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020-07-31 来源:实施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各市、县(区)教育局: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为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切实推进多媒体“班班通”,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加快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终端设施普及水平,实现多媒体“班班通”。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到2020年,建成基本覆盖各学科、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教育门户网站以及学校电子校务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和载体,是创建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但整体水平还不高。校园网建成比例较低,校本教学资源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应用还亟待提高和加强等。需要进一步整合信息化资源,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当前,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班班通”项目)即将实施。“班班通”项目是农远工程的延伸和拓展,为了让“班班通”设备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作用,必须用网络将“班班通”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班班通”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建设和完善校园网,可以使农远设备、学校现有功能教室和“班班通”教室设备互联互通,让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为广大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供了必要条件,实现班班设备通、网络通、资源通、应用通。因此,加快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班班通”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班班通”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终端普及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安排专项资金为1.2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各地要根据《关于做好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已另文下发)要求,指导学校做好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到校后能及时规范安装使用。

2.改造或构建校园网络系统,提高农村中小学网络终端接入水平。“班班通”等设备运行所必须的网络环境是在建成校园网的基础上,完成对学校教学区(即教室、教师办公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的网络覆盖。各市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学校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提出整体建设要求,以县(区)为主组织实施。各县(区)根据市里规划方案,结合不同学校情况分层次、分类别的制定本区域内校园网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进度计划。本着“够用、适用、好用”的原则,指导各校做好技术方案选型,筹措资金组

织学校实施,并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和质量评测。重点保证“班班通”项目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具备校园网条件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拓展校园网,保证内网联通到“班班通”教室、其他主要教学场所和办公室,外网接入到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当年度实施“班班通”项目的学校(教学点不做要求)未建校园网的要同步建成。同时,各校要做好“农远工程”卫星接收室、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办公室等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全面推进城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网络设施建设

加大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通讯系统及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支撑能力。各市要进一步提高城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水平,制定规划,组织学校实施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做好对学校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或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审查,指导做好网络项目的招标采购、系统集成和验收工作。推动本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对于已建成校园网学校,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升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的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师用机、“班班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视听(备课)阅览室、数字智能广播、数字校园电视、校园安全监控等的建设力度。鼓励学校建设无线校园网,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对暂未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各地要做好需求调研,制定建设计划,争取在1-2年内建成不同层次的校园网。

四、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宽带入校

各地要指导学校做好外网的接入工作,通过采用有线接入、无线接入、卫星传输等技术和形式,逐步实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学场所都能接入互联网。确保每一个班级和功能教室都能便捷地利用网络上传、下载和调用网络资源、卫星资源和校本教学资源,让多媒体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走进课堂。同时要提升学校的外网接入带宽,以满足区域内开展教学视频点播与视频会议等教育教学应用需求。

五、通过收集整理,逐步建设数字化的校本教学资源

1.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各地要把校本资源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来抓,组织本地校本资源建设。制定本地校本资源实施办法、建设规范及激励考评机制。组织引进或开发校本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指导学校建设本校特色资源,定期开展检查和应用评比。各校要以现有教材版本为主,制定本校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措施。要依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学软件配备标准,加大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各类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使用力度,对具备校园网站的学校必须有专门链接或板块呈现。要做好卫星播发资源的接收整理。要鼓励学校、教师加工自制教学课件和素材等资源。要加大《安徽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里教学软件资源的选配力度。加强学生安全、德育等专题资源的建设。各校要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源,要严格审查,选择有价值的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服务器上,在1-2年时

间内必须逐步建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完善校本资源的存储和共享访问机制。校本教学资源库要统一存放在校园服务器上,按学科、年级整理分类、编制目录。管理方式以FTP站点的方式管理,也可以WEB站点的方式建设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共享。

六、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数字化

1.开展数字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各地要加大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力度,指导学校建设管理类业务系统、教学支撑类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类业务系统。要充分考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间、不同学校间或学校内不同系统间数据互通性,尽可能做到统一定制开发或者统配,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各地各校要着手推行和构建电子校务、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资源管理、教师博客等系统和平台。要逐步开设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研、网络备课、网上授课等。要充分利用校园多媒体网、校园广播网、数字校园电视台开展学生安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活动。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

2.尽快建设功能比较完善的门户网站。各地要加强学校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要在市、县(区)级教育网站上为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提供域名申请、空间托管等服务。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保证网络承载信息的纯净、可控、无害。学校要逐步建有和完善校园网站,集成各种应用系统平台和信息资源,及时、有效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现社会、家庭与学校的交流。

七、积极开展培训和应用研究,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队伍保证

1.加强培训。人员培训是数字化校园能否正常运行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各地要根据省级教育技术培训安排,合理制定本级培训方案和计划,制定培训考核测评办法,分对象、分层次开展培训。加强局长、校长、网络管理员和学科教师的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育技术培训、观摩和研讨。逐步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网络知识、新课程改革等内容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的领航者。

2.加强应用研究。各地要以长三角省内外网上结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能基本功竞赛、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展示和交流、优秀教育门户网站评比等活动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数字环境下教学应用的课题研究。学校要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好校本资源和校园网络设施设备,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尤其要加强利用“班班通”设施用于教学的研究。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数字化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3.网络管理员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的主要技术力量。各地各校要安排有高尚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工作人员担任。要保证管理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明确其工作职责、绩效考核方式和工作量,应和信息技术教师同等待遇。兼职管理员可采用折算一定课时的方式计算工作量。各级领

导要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加强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八、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根据基教统筹、教研引领、电教实施、装备保障的原则,省级电教部门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统筹指导、组织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创建、评估和交流展示等活动,组织专家做好相关评价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

各级电教部门要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加强本地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的组织协调、分类实施和检查指导。各地要根据实际,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到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列入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整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加大区域建设,明确层层实施责任,有序组织中小学具体执行。组织专家队伍做好本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立项审批、方案论证及评估验收工作,开展本级创建达标、交流评比等活动。

各校要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确立专门电教机构或部门负责本校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示范学校、特色学校要在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各地要通过财政立项、申报专项资金等方式,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市、县(区)两级每年应在教育经费预算安排一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本地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要有一定的专项经费保证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和活动开展等工作需要,确保公用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运行维护、教学软件资源添置的比例不少于10%。

3.完善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终端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使用、评价等制度。要健全完善责任制度、工作细则、培训制度、网络信息发布制度、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和审查入库制度、教师使用奖励制度、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等。要把教师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

各地要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考核,纳入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示范学校、办学水平等评估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调研,注意总结,及时发现和推广好的、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省里将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九、其他事项

推荐第2篇: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南街小学建设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实施方案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旨在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和家校互动的数字化环境,从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教育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促进学校办学理念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果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总目标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大力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习手段、家校互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子目标

①校园环境数字化: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②教学教研网络化

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在每位教师建设教育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建立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通过网络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③学习手段信息化

积极探索基于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好“白板”教学,促进学校办学 理念更新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④学校管理信息化

构建以学校信息联网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学校办公室、学校财务、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安保科、政教处等部门信 1

息发布和协调活动的工作和管理),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管理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⑤公共服务信息化

加强学校网站建立,加强教师博客和工作室的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多年来,我校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使学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我校信息化目前的状况作一阐述。网络中心现状:学校没有网络中心机房。

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学校共有学生机房1个共45台,分别承担四个年级16个教学班的信息化教学。27个教学班分两批次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其中两个班为幕机),用于行政办公的机器、教师用机也26台。现已作为教师用电脑分配到各办公室用做备课。学校生机比为30:1,师机比为3:1。按照标准化配置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校园广播网现状: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学校目前暂无电子阅览室、语音室。

2、成果应用

◆ 校园网络平台日臻完善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有网站、论坛、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学科网、教师平台、心理测评系统、即时交流平台以及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其配置、管理、培训、应用工作是非常繁重的,我校网络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运行这么多年后,随着计算机数量、用机人数的增加,辅助教育教学的推广及多媒体应用的深入,我们的带宽、服务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我们网络中心及时做出了策划、调整、更新、调试。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

◆信息库建设初举规模

教学资源库建设: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制、收集、购置、接受赠送、上级配置等形式,拥有了网络教学资源库、新课标示范教案库、新课标教材配套课件集等近1T容量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校本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积累:校园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平台,我们要求各组室的所有成果都要在校园网上展示出来,如好课件、好教案、好文章、好的经验交流材料、重要信息(含文字、照片、音视频)等都要上传校园网并发布。几年下来,我们已积累有近30G容量的电子资料,这是我校宝贵的电子文档资料。

