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式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学本式课堂教学反思

学本式课堂教学的反思

近两年来,我区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有幸多次参观并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我谈谈我在学习和自己在进行学本式课堂教学中的感受。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完成的事情教给学生完成。我觉得学生只要多听,多看,多做,多说,多练,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就会体会学习的快乐,我觉得还是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多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我所听到的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能缺少思维价值,否则小组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形成“表面热闹”,小组讨论中必须注重实效,多关注学生学习是有效性,包括优秀的、中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要有收获;在课堂上,提出的难度与坡度的问题,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让学生感兴趣;抓住数学的根,有针对性的做题练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不断教学生总结过程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类思想。这样,就逐渐实现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学习过程中学生做过的题还是容易出错,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小组在表述自己小组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真的是要说出自己每一步怎么走的时候,他就寸步难行了,并且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或者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有点凌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学生再练同类题,不断反复,先口头讲一遍,再写一遍,对纪律涣散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间浪费过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却难以完成,这也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看来我还需要进一步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早日解决这些困惑,提高教学效率。

人是有潜能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潜能就会超常释放出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把学生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每天学生都发自内心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喜欢数学,一定会把数学学好。

推荐第2篇: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高效才能真正实现,基于此,我县提出了“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一、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内涵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是以“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为基本理念,以“问题导学,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以导、学、检、拓四环节为基本结构,以当堂达标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策略。

“学本式”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

1、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强调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2、在四个基本环节中,“学”是核心环节。“学”的环节是整堂课的根本与支撑。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课堂生态可以概括为:四转变,五注重。 四转变:

1、课堂主体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2、教学方法由讲授式向引导式转变;

3、学习方式由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

4、课堂目标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五注重:

1、重情趣。好的情绪状态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适度的激情,宽松、愉悦、民主、亲切的课堂情境,定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奋。

2、重问题。教学目标问题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问题的提出,

一、要紧扣目标,

二、要有价值,

二、要有深度,

三、不要太多,不要轻泛,

四、问题之间有逻辑。

3、重协作。协作,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这既是优秀人格培养的需要,也是课堂效率实现的需要。

4、重生成。有课堂思考,就会有思维流量,有思维流动,就会有交流碰撞,有碰撞就会有生成。促进生成,利用生成,发展生成,是课堂的重要任务。

5、重效率。强调人人达标,每个人每一节课的达标,才是真正的有效。

二、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理想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即基于问题的教学。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水平发展。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4、实用主义教学论。

教学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其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三、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课堂建构策略

有四个环节或阶段:导(创设情境,引入新任务)---学(新知识的学与教的过程) ---检(课堂学习质量达标检测)--- 拓(适当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

导。一节课的开始,包括师生课堂状态的调整,对旧知识的回顾,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对新学知识的问题导入,以及课堂目标的呈现。本环节任务:

——设境激趣。要求教师调整好状态,保持适度激情,并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奋,唤起学习需求。

——确定问题。教师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预设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前的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确定待研究的问题。

学。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已确定的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本环节任务:

——自学思考。教师针对课堂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也可下发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形成思维链条,或对某一问题作出判断。

——协作解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针对某问题组内开展讨论,形成相对一致的判断。小组长要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并保证每名成员的真正参与。

——交流辨析。教师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境,就预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每个问题的展示,首先是发动全班同学点评、质疑,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判断,加深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其次是教师适时点评,一是在全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教师要点拨解惑;二是全班出现错误判断时,教师要点拨解惑;三是问题判断出现多个正确方向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成的机会,让课堂在生成中出彩。

——整合建构。课堂小结,就是对课堂知识的梳理、概括、归纳,或是对思维的整理,完成知识的建构。这个任务,教师可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逐渐独立完成。

检。对课堂学习质量的当堂检测,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当堂检测一方面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巩固深化,另一方面通过训练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当堂检测的一般形式是“课堂检测单”,教师在“学”的环节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课堂检测单”,学生当堂完成,最后实现人人达标。本环节任务: ——应用检测。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课堂检测单”,或利用预设的问题或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应用训练。

——评价反馈。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向教师汇报存在问题,师生有针对性的解决。

拓。适当增加课堂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本环节任务:

——拓展新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训练思维的深度,拓宽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根据学科特点,拓展学习资源,学习与实践相联系,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学习与经验相联系。

导、学、检、拓四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本结构,但有些情况下每个环节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四环”还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不能把四个环节格式化,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优点

1、“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2、四个环节,结构简洁,思路清晰,易于操作。

3、课堂目标明确,检测手段具体,课堂效果可估、可控。

4、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每名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5、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6、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推荐第3篇:“学本式”课堂培训心得

《“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学习心得 这个暑假非常有幸聆听了龚雄飞院长的“学本教学”专项讲座。短短一天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成长,收获颇多。

龚院长通过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育教学与办学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课堂的一个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大特征,即先学、互助、展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观念。给我们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龚院长所提出的观点,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先学。

龚院长在卓越课堂中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先学”。龚院长同时提出了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主学习的工具。尤其要注重解决好自主学习的工具问题,现行中小学校注重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

二、关于导学案。

在谈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龚院长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导学案或导学单开展自主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导学单的开发原则是功能导学化,即要做到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在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的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使用泛化和功能虚化两大误区,要强化导学案的自学引导功能,要将习题化导学案改为问题化导学案,将学案的后侧性检验改为前瞻性引导。

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龚院长在讲座中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三种有效方式——知识互查式合作、活动互助式合作、问题互解式合作。明确了三种合作方式具体应用场合。知识互查式合作主要用于巩固强化基础知识,依靠小组,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三种合作方式的运用均需明确分工、强化成员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明确了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形:首先是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其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

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固步自封的缺陷,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避免合作学习的边缘化、浅层化、低质化现象。

四、关于展评学习。

展评式的学习即展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之间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互动,具有学习激励、学习反馈、学习提升职能。龚院长针对目前展学环节存在的优生展示多差生展示少,被动展示多主动展示少,知识性问题展示多思维展示少,简单展示多有效提升少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一是加强评价指导,走向展评一体,在生生互动中实现展学增值;二是活化导学方式,走向展导一体,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增值。 龚院长带来的卓越课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也越来越知道到底该怎么教学。一堂高效的课堂,首先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诸如小组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乐学、愿学,做学习的主人。

推荐第4篇:“学本式”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培训心得体会

西岗中学郭晓丽

2016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前往四川的培训小组。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无论是聆听龚雄飞院长的以“学本式”课堂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还是去参观以“创造教育”为办学特色的重庆巴蜀小学,或者是参观“课程整合”改革进行的比较彻底的重庆谢家湾小学等相关内容。我都感触颇深,不得不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粗略地谈谈我的收获。 如果说去年的广州“升本教育”之行,让我树立了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注意在平时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那么,在本次的四川“学本教育”之行后,我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知道关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错的许多具体细节问题。比如教师应该如何设置需要课堂问题,如何去判定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小组合作。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如何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全部学会。

