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病难申论范文

2022-11-1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申论热点:看病难 看病贵

申论热点:看病难 看病贵

>>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得到有效预防。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过度集中在大中服务。

度、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

咨询、报班、买书~~~随时欢迎联系广外华图服务专员

李海群QQ:86522629613434119841(669841)

关玉莲QQ:52501330913434123604(613604)

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策链接

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鼓

需要制定由中央和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是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目前,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六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禁各种

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特别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严格限制大型医院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高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10.128.4亿;住院人数由1907万增加到9827万。城市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引发群众不满。优秀的医务人才,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3亿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群众看病负担重。常性开支的7医”机制导致药价虚高。长期以来,实行靠药品加成弥补医院收入不足,

必须坚持公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城镇居民基本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政府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对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卫生公益性质,降低服务费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政策,实行政府预算全额管理。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弥补政策性亏损,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与医疗收入挂钩,控制医院工资总额。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推荐第2篇:申论人民日报评论

像种粮一样“种”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04 版) 这是一则“暖新闻”:俄罗斯大妈组团赴中国扫货,称中国货质优价廉。文中说:随着冬季到来,许多俄罗斯人组团到黑河市购物,大包小包往回带生活日用品。中国商品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备受青睐,黑河市已成为俄罗斯人的购物天堂。【引用法,引用新闻事例】【中国商品得到俄罗斯人的青睐】

如果单说俄罗斯人到中国购物,早就不是新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日用品生产一直是短板。20多年前,我去过一趟俄罗斯。当时,苏联刚解体,日用品极度匮乏。有人建议我们带些地摊服装,可换些俄罗斯工艺品。那些服装的质量连我们自己也汗颜——石狮生产的“阿迪达斯”,有的裤缝开着线,有的袖子长短不一,二三十元一套。就这样的冒牌货,在俄罗斯依然抢手。我带的东西第一天就换光了。连身上穿的那件半新不旧的文化衫,也引起了一位俄罗斯女中学生的兴趣,追着我要用一堆圆规、三角板等学习用具来交换。【事实论据,在申论作文中不建议大家用如此多的笔墨叙述一个故事】【20多年前的俄罗斯日用品极度匮乏】

不过,后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中国生产的这种低档商品已激不起俄罗斯人的兴趣。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欧美货、日本货。现在,“中国制造”重获俄罗斯人青睐,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已有了根本改观。的确,那种鞋子没穿几天就开线、袜子脚后跟总是跑到脚背上的窘况,现在还有吗?确实极少见了!【中国商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观点句】作为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要想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体经济须臾不能放松。那种“以钱生钱”为特征的虚拟经济,不是不能搞,但不能一窝蜂地追逐。放弃实体经济,尤其是放弃传统制造业,都去搞房地产、搞私募基金,万万不行!历史学家分析“大不列颠空战”德国所以败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特勒轻视了英国的制造业实力。当时,德国有2669架作战飞机,而英国只有1200架。德国专家预测,只要消耗掉英国一半的战机,英国就只能折节投降。【事实论据】【中心论点: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

没料到几个月下来,英国升空作战飞机的数量并没有减少——英国具有强大的生产、修复能力。无奈,希特勒只好放弃了登陆英伦。【事实论据】

一句话,仅凭虚拟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可能是富国,但决不会是强国。因此,我们应该向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观点句】不管丰年歉年,国家始终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因为大家知道,如果没有基本的耕地做保证,“吃饭问题”就始终会成为悬在国民头上的一把剑。其实,放弃或削弱实体经济,同地里不种粮食是一个道理。【类比论证,用中粮和实体经济进行类比,我在上课的时候具体讲过这种论证方法】【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

现在国家下大气力振兴实体经济,许多一度“目光游移”的企业也重归实体经济,这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只要坚定不移地搞实体经济,一步一个脚印抓转型升级,日有所积,月有所得,年有所长,“制造业大国”蝶变成“制造业强国”就绝不是一句空话。20多年前,“万向集团”只能生产汽车零部件;而今,它能生产电动汽车整车。以前,正泰集团只能做低压电器里最简单的信号按钮灯,而今它能生产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器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两个事实论据,不完全列举】【坚定不移、日积月累,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振兴】

如果我们的实体经济都能有这番光景,那么,不光是俄罗斯人,恐怕全世界都会视中国为“购物天堂”。【展望式结尾】 【整体框架】

1、论题:中国商品得到俄罗斯人的青睐

2、成绩:中国商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第二段和第三段)

3、中心论点: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

4、对策: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

5、对策:坚定不移、日积月累,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振兴

6、结尾:展望中国实体经济的辉煌

【知识积累】文中关于“大不列颠空战”的历史故事,以及“万向集团”、“正泰集团”的案例,可以作为素材积累。

用理性扳正“城管=打人”的惯性思维 2015年11月18日人民网评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论证非常严谨,层层推进,心思缜密,所以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关联词标注出来,便于大家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如果不注意官方辟谣,那你很有可能,被近日网上疯传的“兰州张掖路步行街城管打晕发传单小姑娘”视频标题所误导。【这样的开头留下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不妨对新闻进行简单复盘:11月15日,两名女子在步行街散发广告传单,城管执法队员经长时间劝阻无效,暂扣了其中一人的传单。两女后尾随到值班室,谩骂、撕扯城管执法人员,并叫来多名男性对其进行辱骂、殴打。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在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拔枪示警,控制事态。【事件:城管和民警执法被人辱骂、殴打】

以上是目前官方对“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公布的调查结果。由于缺乏记录整个过程的视频做交叉印证,尚不能对城管到底为何被围殴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网上视频中的城管和警察并无出格举动,执法行为也合乎规范。相反,现场倒是有一堆好事者,对执法人员进行言语攻击和人身威胁。【对这一事件的分析】看了“城管打人”标题就兴奋的网友,难道就没有想过,自己不过脑的转发、评论,会给事实认定形成错误引导,并给当事人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网友谣传“城管打人”造成不利负面影响】

客观地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管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媒体对于这个职业群体的关注,也逐渐从集中于负面新闻向客观、平衡报道转变。【媒体对城管报道日趋客观】不过相比于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极个别的“城管打人”新闻,无论真假,总是更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在“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看来,城管面对的,都是为了生活上街摆摊卖艺的弱势群体——手无寸铁的他们,怎么可能反过来围殴城管?因此,宁可相信城管打人,也不信城管会被打,是一些人在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对城管抱有成见】

