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研究论文范文

2022-12-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科学研究论文

我所认识的科学研究

摘要:该文对科学研究在不同文献中的解释,科学研究的起源,类型以及数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果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作者的认识,对科学研究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科学研究,定义,分类,方法,内容,过程,结果。

1.引言: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不可避免的要从事或多或少的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我们的能力,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而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中,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如何科学的分析研究成果,无可避免的成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我们大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解释和探索,希望对我们对于科学研究有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正文:

2.1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

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定义为: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但在不同文献与国家中,对于科学技术研究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 。

2.2科学研究的起源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2.3科学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3.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3.1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3.2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题选择和决策(需要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科研选题的程序和方法:首先选择研究方向。然后调查研究和提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搜集和整理有关问题;从新的和意外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验归纳和外推;怀疑;从发现问题;注意科学研究的空白区。最后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3.3获取科学事实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文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3.4概括科学事实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求异性、联想性、发散性、逆向性、独创性、变通性、形象性、合性、超前性)

3.5形成发展科学理论主要通过: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和求解,解释和预见)和假说方法(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假说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3.6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评价(经验论与整体论的评价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检验 。

3.6.1.“眼见为实”之批判:科学实验胜“裸眼”

3.6.2.“官大学问大”之批判:科学家胜“领导”

4.科学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4.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4.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4.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

4.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4.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5科学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5.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5.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让会要求.经济价值高。

5.3科研成果必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功。

推荐第2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中国建筑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建筑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筑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深入研究我国建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建筑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从制度、法律、宏观调控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建筑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市场调节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ystem.Third Plenary Seion of the 14th Party Congr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 number of iues\", that \"reform labor system, and gradually form the labor market\", which is both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society doctrine of economic theory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Depth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 China\'s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fo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proce of building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from institutional, legal, macro aspects to make a few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Keywords: building the labor market macro market regulation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凸显出来。然而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本人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出发对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劳动力市场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建筑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增加就业,特别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建筑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研究、把握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相适应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对于进一步增强建筑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宏观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很多农村劳动力转变成建筑劳动力,建筑劳动力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庞大的建筑劳动力市场。政府加强对建筑劳动力的市场宏观调控,是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个有利于其法杖的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随着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成果和施工、竣工验收的建筑物、构筑物及构配件和其他设施等建筑产品的产生,建筑业对建筑劳动力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满足需求,政府和一些建筑企业加大了对建筑劳动力的培训,产生了大量的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建筑劳动力。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生化和加强城乡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住房投资,促进了房地产的发展,扩大了市场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建筑劳动力需求一直在稳步增加。以及近年来的城乡体制改革和08年我国的4万亿救市计划,也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因而建筑行业的用工特殊性是建筑劳动力形成与建立的动力和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3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2004末,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为76823万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83.3%,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7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 ,2007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全年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 1 400万人。同时 ,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 ,考虑到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往年失业的人口 ,建筑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的总要组成部分,供大于求也是其目前的现状,所以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建筑劳动力业难以幸免。

不仅仅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还存在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等问题突出。有形建筑劳动力市场(交易场所)是建筑劳动力供求公开、公正、

公平交易的载体,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是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的媒介,但二者的发展均滞后于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建立建筑劳动力力专业市场或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的城市为数很少,建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渠道不畅,不正当工程劳务分包交易和非法用工等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在社会中介服务方面,能够为建筑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信息、职介、职业培训、组织输出流动等服务的合法中介机构不足,信息采集传递方式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尤其是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建筑劳动者未列入社会保障对象,其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1)改革传统体制,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关键是解放思想,强化劳动力市场意识和劳动力的商品观念;其次要运用市场规则,打破地区、城乡和所有制障碍,落实企业用工自主权和建筑劳动力的自主择业权,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并能够自主地灵活流动;其三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开放的原则,处理好市场运作中的各种关系。(2)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市场体系发展在建筑劳动力市场运行中,需求机制、供给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自动地相互作用,发挥着内在的稳定功能。因此,在推进建筑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设中,要运用市场法则,充分发挥市场有机体内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的作用,调节市场的运行。当供求出现不平衡时,其价格(工资)机制就会自动发挥调节作用。而当出现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及不合理价格信号时,才宜动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

通过以上措施近一步促进思想统一,变自发调控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健全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筑劳动力市场立法进程。建筑劳动力市场尚处于初始发育状态,劳动力供求矛盾严重,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无秩序、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各种收费名目繁多,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无序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市、严格执法,逐步将建筑劳动力市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运行,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通过完善法规和管理制度,确定建筑劳动力市场的范围、规则,明确其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建立建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个人所有与社会使用制度、资源配置市场化制度、市场主体风险共担制度、劳动关系契约化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使建筑劳动力的开发、流动、使用与建筑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处于法制的规范与保护之下。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1)要建立建筑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积极引导建筑农民工跨地区就业。建筑劳务输出地区应加强对外出建筑劳务队伍的协调与服务,可在建筑劳务输人量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服务机构。中西部等地区应把建筑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区的专业技能优势,创立劳务输出品牌。

4.调整经营结构,深化用工改革。

(1)要大力扶持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在继续实施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同时,逐步将建筑业农民工纳人社会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监管,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认证,制定强制性的工地生活区标准,探索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和途径,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 要高度重视建筑农民工培训和教育。积极推动将建筑农民工培训纳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

组织协调,落实资金、师资力量和培训基地,因地制宜搞好农民工培训,切实提高建筑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改变劳务用工机制,选用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切实加强对建筑农民工施工安全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3) 是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培育和建设建筑劳动力市场,必须辅以劳动力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有:劳动力市场研究机构、劳动力资源开发机构、劳动力就业中介机构、劳动力评估认证机构、失业救济机构、劳动力供求信息及咨询服务机构、劳动合同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等,这是保证建筑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转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三 结论

建筑业是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深人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深刻认识建筑业在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到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管 理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作业五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0工商管理二班 姓名: 张成虎

学号:201007020069 任课教师:武燕玲

推荐第3篇:科学研究小论文范本

科学研究应该在人类共同的伦理底线和法律规范内部进行,研究成果的运用也需要遵循上述价值尺度。本文为科学研究小论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学研究小论文:论科学研究的精神特质

摘要:本文运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特质观点,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规范,在深刻分析黄禹锡事件的基础上,论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才能避免科学欺诈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学的精神特质 黄禹锡事件 克隆

克隆研究在医学领域是一项具有诱惑力的研究。目前在这一领域,欧美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克隆技术去克隆人类整套的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形象点可以说是人类的“万能细胞”,通过这种“万能细胞”可以培育人身体内部的任何组织细胞。许多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克隆技术实现培育和再生,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人身体内部受损或坏死细胞、器官的复制和修复。但目前来说,具有病人基因特征的克隆胚胎干细胞仍未获得成功培育。正基于此,世界上的科学家纷纷参与到其中,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不正常的科学行为随之出现。

1 黄禹锡事件

黄禹锡,韩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曾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众更视之为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生于1953年,29岁时获得兽医专业的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首尔国立大学教授。他将一切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实验研究之中,韩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研究,因此在克隆研究领域屡建奇功,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近年来,韩国在克隆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过了原本领先的英国、日本和美国,引起世界瞩目,而领军人物就是黄禹锡。正当春风得意、风光无限之际,2005年12月15日,他被曝出在研究中造假。黄禹锡科研组的2号人物、米兹麦迪医院院长――卢圣一向媒体披露,黄禹锡宣扬成功培育出11个胚胎干细胞,其中9个是假的,另2个也真假难辨。黄及其科研组曾于5月19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专业论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11名不同疾病患者身上的体细胞克隆早期胚胎细胞,并在这些早期胚胎细胞内部提取了11个干细胞系。随着黄禹锡神话的破灭,这位科学家从“民族英雄”瞬间陨落为“科学骗子”,这种短时间内的巨大落差不仅摧毁了黄禹锡个人的目标,也给整个韩国医学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人类在克隆技术领域的研究造成了阴影。

2 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精神特质

从中国陈进的“中国芯”事件到韩国黄禹锡事件,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科学大概是一种独特的和不断进化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有着其独特的规范框架。在任何制度领域中,社会规范都没有与社会实践完全相符。(其中有些是与历史上的一些制度共享的,另一些则是与其他制度有剧烈冲突的)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欺诈行为呢?主要是科学中由于制度和结构所引起的竞争这种现象,有助于说明科学界偶然出现的欺诈事件:“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严谨精细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会使得发现研究结果较早的人享受到巨大的荣誉,而后来的研究就不会那么引人注意。这种以时间为主要标准的研究认真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人们以不正当的手段压倒对手。所以,在现代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制度的情况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对科学界的一些人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他们采取违反而不是遵守规范的行为。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首要的是应该具备一定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科学家们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也是对他们一种道德层面、伦理层面的约束。科学研究应该在人类共同的伦理底线和法律规范内部进行,研究成果的运用也需要遵循上述价值尺度。通过这种价值尺度将科学家的研究加以规范,让其自身思维倾向、行为习惯在伦理规范标准的约束下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的价值。

3 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

从目前来看,现科学的精神特质主要包含以下四种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态度。

3.1 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准则之中,即普遍主义对真相的断言,不管真相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它都要遵从预先订的非个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保持同已被证实知识的一致性。任何观点或主张,不论是在科学之列,还是科学之外,不受这些观点或主张的提出者个人社会属性的影响,甚至也不受到个人品质优劣的影响。比如,纽伦堡的法令不能够让哈伯制氨法失效,“仇英者”同样也不能因为对英国的仇恨而不接受或排斥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科学制度从整体的社会组织制度来看,其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细小分支,它有时适应整体社会结构的价值规律发展趋势,有时与之相悖。然而,当广泛的文化价值取向与普遍主义规范发生严重冲突或严重对立时,科学的精神特质就会面临各种价值的考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种族中心主义与普遍主义的严重对立。尤其是在国际局势不稳,名族冲突频发的情况下,当形势的主调是强调效忠祖国时,科学家就会遇到自身的科学研究价值与普遍主义的碰撞,同时面临普遍主义可民族中心主义的双重考验。

但即使处在反对的压力下,所有国家的科学家都应该坚持符合整体科学伦理的普遍主义的标准,科学的国际性、非个人性、实际上的匿名性特征都必须强调。法国著名科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名言: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

3.2 公有性

财产公有制的非专门的和扩展意义上的“公有性”,是科学的精神特质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每一次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离不开众多社会团体的相互协作,从这个层面看,这些产物为社会所公有,而不仅仅是其中某个团体或发明者个人的,这种共同协作下产生的东西必然归全体社会所共有。因此发现者个人并不对这种财产具有完全的支配权。从历史上的一些科学研究科规律的发现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用发明者个人名字或其和作者名字命名的发明成果,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发明成果归其一个人独享,也不会被发明者个人的后代独自继承,如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普朗克量子等等,只是一种记忆性和纪念性的方式。 科学的公有性还反映在,科学家承认他们依赖于某种文化遗产,他们对这种遗产没有提出不同的要求。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到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既表明了他受惠于公共遗产这层意思,又承认了科学成就在本质上具有合作性和有选择的积累性。

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到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可以看出,这些克隆技术的成功运用比例是很低的,每一例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是经过大量实验的。科学研究不仅是对理论的论证,更重要的还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黄禹锡声称取得的研究进展,也是依赖于之前国际上的成果积累。

3.3 无私利性

科学研究同其他职业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对个人的无私利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一些科学研究领域,必须要做到无私无利才能进行。但是无私利性不是简单的利他主义,而是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在于科学研究本身的进步,知识的推动。

在科技发展史中,欺骗行为的发生实际上是很少见的,毕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受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教育,其自身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比普通人有一定优势。科学研究上的欺骗,造成恶劣影响主要是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性更强,也比较容易进行,一些功利主义科学家总想着通过研究,发明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利,然后将其出售,以获经济利益。总体上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与其他活动领域的记载相比似乎是个例外,这种情况有时被归因于科学家的个人品质。也就是说,科学家是从那些具有不寻常的完美道德的人中招募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上述情况。

