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

2022-08-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社区卫生实践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论文(推荐)

1概述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较系统的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防治疾病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因此在知识结构中强调“复合”,中西医并重,要求较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应用”。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是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为目的,运用整体医学临床思维模式解决健康问题。当前,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目前在社区内担任全科医生的,学历结构以大、中专为主,专业多为医疗和护理,医疗模式更侧重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西医注重中、西并重,在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中西医结合人才在社区全科医学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我校在构建社区卫生实践模式中的探索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结合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注重院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医学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开展实践性教学,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努力推进医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与地方卫生部门合力育人,探索构建独具我校特色的社区卫生实践模式。

2.1组织结构

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需求,我校与合肥市庐阳区卫生局本着“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对共建社区卫生实践基地。双方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促进双方科学发展,卫生实践基地分别在合肥市庐阳区卫生局下辖的8个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学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教学实践组、学生临时管理组,形成领导-教师-学生三级管理联动制度。

2.2教学目的

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群体和社区保健的观念;

②熟悉社区医疗机构相应的卫生法规和全科医疗模式,明确“三级预防”知识;

③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逐步理清全科医学知识结构,逐步完善全科医学知识体系。

2.3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为我校

二、三年级中西医临床、中西医临床(全科方向)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生。教学内容:熟悉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模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查、医疗咨询服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定期安排健康知识宣讲等。

2.4教学安排

采用内容上课本回顾、临床实践、社会活动相结合,形式上固定实践与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校把社区卫生实践时间定在本科第

三、

四、

五、六学期,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或正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

2.4.1固定实践

(课本回顾,临床实践)分两个阶段开展,“课本回顾”以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主要学习内容有:社区卫生实践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确卫生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国家关于医疗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简介;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学习听诊器、血压计等仪器的使用原理,进行心肺听诊、血糖采集、血型快速检测等技能培训。“临床实践”阶段是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科室轮转,分组见习,重点掌握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保健康复;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随访和家访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个人及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书写与管理规范;医患沟通技巧等。固定实践阶段要求本科二三年级学生都参与其中,纳入社区课程教学计划。

2.4.2自主实践

(社会活动)自主实践课程是提供学生自主实践的平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等。为提高自主实践内涵质量,我校以社区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健康知识宣讲团,以基层、社区、学校、工地、农村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围绕中医药养生保健、慢病管理、药物合理使用、合理营养、食品安全、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卫生政策、法规等宣讲模块,开展健康宣讲。该阶段分学生自愿申请、带教老师指导、考核认定三部分,作为社区卫生实践附加分纳入教学考核体系。

2.5保证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选取具有奉献、敬业精神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定期讨论、总结、分析,做到全程指导。

(2)举办知识讲座邀请公共卫生专家、卫生局负责人等作为主讲人,开设社区卫生相关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与公共卫生课程开设相结合社区卫生实践与公共卫生课程《社区预防保健》、《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2.6评价体系

以每名参与社区卫生实践的学生提交的心得体会,学生自评,带教老师评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评,学院考核,以及学校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回的健康知识宣讲群众反映效果等方面考核评定每名学生社区卫生实践成绩,并纳入当学年综合测评体系。

3我校社区卫生实践效果

3.1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特质

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明显的专业特质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医学生人才培养中的趋势和方向。临床与学校课堂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缺少职业环境。我校在制定社区实践方案更多的考虑让学生融入社区的职业环境,培养具有相关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特质。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专业能力(技能)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卫生法规的熟悉和运用能力等。

3.2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是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振兴中医的责任感,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源自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然而,受当前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今的中医药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中医药文化教育减少与削弱的情况,反映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则显得尤为突出。以我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报考研究生专业情况为例,近五年来,报考研究生中,有80%以上人报考西医院校。强化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中已是迫在眉睫。我校在社区卫生实践中加大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且要求学生参与中医药实践、感受中医药魅力、提升中医药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如经常性的跟随中医专家义诊,成立大学生健康知识宣讲团对中医专病专科的宣讲,社区中医药文化调查等。另一方面是人文科学素养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中西医临床医学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尤为重要。我校在卫生实践中对其加强医学文化能力的训练,强化文化能力培养,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引导。

4讨论

社区卫生实践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自2009年至今,共三个年级的中西医临床专业及全科方向专业学生先后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践,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质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实行临床医学和社会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卫生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这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如何深入探索构建学校——社区联动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问题。

推荐第2篇: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是由重庆仁爱医院精神科专家自主研发而成,主要是将传统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和低频电波磁疗相结合,通过内外调理,辨证施治,调理身心治疗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具有疗效快、无副作用等特点。

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和神经衰弱症等心理疾病都是精、气、神严重偏差时出现的症状,单纯的西医治疗缺乏针对性,并存在依赖性、上瘾性和大剂量性的弊端,更严重的是还会损害内脏器官,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单纯应用各类物仅能缓解部分症状,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只有通过中医基因免疫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与运行才能恢复正常,并且这样治疗焦虑、恐惧、疑病、神经衰弱效果会更好。“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安神养心补益清火不同的处方,再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相结合,具有疗效迅速、无副作用、治愈不复发等特点,至今已为数千例患者解除广大精神疾病患者的困扰。同时在此疗法上由徐汉伟、谢纯清、刘太荣等专家教授长期坐诊。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特色:

1、中医药免疫分型治疗

辨证施治:以中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为基础,针对各种精神疾病不同的病因类型,精选天然名贵药材,组成系列治疗失眠症的优秀方剂。

2、内神经机能综合治疗

综合调理:应用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配合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恢复人体微循环系统,提高人体内神经机能,加强免疫力。

3、意向引导心理治疗

重在治心:心理因素是导致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的首要因素,专业心理医生采用自我松弛训练法、催眠疗法,从心理层面解决患者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的问题。

推荐第3篇:中西医结合查房

一、罗艳护士长:为大家讲人本位查房的目的

目的:人本位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改变理念,关注细节;期作用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调整收入结构;内涵是转变护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建立优质服务;护理评估的作用是

1、收集疾病诊断及护理需求的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转归;

3、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早期发现并发症。

护理的职责:专业的生活护理、安全的治疗处置、早期的病情观察、积极的心理护理、及时的康复指导、有效的健康教育。

二、罗艳:今天我们查房的责任护士是刘莉,请刘莉按“八知道”为大家介绍患者一般情况。刘莉:孕妇赵丽梅,女,20岁,因“停经40+5周,阴道流液1小时”于2015年2月1日18时54分收入我科住院,门诊以“妊娠40+5周孕1产0枕左位先兆临产、胎膜早破”收入院。神志清楚,精神好,大小便正常。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阴道流液,色清亮,约50ml,不规则下腹坠胀,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立即就诊于我院。测T:36.6℃,P:82次/分,R:20次/分,BP:98/62mmhg。脉象属滑脉,舌色为淡红色,白苔,薄。入院后孕妇要求阴道试产,于2016年2月2日予缩宫素2.5u诱导宫缩,诉偶有下腹坠胀,无阴道流血流液,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自觉胎动正常。孕妇昨日经催产素诱发宫缩失败,目前仍有不规则宫缩,今日胎监正常,孕妇阴道试产愿望强烈,于2月3日10:20行宫颈球囊引产术,仍有不规则宫缩。产妇给予催产素及球囊引产均失败,目前孕周已达41+1周,已临产,产妇宫口扩张2cm系球囊扩张所致,复查彩超提示胎儿成熟,于孕妇及家属沟通后,,孕妇及家属表示理解,并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医嘱定于2015年2月4日18时26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于19:29取出一活男婴,体重3400g,术中顺利,术后安返病房,遵医嘱予穴位帖敷,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热奄包,催乳,抗炎等治疗,腹部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子宫收缩好,宫底平脐,阴道恶露如经量,色暗红。协助产妇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及踝泵功能锻炼。于2月5日遵医嘱取尿管,小便自解。今日是入院第6天,术后第二天,术后第2天,产妇未诉腹部切口疼痛,夜间睡眠可,肛门已排气及排便,精神食欲可,宫底脐下一横指,阴道恶露少,色暗红,无异味。今日遵医嘱继续予穴位帖敷,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热奄包,催乳,抗炎等治疗,复查血常规,继续口服定坤丹及产复康金月子外敷腹部切口,停流质,嘱软食,腹部切口TDP照射。中药3付,每天一剂,1天3次,水煎,口服,每次150ml,治宜补益气血、通乳下汁。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穴位帖敷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催乳下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直肠滴入以润肠通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药热奄包以温经散寒止痛;抗感染药物磺苄2g每天三次,静脉滴入,观察产妇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现无不良用药反应。

八知道汇报时间节点混乱,思维不清晰

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效果评价:P、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I、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阴道流血的量、色及一般状况,出现休克反应交叉合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O、患者能积极对待病情变化,避免了发生失血性休克。

三、罗艳:由刘莉为大家介绍一下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施护原则:

1、辨证属产后气虚血瘀,气血无力推动乳汁运行。

2、施护原则:宜补益气血、通乳下汁,方选下乳涌泉散。

四、罗艳:针对以上刘莉对患者病情的介绍,现由李达琳补充提出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P

1、焦虑与恐惧:与环境陌生、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或害怕手术有关。I(1)介绍医院环境、有关制度及主管医生护士,做好沟通,增加信任感。

(2)设法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O病人能适应环境,调节情绪,顾虑基本消除,对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P2睡眠性紊乱:与环境的改变、术后疼痛有关。

I2(1)减少或消除环境中造成人心情烦乱及睡眠中断的因素 (2)术后使用镇静止痛药 (3)患者能安静入睡

P3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留置尿管,乳汁瘀结。 I3(1)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行会阴冲洗2次。 (2)术后6小时勤翻身,防止吸入性肺炎。

(3)严格使用抗生素药物,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液颜色、量、性状的改变,防止尿管堵塞。

(4)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坚持母乳喂养,防止产褥感染。 O3无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产褥感染。

P4术后大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面,术中损伤血管,子宫收缩乏力,结扎结脱落有关。 I4(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阴道流血的情况。 (2)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每日TDP照射伤口2次。 (3)予沙袋压迫切口4-6小时。

O4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大出血。

P5疼痛: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病人的耐受能力下降。

I5及时向病人说明伤口疼痛的原因,可能待续的时间,让病人作好心理准备。遵医嘱予穴位帖敷、中药热奄包治疗。 O5患者伤口疼痛减轻或消除。

P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长时间卧床有关 I6(1)术后协助翻身,每2小时1次。 (2)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 O6皮肤完整,无褥疮发生。

P7腹痛、腹胀:与手术牵拉、麻醉后反应有关。

I7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活动,视病人情况鼓励下床轻微活动,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遵医嘱予大承气汤中药直肠滴入每日2次。 O7病人术后2天内肛门排气排便,腹痛及腹胀缓解。

P8下肢深静脉血栓:与产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运动不够有关。 I8早晚抱脚,按摩下肢,做踝泵功能锻炼,下床活动。 O8病人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五、罗艳:由王宇说一下疼痛评估的分级:

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

4-6分—中度疼痛,适度影响睡眠,需用镇痛药;7-10分---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镇痛药; 8分---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较重,伴随其他症状;10分---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随症状或被动体位。

六、罗艳:那罗媛媛几分的时候报告医生? 评分大于等于3分应报告医生

七、由张雨为大家说一下患者的营养状况 患者体重55kg,中等身材

八、罗艳:接下来是功能活动的评估,那么,大家说一下深静脉血栓的分型? 郭瑶:深静脉血栓:

1、中央型:髂静脉血栓形成:全下肢明显肿胀,左侧多干右侧,髂窝、股三区疼痛、压痛、浅静脉扩张、皮湿升高。

2、周围型A、股静脉血栓,大腿肿痛;B、小腿静脉血栓:小腿剧痛,足不能着地踏平,肿痛有深压痛,homans症阳性,踝关节过度背屈致小腿剧痛);

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九、床旁查房:由刘莉来介绍一下目前患者的情况并查体。

患者今日是入院第6天,术后第二天,测T:36.9℃,P82次/分,R20次/分,BP101/67mmhg,切口敷料观察?产妇未诉腹部切口疼痛,夜间睡眠可,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多余)肛门已排气及排便,精神食欲可。

查体:体温正常,面色红,乳头凸,乳房乳汁分泌多,有轻微乳汁淤积,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切口无红肿,敷料干燥、无渗液,宫底脐下一横指,宫旁无压痛,肠鸣音活跃,阴道恶露少,色暗红,无异味。

十、罗艳:通过本次的查房,让我们对病人全方面病情及护理的重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在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莉妹:是不是你写的哟,不像你的水平哟。

1、不符合实际查房时的礼貌用语要求(礼仪要求)。

2、八知道汇报时间节点混乱,思维不清晰。床旁查房时显示为入院第六天,术后第二天,可又有“今日胎监”的叙述。未按照八知道进行汇报。

3. PIO要有大的调整,危险的在前,相对比较危险小的在后。实际存在的在前,潜在的危险在后。措施要符合现在的护理要求,如麻醉后的体位、尿管留置的时间、真正是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等。

4、还需要进一步修改,请您仔细阅读一下!我没有每处标注。

推荐第4篇:工作总结_中西医结合

2015年科室工作总结

2015年是医院继续巩固新三甲评审成果和全面发展的一年。我科按照医院的部署,继续加强科室管理,紧抓医疗质量与安全,积极提高风湿病诊治水平,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现将这一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工作完成情况:本科室共收治住院患者641人次,较去年提高了9.38﹪;出院人数619人次,较去年提高了12.54﹪。平均住院日10.51天,较去年11.51天下降1天。门诊今年(至11月份)共诊治患者2933人次,较去年下降14﹪。科室床位使用率与去年大致持平,周转率稍有提高(增加12.91%),总体水平仍较低。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无医疗差错发生。

(二)科室经营情况:住院病人收治较前提高,病房(至11月份)收入5057846万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6.02﹪。本年度门诊病人及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收入712488,下降5.93%。目前科室床位使用率较低,门诊收治患者呈下降趋势,亟需加强宣传、改善门诊流程。

(三)教学及接受实习生情况:科室接受本科生实习,科室专人负责,专人带教。科室有6名中医专业在读研究生在临床实习,学习临床技能。今年开始接受住院医规范化培训(风湿免疫病),由风湿免疫方向高年资医师带教。

(四)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中共“十八大”相关的政策。认真落实 1

以医德医风综合考评为核心内容的各项检查工作。全科人员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科室积极响应反腐倡廉政策,廉洁行医,无收受红包等情况。患者对我科综合满意率达98﹪以上。

(五)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药辅助治疗,应用针灸、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疼痛、风湿性骨关节病等疾患。

(六)发表论文及课题情况:全科共参加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会议近6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核心论文1篇。其中王志文主任牵头,申请风湿免疫病方向的河北省医学重点项目课题一项。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首先,科室收治患者增加不明显,病房住院率及周转率低,门诊收治患者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科室的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包括风湿疾病的诊治仍缺少知晓和宣传(院内院外);二是目前的门诊流程不利于我科收治患者,在导诊分诊环节极少有患者到我科室(并非我科室不能提供相关医疗服务)。今后要提高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水平,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争取收治更多患者。同时希望医院在门诊流程中体现我科的治服务项目,以便患者选择。其次,科室人员中的技术骨干力量仍较弱。科室将继续加强传帮带工作,通过科室内培训、进修、会诊等多种途径提高诊技术,特别要保证风湿免疫科的专业化诊治。此外,科室科研水平不足,今后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积极培养年轻骨干,鼓励参与临床科研及发表论文。

中西医结合科 2015年12月12日

推荐第5篇: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1、几个方剂的组成、治法、方药

A新制柴连汤

风热壅盛症状:风轮疮的早期(黑睛生翳如秤星,似花瓣,状如凝脂,像新月,若

豆腐渣)

组成:新制柴连芍二荆,栀芩草防龙胆通(芍药、二花、荆芥、栀子、黄芩、甘草、

防风、龙胆、木通)

B除湿汤

主证:湿热壅盛证

组成:连翘 滑石 车前子 枳壳 黄芩 黄连 荆芥 木通 陈皮 茯苓 防风 甘草

除湿滑陈车苓翘,芩连通风壳荆草,清热除湿疗眼病,湿热壅盛服之消。

C泻肺饮

主证:结膜充血,热结为疳,眦多泪热之肺热亢盛证。

组成:泻肺荆防栀芩桑,膏芍壳通翘草羌,清热宣肺加白芷,暴风客热功效良。(荆

芥、防风、连翘、黄芩、桑白皮、石膏、赤芍、枳壳、木通、连翘、甘草、羌活、

白芷)。

D除风益损汤

主证:风邪乘袭证

组成:除风益损熟四物,防风藳本加前胡(熟地、川芎、当归、芍药、防风、篙本、前胡)

E定志丸

主证:近视之气血不足证

组成:远志、菖蒲、伏神、人参

2.中西医解剖对照表

眼珠:眼球白睛:球结膜、巩膜黑睛:(水膜)角膜黄仁:巩膜睛褶 :睫状体瞳神:瞳孔晶珠:晶体神膏:玻璃体视黑衣:脉络

膜视脑衣:视网膜目系:视神经及球后血管胞睑:眼睑睑弦:睑缘泪泉:泪腺血英:泪阜泪窍:泪小点眼带:眼外肌真气:眼内的气血精 玄府:眼部的气血精往来出入的通道神光:视物、辨色的能力

3.风轮疮的发病部位是角膜(黑睛),如银内障的发病部位是晶体(晶珠)。

4.椒疮又名沙眼,具有传染性。

椒疮并发症1)睑内翻,睫毛倒入 2)黑睛生翳 3)赤膜下垂,血翳包睛 4)流泪

及漏睛症5)上睑下垂 6)睥肉粘轮 7)睛珠干燥8)粟子疾(眼睑结石)

椒疮分期:浸润初期; 活动期: 瘢痕前期; 瘢痕期。

5.细菌性角膜炎:黑睛生翳,状如凝脂,肥浮脆嫩多伴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分泌物较多浓稠)

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症状,疼痛畏光流泪,常有服药史。黑睛怕热羞明,流泪涩痛,视力减退。(分泌物较少清稀)

6.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易引起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后粘连)。

7.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病机:神水阻滞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内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角膜水肿,瞳孔成竖椭圆

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局部混合充血;前房极浅,前房角闭塞;伴有剧烈的眼胀

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

正常眼压10-21mmHg。

视力公式:标准视力定为1.0,其视力可用一公式计算,即视力=H/5mX0.1

降眼压的药物:醋氮酰胺片口服,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50%葡萄糖液100毫升,一次静脉注入。口服高渗甘油合剂。

8.白睛的生理功能1)保护眼内组织 2)维持眼球形态3)遮光作用

9.泪器包括什么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泪泉)及排泄泪液的泪道(泪窍)两部分。泪腺包括副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泪道是排泄泪液的通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泪总管组成。

10.与目内眦相连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11.中西医诊断病名的对照

睑腺炎:麦粒肿、土疳、针眼急性泪囊炎:漏睛疮、睛漏疮慢性泪囊炎:漏睛睑板腺囊肿:霰粒肿、胞生痰核病毒性睑皮炎:风赤疮痍角膜软化症:疳积上目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红眼病、暴风客热白内障:圆翳内障、偃月内障、如银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胎患内障并发性白内障:金花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惊振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光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黑风内障葡萄膜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视网膜动脉阻塞:暴盲、落气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云雾移睛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神经萎缩:青盲、黑盲

12.外眼手术的切口方向:睑腺炎(外麦粒肿)与睑缘平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内麦粒肿与睑缘垂直。

13.眼表的结构:结膜上皮、角膜上皮、泪膜。

14.麦粒肿中西医病名都有针眼、土疳、土疡,偷针。责之于脾胃,病机为脾胃湿热、

脾胃蕴热。

15.散风退翳药:蝉衣、木贼、蔓荆子、菊花、桑叶、白蒺藜、蛇衣、蚕砂等。不包括

龙胆泻肝汤。

16.五轮学说的内容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

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轮为标,脏为本)

(一)肉轮指胞睑。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之于脾胃。

(二)血轮指两眦。包括解剖学之眦部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泪点。上、下眼睑鼻侧联合处交角钝圆,称大眦,又名内眦;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疾病常责之于心和小肠。

(三)气轮指白睛。包括解剖学之球结膜和前部巩膜。白睛在脏厉肺,肺主气,故称气轮。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病常责之于肺和大肠。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病变,容易相互影响。

(四)风轮指黑睛。近代主要指解剖学之角膜。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 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胆。此外,黑睛之后为黄仁,黑睛与黄仁之间充满神水,瞳神位于黄仁中央,故当黑睛疾病之病邪深人时,容易影响黄仁、神水,并波及瞳神。

(五)水轮指瞳神(含瞳孔及眼内组织)。狭义的瞳神专指解剖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状体等。“水

轮”一般多指广义的瞳神,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五轮学说原主张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责之于肾和膀胱。但由于瞳神结构复杂,经古今不少医家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肾和膀胱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密切关系。

17.眼底中央动脉阻塞,中医称为暴盲,可见目颤、视物变形。眼底的微动脉瘤可见糖

尿病、视网膜变性。

18.穿透性损伤影响健眼的条件(ABCDE)①穿破口在黑睛边际。②眼内异物存留。 ③

伤口长期愈合不良。④伤口出红赤疼痛持续不退。⑤反复出血。

19.最早的眼科医生是扁鹊,配制眼镜最早出现在宋代,《陶氏疗目方》是我国第一部

眼科专书。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是《秘传眼科龙木或龙木眼科秘传》。

20.超声乳化的步骤(ABCDE):①手术切口环形丝囊。②分离:水分离和水分界;③切

削、打槽、分核、劈核;④清除皮质,⑤人工晶状体植入。

21.超声乳化的并发症(ABCDE):①角膜水肿;②炎症反应;③青光眼;④白内障;

⑤视网膜脱离。

22.风邪导致眼病的疾病常见症状(ABCDE)痒、泪、肿、动、燥。

判断要点

1、五轮学说适用于所有眼部疾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2、眼外伤,伤于酸者轻,伤于碱者重。酸性损伤要小于碱性损伤

3、瞳神病当从肾论治,瞳神属肾。

4、白睛红赤是球结膜充血,白睛混赤是混合型充血,孢轮红赤是睫状体充血。

5、绿风内障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黑风内障是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贯穿肉轮病的药物是充蔚子。

7、疳积早期多见夜盲症(又称雀目)。并非火疳所致。

8、高风内障即视网膜色素变性。

9、紫外线损伤多损及外眼(角膜、结膜)

