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范文

2022-07-3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群文阅读教学

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

简介: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1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 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

4、

5、6期.

[2]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

7、

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

10、

11、12期.

[4]学苑教育.2013年

1、

2、3期.

推荐第2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历程

群文阅读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群文历程

2013年12月9日~10日,树人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西南课程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学语文之友杂志社、重庆市教育学会阅读教育专委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工委阅读教育专委会等多家单位举办了“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旨在展示两岸三地语文阅读教学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两岸三地十六个省市的3 500余名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的领导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杭州市开展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举行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期从中选择了一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以飨读者。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

一、

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二)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快速阅读列为独立学科,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一)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让略读课文教学简略而丰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

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1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四)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课外阅读的指导更有成效

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书店里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丰富。读什么,怎样读,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两大问题。围绕某一主题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是一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课外书中还有一些书是由多篇小文章组成的,如《俗世奇人》《中外神话故事》等,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配套的《同步阅读》等,我们也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我们还可以开展群书阅读的指导。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书屋”,提示学生课外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

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

(一)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

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以时间为主题,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老舍笔下的小动物”“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送别诗”群文阅读等。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

从表达方式角度定主题。以写作体裁为主题,如“创世神话”“演讲稿”“儿童诗”“西湖民间故事”群文阅读;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群文阅读等。

(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就能提高整体的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1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

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利佳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汪燕宏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太阳·石头·风》,先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太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石头的诗歌,在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有关风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如台湾赖玉莲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先指导学生从《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等五首友谊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诗读一读,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五首诗中所传达的有关朋友的想法,如朋友之间有快乐、有争执、有生离、有死别等。如台湾陈易志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整理出本小组阅读文章中的角色、困难、结果等信息,写在便利贴上;再重新分组,新的小组里坐着读不同文章的学生,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便利贴贴在海报上,重述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六篇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利佳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冲突性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四)有意识地渗透策略,让群文功效综合起来

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阅读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

在群文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群文阅读中学会整合信息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戴一苗老师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就运用了范恩图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概念圈的阅读策略,通过在多篇文章阅读中不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渗透对照表的阅读策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

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厘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我认为鸡蛋里黑糊糊的,当时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圆的,蛋也是圆的;蛋是封闭的,我估计原始人认为宇宙是永远都走不出去的„„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界定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二)项目开展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儿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总之,儿童阅读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家庭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二、群文阅读简介

(一)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二)课程目标

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和特点

1.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

2.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3.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不同的质和量。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4.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应试。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然而“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现在绝对回避不了的。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 5.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有了这样一个阅读展示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把它带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去。

三、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议使用《全阅读》〈1—6年级〉)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在体现《全阅读》的阅读理念的广泛性、经典性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文本的可朗读性,让儿童在朗读童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群文阅读”也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一样,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4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许多不足。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由于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出现,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管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推荐第3篇:群文阅读

语文课里更重要的事

——观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谭 娟

2016年11月17-18两天,李璨、刘媛、段小华和我四人有幸参加了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办的“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的主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次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参加了此次活动有将近五千人,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只能分为两个会场进行。可见“群文阅读”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

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共聆听了来自韩国教育开发院院长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南美英教授和西南大学的于泽元教授的专题报告——《启发智慧的科学阅读教育》、《群文阅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

聆听了来自自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副校长蒋军晶、来自香港弘历学校的陈韵清老师和来自四川成都的吴让洁老师的群文阅读观摩课,最后还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优秀教师带来了一节节精彩的竞赛课。课上,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融入阅读,通过自读、默读、速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去自读自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提高了阅读效率。课上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专家们精彩的主题报告和参赛教师们别具一格的群文阅读课,让我们四人零距离地感受到别开生面的群文阅读课堂,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震撼。

就“群文阅读”来说,我从原来的浅显认识到现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回来的这段时间里,我翻看自己的笔记,回忆听讲座的过程,思考如何整理此次的学习总结。

本次听群文阅读课我和三位同伴都有同样的感受:跟我们平时的公开课相比,群文阅读课是一种比较“冷清”的课,只有教师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在会场传播,孩子们在忙碌地看书、思考、陈述、倾听。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阅读课。于是我进一步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否也能这样尝试?回来后我读了很多群文阅读教学名师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课例,和他很多有关群文阅读课的论文。以下是我截取他谈及群文阅读的几段话。 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100多年过去了,尽管已做出很大努力,但我们的“课文教学”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这不仅是教学操作的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教学的自身局限引起的,群文阅读的尝试就是要努力去弥补这一不足——它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

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单位时间内,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群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如今的阅读时代,我们每天要面对海量信息,面对的多是“非连续性阅读”。“非连续性阅读”挑战着我们的阅读能力。最新的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尝试了让孩子在单位时间内阅读 2-3篇文章(有的文章很长)并作答。“群文阅读”是对现实阅读状况的回应和模拟。

“群文阅读”对课堂结构没有太多苛求,它要求简化课堂环节,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悟自读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条分缕析阅读指导时间的减少。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将过去可能无限放大的时间还给自主阅读。课堂上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师生一起完成:你必须依据读物的不同性质,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你必须进行更为实战也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

以前对于群文阅读就是望名生义,粗浅地认为群文阅读就是把一些有关系的文本集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堂课里读。但是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无知。好的阅读教学不单单是考察学生认了多少字,读得是否有感情,更需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

上好群文阅读课更加挑战我们语文老师的能力,意味着我们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

推荐第4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长期处于传统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近几年真的挺 郁闷。现在又吹来一阵风,文章要群读了!其实,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的划 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 鉴赏和品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造诣。这种阅读方式在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倒不失为一种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现在将这段时间尝试应用群文阅读于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当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讨论!不吝赐教! 与我预想的一样,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顺利实施群文阅读,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字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孩子们的内心和灵魂。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状态!现实中的我们因为各种认知差异和条件局限,学生的感悟与收获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水平!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症结!其实一线教师们或许已经发现,新编语文教材已经尝试以课文单元为基础,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指向性的引导阅读,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群文阅读教学的分类设想和构思方向。因为孩子们对本单元课文已经有一定教学认知的基础,再结合不同水平和风格的同类文章对比阅读,能够得到最鲜明最直观的阅读体验!所以实际教学工作中,在每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我会以单元课文为基础,结合我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章,设计一堂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错!但是,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章的工作量确实超出我的预想,所以个人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实施,仓促构思的对比阅读教学无法引起孩子们的体验共鸣,甚至会给孩子们造成歧义和误导。 个人认为,文章的选择对于群文阅读教学尤为重要。说具体点,我们不但要鉴别选择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能体会和理解的文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长远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师自身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和文学修养,需要严谨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工作热情。这也绝对不是单独某位教师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教师携手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尽善尽美。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文学理念,所以,真正想要做到群文教学的理想化状态,我们任重而道远。还有一点我相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会不自然的进入常规教学模式和节奏, 直接导致演变成常规语文教学课。

所以我在设计群问阅读教学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个“读”字,不板书,不笔记,不归纳,不分析,一切的一切都通过阅读去体会,去感悟,让孩子们顺着不同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寻找,什么是美,文字的美,语言的美,世界的美。

推荐第5篇:群文阅读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还学生更多的阅读量。群文阅读一改传统单文本细读教学模式,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采取浏览、粗读、略读等模式,大大提高阅读量,提高自我阅读的能力。

2、还学生更多阅读自主权。现在的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拔高了原作者的主题思想,总在不自觉地向儿童展现一个百分百“真善美”的世界,爱憎过于分明,将\"险恶丑”极端化。这就让儿童对世界的判断能力变得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灰色地带比黑白的空间更大。群文阅读需要把完整的世界还给儿童,需要儿童以他们的视角去阅读世界,而不是我们替儿童作出判断。

3、使学生阅读能够长效性和延续性。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而一至九年级(6-15岁)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的最佳时机,其长效性和延续性是不可估量的。 研究方法

1、问卷法。课题组将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阅读教学现状,心里的异同,对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的异同,学习环境的差异及影响等问题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供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一是研究课堂教学,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充分利用课题实验基地校、班的功能,重点研究群文阅读的课堂策略。二是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筛选优秀课外读本。三是选取阅读议题。群文阅读需要选择一个议题作为链接各篇文本的纽带,把一组文本串联起来,师生围绕议题开展教学活动。选好选准议题是研究的难点所在。四是开展评优活动。把科研活动常态化,定期开展优质课,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训练材料及说课研讨活动,激发实验教师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

3、文献法。查找借用相关文献。

4、个案法。1)对学生的个案研究。每年级确定几个研究样本,通过实验前测评,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及家庭背景等等,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学生变化及其动因,及时调整研究策略。2)对教育事件的个案研究。注意收集课堂案例,精选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分析,总结成功做法,提炼进行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问题与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5、经验总结法。大量收集教案,教学设计,课堂笔录,教学

笔,学生成绩等进行分析归类。提炼总结,筛选好的经验与做法,摸索教育规律,总结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等。

推荐第6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案例, 学习心得体会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则教学案例,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蒋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

“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让我们也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呢?

从两个“群文阅读”的案例说起

2007年,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中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进行交错的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即时记录下听课的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那么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接纳下这样的教学?”很显然,听课的老师对“群文阅读”感到非常新鲜,有点惊异,觉得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我们在矛盾,别人早已开始尝试,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符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2010年10月-11月,我反复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了。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过瘾,心里总是有遗憾。神话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孩子对神话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好奇感,我真的感觉到挺没劲的。

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什么

我并想否认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学的价值,我坚持认为在现有的背景下,架构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行为主义理论和阅读工学理论之上的技能取向的课文教学(如认字、识词、句式掌握、篇章组织、理解等等),也是有其意义的。因此,在我自己的课堂里,是不可能出现那种“大手笔”的、“大刀阔斧”地将教材撇在一边的改革的。

我所指的“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组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即使是这样,也需要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因为“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我们要作出相应的巨大的改变。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你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

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

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你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你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你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你想啊,你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强调字词了,你不做繁琐的分析了,也不一味感情朗读了……那你要干嘛?你总要有所作为吧,你到底怎么做呢?“群文阅读”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啊,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4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的,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例如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4.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其它许多不足和“失误”。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被知道,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推荐第7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作家笔下的动物”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同步阅读》教材《千纸鹤》对应编排中外作家的8篇文学作品,其中一篇《白公鹅》是与教材的选自同一篇文章,一篇《母鸡》与教材描述的同一种动物。其他几篇课外阅读描述的动物,有些学生较熟悉,有些较陌生。

不过,在这些作家的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象,能让读者容易、清晰的感知,让读者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特别是《白公鹅》《柱子上的母鸡》《青鸟情》《北极母熊》让人感受到动物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父爱或母爱。《天鹅》《母鸡》《鸬鹚》《麻雀和燕子》《大青牦》让人感受动物的可亲可敬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作者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的真正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在这组课外阅读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教学这组课外同步阅读的重点就是体会动物不同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各具特色的写法,并且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在不断学习中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作者的表达方法,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2.阅读中重视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在整体把握中加深认识,更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白公鹅》《柱子上的母鸡》《青鸟情》《北极母熊》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不同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2.在阅读中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深化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附后)

2.学生:课前认真阅读《同步阅读》第四单元8篇文章,并根据老师指定篇目填好《同步阅读卡片》。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随着作家丰子恺、老舍、叶·诺索夫的妙笔,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小动物?能否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也用画知识树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更多作家笔下的动物,(出示课件)刚才大家所说的这些小动物,它们已经在这里了,还带上大家对它的评价。不过,这棵知识树的枝叶还需要我们共同为它添加呢。相信有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能进一步认识更多的动物,让这棵知识树的枝叶更加的繁茂。

二、主题回顾

我们先回想一下,在课文第四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同学们还有哪些收获?(可以交流感受到不同动物的特点,比较不同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概览

3.同学们学习的收获颇多,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不同作家8篇写动物的文章,老师要求同学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并填写好《同步阅读卡片》,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阅读情况,看看大家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是怎

4.全班交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动物?用简练的词语概述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并补充出这样评价它们的理由。(结合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

《白公鹅》──英勇无畏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 《柱子上的母鸡》──任劳任怨为什么这样评价? 《青鸟情》──勇敢、坚强你为什么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 《北极母熊》──慈爱、尽职你最想说些什么?

