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病难看病贵

2020-03-03 18:22: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政协委员指看病难看病贵不准确 称不难也不贵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记者甄雪原)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中国百姓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二日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

备受关注的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已在委员驻地“预热”,数位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在餐桌上就“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开始了小范围讨论。

徐勇委员表示:“看病难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概念标准如何把握?如果不讲地区、条件,笼统地讲看病难,容易造成误解与混乱。”

这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副院长介绍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非急症病人几个月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患者如果在当地就医并不算难。

徐勇委员准备了一个“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的提案。他解释说,“各省市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看病难’的标准,根据病情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医院看病,医院要多长时间治疗、治疗到什么程度,都有相应规定。如果超过这个规定,视为‘看病难’。如果病人从新疆跑到北京看病,那就是难。但这种难,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不能在抱怨的范围内。”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委员也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有多方面原因,高标准的需求是其因素之一。他说,医疗与其它商业服务不一样,买电器可以量入为出,但最穷困的病人也希望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心理预期的结果就是倾其所有看病,这对多数人来说,导致的就是费用难以承担。

李玉峰委员指出:“什么叫基本医疗?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概念都要分清楚。现在概念模糊,不分条件地提‘看病难看病贵’是一种误导。”

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登岗委员认为,“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国有很多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甚至医生在等待病人上门。痛批VIP病房 历数专家门诊“四宗罪”

据《京华时报》报道,“取消专家门诊!取消VIP病房!医疗服务不能向‘钱’看。”3月2日,刚刚报到的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介绍了他准备提交的建议。

冯世良委员指出,目前各级医院都在借扩建医院之机,纷纷推出VIP病房。“硬件设施堪比五星级酒店,每天住院价位少则千八百元,多则上万元不等。本来8个人的病房就让给一个人住。”冯世良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并不是高级饭店,设VIP病房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了一大社会问题,有多少人还看不起病,有多少病人到了医院因没有病房被安排在走廊上治疗。”冯委员批评道。

同时,冯世良委员总结了专家门诊的四宗罪:第一,所谓专家名不符实;第二,专家门诊“为钱服务”;第三,医疗质量还不如普诊;第四,出诊专家还接私诊。他表示,设立专家门诊的初衷是为病人服务,为病情服务,而不是为钱服务,现在彻底给弄颠倒了。

重病患儿没钱救命 建议设救助基金

据《重庆晚报》报道,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文广局副局长刘明华建议由社会各方共同设立,即由政府财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父母为患病宝宝缴点钱和接受社会捐助,并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共同帮助有生重病孩子的家庭。

刘明华委员说,孩子患上重大疾病,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现在有了相关的医疗保险,但由于报账额度有限,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遇上这类情况往往难有回天之力。而目前在商业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多是应付意外伤害的,且对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不予理赔。

他解释说,家长出资也就是当孩子出生之后,每年或者是一次性缴纳多少钱进入救助基金。如果自己孩子生了重病,就可申请救助,没有生重病,权当给其他重病的孩子献爱心。

呼吁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在我国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据介绍,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一种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以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

新快报2月19日报道 “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进社区医院工作是要误事的,应该鼓励优秀的有经验的医生下基层。”“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昨日,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

不应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大医院收费贵,但是挂号处总是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社区医院收费便宜,但人们连感冒都不放心去那里看。对于这种情况,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委员说,事实上这和政府的导向有关。

曾其毅说,现在政府鼓励找不到工作的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说,没有在正规大医院训练5年以上的医生,单独到基层医院给病人看病“是要出问题的”。而且,这还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病人到基层医院,结果病没看好,就再也不来了,病人没有了,基层医院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好医生下去。曾其毅说,政府应该鼓励有良好资质、有经验的医生到基层去开诊所,“可以是私营的,也可以是合股的,现在有些地方也在搞。由政府购买私人医院的服务,比如天河区的龙洞医院,它是个私人医院,但是你到那里去看病也可以用医保”。

“看病最不贵是中国”

曾其毅说,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贵呢?因为我们不像国外那样有共助互济体系。”曾其毅说,国外看病是个人、国家和雇主各出一部分,中国是全部由病人自己出,所以觉得看病贵。“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曾其毅直言。

曾其毅认为是国人的价值观在作祟。他说:“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却没人觉得贵,这是价值观不对。”

经济观察报:“看病贵”是怎么造成的,新方案实施后,能解决吗?

余晖:看病贵是传统的“以药养医”机制造成的。此前一直实施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扭曲的,政府财政从来都是给得很少,医院要通过其他方式去增加收入,来满足它的发展,比如多卖药啊,增加诊疗项目等。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坏的结果,即政府默认了医院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去高收费、开大处方。

经济观察报:医院利用垄断地位开大处方的问题,一个解决思路就是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例如探索按病种付费,具体是如何操作?

周子君:按项目付费是给病人做的检查、开的药越多,医院和医生的效益就越多。按病种付费是给病人做的越少,医院和医生剩下的就越多。

具体操作是,医疗保险部门作为给患者付钱的一方,跟医疗机构谈一个合同,把所有的疾病按照不同的类型,测算出每个病种平均会花多少钱,比如一个阑尾炎,经过测算以后平均数是2000元,这样医保部门就可以谈,所有的医院做阑尾炎,患者和医保部分总共只付2000块钱。

有了这个额度以后,医院会怎么做呢?必需的检查会做,否则没法诊断。此外,医院就不会提供一些额外不必要的服务了。因为医院做得越多,给自己留下的利润就越少。这就能促使医院给病人提供必要的服务,但是少花钱,现在这种多开药、多做检查的动力就没有了。

现在有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像北京的单病种付费,现在大概有十几个病种是比较明确的,给了定额。今后这项改革应该针对所有的疾病,不能就挑几个病种来做,这样占得比重非常小,影响有限。

周子君:“看病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到位,很多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花钱全部自己掏腰包。

新医改方案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是医保全民覆盖,现在提出到2012年三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医保的报销比例还是很低的。政府能做的就是把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起来,让更多的人都参加医疗保险,这是解决“看病贵”的一个思路。

其实,真正“看病贵”的应该是城乡低收入人群,这是这次医改要解决的。针对低收入人群,方案提到了医疗救助制度,但没有具体的举措。低收入人群有的连每年新农合20元钱的费用都缴不起,这些人在得了大病以后就没有办法了,这是最应该解决的。(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翁仕友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 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问卷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浅谈“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

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两会看病难看病贵.doc》
两会看病难看病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