这样的推理当然并非空穴来风,引发“合理想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成因,确实值得城管部门检讨和反思。【原因值得反思】然而,质疑、诘问也好,批评、谴责也罢,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观点句】仅靠一段不完整的视频,几张不同时间段的截图,或许可以还原事件的大概面貌,但没有更关键、更有说服力的情节、细节来支撑,难免会让事实一步步走向“失实”,这在以前“昆山一店主诬陷城管打人”等事件中也屡被印证。【材料句】不负责任的臆断,断章取义的拼接,无论是对弥合社会分歧,还是对提高城管部门公信力,都会造成难以避免的冲击与伤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失实”发生,也不会愿意使自己成为造谣、传谣的帮凶。【分析句】【对事件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出自夸美纽斯】比站在道德制高点发泄一时情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理性思考成为行动的先导,而这恰恰是当前一些网友所欠缺的。【对前面名言警句的阐释】对“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当人们急着下定论的时候,其实更应该追问,除了现有的资料,是否还有更全面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即便没有,能不能等各方说法都出来后,再来检讨执法人员的行为对错?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也有助于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气氛,早日跳出“以暴制暴”的怪圈。【创造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

炒股、买基金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因为这关系到切身经济利益;对待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同样需要一点较真劲儿,不能盲从与轻信,因为这关系到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城市管理的稳定。【类比论证,从炒股、买基金到对待新闻】事实上,目前全国不少地方,为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并邀请第三方进行现场公证,最大程度避免与被执法对象的摩擦、冲突,保护相对人合法权利。这些举措,无疑对今后的城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记录全过程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对待新闻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知者;关注就是力量,围观也是压力。与其跟风指责,不如让新闻再沉淀一会儿:在城管执法日益规范化、透明化的今天,掸走披在真相身上的灰尘,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点理性和耐心。【警醒式结尾】 【整体框架】

1、事件:城管和民警执法被人辱骂、殴打

2、危害:网友谣传“城管打人”造成不利负面影响

3、原因:“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对城管抱有成见

4、对策:对事件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5、对策:创造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

6、对策:对待新闻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

7、结尾(中心论点):理性看待和评价新闻事件

【知识积累】关于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大家可以把文章第二段的内容记忆一下,然后用简短的话把事件复述,以作为大作文的素材。 人民网评:“雾霾围城”,尤需“提头来见”!

【编者按】文中第三段是比较标准的议论文段落,每个不同类型的句子完成各自是使命,目的就是说服读者接受文中的分论点。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议论段落,可以参照学习。

本想周末散散心,一出门就被如浆糊一般的雾霾搞得心情胶黏。打开手机才知道,北京也已发布了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遭遇“霾伏”的,不只有首都,从11月6日起,东北地区接连遭受重霾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出现50年来最严重雾霾天气,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也先后出现了轻到中度霾局部甚至有重度霾。真所谓,重霾压城城欲摧。【中国许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

近来,雾霾总是变换着花样在折磨我们的生活。霾魔犹如幽灵般一会飘在这片空中,一会儿飞到另一天片天空,害得满载游客的飞机不得不扫兴返航,婚车摄影根本抓不住车队的“踪影”„„【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和不完全列举论证方法】面对窘况,人们就像一只被关在“霾笼”中的鸟,想要挣扎,却难寻觅合适的方法跳出牢笼。更令人担心的,是医院里呼吸道疾病就诊量与道路上车祸事故发生率骤增,不禁令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伦敦雾事件”致死的亡魂,顿觉空气中多了一丝血腥味。雾霾频响的警报,也凸显出有效治理的紧迫性。【雾霾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 客观地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各地的治霾效果有较大进步。【观点句】比如,今年10月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比上一年同期相比要好转很多;环保部空气质量榜最后十名的变化,凸显一些城市摆脱空气质量垫底的努力。【材料句】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不仅在理念上也在制度上把生态责任挺在了经济发展政绩的前面。【材料句】这一切,都构成了雾霾治理的制度保证,也成为公众保持治霾信心的坚实基础。【分析句】【成绩:中央和地方治理雾霾取得一定的效果】 虽然说,雾霾治理是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共识、有决心、有方案、有行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自然总会到来。也因此,人们对“无可奈何雾霾来”这个现实,也抱以“自强不吸”的乐观态度在应对。【转折关系,重点在后】可是,纵观近期一些地方在雾霾天气应急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人们不免会有点出离愤怒。比如,辽宁沈阳PM2.5爆表高达1400,政府虽然启动了一级预响应,可建筑工地顶风施工,环保官网瘫痪近2个小时,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面对雾霾,各地虽然积极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但从实际执行来看,因可操作性不足、责任分配不到位、部门联动性差、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一些应急预案形同虚设,白白地损害群众的健康。我们可以接受漫长的雾霾治理期,但绝难容忍这类治理过程中的懒政、怠政甚至是敷衍塞责。【问题:一些地方在治理雾霾天气中出现懒政、怠政、敷衍塞责】

不难预见,雾霾锁城的局面我们还将经常面对,但天蓝真不能只靠等风来。地方政府是治霾的责任主体,各地环保部门是具体执行的主管部门,难道真不能织密织细应对雾霾的措施?难道真不能让法律、制度、预案严格落实发挥效用?那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作风的问题。【中心论点:地方政府应当端正治理雾霾的态度和作风】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014年对北京治不好霾“提头来见”的表态,时至今日仍令人记忆犹新,正因其展示的治霾信心和决心。治理雾霾,今天尤需“提头来见”“摘帽而去”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对于各地治霾不力、应急不及格的行为,就应严肃问责,该打板子的就要打,该免的“乌纱帽”就要免。【警醒式结尾】 【整体框架】

1、论题:中国许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

2、危害:雾霾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

3、成绩:中央和地方治理雾霾取得一定的效果

4、问题:一些地方在治理雾霾天气中出现懒政、怠政、敷衍塞责

5、中心论点:地方政府应当端正治理雾霾的态度和作风

6、结尾:需要严肃问责治霾工作 【知识积累】文中关于辽宁沈阳环保局的反面案例,以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对于治理雾霾的表态决心可以作为环保话题申论好的素材。 看病为啥去海外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19 版)

【编者按】这篇文章稍作修改,原文第五段和第六段是合并在一起。为了符合申论大作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要求,将原文一段拆成两段。特此说明。

