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汇报校本

2020-03-04 00:35: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进程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创鲤城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0月

校本教研作为国家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教改的深入而日显突出。为此,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质兴校、以特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通过加强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了系列特色的校本活动,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提升。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立校本中心地位

1.我校郑宝花校长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包括校本教研在内的教学管理都力求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且亲自主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是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此外,郑校长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能亲自为教师讲座,能深入课堂听课,每一次听课都与教师交换意见,给予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个人发展以极大帮助。另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两位教导均能全身心地投入校本教研工作,每学期听课数均在30节以上,而且节节有点评,定期深入到教研组,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2.我校行政在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思想,将校本教研列为学校最中心的工作之一。从校长到教师,思想高度统一,都能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之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及总结总是把校本教研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写出。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对校本教研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同时,学校行政会议也经常性地研究讨论校本教研工作,推动了校本教研正常有效的开展。

二、明确目标,健全校本相关制度

我们认为,作为今天的校本教研它具备两大特点:一是以课程改革为研究核心,以校为本,意在结合本校实际,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二是既与传统的学校教研相联系,又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

根据办学实际和特色教育的要求,我校确立了建设“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具体目标: 1

一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校本教研向各学科教研组下移,加强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二是在各教研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研究活动,寻找适合我校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三是聘请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四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搭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归属感。

为使校本教研能够健康开展,达到预期建设的目标,我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整合教导处、教研组、办公室等机构,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有关的规章制度,构建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校本教师培训体系,形成校长——教导处、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教师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骨干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学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提供保障,并负责监督实施。为了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自我培训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组也相应地拟定了实施方案,从而保证了日常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研修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我校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加强了学习管理,做到了“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每周一次教研组集体学习,一次备课组学习,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两次,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2.注重个人研修,规范教研活动

我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积极构建校级、教研组内、个人三级学习机制,努力把教师培养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1)注重个人研修,提高个人素质水平。要求实验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研讨新课程标准。每个教师每学期做到“六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或订阅一份教学刊物),确定一个教育科研课题,上好一堂公开课,举行一次汇报课,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写一篇教学叙事案例。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写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体会。

(2)开展教研组活动,发挥集体研发作用。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场所,大量细致的工作,基本研究与成果的孕育均根植于这块土壤。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实行周教研活动制度,为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以自我反思、相互反思、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行并强化教研组这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基地职能。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度,积

极推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切实加强教研组间教师的真诚合作,形成伙伴式的工作关系。成立校内教研联合体、学科中心教研组。实行跨学科听课,研课交流。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以开阔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创新质量。

3.开展青蓝结对,促进同伴互助

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根据我校师徒结对工作方案,本着互帮互教、共同提高的原则,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求教师在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的听课评课中搞课例研究,通过听、看、评、辅等方式,对青年教师、新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做到既尊重教师的劳动,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优秀教师的帮助指导下,2009年鲤城区“教坛新秀”的评选,崭露头脚,获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吴晓婷老师、蔡伶俐老师荣获一等奖;陈雪莉老师荣获二等奖,2010年的鲤城区小学语数学科公开教学观摩,许晓毅老师、刘俊丽老师均荣获一等奖。

4.鼓励对外学习,搭建成长舞台

我校注重搭平台,创机会,为青年教师的学习、锻炼铺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锤炼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丰实成长。近两年,教师前往福州、厦门等地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的教学观摩、课题研讨、业务研训、班主任培训就达300人次。为了加快教师的二次专业成长,学校把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卓越型教师作为突破口,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学习、锻炼、展示的舞台,增强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成长”的意识。2010年10月,我校吴文俊老师执教《相遇问题》参加了?

四、校本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百家讲坛”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我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专家报告;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与大师和教育专家的对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拓展教育教学思维。近年来,我校语文组推出主题为《我眼中的“语文大师”》、《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等讲座,数学组推出《问题解决》等系列讲座,郭兰芬、陈慧兰、荣建红、温明霞、洪玲霞,郭巧红等30多位老师都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例子,讲得有声有色,博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通过讲座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2.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原则上45周岁以下的上大课(全体教研组成员参加),45周岁以上的上小课(年级备课组成员参加)。每次大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精品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一堂观摩课,供组内成员学习。如,我校的省级骨干老师王幼菁、市级骨干老师?分别围绕?专题教学,执教?研讨课。

“争鸣课”:同年级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堂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如,林丽蓉和张达雅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括号》,刘俊丽老师和郭梅英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献礼一束花》等。这是继我校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的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举措。通过开展“同堂异构”校本研讨活动,给全体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式、学习的范本,促进了教师在课堂中优势互补,相互启发,智慧共享,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常态课”:组内临时指定一教师上课(提前一天通知),或者学校行政随堂听课,针对其教学的一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积极进行讨论、诊断。