10、新制柴连汤可用于风轮疮早期。

11、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12、瞳神干缺是晶体粘连。

推荐第6篇:中西医结合利大于弊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医传入中国,17世纪中叶中西医汇通派产生。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促进中西医结合”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蓬勃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已形成了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逐步完善的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认识、解决、治疗当时难以解决、治疗的疾病。如用中药砒霜(AS2O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这种死亡率甚高,对西药(ATRA)治疗无效的难治和易复发的APL,中药显示出其突出的疗效。再如去年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党中央及时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向,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客观存在的,其优势的客观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医结合是客观需求

存在决定意识。过去,毛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深入基层群众中,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的,决不是凭空臆想,一时冲动,它反映了社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目前的实际状况更加清楚地表明了这种需求,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对2748位民众进行“最愿接受(最喜欢)的医疗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西医治疗者276人,最喜欢中医治疗者515人,而最喜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者1957人。另一项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这两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客观需求。中西医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仍蓬勃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已经成为最普遍、最朴实、最一致的选择。

二、中西医结合符合医学科学发展客观规律

中、西医学共同的目标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防病治病的手段、方法。它们共同的对象是人和疾病。由于中、西医学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及哲学背景不同,因此产生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但这不等于说二者是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的,并不是一些人担心的所谓“结合一点,消灭一点;全部结合,全部消灭”。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应及时吸收现代科技的优势,充实自身,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对现代科技并没有必要拒之门外,这就如同武林高手配上洋枪洋炮,百步穿百杨的功夫,更能御乱于千里之外,又能取胜于近距离的肉搏。反之,即便是张飞、关公也敌不过普通的枪子。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在生命受到威胁需要用医疗手段去挽救的时候,不需要、更不应该区分这种医疗手段的出身,用什么理论体系、什么方法,是不是中、西医结合,符合不符合原体系的自身发展规律。只要能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就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推广,这样的方法相信包括那些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人也会欣然选择。活血化瘀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从当时单纯西医治疗的30%下降至15%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进入了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的阶段,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这使得AMI的病死率下降至5%~7%。不可否认,血运重建是当前无以取代的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也逐步产生。如介入治疗半年后的高再狭窄率、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出现以及再灌注损伤等,这些问题又阻碍了介入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如大家熟知中医重整体宏观辨证,西医重局部微观辨病。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再灌注治疗后的困惑,我们称之为“后再注时代难题”是因络脉凝滞,微小癥积致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弹性回缩及限制性血管重塑而形成的再狭窄。经大样本调查,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整体血瘀证关系密切,因此采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可使再狭窄率降至15.8%,此法对无复流防治的研究也初见端倪。“活血化瘀”对AMI的防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都有所进展,因此“活血化瘀”研究取得建国以来第一个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一等国家科技进步奖就很自然了。

改革开放使老百姓从“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临床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标准,中医、西医若没有求实的精神也不会发展至今天。中西医结合有今天的发展和这样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也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患者从不会计较谁是中医、谁是西医、谁是中西医结合,更不会问各自是有什么定义,只要求谁能快速有效地解除病痛。社会发展如此,医学如此,艺术也不例外,只要吸收中西医文化各自的长处,并充分发挥,二者就不但可以结合,而且可奏出不朽的华章,如陈钢、何占豪将传统越剧优美的旋律与交响乐浑厚的表现方式完美结合奏出了轰动世界的《梁祝》,徐悲鸿、蒋兆和将中西画功底与表现技巧巧妙结合而成的丹青泼墨,以及国际影坛上张艺谋屡获殊荣的奇思妙想等。

三、中西医结合

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有关调查提示,在我国农村的基层医务人员约80%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中医院及西医院中医科病房大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广东省中医院作为中医临床标兵单位,现代检测仪器以及西医诊疗手段一应俱全,中西医结合治疗占多数病房的主导地位。有效机制的运作源于社会需求的准确定位。国际上,在德国建立的第一所中医院是由我国中西医结合前辈开创,经久不衰;美国加州大学紧步后尘颇具影响;日本国内统计有90%的医师(西医)使用中药(汉方药)。可见无论国际大环境还是国内小环境,对中西医结合的需求是明确的。近年来,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报考踊跃,考生们趋之若骛,有的省中西医结合专业报考的考生比西医或中医专业的报考人数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社会影响。中西医结合科研也推动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针麻和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促使针灸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与促血管新生将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将对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做出新的贡献,治未病与缺血预保护结合将为诱导内源性调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并可能开创出区别于药物或介入治疗的抗缺血更强或更有效的治疗领域。总之,医学发展有各自的规律,但都要服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是硬道理,医药工作者们应以尊重科学的精神,凭着科学的良知及博大的胸襟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客观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好恶、意志为转移的。

说到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应该说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前辈和学者进行探索和发展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如何结合?在短时间之内可能难以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也很难用几句话能够解释说怎么样中西医结合。但是在这里可以说一点,中西医结合肯定有它的特色和优势,这是比较显而易见的。简要说这个特色和优势,就是说中西医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重在疗效。我们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中医、西医,治好疾病就是好医。所以说可以说一方面中西医结合为患者诊疗应该说提供了更多更适合的一些选择的方面,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一些中西医诊疗服务。比如在一家医院我可以得到中医或者西医或者同时我既可以做中医,又可以做西医,中西医结合的一些诊疗办法。另外一个,根据疾病的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哪方面疗效更好、费用更低、更为方便的一些疗法。比如说某些慢性疾病,目前西医还没有很好的彻底的治疗办法,而中医恰恰在这个疾病有它的特色和优势,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可以用中医的办法去替代。某些疾病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起来可能比较慢,用时比较长,或者说难以达到一些根治的效果,比如说目前的恶性肿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选择更为便捷、快速、有效的一些西医的治疗手段,所以说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来说,为患者治病提供了一些更好的疗效。在某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或者阶段,这两者续惯性的,也就是说做完中医治疗再做西医治疗,或者说同时中医、西医联合治疗,增强对疾病的疗效。比如说现在目前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大家谈癌色变,中医药是目前现在治疗医学的肿瘤治疗方法里面,五大治疗方法之一,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中医药治疗。可以选择在肿瘤的不同阶段,采用中医、西医或者是两者联合,增强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或者是比如说在手术后合并中医药的一些治疗办法,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在放化疗期间,可以和某些中药,降低放化疗的一些不良反应。这都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些特色和优势。

当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是我国医药学必须明确的战略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创新理论,二是提高疗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提供了创新理论的萌芽,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融会贯通、各取所长、提炼深化、去陈生新。其具体的治疗模式有以下几方面:1)中西医结合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例如融合中医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与干扰肿瘤宿主生存环带的新疗法,减毒增效、菌毒并治的新观念,联合乳头小切开、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途径等。2)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采用针对每个患者体质、病因、病机和病势的灵活的因人制宜的疗法。3)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兼融近期与远期、保存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观念,减轻药物不良作用,重视药物安全性,促进康复健身。4)中西医结合身心综合治疗,既治疗器质性疾病,也解除心理上情志障碍,达到身心康复。

温家宝总理关于“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题词,代表了党和政府重申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决心,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再次确认了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鉴于我国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并存的现实,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医疗领域寻求最优效益的需求,都决定了在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1 成绩显著,特色明显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仅以上海为例,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上海就有9个项目获奖,占公示总数的20%,其中包括1项一等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教研及管理等各项工作走在同类医院的前列。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召开有关针刺治疗作用的听证会,上海医科大学的曹小定教授和俞瑾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扩大了针刺治疗及其机制研究在国外的影响,对于美国社会公众和医疗保险认可并接纳针刺治疗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国际合作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美国同行在完成“The use of TCM in cancer treatment”先期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联合申报课题U19已获得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通过,获得分课题经费215万美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妇女健康中心联合申请了以“中医药与女性生殖健康”为主题的NIH课题,经费达数十万美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美国New York City大学正在合作进行中药对早期糖代谢紊乱的治疗研究,为下一步申报NIH课题做前期准备。高层次的国际临床和科研合作是上海“十五”期间中西医结合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进步。上海要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医学中心,就必须将发展中西医结合、构筑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医学体系作为其重要内容。

2 基础临床,值得关注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否合理、药物之间有无不良反应、是否适得其反、或者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首先弄清楚中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是哪些;对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西医治疗各有哪些特色;在疾病的同一阶段,中西医对不同的病理环节分别有哪些作用;中西药物同时应用相互之间有没有影响等。临床上存在许多这样的疑问有待解答,但这些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少有关于此类研究工作的报道;研究者即便有所设想,也不容易获得各种科研基金的支持。

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学科,对不同的学术观点要有包容的态度,鼓励其在实践中成长,在发展中完善。有专家认为,应用中药单体所做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已不属于中医的范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单体的作用当然不可能全部代表含有复杂成份的母体的作用,但母体的作用是由各个单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对单体的了解毕竟是向全面了解母体迈进了一步。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关于中药药效和药理的研究能够结合中医的理论及中药的性味,但也不宜轻易否定这种部分阐明作用机制的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事业中来。

3 广泛参与,共同研究

如果说中医现代化需要借助广泛存在于生命科学领域乃至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声、光、电、磁等手段进行研究的话,中西医结合则须吸引医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广泛参与,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就是心内科、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合作的成果。肾本质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最初是由上海医科大学一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化学和内分泌专家进行合作攻关,在临床阶段又有呼吸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儿科、妇科等学科的共同参与。针刺镇痛研究更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身中医的专业人员投身到中西医结合事业中来,使这支队伍不断壮大;而西学中人员由于其知识基础的特点,仍然应该是中西医结合的中坚力量。在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广大西学中人员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上海的邝安、沈自尹、戴瑞鸿、俞瑾、奚九

一、秦万章等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都是西学中人员。上海市卫生局近年来连续组织了两期高级西学中研修班,学员层次之高,政府投入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全国各省市目前对西学中不予重视的大环境下独树一帜,带了一个好头,但现在相应的政策还不配套。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师的执业资格隶属于中医大类,即你要获得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资格,你首先得拿到中医师的资格证书;而相当一部分中西医结合人员(包括正在培养的高层次西学中学员)医师资格证书是临床(即西医)类,他们即使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能力,也不能获得相应的执业医师证书,这显然不合理,也违背了动员西医学习中医,鼓励他们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初衷。

4 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 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国内的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4.1 选择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病种,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目前西医治病有治疗指南,中医治病有诊疗常规,但临床实际情况是大量患者在同时使用中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每种疾病的西医治疗指南加上中医治疗常规未必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组合。要提倡以人为本,患者求医希冀疗效好、痛苦少、费用低;中西医结合医师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各种选择中为患者提供最佳方案。过去也制订过一些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这些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被称为常规并不妥当,而应叫做指南,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指导性意见,给应用者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和创新的余地;二是个别单位制订的常规没有权威性,得不到同行的认可,难以推广。建议可以让学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参与这项工作,调动专家的积极性,提高执行指南的自觉性。

4.2 选择一些特色优势明显的病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验证迄今为止,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的研究项目还很少,比较成功的一项是在国内五家大医院开展的在口服西药降糖药基础上加用一种中成药的中法合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用西药有效,单用此种中成药无效,但中西药合用可帮助患者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这就为合理的中西药合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在“十一五”期间能组织若干中西药合用非常普遍的病种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提高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科学性。

4.3 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加大投入,进行示范建设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宽松环境。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齐全、信息多而快、医疗资源丰富,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条件非常好。建国以来,上海相当一部分的中西医结合成果,如阴阳学说、肾本质理论、活血化瘀研究、脉管病、肾主生殖研究、小儿性早熟等,都出自综合性医院或西医的专科医院。但目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医院领导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十一五”期间,通过政府加强对各个单位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扭转这一“生态环境”不良的局面,对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我们应该有紧迫感,在“十一五”期间,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中西医结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3(1): 12.

