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观募捐范文

2022-09-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孝道观

【引经据典】《论语》中的孝道观念

www.zhxww.net

2005-10-10 10:42:03

来源:镇海网讯

《论语》是儒家经典学说著作,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与弟子师生授业对话而成,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之一,非常值得一读。中国人向来讲究一个“孝”字,要求后生小辈孝敬父母兄长,“孝”就是孝顺,“敬”就是敬重。并且把一个人能否行孝作为评判其品德操守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人有人格要坚持“忠孝节义”,孝列第二;做事有因果报应要行善积德,“百善孝为先”孝排第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算“尽孝”?对此,《论语》里有明确论述。

一次孔子的弟子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违”,就是说不要违背礼节。弟子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照礼节埋葬他们,按照礼节祭祀他们。对后者,我们一直来做得比较好,一来中国人好讲排场讲面子,二来葬礼自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并且周边有许多不请自来的监督者,又牵涉到“庇荫”后事,所以一般不会太马虎。但“生,事之以礼”就不一定了,不养不问或养而不问的,大有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也有此类“不孝子”。

有一次子游和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又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现在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光是供父母吃喝,那跟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要带着敬重之心去孝顺父母。“色难”是说孝顺时要保持和颜悦色很难,《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就是说唯有对父母怀有“深爱”的孝子,才能够克服“色难”,做到和颜悦色地去孝敬父母。这些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处在统领地位,其孝道观念后来被发扬光大。我们浙江早在东汉汉安年间就出了一个“天下第一孝女”曹娥。曹娥为上虞皂湖曹家堡人,娥父曹盱为一巫者,汉安二年五月端午在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伍子胥)仪式中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被当时的汉桓帝封为孝女,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人把曹家堡改为曹娥镇,把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这样的孝,实在太过惨烈,而且我想如果曹娥的父亲有知,一定不会赞同她的做法,毕竟“儿女连心”,做父母的之所以值得子女孝顺、敬重,正是因为他们在养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全心全意的付出和无私无悔的奉献,他们只愿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换来子女的平安和幸福,又怎么能够要求子女为自己做这么大的牺牲!其实孝敬并不难,绝大多数时候用不着我们舍生忘死去孝敬,一个做人子女的,只要记得逢年过节不忘去慰问父母,平时“常回家看看”,与他们拉拉家常说说话,关心一下他们心里的想法,尽量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就算得上是一个“孝子”了!

孔子的弟子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思是说为人君主的,如果能够像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父母,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孩子,那他治理天下就跟掌心玩物那么容易了。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频又物质文明程度比较低,大概想不到“人口老龄化”这种景况,我们现在遇到了,国家领导人也看到了,并开始着手关注老年事业,“老人节”便是一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群,让天下的儿女都去孝敬老年父母。

说到这里,又记起了孔子的一句话,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高而心生忧虑。现在的年轻人,为儿女年年过生日,不知有几个是记得父母年龄和生日的?如果你是家有父母高堂的人,那么就赶紧行动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日蛋糕,也是一份孝心啊。

《论语》中的孝道观对当代人的启示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的《论语》,洋洋洒洒凡一万二千余言。内容涉及学习方法、人格修养、入仕做官、礼乐典仪等诸多方面,牵涉到社会生活的主要环节,无愧为渴求君子之道者的一本入门读物。这里笔者将专就书中有关“孝道”的片段论调简要谈一些看法。

孝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先后经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发展阶段。母系社会中,儿女知母不知父;在父系社会中,男子高高在上,女性则沦为生育工具,因而“孝”都根本无从谈起。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才有机会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建立起缜密严格的宗法社会,孝道自然也就摆到了每一位肩负家庭责任感的正常人面前。

《论语》中归属孝道范畴的有十多章,主要集中在第二篇《为政》。另外,第一篇《学而》、第三篇《八佾》和第四篇《里仁》也有些许相关言论。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了赡养父母之孝(其实质是敬仰、追忆祖先)、师生之孝(其实质是秉承先道,发生在孔子与颜回之间)两大部分,本文将着力讨论前一部分。

毋庸置疑,尽孝的首要条件便是赡养父母。同时,敬重父母、爱戴父母,更能体现子女孝顺的真切程度。《为政》第七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里,孔子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孝”的概念简单化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一点不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如果还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称谓了。

子夏意犹未尽,把“孝”的话题接着问下去,孔子又回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做儿女的要坚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承合父母之欢。那种仅仅给予父母物质条件上无限享受的举动,实质上离尽孝的高度还差很远。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准比起春秋战国时代自然是大大提高了,似乎表明做父母的晚年除了饱览物欲就无所事事了,其实不然。笔者多次在金坛人民广播电台听到过一个公德广告,说的是一个公司白领即将要出差,和母亲道别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这次去恐怕要半个月,您想要什么东西尽管说,我一定给您带回来”。母亲关了电视机,苦笑着说:“嗐,我哪要什么东西呢?”那个人还真挺死心眼,不断地追问。母亲最后哽咽着说:“那,能不能陪妈妈多说会儿话呀?”。多陪着父母聊聊天,倾听父母的成熟意见,也是贯彻“孝”的不错善行。

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产生疑问:孝敬父母,子女也要积极寻求发展,如何看待照顾父母和外出求学的两难境地呢?孔子肯定地回答:“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的时候不便于游学四方或者做官。换言之,如果确实要出门,必须讲明去处并且安顿好父母,即所谓“游必有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人口流动极为频繁。城镇里的孩子抛弃了安土重迁、坐享其成的念头,涌向大城市并千方百计扎下根,为栽培后半生的幸福早早做着准备;而在农村,也早就出现了大批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工。但是很多人身在他乡,事业有所发展之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开始不冷不热起来,这是不近人情的表现。在那个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上古时期,远游就意味着隔离,确无别途;而到了现代,随着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上的距离被大大地缩短了。平时抽个空给家里写封信、打电话、发信息、邮寄贺卡或者生活文娱用品;长假期间带着孩子回家,帮着父母分担一下家务、炒几个拿手菜,一家人融融泄泄,共享天伦之乐,同样不失为一种孝的举动。

在诠释了最基本的问题之后,孔子还简明扼要辨析了“孝道”与礼制和政治之间的联系。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的标准,子曰:无违。”或许孔子对自己说出的这两个字很得意,后来坐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对驾车的弟子樊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揭示了“无违”的具体指称,就是说,父母健在时,侍奉父母不要违背礼节;父母去世了,也应该按照礼节去安葬和祭奠他们。还有一处,“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第十八章)同样表现了孔子的“仁仪礼”思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婉转地加以规劝,但照样不可违背礼制,万万不可胡搅蛮缠。那么从为政的角度来看孝道原则呢?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去为官从政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把孝敬父母的品德运用到政治上面去,友爱天下之人,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行大孝”。孔子认为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全力施行德治,从而实现他心目中的政治理想。到了现代社会,行大孝被人为赋予了更多道义上的内容,诸如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谋取福利的内容,不难看出这其中较多符合“亚圣”孟子的观点,而孔子则是该思想最早的理论启蒙者。

古人眼中的孝有大小之分,小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听取父母的心声;大孝指的是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无贰心。孔子总结性地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老人家去世之后,子女不改变父母生前奉行的准则,继承他们的事业或者完成其遗愿,这样,一个生命轮回的框架就建构而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善行、经验智慧大多赖此保留至今天。

孔子孝道观中的很多内容对他的门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得意弟子曾参著述的《孝经》中的许多论点就保留有孔子学说的痕迹。但是,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加强,统治者出于维护阶级利益的需要,片面宣扬和提倡“忠孝节义”的思想,到了汉代,出现了举孝廉的制度,“孝”开始成为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孝经》很多内容就已被深深烙上了封建社会的印记,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无疑当属糟粕,却整整影响华夏大地千年之久。行孝典范的登峰造极之作“二十四孝”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大肆鼓吹。真心孝敬父母又恪守其他伦理道德之人固然很多,但无可避免杂揉进了许多强为行孝而做出残忍之举的事例。设想一下,晋朝的郭巨为了供养老母要把幼子活埋,这在现代必然要受到杀婴的指控;同时期的吴猛为了代替父亲受蚊子叮咬而赤身睡觉,但若是碰上传播疟疾的蚊子,千里迢迢赶到南美寻找金鸡纳树是天方夜谭的事。最后,孔子原汁原味的孝义进一步被御用文人阐发为“忠孝两全”、“忠君爱国”,“忠”字被提到了前面,导致了很多类似岳飞这样的“愚忠”之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漫步中小学校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捧着语文课本,用清脆的童声摇头晃脑读着论语选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现在的新教材中编选的《论语精粹》比七年前笔者读初中的时候多了几则,但内容主要还是以学习方法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为西方社会里的老年人独身寡居嗟叹过,可是反观自己,并不做得多么优秀,仍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当然,西方的孝道观与东方的有很大差异,这一点我们不必去刻意计较,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承《论语》中可贵的孝道文化,春风化雨,以扭转眼下出现的生前对待双亲虚情假意、死后大办丧事以摆阔等不正之风。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很关键的一枚棋子;既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又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最近一两年,新闻媒体报道说北京、上海的很多中小学规定把“为父母洗一次脚”之类的活动作为孝道目标要求学生去完成,并在学校树立关于孝道的先进典型,订立新的“行孝”要求,努力营造“尽孝为荣”的校园氛围,这确实是值得欣喜的现象。想必孔夫子站在云端,鸟瞰人间出现的新气象,也会捋着雪白的胡须,露出久违赞许的笑容。

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在此形势下,再倡孝道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力行孝道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人是社会的主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是人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而孝是仁的根本和基础。人世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不忘本源,感恩报答是人生最基本的德行。孝是真诚无私的爱和至诚无伪的敬,把这对父母的爱和敬扩展开来就是博爱和广敬。“孝”是一切德行的前提,是良好修养的一种最佳体现,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生活如何变迁,儿女对父母行孝都不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然情感诉求。

其次,倡导孝道有利于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社会的纽带,只要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尽管和谐家庭只表现为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程度,但是它体现的仍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和谐的家庭指各个家庭成员各尽自己的道德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集中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上。孝是家庭内部双向流动的爱,做父母的对子女足够的关心爱护,子女对父母要养、要敬。孝道强调孝敬、孝顺,时代发展至今,虽然对于孝顺中的“顺”,人们认为顺的前提是不应盲目顺从,但孝的基本内涵没有改变。孝而有敬、诚心尽孝、孝而无怨、让父母省心养老,这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稳固。当前家庭和谐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老人赡养问题成为当代家庭矛盾的焦点。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仅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也是我国的国力和国情所决定的,在国家的保障制度健全之前,老人的养老重担只能由子女扛起。在新时代重新强调孝道,对于维护好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家庭亲密和谐、温馨幸福。

最后,倡导孝道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无论在任何社会,如果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关心、不赡养,都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尊重与爱护,既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美德,更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倡导孝道目的之一就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是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对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第2篇:十大道观

十大道观

(2014-03-29 09:39:08) 转载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十大道观作者:

十大道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春观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浙江金华观

浙江金华观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最早建于晋代。

唐初诗人陈子昂来此寻觅仙踪道迹,留下《春日登金华观》一诗。到宋代至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并有“天下名山”匾额一方悬挂其上,因而闻名。

广州五仙观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

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

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真武道观

真武道观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武乡会仙观

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

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第3篇:甘孜县寺庙道观

甘孜县寺庙道观

甘孜寺概况: 甘孜寺坐落在甘孜县城边的山坡上,建筑风格属藏、汉结合。寺庙系格鲁派,已经有三百三十九年历史,*时被毁,八零年前后重建。寺内僧众逾四百人。寺管会干部索南仁钦为我们介绍了寺庙的情况并带我们参观了各个经堂。大殿共分四层:一层为大经堂;二层为护法神殿;三层为强巴佛殿;四层供奉着由印度请来的觉卧仁泊切。