由此,结合本人教学中相关问题,引出以下思考:

一、备课时,避免把“学案”备成“同步练习题“模式。

龚雄飞院长说,我们教师平时上公开课前,总是有种误区,也往往会下发三样

东西:教案、学案、同步习题。他建议“教案“之说法应该消失,我们教师只是需要备一份”教学设计“。 备课的关键是,我们要备学生怎么学,即把学生怎么去学每项内容的学习方法都背出来。比如,我们呈现一个数字问题,让每组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如果教师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基本上是每组的每位学生汇报下自己的方法结束。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出细节,有明确指令,比如让小组长主持,询问三个问题:”每个人说说你们怎么找出来的?”、”我们小组的共同意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通过这三个问题,每组的每个学生不仅学会了别人的方法,并且会将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做出对比,达到意见整合,形成共同观点。由此,我将在之后的备课中,要刻意关注去备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避免让学生“假合作”,进行真正有效的“真合作”

第一,我们教师提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是“难度适中“的问题,它刚刚超出了个体能独立解决的范围,真正需要小组谈论,集中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 龚院长说才是需要以小组形式来进行的问题。平时我们存在的弊病是,为了 “小组合作”的这个“形式”,我们老师进行了各种“假合作”。根本不注重问题是否有难度。 龚院长还指出,尤其是那些“不需要思考,加工,只是在课本上找到信息的”问题。我们老师还在装模做样的让小组合作学习。仔细

1 思考,我确实在教学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知识刻意在乎形式,忘记了合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在以后英语教学中,一定认真关注这个问题。

第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即教学的主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需要合作。平时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活动为了产生所谓学习效果和气氛,本人确实有过这种动不动就把一个问题变成了小组合作的模式,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从而在练习到重点难点时,学生由于时间不足没有充分练习和展开,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想,从这次培训之后,我将力争避免这种情况,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重点多合作,非重点少合作,或者不合作。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小组长较好的主持和引导,小组上台展示交流就无法达到应有效果。小组长该怎么组织讨论,该用什么样语言来引导谈论尤其是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设问题“,没有教师好的预设和引导,学生就没有”真正的生成“,也不会发现该发现的问题,无法引起小组谈论。小组长的职责有两点,其一是组织有序交流。平时我们的小组合租是让好学生先讲,其余的补充或者聆听。然后龚院长指出,正确做法是”弱者先讲、中者补充、优者总结“。这样让后进生有充分学习机会。其二,组长要用教师预设过的准确语言来进行引导,以此来完成学生观点的呈现,讲解和交流互学,从而完成小组意见整合。我们平时小组上台展示,基本都是方法的一个个罗列,小组内部的谈论也只是相互罗列各自观点,没有讲出观点形成的过程来让别的同学学习,也没有把观点或方法进行小组内整合。由此,本人清楚了以后的改进办法:首先设置明确互学任务,小组长带领依次发言,之后小组意见整合。最后才是上台交流。

总之,正如龚院长在报告中提到的,真正的小组合作需要有三个过程,即分享思维、整合观点、解答释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把教师作为传授者职能排在第一位。努力发挥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职能,注意多指导,帮助,而不是满堂灌。正确的引领需要在课前认真研究学情,备教材,备学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没有好的“教师预设“,就不会有学生”较好的生成“。

三、关于课程整合,我们做为教师个体,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参观了重庆的巴蜀小学和谢家湾小学后,我深深触动。真的明白所谓课程整合并不是仅仅一个口号,而是我们这里做的还不够。我们教师从观念到行动都没有到位而已。谢家湾小学的课程设置是上午上文化课,下午校本课程。每天下午学生足不出校园,就可以免费学到自己的爱好,犹如进了培训班一样,天天快乐持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参观完那些教室,我在想如果本人在小时候也这样上课,那该多开心和乐意。可是反思我们这里,为什么施行的困难那?我想主要是我们自身问题,我们教师素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比如每位教师除了专业课还要去带着学生上一门特长兴趣课。我们的问题是,除了专业之外,爱好特长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去教别人了。如果能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么教师自己先提高,学会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我想我将会非常乐意去把她交给学生,因为没有人不乐意天天去发展坚持自己的爱好。首先有了多才多艺的老师,才会有多彩多艺的学生。

2 在培训期间,看了一节“找规律“的课堂视频,上课开始,那位教师边拉手风琴,边带着学生享受音乐美好,开始我以为是音乐课,之后一会儿才发现是数学课。觉得这样的模式真是有创意的好课堂。看来,课程整合真的需要教师开动脑际,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才会有好课诞生。课程整合真的不只是口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如果每位教师都去尝试,那会是怎样的美好画面。 这次的四川之行,本人受益良多,也找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增强了信心,争取以后教学中努力改变自我,并将继续钻研教材,践行“学本“理念,早日让学生受益。

3

推荐第5篇: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

施建新

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 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学导式”模式.

所谓“学导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我在学生自学辅导和教师适当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面就谈一点对此模式的浅见。

一、实行这一模式的要求

1、学生在导前,自学为主,把学习质疑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发展,“教”要为“学”服务。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 一,做到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二、“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确定的,每节课的45分钟也是固定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导”功能,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的各环节,尽可能做到规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学导式”教学的课堂结构通常分四个环节,即:自学——质疑——精讲——演练,其中演练是“学导式”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以上各环节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相加,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学是基础,精讲是条件,演练是综合发展。

当然,在每一节课中四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内容及教材深度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目的。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导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因此,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组合课堂45分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我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l、“学导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它以自学、思考和讨论为主,学生自 己观察、辩认和分析,作出判断或结论。如我在讲“社会主义民主”这一节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特点、本质、

内容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从而自己得出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的结论。“学”以后马上“导”,我从书本内容出发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的现象,还存在官僚主义,民主生活中还有形式主义的东西存在,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新型民主的本质?这样就又引出了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了解到我们的民主尽管还不完善、还不成熟,但随着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这种最高类型的民主终究会成为现实,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也终将会随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而消失,而资本主义民主尽管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的本质,它仍是资产阶级专政。

2、“学导式”的重点放在开发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上,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普遍发展,实行教书育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渗透,使知识、能力、提高觉悟得到综合效应。《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活动巨大影响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把一些基础理论灌输给学生,然后针对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现象,自己领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3、“学导式”是学在导前,因而能把教师从重复叙述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把导的效能转化到学生能动地开发自己智能上去,从而使差的跟得上,好的吃得饱,获得大面积提高。

“学导式”教学是我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次教改尝试。由于实践时间短,且在摸索中进行,因此,还有待于完善。

推荐第6篇:生本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生本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李琼英 本学期我在学校“呵护,助力‘成长”为核心的工作意见指导下,继续践行生本理念,实施生本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核心理念开展工作。