动物作为父母,它们在用自己独特方式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它们的身上表现出那样的勇敢坚强,那样的无私无畏,那样的坚定执着,那样的慈爱可亲,我们每一个人无不为它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动,被这样美好的品质所折服。不管是义无反顾的壮烈,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朴实与琐碎,都能让我们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爱”。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四篇文章都给我们反映出同样的主题,让我们再慢慢的走近它们,去感受它们的崇高与伟大的“爱”。如今,在你脑海中仍然无法抹去的画面是什么?请你把文中描述的文字有感情的读出来。

《白公鹅》

5.这样的画面确实感人,在这个画面中让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不同的感受),这只《白公鹅》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是同一只,这时你一下子明白哪些问题?

6.文中最后一句“它面前是一个绿草晶莹、阳光灿烂的神奇世界。”这个神奇的世界里至少包括一个怎样的动人的故事?(学生概述)小家伙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们的父亲,为了它们有阳光灿烂的生活,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们只看见的是面前的„„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句话。

7.同样的一只白公鹅,课文描述的白公鹅与课外阅读描述的真让人有点意想不到,它最后的举动是那样的感人,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结合课文的内容及课外的阅读,你可以把能表现这只白公鹅特点的词语快速的写下来吗?(交流时,适时采访学生所写词语的理由,进一步丰富白公鹅的形象。)

《柱子上的母鸡》

8.在这一篇文章中,再次读到母鸡的所表现出的母爱,与所学课文中的母鸡有哪些类似?

9.文中描写出的这只母鸡会思考,又会表达,作者还猜出动物表达的意思,有趣吧。我们试着用作者怎样的表达方式,补充这个部分:

直到这时母鸡才明白过来,它“咯咯咯,咯咯咯!”,意思是说:“

。”小鹅跟着叫着,意思是。从此以后,黑桃皇后和小鹅的关系才算彻底结束。

10.读了这篇文章,你又学到怎样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动物特点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小结,让学生清楚的感知文中作者丰富的想象。)

《青鸟情》

11.勇敢的白公鹅让我们感动,尽职尽责的母鸡让我们难忘,还有深深触动我们心灵的青鸟,这是怎样的鸟啊,初读课文的题目的时候,你猜课文会写了青鸟的什么情?后来在读文中你知道课文讲青鸟的哪些情?从哪些地方认识到的?

12.这是多么恩爱的夫妻,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如果你和作者一样,细心的关注着青鸟的一家,能说说你的内心在发生着一些怎样的变化?可以借用文中的语言,利用句式:当看到____________,所以自己的内心_____________。

13.读过这篇文章,你觉得要把动物写得真实感人,栩栩如生,需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认真观察,注意表达方式)

推荐第8篇:群文阅读

“生命”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普润中心校

张群英 【教学内容】

1、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八册第五组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我看见了大海》《爱的声音》《永不道别》 【教学重点】

感受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感悟、语言表达及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口说出它是哪篇文章的?——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书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对生命的热爱。

2、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命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二、主题回顾:孩子们,从第五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触摸春天》:热爱 《永生的眼睛》:延续 《生命生命》:珍惜 《花的勇气》:勇气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多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4篇。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自个填写了《群文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各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也可以再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或者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学生感受中心)(结合学生的汇报补充知识树)(在交流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老师并板书:“真实”“不同的视角”“真情”)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珍视 《我看见了大海》:自立 《爱的声音》:爱心 《永不道别》:乐观

3、孩子们读书真认真,交流也很热烈。通过阅读,我们对“生命”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又是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生活和生命,那就是„„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1、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 能给同桌读一读或者讲一讲,分享一下吗?(结合阅读记录表进行同桌交流)。

2、在交流中,孩子们沉浸其中,心在被打动着、温暖着,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同时交流中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和感悟。)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预设: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如果说我凭触角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

(1)从海伦的这两句话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里感受到的?——感情朗读。 (2)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3)海伦——虽然盲聋,但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呢?是不是和海伦一样啊?(结合语句进行感悟)

(4)面对着海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我看见了大海》 预设 1:“每当我做了什么我原来不能做的事的时候,继父总是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惊天动地”的含义?对我来说这些事是不是“惊天动地”的?你还能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请你读出来。

(2)营造情境,感情朗读这句话,感受继父的爱。 预设 2:“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你读出了什么?

(2)继父说了谎,今天女儿没见到大海却说见到了,是不是在说谎?

《爱的声音》 预设:

“他正用尽全力,使劲地震动声带,发出既不准确也不动听的“爸爸”声。大人微笑着看看孩子,握着条手绢,不时在孩子下巴上抹一把。” (1)孩子是不幸的,为什么? (2)孩子又是幸福的,为什么?

(3)所以当作者看到这一切,在文章的结尾处这样温情地写到——?(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领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永不道别》 预设:

“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千万不要„„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1)什么情况下爷爷这样对我说的?如果是你,难受吗? (2)你懂爷爷的心吗?知道了什么?(乐观„„)

(3)在此之后的一年半当中,你也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用笔写下来——全班交流)

(4)永不道别——是与什么永不道别?

五、主题拓展

1、孩子们,我们刚才又进一步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价值,这就是„„

2、孩子们,面对着有些深沉和厚重的“生命”一词,你还会想起哪些人,哪些事? (学生讲述,老师提炼并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3、大家再看看这棵生命之树,生机盎然,给人以启示。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生命的歌曲——《怒放的生命》,大家静静地欣赏。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我们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天惦记着它呢!

有时我想,人如果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那就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要是认为今后的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富有生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有些人对待生命不懂得珍惜,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两耳失聪的人,才感到声音是何等的亲切;只有双目失明的人,才能意识到有视觉是何等幸福。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只有在失去健康时,才会感到健康的重要。

最近,一位好友来探访我,她刚从丛林中长途跋涉之后回来。我问她看到了什么,她说:“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我扪心自问:一个人在丛林中走一小时,难道发现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吗?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我,单凭触觉就能感受到数以百计的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春天,我满怀希望地抚摩着小树的枝条,希望找到一颗幼芽——大自然冬眠之后醒来的第一个征兆。我闻到了那天鹅绒般的花瓣散发出的扑鼻芳香。我甚至发现了在一朵朵重叠环绕的花瓣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偶尔,如果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贴在小树干上时,便能感觉到枝头小鸟在尽情歌唱。当小溪的潺潺流水从我伸开的手指缝间通过时,我会兴奋地陶醉在欢乐之中。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如果说我凭触角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对展现在面前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事物却无动于衷。

我看见了大海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八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四十出头,而继父已近六十。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可又有顾虑,就对他说:“我走路一瘸一瘸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而且,她还说我太难看„„”我禁不住哭了起来。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一个揍人的动作,逗得我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真是怕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紧紧跟着他,就像他的尾巴似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他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嘁嘁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继父亲切地招呼他们:“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还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到了,继父的哮喘病犯得很厉害,靠在床上的时候,就让我坐在火炉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听得入了迷,问道:“我能看见大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十五岁了,我就带你去看大海。”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继父规定,每天我要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务活。那时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自己当老师,要我每天学五个生字,并背诵一篇课文。其余时间,继父便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得了不治的重病,走了,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每当我做了原先不会做的事情后,继父就欣喜若狂,连连夸赞:“你真能干,河子!”仿佛我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们把看海的日子定在了第二年的夏天,到那时我就十五岁了。继父说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我也更加努力了,盼望着满十五岁的那一天。

漫长的冬季真难熬!继父一直病在床上。我一个人在镇子里穿街走巷,为他请医生,买药,并且承担了全部家务。我觉得自己是真正长大了。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医生早就告诉我,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其实我不可能带你去看海的。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这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没过几天,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我独自穿行在闹市中。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我受邻居委托替她照看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生活费。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起继父说的“看海”,明白了“看海”的意义。我无数次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爱的声音

今天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一幕,是那公交车上的故事。 虽然我以记不起那发生在何时,但那对母子却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

记得那天,我跟父亲一同去书店,准备买书,路途并不遥远,于是我们选择坐公交车。

“快点儿!爸爸,一会儿赶不上车了!”我对爸爸说。年轻力壮 的我依旧如孩子一般拉着爸爸的大手。因为那样很有安全感。“嘀——嘀——”公交车终于来了,我们迫不及待的窜上去。——没位了,只好站在上面喽!与我们相同的还有一对父子,他们也同样挤在上面。那位父亲很魁梧,他左手提着一篮水果,右手抚着那个男孩,生怕男孩一不小心跌了跤。

只见旁边有位年轻人给他们让座,我和爸爸也顺势站在了他们旁边。

“爸爸......”我恍惚听见一种很沙哑又极模糊的声音。“爸爸......”接着,我听见有人一声接一声的喊,依旧是那个声音。——原来,是那个小男孩。我侧过头看,那个孩子很吃力的样子,我确定他是一个发生器官有问题的孩子。他尽全力的震动声带,却发出既不准确也不动听的爸爸。

爸爸,你——吃——孩子拿一个梨给爸爸。

乖孩子,爸爸不吃,你吃吧。说着,那位爸爸摸摸他的头,又把他抱的深一点儿,生怕他从座位上滑落下来。

爸爸,车——孩子又开口说话了,他兴奋的指着窗外那花花绿绿的车。

那是轿车,那是摩——托——车.....爸爸慢慢的说。 大——车-大-货——车。孩子跟着念认真而吃力的重复了三五遍。

孩子旁边的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或许是被这个爸爸的爱心与耐心感动。

我和爸爸在他们之前下了车,回头再看一眼孩子那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快乐而单纯;再看一眼爸爸用宽大的手握着男孩的小手——平静而幸福。

一下车温暖的阳光让人心醉。回想起那对父子,那沙哑的声音,淡淡的笑意,淡淡的笑意不觉以上嘴角。

在这个平常的日子,在人们不经意间的匆忙里,我听见了爱的声音

永不道别

我那年才十岁,却一下子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因为我即将远离熟悉的家乡。尽管我还年幼,但这短暂的时光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中度过的,这里凝聚着四代人的欢乐与苦楚。

最后的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我的避难所——那个带顶棚的游廊,独自悄悄地坐着,身子不断地抽搐。伤心的泪水如泉水一般直往外流。突然间,我感到一只大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不好受吧,比利?”他问道,随后坐在我旁边的石阶上。

“爷爷,”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这可让我怎么向您和我的小伙伴们道别呀?”

他盯着远处的苹果树,静静地望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再见这个字眼太令人伤感了,好像是永别一般,而且还过于冷漠。看起来似乎我们有许许多多道别的方式,但都离不开‘悲伤’这两个字。”

我直直地盯着他的脸,他却慢慢地把我的小手放到他那双大手之中,轻声说道:“跟我来,小家伙。”

我们手牵着手,来到前院,这是他最珍爱的地方,那里长着一株巨大的红色玫瑰树。

“比利,你看到什么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开得正旺的玫瑰花,心里却不知说些什么,就冒失地回答:“爷爷,我看到了轻柔而又漂亮的花!真是美极了!”

他屈膝跪了下来,把我拉到他身边,说:“的确美极了。但这不仅仅是玫瑰本身美,比利,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才使得它们这样美。”

他与我的视线相遇了。“比利,这些玫瑰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种的,那时你妈还不知在哪儿呢。我的大儿子,也就是你的父亲出生那天,我栽下了这些玫瑰,这是我对上帝感恩的一种特殊方式。你的父亲和你一样,也叫比利,小时候常常摘那些花,献给他妈妈,„„”

爷爷已是老泪纵横了(在这以前,我还未见他流过泪呢),声音也随之哽咽了。

“一天,可怕的战争终于爆发了,你的父亲和其他许多青年一道远离家乡去前线,是我亲自送他到的火车站„„十个月过去了。我收到了一封电报,原来你父亲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牺牲了。我所能记起的一切,就是他一生中与我最后说的话‘再见’。”

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千万不要被世上的悲哀与孤独缠绕。相反,我倒希望你能记住第一次对朋友问候时那种幸福愉快之情。把这个不同寻常的问候牢牢铭刻在心中,就如同跟太阳常在一起,暖烘烘的。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住第一次的问好。”

一年半过去了,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几个星期后从医院回来,他又选择了靠窗那张床,以便能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一天,家里人都被召到一块来了,我又回到了这幢旧房子里。按常规,长孙也有和祖父告别的机会。

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他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沉重。 我轻轻地握着他的手,正如他当初拉着我的手一样。 “您好,爷爷。”我轻轻地向他问候,他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了。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赶紧离开了。

我静静的伫立在玫瑰树旁边,这时我叔叔走过来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突然间,我领悟出了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含义„„

推荐第9篇:群文阅读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七组

“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球王贝利》《第一张月票》 教学目标:

1、了解略读、精读、赏读并会运用。

2、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第七单元的四个成长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感恩 《乌塔》: 自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知

师:今天,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四篇的成长的故事,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请你快速的默读《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球王贝利》《第一张月票》

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课件) 师:你来说说吧!

