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书报告

2020-03-02 10:56: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报告

3140101273 徐晨

周一1,2节课

(一)思考人生应该怎么过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发现其实他全篇在讲一个奇怪的现象。

首先,一个人要快乐或度过痛苦,他必须能找到其中的意义,这样他才能够坚持下去。就像书里提到作者自己珍爱的书稿被毁,他把重写它作为意义,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度过集中营的可怕时光。有时,不仅某样成就可以是意义,一种牺牲也可以,就像作者提到的那位丧妻的医生,他在把自己的痛苦当做是为了代替深爱的妻子在受苦的牺牲时他就不再烦恼了。

但是,当这个意义一旦被实化、实现之后,结果却很奇怪。 有人感受到一种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让他狂躁不安,让他重新觉得自己之前凭什么要经历苦痛,作者提到的发誓从集中营中回去双手必会染血的想法就是个例子。

有人会再次陷入无目标与人生意义的空虚感之中,他再次不知道该怎么生活,这可能会带来新的蹉跎与荒废。就像作为刚经历完高考的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高考一过,我们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然而接下来就是完全报废的暑假,不想起床,不想看书,不想动笔,甚至开始模糊考上了重点大学又有些什么意义。

甚至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过度意念”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就像那位“性冷淡”的女士一样。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呢?读完书后,我开始以为,重要的不是去实现这个所谓的人生的意义,而是始终有这样一个未完成的意义悬挂在你的心口,让你为之兴奋,为之拼搏。

可是这让我有一种钻牛角尖的看法,似乎会陷入一种怪异的不健康状态,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意义,然后不讲效率与效益地去追求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实现意义,但却获得了快乐度过了痛苦,如果这样过了此生,我们该怎样去评价?

那么这就是我们在看待意义疗法的一个警惕之处了,意义疗法的成功在于,我们找到了那个悬挂的意义,并且我们在用尽全力伸出手去触碰它。是这个触碰未实现意义的双手让我们坚持下去,所以那个悬挂着的意义本身并不重要,不是吗?

因此,我们又可以进一步推出,既然意义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那么我们普通人(哲学家文学家等职业者另当别论)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些终极的思考,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应当做的是关注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责任和成就,把抽象的意义具体化实在化,去不断地实现,在实现的同时又不断寻找,在这个良性的循环中,也许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获得充实快乐,挺过人生大大小的挫折。

这就是我在这本书中,随着他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在追求现实的成果的过程中才能收获快乐,所以每个人应当认真思考我们现实的生活与责任,这样就是人生。

(二)、

除了关于意义疗法的思考之外,其实关于之前在作者集中营经历中提到的人性的善恶也让我很有感触。这不由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的另外一部以纳粹、集中营与人本性之恶为题材作品《纳粹高徒》。故事的一开始,只是一种好奇心而已,一名十三岁的资优高中生托德·鲍登发现他的老邻居阿瑟·登克尔其实是一名叫做古特·杜山德的纳粹战犯。托德扬言要把杜山德的过去告诉大众,逼迫杜山德把自己在二战时关于集中营的故事告诉他。开始老人杜山德回忆的很痛苦,而托德也只是对那些暴行感到惊讶不可思议而已。然而时间一久,他们内心深处潜伏残忍和邪恶被唤醒,杜山德发现自己渴望那些不堪回首的杀戮,而托

德发现自己噩梦中总冲动着杀人的欲望,最后俩个人都走上了杀人之路与最终毁灭

这部作品的故事是非常残忍和冷酷的,看完之后我不禁会想,如果我在那个年代,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作者描写的那些囚头一样,他们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同伴,但是他们之前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就像邻居家的大叔一样和蔼,也许你路过他家门口他还会给你一块草莓酱吐司。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也提到,七八岁的孩童是人类中最残忍的,他们把人类的痛苦视为乐趣与玩物,天真的双眼之中的无辜的屠宰,让人心寒。可是,那个年纪恰恰是最能反映人类本真的,智力发育差不多完善,又没有接受社会的道德熏陶,一切行为出于天性,所以,人在类温文尔雅的外表之下,许是真的有着暴力的血腥的一面。人性到底本恶还是本善,已经是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除了潜在的残忍,人也有潜在的冷漠。一旦看多了这世间的悲剧,就在不会剩下什么同情与爱心。看过一本小说《告别天堂》,里面的护士在刚开始从业的时候目睹生命的逝去会唏嘘不已,然而不过一两年,一个风中残烛摇摇欲坠痛苦挣扎的生命对她来说不过是像窗外那截断了的旧电线一样,干巴巴皱扭扭地在风里晃啊晃,她偶尔会瞥上它一眼,仅此而已。那么可以想象,她对病人还有多少关怀与爱惜。人性,他有光辉,在一些苦难中熠熠生辉,让人自惭形秽,但在他也有阴暗,让人绝望厌弃却又固生不灭。就像卡耐基先生写的《人性的优点》,那就必然会有《人性的弱点》。

在文学写作的时候,虽然现代出现了像《城堡》“K先生”这样的符号性人物,完全弱化个性来传达一种社会现象与思想,但我们目前所阅读与接触的更多是传统型的文学作品,而这类作品的人物中就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分。一般情况下,在一篇生动的小说里面,主人公总会采用圆形人物的模型,就是因为这更贴近现实中的人类本性,人类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我读过比较出彩的这类人物当属《飘》中的瑞德。他是个刻薄残忍的家伙,但又是个真心付出的爱人与父亲;他是个狡猾的投机商,声称在一个国家建设和灭亡的时候最容易生财,但他却在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刻拿自己的财产与生命开玩笑投入保卫南方的最后一战„„也许我们无法看清一个人,无论用多少时间。

这样一想到人性的复杂与阴暗,似乎就觉得很失望和害怕。但其实并不如此,看到黑色正是为了明白白色的纯洁。而《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也正是看清这些之后,才开启了意义疗法,指导我们在痛苦中用悬挂这的一种意义来激励督促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残忍和冷漠,但也正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可以控制他们,我们一定可以表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样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探讨人性的善与恶,有必要的是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善良更好。我相信我可以通过阅读与学习,培养一个正面的我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书报告.doc》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书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