如今,中国人不仅漂洋过海去日本买马桶盖,而且不远万里去美国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引得海外医院纷纷来中国开拓市场。【开头非常简短,引出关于医疗的论题】【国人去国外看病】

中国人到美国看病,且不说旅途劳顿,光是医疗费就比国内贵得多。这笔钱花得究竟值不值?【设问句】有人认为不值得。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疑难重症多,医生练手的机会也多,临床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是在一些高难度手术上,中国医生的水平甚至超过美国医生。所以,舍近求远去美国看病,纯属“烧钱”。【中国人去美国看病不值得】

应该承认,中国医生的整体素质并不低。【过渡句】但是,现代医学的核心是团队协作。目前,中国医生更喜欢“单刀赴会”,而忽视了科室之间的协同作战。【问题:忽视团队合作】其实,“一把刀”固然重要,但其作用只体现在手术环节。如果术前和术后成为“短板”,必然影响整体疗效。【假设论证】而美国既重视单个医生的技能,更重视团队协作。【对比论证】因此,在整个医疗“机器”中,每一个“零件”都在围绕病人高效运转。其结果是,同样的手术,美国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中国,病人术后康复也较快,这是中美医疗的最大差距。【中国医疗团队运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除了技术方面,中美医疗的差距还体现在服务上。【段首概括句】在中国医院看病,很多人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即便是三甲医院的特需服务,体验感也不好,病人普遍缺乏尊严。【事实论据】有一位中国直肠癌患者,去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手术期间,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从手术开始到结束,每完成一个环节,医生都会出来给家属交代,并解释其理由。术后,病人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口干舌燥,护士竟然把一小块冰放进病人嘴里,让他慢慢含化。【事实论据】这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美国医院的服务水准。【分析句】而在中国,患者抱怨最多的就是非医疗环节。由于服务跟不上,即便手术做得很成功,患者的心情也不舒畅。【中国医疗服务水平滞后】

有人说,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差,主要是因为收费太低。花快捷酒店的钱,怎么可能享受五星级宾馆的服务?【驳斥的观点】的确,美国的医疗收费远远超过中国,服务质量也相应较高。但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收费低并不应成为服务差的理由。事实上,中国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收费并不低,但服务依然跟不上,病人花了钱还受气。【事实论据,用以反驳上面的观点】【收费低不能成为医疗服务差的理由】 虽然中美都提倡“以病人为中心”,但美国医院落实到了行动上,而中国医院却停留在口头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不太在乎患者的体验感。很多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无论服务好坏,病人都如过江之鲫。医院即便不改善服务,也能活得很滋润。【原因】因此,傲慢与冷漠,成为公立医院的一大“特色”。这也难怪很多人宁愿远渡重洋去“花钱买服务”,也不愿在中国的医院里“花钱看脸色”。【中国医疗服务差是由于其占有垄断地位】

那么,如何才能把病人留在国内呢?出路就是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让基本医疗与高端医疗比翼齐飞。【观点句】公立医院重点保基本,民营医院重点做高端。目前,公立医院垄断了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医生无法自由流动。民营医院虽有豪华的装修、顶尖的设备,就是吸引不来好医生。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给民营医院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竞争。当国内有了“货真价实”的高端医疗时,“出国看病热”必然降温。【提升国内医疗服务需要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 【整体框架】

1、表现:国人去国外看病

2、观点:中国人去美国看病不值得

3、问题:中国医疗团队运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问题:中国医疗服务水平滞后

5、驳论:收费低不能成为医疗服务差的理由

6、原因:中国医疗服务差是由于其占有垄断地位

7、对策: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 【知识积累】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篇很好的素材,对当前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差的分析入木三分,其中的观点值得大家理解和记忆。

1、从增长率大小来看比重或平均值变化情况 我们首先假设 年份

指标1

指标1增长率 指标2

指标2增长率

2011年

X

A

Y

B

2011年指标1占指标2的比重为X/Y;

2010年指标1占指标2的比重为X/(1+A)÷[Y/(1+B)]=(X/Y)×[(1+B)/(1+A)]。 从上面的计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B>A时,(1+B)/(1+A)>1,此时2011年的比重要小于2010年,即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占整体的比重逐渐下降; 当B

2、分析绝对值(具体数值)和相对值(增长率)对结果的影响来确定增长量的大小 我们首先假设 年份

指标1

指标1增长率

指标2

指标2增长率

2011年

X

A

Y B

2011年指标1比上年增长XA/(1+A),指标2比上年增长YB/(1+B),一般来说A、B均为小于100%百分数。

我们在比较这两个算式大小的时候,且不可上来就计算,因为是在比较,所以不可能是让你计算的,要不这样计算量太大了,我们怎么来比较呢?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分析X、Y以及A、B的倍数关系,看谁的倍数大,那谁就对结果的影响大。

A、B是小于100%的百分数,那么这个百分数加上1之后,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小,那么我们就可先忽略这些数值,

如果X/Y>B/A,那么绝对值对结果的影响大,此时绝对值越大,结果越大; 如果X/Y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不用计算X/Y、B/A的值,只需分析一下X、Y、A、B的大小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比较的时候用数值大的数字做分子,数值小的数字做分子 如:比较108×0.1%/(1+0.1%),80×0.2%/(1+0.2%)的大小。 108不足80的2倍,0.2%为0.1%的2倍,所以108×0.1%/(1+0.1%)要小于80×0.2%/(1+0.2%),很简单,很easy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推荐第3篇:公务员申论热点:看病难、看病贵

此资料来自北洋燕园 申论热点: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113820006126

推荐第4篇:申论热点: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2006年3月31日,人民网举行了“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网上座谈会。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与网民共同探讨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座谈会期间,强国论坛在线人数最高时近12万人,2万多人在线收看视频报道,直播和论坛的页面浏览量达3500万次。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等网站的网民留言和跟帖提问达2800多条,内容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别开生面的网上座谈,使很多人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状况如何,通常主要反映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从这三大指标来看,无论是与我们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的现实作横向比较,应该说我国医疗卫生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总体上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但也要看到,目前医疗服务体系还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这种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极不均衡状况,直接导致群众有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一些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1/3。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扰乱了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市场,造成医药费居高不下。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怎样认识医疗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要着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其中,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经费保障,改革医疗机构创收机制;切实加强卫生服务监管,保证医疗秩序、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价格监管,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等,是几项最重要的任务。

“医院管理年”活动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从2005年4月起,用一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部参加这项活动,同时指导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参加活动。活动共分为3个阶段。2005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5月—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月—3月为总结阶段。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实力还不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所以,也要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导他们独立开办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参与公立医院改组改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在,不少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不但有捐助和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愿望,也具备这个能力,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满足群众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为工作目标,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怎样使农民看病不再愁?