一、前置作业设计 上学期我在班上用了一段和学生推心置腹的书面交流,引领学生提高对前置性学习的认识。让孩子们认识到为什么前置学习,怎样前置学习,前置学习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关系。孩子们的认识到位了,那么,前置学习的内容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了。我利用寒假认真读了本册教材和教参,以及课表要求。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住了课表对本年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结合上一届老师何主任保存的他们年级用过的前置作业,设计了适合我们年级的前置作业。和上一届老师设计的前置作业比,我们主要增加了美词美句的积累。因为课标年段要求第二条第8点要求“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课堂交流 本期我们班孩子的课堂交流有很很大的变化,全班十个小组,,每次展示交流时,每个小组都积极争取交流,改变了过去只有那几个小组“唱戏”的状态。今年正月初九,杨校长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培训会——互动式。 这次培训会的目的可能也是让老师切身体验生本,从而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吧。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开学第一天,我同本班的语文、数学、外语老师一起,用同样的办法重新组建学习小组。这次小组构建中,我们考虑了学生的个性、性别,各方面能力等因素,让每个小组的综合素质基本同等。在一学期的实践中,课堂交流出现前面所说的变化,我想和小组的改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组内那些不爱说话的人被带动起来了,小组间的竞争也激烈了,小组内孩子间更团结了。

三、问题梳理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很彷徨。每次布置收集资料的作业,就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能落到实处,只有几个孩子行动。而且收集了资料交流的时候也只是照着读,有事甚至结结巴巴的,对他自己和其他同学几乎没有什么收获。这时,我就想以后不让他们干这种事了,老师直接讲给他们听得了。课后又反思这是评价机制的问题。所以,下学期,我将在前置作业评价机制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实施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推荐第7篇:书写学本式卓越课堂[版]

书法学科中心组成员书写内容

1.‚学本式卓越课堂‛倡导‚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

——摘自《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2.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策略:

三管齐下,提升干部教师课程能力;多维组合,建设行动共同体;同中求异,建构‚学本‛教学模式群;开发导学精要,优化学习资源;研制评价标准,引导课堂变革方向 ——摘自《聚焦课堂 变革创新 让梦想在现实中生根开花》

3.与传统讲授式课堂相比,‚学本式卓越课堂‛最大变化莫过于‚还课堂于学生‛.

4.‚卓越课堂‛的三层含义:卓越是一种态度,卓越是一种过程,卓越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理想

5.‚‘学本式’卓越课堂‛突出‚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核心要义,提高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追求‚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课堂形态。

——摘自《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6.全面推动‚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将重点实施以下六大行动计划:学校课程建设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课程能力提升行动、教学研究引领行动、教育技术助推行动、学校工作评估行动

7.课堂教学改革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抱着永不停歇、勇创一流的态度,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8.‚学本式卓越课堂‛具有生命性、系统性、优质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

9.‚学本式卓越课堂‛是由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独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系统。

10.也许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艺术的修炼中逐步完善自我,享受渐入佳境的愉悦,这样才不枉在教育的神圣殿堂走一遭。开发学科导学精要基本理念: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基本结构:目标定向、自学引导、达标检测

——摘自《聚焦课堂 变革创新 让梦想在现实中生根开花》

11.开发学科导学精要基本原则:学本性原则、必要性原则、问题性原则、课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2.对待‚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有三点具体要求: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将工作重心下沉到课堂;进一步改进培训和教研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区级层面、学校共同体层面和校内各层面对‚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考评,确保实施全过程方向明,措施硬,不松劲,不动摇,出成果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3.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更进一步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互学、展学。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4.‚学本式卓越课堂‛分两步实施,三层达标:前3年转型升级,全面达标;后2年巩固提高,再上水平。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5.‚学本式卓越课堂‛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让我们聚焦‚卓越课堂‛行动,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加快全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为把我区建设成重庆市现代化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6.‚内涵发展的本质是学校的文化自觉,内容有教师专业化、课堂优质化、管理科学化‛

‚课堂优质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

‚课堂优质化既包含课堂内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优质化,也包含课堂外部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管理科学化‛。

实施‚卓越课堂‛行动,是深化内涵发展的‚核心点‛和‚引爆点‛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大讲堂上的讲话

17.我们构建教学模式、编制导学单、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培训干部教师、强化共同体和学校工作考评等,都是手段。‚加快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师教授为本向学生学习为本的全面转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才是目的。

——摘自肖长树主任在卓越课堂大讲堂上的讲话

18.课堂转型要注意三点: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基本的教学模式。

19.‚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其实也是在继承沙区课堂改革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希望能够不负众望,乘势而上,追求卓越,再上新高。

——摘自龚雄飞院长在沙坪坝区‚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推荐第8篇:“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山东省费县第一中学李健全

简介“探究导学式”教学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去获取结论、“发现”规律,建立“目标-探究-结论-训练”的教学基本程序,改变那种先给出结论,再进行说明性分析、印证性训练的传统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思路探究导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为了引导广大高中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课堂教学思路。

1“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所提高,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面向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的问题。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品德教育的问题。

(3)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当前较普遍存在的“课上讲、课下练,”,“课上灌输、课后消化”,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

2“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和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为:探究诱思、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简称为“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其基本含义如下

2.1探究诱思

“探究”意为“探索”、“研究”,是对学生学法的要求。探索是满足学生本人的求知欲望,试图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它是人们试图发现、寻求、追究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行为。研究就是研讨问题,类似于科学家那样,制定目标,试探采取各种有效措

第 1 页

施与方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诱思”意为“诱导思维”,是对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位和对其教学方法的要求. “探究诱思”有如下四个含义: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首先建立主动探究的学习心向,主动探索,注重体验,努力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

(2)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其任务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索、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3)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思维训练,并与“讲”和“练”有机结合。

(4)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

2.2学导结合

“学”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导”指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学导结合”表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有如下两层含义:

(1)学生是演员,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指导作用。

(2)学生先学,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重点在于为“学”指明方向、指导方法、铺路搭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训练

“训练”指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人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自我活动,方为课堂训练。训练是发展之源,发展是训练之果;再者,通过训练可使师生获得反思信息,进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强化,并成为以后教学过程改进的依据,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训练的基本形式有: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其中均贯穿动脑思,充分体现着思维训练的精神。这种训练决不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式”训练,而是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训练。 “优化训练”包含三层含义:

(1)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训练量不足就难以巩固,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2)通过系统、适时、科学的训练,学生能够将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3)训练需在内容、方法、时间、时机、程序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并实现与“讲”和“思”的有机结合。

2.4当堂达标

“标”指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的统一。“当堂达标”包含下列五层含义: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

(2)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

(3)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要力求明确、具体、科学、表述准确,可测性强(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

(4)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根本标志;因此,要加强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5)师生均要把功夫花在课前,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该教学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去获取结论、“发现”规律,建立“目标-探究-结论-训练”的教学基本程序,改变那种先给出结论,再进行说明性分析、印证性训练的传统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的过程实行科学的调控、激励、点拨、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树立没有训练就没有落实的思想,优化训练的材料、时机、方法、手段,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作者联系方式:

邮箱fxyzljq@126.com

推荐第9篇: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学案导学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甘肃 武威 姜秀萍 摘要:“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关建词:“学案导学”;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1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教师教学高效和学生学习高效的双目标。