2009年至今,我校共展示不同类型的开放课62节,其中大课33节,小课29节。校行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在课后安排互动评课,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并形成书面性评价。学校还鼓励老师及时捕捉教学瞬间,积极撰写案例、论文。在2009年鲤城区基础论文评选中,陈慧兰、吴秀梅、郑芳3位老师获一等奖,肖正涓、赖亚蓉等14位老师获二等奖,王宝华等4位老师获三等奖;李瑞芳、肖正娟两位老师参加2009年鲤城区优秀教育督导论文评选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吴秀梅、赖亚蓉2位老师的班主任案例获得区级班主任案例评选

一、二等奖;王慧屏老师的《?》获市级二等奖;黄黎萍老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探微》和吴莉莉老师的《?》在CN刊物发表;曾凤蓉、李春花、洪玲霞三位老师的论文入选凯辉教育丛书。这些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随笔是老师们学习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立足校本,加强实践探索、积极反思的结果,对丰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科研型教师有着现实的意义。

3.以校本教研为阵营,让“专家引领”成为教师成长的“导航灯”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与高校合作,曾邀请省普教室王永老师、福师大余文森教授、泉州儿童发展教育学院万建民院长、泉州师范学院的邓岳敏博士、苏明强教授来校多次作讲座。如:邓岳敏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科教学》讲座,苏明强教授的《?》讲座等。市教科所的苏俊墉主任、卓和平、刘香

芹等教研员以及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经常下校指导,形式包括课题实施、课堂教学指导、理论专题讲座、论文案例指导等。教研员针对我校老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精彩的环节阐述了依据,对不足的地方说明了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引领每一位老师积极思考,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4.以校本教研为基点,让“校际交流”成为教师成长的“方向标”

我校与江南、浮桥新区学校建立支教联系,以教学为载体,大力开展与兄弟学校老师研讨交流活动,让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不定期开展送课活动,积极用教研活动传递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校也与泉州市第二实小进行共建联系,经常应邀派教师到该校学习,观摩名师课堂等。教师返校后,及时汇报学习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同课异构、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等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从兄弟学校中学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以他们为榜样,确定了自己课堂教学乃至成长的方向。2009年秋季,学校邀请了市教科所小学教研员刘香芹老师和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李惠珍莅校就“有效教学”作专题讲座,兄弟校新隅小学,升文小学共175名老师聆听了讲座,加强了区域性研讨,实现了资源共享。

5.以关注过程为主线,让“专题研讨”成为教师“加速器”

自2009年,我校的主题教学思路更加明确,整合了“百家讲坛”、“校开放课”和“专家引领”活动,围绕市教科所提出的“有效教学年”,大力倡导“高质量、轻负担”,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快乐、发展。如语文学科组开展了:?数学学科组开展了:?学校正是以专题研讨来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通过学习、实践、研讨与反思,我校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本学科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发展的优质课生成。专题研讨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和提高的契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教师的“加速器”,为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立足课堂,科研课题实效显著

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积极开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工作形成“全员参与,整合促进”的科研模式,形成学校、学科组、教师三级科研课题系统,并以校级总课题项目为依托,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式,让教学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智慧,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立足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带着课题开展教研,注意把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较为迅速,成果较为显著。目前,已立项和正开展的课题有:全国“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数学学科的《指导—自主学习深化研究》;语文省级子课题《树立大语

文观,密切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研究》已参加结题研讨会,顺利通过验收;九个区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正有序开展,有八个已通过中期验收,其中《指导—自主学习深化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学校总课题、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2009年5月结题,并于2010年6月参加福建省首届优秀校级课题评选荣获一等奖;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实践研究》是继多元智能课题后的另一个校级总课题,已于2010年春季开题。综上所述,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涵盖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多级课题网络,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并力求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拓展性,使之成为一种发挥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催力。

六、成长记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我校把建立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的目标,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积极探讨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方式。学校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袋,收集的内容有:我的简历、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我最满意的一个教学设计、我感受最深的一次评课、我参加的培训、我的学习记录、我的听课记录、我的教学手记、我的教研记录、我获得的奖励、我发表的文章、我的发展目标等。学校定期对档案袋进行展示交流,让教师树立自信,学会鉴赏、促进反思。学期末,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选出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教师的业务成长记录,正是他们在专业道路上成长、成熟的标志。正是他们的脱颖而出,带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正是教师个体的成长,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经过几年努力,校本教研的阶段性成果在我校已经初步显现。在校本教研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信:教师发展决战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之路永无止境。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务实求真的作风,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学发展中的作用。

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督查复核汇报材料

心理健康示范校汇报

鸡西市示范校汇报材料

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语言文字示范校汇报材料

法制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语言示范校汇报材料

山东省示范校汇报材料

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

《示范校汇报校本.doc》
示范校汇报校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