甘孜县是川藏北线的一个重镇,县城规模不小。第二天去了甘孜寺,在寺内护法神殿见到大量藏刀和旧式火枪。据说是当地藏族供奉给寺庙表示不再杀生的决心。在昌都的强巴林护法神殿也是如此。安多和卫藏地区的寺庙倒从未见过。甘孜寺寺主香根*现年五十七岁,为甘孜县政协副主席。香根世系始于一八四六年,承传至今为第三世。第一世系十一世*喇嘛的三位侯选灵童之一,后十一世*喇嘛经金瓶掣签认定,落选的其中一位灵童便是香根一世,名洛绒粗臣,法名罗桑克珠。香根*世系与甘孜孔萨土司家族关系非常密切。

嘎拖寺概况: 嘎拖寺 位于白玉河坡乡,建于南宋绍兴二年,是康区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最大的朝拜圣地。寺内有大铜塔、释迦牟尼像、经典刻版等价值很高的精美文物。是甘孜州重点开放寺庙。

安章寺 在县内麻邛乡后山腰建于清乾隆七年,寺内的金粉唐卡画、镀金铜像,以及镶嵌有翡翠、珍珠、玛瑙、珊瑚等的灵塔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令观赏者流连忘返。

滴水岩 位于建设乡扎盘村境内,颇具神姿仙态,举目仰望,绝壁凌云,一道瀑布从悬崖上挂下,宛如一条白龙抖动着浑身水珠,飞坠入潭。

萨玛王朝遗址 位于沙马乡境内扎马寺侧。遗址呈长方形基址周长220米。据史书记载,南宋景定四年,德格家族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青曾在此建亦思马儿干军民万户府,史称“萨玛王朝”。

阿尼巴加宫殿遗址 位于河坡乡格学村。遗址为一大型建筑物,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6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夯土为墙,墙身厚1.2米。屋顶盖瓦为青、红两色筒瓦,每块瓦长约40厘米,宽约18厘米,藏区少见此类瓦。经检测,确定为900年前之物。

甘孜东谷寺(东固寺)概况

东谷寺,属格鲁教(黄教)寺庙,位于甘孜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达乡达曲河东岸与奶龙河西岸的交汇点上,寺庙依山坐北朝南,有洛东公路连通。

东谷寺为该寺第一世*达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来,历代僧人在寺庙里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该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画等堪称藏区一绝。

现将个别重要文物简介于后:

唐卡

《 如意宝藤》(该

1 画是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记,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尤为珍贵。这套《如意宝藤》唐卡画是在十七世纪, 东谷寺第六世*降巴更登嘉措命画师郎卡杰绘制而成。画用纯天然颜料及金粉、银粉绘制。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花卉、鸟兽和谐、线条流畅、章法严谨、色泽艳丽、栩栩如生。这套保存至今的《如意宝藤》唐卡画,共三十一幅(现只有29幅,另外两幅*期间失踪),至今尤如新着色的一般。据藏画人员介绍,该画在作色、笔画等风格方面是模仿汉地的技法,风景、建筑物以及佛身上的装饰品画得非常逼真,这种画法至今仍然在甘孜县部分地方流行。

明--驱邪镇魔金钹

寺内现保存有明太祖朱元璋像(卷轴画,有人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人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又有人说是清乾隆皇帝,众说不一,有待考究);大钹上刻有“大明宣德制”、“明朝宣德五年制”字样,据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如有幸聆听大钹清响,可驱邪消晦。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元--象牙朝板

朝板,为古时大臣上朝时必持之物。据传此象牙朝板为元太宗皇帝所赐,凭此朝板可朝觐天子。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金银粉大金刚经书

此经书为纯金、银研磨成粉后,加入适量的藏语称为“洗”的粘合剂后绘制而成,距今八百多年,仍色泽艳丽,堪称一绝。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明--吉祥圆满熏香炉

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青烟一袅,神清气爽、驱邪消晦。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格萨尔说唱本

岭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甘孜亦有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美丽传说。流传至今,便形成了特定的说唱形式,现存至今的格萨尔说唱本为木刻印刷形式,在民间还有多位说唱老艺人。

盔甲、弓箭、马鞍、战刀

流传广泛的一首弦子词里称:“甘孜城啊甘孜城,甘孜城座落在霍尔遗址上”,即昔日霍尔国的遗址之上,甘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重地,盔甲、战刀等传说为当年征战之用品。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据统计,目前,东谷寺共收藏有大小金佛500多尊,唐卡画200多幅,其中,珍稀唐卡画50多幅。收藏古典经书700余套,其中,用金粉、银粉书写的100余套,价值连城。

锡钦寺概况: 噶陀传乘是藏传佛教宁玛巴(红教)中最古老的一脉,它的起源地是位于中国西康境内圣地之王——噶陀寺;由伟大的大成就者旦巴德协祖师所创建。自西元一一五九年至二OO二年,有八百四十年悠久的历史。

噶陀寺法脉寺院极多,其中有札拉寺、锡钦寺、喇冲寺、达泽寺、佐久德钦林寺、涅陇之宗堆寺、喜瓦寺、素喇朋寺。其中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祖师邬金伦珠,是噶陀吉美信炯汞波、局美澈旺秋祝、衮桑耶敦旺波等上师的弟子。

如大伏藏师敦都多杰授记般:《„锡钦喀玛札渣内,沽西上师觉根处。‟„祈请赐予大寺时,密咒教法广宏扬。‟具欢喜语而献具壳田之上建寺院,持果教法之善缘起。》

邬金伦珠祖师在修“八大黑鲁噶”(八大胜乐忿怒金刚)之法时,于

2 七日间见七百二十五位天尊;而获殊胜成就之后,能如鸟腾空,四大变化自在,因此遐尔闻名,片一切方所知。于无量眷属弟子广说无量显密教传严传之圆满灌顶、口传、讲解、教授等,其弟子有伏藏主谅氏之胤祠持咒法王苏南等;大成就者唐通杰博化身之持明蒋巴多杰、秘密主金刚手之化身袞桑益兴多杰、大译师毗卢遮那化身之竹旺克主滇贞、大圆满巴珠仁波切之弟子谢祝滇贝尼玛、东察堪钦仁增南杰等等,至今仍承续法座。

毗卢遮那化身传乘第三十六世,名为贝玛坚参,1933年出生于藏东德格噶陀附近,父敦珠,母撤旺措生有二子,长了为噶陀莫札仁波切,幼子为毗卢遮地化身贝玛坚参。八岁蒙蒋扬钦泽切吉洛觉及怙主革泽局美滇巴南杰等大师认证为毗卢遮那化身,并授灌顶后升座为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寺主。

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是噶陀传乘500家分寺中其中最大的一支法脉;其下分寺有15座:色达的喇聪寺、达泽寺(扎嘉*)、年龙寺(年龙佛父)、新锡钦邦泽寺、南多寺、青海的多陀供玛寺、多陀噶玛寺、阿若寺、门堂寺(多杰丹*)、甘肃的莫冉寺、萧琼寺、阿坝洲的扎果寺、甘孜的幕钦寺、尼泊尔锡饮毗卢林寺、竹贡巴寺。

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寺庙在一处人迹罕至,安静优美的“八大黑鲁嘎”山下。前面一座四臂观音山,长流不息的泉水自山顶从寺庙前流过,右边一座文殊山,也有一条泉水自山而下,两处泉水汇流在寺庙的菩提塔前:“八大黑鲁嘎”山上有一处莲师金刚闭关房。寺庙因地处高山峻岭,至今仍保留悠久的藏传佛教特色,因专修“大圆满心髓”、“观音见解脱灌顶”(锡钦寺独有的殊胜传乘)、“八大黑鲁嘎”(八大胜乐忿怒金刚)、和“普巴金刚”而遐尔闻名。寺庙每年都举行上述本尊的闭关大法会,因此锡钦寺成为佛菩萨、本尊、空行、及护法神特别暮顾的修行胜地。在寺庙有缘人可以听到风声、泉水声发出“八大黑鲁嘎”(八大胜乐忿怒金刚)心咒,令人赞不绝口。

锡钦寺虽然是一处圣地,但在*时期也难保幸免,并遭到严重的毁坏,寺庙只剩下残缺的废墟和粱柱。锡钦寺重整恢复原貌,是毗卢遮那仁波切的心愿,他希望在*时被毁坏的寺庙能重建原貌,让末法时期的有缘众生,能在殊胜的噶陀严传密法广度因缘之下,正法永恒常住。让更多的弟子能如祖师大德一般,虹光示现、护持法脉,愿教派长住世间,传续噶陀教法不绝。

因此,恳切的祈请十方大德信众,发心重建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来圆满毗卢遮那法王菩提大愿。毗卢遮那法王现居尼泊尔,经常于不丹、印度、亚欧美澳等世界各国弘传噶陀教法。毗卢遮那法王授予第九世色日邬金索郎却周上师来主持、管理重建锡钦寺。希望大家共同来广植福田、累积资粮,让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早日完成重建,庄严这块佛门胜地,传续噶陀教法之弘扬。

甘孜县孜苏寺概况: 风光怡人的“红军

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甘孜县孜苏寺,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

3 1936年6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六军团在甘孜县拖坝区普玉隆孜苏寺门前坝子举行了长征史上有名的甘孜会师。参加过会师的老红军回忆说:“在会师大会上,朱总司令讲了话,他说: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师,但这时不是目的,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这次会师为红军北上抗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红军在此举行了会师大会,可以借此推出以孜苏寺红军会师之地为代表的甘孜红色旅游特色品牌,力求在全省和全州红色旅游线路上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离县城10公里,距十八军军大八分校抢修机场的“延安式”的窑洞只有几公里路,这里还有浓郁的高原藏族的民居和民俗,与县城和各个景点都有公路相通;这里与藏文化发祥地和英雄格萨尔出生地——德格县有两百公里左右的路程,这种良好的区位优势很有利于两地打造区域联合品牌。

汉人寺(德贡波)概况: 德贡波,俗称汉人寺,始建于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是目前县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建筑。德贡波位于康巴哲霍地区,现属甘孜镇德巴村。古代把这一带叫哲雪曼扎罗布塘,它是通往内地与西藏各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德贡波处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内地与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德贡波在数百年间几经扩建,现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高三层,土木结构。“凸”字形的前廊、经堂、护法殿合为一个整体,大殿四周围绕着转经走廊, 右侧共设经轮396桶,信教徒们转护法殿时随手可以推转经轮。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大片坝子。

大殿结构十分巧妙,转经走廊、前廊、经堂为藏式平顶建筑,后面的护法殿为木质结构,顶部为汉式灰瓦坡顶,屋脊为藏式鎏金法器莲花、宝瓶、钟铎、法宝组成,宝幢、风铃、法铃等在日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四射;殿顶檐下全系汉式斗拱承托,飞檐色彩绚丽,屋檐四角呈鳌头造型,形态逼真、做工精巧、结构严谨,融合了藏汉建风格。它是藏汉两族工匠聪明才智的合璧之作,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德贡波共分三层楼结构,底楼包括前廊、经堂、护法殿等,大殿内规模宏大,由102根方柱支撑,其中经堂63间54柱。入经堂顺数左右的第4根和3根方柱上分别书有“天下太平”四个汉字,系清乾隆年间护法殿扩建竣工后,乾隆皇帝亲笔敕赐的字样。这四根长柱托起天窗,使室内光线明亮。