黄禹锡造假行为能被揭发出来,黄研究项目合作伙伴、韩国Mizmedi医院理事长卢圣一起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卢率先向媒体披露了黄的欺骗行为。卢圣一负责向黄禹锡研究小组提供实验用卵子,当时向黄禹锡提供的卵子数量超过了900个,他也是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论文的作者之一。在那篇论文中,黄禹锡声称仅仅利用了185个卵子就成功克隆出11个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系,其成功率之高令科学界感到震惊。卢还披露,黄禹锡曾强迫助手伪造实验数据,造成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11个胚胎干细胞系的假象。实际上这11个胚胎干细胞系中有9个是伪造,其余2个的真实性目前也无法确定。他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在克隆技术领域的名誉声望,更主要的是他在对研究迟迟不能顺利进展的无奈,笔者认为卢之所以敢于揭发黄,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也是科学无私利性的一种表现。

3.4 有组织的怀疑

有组织的怀疑与科学的精神特质的其他内涵素都有着不同的关联。这种有组织的怀疑一方面是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制度性要求的应有之义。按照相关经验和科学逻辑的标准,把判断暂时搁置,然后对信念进行公证的审视。有组织的怀疑包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怀疑,运用科学的评判标准和逻辑规律,对现实存在的不符合规律的问题进行质疑。科学研究者一般不简单地将事物区分为神圣与世俗,更不会对其中一些准则和规律不加批判地就盲目排斥或推崇。同实际社会中的某些经济团体和政治团体相比而言,宗教团体对科学研究的抵制程度和层次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当科学把它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扩展到已存在某些制度化观点的领域之内时,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抵制和排斥。

4 结束语

以上从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应具备的规范,并且以近来发生的黄禹锡事件为例,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深刻分析欺诈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这是笔者的意图所在。但是,是不是只要科学家具备了所有这些规范就完全可以消灭欺诈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永恒真理,就像人类科技发展史表明的那样,探索科学真理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职业与社会结构,P130及以下诸页,〔美〕社会力量,17,1939.

[3]蒋学杰.现代性的反省与“科学范式”的转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汪怀君.由现代到后现代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5]张文龙,赵弟.论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6]张旺.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推荐第4篇:科学研究方法论论文题目

《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方法论》论文题目

1.电子信息工程科学研究的探讨;2.电子产品研发的思考;

3.电子产品研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电子产品研发的经济成本如何控制; 5.如何领导一个电子研发团队; 6.电子产品研发团队各成员角色的作用; 7.电子产品研发和社会法律及道德关系; 8.我对终身学习的认识。

选其中一题,字数3000,可打印,论文必须写上你的姓名和学号。请大家尽量按照自己理解来认真撰写,各同学论文相互之间重复率超过30%作为0分处理。12月10日之前交给班长,班长交给辅导员或者直接交给我。

推荐第5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系统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与层次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社会现象,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就要搞清楚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寻找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陷入绝境,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就需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社会研究活动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它是指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及事物的途径,是我们获取社会知识的重要方式。

(一)社会科学的定义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若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得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有关政治、政策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社会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有相似性和共通性的,这不仅体现在它们都具有科学性而与迷信、谎言等有原则的区别,即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都具有客观性,其发展都具有规律性,而且在自然科学的观点、理论、方法与社会科学的观点、理论、方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一体化的趋势。

同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的不同和功能的不同。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较,社会科学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解释和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活动包含基本的自然运动,但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等自然现象复杂得多,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无法进行的,这时必须通过理解来进行解释,应该坚持实证方法与理解相结合。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社会科学范围内,除了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价值取向的因素之外,由于认识对象也是具有价值取向、追求一定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不可能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开。

第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统一。两种研究方法可以互相提供帮助与支持,可以穿插使用,相互借鉴,相互结合,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两者的统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开阔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必然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概而言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结构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一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二是社会科学研究设计(是贯穿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手段(指在进行某项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下面是我对以上三个层次所作出的探讨: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哲学的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从两方面介绍:一是社会科学内部方法论之争,二是社会科学与外部冲突。

社会科学内部方法论之争主要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两大派别:一是实证主义,二是非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是经验主义方法论,是通过具体的客观的观察,用量的分析、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定量研究是它的典型特征,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自17世纪科技革命以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相继发展成熟起来,并树立起自然科学的权威地位。此后,社会科学也竞相建立并争取自己的“科学地位”。社会学一诞生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就提出社会学是“社会的科学”并且是各门科学的“皇后”。孔德认为:①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②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的知识才是科学;③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描述和说明社会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问题,不回答是与非的问题。其后几代社会学家大都继承孔德的思想,由此这种源自孔德,主张科学与自然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称之为实证主义。经过不断发展,形成孔德到涂尔干的具有现实性、实用性、可靠性与确切性的经典实证主义,综合经验主义与归纳主义、具有客观性与价值中立性的工具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等理论。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特征是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解释,历史的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各种反实证主义或非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纷纷出现,主要出现现象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等。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他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也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社会历史规律,因此不能对人和社会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时间进行解释和说明。韦伯则强调: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后来,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经过米德和胡塞尔等人进一步发展。

社会科学与外部冲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外部非专业研究人员的矛盾,二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外部专业研究人员的矛盾。

二、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规划。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诸多方面的工作,要最终实现研究的目标,就必须在研究实施之前对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完整的设计。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科学研究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根据其研究类型采用相应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根据研究的性质划分,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2)根据研究的目的划分,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3)根据研究的时间维度划分,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其中,横剖研究与时点的横断面有关,而纵贯研究则把时间分为趋势、同期群、跟踪的过程。

4)根据研究的范围划分,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其中,个案研究属于事后研究分析,会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影响,主观性较强。

5)根据研究方式划分,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与文献研究。

(二)确定研究方式,这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目的采用不同研究方式,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间接研究等。

(三)确定研究类型和研究方式之后,研究者应明确自己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分析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研究内容包括:属性与状态,意向性,社会行动。其中,区位谬论和简化论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四)研究操作与社会测量。研究操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最为困难、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它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社会测量是社会科学研究必然涉及到的问题,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

1、研究操作:社会研究目标就是用适当的研究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经验材料,这个过程要把抽象理论观点与具体经验事务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的经验层次的研究假设,转化为经验上可度量的指标等,这就是研究的操作化课程。

(1)操作定义的重要性:1)是抽象概念将经验现象连接起来,从而使经验研究成为可能;2)有助于对现象进行精确、客观的描述和比较;3)有助于对研究结论进行客观检验

(2)研究的操作化:1)概念的操作化2)设计研究指标

2、社会测量: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把测量对象的属性与特征通过数字符号表达出来,社会测量由内容、符号与法则三要素构成。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尺度不同,社会测量可划分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与定比测量四个层次,其中,定类测量与定序测量是常用的测量。

3、信度与效度:1)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2)效度:又称有效度、准确度,是使用可信的工具恰当地测量对象。3)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信度低,效度也低。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低,信度可能高。效度高,信度必然高。总之,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和归属,信度与效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4)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对象;环境因素及其他偶然因素。

4、量表:一种测量工具,常被用来测量调查对象如何感觉或思考某事物,研究者借助它来测量某个建构的强度、方向、层次和强势。

5、量表与指标的异同:联系:都是对变项的复合测量,是对变项所作的典型的定序测量。区别:积分方式不同;建立的逻辑方式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处于的地位不同

(五)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假设被证实或证伪的过程。由具体假设上升到抽象假设的过程需注意:

1、样本足够多,

2、单个假设的证实或证伪,并不能完全说明研究假设的正确与否,一定要代表性强,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

3、并非所有的的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事先提出假设。

(六)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1、说明研究课题及其目的和价值;

2、说明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课题操作化,对概念、命题进行分解);

3、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4、确定研究内容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界定研究总体;确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规模和抽样精度);

5、说明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组织情况及进度安排;

7、确定研究需要的物质手段、计划安排和研究经费。也可简单归为:

1、研究问题;

2、研究意义;

3、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4、研究方式;

5、资料分析;

6、工作计划;

7、经费预算细则和参考文献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手段

(一)文献研究法又称间接研究。文献是信息的载体,分为第一手文献、第二手文献、印刷文献、视听文献与网络文献。文献研究是利用文献资料间接考察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分为历史文献研究、统计资料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的特点:(1)优点:第一,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第二,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第三,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第四,费用较低。(2)缺点:第一,文献内容无法控制;第二,缺乏统一格式;第三,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第四,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如私人文献、需要保密的官方文献)

2、文献研究过程:首先,要确定研究课题、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然后要记录资料的途径、来源,辨真伪、整理、列序号,通过泛读浏览解读文献,洗选重点资料并精度重点资料,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定性的文字即结论。

3、内容分析,它是一种通过标准化的编码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简化为可以对之进行统计分析的形式化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省时、省钱,而且便于重复研究,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但是,内容分析法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而且由于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因此,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面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

(二)比较研究方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对象加以对比,找出谈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实地研究法是指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去搜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或本人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第一手资料中得出特殊型结论的方法。它适用于调查意义大周期短范围小的事件、异常的边缘群体的行为、对行为的期待的角色、交际中相互的关系、组织与社区。

(四)观察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1、观察法的基本类型:(1)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2)根据参与的程度的不同,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3)根据观察的形式的不同,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4)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观察法的优点:(1)第一,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产生(2)第二,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3)第三,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单面透视镜)或特殊的方式(如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中的一员),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观察法的缺点:(1)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2)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3)第三,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第四,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得到的资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五)访问研究法或称访谈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事务情况的方法。互动性是访问法最大的特点,除此之外,访问法还具有灵活性。

1、访问法的类型:(1)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法、无结构式访谈法;(2)根据访谈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分为:直接访谈法、间接访谈法;(3)根据一次被访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4)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一般访谈法、特殊访谈法。

2、访谈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访谈的准备、进入访谈、访谈控制、结束访谈、访谈记录与资料审核这几个阶段。它主要运用心理学上的技巧从而达到让受访者坦露自己心声的目的。

3、访问方式的影响因素:受访者的性格特征、问题的属性(敏感性、尖锐性与隐私性等)和访问者与受访者的关系。

(六)调查研究法是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的收集与分析,以间接的方式研究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他是定量分析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适用性广、效率高、范围广、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法可分为行政统计、社会制度状况、社会问题、市场调查、民意调查与科学研究六种类型。调查研究法成本低、可控性强、实用性强,但使用过程中相对其它方法不够深入、不能分析因果关系。

(七)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填问卷、访谈问卷。这种方法不受地域限制、成本低,但回收率低、结论偏颇。其中,自填问卷具有以下的局限性:一是有1/3配合调查即能保证质量;二是对问题的兴趣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客观因素上也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三是受访对象的文化程度、理解程度影响大;四是可能会因无访问员在现场指导而使结果质量不好。

推荐第6篇:幼儿论文

浅谈我校幼儿教学贴近生活游戏化

胡光成

摘 要: 幼儿园是幼儿获得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课程的合理设置,对于丰富幼儿的生 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 更新与发展,如今幼儿园的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倡导利用周边的环境与社 区资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学实践表明,生活与游戏是 幼儿园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当前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 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 生活化 / 游戏化 / 思考

幼儿园是幼儿获得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课程的合理设置,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今幼儿园的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倡导利用周边的环境与社区资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进行尝试活动

一、让幼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化实际

所有人都离不开生活,幼儿学生课堂教学也可引入生活中。如我们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10以内)围成圆圈,叫1名男生进入圈内,让他再请3名女生圈内,让他数一数圈内有几学生,师生共同检查看他自己数没数。

再换1名男生进入圈内,叫他数一数圈内有几条狗,他很可能说有1条,会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分析圈内是一个人不是一条狗,只能说有0条狗,引导学生对零的认识和答题要按要求答。 再换一名学生把女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女生)请的,换一名学生数一数圈内有几女生。师生订正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