2 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34(4): 47.

3 王文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推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 1(3): 161164

推荐第7篇: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医西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李琦 1305033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排除来自思想意识或政治权力以及民众思想情绪方面的影响或干扰。中西医的科学体制与方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只能非常客观地承认并尊重此一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必须明确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目前只能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观预期或展望;

2.国家各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对既往的卫生工作方针中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尤其对所谓“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应进行冷静、全面、客观、合理的彻底检讨;一方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给予以中医药我主要构成部分的祖国医学予以恰如其分的肯定与扶持,另一方面要反对民族虚妄主义,承认传统医学仅可作为现代与未来医学之一个补充性的组成部分,予以适当的利用及适度的现代研究发展;避免医疗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3.要特别注意尊重、保存与保护中医学、中医药事业的本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防止其进一步衰落,甚或嬗变;

4.要立即改变现有的完全不合理之培养教育中医药事业后继人才之方针与方法,依照中医药学的自身规律,大幅减少中医药院校而提倡真正有效的师徒传授沿袭之传承接代模式;

5.要从政策与举措上确保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特色的应有之发扬光大,而非在数量上的勉强维持与扩充;

6.在摆正中医药事业位置与规模的基础上,由具权威资格的中医药学术机构有限量的审定负有“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之使命的研究所及其附属教学与科研医疗单位。不允许社会上随意假借“中西医结合”名义,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的大小医疗实体单位来鱼目混珠,骗取钱财并由此而歪曲、丑化并进一步贬损了中医药事业,同时也有碍于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7.目前,应当遵循“简、实、小、支”之原则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简单。任何科研工作一般均宜从先易后难做起。就中西医结合这一宏大而颇艰难、前景难测的困难任务来说,只能从简易之处契入,逐步深入、扩大战果。实用。从现代医疗的实际应用状况出发,找准急需解决的医学临床与科研课题,组织精英力量予以突破。并由此实施“以点带面”的战略战术。从小规模做起。无论科研单位及课题目标均宜从小做起。切勿急功近利。功利动机过强必然会导致走向庸俗化的歧路。国家给予必要财政支持。宏观层面,此相当于自然科学中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由国家政府全额财政负担;微观层面,即有实用价值之应用科研课题的研究,譬如中药或其成药中有效成分之当代科学机理研究及其医疗实践开发应用,则政府主管部门可给予适度财力支持,在取得成效的情形下,研究成果应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个方面回馈社会。

推荐第8篇:医院工作计划中西医结合医院

九龙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我院各项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区卫生局年度工作计划和医政工作要点为指导,紧密围绕“以人为本、保障安全、构建文化、强化内涵、拓宽思路、服务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来开展全年工作。

一、工作目标:

全年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力争达到4200万;各科增幅30%及以上;医疗差错事故零目标;医疗投诉下降30%;药占比51%及以下;处方合格率95%以上;甲级病历达95%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在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强化环节、注重细节和终末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中西医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2、侧重重点科系打造。抓好外科、妇产科配套设置和科系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3、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以培育新的技术服务为引擎,带动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4、根据区卫生局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医院改革,逐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建立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运行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加速人才培养,不断充实技术力量

以自主培训人才为主要渠道,主动取得上级医院的支持,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参加进修学习,确保知识不断更新,着眼长远规划,形成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不断提高单位吸引力,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有效增强技术力量,努力实现医院的全方位建设。本年度,拟引进1名大学生,2名中西医人才,3名临床医生,放射B超各1人,财务、骨科、消化内科、专家型人才、肿瘤实用人才各1名。

高度关注中医发展状况,顷力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人才,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努力促进中医建设,弘扬祖国传统医学。设立宣传专栏、开展知识讲座、群众性健身等多种传统宣传形式,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

(二)扩建业务用房,持续优化住院环境

根据医院发展状况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努力适应卫生改革发展的趋势,立足自身条件,想方设法增设业务空

间,扩大业务使用面积,提高业务量,拟增300平米业务用房,新增床位40张。有序调整科室布局,逐步完善医院外部建设,竭力提高就诊住院条件和医院环境。

(三)拓展业务范围,全面推进专科专治

通过自主培训、人才引进和外聘专家等手段,有序推进医院科系建设,在相继建成皮肤科、五官科、泌尿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肛肠科的设立。选派人员进修消化内科和胸外科,适时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外分2个科,内分3个科的目标,使我院的专科专治和精细化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持续探索西铜陶地区“三地四院纵向技术合作”路子,优化资源,合理利用,不断总结,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而不断努力。

(四)落实核心制度,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分别从体系建设、制度健全、监管落实、医护安全、质控体系和载体活动入手,重点抓好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院规范化建设上档升级,通过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医疗护理质量和一直排名靠前的病员满意度有效提升,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抓好学习引导,努力形成特色文化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和二三级班子每周集中学习制度,分科推行专题教育和培训,充分依靠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努力促进观念转变。今年,我院将以工会牵头,实施“文明用语、行为规范”培训,医院将以环境文化、人文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全面打造医院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并能持续传承的单位文化体系。

(六)强化医德医风,切实维护行业形象

党支部牵头,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分别开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等专题教育,切实确保队伍思想稳定。开展“医德医魂”大讨论活动,牢固树立“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理念。党办会同医务科、质管办重新细化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和档案,每月逐一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全体医护人员和职能部门要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确立“形象就是潜在的效益”意识,努力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四、管理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修订、设立各项管理制度,拟制《欠费管理办法》、《专科专治规定》和《三无病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平稳推进精细化学科建设。为避免随机性,从管理上首先作出规范表率,我院将每年集中修订与发展不相符的规章制度,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二)加强廉政防控

通过设立行风奖励举报基金、聘请行风监督员,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廉洁行医和规范管理。

(三)开展技能竞赛

持续开展病历评审、三基考试、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效促进理论水平丰富,业务技能提升,掀起“比、学、赶、帮、超”的业务练兵大热潮。

(四)落实日常监管

由医务科和质管办牵头,会同相关科室采取定期与随机检查的方式进行督导,每一次督导结果将记录在案,根据检查督导结果实施奖惩。

管理方面,通过院务、党务公开,职代会等形式定期公开医院运行情况,规范设备、药品、耗材的采购程序和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自觉接受职工和群众监督。

九龙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推荐第9篇: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五十二病方》里记载用下气汤(淳于意)治疗小儿嗝病,为最早的儿科医案。

钱乙所著《小儿要证直诀》首创小儿五脏辩证体系,重视脾胃的调理,提出“疳皆脾胃论”的论点,被誉为“儿科之圣”。

明代万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简称“三有余,四不足”。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小儿年龄分期:围生期(28W-出生后1W),新生儿期(出生后-28d),婴儿期(出生-满一周岁),幼儿期(一岁到三周岁),学龄前期(三周岁-

6、7岁入学前),学龄期(

6、7岁-青春期前),青春期(女孩以出现月经为开始)。体重:(正常为2.5-4.0kg,4.0为巨大儿),2岁体重=2*年龄+8; 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cm,2-12岁身高=7*年龄+70 新生儿头围约34cm,胸围约32cm; 前囟门出生时宽约1-2cm,1-1.5岁时闭合,前囟门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凹陷则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者。

骨龄的判断,年长儿拍摄左手腕骨的正位片,10岁时骨化中心出全,共十个,1-9岁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

乳牙共20颗(6个月-2.5岁出齐,6-7岁开始更换恒牙。 儿童血压:收缩压=2*年龄+80,舒张压=2/3收缩压。

发育规律: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 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纯阳之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因此纯阳并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驱康复。

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生物效价高,易于被婴儿吸收;2.母乳富含抗体,提高婴儿抵抗力;3.母乳经济方便;4.母乳喂养有助于亲密母子间感情;5.母乳温度和泌乳速度适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

辅食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者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部分母乳喂养首选补授法,其次为带授法。 婴儿一周岁以内的计划免疫:“五苗七病”——0.1.6月为乙肝,2.3.4为脊髓灰质炎,3.4,5为百白破,8个月为麻疹。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其汗,三问头身,四问胸间,五问饮食,六问睡眠,七问饥渴,八问溲便,九问旧病,十问遗传。

望神色: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1 查指纹:适用与三岁以下的小孩,食指三指节分为风气命三关(查指纹的方法见28页),辩证纲领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是指指纹透过了风气命三关到指甲的部位,则病情危笃。

小儿脉诊:一指定三关,又称寸口一指脉;以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

儿科治疗原则: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2.治疗要及时,方剂要精简;3.注意调理和顾护脾胃;4.注重整体治疗,合理调护。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成人量折算和中药剂量(新生儿为成人的1/6,婴儿为1/3,幼儿为1/2,学年前期儿童为2/3)

脱水:1.按程度分为轻(10%);2.按脱水性质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脱水(仔细看40页)。

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

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疾病

新生儿分类(按胎龄):足月儿(37-42周),早产儿(42周);

新生儿常见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吮吸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脑大、脊髓长,腰穿选择在4-5腰椎间隙。

中性温度:是使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比较(51页)

黄疸的中医治疗: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新生儿硬肿顺序: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科萨奇A组病毒所致);2.咽-结膜热(由腺病毒

3、7型所致)。

感冒常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兼证:1.夹痰(偏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坳汤、二陈汤;偏于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加减);2.夹滞(疏风解表+保和丸加减);3.夹惊(解表兼清热镇惊——疏风解表+镇惊丸)。 肺炎:肺炎咳嗽的病机在于肺气郁闭,痰热为其主要病理产物,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心肝。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 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为1.P>180次/分,2.R>60次/分,3.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4.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少尿或者无尿。

肺炎西医治疗原则:1.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2.早期治疗;3.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4.足量、足疗程;5.重症宜联合用药。

中医治疗:肺炎咳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则。常证有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平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书本81页),西医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中医治疗: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以科萨奇B3病毒最为常见。临床诊断标准: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3.心电图改变;4.CK-MB升高或者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新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型——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无分流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半年到一年之间闭锁,否则为动脉导管未闭。 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和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实行根治术,若发展到晚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者则不宜手术。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第一天的补液原则:定量(90-120;120-150;150-180ml/kg)、定性(1/2张;2/3张;1/3张)、定速(前8小时,后十六小时)。

中医常证:1.湿热泄——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为:1.浮肿少尿;2.血尿;3.高血压。眼中表现为:1.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衰竭。西医治疗:青霉素10-14天,彻底清除体内残余细菌。 中医常证: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赤小豆汤加减。 变证:1.水凌心肺()2.邪陷心包()3.水毒内闭()

肾病综合征:特点为大量的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水肿。 水湿为其贯穿病程的病理产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并发症有1.感染;2.电解质紊乱;3.血栓形成;4.肾小管功能障碍;5.急性肾衰竭;6.肾上腺危象;7.生长迟缓。

中医辨证: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加减;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减。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郑重;2.颅内压升高;3.脑膜刺激征。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2.脑室管膜炎;3.脑性低钠血症;4.脑积水。

辅助检查:1.血象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可达20-40*109)

2、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达到1000*106,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常低于1.1mmol/L;蛋白质含量升高,多1g/L).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血象特点:红细胞,出生时约为5.0-7.0*1012/L,血红蛋白为150-220g/L,出生后先出现生理性溶血,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红细胞数

