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0-03-01 16:01: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二(

1、5)

教学设想

这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教学,是语文五本必修课本后的第一本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这册选修课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单元有赏析指导和作为赏析示例的一篇课文。赏析示例实际上是教给学生赏析指导中告诉我们的赏析方法,以便于让学生学会方法来赏析本单元的其他篇目。

《春江花月夜》是第二单元的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两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所以本人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为“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意境、分析意象,听诗歌朗诵,想象诗歌画面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课堂的开始,我就设置了这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本诗的意象,我以“自古诗人的情感是相似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他诗歌中相同的意象来帮助把握”作为过渡,自然地将课堂导向意象的归纳。当然,本课不是意象把握课,我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了解把握意象的方法就很快地回到本诗。经过了赏析诗歌的意境、分析意象,这两个步骤,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有一首诗被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这首诗的作者也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歌美读,意境赏析

“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要求同学们在欣赏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问题:你最喜欢《春江花月夜》中哪句诗的画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散文化的语言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再现诗歌的意境。

【解题思路】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要求学生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特别向学生强调,再现意境并不是单纯的诗歌翻译,而是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想像画面,再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所以要正确地把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而且也可以不按照诗句的景物描写顺序。 注意强调一些不好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如“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海上”指的并不是真正的海,联系上下文便可知,指的是夜色中起着春潮的春江。

参考译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相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三、情感把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我们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在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形象,体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但要想更深层次的把握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一方面需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诗歌中呈现的意象进行深刻的分析,从每一个意象和每一句诗行里去仔细捕捉,再把它们连缀起来,组合成我们对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的了解和感知。

1、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春江花月夜》中主要的意象。

解答:江,月

自古诗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可以借助其他诗歌中学习的同类意象来进行本诗意象的把握。

2、研究材料

a古典诗歌中关于“江”的意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时光易逝不复返,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 ★连绵不尽的愁思

b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代表着孤独和哀怨,寄托着愁思和心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营造宁静、美好之境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时光流逝,明月永恒,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材料总结】

a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b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4、回到原文的意象

现在我们来看看本诗中的“江”“月”,作者想通过它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

了解其他诗歌中“江”“月的意象”是为了让学生对意象的分析有个大体的了解,并不是做选择题似的将上面的分析选一个套入本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个步骤的意象分析只是个台阶。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单纯的景物描绘转入到面对江水月色所产生的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及对宇宙奥秘的思索,抒发了把自然和人生对照而产生的感慨:宇宙永恒,明月常在,人的生命却何其短暂,但是整个人类却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因此感情哀而不伤,充满的是作者乐观的态度。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通过月色的描写表现了思妇缠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及盼望丈夫而不得见的苦闷。月光始终伴着思妇的活动,无所不在。明月有情,佳人钟情,人与月的情感在相互交流,融为一体。

5、总结诗歌情感表达

• 观“春江花月夜”赞叹自然景色之奇丽 • 面对美景引发宇宙奥秘人生哲理之探索 • 感伤人生短暂又流露对人生之热爱

• 表思妇游子两地相思之哀愁

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

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四、课文小结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五、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主要意象江、月大体上了解了诗人的情感,实际上,本诗中还有其它意象,希望大家课后找出,并按照今天的学习方法分析。(今天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先从其他诗歌中找到相同的意想分析后再回到本诗。)

2、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春江花月夜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