寺内存有大量的塑像、唐卡(画卷)画、画幔、画幛、铠甲、武器、衣饰、华盖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推荐第4篇: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 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源于中国 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 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 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武汉长春观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苏州玄妙观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浙江金华观浙江金华观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最早建于晋代。

唐初诗人陈子昂来此寻觅仙踪道迹,留下《春日登金华观》一诗。到宋代至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并有“天下名山”匾额一方悬挂其上,因而闻名。 广州五仙观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开封延庆观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真武道观真武道观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武乡会仙观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 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 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 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由 建站指南网 http://xingst.cn 提供技术支持

推荐第5篇:浅析中国佛教孝道观

浅析中国佛教孝道观

一、佛教、中国佛教简介

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印度处在一个诸国纷争,战乱不断的时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人生的种种苦恼,立志要找到一条能够解脱苦恼的道路,于是便决定出家修行。他在印度各地寻访名师,经过多年的苦行,还经历了禅定、冥想等各个阶段,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为一个觉悟者。为了使众生也能像自己那样解脱生命流转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痛苦和烦恼,达到觉悟境界,于是佛陀把他所觉悟的道理传授给众生,由此产生了佛教。

公历纪元前后,也就是两汉之际,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一是经北印度和西域诸古国而沿丝绸之路往东传入中国的汉传佛教。二是藏传佛教(藏语系),藏传佛教一方面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另一方面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的佛教。三是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也就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们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和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教义上有很大的不同。

二、中国佛教孝道观产生的原因

佛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外来宗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文化,它的教义思想、仪轨制度、戒律规范等,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传统礼教有差别,甚至许多方面是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矛盾的。佛教要在中国生存和发展 ,必然要与中国文化有一个磨合过程。如何调和、融合佛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间的差别和矛盾,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磨合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来自异域的佛教教义和思想才能脱胎换骨,由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经过演变和发展,最后吸收和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形成一种适应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能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所接受的宗教文化,并使它的教义思想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是以伦理观为基础,而孝道又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核心,因此佛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孝道观是核心和契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下,佛教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 ,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孝道观,中国佛教的孝道观成了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融合的契合点。

三、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与佛教中孝的思想

中国的“孝”作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孝”的基本内容是赡养父母。父母在世当善

养,父母过世当定期祭祀,配之以享。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还远远不是孝的全部,还要以恭敬地心情和态度来奉养父母,“尊亲”“敬亲”。除此之外,,所谓“孝”,还必须以一切行为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为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按照孝的伦理原则,在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父母应当行孝,父母对子女应当以慈;兄长对幼弟应当以爱,弟弟对兄长应当事敬,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周代以来确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的宗法等级制社会中,“国”是“家”的延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关系延伸到社会中就变成了君臣关系,以孝悌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仁学思想 ,推广于社会,就体现为了忠君爱国精神。“忠”和“ 孝”就理所当然的被结合在一起。

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也是讲孝道的。佛教的经典中有论述孝道观的,佛教的教义中有发扬孝道思想的,佛教的创立者佛陀是实践了孝道的。 佛教的孝道思想是与佛教的报恩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报恩思想是佛教教义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强调“报恩”,认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人的一生得益于外界的各种恩赐,对于这样的恩,应该有所回报。佛教有“报四恩”之说。所谓的“四恩”就是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在佛教中,报恩思想还被落实到了日常行动中,佛陀释迦牟尼是实践报恩行孝最有说服力的典范。

佛教认为,真正要报父母养育之恩,就应该让父母接受佛法,懂得离苦得乐之道,这才是大孝,是出世间之孝。而侍养父母,及时供给父母衣食,或是恭恭敬敬的服从父母,即世人常说的“孝养”“孝敬”,这仅仅是世间之孝。佛教关于孝道思想的经典有很多,如:《佛说孝子经》《佛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

四、佛教与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之争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基本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历代都有儒家知识分子反对佛教,认为佛教的流传,将毁坏中国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唐代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说:“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佛教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差别,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具体表现在:

1、关于身体发肤之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人的身体是由父母给的,因此人身上的一切,包括头发皮肤等,都是来源于父母,是父母的恩赐,因此要好好保护,不能随便毁坏,不然就是对父母不敬,就是违背了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佛教教义与此却正好相反。佛教认为,肉体是精神的枷锁,人是因为有了肉体就会产生欲望,修行者视肉体为禁锢。由一种修苦行的,就是用一切奇奇怪怪的方法来对付自己的肉体。此外,佛教还认为人的头发是修行的累赘,所以出家修行必须剃除须发,表示自己“断绝烦恼,断绝尘缘”的决心。

2、关于孝养尊长的问题上。佛教出家修行须离别父母妻子,人们认为这样就再也不能事养父母亲长,也不能对家庭承担责任,这是违背中国传统关于孝行的认识的。

3、关于服饰制度上。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所谓礼,简单的说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服饰就是区别人们上下等级尊卑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衣冠服饰,不能混淆。而佛教则规定出家者不能穿色泽鲜艳的、华丽的衣服,衣服都是一致的。

4、关于香烟嗣祀问题上。中国传统观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就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代代相传,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后代子孙要保持祖先的血脉不断繁衍。而佛教提倡出家修行,过佛教所要求的宗教修行生活。出家修行放弃了家庭离开了父母妻儿。如果还未婚嫁选择了出家修行之路,从世人眼光来看,那是断绝了家族后嗣。从儒家伦理观来看,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形成

佛教虽然在有些方面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相冲突、相矛盾。但经过长时间的调和与融合,还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孝道观。

首先,中国佛教的孝道是与关于报恩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佛教的报四恩之说在中国社会流传后,由于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相符的

地方,特别是报父母恩,与中国儒家孝道观念相吻合,因而成为中国佛教孝道观的重要内容。

其次,佛教讲求众生平等,佛教的这种平等观也影响了中国的孝道观。在实践上,父母和子女之间,并不是仅仅是在下者简单的侍奉和顺服在上者这样的关系,而是相应的权力和义务的结合。这样形成的中国佛教孝道观就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僵化观念。

第三、中国佛教的孝道观,是与佛教的戒律结合的。佛教传到汉地之后,汉地的佛教学者又以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等五戒配合儒家仁、义、礼、知、信五常。以不杀生为仁,不偷盗为义、不邪淫为礼、不饮酒为智、不妄语为信。奉为五戒五常,既有利于佛道修行,也是在社会上安生立命的重要行为准则。于是顺理成章,佛教的戒律与中国传统思想紧密结合,成了中国佛教孝道观最基本的内容。

推荐第6篇:中国寺庙 道观 (上)

中国寺庙 道观 (上)

中国寺庙 道观 (上)

圣地布达拉-西藏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又称普陀宫,布恒罗庙,补陀落迦宫,意即佛教圣地,七世纪时,吐鲁番普松赞干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官殿,后世屡有修建.现在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陆续扩建的,公元1645年 3月25日,五世喇嘛受清朝册封,开始建造白宫,历时45年.十三世纪后*喇嘛圆寂后,在红宫之西建造了格来顿觉殿,安放其灵塔,至此,始具当今之规模. 大昭寺前话大昭-西藏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据史料记载,大昭寺在唐代规模不大,仅有八个殿堂.现存寺院的规模是经元,明,清历次扩建而成.整个寺院的建筑形式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最著名的是一件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寺门正前方竖立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显密双修哲蚌寺-西藏札蚌寺

位于拉萨市西郊时公里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初建于1416年.不久后扩建,逐渐发展成七个札仓,后来合并为洛巴林,果芒,德阳, 阿巴四个札仓,该寺院由措款大殿,四个札仓,五十多个康村增居以及*喇嘛的宫殿甘丹颇章等建筑所组成.甘丹颇章惟*所居,五世*喇嘛在未迁入布达拉宫前就住在这里,这座著名的寺院,曾为佛教借培育出大批佛学人才.

西藏圣殿札什伦布-西藏札什布原

札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城西的尼马山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具记载,札什伦布寺始建于1477年9月.宗喀巴的**,一世*喇嘛为纪念经师希饶增格,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座高26.8米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又花费12年建造了札什伦布寺.从四世*开始什伦布寺成为历世*的进驻地.

黔今南古剎弘福寺-贵州弘福寺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一公里半的黔灵山,是该省最著名的寺院。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干隆以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十年*中遭毁坏。 1978年以来,在国家拨款、社会各界捐助下,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宏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宏福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等。

北回归线上的佛塔-云南上座部佛塔

上座部佛塔始建于清干隆年间(1636-1795),因山顶岩石上有一\"佛足印\",故而建塔于其上。该塔是上座部佛教的著名建筑,1988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座部佛塔由一大石塔八小塔组成。砖石结构,系八角金刚宝座群塔,建筑形式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诸国的佛塔类似,在我国上座部佛教古建筑中艺术价值很高。每年的傣历一月十五日(月圆时),都要举行佛塔庆典活动。

东来紫气半入城-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巿西南郊。故自唐代 建为道观以来,一直是道教颇有影响的驰名宫观 。青羊宫旧址传为唐玄宗时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府宅,后改为道观。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奔蜀中,曾以此作为行宫。他重返长安后,下诏将青羊 观易名为青羊宫。五代时又改称\"青羊观\",到了宋代复名\"青羊宫\"真到现在。

深羡清城好洞天-成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灌县西南15公里处。背以岷山雪,面向川西平原,共有36峰、108景。景区数目茂盛,中年长绿,群峰环绕,撞弱城廓,故称青城山。为道家第五洞天 ...

祖庭重辉话青定-成都昭觉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昭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旧名建元。宣宗(847-859)时更名为昭觉寺。五代时改建为宣华苑。北宋初年(960 -963)更名为六祖寺。徽宗崇宁年间(约104年前后)复名昭觉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期间,主要殿堂大部被毁或改建。1985年后,得到重建和修茸。寺院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先觉堂、观音阁、大师殿(御书楼)、石佛殿 (涅盘堂)、藏经楼以及圆悟禅师墓园、普同塔院等。

青灯黄卷-空林成都文殊院

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校场一侧。文殊院创建于南朝(581-589),初名信相寺。南宋时增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重建,始改今名。康熙四十一年 (1702)颁赐《药师经》、《金刚经》,御书\"空林\"匾额,故又名\"空林堂\"。明代两次翻修,改建各主要殿堂,奠定了现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zhengfu多次拔款整修。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文殊院主要建筑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念佛堂、寮房等。

智者乐水、仁着乐山-四川乐山凌云寺乌龙寺

通称大佛寺的乐山凌云寺,是建于唐代的古剎。该寺寺名的由来,是因岷江的凌云山断崖,刻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断崖大佛。岷江源于北方,大渡河由西注入,据说在两河汇流处的崖壁上,雕刻这一尊高约七十一公尺的石刻大弥勒佛,是为祈求航行上的安全。乌龙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陀宝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如来殿(藏经楼)、客堂、观堂、禅堂、丈室、观音殿等

善庚无垠乘缘来-重庆慈云寺

座落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观音庙,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起初规模不大。民国十六年重修并扩建,更名为慈云寺,始具丛林规模。在寺内设有\"爱道堂\",安置尼众,遂成四众丛林。慈云寺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殿宇依山势而建,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布局别。全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韦驮殿、普贤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爱道堂等。

李冰业绩万古存-四川都堰二王庙

二王庙在都江堰东北岸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持人李冰父子而建的。建筑群临江依山,不强求中轴对称,而是随着地势曲折而上,殿宇巍峨,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色彩斑烂,素有\"玉垒仙都\"之称。

鹤骨仙风话道源-四川鹤鸣山道观

四川鹤鸣山吕祖-孚佑帝君自号纯阳子,传为三清虚仙鹤真仙转世。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城外西北十公里处,张陵在此修练成仙,创立教派,因此在鹤鸣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佛地、仙山、净界-四川峨嵋山寺庙

峨眉山古称牙门山,又称蛾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眉山晋代时创建白水普贤寺,为峨眉山兴建佛寺之始。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至明、清臻于极盛,一时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世人若行若立。吟诵此经,此尊当乘六牙白象前来现身\"。普贤菩萨崇尚行愿,以十大行愿度众生,故称为大行普贤王菩萨。山上万年寺塑有六牙白象,象上有尊座,普贤菩萨端坐莲台。登上金顶可以看到佛光、圣灯等奇景。《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故此山亦称\"大光明\"。

老君山道院-四川新津老君山

新津老君山,手招仙客上云霄,张子来吹碧玉箫。道家的说法,老君山是为阳山,这是因为青城山是阴山,老君山供奉老子,而为老子庙。

汉地密宗第一寺-成都石经寺

石经寺又名西裕寺,位于北京西南郊60公里的房山区水头村,初建于唐朝初年,经历历代修建,规模宏大,依山建筑,座西朝东,中路有六进殿堂,西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增房.南北各建砖塔一座,可惜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炮火击毁,仅存古塔,碑刻等遗迹,目前正在修复.

