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说课标、说教材

2020-03-03 21:55: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说课标说教材

解读课程标准 明晰教材结构

高阳路小学:张二平

2014.11

解读课程标准 明晰教材结构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语文是终身受益的学科,学好语文就犹如拨开荆棘,寻找到一条通向广阔之路。要想引领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探索文化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三方面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解读。

一、说课标,明方向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是: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

初步会默读,学习略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

般用法。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习作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领会要点,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综合性学习

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结合学段目标,我制订了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191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会默读,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5.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继续学习修改习作。

二、说教材,知结构

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四方面来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瞻前顾后,承上启下

本册教材承担着由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的过渡。因此,在内容编排时除了与四年级(上)的教材一样,均衡地增加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外,本册教材的阅读练习较之以前教材,在广度上所拓宽,在密度上有所加强,在深度上有所发掘。如:有让学生体会句子意蕴的,有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有让学生延展的,有让学生多元思维的„„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编者对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准确把握,还为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学习的过渡与铺垫起到了瞻前顾后、承上启下的导向与引领作用。

2、主题组元,内容鲜活,题材新颖。课文在编排上按主题安排单元,教材选文精,富有文化内涵,可领略西部风情,欣赏壮美画卷;题材广,展示了多彩世界,可开阔学生视野,引发探究激情;内容活,充溢童心童趣,可感受阅读快乐;插图美,凸现课文情景,可激发创造想像。编写形式开放灵活,注重过程,有利整合。如凸现地域风情的:《迷人的九寨沟 》生动地描绘了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歌颂美好品质的:《这里危险让我来》讲述了非典战场上白衣天使舍生忘死的动人事迹。

3、重视基础,开启思维,激励自主。本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和积

累与运用设计了开放性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题,其目的在于:

①夯实基础,注重品读积累:每课课后有积累优美词句、找出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用带电的词语造句等练习,注重知识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训练。

②多维引导,留有创新空间:如《五月的青岛》:课后第三题,让学生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让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方式灵活,体现学科联系:如《动物的睡眠》课后第二题“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睡眠的方法”等等,这些题型的设置注意学科融合,体现了大语文观。

(二)编排体例: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编排体例是4--5篇精美的课文,一个内容丰富的积累与运用。教材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课文按儿童世界、自然景观、动物世界、智慧人生、美好情怀、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科技力量、异域风情八个专题进行安排。本单元的主题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共安排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军神》为我们展现了

刘伯承惊天地泣鬼神的铮铮铁骨。《瑞恩的梦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男孩形象。《鱼市场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鱼贩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信箱》一课围绕送信一事,赞扬了兄妹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积累与运用”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积累兴趣。总之,本单元内容生动感人,蕴含教育价值,注重学以致用。

(四)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从横向看,本单元教材围绕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专题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积累运用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实践着这个主题。

纵向整合:从纵向来看,纵观十二册教材,每册专题是相互联系的,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和发展的特点。有关“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专题在每一学段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老人与苹果树》中让我们感受到老人以为别人着想为快乐的阳光心态;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绿手指》有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老园丁形象。走进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我很重要》和《我的信念》等课文,我们领悟了生命的价值,树立了勇于直面人生的信心。其实,同一主题各学段的要求是贯穿始终的,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在明确本年及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年级的教学目标。

三、说建议,重实施

我将从教学方法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来说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本单元内容生动感人,字字句句流淌着“积极向上”的旋律,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针对本单元教材,我在教学方法上是这样做的:

1、自主识字,教师点拨。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要放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另外,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2、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在教《军神》一课时,为了体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感情朗读,从读中体会人物情感。 (3)、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进行第一个阅读要求时,同学们针对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了交流,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初步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接着进入第二层次的阅读——有感情地读,从读中体会人物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刘伯承将军的神,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受伤时的情景,使学生以亲身体会来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所以,学生在朗读描写刘伯承的语句时,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出自己的心声。然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层次的阅读——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结合在小组里带动作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和老师一起配上动作再次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的朗读才有滋有味,这样的感受才有血有肉。从而才能完成语文学习上的意义建构,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

3、精心准备,人人参与。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表达真情,注重修改。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快乐的周末,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选有意义的事来写,要表达真情实感,

另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评价建议

为了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我常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1、激励性评价 。每周的班会课上让学生选出本周的“文明之星”、“智慧之星”、“文艺之星”等,并给一些适当的奖励,我会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创设情境,让这些小明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把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做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学生。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课标指出:在评价中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参加这场赛马会用什么办法取胜?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语文课堂,学习语文知识。

1、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利用文本插图,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瑞恩的梦想》的最后一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瑞尔能实现他的梦想,除了他的爱心和努力外,还有

什么关键的因素?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妈妈的支持与帮助、还有家人朋友的参与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学《瑞恩的梦想》时,我播放反映非洲儿童生活状况的图片,并作相应的介绍,让学生目睹非洲孩子生活的艰难,产生主动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的意愿,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3、注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军神》后,我让学生搜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使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敬佩之情。

实践证明,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我们准确把握课标与教材,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新篇章。谢谢!

四年级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四年级+说课标、说教材.doc》
四年级+说课标、说教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