这位同学汇报的是《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飞机遇险的紧要关头,周总理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教会了小杨梅勇敢面对困难的事.师:谁来说说《周总理的睡衣》

《周总理的睡衣》通过对邓奶奶为总理缝补睡衣的描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领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以上两位同学说的都很精彩,现在我们同桌来交流一下《球王贝利》和《第一张月票》吧!

《球王贝利》讲述的是巴西球员贝利从一个贫穷得连足球都买不起却最终成为球王的成长故事。

《第一张月票》讲的是晓征拿着第一张月票从八岁起就自己背着书包坐十多站无轨电车进城区上学,放学又自己乘车回家……,从而培养了他独立自信的能力。

小结:你们读书真认真,交流汇报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和交流,我们对“成长”又有了许多认识,又收获了勇敢、节俭、勤奋真诚、独立自信………

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1、略读

师:像刚才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先粗略地、快速的读,大致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略读”。

教师出示课件:

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方式,大致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

师:通过刚才的略读之后,哪一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令你感动?最让你喜欢呢?你很想再去读一读呢?对你特别喜欢的文章我们就要 “精读” 。 什么是精读呢?

出示课件:“精读”也叫“细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划出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重点句段、最令你感动的佳词妙句或最喜欢的优美片段。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读读你最喜欢的一篇,要细细地读,慢慢的品味这些句段。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圈点、批注、划了。

同学们学的可真快呀!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能够把这种读书方法融入到阅读中了。

好了,现在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同学们说的真认真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读书收获吧。先说一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动?哪个小组先说? “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你说的真好,很善于动脑,能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周总理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他。

谁还说?你来说说吧。哦,他说的是球王贝利。

“圣诞节到了,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教练,就让我们为他祈祷吧。”

他从男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了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真棒! 谁还说?你来吧。还是球王贝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买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他从这许多踢中知道了贝利是怎样成为球王的。真不错!

三、赏读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呀,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你划出的优美句段吧。这就要用到“赏读” ,也就是欣赏着读。

出示课件:“赏读”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比如一些描写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这种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刚才画出的部分进行赏读。好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画出的部分为大家美美地赏读呢?

你来读吧。他读的是《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你读的真棒,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慈祥的正在全神贯注的缝补衣服的老人。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他再读一遍,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谁还读?你来吧。他读的是《第一张月票》

我行,”晓征说,“先让妈妈每天早上带我过马路,上车,托售票员阿姨照顾我。放学的时候,我自己就行了……”

哦,读的真自信啊,我相信你一定也是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谁还读?你来吧。也是《第一张月票》

又过了两年。晓征经过联系和准备,独自一人,利用暑假去了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还在草原上访问了普通牧民家庭。她跟两个蒙族姑娘结成好友。她们的合影上,晓征也跟蒙族女孩子一样,身穿大红蒙古袍,头缠淡黄带子,站在中间。照片洋溢着一种相亲相爱的美好气氛。

你读的精彩极了,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独立自信,还有羡慕,我也想去内蒙古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了。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三种阅读方法,还学习了四篇有关成长的文章,收获了勇敢、节俭、勤奋真诚、独立自信………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想想看,在你的成长里有哪些故事呢?收获了哪些成长果实呢?回去之后赶快说一说,写一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推荐第10篇:群文阅读

1.新在何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打破了阅读教学的思维定势。通过群文阅读,能较快提升阅读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群文阅读的内容非常宽泛,组织学习的角度多种多样。

3.群文阅读一定要兴趣为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喜欢阅读是持续阅读的动力。(以最后一节课为例:老师最后问喜欢阅读不?学生说喜欢、难忘。) 4.在实施中,要通过改变阅读方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自读在先,比较思考,讨论交流,实现意义建构。其中充分地自读,小组乃至全班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有效指导,还有多元的评估是实施群文阅读的重要原则。

(1)群文的群的结构、角度新。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句诗》的群文,训练的点打在群诗的阅读与创写上,探索了让诗歌的本身教写诗的技巧,台湾老师《角色性格相对多元与简单概念的深化拓展》,这一组群文的训练点打在培养辩证思维上。大家知道思维的片面、凝固、僵化是通病,训练辩证的思维非常必要,辩证的、正反方向的思维是重要的思维品质,也是重要的方法论。所以说他们二位群文阅读的结构、角度比较新。

(2)他们二位都在努力改变师生关系,改变课程结构,追求自主、生成的课堂。蒋军晶老师的指导策略,大体是比较,思考,发现,李云贵老师指导策略大体是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全面思维。两位老师力求教给学生思考的路径、思维的方法。 2.但两节课未达到崔峦老师理想的高度,这两节课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读得太少。群文阅读要立足于读,学生的读不仅读得要多,不仅是数量多,读的时间要长,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而且要有层次地阅读。 (2)教师的指导要重在引领。指导办法还不是很多。 (3)个别选文不够理想。

(三)六节赛课代表了群文阅读研究推广和普及的程度 总的感觉是群文的组合多样,每节课阅读的容量比较大。尽管目标不同,内容各异,但训练的点都相对集中,教学效果也还比较好。不过总的问题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因素还要加强。群文阅读课要更多地考虑语文的因素,更多的落实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对本次活动一些概括,下面再谈几个问题。

二、群文阅读问题的提出和课程的评价

(一)群文阅读问题的提出

群文阅读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呢?首先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读得少,能力差,大家都不满意,于是提出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若干年前,崔峦老师就提出要和单纯地分析课文内容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得意、得言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我们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于是出现了主题阅读学习,出现了阅读教学的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儿童阅读在很多地区、学校搞得如火如荼,搞得很好。也就是说,一方面抓课内阅读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加强儿童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整本书的阅读,进而研究群文阅读。应该说群文阅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课程标准提出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我们要开展儿童阅读,于是儿童阅读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二)对群文阅读的理论探索

什么是群文阅读?崔峦老师觉得,群文阅读是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比如获取某方面的信息群,比如为了受到某方面人文的或科学的熏陶,比如要研究某种文体的文章,比如要赏读某一个作家一系列的作品,比如要学习某种阅读策略或者某种文体、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总之要围绕一个阅读的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文章或多部作品,也可以是整本书,进行功能性地阅读。群文阅读是要有目的,需要实现某种功能,进行功能性地阅读。并且在师生同读共议,分享阅读经验、阅读感受的作品过程中,来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的过程。它是阅读内容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群体阅读的一种实践方式。不仅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或者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契入点,还是有助于形成课内外阅读、校内外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的良性循环,对构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能起到推动作用。这是崔峦老师对群文阅读的基本认识。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群文阅读在台湾也叫文本链接、群书阅读。在香港和它相似,叫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所读的群文不是杂乱无章,所读的群文要有相关度,甚至是结构化。

2.比较单篇、单本的阅读,它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形态。我们所推崇的群文阅读,要充分地体现学生阅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我们要问把这一群文章组织起来有没有必要,效果会不会比单篇的阅读要好,否则,就没有必要。较之单篇的、单本的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形态,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改变和优化人的思维方式,使阅读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3.群文进入课堂,是对传统的、单篇的教学的冲击,是对单纯的、分析内容的阅读教学的挑战,给凝固僵化的阅读课堂吹进了一缕清风,必将促进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的变革。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然后在合作探究中实现集体的建构。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群文的阅读,整合从群文中得到信息,并且在群文之间进行连接。在连接的时候,要和先前阅读的文本,要和以有的阅读经验进行比对,达到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最后迁移运用。这是群文阅读的优势,也是群文阅读应该做的工作,即整合——连接——比对——建构。 所以群文阅读具有理念的先进性,主题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学习的自主性,模式的创新型。

(四)理论支撑

除了几位教授讲所讲的孔子的学说、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加森纳的多元智能,崔峦老师认为还有教育的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

2.系统论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群文的整体要大于、优于一篇一篇地阅读。

3.全语言学习的理论。群文阅读是在完整的、有目的的、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能克服阅读和语言学习的碎片化。

4.建构主义理论。这里所讲的建构不是个人的建构,是通过阅读分享、交流、研讨的集体的建构。

5.课标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群文阅读是最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群文阅读中要做到真读书,学生和群文之间要对话、真思考,无限制的独立思考;真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敞开心扉谈真的感受、发表个人的见解、多元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这正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三、开展对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一)群文阅读的内容的研究

群文阅读读什么?可以读群文、群篇,可以读群书,也可以读群篇加整本书等等。但是,在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点:

1.群文阅读的功能要明确。我们为什么把这篇文章而不是另外一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呢?我们要达到什么功能,实现什么目标,这一点一定要明确。我们至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为了能激发兴趣来组织阅读,特别是低年级。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更要以兴趣为先,要让孩子喜欢读、喜欢看;为了从信息群中了解该事物的全貌或者整合信息、丰富知识,为了受到某方面的人文熏陶,为了对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加深了解,为了对相同或不同的观点的材料实现意义建构,为了学习某种阅读方法、写作方法。总之,在比较阅读中,要么有所发现,要么引发认知的冲突,要么获得多元的理解,要么学到某类文本的读法、某种文体的写法。在比较发现中,强化整体性的策略,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强化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强化求异出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做到既培养语文能力,又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很多时候,群文阅读的好处是单篇阅读所不能达到的。

2.群文阅读内容的组成要有相关度,甚至做到结构化。相关度,比如我们按人文主题来组织群文,要注意切口要小。结构化群文的选择,我们要有些新的角度。比如蒋军晶老师做过这样一次群文阅读——一组反映友情的诗歌,他选的对象有的是了解生离死别的场面,有的是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烦恼,有的是讲朋友情义的相通等等,虽然都是友情诗,但是侧面角度不一样。多侧面、多角度地组织群文,这就叫结构化。再如我们设计一组谈读书的群文,这里面涉及到多种读书方法,甚至是有冲突的读书方法。比如有人主张阅读要眼到、口到、心到,要精读、要深思;有的人主张读书不求甚解,通过阅读一组群文让学生来讨论哪种读书方法好,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总之,群文的编排要有相关度,甚至达到结构化。

(二)群文阅读的指导

群文阅读的指导是回答怎么读,怎么指导的问题。崔峦老师以为,基本的环节应该是这样: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

首先要给足时间,每个学生要有目的地阅读思考,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批注。接下来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指向性地聊书(也就是围绕本次训练的点),老师在和同学聊书的过程中,要想办法给孩子搭脚手架,想办法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要越聊越深入,越聊越逼近我们的训练目标,还要在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得一系列的读书方法,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通过群文阅读,改变一味的单篇阅读只关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评判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我们通过群文阅读,冲击每一篇课文精读的怪圈,注重方法的指导,做到减负增效。 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也反映,群文阅读这样教,是不是语文味就淡了。老师有这种担心,崔峦以为这种担心是必要的。我们要时刻警惕,首先群文阅读和单篇的阅读有不同的功能,我们不要嚷着一上这种课就想到我们过去习惯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也要在群文阅读中更多地体现语文味,培养语文能力。因为无论是群文阅读,还是教科书的单篇阅读,我们的总目标、总方向是一致的。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师生在同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得到提高,老师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

群文阅读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就像蒋军晶教学能力这么强的老师,观摩课上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所以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

四、谈谈展望

1.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找准相关度和关联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选择,但点一定要集中,相关度、关联性越高越容易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所以选文、组织群文,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读的内容上,低年级可从人文专题、内容专题、人物专题来组织教学;中高年级可以从作家、作品、文体、观点、方法、专题等来组织群文学习专题。 崔峦老师建议老师们要读一读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学语文之友》。在这本刊物里专设了群文阅读的专栏。该专栏在对群文内容的选择、组织上给我们有启发意义,甚至有些群文的材料可以直接拿到我们课堂上来使用。因为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有讲究的。

2.在确定阅读内容以后,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讨论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关键是要看过程,最重要的是享受阅读过程,呈现交流思考过程,实现意义建构过程,体现阅读魅力提升的过程。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群文阅读的形式,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的数量,我们要关注群文的语言和表达,另外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千万不要要求过高,千万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搞实验往往操之过急,恨不得几天就能见成效。我们要相信有长期实践的积累,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3.群文阅读的位置我们要摆正。群文阅读只是丰富多样的阅读形态中的一种,不是全部,不是唯一。群文阅读不能包打阅读教学的天下,更不能包打语文教学的天下,他是一种阅读形态,所以群文阅读不能取代教科书的教学,也不能取代讲读教学。教科书体现了国家对语文课程的设置。教科书要实现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读读写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教科书里的知识点,训练要素,它起到了为孩子的语文素养奠基的作用。所以,不能用群文阅读取代教科书。但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我们现在正在新编的语文教科书,将渗透一些群文阅读的因素。群文阅读和教科书的阅读,各有各的优势。教科书的优势是体系化。讲读教学犹如走马看花,不匆忙,一课一得,既得意又得言,夯得很实。群文阅读就好比跑马看花,速度快,几下就能在比较中提取出信息、分辨出信息,提高思考力,辨别力和欣赏力。两个各有优势。我们要两条腿走路,必要的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包括实现结构性地阅读。 现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都在实践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单元整体教学等等。我们要持续地推进儿童阅读,包括群文阅读,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教科书之外阅读实践多一点,阅读能力强一点。所以希望老师们既做教科书学习的引路人,又做儿童阅读、群文阅读的点灯人,在造福子孙后代的同时幸福自己。我们想象一下,今后除了加强群文阅读研究,建议还要大量、全学科的阅读学习。所谓大阅读,阅读内容要宽泛,阅读形式要多样。特别是,我们要探索教科书单元的学习配上群文阅读或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习一个单元的教科书,我们配读一组群文或者一部整本书的阅读。这样老师们操作起来可能更方便。我们还要研究各门学科的阅读课,跨学科的阅读课。总之,我们正走在群文阅读的路上,我们要坚持地走下去,坚定地走下去。我们要在研究中不断的矫正我们的方向,取得新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它,发展它,使它成为我们国家阅读教学园地的一枝奇葩.

