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

2020-03-02 11:55: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就是孩子的那面镜子

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们班的宝贝们就对我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连我平时做的一个小小动作,孩子们都会铭记在心。我觉得我就是他们的一面镜子,时刻都会有很多的目光凝聚。

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带孩子们来到一楼的进餐室,看到厨房的奶奶,孩子们总会有礼貌地叫道:“奶奶好!”一个接一个礼貌的声音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小家伙们,看见有一个人问好都会跟着模仿起来,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好模仿。孩子回到家里,也会跟爸爸,妈妈学一些老师的语言、动作等。我们班的家长就曾给我说过,回到家里,她说孩子什么事时,孩子就会说,我们老师是怎么说的或怎么做的。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们天真活泼,惹人喜爱。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也好像回到童年时期。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2012年 3月5日

孩子们快乐,我就快乐!

教师对幼儿真诚相待,一同唱歌,一同跳舞,共同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教中学,学中教,双方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虽然时时有烦人的“官司”,始终有擦不尽得鼻涕,永远系不完的鞋带,可精灵般的眼睛嗲声嗲气的童音,纯真无暇的笑脸,却让我们心智明晰,心神俱醉,心悦诚服。记得有一次,我从一楼做完晨检进到教室时,我顺口说:“我的手好冰、好冷啊!”有几个孩子就抢着说:“老师,我帮你暖手!”接着他们一个个小手抢着帮我暖手,他们的心是那么的真诚,我当时好感动!还有一次是在吃饭完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吵着要玩滑梯,我说你们吃饱了,老师还没吃饭呢,肚子都饿得咕咕叫呢,等老师吃完饭了带你们玩,好吗?说完后,我站在那里急匆匆的吃着饭。这时,我们班平时很调皮的胡子轩连忙搬来一张椅子,说:“给你。”虽然礼貌语用得不是很标准,但能看出来,他是真心的关心老师。

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吃喝拉撒都要管,充其量是世界上最没地位的老师。 也许,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但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只要精心“播种、栽培”我们就能收获人才。走路不稳、吐字不清、一问三不知、为了不上幼儿园就哭好一段时间的小不点,三年后成为知识丰富,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神奇小学生,在我们的关怀下,他们终于破土成长,淀出希望的花朵,我们能不感到喜悦、幸福吗?

201

2年 3月12日

让孩子们拥有更多朋友

幼儿间的同伴关系在幼儿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第一,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的社会交往技巧。第二,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幼儿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环境积极探索的精神。第三,幼儿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过分的溺爱于娇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习惯。如:天冷的时候,每天下午离园时都会出现这样一幕,老师们不亦乐乎的帮着孩子们穿外套、戴围巾、帽子,而孩子们一动不动得等着老师为他服务,很少有自己主动穿衣服的。这时我就想让他们自己穿或戴,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自立的习惯意识。当然他们自己独立穿衣服时会有困难,有的小朋友因为衣服太厚,穿上一只袖子而够不到另一支袖子,急得转圈;有的小朋友连衣服的到正都不知道,站在那儿不会穿而急得哭。为了促进同伴关系,我就想到让他们互相帮着穿衣服、系扣子、提裤子、背书包等,既提高了动手自理能力,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完了得说声“谢谢”,又学会了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从帮助别人和被帮助中找到乐趣,增进了同伴间的感情。

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同伴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内容,为他们多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交往,(可以跨班交朋友),培养他们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技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树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2012年 3月19日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对每个老师来说都不能忽视,因为它关系到幼儿的健康与快乐。如当看到有的小朋友吮吸手指、经常挖鼻屎时,只是简单阻止,效果不会显著。我们要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分析,通过有效的故事,或转移注意力等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帮助孩子们纠正不良习惯。

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萌芽;当看到有的小朋友出现习惯性问题时,要及时转移注意力,鼓励他们参加游戏活动;并对有进步的儿童及时鼓励、或奖励。 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的多数时间生活在家中,导致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因此改变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必须从其家庭入手。针对幼儿的不良习惯,我们要及时告诉家长,查找原因,在排除生理因素外,及时引导、解释,帮他们主动克服不良习惯。

2012年4月9日

反思教育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反思教育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doc》
教育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