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相似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案

2020-03-02 06:53: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 决简单的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判定方法1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 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 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 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 对应性 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A′B′C′的相似比,那么△A′B′C′∽△ABC的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 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27.2 相似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案

9下27.2《相似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下:27.2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三角形相似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相似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1]

《27.2 相似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案.doc》
27.2 相似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