2005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人们曾为来自贵州省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李春燕所深深打动。“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上行走,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我们在被李春燕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当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紧迫性。农村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这项制度不是强制,而是农民自愿、自主参加。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农民个人筹资一小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一大部分,用这些钱建立由县统筹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可凭医疗证按比例从基金中报销医药费。从2006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标准又提高了一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于交不起合作医疗费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或者无法承担自付医疗费用的农民,国家通过医疗救助制度,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

那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究竟管不管用呢?对这个问题,农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参加试点的农民这样说:“交上10元钱,看病管一年,这个政策我支持!”山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王老汉,2003年因患心脏病,住院治疗花去了2万多元,当他拿到10442元的补偿金时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只交10元参保费,最后却得到上万元补助。过去因为没钱,不敢上医院,现在好了,合作医疗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678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占总数的23.7%;合作医疗网覆盖的2.36亿农民中,有1.79亿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占覆盖人口总数的75.8%;其中1.22亿农民得到合作医疗补偿,资金支出总额61.76亿元,占当年筹资总额的81.9%。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将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由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的。2005年6月底正式启动。在3年内组织城市1万余名医师到县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2005年共安排支援中西部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医院,支援西藏4所县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所团场医院,共计600所医院。中西部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本区域内三级医院向本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医院派驻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高年资主治医师。

为使该制度经常化、规范化,卫生部规定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1年;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必须到农村服务1年。

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党和政府在其他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启动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另一方面,着手建立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医疗管理规范,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疫情防控网络。总的目标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怎样使城镇居民看病不再忧?

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大医院的规模已经堪称“巨无霸”。上千张床位的医院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七千张床位。与此同时,小医院却在萎缩,社区医院更是少人问津。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大量患者涌向了大医院,小病也要看专家,谁也不愿进社区医院,形成了“全国人民上同仁,同仁医生看全国”的奇特现象。

有人形象地把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喻成“金字塔”,大医院就处在“塔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处在“塔基”。目前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塔尖”太重了,“塔基”太轻又不够坚实。目前全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仅占城镇医疗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政府补助经费占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小,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服务质量难以取得群众信任。

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具有看病方便、收费便宜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2006年2月,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做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已就如何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胡锦涛温家宝对做好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批示

胡锦涛同志批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以造福人民群众。

温家宝同志批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革机制,完善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和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要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新增城市卫生投入要重点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要将现有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方面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监督,不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

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收费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继续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亿万群众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奇迹;我们同样有信心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再创一个奇迹。

深度阅读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06年2月24日。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2003年1月10日。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卫生部网站2005年8月3日。

推荐第5篇:申论预测热点话题——怎么解决看病难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

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得到了一定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这一“顽疾”,党和政府正不断深化医改,努力打造一条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大医院看病排长队是看病难的主要表现。绝对性的难。表现为缺医少药,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相对性的难。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太多、队太长、等太久。挂号、交费和拿药,一般要折腾大半天时间。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为了能挂上号,有的彻夜排队,有的全家总动员、轮流上阵,苦不堪言。这种难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贵”而“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缓解看病难上取得扎实进展。

合力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我们既要量力而行,努力做到广覆盖、可持续;也要尽力而为,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标准和水平,为全体人民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基本医疗惠民网。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投入、促均等。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保障。同时,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覆盖农村和困难地区,逐步实现均等化。第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水平、上层次。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使参保群众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第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添内容、广覆盖。今后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增加更多药品种类。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011年年底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今后5年,其他医疗机构也将逐步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着力强基层:群众看病更便捷 。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应坚持三步走战略,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第一步,服务网络遍基层。强基层,首先是构筑完善的医疗服务网。要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医疗点。第二步,培养人才固基层。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第三步,对口支援助基层。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落实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此外,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必须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 首先,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要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尤其是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其次,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最后,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目前,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普遍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比如,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医者需仁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要把患者健康

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挂号少排队,看病也不贵,人人有医保,健康乐逍遥!”这是一位网友对解决看病难的热切期盼。党和国家正在回应百姓呼声,不断深化医改,努力缓解看病难,我们相信,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推荐第6篇:看病难

\"看病难、看病贵\"不能归罪于公立医院

2007年06月25日16:05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6月25日电 (记者傅立波、周雷刚)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作客人民网,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应是政府解决公平、市场解决效率”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视频交流。

大家知道,2003年的中国非典大爆发使我们付出血的代价,但同时也给我们获得了一个变革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一方面,非典使我们国家各级领导都意识到了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的到来。另一方面,通过非典也使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真实面目。“白衣天使”又回来了。所以非典之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可以说是满怀着信心,憧憬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新局面。

可是,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变革之路是曲折的,尽管通过非典,我们各级政府认识到了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了医疗卫生行业当前的落后现实,也决心去改,但是,寻找落后的原因及改革的切入点找错了。由就的观点使我们不敢碰体制问题,惯性思维使我们绕开了体制和机制问题,一刀就砍下了行风。大家都还记得,2004年非典刚一平息,我们全国上下医疗卫生行业在搞什么样的工作呢?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白狼”运动,“白衣天使”又变成“大白狼”了。

紧接着2005年又提出了“看病贵”、“看病难”的说法,板子还是打向医生,打向医院。2006年治理商业贿赂,重点还是医生、医院,“白衣天使”这回又变成“恶魔”了。这种政治运动般的解决社会深层次的思维与方法,不但不能以行风问题好转起来,而且使得问题更加落后。

事实证明,旧有的思想意识和惯性思维,不但不能解决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且使医疗行业的环境形势更加恶劣,严重打击了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阻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前进与发展。

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商业贿赂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深层次的问题的解决,不能以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作为代价,医疗行业不能停下来整风,应该加大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在解决医疗行业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同时,解决行风问题。行风问题是“目”,改革问题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医疗购销领域当中的商业贿赂等现象是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与改革发展的思维,在改革发展中去解决,并且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综上所述,旧有的思想体系内和惯性思维是不能够解决医疗卫生行业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也不能结束医疗卫生行业被动挨打的局面。医疗卫生行业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勇于变革,大胆创新,在创新与发展中,解决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及行业的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傅立波)