第11篇:群文阅读课

《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语文主题丛书《张骞出使西域》、《给西部建设者的一封信》

备课人:寿光市稻田镇中心小学

李桂娴

【课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戎、循、芝、妖娆、狰狞、巍峨”等23个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学习建设者们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1.自学《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生字 2.预习《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草原》,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西部,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西部建设的伟大成就,下面我们学习自读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和语文主题丛书《张骞出使西域》、《给西部建设者的一封信》。ppt1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一)自由读课文《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并标划自然段。考虑: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二)课文读完了,我们检查一下生字词语学习情况:ppt2 矗立

凹眼

戎装

循着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美轮美奂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三)刚才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我们把认识的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想:ppt3 ppt4 ppt5 ppt6 1.谁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什么?

2.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默读课文,学习探讨

(一)过渡:《丝绸之路》让我们了解到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让我们对西部大开发有了的了解,让我们再读课文,考虑:ppt7

1.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修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集体总结。四 、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张骞出使西域》、《给西部建设者的一封信》 完成下面三个问题:ppt8 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西汉和西域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经过西部建设者的开发,西部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3.遇到自己认为特别好的词语、句子,做好标记。

五、课堂小结ppt9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和语文主题丛书《海上丝绸之路》、《给西部建设者的一封信》,对祖国西部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同学们长大后服从祖国需要,树立扎根西部、建设西部的远大志向,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 【教学反思】

第12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一圈一圈往下绕

群文阅读:一圈一圈往下绕

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曹海棠

执教年级:二年级

群文议题:一圈一圈往下绕

阅读书目:《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推荐书目:《打瞌睡的房子》《爷爷一定有办法》

一、阅读目标:

1.读文画图,感受“环绕诗”的好玩有趣

2.预测比较,发现“环绕诗”的不同形式

3.模仿创编,练习“环绕诗”的写作手法

二、阅读过程:

(一)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诗 1.玩俄罗斯套娃,了解套娃特点

2.阅读《房子里有箱子》,发现诗与俄罗斯套娃的共同点 3.将自己的发现画“图”表示,并趣味朗诵

(二)“预测”中感受绕的有趣

1.阅读《需要什么》,预测接下来“需要”什么

2.阅读《我底下有什么》前半部分,预测诗的后半部分可能怎么写(试着往下编) 3.阅读《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三)“比较”中发现绕的异同

1.比较《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四篇诗文的共同点

2.比较《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四篇诗文的不同之处

3.教师小结,着重强调“环绕诗”的不同方式

(四)创编往下绕的诗或故事

学习任务: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环绕诗”的方式,创编一首“不断往下绕”的诗或故事

三、课堂实录

时间:2014年9月27日

学生: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第八直属小学二(2)班 课前谈话:

师:我们先来试试话筒,课前认识认识,好吗? 生:好。

师:这位男生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想认识你,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张徵涵。

师:徵涵,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笑容特别美,我喜欢你!再来认识一位。(目光搜寻)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李威奇。(声音特别洪亮,全场一片欢笑声)

师:威奇声音好响亮,喜欢你的声音。(一生主动举手,示意想介绍自己)你举手啦,请问,你叫—— 生:我叫苏佩玉。

师:佩玉的声音好甜,喜欢。(纷纷举手)请问,我是谁? 生:我叫赵紫妍。(众笑)

师:哈哈,她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特别想介绍自己让曹老师认识,是吧?请问,我是谁?(生迟疑,边上一直偷笑)呵呵,你一直在笑,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帮我介绍一下。 生:曹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我是曹老师?(生按耐不住地笑) 师:谁知道?(生纷纷指向课件) 生:那里就有。(笑声不绝)

师:这位女孩子眼睛真亮!我特别喜欢你的眼睛,从老师的课件中就认识了我。我是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老师,我姓曹,名海棠,你可以叫我? 生:曹老师。

师:谢谢你们这么亲切地称呼我,特别喜欢你们,送你们一首小诗。(师念,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念) 【出示课件】 你的眼睛 你的耳朵 让我喜欢你 你的笑容 你的声音 让我更喜欢你 我会和你做游戏 我会给你讲故事 我真的喜欢你 我可喜欢你了 你喜欢我吗? 师:你喜欢我吗? 生笑:喜欢。 师:真的假的? 生笑:真的。

师:那我要问问看,你喜欢我什么? 生:我喜欢你……(生笑) 师:不好意思说,是吗?很腼腆的一个男孩子。你喜欢我什么? 生:我喜欢你能来我们林州旅游。(笑声一片) 师:哈哈,谢谢你的邀请,我下次一定来林州旅游。 生:我喜欢你的声音。

师:我的声音让你喜欢,太幸福了。 生:我喜欢你的笑容。

师:今天,我的笑容特别灿烂,献给特别认真的你们。 生:我喜欢你的漂亮。(掌声笑声不断)

师:这位男孩子太会赞美人了,夸得曹老师美滋滋的,谢谢小朋友们的喜欢,我也喜欢你们,带着这份喜欢,我们进入课堂好吗? 生:好! 教学流程:

一、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诗

师:今天,曹老师第一次来林州给小朋友们上课,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套娃)它叫—— 生:套娃娃。

师:是的,它叫俄罗斯套娃,想玩吗? 生:想。(生争抢着)

师:你来。(生上台)其他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这个俄罗斯套娃有什么特点? (生玩套娃,一个一个摘下来,又一个一个套回去,笑声不断) 师:好玩吧? 生:好玩。

师:和大家说说好玩在哪? 生:像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

师:难怪叫“俄罗斯套娃”,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纷纷叫嚷:一个比一个小。

师:你们都发现了,真厉害!(生呼喊再玩)

师:接下来玩一个不一样的,小朋友的眼睛可要看仔细啰,下面三首诗中,有一首诗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你能找到吗? 【出示课件】

(生纷纷举手)

师:那么快啊,你找到的是哪首? 生:第二首。 师:你呢? 生:《房子里有箱子》。 师:你找的也是这首,你呢? 生:第二首《房子里有箱子》。 师:你们找到的是哪首? 生:第二首《房子里有箱子》。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这首像?(小手举得高高的)你想回答,请你说。 生:房子套着箱子,箱子套着盒子……一个套一个。

师:如果曹老师用一个大大的正方形来表示这个房子(板书一个大正方形),那这个箱子画哪儿? 生:里面。

师:你们帮着曹老师边读边画,好不好?(生读,师画示意图) 师:这首童谣真的很像套娃,一个套着一个,而且这些事物——

生:大的套小的,房子大,箱子小,再小,再小,一个比一个小。(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从他的动作中,我们还发现这些事物—— 生:从外往里套,然后再从里往外。 【板书】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读出大小变化,读得像俄罗斯套娃这么好玩?(生信心十足)和你的同桌互相练练。 (生练读)

师:谁愿意来试试看? (生很有节奏地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特别有节奏感,他把套娃当中的事物——房子、箱子、匣子等,读得重重的,关键事物突显出来,真好!但是,曹老师发现我们班读书有个特点——“里”字读得特别重,如果把这个字读得轻点,那就更好听了。 生:房子里。(众笑)

师:“里”字还是有点重。(师范读) (生读得快)

师:慢一点,把“里”读轻一点、短一点,“房子”读重点。 (生读,有进步)

师:回去再练练,曹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还想试试? (生绕口令一样读)

师:读得像绕口令一样,好玩!刚才有小朋友说这里的事物一个比一个小,你能用动作读出它的大小变化吗?这位小朋友忍不住做起来,请你来读读看。

(生边做动作边读,其他学生也跟着做了起来,手张得大大的,越来越小,然后,又越来越大。)

师:我看到你们的大小变化了。如果用声音,可以吗?房子很大,我们可以读得—— 生:重。 师:一起来。 生:房子。

师:哦,还不够大,再大,再大点。

生响亮地读:房子里有箱子,箱子里有匣子……(声音从重到轻,再从轻到重) 师:读得真好玩!

二、“预测”中感受绕的有趣

师:像这样好玩的诗,还有很多诗人写过,我们来看下面这首诗,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理写的《需要什么》。(逐句出示) 【出示课件】 需要什么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做一张桌子, 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 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 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 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 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 需要花一朵。 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需要什么? 生:树。

师:你为什么认为需要的是树? 生:树是木头。(众笑)

师:有树才有木头,是不是这意思?(生点头)

师: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联系生活来预测,不错!(继续预测)要有大树,需要—— 生:需要人民。

师:呵呵,很不一样的想法。 生:需要果实。 生:需要种子

师:你和诗人想的一样哦!(继续逐句出示诗,生接读) 师:那么,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呢? 生:花朵。

师:花朵?你为什么认为需要花朵?

生:因为花朵里有种子,有种子才有大树,有大树才有木头,有木头才有桌子。

师:哇,这小朋友太了不起了,发现了诗人的写作秘密。(出示最后一句)你看,诗人说做一张桌子需要——(生接读全诗,师逐个出示事物,课件演示)

【出示课件】

师:如果平时有人说,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我们都会觉得这个人怪怪的,是不是?(生点头)但是,诗人这么一圈一圈往下饶,绕得还是蛮有道理,蛮好玩。(板书) 【板书】 一圈一圈往下绕

师:接下来这首诗,曹老师只出示了诗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你猜诗人会怎么写?试着往下编编看。 【出示课件】 我底下有什么 (台湾)七星潭 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 星星底下有一棵树 树下有一张氈(zhān)子 氈(zhān)子底下有一个我 (同桌互相编,纷纷举手)

师:这么快就编好啦!我们来听听看。 生:桌子底下——(众笑)

师打断:这里好像没有桌子诶?你还沉浸在刚才那首诗中,呵呵。

生笑: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星星底下有一颗树,树下有一张氈子,氈子底下有一个碗,碗下面有地板。(师生鼓掌) 师:一首非常棒的往下绕的诗。

生: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星星底下有一颗树,树下有一张氈子,氈子底下有一个碗,碗底下有一个我,我底下有大地,大地底下有什么?你猜猜。(全场惊呼,掌声热烈) 师:哎呦,这首往下绕的诗,可真是妙啊!太喜欢你了!

