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2022-12-16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祝愿每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推荐第2篇:课题研究小组科研制度

课题研究小组科研制度

为了搞好“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课题研究,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马村中学课题研究小组特制度科研制度如下:

一.本学期课题组实行“三线并进,齐头并举”的工作方针,除了英语活动日外,平时的课题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同年级组同头教师一起教研。

二.课题组每星期活动一次,定于周四为“英语活动日”,除了研讨学校规定的教研任务之外,主要进行“爱迪英语”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一线教师必须参加。地点:二楼多媒体备课室。

三.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黎学智教授的“逻辑英语”理论,并利用书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学习有关词汇教学方法的文章,关注前沿领域的研究情况。

四.日常课堂词汇教学中,注意探寻每课单词所适应的“爱迪英语”学习方式,并及时总结,随时交流。

五.本学期将举办两轮的听评课活动。第一轮年级组内进行,同级组教师参加,每个年级推选出一节优质课,参加第二轮的学校公开课。

六.实验班的教师要定期举行班级“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一学期不少于两次。

七.每个年级组于学期中后期举办学校规模的词汇活动一次。

八.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坚持写实验反思。

科研制度

2为了搞好“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马村中学课题研究小组特调整科研制度如下:

一.本学期课题组实行“联合作战”的工作方针,定周四为“课题活动日”,组内一起进行初中六册英语课本词汇的筛选和汇总工作。课题组教师全部参加。

二.词汇整理工作集体筛选,分工记录,每位教师负责记录一至两个板块的内容,原则上不得代笔。如确有偶不能记录的时候,事先找好代笔人员。

三.日常教学中,深入进行实验,继续探讨多媒体支持下的“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模式,争取研究出成品。

四.本学期的听课、评课主要围绕“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进行活动。每个实验教师至少推出两节课,课题组内进行听评课。

五.实验班的教师要定期举行班级“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本学期将举办八年级大型多媒体词汇立体活动一次。

六.学期末,每位实验教师上交两个多媒体词汇教学课例,附多媒体课件。

推荐第3篇:研究性小组课题总结

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

——研究性小组课题总结

高一(1)班 卞一鸣

我们研究性小组课题是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研究了微博作为新的通讯媒介,提供了一种人民实行监督权的新途径。在该研究课题中,我主要负责搜集分析一些关于微博与政府工作监督的资料。

微博具有的鲜明的群众性、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预示了它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微博体现了老百姓的草根文化,因此微博能够从社会最底层百姓的根本需求和利益角度来评判政府行为的得失,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传播媒介。

一方面微博提供草根百姓自动自发监督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微博也向政府提供了了解民生民情的新途径。微博可促进抑制腐败,通过微博可以有效促进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就象“三公”消费,政府部门公开以后,群众才可监督,政府部门才可改进,规范自身行为,努力遏制腐败,改进作风。政府也可以通过微博问政于民,实际上,微博是互动的,在政府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也有自身的不足,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规范提高。使得微博成为百姓与政府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通过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催生它的土壤。只要将它合理引导和利用,那它定将迸发出伟大的光和热,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推荐第4篇:小组课题展示总结

小组课题展示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题报告展示,我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协调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诗经·国风》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组内成员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使我明白了团队的意义,以及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而同时,为了了解自己所做的小组课题,我们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这增长了我们对于《诗经》的了解,和周代及春秋时期文化风俗的知识。 我们的小组课题展示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本人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不够认真仔细,对于演讲稿也没有认真的校对,导致在课堂上演讲时出现了错误。我们在演讲时间的掌握方面也有欠缺,在事前准备时考虑的不够完善,因此出现了超时的现象。小组成员在台上的表现太过紧张也是我们不足的地方,无法自信的脱稿演讲,并且由于演讲得磕磕绊绊导致了时间上的问题。通过这次小组课题演讲,我也意识到,一个好的演讲用PPT最重要的是简洁清晰,而不是一味注重背景或文字的美观,而忽视了文字的可读性,让PPT失去了辅助演讲的意义。