推荐第7篇:看病难

看病难

妈妈总是担心我的身体健康问题,所以我有一点小问题妈妈就疑神疑鬼的把我带到医院。这不,我又被她送到医院去了。

在医院的大厅中,最显眼的就是那长长的大队,队不光长而且很粗,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挂到号才能去看医生,就这样我们只好耐心排队,经历了半小时的苦苦等待,我们终于挂上了号。

根据医院的就医提示,我们来到了,5楼第九号,找到了一个座位,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

“唉,今天上午我不知道能不能看上病,到现在专家还没到。”一个女士说。“你是几号?”一个人搭话道。

“20号。”那女士叹了口气;“你说现在看病怎么这么难啊!排队3个小时,看病看了3分钟,真是又费钱又费力,听了结果心又痛啊!”

“是啊,是啊!”众人回答道:“但不去又不行哪。”

我看了我的号码一眼,27,天哪,20号的人都这么说,那我该怎么办哪。妈妈说:“既然来了,就耐心地等吧,咱们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还挂上了专家号。”我们坐在叫号大厅期待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了2个半钟头,终于看上了病,但是医生又让我去做彩超。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排队的旅程,一看表10:53了,“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我们就继续排下去。

“可怜、可怜我吧!”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人手中拿了一个残疾证对路人说。 路人们都慷慨解囊,就在这时一个人说:“别给他,我上一次来时就看见他,我上上一次来也看见了他,这一次他又来了。”

“我要不是来医院看病花完了钱,又因残疾找不到工作,我会这样吗?”那个人生气地说。

“唉!”大家都叹了口气。

就是这样,我排了这队排那队,只看了一下病就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最后心中只剩下了这么几个字:

一个字:黑;二个字:受罪;三个字:排大队;四个字:不看心累;五个字:看了心更累。总而言之,看病难,但愿有一天这三个字成为人类的历史。

推荐第8篇:看病难

申论热词:看病难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词:看病难

自7月份起,广东省卫生厅要求厅机关处级以上领导以患者或患者家属身份到广州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看一次病”,全程体验挂号、诊疗、检查、交费、取药等医疗流程。在13日的座谈会上,许多处级干部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看一次病,几位处级干部提出的修改意见达51条。(《南方日报》8月14日)

几名官员“看了一次病”,居然“看”出了51条意见,貌似不可理解,实在颇为正常。每一个有过看病经历的人,在医院走一遭,恐怕都能提出不少意见。此次之所以成为被热议的新闻事件,是因为“看病”的主角是广东卫生厅的官员。

卫生厅官员“看病”所遭遇的问题,其实并无新意。比如,挂号耗时久,“深夜12点挂号队伍长达40多人”;再比如,诊断时间短,“排队80分,问诊3分钟”。此外,预约难、输液床不卫生、床位供不应求……根本就不算事。最让患者感同身受的也许是医院一些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卫生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省卫生厅党组成员钟利娟就形容医生“把病人当成东西了,拎来拎去”,感觉没尊严。

广东省卫生厅官员体验看病,看出了医院的一身毛病。最耐人寻味的是,官员们普遍感到惊奇、震撼——— 有的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有的被走廊、电梯口满满当当的加床吓了一跳……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官员平时没怎么看过病,或者看病时有特殊渠道,无需像普通患者那样排队。如果真正接地气的话,哪怕到医院走走看看,也能发现看病难实属正常,丝毫没有必要感到“超出想象”;当然,这也从反面佐证出,这些官员的全程体验并未走形式,如果“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如果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真实感受。

看出了“病”,容易;治病,难。问题的关键即是如何诊断,如何治病?像医院医护人员态度恶劣,并非孤例,他们“直接导致医患矛盾”,钟利娟将其遭遇转告给相关医院领导,这名医生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了。不是每个患者都是卫生厅官员,他们被怒吼后能得到医生的道歉吗?“呆了1个多小时医生只看了3分钟”,折射的则是普遍性病症———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患者涌向大医院,医生忙不过来,广东卫生厅农卫处副处长史明丽称,广东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100%多,而基层床位使用率却只有50%多,一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呈倒金字塔形,结果导致大医院能力透支,基层医院资源闲置。大医院患者摩肩接踵,小医院冷冷清清,社区医院无人问津,如何改变这种不对称?“如果我不是副厅长,看病难不难?一定是难的。”在广东省卫生厅“看一次病”换位体验活动座谈会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如是说。如此表态,实属真诚。看病难,绝不是普通患者的撒娇,而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现实苦楚,每个患者都有权利看病不难,这考验着公共服务的水平,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也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几名官员“看了一次病”,“看”出了51条意见,这些意见实际上是一道道考题,谁来解答?何时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果迟迟没有答案,官员体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破解患者看病难就遥遥无期。

推荐第9篇:申论热点医患关系评论

和谐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医学活动的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结成的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睦、融洽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救治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接诊怕患者找茬,患者就医怕医生不负责任,两者戒备猜忌,不仅失去建立和谐关系之基础,更遑论共御疾病。那么,医患关系趋紧根源何在?破解这一难题,切入点在哪里?市区作为承担着管理城区、服务居民的主导力量,如何构建新时期新形式下和谐医患关系?我们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医患关系现状

目前,市区绝大多数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评价是比较满意的,但医患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以至于紧张的局面。2006年以来,我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纠纷(含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的举报投诉)呈多发态势,并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暴力索赔”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纠集众人围堵医院、砸烂医疗设施、吵闹滋事等。椐统计,2006年以来,我区各级医疗机构发生“暴力索赔”事件共21件,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一年不等,多数为几小时到十多天,医疗秩序受到严重扰乱。

二是“医闹”呈职业化发展。所谓“医闹”,就是用“闹”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群体性特点十分突出,纠纷参与人数众多,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人,并且有职业化倾向,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条龙”服务,有不法分子介入,组织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坐阵”,有人负责“围攻”,有人负责“谈判”,高价索赔后,进行利益分成。

