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0-03-02 05:18: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

宁远三中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人, 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 背景简介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 )芳甸( ) 汀上( ) 纤尘( ) 皎皎( ) 徘徊( )( ) .......浦上( )扁舟( ) 似霰( ) 砧上( ) 碣石( ) 潇湘( )( ) .......

3、词语释义

1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

1、诵读指导

①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 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 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①开头八句 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②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画,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2、是人是如何使“春、江、花、月、夜”五者构成一幅奇妙的艺术境界的? 明确: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3、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 2

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4、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言之成理即可)

成果展示

1、分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2、师生点评,归纳提升。

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美句。

2、完成《学法大视野》P

29、30“基础训练”T1-7

[知识链接] 古代关于“月”、“江”、“花”的名句: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案:《春江花月夜》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春江花月夜》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