再让一名学生把穿红色衣裳的学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红色)请的。换一名学生数一数圈内有几个穿红色衣裳的学生。师生订正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

再让几名学生分别按高矮、胖瘦、等不同特征的学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请的。所数的数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不正确的由师生引导他答正确,正确的击掌加以鼓励。

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富有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识数、综合能力。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让幼儿课堂教学贴近识数游戏化

例如我们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10以内)围成圆圈,叫一名学生请两名男生入圈内,再请一名女生进入圈内,并数一数圈内有多少学生(3人),由其他师生验证所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2=3,引导学生大声读“一加二等于三”。

再换一名学生把女生请入圈内,并数一数圈内有多少女生(5人),由其他师生验证所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换一名学生把圈内女生请出几个(3人),圈内剩下几人(2人),由师生验证所请进请出人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再由学师生看怎样列算式(5-3=2)由师生大声读“五减二等于三”。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围成圆圈,手拉手边走边唱歌“手儿手儿,围个圆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两个人一组呀。”这样可以在运动中分二个、三个、四个……几个人一组灵活变换,可以培养学生识数、增减、快速反应的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快乐中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生活与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当前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7篇:幼儿论文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之我见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虽然国家这些年对义务教育加大投入,但学前幼儿教育这块城乡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农村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低,生源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体智德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幼儿教育应得到国家的重视,大力宣传幼儿教育,同时政府应完善农村幼儿教育设施,稳定从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幼儿教育回归正轨,避免“小学化”,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确保幼儿体智德等方面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农村学前教育环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 现状 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这就更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但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性表现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依旧是我国目前教育现状的一大缺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低

在农村,因生活所迫,有极大多数的孩子家长,都到城市打工赚钱,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监护人都是文化程度较低、且大多是忙于工作和农活的爷爷奶奶们。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思想陈旧,认为孩子小,怕孩子在幼儿园会受欺负而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看管,这就导致同龄孩子之间在语言交流上产生隔阂,加上语言环境差,幼儿孩子到

6、7岁了,还不会讲普通话,甚至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听。而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又不会教,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而这些一方面阻碍幼儿本身的发展,更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生源的减少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逐渐也出现许多家庭作坊式的民办园,往往一个正常的自然村里竟有好几家这样的民办园,这样一来农村幼教班级规模也就逐渐变小,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包班的情况,这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备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也影响教育的投入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上现在农村幼儿教育的薄弱,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有一些甚至是初中刚毕业就来任教,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素质低,经验又不足,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因此,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即使生活再辛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

己打工的城市上私立幼儿园,也不愿意把孩子留在农村就读。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学校的生源也就越来越少。

三、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

前几年,在农村没有设立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多数幼儿园(班)都附设在小学里,称其为学前班,它的作息制度同小学一样,教学课时过多,课时过长。加上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强烈要求幼儿要多方面学习,要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计算,有的家长甚至要求老师教20以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还要求他们背乘法口诀表。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这样,有大部分家长会认为:“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不会教,孩子学半年、一年了,都还不会写字。”这就给园方带来困难,如果按照家长们的要求,我们就违背了作为幼儿教育者应该尊重的职业道德和发展方向,不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选择把孩子送去那些不正规的看护点去,要求幼儿继续按家长的意愿去学习,园方就会失去大量的生源,没有的生源,公办幼儿园也就没办法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了,这是对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起着的最大的威胁。

四、农村幼教经费不到位

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的硬件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和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没有教玩具,教师上课无教学挂图,小朋友没有动手操作的学具,更缺乏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可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却无法做到。

五、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对幼儿个人健康成长起着特殊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识,做好一切有利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举措,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为此,我有几点见解: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小儿的教育越规范,越有利于小儿的学前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是获得小儿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基础,要普及高质量的小儿家庭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

水平,同老师一起担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好的家园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第二,加强幼儿园管理,增加经费投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增强师资力量,要加大对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完善幼儿园的硬软设施设备 。再次,无论是公立幼儿园的老师,还是私立幼儿园的老师,都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往小的说,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往大的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整体素质,所以教师要结合《纲要》正确的树立知识观和儿童观,多组织教师到较为完善规范的幼儿园听课,观摩,多组织农村幼儿教师开课,评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四,规范中心园,鼓励民办 。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严格规定幼儿园不得转让或私人承包办园,对各类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让各类幼儿园在公平竞争中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庐江县目前在各个镇开办了一所上规模的标准化公办园,目的是为全镇村的各类幼儿园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由此可见国家是多么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

制订农村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规范农村中心幼儿园。中心园是每一个乡镇的脊梁骨,中心园的好与坏,将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幼儿教育,所以,要管理好农村幼教,首先要先办好中心园,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乡镇幼教工作的楷模。其次,鼓励民间投资幼儿园建设,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幼教主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认真研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内容上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不要让乡里孩子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乡里的孩子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让农村的孩子们在正规的幼儿园里放飞梦想吧!

檀巷幼儿园 鲍丽

推荐第8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 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a资料来源于客观。b研究过程客观。c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背 一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综合化: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②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③数学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是指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实验法 临床法 问卷法 社会测量法 经验总结法 历史法 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①实践反映论 表现方面:

1) 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定性。 2) 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社会性。 3) 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质性。 4)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5) 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 6)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7) 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②普遍联系论 ③运动发展论 ④对立统一论 ⑤质量互变论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①系统方法论的涵义: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的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有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 ②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1)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 2)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

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①必须从客观事实出手,详细占有材料。 ②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

③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 2)发展性原则

①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二、课题选择的程序 1)初选 2)初探 3)具体化

4)撰写选题报告 5)修改确定

三、课题的来源 1)理论 2)实践 3)规划

四、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程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特点:①推测性 ②根据性 ③不矛盾性 ④解释性 ⑤接轨性

作用:①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 ②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

五、查阅文献资料

1、目的:①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②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 ③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 ④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

2、资料来源:①生活资料。②成文资料。 ③电子资料。

3、方法:①查找文献资料。②写文献综述

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

六、研究类型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出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 缺点:是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将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 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4、成组研究: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

5、常规研究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方式实验等进行研究。

6、现代化手段研究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

七、如何科学地抽取样本

1、抽取样本的概念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

2、抽取样本的原则 ①总体限定明确。 ②样本具有代表性。 抽样五个方面问题 年龄 性别 职业 文化背景

被试自身的素质 ③样本容量要适当。

3、抽取样本的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

②等距随机取样

R间隔距离等于N群体总个数除以n样本数 ③分层随机取样 =n N i ——N

八、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

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手,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

①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②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 ③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九、研究材料的标准化

1、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 ①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 ②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 ③依据理论建构。

2、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

①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 ②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 ③标准化:要达到标准化,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1) 解决难度问题

P=R ——N ×100 % 2) 解决区分度问题

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 解决信度问题

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 解决效度问题

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十、变量的类别

1、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

2、因变量

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变量。

3、无关变量它是在实施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

十一、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控制自变量

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

2、控制无关变量

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

3、控制测试工具

有助于使误差达最小限度。 十

二、填空

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十

三、研究方案模式 课程名称(作者、单位) ①研究目的 ②研究方法 ③预期研究结果 ④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执行研究方案

一、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

定义: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

二、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 ①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②样本年龄要准确

③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 ①指导语要准确

②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①材料制作要规范 ②记时要准确

③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④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 ⑤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 ①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 ②观察记录的训练 ③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④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

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三、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不合作

1)被试不合作,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搞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3)教师的不合作

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

2、社会系统误差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①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

3、被试流失

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 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

4、环境干扰

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 第四章 撰写论文

一、整理资料的目的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2、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4、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1、资料审核

定义: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种类

a计量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b逻辑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2、资料评定

是指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

三、分析结果

1、定量统计分析

定义: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①数据处理②绘制图表③差异显著性检验

2、定性分析

定义: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步骤: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②根据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③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四、撰写论文

意义:①呈现新成果②促进交流与合作③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程序:①确定类型②草拟提纲③写作初稿④修改定稿 格式:①一般格式②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 注意的文题:①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②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③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④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填空: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定义: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作用:①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②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 ③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④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⑤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⑥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3、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②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正确无误,如实记录。 ·周密完整,全盘记录。 ·详细有序,有条不紊 ·可以辅以观察设备

④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⑤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二、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

1、描述记叙法

定义: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类

日记描述法 系列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 持续记录法

①日记描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内进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的各方面的新行为、新发展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优点:·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的定性分析。 缺点:·选择被试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观察者一般都是被试的亲人,观察容易出现偏差,高估儿童。·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追踪天天记录,耗费人力物力太大。

②系列记录法是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料。

系统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区别在于日记描述法是记录被试各种行为表现,系列记录法是记录被试的某种行为表现。 ③轶事记录法 ④持续记录法

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要求尽可能详尽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2、取样观察法

定义:取样观察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研究方法,经过选择,使用预定类型,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者在各种各样变化的背景中选取被试行为样本,它不需要详细地描述行为,可减少记录的时间。 分类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①时间取样观察法

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要求:

·时间取样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 ·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优点: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的行为和事件,可以控制,使研究客观化。 ·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 ·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 ·可以取得定量化的资料。 缺点:

·只限于研究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 ·不能保留行为的完整性。

·不是完全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②事件取样观察法 定义: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 经典研究:达维对学前儿童争执事件的研究。 优点:·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 ·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 ·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 缺点:

·收集的是定性资料。

·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3、等级评定法 定义:是用等级评定量表将所观察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用数量来判断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别。 分类

数字评定量表法 图示评定量表法 累计评定法

①数字评定量表法以指定的数字顺序作为描述的类型,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量表中适合的数字上标记号。 ②图示评定量表法

以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为特征维度,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被试的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

③累计评定法将所有活动项目按正反两方面成对安排在两栏内,分别计算两栏项目的分数,最后将两栏分数总和累计评定。 等级评定法 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主试只需极少训练,就能掌握此法。 使用范围广泛。 便于核查。 缺点

资料可靠性较小。 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 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 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评分过高或过低。 ·防止都打平均分。 ·防止成见。

·一个被试,最好由两个评定者评定。

4、间接观察法

定义:被试的一些信息不能直接观察到,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种通过间接途径观察事物的方法,就叫做间接观察法。 第六章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

一、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概述 1概念:是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主动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的体现。 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实施的原则。 3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

二、种类

1、按访谈结构划分种类: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设计的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内容,访谈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看法的一种非正式访谈。

半结构访谈:是在运用访谈提纲的基础上进行的,访谈者先准备一个访谈提纲,对访谈问题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同时也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2、按正式程度分: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 按接触方式分: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按受访者人数分:个别访谈、群体访谈 按访谈对象特点分:一般访谈、特殊访谈 按访谈次数分:一次性访谈、多次访谈

三、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与实施技巧

一、

1、明确访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

2、选择具体访谈方式。

3、编制访谈问题、提纲及指导语

4、选择访谈对象。

5、访谈者的选择与培训。

6、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熟悉访谈内容、准备好访谈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尽可能的了解访谈对象、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

7、预谈与访谈程序的修订 注意:

1预谈对象应与以后的正式访谈对象是同一群人,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正式的访谈对象 .2在预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作详细的记录。

3可对预谈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易于发现访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分析访谈者的类型和水平,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和训练。

二、访谈在实施时一般主要包括: 问(提问和追问) 倾听、答(回应)

记录(笔录和录音记录)、结束和收尾、访谈结果的整理和编码等。

四、访谈研究的评价 访谈的优点

1、访谈研究有利于对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

2、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访谈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访谈研究的适用范围较广。

5、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研究者能保证使访谈研究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提高被试回答的有效率。访谈的缺点

1、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

2、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

3、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4 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术。

5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的影响。 第七章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

一、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 概念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特点:

1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能够致物以变。

4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实验程序。 原则:

1确定变量关系。 2取样和分组原则。 3分组种类。 分组种类:

单组: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单组比较的优点是被试不变,避免了不同被试造成的误差,缺点是同一组被试先后实验,会带来练习误差、疲劳误差。