泸沽湖札美寺-云南藏传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蓁,布郎,德昂,阿昌等族和部份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有两大路线,大致上来说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的影响较大,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受缅甸佛教影响较大,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大致兴起于随唐时期,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清三代世鼎盛时期.

积功德是心愿-云南德宏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后,公元八世纪左右进入发展时期,十至十五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很多教派,主要有林居派和村居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派的界限越来越小,从居住地来看,林居派逐渐向村居派靠拢,后来林居派又出现了花园寺派,我国傣族地区的花园寺派是从泰国清迈传入的,清迈的花园寺派又是从斯里兰卡传入的。后来两在戒律问题上发生分歧,莲花寺派主张严格遵守林居派戒律,花园寺派则主张改革。两派分别建立寺庙和布萨堂,分别组织佛事活动。

入我同融大觉天-云南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738-902),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茸。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圆通寺主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蚊台\"、寮房等。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佛在笻竹种来云南昆明笻竹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十余公里的玉案山上,是我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笻竹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民间流传一说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一说建于北宋年间。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清干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近年来又修茸一新。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来阁、华严阁等。寺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及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座殿堂内,塑于光绪九年(1883)。

东南第一丛林-常州天宁寺

常州天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代几经沧桑,现存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孤峰绝路仍有道-云南滕冲云峰山道观

云峰山为滕冲历史著名的风景名胜十二景之首。景名\"三折云梯\"此山在民间有深远影响,被称为\"仙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浮屠一笔字写虚空-云南鸡足山寺庙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三世纪,佛教徒已在山上建寺修庙。唐代梵剎林立,僧尼云集,佛教兴盛。元明两代,建成了以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即:寂光寺、圣峰寺、华严寺、传衣寺、大觉寺、悉檀寺、龙华寺、放光寺)和七十一丛林的可观规模。嘉靖年间慈圣太后赐藏经于华严寺。万历十五年(15787)神宗降旨豁免粮税,赐八大寺藏经。永历十三年(1659)赐额寂光寺为\"护国兴民寺\"。

东南第一山-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北武林山(即灵隐山)麓,历史悠久,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联灯阁、大悲阁、宋代石塔和石经幢、药师殿、罗汉堂、\"云林藏室\"等。灵隐寺历史上高僧辈出,著名的有慧理、智

一、道标、皎然、赞宁、契嵩、重显、如璧、慧远、道冲、济颠和尚、普济、行端、德明、谛晖、巨涛、弘礼、弘一等。南屏晚钟-杭州境慈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麓西湖之南的慧日峰下。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初名\"报恩光孝禅院\"。后寺毁,复建后改称\"慧日永明院\"。北宋时,宋太宗赐名\"寿宁禅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改赐\"净慈报恩光孝寺,始称\"净慈寺\"。其后几经兴废。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复建后,方进入鼎盛时期。净慈寺要建筑有钟楼、前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济公殿、\"神运井\"、如净禅师坟塔等。此外,寺内还有闻名中外的西湖十景之一 --\"南屏晚钟\"。 葛洪履痕-杭州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并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以来,道众们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殿宇亭台修葺一新,文物古迹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因其位于西湖之畔,每日香客游人如织。该山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

重整禅风-扬州高旻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剎之一。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1651),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赐额\"高旻\"。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旻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现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高旻寺受到国家保护。\"*\"中遭到破坏。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

大扇宗风-宁波天童寺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几经沧桑,现在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哀与荣-苏州玄妙观

江南第一观——苏州玄妙观.赵欣浩.位于苏州城区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相传原是春秋吴官旧址。初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称真庆道院。元代改名玄妙观。

园林净土-苏州西园戒幢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西园寺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禅堂、西花园广仁放生池等。

沪上道人-上海白云观

上海白云观位于上海市老西门西林后路,为全真道庙宇,目前是上海市道教协会所在地。道教全真派传入上海地区大约是在元代。 弥勒道场-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据传最初建于三国时代吴赤鸟十年,清时于寺内建大悲阁,藏有明万历间御锡藏经珍本。为上海第一大寺,寺塔七级为上海唯一佛塔,已成为上海之一地理标志。塔型与苏州之北塔相似,为纯南塔风。相传此塔为三国吴西竺康僧精修祈请得五色舍利,吴主教命建塔表之,于黄巢之乱时被毁。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吴越忠懿王重建,年久剥蚀,其后历加修茸,又于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重修之。 都市僧迦-上海玉佛寺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因创寺之始是为供奉玉佛,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和尚到印度朝礼佛迹,途经缅甸募得玉佛五尊,奉请回国,原想将玉佛运至普陀山,但到上海后因无起重说备而搭建茅蓬供奉。后将二尊大玉佛留沪,光绪廿四年(1898)募款建寺于江湾车站附近,名玉佛寺。辛亥革命时,寺被占用,玉佛移放在公园内。1917年募得槟榔路(今安远路)基地十余亩,集资重建。1918年动工,1928年落成,历时十年。玉佛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观音堂、方丈室、南北配殿等。

第一福地寻踪-茅山道院

茅山道教历史悠久,「三宫五观」遍及前山后岭。宋元时期,计有宫、观、庵、院二百五十七房,可见其鼎盛。「三宫五观」分别为: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以上三宫属道教正一派,五芫为全真派,却不全门户分歧。茅戈各宫观合并为茅山道院。

塔影横江-安庆迎江寺

座落在安庆市内城东江滨。相传该寺姞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光宗御书\"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重建后改称\"敕建迎江寺\"。此后多次扩建、修缮。咸丰三年(1853),寺院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吴坤修与安庆赵田匀奉命同修迎江寺、振风塔。此后,寺僧无凡于光绪十八年(1892)募化白银万两,大修寺、塔。迎江寺雄踞于长江岸边,建筑宏伟,气势巍峨。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放生池、大士阁、慈云阁、广慈殿、迎江楼等。

天下无双胜境-休宁齐云山道观

清代干隆皇举为\"天下无双胜地\"古人为称齐云山为\"白岳\"江南第一名山,是一位仙士,偶入齐云山,被其神宇大器所惊服,在天门岩依洞筑室,绝粒修行而后才开辟齐云山的道场。

走进佛舍利-宁波阿育王寺

原名\"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

遥望石头城-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寺为1919 年重建。

水陆*人会-镇江金山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期(325前后),初名泽心寺,梁唐后简称金山寺,以禅宗而久负盛名。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 1021),帝因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修,1948年春,寺内主要建筑又毁于大火。近年来大雄宝殿等主要殿堂一一修复。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茸,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醉在佛门-滁州琅琊寺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琊山上,又称\"琅琊寺\"。琅琊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唐代宗赐名为\"宝应寺\"。北宋干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内修建\"御书阁\",珍藏\"四朝御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为\"开化禅寺\"。北宋庆历六年 (1046),智仙和尚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在寺北兴建醉翁亭。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国时部分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后重修。琅琊寺在宋代属禅宗。清嘉庆年间,皓清法师任住持,改为律宗。琅琊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念佛楼、地藏殿、韦驮殿、明月池(放生池)明月桥、明月观、酴酉糜轩、上客堂、揽秀堂、清风亭、三友亭、环翠亭、翠徽亭、无梁殿、香积厨等。

教观总持-天台山国清寺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598)年建天台山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娄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内有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物室、妙音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寺前东侧小山上有隋塔,是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师的肉身塔院。离隋塔不远,还有一行墓。

海天佛国-普陀山寺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萼)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俸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普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

佛国仙城-九华山寺庙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即化城寺)。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

鼓山名剎-福州涌泉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鼓山。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04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闽南口剎-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据记载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五代时再建,初名泗洲院。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改名为普照寺。 禅宗五传法处-梅县五祖寺

弘忍大师初时建寺于东山之上,故初名为东山寺,亦称东山禅寺,珍称东禅寺。唐大中二年(848),宣宗敕建五祖祖师寺院,并改赐寺额为大中东山寺,亦曰五祖寺。

推荐第7篇:罗浮山道观寺院介绍

罗浮山历代的寺观

罗浮历代九观

冲虚观-- 冲虚古观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等,均认它为“祖庭”。 庭院左侧有一株700多年的九里香,今仍枝繁叶茂,花开时节,香气袭人。

现在的冲虚古观于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有护法殿、三清宝殿、吕祖殿、赤松黄仙祠;还有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整座道观的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据说香港、上海、杭州西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黄大仙都是从这里分支出去。冲虚古观不仅道教历史悠久,而且在革命斗争史上也具有光辉的一页。1945年,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内。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已于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如今的冲虚古观已作为游客来此求财、求福、参观游览于一体的主题景点。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陈济棠等军政要员就亲临过冲虚古观。50至60年代,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等七位元帅也亲临过罗浮山。其中周总理对冲虚古观的建设作了具体的指示,还调拨了二十两金泊对三清殿内的神像进行刷新,使之大放光彩。2004年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也前来参观指导。冲虚古观流传下来的还有三个千年不解之谜:其

一、观内有很多大树,都高于檐顶,但是房顶上无落叶。

二、整座道观建筑面积为4400多平方米,但是墙角无蜘蛛网。

三、观内有一口“长生井”井水可以治疗一般的其难杂症。

黄龙观-- 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时期黄龙观完全被冲毁,留下残墙断瓦。至1992年,当地政府切实地落实了各项宗教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应邀下香港道教青松观长侯宝垣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经过多方努力,黄龙观终于在1997年10月得以竣工。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酥醪观-- 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由于年久失修,观宇渐颓。于民国时期,由酥醪观住持四十余年的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幕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观内存有清代“聚宝炉”花盆和蒋介石、陈济堂、蔡廷楷曾睡过的古道床。

九天观--位于冲虚观东2公里处,又名明福观。建于南汉,宋赐额。清乾隆年间修葺时改名“九天观”到今,今存建筑532平方米,为民国年间重修。

白鹤观--位于冲虚观西3.5公里处,创建于东晋,原是葛洪修道的东庵,因此地常栖白鹤而改建为白鹤观。观前右侧喷泉水池有巨石,上刻“第七洞天”。白鹤观现仅存遗址。 放生池,位于白鹤观前,半月形,面积80平方米。池内有隶体石刻“源泉”。《罗浮山志》载:“唐玄宗命天下州郡皆臵放生池一所。”放生是释放鱼鸟等动物,以示有恩。后来善男信女遂将放生奉为善举。