◆学科教学支持网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和二期课改奠定了基础

经过各教研组的努力,我们已经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各学科的教学支持网,为学科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支持网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建设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

四、组织实施

1、设立领导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组长:杨志华

副组长:江水河

组员:李旭荣、武军彦、路宏丽、郭小宁、巨永春、张进军

2、组织师资培训

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3、优化软硬件环境

①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优化学校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我们的设想是:除校校通外,学校还应有相当带宽的网络出口,保证学校数百台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还应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QL服务等。

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否则,网络就成了一个空架子。

②广播电视系统

我们的设想是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添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建设一个真正的数字电视台,在校园电视台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建设成榆次区的品牌以至晋中市的品牌。

③ 一卡通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具有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的功能,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教师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使用和现金交易,达到证件、考勤和娱乐等收费的全电子化和智能化。我们的设想是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与其它的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连接,将整个校园网有机、高效地带动起来,使得校园各个方面的工作因IC卡的高效、简便而更加顺利。校园IC卡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应包括身份验证、代币和信息管道等,各个职能的实现建立在办公自动化和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等的基础之上。IC卡的身份验证职能建立在教师、学生档案的基础上;代币的职能建立在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的基础上;信息管道的职能建立在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由上述各个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内容,能形成对某个人的全方位综合信息的了解。

④其它方面

目前我校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了网络端口,我们的设想是在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争取做到人手一机,充实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行政办公系统: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网上请假审批、网上工资签单、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等。

教学支持系统: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调课等等。

德育管理系统: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是学校的另一个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样影响到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大大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创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管理通过网络,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而且从“管”更多地转向协调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城域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图书信息及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查重、统计打印、验收及数据维护、超期书查询、信函订书等功能构成;中文编目子系统由图书编目、查询、查重、打印、统计、格式转换、库维护等功能模块组成;流通子系统由以下几大功能模块构成:图书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查询、罚款处理、书证管理和其他;期刊管理子系统可以完成期刊订购、过刊管理、数据统计等工作;图书典藏子系统包括入藏登记、密码修改。入藏登记指明每册图书的条码号、馆藏位置及是否允许流通;论文管理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公共检索子系统包括馆藏目录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联合编目库检索、读者数据检索。

后勤管理系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

4、分段实施步骤

①2013.5----2013.12,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建设完善学科支持网,改善学校基本设施,实现计算机班班通,深化管理应用。

②2014.1----2016.7: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组组通。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晋中市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③2014.7----2017.7:实现计算机人人通,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数字化学校。

总之,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有力推进南街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南街小学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小学

2013.9

推荐第3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

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

一、二等奖, 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

一、二等奖。200

4、200

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推荐第4篇: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

矿山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确保我校2012年成功创建临沂市数字化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教育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可为我校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畅通的教育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为我校管理和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可以提高我校管理水平,实现我校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我校的管理和教学提供服务,有利于提高我校的现代化水平。

二、建设内容、目标及主要任务

1、建设内容

根据市电教馆、县电教站文件精神,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符合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校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畅通的教育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为我校管理和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建设目标

2012年,通过临沂市数字化学校验收。基本实现管理系统整合,基本建成教育管理信息数据系统,初步实现学生、教师、教学、办公等业务管理信息集中化、标准化、电子化。

3、主要任务

(1) 对新开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采用教育局制定的管理系新系统。

(2) 拓宽教育管理信息对我校的服务满面,尽快实现教育数据资源的交流与共

享,以及教育统计及管理信息的网上收集与发布。

(3) 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4) 开展相关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关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度。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通知精神,尽快熟悉相关标准要求。形成创建

数字化学校的良好氛围。

2、学校自查。根据评估细则进行自评,自评合格后,向教体局呈报“临沂市数

字化校园”自评报告和验收申请书。

3、2011年底,完成硬软件设备的配备、安装。完成相关人员的培训。

4、接受市电教馆、先教体局的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1、在沂水县信息化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我校创建“数字化学校”领导

小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关制度和办法。

2、学校领导组织具体实施工作,并进行指导。

3、校长负责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确定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组织相关教师参

加学习、培训,了解并掌握相关细则,加强标准的落实和实施。

附:我校创建“临沂市数字化学校”领导小组成员

推荐第5篇: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一. 现状分析

1.建设历史

从2005年起,我校大力进行校园信息建设,硬件、软件两手同时抓。同时,抓紧教师培训。

2. 技术条件

现在,我校硬件已基本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全校有计算机30台,投影仪、视频展台1套,备有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器等设备。有一位兼职职计算机教师,其他教师都能够熟练操作运用信息设备。

3. 课程整合

我校一向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工作。每学期都会安排部分教师外出参加信息化运用的培训,如INTEL未来教育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农远工程后,教师在教学中更是如虎添翼,全校很多课运用了多媒体,部分教师经常运用信息设备教学,一年来共有各学科教师自制课件60多个。

4. 师生发展

在信息化应用中,学校始终坚持一科研为先导,先后有多位教师撰写了有关信息化教育方面的论文和教学案例、2个市级科研课题。

二.发展目标与理论

1.对校园数字化的理解

“校园数字化”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通讯技术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并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

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服务。其基本框架应该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远程教育等方面。2. 发展目标

在我国,中小学应用计算机进行教育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学会使用;第二阶段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计算机并没有成为教育的主体,也没有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大的冲击,现在大多数学校处于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建设校园网,建立“数字学校”,让计算机在教学中唱主角,取代黑板和粉笔。“数字学校”不仅改变了教师几十年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数字学校”中,学生可以做到完全自主地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快学,进度慢的学生也不用担心跟不上,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在“数字学校”里可以轻松地变成现实。3.理论依据

“校园数字化”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理想和必然目标,它的实现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动态探索、实践过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等。因此,数字化校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建设,分别为教育理念重构、硬件平台建设、知识库和信息库建设、以教学应用、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设。 三.具体实施计划1.具体计划及效果(1)建设策略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从我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字化校园。

●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形成特色。我校部分学科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和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形成优势。在那些特别有利于发挥信息化教育特长的学科和学校特色项目方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速度,迅速形成优势。

(2)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包括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建立全校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并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惟一的电子身份。 ●建设完整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持。

●建立全校严密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服务网站,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针对社会公众和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4)建设路线

●设施建设是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不但要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资源开发是重点

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师资培训是关键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2.目标任务测评点

第一阶段是至上而下部署应用系统软硬件、网络存储系统,统一全校所有数据,完成公共数据库建设。建设学校统一应用门户,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施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全校教学资源的统一共享与交流。

第二阶段是学习和实施平台的功能,根据师生运用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使用。3.呈现结果

各年级各学科有完整的教案、新授课的案例集。增加现有的学校资源库,着重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各种素材。增加体育特色、欢乐英语城等主题网站及部分学科的学习性平台。学校所有信息、数据、资料、档案、办公等均实现数字化。四.制度和保障1.师资培训是关键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

因此要采取措施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2.政策配套是保障

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学校每年投入经费做经济保障。

3.完善和补充各项制度,从各方面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董家店初级中学

2011年4月20日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董家店初级中学

2011年4月20日

推荐第6篇:某某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扎实推进我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的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全市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并且创建50所市级数字化示范学校,20所省级数字化示范学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的现代化。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室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全省平均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库、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12年1至3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12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台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12年3月,制定《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和《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试行)》。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12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根据《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上报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2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基教处、职成教和电教馆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报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12年至2015年,全市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部建设成数字

化校园,每年创建不少于10所市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5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 2012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监控平台等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13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0所左右共评选6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13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15年,完成20所省级和60所市级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

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四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的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推荐第7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推荐第8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2009〕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2009〕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2009〕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2010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2004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推荐第9篇: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书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根据自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高校占领信息制高点的一个有力的举措,也为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等的全面信息化,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效果和效率,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是信息化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建成数字化校园是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把学校建设成面向全球,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学校,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拓展办学实力,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主要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既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又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建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

为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 2012年3月,中国移动大理分公司完成了学校主干光缆的布放,其主干路从中国移动大理分公司机房至学校中心机房,两根光缆均为48芯光缆,同时开通100M带宽接入因特网,保证了学校后期新建区域、新增业务、带宽扩容等的要求。

通过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2)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高瞻性且可扩展的应用平台,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成公共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可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以及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同时完善全方位的安全体系,通过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多层次的、纵深的、智能性的、模块独立性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高效安全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

建立在学校统一公共数据平台之上,涵盖了学校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项目完成将实现以下功能:

 通过一卡通建设,实现手机刷卡消费及手机刷卡身份认证功能。  通过校讯通系统的建设,实现家庭与校内学生信息的互动。  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实现校内信息发布,人员对信息进行访问功能。  通过视频监控建设,对重要大厅及走廊,室外围墙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实现24小时安防监控功能。

 通过校园广播建设,对公共区域,教室、宿舍等重点区进行广播覆盖,实现数字化校园广播功能。

 通过1条100M专线的建设,可为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提供宽带上网业务,满足学校教学、办公上网的需求。

 通过校园WLAN的建设,可为校园内提供无线上网,满足流动人群对上网的需求。

 通过PON建设,可满足校内固话、传真及宿舍宽带业务。  通过各业务系统的信息数据整合,实现数据的关联和共享,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一个真正的数字化校园为教学、办公、生活服务;真正实现数字的网络“有线无线,信息全有”;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的实力和能力;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拓展学校办学实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办公等全面信息化、数字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全方面提供数字化信息平台,也为示范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建设思路

①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新思路、新观念、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它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代的挑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师资、生源、资金、管理密不可分,在学校“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统一协调实施。

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各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一体化规划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系统,指导和规范整个建设过程。确定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并可根据总体建设思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保持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指导性。

③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稳定是全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否则,再好的应用系统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只能是形同虚设,会给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整个系统的规划实施时就应该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

④可持续性发展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生命力所在,规划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考虑分期建设的系统之间的平滑衔接,注重建设的连续性、保护校方的投资。同时,必须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创建一个规范的应用软件项目开发管理模式,为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应用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⑤协调发展,突出应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它环节。要理清各个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应用系统最能让广大用户体现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选择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应用系统作为试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

⑥安全性,能保障

在应用平台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要制定一系列的保障计划,使数字化校园运行安全。

⑦性能价格比

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力求设计反映实际需求,在设计上寻求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4)建设内容

本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分为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校园信息化门户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固话、传真宿舍等宽带100M校园手机一卡通WLAN校讯通系统专线宽带上网无线上网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应用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管理平台基础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基础网络光电缆校园管道及综合布线基础网络平台

数字化校园其建设项目包括如下10个子项目:

① 校园基础网络平台:其平台包含了校园管理和综合布线两个子项目。校园管道工程为新建光缆芯数不低于12芯,在业务密集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布放24芯或48芯光缆,充分保证后期学校新建区域、新增业务(如室内分布)、扩容带宽都不会受到光缆纤芯限制。园区内光缆布放至每栋有需求的楼宇,采用全光网络,可以充分保证网络高带宽、高速率、高安全,为数字化校园业务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布线工程信息点总共布放1877个,1号教学楼43个、2号教学楼21个、3号教学楼38个、4号教学楼36个、5号教学楼26个、计算机实训楼18个、电工电子实训车间(1号实训楼)9个、钳工辅助车间(2号实训楼)5个、汽车实训车间3个、电焊实训车间1个、普车实训车间1个、数控车间1个、1-13栋宿舍楼共1295个、图书馆46个、综合楼380个。

②硬件平台: 本期建设通过三层交换机组网、汇聚层双链路上联、双核心互联热备份等手段,最大程度上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工程网络主要硬件为:核心层:中兴 8905 交换机2 台;汇聚层:中兴3228A-FI 交换机4 台;接入层:中兴 2826S 交换机35 台、中兴5928 交换机2台等。

③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立数字化校园必需的系统软件平台,主要有oracle 10g 中文企业板25用户 数据库软件,虚拟化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

④软件平台:建成有迎新、学籍、教务、OA等平台相兼容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基础平台有信息标准和规范、统一门户系统、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平台、站群管理平台。

⑤ 校园WLAN系统:校园WLAN的建设,满足了流动人群对宽带上网业务的需求。通过在室内布放AP,采用与室外型分合路的方式进行覆盖,AP通过网线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通过光缆连接至园区汇聚交换机,再通过PON/PTN/MSTP等方式接入至移动规划AC,最终上联至移动CMNET。

⑥数字化校园网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发布及人员访问等基本功能,信息门户面向学校所有教师、教辅人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及校友以及社会各届人士,集中管理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新闻、公告、通知、文件、多媒体课件等)与应用服务(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采用灵活的访问控制机制,全面实现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建设门户网站基础平台。

⑦校讯通系统:为学校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日常校务信息处理平台,可以轻松实现信息传达和对学校组织机构,学生信息等的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家庭与学校学生信息互动、让家长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

⑧校园一卡通系统:本次移动一卡通业务是中国移动为学校打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配备2.4G/13.56MHz双频读写机具和支持一卡通应用的RFID-SIM卡片或IC卡,设备有刀片机架、刀片服务器、磁盘阵列等组成。最终将实现校园消费、图书馆、宿舍管理、机房、人员签到、会议签到、门禁等功能的一卡通用。

⑨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采用智能多路语音广播教学系统,由IP网络广播控制主机、IP网络广播软件、广播CD播放器、数字调谐器、前置放大器、网络广播站、统定时器、十六位电源时序器采用微机控制等购成,实现自动播控、任意分区、多路寻址,单缆传输的数字化广播系统,改变以往高音喇叭噪声污染,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同时满足校园的各种广播要求,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可以进行紧急广播。

⑩视频监控系统:学校根据设计共建设470个监控点,并全部做监控布线。通过安放与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对校园内部的公共区域、教学楼、宿舍等进行安全监控;为了便于学校进行安全管理,在中心机房建立集中监控平台对全校进行实时监控及紧急调度指挥,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整个监控区域划分为3个区域监控中心,在各个区域监控中心设立监控终端对所辖区域信息进行监控。

以上10个项目组成了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同时会将校园内原有的应用系统平台集成整合到新系统中。

(5)建设进度

本项目将于2012年底将形成10个子项目的详细设计规划方案、招标审批工作等。于2013年开始先从网络基础平台开始实施,同时各平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迎新、学籍、教务管理系统等软件项目将于2013年上半年写出需求报告,下半年开始进行开发将于年底进行测试运行。除软件平台外,其余9个项目2013年底前完成各个子项目的初验工作,并进行各项目的测试工作。2014年初完成各个子项目的调试与终验工作,同时完成校园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并正式启用。并为各个子项目的硬件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工作,完善各项目的改进工作。

(6)资金预算

项目总投资1357万元,主要通过企业投入建设为主和学校自筹方式进行。其中:企业投入959万元,学校自筹投入398万元。2013年投入1038.6万元,2014年投入318.4万元。

①校园网络平台236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全面完成楼宇之间的管道铺埋并完成网络搭建实现全校网络通畅,2014年预期目标改造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全面完成信息点数形完整网络结构;②硬件平台156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完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正式启用,2014年预期目标完成包括新增服务器、电源改造等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③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20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完成数字化校园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方案及招标文件,2014年预期目标完成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平台,ORACLE数据库、虚拟化软件系统等;④软件平台38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完成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的需求方案与软件开发,2014年预期目标完成迎新、学籍、教务、OA系统等平台;⑤校园WLAN系统74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通过WLAN在全校建筑群内和校园内实现无线上网,2014年预期目标实现校园无线上网功能;⑥数字化校园网门户网站10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建成门户网站平台,2014年预期目标增设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与办公应用系统等系统的链接;⑦校讯通系统28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建成校讯通硬件系统,2014年预期目标实现家长与学生信息互动;⑧校园一卡通系统300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投入使用并完成校园内考勤、消费等功能,2014年预期目标实现图书馆、宿舍管理、机房管理、门禁等功能;⑨校园广播系统97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完成校园主要建筑的广播功能等,2014年预期目标建完成整个校园室内与室外的园区广播系统。⑩视频监控系统398万元,2013年预期目标完成校园内的470个点监控录像系统,2014年预期目标增加前期工程中重要区域盲点的监控录像安装。

(7)保障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由校长直接领导下、副校长、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项目小组,制定落实周密的建设实施计划,确保进度,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校园平稳较快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以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为依据,做到项目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

②协调发展,突出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它环节。要理清各个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各成员间要相互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地完成好各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校园平稳较快发展。

③多渠道筹措资金:项目规划总资金1357万元,主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学校自筹资金解决,争取合作企业投入设备、技术指导和一定的资金。项目小组和企业按协议确保经费落实到位,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高效。

推荐第10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之我见》

[摘要]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超媒体正是模仿人脑的联想思维,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超媒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应该在全社会各阶段的人群中建立起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起知学、会学和善学的高段位人才。尝试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并在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注重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和方法, 注重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开发。依托高校中庞大的数据人群,建立起实验项目,即针对现存的教与学方式进行改进,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力度或者是辅助力度,使学生树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观。促进数字化学习常态化、机制化。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素养。