等组: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等组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单组比较中的学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缺点是不同组,被试尽管做同质性考验,但不可能完全相等。

轮组:以不同的顺序,使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二、设计模式

1、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确定研究的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拟定实验程序,安排实验条件,草拟记录表格,确定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2、设计模式

1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2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3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4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三、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种类 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内或模拟生活环境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

现场实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的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的因果关系。

前实验:是无法随机分配被试,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误差高,效度低,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准实验:是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能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无法完全控制无关变量。

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

第八章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

一、概念 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提纲,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的幼儿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最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系统的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多因素测试,标准化程度高,收集资料时间短、样本大。

二、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的形式

1、开放式评定问卷

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评定者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功能:开放式评定问卷适合于研究者在说不清或难以预料回答结果的初始研究阶段,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

封闭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中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评定者在限定的选择答案中评定有关幼儿的实际情况。 优点:1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 2样本大有代表性; 3客观真实;

4简单易行,省力、省时; 5标准化的问卷,便于统计。

缺点: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受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

3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实际生活。

2、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3、问卷项目数量要适中。

4、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5、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6、问卷应做到公平、公正。

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都、效度的检验。

三、评定问卷的编制

1、问卷的一般结构: 标题 前言 指导语

问题及选择答案 结束语

2、明确问题的变量——建立理论建构 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三种方式: 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实证标准方式。

3、如何编制问卷的问题

a 在时间顺序上,可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对于有时间顺序的问题,应该依次排列,有连续性。

b 在内容顺序上,由钱到深、由易到难。

c 在类别的顺序上,一般遵循人口学资料问题、实际行为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

4、回答方式:选择式、排序式、量表式、是否式、填空式、自由回答式。第九章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

一、学前文学研究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题有关的内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意义:1;有助于研究者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形成假设。 2: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搞好研究设计。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优点:1:文献研究没有时空限制。 2:文献研究比较客观真实。

3:文献研究比较方便、经济、效率高。 4:文献研究摆脱了个人研究的局限性。 缺点

1: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事实往往带有倾向性,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2:文献资料具有不完全性,且难以排出非真实成分。

3:文献研究获得的结论往往是通过事实判断、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和推导手段而形成的,较为注重理论研究,是否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写照,还需借助其他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证实。

二、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原则 1;文献收集的有用性 2:文献收集的完整性 3:文献搜集的新颖性 4:鉴别文献的可靠性 5:文献积累的科学性 6:文献研究的批判性

三:文献研究的搜集工作包括查阅文献和积累文献两个部分。 1:查阅文献

A:文献的种类及来源 B:查阅文献的流程

1: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

2:确定合适的索引和修正、限定系统的材料。 3确定与研究报告相关的潜在标题。 4将资料按内容和重要程度排序

5对包含相关的信息材料作摘要和总结。 6写出文献综述和完整的书目。 C:查阅文献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即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检索工具较为齐全的图书馆或情报机构。

2:参考文献查找法,也叫追溯查找法,即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为基础,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3:综合查找法,即将前面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交替使用的查找方法。在文献查找中一般应遵循从宽到窄、由近及远、从易到难得路线。 2:积累文献的方法: 1抄录式 2,标记与批语式 3提要式 4札记式 5综述式

文献综述是在全面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3:鉴别文献是辨别文献的真假及质量高低,其方法分为“外审”和“内审”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内审方法

:1文字性文献互证

2用实物来佐证文字性文献

3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看是否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悖,如是,文献内容则有可能有伪

4研究佐证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以此来判断作者是否可能比较客观地叙述事实并作出公允的评价,以分析作者的倾向。 第十章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一、所谓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是指在不受控制的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述,使之上升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二、意义与作用

1;它有利于从学前教育实际出发,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2:它有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幼儿教师通过经验总结和交流,不仅是对自身和他人的实践成果的肯定,而且也为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机会,这也将大大的刺激和调动幼儿教师的研究和工作热情。

三、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经历了一:先进幼教经验的积累和提出阶段 二:对先进幼教经验进行科学总结阶段。

四、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步骤

1: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确定研究的课题与对象 2:幼教经验的核实与验证 3: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 4:制定总结计划

5:分析综合,将幼教经验理论化 6:组织论证

7:修改、定稿,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五、学前教育总结研究基本要求

1:筛选先进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 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

一、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景参与者以学前教育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景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特征

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为行动而研究)

2:边行动边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在行动中研究) 3:行动者既是行动研究者又是行动应用者(对行动进行研究) 4: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5: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螺旋过程

行动研究类型: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 行动研究适用范围:

1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新

2 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3 在特殊情况下,对已确诊的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改善 4 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三、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1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的兴起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工作 2 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3 是大教育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 教师参与学前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更彻底 5 使教育研究方法产生变革 6 沟通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7 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列 8 是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 1 坚持应用性,不能学术化 2 坚持高尚性,不能低俗化 3 坚持通俗性,不能庸俗化 4 坚持自主性,反对依赖性

五、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1:勒温的四环节模式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2:我国学者的行动研究七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订计划、收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

六、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 1 观察陈述方法

2 非观察性调查及自我报告技术 3 情境分析与问题解决方法 4 批判反省与批评技术

七、行动研究实施的原则

1:行动研究是一系列的行动,是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2:行动研究要求合作,需要与他人合作研究问题。 3: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是采取弹性态度。

4:行动研究需要不断地考核或检讨,不断考察工作的结果。

八、实施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时的注意事项

1a认真选择课题b避免选择自己无能为力的课题c课题选择应该与改善行动联在一起 2:建立有道德义务的协作关系

3:具体计划、详细观察、认真记录、持续研究 4:选择最佳报告形式

九、联系实际,围绕“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为题设计一个行动研究方案 1:确定问题

a列出你认为的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主要内容 b 你认为这几项内容哪些是可以帮助与指导的 c 按内容的重要性一次排列顺序

d 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内容与全园教师研讨,在研讨中修改,使研究课题更切合幼儿园实际。

e 陈述你的选题,并解释研究的重要意义 2:寻找培养途径 3:实施培养方法 4:分析结果 5:理论的发展

a 对自己的实践有哪些观念上的改变 b 计划在将来的实践中有哪些变化 c 有哪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共享 第十二章

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

一: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推断的一门科学。

二: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1 描述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分类和简化由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貌以表明研究对象的性质。 2 推论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的数据资料信息,推论全局的情形。 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研究者能够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的 进行实验。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

1 统计分析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 统计分析有助于研究者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3 统计分析是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教育现场实验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统计分析的局限

1 统计分析往往是对真实总体的概率估计,它具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并非绝对的精确 2不能仅仅因为运用了统计方法就认为是科学的,这里还存在是否正确运用的问题 3 统计上的显著性,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教育与心理科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4 学前教育与心理现象中尚有许多方面仍无现成的材料作为参数来加以检验

推荐第9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文选题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论文参考选题

以下选题供参考,也可自拟题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控制国有企业雇员流失的措施研究

2、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4、解决企业员工冲突的措施研究

5、工作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6、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研究

7、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评定体系的构建

8、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实施的对策研究

9、我国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对策研究

10、企业员工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关系研究

11、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2、组织公民行为(OCB)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1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14、基于资源基础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15、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6、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特征模型的探讨

17、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探讨

18、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招聘与选拔研究

19、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与开发研究

20、企业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21、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变革研究

22、我国企业模糊容忍度结构的实证研究

23、领导模糊容忍力开发的理论及实践探讨

24、高绩效工作系统实施条件探讨

25、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26、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状况、作用及职业化精神

28、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29、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投资无形资产的问题探讨

30、关系绩效理论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31、高等教育课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32、服务行业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

33、胜任力模型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3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甄选体系的构建

35、XX公司胜任力模型构建

36、素质测评技术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37、新员工入职期望及其激励问题的实证研究

38、新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研究

39、员工主动离职管理的对策研究

40、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41、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以XX公司为例

42、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3、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招聘的影响

44、绩效管理在团队中的有效运作研究

45、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46、跨文化冲突管理研究

47、宽带薪酬设计及其问题规避研究

48、论员工的绩效管理

49、企业薪酬体系与管理研究

50、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研究

51、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研究

52、现代企业如何提高薪酬激励的效率研究

53、论员工薪酬管理

54、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55、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

56、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建立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57、《新劳动法》的完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58、建立民营企业三方协商机制的研究

59、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的研究

60、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监管的研究

61、我国公务员薪酬运行机制的研究

62、人事测评技术在人才选拨中的应用

63、人力资本存量与中国行业工资差异的研究

64、老年人人力资本合理开发的研究

65、工作分析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66、人力资源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67、心理契约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启示

6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及策略研究

69、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70、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讨

71、从人力资源观向人力资本观的转变的条件分析

72、议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风险及其防范

73、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策略

74、商业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5、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经管类、理工类、文法类)

7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

77、国内外著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实践;

78、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79、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80、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81、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内容结构探讨

82、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对策研究

83、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对工作结果的影响研究

84、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85、工作场所偏差行为研究

86、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87、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

88、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研究

89、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90、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研究

91、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92、控制国有企业雇员流失的措施研究

93、论员工薪酬管理

9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95、从人力资源观向人力资本观的转变的条件分析

96、心理契约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启示

97、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9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99、《新劳动法》的完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00、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10

1、企业员工薪酬管理

10

2、跨文化冲突管理研究

10

3、论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风险及其防范

10

4、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10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10

6、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0

7、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10

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10

9、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110、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

11、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招聘的影响

1

12、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

13、员工主动离职管理的对策研究

1

14、新员工心理契约的研究

1

15、宽带薪酬设计及其问题规避研究

1

16、论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风险及其防范

1

17、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构建

1

18、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的研究

1

19、包容性增长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探讨

评分标准

按照以下几个标准来评,共分为优秀、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1.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4.格式规范,论证充分

5.字数要求:四千左右

6.参考文献要求

(1)质量要求:多采用核心期刊尤其是CSSCI来源期刊上面的文献;

(2)时间要求:多采用近5年的文献;

(3)国内外要求:至少5篇英文文献;

(4)实引制,在文中直接说明作者和时间,并标注。

提交时间

第17周

推荐第10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广东商学院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年 第 期

课程名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徐 辉------------ --- ---------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在管理学中的若干应用”(题目自拟)论文评分标准

1.字数:3000字以上

2.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管理决策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计算。

3.打印稿

4.按学校要求的格式排版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论文内容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材料充分;文字通顺,管理决策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正确,格式完全符合要求。

2.良好(80-90分):论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观点明确;结构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充分;文字比较流畅,管理决策模拟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正确,格式符合要求。

3.中等(70-79分):论文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点基本正确;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材料较充分;文字通顺,管理决策模拟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基本正确,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论文内容主要观点正确,结构较合理,材料欠充分,方法单一。叙述欠正确,语言欠流畅;管理决策模拟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有较多错误,格式不太符合要求。

5.不及格(59分以下):论文内容论文观点有重大错误;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或结构与观点不相符;或核心内容有常识性错误;或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层次混乱,管理决策模拟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错误,条理不清。

教师(签名):

年月日

- 1 -

第11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填空题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一般科学方法论_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

3.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量表式、、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行动_、__合作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

7.标准分数是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和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_一般科学方法论 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

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成文资料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

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

7.标准分数是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自变量_____、因变量和_无关变量_______ 。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排序式______、量表式、____是否式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行动_______、_____合作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数据处理_____、___绘制_图表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因变量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实证标准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_哲学方法论_、一般的科学方法论与_具体的研究方法。

32.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具有推测性、根据性、____、__和接轨性。

33.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___实验变量__,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__现象___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4.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包括计划——___——___——反思的循环圈。

3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至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_两种。

35.取样观察法包括__时间取样观察法____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3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3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和“内审”两类。

3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__和独立模式。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______、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现场研究一般分为__实验室实验_______和现场实验两种。

36.按访谈结构划分,访谈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_________和半结构性访谈三种类型。

