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

2020-03-02 11:53: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反思教育,携手共进

——家长培训会“反思产生差生的原因” 一.从大数据反思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孩子读书上学,家长选择好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小考能上一个好初中;

中考上好高中: 2017年中考:中考总分730分,总人数31345人,有11075的学生文化成绩在379分以下,占总数的35%。好大的差生比例,优生:580分以上的5278人占0.16%,500分以上的11445人,以下的19900人占63%,460分的名次是14398名。

高考上好大学:大学分类有,大学:98

5、

211、一本A、一本B、二本A、二本B、二本C、专科与高职,高考我省的总人数是每年大约30万,大学生是10万左右,3个中能上一个大学,加上二本C,有一半人可上大学。2017年,专科130分,二本C,280分,还抢的要,二本B400分能上,让老百姓去高考,都选C,也能考上大学。

想想我们9年、12年培养出的学生是什么样的,高分吗,高素质吗,都不是,我们出的是好多次品呀!返回头来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有哪么多笨孩子吗?真的有哪么多熊孩子吗?我今天讲的:

1、想让父母能意识到,更要能做到

2、读懂自己,更要读懂孩子

3、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结果,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占51%,社会占34%,学校只占15%,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胡扯呀,有的夫妇两个人都教育不好一个孩子,可是这样的孩子一个老师却要管理教育几十个,这可能吗?我们要换位思考呀。

二.问题家长会生成问题学生,没问题的学生也会让家长变成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也叫差生:习惯不好,成绩差,从哪来的?家长与老师共同培养出来的。孩子出生后,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说,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一定会,上课会走神、不爱学习、长大不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长大后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来了,从哪来的? (身边真实案例:1.家长打麻放学回不了家,2.家长玩手机去邻居家蹭网,孩子回家不做作业瞎玩)

1、孩子的不好习惯从哪来的:上课会走神,做作业拖拉,习惯不好,不守规则,自私,注意力不集中等

(1)孩子上课走神,小时候,孩子看动画片很专注吧,家长看到了,别看了,快去做作业,孩子不情愿的去写作业了,写的过程中,能吃饭了,家长又说,快吃饭,吃完再写,这就培养了孩子做事不专注的习惯,“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 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2)孩子自私,妈妈带着小孩子去市场买菜,买完菜后,总还想拿点什么,这就让孩子养成了自私,占小便宜的习惯,吃饭的时候,有老者在时,所有的大人都围着小孩转,就怕小孩子吃不上。

(3)孩子不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妈妈带着小孩子过马路,看到是红灯,没有车的时候,妈妈带着小孩子就过去了,孩子内心想,好多社会规则不需要遵守呀。我们大人,很多时候没有去遵守社会秩序,孩子都看在眼里的。

(4)曾经有一个家长向我抱怨说:“孩子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打游戏。我试着问他,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在干嘛?”他却说:“我在看电视玩手机”。 孩子爱玩手机的习惯,小孩2周岁,现在特别喜欢玩手机上面的游戏,而且玩得有模有样的,甚至晚上睡着了都在说要手机,家庭时,孩子在时,父母亲,都抱着手机在玩,你让孩子去学习,可能吗?

2、家长如何做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习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奋斗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为人处世。 三.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育人规律

1、教育:真正的教育,一是引领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二是帮孩子找到前行的动力。

真正的教育一定不能违背两个基本规律,尊重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自然成长,不是压制,也不是拔苗助长。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尊重(相信),引领(榜样)。

2、家长的作用:养育

养育的理解:父母对子女既有抚养,又有教育。现在的家长是只养不育,有的说教育是老师的事,我教育不了。

“养”通俗地说就是给吃给喝,吃饱穿暖,“育”包括教育,思想、情感等。

3、为人父母,不能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批评、指责孩子

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思维去教育孩子,父母最大的失败:用成人思维毁了孩子!成人与孩子间最大的代沟,不是时代变化造成的,而是当大人成为父母后,就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4、陪伴孩子学习:学习的意义:学生就是小鸟,小鸟试飞,小鸟反复飞,天空任鸟飞。 学习并不是只有在课堂内,老师讲,学生听,叫学习,这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家里自学,问同学,网上学,都是学习。培养孩子多元化学习,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从鼓励和给他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开始。(案例:1.儿子的读书;2.侄子的好记性;3.几个不做作业的差生受我的表扬转变的例子。)

四.面对成绩差异:考试的功能,成绩说法,如何做

我们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看到孩子的成绩,您是怎么做的呢?

1、功能:考试首要的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诊断”,找问题,找宝贝,考试除了考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考察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哪些题是孩子答得非常好的?

哪些题是孩子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了?这是考试之后我们应该帮孩子分析的。而不是那些试卷一种是眉开眼笑领着吃大餐吃汉堡,要什么买什么;一种是父母“混合双打”。我班的孩子把发考试成绩的那天叫“悲惨纪念日”。前两天放学,我走在一对父子身后,听到父亲说孩子:“你这,我天天给你吃好的,要啥给吃啥,你就给我考下个这„„”

2、面对成绩:孩子考试后,家长千万不能说这三句话:

(1).才考了这么点分?你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

点评:孩子的感受会是“我很差,我不行”,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低。

(2)你对得起我和你妈吗?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的全是为了你!

点评:全为了孩子,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父母确实不易,教育孩子感恩是应该的,或许老师来对孩子说父母不容易,孩子应该感恩,可能更合适一点。

(3)你看人家张三每次考第一,回回100分,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点评:家长们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时,不是为了成就家长的面子,不是孩子考得好家长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就没面子。家长的面子,家长负责,和孩子无关。

3、如何面对:教育离不了分数的,没有分数的教育是不成立的,但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做家长的教育孩子前提是,一定在忘记成绩的基础上去教育,效益才会最大化。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案例:儿子的进步)

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一个人面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他会焦虑,愤怒,抱怨,指责别人,甚至会放弃,会破罐子破摔。但一旦我们帮助他找到方法,他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就会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1)正确的办法是,让总分回归学科,由学科回归到对应的知识板块,我肯定的可以讲,孩子不是每一个题都不如别人吧,找相应的补救策略,实现赶上对方、超越对方,一句话,就是找原因+想办法

(2)找孩子的亮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当家长的要有善于表扬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孩子缺点很多的家长,很多时候需要带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孩子从你这儿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关爱,得到一种被关爱、被肯定的感觉,他的责任感就焕发出来了,他的学习就会有突破,甚至创造出奇迹。”

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不打开心灵的窗户,阳光是进不来的!

“遇到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习总书记语),不要逃避责任,让我们拿出信心一起努力,一起战胜困难。时刻反思,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高高飞翔!

砂河四小

李桂兰

反思教育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反思教育.doc》
反思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