习企业管理就是为了学习如何有效的管理好企业,使企业能正常的、平稳的发展下去。虽然在上课的时候没怎么讲到如何去管理企业,都是一些理论概念的东西,但是通过书本也了解到企业管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它必须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领悟个中的道理。

第19篇: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某企业生产一批工艺品

答案(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第20篇:企业管理概论案例分析

六、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5.试述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

、35.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就是战略可行方案的拟定和选择的过程。制定经营战略,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形成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处理重大经营问题、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基本思想;它反映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世界观、价值观,表明了企业的行为准则,体现了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未来的希望和看法。(2)进行环境调查。进行环境调查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环境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环境调查;二是企业外部环境调查。(3)拟定、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在明确战略思想和对环境凋研基础上,拟定多种战略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并确定最后满意的经营战略方案。(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选择经营战略方案后,需要加以落实,使之具体化。在战略方案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6.背景资料:在我国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某电视机生产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它们生产的A品牌电视机,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良好信誉。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最近该企业推出一种新产品——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另外,由某房地产开发商在H市建设的一片大规模高档住宅小区,近日已有业主开始入住,预计该小区80%的住户都是高收入阶层。该电视机生产企业准备立即向这个居民小区住户介绍、推荐使用新产品。另据分析,该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在今后1—2年内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为赢得竞争优势,该企业目前就要为将来的市场营销制定组合战略。问题:假如你是该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经理,(1)在将新产品投放到该居民小区家电销售网络中时,你将采取怎样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阐述你的理由。(2)你将为两年后的市场营销制定怎样的战略?请阐述制定这种组合战略的依据。

36.(1)在将新产品投放到高档住宅小区时,应采取价格引路战略中的优质优价战略。

因为从案例背景资料中获悉,该电视机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且为新产品,另外,要投放产品的小区有80%的高收入居民。以上几点都适合采取优质优价战略。(2)两年后这种电视机就应该采取价格引路战略中的优质低价、薄利多销战略。两年后该种产品已失去新产品的优势,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为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应该是优质中价,或是优质低价,以吸引更多顾客购买该产品。

六、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4.试述适时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

34.试述适时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适时生产方式(JIT)是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提出来的,目的是克服大量流水线生产的局限性,以便能够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型号和颜色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并保证及时交货。(2分)JIT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3分)JIT的具体目标是:(1)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2)库存最少,追求零库存;(3)质量完美,追求零缺陷;(4)多品种、小批量,直至生产批量为一个产品;(5)百分之百地准时供货服务。(3分)JIT生产方式包括消除浪费、全面质量和人员素质三个基本构成要素。(2分)在三个基本要素基础上建立的JIT,对生产系统及其运行有下列要求:(1)实行拉动式物流方式;(2)生产批量小量化;(3)作业人员多能化;(4)合理布置生产设备;(5)改进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此外,JIT生产方式还要求缩短作业更换时间、改进产品设计、实行预防性设备维修等。(3分)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5.粟例背景:河北X X集团是一家成立于l994年,以生产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该集团在成立之初就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在随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集团的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原先的股东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速度的要求。为实现企业迅速腾飞,促进生产力发展,集团决策者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打破私人资本积累所属管理的限制,果断实行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用专门人才的科学化管理取代了业主的经验型管理。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聘任制,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了高效而完善的决策管理体制,从而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制度基础。实践证明,该集团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企业在改革中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问题分析:该集团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制度基础是什么?结合该集团实际谈谈企业建立这种合理结构的重要性。

35.该集团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制度基础是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5分)

企业组织结构就是企业内部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由层次、部门、职务、职权等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企业外部的、同其他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系。(4分)企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及各项任务,对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6分)

六、论述题

阐述差异化战略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

答:企业努力寻求在产品的功能与外观、产品的服务和产品的市场营销等方面,与竞争对手有所差异,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来吸引顾客的战略。(1)在产品功能和外观上以新取胜,或在产品质量上高过对手,以优取胜;(2)在销售服务上为顾客提供多种方便,以诚取胜;