“学案导学式” 也可以看做“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课堂教学依据教师和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三段,即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课堂精讲、随堂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分三段的目的和依据是:第一段,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的感受新知,并掌握其中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强化自学所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段,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第三段,进行随堂检测与评价,题目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是经典题目,既要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要贯穿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2 六环节的一般步骤为

编制学案、提出自学要求、交流讨论、精讲深化、练习巩固、反馈总结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编制复习学案一般包括课标要求、思考讨论、考点要点聚焦、综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第二环节是抓学生自学练习,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环节是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环节是教师课堂精讲释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第五环节是组织随堂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第六环节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理清知识层次与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其中心环节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思考讨论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设立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条理越来越清晰,结论越来越明确,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师生间、生生间有效地互动,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得到共享,共同完成对复习知识的建构。教师的精讲深化,学生的交流讨论应成为学案的要点。“学案导学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3 课改深处是模式,“学案导学式”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结语:

“学案导学式”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式”不是教条,也不是教案的翻版,我们只有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灵活运用,才能让“学案导学式”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真正追求。

参考文献:

[1]杨加好.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7) [2]吴根旺.论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28-229.[3]赵秀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小组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14):256.

推荐第10篇:“‘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研究

大学城第三小学‚‘学本式’绿色课堂‛实践研究方案

沙坪坝区大学城第三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课堂教学变革也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与学的规律。重庆市教委于2012年出台《‚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沙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如何有效地顺利推进历时五年的课堂教学变革行动,需要我们深刻地思考,努力地研究,积极地推进。

我校前身为重庆虎溪电机厂子弟校,创办于1970年, 当时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曾培养出几十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毕业后留学海外博士,现办学定位为小学教育,校名也更名为重庆大学城第三小学校,并以‚绿色浸润人生‛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改革,我校提出了‚‘学本式’绿色课堂‛。

‚‘学本式’绿色课堂‛必须回答‚什么是‘学本式’绿色课堂?‛ ‚构建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正是要在实践中研究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以期保证我校课堂变革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从而确保改革实践的有效性。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的学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发展,要求教师信任和尊重学生,提供资源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基于此,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及其八条原则:(1)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2)促进者提供的是‚学习资源‛。(3)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计划自己的学习。(4)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心理氛围。(5)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是学习的重点。(6)学生自我训练而不是外部指导的训练。(7)学生自己评价自我的学习。(8)更快更深刻的学习。

(二)绿色教育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偏离受教育者的根本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牺牲学生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和自然发展为代价,去获取所谓的“成功”。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失去天性、失去童真。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自主发展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焕发生命活力,充满心智撞击。“绿色教育”,就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和谐发展,让孩子的生命在“绿色教育”中熠熠闪光,让孩子的童年在“绿色教育”中绽放希望。

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福禄倍尔谈到《人的教育》时说:‚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引起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该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被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 可见,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自由和天性,培养有教养的人、精神丰富的人、身心强健的人。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有两个核心概念需要作出界定。

‚学本式‛:指的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所遵循的基本教育价值和立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即: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

与‚学本式‛相对的概念是‚师本式‛和‚教本式‛。应当指出,就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创设而言,以师为本、教师第一的观念毋庸置疑;从教学得以维持、推进的条件而言,没有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就没有‚教学‛意义上的学,教师的‚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正是‚教‛的品质决定着学的品质。但是,从教学的目标指向而言,教是为了学,教师更好地教恰恰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也就是说,教必须围着学转,而不是学围着教转。

因此,‚学本式‛教学就是要充分、深刻地研究和揭示学的规律,从而寻求教如何为学服务的途径、方法、措施和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引起教师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重估,引起教师对自我角色的重新塑造,促进教师走向‚新生‛,进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绿色课堂‛: 绿色是一种充满灵动和生命气息的颜色,它是象征生命,象征着自然和谐、蓬勃发展,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表征。 孩子喜爱的应该是一种毫无任何压力而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有错误、有失败、有争论,而作为教师的我喜爱的也是一种纯朴的、自然的、真实的、不做作的、不经刻意雕琢的环保型课堂,那应该是一种充满了绿色的课堂。绿色课堂是‚激趣求真‛的课堂,是‚合作求实‛的课堂,是‚交流求新‛的课堂,是‚游戏益智‛的课堂,是‚领悟真谛‛的课堂。

四、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创新之处

1.将沙区倡导的‚卓越课堂‛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我校的操作模式,变革旧的课堂文化,形成新的课堂文化。

(二)研究假设

在‚先学后导、互助展评‛总体模式统领下,根据学校、学科等特点,探索‚‘学本式’绿色课堂‛模式。能确保我校‚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学本式’绿色课堂‛教学模式;2.探索‚‘学本式’绿色课堂‛的有效策略; 3.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全面转型和质量提升。

(二)研究内容

1.‚三三六‛学本式绿色课堂模式探究

在遵守全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内涵、特征和结构等基础上,根据本校的特点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三六‛学本式绿色课堂模式。

三生:生态、生长、生活; 三动:主动、生动、互动;

六环节:设置情景——自学互助——展示互评——教师导学——检测反馈——拓展深化。

2.‚‘学本式’绿色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校所有年级和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2.行动研究法

在‚计划——行动——反思——改进‛的螺旋式运动中不断破解难题,促进探索性实践与发展。

3.经验总结法

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法。

八、研究计划及步骤

1.全面达标阶段(2012.9~2015.7)

(1)启动阶段(2012.9~2013.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我校‚卓越课堂‛—— ‚学本式绿色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职责任务,组织召开‚学本式绿色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会。 (2)实施阶段(2013.2~2015.1)。改进教学管理,提升教师能力,建构‚三三六‛学本式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建设‚规范课堂‛,培育‚高效课堂‛,追求‚精品课堂‛。

(3)小结阶段(2015.2~2015.7)。加强巡课,确保所有常态课普遍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对3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思考并制定制学校‚学本式绿色课堂‛后两年的行动实施方案。

2.巩固提高阶段(2015.9~2017.7)

认真实施‚学本式绿色课堂‛后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规范课堂‛,认真培育‚高效课堂‛,执著追求‚精品课堂‛,全面完成沙坪坝区五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九、预期成果

1.大三小‚‘学本式’绿色课堂‛结题报告;2.课题相关论文;

3.形成一本‚‘学本式’绿色课堂‛教案及反思集。

十、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课题组长:梁灿 大三小校长 课题组副组长: 鞠小兵 大三小副校长 胡利华 大三小教科室主任 谢可 大三小教务主任 课题主研人员:大三小全体教师 十

一、课题经费预算

本课题经费预算为( )元。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绿色_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9,(21)] 2.绿色教育_理念下的教师管理[教学与管理, 2006年 11期] 3.构建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小学教学参考, 2008年 30期] 4.绿色课堂_打造课堂中的生态系统[吉林教育, 2007年 12期]

执笔人:胡利华 2013-1-29

第11篇:吕程丽 高二化学组 “3.15学本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3.15学本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新田一中化学教研组 吕程丽 《铵盐受热易分解》片段教学教案

本校开展的“315”高效课堂模式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调整课堂结构,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全力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是“导、学、教、练”基本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3·15”高效课堂模式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实践。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因学活教”的原则,坚持开放的大课程观,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交流与使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引导、讲述、讲解、答疑等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而学生的活动,包括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不少于15分钟,探索以学生为本内涵发展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特色,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遵循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学科特点,通过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现以《铵盐受热易分解》片段教学为例叙述“3.15学本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教案。

《铵盐受热易分解》片段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讨论、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铵盐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观察实验,导入课题:

【学生描述观看的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沾取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形成白烟。 【自主阅读、思考并交流】:为什么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形成白烟?

