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行学习心得

2020-03-03 10:54: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习心得

2011年11月15日——18日我有幸来到省会长沙学习,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暨研讨活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激动。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感到上好语文课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不容易!

在这两三天的时间里,我共听了16节课,观看了16老师的朗读、才艺比赛,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点评,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来自各个地区的老师们是如此的优秀:他们语文功底深厚,教学态度严谨,教态落落大方,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每一节课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每一节课都在抨击着我的心灵,每一节课都是那么的令人回味无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长沙一所小学的宋晔老师,教学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在教学生字词时教师就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教学,为后面理解陶罐与铁罐的谦虚与傲慢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做了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也读得津津有味,后面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呀!宋老师的教态是那么的让人感到舒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老师的朗读是那么的扣人心弦,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好像有生命一样;宋老师的语言是那么的精炼,每一句点评都是恰到好处,每一个过渡都是那么的

自然,真可谓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宋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那么的富有智慧,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看出教师在备课时的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去备课,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找到课文的切入点,总是有点临时抱佛脚,特别是对学科目标不明,对学段目标不清,想当然的去决定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样能上好课吗?我从教十年有余,可是从来没有上过重复的课文与年级,对教材一点也不熟悉,自己又不认真去钻研课文,不精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试问能上出好课吗?我真的是感到无地自容,但是这样就有用吗?没有,后悔与自责都不能解决我在教学上的问题。唯有付诸于实际行动,唯有改变自己对待教学的态度,唯有不断的自己反思,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令自己满意的事业来。我不会就这样过下去,我要好好地,不断地去奋斗,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其他的老师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多么精彩的课堂,多么优秀的老师啊!回想自己的课堂,是那么的盎然无趣。我是多么的渴望向他们靠拢啊!我暗暗下定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好好地备课,认真地教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读书,多写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在整个活动中,场面最热烈的就是才艺表演了。有沙画、朗诵、舞蹈、唱歌、说书等形式,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特别是

来自江华瑶族的刘宇雁老师,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在她的才艺表演中,有画画,有唱歌,有舞蹈,她把这三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瑶山之恋”,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想想我自己,会什么呢?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特有的专长,总是东做一下,西做一下,没有确定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最终注定是一事无成。可我还年轻,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想成为优秀教师的理想,我要为之努力,让自己的一生不感到遗憾。说到不如做到,我一定会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自己的,时间是最真实证人。

在这次的学习中给我启迪最大的就是湖南大学余校长的点评。她让我知道了小学语文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不可分开的,要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字要一笔一划的写,话要一句一句通顺地说,作文要一段一段地表达,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教学,应关注孩子的言语活动,在设计上要给孩子言语实践的平台与空间,才能突显自己的个性。

怎样来上好小学语文课呢?怎样让自己的课有个性呢?余校长讲了很多,我归纳了一下,有三点:

第一,找准文本切入点。什么是“切入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点。语文的切入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情,二是采。情是指文章的感情,采是指文章的语言。如何来抓切入点呢?我们可以从抓文章的题目、抓文章的中心句、抓文章的

问题、抓文章的主要人物、抓单元目标等方法来抓住文本,要千方百计地挖掘文本的切入点,才能让大家很快的走进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如,《圆明园的毁灭》,抓课文中的第一段,抓重点词“不可估量”,以读为主线,然后让学生在质疑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文本,师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节课下来,能让人感到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愤怒之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通过抓人物来切入文本,运用课文的插图初识人物,通过解析词语再识人物,分角色对话时进一步认识人物,在朗读对话中熟识人物,把距离一步步的拉近,去体会人物,被人物所感染。最后,那“‘绿色’是什么”点石成金的小环节,让学生深思,让孩子体会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创意,要有一个结合点,即“情采”的结合点。

第二,确定文本关键点。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适度与过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文本的关键点是什么?在一节课中,我们要抓住三点来培养学生,即语言训练点、方法心得点、能力培养点。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节课的重点是体会语言内容还是感悟语言形式,是注重方法的传授还是拓展中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根据单元导标来确定,依课而行。在我所听的16节课中,《陶罐和铁罐》、《小

巷人家》、《傲霜篇》注重的是语言训练,《伯牙绝弦》、《地图上的发现》注重的是方法习得,《月光曲》、《小兵张嘎夺枪记》、《七律.长征》、《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注重的是能力培养。

第三,引导文本疑问点。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孩子困惑时,应该能给予孩子点拨,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时应该能给予提醒。引导更是一种热情的激励,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他鼓励,当孩子敢举手时给予他机会,当孩子有不同的看法时给予他肯定。

在我回来的第一节课上,我就采用余校长说的做法去教学,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我上的课文是《搭石》,在备课时我就认真地思考课文的切入点是什么?最后我以课文中的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切入点,围绕这个切入点设计了如下个问题:

1、家乡的哪些情景构成了风景线?

2、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3、你认为家乡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是什么?说说理由。整节课上得是那么的得心应手,在讲到人们过搭石时,我还让学生上来表演,同学们的兴致可高了,我也觉得特别的开心。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课可以这样上,原来上课不只是会给我带来烦恼,还可以给我带来乐趣。我以后就有上这样的课,让学生开心,让自己舒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活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孩子的状态应该是饱满的,能即兴的奔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缩短与“优秀”两字的距离,争当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师。

南京之行学习心得

红安之行学习心得

贵州之行学习心得

深圳之行学习心得

滕州之行学习心得

5.2长沙高铁之行

外出长沙学习心得

赴长沙学习心得

长沙家庭教育学习心得

8、厦门之行学习心得

《长沙之行学习心得.doc》
长沙之行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