生: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星星底下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张氈子,我底下有大地,大地底下有泥土。(生思考) 师:泥土底下有—— 生:蚯蚓。

师:一直往下饶的诗,了不起,有诗人的潜质。

生: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星星底下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张氈子,我底下有大地,大地底下有泥土,泥土下面有蚯蚓,蚯蚓……(生思考片刻)蚯蚓下面有什么?你猜猜。(笑) 师:我发现这位男孩子啊,特别聪明,特别想得到表扬,因为刚才那位男孩子的最后一句博得大家的掌声,他也学着用起来了,很棒!那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 生:想

师:准备好,(出示:我底下有什么呢?)诗人说,我底下有什么呢?有什么呢?(师故作悬疑)瞪大眼睛看了哦。(出示最后一句) 【出示课件】 我底下有什么 (台湾)七星潭 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 星星底下有一棵树 树下有一张氈(zhān)子 氈(zhān)子底下有一个我 我底下有什么? 我不告诉你

生大笑:我不告诉你。(笑声一片)

师:我不告诉你,读着最后一句,你有什么感觉?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但我发觉你一直在笑,笑什么呢? 生:很有趣,很好玩。 生:读起来像绕口令。 生:很有意思。

师:是啊,这么有意思,但是作者就是不告诉你,给你感觉—— 生:我被欺负了。(全场爆笑)

师:哈哈,你被欺负得还蛮开心的嘛!最后一句很不一样,很特别,很有趣!所以,我特别特别欣赏刚才那位男孩子,你看他跟作者想到一块去了,绝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大诗人,掌声送给他。(掌声热烈)

师:像这样往下饶的故事,很多作家也写过。接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出示封面),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来听听看。(逐页出示,师边讲述,生边预测)

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要杯牛奶,等到你给他牛奶,他会想要什么呢? 生:奶酪。

师笑:一只贪吃的小老鼠,你觉得它想要什么呢? 生:它想要面包。

生:它想要一辆小汽车,拉着牛奶回去。(众笑)

师:小朋友很有想象力!生活中,小老鼠的确很爱吃,可这只小老鼠想的和你们不一样。 生抢答:我知道,它想要一个吸管。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平时,我们喝牛奶就要用吸管啊。(笑)

师: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不错!(师继续讲述)吃完,喝完,它会要块餐巾。它还要照镜子,不要牛奶留在它的胡子上。看到镜子,看到它的头发得剪一剪,它就会问你,借把小剪刀——

生大叫:剪头发。

师:是的,等到头发剪好了,它又把扫帚,把地扫干净,它一动起手来啊,可就来劲了,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了一遍,不但扫,还会用水啊,把地板大刷大喜,它干累了,会要睡一会儿,这时候,它会想要什么呢? 生:牛奶。

师:又绕回去了,(众笑)为什么你会觉得它会想要牛奶? 生:它喜欢喝牛奶。 生抢答:不对,它需要被子。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因为睡觉时,需要被子,需要枕头,需要床。(生一口气说完,众笑)

师笑:你看,小老鼠心思都被你猜中了。(师继续讲述)那你就得给它的空盒子做床,装上毯子和枕头。它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的,还把枕头拍啊拍,拍啊拍,它还会请你给它念个故事,你只好拿出书来,念给她听,这时它会想要看到书上的图画,它一看到图画,起劲得就自己动手画一幅,它会要你给它纸和蜡笔。它就动手画起来了。等它的画画好,它就签上它的大名,这时候,它就会问你要—— 生:要笔签上自己的大名。

师:难道你就是那只小老鼠吗?那么了解它。的确,它想要一支笔,一支钢笔。于是,它把这幅画贴到它的冰箱上,这就要用上—— 生:胶带纸,胶布,钉子

师:贴冰箱上用钉子?(一片笑声) 生大喊:胶带纸,胶带纸…..师:大部分人认为还是用胶带纸。(师继续讲述)等到它的画贴好,它会后退几步,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它会想起来—— 生:爸爸妈妈。 师:都想家啦!你说。 生:哥哥姐姐。(笑) 生:妹妹弟弟,爷爷奶奶。 师:差不多,有不一样的吗? 生:水,牛奶。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它是牛奶? 生:因为它渴了。 生:因为牛奶甜甜的。 生:因为前面它想要喝牛奶。

师:于是,它会要杯牛奶喝。既然它要喝牛奶,自然就想起——(台下老师说吃饼干) 师:台下的老师都跟着预测了。(众笑)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就会想要喝牛奶,给了它牛奶,它又会想要—— 生:吸管。

师:给了吸管,又会要—— 生:餐巾纸。

师:给了餐巾纸,它又会—— 生:要镜子。

师:那你有没有发现要是给小老鼠吃饼干,它就会—— 生:感谢。(众笑)

生:它不会不停地向你要这个要那个。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老鼠吃饼干画一幅图,你会画什么图形? 生:画一个圆形。 师:为什么是圆形?能说说吗?

生:因为它一直在绕,转圈,转着,转着,又转回去了。(掌声笑声不断) 师:你太了解小老鼠的心思了,小老鼠就是不停地在跟你转圈圈呢! 【板书】

三、“比较”中发现绕的异同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这些诗和这些故事,看看,(示意看图)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点? 生:绕的。

生:他们都像套娃一样,一圈一圈往下绕。 生:它们像绕口令一样。

师:你还发现绕口令这个特点啊,了不起! 生:它们读起来很有趣,很好玩。 生:他们的理解和我想的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说来听听。

生:第一个都是里外绕的,第二个都是上下绕的,第三个是绕圈圈。(掌声热烈) 师:太了不起了!这女孩子发现同样都是绕,但绕的方式—— 生:不一样。

四、创编往下绕的诗或故事

师:接下来,我们也来当当小作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绕的方式,创作一首绕的诗或故事,小组合作,看哪组绕得好玩,绕得有意思。 (小组合作创编,争抢着展示)

师:有些组跃跃欲试,那我们来交流交流,看看大家创作的往下绕的作品。(生举手)这女孩子很坚决,小手一直高举着,请你来。

生:院子里有花坛,花坛里有花朵,花朵里有花香。 师:这首诗很有生活的味道,一直往下饶,特别棒!我喜欢。

生:中国包括河南,河南包括安阳,安阳包括林州,林州包括八小。(全场惊呼,掌声不断) 师:实在是太妙了!(师竖起大拇指)大作家就在八小二(2)班,叫什么名字? 生:李雨霏。

师:等会给我签个名,了不起的大作家!

生:大海里有鲨鱼,鲨鱼里大鱼,大鱼里有小鱼,小鱼里有小虾,小虾里有海草。(笑声掌声一片)

师:我发现我们八小二(2)班都是大作家诶,绕得一个比一个妙。(生争抢着,一生指着边上的男生)推荐他,是吧?(生点头)那好,你来。

生:桌子下面是凳子,凳子下面是足球,足球下面是地板,地板下面是大地,大地下面是泥土,泥土下面是蚯蚓。(掌声)

生:王国里面有城堡,城堡里面花园,花园里面有花朵,花朵里面有蜜蜂,蜜蜂肚子里面有蜂蜜。(掌声)

师:给你们上课真是享受,绕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精彩。

生:头下面是肩膀,肩膀下面是身体,身体下面是腿,腿下面是脚,脚下面是鞋,鞋下面是地板。(阵阵笑声)

师:原来,我们身体也可以创作一首诗,太佩服你们了!(生争抢着)还有那么多大作家想展示呀!可是,下课时间快到了。(生不情愿)最后两位。(生纷纷高举小手,站立起来) 生:学校里有教室,教室里有课桌,课桌里有书包,书包里有课本,课本里有汉字,汉字有知识。(全场惊呼,掌声雷动)

师:小朋友太会观察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拿来创作,写的真是棒极了!她写的是书包,突然想起我儿子创作的一首《我的书包》。(师读)我的书包里第一本书是语文书,语文书的下面是数学书,数学书的下面是美术书,美术书的下面是音乐书,音乐书的下面是科学书,科学书的下面是 【出示课件】

我的书包里第一本书是语文书 语文书的下面是数学书 数学书的下面是美术书 美术书的下面是音乐书 音乐书的下面是科学书 科学书的下面是—— 可爱天真活泼聪明的我 生大叫:你猜猜。(众笑)

师:哈哈,他不猜啦,他最后写的跟别人都不一样,很臭美的,(出示最后一句)是可爱天真活泼聪明的我。如果他还有更多的形容词,估计还会再加几个。(笑声一片)如果在写诗时,最后一句写得不一样点,写得好玩一点,那你的诗写起来就更有味道、更有趣啦!(生一直举着小手,不愿放下。) 生:蓝天下面是白云,白云下面是村庄,村庄下面是小河,小河下面是海草。

师:很美的,一首往下绕的诗。(生呼喊还有,还有……)那么多人想展示,回去之后,你们可以将你们未展示的大作写在这张习作纸上,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师:其实,像这样饶的作品还有很多,老师推荐你们读两本书,(出示书)一本是《打瞌睡的房子》,一本是《爷爷一定有办法》,送给你们。(生争抢着,师将两本书送给两位孩子。) 生不甘心:我想看。

师:放心,会一圈一圈往下饶,绕到你那里的,每位小朋友都可以看到。(生笑)最后,在这个非常经典的绕的故事中结束我们这堂课。(师讲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生: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师:讲的什么故事呢?

生笑: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笑声中结束)

【《一圈一圈往下绕》荣获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

第13篇: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课题研究 实 施 方 案

童寺镇中心小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 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 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 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 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 目前我校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突出的问题有:

1、写作兴趣不浓 厚,畏惧写作;

2、写作时不能将平时积累的词句加以灵活正确地运 用;

3、写作中经常出现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也没有按一定的写 作顺序来写;

4、写作时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多数是“编”作文, 因此也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 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把写作教学渗 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的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 阅读量,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出发,我校决定以“在群文阅读 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为题,开展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群文阅读: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 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在课堂教学时间内, 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 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 活动。群文阅读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 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 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 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 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 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 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 学形态。习作能力:习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 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习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 根深叶茂开奇葩。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在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类文

第14篇:群文阅读课

群文阅读课

备课人:寿光世纪初级小学 单御婷

【课 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所列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所列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篇课文,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读故事大王?

二、阅读课文并思考:

要求:自读要求:

1.大声读课文,注意用标准姿势;

2.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序号,圈出二类字,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3.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4.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不应当只记得》: 1.不应当记得牛奶、苹果、孩子分别是从奶瓶、菜篮子、爸爸妈妈来,还应该记得什么? 2.你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需要什么》:

1.怎么从一张桌子想到一朵花的?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猴子吃瓜果》:

1.小猴子吃到的瓜果是什么?应该吃什么部分? 2.你明白什么道理呢?

三、师生共读、回答问题:

1.师:请同学们看第一篇课文《不应当只记得》,谁来回答下第一个问题? 生答。

师:牛奶不是从奶瓶中来的,苹果不是从菜篮子里取出来的,你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答。

师:牛奶是挤奶工辛苦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苹果是果农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爸爸妈妈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辛苦培养长大的。挤奶工、果农、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的付出,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答。

师:我们每个人不但要记得别人的给予,更要知道该怎样回报他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2.《需要什么》

师:谁来回答下“怎么从一朵花到一张桌子的”? 生答。

师:有花朵,才有果实;有果实,才有种子;有种子,才有大树;有大树,才有木头;有木头,才有桌子。一张桌子需要这么多东西,读完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答。

师:对,很多东西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爱护一花一草,保护树木,爱惜课桌。相信同学恩都能做得很好。

3.《小猴子吃瓜果》

师:小猴子都吃了什么瓜果?吃的是什么部分? 生答。

师:应该吃瓜果的什么部分呢? 生答。

师:小猴子错在哪儿呢? 生答。

师:看来“瓜果不同,能吃的部分也不同”。我们要不要像小猴子一样学习呢? 生答。 师: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改正不正确的,让自己做得更好。

师:同学们很棒,每位同学都能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都我们班的读故事大王,接下来:

选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跟同学们说一说你还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不应当只记得

【教学反思】

需要什么

小猴子吃瓜果

第15篇:群文阅读

以墨为食

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到一边拿起书专心读起来,一边读,一边用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把刚蒸好的糍粑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糍粑,注意力却在书上。糍粑本来应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而诙谐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

把厕所打扫的比厨房还干净

查理•贝尔曾任麦当劳的执行总经理,负责管理麦当劳在全球118个国家多达三万余个餐厅的运营。翻开贝尔的履历,许多人生的亮点光彩夺目,而他深深铭记的时刻却是1976年,15岁的他迫于生计,到麦当劳求职。

那时,贝尔因为家境极其贫寒。于是他找到麦当劳店的店长,请求给他一份工作。贝尔营养不良,瘦骨嶙峋,脸上没什么血色,浑身土里土气。店长看他这副模样,委婉地拒绝他。说这里暂时不需要人手。希望他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过了几天,店长没有料到,贝尔又来了,言辞更加恳切地请求他给份工作。即使是没有报酬也行。见老板没有吭声,贝尔感到了一点希望。他小声说:“我看到您这里厕所的卫生状态似乎不是太好,这样也许会影响您的生意。要不,安排我扫厕所吧。只要给我解决吃住就行了。”店长没有办法,就答应了让贝尔扫厕所试试看。