【学生展示思考交流结果】:当沾取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形成白烟。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迅速化合成氯化铵晶体,形成白烟。

【教师点评、总结】:氨气与不同的酸作用可得到各种相应的盐,这种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作铵盐。如氨气和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碳酸相作用时可得到NH4Cl、(NH4)2SO

4、NH4NO

3、(NH4)3PO

4、NH4HCO3等铵盐。

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NH3+HNO3====NH4NO3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提问】生产的氯化铵会有怎样的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了解铵盐(NH4Cl、NH4HCO3、(NH4)2SO4)的性质,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

【演示实验】试管加热NH4Cl、NH4HCO3、(NH4)2SO4

二、自主阅读、思考

【学生描述现象】 观看演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晶体,没有熔化就直接变成气体,气体在试管上方又变成晶体,【自主阅读、思考】 现在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晶体,没有熔化就直接变成气体,气体在试管上方又变成晶体,这个变化是升华过程吗? (2) 升华的概念是?

(3) 该实验涉及的变化过程有哪些?

(4) 其他铵盐比如碳酸氢铵、硫酸氨、硝酸铵受热都会得到氨气吗?与氯化铵受热分解有相同的现象吗?

三、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整理解答。

【学生展示】 各组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论,对问题给出解答,展示自主学习结果。 【教师点评教学】

(1)、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晶体,没有熔化就直接变成气体,气体在试管上方又变成晶体,这个变化不是升华过程。

(2)、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物理变化,过程无新物质产生。 (3)、该实验涉及的变化新成。

过程有:属化学变化,两个过程都包含(NH4)2SO4==2NH3+H2SO4 (4)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则固体铵盐受热解时,氨气与酸一起挥发,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铵盐。如NH4Cl为此类铵盐。 (5)如果组成的铵盐是难挥发性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只有氨呈气态逸出,而难挥发性的酸残留在加热的容器中,如(NH4)2SO

4、(NH4)3PO4为此类铵盐。【结论】:铵盐受热易分解。

四、练习

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解析:

根据图示知,甲扩散得快,故甲的摩尔质量小于乙,且两物质反应能产生白烟,则甲处为浓氨水,乙处为浓盐酸或浓硝酸,而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 答案:C

2、用加热的方法可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硝酸铵和硫酸钠

在《铵盐受热易分解》片段教学教案中,通过演示实验的导入,生动形象,趣味性强,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验现象例如本教案设计实验:当沾取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形成白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思考交流,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自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交流与使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再结合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点评,教导,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因学活教”的原则,坚持开放的大课程观,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主地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及展示的情况,精确地进行讲评和点拨;然后总结提升,最后通过训练巩固知识,直至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15学本式高效课堂模式”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实践。教学中“导、学、教、练”环环相扣,又循序渐进;既可以在整堂课中运用,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将导学教结合,反复使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化,不可过于程式化。课堂教学要做到动静结合,给学生以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独立操作的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纠错、善于交流、大胆发言的品质。“3.15学本式高效课堂模式”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调整课堂结构,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全力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第12篇:关于“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反思

关于“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反思

沙坪坝区实验外语学校 李雪莲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进了课改,贯彻沙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尝试,我深有感触。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原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需要才有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般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涵的思想依然是我们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

1 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我们课堂教学追求卓越,那么何为卓越实在是说不怎么清楚。我想以前讲的“高效”应该是一个体现吧。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不失为我们追求高质量教学的一途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尽相同,教育对象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更是参差不齐,教育学生,传授知识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仍然不妥,也就是说,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让我们的教学生搬硬套,形成一种所谓的定式,这实际也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以及所有同行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学本式”卓越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第13篇:信息技术学科学本式成长课堂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学本式课堂工作总结

郝世刚

根据我校提出深入开展学本式成长课堂的要求,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认真的学习了学校关于“学本式成长课堂”的具体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基本做到了:

一、目标的制定。这个环节,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我把握都很到位,紧扣课标,而且语言精炼,简洁明了地让学生能快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学指导的设计。自学指导中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也就是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最后学到什么程度。前三点,我基本上都能做到,而且能具体到是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但是最后一点,关于学到什么程度,对学的结果的要求提得不够明确。要求就略显宽松、模棱两可,学生在看书之后、交流之前不清楚自己究竟学得怎么样。所以今后我要明确提出怎么检查。

三、自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我采用了课前或课上或二者结合的自学,并把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自学的主要方式。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的难点进行设计预习提纲或自学提示,让它成为学生自学的一条线索、一个拐杖。通过预习或自学,使得学生学会一半的东西。

四、先学:在学生“先学”的环节,我做到了,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一般不过早做裁判,做好军师,静观其变,运筹帷幄。并不时的巡视

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先学环节不仅只包含看书,还包含检测。看书的时候,老师要提前把要求讲明白,看完书,我基本做到了,不要讲,直接做题。出现错误后再去说明白。需要讲解、强调的部分到题里结合具体题目在学生纠错的过程中进行说明。

五、后教环节,我首先是学生先来纠正,即“兵教兵”,所有的学生都不会,然后才是老师纠正。除此之外,启发我尽量做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六、做好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在教学中,我有机的将自学检测和讨论更正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两条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提示就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在自学检测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各种各样的见解,错误的、偏差的、理解的不深刻的不全面的等等。及时的交流讨论、更正纠错,抓住我们倡导的精讲的大好时机。尽量做到讲在知识的重点处、难点处、易混淆处。

七、当堂训练做到要由易到难,先熟练再拓展。做好练习,在学生真正理解、弄清、弄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情况做好练习,给足练习的量.,在练习中课堂训练做到有节奏,有效率,有变化,有反馈,作业做到面批面改,课堂结束最终回归目标。

八、自己不但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关心每个学生的成

生的辅导工作自己始终没有放弃过,常为他们做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卸去思想上的包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自己感到是那么欣慰。

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在课堂上,能够体现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所教知识,做到了讲解清楚正确、明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直观、形象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课堂上更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学生的集体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等。基本贯彻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对在实践过程中的得失认真总结剖析,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锻炼,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的到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二.存在问题及反思

