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情”与“悟”

2020-03-03 03:00: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的“情”与“悟”

——观陈洪义老师的《三民主义》教学有感

法政学院

13思政2班

黄晓娟

2013674153 满怀期待的看完了陈洪义老师的“三民主义”的教学视频,顺便扫了一下历史“文盲”。历史知识渐渐地有点遗忘了,我观看这堂课有点惭愧,有很多知识点我都忘了。看第一遍的时候是以学生的身份去看的,学习了一节历史课;第二遍才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去观看这堂课。两种不一样的收获。陈老师丰富的历史情感深深地影响了我,这堂课无论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特别是情感升华这一点,顿时把学生的民族情怀感染起来了,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以下是我的观课感受。

一、教学过程的“教”与“学”

记得老师曾经提过:“思政历史教学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记忆而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的升华”。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历史人需要的是一份情怀,上课要能够达到感染学生的程度才算是一堂真正有意义的课。在这次的三民主义教学视频中,我可以感受到老师深厚的历史情怀,肢体语言、口头表达、语气语调无不透露出历史文人的气息。这是其一。其二是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由中山装引出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再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找出新三民主义的“新”在哪里?情境导入、教学重难点、板书、精神升华、布置作业,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还有一个亮点:本课设计有三个对话分别对应三个重点问题,思路非常清晰,提供的教学素材也非常齐全。

1.有趣的情境导入

本课堂以1971年老照片作为情景导学的素材,老师引出问题:照片中的人的衣着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统一穿中山装。老师进而接着问:为什么照片中人物统一穿中山装?又提到1971年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的穿着要求。“当时西装是各国出席正式会议的服装,但周总理认为中山装更能代表中国的民族精神,所以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们由西装改为中山装。”老师阐释完,接着引出问题:中山装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这是第一次“对话”。 2.清晰的教学内容

第一次对话:思考中山装有哪些特征?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学生说出了几点,老师进行归纳总结,1个衣领、3粒纽扣、4个口袋、5个扣子。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1个衣领代表一个国家的管理理念:严谨治国;3粒纽扣指的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个口袋指的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礼义廉耻;5个扣子指的是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说实在的,这些高中老师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重点讲解,所以很快就遗忘了。这节课也普及了我一些历史知识,很有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完成了这次对话的任务:总结出了中山装的特征以及代表的意义。

第二次对话:思考新民主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区别?给出三段材料+一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画出材料中的关键点,快速找出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得出结论,老师图表归纳总结知识点: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旧区别。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属于社会革命:“核定地价”、“国民革命”。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应了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老师提出了孙中山新民主主义的侧重点是关注工农阶层,进而提出:孙中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观念转变呢?孙中山的思想观念发生过两次转变,其中一次是中山装的推广。老师牵引着学生又回到了情境导入教学中的1971年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的着装:中山装。

第三次对话:讨论中山装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人说:应该把中山装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为“国服”;但也有人说:“现在是多元化社会,中山装已经过时。”你持的观点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三分钟。有一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解,出乎我的意料,一个中学生能与如此的见解是非常难得的。他提到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旗袍跟中山装就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做了独特的见解。还有他提到中山装的政治意义并非是孙中本人设计的意见而是后人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它的意义。老师非常巧妙的捕捉到这一点,认识到该学生具备做历史研究需要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夸奖该学生非常适合做历史研究,也鼓励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3.情感升华

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第三次对话停留的时间不长,由于刚刚那位学生独特的见解,循序点燃了全班同学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读给同学们听。老师用铿锵有力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富有感情的大声读出自己的“心声”,同学们都被感染了。老师的这段精彩“表演”把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完美的实现了。我相信同学们都深深的受到了熏陶。

二、教学感悟

我观看了陈洪义老师的“三民主义”的教学视频。领略到了陈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与教师的差距,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老师语言精湛,语气亲切自然,情绪饱满热情,富有魅力,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并且声音抑扬顿挫,对关键词语着重强调,可以感受到老师专业认真的态度,当讲到“紧张、焦虑、纠结”词语时表情也随之变化,扣人心弦,抓住听者的注意力。

第二:对教材深入解读,内容理解充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老师将这节课与政治史的相关内容结合现时代下习近平9月3号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穿的中山装密切联系,可以看出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很强,根据教材内容详略情况,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这节课的重点“三民主主义”在教材中描述详细并且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总结能力,所以老师采用了图表的方法,使琐碎内容明了化,在讲到这节课难点“新三民主义的新在哪里”时,则采用了图表对比法,清晰明了。

第三: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提炼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在讲到本课难点时,老师先是用三段材料,从而让学生得出新旧三民主义主义的区别。

第四点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当前史学研究的新动向,采用“问题导学法”,从导入到各知识点的讲解,问题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并且老师选择提出的问题是以学生基础知识为背景,易于执行,使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不知不觉体验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水到渠成。

第五:教学思路新颖,“构建两条主线,解决两个问题,留下一个思考”,贯穿整个说课过程。通过对“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列表,将整节课知识系统化,并且通过“以怎样的民族心态去看待近代历史出现的各种思想,以怎样的视野思考以后出现的思想”这个问题,使学生历史学素质不断升华,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第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说课过程中,老师多次提到“学生”两字,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具有的能力,注重学情分析,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并且提出的问题也是以学生为主要考虑对象,真正体会到教师角色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究,完善自己,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为自己以后的教学积淀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感 悟 亲 情

读中悟情

感 悟 亲 情

《蜡烛》教学片断品中悟情

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悔与悟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以读悟情)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浅谈悟与误

《教学的“情”与“悟”.doc》
教学的“情”与“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