数字化学习,在我所接受的教育中的定义:是个体利用某种现代化数字工具或手段,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并在日常行为中,将其内化为自身实践经验以及对日常事物的主观看法的一种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掌握好学习的节奏,可以满足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多元化发展要求。

在我们校园有着大量蓬勃朝气的大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知识灌输和锤炼。可令人扼腕的是,我们虽然身处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但是除了一部分社交达人和学霸之外,其他人都不怎么接触这个新知识的获取方式——数字化学习,抑或是停留在“数字化学习不就是电化教育吗”的狭隘认识中。对此,我为校方在数字化资源扩充和平台建设上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的行为感到不值,以及对众多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感到遗憾。

本文从影响因素和改善建议等方面剖析此种现象的发生,借此呼吁更多校友,甚至有着信息时代敏感性的社会人士,携手加入数字化学习这个大队伍,学会使用甚至用好此涵盖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适应复杂多变又有迹可循的学习环境,从知识库的宽度提升自己的高度。

在XXX大学,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得益于之前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获得大量资金的倾斜,所以在新教室筹备上游刃有余,大兴土木,立志把各大主教学楼打造成为多媒体教学重区,同时加强了视频监控能力,一举提升常规化考试档次。同时校方在学校主页加强对校内资源库入口的高亮标识,还有校图书馆和超星公司在MOOC等方面上的大力合作,都表现了在强大资金和

迎合信息时代的内在驱动力的支持下,内容扩充和平台搭建日臻完善的可喜进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多元化发展和学习的需求,取得了一定高质量的效果,受到学生的认同和欢迎。但也发现由于学生初始能力、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不同,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表现出了多层次的更高要求。

可是,在配置如此完善和触手可及的平台上,很少见到大学生的身影,更多的是在传统课堂上,同学们靠老师用PPT展示以及加入见解或者是扩展知识来达到传业解惑的目的,课后也很少进行课堂疑点反思,遑论与老师就知识扩展部分进行深入的意见交换和研究了。总的来说,目前的伪数字化学习还存在着学习理念落后、学习资源缺乏、学习形式单

一、学习方法简单、学习指导不足等问题。

一般看来,横亘在学生和他们所需知识之间的阻力,即影响大学生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应用意识不强。在随机走访和周边实地考察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MOOC、微博、微信以及网易云课堂等新型微学习方式的认知和敏感性不强,甚至是一无所知,而这几种资源对数字化学习有着很大关联,而且新兴数字化学习在我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是重点项目,目前虽然处于平台搭建阶段,但可以预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教育信息化环境,未能自主及时更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习,实在令人惋惜。

简单的说,就是没能利用好手中的资源进行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查找。举个例子,要到南宁游玩,到一个团购网站找美食之地,只是听从网站上面的不知真假的溢美之词就欣然前去,结果很可能是失望至极的。当然,也不可否定这些评价的价值,只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这家店的真实评价,如空间、微博和微信等社交网络,从侧面为自己的决策加分,这样处理事情起来更为稳妥。只有具备较高的搜寻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的能力才能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有良好的交互,从而保证其应用和实践效果。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没有社会实例交互,或者没有能力内化为自己的处事风格,很难达到学习标准

(二)平台普及不理想。首先,平台资源的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资源尚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新兴专业,书籍资料本来就少,加之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未能及时更新,或者都是些陈旧重复的信息,导致大学生

不愿意使用。

其次,平台共享性不够。有些资源受到地点的限制,如校园网的访问,特别是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只有在学校范围内才能使用,一般用移动宽带的都不能很好的接入这个窗口。在校外访问校内资源一般会遭遇校园网使用权限的无情限制,如果毕业生需要一些资源,还得麻烦仍在校的学生才能拿到。以上种种限制了磨灭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热情,以及打击了有志之士投身数字化学海泛舟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发现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因素,尝试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力度或者是辅助力度,使学生树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观。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知、应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他们对很多网络信息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功能理解不是很深入,还不能习惯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使用。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观念上不能转化,只把网络工具作为检索、娱乐、通讯的工具。造成以上原因是:除了软硬件资源本身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指导、宣传不够,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学生树立利用数字化资源学习的理念,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习效果更优化。

其次要促进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快速地找到有效资源。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基础技能课,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不定期地开设各种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培训讲座,指导学生对资源的应用,使得数字化学习资源得以有效应用。学习者也应主动参与各种实践,与同伴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以弥补自身技能的不足。

(二)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尝试着跟在数字化学习界内实力较强的公司合作,大力引进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在宣传和操作的指导上做足功夫:经常派有经验的技术员进驻高校,有可能的话,定期召开

相关培训讲座和提供类似企业实习机会。经过这样高强度和阶段式的推广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把握信息时代脉络,从内到外接纳这个时代的新宠儿,并化为己用。

总之,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如此完善,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工具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最大程度地引导学习这门课程专业化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甚至拉动一大批的老师一同成长,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J]。电化教育研究,2007,05:34-39。

[2]黄李凤,苏丽丽。大学生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现状调查——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13-17+106。

第11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建成主干万兆、千兆汇聚的大二层高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校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有机整合,建立全院师生“人人皆用、处处能用、时时可用”,与人才培养质量诊改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校园网络基础实施。升级移动互联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端上课签到系统、课堂在线教学学习系统、实习实训网络管理系统,建成教学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阶段采集、成果采集的数据形成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形态,实现教学全过程网络化。对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全院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学校现有的学生、教务、人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开发智能数据筛选及修正系统等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深度挖掘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推送过程智能化,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为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建设步骤:基础网络(无线覆盖)、数据平台、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科学、规范、基于数据统一的信息资源 2.平台可扩展、易维护、易操作;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 5.为学校诊改提供决策依据。

第12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长子县岚水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师生创造高效工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位,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运用一流学校,从而形成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把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中小学班班多媒体教学。

3、2011年7月1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我校校长作为实验校校长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

4、2011年8月12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成立了“研究课题组”,我校与太原成成中学等7所学校被确立为课题组成员学校,我校校长与教育局分管局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5、2011年7月县教育局校长会议上李局长讲话,确立了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要把全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6、学术交流:通过远程交流,可与全国各重点中学进行学术交流,充分借鉴名校经验,获取教科研最新成果。

三、网络构成

1、结构组成:现代教育模式、学校应用软件、教育资源、硬件架构组成。

2、运用构成:校园网操作系统+备课、教学、学习、管理、远程教育5个专网,从而实现学校在网上全面深入地进行备课、教学、学习、管理及远程教育等。

四、系统规划及费用

1、学校各教室、教师办公室Internet网。接入10M宽带,每年使用费1.2万元,一次性安装费1.7万元(含光缆、交换机两台、1500米分线、施工费及电线若干)。

2、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一套2.3万元(含电子白板一块、电脑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投影机一台、操控台一套),12个教学班,现已有设备两套,还需10设备,共需资金23万元。

3、初一为全省“网络与教室双平台自主学习资源模式”实验年级,每班每小组配笔记本电脑一台,共48台,每台0.38万元,共需资金18.24万元,由教育厅提供。

4、教师每两人一台电脑,共需17台,学校解决。

五、功能定位

1、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自然情况、成绩评定、位次确定、人事档案、业务考核、财务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学校政务:通过电子公告向学生及家长发布学校通知、公告、在校情况等建立学校联系的新手段。通过互联网向全省、全国发布学校信息。

3、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工作。

4、教研工作:变纸质学案为电子学案,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进行最广泛的经验交流,随时了解全国教科研的最新动态。

5、学生学习: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使书本知识具体、直观、易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进行科研探索,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科学实践、撰写论文等(如:电脑绘画、动画设计、撰写微博等)。

六、培训计划

1、从8月20日—9月30日,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学案、试题、课件制作等电脑操作技能。

2、学案设计要与多媒体使用充分结合,学案的环节设置、解决问题方法、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均要做新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要逐步形成“双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设备安装进程

1、2011年9月10日前,以财政招标形式确定多媒体设备安装公司,并与宽带公司联系,接通宽带光缆。

2、2011年9月11—20日,安装调试各班多媒体设备。

3、2011年9月20—30日,校园网试用期。

4、2011年10月1日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第13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1: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篇2: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

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篇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网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面试网 www.mian4.net)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

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五、基础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