贫血:成人标准(血红蛋白,轻度为90-120g/L,中度为69-90g/L,重度为30-60 g/L,极重度 3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大细胞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失血,再障;单纯小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口服FeSO4,口服剂量为1.5-2.0mg/kg,每日2-3次,两餐间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Vc促进Fe吸收。铁剂治疗有效者于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治疗两周后红细胞相应增加,临床症状好转。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停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诊断标准(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发热,关节痛,ESR升高CRP阳性;咽拭培养阳性,抗O滴度升高。)西医治疗:青霉素抗链球菌,水杨酸类和激素抗风湿炎症。无心脏炎症的可用水杨酸制剂。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部分累及上肢,躯干,面部少见。皮疹无压痛,分批出现,呈对称性分布。2.消化道症状;3.关节症状;4.肾脏症状) 中医治疗:1.风热伤络——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化癍——犀角地黄汤加减。

第十三章: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疳证的病机(脾胃受损,精液消亡。钱乙说:“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为也”。“疳”者甘也,姿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疳者干也,言其病因和主证,气液干涸,形体羸弱。”江育仁认为“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干疳以补为主。”

中医治疗:疳气——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加减;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兼证:1.眼疳——石斛夜光丸;2.口疳——清火泻心,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为400IU/d,辅助检查(25-(OJ)D3,是维生素D3在血浆中的主要形式,正常值为25-125nmol/L,其降低为早期诊断标准。 治疗:口服维生素D制剂。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

麻疹: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主要侵犯肺脾两脏。 典型麻疹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3-4天,恢复期);

并发症:1.喉炎,2.肺炎,3.心肌炎,4脑炎,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中医顺证:1.邪犯肺卫——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2.邪入肺胃——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加减。3.阴津耗伤——养阴生津,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加减。

患儿隔离至出疹后五天,合并肺炎的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三世同堂”——丘疹,水泡,结痂。 4 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2.重症水痘。3.先天性水痘。中医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淡渗利湿。 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出疹特点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在腋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形成深红色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注意对比麻疹和猩红热(258页)。 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需要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 中医常证: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第十七章:中医相关病证

厌食:小儿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病程持续超过两个月。

病因:1.喂养不当。2.他病伤脾;3.先天不足;4.情志失调。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证型:1.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加减。 遗尿:又称尿床,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病症。

证型:1.下元虚寒——补肾温阳,固涩止遗——菟丝子散加减。2.肺脾气虚——补肺健脾,固涩止遗——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推荐第10篇: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范文

住 院 病 历

姓名:*** 性别:男

年龄:5岁

民族:*

出生地:***

婚况:未婚

职业:/

单位:/ 邮政编码:******

常住地址:************************

入院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4月13日10时

病史陈述者:患儿母亲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后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缘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门诊求治,予中药及静滴先锋VI、鱼腥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再次来我院门诊求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由门诊收入院。入院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无耳鸣,纳呆,睡眠差,大便烂,日三次,小便调。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水痘,麻疹,结核,肝炎病史。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体重、身高不详。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无病理性黄疸,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时预防接种。

过敏史:自诉清开灵过敏史,否认其他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月经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体状况: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偏白。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偏瘦。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咳嗽,无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白。

脉象:脉浮数。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无黄染,纹理、弹性等均正常,皮肤稍热,无汗,无斑疹、疮疡、疤痕、肿物,无腧穴异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着等,无皮肤划痕征。

淋巴结:双颌下各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无粘连。

头面部:

头颅:头颅正常无畸形、肿物、压痛,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无疖、癣、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正常,眼结膜轻微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

耳: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甲肥大或阻塞,无鼻腔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

口腔:口唇红,无疱疹、皲裂、溃疡,牙齿正常,齿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0肿大,腭垂居中。

颈部:

形:对称,无异常肿块。

态:无抵抗强直、压痛,活动无受限。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颈脉:无异常搏动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无肝颈回流征。

胸部: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无局部隆起、凹陷、压痛及叩击痛,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无怒张及回流异常。

乳房:大小正常,无红肿压痛。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

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无负性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弥散性搏动,无震颤或摩擦感,心脏左右浊音界如右图。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均规则正常,无奇脉。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抢击音。

周围血管:无毛细血管搏动征,无射枪音,无水冲脉,无动脉异常搏动,Duroziez氏征(-)。

腹部:

视诊:腹部对称,大小正常,呼吸运动正常,无膨隆、凹陷,无皮疹、色素沉着、条纹、疤痕、脐疝、静脉曲张、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听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血管杂音。

肝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

胆囊: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

脾脏:未触及,脾区无压痛。

肾脏:双肾无叩击痛,无腰酸痛。

膀胱:未触及,输尿管无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前后二阴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强直、叩压痛,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无外伤、骨折、肌萎缩。关节无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正常,无畸形,下肢无水肿、静脉曲张。

指趾甲:指趾甲红润,光泽,形状正常。

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都正常。

运动:肌肉无紧张及萎缩,无瘫痪,无不正常的动作,共剂运动及步态正常。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未查。

深反射:

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 (-), Babinski (-), Gordon (-), Chaddock (-), Kernig (-)。

实验室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 。

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之“咳嗽”范畴,证属“风热型”。缘患儿年幼,肺气虚弱,为风热之邪所袭,邪闭肺络,肺气失于宣肃,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鼻咽为肺胃之门,感受风热之邪故见咽红。肺与脾密切相关,肺气受损则脾气亦虚,故见纳呆,胃失和降则呕吐,运化失常则大便烂。舌红,苔白,脉浮数均为外感风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反复发热、咳嗽5天。

2.症状、体征:发热,咳嗽,有痰,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耳痛,纳呆,睡眠差,大便烂。咽充血(+++),双扁桃体II°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胸片示:双肺支气管感染。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热型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实习医师:

住院医师:

中医病例病案:

中医住院病历书写格式2

姓名: 性别: 病案号:

年龄: 婚况:

职业: 出生地:

民族: 国籍:

家庭住址: 邮政编码:

入院时间: 病史采集时间:

病史陈述者: 可靠程度:

发病节气: 记录急性疾患发病或慢性疾患急性发作时的节气。

问诊

主诉:简要记录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主要症状(部位、性质)或体征、持续时间,一般不宜用诊断或检查结果来代替。多项主诉者,应

按发生顺序分别列出,如心悸三年,浮肿一天,喘息四小时。

现病史:围绕主诉详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重点写明起病诱因、原因、时间、形式、始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部位、性质),病情发展与演变过程,检查、诊断、治疗经过,所用过的中、西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以及其他特殊疗法,治疗反应及症状、体征等变化及现在症状(结合“十问”加以记录),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表现也应列入。

既往史:记录既往健康。清况,按时间顺序系统回顾过去曾患疾病的。清况,及传染病接触史等。

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居留地、居住环境和条件、生活和工作。清况、饮食习惯、。清志状态、特殊嗜好等。

婚育史:女性患者要记录经带胎产情况,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行经期/周期、绝经年龄;生育史包括孕、胎、产情况,配偶及子女的

健康状况。

过敏史:记载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情况。

家族史:记录直系亲属和与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亲属的健康状况,如亲属己死亡则应记录其死因、死亡时间及年龄。

望、闻、切诊

神色形态:包括神志、精神、体态及气色。

声息气味:包括语言、呼吸、咳喘、呕恶、大息、呻吟、肠鸣及各种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的疏密、色泽、分布;肌肤温度、湿度、弹性以及有无斑疹、疮疡、痰病、肿块、浮肿等。

舌象:舌苔(苔形、苔色、津液),舌质(色、癖点、癖斑),舌体(形、态),舌底脉络(颜色、形态)。

脉象:寸口脉,必要时切人迎、跌阳脉,两周岁以下小儿可写指纹情况。

头面、五官、颈项的望、闻、切诊:

胸腹部的望、闻、切诊:

腰背、四肢、爪甲的望、闻、切诊: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的望、闻、切诊:

体格检查

记录西医查体的阳性体征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各科或专科特殊检查。清况均可记录在此。

实验室检查(包括特殊检查)

记录入院时己取得的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血、尿、便常规、肝功能、HB.A吞胸透、心电图、内窥镜、CT等。

四诊摘要

把四诊所得的资料(与辨证论治有密切关系的)进行全面、系统、扼要的归纳。

辨证分析

要求从四诊、病因病机、证候分析、病证鉴别、病势演变等方面进行书写。

西医诊断依据

指主要疾病的诊断依据,并非所有疾病。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病(症)名

证名

西医诊断:病名

有几个病、证就写几个病、证,病类与证类名称当另行写出,并与病、证名错过一格,以示从属本病的病类、证类名称;西医诊断写在中医诊断的下面,有几个病名写几个病名,病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凡超过2种以上诊断者,按主次先后顺序排列。

治则治法

治则是治疗的指导原则,治法指具体的治疗方法。

方药

运用成方要写出方名及加减,自拟方可不写方名、处方药物要求每行写四味药,药物名称右上角注明特殊煎服法,右下角写剂量,必要时写明煎法及服法。

辨证调护

指医师对调养、给药及食疗、护理等方面的要求。

实习医师签全名:xxx

住院医师签全名:x

主治医签全名:

第11篇:《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 【了解】外科学范畴、简史、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了解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它性质的疾病。

2.了解外科学简史:华佗的麻沸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著——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用葱管导尿薛己的《外科枢要》第一次详细地记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和预防;《疬疡机要》是中医学第一部麻风病专著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3.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练就扎实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本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正确的手术观,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正确运用手术这一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4.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科证治概论

第一节 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释义。

【了解】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与疾病命名。 教学内容

1.了解历代外科代表著作、作者及主要成就,例如: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逐渐分立外科与伤科;明代汪机著《外科理例》,明确肯定外科的含义。

2.了解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区别。现代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以病位区分于内科,而现代外科的范围以治疗方法(是否以手术疗法或手法治疗为主)区分于内科。 3.掌握疡、疮疡、肿疡、溃疡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痈、有头疽、发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疖、疔的定义与鉴别;掌握无头疽、流注的定义与鉴别;掌握丹毒的定义;掌握走黄、内陷的定义与鉴别,有头疽的不同阶段,又分别称为“火陷”、“干陷”、“虚陷”;掌握痔、漏、肛裂、脱肛、锁肛痔的定义;掌握瘿、瘤、岩、失荣的定义;

4.熟悉瘰疬、流痰、结核的定义;熟悉疫疔、烂疔指现代医学烈性传染病; 5.了解肛门周围痈疽的定义;了解以风、毒、痰命名的疾病的特点。

第二节 病因病理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的总病机。 【熟悉】外科病因与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1.外科病因有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与劳倦损伤、痰饮瘀血等方面。六淫致病,有季节性,即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并体现出各自的致病特性;更多时候是合邪致病。毒是中医外科常见的致病因素。在外科疾病中七情致病以肝气郁结致病居多。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易生疮疖疔肿。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常见因素。

2.外科疾病的总病机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第三节 外科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四诊的方法。外科阴阳辨证总纲,局部症状,微观辨证的辨证方法,及经络部位、特殊体征、善恶预后等辨证特点。 【熟悉】外科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熟悉外科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代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辨病为确定治疗原则与判断预后奠定基础,辨证为论治方案提供前提。 2.熟悉外科辨证方法: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微观辨证及三者的关系。

3.掌握望诊的内容:望局部、望精神、望形态、望舌象;掌握闻诊的内容:听声音,嗅气味,以及特定疾病的典型表现;掌握问诊的内容: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等;掌握脉诊的8种临床常见脉象;掌握触诊应该包括的7方面内容: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掌握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的临床意义。

