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2020-03-02 14:34: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记得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分米的认识”感触颇深。“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如: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份学生日记:今天早晨,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做到了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的听课。我刚读完,一些学生就开始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呢?

生:怎么会有4米那么高的凳子啊! 师:那改成4厘米呢? 生:4厘米不行,太小了!

师:看来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对,怎么办呢?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由此引出课题:分米的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长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来认识分米、建立对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然后联系生活,我问:“你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吗? (学生有的仔细观察教室有的在认真思考„„,不一会儿都举起手来。) 生:讲台上粉笔盒的高度、我的文具盒的宽度、我这支(用了一些)铅笔的长度、我们家用的水杯的高度„„。

然后再出示1米长的小棒,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来知道米和分米的关系。随后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课桌的长度,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认识了分米,知道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例3,在小组里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巩固练习中,贴近学生生活,我设计了把一些常见的动物的身高作单位,如小猫高20( )、山羊高7( )、小狗高50( )„„,以农村孩子亲眼见过的动物来设计问题。

在课后,我让他们找找生活中可以用分米作单位的物体长度,测一测,然后回来交流汇报。

【案例分析】这里,我从学生平时的生活日记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课桌的长度等活动,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来认识分米,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1分米的长度观念,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分析以上教学片断我认为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

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 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在体验做中学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己有经验来体会分米产生的意义,经历分米的含义及1分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并学习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的体会是: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学生日记”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分米在生活中应用都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不足之处。本节课没有做好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比如教学内容讲到学生课桌,可以渗透国家学生课桌标准,在一些数据中进一步了解分米、厘米、米在生活中的运用。练习题型过于单一,设计练习题还应注重形式多样。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研究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教学生活化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课题计划小结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doc》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