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2020-03-02 10:5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此世纪,不堪羞

我们能够活在这个年代,真应该感到幸运。现在这个世纪,和上个世纪相比,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生活在现在这个世纪的我们,好些人却仍然每时每刻都充满怨恨——我为什么没房、没车、没钱、没权,没有我想要的一切呢?当你这么怨天尤人的时候,你或许应该了解了解上个世纪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徒的生活,在那么一个猪狗不如的生活环境里,他们的幸福是什么?他们幸福的等级又是什么?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二战时期被捕进集中营的一位犹太人心理治疗专家,他是除弗洛伊德,阿德勒两派之外的第三派维也纳心里治疗专家。在进狱之前,他本身就是个心理治疗专家,但进狱后,残酷的生存环境并没有使他放弃他的工作,反而,在这么一个残酷的环境里如何生存下去的好奇心使他幸存了下来。

当满载囚徒的列车驶进奥斯维辛火车站时,所有囚徒的眼神都呆滞了,仿佛感觉整个人生就此结束、了无意义了。到集中营时,所有囚徒根据囚头的手式被分成了两拨,一拨是老弱病残,直接被带去冠以“洗浴池”的火化炉,就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去了另一个不为活人所知的世界。尽管弗兰克尔也和其他被分去火化炉的囚徒一样——满身的褴褛,满头满脸的污秽,但囚头还是把他分在了右边,还想榨取他仅存的一点劳动力(囚头所指的右边代表你暂时可以幸存,所指的左边表示你立即会死,当然幸存的几率仅仅二十分之一)。或许在那时你会觉得,其实,“我”能够幸运的被分到右边是多么的幸福。尽管在那时活着也就意味着你会受到更加残酷的待遇——一天就吃一次饭,还要承受超负荷的劳动,而那所谓的“饭”就是300克面包、一公升清汤。但他们还是会长长的叹一口气,“我”终于又幸存活下来了,为这种幸运感到无比欢欣鼓舞。

在那么一个惨无人性的“监狱”里——冷得直打哆嗦的天气里,没有足够的“褥子”,九个人挤在6.5-8英尺的硬木板上,共用两条毯子,但是大家觉得感觉还是不错,因为天气真是冷得不行。虽然禁止带鞋上床,一些囚徒还是把沾满泥浆的鞋子当枕头,否则,只能头枕着自己白天累到几乎脱臼的臂弯入睡。他们对幸福的苛求——就是能够枕着自己泥泞的鞋子入睡,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渴求吗?这样能睡好,会幸福吗?我们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觉得不如意,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不如意,不幸福。当然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幸福的内容也在丰富,升级。我不是要说“你应该把泥泞的鞋子当枕头”,而是,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不是没完没了的抱怨。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 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

或许当你处在一个时刻面临着死亡的环境中,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就像囚犯在毛特豪森和达豪集中营中选择一样,同样是被监禁,同样是要受苦,同样是要去送死,但是,对于囚徒们来说,能够为幸存争取一点时间,比其他囚徒后死;能够多几分钟幻想几个短暂而关于自己喜欢的人、事的片段;为了能睡得舒坦一点,能够裸着身子站在冰天雪地里捉完那令人讨厌的虱子,那就是来之不易的幸福了。

虽然维克多.弗兰克尔称他这段监狱里的幸福为“消极的幸福”或“免于痛苦的自由”,但是我觉得不管是“消极的幸福”,还是“积极的幸福”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拥有这种对待幸福的态度与勇气。然而这种态度和勇气的重要体现是什么呢?那就是认识到:不管你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意识到它是有意义的。用尼采的话说就是“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里有这样一个案例:在集中营里,有两位狱友,都觉得生活没有指望了,两位都想自杀来了结这种活死人的生命。可惜他们遇到了弗兰克尔,却没能死成功。弗兰克尔了解到其中一位有个宠爱的儿子,在国外等着他,另一位呢,则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个人等他,他是个科学家,写了不少著作,还有很多著作需要完成。他的著作不可能由别人代写,就好比第一个人作为孩子的父亲无人能够替代一样。这种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让每个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也就使他有可能完成创造性的作品,享受到人类之爱。一旦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来不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而不能打败他。而弗兰克尔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现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尔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当海明用他那杆双筒猎枪自杀的时候,弗兰克尔却在集中营为挽救绝望的同伴们的生命寻求活着的意义。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一定是有意义的,追求生命的意义比弗洛伊德所谓单纯的祈求快乐来得更为重要、深刻!这也是我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惘在这种“为了什么”,“如何活下去”的悲叹之中,即存活在“存在之虚无”中。我们没能找到现阶段的存在的意义(责任)。那我们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呢?弗兰克尔介绍了三种方法:

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第二种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第三种方法就是去忍受苦难。生命的意义在每一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使命。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厉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厉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生命的抽象意义,而应立足现在环境,完成现在的使命。就像一部被成千上万的镜头组成的电影一样,如果不能把握住每一个镜头的意义,那你又谈何把握住整部电影的完整意义呢?我们必须把生命的意义具体化并加以实现才能在临死前认知自己整个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生命向你提出了什么,你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对待生命,你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就是人存在之本质。人,能够为这种责任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维克多.弗兰克尔说:“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与讨论的神圣词汇。裴多菲不是说过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人是多么渴望自由,但是当得到自由时,你就确定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结果?那就得看你如何对自由负责了。或许我们大多数时候往往想要的是狭义的自由——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向别人解释,不受到任何束缚。“祸兮福所倚”,当自由变得无限度时,你觉得它还是你垂死追求的自由吗?那时你或许会因为自由而漠视生命杀人坐牢,或许会因为自由而放弃你一直在为之奋斗的疼痛而美好的目标等等。拥有自由固然是很好,但是你还需要为此上上一根发条,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利用自由,你才算是真正的拥有自有,真正的发现自由的意义所在。拥有自有,却不知道自由的责任那是可耻的,不可谅解的,不可饶恕的,那就是对自由的放任,对自由的亵渎。

我们总是大喊大叫不公平,但是当我们争取到这种公平时,我们有为这种公平、自由负责吗?走进中国市场的安利产品,原本获得与国外一样的待遇、一样的自由。但是中国人呢,有为这种自由负责任吗?没有!于是开发商不得不对中国市场制定专门的政策。没有公平、没有自由,是别人造成的吗?我们应该好好叩问一下自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也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自由,而是针对特定条件采取某种立场的自由。当我们在这种立场上拥有自由时,我们应该为这种自由好好负责,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存在之短暂性。生命是短暂的,即存在是短暂的,但弗兰克尔又说,真正短暂的是潜力,只有潜力在某个适合的时候发挥出来,才能变成永恒的存在的东西,因此没有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每个事物都无一列外的被保存了下来。人们往往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的过去,它的快乐和痛苦,然而,我们所拥有、所保存下来的正是那些痛苦和快乐,那些“曾经”,只有“曾经”才是你实实在在拥有的,和未来的“可能性”相比,或许我们更倾向于拥有曾经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性”。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我们要活在当下,如果连今天你都把握不好,谈何把目光投向明天。

《活出生命的意义》之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人活着真没意思。但究其原因,这人会这样说,可能是工作不顺利,可能是感情不顺利,可能是„„都是些与生命无意义的事情。他们把工作失利,感情不利等等无意义与生命无意义等同起来。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境地,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包括苦难、死亡都是有意义的,苦难能让你超脱,能让你变得强大,死亡能让你在最后了解生命的全部意义。当然,所说的苦难是弗兰克尔所说的“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承受了那些可以避免的苦难,那么只能说你是在自虐,而不是一个承受苦难的英雄。如果说痛苦是可避免的,那么找到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那些让你觉得无意义的事情与生命无意义等同起来,如果真有上帝的话,你觉得上帝会把一个无意义的“生命”放到人世间这样一个精灵的世界里来吗?

那些不知感恩,不知满足的家伙,都是欲望在作怪。是欲望成就了他们,但同样是欲望毁了他们。“欲速则不达”“无欲则刚”,如果你太在乎某种东西,太想得到某种东西,那么你会离他越来越远,就越不能达成夙愿。我们追求快乐,但殊不知快乐并不来源于快乐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所做的某件事,所爱的某个人,所感受到的文化精神。只有把快乐当成一种附属品为之奋斗,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乐的内涵。同样,你只有把你在乎的东西寄托到某件事或物上,不要急于求成,急于得到,当你真正得到它时,才会更长久,更有意义,更值得珍惜。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纪充满羞赧与愧疚,我无法把两个世纪相提并论,但我还是要表达这种精神与良知。如果对现在的生活不懂得珍惜,那么你将会一无所知,如果对苦难不懂得挑战,那么你将会活得迷惘,永远也不会了解你存在的意义所在,如果你不能坚决地对“生命无意义”说“不”,那么将会活得狼狈不堪,如果你不懂得对生命负责,那么你将不会真正得到自由,真正为自由辩护。或许人不应该太过执着于某件东西、某件事情上,如果你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你曾经太过执着的事情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实现,而且会更持久,更具生命力。

至此,感谢维克多.弗兰克尔先生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书报告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doc》
活出生命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