4.掌握外科阴阳辨证总纲的12个方面;掌握肿痛痒脓麻木辨证的方法;掌握经络部位、特殊体征、善恶预后等辨证特点。

第四节 治法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和代表方。外治法的局部用药及手术治疗。 【了解】外科治法的源流。 教学内容

1.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和代表方:消法即运用各种治法方药,使肿疡病证在初起阶段得以消散吸收的治法。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代表方:五味消毒饮。托法: 即用补益气血和活血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疡中期(成脓期)。代表方:透脓散、托里消毒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法称为补法。适用于溃疡的后期。代表方:八珍汤。

2.掌握外治法的局部用药:膏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油膏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箍围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掺药的定义、适应症、代表药物;酊剂的定义、适应症;洗剂的定义、适应症。

3.掌握手术治疗中切开法的适应症及特殊部位的切口原则;引流法的分类及各自适应症。

无菌术

第一节 无菌术与抗菌术 目的要求

【掌握】手术人员的准备、刷手、消毒、穿无菌衣及戴手套方法。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熟悉】无菌术与抗菌术的概念及灭菌与消毒的同异。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方法。

【了解】高压灭菌和煮沸灭菌方法。常用手术器材、敷料的清洁、消毒灭菌及保管方法。病人手术区皮肤准备、消毒及铺无菌巾方法。 教学内容

1.无菌技术概念及其分类。 2.化学消毒及物理灭菌方法及注意事项 3.物理灭菌的方法:高压蒸气、煮沸。 4.化学消毒的方法:药物浸泡、气体熏蒸。

5.常用化学消毒剂:酒精、戊二醛溶液、甲醛、环氧乙烷。 6.病人手术区准备:皮肤准备、消毒及铺无菌巾。

7.手术人员的准备:更鞋、更衣、刷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 8.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第二节 手术室的设置和管理原则

目的要求

【了解】手术室的基本设置、布局要求及清洁消毒。手术室的管理要求。 教学内容

1.手术室的基本布局与设置。 2.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和无菌要求。 附录一:手术基本器械及其用法 目的要求

【掌握】手术基本器械的具体运用。

【了解】常用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教学内容

1.手术器械的分类、结构与基本性能:刀、剪、钳、镊、针、钩、匙等。 2.手术器械的运用。 附录二:手术基本操作 目的要求

【熟悉】手术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了解】手术基本操作的分类。 教学内容

1.手术基本操作:切开、分离、止血、缝合、引流、剪线与拆线。 2.手术基本操作步骤、原则及注意事项。

麻醉 目的要求

【掌握】粘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麻醉前病情分级:asa病情分级。 【熟悉】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常用药物。气管内插管术。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了解】麻醉的概念。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选择的原则。常用吸入及静脉全身麻醉药。常用肌肉松弛药。常用全麻方法。气管内插管适应症和并发症。常规麻醉监测方法。局麻药的药理及不良反应。椎管的解剖及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方法及对机体的影响。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与防治。针刺麻醉的特点。穴位的选择需遵循理论根据。 教学内容

1.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麻醉发展史。 2.麻醉的概念及麻醉方法的分类。

3.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急救复苏,疼痛诊疗、无痛技术。 4.麻醉前评估:asa病情分级。 5.病人及麻醉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6.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目的,常用药种类及常用药物。 (2)咪唑安定、吗啡、哌替定、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3)麻醉方法选择的原则。 7.常用全麻药药理。 8.麻醉机的基本结构。 9.全身麻醉实施 (1)吸入麻醉方法。 (2)静脉麻醉方法。 (3)复合麻醉方法 。 10.气管内插管术。 11.局部麻醉 (1)粘膜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 (3)区域阻滞麻醉。 12.神经阻滞麻醉 (1)颈丛神经阻滞。 (2)臂丛神经阻滞。

13.局麻药的药理及不良反应。 14.椎管内麻醉的有关解剖生理。 15.椎管内麻醉的实施 (1)蛛网膜下腔麻醉。 (2)硬膜外麻醉。

(3)椎管内麻醉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 16.针刺麻醉

(1)针刺麻醉的特点。 (2)针麻的术前准备。 (3)针麻穴位的选择。 (4)针刺麻醉的实施方法。 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与失调 目的要求

【掌握】①各类型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②低血钾症和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③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机制、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水中毒、钙代谢异常、呼吸性酸碱失调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

【了解】磷、镁异常磷代谢。中医对津液代谢的认识,津液及相关脏腑的关系,津液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缺水的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各型缺水、缺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低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具体方法。 输血 目的要求

【掌握】血型及交叉配血。

【熟悉】自体输血、血液成分和成分输血。常用代血浆的特性及应用。 【了解】输血的目的。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和并发症。 教学内容 1.输血的目的。

2.人类血型、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方法。 3.血液保存方法、输血适应证。

4.输血并发症:一般输血并发症、大量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 5.自体输血:血液回收、血液稀释、自体储血。

6.血液成分制品: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7.血液成分应用指征。 8.输血指征与血液保护问题。 9.代血浆的应用:明胶、羟乙基淀粉。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围手术期定义、手术前准备(包括特殊准备及一般准备)、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了解术后的监护。 【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了解】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手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定义:指从明确诊断并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执行手术,直至术后康复的整个过程。

2.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的定义。 3.耐受力的评估。

4.特殊准备:营养不良、高血压、心脏病、呼吸功能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的评价标准及处理措施。

5.掌握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拆线时间。

6.手术前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针对患者现有的症状或不适进行辨证论治;努力增强患者体质、以提高其对手术耐受力为目的。

7.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原则:首先是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支持疗法,及时通过补液或进食提供营养。熟悉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

8.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术后出血、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处理原则及常用方法。 9.了解手术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扶正祛邪,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促使病人尽快康复。 外科休克

属危急重证,根据病期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厥证”,“脱证”,“血证”,“昏迷”等病证范畴。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大补元气、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措施。 目的要求

【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

【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时微循环及体液代谢的改变,休克时组织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休克的程度。 【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 教学内容

休克的病因及其分类。各类休克在病理生理改变上的共同点。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存物的使用,改善心功能和微循环、皮责类固醇及其他药物的应用)。休克病人动态观察(包括一般与特殊监测)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休克的预防重点。 重症监测治疗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重症病人的评估与监测 第二节 重症患者的治疗 第三节 几种常见外科重症

一、急性肺水肿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

在围手术期,对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监测、评估及治疗可大大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几种常见外科重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熟悉】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方法。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病机,掌握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心肺复苏后的中西医结合处理原则。初期心肺复苏及高级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及处理原则。

【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预后评估。 教学内容

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与系统监测,重症患者的一般治疗手段。急性肺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监测与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防。

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早起诊断。心肺脑复苏包括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心脏复苏后处理和脑复苏等几个环节。初级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等;高级心肺复苏包括供氧、补充血容量,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电除颤等措施综合交错进行;心脏复苏后处理和脑复苏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重点是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防止重要器官特别是神经中枢发生损害和并发症,最终达到脑复苏和患者康复的目的。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外科感染的定义、特点、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外科感染的发展史、现状和对策。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定义、特点、分类。外科感染与内科感染的区别。

2.病因病理: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重要的致病菌。中医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消、托、补,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见。外治分阴证、阳证按不同时期治疗。西药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局部、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强调手切开引流是外科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段。

第二节 皮肤和皮下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疖 目的要求

【掌握】有头疖、无头疖、疖病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疖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疖的古代文献及中医临床研究。了解蝼蛄疖的预防。 教学内容

1.疖的定义、特点。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分别与皮下脓肿、痈、粉瘤感染、囊肿型粉刺,沥青皮炎相鉴别。

4.治疗原则及中西医结合思路。(1)外治初起小者用千捶膏,大者用金黄散调敷;脓成切排,掺九一丹盖太乙膏,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脓尽改用生肌散,可用垫棉法。若有死骨,松动时用镊子钳出。或外涂鱼石脂软膏。(2)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暑热浸淫、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脾胃虚弱)等证型。(3)西药治疗。

二、痈 目的要求

【掌握】痈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痈的定义、了解痈的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痈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熟悉老人及消渴患者痈容易引起内陷症的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痈的思路。 教学内容

1.痈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西药治疗、切开引流。中西医结合思路。

第三节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目的要求

【掌握】痈如颈痈、腋痈、胯腹痈,红丝疔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熟悉】痈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 教学内容

1.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定义、特点。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颈痈、腋痈、胯腹痈、红丝疔)、西药治疗、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思路。

第四节 丹毒

目的要求

【掌握】丹毒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熟悉】丹毒的定义、特点,了解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丹毒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丹毒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丹毒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应用抗生素、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5.预防。

第五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手部化脓性感染的定义,了解不同部位感染的名称及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手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 【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特点。 教学内容

1.定义,不同部位感染的名称及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外治、辨证论治、西药治疗及切开引流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第六节 急性蜂窝织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急性蜂窝织炎的定义、特点,了解属中医“发”的范畴及不同部位的中医命名,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急性蜂窝织炎的病因病理、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急性蜂窝织炎的预防。 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属中医“发”的范畴及不同部位的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分类、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抗感染、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5.预防。

第七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全身性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走黄和内陷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及常见致病菌、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脓毒症的分类、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相当于中医“走黄”和“内陷”。 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走黄”和“内陷”。 2.病因病理:常见致病菌的致病机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脓毒症的分类。

4.治疗:原发感染灶的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第八节 特异性感染

一、气性坏疽 目的要求

【掌握】气性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气性坏疽的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烂疔”。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相当于中医“烂疔”。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急救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二、破伤风 目的要求

【掌握】破伤风的典型发作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 【熟悉】破伤风的定义、特点,了解破伤风的发病概况及中医命名。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破伤风的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破伤风的定义、特点,发病概况及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典型发作特征,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伤口处理、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抗生素、辨证论治、防治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烧伤 目的要求

【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的估计。中小面积烧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烧伤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则。

【熟悉】热烧伤的病理变化。各类型烧伤的现场急救。大面积烧伤的抗休克、早期简单清创的方法及创面的处理方法。 【了解】烧伤严重性分度。 教学内容

烧伤病因、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烧伤面积的计算(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和深度的估汁(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性分度(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分四度)、烧伤的现场急救(包括火、热液、电、酸、碱、磷等烧伤),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处理、烧伤创面的治疗原则和早期保痂方法、烧伤感染的防治、烧伤并发症的防治、电烧伤和强酸、强碱、磷等化学性烧伤的特点和急救方法、烧伤预防。 冷伤 目的要求

【掌握】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分度法、急救和复温的处理原则。 【熟悉】冷伤的定义,了解冷伤的分类。 【了解】冷伤的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定义、分类、病因病理。 2.非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特点。

3.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1)局部冷伤:反应前期,反应期,反应后期,四分度法;(2)全身性冷伤。

4.治疗:(1)急救和复温;(2)辨证论治;(3)局部冻伤的治疗;(4)预防。 毒蛇咬伤 目的要求

【掌握】蛇咬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治疗。 【熟悉】毒蛇咬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毒蛇咬伤的分类及毒蛇种类。 教学内容

1.毒蛇咬伤的分类及毒蛇种类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急救处理、西药治疗、辨证论治、其他治疗。 腹部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及手术治疗原则。

【熟悉】实质性脏器和空腔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及辅助诊断方法。肝、脾和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早期诊断步骤和方法,腹腔穿刺术,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肝、脾破裂及空腔脏器损伤的处理方法,胰腺损伤及胃、十二指肠、结肠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方法。 泌尿、男生殖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了解】泌尿各部位损伤的类型、病因及有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相关辨证论治。肾损伤非手术疗法的具体措施,掌握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输尿管损伤的治疗原则。各类型膀胱损伤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后期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的处理、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 肾癌 第二节 肾母细胞瘤 第三节 肾盂肿瘤 目的要求