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

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3、个人应用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架构、集成工具和应用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数据源、不同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一个为所有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系统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重视流程及整体工作效能,提供统一登陆界面,实现信息的集中访问,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界面集成问题,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只要登入到portal,就能够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真正的去完成业务功能,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在个人门户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推送过来的信息分权限智能检索并可通过数据重组将分散到个人的信息按照web2.0的方式组合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5、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六、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篇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XX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篇5: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第14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

结汇报材料报告

1.全面对照《安徽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作出评价;

2.明确表述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详细说明保障机制完善情况,包括经费来源、技术维护、组织制度等;

4.准确统计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构成、来源和利用率,说明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与服务等状况。

联系人:吴中斌

电子邮箱:zcc@ahedu.gov.cn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9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2人。拥有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2名、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1名、省“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1名、省教坛新星1名、市教坛新星2名、市导师团导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远程教育辅导教师6名、市骨干教师13名、市学科指导组成员13名、区兼职教研员5名、区教学能手16名。

学校占地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600多人,年短期培训2200多人次,教职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理论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79人,“双师型”教师4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1.5%。学校专业综合性强,现有专业11个:园艺、养殖、文秘、机电、财会、建筑、服装、电子电工、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化、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涉及中职专业六大类,而且专业设置调整及时,能充分满足当地学生求学长技以及人力市场的需求。学校现有设备比较齐全的生化、计算机、电子、电工、服装打样、农机解剖、作物栽培与育种等实验室8个,有现代农业实示范基地、锦庭家纺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车工、钳工、焊工、农机、建筑、财会模拟、手工制图、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实训项目12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950万元,实验自开率达98%以上,实训开出率为100%。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有芜湖奇瑞、安庆华祥、合肥美菱等校外实训基地21个,校企共建,合作双赢,既实训了学生,又培养了师资。学校有印刷图书、电子读物合计15.1万册,订阅报刊杂志133种,管理规范,借阅率高。在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校园网和网站,能及时接收信息以充实我校的教学资源。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26台,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高。校园内安装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电子考勤系统,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学校重视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拥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1台,日常教学中积极推进多媒体应用。学校现建有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上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无线报警系统、内部电话办公系统等覆盖校园。建有实验室7个,其中先进的实验数字采集系统2个,能开展高层次的探究实验。拥有多功能报告厅、网控中心、形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读中心、报刊阅览室等。同时大力绿化、美化校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展示及交流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0]90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经费落实有保障。

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年级部主任、信息中心教师为组员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主要领导亲自抓数字化校园工作,带头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带头使用数字化手段。校长汤胜在搜狐教育群建立博客,作品多次被推荐到教育群博客的首页。学校中层干部都拥有自己的博客或主页,副校长邵礼华、纪道兵、教务处副主任殷俊的博客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影响较为广泛,由于校领导的重视,目前我校共有60多名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并经常更新。尤其是办公室副主任王兵老师的博客“小兵说事”,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11万余教师博客群中排名第三,其和物理老师江铁铸共同组建的“江铁铸初中物理研究团队”,聚合了全国近百名教师共同开展网络教研,其本人先后被聘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由于表现良好,2009年在安徽省初中、小学远程教育总结会上,代表马鞍山市做汇报发言。

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下设网控中心、广播电视室、文印室等,由学校办公室负责管理。职能健全,专人负责,健全完善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及工作细则。学校数字化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和网站服务功能开发、信息宣传等方面均有专职人员,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和网络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人吴继承老师负责校园各种网络如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话网,闭路电视网的管理,校园各种馆室(如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弱电系统的建设,校网站开发的技术研究与指导等,信息中心教师张磊除初二6个班级的教学外,负责网站的管理与使用,第二机房的管理,学校各种活动、会议的摄像与摄影,图片、影像资料的编辑与归档,广播室的管理与使用,各种多媒体管室的管理与使用,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教师管敏除教学外,负责期中、期末绩统计,学籍管理,初三综合素质测评等。李富伟老师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打印机等的维护与维修,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学校办公室负责信息的上报和宣传工作。

2013年8月,学校投资22万多元建成了计算机网、广播网、内线电话网、有线闭路电视网。2009年,学校采取自筹资金和财政拔款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加速了现代化教育硬件配置的进程,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2009年10月,学校投资5万多元,建成校园监控网,2010年,学校先后投资近60万元,配发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建立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先后投资近万元,建设校园网站。目前,学校数字化建设已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并在逐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良好,重视人才培养,多媒体教学广泛使用。

学校现有软硬件建设已初步达到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环境要求。2013年9月,我校购买了JSY2000型集团电话交换机,可以提供100个内线接口和8个外线接口,所有办公室都布好了节点。同年,学校建成100M校园网,并通过网通光纤接入互联网。现配有服务器3台,学生用计算机122台,教师用机45台,教师笔记本135台,各类多媒体教室7间、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课件制作室1间。2010年7月,学校实现了所有班级多媒体化,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信息节点,每个节点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学校计算机网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所有教室、办公室都已覆盖广播,并且每个节点相互独立,既可以单独控制,也可以分层、分楼控制。计算网楼与楼之间千兆连接,桌面百兆连接,并于2009年11月实现了无线覆盖。校园内部平台也已架设成功,并成功建立了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个人网站,班级网站等正在逐步完善中。广播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广播机由电脑控制,整个铃声系统实现了分区管理,每天还可以定时开关设备。校园监控系统共有21个监控点,监控主机为专业工程机,含有2个1T硬盘,可以保留约18天的录像。学校所有教室都有闭路电视接口,在校网络控制中心,可以集中发射有线电视信号,亦可以进行会议的电视直播。学校建有管理数据中心,数据统一汇总到办公室、教务处和文印室,包括教育管理,如教学、科研、管理、人事、学生、招生、校产等管理数据。建有校本资源库,素材满足各门课程教学需要,必修课程中至少有50%以上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建有师生阅览中心,拥有价值有一百多万元的图书,购买数字化图书馆,有26000册电子图书供师生学习浏览。

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教育实践中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学校信息中心共有教师5名,学历达标率为100%,有一支近30人的数字化管理队伍,负责网站信息的上传及宣传工作。学校一方面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2009年12月,学校选派夏星罡、吴继承等13名教师由马鞍山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讲座。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2010年9月将在我校举办全国有效教学研讨会。另一方面,组织全校规模的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专项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扩大数字化建设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去。三是开展活动。学校每年举办教学公开周,举办青年教师大奖赛和35—50周岁教师教学示范课。目前,我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实现电子教案、授课,90%以上教师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会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最近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顾婉、霍光武、汪蕾、谷代彬等老师在市级和区级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表彰。

三、校园网站有影响,交流平台良好,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网站建设,2013年初步建成八中网站,并开始试运行。2010年3月,新八中网站改版上线,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及时更新,网站的浏览量在逐步提升, 50天的时间,浏览总量就突破2万,达到20293pv。2010年5月26日,学校初二第二批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当日,网站单日独立Ip数与点击率pv数再创新高,独立Ip数达181,单日点击率即pv数为6020。目前,网站已改版上线180天,浏览总量达13万,目前,平均pv数近1000,各项指标接近,个别指标超过马鞍山市教育局网站。

学校依托校园网建立德育管理平台,建立德育动态、团队工作、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班级园地、家长学校、学生天地、志愿者活动、家校互动等相应版块,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信息化管理。60%以上的班级建有博客,为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政教处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专版,心理教师裴春梅将大量精选的心理辅导案例、心理健康知识置于网上,供师生、家长浏览、学习,还开设了裴老师心理电子信箱,在网上为学生家长提供即时服务,得到广泛赞誉。学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可以智能控制各班级的播音器,使得通知对象范围更精确,尽可能地减少了干扰。雨天室内升旗仪式靠的就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和午间的教育宣传也都利用校园广播站。我校不仅利用校园网,还利用“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为工作平台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还和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培训,家长总体是比较肯定和满意的。

“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和“校讯通”服务系统是我校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家长来说,使用校讯通业务,犹如现场直播,对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对孩子的作业、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安全放心,能更加有效的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来说,既有了学习的压力,比如说在校的表现无处可循,又能让孩子的信心加强,比如说老师发的一些温馨提示、激励的话语等。对老师来说,可以随时将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告知家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交流的频率更高了。学校德育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花山区德育QQ群,传收文件信息很方便,德育资源可以有效共享,有利于不同学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四、数字化办公,教学成果丰富,数字化应用课题研究有影响。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数字化办公、管理方式,数据信息丰富。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2009年4月,我校举办第十届教学开放周暨构建“自学—探究—实践” 教学模式研究周。共开设23节公开课,累计听课人次达3061人次。 本次教学开放周上课的23名教师,分别是《构建“自学—探究—实践”的教学模式研究》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及7名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各教研组长负责上课教师课堂评价的组织工作,整理课例的优缺点及学科专家或学科权威的总结,上课教师当日完成教学反思,学校于次日以《教学研究周快报》、校园网等形式发布信息,给学校教师提供参考。2010年4月, 2010年马鞍山市中学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周暨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第十一届教学研究周在我校举行。本次研究周的主题是“探索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所有课例、视频、反思等均上传到校园网,引起广泛好评。通过教学研究周的磨练,我校教师形成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素材、备课、教学普遍应用网络环境进行, 85%以上的教师的60%以上的课堂教学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并有电子教案。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指导、参与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八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上台阶,已经收获累累硕果。2013年,我校教师教科研获奖论文共有47篇,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篇,省级