但是在小组课题制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探讨、协商,在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力合作,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而且这次小组课题也使我了解了如何去研究语文文学方面的课题,如何查找资料并作出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小组课题展示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小组内成员们通力合作,不断的修改完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宝贵的收获。

推荐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三甲街道三甲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开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的研究。在所有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正因如此,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组组的具体方法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 1

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

小组。(如:公开发言或展示一人次1分,违纪或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可以自定)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课上公布一周小组总积分,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班主任还应协调好课任教师,经常到班级听课,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联合教师进行整改。课任教师也应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评价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也可综合评价。

三、小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

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小组的组建能通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推荐第6篇:课题研究总结

余庆县洞水小学2014--2015学年度提高

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总结

教师:郑太飞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问题之一,本学期我对四年级学生的计算提出了计算过关的要求,通过一学期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把这一学期来研究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非常重要,以致于占据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绝大部分空间,因此我在四年级阶段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分歧点就在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别不大,可是到了五六年级后就已经形成或者说很难有大的改变。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好学习数学的工具,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我这一年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研究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计算。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途径和方法。

(4)研究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高计算能力。

(5)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分析研究。

(6)研究如何让学生将口算运用于生活,产生成就感。

2、研究的对象:洞水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共32人。

3、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测验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

三、研究的目的

1、让学生意识到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的使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2、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索学习的思维,培养灵活计算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运算敏捷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通过研究,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四、研究得出的结果 四年级的数学计算是一个转折点,学生进入中高阶段后对基础的运算方法已经都学习了,例如第一课《认识更大的数》就能让大家感觉到课本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知识难度已经有了一个阶梯式提升,不再是局限在之前所学习四位数的认识,而在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也不再是简单的两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但要能熟练的掌握之前所学的知识,还要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进行加深难度,这就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比如,学生之前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而现在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这里其实已经将乘法的计算方法交给了学生,再由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从而掌握数字更大更复杂的乘法计算。在这里我感觉课本虽然已经把乘法的计算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已经告诉给了学生,可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第一就是计算的数字过大,学生在运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算错误,如不进位、数位不对齐等方面的错误。第二就是对于末尾有“0”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计算中把末尾带“0”的数字“0”先不算,可是在写得数时却又不补“0”所以造成错误。我感觉这些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计算功底不扎实,做题时没有养成细心的习惯,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说成是“马虎”,更不能草率的将之归结为学生的懒惰和愚笨。应该在教学中要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原因,多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名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从细节注意,比如:1.自备规范的草稿本。不允许随便拿张纸出来打草稿,更严禁在书上、作业本上打草稿,并且打算定期对草稿本的使用情况做检查,以此规范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养成认真打草稿的习惯。2.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我要求学生题目抄下来后先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开始训练时,速度可放慢,逐渐养成习惯。3.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要求学生耐心观察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灵活选择合理方法。4.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字迹端正。5订正的习惯。当学生计算产生错误时,不应绕过错误,我要求学生保留错题,分析错题,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找到原因后订正在旁边。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作为四年级数学教师,我把探索重点放在口算和估算教学方面,估算的目的也是为很快的进行口算。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在三四年级就是重要巩固阶段。在小学阶段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10-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3、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计算教学中要时刻记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不忘经常的练习,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的能力会一天天提高。

2014年12月30日

推荐第7篇:课题研究总结

《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 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勤”“俭”美德》

课题研究总结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节约这种美德也正从很多学生身上逐步消失,许多孩子节约意识淡薄,节约习惯缺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各种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节约教育和节能教育至关重要。本着对未来负责任的原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和宣传,让他(她)们更多的参与到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来。我校高度重视和加强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为核心,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结合校情和各班级的实际,大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小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回顾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勤俭美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认识本次活动。并把勤俭美德教育顺利穿插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了有关“勤俭美德教育”的教育目的,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勤俭美德教育”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勤俭节约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勤俭节约。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们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内容:

㈠、节约用水 ㈡、节约粮食 ㈢、节约用电 ㈣、节约日常用品 ㈤、节约能源

㈥、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2.结合节日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们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勤俭节约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勤俭节约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勤俭节约”行动

