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

2020-03-02 15:18: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3.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内容:地方课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课《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的省情,传承和弘扬黑龙江民族文化,知道鄂温克是我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解民族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传统鄂温克交通工具古老与落后,从而体会社会的发展。

3、通过对家乡的少数民族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亲近与关注。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驯鹿文化发展史。 教学难点:收集鄂温克族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的学习已知道了我省满族、达斡尔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了解一下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板书: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

师:拿出教材书9页的两幅图,让学生看图上有什么内容?

生:图一:鄂温克的仙人柱

图二:鄂温克人与驯鹿在一起 师:这两幅图体现了鄂温克人生活情景。

二、自主探究:

1、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师:在我们黑龙江省的大山林里,住着一些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人们,我们叫他们鄂温克人或鄂温克猎民。“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的意思,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整年游荡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他们独特的驯鹿文化延续数千年。

鄂温克有哪些生活习俗呢?大家看书9页。 学生看书后回答:

鄂温克人最喜欢猎鹿,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每次打猎他们都吃住在山里,他们住在仙人柱里,汉语称“撮罗子”就是他们的帐篷。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有怎样的民族文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课后寻访鄂温克人。

2、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师指导同学们看1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鄂温克人饲养鹿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朝)持续到什么时候?

生:据史料记载,鄂温克人饲养鹿可追溯到汉朝,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后消失,唯独鄂温克猎民才得以延续。

师:驯鹿是怎样产生的?驯鹿生活怎样?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生:相传,在很早以前,他们的八位祖先在山中狩猎,捉住了六只野生鹿崽带回饲养,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人工饲养的驯鹿。由于驯鹿的生活习性,加之森林生态的脆弱,以及鄂温克猎民又是集中而居,成群放养,这给驯鹿的觅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频繁地迁徙。迁徙是鄂温克民族游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在大兴安岭生活中最壮丽的篇章。

正因为驯鹿觅食困难,所以牧民在放养时要不断迁徙。迁徙,是鄂温克猎民生活中一件大事,也是他们在大兴安岭生活中最壮丽的篇章。

师:看书10页下三幅图,分别表现出驯鹿生活片段。

师: 驯鹿主要用途是什么?从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11页。

生: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森林之舟”。后来鄂温克人开始使用马和大轮车。 生:从鄂温克的交通工具上我们发现交通工具的古老落后,联想到社会发展与进步。

3、让学生看书11页知识窗。

师:介绍了哪个民族的生活习性(鄂伦春)?

生:鄂伦春族的发祥地是黑龙江流域。旧中国,鄂伦春人靠“一匹猎马一杆枪”过着单一的游猎生活,实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制度,保持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痕迹,吃兽肉,穿兽皮,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对猛兽不能直呼其名。猎到熊,还要举行仪式,把熊骨用草包好放在树上,敬烟,叩头。他们相信野兽的肩胛骨有预知的本领,因此,在出猎前不告知他人去何方。狩猎时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判断野兽踪迹的准确力令人惊叹不已。

鄂伦春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打猎归来都要歌舞狂欢,模仿动物和飞禽,显示出豪放粗犷的民族个性。

三、合作交流

学生把本课所学内容看一遍,相互交流一下,你还知道鄂温克族的哪些文化? 学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延伸

课后组成若干个调查小组走访鄂温克民族还有哪些民族文化?

讷河市第五小学 董士芬

四年级科学上册1—3课

一年级科学第3课《塑料》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第3课《塑料》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3课

安徽省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档

四年级科学上册《展示会》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