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

2020-03-03 10:57: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

云南大学2008级情报学研究生

1200800558

陈春艳

摘要:本文指出了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现资源共享的全新模式。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 资源共享 模式

陈光祚教授在《“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一文中是这样定义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所谓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指个人为了读书治学,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采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使之成为有组织的信息集合。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类型,是最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

①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然而,随着环境、理念的转变与及计算机、网络、存贮等技术的进步,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信息资源猛增,信息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文档等等多媒体信息,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与共享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资源。

首先,本文指出了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现资源共享的全新模式。

一、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基本上都是构建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是一个个信息的孤岛。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由个人建设并由个人管理、维护和使用,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现有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基于C/S或B/S模式的,而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易受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状况等因素影响;信息共享成本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缺陷都使资源共享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还未实现互操作性

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与公共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使用软件多样,系统平台各

②异,数据格式各异,给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造成了障碍。这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政策的调整,制定元数据的描述标准,运用XML、RDF等技术,实现对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信息检索、共享等的互操作。

3、不是每个人都精通信息技术

现在很多人都采用一些软件来管理个人电脑中的资料,如:网海拾贝、NoteExpre、超级文档管理器、电子图书馆等等,这些软件的功能不一,实现的也仅仅是个人信息的管理,要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具备数据库维护、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并不是每个人都精通这些技术,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4、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能否将自己的资源放在网上跟别人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道德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再说,一般人都不是从事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个人资源无偿地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5、知识产权问题

个人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或利用一些网络采集软件抓取的信息,只有很少部分是自创作品,这些资源在仅限于创建者及其家庭成员或朋友使用时不受版权保护的拘束,一旦要把资源放到一个平台上去共享的话就涉及到了信息的版权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肖雪在《论个人数字图书馆》一文中的见解:肖雪认为,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个人自创的作品,以及通过翻译、改写、汇编等方式形成的新作品,创作者享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另外,对于使用他人作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肖雪从文献数字化的版权问题,网络信息下载、链接的版权问题,数据库的版权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肖雪的这些都是在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所需要借鉴的。

二、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型

高校、科学研究院、省(市)级图书馆等机构是学术界的先行者,集中了较丰富的数字资源,这些机构内的科研人员所建立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假如政府进行政策调整并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并打算先在一所高校内试点的话,可以以这样的思想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平台,将各个个人图书馆中的资源整合在平台之中,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口径来访问所有资源,并且采用交互式的应答模式来实现用户与平台管理者之间、平台管理者与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这里,平台起到了调剂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使得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与用户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有时,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也可以是资源的使用者,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可以在进行个人资源建设的同时就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实现知识的不断增值。平台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下图来展现:

图 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型

上图所示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紧密相连的步骤来建立:

1、组建管理团队

组建一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兼备的管理团队,配备较充足的资金,以用于配置硬件设备、支付版权、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系统运作所需等费用。

2、规范管理

这一步要做的工作有:①制定工作细则并明确人员的分工;②确定要收集的资源范围并在统一的标准下收集资源;③制定各类原创资源的付费标准;④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

3、整合资源

在征得各个个人数字图书馆创立者同意的情况下来收集资源,对于其原创资源支付一定的费用,对收集到的资源采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进行描述并按照所属类型进行分类,初步建成文档库、图片库、音/视频库等资源库。

4、建立统一的平台

将已经建成的所有的资源库放在一个页面上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平台上提供了哪些资源,有没有自己需要的。

平台通过自动应答和定期应答的模式向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服务。如果平台上恰好有用户需要的资源,那么就采用自动应答的模式将资源提供给用户;如果平台上没有用户想要的资源,那么,平台将用户的需求信息反馈给资源的提供者(也就是各个个人图书馆的创立者),看是否能生产出用户所需要的资源并在一定的期限内给予用户明确的回答。

参考文献

[1]陈光祚.营造“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4):3,72.[2]张银犬,朱庆华.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8,(3):20.[3]肖雪.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4,(2):18,19.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图书馆资源共享新模式

图书馆资源共享合同

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数字对联数字对联 360doc个人图书馆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再思考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贵州数字图书馆

《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doc》
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