三是卫生信访案件突出。由医患纠纷引起的上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因医患矛盾引发的医疗纠纷;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职业病鉴定和免疫规划不良反应鉴定引发的鉴定争议纠纷;因医疗机构改制影响群众利益和分配不公引发的矛盾;因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不到位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工作不力,群众健康受到损害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因医患纠纷引起的卫生信访案件占到了70%以上。

二、发生医患危机的根源

一是缺乏信任。患者及家属不相信医院和医生的能力水平、职业道德和敬业水平,医生担心患者和家属的承受水平、接受能力等等,医护人员没有安全感,许多医疗纠纷不仅仅是医疗事故引起的,更多的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足、缺乏信任造成的。不少患者对医院存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一进医院就带上录音笔或摄像器材,以随时保存证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打伤医师5人。2006年医院因为病人家属冲击医院,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院在无奈之下,发给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每人一顶钢盔,以求自保。

二是信息匮乏。包括错误的信息和信息表达不畅,例如对于病情究竟是要告知家属还是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可以告知病人本人、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什么方式告诉病人病情;又如在医疗过程中,对于什么病,做什么检查,开什么药,各是什么收费价格,或病历书写用什么字体、病程记录应该详细到什么程度,医疗质量风险环节应该以什么语言介绍等等,对于病人来说,都是秘密,在多数情况下,医生、医院没有告知,大众媒体也没有告知。

三是没有完善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产生异意,以及一些医疗事故,谁对谁错,现有技术和手段,很难界定清楚,这期间可能有医院基础条件问题、医生医术问题、患者自身问题、不可抗力等等一系列很难量化的因素。

四是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个别医生在利益诱惑面前,职业伦理就会苍白无力;没有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律规范就只是一种权益之计。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清晰的,

规范医患之间的法律法规也有一些,但是没有抓住关键。

此外,医患个体差异如个性冲突、不同的价值体系和对立的知觉,医患角色矛盾冲突如医患期望不一致、感受差异、换位思考不足等都是医患之间信任危机愈演愈烈的原因。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抓前提,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在卫生系统加大行风建设力度。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要以“三优一满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让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把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切实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落实。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在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河南省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四十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通过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增进理解与沟通,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二要抓基础,规范医疗收费行为。要认真落实“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努力降低虚高药品价格,保证基本用药,减轻患者负担。要认真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对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区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河南省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四十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通过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增进理解与沟通,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三要抓保障,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坚决整治乱行医、乱治病的非法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就医环境。要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药广告等,作为卫生系统纠风工作的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同时,严格民营(私立)医院、个体开业门诊的规范管理,确保群众就医安全。

四要抓提升,创新医院文化。先进的医院文化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医院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要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努力塑造医院品牌。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要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营造尊重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氛围。树立高尚的医学伦理道德理念,严禁滥检查、乱用药、开大处方、开单提成等行为。

五要抓沟通,健全监督机制。对药品和一次性耗材、医疗服务价格要进行公示,对贵重药品、特殊检查和医保等征求患者意见;主治医师要主动向出院患者发放名片和联系电话,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上门回访,增进医患双向沟通;维护患者权利,保证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召开住院患者、家属座谈会,病区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沟通,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真心为患者解决问题,让患者安心就医等。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病人投诉。

推荐第10篇:申论最新热点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2007年申论最新热点范文--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http://2006-8-31来源: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陕西警院教师 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第11篇:在看病难

对于医改的个人看法

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众矢之的时,医疗改革无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万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从征求意见到落地实施.如今,这个主导未来几年内医疗改革走向的方案开始步入我们的生活。

多年来,对于“医改”的探索从未间断。比如青岛、潍坊等地就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举措。为实现建设卫生强省的目标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样充分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治病问题。新医改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因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有许多涉及体制、机制的工作仍然有待去实行,而且缺乏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但这些都不应动摇深化改革的决心,要深入落实新医改。

从日前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消息看,新医改方案里,对于改变“以药养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落点”放到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领域,即取消15%药品加成政策。而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则通过三种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无疑是大大减轻了许多负担,可以达到减轻患者负担或者减低卫生费用目的。

对于现在的中国虽然有很多人步入小康水平,但是农村的一些贫困人口占的比重依然很大,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当然对于城市里的人看病的费用不是一件多大的问题,但若在农村一次大病就能把他们辛苦劳作半辈子的血汗给耗光了,这次的医改对于解决广大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一定的效果,但看不起病的依旧存在,国家仍有待发展,有待出台更好的医疗保障政策来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从个人看来,国家应该把医疗保障的注意力重点转向农村,已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减轻人民的负担。

但是若政府把资金倾斜到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而减少对大型公立医院投入,但又要突出其公益性,则容易打击大型公立医院的积极性。另外政府也不应包揽招标,基本药物应该无限价地完全竞价和医疗机构谈判采购,由政府部门统一招标采购的方法应该停止。如果是政府同意招标的,就应该是真正意义上招标,应该是免费招标。不然会产生新的腐败温床而不能达到招标的目地!本来是市场做的事情,为什么政府要包揽呢?

新医改必须有相应的政府支持才可以实施,要与解决民众看病费用下降相结合才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的方式实际上是医院内部价格调整,回归自然属性,让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但老百姓或许难以真正受惠,关键还是看相应的配套政策。不过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是实行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一点的最好的办法,关键是这个基本药物目录的基本是包涵了什么内容,是否马上会给百姓带来好处,是否可以使医院可持续性发展,是否保证公平性的实现。

对于新的医改政策,秉着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解决人们的看病贵,治病难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但新医改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去完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存在,不过单单靠政府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和一些政策方针配合使用,要做到真正的减轻人们的负担,必须深化改革,深入落实新医改,使老百姓可以真正的受益。

第12篇:看病难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是我国卫生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国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城市,而优质资源又多

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2、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目前仍有两亿多城乡居民没有参加医保,现有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受益水平还较低,不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3、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有所淡化。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以药养医,存在逐利倾向。

4、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高,商业贿赂、药价虚高、不合理用药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5、政府对医疗机构、医疗市场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医疗市场监管的手段。

6、群众看病就医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基本原则:( 1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 2 )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3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

2、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确定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基本药物招标生产和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镇居民享有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制度,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

第13篇: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

“看病难”突出的反映是到城市的大医院,找比较好的医生看病非常难。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超过了8000,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量今年最高达到12000,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

7、8千的门诊量,早上挂号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包括北京市的患者,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们还是明显偏低的。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公立医院集中了公共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大于95%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大城市的大医院,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