【熟悉】常见的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常见的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的诊断,掌握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肾肿瘤的发病概况,掌握肾肿瘤的定义。 教学内容

1.肾癌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

2.肾母细胞瘤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

3.肾盂肿瘤的定义、发病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评价。 第四节 膀胱癌 目的要求

【掌握】膀胱肿瘤的定义,了解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膀胱肿瘤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 2.临床表现。

3.诊断(尿脱落细胞检查、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膀胱双合诊及泌尿系造影)及鉴别诊断。 4.治疗:各期肿瘤的治疗原则、膀胱肿瘤的预防。 第五节 阴茎癌 目的要求

【熟悉】阴茎癌的定义,了解阴茎癌的发病概况。阴茎癌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阴茎癌的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定义,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六节 睾丸肿瘤 目的要求

【熟悉】睾丸肿瘤的定义,了解睾丸肿瘤的发病概况。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睾丸肿瘤的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定义,概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七节 前列腺癌 目的要求

【掌握】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前列腺癌的定义,了解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tnm分期。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1)治疗原则;(2)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方法;(3)非手术疗法:内分泌治疗,辨证论治;(4)等待观察:适应证及注意事项;(5)其他疗法。 5.预后。 良性前列腺增生 目的要求

【掌握】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前列腺增生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了解】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及病理。 教学内容 1.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病史、症状、体征。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尿流动力学检查;(2)超声波;(3)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4)ct和mri检查。 5.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癌、膀胱颈硬化症; (2)常见并发症 6.治疗

(1)非手术疗法:辨证论治;西药治疗;

(2)手术治疗:适应症;常见手术方法;前列腺术后的中医病机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3)其他疗法 (4)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颈部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熟悉】颈部疾病的病因病理、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概要。 【了解】古代文献、中医临床研究。掌握不同疾病的中医命名。 教学内容

1.颈部疾病的范畴,古代文献记载,不同疾病的中医命名。 2.颈部疾病的病因病理、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概要。 3.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目的要求

【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辨证论治。 【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情况。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情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⑴非手术治疗:辨证论治和西药治疗;⑵ 手术治疗:适应证;(3)预防。

第三节 甲状腺腺瘤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指征。 教学内容

1.定义,发病情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第四节 甲状腺癌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癌的症状特点,早期诊断,熟悉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熟悉】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预后。 【了解】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 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特点、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病理分型及预后。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治疗:(1)手术治疗(2)内分泌治疗(3)其他治疗。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要求

【掌握】甲亢的诊断。非手术治疗、中西结合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处理。

【熟悉】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了解】甲亢的定义,分类,发病情况及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甲亢的定义,分类,发病情况。 2.病因病理。

3.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4.治疗。非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辨证论治;手术治疗: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原则与方法、术后辨证论治、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同位素131碘放射治疗。

第六节 甲状腺炎

目的要求

【了解】甲状腺炎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 教学内容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

第七节 颈部淋巴结结核

目的要求

【掌握】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颈部淋巴结核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 【了解】淋巴结结核的发病情况。 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1)抗结核治疗(2)辨证论治(3)外治法(4)手术治疗(5)其他治疗。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

【熟悉】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方法。

【掌握】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了解】急腹症的定义和特点,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 教学内容

1.定义、特点、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小肠急性梗阻、腹部钝性伤后急性腹痛、妇产科疾病致急性腹痛)。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要求

【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胃癌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病理,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证,了解手术方法,掌握术后并发症。 教学内容

1.复习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

3.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方法、手术适应证)。

4.胃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与方法,手术适应证。

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复习门静脉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2.定义,流行病学概况。 3.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 4.诊断。

5.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 腹外疝 目的要求

【掌握】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腹外疝的概念;了解中医“疝”的含义。腹股沟区的解剖。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包括无张力疝修补。

【了解】腹外疝中医一般证型及术后辨证施治。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的诊断要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腹外疝的概念(腹外疝的定义)、中医疝的含义以及分类、病因、病理解剖及临床类型。腹股沟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的解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鉴别要点。腹股沟疝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腹外疝中医一般证型及术后辨证施治。各种修补法的适应症,嵌顿和绞窄疝的处理原则。股疝、切口疝、白线疝、脐疝的诊断要点、股管解剖与病理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治疗。嵌顿性疝需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论治大法。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外科检查。

【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 教学内容

1.泌尿、男生殖系统的病因病理。 2.泌尿、男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

(1)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输精管、精索、尿道、阴茎、阴囊及其内容物的解剖。

(2)生理概要:泌尿系生理机能、男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 3.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膀胱刺激征 (2)尿失禁 (3)排尿困难 (4)尿潴留

(5)尿意不尽和尿滴沥 (6)血尿 (7)脓尿 (8)乳糜尿 (9)晶体尿 (10)少尿或无尿 (11)疼痛 (12)肿块

3.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外科检查 (1)器械检查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检查 (3)尿流动力学

4.辨证论治:(1)清热利湿法;(2)补肾法;(3)活血化瘀法;(4)健脾渗湿法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第一节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 【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 【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原发病灶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肾结核(泌尿系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抗结核治疗,辨证论治,手术治疗。

2.附睾结核(男生殖系结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抗结核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

第二节 附睾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附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病因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慢性附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附睾炎的发病概况和中医命名。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教学内容

1.附睾炎的发病概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

第三节 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要求

【掌握】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辨证论治。 【熟悉】前列腺炎的相关检查方法。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理。慢性前列腺炎的西药治疗及预防调摄。 教学内容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摄。

尿石症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辨证论治。

【了解】尿石的理化性质、病因、病理生理、预防。治疗原则、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的适应证以及具体措施。体外震波碎石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肾和输尿管结石 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理:尿石的理化性质、病因、病理生理等。

3.临床表现:(1)症状;(2)体征;(3)常见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1)非手术疗法:①辨证论治;②总攻疗法;③西药治疗;④体外震波碎石:适应证、注意事项 (禁忌症)⑤针灸治疗

(2)手术治疗:①非开放手术:输尿管肾镜取石或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后腹腔镜肾孟或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肾切除术的适应证。②开放手术:适应证。③术后处理原则与方法。

(3)其他疗法:适当增加饮水,调节饮食。

二、膀胱结石 1.概述

2.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 ,b型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1)辨证论治。

(2)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3)体外震波碎石。

三、尿道结石 1.概述。

2.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3.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 尿路梗阻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尿路梗阻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了解】尿路梗阻的病因病理,上尿路梗阻与下尿路梗阻的区别。 教学内容

1.尿路梗阻的定义,上尿路梗阻与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与区别。 2.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诊治尿路梗阻的注意事项与辨证论治原则。 男子性功能障碍 目的要求

【了解】增进青年人对青春期卫生知识的了解。男子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其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男子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病因病理、临床分类法、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男性不育症 目的要求

【掌握】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熟悉】男性不育症的生殖系统体检、精液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男性不育症的含义与病因病理。男性不育症的西药治疗、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以及预防调摄。 教学内容

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摄。 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熟悉】周围血管病的范畴、基本病因病机与治则。 教学内容

周围血管病的范畴、古代文献记载、基本病因病机与治则。 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鉴别诊断、检查、治疗方法。 【熟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下肢静脉系统的组成和血流动力学,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情况,中医病名。 教学内容

1.复习下肢静脉系统的局部解剖、血流动力学。发病情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中医命名。 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西药治疗,早起手术,辨证论治,外治法。 第四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目的要求

【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分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定义、特点、临床表现。 【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情况,中医命名,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定义,特点,中医病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分期分级、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及适应证,其他疗法,护理。

第五节 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要求

【掌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定义、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分期分级。 【了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况。 教学内容

1.发病情况,定义,特点,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分期分级,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 第六节 糖尿病足 目的要求

【掌握】糖尿病足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糖尿病足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糖尿病足的概况。糖尿病足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内容

1.概况,定义,中医命名。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外治法,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及适应证,康复护理。

第七节 血管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血管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血管损伤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了解】血管损伤的范畴。 教学内容 1.范畴,定义。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急救措施,伤口止血,抗休克,手术治疗,中药与针灸治疗。 第八节 急性动脉栓塞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动脉栓赛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熟悉】急性动脉栓赛的定义、病因病理、典型体征、治疗方法。 【了解】急性动脉栓赛的发病概况。 教学内容

1.发病概况,定义。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典型体征,诊断,鉴别诊断。

4.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外治法,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第12篇:中西医结合治骨伤

受苦小还收费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有的民资将眼光放在了养老领域、也有的放在康复领域。嘉兴富江骨伤医院把关注点放在了骨伤专科领域。作为嘉兴南湖区重点引进的民生工程项目,这也是嘉兴市本级首家骨伤专科医院。

市本级开出首家骨伤专科医院

提起骨伤专科,不得不提的是富阳张氏骨伤专科。

富阳张氏骨伤专科诞生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中医骨伤科四大流派之一。张氏骨伤疗法以“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骨筋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骨折而著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内固定加上内服张氏祖传秘方中药综合疗法,在治伤接骨方面别具一格,是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颇有特色。

嘉兴富江骨伤医院正是以富阳张氏骨科第四代直系传人,原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副院长张培福主任医师等人创办,经嘉兴市卫生局批准,以中医骨伤、微创手术、中医康复为主要特色的骨伤专科医院。

事实上,在开出嘉兴富江骨伤医院之前,这里的专家已经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嘉兴市第三医院)的“富阳骨伤科”为禾城市民服务了8年多了。据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荣军医院,一名专家每天要接待70至80号骨科病人,但即使是这样,仅仅一个科室还是无法满足骨科病人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是看到了骨伤科的前景,我们成立了这家医院,它也成为了南湖区重点引进的民生工程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

门诊看骨科疾病,90%以上都可以保守治疗

“很多人都有感受,到医院骨科看病,除非是相当轻微的病情,否则,医生在治疗方法上肯定首选手术。”嘉兴富江骨伤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我敢断言,80%以上都是需要手术的!甚至,我可以说,现在40岁以下的骨科医生,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保守治疗了!如果不通过手术,他们不敢,也已经没有把握把病情治好!” 那么,中医骨伤科难道不需要手术治疗?据富江骨伤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医骨伤,尤其是富阳骨伤,特色就在于通过保守治疗就能把问题解决,而且受苦小、收费少。

“大家不知道,骨头上是附着骨膜的,如果手术,肯定要剥离骨膜,手术中,往往需要用到钢板,手术之后取钢板又起码要一年,而且,这整个过程,费用基本在

2、3万元左右。” 有关负责人介绍,“但是以张氏骨伤为基础的富阳骨伤是怎么来处置的呢?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很多时候只要几百块钱、顶多几个月,骨伤就完全治愈!”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富阳骨伤专科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巩固提高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我们也能对复杂的四肢骨干骨折及关节内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能熟练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的置换等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医院的16排CT在南湖区是独家的,我们的层流手术室投资500多万元„„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说,来我们这里看病,门诊的,90%以上都可以保守治疗;住院的,60%以上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

第13篇:中西医结合会议简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家

——记云南省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项护理技能的临床应用日新月异, 云南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更好地加强和促进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8月21日下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六楼会议室召开云南省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和玉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以及云南省各大医院护士长。

会议开始由委员会主任王家兰宣读有关文件并讲话,她首先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全省中西结合护理骨干团结起来,抓住近几年护理飞速发展的契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专长,献技献策,为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做出贡献。各参会委员也进行了自我介绍,增进各委员之间对彼此的了解。接着,委员会主任为大家讲解委员职责以及主任副主任委员职责,并请各位监督、提出意见。会上还详细讲解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本年度工作计划,各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也简要介绍了本院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情况,并热切希望各委员能积极参与。会议最后,委员会王主任对本年度委员会工作做出安排,一方面是要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促进各成员医院中西医结合护理方面科研素养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用各种方式激发各成员单位参与学术活动积极性。

会后向各位委员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但各位委员久久不愿离场,纷纷留在会议现场进行交流,提出很多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方面

的困惑及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例如西医院中医科护士基本为西医、各项检查是按西医标准进行检查等。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有关各委员提出的问题将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和大家一同努力,使其逐一完善、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立大会是护理学会十九个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到会人员最齐,会议气氛最好的。尤其是玉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黄婷主任,已临近退休之年,且路途遥远,各位委员劝其请假,在电话中通知重要事项即可,但她依然坚持从玉溪赶来参加此次会议,黄主任的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值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也值得所有人学习。

本次云南省护理学会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的提高,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拉进了云南省各中医医院以及西医医院中医科室之间的距离、架起沟通的桥梁,用各位委员的话说就是“终于找到家了”!