我校向每个家庭发放了“勤俭节约”倡议书,发动每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做几件节约资源的事,与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创卫实践活动。倡议书一发马上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假期开始就开始制定计划,与孩子共同投身于创卫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寻找污染源,摄片、记录;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家庭环保节约活动;有的家庭把收集得到的废物品卖到回收站,把卖得的钱捐给红十字会;还有的家庭开展了“家庭成员节水”比赛……效果显著的亲子活动,使学校的勤俭节约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节能意识,特别是让师生明白今天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地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与我们节约能源是分不开的。学校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体师生都树立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养成了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题 研 究 总 结

阆中市治平乡中心学校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

研 究 总 结

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迈向机遇,向现代教育技术领域挑战,这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和选题意义。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校园网络设备方面的投入,建立了校园网,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网络设备,并联结了因特网,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得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这使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的实际价值。

学校建有完整的校园网,并100兆接入互联网,设有学校的网络中心,有相应资源库,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系统,学校80%的教师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在研究经费、研究资料、研究时间方面都能提供足够的保障。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各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

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本课题由蒲正仁老师牵头,郑元强老师负责组织实施,李威龙老师,马会娟老师,张登才老师分工协作,全体初中理科组老师参与而组成的一个研究团体,选取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006.3――2008.3为第一阶段,分别研究(1)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物理实验研究(2)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3)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双向互动这三方面内容.

2008. 3――2010.3为第二阶段,分别研究(1)如何更高效的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2)物理实验手段的更新与发展(3)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这三方面内容.

2010.3――2011.9为第三阶段,分别研究(1)如何克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手段的不足(2)物理学科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这两方面内容,并最终形成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这一综合性的大课题研究成果.

为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

1、注重素材原始积累,创建教学素材库。教师搜集拷贝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积极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充分挖掘网络课件资源,以及学会在互联网上搜集素材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演

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2、整合计算机与外部数字设备。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中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现实生活的景象或者把课堂重要过程摄下来通过计算机当场展示,对知识点的转移和巩固起到一定作用,并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为学习途径拓展提供更广的通道。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3、充分开发现有硬件资源,积极开放电脑室。有效开展网络图书馆活动,学生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解决在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根据自我需求开展自主式学习,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需要的差异性,顺利的实施了难易适度的分层教学。真正使信息技术的应用积累与课程资源的学习获取得到同步发展。

4、将学科课程搬进计算机房学习,开展丰富的网络教学,以解决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些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再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极大拓宽了课程资源学习的途径,也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强大的工具性特征,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这些研究过程进行之后,我们取得以下方面的成果: 1,理性认识方面的成果

(1)整合概念的理性认识:

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利用新的技术,产生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3)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媒体和工具。 (4)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范畴: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

(5)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6)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 (7) 对信息技术的概念的认识

关于信息技术,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传感器等。

(8)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及整合的基本模式的认识;。 结合课堂整合实际,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种基本操作模式:1.小组合作式学习;2.小组间交流式学习;3.基本主题资源网站的小组学习.

2、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方面的成果

课题组教师进行大量的公开课和研究,完成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整合案例,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完成了许多公开课的实录,并制成各种视频资料,制作出了许多类型的教具和教学演示图等等.

3、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成果;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们教师快速成长,在理论、教学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理论方面,课题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完成了相当数量的教研论文.部分论文发表于国家,省级,地区级,市级等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各种刊物上.

在实践方面,课题组教师做了大量整合研究课,其中 1节获市级奖,5节获县级奖。

4、学生发展方面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注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教师不再单纯传授知识,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经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生可以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和研究,最后通过演示文稿或主题资源网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同学参与讨论与评价。在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的过程中,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或做资料搜集的工具,或做信息采集的工具,或做数据处理的工具,或做成果汇报的工具,或做评价的工具。总之,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技术起着重要的支持作

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预示着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构造了自主探究的技术环境,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现代的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物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必须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这就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物理的有效整合,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结构,运用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形成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体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利用课件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正能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

传统教学方式在传授内容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写板书、画图,费时又耗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所要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成