一、

二、三等奖各1篇,市级一等奖11篇,市级二等奖11篇,市级三等奖19篇,发表省级论文11篇。2009年,我校共有40人次在省市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中获得奖项,其中省一等奖1人,省二等奖3人,省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7人,市二等奖13人,市三等奖15人。2010年,我校教师学科论文课件获奖共9人,其中市一等奖4人,市二等奖2人,市三等奖4人,发表省级论文2篇,在公开教学方面,我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各1人,国家级三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1人。

2013年以来,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蓬勃开展,学校现有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3项目,在数字化应用课题研究方面,一直在马鞍山市处于引领地位,我校江铁铸、王兵主持的课题《构建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平台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获省级一等奖,获得第五届教科研市一等奖,其组建的“江铁铸初中物理研究团队”在全国初中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智慧任组长,中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电教负责人为成员。校级领导负责全面规划和软硬件建设及考核督查工作,处室主任负责教学实践计划的制订和检查落实工作,电教人员负责专业指导和技术保障,各部门通力合作,使学校数字化建设有计划地深入开展。

2、制订计划。我校制订有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加强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检查和落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

3、加大投入。近年来,我校克服经费短缺、资金紧张等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为每间办公室配备了台式电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用笔记本电脑,更新了4间学生机房,增添了6部数码摄像机和15部数码照相机,并对全校的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购买服务器2台,更换了数部交换机,各教学楼间用光纤连接,达到主干千兆、桌面百兆。各教室、办公室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网络基本覆盖全校。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大量教育教学软件并自制课件和课堂实录近500G,供广大教师使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4、强化培训。建成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是否爱用并会用就成了关键。因此,我校加强师资培训,致力于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每学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3-4次,从操作系统到课件制作,从发电子邮件到撰写博客,从网络资源浏览到课堂应用,从QQ聊天到上传下载,从听音乐看电影到玩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利于教师提高兴趣、易学乐学。而今,老师们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学习、信息查询,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和交流,促进了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学校每学期还组织近100人次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暑假期间组织几十名师生到英国、韩国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对外开放型公立学校,坚持“创建人文环境,构建和谐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开辟创新性理念、开拓创新性德育、开展创新性教学、开发创新性文化,建设成为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外语实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荣获省市级德育、教学、教科研、体卫艺、督导评估、电化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先进称号,金明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评比中屡创佳绩。

我校现有中学教学班36个、小学教学班62个,学生6000人。我校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工作,建有电教控制室1个、学生微机室4个、大型多媒体教室2个,现有校园服务器2台,20M光纤接入互联网,建有“金明网站”(及网络资源论坛,各办公室均配有电脑,教职工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线及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全校。

我校现有教职工302人,专任信息技术教师4人,电教人员2人,全体教职工都能应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95%以上能利用和制作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3-4次计算机培训,每学期一次开展有关电脑知识及网络应用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效果良好。

三、主要工作

我校电教工作注重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1、建立FTP服务。

局域网建成后,我校电教人员利用WindowsServer2003的FTP服务功能,建立了FTP站点服务器,放宽权限,使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匿名登录。在服务目录中建以各部门名称的文件夹,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也可下载文件和删除文件,实现了资源共享,方便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

2、创建“金明教学资源”论坛。

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FTP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校电教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逐步学习开发了“金明教学资源”论坛。

(1)实现无纸化办公。每当登录该论坛,首先就可以看到学校有关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等,这是由超级管理员将需要发布通知的部门负责人设置成管理员,赋予适当的权限,他们有权发布或删除通知。为了避免通知过多造成浏览麻烦,管理员可以对每条通知设置显示时间,到期会自动删除。

(2)逐步建立各种资源库。论坛分别以“金明中学教学资源”和“金明小学教学资源”建立目录,又在此基础上建立子目录,如课件资料、教案资料、试题资料等;打开子目录,又分别按照年级和学科建立子板块,点击子版块就可以发表课件、文章。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定期对上传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课件库、试题库和教案集。

(3)实现数字化教学。学校每间教室都通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只需登录论坛,随时调用论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无需准备优盘、光盘等。

(4)实现数字化学习。论坛开设“专家推荐资料”栏目,将学校领导、教科室等部门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上传到该栏目,便于教师浏览学习。

(5)实现数字化管理。论坛设有“党政工团少先队资料”和“德育活动视频”等栏目,由相关部门上传资料,供广大师生学习。人事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务管理等,我校都有专门的软件,由专人负责使用。有些需要公开的资料也上传到该论坛中,方便查阅。

该论坛是由我校电教人员创建的,可以比较灵活地对设定的栏目进行更改和删减,能满足学校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的需要。我们计划,再运行一两年,达到成熟后,将购买空间或架设、租赁专门服务器,脱离局域网的限制,使教师、学生、家长何时何地都能访问该论坛,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3、充分利用学校网站资源,为教学服务。由于“金明教学资源”论坛受局域网的局限,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开发学校网站的资源,在网站上开设“金明资源”栏目,下设“教学录像”、“活动视频”和“课件下载”子栏目,将教学需要的视频、德育活动录像,利用“优酷”网站建立链接,从而实现了上互联网就能学习,方便师生和家长的浏览。例如,每年中招化学、物理实验的操作规范试题,电教室录制编辑好上传到网站,学生在家就能反复观看,熟记操作过程,在考试中很少丢分。

4、开发校园数字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班级管理和校园管理数字化。我校是高考标准化考场学校,投资50多万元,为每间教室安装了摄像头。为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电教人员采用一根跳线,将监控系统同局域网连接,通过更改计算机IP地址的方法去访问硬盘录像机,从而实现了局域网中的电脑都能实时观看各班监控录像,便于领导及时听课、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课堂情况,为解决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提供可靠依据。

5、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如果在百度上搜索“金明小学博客”,你就能找到我校小学部的博客群。近年来,金明小学各处室、各年级、各学科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教师将教学体会、反思、随笔等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将优选的教育教学文章也转载进博客进行资料积累。据不完全统计,小学18个博客中有文章近3000篇,其中60%都是原创。每学期,学校都要对优秀的博客制作单位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对优秀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准备出版。教师撰写教学博客,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让信息化建设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15篇: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计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 2014-2015工作计划

(面向师生 打造数字“校本”微课堂)

越城区马山镇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2014-2015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全面整合,坚持“以面向师生的应用研究为重点”的思路,把“打造数字‘校本’微课堂”作为学校2014-2015年的重点发展工作,以点带面来努力实现数字化办公、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等系统功能,努力创建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并逐步实现校园整体数字化。

二、工作要点:

从本学年起,我们将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形成一个硬件综合利用率高,软件环境和谐匹配的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格局。

(一)、重点工作:

软硬件相结合,在校园服务器平台上搭建好一个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校级微课共享平台,再通过一系统的培训,使老师们熟练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学校层面:

通过提高软硬件设施,力争创建绍兴市微课创作基地。

2、教师层面:

、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最终能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建立基于“微课”平台(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3、学生层面

、通过“微课”平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一般工作:

1、学校管理向数字化推进

①教育管理。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上设有学校概况、校园动态、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大事记、通讯录查询等板块;行政管理通过“校园OA系统”实施无纸化,发信息、播新闻、公示通知、上级文件等均通过平台发布。

②教学管理。我校有电子学籍管理:(学生查寻、统计、学籍变动);学生电子档案、成绩管理等系统;有家校联系平台(校讯通);

③后勤管理。如:校产管理、财务管理、FTP系统等。

2、不断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 ①围绕“微课”平台做好教学文章。

发挥平台的聚合优势,老师们一个个制作的微课,让学有不足的学生能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上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完善丰富,学科齐全:收藏各学科老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获奖作品,提供各学科优秀教案、备课参考、复习指导及各学科、各年级单元试题库,争取资源容量更大,质量更高。