扫厕所,在一般人眼中都是鄙视的,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工作。可是,贝尔却认为这是他人生事业的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他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起床,把厕所彻底清扫一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维持。不久,他对扫厕所也摸索出规律:先把大的纸张扫了,然后洒干灰在那些湿脏的地方。让灰把水吸干,再扫,效果比直接扫好多了。记得有一次半夜,有人上厕所时,还看到贝尔睁着惺忪的眼睛在查看厕所是否弄脏了。

他还在厕所里摆放了些花草,让人在麦当劳的厕所中也能够欣赏美。另外,还把自己记得的谚语警句写了些贴在厕所的墙上,增加其中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方便的时候,可以感受文化的魅力。贝尔的所有心思全部放在厕所上。确实,他的到来,让那店的厕所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有人甚至说,“比那些不太讲究的餐馆还要干净。”

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店长正式宣布录用贝尔。安排他去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接着,店长又把贝尔放在店内各个岗位锻炼。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在那里的业务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负责人,直到后来担任管理全球麦当劳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实在的价值

南非的德塞公园是在国际上招标建设的,中标的是一家德国设计院。当时就有非议。建成后,市民们更不满意,找出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后来南非人再建公园,就不用外国人了。

20世纪70年代,南非人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园----克克娜公园。克克娜公园建好后,南非人一片叫好。它漂亮,气派,美丽。但两年后,南非人的看法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在雨季到来时,克克娜公园被大水所淹,德塞公园却没有一点雨水的痕迹。德国人不但给整个公园建了下水设施,还垫高了两尺。这是当初人们不理解的地方,直到大水到来,人们才为此感到惊奇。

克克娜公园在举行集会时,秀丽的公园大门因为过小,而让人感到十分拥挤,甚至造成了安全事故。这时人们才大想到了德塞公园大门的过大给予了批评,认为它有点傻。

炎热的夏季,到克克娜公园的人们更为愤怒,因为它遮阳的地方太少,所谓的凉亭只是花架子,容纳不了多少人。而德塞公园纳凉的亭子,棚檐宽大,能容纳许多人。

几年后,克克娜公园的石板地磨损严重,不得不反修。而德塞公园的石板地却坚如磐石,雨后如新。而当初因为德塞公园的石板路投资过高,南非人差点叫德塞公司停工。当时的德国人非常固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当地人曾一度认为,德国人太死板、太愚笨。现在看来,德国人是对的。

德国人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南非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气与季节,地理与环境。南非人自己却没有顾及这些,他们竟然没有德国人熟悉他们生活的环境与状况。

德塞公园建完后,多少年没有变样,而克克娜公园总要修修补补,已经花掉了德塞公园两倍的钱。为此,南非同行感触甚多。有人曾经问德国同行,你们怎么会这么精明。德国人回答:“我们只是实在,并非精明,精明的倒是你们南非人。”

第16篇:群文阅读

有意思的儿歌

——一年级儿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孙水仙

设计意图:

儿歌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他们最初接触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古今儿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结合课外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读中有所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对儿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诵读简单的儿歌 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活动:生齐读所学过的儿歌《在一起》《有礼貌》《彩虹桥》等。

一、交流导入

1、师:孩子们刚才读儿歌的时候都很认真,有的读得很有表情,有的孩子还读的摇头晃脑,看来,大家都喜欢读儿歌,是吧?

2、介绍儿歌:儿歌又叫童谣,(师板书: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有意思的儿歌》板书完课题:有意

思的儿歌(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

1、教师导学《小白兔》 (1)初读儿歌

师:看,谁来了?(出示小白兔的图)生:小白兔。

(课件出示第一首童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l、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师:想和它玩吗?那就要会读这首儿歌哦!(生自读儿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的孩子认真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教师指名读儿歌,师随机正音词语“萝卜”。)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能听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可爱的小白兔。) (2)读出儿歌的节奏

师:对!这么可爱的小白兔我们要怎么才能读出它的可爱,让儿歌好听又好玩呢?(抽生说)小白兔有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方法:“我能一边拍手一边打着节奏读儿歌,你呢?”)

师:我们赶紧来试一试。(生边拍手打节奏边齐读儿歌)

师:除这个办法,你还有别的玩法吗?自己试一试,也可以找你的同桌合作。

(学生自由练习)

师:我看到你们的玩法可真多,有边念边跳的,有拍桌子打节奏的。谁愿意来展示?

(一组同桌对拍打节奏读童谣)表演读 (3)读出儿歌的韵味

师:像刚才这样用不同的法子打着节奏来读儿歌,读得有轻有重、有快有慢,这样儿歌就能读得好听又好玩啦!聪明的孩子请你想想,为什么儿歌读起来会这样朗朗上口呢?(每行末尾的字,韵母一样。)

师:真能干!有了这些韵母宝宝的帮忙,儿歌读起来才朗朗上口。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韵味来。(教师示范领读每行最后三个字,全班学生再次齐读,体会儿歌的韵律。)

(4)师小结、过渡:小小的儿歌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让我们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难怪小朋友们都这么喜欢读儿歌。老师这儿还有几

首儿歌,赶快来读读吧!

三、自由诵读,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1、自主诵读儿歌

师:拿出你们的阅读材料,大声读读后面的几首儿歌。读之前小白兔要提醒大家(课件出示诵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的字音,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2、你觉得哪首儿歌最有意思,想想有意思在哪里。

开始吧!(生自主诵读) 不同类型的儿歌:

1、谜语歌

衣服像缎子,尾巴像剪子;衔泥盖房子,捉虫喂孩子。(打一动物)

2、问答歌

什么动物尾巴短?兔子兔子尾巴短; 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大象鼻子长; 什么动物呱呱叫?青蛙青蛙呱呱叫; 什么动物水里游?鱼儿鱼儿水里游。

3、游戏歌 《手指头》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 二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嗷、嗷、嗷。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

2、生交流汇报

师: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谁能把你自己最喜欢的那首儿歌读给大家听一听吗?也可以和同桌或其他小伙伴一起表演读(抽生读,纠正字音)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儿歌吗?

预设: (1)谜语歌

这只小动物会是是谁呢?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师:原来这是一首谜语歌,(板书:谜语歌)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让我们猜。

今天回家就把这首谜语歌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为了让爸

爸、妈妈更容易猜出来,我们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谁来试一试?(抽生表演读)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猜出来。

你还知道哪些谜语儿歌,考考大家。学生猜谜(学生说不出老师说一个谜语歌让学生猜例:“大个子”长长鼻子像钩子,大大耳朵像扇子,四条大腿像柱子,细细尾巴像绳子,最怕遇到小耗子。

(2)问答歌

这首儿歌可有特点了,发现没有?(这首儿歌里有提问,也有回答)这叫问答歌(师板书:问答歌),在提问和回答中告诉我们知识和道理。

现在我来问,孩子们来答——分男女同学问答——左右两边问答 在问答歌里,有像这样的连着问几个问题再连着回答的儿歌,也有像这样问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的(课件出示),出示问题,隐藏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回答。老师问,抽生说——全班问,抽生答

什么动物尾巴短?兔子兔子尾巴短; 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大象鼻子长; 什么动物呱呱叫?青蛙青蛙呱呱叫; 什么动物水里游?鱼儿鱼儿水里游。 (3)游戏歌

这首儿歌可以在什么时候吟唱呀?(做游戏“玩指头”的时候)是呀,像这种一边做游戏一边吟唱的儿歌我们叫它“游戏歌”(师板书)

你们玩过“玩指头”的游戏吗?来,我们来玩一玩。哪些孩子愿意玩请站起来。(师生边玩边吟唱,其他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唱)

老师:小朋友以后玩手指头的游戏时,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唱,这样我们一定可以玩得更开心喔。

3、师小结

师:孩子们,读儿歌很有意思吧,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诵读了哪几种类型的儿歌呢?(抽生说或齐说,师指板书)其实,儿歌的种类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有的句子很拗口,容易说错,可是又偏偏要求你说得急说得快,绕得你舌头都发酸的绕口令(出示《绕口令》)。

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

1、激趣

师:孩子们读了这些儿歌,还可以学着自己来写写儿歌。想不想来学

着编儿歌呀?看谁坐得最端正,就学得最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师:什么弯弯在天边?(预设)生:月亮弯弯在天边。 师:什么弯弯在眼前?(预设)生:眉毛弯弯在眼前。 师:什么弯弯最好吃?(预设)生:香蕉弯弯最好吃。 师:什么弯弯在水边?(预设)生:船儿弯弯在水边。

你看,我们编的儿歌多好啊?现在你们有信心自己编儿歌了吗?

2、引导孩子进入情景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唱歌比赛。动物们都来参加了。走,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课件只出示《谁唱歌》的前两句:谁唱歌儿叽叽叽,小鸟唱歌叽叽叽。)

(生齐读句子)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出怎样的歌儿呢? (生答:小猫唱歌喵喵喵,小狗唱歌汪汪汪„„)

3、分小组创编儿歌、表演儿歌

(生创编童谣,教师巡视)抽小组上台展示

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师小结: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不仅能编儿歌,还能给儿歌编出不一样的结尾来呢!真是——(师指课题)有意思的儿歌,想诵读更多儿歌吗?课后,读读(课件出示推荐阅读书目)《儿歌三百首》《中国童谣》,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

第17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05-01 01:00:56) 分类: 培训心得 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泸州七中:郭家琴

4月2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没有留在学校监考阅卷,我们走进了重庆南岸会展中心千人大会堂,参与“群文阅读——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讲座和观摩课展示活动。 群文阅读: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这是“群文阅读”吗?

自从听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以后,我就特别关注。依照自己的理解,我坚持每一单元选择一部分相关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课内外补充阅读,期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几年下来,2015级的学生受益无穷,回校看我的时候,他们表达最多的就是,感谢郭老师给他们打开了阅读的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教材之外的风景。现在的初一学生,由于有了五本不同内容的补充阅读材料的滋养,基础较差的他们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读书的习惯、写作的语言、班级的整体面貌等,确实都有了令人惊喜的进步。 可是,我的这些理解,我的这种做法,是“群文阅读?吗?它与“群文阅读”差距有多大呢?究竟什么是“群文阅读”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重庆,参与到活动中来。 北大漆永祥教授的解惑讲座

开场第一讲,我们就见到了学术大咖——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组副组长漆永祥教授。漆教授的报告题目很朴实而且很吸引人——《从古人读书作文之方看群文阅读与经典阅读》。 漆教授用最简短的话语诠释了什么是“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显然,这才是“群文阅读”的要旨——它能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这一教学形式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引领语文教育由思想封闭走向思想解放;学生的学习状态将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教学过程也必将由惯常的知识灌输走向师生寻求共识。这样的阅读方式变革,对于学生语文素养、阅读兴趣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简短的一段话,让我听得饶有兴味,也明白了自己原来的做法还太过于浅薄,虽然让学生读了更多的一些文章,但也只是读了而已,深入探究够吗?集体建构有吗?师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了,但是我们寻求阅读的共识了吗? 还没有等我思考清楚自己的问题,漆教授的讲座因为内容的精彩,涵盖的信息量相当大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一、古人的群书群文对读法。

对于这个问题,漆教授介绍了五种方法:

1、各家合观并读而体悟;

2、群文比较阅读而体悟(其中的“消纳读法”和曾国藩的“并行读法”与今日提倡的“群文阅读”相类似,在对读中发现不同,体会语言特色的做法,到现在也值得我们好好运用);

3、吸取诸家优长而体悟(遍历诸家,吸取精华,用于自己的作文);

4、遍观历代综合阅读而体悟;

5、专精一家再及其余之体悟。

虽然我没有办法一下子消化漆教授旁征博引的所有内容,但是,这样的方法指导,于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对“群文阅读”的认识大门。不管是哪一个流派,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努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探索,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从古人的对读法中,我有了一点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得多固然好,博采众家之长,成就自我不凡的学习创作成就;读得专也好,专注于一家之长的学习,不会芜杂,只要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能超越你所专注的“那家”;倘若我们的阅读是读得又多又专呢?在广泛阅读,吸取精华的基础上,辅之以专注与一个点,那么我们的成就会不会更大一些呢?假如我们给了学生这样的理念,打开了他们的阅读之门,让他们在“点”的统率之下,涉足更多的“面”,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就打开了一条通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康庄大道呢?想一想,这样的未来,都是很值得期待的啊!