(3)在市场营销上有所创新,或以杰出的引人入胜的广告宣传产品特色,或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顾客,或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来突出本企业产品的地位;(4)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是产品及其营销的特色化战略,努力使企业以特取胜或以奇取胜.七、案例分析题

奇特的价格策略

休布雷公司在美国伏特加酒的市场中,属于营销出色的企业,他们生产的史密诺夫酒在伏特加酒的市场占有率中达23%。60年代,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伏特加酒,其质量不比罗密诺夫酒低,而每瓶酒的价格却比史密诺夫酒低1美元。按照惯例,休布雷公司面前有三条对策可用:第一,降低1美元,以保住市场占有率。第二,维持原价,通过增加广告费用和推销支出与竞争对手竞争。第三,维持原价,听任市场占有率低。

由此看来,不论休布雷采取以上哪种策略,都很被动,似乎将是输定了。

但是,该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经过深思熟虑后,却采取了令人们大吃一惊、意想不到的第四种策略。那就是:将史密诺夫酒的价格再提高一美元,同时推出一种与竞争对手的新伏特加价格一样的瑞色加酒和另一种价格更低的波波酒。

问题分析:

(1)第四种策略是否恰当?为什么?

(2)这一策略使公司的目标市场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1)恰当。通过提高价格价格,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高档产品,这就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了,另外他还增加了两个价格层次的产品,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的

需求。

(2)由集中性市场策略到选择性市场策略的转变,从生产一种价格层次的史密诺夫酒到生产高、中、低档三个层次的酒,以满足不同收入和消费层次的顾客。

六、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5.试述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5.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原则:

(1)战略决策科学化是指战略决策者由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过程。

(2)战略决策科学化的标志。①决策信息的可靠性。②决策课题的准确性。③决策程序的完整性。即战略决策的课题,一般是新的重大课题,必须按照完整的决策程序,即顺序相连的步骤依次开展工作。④决策方法的正确性。⑤方案设计的严密性。⑥决策方案的优选性。⑦方案实施的可行性。⑧决策结果的效益性。

战略决策的民主化原则:

(1)战略决策民主化是指由依靠企业主要领导者个人进行战略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企业领导集体和广大员工群众的智慧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

(2)战略决策民主化的标志。①发动专家和员工群众参与决策的广泛性。②专家和员工群众参与建议的积极性。③领导对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尊重性。④专家和员工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多样化。⑤民主决策的程序性。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6.M公司是一家大型企业,多年来,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其经营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进入21世纪。M公司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确地进行经营战略和策略的选择,M公司对现有的各经营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公司经营的甲产品虽然一直具有较高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但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现在市场需求增长率较高的是乙产品,而M公司的乙产品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再进一步调查发现,乙产品的目标市场需求潜量很大,且公司有实力与竞争对手抗衡。

(1)请说明在该公司的波士顿矩阵图中产品甲和乙的位置,并为这两种产品提出今后经营领域发展的建议。

(2)如果M公司准备进一步开拓乙产品的市场,请你为公司选择乙产品的市场定位策略和进入市场的方法策略。

36.(1)甲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较高。需求增长率较低(下降),处于“现金牛”区。对于这种产品,应严格控制投资,维持现有规模,设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以支持处于“明星”区和“野猫”区经营领域的发展。乙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需求增长率较高,处于“野猫”区。这种产品有发展前途,应加以完善和提高,促使其成为新的明星经营领域。

(2)由于M公司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与竞争对手抗衡;同时,乙产品目标市场的需求潜量很大,所以,可选择雷同策略进行产品市场的定位。进入市场的方法可采用广告策略、服务策略、公关策略、商标策略、包装策略、人员推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等一系列促销方法。

《企业管理案例.doc》
企业管理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