课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传递的信息容量。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不能做。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用多媒体手段将其表现出来,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物理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当成万能钥匙,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推荐第9篇: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促进以后的工作,现做以下总结: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新课之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课文,要求做到: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每人准备一个预习本,把预习的生字注上拼音,借助工具书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这样学生及认识了生字,还进行了扩词练习。预习时能对要学的内容,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也记在预习本上。老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先看一看学生的预习本,你会发现学生那些字容易写错或写得不规范,那些字组词容易出错,学生会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走稳这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成绩越来越好,反过来又促使他自觉地预习。这样,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2.养成听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的习惯

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特别是成长困难学生用心听课的习惯,上课能坐得住,不但要专心听教师讲,还要注意听同学讲,学会听,能听懂;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他们良好学习习惯起着特殊的作用。在成长困难学生的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后进生继续努力,并为成长困难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对待后进生,只要他举手回答问题,就赶紧让他回答,并且会大家赞扬:你看,人家谁谁听讲多认真哪,还这么爱动脑筋。谁谁认真思考了。教师讲完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后,问:我刚才强调的什么问题,谁能说说?这时故意让后进生回答,并表扬:某某同学认真老师讲的问题了。这些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不断加强,认真听讲的习惯会越来越好。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新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教师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板书、在学生作业上写批语时,书写要规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课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分三方面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即:干净、漂亮、正确。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得三个分。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那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另外,为了规范学生的字体,让学生从小就写一手漂亮的字,我们从一年级就让学生每天坚持练字,每人一本与教科书同步的字帖,让学生描摹生字。每次单元测试,我们都设有卷面分,让每份试卷尽量做到书写认真、整洁。

四、让学生乐于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做法如:

(1)每周的语文阅读课。

(2)定期开展的评比奖励活动,让它成为学生们主动积累的不竭动力。

(3)学生准备摘抄本,有好词佳句积累本、名人名言积累本等,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妙词佳句、名人名言等摘抄上去,互相交流学习。

推荐第10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龙云锋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题【英语课堂教学科研模式和方法-----基于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词汇学习机制】的研究,本着在交流中提升教研能力,交流中引领教学方向为目的,继续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

9月23日,在勐旺乡大平掌完小,又开展了课题研讨活动,首先课题组的组长和各位组员汇报了各自完成课题材料的情况然后展开研究活动,回顾上次的上课模式,提出如何上阅读课策 略。然后由罗贵红,李琼华老师分别讲授一节英语模式课。英语教师一起听课和评课交流活动。两位老师充分应用模式上课,从复习相关词汇入手、把词汇融会贯通地用到略读课文中、师生共同互动,合作交流中精读课文,训练重点词汇和句子,学互动对话练习时候尽量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接着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再三强调了要上好三校经过研讨交流得出了教学模式:

1、复习相关词汇

2、略读

3、精读找生词

4、训练重点词汇和句型

5、对话

6、降低难度

7、扩展阅读。

对这次活动教师们受益匪浅,将对课题的顺利结题打下了基础

第11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学生考试的成绩,只顾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将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之度外。有的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发生偏差,片面追求教学方法或情感体验的标新立异,弱化了知识和能力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促进三维目标整合的研究》课题,从新的视角整合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之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规律。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优化学生为主的人文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过程

1、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组,正常开展研究。

3、提高总结阶段,组织实施,加强总结。

三、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素质推进 提高认识

1、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它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2、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3、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二)研究现状 找出原因

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量三维目标离散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三个维度的目标顾此失彼:过多追求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早开展形式多样的非语文活动,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三个维度的目标南辕北辙: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能力目标不吻合;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相符;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一致。

究其原因,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很多的教师只是形而上学地去理解所谓的“三维目标”。没有认识到三维目标的教育价值,没有弄明白三维目标的内在涵义,没有理清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根本没有理解到“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是说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应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统一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三)、经验总结 提升高度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集教师个人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教案、案例、反思随笔等,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本课题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训练,唤起孩子们成功的渴望,激励他们健康发展。

