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之诚信

2020-03-03 02:48: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把“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相提并论,将其纳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肩负着祖国前途和未来重任的青年学生的个人品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祖国的前途命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假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信。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

青年人是社会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更是青年群体的佼佼者。大学生群体的个人品德总体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和道德走向。扎实推进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现如今,社会公德正受到社会的挑战,各种各样的事件更是无奇不有,常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很多我们不愿相信的事,但事实是它却实实发生了。就拿大学生来说吧!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其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可谓形形色色。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以身试纪,如上学期期考,就有很多的花样。

其二,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同时,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杳无音信。最近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

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其三,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步入大学校门,进入知识殿堂,度过人生中的黄金阶段,享受阳光的温暖,吮吸知识的琼浆,练就强劲的翅膀,邀游辽阔的天空,成就辉煌的事业,展现灿烂的人生,让自己活得充实、自信、健康、有价值、也使社会充满阳光、健康、有意义。我们非常担心地看到一部分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还不错,克已、守纪律,但他们以虚假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一遇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有的同学平时贪玩好耍,学习不努力、迟到、早退、旷课、,到了毕业求职时,才痛感自己干货太少,于是乎造假制假在自荐书上下功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虽然这些问题不是仅仅当代大学生的问题,社会上也有的,但是我们不得不从侧面看到大学生的道德问题的下滑以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古人云:诚信乃立人之本,但这些问题我们真的得好好思考,或是好好学会思考。

为什么在大学生中诚信问题如此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些人认为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关于价值的特殊的观念系统,是价值立场的普遍总和,是人们区分是非、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起伏跌宕,也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对价值观宣传的不一致性,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杂状态,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等等;给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上造成了混乱和误导。特别是看到有的同学以作弊换来好成绩,以谎言换来荣誉等未受到应有惩罚的时候,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标准发生嬗变,道德价值观出现严重倾斜。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他可以置纪律、道德、良心于不顾,做出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事情来。

第二,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考试除了衡定、评判学生学业成绩而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为了取得考试的成功,有的考生产生了强烈的投机心理,采取了作弊的方式,频频曝光见诸于报端等媒体的高考、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集体作弊案、高考试题泄密和被盗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它是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估、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对于高等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考试作弊不但不能达到考试的预期目的,只会教坏学生,在我们学就发现过类似的情况,还被学校处分了。

第三,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大学生学风浮躁,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读书是很苦的,要想学习优秀,必须潜下心来,细细研读,苦其心智,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和毅力取得好成绩。但是,在现代的我国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快餐\"式的东西充斥社会,“一次性消费”成为时尚,各种学术界出现的东拼西揍的“专著\"、东拉西扯的“体系”以及网络、影视、报刊的虚拟世界和光怪陆离的假新闻、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还有人们对盗版书、盗版

光盘、盗版软件的默认和使用,使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使得今天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迷醉于爱情、热衷于闲聊、倘佯于山水,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不好好复习,却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以欺骗的手段获得过关和好成绩。

第四,社会用人机制上的偏差,诱发学生以假信息投其所好。为了谋得一个好职位,好工作,一些学生和家长即开始造假制假,既欺骗用人单位也欺骗学校。

我们不能不痛心地感到,诚信危机正侵蚀一代学子的心灵,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是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在大学生的助学贷款问题上银行存在着一定风险,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既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扶持。银行作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的,如果贷款大学生到期都不予归还所贷款项,势必形成庞大的不良贷款,增大银行的风险,负责人和业务员都面临考核压力,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会使银行倒闭。同时也极大地挫伤银行继续放贷的积极性,大有受欺骗之感。况且助学贷款无抵押、无担保,惟一靠的是学生的信用。少数人的失信带来大多数贫困学生无法贷款,这就是现实。尤其是毕业生离校后工作单位的不确定,或者工作单位频繁异动,电话变更,或一听到催交贷款就挂电话,或拒绝接听,或毕业后断绝一切信息。无奈之下,各学校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采取措施,

二是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返了公平竞争规则。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竞争,这种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地充分地发挥竞争的功能,社会才是有序的,充满活力的。要想获得好成绩,就要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不要把聪明和智慧用在如何作弊上。以作弊来获得高分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竞争规则,践踏了公平竞争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种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它使考试失去了真正意义,也无法发挥考试的衡量功能和作用。

三是不诚信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做人德为先,是具普遍意义的道德义务,又是初始社会化必须完成的文化教化内容,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诚实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能不能做到守信,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道德素质。