1、在理论知识方面还应该加强学习,使我们的教科研水平有所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对教材专研不透,教学设计不能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现象。上课指令不清晰,教学活动中不敢大胆放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教师扶的太多,教师的评价缺少多元化,所有这些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去探索和加强。

第14篇:五步式课堂教学反思

“五步式”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 教学反思 一年级 罗娟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推出了“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实践和探索,反思自己和教研组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风和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课堂肯定是一句空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五步式”课堂教学改革,我从语文低段 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五步式”课堂教学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我抱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五步式”课堂教学中要尽快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逐步摸索,大胆尝试,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小组讨论,全班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点拨”这一环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才能使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15篇:“餐桌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所谓“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围成一圈,像在家里的餐桌上围成一圈一样,不同于过去传统上的“插秧式”课堂教学模式。“餐桌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大力提升办学品位,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学校决定从2013年11月6日起开展 “餐桌式”教学。为了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陕西省教育督导团颁布的《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践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品牌,争创县、市名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餐桌式”教学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餐桌式”教学仅有形式上的要求,还没有完善、成熟的模式,在这个大框架下,构建高效课堂,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历史性机遇,当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必要性。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全省教育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正值我县创建教育强县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励精图治,培养教师,践行改革,在创新的基础上走上成功之路。

三、工作安排

因为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行,为了求稳求好, 我校“餐桌式”教学实施是这样安排的:

时间安排:从2013年11月6日起开展试行。

任务及要求:探索“餐桌式”教学的有效形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所有教师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会,积极参加听评课,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和提高,每月对“餐桌式”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反思总结,写出心得体会;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并互相交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细化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提交相关总结材料。

四、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及其职责。组长:沈绍瑞(校长) 副组长:胡大年(工会主席) 成员:全体教师平时办公有马静负责。

2、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积极性。 (2)、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在教师考评上应充分肯定教师在“餐桌式”教学课改中做出的成绩,应看到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和过程中收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由于“餐桌式”教学没有现成的套路可循,因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总结,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试行期间,教导处坚持经常性的下班听课,每周召开碰头会,教师谈心得,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环节中的细节,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加以推广。

五、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参与“餐桌式”教学实验的教师、领导,要认识到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认识到只有实施课改、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有出路。我们是先行者,我们的行动关乎学校的发展,要坚定信心,坚信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

2、加强领导,全力推进。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实验职责,发挥引领作用。领导小组组长要把握大局,引领方向、协调统筹;领导小组副组长要具体负责,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针对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成员要具体落实实验工作,坚持轮换下班听课,及时与教师沟通和向组长反馈情况,把课堂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工作会上交流,总结成文,供教师教学参考。学校要利用教工会、校园网等,搞好“餐桌式”教学工作的宣传与讨论,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2、总结提高,形成特色。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做好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决不能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质量滑坡;要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学校教学方法,体会他们的教学理念,融合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教情、学情,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敷衍应付;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总结提高,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出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4、加强管理,严格奖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收集好相关文字、视频资料,及时总结,归纳整理,形成材料;教导处抓好管理、考核工作,严格落实学校有关奖惩制度,奖罚到位;学校将实验教学纳入绩效考核,设立单项奖,每学年培养和打造1名“餐桌式”教学先进个人,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16篇:活动式课堂教学初探

活动式课堂教学过程初探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努力做到从知识的权威到知识的组织者的转变,从“教书先生”到“灵魂工程师”的转变。设计一个以“读、说、写、做”为基本框架的活动式教学过程,以替代以往“复习提问、新课讲授、练习模仿、小结作业”形式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平台,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取信息,激活气氛,整合教学内容,发展探索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全面启动了,带动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手段、技术的更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意味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了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特点的主动学习者。作为数学教师,我应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们共同参与下,在平等的对话中,完成整个“活动式”的教学过程,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努力做到从知识的权威者到知识的组织者的转变,从“教书先生”到“灵魂工程师”的转变。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激活学生自主求知的热情和能力,组织一个以“读、说、写、做”为基本框架的活动式教学过程。

一、读——提取数学信息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应重视这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因此,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即怎样读懂数学问题,甚至把非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1、重视数学语言的学习

伽利略说:“宇宙是一直对我们的目光开放的,但是我们如果不首先学懂它的语言,并学会解释用来书写它的那些符号,就不能了解它,而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载体,也是表达数学的媒体,数学语言主要有三种,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语言各有魅力,教材的知识结构线索、推理过程关键环节的文字说明,重点概念和性质定理及运用条件,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一般用文字语言描述,它生动、明确,让人容易理解、记忆。而一些公式,几何教学中的论证过程往往借助符号语言表述,它简练、深刻,使用方便。一些示意图、表格及解题中思想分析图等,则用图形语言表述,它简洁明了,形态优美,作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联络和补充,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数学语言的掌握将为读懂数学创造条件。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加强数学语言的互译训练,以促使数学语言的发展。如在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班上课时,通过(-2)+(-3),(-3)+(-2),17+(-5),(-5)+17等计算,先鼓励学生寻找规律,并用文字语言组织说明,再抽象成符合语言,即用字母公式表示,然后练习巩固。在另一个班上课时,直接出示公式,学生记忆并练习,练习的错误明显增加。事实证明数学语言的互译训练激发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敏性,对数学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读数学的情境

在平时教学中设置一些读数学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传达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读能力的提高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我选用了一个故事形式的题目:从前有一个穷人走在路上,当他走过一座桥时,碰到一个魔鬼,魔鬼说:“你有钱吗?”穷人回答:“我没钱,我口袋只有几个铜板。”魔鬼说:“我让你每过一次桥,口袋里的钱就增加一倍,但是每次一过桥你必须给我24个铜板。”于是穷人从桥上走过去,果然口袋里的钱增加了一倍,于是给了魔鬼24个铜板。又从桥上走回来,钱又增加了一倍,但是这次穷人的口袋只有24个铜板,于是穷人的钱全部被魔鬼拿去了。我先问学生:“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读取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穷人的钱成倍的增加,假设原来是x个铜板,过一次桥变为2x”,“穷人的钱越来越少,每过一次桥减少24个铜板”„ 我再问:“穷人原来有多少钱?”于是列方程变成水到渠成的事。学生们读懂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把数学化了的问题进一步符号化,巩固了学生读数学的能力。

3、读数学延伸到课外

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将读数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外推荐学生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问题具体的提出、解决和应用,提高阅读水平,增加对数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基础,同时也拓展了数学课堂的容量。

二、说——激活课堂气氛

说数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叙述自己参与知识探索活动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探索发现的数学结论,发表自己各种不同的解题见解,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产生的疑问,畅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我国传统教学中,师生等级观念较重,所谓“尊师重道”,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影响了教学的良好效果,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提问、讨论、陈述等形式说数学,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气氛。