三是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6亿,慢性病增加。

四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看病贵:

小病大看、小病小恙用好药、用贵药,使群众不堪重负,造成老百姓有病不敢治、有药吃不起的局面。北京一位居民的小孙子持续高烧,家人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挂专家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了两个科室,每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小小的感冒有时也要花几百元。

原因:

一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新技术、新药品更多的使用。

二是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所以群众对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看病贵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多。

三存在着一些医生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的现象。

四药品回扣作为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不仅导致了整个社会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重了国家和患者的负担,而且严重破坏了医德医风。

解决方案:

一是要加快深化医改,扭转现在一些公立医院存在的趋利倾向,真正使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减少过度医疗、大检查、大处方。

二是外部加强制约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现在在医院看病基本上是按项目收费,将来要借鉴国际和国内好的做法,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充分发挥保障体系对医疗价格制约。

三是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使群众个人支付比例进一步降低,设想在“十二五”期间降低到30%甚至以下。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使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五是要优化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要逐步改变当前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这样一个不均衡的现象,把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投向基层,要严格地控制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的趋势,同时要鼓励大型的医疗设备共建共享,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第14篇:看病难 看病贵

>>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卫生资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一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二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大多数分布在医疗领域,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城市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没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居民得不到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

第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环节偏离了公平原则和群众可承受的能力

我国2000年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举步艰难,很多方面没有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把产权改革作为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奶断粮,甚至一卖了之。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偏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群众就医负担加重,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策链接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义务,卫生部门更是义不容辞。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发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要保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应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不要再提“以医养医”,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和服务价格补偿政策。

三是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格档次。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四是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是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目前,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六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禁各种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特别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严格限制大型医院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其原因,一是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10.1亿增加到28.4亿;住院人数由1907万增加到9827万。城市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找高水平医生看病难,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力量弱、条件差、水平低,缺乏优秀的医务人才,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全国有近3亿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群众看病负担重。四是医院公益性淡化。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这种“创收”机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引发医患关系紧张。五是“以药补医”机制导致药价虚高。长期以来,实行“以药补医”政策,靠药品加成弥补医院收入不足,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卖贵重药等问题,抬高药品价格,加重群众负担。

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公益性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不符合公益性要求的“创收”机制,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严格政府卫生监管,强化宗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到增加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上来。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基本药物招标生产和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将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对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卫生公益性质,降低服务费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政策,实行政府预算全额管理。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弥补政策性亏损,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与医疗收入挂钩,控制医院工资总额。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第15篇:看病难、看病贵

综合分析题

现在我国各地都存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重城轻乡。高新科技、设备,优秀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而有些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还在用着传统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看病。

2、医疗保险能力有限:医疗保险对于一些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保险力度有限,病人的自费压力很大。

3、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医生的阳光工资不高,为了增加收入不可避免地的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4、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众多,流通环节多,再加上国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价格虚高。

5:老百姓看病观念存在误区: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信名院名医,不论小病大病都爱往大医院挤,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挂。

天下大事,民生为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大事,我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1: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对于在资金、设备采购、人才引进方面给于农村、社区医院与倾斜,早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2:加强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特别是提高对一些大病种的报销比例。

3: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还公立医院公益性,消去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提高阳光工资。

4:出台方案,解决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问题,实现阳光采购。

5: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宣传,并在医疗报销比例给于社区医院与倾斜。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国家加大投入和主导下,全社会的积极努力下,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16篇: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决策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2008年以来,新医改开始试点,进入实践阶段。尽管在新医改下,“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是:(1)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上升,由1995的3.69%提高到2004年的5.55%,但是平均收入弹性为2%以上。(2)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总趋势下降,分别由1978年的32.16%和47.41%下降到2004年的17.0%和29.3%,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从20.43%上升到53.6% 2。(3)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在过去的5年,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5%,而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3。(4)医疗费用结构发生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大,2001-2005年间均占到了医疗费用的50%左右;检查治疗费用比重上升站到了30%左右

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得健康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患病时能够及时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高昂和健康公平性是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普遍认为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卫生费用的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强烈,约有20%~80%的人表示,在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更为严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像去一般商品市场上消费,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还有外部压力,往往是这种本应百分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结构性弊端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致群众无论小病大病都尽可能地到医院就诊。这一结构性弊端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也间接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攀升。现实情况是,你想在某些大医院看专家门诊,是很难排的上号的,像平常没时间的人,往往得花大价钱“买号”。与此相反,一些社区、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

4

利用率却是相当的低。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三)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系统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

四。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一般病患过度负担了医疗成本。“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只有总体医疗费17%,非常低,而美国政府的支出至少占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3倍。” “十五”以来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虽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甚至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导致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在淡化。

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几点建议

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2010年1月5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全面启动的新医改开局良好,起步顺利,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1.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 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技术劳务费, 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 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2.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2.1积极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必须有保障制度,使保障落实到农民身上,并提高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标准

2.2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体系重点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具有广泛的、便捷的特点,可以把很多常见病 多发病遏制在基层,既分流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也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政府主导,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在一个人为主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总费用调查数据表明,8600多亿的卫生总费用中假设全民医疗保险后设定个人负担30%,其余70%部分由社会和政府共同负担,由于目前社会和政府负担已经占50%,扣除这50%,假设其余20%部分全部由各级政府负担,实际也只需要新增1700亿元。政府正在推出一个温暖民心的方案:3年投入8500亿元推进医改,其中包括五项重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优先满足广大群众对这种利益的追求是医疗卫生服务主导的价值取向。扭转老百姓

第17篇:申论热点剖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长期课题

2011申论热点剖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长期课题.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公布后,社会反响十分热烈,各级政府、有关各方应当坚定信心,扎实有效地落实中央部署,使人民群众早日得到实惠。深化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要使这项改革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放眼全球,迄今建立医保制度的国家中,尚没有一个能做到让多数国民满意。即便是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还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医保,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仍是美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观全球医改之难,主要表现在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和人们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疾病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越来越多,而这些病需要长期使用成本高昂的药品,使国家医药负担持续加重;另一方面,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后,人们可以利用世界最新医疗技术和产品医治疾病,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大量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看病越来越贵,以至连经济发达国家也难以承受。

医改之难,还表现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使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具有很大难度。我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生产力水平还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今年用于医疗卫生的预算开支将比去年增长30%以上。即便如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保障水平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滑难以避免,国家进一步加大医改投入存在现实困难。

