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利与弊(哈利)

2020-03-02 18:29: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垄断的弊与利

垄断市场是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厂商的市场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市场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厂商和销售商品;其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难或者不可能的。

由于在垄断市场中只存在于一个厂商,所以不存在这厂商之间的竞争,从而有竞争所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也就不再存在。理论上讲,即使垄断厂商依然按照MC=MR,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定价,其所定的价格依然高出生产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厂商下调一部分价格,则其销售的产品数量会进一步增加,而且有产品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要高于由于价格下调而带来的损失,即其下调垄断价格的行为会使垄断厂商的总利润得到进一步的增加。与此同时,对消费者而言,由于价格的下调,从而可以使他们更便宜的,更多的获得此种商品,加大了社会的总福利。即由于垄断厂商的曲线特点,其利润的最大化情况,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我们认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而从实际出发,现实生活中的完全垄断几乎可以认为并不存在,但实际上有几个寡头同时存在的近似于垄断市场的寡头市场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者近乎于垄断了中国的手机电话业务。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垄断地位,导致其对于手机话费资费的定价体系,定价的依据可以几乎完全不透明,而且几乎没有想过要进行信息披露。同时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时效等可能会影响到客户数量或者客户消费欲望等方面的水平也始终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虽然两家公司之间确实还存在着相应的竞争,但由于总的客户人群极为庞大,而且实际上客户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小(只有两家),那么这两家实际上是共同垄断了整个中国的无线电话业务,那么只要出现可能的两家共同联合推出一些模式,且假设没有政府部门的协调介入的话,那么作为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消费者而言,也就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了。

例如曾一直被收取了很久且价格不菲的“手机漫游费用”,其实际的运营成本相当之低,而仅仅是垄断企业强加于手机用户的一种收费,可以认为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收费。但其调整的最终结果却是由政府部门作出的政令性文件,可以说是近乎于强制执行的。而之前的民意调查却发现,实际上消费者对于“漫游费”的怨气已经很深了!那么显然,如果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那么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来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但正是由于无线电话行业是近乎于垄断的寡头市场,所以这种“选举”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由于垄断产业想要一直保持,或者非垄断企业想要获得的垄断的地位,从而可以获得垄断的收益,那么必将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没有市场效益和社会福利的行为。这类行为被定义为“寻租”行为。由于“寻租”行为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这里暂且不再过多论述。但可以考虑一下“寻租”行为的负外部性。由于“寻租”行为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拥有一定权力的政府部门,那么过多过频繁地“寻租”行为必将滋生腐败和奢侈之风,从而垄断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了除经济领域以外的道德和法律上的破坏。

但也得说,垄断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的社会中,确实真实存在而且大量存在这种有几个寡头构成的,近乎于垄断的寡头市场。最明显的可能就是具有自然垄断特点的一些行业。比如说铁路运输行业。之前有人提到过民航业,并希望铁路也能够如民航业一样排除垄断。但从实际角度来讲,这一点是行不通的,因为铁路本身确实具有着自然垄断的独特性质。举个例子,如果存在着不同的铁路公司在做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那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运力有限而只能两家公司协商分路段或者分时段使用,那么实际上的总运力并没有增加,甚至可能出现调运混乱。第二,就是两家公司分别铺设自己的路线,那么就可能出现没有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所以无论出现哪种状况,其社会收益可能都不及垄断似的收益。

所以垄断可能在资源的整体协调配置以及规模经济上具有竞争所完全不具有的优势存在。 故而,垄断既有明显的弊端,同时也存在着它独有的优势,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存在而且长期存在着垄断企业的原因之一。

2012.1.9

哈利

《哈利

《哈利

哈利

电信垄断

利与弊

利与弊

哈利波特

哈利1

哈利·波特

《垄断的利与弊(哈利).doc》
垄断的利与弊(哈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