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2020-03-03 01:24: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n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n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n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

n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n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n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n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n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n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n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n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

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呼吸系统影响

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3、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升高——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缺O2

和CO2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4、酸碱平衡的影响

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丙酮、乳酸等大大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有机磷不能组成ATP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

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PaCO2很高,但PH值仍接近正常

急性呼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肾血流家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呼吸性和代谢性同时存在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呼吸衰竭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原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逐渐减退,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代偿,患者可以从事日常生活,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n

当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则称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出现三凹征。慢性呼衰则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并发CO2

麻醉时,出现浅慢或潮式呼吸

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aO2<90%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

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呼衰:精神错乱、狂躁、抽搐、

昏迷

慢性呼衰:先兴奋,后抑制如嗜睡、

昏迷

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CO2潴留: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增高,呼衰并肺心病时常有搏动性头痛。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n

动脉血气分析:

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

PaCO2>6.67kPa(50mmHg)

n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等

n

其他检查:血生化、血电介质等

治疗原则

n

迅速纠正缺氧

n

改善通气

n

治疗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n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n

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n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观察要点

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儿科护理新进展

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护理管理新进展

管道护理新进展

ERCP护理新进展

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肿瘤疼痛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doc》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