②校本资源的建设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产生大量的课件(备课)和试题,我们建立课件库、试题库等资源库来管理和储存这些教学资源,以便积累、储存这些资源供日后使用,形成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有了这个资源库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备课、出题方便快捷;学生随时浏览课件、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做试题库里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相对于传统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我校建有自己的数字化图书馆,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上“备课中心”板块中专门设有“数字化图书馆”栏目,以供师生快速查阅、浏览、下载各类数字化的资源。

④加大网上活动,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率。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上设有教育教学、校园新闻、家长学校、师生交流等栏目;校园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充实,方便师生查找、利用,校园网也在师生的应用中不断完善,成为师生交流学习的主阵地。

三、数字校园建设预期成果 1.完善数字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

2.搞好校园网应用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开发并利用以校园网为平台入口的各项功能,并实现数字整合。

4.“校本”微课堂上线,实现教学视频直播(录播),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师生网上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第16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合一”的全数字校园(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VOD校园视频点播、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上下载资料。

3.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上授课、上辅导、上答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站,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络。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络上“安家”,通过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络。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接入也升级到办公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上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由运营商提供互联接入),是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上的互联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站、各部门二级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上报修”、“等级考试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应用系统。

2.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进行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用户使用互联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用户上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用户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还未实现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络基础、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络平台

1.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实现学院校园有线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络,补充有线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络服务。

改善校园与外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

2.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络监控、上行为控制、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

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上授课、上辅导、上答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三)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络环境平台中的络环境和上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第17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陈登斌

副组长:姜佐澧 李伟舵 孔东阳

成 员:瞿佳木 张继伟 孙 瑜 陈登贵 曹端阳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学院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和《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加速我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基础

(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

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学院必须建设一个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无缝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平台。学院于2006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工程投资额达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成了网上共享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平台;建成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成了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主的互动教学环境;建成了以三维虚拟演播电视为核心的全院教学监控及音像系统。

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

2006年,学院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万兆(10g),同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院敷设信息点3500个,覆盖全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中国电信);校园网核心路由器采用华为ne40,连接2根千兆光纤,16根百兆光纤,共计3.6g的上行速率;核心采用两台华为6506交换机互为备份,以双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汇聚交换机,在知行楼、格物楼、数字图书馆建立三个万兆节点,形成环行网络,以千兆光纤接通每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所有实验实训室;用ar4620作为vpn接入设备;3台h3cns-secpath f1000-e-ac硬件防火墙,一台天融信ngfw4000/p硬件防火墙,一台h3cns-ips400-has1yips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作网络安全设备,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校园网中心拥有20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18.4t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全院安装了20个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全网目前连通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500台,学生个人用计算机 2000台(不含笔记本电脑)。每台连网计算机均可流畅地上网工作。

2、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为此,学院为图书馆建立了万兆节点,配备了三台图书资源服务器,两台影视服务器,计3.4t容量。图书资源服务器安装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34万册数字图书,引进8个专业资料库。两台影视服务器不仅包括一般的影视节目,而且还包括由学院音像系统录制的学院教师教学音像资料。为此,湘信院获得“中国数字图书馆湖南高职院校中心馆”的授牌。教学过程信息化体现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教学资源。

3、建成以校园网服务器集群为中心的共享实验环境

学院专业门类较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经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专业。每一个专业配备了实验实训室,为落实“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共享实验室的要求,任何专业的实验实训室能够共享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不仅具备校园网网上共享实验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vpn从互联网上完成远程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安装proteus网络版软件,进行仿真,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网络共享;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与有关网络游戏公司合作,研发了网络游戏运营与开发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实训系统、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物流管理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训系统虚拟运营,从事游戏软件的测试,而且可以获得该平台拥有的全部游戏的源代码与运营平台的源代码。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系统、客户关系实训系统、供应链实训系统等,已安装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上,供全网共享。

4、建成全院监控系统和教学音像系统

为了确保教学与考试质量,学院建设了124个教室与实验室的教学

监控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致用楼与控制中心的距离较远,采用共缆传输和非矩阵控制方式,所有摄像机能够同步扫描,所有监控器能够同步群翻,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教师的全部教学细节;所有采集的教学音像资料,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形成流媒体的数据格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的影视服务器中,通过校园网供学生浏览;音像资料可以直送达多媒体教室,供投影使用,也可以形成电视信号供教室内的电视机播放;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专家,通过校园网可以评估所有的教学过程。

三维虚拟演播中心,与先进的录音棚一起构成艺术系的教学实验环境,也是计算机系动漫设计专业的实习的平台。这套系统还为视频会议、电视教学提供了基础。

5、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2008年11月份,教务处启动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有: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评教、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6、购买了oa办公系统并部分启用

为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学院于2006年9月份,购入了一套功能完

善的oa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实现了学院与湖南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篇2: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新方案.doc(12.2.5)

(二)特色项目建设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需求论证 1.数字化校园建设必要性。

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构建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制高点,也是加快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现代职业教育特定为:知识学习大容量、能力培养广口径、德育培养全方位,必将要求学校教育教学采取内容广、渠道多、方式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既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辐射,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⑵数字化校园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化校园的变革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只有让教者、学者双方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跟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二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结束了以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改变了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开放教育和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项目教学、分组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与

解答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将被大量应用于课堂。三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构造多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四是数字化校园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示范校建设中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数字化校园搭建平台。数字化校园建成后,与其它地区、其他学校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最大最优化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手段将得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优化,办学形式将得以丰富,教育教学创新得以凸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常规化、正规化模式,内部管理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将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3)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用好数字化校园项目,将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2010年6月17日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敎职成【2010】9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

基础性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提出2010—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促使学校提高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基础和保证。陕西省“十二五”将职业教育发展做了:“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旬阳“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在2013年将旬阳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校。根据目前现状,必须进行项目建设,在创造必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否则,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将会使我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

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为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成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将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和效率;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

⑴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广阔前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上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大,应用类型不断增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职业教育必然发展趋向。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将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教师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在虚拟教室、虚拟学习社区、数字图书馆等这些虚拟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能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达到教学模式的创

新。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⑵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随着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学校发展,从领导到指导、从政策引领到资金支持。旬阳县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职教中心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时决定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建设,这些都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⑶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一是旬阳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劳务总收入达8亿元。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能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接轨,增强教学、劳务培训的适用性,为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提供保证。二是旬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征土地223亩,建筑面积8.9万㎡,投资1.25亿元新建旬阳县职教中心,从2008年开始,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迁建,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证。三是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8人,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4252人,年短训20000人;按照国家政策,中职学校将逐渐免费,这样本县学生就读职业中学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职教资源的整合、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必然会有外县乃至外市、外省的学生来我校就读;届时,在校生会确保在4000到5000人之间,为该项目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生源保证。

⑷学校现有条件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第18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规划建设,落实应用,逐步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而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是提升办学实力,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促进教育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为了加速学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水平,为此我校在2011年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教育双十大项目工程》的通知和《温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我校校园数字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具体明确了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具体措施。目前,我校正在根据规划要求进行逐步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在完成时

2011年3月我校被确定为温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校,2012年我校顺利通过了首批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依据《温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和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十二五规划,投入资金,进行软硬件建设,强化应用与研究,当前已按规划完成并进行持续有效的应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有由校领导专门负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4人,并有2名兼职网络管理员。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工作责任制度及细则、技术性培训制度、信息发布采集制度、网络维护制度等数字化校园管理必需的制度等。

2.进一步更新和添置硬件设施

2012年1月获得首批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以来,学校相继更新了1/3多媒体设备和教师办公室电脑;更新与添置服务器;更新了一个电脑教室及其设备;对校园网网络布线重新调整,添置无线路由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利用学校创建省标准化学校的契机,完成独立的智能广播系统建设;完成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建设,实现实时监控,确保校园内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室,开始了教学实践运用。

3.进一步配备和开发应用软件

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排课、学生评教、网上报修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成果汇总、成绩分析、网上日报表等系统,辅助学校进行日常的

1 分析、管理,已经达到常态化,对把握教师教学动态、学生学情状况,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好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学校添置了一套设备管理系统---学校财产、物件报修建立服务管理软件系统。使班级、办公室、各科室和总务后勤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一条快捷学校财产、物件报修通道,应用常态化,提高了学校财物后勤管理的效率。购买了一套考务管理系统,自编了适合本校的学生成绩分析excel宏命令。

4.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至2012年底,学校分三期全部完成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线的教师全部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考核。同时,开展校本专项技能培训,例如英语听力软件运用能力培训等。