长春观--始建于唐前,原为“孤青观”,唐时改为“长春观”,宋代又改为孤青观。

茶山观--始建于清乾隆末年,为供奉赤松大仙黄野人而建。

何仙观观--始建于宋代,奉祀何仙姑而建。

丛林观--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为响应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寺观合并为一”而建。

罗浮历代十八寺

华首寺--华首寺也叫华首台,它位于罗浮山的西南面。

华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二十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

原有的鼓楼、钟楼、大殿在*期间都被砸毁,只留下残墙断壁。直到1987年才由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重新修建。新修建的华首寺有1万多平方米,游览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主要佛教建筑有:望海观音、天王殿、万佛塔、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华首寺不仅佛教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和摩崖石刻也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而最负胜名的自然景观是“飞云溅雪”瀑布和千年银炼古树。 南楼寺 延祥寺

明月寺--唐朝时,佛教盛行。唐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敕立明月戒坛于罗浮山延祥寺。后来,“明月戒坛”刻石立于铁场,铁场成为东江中、下游一带出家僧人剃度受戒之所。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僧人守容在铁场建寺,因掘地得到“明月戒坛”刻石,遂取名明月寺。

明洪武末年,明月寺并入延庆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由于当地政府和人民较好的保护,虽经历“十年浩劫”,明月寺的殿阁大都仍然完好,成为罗浮五寺仅存的硕果。1978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铁场公社对明月寺的主体进行了重修。

明月寺依岗峦体势而建,座北朝南,宽80米,长60米,占地4800平方米,四周围墙高筑,古木成荫,丛丛花卉,树树梅花,五株九里香更是沁人心脾。寺门前原建有石牌坊一座,上刻“罗浮初地”四个大字,牌坊对联为:“罗浮耸具瞻堂构尊严仰止景行沛国声名千古重,岁时供荐享冠裳环集俊斌越队考恩俎豆万年光。”旁边原竖石碑一块,上刻“梅花故地”四字。

延庆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的延庆寺经多年的筹划于2009年3月10日开始动工起建,该院住持释印仁法师接受采访时说;延庆寺于2006年得到当地佛协和政府各部门的审批后就开始规划筹建,寺院占地80亩,整个寺院建成需要花费大约3000万元。目前开始动工起建600平米的大雄宝殿预计需要资金约300万,另外修建1500平米的寮房预计资金也将达到300万。 历史记载;延庆寺肇兴於南汉乾和年间(西元943--958年),高僧孚俊上人开山。该院历经宋、元、明、清朝时,香火不断、高僧辈出,有“罗浮山外第一寺”之美誉,尤其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延庆寺还被作为地方僧录司,成为方圆百里颇有威望的佛教中心。清代末年张之洞呈请朝庭“提充寺产,兴办西学”,民国数十年间,时局跌宕,民不聊生。延庆寺与其它寺院一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寺貌日趋凋蔽,至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龙华寺

宝积寺--是岭南罗浮山九观十八寺之一,始建于宋朝庆历年初,是一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

据《博罗县志》记载:当年古寺设有御书阁、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估藏经等。因历史变迁,宝积寺早已被毁,只留古迹。

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为恢复罗浮山部分名刹古寺,宝积寺受到政府宗教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1995年6月获得博罗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局批准重建。在胡朝杰先生和筹委会成员的广泛宣传发动下,得到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宗教人士和广大信众的鼎力支持。历经九年筹备施工,宝积寺第一期工程观音殿圆满落成,并于2005年10月2日(农历8月29日)隆重开光,尔后相继转入紧张的“大雄宝殿”筹建工作。

通过五年的筹资募捐,“大雄宝殿”于2008年6月正式启建,项目现亦已全面竣工。展现在广大信众面前的又是一座具有古老建筑风格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资福寺

香积寺--据有关资料记载,盛唐时期,全国以“香积寺”命名的寺院共有六个:长安、汝州、灌县、涪城、天水、博罗各一。博罗龙溪的香积寺始建于何时,又湮没于何时暂时还找不到历史记载。然而,远在盛唐时,龙溪就拥有香积寺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东坡先生两次游览香积寺,以致“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这样的诗篇海内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大慈寺

华岩寺

花手寺

东林寺--东林寺乃宗代僧人道开建于罗山之东,故名东林寺。该寺背依青峦,青山流水,翠竹婆娑,别有一番景致,成为宋、明、清历代文人香客所喜爱 一游之寺院。 宋代许多香客游人前来游览。清溪古剎幽深,碧水翠竹摇曳。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明洪武二十四年,东林寺在”州县只存一寺一观”的沼令下,被并入延庆寺。寺院年久失修,不久颓废。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佛门中人难舍东林寺故址幽静清雅之景,乃幕捐重修。使东林寺香火鼎盛,游人如鲫,再成罗浮山中胜景。东林寺在民国初年肖存,后渐颓废。解放后僧去寺毁,至今仍未修复。 护圆寺

法云寺--位于鹿角坑口,据《博罗县志》记载,即晦杲禅师云水庵也,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崇祯末年,寺僧智恬重修,易今名,法云寺。

太平寺 拨云寺 佛迹寺。

推荐第8篇:星云大师的得道观

昨天看台湾星云大师的著作《宽心》,开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文中他说,日本曾经有一部电影,讲述唐僧和孙悟空的故事。唐僧对孙悟空说,如果你想跟随我学佛,就要做到这几件事。站在同一个地方不动一百天;站过之后,跪在那里不起一百天;跪过之后,双手举起一百天;浸在水里一百天;身边烤火一百天。如果你做到这些事情,才能跟我学佛。孙悟空按照唐僧的指示依次做到了诸多一百天的磨练。当他完成任务之后,唐僧对他说,你已经得道了。

这则故事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其中却充满着佛家哲理——佛在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日常生活即是佛。一个人懂得磨练自己,懂得提升自己的境界,懂得在繁琐的重复中耐下心来,懂得在无望的长久中坚持,这就是佛。佛,何必向西方寻求,何必向远处找寻,只要心中有成佛的意志,能够不畏艰难、敢于面对一切苦厄,自然就有佛的身影。

宋明时期,中国曾经兴起了儒家程朱理学。二程与朱熹提倡天理学说,要求“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情、人欲是阻碍人生修养提升的大障碍,只有尽灭人欲才能成为圣贤。正是由于他们的说教,一大批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也就成了表里不

一、虚伪不堪的假道学家。据说,就连这个学说的创始人朱熹,也曾经因为和一个同僚争一名美貌的妓女而反目为仇。由此可见,人情、人欲乃是人之本性,是绝对不能尽灭的,也没有必要尽灭。南宋后期,又出现一大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天理即人欲”,就是说,天理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人的日常生活,是没有另外的天理存在的。由此他们提倡发展商业,提倡追逐利润。在重农抑商的传统封建社会,不啻为一种惊天震世之音。

儒家和佛家文化虽然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然而,天下的学问其实都是一样的异曲同工,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因为一切的文化、哲理,都是人的哲理,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哲理。除此之外,绝对没有另外的哲理存在。佛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挫折磨难中修炼,天理一样离不开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磨难。

推荐第9篇:道观之上海紫阳宫

道观大全之上海紫阳宫

紫阳文化是我国道教文化重要的一脉,相传:紫阳真人出生于随州市,紫阳宫就是为了纪念紫阳真人而建造的。紫阳真人建造的紫阳楼气势恢宏,巍巍壮观,李白曾经题诗赞美过。大家是不是对这个道观很好奇呢?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观大全之上海紫阳宫吧。

简介

紫阳文化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一脉,紫阳真人出生在于随州市,是唐代的高道和文化名人。他建造的紫阳楼气势恢宏,巍巍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题诗赞美:“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在随州文化公园东园举行了紫阳宫落成开放暨神像开光仪式,市领导及来自国内的众多高道大德、嘉宾、信众及市民共同见证了随州文化再添神韵一笔。

市委书记刘晓鸣,市长郄英才等市领导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清大师为紫阳宫开示,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熊华启,省人大常委、省道教协会会长、紫阳宫住持吴诚真致辞,江苏、浙江等省道教协会会长及众多道教界人士和嘉宾出席仪式。

随州文化公园内的紫阳宫,是为纪念唐代的紫阳道人所建。紫阳宫的落成是随州道教发展史上一件盛事,也是随州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为文化公园再添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坐落在文化公园东园的紫阳宫,与中园及西园的农耕文化坛、季梁像、盛事同庆雕塑、舜井亭、隋文化浮雕等景观遥相辉映,展示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化底蕴,为随州旅游发展增添新亮点,为群众文化生活注入新元素。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省、市道教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紫阳宫得以迅速重建,不仅使古老厚重的紫阳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揭牌后,长春观经师团在紫阳宫大殿举行了开光法会。湖北省道教协会向随州高新区教育局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学生用品。

紫阳宫供奉简介

主殿一层供奉

紫阳真人,药王孙思邈,文昌帝君。

孙思邈

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供奉朝拜药王孙思邈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文昌帝君

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圣诞,各地学子争相朝拜,祈求保佑自己学业有成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

学者认为文昌帝君为梓潼神,原是流行四川北部梓潼的蛇神、雷神信仰,后与晋朝抗击苻坚而殉国的忠臣“张育”合流,在北宋时,转化为保佑四川地区学子,考试顺利的神只。南宋时,梓潼神被认为较灵验,而取代了其它地方科举之神,成为中国各地学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举顺利之神只。

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主殿二层供奉真武大帝

玄天上帝,全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开天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北极荡魔天尊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战神,明朝公家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真武大帝,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财神殿简介

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以及关帝圣君

观音殿简介

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及注生娘娘,观世音菩萨在道教称为:圆通自在天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

众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据说称为“送子娘娘”,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送子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送子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送子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据说无不灵验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还愿。

紫阳真人简介

据《汉东紫阳先生碑铭》记载,胡紫阳8岁时首次经过仙城山(今曾都区府河镇与洛阳镇交界处的现光山),看见那里峰高峻峭、云雾缭绕,仿佛是神仙出没之地,就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9岁那年,胡紫阳正式出家,在仙城山静修。12岁时,他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能够连续多天不吃东西。20岁时,他出门游历了衡山等地,广寻各地道教高人交流切磋,拜当时最富盛名的天师李含光为师,潜心学习修炼,终成一代大师。

学成回到随州后,胡紫阳在他居住的苦竹院里,亲手栽植了2株桂花树,修筑了餐霞楼。所谓“餐霞”,意思是服食朝霞之气,是道教的一种气功修炼术。胡紫阳修道,声名远播。当时“南抵朱陵,北越白水”,前来拜师学习的弟子多达3000余人,就连随州周围太守一级的官员前去拜会,遇到胡紫阳静坐,也要向大雁飞行时一样摆成长长的队列等候。可见胡紫阳在当时有多大影响,人们对他多么器重!