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例如,在高考前考试报名时,报名机构必须告知每个考生考试规则和违规处罚规则,考生要签“诚实守信保证书”。可见,道德水平降到了何等的程度。可是许多同学认识不到考试作弊和违约行为是错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考试作弊持理解和宽容态度,认为作弊的同学主要是想要好成绩或过关,不算什么:或者视而不见,漠然置之,认为他作弊不关自己的事,自己不作弊就行了;甚至予以配合和帮助,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不坚持和伸张正义,混淆了是非,在价值判断上迷失了方向。当有同学作弊被发现,学校要按有规定作出处罚的时候,作弊者不知检讨该怎么写,错在什么地方,其他同学会到学院为作弊同学求情。并表示,即使这次处罚了我,下次我还会作弊。因此,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对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淡然和认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和社会风气学

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汇成学校的校风。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有的同学明知某同学作弊,但不予制止和报告,而是采取关键时刻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的方式予以揭发,滋生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角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可见,不诚实可以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也就使我们看到不讲诚信在负方向恶性发展的灾维性

后果,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当代的大学生的诚信的问题一是一个十分又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首先,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诚实”追求的是“真”,科学追求的也是“真”,“真”既是真实性或实证性及结果的客观性,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理想,一种价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专业教育中,要把对大学生和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他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的高尚品质,真的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什么是应提倡的,什么是应反对的,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懂得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从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有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就会对虚假现象深恶痛绝,就会自觉抵制谎言,就能够真诚守信、践诺,就能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社会、个人和科学文化健康合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充满虚伪、迷信、欺诈、背信弃义的社会、国家是注定要失败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其次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保障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信用已超越经济学领域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的承诺和践诺情况的描述、评价和测量,也是对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综合评价的标准。道德约束的力量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信用是道德约束的核心。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用的行为。但是,仅靠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讲信用的人、诚实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使不讲信用的人、不诚实的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相应的惩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应该有专门的服务机构来掌管社会成员包括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高校可以与这种信用服务机构协作,建立学生信用记录,收集学生的助学贷款违约信息和不良信用记录,接受贷款银行对学生资信情况的查询,定期公

布违约学生名单,加强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制约,要让信用成为一张社会“通行证”、“公证书”使诚实守信者畅通无阻,使欺诈失信者寸步难行。

再次,加强素质教育,正确对待考试。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一个盲点就是就素质讲素质,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搞了多少个活动,办了多少次讲座等,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做人”的教育。常常会出现活动轰轰烈烈,讲座热热闹闹,但作弊越来越多,贷款违约的层出不穷、伪造简历时有发生。因此,要特别重视素质教育的精义,把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塑造完善人格结合起来,在制度上,遵章守纪,照章办事,在人格上,信守诺言,恪守合同,待人以诚,待物以信,和谐相处,提高公德水平。

直到今天,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考试,遵章守纪、拒绝作弊,敢于和考试作弊说不。从而自觉地把考试作为自我检测的手段,通过考试来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检查和总结自己究竟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精力,付出了多少辛劳,应该得到怎样的结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考试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检测方法,分数不是一个人的唯一。希望获得一个高分数、好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把数看得过重,甚至为了取得高分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标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带给自己的是严厉的惩罚,即使侥幸“成功”,也会给自己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长期受到良心的谴责。要教育学生高度重视考试,考试分数虽不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唯一的标准,但它确实是重要而不可缺的手段,是评优评先、评定奖(助)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选调生和用人单位选才的重要依据。这一切的前提是真实的反映、真实的成绩,虚假的分数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因此,平时学习要努力,考前心态要调整才能考出好成绩,考出高水平。

最后,改革考试制度,尊重学生个性。目前的各类考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特色,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和彰显,使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得不痛苦地平均精力对待每一门课程,以求“过关”。而对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是不是要作一些改革:一是广泛实行学分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允讲学生自由听课,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的考核、督促、检查,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三是改革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给作弊行为“釜底抽薪”。增加综合分析的内容,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重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这样迫使学生少了浮躁和侥幸,多了稳重和把握。四是要求教师认真评卷,公平合理,不循私情,客观公正,不泄私愤。

同时,加大惩戒力度,营造诚信氛围。诚信是大家的共有资源、共享环境和共行通道,它不容侵犯、不容破坏、不容违规。侵犯了、破坏了、违规了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失衡和混乱,必须对违规者以严厉的惩罚,不能让不讲诚信的人自在地、方便地生活在校园里,而要让他们付出高昂的成本。例如实行信用记录,使大学生不仅在助学贷款方面受到监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地受到监督,逃票、恶意透支信用卡、伪造简历、剽窃论文、考试作弊等现象一旦被查到,即被写入个人的信用记录,成为终生的污点。使得人人诚实守信,人人恪守道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信守合同,一诺千

金。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否更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思考高校诚信教育的若干问题,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做一个合格而又诚信的当代大学生吧!

民族学与社会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李祥松2011-11-11

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论诚信

论大学生诚信缺失和诚信教育

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论大学生的“诚信”与“成才”

议论文:论诚信

论诚信考试

论职场诚信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之诚信.doc》
论大学生之诚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