1、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和想法,对学生的一些创新思路,一些虽不完整但却富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即使是浅显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记得在学有理数的加法时,一个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1为什么不等于1?这个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平时也很调皮,他提问时有点恶作剧的性质。问题一问出,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我当时很气愤,但是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学生们讲了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我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爱迪生小时侯也问过老师同样的问题,他的理由是两根蜡烛可以熔为一根。老师相信你长大后也会很有出息。”经过这件事,这位同学上数学课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进,慢慢地开始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了。每节课我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提问,在提问中,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发展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有些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在学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在3点和4点之间,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在什么时候重合?有学生就问:“能否跟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的追赶问题一样考虑?”学生能将时钟问题与追赶问题联系起来,说明提问对知识的内化起了促进作用。提问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的前奏,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得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

2、讨论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能发现、解决的问题,我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寻找一定的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交流讨论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主要是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议题,教师参与其中,这种讨论较适合思考余地较大的议题,有利于培养胆子较小的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是指教师设计一定的议题,分小组讨论,各小组的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巡视,各小组记录讨论过程并在班内交流,这种讨论能发挥每位同学的能动性,在各个小组中产生竞争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从安静地坐着听我“讲”,到自己轻声地自己“讲”,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敢于争论。我看到了学生们丰富的思维活动力量。

3、陈述

新课程的教材为了降低难度,突出重点,有些概念没有明确指出,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于教材没有定义的几何体,让学生自己命名,并肯定他们的“非数学化语言”,学生们很有成就感。我还经常在一节课快结束时,鼓励学生陈述自己一堂课中的收获和疑惑,学生说得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比老师格式化的“课堂小结”效果明显好,并且唤起了学生说数学的积极性。

三、写——整合教学内容

我国中学生对于数学技能的掌握在熟练、“自动化”方面基本达到要求,但由于缺乏自身的感悟与思考,故在理解程度、概括水平上有所欠缺。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写数学,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写数学不仅指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规范的书写,也指写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成果。

1、书面练习

在以往教学中,总是教师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表面上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但这样也容易使学生在解题时不肯动脑筋,思维定势,久而久之,数学思维疆化,很难突破常规。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我在出示例题之后,只是略作点拨,或者让学生讨论,而后就请学生板演或书面练习,然后一起寻找书写方面或技巧方面的问题,并及时指出、纠正。这样的练习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思维非常开阔,一道题有时会找到多种解题方法。比如在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时,有的同学用了估算的办法,有的同学利用计算器求近似值再比较,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作差法,有的同学提出了作商法,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书写渐渐规范了,并且提高了数学分析能力。

2、记录

在数学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记录一些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疑惑、研究成果。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有同学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结果,然后在班内交流。在一节课结束时,要求他们再记录下本节课的得与失。在一章结束时,和学生一起写教学的体会,并在班内交流,学生们提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我鼓励他们及时记录,整理成小论文。有时还要求他们完成实验,记录下一些真实感受、实验收获等。

通过写数学,人类经验与个人经验融合,情感与理性直接对话,从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

四、做——发展动手能力

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多提供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做数学不仅指单纯的数学题目的练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知识。如在学《截一个几何体》之前,我让学生们准备马铃薯、萝卜、泥土等做成的几何体模型,课堂上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切割实验,纷纷找到了答案。我在旁边及时巩固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们在切泥土的过程也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在学《字母表示数》这一节课中的“a能表示什么”时,我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体会为什么要学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了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初步形成了符号感。做数学为数学的重点由“数”转向“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在教学中,由学生动手“做数学”代替教师个人“表演”,让学生在“做”中动脑筋、动手,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追求。

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师也不再是权威的支配者,而应从每一节的基本内容的设计着手,改变以往“复习提问、新课讲授、练习模仿、小结作业”的课堂形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平台,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搞),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夏万保《略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艺》,季素月《数学技能教与学的若干思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7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古城中学 任鹏昌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我的感触很深。纵观这节课,我认为老师把课堂真正地给学生,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结合这次活动中的启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想谈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 “知行结合”。

知,即课改中的思想认识;行,即课改中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有下决心搞课改的认识,要坚信唯有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靠拼时间、搞题海战术已然行不通,这些道理谁都懂。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确实有不少老师注意到这一点,正在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探索着、实践着,做到“知行结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部分老师嘴里喊着“课堂教学改革”,喊着“教学案一体化”,喊着“高效课堂”,而行动上疏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只顾所谓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学期,我校教学处统一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格式。刚开始,曾有一些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格式只适用于理科的教学,不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语文学科课堂的教学恰恰需要“自主学习”这一前奏,只不过我们老师更加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若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的“探究活动”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在讲鲁迅的《社戏》一文时,花了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们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效果良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节,掌握了小说主题。在没有更好的励才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我愿与各位语文老师一起静下心来,做到“知行结合”,一起为学期初学校统一设定的“教学案一体化”模式而努力尝试、努力实践、努力改进!

第18篇:“探究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探究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能打破教师的自我中心论,促使其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教育还屡屡可见,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缓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几种现状:(1)学生的知识面狭窄。(2)学生自学能力差。(3)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4)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教师,他们总是不经意地给学生带来太多的限制。例如:让学生汇报时,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甚至对一些探究的信息作出彻底的否定,严重地扼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试问这样的课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因此,只有落实探究性教学,让课堂始终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呢?就这个问题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革课堂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传统教学上。但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教师自己本身,事实上也证明这一

点。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不少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了,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咿咿呀呀地答。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还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传统性影响了课堂改革的进程。因此,教师必须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怎样改革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标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教师要有民主的教育作风,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意境。再次,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

“探究始于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过程,并从问题开始。当然,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也许大多数已是人类知识系统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天真活泼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新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引发问题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运用悬念、实物、实验、故事、录像、游戏等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比如在学《海滨小城》一课时,围绕“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句话。学生提出:“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凤凰树开的花用‘热闹’来形容呢?”“作者把凤凰树的花比作红云而不比作红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是这样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三)生活是探究性教学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天性又可驱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教师就应该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景,把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以唤起他们生活的体验,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探究的自信心也更为强烈。

如在教《中彩那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我在课室创设一种临时的家居摆设,让几个学生饰演“我”、“父亲”、“母亲”,让他们先想想父亲把汽车还给库伯后,一家人说些什么,并饰演出来。在探究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时间是探究性教学的保障。

众所周知,大多数教师考虑教学设计时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40分钟内使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不得不缩短探究问题的时间,或者是草草收场,甚至在下课时有未探究的问题,却往往在课后不了了之。这种做法表面上

实施了新课程标准,实质上仍是步入“牵着鼻子走”的死胡同而难以自拔,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化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成为一句话。事实上,以40分钟来实施探究式教学,其功能是难以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局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看报、到图书馆、到社会生活中继续去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课余时间与教师、同学交流和分享。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所以,从探究实质出发,合理地调控时间,才是让课堂精彩起来的良好途径。

获得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向往。教师在开展探究式课堂中时有必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做到: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探究式”课堂教学仍是处于试验阶段,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必须试着去“爱”,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爱的硕果。

