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

2020-03-03 22:32: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决策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2008年以来,新医改开始试点,进入实践阶段。尽管在新医改下,“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是:(1)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上升,由1995的3.69%提高到2004年的5.55%,但是平均收入弹性为2%以上。(2)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总趋势下降,分别由1978年的32.16%和47.41%下降到2004年的17.0%和29.3%,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从20.43%上升到53.6% 2。(3)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在过去的5年,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5%,而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3。(4)医疗费用结构发生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大,2001-2005年间均占到了医疗费用的50%左右;检查治疗费用比重上升站到了30%左右

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得健康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患病时能够及时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高昂和健康公平性是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普遍认为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卫生费用的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强烈,约有20%~80%的人表示,在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更为严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像去一般商品市场上消费,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还有外部压力,往往是这种本应百分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结构性弊端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致群众无论小病大病都尽可能地到医院就诊。这一结构性弊端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也间接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攀升。现实情况是,你想在某些大医院看专家门诊,是很难排的上号的,像平常没时间的人,往往得花大价钱“买号”。与此相反,一些社区、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

4

利用率却是相当的低。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三)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系统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

四。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一般病患过度负担了医疗成本。“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只有总体医疗费17%,非常低,而美国政府的支出至少占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3倍。” “十五”以来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虽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甚至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导致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在淡化。

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几点建议

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2010年1月5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全面启动的新医改开局良好,起步顺利,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1.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 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高技术劳务费, 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 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 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2.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2.1积极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必须有保障制度,使保障落实到农民身上,并提高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标准

2.2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体系重点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具有广泛的、便捷的特点,可以把很多常见病 多发病遏制在基层,既分流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也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政府主导,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在一个人为主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中国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总费用调查数据表明,8600多亿的卫生总费用中假设全民医疗保险后设定个人负担30%,其余70%部分由社会和政府共同负担,由于目前社会和政府负担已经占50%,扣除这50%,假设其余20%部分全部由各级政府负担,实际也只需要新增1700亿元。政府正在推出一个温暖民心的方案:3年投入8500亿元推进医改,其中包括五项重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优先满足广大群众对这种利益的追求是医疗卫生服务主导的价值取向。扭转老百姓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 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问卷

两会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浅谈“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

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看病难看病贵.doc》
看病难看病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