37.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_________。

39.基本的文献查阅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等。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统计、__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0.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有客观性、__创造性__、继承性、_控制性_、系统性等等。

31.选择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即新颖性、______和______。

34.文献研究的搜集工作包括__和_两个部分。

3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_教师__与___学前教育管理人员___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实际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6.统计学是一门关于__、、分析与推理的科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

31.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_规划_____。

32.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因变量和__。

33.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排序性___、量表式、___是否式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34.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35.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数据处理___、__绘制图表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36.标准分数是__和__的比值。

37.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____和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课题选择的程序包括初选、___初探___、___具体化___、撰写选题报告和修改确定。

32.进行变量的控制主要包括:_控制自变量__;控制无关变量;_控制测试工具___。

33.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前言、__、问题及选择答案、___。

34.从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来看,教育文献分为文字型、___和__。

35.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行动研究可以分为___、支持模式和__。

36.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________或__导致。

37.在一项实验中,必须有3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与___。

38.相关按照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搜集资料类、类和____类。

32.资料审核的两个种类是___外审______和__内审____。

33.间接观察法主要有谈话法、_活动产品分析法__、对偶故事法、__两难故事法__、创设情境法。

34.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___、__及选择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构成。

35.按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教育研究文献可分为文字型、____和_三大基本类型。

36.裴斯泰洛齐最早采用__法,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我国儿童教育家 也用此法,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37.统计分析一般包括性统计分析和___ 实验设计性统计分析两类。

38.“采风问俗”、“咨询乡老”等是__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研究的__倾向,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问题,这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使研究结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2.跨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象的____共同___性和性。

33.要使材料的编制达到标准化,要解决难度、区分度、____和四个问题。

34.研究的价值是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条件的。

35.结构性访谈又称___访谈,它是按统一的设计要求,按一定结构的提问_____而进行的比较正式(规范)的访谈。

36.描述统计的主要统计量有:_____、_、地位量数和相关量数。

38.用来检验实得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分布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最有效方法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科学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__预测_____,是对假定的____解释_____。P34

32.参考文献的写法一般是:_____,__,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杂志期刊号及引文所在的页数等。

33.观察研究是在_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收集、分析事物__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4.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咨询乡老”等是______研究的具体体现,它属于_性交谈的方法。

35.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可分为__和__两种。

37.按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教育研究文献可分为文字型、_____和__三大

基本类型。

38.因素分析可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科学研究具有的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研究的是系统的P6。

32.唯物辩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33.统计分析一般包括性统计分析和

34.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准确性、、公正性和

36.文献研究中文献搜集工作主要包括和

37.对文献的分析、综合与运用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从到抽象规定再到的三个阶段。

38.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很多,常用而主要的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科学研究是一种_过程,也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性活动。

2.现场研究一般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3.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搜集资料类、__类和____类。

4.研究的价值是以______和______为条件的。

5.间接观察法主要有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_、创设情境法。

6.结构性访谈又称___访谈,它是按统一的设计要求,按一定结构的提问程序而进行比较的__正式____的访谈。

8.行动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其主要功能是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1)资料来源于客观;(2)_研究过程的_客观;(3)_研究结果__客观。

2.跨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象的____性和_性。

3.要使材料的编制达到标准化,要解决难度、区分度、__信度_____和__效度_____四个问题。P53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要求研究工作者具有严谨的_______,高尚的_______,严格执行研究方案,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5.资料审核的两个种类是__和__。

6.裴斯泰洛齐最早采用_日记描述__法,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我国儿童教育家__陈鹤琴__也用此法,写了《儿童心理研究》。

7.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_、及选择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构成。

第12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选择题

1.课题选择的第三个程序是(D.具体化)P30

2.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D.创新)P5

3.利用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的手段是(D.现代化手段研究P42)

4.把研究分为常规研究与采取现代化手段研究的依据是( C.研究手段P41)

5.项目的难易程度称为(B.难度)P53

6.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的影响(C.最小)

7.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称为( B.无关变量因变量)

8.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观察研究)

9.事件取样法是属于观察研究中的(A.取样观察法 (还含 事件取样观察法))

10.时间取样法适合于(A.经常发生的外显行为)P141

11.在访谈研究的追问环节上,下列方式不妥当的是(D.在访谈开始阶段频繁追问)

12.每次访谈比较适宜的时间是( C.1-2小时)

13.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是(D.教育性原则)p27

14.“sp”是一种现代研究工具的英文缩写,其全称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15.某研究者在研究儿童的表情时,通过给儿童看恐怖电影来观察儿童面部表情的变化,这违背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教育性原则)P22

16.撰写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A.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化)

17.以下关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变量只能是两种P203)

18.关于开放式评定问卷功能的论述,合适的是(C.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 P215)

19.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D.文献搜集的有用性P235)

20.以下属于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阶段中,幼儿教师必须把握的方面是(A.幼教经验的核实与验证)P251

21.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螺旋式行动研究循环圈构成的,每一个圈中又都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在反馈机制的计划、实施计划、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模式是(D.勒温的四环节模式P274)

22.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和目标都是(B.改进实际工作)

24.以下可以反映一组观测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5.教师将在幼儿园现有的两个小班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指定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并对教师、教材两个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其性质属于(D.准实验P210)

27.关于积累文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论述合适的是(D.要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P239)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内容上应尽量做到充分而全面;

2、在积累文献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手文献的积累

3、研究者应注意平时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4。积累文献时,应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28.以下在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中,不符合严格有目的记录的是(D.当天记录,但整理时间比较随意P69)

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29.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的主体部分是(D.问题及选择答案P221

30.以适宜的形式从相关的报告中抽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总结的积累文献的方法是(B.提要式P240)

2.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综合化)P11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A.唯物辩证法)

4.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D.为什么研究)

5.把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根据是(A.研究方式)P39

6.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B.实验法)

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行动研究法,调查访谈法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B.设计研究方案)

8.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χ2检验)

9.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看问卷的真实性主要方法是运用(B.效度 P55)

10.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B.200字左右)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的是(B.调查法)

12.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D.裴斯泰洛齐)

13.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儿童的(A.绘画)P151

14.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B.访谈研究)

15.能较好地收集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C.访谈法P161)

16.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是(D.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17.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B.前实验)

18.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的特点是(A.多因素测试 P214)

1.多因素测试2.标准化程度较高3.收集资料时间短,样本大

19.问卷中放在最前面的应是(A.人口学资料问题)

20.问卷项目的数量最好有(B.50-100个)

22.下面属于鉴别文献的内审方法是(D.文字性文献互证)

23.我国古代第一篇教育文献《学记》就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古代教育(A.经验的系统性总结)

24.幼教经验的记录、归纳和总结都应当具有(D.客观性P252)

25.行动研究作为一个术语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B.美国P268)

26.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这一行动研究的循环圈模式的提出者是(A.勒温P274)

27.下面属于教育行动研究中的观察陈述方法的是(B.现场记录 P279)

28.代表一组数据的典型特征和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真值的最好代表值是(A.集中量数: P298)

29.下面属于地位量数的是(D.标准分数)

2.由于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导源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P208)

3.研究儿童的惧怕问题而设计让小孩在摸白鼠时会听到尖锐的声音,这违背了(D.教育性原则)

4.课题选择要具备主客观条件,体现了课题选择的( C可行性原则)P29

5.把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的根据是(C.研究对象P40 )

6.下面属于定性分析类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

7.执行研究方案的基本任务是(C.收集数据)P64

8.两组以上被试,如果是连续数值,应采用(D.F检验)

9.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用来考验检验研究的准确性是运用(B.效度)

1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最后一步是(D.撰写论文)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观察法)

12.普莱尔运用日记描述法对他的孩子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写出了(B.《儿童心理》 P136)

13.下面由皮亚杰创造的研究方法是(C.对偶故事法)

14.我国古代的“咨询乡老”属于(B.访谈研究P159)

15.访谈是为收集被访谈者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一种(B.情感性交谈)

16.对幼儿进行访谈宜采用(A.特殊访谈)

17.实验研究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D.因果关系)

18.在同一年级中任意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比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其性质属于(B.准实验)

19.为了研究幼儿的心理品质,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D.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

21.编制问卷的第一步是(B.建立理论建构 227)

22.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文献搜集的(D.有用性P235)

23.对文献所载内容真实性的鉴别方法称(A.“内审”P242)

24.我国古代第一篇教育文献《学记》就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古代教育(A.经验的系统性总结P245)

26.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这一行动研究的循环圈模式的提出者是(A.勒温 P274)

27.下面属于教育行动研究中的情境分析与问题解决方法的是(C.脑力激荡)

28.在一列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D.CV 差异系数)

29.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是(方差与标准差)

30.描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量是(B.相关量数 P316)

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发展性原则 P22)

2.以下哪一项不是课题的主要来源?(C.规划)

3.推论统计包括参数估计与(D.假设检验 P293)

4.通过研究者的生平、经历来判断文献的真伪,属于(C.外审)

7.按照访谈正式程度,访谈可分为(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P166

8.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是(C.观察法)

9.按照访谈对象特点的不同,访谈可分为(D.一般访谈与特殊访谈)P167

10.当我们需要检验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否一致时,我们应该使用(C.F检验)

11.根据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以下哪一种不是正确的?(D.视频型)

12.以下哪一项不是问题排列的主要方式?(C.逻辑)

14.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这符合教育研究的(C.生态化趋势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B.客观性)P6

16.在使用追问策略时,以下哪一种策略是不恰当的?(C.要根据提纲发问P178 )

17.通过设计一组成对的故事测查儿童,观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特点,这种方法称为(C.对偶故事P154法)

18.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大多属于(A.观察研究)

19.以下哪一项不是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B.普遍对立论)P18

20.课题的选择要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这符合(A.新颖性原则)

21.美国心理学家贝利花费34年的时间跟踪研究了一群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A.纵向研究)

22.如果研究中被试害怕研究者,就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这违背了研究材料标准化中的(C)P49

23.由于研究人员穿着过于艳丽,导致被试在研究中注意力分散而使实验结果不可信,这种问题属于(B.环境干扰 P79)

24.资料审核包括逻辑审核与(C.计量审核)

25.谈话法属于(A.直接调查)

26.以下关于访谈法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访谈通常会有意避免重复)

27.如果被试是一个文盲,不宜使用的研究方法是(D.调查法)

28.以下有关问卷研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标准化程度比较低 P214)

29.以下有关文献研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具有个人研究的局限性P234)

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发展性原则 P22)

2.陈会昌等人通过对1595名3-9岁的中、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研究属于(B.横向研究 P40)

3.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A.R=N/nP46)

4.对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称为(B.系列记录法)

5.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P166)

6.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临床访谈法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这种方法属于(C.非结构性访谈P165)

7.按照访谈结构化的程度,访谈可分为(D.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P165)

8.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B.社会规范)导致。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B.搜集阶段)

10.统计分析包括(B.3)个部分。描述性统计 推论统计 实验设计

12.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积累文献的主要方法?(C.摘要式)

13.达尔文曾经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他使用的是(C.描述记叙法 –日记描述法

15.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希望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量化的话,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使用(D.封闭式问卷)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点?(B.实践性)P4

特点:(1)客观性;资料来源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2)创造性;(3)继承性;(4)系统性;(5)控制性;

21.以下哪一项不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B.创新性)P34

26.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A.访谈法)

27.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访谈,属于(D.间接访谈)P166

1.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要遵循(A 6)字方针? 侦察 浏览 细读

2.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属于(C.常规研究P42)。

3.迪金大学的行动研究模式是(C.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4.一般而言,综述属于(D.第二手文献)。

5.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称为(B.内审)。

6.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一般有(B.3)种方式。1.理论推导方式;2.因素分析方式;3.实证标准方式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C.执行阶段)。

8.以下不属于差异量的是(C.百分等级)。

11.根据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以下哪一种不是正确的?(D.符号型)