结交诗仙为诗人做媒

在胡紫阳3000多弟子之中,有一位叫元丹丘的与诗仙李白非常要好。《将进酒》一诗“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中,所提到的“丹邱生”,就是这位元丹丘。

开元年间,经元丹丘推荐,李白和好友元演来到随州,拜访了胡紫阳。胡紫阳对于李白、元演的到来十分高兴,当晚热情地在餐霞楼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州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汉东太守也来坐陪。席间,胡紫阳高兴地拿来笛子、玉笙,自己吹笛子,邀请李白吹玉笙。汉东太守乘醉翩翩起舞。那天晚上,大家都喝醉了,李白竟然忘记了是怎么上的床睡的觉,第二天清晨醒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盖的是太守的锦袍,枕的是太守的大腿。数年后,李白在其代表诗作之一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回忆了这次相会:“„„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这首名诗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晋祠流水如碧玉”等诗句至今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被引用。

当年,英俊潇洒的青年诗人李白很想向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求婚,但苦于找不到有名望的人说媒。胡紫阳获悉李白的心思后,就与“郡督马公”马正公一道前往湖北安陆白兆山许家撮合了这段姻缘。开元十六年秋,李白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女平阳,生子伯禽,夫妇恩爱,相敬如宾,直至开元二十六年底许氏病故。这十年间,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至今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

李白对胡紫阳十分推崇,在他看来,随州是“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的地方,但自炎帝神农氏和随大夫季梁之后的千余年间,“无一物可记”,直到出现紫阳先生才算弥补了空缺。

奉诏入宫叶县仙逝

唐玄宗天宝初年,道教受到崇尚,宫中威仪带着皇上的聘礼,请紫阳先生为西京太微宫使,他多次推辞,后迫于皇帝诏书,只得入宫。

当时聚集在京都的一些术士大搞敛形匿影、吞刀吐火的幻术,紫阳先生对此不屑一顾,每天只和弟子们讲述《道德经》,剖析它的要旨。他反对东汉魏伯阳服丹成仙之说,驳斥了种种谬论,自然遭到一些术士的反对和排挤。他本不想留在宫中,便以有病为由,奏请皇帝同意,回归故里。临别时他自祭说“神将厌予,予非厌世”。在他走时,王公卿士送及龙门。当他走到叶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在王乔祠堂停留时,两眼突然向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泊然而化(死亡)”。更奇怪的是,他去世时,“天香引道,尸轻空衣”。当他的尸体运回随州时,看起来依然像活着时候一样。汉东太守裴公亲自在郊外迎接,全城轰动,每天有上万人前往观看。当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胡紫阳葬于城东的新松山,享年62岁。

胡紫阳去世后,李白受托撰写了《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称“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节。书不尽妙,郁有崩云之势;文非夙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化而蝉蜕”。李白还称“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为此“篆石颂德,名扬八区”。

你可能也喜欢

头上三尺有神灵的真相

信佛的人忌讳什么呢?

基督教灵魂救赎的文章

盘点伊斯兰教的八大禁忌

推荐第10篇:对联道教道观楹联集

大雄宝殿(一一)

慧日祥云,佛光注照,感应万善开觉路;甘露法雨,慈航普渡,教化众生度迷津。

(二)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尝尽;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藏经楼外 (-一)花霏罗什幡经席;香散生公说法堂。

(二)莲花法藏心常悟;贝叶经文手自书。圆通殿千手干眼妙真容,杨柳枝头甘露洒;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念佛殿内

(一)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二)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道教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或称“楹联”,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尤其是房屋大门,更以楹联之点缀而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灭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版于寝门:“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世则以联语题写于厅堂前柱。因前柱名为楹,所以题写在柱子上的联语就称作“楹联”;又因为这种联语以诗歌对偶句式构成,所以也叫做“对联”。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类活动场所,几乎都可以看到楹联。在内容上,道教楹联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托。因此,道教楹联往往以简练语言融缩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观楹柱题刻:“白鹿青牛迎法驾,羽衣象简演朝仪。”这副楹联将道教教主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交织于其中。“青牛”本是老子过关时的坐骑,楹联作者选择了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祠汇,暗示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这又象老子羽化而升仙。至于“朝仪”表示的后来的道门追随者以经常性的宗教仪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子的敬奉。在这里,楹联的意像透射出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闪光。像这样的例子,在道教洞天福地之中比比皆是。另外,道教楹联也注意通过景观的描绘,以抒写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驻鹤庄所题写:“松桧隐栖三岛鹤;楼台闭锁九霄云。”此联以写景引人入胜。相传驻鹤庄周围乔木林中常有丹鹤成群,朝去夕来,声唳山间。楹联由景物入手,进行具体描写;但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道教中人对景炼心的旨趣。联对中所指“三岛”出于先秦的仙话传说,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据说是修炼成仙者居处的美妙境界。作者将上古的仙境传说与现实景观描写结合起来,造成了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效果,从而营造了洞天福地的神仙文化氛围,令游览者心旷神怡。可见,道教楹联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而且往往具有独到的艺术境界。长期以来,道教中人与文人墨客热心于道教楹联的撰写,他们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这使道教洞天福地更具有了优雅的人文逸趣。

第11篇: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

关于重建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

协 议 书

甲方:杞县宗店乡人民政府

乙方: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

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弘扬佛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经甲乙双方协商,就重建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的立项、规模和土地使用

该项目甲方指定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全权办理项目立项、审批等手续。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双方认定的规划、设计图纸进行。该项目预计3年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预计2年。根据需要,按照规划,通过新农村建设整合原寺院范围内的土地,归庙宇负责人使用管理50年。建完“一门、二楼、三殿、一樽像”(一门是山门及献亭,二楼是钟楼、鼓楼及厢房,三殿是金刚殿(过殿)、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一樽像是观世音站身巨像),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以上。2012年预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主体大殿和山门。二期工程预计1年,投资预计3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建成钟楼、鼓楼及厢房,金刚殿(过殿)、天王殿(弥勒佛殿)、千佛阁和藏经阁。大雄宝殿东侧绘《五戒本生》壁画(即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及篆塑佛教法像群体。整修镇寺宝塔----大云寺塔。该项目建设完成全部项目后,将为发展旅游产业,弘扬佛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福泽千秋万代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乙方筹集解决,但甲方也要协调当地县宗教局等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和信教群众,本着自愿捐赠的原则予以支持。

三、施工管理

该项目建设由乙方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甲方派工程监理进行监工,监理工资由甲方负责。

四、寺院权属和收益使用原则

寺院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甲方,县宗教局代管。寺院收入归乙方使用,但资金要全部用于寺院的扩建、修缮、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困难群众的解救等利国利民利教的项目上。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庙宇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指派专人协调相关事务。该寺院建设项目免收一切税费,涉及上级收费由主管部门帮助协调免收。如果协调不能全部免收的,缴纳款项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担。办理产权手续时免收一切税费。

2、有权对不按标准施工企业进行停工后商议。

3、有权对寺院的安全、防火和各项活动进行依法监管。

4、有权对寺院的收入使用进行监管。

5、有义务帮助收集寺院的史志、典故、民间传说等资料,协助搞好寺院史建设。

6、对寺院的收入和管理,免收一切税费。

7、对乙方选派的寺院负责人,甲方指定专人协调县宗教局履行任职手续。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50年使用管理期限内,要做好安全、防火等工作,确保不出大的安全事故。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事宗教活动。

3、对于寺院的收入,按照双方议定的使用原则,有权自主支配。

4、有权提出扩建意见,经甲方批准后实施。

5、对寺院建设的质量、安全负责。

6、对寺院的管理,乙方有权选派人员负责。

7、对寺院的管理使用权,乙方有权传承。

8、对寺院规划区域,有权建设使用佛教用品商店等旅游设施,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件:寺院规划图,内容为本协议之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此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和县宗教局各执一份。

双方代表签字:

甲方:杞县宗店乡人民政府(印章)

乙方: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

二○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第12篇: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文章标题: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甲方:××县人民政府

乙方:×××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弘扬道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经甲乙双方协商,就重建××道观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道观的立项、规模、土地使用和名称

该项目甲方指定县民族

宗教事务局全权办理立项审批手续。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双方认定的规划、设计图纸进行。该项目预计10年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预计三年。即建完“一门、二楼、三殿、一樽像”(一门是山门,二楼是钟楼、鼓楼,三殿是三清殿、玉皇殿、玉清宫殿,一樽像是观世音站身巨像),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今年预计投资50万元,建成主体大殿和山门。根据需要,按照规划,无偿划拨××国有范围内的土地,归庙宇负责人使用管理50年。名称要由原来的玉清宫变更为老君庙,变更手续由民宗局负责办理。二期工程预计三年,投资预计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建成神女宫、××东侧掌子面篆塑成道教法像群体。二期工程竣工后,××将成为全国道教独特风格第一山。三期工程预计四年,投资2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在××北侧建镇山宝塔及其塔林。这时×山道宇建设完成全部项目,给××人民留下一座名山,成为北方旅游热点,福泽千秋万代。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乙方筹集解决,但民宗局也要动员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和信教群众,本着自愿捐赠的原则予以支持。

三、施工管理

该项目建设由乙方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甲方派工程监理进行监工,监理工资由甲方负责。

四、道观权属和收益使用原则

道观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甲方,县民宗局代管。道观收入归乙方使用,但资金要全部用于道观的扩建、修缮、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困难群众的解救等利国利民利教的项目上。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庙宇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指派专人协调相关事务。该道观建设项目免收一切税费,涉及上级收费由主管部门帮助协调免收。如果协调不能全部免收的,缴纳款项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担。办理产权手续时免收一切税费。

2、有权对不按标准施工企业进行停工后商议。

3、有权对庙宇的安全、防火和各项活动进行依法监管。

4、有权对庙宇的收入使用进行监管。

5、有义务帮助收集道观的史志、典故、民间传说等资料,协助搞好庙史建设。

6、要做出×山采石场限采规划,总的原则是不许再往前平采,要求采石企业通过回采、深采,搞好碎石生产,否则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罚,直至停止生产。

7、对已备的建庙砂石归乙方使用。

8、对×山道观现有的房屋和耕地无偿划拨乙方使用。

9、对道观的收入和管理,免收一切税费。

10、对乙方选派的庙宇负责人,甲方指定民宗局履行任职手续。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50年使用管理期限内,要做好安全、防火等工作,确保不出大的安全事故。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事宗教活动。

3、对于庙宇收入,按照双方议定的使用原则,有权自主支配。

4、有权提出扩建意见,经甲方批准后实施。

5、对庙宇建设的质量、安全负责。

6、对庙宇的管理,乙方有权选派人员负责。

7、对庙宇的管理使用权,乙方有权传承。

8、对庙宇规划区域,有权建设使用道教用品商店等旅游设施,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件:×山庙宇规划图,内容为本协议之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此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和民宗局各执一份。双方代表签字:甲方:××县人民政府(印章)

乙方:二○○六年六月十九日

《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第13篇:募捐通讯稿

“关爱民工子女 阳光希望行动”大型校园募捐正式启动 11月27日,石河子大学“关爱民工子女 阳光希望行动”大型校园募捐在中区会泽食府前和北区方圆餐厅前拉开了帷幕,募捐活动由师范学院团委主办,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募捐为石河子市的民工以及贫困家庭的子女送去我们的关爱,奉献我们的爱心。 11月份以来,石河子已经连续下了几场雪,温度已是在零度以下,石河子市的许多民工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为孩子购买过冬棉衣,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了解这一情况,认真筹划,积极准备,在中区会泽食府和北区方圆餐厅前设点进行大型募捐活动,在活动的当天就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爱心支持,纷纷送来了自己的棉衣、冬鞋、围巾以及大量的书籍,还有很多同学前来询问捐赠的持续时间,了解捐赠物资的去向,对于我们这次校园募捐抱有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仅一天,就募捐了各类棉衣100余件,书籍40余本。为了方便同学们奉献爱心,协会组织会员在每周周

三、周

五、周日在爱心超市值班,接收募捐物资,此次募捐将持续到学期期末。

学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陆续向石河子市第十六小学、石河子市第二十九中学、石河子贫困大学生以及周边团场送去衣物达1000余件,并先后在石河子十六小学、石河子二十九中学设立爱心图书架和爱心图书馆,惠及贫困学生800余人,为成百的农民工子女送去了我们的关爱和帮助。篇2:爱心捐助通讯稿