二、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我相信看到这个讲座提纲的老师们与我一样,在心里会急速的思考——“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是高大上的口号?是高考的“新八股文”?是逼着学生编造“父死母病”的家庭悲剧?还是让学生好好说话,将自己的观察视角与生活无缝接轨? 首先,文章要“文从字顺”:漆教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阐述,他引用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的“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开始第二个板块的讲授。缩写、仿写、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故事,这样的循序渐进下来,学生将事情写清楚了,能写一点小小的看法,自然也就是好文章了。

第二、立意 平易 易读 自然:对于这个观点,漆教授更是旁征博引,如“作文先贵立意,不必求异,但须有独”“文当从三易: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也”等书摘,深入浅出的讲解等,都让我们觉得听得特别过瘾。 第

三、要讲究叙述与议论之法:漆教授从“学文必自叙事始(先把故事说好了,叙述清楚了,把话说圆了说周全了),如果要用议论,那就要把道理讲透,让人听懂并信服你的理论”方面入手,将“文章最忌好发议论”的观点表述得非常鲜明。当然,关于“模仿”与“改写”,漆教授认为——写得好的人是练得最多的人,读得最苦的人。在讲解这个观点的时候,他引用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一段话,“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显然,学生读得多了,语言自然长进不少。这样的体验,该是今天的学生最缺乏的了!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们,静心读书的时间够吗?有没有独立观察、思考、研判的时间和精神?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呢! 第

五、“有益天下”:关于“文以载道”的话题,我们都可以说上几句的。但是,漆教授所读之书,所搜集的素材,再次让我们听讲座的老师们眼前更亮了。宋濂“曰载道,曰纪事”,顾炎武“作文须有益于天下,曰明道,曰纪政事,曰察民隐,曰乐道人善”,钱大昕“明道 经世 阐幽 正俗”„„这些观点放在一起,互为佐证,都告诉我们“好文章”作用巨大,指导习作好文章的我们,责任重大。 第

六、“好书不厌百回读”——朗读、诵读,读出声的重要性。苏东坡“三分诗,七分读耳”的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这样的朗读有什么作用呢?我深深认同漆教授的观点,“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对文字的理解力,形成班级同学之间的信任感、粘合度、班级凝聚力等”。想一想,我们外出听课、评课,某个班级的学生是否会读书,读出来的感觉是否团结一致,大家都会以此来评判一个老师课外功夫是否了得的。显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真的应该在“好书不厌百回读”的指导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呢!漆教授所讲曾亮读书的故事,也让我找到了平时引导学生“吼读”,用来调节学生学习压力这个方法的依据——“馆于城外,每夜取古人佳文,纵声诵之,一无所忌,结约之气,略为一伸”,多么深刻而有意义的吟诵,多么动人的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第三板块“文章有体,各取所长”、第四板块“储材、规矩套子与忌讳”的内容,漆教授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实在是我的见识浅薄,等待课件上传以后,才能慢慢学习和消化的。 漆教授的讲座涵盖的信息量真的太大了,我们在深感佩服的同时,关于“阅读,群文阅读”,关于“写作,写好文章”等问题,都得到了新的认识与感悟。谢谢您的解惑讲座,漆教授。 精彩展示 收获精彩 此次“群文阅读”展示活动,除了可以聆听专家讲座,老师们期待的还有展示课课例的学习。于我而言,学习的要求就更强烈了。因为自己只是摸索着在做一些尝试,对于怎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完全一知半解的人而言,欣赏展示课,学习怎么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是最为期待的。

七节展示课分别是:月是故乡明——现代乡愁诗选读,执教老师选择了李广田的《乡愁》,纪弦的《一片槐树叶》,井出博正的《北国之春》,海子的《黑翅膀》。四首诗歌,涵盖的信息量相当大,学生要完成读完的任务,都还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教师还要引导着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乡愁;整体比较,凸显诗意特性;欣赏探究,发现语词魅力;归纳运用,抒写未来乡愁。站在普通老师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不过,执教者从重庆火锅入手,在与同学们的聊天式的活动中,居然把这些任务完成了。当然,也有遗憾的,就是学生几乎没有得到诵读的机会。这一遗憾,在后面的评课当中,也被漆教授很中肯的指出来了。显然,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霸占话语权,还是条分缕析的去讲,牵着学生的鼻子去走,而应该还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在诵读中体会,体验,感悟,内化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东西。 第二节展示课是科学小品文的“多面孔”,本课所选的材料,对比相当鲜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渐入佳境,找出了“科学小品文”那一张张变化多端的面孔。同样的问题还是存在着,学生的阅读时间明显是不够的,因此,为科学小品文下定义的时候,师生都没有表达得更为简洁明了。尤其是老师所做的诗,真的太过于啰嗦,把这一节课一开始时的精彩掩盖了一些。我们私下议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完全照着预设,拉着学生跑完全程的话,不一定会有好效果呢。

第三节展示课,课题很吸引人——不一样的青春,可是一看执教年级,我们还是有点担心。初一年级的娃娃,还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这个课题可能更适合初二下册或者初三的学生学习。当然,执教者亲切的教态,和煦如春风般的话语,还是很快将孩子们带入文本之中,大家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令我们听课的老师们数度为孩子们的精彩发言而响起掌声。 第四节展示课是《人物的蜕变成长》,对于这个话题,我自己一直感兴趣,因为,初中学生最不能很快适应的,就是习惯“孤独”,“越长大越孤单”的状态呀,折磨过无数可爱的单纯的少男少女。执教者选用《最后一课》《孤独之旅》《安静下来的夏天》三篇课文,和孩子们探讨促使人物成长变化的内因,促成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等环节的设计,其实很好的。只是,老师讲多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时间就少了。其实,这个话题,真的适合让娃娃些静静思考,在心领神会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就足够了。人的成长蜕变所经历的一次次挣扎,无法拿出来展览,更不是笑谈的谈资。 第五节展示课是《说话之道》,第六节则是《别样的春天》,第七节是《发现语言描写的奥秘》。这三节课也是各有千秋,侧重点选择得很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讲,有范本可以依据,教学效果可圈可点。 这样大型的展示课活动,面对一千多听课教师,台上的师生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紧张的吧?事后写回忆录的我,确实可以轻轻松松找到别人的问题的。但是,假如是我站到那么大的舞台上,我的表现又会如何呢?因此,我要诚挚的感谢七位授课者!是你们用先行者的勇敢,为我们一线的老师们揭开了“群文阅读”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知道以后应该如何开展此项活动,大概了解了应该如何在一个主题之下选择文本的原则。通过专家的点评,我更知道了群文阅读最精髓的地方:改变传统的“讲”,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不要用评价性的语言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精彩的展示,让我们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群文阅读: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群文阅读: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群文阅读:阅读 悦读 越读 乐读 群文阅读 出彩未来

在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探索,必将带来语文学科教学“静悄悄的革命”。

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对理念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3、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好专业能力。当我们能够放下生活琐事的牵绊,逼着自己多读书,多写作,读习惯了,写得多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眼界会不会宽一些呢?我们的专业成长水平会不会更高一些了呢?当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时候,动力是不是会更足一些呢?

学习之余,我翻阅着“群文阅读”的读本,心潮起伏,回到学校以后,我能把自己原有收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做成我们班级、我们学校的群文阅读校本教材吗?想想这样的未来,我都觉得浑身是干劲呢!

虽然,我更喜欢静静的改变,坚信“教育是很朴素的事情”,但是,群文阅读,无疑是此次学习给予我的丰厚馈赠啊!它打开了我重新认识语文教材、广泛阅读的眼界,也必将开启我的学习之旅。

群文阅读——悦读——越读——乐读,必定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让孩子们出彩在美好的未来! 分享:

1 喜欢 0

第18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浅析

科尔沁区铁路第一小学高淑萍

群文阅读这一相对陌生的教学形式走入了我的课堂。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以其大量阅读、自由对话、深度研讨等诸多优势,吸引着我,早习惯了单篇教学的我,豁然发现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一组一组的教。在对既定教材中精读课文精耕细作的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多的活水,补充教材带来的局限性。

中高段的单元教学一般由2至3篇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组成,如何使得精读课文的教学,起到精讲精练,课内得法,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则起到打开阅读视角,学以致用,得益课外的效果呢?群文阅读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启发。能否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略读课文,引入

2、3篇相应的文章,以一组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涵盖了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又有适当的课外拓展。带着这样的设想,我开始尝试着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理想是美好的,实践起来才知并不容易。群文阅读怎么上?怎样去教才能体现群文阅读特点呢?心中没什么底。我准备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群文阅读课?拿着课本、教参翻来复去研究半天,想 以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为主题,借助阅读摘录卡形式,对课本两篇略读课文、课外的《草原野花》《丑石》进行群文阅读。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就其名称来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便是群文阅读,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依据教学目标,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群文阅读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在磨课过程,我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5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草原野花》《丑石》《挑山工》,认为只有一定的数量,方能体现群文特点。后来发现,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阅读能力,5篇文章统整教学难以完成,于是就去掉了《挑山工》一课。反复研读这四篇文章,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条教学的主线。通过阅读发现,《通往广场的路》和《珍珠鸟》都是通过写一件事来给人以启示,而《草原野花》和《丑石》是借助一样事物来揭示生活的感悟。于是梳理出一条教学主线,那就是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启示一类文章的表达特点:以事示人、借物喻人。因此在本课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学生赏析精彩语段以及感悟中心之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四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生活启示类文章两种常用的写作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类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归纳出这一类文章往往有一个揭示中心的语段,有些是直接揭示,而有些文章则是隐含在内。

二、群文阅读要关注语言文字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精彩语段上驻足停留、赏析品味,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优美语言对学生内心的撞击,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阅读时不够静心浮躁的不良习惯。因此,在课中让学生交流完阅读的初步感受后,出示四篇文章描写精彩的语段,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说说在这些文字中有哪些地方的描写打动了你?有哪些词句的描写跳入了你心里?预设重点引导《草原野花》片段:“野花虽然 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希望能通过这段文字的欣赏,再次让学生感受这一片草原野 花的坚强勇敢,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与众不同,如“骄傲地仰着笑脸”、“理直气壮地开着”;但是课中学生关注点落到了《珍珠鸟》一课中,于是便在课堂上重点品读了这一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 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虽然课前我也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在这些精美语段上驻足停留,要多花些时间进行静心赏

析。可是在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手段,没有很好带领学生走进这片文字,引发共鸣,浮光掠影,泛泛而过。

三、群文阅读要重视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一课3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阅读摘记卡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对四篇文章进行了深入阅读,重点关注精彩阅读和感悟启示:从精彩的句子或者片段中获得的感悟或者启示,借助这一阅读摘记卡,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精彩语段重点研读,初步知晓文本内涵。在此基础,借助生活之树这一形式,让学生对四篇文章的中心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勇气、价值、尝试、珍惜等这些主题,如同一个个硕果高挂在生活之树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归纳梳理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择取要点进行教学。在课中,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四篇文章的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联结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虽然课已结束,但思考尚未停止。对于群文阅读的组合原则、教学取向、教学手段等研究,还有待于我们共同探索,我相信随着实践的脚步,群文阅读这一方式定会给我们的语文课程带来更多的活力!只要坚持,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19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蓬安县河舒小学

吴竞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规避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弊端,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科学选择阅读文章,优化文章组合结构

在群文阅读中,文章的选择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在选择文章时,应保持文章之间的联系,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文章的主题可根据体裁、作者、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确定。如,在学习《麻雀》一文时,如确定其主题为鸟类,则可选择《翠鸟》《灰雀》《燕子》等文章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于动物描写的认识;如确定其主题为亲情时,可选择《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增强学生对于亲情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此外,还可将作者作为对象对文章进行组合,提高学生对该作者的认识程度;还可以记叙文、说明文、散文为主题,提高学生对该类型文章体裁的了解。另外,为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将文章的选择延伸到课外文章,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好课内、课外的阅读文章后,需要对文章进行优化、重组,突出文章的阅读价值。可按照结构、层次组合文章,开展递进式、举一反三式及重复阅读法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二、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未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因而阅读质量相对较差,再加上群文阅读篇目较多,学生认字能力有限,因而存在一定的阅读压力。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麻雀》《翠鸟》《灰雀》《燕子》《夜莺的歌声》等以鸟类为主题的群文时,首先对其进行初读,对于文中的生字、生词可采用上下文联系、猜想的方式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了解该文章描写的属于鸟类的特点;最后,分析麻雀、翠鸟、燕子等不同鸟类之间的不同,思考上述文章中的侧重点。如,《麻雀》虽以麻雀为题,但是侧重于描写动物之间的亲情,而《翠鸟》则侧重描写翠鸟的习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培养,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再逐渐缩短阅读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问题贯穿群文阅读,提高群文阅读效果

