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1

2020-03-02 06:36: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王涛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设计环节中,问题设计的是否必要,指向性是否精准,表述是否清晰,问题与问题之间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均可以将其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以问题作为思维导向,启发思维,深化思维。本文以“物体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课为例,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扮演,进而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问题设计

活动

思维

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交流、探究、实践、创新、反思”的物理学科素养,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如何建构能体现物理学科素养特点的“素养课堂”理论体系在我校应运而生。“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等步骤去掌握概念规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交流,澄清模糊认识,正确建立概念和理解概念,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活动一]:观察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出示相同棉纱布两块,其中有一块表面喷有纳米材料,请几位同学绷起棉布使布面处于水平面,向棉布上倒入一小杯水,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其中一块纱布很快将水吸入,而另一块纱布则不能将水吸入,迅速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为什么其中的一块纱布不透水呢?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比如水滴落在荷叶上,会变成了一个个自由滚动的水珠(莲花效应);市场上有一种衣服叫防油水服装也有相同的功能。

为什么会发生以上的现象呢?(引入选修教材3-3)

教师: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它研究的是现象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微观理论,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研究宏观热现象的规律。本章所要学习的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引入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二:进行新课

[活动二]:播放视频,切入课题

【问题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通过预习你知道热学中讲的分子和化学中讲的分子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时,我们认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或者离子。在热学中,我们研究其运动规律不必区分它们在化学变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而把它们统称为分子。 【问题2】:分子如此之小,如何才能观察到呢? 学生:利用能放大几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

教师:投影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实物图片和所拍摄的物质表面原子的照片

教师补充: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图片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1

问题导学式(优秀)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例谈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反思例谈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1.doc》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