救助我身边的同事 —— xx单位救助病重职工献爱心 x月xx日上午,xxxxx募捐箱前人头攒动,他们怀揣着对重病同事的关爱,纷纷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x月xx日,年仅xx岁的xxxxx在公司工会组织的康体检查中,肺部发现异常,随即到xxxx医院进行复查,诊断为xxxxx。随后又到中xxxxx医院检查,临床诊断分别为xxxx和xxxx。xxx年x月参加工作,xxxx年xxxx月分到xxx单位的xxx,工作期间吃苦耐劳、勤学好问,是车间的劳动骨干,前程一片似锦,而癌症的消息亦如晴天霹雳一般将xxx和他的家人带入了深深的伤痛之中。xxx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处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一名协解工人,家庭状况并不是十分的富裕,而每个疗程将近xxxx万元的治疗费用则更是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

病魔无情人有情,一事牵动众人心。xxx的病情迅速牵动了xxxx单位全体员工的神经,厂领导带头捐款,其他员工也都积极参加,大家100、200、300踊跃捐款,仅仅半天时间就收到捐款14590元,谱写了一曲xxx单位员工互助互爱的赞歌。

我们相信,大家的这份爱能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成全

一份勇敢的坚持,让深受病痛折磨的人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捐款的额度虽然不高,但却饱含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爱心和祝福。有了爱的力量,哪怕是寒冷的季节,也能深深的温暖人心;有了爱的力量,哪怕是无情的病痛,也定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篇3:为王晓江爱心捐款通讯稿

为王晓江爱心捐款通讯稿

“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捐款暖人心”。几天来,我们全校师生在为王晓江同学做爱心捐赠活动,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每一双温暖的手,每一个关爱的眼神,都深深感动着我,相信也感动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股爱的暖流正流淌在我们心间。

王晓江同学是我们六(4)班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与六(4)班的同学朝夕相处了五年多的时间。虽然我们都没见过王晓江,但时至今日,我们都难以置信,这类似于电视中上演的一幕怎么会在我们身边上演?王晓江,我们想你,想你那开心的笑声!想你那明媚的笑脸!班级里少了你,同学都觉得心里空空的。

在得知消息的一瞬间,教室里有的同学哭了。我们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大家一起,和所有愿意付出爱心的人一起,为他想办法,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或压岁钱拿出来,并且发动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献出一份爱心。

感谢全校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朋友们,爱心捐款行动在全校掀起了热潮,大家慷慨解囊, 530多名师生累计捐款13700多元。当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将一颗颗爱心投到捐款箱的时候,一种爱的力量在这里萌生,这是530多名老师和孩子的期待。你的慷慨解囊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你的乐善好施将永远被我们尊重,你伸出的援助之手,也为王晓江的生活增添一份温暖和信心。

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爱心,因为有了我们的牵挂和祈祷,相信躺在医院里的晓江不会感到孤单、不会感到无助,而会倍感温暖、会增添战胜病魔的力量、增加战胜病痛的信心。

王晓江,我们不敢说,可以帮你治病;我们不敢说,可以让你减轻病痛;但我们敢说,我们会一直陪伴着你,关心着你,永远不会离开你,帮助你度过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参与爱心捐款的人们,让我们共同祝愿王晓江同学能战胜病魔,早日康复,重返校园!篇4:募捐通讯稿

“暖心行”通讯稿 为积极响应陕西理工学院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及汉中爱心义工协会的号召,我院团委学生会按照上级指示及时组织志愿者在校园进行了“暖心行”募捐活动。活动之前,经我院青工部积极到各班进行宣传动员并制作了活动宣传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展示,同时我院组织人手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2013年5月

25、26日,我学院经过详细的分工部署之后,迅速组织了三十余人中共党员及青年志愿者组成专门工作组,在校知行路设立募捐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暖心行”爱心募捐和活动之中。在整个募捐活动中,我校师生积极地参与到募捐当中,同学们捐出了自己的衣物、书刊等文化用品,老师们也捐上了很多生活用品,同时很多捐赠者都采用不记名式,做好事不留名,着实令人感动。两天的募捐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整个募捐活动的点点滴滴仍然在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我院志愿者与党员积极的参与“暖心行”募捐活动,切实地为广大市民服务,彰显了我们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的积极服务意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希望我院志愿者秉承优良作风,在日后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更加出色。篇5:爱心募捐活动通讯稿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题 目 浅论道德与法律并存的关系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罗国次 教育层次 省级电大 分

校 教 学 点 教 学 点

目 录

浅论道德与法律并存的关系

内容摘要

「摘要」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实,它们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关键词」道德 法律 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

(一)、道德的定义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法律的定义

二、道德与法律的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

第一、经济关系是道德的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第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同时,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第

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正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义利之辩”所反映的一样: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第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法律起源

第一、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虽然在外观上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各种特征,但在统治阶层内部,仍在相当程度上按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人们的社会的地位,并按氏族家长制的传统统治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社会。

第二、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与浓厚的宗法血缘特征相联系。夏王朝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君主启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家长制式的管理。导致了古代中国在国家形成之初便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此后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即以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为基本模式,历史统治者均以家长或父母自居而视民众为不懂事的幼儿,由此,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日益专制化了。

三、道德与法律的本质

(一)、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二)、法律的本质

首先,反映工人阶级的意志;其次,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也反映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只有在自己的先锋队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形成统一的有组织的力量,并使自己的意志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道德与法律的功能

(一)、道德的功能

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对社会生活有着多种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来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人们认识道德必然性和各种利益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等;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道德关系逐步由实有向应有过渡。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而道德的其他功能则归附于这两大功能或交织于这两大功能之中。道德功能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道德所共同具有的属性。但是由于各社会和各阶级的道德所反映

和维护的利益不同,其功能发挥社会效果也不同。

(二)、法律的功能

法律具有指引作用:体现在用法律指引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具有评价作用:体现在通过法律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具有预测作用:体现在掌握法律以后,就可以预测到某种行为会否受到法律制裁,受怎么样的法律制裁;具有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教育所有公民如何守法;具有强制作用则体现在,对个别违法犯罪的人,法律会强制性地制裁他们.赞同

五、法律与道德的效力

(一)、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通常是指法律的保护力和约束力,具体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其调整对象所具有的普遍的支配性力量。此种力量如果对主体行为是正面的、积极的,即法律的保护力;此种力量如果对主体行为是抑制的、消极的,即法律的约束力或强制力。

(二)、道德效力

道德效力是伦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作为规范形式的道德基于社会秩序的价值定位,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毫无例外的、应当执行的影响力。在作用于人们社会行为过程中,道德效力展现出四个主要特性:强令性、普遍渗透性、义务本位性和中介性。道德效力的发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组合:1.道德规范的科学预制是道德效力发生的前提条件,2.道德与环境的相容是道德效力发生的外在条件,3.道德传播主体的可依赖性是道德效力发生的中介条件。

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同社会其他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范畴。二者之间相互适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性质和作用方面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的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这句话深刻揭示出法律与道德的本质。 两者在产生上有着共同的起源。法律是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经过了“习惯”——“习法”——“国家法”的过程。而习惯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一直贯穿于这一过程中,法律形式外壳下的习惯法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原始道德习惯的精选和规范化、形式化。正如戴维.m.沃克所言:“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习惯、宗教教条、禁忌以及具有强制力的道德信条等行为规范之间,没有多少区别。因此作为特定的社会共同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起源。两者包含着许多相同的内涵。公平、正义、人道、人权是法律的基本准则,而它们又属于道德价值范畴,它们构成了法律和道德的纽带。道德之本在于公平,法律之本也在于公平,道德之盛在于法治之行,道德与法律在根本目的上是有共通之处的。正义这一道德价值同样在法律中得到了深刻反映。法律是正义的产物,正义是理性的产物,有理性的人的特征就是合理地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这种态度就是正义,也是法律的精神实质。 两者具有调整功能的重合性。这种重合性表现在:一是它们都属于广义的社会规范体系,各自通过自己的不同作用方式作用于人的行为,对人的行动和行为发生影响,具有规范属性和功能;二是调控范围上,两者可能发生交叉重合关系,有些对象既属于法律调整的事物,也属于道德调整的事物。比如,不许杀人,既是一种法律要求,也是一种道德要求;诚实信用,公平买卖,既是市场交易中的道德要求,也是市场交易中的法律要求。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两者社会功能互补。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尽管两者手段不一,但其功能却相互补充。

第14篇:募捐方案

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贫困学子,切实保障贫困学子度过寒冬,同时为加快我镇慈善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根据阜宁共青团委、阜宁县希望办《关于开展“关爱贫困学子,助推希望工程”募捐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慈善理念和慈善典型宣传,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广泛募集慈善资金,开展扶贫济困、安老助医、慈善助学等社会救助活动,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制作《****》等募捐活动资料,组织人员在我镇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派发募捐活动倡议书,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捐助氛围,为开展好这次募捐活动做好准备。

(二)积极发动,开展募捐

我镇将采取以下形式开展募捐活动:

1、大力开展“机关干部带头捐”活动。在1月25日(周一)早会上派发募捐倡议书,并宣读倡议书内容,准备好募捐箱,鼓励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积极捐款,并当场记下捐款数额,对捐款数额较

大的个人进行表彰。

2、积极开展“学校师生齐心捐”活动。广泛发动我镇中小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这次募捐活动中来。本次募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贫困学子的物质补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其度过一个温暖的寒冬。这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本次活动由镇里统一印发募捐倡议书,派发到各个班级,由学校组织人员进行募捐,募得金额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募得钱款统一交至镇团委,汇总后由我镇团委统一交至县希望办。

3、广泛开展“企事业单位爱心捐”活动。镇政府统一印制宣传单,派发至各企业及邮局、卫生院等事业单位,积极宣传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我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良品质,引导他们成为此次为贫困学子募捐的主力军。

4、在全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中开展“为贫困学子献爱心活动”集中捐赠。各村(居委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捐赠由各村党总支负责组织实施,募得善款进行详细记录,并统一交至镇团委汇总。

(三)对募捐结果进行公示

募捐活动结束后,对个单位、个人捐助款额进行统计,并及时公示,对在此次募捐活动中捐助金额较大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募捐未全部结束前,募得钱款由镇团委统一暂时保管,汇总后及时交至县希望办,其间接受镇其他工作人员的监督。

三、工作要求

1、切实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认真组织,搞好宣传。慈善宣传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前提。因此,各单位要通过广泛宣传,调动公众爱心,唤起公民责任,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兴慈善,促和谐,泽社会”的良好风尚。一是宣传内容要全面,如发展慈善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国家“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决定及领导人重要讲话;慈善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及工作原则;我镇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等。二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如组织召开村(居)民代表会、党员会、村民组长会等各种动员会议;搞好电视采访和媒体报道;印发宣传单、制作宣传板和张贴标语;组织好私营企业的走访与登记等。各单位要因地制宜,抓住宣传重点,做到人人皆知。

2、捐款金额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募捐结果进行公示

为进一步加大我镇各行各业人员对本次募捐的参与积极性,加深慈善事业在我镇的影响力,我镇将对本次募捐结果进行公示,并对在募捐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为贫困学子捐款是有利于我镇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大好事,如何将好事办好,就离不开有力的宣传手段。我镇将通过拍照、摄像、投稿、网络发布等多种宣传方式,将本次的募捐活动的收获展示给广大群众,将爱心的种子播种得更为广阔,在我镇上下形成帮困扶贫的良好氛围。

4、募捐款项清晰,及时上缴至县希望办。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15篇:慈善募捐

大学生募捐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爱心募捐有你有我!