在群文阅读中贯穿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问题引导也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如,以亲情为主题的《麻雀》《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为例,教师可提出“动物之间的亲情与人之间的亲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动物也有亲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会以解决该问题为出发点,从文章中找寻相应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在完成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感想,鼓励学生对该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不同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价值观的目的。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将阅读延伸至课外

为提高阅读质量,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生活。定期开展主题阅读交流会,可每月进行一次,开展之前确定主题。主题可定为“勇敢”、“理想”、“父爱”、“母爱”、“友情”等,如确定主题为“理想”,则在往后的一个月内,学生可读关于“理想”的书,在交流会上轮流发表自己对于“理想”的看法。开展说故事比赛,确定主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说故事比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小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相关字眼,学生说出相应文章名,回答得多且正确的小组为胜并获取相应的奖励。如,教师提出“友情”,学生可回答关于友情的文章名,如,《小伙伴》《小鸟和牵牛花》等,促使学生加强阅读。此外,教师还推荐学生感兴趣的书目,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设阅读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学、人文、艺术价值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审美能力。

五、阅读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这一组文章后,我不失时机地反问:

师:梅子涵一看到茶杯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他的外婆;萧乾一看到枣核便会想到他的同窗故友;冰心每当看到小桔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小女孩,想必你也会有看到某样东西而情不自禁的想起某个人的时候吧?

这样一问,学生情动而辞发,也就知道怎样将心中的那个事物贯穿全文,结构成篇了。有了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再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这类文章的仿写,就能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二)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三)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颐和园》《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二、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当前,完成一篇约500字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5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理由,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策略,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从而掌握多种多样的实用阅读策略。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既能满足课标要求,又会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群文阅读”

2014年下期我有幸参加株洲市第三届班级读书会观摩研讨活动,尝试了群文阅读教学。虽然初次尝试,但经历了初识、选文、构思、设计、执教后,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些许浅薄的认识。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群文阅读有什么意义

(一)增加阅读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然而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仍然只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常常不敢越雷池半步。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阅读量,学生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厚实语言的积累。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能阅读三篇以上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群文阅读教学,一节课中要求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这就让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了切实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纵观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一两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细嚼慢咽,学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兴趣也在大幅提升。

(四)丰富阅读方式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养成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在于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倡导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纵观我们现有的阅读教学严重地存在着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而群文阅读犹如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能有效地衔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因此,积极倡导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提升阅读能力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多篇阅读,这样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信息中自主学习,在自主中学会比较、学会辨析、学会梳理、学会归纳、学会表达,从而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提升阅读的能力。

三、群文阅读如何选文

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这新兴的教学方式无疑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显示出巨大的优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容易发展比较阅读、综合信息等语文能力,而且费时不多。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所缺少的。然而,群文阅读教学的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均有赖于阅读议题的选择和阅读内容的优良。议题的选择决定了选文的组合。只有确定了阅读的议题,才能根据议题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 为避免群文阅读的群龙无首、杂乱无章,群文阅读的选文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能体现教师明确的教学意图。教师可以从作者、体裁、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心选择文章。

1、以“表达方式”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不同的描写方法为主题,如人教版六年级下期语文园地“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一组,写作方法“文章的线索”一组、“设置悬念”一组。以不同的结尾方法为主题,如“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各个版本的《乌鸦喝水》”。以不同的结构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触摸各种表达方式,模仿并达到灵活运用,则写作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2、以“体裁”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如蒋军晶的群文阅读课《创世神话》,将蒙古神话《诸神创世》、冰岛神话《巨人伊密尔》等7篇神话故事放在一起,结合教材中学过的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疑惑、好奇、不解、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了神话的许多“秘密”,发现了一些神话的“母题”。还可以将民间神话、童话、诗歌、小说等进行群文阅读。

3、以“观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例如,把一组报道大个儿草莓的新闻放大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几则新闻观点不同甚至意见相左:有的说大个儿草莓可以吃,草莓个儿大的原因一是品种好,二是科学种植;有的说大个儿草莓不可以吃,因为大个儿草莓是用膨大剂催的,对健康不利。我们不由得会问:“大个儿的草莓究竟能不能吃?”我们这样实行群文阅读后,在很多信息中辨别信息的真假,做出自己的判断。

4、以“文章内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文章内容”为线索确定主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故事中的狐狸》一课,将《蝉与狐狸》、《狐狸偷鱼》、《会做贸易的狐狸》、《狐狸“疤脸”》四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这是以文章中的人物为主题的。其它还可以时间为主题,如以地点为主题;以事物为主题;以事件为主题等进行群文阅读。

5、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人文主题”的范围广泛,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主题。以阅读为主题的“我爱阅读”以文学名著为主题的“名著之旅”;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如“以诚待人”;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如“母爱”、“父爱”、“人间真情”等。

6、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共选择了5 篇老舍的散文:《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养花》,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这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这一组也都是作家老舍的文章,三篇文章所描写的都是济南的景色,且描写角度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对老舍的文风有更深刻的体验。我们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时,尽量选择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作者,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补充,能够使学生对该名作家有更多的了解。

四、群文阅读如何施教

根据中心议题确定选文后,又该如何具体实施群文阅读,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文章的线索》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有效引入直奔主题

在去年市里的这次班级读书会观摩研讨活动中,我围绕“文章的线索”这一议题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4篇文章:《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基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组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我便以《桂花雨》一课为例回顾旧知,因此教学伊始,我出示《桂花雨》一课的插图,打开学生的回忆:

师: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的插图吗?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有了插图的提示,就算时隔一年,学生的记忆模糊,但也依稀记得课文写了桂花的香味,摇桂花的乐趣,用桂花做糕点这些内容。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如此一来,学生不难发现是围绕桂花来写。老师相机引出什么是线索: 师:是的,桂花就好比一根线,贯穿全文始终,把文章的内容有顺序地串起来,桂花就是文章的线索.

(二)、呈现文章有序化

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1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梯度,才能获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选择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在学生明白什么是线索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第一篇文章《火车上的茶杯》,老师采取范读的形式,听读完后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并说说寻找线索的方法,思考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一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中 “以物为线索”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设计问题多元化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在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等四篇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都是以物为线索的文章,都是借物抒情,可在表达上也有其不同之处,《枣核》这篇文章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如此一来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在读完这一组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后在引导学生回忆,教材中还有哪些文章也运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四)阅读策略巧渗透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2、比异。“比异”就是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累人的。

3、整合。例如,有的文章说鲁迅是伟人,有的文章说鲁迅知识普通人,有的文章说鲁迅尖酸刻薄,有的文章说鲁迅亲切随和。你读不同人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鲁迅形象。当你书读多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拼图那样“拼装”。

4、判断。例如,有的文章说传统的纸质书籍终有一天会彻底消失;有的文章说纸质书籍不可能消失?尽管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在音乐、图片和地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很多人似乎更喜欢放在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的那种厚重、耐久和令人愉悦的感觉。看了这些文章,你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纸质书会不会消失?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一些文章在事实、观念、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读者不能简单盲从,不能“唯书”“唯上”,而要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做出自己的判断。 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阅读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会质疑讨论的阅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这些疑惑学生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辨析厘清。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枣核》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质疑的:

师:当你刚读完第一段时,你肯定很好奇一个问题吧?

师:继续往下读时,又产生了哪些好奇的问题呢?

有了这样一连串的质疑,设置悬念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就水到渠成的在学生的质疑探讨中得出了。

(五)、阅读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这一组文章后,我不失时机地反问:

师:梅子涵一看到茶杯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他的外婆;萧乾一看到枣核便会想到他的同窗故友;冰心每当看到小桔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小女孩,想必你也会有看到某样东西而情不自禁的想起某个人的时候吧?

这样一问,学生情动而辞发,也就知道怎样将心中的那个事物贯穿全文,结构成篇了。有了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再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这类文章的仿写,就能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个行走在群文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我深知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抓好群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是一种以特定主题为依托,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篇文章进行初读、略读、跳读的阅读方式,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规避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弊端,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科学选择阅读文章,优化文章组合结构

在群文阅读中,文章的选择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在选择文章时,应保持文章之间的联系,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文章的主题可根据体裁、作者、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确定。如,在学习《麻雀》一文时,如确定其主题为鸟类,则可选择《翠鸟》《灰雀》《燕子》等文章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于动物描写的认识;如确定其主题为亲情时,可选择《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增强学生对于亲情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此外,还可将作者作为对象对文章进行组合,提高学生对该作者的认识程度;还可以记叙文、说明文、散文为主题,提高学生对该类型文章体裁的了解。另外,为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将文章的选择延伸到课外文章,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好课内、课外的阅读文章后,需要对文章进行优化、重组,突出文章的阅读价值。可按照结构、层次组合文章,开展递进式、举一反三式及重复阅读法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二、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未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因而阅读质量相对较差,再加上群文阅读篇目较多,学生认字能力有限,因而存在一定的阅读压力。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麻雀》《翠鸟》《灰雀》《燕子》《夜莺的歌声》等以鸟类为主题的群文时,首先对其进行初读,对于文中的生字、生词可采用上下文联系、猜想的方式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了解该文章描写的属于鸟类的特点;最后,分析麻雀、翠鸟、燕子等不同鸟类之间的不同,思考上述文章中的侧重点。如,《麻雀》虽以麻雀为题,但是侧重于描写动物之间的亲情,而《翠鸟》则侧重描写翠鸟的习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培养,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再逐渐缩短阅读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问题贯穿群文阅读,提高群文阅读效果

在群文阅读中贯穿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问题引导也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如,以亲情为主题的《麻雀》《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为例,教师可提出“动物之间的亲情与人之间的亲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动物也有亲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会以解决该问题为出发点,从文章中找寻相应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在完成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感想,鼓励学生对该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不同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价值观的目的。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将阅读延伸至课外

为提高阅读质量,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生活。定期开展主题阅读交流会,可每月进行一次,开展之前确定主题。主题可定为“勇敢”、“理想”、“父爱”、“母爱”、“友情”等,如确定主题为“理想”,则在往后的一个月内,学生可读关于“理想”的书,在交流会上轮流发表自己对于“理想”的看法。开展说故事比赛,确定主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说故事比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小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相关字眼,学生说出相应文章名,回答得多且正确的小组为胜并获取相应的奖励。如,教师提出“友情”,学生可回答关于友情的文章名,如,《小伙伴》《小鸟和牵牛花》等,促使学生加强阅读。此外,教师还推荐学生感兴趣的书目,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设阅读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学、人文、艺术价值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审美能力。

当前群文阅读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奠定小学阅读基础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以重视。

第20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研讨活动总结

上桥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洋

11月24-25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参加的最大型的一次研讨活动,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活动有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3500余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提出了群文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会上几位老師作了示范课,进行教学观摩。此次学习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场阅读探索正在蓬勃展开,一场阅读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初步了解“群文阅读”的含义。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二 群文阅读教学呈现的是什么样的课堂?

1、群文阅读希望突破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学环节不可能环环相扣,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教师在面对群文时,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

2.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放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留有时间汇报交流。 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

3、群文阅读课堂是讨论的课堂,忌讳异口同声。教师要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

4、改变单篇教学侧重于精读的模式,群文学习多采用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略读的方式进行。不像平时精读课那样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品鉴、大段大段地朗读,但是从课堂现场观察来看,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阅读,没有影响学生抓取信息,没有影响学生整体上的理解。默读、浏览,是侧重于信息处理的阅读,是侧重思考的阅读。

三、群文阅读如何组合选文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有的人可能会问,教材里不是已经有一组一组的文章了吗?有的地方不是已经在尝试“单元整组”教学了吗?你为什么还有“另起炉灶”呢?这真是个关键问题,教材里的一组一组文章,虽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关联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基于老师的“教”的。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最大的特征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议题,围绕议题可以展开教学。

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我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选择儿童有阅读兴趣的文章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群文阅读范文.doc》
群文阅读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