(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考察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不难发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与人生成长形影相依,与人格心灵水乳交融。相应地,语文教育也应在三个维度上展开:语文教育应有它的广度──课内课外结合,学科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传统有益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技术手段结合,切实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育更应有它的深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注重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过程中的人性养成,注重智力、能力、情感培养过程中的人格提升。建立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语文教育价值追求,是充溢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大语文教育”。

(三)引领教师提高认识、不断进取

改进教学,关键在教师;改变教师,关键在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课题组在抓教改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宣传课标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用教学思想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成为教学习惯。自从课题实践以来,教师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很大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的意义进行不断的追问,极大地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六、问题与思考

我们在课题实践活动中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力争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践下来应该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正是因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法像知识与能力那样以量化的形式显现出来,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比较难把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课堂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味地用多媒体,一方面是为了直观、真实、生动地再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课堂容量。素不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把有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为了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有人便在某个教学环节强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忽视了三维目标的交融性。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第12篇: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春课题研究总结

姚集中学

课题研究题目: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

1、更新领导教师德育观念,认识到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3、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德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已步入正轨,全校语文老师经过多次培训学习,对课题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并具体分工到人。上学期完成了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教师语文课中德育渗透现状的调查。

本学期总结:

为了切实抓好本次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按照教科室专家指导和要求,并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实际,作了如下工作:

2013年3月12日,校长管维德,教科研副校长赵辉,教学副校长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分工,分工情况如下:政教副校长卢训浩同志负责调查农村我校学生的道德现状,课题研究开展前后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姚诗佳副校长负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工作,赵辉副校长负责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

透的现在调查,刘立和管文生老师负责挖掘语文学科中潜藏德育渗透点研究,潘红辉老师负责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肖文老师负责语文课外活动中有效策略研究,刘俊玲老师负责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策略研究。

2013年3月18日在赵辉和刘俊玲老师的主持下,我校全体教师就语文教案设计中如何渗透德育研究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从教案设计的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讨论在教案设计中如何不露痕迹地体现德育渗透,在“渗透”上多下功夫。

2013年4月15日全校语文教师在翟红和刘俊玲两老师主持下,就如何撰写本课题论文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一下几点要求:(1)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写。(2)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亮点进行反思。(3)不能在网上下载。(4)论文撰写要有针对性。

2013年5月12日在政教副校长卢训浩老师的主持下,全校九年级班主任、政教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对九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现状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思想行为有改观。

同时,组织全校老师参入尝试,交流典型案例,加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成文。本学期刘俊玲、翟红、潘宏辉等老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黄陂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

总之,我们将以踏实、认真的态度立足学校实际,争取把课题每一环节落实、做好。

第13篇:课题研究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背景1:尴尬的物理课堂

在物理课上,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在学习物理新概念后,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时,课堂上一篇沉默,很少有学生能举出贴切的例子,尽管老师努力创设情景反复启发诱导,而学生还是茫茫然不知所以然,最后只好由老师举出例子来唱独角戏。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时,学生又是一片鸦雀无声,在实验课上,很多学生不敢也不会动手操作,甚至有的学生连火柴都不会划。这就造成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脱节,学生的物理知识全变成了死记硬背,其物理能力和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背景2:一次物理创新应用摸底测试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次物理考试中的创新应用题,学生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于是我们拟订了一份创新应用模拟测试题,共计10个题,结果900多名学生中,答对8个以上题目仅有36人,80%的学生只能答对2-3个题,平均分21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

1由以上两个背景,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物理教学,发现在教学中学生只是在封闭的课堂上死记硬背物理,在家中,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出于“爱”的原因,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什么事都是包办代替,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变换多姿的自我世界。另外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还处于一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枯燥无味,没有信心和勇气,缺乏细致观察、动手操作、应用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好地贯彻落实《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创新能力,我们确定了《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准备筹划阶段

时间:2009年9月——2010年1月

1、课题的拟订审批

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通识培训中,结合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实际,我们拟订了《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的课题,并于2003年4月向山东省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审报,5月本课题被

正式确立为《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12月又被确立为威海市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课题的成功申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也为课题的研究拉开了序幕。

2、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

为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实施,我们聘请乳山市教研中心宋涛教研员为理论指导,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3、拟订课题实施方案