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问卷的一般结构?(C.问题)p220

1.标题2.前沿3.指导语4.问题及选择答案5.结束语

13.强调对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这符合教育研究的(A.数学化趋势 P13)。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点?(C.发展性)P4

15.在使用倾听技术时,以下哪一种策略是不恰当的?(B.情感共鸣P179)

16.如果访谈对象对现场记录有所忌讳,我们可以采用(B.录音记录)。P180

1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来研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属于(B.间接观察法—活动产品分析法P151 )。

19.统计分析方法属于(A.一般科学方法)。

20.系统方法论中的“三论”是指(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P19)。

21.以下哪一项不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A.科学性)

22.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属于(A.常规研究P42)。

23.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问题称为(A.社会系统误差)。

26.对偶故事法属于(D.观察法)。

27.最有利于发挥访谈双方的积极性的访谈形式是(B.非结构性访谈)。P165

29.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的编制原则是基于(C.实证标准方式 P227)。

30.以下有关文献搜集的原则不正确的是(D.客观性)。

1.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D.揭示科学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2.跨文化研究是指(A.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P10)。

3.某研究者为研究儿童模仿行为问题让孩子进入舞厅、网吧、观看少儿不宜的图像,这违背科学研究的(C.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一般方法论)。P15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论层次是(B.唯物辩证法)。

6.一项研究能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是(D.效度)。P55

7.科学假设主要是对什么的预测或设想?(D.研究结果)P34

8.“SPSS”是一种现代研究工具的英文缩写,其全称是(B.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9.林崇德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前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这属于(D.成组研P41究)。

10.因变量是实验的(B.反应变量P58)。

12.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B.200字左右)。

13.两组以上被试的实验结果,如果是不连续数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宜用(C.χ2检验)。

14.取样观察法包括(D.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P135

15.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于(A.分析儿童的绘画P151)。

16.访谈是为收集被访谈者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而采用的一种(D.研究性交谈)。

17.在现有班级中确定一个为实验班,其他的为对照班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属于(B.准实验)。

18.实验研究能够提示变量之间的(D.因果关系)。

19.多因素实验设计最简单的是在一个研究中有(C.两种自变量,每种自变量有两个层次 P203)。

20.开放式问卷适用于(C.预测性研究P215)。

21.调查问卷一般(B.不要求被调查者署真名)。

22.以文章或专著所列参考文献目录为线索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叫(C.追溯查找法)。

23.资料剪辑、摘录或观点综述、简介、述评等属于(B.第二手文献)。

24.无论“外审”还是“内审”,鉴别文献都要运用的方法是(.比较)。

25.幼教经验的记录、归纳和总结都应当注重(D.客观性 P252)。

27.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这样的循环圈,它包括(B.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28.对学前教育研究中幼儿教师与专家学者关系的定位应当是(A.坚持协作性,反对自主性)。

29.描述两列变量之间相互变化的一致性的量数称为(D.相关系数)。

30.度量数量分散程度最好、最有效的统计指标是(C.方差和标准差 P308)。

1.科学研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D.“创新”)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大都是(B.现场实验 P7)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主要是指(D.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P13)

4.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论层次是(D.哲学方法论P16)

5.研究样本的选取要具有(A.代表性)

6.陈鹤琴对自己的儿子做了数年的观察,写出《儿童心理之研究》,这属于(C.纵向研究P39 )

7.研究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为(D.信度)P53

8.卡特尔认为,可供研究的资料中最大量、最基本、最可靠的是(B.生活资料P131)

9.因变量又叫(A.反应变量)

10.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B.研究什么)

11.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是(C.社会系统误差)

12.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意义在于(D.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化)

14.1774年裴斯泰洛齐首先运用它完成研究著作,接着达尔文也用它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这种方法是(B.日记描述法 P136)

15.着重对感兴趣而有价值行为作记录,这种记录方法属于(A.轶事记录法 P136)

16.对偶故事法的创造人和倡导者是(A.李伯黍)P154

17.我国古代“采风问俗”、“咨询乡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C.访谈)

18.学前教育实验最本质的特点是(A.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19.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B.前实验)

20.开放式问卷适合于研究者说不清或难以预测回答结果的初始研究阶段,经常用于(B.预测性研究)

21.问卷中要求回答怎么样(how)、为什么(why)等问题的题型宜采用(C.开放式)

22.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文献搜集的(D.有用性(原则)[235)

23.从计算机检索、计算机联网中获得的资料称(B.电子资料)

24.积累文献应特别注意积累(C.第二手文献)

26.对文献的分析、综合与运用的过程要经历的三个阶段顺序是(B.现象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27.由教学、管理人员与专家共同参与研究,针对实际问题边研究边反思的研究方法是(D.行动研究 P261)

28.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D.方差与标准差P308)

29.推论统计中最重要的内容是(C.假设检验 P293)

30.区间估计的显著性水平一般是(D.0.01和0.05)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趋势主要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C.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P11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论层次是(B.唯物辩证法P16 )。

4.不允许向幼儿提出与教育目的相矛盾的图片、问题、作业等,这是(D.教育性原则P22)。

5.卡特尔认为,可供研究的资料中最大量、最可靠的是(C.生活资料)。

6.不符合变量控制原则要求的是(D.选择自变量要使因变量前后变化尽可能小P60)。

7.为避免社会系统误差,在问卷调查研究中,不应对被调查者(A.记真名字)。

8.表达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要避免(A.主观性)。

9.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B.200字左右)。

10.统计图、统计表的标题应分别写在统计图、表的(B.下、上方)。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C.观察研究)。

12.取样观察法包括(D.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P135

14.电话采访和网上聊天属于(B.间接访谈)。

15.学前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尽量排除(C.无关变量 P59)。

16.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模式是(C 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P201

17.在同一年级中任意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比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其性质属于(B.准实P210验)。

18.开放式问卷适用于(C.预测性研究)。

19.问卷中应放在最前面的是(A.人口学资料问题)。

20.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文献搜集的(D.有用性)。

21.对文献所载内容真实性的鉴别方法称(A.“内审”)。

22.科学的经验总结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一次飞跃过程?(B.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及科学理论)

24.不属行动研究特点的是(B.评价的阶段性与反馈的滞后性)。

27.描述两列变量之间相互变化的一致性的量数称为(D.相关系数)。

28.抄录式和札记式都是(B.积累文献的具体方式P240 )。

29.“问卷项目的编制中”,不符合有关要求的是(D.越多越好)。

1.科学研究重要特点在于(D.创新)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大都是(B.现场实验)

3.跨文化研究是指(A.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4.方法论是关于科学(B.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P15

5.华生对儿童惧怕问题的研究设计,让小孩在摸白鼠时会听到铜棒尖锐的声音。这是违背了(D.教育性原则)

6.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B.研究什么)

7.观察、实验、调查访谈、测验等方法所属于的研究方法是(A.收集资料类 P48)

8.研究的一致性程序被称为( DP53)

9.在实验研究中要尽量排除的是(A.无关变量)

10.下列表述不妥当的是(D.样本要有特殊性) ...

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2.样本年龄要准确;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11.两组以上被试的实验结果,如果是不连续数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宜用(B.Z检验)

2.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B.200字左右)

3.研究的价值除了以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还须依赖于(A.假设的正确性)

14.下面哪一项是学前教育研究搜集材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A.观察研究

5.下列表述有问题的是观察(D.要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

17.电话采访和网上聊天都属于(B.间接访谈))

18.实验研究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D.因果关系)

19.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模式是(C.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P200

20.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 B 前实验)P210

21.编制问卷的第一步是(C.建立理论建构)

22.问卷中的问题的排列不宜(D.先开放后封闭) ..

24.资料剪辑、摘录或观点综述、简介、述评等属于( B.第二手文献)

25.我国古代第一篇教育文献《学记》就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古代教育(D.经验的系统性总结)

26.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和目标都是(C.改进工作P260)

27.勒温认为行动研究的循环圈模式是(B.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P274)

28.推论统计这种统计分析方法带有(A.预测性质)

29.人们日常所讲的平均数或均数是(D.算术平均数P298 )

30.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用CV来表示)是(B.差异系数)

1.科学研究客观性原则没有要求(B.研究过程客观)

4.唯物辩证法属于(B.一般科学)方法论层次。

5.一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A.设计研究方案P26)

6.陈鹤琴对自己的儿子做了数年的观察,写出《儿童心理之研究》,这属于(C.纵向研究)

7.一项研究能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是(D.效度P55)

8.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自变量是条件变量)

9.为避免社会系统误差,在问卷调查研究中,不宜对调查对象采取(A.记真名字)的方式。

12.(A.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14.访谈是为收集被访谈者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一种(D.研究性交谈P160 )的方法。

15.学前教育实验最本质的特点是(A.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16.实验室实验可以严格控制变量,能较精确地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B.函数关系)

17.问卷问题类别的排列顺序一般是(A.人口学资料)问题放在前面。

18.积累文献应特别注意(B.第一手文献)的积累。

19.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是“(C.内审)”

20.下列说法不妥的是:先进的经验应具有(B.普遍性)

21.开展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或主力是(B.教学人员)

22.对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动机定位是(B.坚持通俗性,不能神秘化)

25.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D.方差与标准差)

27.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D.揭示科学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28.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出现了(A.生态化)的趋势。

29.为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真实性,避免社会系统误差,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和用途。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有利于提高教育的(C.外部效度 P8)。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学前教育科学(B.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P15

5.设计研究方案的关键是(C.提出假设 P36 )。

6.卡特尔认为,可供研究的资料中最大量、最基本、最可靠的是(B.生活资料)。

7.林崇德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前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这属于(B.纵向研究)。

8.不符合抽样原则要求的是(D.样本越大越好)。

9.按照一定规则,由编制、运用、记分,解释这一系列程序组成的测验叫做(B.程序化测验)。

10.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C.P)表示。

12.因变量又叫(A.反应变量)。

13.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是(C.社会系统误差)。

14.每组被试小于30人的两个组比较,其平均数显著性差异检验宜用(A.Z检验)。

1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D.观察研究)。

17.描述记叙法不包括(C.累计评定法)。P135系列记录法

18.(A.分析儿童的绘画)是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9.对偶故事法的创造者是(B.皮亚杰)。P154

20.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咨询乡老”是(C.访谈)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22.在现有班级中确定一个为实验班,而其他的为对照班进行实验,其性质属于(B.准实验P210)。

23.开放式问卷适合于研究者难以预测回答结果的初始研究阶段,经常用于(B.预测性研究)。

24.问卷问题类别排列顺序一般是把(A.人口学资料)问题置于最前面。

25.以一定的方式将人类知识记录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的某种东西,被称为(C.文献)。

26.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注重)文献搜集的(D.有用性)。

27.对文献的分析、综合与运用的过程要经历(B.从现象具体到抽象规定再到思维具体)的三个阶段。

28.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是(B.经验的总结性)研究。

29.对行动研究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B.为研究而行动)。

30.度量数据分散程度最好、最有效的统计指标是(C.方差和标准差

第13篇: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题

(课程代码088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

A.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D.渐变性原则

2.陈会昌等人通过对1595名3-9岁的中、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研究属于 【B】

A.纵向研究

C.定性研究B.横向研究 D.定量研究

3.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A】

A.R=N/n

B.R=n/N D.R=n*N/Ni C.R=n*Ni/N

4.对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称为【B】

A.日记记录法

C.定期记录法B.系列记录法 D.持续记录法

5.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A】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D.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

6.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临床访谈法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这种方法属于【C】

A.结构性访谈

C.非结构性访谈B.半结构性访谈D.特殊访谈

7.按照访谈结构化的程度,访谈可分为【D】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8.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导致。【B】