5.强化教师个人工作室的运用实现数字化备课

我校建有网络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软件平台,资源较丰富,分门别类齐全,涵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方便师生广泛使用,能对外实现共享。学校推行电子化集体分工合作备课制度,网络评课记录制度等,把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融合起来,强化数字化平台中教师个人工作室的运用,使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在共享共研中共同成长。

6.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从2005年起就开展学生信息技术类社团活动,开办网页现场制作,信息学奥林匹克等兴趣小组,每年举办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参加县市级电脑制作、现场网页制作、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得省级奖7人,市级奖22人,县级奖46人。在每年一届的科技节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成为科技节的一个亮点,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项目。

7.建有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信息内容丰富、更新及时。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在进行时

由于学校综合楼的建设尚未完成,2012年以来数字化建设步伐有所滞后。今年,学校新综合楼已经通过验收投入应用,有力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与应用实践研究,当前按规划正在着手进行中的建设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温州市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依据学校建筑布局,对机房环境、供电系统、光纤连接、机柜及布线系统进行重新改造,使中心机房具有独立的ups配电室,具备恒温、防静电、防雷功能。

2.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使内容更丰富,应用更方便。

3.对当前使用中的学校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使设置更合理,内容更实用。4.完善学校的第二网站www2.lxyz.cn建设,集合教师电子备课、学校学科资源库、课例

2 研究与电子化评课、校本研修、教师电子档案和教师个人工作室等,实现教师备课电子化,师师与师生资源的汇集和共享。

5.完善基于校讯通的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学校网络平台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实现信息的发布与实时交流,使学校德育管理自动化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来进行时

根据学校数字化建设规划和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下一步将着手进行的建设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尝试推进多媒体设备更新转向电子白板。2.继续推进校本技能培训,推广微格教室的应用。

3.基于校园网已开辟的班级网页或班级博客,进行应用推广培训,使之成为我校德育的一个有效的阵地。

4.学校多应用系统的整合,争取使各系统实现使用常态化、网络化、数据管理统一化。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困难与问题

我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有欣喜,也有忧愁,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如下: 1.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两个正式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众多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以及人员培训,工作量大,进展缓慢。

2.缺少资金和场地,部分设备的更新和落实不易实现。(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 3.缺少技术支持,网络数据库整合很难进行。另外由于人员变动,曾经受过培训的人员调离本校,导致学校微格教室录播系统使用、电子白板使用等都存在困难。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意见和建议

1.由温州市教育局或者县教育局统一主导进行数字化校园硬件、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机房管理与安全维护等,然后向学校提供客户终端服务。并对学校进行各项应用的多层次的人员培训。

2.学校参与市一级或县一级的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与运用。在校内结合校本进行专项培训。

3.市一级或县一级的数字化校园统一筹划的软件建设,要考虑学校数字化行政管理、教学与教研管理、德育管理、家校沟通、后勤管理等需求,符合温州本地实际具有温州特色。

4.向学校客户端提供服务区分有偿与无偿服务,立足公益性,尽量减少学校的负担。

2013年4月7日

第19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

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

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

发了部分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

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分段目标

----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

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

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

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

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

次人才的需求。

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

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 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

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1 2 下一页

第20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单位地址:山西省介休市介休七中冯东升

电话: 18635420895邮编 032000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数字化校园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一流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志。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介休七中是一所在全市教育资源调整的大背景下重新组建的寄宿制初中学校,学校员工100余人,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校现有新建的办公楼一栋、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阶梯教室一个、学生宿舍楼一栋、师生食堂一栋。由于学校校舍刚刚兴建,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化设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办群众满意的教育,把介休七中建设成一流的寄宿制学校的规划和要求,介休七中一定要建设成全市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二、学校数字化校园网需求分析与建设前景

(一)、现状需求分析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必须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服务。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实际,本着高效、适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楼域、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严格规范数字化校园网硬件建设及相应的软件开发标准,确保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管理要求的落实。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教育教学软件,建设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网的使用效益。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突出作用。确保走教育的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子。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目前需要实现以下功能要求:

1、建设能保证十年正常使用的高标准中心机房一座,实现全校近400个信息点通过光纤接入介休教育城域网并通过介休教育城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

2、分别建设两个60座高标准计算机教室、一个50座教室备课室、全校42个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多媒体。

3、全校70个功能处室和教师办公室分别安装计算机,实现办公信息化。

4、教师宿舍区112户全部接入数字化校园网,实现教师在家里和学校一样随时进行信息化办公。

5、建设一个能满足学校对外宣传,对内信息化办公、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能实现教师网络教研、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综合性学校网站。

(二)、未来需要及前景

随着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我校数字化校园网将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们的数字化校园不仅应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高可靠性,还必需能对不同数据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便有效和充分的利用网络传输带宽。同时,伴随着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的深入,数字化校园网还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病毒报文识别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才能更有效地阻击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有效的保证数字化校园网稳定

运行。为了应对网络规模日益扩大所带来的维护工作更加复杂的需要,现代校园网络还应具备更智能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将网络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数字化校园设计目标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应在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资源信息、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辅助、支持功能,并通过与国际互联网的联接,实现校际间和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一)、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指标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采用以50/125多模光纤为介质、以千兆以太网与第三层交换技术结合发挥主干链路的作用,达到以下目标:

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且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适应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方便管理和维护。

可扩展性: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我校迅速发展的要求,在覆盖地域范围和功能增长方面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不受我校所在的—金塔县恶劣气候条件和强地磁干扰能力的影响,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为以后系统维护节约人力和财力。

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侵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和阻挡不良信息进入的措施。

经济性: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描述

1、教学方面:以实现每个教学班都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讲解,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质,促进教育水平提高;能够为全校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和实验室提供高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手段;能够提供远比书本知识更为广泛的内容,扩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开阔视野,增进交流。

2、管理方面:能够统一管理学校资源,如学生档案、教学资料、教务资料、图书资料、考试成绩、各种器材等;实现办公自动化,增强各部门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其它方面:能够轻松实现Internet宽带接入的能力。

四、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划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从功能架构上来分,大致分为对内部分、对外部分和信息中心。我校校园网的内部网,主要包括两个计算机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教学楼与实验楼、家属宿舍楼的建设,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外部分包括与Internet的连接、与其它兄弟校以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连接;而信息中心则是这两部分的桥梁和核心,担负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一)、数字化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1、我校数字化校园采用树型拓扑结构

优点:连结简单,维护方便,适用于汇集信息的应用要求。

缺点:资源共享能力较低,可靠性不高,任何一个工作站或链路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2、整个网络系统采用了三层的架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二)、数字化校园硬件组建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硬件包括:服务器、UPS、传输设备(光纤、双绞线等)、交换机、硬件防火墙、路由器、终端工作站等。

局域网建设: 计算机局域网是多功能综合校园网的基础,考虑到校园网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因此采用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全交换网络,实现全部100M交换到桌面,对于信息点集中的区域,尽量采用可堆叠的交换机,而不采用交换机级连的方式,保证多媒体应用。

Internet接入:将我校校园网通过路由器接入介休市教育城域网,提供Internet服务和城域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之间安装硬件防火墙,以保证校园网信息的安全。教师或学生,不论在校园内还是在家,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连接Internet,享用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WWW服务等,实现与其它兄弟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连;

远程服务: 学生、教师、各级领导,或任何被授权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所关心的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有系统地学习某一门课程或专门知识、预习、复习、调用题库、参照标准答案、提问题。

观摩教学:通过分布在各班教室和总监控室的监控,在校长室、教务处、年级办等地,可随时任意观摩某一选定教室的课堂教学情况;

信息服务: 在校园内进行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共享校园网上的资源,如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等;

校园管理信息及办公自动化建设系统:建立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公效率。

(三)、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规划要求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中的系统平台主要指网络操作系统,它是一种运行在网络硬件基础之上的,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基本通信服务、网络系统安全服务及其他网络报务的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网软件环境的核心部分,其它应用系统软件需要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撑下才能运行。无论选择哪一种操作系统,应遵从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可行性:既该网络操作系统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②优良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在安装、配置与管理的难易程度、以及在运行速度、可靠性、容错等方面的表现

③流行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是否顺应当前网络的发展趋势

④开放性:也可以认为是主市性,即网络操作系统能否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能不畏具备较长的主市周期、能否跟别的网络简易地集成

⑤经济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的投资问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网络,但存在性能价格比最高的网络,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单一网络操作系统,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集成在一起的分布式网络。

综上考虑:我们采用WINDOWS2000+MSIIS+MS SQL Server这种适用于中、小型及其它应用系统的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doc》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