经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的反复讨论,结合课题研究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决定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完成。

(二)探索研究阶段

1、探索研究的策略: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侧重——专题突破

2、探索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走进生活发现物理——课堂探究学习物理——回归生活应用物理——制作发明创新物理四环节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研究的过程和内容:

(1)、实验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 重点研究:

(2)、优化组合观察小组,集体收集材料

( 3)、课前自学,独立收集

4、指导学生制作发明,做学生创新的伙伴

5、布臵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三)完善发展阶段

本阶段的研究策略:回顾——总结——完善—。

三、取得的成果

1、构建了“发现——探究——应用——创新”四环节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依据认识论、系统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反复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走进生活发现物理——课堂探究学习物理——回归生活应用物理——制作发明创新物理”的四环节生活物理大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各环节的内涵为:

(1)走进生活发现物理:就是指学习每一章之前,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寻找相关的物理现象、事实和应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初步感知这些物理现象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如学习《杠杆》一节前先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各种杠杆。

(2)课堂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将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物理现象、事实和日常工具等,带入课堂上讨论交流,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指导,学生马上会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顺利掌握物理概念和规

律。如《杠杆》一节课堂上学生摆出搜集的各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教师此时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杠杆的相关知识。

(3)回归生活应用物理:就是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认识生活中物理现象,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杠杆》一节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将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等臂杠杆。再如到市场上可以分析不法商贩用调换秤砣质量办法欺诈顾客,在没有酒起子的情况下用螺丝刀等工具开启啤酒等。

(4)制作发明创新物理:就是利用学习的物理知识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制作发明,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2、教师的理论和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教科研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九年级物理组李洪光

2010年1月

第14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在区进修校的指导、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坚持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课改相结合,与学校的日常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现将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研为主阵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每周组织开展学区 “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 这学期是实验的中期阶段,我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钻研教材,制订好活动计划。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发资源,将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活动负责人深入课堂、课外与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注意搜集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教学随笔等资料,组织各校开展“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等活动,并及时记录有关活动动态,在网上交流。

2、开展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年级课本剧比赛、高年级演讲比赛等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各年级子课题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会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并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二、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注重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学期初,各年级老师围绕研究课题子课题,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各年级围绕子课题推荐年级子课题课例展示交流研讨活动,课后课题组成员针对本课题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便更好地研究下去。我 1

们还把课题研究与实验课、优质课、示范课相结合,与个人实践课、小组实践交流课、大组实践汇报课相结合。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实验相结合,加强集备制度,通过集备组的力量,整合研究力量,有效把握研究方向。记录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实验的资料积累工作。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积累语言的实践平台,老师们引导班级学生每天及时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即学习日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名篇佳作,及时摘出好词、好句、好段,充实自己的习作集;每月每年段评出优秀习作集,展示他们的优秀习作,交流他们积累语言的学习心得。这些语文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由于坚持课题研究以教研为抓手,实实在在地进行学习、研究,反思,等活动,让教师们与课题实验研究“零距离”接触,在不断地学习、研讨等活动中感受到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永葆生命力。而一些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区第三届“我在课改中成长”青年论坛比赛中,青年教师张静以“借助音乐艺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独特观点夺得好成绩。她执教的语文课《台湾的蝴蝶谷》在由我校承办语文课题组组织的区“六年课改回顾”开放周语文专场展示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场语文专场活动中,来自井大小学的陈弋老师借班上课,她执教的《阿德的梦》一课随堂上课,孩子们与老师在课堂上轻松活跃、语言丰富的交流互动让听课的老师们啧啧称赞,这也充分体现了课题实验中孩子们的成长与收获。在区“六年课改回顾”活动中,我校语文教研组被光荣地评为“课改先进教研组”。

在各级各类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课题组教师也屡获佳绩。在“2008年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廖琳老师论文《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获一等奖;叶青老师论文获二等奖;郑凝芳老师论文获三等奖。赵晶老师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获语文组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在认真上好课的同时,还积极指导学生习作,推荐学生作品在《信阳日报》等报纸刊登。在区《春芽》小学生优秀习作集中,我校刊登有6名学生习作(必须是各大报刊发表或获奖作文);在区综合实践基地征文、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中,我校有12位学生分别获