就近期而言,医改之难,主要难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复杂性。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到公立医院,因此公立医院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改革意味着兴利除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包括: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如此复杂的改革中,如何在确保消费者得实惠的前提下兼顾医务工作者的利益,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没有一定的时间不行。

自古以来,好的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可以摸索出来的,需要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新医改自然也不例外。给医改一点时间和空间,其结果或许会更接近我们的期望。

第18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相关基本政策

温家宝曾经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短短的一句话,情深意切,感人肺腑。(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相关论述: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所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相关内容:(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二、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六个“病因”

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而要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病因”有如下六个: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

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的老百姓就医困难不同,现在看病不容易更多的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据统计,北京部分三甲医院都有相当大的就医比例来自外地,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非危重疑难病例。“从某种角度讲,它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的贡献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据了解,2004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占到GDP的5.5%,但是它的构成却很尴尬: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强,而老百姓的支出则占到55%。

“不能什么都推向市场,也不能都要求自费。”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农民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这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群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既然是公立医院,就应该保证对他们的财政投入并且加强监管。但是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医院院长,自然要追求利润。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则让这种情况有可能发挥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

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行业监管确实有困难。”(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更造成了如下事实:卫生部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93年的36.4%上升到48.9%;患者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高达29.6%;在住院患者中,主动提出提前出院的比例为43.3%,其中六成以上是因为支付不起相关费用而提前出院的;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从1998年的63.7%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在西部地区农村,62%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5.1%的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

三、相应对策措施(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目前,很多地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二,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摸索和完善相关机制,力争将更多人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中来,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第三,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上海长江医院竟发生了将已经怀孕的一名少妇,诊断出不孕症,五天索要该患者3.7万元的恶性事件。这说明政府必须对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对公立医院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现象。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

第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虚高定价。(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经济差异大,这些都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价格监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政府投入等诸多方面因素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老病死。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负责的精神,常抓不懈、积极开拓,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力争尽早做到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需重点抓好四件事是:

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方便群众防病治病。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三是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免费救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患者的基础上,扩大免费救治病种。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9篇:申论热点剖析:遏制看病难看病贵的制度举措

任何顽疾的根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调整、适应甚至博弈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医改的原则和方向,这些问题一定能够攻克,最终会给全体国民创造一个均等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环境,为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奠定体制基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一意见被媒体普遍称为新医改方案。方案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等。应该说,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人人都能看得起病,一直是百姓的期盼。但是,医疗费用过高、挂不上号等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诟病颇多。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全社会急需破解的一大顽疾。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为破解这个顽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缓解这一问题的制度性措施。

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有体制因素,如医院的公益性定位模糊,以药养医的坚冰难以打破。也有技术性因素,如挂号难、医生服务态度差等难有根本好转。针对百姓呼吁“降低医疗费、城乡同等医疗待遇”,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药品集中采购、一些医院也采取了某些优惠措施,但基本是惠及表面,难及深层。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直击看病难、看病贵的体制因素,提出基本医疗服务是公共品,坚持公益性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将终结公立医院是效益优先还是公益优先的争论,有效遏制医院的获利冲动,使医药不分、以药养医、药价高居不下的问题失去存在的根基;将改变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对医院的评价机制,在公益优先的原则引导下,提供优质服务有望成为医院的内在追求。由于对医院的任何负面评价直接关系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支持和监管力度,因此,医院也会更加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有了医疗服务公共品、公益优先这些根本原则,困扰看病难、看病贵的其它问题,如以药养医、医疗质量低、医生服务态度差等,都有了改变的方向。我们希望,以药养医问题会随着医药分离的实行、政府财政的全面支持而逐步淡化;医疗质量问题会因为医院评价机制的改变、医生服务宗旨的回归而逐渐好转;重大医疗事故也会因为医生责任心的提升而降低;医生服务态度问题在类似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推行后得到整治;个别医院“见死不救”现象,也会因没有医药费负担不起的顾虑而失去蔓延的基础。

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诸多原则,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随着落实这些原则出台和即将出台的配套原则的逐步跟进,支撑看病难、看病贵顽疾的体制、制度性阻碍因素将逐渐淡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有较大扭转。

当然,任何顽疾的根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调整、适应甚至博弈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医改的原则和方向,这些问题一定能够攻克,最终会给全体国民创造一个均等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环境,为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奠定体制基石。

第20篇:国考申论人与自然评论型文章

人与自然

怒江水电开发的规划一经披露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围绕着“两库十三级能否带来经济的崛起和生态的稳定”的争论焦点各执一词,争论是否应该开发怒江水电以及如何开发怒江水电。

综观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它们也都无一例外地遭遇过怒江水电开发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迫切要求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甚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隐患。自然资源的开发或保护,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困扰决策者的难题。

社会的现实理性是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它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展经济社会。但不尊重自然规律、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本身的阻碍,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超过它带来的利益。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阿斯旺水坝,为埃及提供廉价水电、充裕的灌溉用水、方便的防洪抗旱的手段的同时,也导致尼罗河两岸土地贫瘠、下游污染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损失。而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且优越的怒江,为保持森林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取缔了原本是当地经济支柱的森工产业。因可开发资源有限、生存条件差,当地人民极度贫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完全不开发都不能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平衡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下决策者和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的议题。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中已经揭示了人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人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探索中总结出宝贵的实践经验: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经济较稳、较快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又能促进并保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在当下的实践指向即是: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全面规划。合理、全面的规划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是有效开发自然资源的必要条件。为此,要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严谨的理论论证,在尊重并合理利用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发展为纲,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价值导向,平衡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定合理且全面的规划。

二、注重开发地生态的保护和民生的建设。生态的保护是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前提,两者对立统

一、相辅相成。民生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民生建设也是发展的手段。因此,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手段恢复和保障当地生态环境;通过提高补偿标准、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等手段给开发地人民以生活保障。

三、综合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太单一难以实现经济的快、稳、可持续的发展,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是高效开发自然资源的必然要求。为此,要保护好开发地生态环境,建设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积极吸引私人资本,以开发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促进地区工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贯穿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中,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引领在经济发展的路径转换中,它是一种科学理念;贯彻在经济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它是一种社会道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政府应当肩负的责任,要实现它,则有赖于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评论看病难申论范文.doc》
评论看病难申论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