第19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反思

参与式课堂教学个案调查分析

参与式教学是近几年倡导的一种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运用情况逐步成为评价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参与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一个新型的基本理念,经过多年的推广使用, 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比较浓的民族地区,困难更大。因此,进一步了解参与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情况,为克服推广与使用中的困难, 找出新的途径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自治县汪集小学为个案,试图寻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共同性的问题,加以剖析,追溯产生的主要原因,最终旨在将参与式教学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案例为中介,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本调查的主要内容指向教师在参与式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教学组织行为”部分。我们把它具体细化。 为六个观察要素:教学的计划性、课堂氛围、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以及课堂序)的维持。

我们在该学校选取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班级的两名语文教师和一名数学教师在三节课中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并进行了随机个案调查,试图以教师随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为考察对象,利用现场观察法、教师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 从上述六个要素上加以考察、分析。

细节分析

一、教学的计划性

本次调查的三个班级,有两个班级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五年级数学课教师出示两道例题后,让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说:“我要参与学习”,并以此分组,分组时间用去六分钟,然后讨论题目中的实际问题,再进行分组汇报,又用去时间八分钟,最终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很好地设计时间,因此,使教学任务没能按时完成。课后教师对此的看法是“课前设计教案时,通常也设计时问,但不是很严格⋯‘参与式教学就是这样,没法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来说,备课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备课是体现教学预设性、保证教学生成性的重要性和手段,参与式教学不是不要设计教学时间安排,而是强调教师不能死搬硬套教案,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灵活处理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课程资源, 形成合理的课堂结构。

二、课堂教学氛围

在参与式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气氛的“应然”应该是师生积极地相互配合,双向互动,保持课堂中活泼、自由、思维活跃的状态。创设这种气氛的“原动力”在于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期望、平等的态度;在教学“技术”上应该使用生动投入的语言和行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教具;同时,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及时、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性评价给予合乎时宜的反馈性评价(即鼓励行为)。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甲:七个

教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 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学生乙:六个 教师:对,大家鼓掌! 上面的片段可以启示我们思考:

1.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教师用很单调的语言提问,用生硬的话语批评学生“没有好好读课文”,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不信任学生,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因此,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很难了。

2.课堂中的教师试图用集体鼓掌的形式对学生乙的回答进行鼓励,但是这种形势下,鼓掌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情不由衷,甚至是无奈的应付。这种流于形式的鼓励根本不能鼓 励学生,更加不能以此来建立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3.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启发。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更是思与思的碰撞。而当学生甲回答不对时,教师就急于表态,把学生看作“待填的鸭”,

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少、旧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言语指导、板书、卡片、问答仍是主要手段,而缺乏更多的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5.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虽然用了参与式,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这种教学形式使用的条件分析、过程有效指导和对结果的适当评价反馈,造成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没有在课堂教学 中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6.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情绪的控制,而很少甚至忽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投入情况,很少去调动这些因素。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包括: 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动机。注意力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前提,学习兴趣与动机则是维持和调节注意力投入程度的关键。三者关系密切,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延续和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 而不是靠教师外在的纯技术手段,从形式和表面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课堂中,教师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分组讨论等方法, 旨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自我进取心没有被真正调动,甚至没

有得到关注,故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动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主体,只有教师的独自而没有学生的对话,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形成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四、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看以下两个课堂场景: 场景1(二年级语文课) 全班有38名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九到十人,小组讨论两次,但大多

数学生没有参与,只是呆呆的坐着。

场景2(五年级数学课) 8:1o_-8:38集体教学,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 8:38—8:42分小组 8:42—8:50分小组讨论, 8:5o_-8:55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教师采用参与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行式,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合作目标乃至激励措施, 仅是提出了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 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合作学习动机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有的问题并没有启发性或者超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畴,如:五年级数学中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问题,教师给出的问题很泛,学生很难讨论起来,使参与式教学 流于形式。

为什么一种在其他地方经过检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所学校却流于形式呢?我们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主要是一些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偏颇,在技术上

也缺乏必要的准备,进而对纯讲授式教学形式恋恋不舍。所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

主要以教师的教学要求为转移依据,很少有学生自主的合作学习、个体学习活动。从上述两个教学实录片断和教师访谈片断都同时能反应上述观点。

由上述三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关注课堂活动形式甚于对实际教学作用的关注。事实上,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活跃,还无法保证学生获 得全面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课堂纪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秩序。

课堂实录片断

1.教师是课堂纪律的制定者和主要维持者,学生很少获得参与制定和维持的“特权”。

(1)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工程问题。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马戏,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用大

白纸出示几个问题)。

(3)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点评 (1)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教师来定。(2)语文学习的环节完全由教师 包办,即先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3)遇到不能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主动提出换个学生—— 提出开展教学活动的补充规则。

从上述三个实录片断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 教师是主动者,主动提出和维持课堂教学活动规则,学生是执行者,很少乃至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管理规则的制定,更没有维持和评判规则执行情况的“权力”,课堂纪律(课堂

活动规则、秩序)成为教师开展认知性学习目标达成活动的“红绿灯”,并没有成为学生自己操纵“学习之舟”的“方向舵”。

2.课堂纪律的维持行为常发生在教师发现学生听课注意力、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低下的时候。

课堂实录片断

(1)师:(刚开始上课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三年级《揠苗助长》) (2)师:他看到庄稼不长,心情怎样?他想了什么办法?(停顿一下)(提醒学生) 心里想,轻一点。(同上)(这节课没用参与式教学) 点评

(1)刚上课时,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来创设良好的上课秩序。(2)此时由于学生读句子声音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故教师提出要求读得轻一点甚至不出声“心里想”,以维持学生思考的行为。 除上述情况之外,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的课前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如眼神、巡回行为、敲击桌面)等行为暗示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

结论与反思

从实际调查和分析来看,“平等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参与式教学先进理念尚未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主动、自然地体现。教师能说出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在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同步体现出来。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这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处于传统的教学状态: 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认知目标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即以课本为中心、以认知性知识学习为目标、以教师预设教案的完成为依据。很少联系学生周围鲜活的社会生活,很少关心学生认知、情感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很少关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控制和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但是如何使得这些课堂教学技能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还有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

本调查的启示

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只依靠先进观念的灌输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教师进行把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中介技术的研究与培训。 2.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要把真正发展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作为培训的唯一标准。

3.优化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校长参考200519/25

第20篇: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兼顾“既定”与“生成”,“普遍”与“个性”的关系。在班级授课的统一管理模式下,在社会择人机制越来越强的今天,教师的指导与设计要强调“生成”。

因为中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他们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学习期间,教师负有指导、引导、诱导他们走上人生发展之路的责任,教师有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生活道路和学习生活的责任。尤其是课堂学习生活,教师要着意规划。这种规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瞄准课标的目标要求,要遵循教学规律。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艺术素养,大都是通过熏陶和体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处境、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艺术体验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正如大家常说的一句话那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要再套用“标准化考试”的办法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了。一个很灵验的方法,就是教学过程要“存异”,尊重不同意见。

《学本式课堂教学工作总结.doc》
学本式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