一、

二、三等奖,四篇学生习作刊登在征文专辑中自我校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实验研究工作以来,积极夯实课题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在一至六年级开展“诵经典诗文,悟华夏智慧”活动,今年5月,在全校开展“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基础上,推荐三年级节目《绝句》,二年级节目《春晓》参加鼓楼区小学生“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喜获一等奖、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课题实验的成果。

本学期的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了,科研方法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后,课题组还应继续努力,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为顺利结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15篇:课题研究总结

中学自然组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中学自然组确定了“向40分钟要效率”这一课题,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下面就简单的总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课题组和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向40分钟要效率”中心任务,积极落实。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我们中学自然组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效率实践研究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因为塔什店是一个人口流动比较快的乡镇,转来的学生由于常常转学,导致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理科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1.学生基础差导致新知识接受困难2.学生对这些科目兴趣较低3.上课不能全部掌握所学新知识,了解与旧知的关系4.不能灵活应用新知识,5.不能及时巩固新知识,因此要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三、实施过程

1、组内制定计划,探讨实施过程

2、通过教研活动对提高课堂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成果还不明显,我们组会继续努力,争取会有大的收获。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16篇:课题研究总结

代家坝镇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课题研究总结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10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末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1、“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2008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参加学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近些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很多多以获奖。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就会得到丰厚的汇报。

今后,我们将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第17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2012年(下)

课题组的研究已近一年,从研究的规模和效果来看,都有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就把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一下:

1.本学期多次参加业务学习,能够认真钻研教材。

四年级的数学是人教版的知识,家长根本不能辅导孩子。针对一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认真研读教法,使学生在课上吃透教材,课下才能够熟练作业。

2.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为进行课题研究的重点。

3.总结出适合班级、适合学生的教学常规方法。

4.能够制作PPT课件,并在课堂灵活运用。

5.对自己每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多与同事交流,取长补短。

6.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分享给业内同仁,希望大家给予指点和提出宝贵意见。

第18篇:课题研究总结

“素读经典”的研究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课题阶段计划,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读经典”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师岗位练兵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将这一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采取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学习,同时积极关注相同领域的研究动态,吸收新鲜信息。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阅读训练点,在课堂中加强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评价指导,做好课后的小结和反思工作。

3、积极向同年级老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4、充分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首古诗词,早读十分钟,下午十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五到十分钟让大家来积累诵读。

5、平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勤于反思。以便使平时的教学实践更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便于归纳成科学性的成果,具有可推广性。

6、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二、达到效果:

质量是课题研究成与败,优与劣的关键。没有质量,课题研究就会丧失意义,因此“质量”二字在课题研究中是一个最响亮最恒久的用词。

全班学生滚瓜烂熟地背诵了《论语》100句名句,还背诵了300多首古诗词,;全班通读了《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今中外近三十本名著。最重要的是,自“素读”经典的训练开始,我就摈弃了以前老一套的听写、抄写、组词、造句等重复性作业的练习,告别题海,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以“读书”和“积累”(做读书笔记或摘录)为主。一学期下来,平均每个孩子的摘录量都在

7、8千字以上。

今后教学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究出“素读经典”的最佳方法,使“素读经典”课题更好的开展,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19篇:课题研究总结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效果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五里街吾东小学吴联兴

一学期转眼间就要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这一学期中我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推进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启发式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学期我更是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更有趣,也更深入。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如:《圆形的面积》、《图形的转换》、《搭一搭》、《起跑线》等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上手,更深入地学习新知识。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制作课件,上网查资料,寻找更好的课件,让这些知识都能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自己也学到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多启发,多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以前课堂教学总是我说得多,学生说的少,学生只是听,缺乏主动学习和积极的思考。参加了课题组后,我多学习,多思考,改进了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分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地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授以学生以鱼,更授之以渔,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学习,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也更有效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得也更牢固了,不会过一阶段后,知识容易遗忘了,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参加了课题组,经过学习和教研教学效果提高了,也推动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第20篇: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海南华侨中学 数学组 苏晓君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中学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学生由于某些基础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就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也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影响学习的效率。如果这些学困生一旦在班级里形成一个层面,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达成度,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才行。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数学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方法,以求得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阐述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使学困生学会更好的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三、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在一个班级集体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等表现不同的类型,具体有以下几种。