二、活动背景:

去做不求回报的善良,必会有美丽的结局!诚然,人生就应该这样过的!爱人是一种能力,被爱是一种幸福,我们的生命只有在付出之后才会开花结果,爱是一盏透彻生命的明灯,照亮许多被阳光以往的角落,今天我们在这里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有许多与我们同龄或比我们小的孩子,还生活在贫困线上,为生活而担忧,而无法安心的学习,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的际遇却是如此不同,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随意安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伸出我们的双手,以我们的力所能及,为他们献出我们的一片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这个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三、活动口号:

爱因爱感动,心为心感恩!用心引导,用爱关注,让爱永不停息!

四、活动目的:

1、呼吁在校学生和有意捐献的社会人士以募捐的形式奉献爱心,捐赠书籍、文体用品、衣服等,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筹集物资。

2、为大学生慈善募捐协会暑假支教活动筹集资金和物资,使得支教活动能够顺利的完成。

3、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带动和影响周围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我们的爱心行动中,播撒爱心,收获爱心。

五、活动时间:2013年5月31日——2013年6月5日

六、活动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活动内容:

1、由组织部制定活动策划书。

2、由宣传部制作宣传文字和图片,进行活动宣传。

3、由募捐部负责查看和整理募捐到的物资,对募捐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并总结归纳。

4、召开内部总结大会,总结成果和经验,找出不足。

5、由秘书处负责整理和保存活动期间的各项数据和表格。

八、注意事项:

1、募捐期间,协会全体成员必须严谨,实事求是的做事。

2、要热情的工作,热心解答捐献者的各种疑问。

3、另有其他注意事项另行通知。

九、活动意义:

我们这次活动,旨在呼吁在校大学生及各界有意慈善之人以募捐的形式奉献爱心,将爱心的火炬传到每一个需要光亮的地方,让我们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茁壮快乐的成长为祖国的有用人才,使我们拥有更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去关心我们这个社会,让我们这个世界少一份伤痛,多一份美丽和和谐。

十、媒体现场采访:

邀请信阳电视台媒体采访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募 捐 策 划 书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第16篇:募捐倡议书

募捐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

拥有健康和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当我们和朋友欢快的放声高歌时;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时;当我们努力学习畅想人生未来时,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同学的弟弟正在遭受着癌症病痛的折磨,用他微薄的力量与死亡抗争,用他坚强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美丽。 贺俊杰,现年17岁,是政法学院社工作专业09-01班贺俊青的弟弟。在西安打工期间,由于发烧不止,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血癌(白血病)。目前正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专家认为必须尽快进行骨髓移植和抗排斥、抗感染等一系列的治疗,所以急需一笔巨大的手术费用,然而,贺俊青仅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学生,其父母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父亲因曾经出过车祸,经常需要家人的照料;母亲在接到噩耗后,难以承受打击,心伤不已;为了给弟弟治病,已是大二的姐姐拿出了自己微薄的生活费,长期请假陪伴其左右,并且有可能用自己的骨髓来延续弟弟的生命。

此时此刻,贺俊青同学不仅仅要照顾弟弟,还要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试问,一个年仅双十年华的女孩,要如何承担起一个家的重任?在照顾身患重病的弟弟的同时,还要顾及父母。每天,她都把最美的微笑给弟弟,给予他希望,给予他温暖。她知道,现在,她是整个家的支柱,她不能把脆弱表现出来,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还要为医药费担忧着,甚至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独自

哭泣,释放内心的害怕、压力和脆弱!一个原本花季的女孩,该是享受宠爱的时节,却为了这一个突然的变故,一瞬间长大,承担起全家的重担。

17岁,本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然而无情的病魔却可能随时夺去贺俊杰年轻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在此,我们发起这场募捐活动,希望我们广大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早日恢复健康,为这个脆弱的家带去一份希望、一份温暖。让贺俊青同学能够放宽一份心,免除一些后顾之忧,更好的照顾家人,陪同家人一起渡过难关,早日回到我们的大家庭来!我们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江河大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献出一份爱心,相信贺俊杰一定能在我们的帮助下战胜病魔,让他在爱的搀扶下创造生命的奇迹!

——政法学院社会工作09—01班全体同学

第17篇:募捐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当您在感受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时刻时,感受着家庭所带来的温馨,您一定流连这世间的真爱。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位不幸的女生,名叫**,我校10级工程造价1班的学生,她母亲却因患上尿毒症折磨和生死的抉择。8月2号**的母亲被确认为“第二癌症”,病情严重,肝肾都受到损伤。虽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员,靠临时打工维持家用,家里还有一个70多岁的祖母,常年生病服药。现年24岁的姐姐也不幸被诊断出患有遗传性双肾多囊和结石。为了稳住母亲的病情,这个贫寒的家庭跑遍了福建,武汉,黄州等多家医院,花费了现金十万余元,然而面对后续每个月的5000多元的医药费,甚至当医院找到合适的肾源,她母亲需要换肾,那也要花费七八十万,那简直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高昂的医药费让叶亚一家人束手无策,恳请好心人帮助,救救一位生命垂危的母亲。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为了挽救叶亚母亲的生命,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真爱,一起为脆弱的母亲祈祷。这一刻,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与死神抵抗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的捐款都是为**母亲的生命加油,让我们用博爱的心怀,铸就世间真情,用奉献的行动拯救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的点滴付出汇聚成爱心的彩虹,让暗淡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灿烂的生机。

在此,我们呼吁献出你们的一片爱心,帮助她的母亲战胜病魔吧。谁说人间无情,你的仁爱之心,点滴之恩,就可能拯救一位母亲的生命,谁说命运不公,你的无名关怀,你的善意之举就是他最大的幸运。

众人拾柴火焰高,捐款不分多少,善举前后,贵在有份爱心,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心,她母亲就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也许你与她素不相识,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母亲与病魔抗争吧。也这份捐款对你而言是一笔小小的支出,但是这些积小成多的爱心,就能换回她母亲的生命,相信

你一定会伸出同情友爱之手,扶一把躺在病床上的母亲。

请献出一份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她需要你。需要我们大家伸出双臂,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帮她撑起一片未来的天空,让**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像我们一样安心的学习,努力学习。报答母亲,回报社会。

倡议人:造价1,2班班委会

2011年9月27日

第18篇:募捐策划书

爱 心 社 募 捐 策 划 书

大学生爱心社 2012年12月3日

一 、活动主题:“爱心募捐,奉献爱心”

二 、活动目的:

1、大学生爱心社组织这次活动,是想以我们现有的能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儿童和孤独的老人。

2、通过我们的爱心传递“募捐活动”,切实为解决取暖物品做出

力所能及的贡献,用我们大家的爱心力量共同托起他们生活的

希望。

三、活动意义:

1、让身边的大学生身边处处充满爱,发觉他们的爱心,帮助那

些需要帮助的人。

2、让许多大学生明白勤俭,懂得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要努力

学习,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四、活动时间:二O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五 、活动地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

六 、活动对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及社会爱心人士

七 、活动流程:

(一)前期安排

1、提前两天做好宣传工作。

2、在2012年12月5日前落实策划的审批和场地申请工作。

3、张贴海报。

4、准备好爱心募捐活动的展板,同时进行广大宣传。

(二)活动展开:

1、放学提前半个小时在饭堂门口准备就绪,布置场地。

2、每天有不少于5人在场地负责。

3、一个人负责专门介绍我们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鼓励大家奉

献爱心。

4、每个人捐出自己的物品,都会详细记录。

(三)后期工作:

1、对所募捐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并保存好物资。

2、由秘书组负责此次活动总结工作,并向部门人员反捐款活动

的相关信息。

3、此次活动中所需要的经费上报、清算。

4、来回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八 、活动承办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九、活动负责人:

侯盼英、张旭

2012年12月3日

第19篇:募捐倡议书

让爱进驻“太阳村”

募捐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祝福大家2014马不停蹄,马到成功。在开学之际,您增添了不少新的东西吧?您是否正在为新的衣物、书本等没有空间储存,旧的不知道如何处理呢?如果是这样,我们建议您把旧的衣物等捐助到太阳村。北京市太阳村是专门帮助父/母在监狱服刑无人照顾的未成年孩子的慈善机构。目前有一百多名孩子,这些孩子,因不属孤残,难以得到相关资助;因父 / 母犯罪的背景得不到人们的同情。他们有的流浪,有的为人放牧,有的沿门乞讨,有的不被亲属接纳,遭受虐待。更有甚者,已像父 / 母那样走上了犯罪道路。

人行其善、物尽其用,我们携手,让不用的衣物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让太阳村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我们防灾科技学院的温暖和关怀。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我们的爱心与行动,却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份新的希望;也许,我们给不了他们所有想要的,却可以因为我们这个举动带给他们追求梦想的激情。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旧物增添新的光彩,帮助那些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举手之劳,将使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得到帮助,让我们把爱心奉献汇成巨大的力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一起联起手来吧,因为我们尽一份心就能换来别人一个幸福的微笑,我们献一份爱就能换来别人一个甜蜜的美梦!希望大家快行动起来吧!

捐助程序及注意事项:

1、募捐物品类型有书籍、文体用品、衣服、鞋子、自行车。2本次募捐的衣物要求最好无破损,无明显污渍,干净卫生。所捐衣物配件如扣子、拉链尽量完整无缺。自行车可变卖成物资捐给孩子们。

3物品请分类叠好。

4、捐赠地点北校食堂门前、南校第一食堂门前。捐赠时间3月4日—3月6日。

5、待募集活动结束,物品由活动负责人安排专人统一分类整理打包。最后交赠北京市顺义区太阳村。

防灾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4年3月1日

第20篇:募捐倡议书

命运无情人有情----爱心捐款倡议书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拥有健康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当我们和朋友高歌、放声欢笑的时候;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工作,畅想人生理想的时候,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同学正在遭受着病魔的折磨!无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这个本来就较贫困的人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侯红艳同学正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病魔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

侯红艳同学患病之前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没有一次迟到,旷课,并且努力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作业,积极配合班级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生活中,她十分朴素,不刻意穿衣打扮,一日三餐也很简单实惠,很少买零食。除了伙食费用,并没有其他的开销。生活一直很节俭。

自从侯红艳同学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后,数十万的住院费用以及医疗费用让她原本入不敷出的家庭更加难以维持高额的费用,每日睁眼就开始打点滴直到晚上,原本简单随意的生活已成为奢望。每日8瓶的点滴让原本就瘦弱的侯红艳同学更加的消瘦。点滴的费用相当之高,每天8瓶的点滴就已达到两千多,住院费用至今已花费了五万多。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住院费用已被迫出院。但是医院告诫,如不能持续治疗,之前的治疗都将前功尽弃,预计进行的骨髓移植手

术治疗费用竟高达40—50万元,甚至更高,为了治病,家里债务累累,经济上已十分困难,再也无法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但是全家人都期盼着侯红艳同学能早日康复。为此她的父亲正在在四处筹款,希望可以挽救女儿的生命,一个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就这样夭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免不了有难,帮助和抚慰他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碎石筑长城,细流积成海。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支援解万难。软件工程系倡议全系师生奉献一份“爱心”,献上一片真情。俗话说,援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爱心,必将改变她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更将换回心灵的快慰。 各位老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奉献您无限的爱意,送去您有力的支持,以实际行动帮助侯红艳同学走出困境,将会带动更多有爱心的人们加入到捐款行动中来。困难的家庭需要您的爱心,和谐的社会需要您的支持,请伸出您的友爱之手献出您的关爱之情吧!

软件工程系团总支

2014年3月21日

《修道观募捐范文.doc》
修道观募捐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