A.社会组织

C.群体系统B.社会规范 D.被试的不合作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A】

A.计划阶段

C.执行阶段B.搜集阶段 D.分析阶段

10.统计分析包括个()部分。【B】

A.2

C.4B.3D.5

11.在右侧检验中,如果H0成立的可能性是95%,那么,大于总体水平的可能性为

【C】

A.0

C.5%B.2.5% D.10%

12.科学研究重要特点在于【D】

A.继承性

C.系统性 B.借鉴性 D.创造性

13.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B】

A.生态化 B.综合化

C.现代化 D.数学化

1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

A.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

C.协同论 D.控制论

15.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怎么研究 B.谁来研究

C.研究什么 D.为什么研究

16.把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根据是

A.研究方式 B.研究手段

C.研究对象 D.研究地点

17.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统计分析法

18.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选择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执行研究方案 D.撰写论文

19.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

A.t检验 B.Z检验

C.χ2检验 D.F检验

20.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看问卷的真实性主要方法是运用

A.测谎题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21.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

A.100字以内 B.200字左右

C.400字左右 D.500字左右

2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的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23.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A】【C】【A】【C】【D】【B】【A】【B】【C】【C 】

A.达尔文

C.皮亚杰 B.普莱尔 D.裴斯泰洛齐

24.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儿童的【C】

A.绘画

C.手工作品 B.科学小制作 D.作文

25.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B】

A.观察研究

C.文献研究 B.访谈研究 D.历史研究

26.能较好地收集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D】

A.观察法

C.访谈法 B.实验法 D.文献法

27.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是【D】

A.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能够致物以变 B.有明确的实验设计 D.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8.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B】

A.假实验

C.准实验 B.前实验 D.真实验

29.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的特点是【C】

A.多因素测试

C.客观真实 B.灵活性强 D.严格控制变量

30.问卷中放在最前面的应是【B】

A.人口学资料问题

C.态度性资料问题 B.实际行为资料问题 D.综合性资料问题

31.问卷项目的数量最好有【B】

A.20-50个

C.100-150个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

究方法。

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

3.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数据处理_、_绘制图表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7.标准分数是__离差_和__标准差_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_实验室实验_和_ 现场实验_。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工科学的B.50-100个 D.150-200个

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先

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午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

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

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积累文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内容上应发发尽量做到充分而全面。

2、在积累文献

的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手文献的积累。

3、研究者应注意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4积累信息时,应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2.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答: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五、计算题

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体重为24kg,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和17.39kg,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和2.05kg,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

略。

六、论述题

举例说明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略。

七、材料分析题

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

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

(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答(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

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

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

第14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重要特点在于【】

A.继承性 C.系统性 B.借鉴性 D.创造性

2.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 A.生态化 B.综合化 C.现代化 D.数学化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 A.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 C.协同论 D.控制论 4.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怎么研究 B.谁来研究 C.研究什么 D.为什么研究 5.把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根据是【 A.研究方式 B.研究手段 C.研究对象 D.研究地点 6.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统计分析法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选择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执行研究方案 D.撰写论文 8.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 A.t检验 B.Z检验 C.χ2检验 D.F检验 9.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看问卷的真实性主要方法是运用【 A.测谎题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10.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 A.100字以内 B.200字左右 C.400字左右 D.500字左右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的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12.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 A.达尔文 B.普莱尔 C.皮亚杰

D.裴斯泰洛齐

13.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儿童的【】

A.绘画 C.手工作品 A.观察研究 C.文献研究 B.科学小制作 D.作文 B.访谈研究 D.历史研究 14.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

15.能较好地收集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文献法 16.强调从东西方的差异中来研究教育规律,这符合教育研究的【A.差异化趋势B.社会化趋势 C.跨文化趋势D.比较化趋势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点?【A.创造性B.实践性 C.系统性D.控制性 18.如果要避免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A.单组B.等组 C.轮组

D.同组 19.以下哪一项不是唯物辨证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A.实践反映论B.矛盾统一论 C.运动发展论D.质量互变论 20.某个研究者在没有事先调查的基础上,就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他违背了【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渐变性原则

22.陈会昌等人通过对1595名3-9岁的中、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研究属于 【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23.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 A.R=N/n

B.R=n/N

C.R=n*Ni/N

D.R=n*N/Ni

24.对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称为【 A.日记记录法B.系列记录法 C.定期记录法

D.持续记录法

25.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 】

】 】】】】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

26.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临床访谈法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这种方法属于【】 A.结构性访谈

B.半结构性访谈

C.非结构性访谈D.特殊访谈

27.按照访谈结构化的程度,访谈可分为【】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28.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导致。【】 A.社会组织B.社会规范 C.群体系统

D.被试的不合作

2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计划阶段B.搜集阶段 C.执行阶段

D.分析阶段

30.统计分析包括个()部分。【】 A.2

B.3C.4D.5

31.在右侧检验中,如果H0成立的可能性是95%,那么,大于总体水平的可能性为【】A.0

B.2.5% C.5%

D.10%

32.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积累文献的主要方法?【】 A.抄录式B.批语式 C.摘要式

D.札记式

33.达尔文曾经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他使用的是【】 A.心理测验法B.间接观察法 C.描述记叙法

D.主观分析法

34.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往往采用【】 A.标准化问卷B.预测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

D.封闭式问卷

35.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希望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量化的话,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使用【A.验证式问卷

B.预测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D.封闭式问卷

36.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是【】 A.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B.有明确的实验设计

C.能够致物以变D.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37.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 A.假实验

B.前实验C.准实验D.真实验

38.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的特点是【】 A.多因素测试

B.灵活性强C.客观真实

D.严格控制变量

39.问卷中放在最前面的应是【】 A.人口学资料问题 C.态度性资料问题

B.实际行为资料问题D.综合性资料问题

40.问卷项目的数量最好有【】 A.20-50个B.50-100个C.100-150个D.150-200个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 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 6.取样观察法包括 7.标准分数是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_、因变量和________ 。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______、量表式、____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三、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2.学前教育经验总结

3.社会系统误差 4.描述记叙法

四、简答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2.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五、计算题

1.在一项关于反馈对知觉判断的影响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60人作为实验组(每一次判断后将结果告诉被试),实验的平均结果X1 =80,S1=18;另一组52人作为控制组(不让被试知道结果),实验的平均结果X2=73,S2=15。试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有否显著差异?(请保留两位小数,(α=0.05,Z=1.96(双侧),Z=1.65(单侧)) 2.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体重为24kg,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和17.39kg,

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和2.05kg,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2.试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七.材料分析题

1.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

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2.某位体育教师准备用两种不同的锻炼方法(方法A、方法B)与儿童身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请问: (1)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分组? (2)这种分组的优缺点是什么? (3)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设计模式? (4)请用表格图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6—10:DBDBB;11—15:CAABC; 16—20:DBCBB;21—25:BBABA;2 6—30:CDBAB;31—35:CCCBD;36—40:DBAAB;

二、填空题

1.一般科学方法论2.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3.成文资料4.被试流失5.逻辑审核6.时间取样7.离差;标准差8.自变量无关变量9.排序式;是否式10.行动合作 11.数据处理;绘制图表

12.因变量13.实证标准方式

三、名词解释

1.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宾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

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2.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

之上午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在研究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四、简答题

1.(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

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4)、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老师科研能力。 2.(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

五、计算题(略)

六、论述题 1.(略) 2.特点:(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2)、边行动边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3)、行动既是行动研究

者又是行动应用者。(4)、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5)、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螺旋过程。

启示:(1)、坚持应用性,不能学术化(2)、坚持高尚性,不能庸俗化(3)、坚持通俗性,不能神秘化(4)、坚持自

主性,反对依赖性。

七、材料分析题

1.(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

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

2.(略)

第15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名词解释

36.分层随机抽样:有时产品可分为若干层,各层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把整批产品分为若干层,使同一层内产品质量尽可能均匀整齐,在各层内分别随机抽取一些产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本。

37.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以探讨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P203

38.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P160

39.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P145

42.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43.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内或模拟生活环境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

44.学前教育文献研究: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P232

37.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去识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

38.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9.开放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评定者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P215 40.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内或模拟生活环境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

40.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1.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

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39.活动产品分析法:就是对儿童活动产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P151

40.访谈研究: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访谈对象那里收藏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41.现场实验:P208: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发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

42.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40.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41.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0.文献综述:是文献的综合评述的简称.它是在全面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展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41.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2.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幼儿的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然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P213

39.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4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41.统计分析研究:是依据统计原理对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学前教育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决和统计检验的方法.

42.资料审核: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 ,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39.学前教育科学假设:在学前教

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40.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的过程

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1.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在合理的

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P189 1.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3.等组实验: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

44.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瓿的(样本)数据资料信息,推论全局(总体)的情形.

.描述统计:对现象及其特征的一种定量的描述,是调查类课题常用的一种对调查对象的描述手段。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16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简答题

40.简述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4分)

答:1)不合作:又包括1。被试的不合作;

2、家长的不合作;

3、教师的不合作;2)社会系统误差:3)被试流失;4)环境干扰; 41.简述定量分析的步骤。(3分) 42.简述观察应注意的问题。(5分)P133

答: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有正确有指导思想3.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1.正确无误,如实记录,不凭主观臆断,做到没有水平;2.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3.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要随便颠倒.4.可以辅以小录音机录像机等观察设备4.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5.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43.简述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基本要求。(5分)

答:1.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4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4.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4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 特点:(1)客观性;资料来源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2)创造性;(3)继承性;(4)系统性;(5)控制性;

46.简述执行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2.样本年龄要准确;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确;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5.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47.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P218 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2.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3.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

4.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 5.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6.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

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度的检验.

42.积累文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239

答: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内容上应尽量做到充分而全面;

2、在积累文献时,应特别注意第

一手文献的积累

3、研究者应注意平时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4、积累文献时,应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43.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P8

44.时间取样观察法有哪些基本要求?P141

答:1.时间取样观察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像对儿童依赖行为的研究就可采用此法.

2.时间取样观察法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不宜观察内显行为.

3.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

4.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5.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44.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2.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3.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不要把问题讲死,要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的探索,提高论文的理论水平4.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4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4.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格式。

44.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格式。

答:1.撰写论文的一般格式标题;摘要;研究目的;结果;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议论);结论;参考文献1.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理论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来选择(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要具创新性,即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论述题

49.举例说明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哪些?P272

答:1.为反思型教师思潮的兴起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确和实践探索工作

2.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3.是大教育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教师参与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更彻底

5.使教育研究方法产生变革 6.沟通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7.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

8.是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45.试述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2.样本年龄要准确;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确;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5.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47.试述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有哪些?P191答:1.确定变量关系;2.取样与分组原则;3.分组种类 47.试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

1、来拳于理论:1的研究成果来选题,使其教育理论

)承袭已有

不断完善;2)批判已有的研究成果来选题,矫正教育理论的缺陷和错误,使教育理论不断得到发展;3)重复已有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差异。4)从学术观点的争论中提出新的

课题。5

)从科学家科分化。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课题。

2、来拳于实践。

3、来源规划;

第17篇: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初一社会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

摘要: 以研究学会阅读、学会思考的学法指导,来探索初一社会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能力,是从“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通过兴趣产生机制分析,“双主作用”对兴趣培养作用的理解,并结合日本的国土教学案例的实践来研究“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观点。通过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意义分析,以及结合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教学案例的实践来初探“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观点。从而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观点。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以“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和“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提出“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对学会质疑的作用,并运用《显著的季风气候》中的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教学案例实践说明它的合理性。结合安全保证的教学环境理论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情感的作用分析,以及用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教学案例来进一步证明;接着,通过对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理解及它们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影响分析,再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教学案例来佐证。从而由培养质疑能力、培养解惑能力等两个层面说明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 社会学科教学 学会阅读 学会思考

2000年,温州市社会学科中考率先实行开卷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习惯,而不是光学会死记硬背,也不是“以读代答”、

法需要发生质的变化,其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是社会学科适应开卷考试、适应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学习方法,它们贯穿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之中。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了初一社会学科的学会阅读,学会思考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习之母。曾经有人统计,人生学习时间的90%都是用于阅读。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方面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据心理学阅读能力理论表明,阅读并非生来就会,而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在社会学科采用开卷考试以后,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与否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发展的智力。