1、学习不得法型。拙劣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往往死记硬背数学中的一些定义、计算法则,学习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掌握知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联系,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稍难的数学知识题目、综合运用的题目就摸不着“门”,学起新知识费时,“解”起题来费力。

2、贪玩懒惰型。这类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经教育有悔过自新的决心,但一遇到玩,就无法自制,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行动,意志薄弱,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或参与社会的不良活动;一坐下来学习解题就浑身上下不舒服,心情烦躁,急于求成,巴不得一下子把老师布置的所有题目一口气做完。这类儿童喜欢动口“说”题,而不喜欢动笔“解”题,很难形成技能。老师帮助大多数能接受,一旦外界条件的诱发,他们依然故我,学习成绩日见其差。

3、知识断层型。有的儿童低年级时由于体质弱,容易疲劳,有的儿童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化,社会的不良影响等都可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知识点缺陷,基础不扎实,新旧数学知识难以连接,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对于系统性特别强的数学来说,后继的新知识学习就无法进行。

4、情感中断型。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会造成有的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遇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之缺乏自信心;学生学习信心减弱,学习无兴趣,学习数学情绪低落,从而逐步与教师、同学和家长远疏,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师生关系的情感中断。 在上述不同类型的学困生中,他们的学习又表现其不同心理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为教师,做作业为家长,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

2、学习情绪差。课堂学习情绪低落,被动听课,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参与思维过程,学习与教师、同学很难配合。

3、学习品质差。学习不提问、不思考,做作业寻找现成的答案,遇到一些难题,赖于教师或者抄袭同学的作业,往往找寻“捷径”。

4、学习迁移能力差。有的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信息有限,知识的储存不足,智力品质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知识迁移。

四、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对证研究

教学中转变数学学困生,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创设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氛围,同时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使他们走出困境。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研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1、“小目标”训练法。学困生一般的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需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采取“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具体做法: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进入下单元的学习。实行分组教学,分层次提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快速反馈,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采取课堂教学、小组学习与小组指导相结合教学方式,提供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成功激励法。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情感障碍,一方面由于学生每次以失败者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无兴趣,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由于带上无形的学困生帽子,班级里的事都不能沾边,失去参与的机会。学困生与教师与班集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鸿沟,从而导致情感交流的中断,因而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特长、优点和潜能。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把爱生和知生结合起来,“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3、学习习惯矫正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终身受益。如有位同学,人机灵豪爽,办事说话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数学作业丢三落四,学习静不下心来,被同学戏称为“猴子屁股”、“马虎大王”,由于这种习惯导致他解数学题精确率很低。因此,通过班级活动来加以刺激,在班级数学竞赛“百题无错奖”中,我有意识地请这位同学作为此项活动的负责人,使他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以后通过数学活动不断地矫正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进行逐步强化,此后,他做数学作业认真多了,参加数学趣味竞赛也有他的份了。

4、学法指导。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两种。学习观点的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掌握知识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在知识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知识储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强化知识等。在知识输出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与综合,如何解决问题等。

5、自我控制法。教师不定期的随时采用谈话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品质,调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矫正。如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比别人“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耐心地反复疏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时时矫正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五效果分析:

1、“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方法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数学质量。通过“小目标”方法,在完善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缩短了班级群体的数学成绩距离,提高了单元目标的达成度,大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达到了100%,个别单元5%左右的学生未掌握,对这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辅导完成单元教学。

2、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有较大进步。通过学习习惯的矫正,这些学困生基本上改变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努力完成平时的作业,自信心也增强。学习成绩有的有较大的提高,也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成功激励法”能激发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以正常人的心理去学习、去竞争。

《小组课题研究总结范文.doc》
小组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