第14篇: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以上是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认识。

第15篇:神经元中西医结合激活体系

神经元中西医结合激活体系

“神经元中西医结合激活体系”成都军区空军机关医院精神心理疾病的标准化诊疗技术。该诊疗体系包括“脑神经递质检测系统、静神安眠绿色疗法、提神解郁介入三步疗法、脑神经靶向激活平衡疗法、神经阻滞祛晕止痛通络安神疗法、心理干预特殊辅导疗法”等六大诊疗方法。

神经元中西医结合激活体系六大疗法名字及适应症:

1、脑神经递质检测系统——med检查适合各种精神疾病检测

2、静神安眠绿色疗法——失眠、睡眠障碍;

3、提神解郁介入三步疗法——抑郁症

4、脑神经靶向激活平衡疗法——精神分裂、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精神病、强迫症、精神障碍、恐惧症

5、神经阻滞祛晕止痛疗法——头晕头痛

6、心理干预疏导疗法——心理辅导

“神经元中西医结合激活体系”优势如下:

1、检查准确,无漏诊误诊

2、一人一方,特色治疗

3、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4、见效快速,不复发

第16篇:中西医结合专业实习总结

实习总 结

10升段中医5班李孟孟

通五个月的认真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及其他卫生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常规培训,多次参加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医疗服务是全方位,全过程地让病人满意,因此对医务工作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但要有熟练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全新的安全防护意识,必须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师职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诊疗工作规范化,辅助检查合理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诊疗有依据,临症处理科学化,诊疗工作记录规范化。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热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上级医师的查房会诊,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的提问,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正确书写处方、医嘱、病历等医疗文件,按时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协助护士做好病人出入院的健康宣传教育,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够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够熟练对内、外、儿及重危急症病人进行常规应急处理,对各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能够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及时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的信赖与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临床实践学习,对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症施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五个月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维护医生的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而努力,坚定了终生献身医疗事业。!

第17篇:中西医结合专业 职业规划 演说稿

职业规划

演说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我是1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的陈立铭。

今天,由我来和各位谈谈我们小组的职业规划报告。

作为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有着很特殊的地位:既不是纯西医,也不是纯中医,而且是五年制临床专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规划道路也有可能有那么点不太一样。

首先,幸运的是,经过我们小组内的讨论,没有一个同学现在打算转业,大家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医学的道路。这也为我节约了些许演讲时间,所以我就把转业的道路去掉了,各位组员以后还请不要后悔。【鞠躬

【PPT上在医学和转业

上讲转业消失处理】

为了做好我们的职业规划,我们小组对以下几位我们熟悉且尊敬的老师进行了访谈。 【显示

老师名字和转业】

在访谈的过程中,原先对于我们而言模糊的未来开始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既然我们的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中西医结合”,其实组内同学不同的职业规划选择,很大程度上就和他们如何理解“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有关。

【例子1】 XX同学赞同

问:

2、从事主中医以西医为辅还是主西医以中医为辅比较有较大竞争性? 答:“与个人爱好的职业选择有关。各有所重,就目前来说,中西结合是趋势。在医院病房里用得比较多的是西医,所以先要学好西医。但是不能将中医部分放掉,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医的临床经验积累,否则以后开方子都有问题。

在他眼里,目前的大医院仍然是以西医为主,而衡量一个医生的水准也是通过西医的考量,因此他打算毕业后考取西医的硕士或者西医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期待通过专业的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西为主中为辅的临床医生。

【例子2】

而小组中的XX同学赞同

1.我们觉得中西结合的现状不佳,老师你对其前景怎么看?

中西结合还是一个新兴学科,一开始我们国家比较贫穷,研究经费少,我们对于中医的研究只停留在浅层。大概十年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富裕,研究经费的增加,我们开始研究中药和方剂里面的具体有效成分,当时大家都信誓旦旦,要把中医用西医的理论完全解释出来,让中医走向世界,结果发现无论是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还是把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合在一起,都不能发挥药效,只有当其经过传统方法制成方剂时才有作用。

现在中西医结合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研究,我也是越研究发现问题越来越多,里面的机制太复杂,不是这么点时间可以搞清楚的。反正大家不能说中医是无效的,也不能说中医没效,中西结合一定是有研究价值的。

而选择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的道路„„„„ 【例子3】临床教学结合 张黎生 【例子4】基层医生

张黎生

【例子X】中为主西为辅 坚持中西医结合„„„„

最后,这是我们小组所有成员的大致的职业规划表(给一个列表),通过和专业老师的交谈,我们看清了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的未来,结合对我们自身和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职业规划答卷。

相信各位都会在自己铺设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在此祝福。

那么最后,谢谢接受采访的老师,谢谢我们的组员和组长,谢谢在场的老师同学,我们组的报告完毕。【鞠躬】

职业规划

演说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我是1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的陈立铭。

今天,由我来和各位谈谈我们小组的职业规划报告。

作为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对我们的专业常常抱有很复杂的感情,因为它是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专业:

1,非西非中(主要是政策上)

2,兼有中西(主要是学习科目上)

3,全面而不深入

4,“如何结合”没有答案

(根据时间会几条做一下解释)

为此我们特别访问了几位有专业特色的老师,分别是„„ 【老师姓名

科目】

关于中西医结合,老师们分别给出了这些答案:

1,金国琴:中西结合还是一个新兴学科,现在中西医结合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研究,我也是越研究发现问题越来越多,里面的机制太复杂,不是这么点时间可以搞清楚的。反正大家不能说中医是无效的,也不能说中医没效,中西结合一定是有研究价值的。【划重点

2,王丽慧:就目前来说,中西结合是趋势。在医院病房里用得比较多的是西医,所以先要学好西医。但是不能将中医部分放掉,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医的临床经验积累,否则以后开方子都有问题。

3,张黎生:对于纯中医现代年轻人不太接受,当纯中医的话在医院就开中药效率也太低了吧,许多人爱看西医方面的,但是纯西医的有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我觉得中西医专业还是挺不错的。

而经过这些访谈之后,同学们也对中西医结合具有了更深的思考,是偏西?偏中?临床?研究?还是专业?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表,上面记录着各个组员根据中西医发展,爱好,能力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对自己未来做出的规划

陈立铭:考研 中西医临床 考虑教学发展 何正阳:考研 中西医偏西医 三甲医院临床 夏清夫:考研(中医信息)【你看下群】 创业 笑哥:健身教练 吴锦泽:经商 „„„„

可以看到,我们大部分的组员选择了和医疗有关的专业。有些同学认同金老师有关研究的思路,选择了中医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研究道路;也有的同学(比如我)相信中西医结合随着中医的发展会有特别的地位,选择中西医临床,而教学的路线也有利于讲古老的中医向现代的年轻人传播,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学习这门古老而新生中的学科。

(何正阳联系王丽惠,懒得写了,有时间说没时间不说)

当然,也有的同学在李久辉老师从口腔医学转伦理学的转业之路中受到启发,选择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了更多不同的职业道路。

当然,现在的职业规划,只是我们为我们充满迷雾的未来开辟的一条思想之路。而真正的未来还充满了很多未知数。不管怎样,我希望我和我的同学们能在自己喜爱的,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再次祝福。最后,谢谢接受采访的老师,谢谢我们的组员和组长,谢谢在场的老师同学,我们组的报告完毕。【鞠躬】

第18篇: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

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

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与预防保健科;

(二) 至少设有中药房、西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1名药剂士,1名中药剂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人员;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自动)洗胃机 X光机 给氧装置 呼吸球囊 呼吸机 电针仪 妇科检查台 高压灭菌设备 显微镜 离心机 紫外线杀菌灯器械柜 抢救车 蒸馏水装置 各类针具 中药煎药设备 电冰箱 人工洗片装置 药品柜 必备手术刀包 吸引器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 张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 条 枕芯 2 个 床头柜 1 个 暖水瓶 1 个 床垫 1.1条 床单 2 条 枕套 4 个 病员服 2 套 痰盂或痰杯 1 个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19篇: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职责

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正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理论,参与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二、每晨交班后,领导病区医师对新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疑难病人进行查房,讨论分析有关治疗方案,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西结合辨证施治,手术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组织抢救危重病人。

三、掌握本病区重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组织对危重病员、死亡病员、严重差错医疗事故的讨论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对医疗事故及本科发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师汇报。

四、组织病区业务学习,病案讨论,决定提请主任医师讨论的病例,并负责组织有关资料准备。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及出诊工作。(决定病人会诊、手术、出院、审签出(转)院病案)。

五、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上级医师在医疗及临床研究工作中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病历书写格式统一,内容完整,理法方药一致。亲自指导修改,并经常检查。甲类病历不少于90%,杜绝丙类病历。出院病历于当日内审签后送病案室。

六、认真抓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主管病房的主治医生应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搞好病房管理。

七、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并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及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八、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负责向科主任提供各项征询意见。

九、开展手术治疗的临床科室,主治医师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下级医师把握手术指征,积极开展非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临床研究。

十、努力完成科主任和主任医师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20篇: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

2012年蒙医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

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结合我院创建二级甲等蒙医医院要求,特拟定以下计划:

一、完善蒙医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蒙医护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负责全院蒙医护理工作的实施、检查、评价与反馈,并体现蒙医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电子系统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对在岗人员实行动态人力资源调配,掌握在职人员全面信息,对各种考核结果动态记录。

2、加强护理人员蒙医理论与技能培训。

3、加强对新聘任护理人员及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制定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工作。科室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4、开展蒙医特色护理,认真搞好蒙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创建特色蒙医医院。

三、加强蒙医护理质量控制

改进蒙医特色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分,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反馈,制定有效的持续改进措施。

四、大力开展“蒙医护理模式病房”,打造我院蒙西医结合蒙医护理品牌。

为我院创“二甲”的蒙医药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我院的蒙医护理特色和护理亮点。

五、制定科室特有药膳,有效地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2012年我院五疗科科已经制定了科室特有的蒙药药浴、蒙医药膳治疗中,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的同时,可以通过食疗更好的恢复健康,让患者更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暖,2012年计划科室能根据科室相关疾病与营养科协商制定相应药膳,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积极开展蒙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

各科室至少开展2个项目的蒙医护理技术,每月至少有二项蒙医护理技术各不能少于20人次。

护理部

2012年1月

《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doc》
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