1.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地去思考、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就积极地去思考、去攀登。在这过程中,他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就会积极地阅读各种各样的材料,从而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是初一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双主作用是课堂的主线,主宰课堂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只有科学地运用双主作用的关系,才能把握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机会。所以在初一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双主作用的关系,

片、各种地图、精心选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攀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

日本的国土组成非常有特点,也容易绘制。于是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日本的疆域地图,然后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简图绘制和填图比赛。尽管参加比赛的同学数目有限,但台下的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整个认知过程,不停地加以点评,跃跃欲试。等比赛结束后,我们评出最佳画手,比赛获胜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没有获胜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成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唯恐轮不到自己的主动参与状态。可见,科学地运用双主作用关系,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等教学手段,有利于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积极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攀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所以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敲门砖。

2.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

认读是指学生的感性知识,形成背景知识。解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来解释所读的内容,形成感性认识。认读、解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和技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某一水平能力表现,认读是解读的前提和基础,解读是认读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们是阅读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动教学指师生民主合作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会阅读能力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认读、解读的技能。组织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认读、解读的能力,使学生形成阅读方法和技能。

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民主地、平等地参与到组织教学中,达到师生互动。一改由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为由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随着互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认读、解读的能力。例上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时,第一步发现问题:日本的经济特征是什么?教师提供两组反映日本经济特征信息,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日本经济特征为什么是这样?教师提供揭示问题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第一步是通过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认读能力;第二步经过师生互动,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材料,培养了学生解读能力。学生在这种民主合作、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中,在教师积极地引导下参与了认读、解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阅读知识,获取重要理论概念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开卷考试情形下,简单地机械地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已从根本上丧失了市场,更多地是出现一些情景材料题或开放性试题,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出发点,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展现是学生思考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成熟思考的智慧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质疑解惑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1.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思考的起点,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深入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这过程就是疑问、思考、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

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唯恐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丧失了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到“授人以渔”。其实,学习过程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从质疑开始。如果问题总是由别人提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地解决问题,他们就难以感受到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培养学生争相发问,互相质辩的习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敢于发问和作尝试性回答;鼓励学生对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提出相应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人和前人有所不同的见解,不要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书上是这样说的”,而泯灭了自己的质疑能力,折断了自己的思考的翅膀„„ 如上《显著的季风气候》中的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时,要求学生理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降水多;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降水少的特点。教师积极创设情景,出示雨季推进活动示意图,准备充足时间,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为什么会形成降水?锋面雨带为什么总是先北上而后南退?10月以后,锋面雨带怎样突然消失了呢?雨带推进怎会有二进三徘徊的规律?„„在激烈讨论中逐渐解决了问题,深入地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点。其中还提出很好的问题:中国综合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不改变这种降水规律,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可见,教师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才能激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尽管学生在质疑、争辩的

出现一些幼稚问题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这质难就是学习的矛盾,有质问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教师善于循循诱导,有利有节地点拨、启发,以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想为教学策略,以有质问为有效的途径,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

总之,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多让学生质疑,既可以取得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同时可以使学生形成钻研教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

2.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如果教师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学生的思维潜能才会奔涌而出,才会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挑战智能高度带来的极大快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安全保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前提。

所谓安全指的是鼓励、关心、同情等,与安全相对应的,是恐吓。每个学生都需要成功、同情和爱,当这些需要受到挫折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就丧失了。而安全保证是通过满足学生这些方面需要达到激发,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推理、判断、表述,逐渐形成一种勤学好问的学习风气。所以教师在初一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相信学生能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能成才。而教师不该挖苦、打击学生:“花岗岩或木头的脑子”,不该结论式地讥笑学生:“我教了几十年,你是最差的一个”,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该简单地用一声对

级行政区》教学中,借助中国拼板地图理解各省的轮廓特征时,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充分满足学生安全保证的需要,每一位学生才能展开了想象翅膀,开启解惑的钥匙,各自想象各省的轮廓特征。有的说云南省的轮廓特征象开屏的孔雀,有的说云南省的轮廓特征什么都不像„„你一言,我一语,内容非常丰富。对各省的轮廓特征,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的认知和解惑过程。这就是营造了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带来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思考带来的极大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解惑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思敢说,为培养学生解惑能力打下情感基础和前提。

其次,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解惑能力。

质疑教学法是指提出一些现象让学生去质疑,从中得出正确的客观评价或结论。问题教学法是指就一节二章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复习,教师先就教学或复习的内容精心设计成若干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辅之以教师的思维引导或重点问题的点拨解释,让学生去独立钻研思考,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就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材料背景,以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为基础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钻研思考、探索,甚至于讨论,完成对问题的解决。例

完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教学时,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表和我国主要农业用地与世界的比较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分析回答:①我国已利用土地有哪些?其中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②尚未利用的土地有哪些?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③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分析材料,逐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解惑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改善了学习方法,是初一社会学科适应开卷考试、适应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学习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社会学科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邵宗杰.心理学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第18篇:《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论文出版合同

《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论文出版合同

甲方:

乙方:《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

甲、乙双方就论文出版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确认是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该论文”)惟一的作者或是其他作者指定的代表人。

2.甲方保证该论文为其原创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问题。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甲方承担。

3.甲方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以下权利转让给乙方:①汇编权;②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③网络传播权;④发行权。

4.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在本合同第3条中转让的权利,甲方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甲方本人可以在其后续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甲方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5.除特殊情况外,乙方在收到甲方论文稿件后4个月内将通知甲方稿件处理情况。若甲方收到的是退稿通知,则在甲方收到该通知时本合同自动终止。若超过4个月甲方没有收到乙方的通知,则甲方可以自行处理该稿件,本合同即自动终止。

6.甲方在收到稿件修改通知单后,应参考乙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写出相应的修改说明,并从乙方签署修改通知单之日起的40天内寄回修改稿和修改说明。除不可抗拒因素或特殊情况外,若乙方到期未收到甲方的修改稿或有关说明,则按退稿处理。

7.乙方有权对甲方的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删节及图表删减。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8.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林业科学研究》(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乙方将向甲方收取一次性版面费。

9.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林业科学研究》(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乙方将向甲方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样刊。

10.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该论文被正式出版后第10年的12月31日。

11.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问题,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乙方代表:

年 月 日甲方(代表):乙方:《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

第19篇:幼儿进餐论文

浅谈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

张丽

[摘要] 小班幼儿入园后,最令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孩子的进餐问题,进餐状况如何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班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因此,怎样引导孩子们走好这第一步是关键,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进餐问题

进餐习惯

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群体,在家访和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让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这已经是进餐时的潜规则了,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只有寥寥两三个。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对本班幼儿进行家访时了解到,班中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普遍以家长喂为主,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家长追着喂,挑食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结合孩子在园的表现,将班中幼儿进餐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别为:

1、全程需喂型

这类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自己尝试拿过调羹,因此,进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吃 饭成了他的生活难题,在班级的进餐时光的观察中,他们属于纯粹等待成人来喂的,进餐的主动性为零,一旦要求他们自己拿调羹来吃,饭翻、汤饭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度的缺乏进餐的经验和技能,这于家长的喂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们的过渡包办使孩子们丧失了自我服务的机会。

2、边吃边玩型

这类孩子在进餐的主动性上比上一类孩子好很多,但是进餐的注意十分不集中,吃一会,玩一会,往往都是最后一批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的养

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饭,还有的父母过分前就孩子,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孩子玩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拉着孩子去吃饭,更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

3、喜欢挑食型 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 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在与挑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诸多孩子不吃的那些食物也正是他们家长不吃的,家中更是不买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挑食的习惯。

4、饭量较少型

在家访中,有些家长特别向我们提到,他的孩子饭量比较少,在家中,正餐基本上

只吃几调羹。通过在园的生活,确实发现一些孩子的饭量比其他孩子少了一倍,在通过反复的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孩子平时比较喜欢安静的活动,运动量不足,消耗比其他孩子少,因此缺乏饥饿感。

5、进餐慢悠型

虽然进餐细嚼慢咽是好事,但是在超过了一定时间后,饭菜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尤其是在冬天,天气比较冷,饭菜也凉的比较快,如果孩子进餐速度很慢的话很容易出现吃凉饭的现象,这对孩子的肠胃极其不利。孩子进餐速度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含饭习惯的孩子进餐的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另外孩子没有食欲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也是进餐速度慢的原因。

6、饭粒四散型

这一类的孩子有着较为主动的进餐意识,能自己吃饭,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是卫生习惯却很糟糕,通常饭粒掉的一塌糊涂,不但桌上都是,连他的座位底下也全是饭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比如调羹拿的不好导致饭粒掉落。二是家里没有养成好的进餐卫生习惯,在家中进餐时,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将掉落的饭粒捡起,这样一来,就让孩子形成了掉饭粒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环境、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但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就要使幼儿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到他们的理和配合,及时的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使幼儿在园和在家里的表现一样,家园共育,这样才会避免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的习惯才会在不断的巩固中得以养成。

第20篇: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论文:浅谈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环境影响 [摘要]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提起德育很多人便认为是思想品德教育,实则不然。德育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从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浅析当下幼儿的德育教育问题。

[关键词]幼儿 德育教育 环境 家庭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德育教育。

一提起德育,很多家长就自然地想起我们平时说的那种空洞理论,或者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品德课程。其实幼儿的德育就是其周围的环境,他的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一切。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长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一个婴儿从母胎降临到这个有各种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中来,他要经受各种考验才能够长成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的人。所以幼儿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决定了他要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一、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必要进行德育教育,“树大自然直,等长大后再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语言卫生或者不注意自己的举止,这样忽略德育教育的结果,是孩子从小就说脏话甚至和别的小朋友大打出手。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品德,“江山易改,本性难易”。结果任由孩子发展,听之任之,有的孩子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成才,大人不要把小孩当成孩子看待,从小开始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紧抓孩子的德育,净化孩子周围的空间。

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的德育是非常具体的,因为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说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幼儿德育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点滴小事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明白事理,分辨是非的良好时机,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小但她是独立的个人,每个孩子除了具有他这个阶段儿童的共性以外,还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到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对孩子生活中流露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苗头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明辨是非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对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法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则效果不明显,那种空洞的说教式显然不适合幼儿。

真正的适合幼儿的德育方法,一定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易于接受。要由近及远,由浅及深,调动幼儿现有的各种感官认识和知识经验,利用幼儿喜爱的人或物对他循循善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外甥今年5岁,每次都不好好吃饭,一次吃饭只吃几口就去看麦兜,我对他说,“你看,麦兜多爱吃饭,吃的肚子大大的,小肚子才不淘气,才能跟着妈妈出去坐火车,你不吃饭不如麦兜,快点,把你的饭都吃了和麦兜比比谁的力气大”。果然,他又跑到饭桌前把剩下的饭吃完,还大喊“麦兜不如我吃得多”。

其实,很多时候利用这种诱导比用强硬的语气命令要管用。要是换种语气“快点把饭吃完,要不然不能看麦兜!”这样的话可能愈发激起了幼儿的逆反,有时候他会觉得大人在和他玩,越是让他去东他就越往西。

可见,对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与不知不觉中开展德育,即“育教于乐”“育教育与生活”只有这样的幼儿德育,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四、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由成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直接为幼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幼儿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比如,大人在家中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并且教导幼儿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幼儿就会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大人抱着幼儿在路上散步,碰到熟人停下来叫一声大爷,打一个招呼。并教导幼儿喊爷爷,久了幼儿会主动喊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越是年幼的孩子,榜样示范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榜样是一件双刃剑,如果周围环境中有不好的榜样或是反面典型,也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有的家长喜欢说“讨厌”这个词,那么他家的孩子都养成这个毛病,动不动就来一句“讨厌”。这样的话在给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就不容易了,因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不奢望孩子成为科学家、银行家,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为了让孩子长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就从娃娃抓起,由家长老师给孩子创造一个洁净的成长环境。

《幼儿科学研究论文范文.doc》
幼儿科学研究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